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说的是意思 其他的语言也是这样的对吗?

1、语法这一术语可有三种含义:语法规律、(语法科学)、语法著作。

2、分析语句的结构和功能的目的在于(区别异同、辨明正误)。

3、语法分析有两种基本的方法,一是把大类分成小类,另一是(把整体切成部分)。

4、对现代汉语的词进行语法分类,必须以词的(语法功能)为依据。

5、词的语法功能是词的(组合能力)。

6、词的分类是逐级进行的,首先根据能否作句法结构成分,可以把词分为(实词)和虚词两大类。

8、现代汉语特殊的词类有两类,一是(叹词),另一是拟声词。

9、量词包括名量词、(动量词)、时量词。

10、不能带宾语的和只能带施事宾语或处所宾语的动词一般叫(不及物动词)。

11、速记的语法特点是一般只能充当(状语)。

12、(代替)功能就是代词的主要语法功能。

13、代词可以分为人称代词、(指示代词)、疑问代词。

14、助词包括结构助词、(动态助词)以及“所、似的”等其他助词。

15、词与词的组合包括实词与实词、实词与虚词的组合,可统称为(短语),也有叫词组的。

16、介词不能单独作句子成分,它和词或短语构成介词短语,主要作(动词或形容词或谓词性短语)的修饰语。

17、从语义上看,主语可以分为(施事主语)、受事主语、当事主语。

18、从偏正短语中,起限制或描写作用的成分叫修饰语,修饰语主要指(定语和状语)两种句法成分,被修饰的成分是中心语。

19、句子是能够表达一个相对完整意思的语言单位,每一个句子都有的(语调),表示不同的语气。

20、句子的特殊成分有(复说语)和插入语两种。

21、根据结构关系,单句首先可分为主谓句和(非主谓句)两大句型。

有更难的,但一般来说,当我们提及语言的难度时,多半是指大众语言。
在大众语言里,汉语学的难度排名十分的靠前。

汉语的难度是世界公认的,也是一门让诸多外国人抓狂的语言。

据统计,世界将汉语难度排在前面是有几大理由的: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表达中有着不同的概念。
2、同一个字有着不同的发音。
3、同一个发音,有无数不同的字。
4、无数不同的字,却有相近的意思。
6、语法困难,一个音调的改变,可以改变整句话的意思。
7、语法困难,发音相似的一句话,却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8、文言文,成语,诗,词。

1、同一个字在不同的表达中有着不同的概念。

2、同一个字有着不同的发音。

3、同一个发音,有无数不同的字。
you:油、由、尤、游

4、无数不同的字,却能表达出相近的意思。

嵩/崇;大/犬;风/凤

6、语法困难,一个音调的改变,可以改变整句话的意思。

7、语法困难,发音相似的一句话,却代表着不同的意思。

8、文言文,成语,诗,词。
这个就不多解释了,连中国人也会为之抓狂。
不单讲究精简明了,还要讲究首位相对,前后押韵,字里行间规整,并且包含寓意,等等……

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和语料库建设

  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和语料库建设

  关键词 二语学习 易混淆词语 词典 语料库

  对外汉语教师普遍认为,词语辨析是教学中的难点。学生可能难以分清一些只有微妙差异且意思比较抽象的近义词,如“孤单/孤独/寂寞”“居然/竟/竟然”等的用法;也可能因母语的影响,误解或误用了在教师看来无需辨析的词对,如“祖国/故乡”“偏偏/故意”等;一些同译词也是相应母语学习者辨析的难点,如“本质/自然”是英语同译词,“事实/内容”是法语同译词,“正确/公平”是西语同译词,“赞同/满足”是阿语同译词。(郭志良

  鉴于此,有学者提出使用“易混淆词语”(confusable words) 的概念,并指出“‘易混淆词语’是站在中介语的立场、着眼于目的语理解和使用中的词语混淆现象并根据混淆的普遍程度归纳出来的词语类聚”。(张博 2005)

  我们编写词典的理念是:“授人以鱼”的同时“授人以渔”。此类词典不仅应能帮助二语学习者辨析所列的易混淆词语,还能帮助他们掌握辨析的方法。

  1.编纂针对不同母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

  有些易混淆词语是由于汉语系统内部原因产生的,有些则可能是因学生母语迁移产生的。后一种类型中有些可能具有语种的普遍性,有些则可能只针对个别语种。如日韩语的汉字与汉语汉字的混淆;又如引言部分所列举的同译词。这些同译词的混淆只在相应的语种中存在。鉴于此,应该编写针对不同母语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如《面向英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面向日语学习者的汉语易混淆词语词典》等等。

  2.易混淆词语的来源、类型及辨析维度

  有些易混淆词语只是个别现象,另一些则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词典收词范围应为后者。而针对某一母语又具有普遍性的易混淆词语如何得来呢?

  (1)易混淆词语来源

  是不是所有的汉语近义词、同义词词典中的条目都需要纳入考虑呢?不然!因为有些近义词由于可以借助其母语翻译中介或其他手段加以区分,对于有些学习者而言,不算易混淆词语;而有些近义词较生僻,二语学习者学习的词语主要是词汇等级大纲中的词语,平时使用汉语主要是完成日常交际,那些书面性、文学性很强,或使用频度很低,或带方言古语意味的词语一般不会遇到,这些词语形成的易混淆词语对他们而言,一般可以忽略。如:“受伤/挂彩”“熟悉/熟稔”等。

  (2)易混淆词语类型

  根据影响学习者词语混用和误解的因素,可把汉语中介语易混淆词语分为以下几种:

  A.汉语的音、形、义相同或相近诱发的易混淆词语

  a.语音相同相近的词或词组。如:“权利/权力”“厉害/利害”等。

  b.词形相同相近的词或词组。又可具体分为四种:

  具有相同部件,如“话/语”“线/浅”等;

  字形近似,如“千/干”“日前/目前”等;

  异序,如“样式/式样”“兄弟/弟兄”等;

  具有相同语素,如:“后来/以后/之后/然后”“鲜/新鲜”“有点儿/一点(儿)”等。

  c.理性意义基本相同的词和词组。如“粗心/马虎”“诞辰/生日”“百分之/成”“两/俩/两个”等。 需要指出的是,有些词同时在音、形、义的两个或三个方面都易混淆,如“练/炼”“必须/必需”等。

  B.因二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形成的易混淆词语

  a.同译词:见引言。

  b.母语一词多义对应的汉语词。如:英语的live有两个常用义:(在某处)住,居住;(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日子。学生学过“住”后,可能会误将汉语“住”与英语的live等同起来,表“生活”这一意义时也常用“住”,写出“我住的地方还留着封建的想法”这类句子。

  c.母语汉字词与对应的汉语词。主要是日、韩等语言,如:日语“娘”表示“姑娘、女孩”的意思,汉语则是“妈妈”的意思,日本学生刚开始学习时可能混淆。

  d.方言词与对应的普通话词。如,有客家方言背景的印尼学生在该用“吃”时,会误用“食”,造出“我们一般七点食早餐”这样的句子。(转自张博 2007)

  (3)易混淆词语的辨析维度和方法

  易混淆词语大多是近义词,有大量近义词辨析成果可供借鉴,可从语义、语法、语用三个大维度若干小维度进行研究。此外,词语的音、形以及跨文化视角等也应纳入考察。

  有关易混淆词语的来源、类型与辨析维度和方法应在词典说明部分加以介绍,以便使用者系统地掌握辨析知识,再结合词典中具体的辨析,使他们更好地掌握辨析词语的方法,弥补词典收词的不足。

  3.释义元语言简明易懂

  既然词典是针对二语学习者,那么释义元语言(简单地说,就是解释词语所使用的词句)必须简明易懂,让词典使用者一看就懂,乐于使用,获得自信。为此,必须从用词范围、用词数量、专业术语和句式四个方面控制释义语言的难度。

  专业术语不能不用,但不能多用。可使用基本的、常用的专业术语,如“名词、动词、主语、谓语、陈述句、疑问句、单音节词、短语、褒义、贬义、书面语、口语”等。但比较专业的术语,如“语义、语用、句法、中心语、动补短语、偏正短语、自主动词、持续动词”等,尽量不用。另外,还可以在词典说明部分加上一个常用专业术语的汉语与其他语种的对照表。

  句式方面,应尽量使用简单句、短句,不用或少用长句式、复杂句式。(赵新,刘若云 2005)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释“好奇”为“对自己所不了解的`事物觉得新奇而感兴趣”。这样的解释就比较复杂,杂糅了“对……觉得……”“对……感兴趣”“所V的”“……而……”几个结构,这一释义可以改为“对自己不了解的事物,觉得很新奇,有兴趣”。例句也是释义的一部分,例句的选用也应遵循以上基本要求。此外,例句要规范、贴近实际生活、适量而有针对性(为对比分析服务)。传统词典从经典文学作品中选取例句的做法似不可取,我们主张从教材、学生创造的例子、日常会话、新闻语篇中选取例句,也可以由编纂者自编。如:《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悄悄”条有一条例证为“部队在深夜里悄悄地出了村”。这样的例句离学生的生活太远,可以换成“为了不吵醒妈妈,她悄悄地走了进来”“上课时,她悄悄和同学说话”。

  4.词典编排方式的突破

  (1)词对或词群的编排突破音节、词性等的限制

  面向二语学习者的易混淆词语词典应突破传统近义词典只收词而不收短语、固定格式的限制。在编排词对或词群时,突破音节、词性等的限制,只要有可能造成混淆,就把它们编为一组。如:“既……又……/既……也……/又……又……/不但……而且……/不光……还……”等。

  (2)突破以往词典的编排方式

  以往词典的编排基本是:先给出词对;然后描述各自的意义;指出其同,给出例句;再分别描述其不同之处,给出例句。我们的编排方式则是:A.先借助语料库给出足够的典型而有效的例句;B.然后根据是否可以替换(a.能替换,替换后意思是否完全一致?差异在哪里?b.不能替换=差异)给出问题提示,引导学生在形成初步语感的基础上自己归纳异同;C.再用几条简洁的公式、图示、图片或说明给出参考答案,强调使用情境;D.给出一些常见偏误或练习题。

  下面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我们的编排设想:

  (1)张悟本夸大了“食疗”的效用。

  (2)黑客指责科学家“夸大”气候变化。

  (3)Lady Gaga的衣着很夸张。

  (4)一件衣服就3万元,他知道她没有夸大价格,但他觉得太夸张了!

  (5)主持人幽默而又夸张的话把大家逗乐了。

  根据以上例句,再利用语料库或网络,找出更多的例句,思考:“夸大”和“夸张”可以替换吗?两者的同与不同是什么?

  以上例句一般不能互换。

  “夸大”一般做动词,后面带宾语,另外的例子还有:夸大成绩/功效/优点等。

  “夸张”一般做形容词,可以说“很/太/非常/十分/特别……夸张”,也可以说“夸张的话/打扮/表演”“夸张地说/表演/笑”等。

  两个词都含有“夸”,“夸”的意思是夸奖,说得很好,很漂亮,实际可能不是真的这样。

  “夸大”是贬义,知道事实不是这样,说话人说大话、言过其实;而“夸张”则有知道事实是这样,但是觉得有点不正常或不能相信,如例(3)、(4)。此外,“夸张”还是说话或写文章时,为了使话语更加生动,更有想象力,给人留下更深刻的印象,而采用的一种艺术手法,如例(5),再看下面夸张的艺术手法: (6)他的嗓子像铜钟一样,十里地都能听见。

  (7)这么巴掌大的地方,怎么住人哪?

  (8)古代有个名叫夸父的人,为了追赶太阳而一路奔跑,他渴极了,喝完了黄河、渭河的水,还要继续追赶,最后渴死在路上,他遗留下的木杖,后来变成了一片树林,叫做邓林。

  以上语句有什么特点?其中例(7)是夸大了还是缩小了?你还可以说一些类似的句子吗?第(8)是一个神话故事,你还知道其他相似的故事吗?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c++语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