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喜欢传统武术实战的吗?

&&&&&&& 传统武术有多能打系列6&&&&&&& 几年前的一天,我在一所健身馆打沙袋。旁边来了一个戴着眼镜、身材如郭小四一样彪悍的小哥哥。他饶有兴趣地看我打了一会儿沙袋,问我是练什么的。我如实回答后,他就来了兴致,要“考量”一下我的功夫。方法居然是让我现场“劈个叉”。我小时候练习过几年传统武术,曾经能够劈叉。但是接触了现代搏击后,虽然也练习高位腿法,但很久没做那种传统的柔韧训练了,所以我老老实实回答我不能“劈叉”。谁知对方表情登时不屑,推一推眼镜道:“那你的功夫还不到家。”我无比困惑,我的功夫应该到谁家?他已经飘然而去。&&&&&&&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在很多人眼里,“劈叉”成了检验功夫高低的一个标准,似乎不会“劈叉”就不会搏击。我估计在这些人心中,芭蕾舞演员和瑜伽教练都是深藏不露的高手,泰森反而是个门外汉。这倒是有点像有些人认为能飙高音才是厉害的歌手。&&&&&&& 的确,除了拳击这种限制腿法攻击的格斗术外,绝大多数格斗术都会对柔韧性有一定的要求,尤其是腿部的柔韧性。这是因为身体经过一定的柔韧训练后,肢体活动范围增大,攻击部位会增多。在综合格斗中,能命中头部的踢击常直接决定胜负。很难想象一个柔韧性很差的运动员能够在这样的比赛中取得较好的成绩。UFC运动员踢中对方头部,需要较好的柔韧性&&&&&&& 当然,这并不等于格斗运动员都必须能“劈叉”。柔韧性和力量、速度那种“多多益善”不同,它属于“够用就行”的因素。确实有很多专业运动员通过自身训练将柔韧性练得很好,比如克罗地亚籍著名格斗选手米尔科·菲利浦维奇,就能够轻松地做出“一字马劈叉”动作,令他的崇拜者惊叹不已。然而并没有数据能够表明,柔韧性惊人的运动员在比赛成绩上与柔韧性普通的运动员有明显的差异。反而有不少报道和研究数据表明,过度伸拉韧带、提高柔韧性会增加拉伤和关节损伤的风险。米克尔表演的“一字马劈叉”&&&&&&& 回到传统武术,我们就会发现,柔韧性的地位被提高了。前文所说的“童子功”就是传统武术一味提高柔韧性的例子。由于幼童伸拉韧带较为容易,一些孩子甚至从小就被强行伸拉韧带,并被安排去做一些杂耍式的“武术”表演。我从未听说过有多少练过童子功的人成年以后在格斗上有特别骄人的成绩(传统武术界或许挺多)。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的武功,主要目的还是通过吸引眼球、满足人们的猎奇心理来表演赚钱,其本质可以说是对儿童的戕害。少林童子功&&&&&&& 所有的武术门派几乎都会或多或少地对柔韧性有所要求,大抵就是“劈叉”。一个明显的例证是,在今天的全国各类武术套路比赛里,“劈叉”几乎成了保留动作(开头那个小哥讲的还真有点道理)。不仅是长拳、太极拳等传统拳法规定了“劈叉”动作,就连那些传统套路里原本没有“劈叉”动作的八极拳、劈挂拳、形意拳,也常常被人为添加“劈叉”,以提高难度多赚点分数;甚至连刀枪棍剑的套路表演也免不了“劈叉”。我至今也想不出拿刀和人互砍的时候“劈叉”有啥意义。武术比赛中的“劈叉”是规定动作&&&&&&& 其实,在古代也有很多传统门派并不过分强调柔韧性。甚至有些门派会告诫弟子“脚不过膝、腿不过腰”,将腿法限定在低位攻击,以避免被人抱腿还击。既然不用踢高位腿法,自然不需要去练习“劈叉”。现在看来,这些规定应该是古代的老师傅,在个人有限的实践经验中发现了过度训练柔韧的弊端,或者高位腿法在训练方式不科学时呈现的华而不实,所以干脆舍弃了这方面的训练。即使这种舍弃在认识上有一定局限,但从实事求是的角度来说,这些老师傅起码比国家体委的武术裁判员和教练员聪明一些。
欢迎转载:
推荐:    信息加载中...
我们一起成长
&&&&我国传统武术礼文化的内容,在武术礼义方面表现为武德方面的要求,可分为一般性武德和专门性武德要求两类。一般性武德要求即中国传统儒家伦理价值观。如民国时期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在论及择徒时认为,“首重德性……如尊师敬长,重亲孝长,信义仁爱皆是也。”1936年的一本《河北沧县孟村镇吴氏八极拳拳术秘诀之谱》(现藏中国武术研究院)的“谱规凡例”中规定:“为师受徒,须先教以仁义,再教以忠勇”。梅花拳中《习武序》的作者杨炳即在“习武规矩”第一条中要求:“凡立教之始,务要他(习武者)知孝悌忠信礼义廉耻之道。”《少林戒约>要求“尊师重道,孝悌为先。平日对待师长,宜敬谨将事,勿得有违抗傲慢之行为。”&&&&专门性武德要求即对习武之人精神意志品格方面的特殊要求,如周伟良在其《行健放歌——传统武术训练理论的文化诠释》-书中所总结的:“作为完整反映一个习武者习武过程中心理特征的意志品质,主要由习武者心不旁骛的专心、刻苦磨砺的苦心和以生死相许的恒心三方面内容组成。”专心如《少林七十二艺练法》要求“遇一切外魔挫辱淡然恬然,不介于意,任人之笑骂嘲激,而无动于心,神志专一”;苦心的要求如《武术汇宗>认为“欲得其中真妙法,苦磨苦练得天丰几”,“苟无坚心苦志之士,未有不半途而废者。”恒心的要求表现为《少林拳术秘诀》的“五要说”强调“既得方术,要以恒心赴之,勤敏持之,不可中道停辍”。
&&&&发布于日 12:39 |
阅读数(242)
上一篇:下一篇:
发表评论 &
显示全部&&
显示全部&&
文章数量:338
评论数量:175
访问数量:139359查看: 2103|回复: 40
为毛所谓的内家拳高手,都喜欢改拳架??
本帖最后由 KL920 于
11:48 编辑
同一个师父传下来的各位弟子,打出来的拳架,没有一个是一样的。
例如:陈发科的弟子:李经悟的,洪均生的,顾留馨,冯志强的等等,
你把他们的拳架找出来看看,没一个是相同的。。。
其他的陈家沟的什么的就不说了,只说同一个师父传下来的。
不仅仅是他们,几乎所有的内家拳,形意、八卦也都开始往这方面发展,
普遍存在这种现象。
而且,越来越多的整出张氏、王氏、刘氏、李氏、陈氏等等
大有百花齐放的架势,难道这些人都功夫高到了自己可以开山立派了?
反观少林为代表的所谓外家拳,就很少听到这一类的东西,罗汉拳就是罗汉拳,
没有啥王氏罗汉拳,李氏罗汉拳,大家打的都是一样的拳套。
这种现象说明什么呢?
体悟不同,拳架自然不同。但现在有些人是乱编,用所谓的“现代体育”理论或为表演而编。
本帖最后由 老竹 于
14:50 编辑
我听说,有七星螳螂、梅花螳螂、光板螳螂、罗汉螳螂、六合螳螂……还有太极梅花螳螂……多了去了。本来都是一个穴里出来的螃蟹。
岳家散手,刘仕俊当初只传有9手,后来解放初竟然有58手,80年代武术热期间达到96手。
别的不说,传人陈子正后来改名为鹰抓拳,后来有人还在鹰抓拳中融入了翻子,看上去出手连环更加好看。
跟早期相比,已经面目全非。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把拳练成盖图章,就彻底的没有生命力了!!!
套路没有什么用,随便改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哦!原来如此!
外家也改的多了,自以为能改拳了是通病。要改拳的,实战验证过了吗?特别好多说不清的太极氏。。不尊重传承的,也是武术体操/健身化的主要推动力。。。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传统武术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