涡轮增压 活塞增压发动机活塞顶部燃烧室小一点有影响吗

&&|&&注册&&
发动机&发动机(英文:Engine,motor),又称为引擎,是一种能够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机器,包括如内燃机(汽油发动机等)、外燃机(斯特林发动机、蒸汽机等)、电动机等。如内燃机通常是把化学能转化为机械能。它既适用于动力发生装置,也可指包括动力装置的整个机器.以下介绍的主要是热力发动机。发动机是汽车产生动力的装置。它将燃料燃烧的热能转化为机械动力,从发动机的曲轴向外输功率,是汽车行驶所需动力的来源。现代汽车多采用往复活塞式发动机。根据燃料以及点火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汽油机或柴油机,或有以氢气、天然气、石油气为燃料的发动机,其燃烧形式与汽油机差异较小。根据工作循环与活塞冲程特性划分,又可分为两冲程与四冲程发动机等。&
发动机最早诞生在英国,所以,发动机的概念也源于英语,它的本义是指那种“产生动力的机械装置”。随着科技的进步,人们不断地研制出不同用途多种类型的发动机,主要可分为:内燃机、外燃机、电动机三类。本词条主要介绍的热力发动机是要以某种燃料燃烧来产生动力。
内燃机&发动机的发展经历了外燃机和内燃机两个发展阶段。
外燃机 就是说它的燃料在发动机的外部燃烧,发动机将这种燃烧产生的热能转化成动能,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就是一种典型的外燃机,当大量的煤燃烧产生热能把水加热成大量的水蒸汽时,高压便产生了,然后这种高压又推动机械做功,从而完成了热能向动能的转变。
内燃机这一类型的发动机与外燃机的最大不同在于它的燃料在其内部燃烧。内燃机的种类十分繁多,我们常见的汽油机、柴油机是典型的内燃机。我们不常见的火箭发动机和飞机上装配的喷气式发动机也属于内燃机。不过,由于动力输出方式不同,前两者和后两者又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一般地,在地面上使用的多是前者,在空中使用的多是后者。当然有些汽车制造者出于创造世界汽车车速新纪录的目的,也在汽车上装用过喷气式发动机,但这总是很特殊的例子,并不存在批量生产的适用性。 燃气轮机此外还有燃气轮机,这种发动机的工作特点是燃烧燃烧产生高压燃气,利用燃气的高压推动燃气轮机的叶片旋转,从而输出动力。燃气轮机使用范围很广,但由于很难精细地调节输出的功率,所以汽车和摩托车很少使用燃气轮机,只有部分赛车装用过燃气轮机。
发动机排量&最常见的一个发动机参数———发动机排量。发动机排量是发动机各汽缸工作容积的总和,一般用升(L)表示。而汽缸工作容积则是指活塞从上止点到下止点所扫过的气体容积,又称为单缸排量,它取决于缸径和活塞行程。发动机排量是非常重要的发动机参数,它比缸径和缸数更能代表发动机的大小,发动机的许多指标都同排气量密切相关。一般来说,排量越大,发动机输出功率越大。经常在汽车资料的发动机一栏中见到的“L4”、“V6”、“V8”、“W12”等字样,这些都表示发动机汽缸的排列形式和缸数。汽车发动机常用缸数有3缸、4缸、6缸、8缸、10缸、12缸等。在同等缸径下,通常缸数越多排量越大,功率也就越高;而在发动机排量相同的情况下,缸数越多,缸径越小,发动机转速就可以提高,从而获得较大的提升功率。关于“汽缸排列形式”这个重要参数,一般5缸以下发动机的汽缸多采用直列方式排列,常见的多数中低档轿车都是L4发动机,即直列4缸。另外,也有少数6缸发动机采用直列方式排列。 发动机能量效率   现在的能量利用效率不高(邓宇等,1994年),浪费惊人。经典的热机做功方式,能量做功的有用效率只有25%(1/4),最高也就1/3(33.3%).而100%能量中的75%(3/4)、或66.67%(2/3)都作为无用的热浪费掉了。另有意外,“班克斯热机”是利用记忆合金制成的不要燃料,不耗电力的高效发动机。&
气缸&机体是构成发动机的骨架,是发动机各机构和各系统的安装基础,其内、外安装着发动机的所有主要零件和附件,承受各种载荷。因此,机体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机体组主要由气缸体、曲轴箱、气缸盖和气缸垫等零件组成。
气缸体 水冷发动机的气缸体和上曲轴箱常铸成一体,称为气缸体——曲轴箱,也可称为气缸体。气缸体一般用灰铸铁铸成,气缸体上部的圆柱形空腔称为气缸,下半部为支承曲轴的曲轴箱,其内腔为曲轴运动的空间。在气缸体内部铸有许多加强筋,冷却水套和润滑油道等。气缸体&&按照气缸的排列方式不同,气缸体还可以分成单列式,V型和对置式三种。 曲轴箱气缸体下部用来安装曲轴的部位称为曲轴箱,曲轴箱分上曲轴箱和下曲轴箱。上曲轴箱与气缸体铸成一体,下曲轴箱用来贮存润滑油,并封闭上曲轴箱,故又称为油底壳图(图2-6)。油底壳受力很小,一般采用薄钢板冲压而成,其形状取决于发动机的总体布置和机油的容量。油底壳内装有稳油挡板,以防止汽车颠动时油面波动过大。油底壳底部还装有放油螺塞,通常放油螺塞上装有永久磁铁,以吸附润滑油中的金属屑,减少发动机的磨损。在上下曲轴箱接合面之间装有衬垫,防止润滑油泄漏。 气缸盖气缸盖安装在气缸体的上面,从上部密封气缸并构成燃烧室。它经常与高温高压燃气相接触,因此承受很大的热负荷和机械负荷。水冷发动机的气缸盖内部制有冷却水套,缸盖下端面的冷却水孔与缸体的冷却水孔相通。利用循环水来冷却燃烧室等高温部分。气缸盖一般采用灰铸铁或合金铸铁铸成,铝合金的导热性好,有利于提高压缩比,所以近年来铝合金气缸盖被采用得越来越多。气缸盖是燃烧室的组成部分,燃烧室的形状对发动机的工作影响很大,由于汽油机和柴油机的燃烧方式不同,其气缸盖上组成燃烧室的部分差别较大。汽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气缸盖上,而柴油机的燃烧室主要在活塞顶部的凹坑。这里只介绍汽油机的燃烧室,而柴油机的燃烧室放在柴油供给系里介绍。三种类型的燃烧室 气缸垫气缸垫装在气缸盖和气缸体之间,其功用是保证气缸盖与气缸体接触面的密封,防止漏气,漏水和漏油。气缸垫的材料要有一定的弹性,能补偿结合面的不平度,以确保密封,同时要有好的耐热性和耐压性,在高温高压下不烧损、不变形。目前应用较多的是铜皮——棉结构的气缸垫,由于铜皮——棉气缸垫翻边处有三层铜皮,压紧时较之石棉不易变形。有的发动机还采用在石棉中心用编织的纲丝网或有孔钢板为骨架,两面用石棉及橡胶粘结剂压成的气缸垫。
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内燃机的分类方法很多,按照不同的分类方法可以把内燃机分成不同的类型,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内燃机是怎样分类的。
按照进气系统分类内燃机按照进气系统是否采用增压方式可以分为自然吸气(非增压)式发动机和强制进气(增压式)发动机。汽油机常采用自然吸气式;柴油机为了提高功率有采用增压式的。
按照气缸排列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排列方式不同可以分为单列式和双列式。单列式发动机的各个气缸排成一列,一般是垂直布置的,但为了降低高度,有时也把气缸布置成倾斜的甚至水平的;双列式发动机把气缸排成两列,两列之间的夹角&180°(一般为90°)称为V型发动机,若两列之间的夹角=180°称为对置式发动机。
按照气缸数目分类按照气缸数目分类内燃机按照气缸数目不同可以分为单缸发动机和多缸发动机。仅有一个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单缸发动机;有两个以上气缸的发动机称为多缸发动机。如双缸、三缸、四缸、五缸、六缸、八缸、十二缸等都是多缸发动机。现代车用发动机多采用四缸、六缸、八缸发动机。 按照冷却方式分类&内燃机按照冷却方式不同可以分为水冷发动机和风冷发动机。水冷发动机是利用在气缸体和气缸盖冷却水套中进行循环的冷却液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而风冷发动机是利用流动于气缸体与气缸盖外表面散热片之间的空气作为冷却介质进行冷却的。水冷发动机冷却均匀,工作可靠,冷却效果好,被广泛地应用于现代车用发动机。
按照行程分类&按照行程分类 内燃机按照完成一个工作循环所需的行程数可分为四行程内燃机和二行程内燃机。把曲轴转两圈(72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四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四行程内燃机;而把曲轴转一圈(360°),活塞在气缸内上下往复运动两个行程,完成一个工作循环的内燃机称为二行程内燃机。汽车发动机广泛使用四行程内燃机。 按照所用燃料分类 &内燃机按照所使用燃料的不同可以分为汽油机和柴油机。使用汽油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汽油机;使用柴油机为燃料的内燃机称为柴油机。汽油机与柴油机比较各有特点;汽油机转速高,质量小,噪音小,起动容易,制造成本低;柴油机压缩比大,热效率高,经济性能和排放性能都比汽油机好。
按照适用对象分类重卡用发动机,轻卡用发动机,客车用发动机,工程机械用发动机,农用发动机,船用发动机,发电用发动机等。
7、工作原理
二行程发动机
二行程发动机&二行程发动机的每个工作循环,是在曲轴旋转一周即360度,活塞上下两个行程内完成的。  二行程柴油机的工作过程和二行程汽油机相似,不同的是:进入柴油机气缸的是纯空气。由于二行程柴油机的经济性差且排污严重,近几年在汽车上已趋淘汰。在此仅介绍二行程汽油机的工作原理。发动机气缸体上有三个孔,即进气孔、排气孔和换气孔,这三个孔分别在一定时刻由活塞关闭。进气孔与化油器相通,可燃混合气经过进气孔流人曲轴箱,继而从换气孔进入气缸;而废气则从排气孔排出。& 其工作循环包含两个行程:1.第一行程: 活塞自下止点向上移动,三个气孔被关闭后,在活塞上方,已进入气缸的混合气被压缩;而活塞下方的曲轴箱内因容积增大,形成一定的真空度,在进气孔露出时,可燃混合气自化油器经进气孔流人曲轴箱内。2.第二行程: 活塞压缩到上止点附近时,火花塞跳火点燃可燃混合气,高温高压的燃气膨胀,推动活塞下移作功。活塞下移作功时进气孔关闭,密闭在曲轴箱内的可燃,混合气被压缩;当活塞接近下止点时卜排气孔开启,废气冲出;随后换气孔开启,受预压的可燃混合气冲人气缸,驱除废气,进行换气过程。此过程一直进行到下一行程活塞上移,三个气孔完全关闭为止。
8、技术解析
发动机类型 &特点 &
涡轮增压发动机(Turbo) 增压技术是一种提高发动机进气能力的方法。它通过采用专门的压气机,预先对进入气缸的气体进行压缩,提高进入气缸的气体密度,增大进气量,更好地满足燃料的燃烧需要,从而达到提高发动机功率的目的。优点:在不增加发动机排量的基础上,可大幅度提高功率和扭矩缺点:涡轮工作有迟滞现象,并且保养费用高。代表车型:宝来1.8T 速腾 1.8T 途安1.8T 帕萨特1.8T 奥迪A4 1.8T/2.0T 奥迪A6 2.0T&&&
机械增压发动机(Supercharger)&机械增压的压缩机直接被发动机的曲轴带动,它的优点是响应性好。但是它本身需要消耗一部分能量,因此机械增压不能产生特别强大的动力,尤其是在高转速时,从而影响到发动机转速的提高。优点:响应性好完全没有涡轮的迟滞现象,可以在任何时候都能输出源源不断的扭力。缺点:高转速时会产生大量的摩擦,从而影响到转速的提高,并且噪音大。代表车型:北京奔驰E200K 路虎揽胜运动版&
汽油直喷技术(FSI)&FSI是Fuel Stratified Injection的词头缩写,意指燃油分层喷射。燃油分层喷射技术是发动机稀燃技术的一种。什么叫稀燃?顾名思义就是发动机混合气中的汽油含量低,汽油与空气之比可达1:25以上。它的特点是在进气道中已经产生可变涡流,使进气流形成最佳的涡流形态进入燃烧室内,以分层填充的方式推动,使混合气体集中在位于燃烧室中央的火花塞周围。优点:在大幅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效率的同时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缺点:对油品的要求十分苛刻。代表车型:奥迪A4 2.0T 奥迪A62.0T &
全铝发动机&两种材质发动机最大的不同就是重量,全铝合金发动机比铸铁发动机可以轻一半的重量。本来轿车的总重量就不高,发动机所占的比例可是不能忽略,重量减轻的最直接效果便是油耗方便表现的增强。而发动机的重量也直接影响车辆的行驶性能,由于一般轿车多为前轮驱动,如前舱重量过重,车辆拐弯时会引起过多转向,并且制动距离也会加长。优点:可以轻一半的发动机重量,能有效降低燃油消耗和提高操控表现。缺点:铝制材料价格昂贵。代表车型:骐达 SWIFT雨燕 奥迪A8&
可变正时气门技术(VVT-i VECT)&发动机可变气门正时技术(VVT, Variable Valve Timing)是近些年来被逐渐应用于现代轿车上的新技术中的一种,发动机采用可变气门正时技术可以提高进气充量,使充量系数增加,发动机的扭矩和功率可以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优点:在大幅提高了燃油的经济效率的同时增加发动机的功率。缺点:对油品的要求十分苛刻。代表车型:本田雅阁 本田CR-V 丰田花冠 马自达6 新欧蓝德 宝马325&
转子发动机&壳体的内部空间(或旋轮线室)总是被分成三个工作室。 在转子的运动过程中,这三个工作室的容积不停地变动,在摆线形缸体内相继完成进气、压缩、燃烧和排气四个过程。每个过程都是在摆线形缸体中的不同位置进行,这明显区别于往复式发动机。优点:燃油经济效率高、发动机结构简单、振动小率。缺点:耐用性不高,油耗大,加工成本高。代表车型:马自达RX-8 &
水平对置发动机&水平对置发动机,发动机活塞平均分布在曲轴两侧,在水平方向上左右运动。使发动机的整体高度降低、长度缩短、整车的重心降低,车辆行驶更加平稳,发动机安装在整车的中心线上,两侧活塞产生的力矩相互抵消,大大降低车辆在行驶中的振动,便发动机转速得到很大提升,减少噪音。优点:大大降低车辆在行驶中的振动,发动机转速得到很大提升,减少噪音。缺点:发动机各部份的设计和生产工艺均要求相当苛刻。代表车型:斯巴鲁翼豹WRC&保时捷 911&
共轨柴油喷射系统&共轨式柴油喷射系统将喷射压力的产生和喷射过程彼此完全分开。电磁阀控制的喷油器替代了传统的机械式喷油器,燃油轨中的燃油压力由一个径向柱塞式高压泵产生,压力大小与发动机的转速无关,可在一定范围内自由设定。优点:很好经济效率,并且低速扭矩可以获得很好的动力。缺点:发动机产生的噪音和震动大。代表车型:宝来1.9TDI 奥迪A6&2.5TDI 华泰现代特拉卡2.9CRDi
9、基本理论
汽油发动机将汽油的能量转化为动能来驱动汽车,最简单的办法是通过在发动机内部燃烧汽油来获得动能。因此,汽车发动机是内燃机----燃烧在发动机内部发生。
有两点需注意1. 内燃机也有其他种类,比如柴油机,燃气轮机,各有各的优点和缺点。 2. 同样也有外燃机。在早期的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就是典型的外燃机。燃料(煤、木头、油)在发动机外部燃烧产生蒸气,然后蒸气进入发动机内部来产生动力。内燃机的效率比外燃机高不少,也比相同动力的外燃机小很多。所以,现代汽车不用蒸汽机。 相比之下,内燃机比外燃机的效率高,比燃气轮机的价格便宜,比电动汽车容易添加燃料。这些优点使得大部分现代汽车都使用往复式的内燃机。
燃烧是关键汽车的发动机一般都采用4冲程。 4冲程分别是:进气、压缩、燃烧、排气。完成这4个过程,发动机完成一个周期(2圈)。 理解4冲程 活塞,它由一个活塞杆和曲轴相联,过程如下: 1.活塞在顶部开始,进气阀打开,活塞往下运动,吸入油气混合气 2.活塞往顶部运动来压缩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更有威力。 3.当活塞到达顶部时,火花塞放出火花来点燃油气混合气,爆炸使得活塞再次向下运动。 4.活塞到达底部,排气阀打开,活塞往上运动,尾气从汽缸由排气管排出。 注意:内燃机最终产生的运动是转动的,活塞的直线往复运动最终由曲轴转化为转动,这样才能驱动汽车轮胎。 发动机 汽缸数发动机的核心部件是汽缸,活塞在汽缸内进行往复运动,上面所描述的是单汽缸的运动过程,而实际应用中的发动机都是有多个汽缸的(4缸、6缸、8缸比较常见)。我们通常通过汽缸的排列方式对发动机分类:直列、V或水平对置(当然现在还有大众集团的W型,实际上是两个V组成)。不同的排列方式使得发动机在顺滑性、制造费用和外型上有着各自的优点和缺点,配备在相应的汽车上。
排量混合气的压缩和燃烧在燃烧室里进行,活塞往复运动,你可以看到燃烧室容积的变化,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值就是排量,用升(L)或毫升(CC)来度量。汽车的排量一般在1.5L~4.0L之间。每缸排量0.5L,4缸的排量为2.0L,如果V型排列的6汽缸,那就是V6 3.0升。一般来说,排量表示发动机动力的大小。 所以增加汽缸数量或增加每个汽缸燃烧室的容积可以获得更多的动力。 发动机是靠可燃气体和空气的混合燃烧来运动的,如果发动机得不到足够的新鲜空气,那么可燃气体的燃烧就不会完全,造成的结果就是燃油经济性变差,发动机功率下降。现代发动机的转速很高,通常可以达到每分钟4500转以上,完成一个工作循环只需要O.OO5秒左右的时间,传统的两气门已经无法胜任在这么短暂时间内的换气任务,从而限制了发动机性能的提高,解决的办法只有扩大气体的进出空间,用较大的空间来赢得时间。而多气门技术是最好的解决途径,它的出现使得发动机整体的质量得到了本质上提高。所谓多气门技术就是发动机每个汽缸的气门超过2个,具体的有2进1出、2进2出、3进2出等排列型式。但是气门数过多进气量也会下降,而且会使结构更为复杂,加工工艺要求极高,增加制造成本,反而不好。因此现在的发动机普遍采用的是3到5气门的结构,尤其是4气门采用的较为广泛,而且现代的中高档轿车上的发动机几乎都采用了多气门的结构,它已经成为现代轿车的一个技术指标,例如,捷达轿车就采用了5气门技术,它可使发动机在排量相同的情况下,输出较大的功率。发动机 发动机的其他部分凸轮轴: 控制进气阀和排气阀的开闭 火花塞: 火花塞放出火花点燃油气混合气,使得爆炸发生。火花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放出。 阀门: 进气、出气阀分别在适当的时候打开来吸入油气混合气和排出尾气。在压缩和燃烧时,这两个阀都是关闭的,来保证燃烧室的密封。 活塞环: 在气缸壁和活塞中提出密封: 1.防止在压缩和燃烧时油气混合气和尾气泄漏进润滑油箱。 2.防止润滑油进入汽缸内燃烧。 大多“烧机油”的汽车就是因为发动机太旧,活塞环不再密封引起的(尾气管冒青烟) 活塞杆:连接活塞环和曲轴,使得活塞和曲轴维持各自的运动。 润滑油槽:包围着曲轴,里面有相当数量的油
10、发动机保养
一、保养三滤& 三滤是指:汽油滤清器、空气滤清器及机油滤清器。& & & &三滤在汽车发动机上起着对机油、汽油和空气的过滤作用,从而对发动机起到保护作用,也起到了提高发动机的工作效率的作用。发动机保养中三滤的保养,至关重要。
二、定期清洗汽车曲轴箱
&&&&&&&当发动机在运转过程中,燃烧室内的高压未燃烧气体、硫、水分、氮和酸的氧化物经过活塞环与缸壁之间的间隙进入曲轴箱中,与零件长期磨损,产生金属粉末混在一起,形成油泥。因此,定期清洗曲轴箱、保持发动机内部的清洁是很有必要的。
三、定期更换机油
&&&&&&&不管是质量等级高或低的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油质都会发生变化的,因此为了避免故障的发生,应根据使用条件定期换油和使油量适中。所以,保养发动机,一定要用好机油。
四、定期清洗汽车燃油系统
&&&&&&&保养发动机,一定要给燃油系统做好保养。定期给汽车燃油系统做清理,可以控制积炭的生成,从而使发动机保持在最佳状态。
五、定期清洗汽车水箱
&&&&&&&汽车发动机水箱生锈、结垢是很常见的问题。水垢和锈迹会阻碍冷却液在冷却系统中的流动,降低散热作用,从而导致发动机过热,甚至造成发动机损坏。因此定期清洗水箱是很重要的。
大家都在看的词条
同类别热门词条
发动机·相关阅读
发动机类其他百科
同类别热门词条& 打破关于涡轮增压的6大谣言,希望对你有用!!!
打破关于涡轮增压的6大谣言,希望对你有用!!!
用微信扫一扫,分享至朋友圈或给您的好友,
&流言一:涡轮增压车型每次熄火都要怠速运转至少一分钟,很烦人。真相:这个现象仅限早期的涡轮增压技术,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需要了对于坊间传闻的涡轮增压车型需要“怠速凉车”,或许用《刻舟求剑》的故事来解释会比较容易理解。&&&&某人的剑不小心落水,结果此人在船上刻下落剑处的位置,殊不知船已经顺流而下很久,而他却苦于为什么明明刻了位置还找不到剑。涡轮增压的这个“怠速凉车”也是同理——早年的老式涡轮增压车型确实曾明确要求用户在长时间高速行驶后不要立即熄火,要让发动机继续运转几分钟,目的是防止涡轮增压器过热出现故障。而且当年确实有过一些故障案例,都是长期未按要求冷却引发的问题,这也让不少人印象深刻,但却没有搞清楚这其中的道理何在,以至于时过境迁了,他们还在把过时的事例当作真理。&&&&从技术本身看,涡轮增压器的冷却完全依靠发动机冷却循环系统,但早期涡轮增压车型因设计上的因素,在长时间高速行驶后如果立即熄火,冷却液循环也会随之戛然停止,此时涡轮的高温会将冷却液气化,还会使涡轮的润滑脂也气化,容易腐蚀涡轮增压器,影响部件的整行润滑,带来故障隐患;高温下得不到循环的机油遇到高温后也容易变质,会失去润滑作用,这也是涡轮增压器损坏的原因。因此冷却问题对于早期涡轮增压车型确实需要特别注意,从那些泛黄的说明书中应该能找到,极少数不习惯看说明书的车主因长期未能正确熄火可能导致故障,但即使这样,涡轮故障的概率在马大哈车主中也还是仍然很低的,涡轮其实也没那么脆弱。&&&&其实,德国大众等厂商很早就解决了这个问题,从2006年开始,在中国销售的大众新一代涡轮增压车型已完全不需通过怠速来为涡轮降温了。以现在主流的德国大众TSI系列涡轮直喷发动机为例,冷却液循环泵“加盟”后(上图中橙色的部件),其原理和现在普及的发动机电子风扇一样,如果发动机熄火时温度较高,冷却系统会自动启动,在发动机熄火后继续工作,让冷却液继续循环为发动机降温,直至增压器的温度降至安全值以下。这项措施彻底消除了涡轮增压器因过热导致的隐患,为涡轮增压车型提供了妥善的保护,而对驾驶者来说,即便是高速公路下来后直接开进加油站熄火加油,也不需要硬生生等上几分钟了。&&&&当然,高速行驶一段后让发动机继续怠速几十秒再熄火的驾驶员也大有人在,即便是非涡轮增压的普通的车型也会这样做,这也是“老司机”们的习惯,毕竟很多驾校老师也是开着老一代车型成长的,他们对车的经验中还有不少刻舟求剑的地方,需要大家去伪存真,尤其是新司机,对于涡轮增压的误解很多都来自于旧观念的传袭。流言二:涡轮增压器寿命都很短,换涡轮是早晚的事,换一次可贵着呢真相:现在的涡轮增压器和发动机同寿命,很皮实耐用,车辆生命周期内根本无需更换&&&&在关于涡轮增压车型的种种流言中,“迟早要换涡轮”的说法确实吓退了不少人,特别是有人拿出动辄几万元的昂贵更换费用和6万公里就要更换涡轮“案例”的时候,更是让不少人觉得“涡轮虽好,但咱买得起养不起啊!”事实上,真相决非如此!如同第一个流言!&&&&众所周知,汽车涡轮增压技术其实源自航空技术,其本身对可靠性的要求远远高于汽车吧。况且,现在的汽车科技让涡轮在体积更小效率更高的同时拥有更好的可靠性,涡轮已经成为汽车核心零部件的一部分,如果动不动就要更换,这样的设计在工程研发阶段也是通不过的!&&&&其实,涡轮损坏的概率和其他零件损坏的概率根本没有什么差别,甚至浑身上下小毛病生了一堆,发动机包括涡轮在内仍然可以“冈冈的”。你也许不知道,今天的TSI技术已经使得涡轮增压器与发动机排气系统融成一个完整的部件,而且已经不像从前那样可以单独更换,这样的设计更是说明涡轮并非正时皮带那般是定期更新的损耗品,而是车上的耐用品,不然也不会这样设计了!目前,全球用TSI技术的车型已经超过250万辆,每年更以近百万计增加,但实际上这些车涡轮出故障的几率微乎其微,其中不少用于出租车的车型即便百万公里也无需大修,而大多数家庭用车,百万公里已经是天文数字了,所以,现在我们选择TSI这类的涡轮增压车型,只要正常使用,无需特别费心讲究就能保障涡轮在整个寿命周期中既不需要更换,更不需要保养了,“平时可以当他不存在,不用管他的心情好坏,只要你需要,他绝对给力而且尽可能随叫随到”,这就是现在新一代废气涡轮技术的重要特点。流言三:涡轮增压车型对机油要求特别高,保养费用因此也特别贵真相:TSI车型和非涡轮车型保养周期不同之外,保养内容其实都一样,为涡轮进行所谓保养纯属忽悠&&&&涡轮增压车型,特别是TSI这样的“缸内直喷+涡轮增压”的技术组合,确实能够带给消费者性能、油耗、可靠、环保等多个方面的利益,不过有流言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想要品尝技术的美味,您可得多掏钱才行,TSI这样的车养护起来可是要求很高啊,毕竟涡轮也要保养好才行!这样的一套歪理确实糊弄了不少打算买车的消费者,也包括很多已经买了涡轮车型的车主。&&&&&但事实却是:TSI这类新技术涡轮增压车型,保除了保养周期稍有不同之外,保养内容其实与普通自然吸气发动机车型相差无几,因为作为两种车型最大分水岭的涡轮本身已经是发动机内的一部分,根本无须特别保养,因此我们会看到所有保养步骤和自然吸气的都一样,甚至连机油也是相同规格的!不信我们到一汽-大众的官网上见分晓——&&&&&在大众的官方网站保养计划页面(http://www./owner/own_maintain_golf.htm)中,我们可以看到高尔夫TSI车型和普通自然进气车型的保养差异仅仅限于保养周期间隔方面,TSI首次保养是在5000公里,二保则是在10000公里或者一年时,从第三次开始就是每一万公里保养一次了,这个保养间隔已经是充分考虑到了中国实际路况进行的保守估计了!除此之外,保养内容与自然吸气的没有差别,也不存在“涡轮保养”这种事情,相反,TSI由于都采用了正时链条代替正时皮带的方法还能为车主又剩下一笔养护开销。特别值得关注的是不少人都在说“TSI对机油有特殊要求”,这其实也是伪命题,因为我们查阅大众官方的保养手册,明确写着TSI发动机用的机油与自然吸气的发动机机油均为VW&501&01或VW&502&00即可,根本无需花冤枉钱用所谓“好机油”。另外一汽-大众TSI系列车型的保养周期比其他自然吸气车型的保养间隔要长50%!加上保养方面并没有“开小灶”的需要,这意味着相同里程中,TSI车型养护费用比不少自然吸气的车型还要节省,如果再算上省油这个“大大的美德”,TSI涡轮增压车型入选当下最省心省钱的车根本没问题!&&&&探究TSI车型保养间隔长、对机油要求不高的原因,其实关键还在TSI“低转速”发动机的特点上。由于TSI发动机能够在车辆超过120公里的时候仍然保持2000转左右的状态,配合高性能的先进变速器装置,日常行车时你会发现TSI的转速始终保持在低位,换档也非常积极,除非你有指令,一般都不会刻意等待高转速时才换档,由此也极大降低了发动机的工作负荷,负荷的减轻、机件的材质又讲究,无疑也大大延长了TSI发动机的使用寿命。此外,低转速运行还带来低油耗方面的突出成效,发动机本身的自然磨损也远低于其它类型发动机,保养间隔达10000公里、可以与自然进气车型使用相同的机油也是这类低转速发动机的好处。&&&&至于一些车主相信“流言”,自愿缩短保养间隔和用更贵更“好”的机油的问题,我们只能说这是某些人自己的需求罢了,与车辆本身的机械需求无关!所以,别轻信“你该用更好的机油或者更短的保养期”这类流言蜚语,因为那些和车辆打了一辈子交道的汽车工程师眼中,TSI车型相当皮实着呢!对大多数车主来说,只要按照官方保养计划,采用符合大众标准的机油和配件就真的足够了!正如前面提到的,国内已经把保养间隔大大缩短了,如果听信某些传言后再把保养间隔缩短就只是白白糟蹋钱罢了!至于因为担心涡轮增压车型的寿命而“被迫”采用所谓高价优质机油的情况也纯属被某些人忽悠的结果,如果你相信了这样的流言,对不起,您不仅是对涡轮增压技术的蔑视和误解,更纯粹是和自己的钱包过不去!&&&&今天我们为大家剖析的三大流言,其中有些传言纯属竞争过程中的销售话术,目的很明显,就是让你别买涡轮增压的车,而买他们的;而有些流言则是个别服务商的小算盘罢了,当然,目的就是让你多掏冤枉钱养车,反正勤换机油增加的是你的开支。所以,在种种传言和流言盛行的今天,52Car推出《汽车流言终结者》第一集,我们的目的就是让有损汽车消费者利益和知情权的流言现出真身,我们努力揭穿谎言,也是保卫你的钱包!流言四:涡轮增压在城市里无用武之地,大多数时间属于摆设。真相:低转速高扭矩的特性让TSI非常适合城市的复杂路况。因为技术的年代不同,早期的涡轮增压技术往往存在较高转速下涡轮才能运作的现象,目前这样的车型市面上确实有不少还在销售,比较夸张的情况是有些涡轮到了2200转甚至更高转速还不够启动的条件,这样就意味着城市里行驶大多数时候涡轮都不能打开,只有猛踩油门加大转速才能“激发”涡轮偶尔“醒过来”,但这样的迟滞势必影响到城市里驾车的提速性能和平顺性。也正是因为有些这样的老旧技术在市面上仍然在售,导致不少人误认为所有的涡轮增压车型都会有这个问题,以讹传讹的说“所有的涡轮增压车型在城市里都是摆设”,但事实并非如此。上图是国内现在还在销售的某款采用较早涡轮增压技术的1.8T发动机工况图,仔细看你会发现,该发动机即便转速已经高达2500转(即rpm,下同)时,也不能提供最大的扭矩,要涡轮完全打开需要到4000转这样夸张的高转速,4000转意味着什么?4000转一般只能出现在大脚油门或者高速公路上用最高档时速超过130公里的条件下了,是不是相当夸张?难怪会有人认为涡轮增压车在城市里是摆设,这台老发动机确实是个例子,而且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间内非常普遍,但不是现在的最新情况了!对比之下,我们看看一汽-大众用在宝来、速腾、迈腾等车型上的1.4TSI发动机工况图(下图),就能看出新老技术对于发动机性能的挖掘有些什么不同了——作为一款采用最新一代融合缸内直喷+涡轮增压技术的发动机,TSI以客观数据表明现在的涡轮增压车型可以成为城市用车的最佳搭档。一般2.0升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扭矩为180Nm左右,其对应的转速值往往>3500转;如上图,1.4TSI发动机的最大扭矩220Nm出现在1750~3500转宽泛的区间内,而当发动机的转速仅为1250转时就>180Nm,这也即是说起步后的很早阶段1.4TSI就已经超过了2.0升自然吸气发动机的最大扭矩;即便在1000转时也已经大于140Nm了,如果没有涡轮增压器的介入,1000转时不可能达到这样大的扭矩输出值的。因此,在城市工况下,TSI的涡轮增压器不仅能够发挥作用,而且还发挥得非常出色。这一点如果消费者可以去亲自试驾一番,就会有很深刻的认识了。其实,TSI除了能够低转速涡轮启动之外,该发动机的另外一个“低转速”特点同样值得关注——以一汽-大众1.4TSI车型普遍设计为例,由于与DSG变速器的配合完美,车辆即便在120公里的时速下,发动机转速仅为2000多转而已,仅仅相当于普通车型70-80公里时的转速,要知道,普通的自然吸气车型在120公里时对应转速往往已经超过3000转!TSI始终保持较低转速的好处至少有以下几个:第一就是低噪音,因为发动机运行时的噪音和转速成正比关系;第二就是省油,这也是为什么速腾1.4TSI的工信部综合油耗仅为6.5L/百公里的原因所在了;第三,低转速发动机意味着运行相同的里程、速度条件下,TSI本身的机件损耗能够相对降到最低,由此也解释了为什么TSI保养可以每一万公里进行一次,而低转速的特性又决定了TSI发动机的寿命会更长;第四,TSI对于油品的要求也不高,最普遍的93号即可满足,同样,TSI因为自身特点,对于机油也没有过去涡轮增压车型那样的高要求,可以和自然吸气发动机使用同样的机油,这无形中又降低了保养的成本。流言五:涡轮增压发动机属于高技术精密设备,因此也有不可靠的风险。真相:涡轮增压技术一点也不神秘,其可靠程度与自然吸气发动机没有差别。说起涡轮增压技术,因为较早都是从高端车型开始采用的,大多数人都无从了解,加上早期技术上还不够成熟,或多或少的影响到大家对这个技术本身的认识,正是这种神秘感时常被一些别有用心的销售人员所利用,由此也带来对涡轮增压技术的种种误解和歪曲,不过谣言至于智者。正如在涡轮增压的6大谎言(上)中提到过的,涡轮增压技术目前在欧洲等发达地区早已普及,宝马、奔驰、大众等集团都推出了新一代的涡轮增压车型,其中最普及的当属最新一代的TSI发动机,目前配备TSI发动机的车型已达数百万辆,其可靠性口碑相当优异。其实说到底,涡轮增压系统并不神秘,其原理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能看到实例,比如下面这个——这位爆米花的老伯所用的手动鼓风机其实就是一个涡轮增压系统,当煤炉需要增大火力的时候,老伯会转动这个鼓风机的手柄,为火炉送进更多的空气,由于更多的氧气与煤混合,促进煤的燃烧更为充分了,能量得到最大释放,炉内的火自然烧得更旺了!火旺起来了意味着我们不用久等,在很短时间内,就能尝到香脆可口的爆米花了。通过这个涡轮装置,单次制作时间缩短,所以爆米花老伯也能在单位时间内赚到更多!其实,汽车上的涡轮增压系统也是这个道理,大家不妨把汽车涡轮增压系统想象成一个为发动机增加氧气的小风扇装置,通过风扇转动向密闭的发动机气缸内吹入更多氧气,TSI采用的缸内直喷技术本身就已经大大提高燃烧效率了,加上涡轮增压的额外帮助,燃油在TSI内得到了更完美的燃烧,产生了更多的能量,这同时也揭示了TSI省油的主要原因。有了涡轮系统就能在风扇加大的时候为车辆提供更猛烈的动力,只不过这个风扇不是靠电动马达驱动的,而是用发动机自身排出的废气来驱动的。由于涡轮增压利用废气驱动,能量损耗非常小,由此便能高效的创造出大马力。对于涡轮增压的这个技术优势,曾有个形象的比喻,说精干的潘长江和高大的姚明吃同样的饭,做同样的动作,潘长江代表了涡轮增压的特点,那就是同样做功潘的自身消耗比姚(代表更大排量的自然吸气发动机)要少得多,相比之下,涡轮增压以小博大确实神奇极了。关于这一点,某媒体曾做过一次多车功率测试给与了证实,其中采用1.4TSI的速腾轿车在测功机上一举跑出84千瓦的成绩,加上10.6千瓦的预设阻力,得出轮上输出的净功率达94.6千瓦(约128.7马力),对比其厂家标称功率96千瓦(131马力)而已,这样算起来从曲轴功率到轮上功率中间只消耗了1.4千瓦,输出效率高达98.5%!同类车型差不多只有80%左右而已!因此TSI的数值已经超越了当今最高的汽车科技水平,这也是TSI涡轮增压发动机科技含量的体现了。小结一下,TSI涡轮增压技术使仅为1.4L的小排量发动机产生出相当于2.0排量的大作用,一方面是缸内直喷技术对充分燃烧的帮助,另一方面有赖于涡轮将空气和汽油比例的控制在最佳状态,比如1.4TSI发动机空燃比就达到了完美的14.7:1(空燃比,即可燃混合气中空气质量与燃油质量之比,是发动机运转时的一个重要参数,它对尾气排放、发动机的动力性和经济性都有很大的影响,14.7:1是公认的最理想的空燃比数据,因为缸内压进的空气多了燃烧反倒容易熄灭,影响燃烧,而压入的空气少了,燃料同样得不到充分燃烧,不仅影响效率,更是对燃料的浪费)。此外,TSI这样的涡轮增压发动机制造更为精密,其磨合期仅为1500公里左右,之后就可以满负荷运转了,而同时代的发动机大多数都还需要行驶至少公里才能完成磨合。流言六:涡轮增压车型普遍很容易烧机油,有故障隐患之嫌。真相:机油损耗是设计需要,合理的机油消耗其实与发动机寿命有关。关于涡轮增压发动机的种种流言中,有一种“普遍烧机油”的说法特别误导消费者,因为“烧机油”是什么样的,大多数人没见过,而把机油合理消耗和“烧机油故障”混淆也是流言产生的原因,其实,搞清楚所谓传言的背后,我们就足以辨明流言的真伪。所谓的“烧机油”是指机油进入了发动机的燃烧室,与混合气一起参与了燃烧。车辆出现“烧机油”现象,往往会冒出蓝烟,氧传感器也会损坏,导致燃烧室的积碳增加、怠速不稳、加速无力、油耗上升、尾气排放超标等不良后果;严重者发动机润滑不足,带来发动机故障。而正常的机油消耗则与“烧机油”故障不能混为一谈的。机油的消耗原本属于汽车的正常消耗,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就是油本身有润滑活塞、活塞环和气缸的作用,当活塞发动机工作时,在气缸内壁上有一层油膜,在混合气燃烧过程中部分油膜会被高温的燃烧的气体燃烧掉;第二的原因在于机油也用于润滑进气门杆,也会被吸入燃烧室燃烧掉,此外,高温的废气同样会消耗用于润滑排气门的机油。这样的机油消耗在欧洲车系中很普遍,而在日系中不明显,这也是不同车系设计理念的差别——欧洲道路宽阔,人口密度低,高速公路常常不限速,因此欧洲发动机的设计的时候就设定了转作为最常见的区间。常用设计转速高的情况下,活塞环运动量加大,如果保持完全密封,那么高速运转中发动机活塞环很容易得不到良好的润滑而影响寿命,所以可以这么说,极少量机油的消耗也是保证发动机具有高寿命的人为设计结果,并非故障。欧洲汽车发动机一般在设计时就以加大的机油储备量应对合理的机油消耗,所以在正常保养里程间隔内,驾驶员完全可以放心驾驶,不必担心机油消耗过多引起故障。另外,最直观的方法判断汽车是否真正出现烧机油的故障,可以观察行车时尾部是否排出蓝色的尾烟,如果是,则表示过多的机油进入燃烧室参与燃烧,有故障现象。除了直观判断之外,以下数据也可以作为参考依据——目前国内一些大型汽修厂采用下标准判断机油消耗是否在正常范围,大家也可以做为参考:小轿小于0.1升/1000公里属于正常范围。此外,国外厂商对于轿车发动机机油消耗量也有科学认定:一般认为在最初行驶的10,000公里走合期内机油消耗量可能达到0.3升/1000公里,在行驶10,000公里之后,机油消耗将维持在0.2升/1000公里之内均为正常。避免发动机烧机油总体来说就是使用合格的、合适的润滑油。定期检查好机油的消耗量,及时补充消耗的机油,并且定期更换。尤其是磨合期后的首次保养,要求5000公里(也有其他要求的)进行检查也是必须的。
三星认证车友会
&于& 17:16&发表在&&流言一:涡轮增压车型每次熄火都要怠速运转至少一分钟,很烦人。真相:这个现象仅限早期的涡轮增压技术,现在的技术条件下根本不需要了对于坊间传闻的涡轮增压车型需要“怠速凉车”,或许用《刻舟求剑》的故事来解释会比较容易理解。&&&&某人的剑不小心落水,结果此人在船上刻下落剑处的位置,殊不知船已经顺流而下很久,而他却苦于为什么明明刻了位置还找不到剑。涡轮增压的这个“怠速凉车”也是同理——早年的老式涡轮增压车型确实曾明确要求用户在长时间高速行驶后不要立即熄火,要让发动机继续运转几分钟,目的是防止涡轮增压器过热出现故障。而且当年确实有过一些故障案例,都是长...&
%&_&%速腾论坛欢迎您!!!有您的参与和支持,,,速腾论坛更加精彩哦!!!%&_&%
%&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
我已阅读并同意《》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涡轮增压器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