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江市闽侯白沙镇镇麻桥村委会的河边种地以非法挖沙

温馨提示!由于新浪微博认证机制调整,您的新浪微博帐号绑定已过期,请重新绑定!&&|&&
网易博客陈后兴
LOFTER精选
【引用于阳东政府信息网】
第十二节 大 八
&&& 一、概 况
&&& 大八镇位于阳东县北部,东连田畔镇和恩平市清湾镇,东南毗邻合山镇,南靠北惯镇,西南与塘坪镇接壤,西北与阳春市春城镇、岗美镇交界。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珠环山主峰烂头岭,海拔1014.6米,为阳东第一高峰,东南部有东岸山。境内洗猪河、荔枝河汇入大八河,再流入漠阳江;周亨河流入那龙河,太垌河流入恩平市境内。
&&& 国营阳东林场在镇境内。全镇国土面积297.6平方公里,人口 5.65万人。
&&& 大八原称第八屯,清代中叶简称第八。因“第”与“大”近音,新中国成立后改称大八。
&&& 清代,大八分属阳江县归善乡南河都南河二、三图,平乐乡北惯都北惯二图。民国初期,属第九区,民国26年(1937)属第四区,民国38年属第九区。建国初期,仍属第九区。1956年12月,改为大八区。1957年2月撤区建乡,分为大八、雷冈、和平、井冈和珠环五个乡。1958年5月,将大八、雷冈、井冈并为大八乡;将珠环、和平并为珠环乡;同年11月,合并大八、珠环与塘围乡,成立红旗人民公社,1959年10月,改称塘坪人民公社。1961年5月设大八区,年底,将塘坪人民公社调整为大八、珠环、雷冈、塘坪、红五月公社,属大八区管辖。1963年2月撤区,珠环、雷冈公社并入大八公社。
&&& 1983年11月改公社为区。1987年2月改区为镇。1988年1月至1991年6月,大八镇属阳东区管辖,1991年7月起属阳东县管辖。
&&& 大八镇有耕地4.39万亩,其中水田3.9万亩,旱地4872亩。农业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经济作物为副。90年代中期以前,镇东片、中片的周亨、井冈、茅塘、吉水、大八、古城等14个村委会以种植水稻、甘蔗和花生为主,周亨是阳东县四大粮产区之一。北部的珠环、太垌、罗田等七个村委会以种植水稻、木薯和凉粉草等为主。
&&& 镇内山林面积多。全镇宜林面积有38.02万亩,森林面积31.49万亩。杉、竹资源较为丰富,白蒙、龙心、和平、周亨、井冈等村共有竹林1000多亩。白蒙村有600亩的黑眼蓠竹,是当地的特产,可作搭瓜棚、编塘泊之用。全镇有水果4.1万亩,主要品种有荔枝、龙眼及黄、黑(乌)榄、树菠萝、青梅、山桔等。水果种植面积居全县第三位。
&&& 大八盛产南药益智、砂仁、凉粉草。2000年,种植益智6600亩、产量120吨,砂仁3000亩、产量13吨,凉粉草30余吨。野生的巴戟、马胎、金银花、花粉等药材也不少,年交易额5~7万元。
&&& 大八镇群众饲养的畜禽主要有生猪、“三鸟”、牛、山羊等,其中,山羊6742只。从事采集山货、药材、捕猎山兽和编织竹器、加工木器农具、家具的群众也很多。
&&& 镇工业主要有水力发电和木器加工。全镇可利用水力发电资源2万千瓦,已开发6000千瓦。有水电站19家,规模较大的有东江电站、上洒电站、佛子电站和珠环电站。木器加工是大八镇的特色产业,大八圩东风路是木材木器加工与制造一条街。
大八镇是山区、革命老区,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劳力输出多,村民从贫困的农村迁往圩镇和阳江市区及东城镇居住的也较多。
全镇有初级中学3所,小学27所,有文化中心、影剧院、敬老院各1所,卫生院2所。雷冈小学是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所办的养源初等小学,是阳东历史最久的小学之一。
&&& 镇境内古迹多,旅游资源丰富。有坐落于吉水河畔的吉水寺、沙朗管理区刘三尖(山名)的“刘三姐对歌台”、雷冈管理区东岸岭的东岸庙(又称黑斋庙)等古迹。
&&& 吉水村附近有温泉,泉眼有十多处,泉眼水温90℃以上,涌水量每小时约30立方米,含硫磺、锌、铁、氧等多种元素。镇北珠环山脉的烂头岭,海拔1014.8米,为阳东第一高峰,风光秀美;山中的“客家洞”充满神话色彩,尚待开发。
&&& 全镇辖1个居委会、21个村委会,共273条自然村:属吉水村委会的有运冈、大车、上坡茅、坡茅、信宜、南安、大八村、新村、马房、新塘、上南冈、中南冈、下南冈、吉水、上飞鹅、下飞 鹅、茶安、鲤鱼仔村;属古城村委会的有林村、东门山、古城、敖屋寨、许屋寨、蒲河、屋背坪、新屋、新城、南河、下泽村;属大八村委会的有茅坪、龙畔、福村、金贝塘、大八圩、大、兴、上茅坪村;属良爱村委会的有大王山、木根、塘下、长田岩、大燕垌、良爱、旧寨、山底、长田迳、地古坪村;属龙心村委会的有山口寨、龙安、龙心、新屋、牛迳、山角、冈尾塘、坑头、牛二、早垌、塘角、长坑、雨林、牛一、波罗坪、黄屋、石围、大垌村;属白蒙村委会的有学陵、坪山、新田、黎家、一、二、白蒙、坡尾、石桥、竹山、沉松、水塘、车屋、冼屋村;属牛岭村委会的有牛岭、和安、水和坑、松新、根竹头、田寮、曲垌、仆子根、北坑、牛塘、大坑村;属新垌村委会的有新屋、村仔、和平、高垌、虎竹、崩河、蕉冲、新、瓦岗寨、金咀村;属大陂村委会的有秧地岗、广冲、大陂寨、寨一、黄屋寨、大陂、高咀、根竹垌、灰沙、明光、新建、石坑、路平、羊陆坎村;属河垌村委会的有红田、榄根、大坡、地岗、曲树、长坑、东风、那邓、南厂、燕山、架简、河垌、下泽、黎根、茶山村;属长坪村委会的有那令一、那令二、长坪、坑尾、和顺岗、高秧一、高秧二、马迳村;属茅塘村委会的有茅塘、上垌、元山、蔡屋、西岸、冷水、高庆、施屋、美冈、高坎、那向、茅新、龙江、阳塘、高新、高矿田村;属周亨村委会的有清湾、占秧地、那岳、那安、那庆、那信、水径、旧村、牛岭、地豆坪、茅车、冈背、头寨、新塘、周亨、蔗、朝阳、塘尾、水罩、汶水村;属雷村委会的有雷冈、屋背冈村;属大冈塘村委会的有大冈塘、勃冈、四六山、谢村、雷冲坑、陂仔、河垌、太安、新村、羊六、高冈村;属井冈村委会的有井冈、塘坪、许屋、文村、塘底、新塘、南冲、占田、湖冲、山鸡坑、高塘村;属沙村委会的有大木行、七星上、七星下、双垌、竹山、大路平、水江田、下屋、落映、办尾、
&&& 徐屋、沙、塘坎、三多、石屋、大亨、龙亨、红新、怀安、山口村;属珠环村委会的有向阳、东风、西门街、圩地、水尾、坑角、禾叉坑、大田基、新村、珠一、珠二、珠三、木冲、大、上洒、木头垌、梅子根、青蛤塘、向荣、沙木田、湴塘、洒头、下塘坪村;属太垌村委会的有牛角垌、茅冈、红卫、上垌、塘尾、新塘、太二、江阳村;属走马坪村委会的有大屋地、走马坪、塘仔、大垌、根竹田、石门、寮仔坪、容坑、新庆、新罗、黄竹塘、高洒村;属罗田村委会的有上黄竹、蒲竹垌、下黄竹、罗田、长山、则鱼角、羊栏、对砍坪、大坑、石高垌、粗坑、石竹坑村。
部分村落简况:
&&& 运冈 明中叶宋姓人家建村。因村侧有小山名运冈,便以此地名名村。
&&& 坡茅 清中叶,梁姓人家建村。南有山岗如龙,北有山岗似凤,依地貌初名“龙凤岗”,分上下两村,座落于北面山岗的村落称上坡茅,在上坡茅西南的村落称下坡茅。
&&& 南安 陈姓人家于清代从金贝塘迁此。处在原村南面,故名。
&&& 马房 赖姓人家于明代建村。此处原是马场,场地开阔,故名。
&&& 吉水 李姓人家于明代从东门山迁此。河边多桔树,方言“桔”与“吉”同音,故名。
&&& 下飞鹅 又名顶新屋。明中叶,谢姓人家建村。村背有山像鹅,故名。
&&& 林村 周姓人家于明代建村。村背有大片树林,故名
&&& 东门山 元末方、黎等多姓人家在古城旧址东门山上建村,故名。
&&& 新城 1970年10月,周姓从附近古城村分支来此定居。为有别于古城,故名新城南河 1964年,本管理区从东门山村分支迁此。村在管理区南位,村南有大八,故名。
&&& 茅坪 清初,陆、黄、肖三姓人家在茅坪上垦荒建村,故名。后有许、陈、江多姓杂居。
&&& 龙畔 元初,林姓人家建村。村旁有山蜿埏似龙,故名。
&&& 福村 宋代,叶姓人家建村。创建人叶福,故名。
&&& 金贝塘 明末,叶姓人家建村。
&&& 大王山 宋末,欧姓人家建村。初名福龄村,因村前有座大王山,故改今名。
&&& 木根 明代中叶,黄姓人家建村。房屋建在木荔树的旁边,故名。
&&& 长田岩 清乾隆年间(),陈姓人家从大岗塘迁此建村。村建在一块长形田边,故名。
&&& 大燕垌 1961年,本镇佘粮塘村(江河水管处)李姓人家迁此。村近大燕垌,故名。
&&& 良爱 明中叶,杨姓人家建村。表示友好相处,雅称良爱。
&&& 山底 清末,陈姓人家从塘坪山尾村迁此,取来自山村之意,故名。
&&& 山口寨 明代,曾姓人家建村。周围皆山,建村于山口,故名。
&&& 龙心 宋末, 曾姓人家建村。村后有龙心山, 故名。“ 文革期间” 曾称 “红心”。
&&& 山角 又名顶茅塘。邓姓人家于元末建村。村建于鸭仔岭西山脚下一角,故名。
&&& 岗尾塘 又称“狗尾塘”。明末立村。多姓杂居。依山形及村前有口鱼塘定村名为岗尾。
&&& 坑头 清同治年间(),梁姓人家从大冈塘迁此。村后有山坑,故名。
&&& 早垌(洞) 即“枣垌”。宋初张姓人家建村。当时村前田垌中有一棵枣树,人称“枣树垌”,简称“枣垌”,“早”与“枣”谐音,故惯写“早垌”。
&&& 黄屋 又名顶羊栏,黄姓人家于清初从黄屋寨迁此。怀念故里,故名黄屋。
&&& 白蒙 清中叶,温姓人家从白蒙朗迁此,为表来源,故名。
&&& 水塘 清中叶,梁姓人家建村。旧村名水塘,迁来后沿用旧名。
&&& 根竹头 明末,麦姓人家从新兴县根竹头村迁此,沿用祖居村名。
&&& 高垌 南宋末立村。多姓杂居。村处地势较高的垌中,故名。
&&& 大陂寨 村南二公里处有江河水库。元初建村,多姓杂居。村呈圆形,似“罗经”(看风水者所用的装有指南针、写有风水地理文字等的圆形仪器),初名“罗经寨”。后为防盗,在村周围挖几口大塘,村东南建门楼似陂闸,故改名。
&&& 高咀 清初,伍姓人家建村。村建在一个较高的山咀处,故名。
&&& 灰沙 1931年冯姓人家从大沟三丫村迁来。因村背有一大片灰色沙质土地,故名。
&&& 河垌(洞) 座落于江河水库边。此村属河垌村委会。
&&& 长坪 南宋末立村。原称“妙山村”。多姓杂居。1958年修建江河水库,村民迁至现址(大八北长坪岭南麓坡地)建村。村随山定名。
&&& 坑尾 1962年,邱姓人家从大陂村迁此。村在山坑间的尽头处。根据地貌命名。
&&& 高秧地 又名顶垌仔。康、黄二姓村民于1961年从江河水库库区妙山村迁来定居。故居名高秧地,沿用为新村名。
&&& 茅塘 多姓杂居。村前有口鱼塘,且塘边长满茅草,故名。
&&& 元山 姜姓人家建村。
&&& 蔡屋 蔡姓人家建村。以姓名村。
&&& 施屋 施姓人家建村。以姓名村。
&&& 高庆 原名高。梁姓人家建村。
&&& 西岸 又名山窑。清雍正年间()梁姓人家建村。村在东岸岭西侧,故名。
&&& 冷水 清末,姜姓人家从邻近元山村迁来定居。因村侧有座冷水祖庙,故名。
&&& 高坎 南宋初,梁姓人家建村。村建在棉山北麓坡地(当地人把坡地叫坎)上,地势高,故名。此处山高、林密、野兽多,牲畜常受伤害。南宋中期,村民迁到坎边云溪河北岸居住,沿用旧村名。
&&& 地豆坪 宋末,梁姓人家建村。村前后土地宜种花生,方言“花生”称为“地豆”,故名。
&&& 茅车 明中叶,梁姓人家建村。村东西两边山岭屏立如推车状,茅草又多,故名。
&&& 头寨 梁姓人家建村。黄宗庆的《古寨枝繁》摄影名作取材于该村。
&&& 周亨 又名周亨圩。清中叶梁姓人家从原周亨村迁来,用原名。新中国成立前这里水路交通方便,农副产品丰富,是一个较兴旺的圩场。1957年建红江拦河坝断截船只通航而废圩场集市。
&&& 水罩 梁姓人家建村。因村处群山环绕之中,雨雾常笼罩村庄,故名。
&&& 水迳 60年代,信宜县人家迁至近水罩的木角建村。
&&& 汶水 又名朝西。清中叶,宋姓人家从运冈村迁此。起初在山脚下汶(泉)水氹边搭木栅饲鸭,后发展成村,故名。
&&& 清湾 明末,林姓人家从福建省迁此建村。村建于周亨河湾处,故名。村侧建有林氏祖祠。
&&& 那岳 明末清初,周姓人家建村。村后山坡上建有周氏祖祠。
&&& 那庆 又名墩仔。周姓人家建村。
&&& 那安 60年代,周姓人家从那岳分支到此建村。
&&& 那信 60年代,信宜县人家迁至那安村附近建村。取“那岳”、“信宜”各一字组成村名。
&&& 大冈塘 明末,梁姓人家建村。村东有大鱼塘,门楼东还有口冬季易干枯的大塘,土语“冈”与“干”同音,故名。
&&& 河垌(洞) 明末,梁姓人家建村。周亨河主流与支流在垌边汇合,故名。此村属大冈塘村委会。
&&& 羊六 林姓人家建村。村与红五月农场十四队毗邻。
&&& 雷冲坑 明初,梁姓人家从雷冈村迁此定居。初名雷垌村,因村前有耕地名冲坑垌,故改为今名。
&&& 井冈 明中叶建村。多姓杂居。建村时,大力平整山岗,“整”与“井”方音同,故名。
&&& 占田 元初,简姓人家建村。取名黄占田,后简称占田。
&&& 大路坪 又名平瑶。清中叶,杜姓人家从本县雅韶杜头村迁此。因村在山腰,走的是崎岖小路,便想念着大路间的场坪地,而托名大路坪。
&&& 沙 清初,曾姓人家迁此建村。那龙河支流周亨河从村东流过,冲积成沙洲,当地称“洲”为“ ”,故名。
&&& 塘 1924年黄姓人家从珠环西门街村迁此。村前有一块长期渍水的湴田,像一口淤泥的塘,故名。
&&& 太垌 村在清湾河谷中,东、南、北三面是大片田垌,故名。
&&& 牛角垌 黄姓人家建村。村北面山地为阳东林场的林地。
&&& 茅冈 清中叶,黄姓人家由珠环大田基迁此。此村原有人居住,后散村,剩下茅草屋,故名。现为黄、廖两姓人家聚居。
走马坪 明中叶,黄姓人家从大屋地迁此。此地原产靛蓝(染料)运往外地,需用马驮。本村西有大草坪可放马,故名。村附近有阳东第一高峰烂头岭。
&&& 罗田 又名罗角田,明中叶建村。罗、郭、朱三姓杂居。村在一大片田角处,故名。后三姓人家他迁,李姓迁入,仍用旧名。原属恩平县管辖,1957年划归阳江县。
&&& 珠环圩 此地被珠串样的群山环抱,故名。明万历五年(1577)黄姓人家在此定居。1950年成集市,后时兴时衰。
&&& 祠堂岩 又名东风村。清末,黄姓人家建村。村边有祠堂,故名。
第十三节 白 沙
&&& 一、概 况
&&& 白沙镇位于阳东县西南面,东与江城区城西街道隔漠阳江相望,北与双捷镇毗邻,西与阳西县程村镇接壤,南连江城区平冈、埠场镇。地形属半丘陵半平原,地势西北高东南低。西部山地多,有罗琴山,东部和南部多为冲积平原及低洼地,紧靠漠阳江,西南部有石河水库。阳江林场罗琴分场在镇境内。全镇国土面积89.3平方公里,人口4.16万人。
&&& 清代,白沙镇分属原阳江县归善乡虔儒都虔儒一图,太平乡端逢都端逢一图。民国初期,属第八区,民国26年(1937)属第四区,民国38年属第八区。建国初期,仍属第八区。1953年5月属第六区。1956年12月改为白沙区。1957年2月撤区分设白沙乡、三麻乡。&&& 1958年5月,两乡合并为白沙乡。1958年11月,广湛公路北部的乡村与双捷乡合并成立红五月人民公社,公路南端的乡村与平冈乡合并成立东风人民公社。1961年5月,分出白沙乡建立白沙人民公社,为原阳江县直属。1963年2月与双捷区分出的麻桥人民公社合并称白沙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公社为区。1987年2月改区为镇。1988年1月至1991年6月,白沙镇属阳东区管辖,1991年7月起属阳东县管辖。
&&& 白沙镇地处漠阳江中下游,新中国成立前,因缺乏水利设施,洪涝旱灾频繁,农业生产很不稳定。50~70年代,先后建成了捷西防洪堤和高排渠、低排渠以及石河水库等水利设施,减少了洪涝旱灾害,粮食稳产高产。全镇有耕地3.2万亩,其中水田2.3万亩,旱地0.9万亩。种植业以水稻、番薯、花生、大豆、蔬菜为主。2000年,全镇粮食种植面积4.8万亩,总产1.7万吨,其中水稻种植面积3.94万亩,总产1.491万吨。蔬菜总产量1.58万吨,居全县第三位。畜牧业以饲养猪、牛、“三鸟”为主。白沙是全县鹅苗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有数十个养殖、孵化场,年均饲养母鹅2万余只,鹅苗质优价廉,供不应求;肉鹅以黄鬃鹅、“白沙杂”为优,黄鬃鹅还远销港澳市场。
&&& 白沙镇经济受阳江市区辐射,325国道、阳茂高速、阳闸公路、阳阳铁路,贯通镇境内,交通便捷。阳东建县后,白沙镇工业发展迅速,先后在国道沿线两旁开发佛子岭、海胜等工业小区,较大的企业有阳江友谊五金厂、阳东华强五金厂,1998年,广东丰源粮油工业有限公司在镇区落户。2000年,全镇工业总产值1.79亿元,仅次于东城、合山镇。白沙工业的发展也带旺了饮食业的发展,“白沙鹅乸饭”远近闻名。
&&& 镇内有白沙、茶山两所中学,小学12所,有卫生院、文化站、影剧院、敬老院各1所。境内名胜古迹有罗琴雅操和佛仔岭革命烈士纪念碑。
&二、村 落
&&& 全镇辖1个居委会、12个村委会,共113条自然村:属白沙村委会的有麻茶、叶屋寨、下辽岗、华溪、地豆垅、麻雀仔、坊园山、坑口大村、坑口村仔、大塘北闸、大塘南闸、石头塘、坑美村;属埠头村委会的有文笔洲、屋背垌、秧地头、西头屋、五家村、竹兴、大园村;属福岗村委会的有塘边、东贯、中屯、新寨、桥、背山、卸岗村;属岗华村委会的有丹梨、上直、下直、西江岗、向阳村;属华陈村委会的有中间村、外北、外东、藕塘、仁和、黄屋寨、白新、新屋、那顿村;属马岗村委会的有马岗村、黄屋园、塘掘、白石岗、曾屋寨、雁眠山、潮色、庆塘、卢村、江洲村;属石河村委会的有沙田、石河、大垌头、十更、新村、伙浩村;属岗新村会的有岗背、谢村、上横岗、下横岗、洲仔、水埠头村;属麻桥村委会的有清湖塘、梁屋园、屋背巷、香根园、巷仔、岗咀、大塘尾、渡头圩、牛皮塘、大路南、地塘仔村;属地美村委会的有山咀、碑塘、上塘、梨山、大寨、西坑、上濑、下濑、旧村、三房、麻放、南安、新村、车轮村;属六村村委会的有旧寨、新碑、咀、新屋、向阳、茶山、竹围、大岗坑、鸭乸墩、湾弓村;属大岗村委会的有松树岗、太平岗、大禾岔、凉亭、上垌、下垌、徐屋寨、对坎坪、罗屋寨、杨屋寨、木金水、旧寨、长坑、望牛岗、田厂村。
&部分村落简况:
&&&&麻茶 明嘉靖年间(),莫姓人家从恩平县麻茶村迁此定居,仍用原村名。
&&& 华溪 片村,由华溪村与叶屋寨、地豆垄、塘边仔、麻雀仔、防如山、旧屋等小村组成。明末,郑姓人家建村。有溪水流往村前,故名。
&&& 坑口 明中叶,杨姓人家建村。村近坑口,故名。分大村和村仔。
&&& 大塘 清末,关姓人家建村。分大塘北闸、南闸。
&&& 坑美 原名“坑尾”。清末建村,村建在坑田尾端,故名。
&&& 文笔洲 地处漠阳江西岸沙洲。洲形似笔,故名。清初,关姓人家迁此建村。
&&& 屋背垌 南宋,关姓人家建村。
&&& 秧地头 关姓人家建村。
&&& 西头屋 关姓人家建村。
&&& 五家村 清初,吴姓人家来此建村。最初只有五户人家,故名。
&&& 大园 关姓人家建村。
&&& 塘边 明初,梁姓人家建村。村落四周多鱼塘,故名。
&&& 东贯 北宋中叶建村。
&&& 中屯 黄姓人家建村。
&&& 新寨 梁姓人家建村。
&&& 桥 元初,梁姓人家建村,村前一片地,取名“ 桥”。
&&& 背山 黄姓人家建村。
&&& 卸岗 关姓人家建村。
&&& 丹梨 村建于清末,村民有曾、李二姓。
&&& 下直 明永乐年间()曾姓人家建村。
&&& 西岗 曾姓人家建村。
&&& 向阳 林姓人家建村。属岗华村委会。
&&& 华陈 明末,曾姓人家建村。
&&& 中间村 曾姓人家建村。
&&& 外北 曾姓人家建村。
&&& 外东 曾姓人家建村。
&&& 藕塘 曾姓人家建村。
&&& 仁和 曾姓人家建村。
&&& 黄屋 黄姓人家建村。
&&& 白新 明中叶,曾姓人家建村。村口有白银村,原名“白银村”,又称“关垌面”,1958年与新屋合并,称“白新村”。
&&& 新屋 曾姓人家建村。
&&& 那顿 又名坭墩,清中叶建村。村建在四面环山的大土墩中,取名坭墩,因两字音近,后转称那顿。
&&& 马岗 明初,张姓人家建村。地处马山东面的山岗上,故名“马岗”。
&&& 黄屋园 张姓人家建村。
&&& 塘掘 莫、叶、吴、曾姓人家建村。
&&& 白石 也称白石岗。张姓人家建村。
&&& 曾屋 曾姓人家建村。
&&& 雁眠山 明初,曾姓人家建村。
&&& 潮色 明末,曾姓人家由西岗迁此。村建于朝色山麓,故名。
&&& 庆塘 也称罗庆塘。张姓人家建村。
&&& 卢村 也写作“芦村”。卢姓人家曾住过。后江城区海陵黄姓人家迁此,但仍用旧名。
&&& 江洲 清初,曾姓人家建村。
&&& 沙田 1960年,黄、谢姓人家建村。
&&& 石河 清初,张姓人家建村。石河流经村前,以河名村。
&&& 大垌头 清末建村。地处罗琴山东北麓,东临石河水库,村场在大片田垌南端,故名。
&&& 十更 1960年,曾姓人家建村。
&&& 新村 1960年,邹、李姓人家建村。
&&& 伙浩 1960年,陈、张姓人家建村。
&&& 岗背 清初,谢姓人家建村。村背靠小山岗,故名。
&&& 谢村 明代建村,村民多姓谢,故名。
&&& 上横岗 谢、马姓人家建村。
&&& 下横岗 明初建村,村在横岗山南麓,故名。
&&& 洲仔 又名鹅陆洲。明中叶梁姓来此建村。因在洲上建房牧鹅,故又名鹅陆洲,后人简称洲仔。
&&& 水埠头 陈姓人家建村。
&&& 清湖塘 明中叶建村。村前(南)有湖,湖水清澈,故名。
&&& 梁屋园 清中叶建村。村建在一块园地上,原住着几户梁姓人家,故名。
&&& 屋背巷 冯姓人家建村。
&&& 香根园 林姓人家建村。
&&& 岗咀 刘姓人家建村。
&&& 巷仔 冯姓人家建村。
&&& 大塘尾 清中叶建村。村在一口大塘的尾端,故名。
&&& 渡头圩 冯姓人家建村。
&&& 牛皮塘 明末建村,村民冯姓。聚落在漠阳江西干流南岸。
&&& 大路南 始建于明代中叶。村建在通往渡头圩的大路南边,故名。
&&& 地塘仔 冯姓人家建村。
&&& 山咀 清代,黄姓人家从上濑迁此建村。因村, 址在山边前沿,故名。
&&& 碑塘 清代,黄姓人家分支到此建村。
&&& 上塘 清道光中叶,黄姓人家建村。村前有一口大鱼塘,故名。
&&& 梨山 明代,黄姓人家分家从大寨迁此建村,因村边梨树较多,故名。
&&& 大寨 明代,黄姓五兄弟分家迁此建村。因该村当时所居人数较多,故名。
&&& 西坑 明末建村。村建在山坑的西边,故名。
&&& 上濑 明末黄姓人家建村。初名“趣园村”。地势低洼、田为“濑田”,村居濑田上方,故名。
&&& 下濑 明代,黄姓人家从新会牛湾迁此建村。因居濑田下方,故名。
&&& 旧村 清初,黄姓人家分支到此建村。
&&& 三房 清初,黄姓的一家人迁此安居,户主在兄弟中排行第三,故以“三房”名村。
&&& 麻放 清代,黄姓人家分家到此建村。
&&& 南安 清初,黄姓人家分支到此建村,分支因在下濑南面安居,故名。
&&& 新村 郭姓人家建村。
&&& 车轮 郭姓人家建村。
&&& 旧寨 曾姓人家建村。属六村村委会。
&&& 新碑 郑姓人家建村。
&&& 咀 曾姓人家建村。
&&& 新屋 曾姓人家建村。
&&& 向阳 范、卢姓人家建村。属六村村委会。
&&& 茶山 许、黄姓人家建村。
&&& 竹围 梁姓人家建村。
&&& 大岗坑 南宋时建村。村前有一条坑,村后有一大山岗,故名。
&&& 鸭乸墩 清初,曾姓人家从潮色来此定居,原名丁贵村,村民养鸭者众,改称今名。
&&& 湾弓 明初建村。村前有深湾,形似弓,故名。
&&& 松树岗 明代,何姓人家建村。
&&& 太平岗 曾姓人家建村。
&&& 大禾岔 清初,黄姓人家建村。
&&& 凉亭 黄姓人家建村。
&&& 上垌 明中叶建村。村在田垌上方,故名。
&&& 下垌 清咸丰年间,李姓人家建村。
&&& 徐屋寨 徐姓人家建村,以姓名村。
&&& 对砍坪 邓姓人家建村。
&&& 罗屋寨 清中叶,罗姓人家建村。
&&& 杨屋寨 杨姓人家建村,以姓名村。
&&& 木金水 明代,张姓人家到此建村。
&&& 旧寨 明代,张姓人家建村。属大岗村委会。
&&& 长坑 谭姓人家建村。
&&& 望牛岗 郭姓人家于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建村。原名郭屋寨,因常有牛贩在此投宿,放牧牛群,习称今名。
第十四节 双 捷
&&& 一、概 况
&&& 双捷镇位于阳东县西部,地处漠阳江中下游。东邻白沙镇,东北与麻汕镇相连,西和西南与阳春市的岗美镇、阳西县的程村镇接壤,北靠麻汕镇。地形属半丘陵半平原。漠阳江贯穿镇的中部,沿江两岸多为河流冲积土。广东省红十月农场在镇境内。
&&& 全镇国土面积80平方公里。人口2.92万人。
&&& 清代,双捷分属原阳江县归善乡虔儒都虔儒一、五图,太平乡南河都南河一图。
民国初期属第八区,民国26年(1937)属第四区,民国38年属第八区。建国初期仍属第八区。1956年12月改称双捷区。1957年2月撤区分为双捷、麻汕、宁轮乡。1958年5月合并为双捷乡。同年11月与红五月农场、白沙乡部分乡村合并成立红五月人民公社。
&&& 1959年10月改称双捷人民公社,1960年底分出原红五月部分乡村。1961年5月改称双捷区,辖双捷、麻汕和麻桥三个公社。1963年2月撤区将双捷、麻汕合并,称双捷人民公社;麻桥人民公社并入白沙人民公社。1983年11月改公社为区。1987年2月改区为镇。
&&& 1988年1月至1991年7月,双捷镇属阳东区管辖,1991年7月起属阳东县管辖。1994年6,分出麻汕镇。
&&& 双捷镇农业以种植业、“三鸟”养殖业为主,一些农民利用河涌放养三鸟,镇内养殖专业户也很多。新中国成立前,由于水旱为患,生产极不稳定,农作物产量低。
&&& 新中国成立后,从1958年开始,先后兴建了漠阳江双捷引水工程、防洪大堤及排灌设施等,基本抵御了内涝灾害,促进了农业生产尤其是家禽饲养的发展。2000年,全镇有耕地2.54万亩,其中水田1.55万亩,旱地0.99万亩;粮食种植面积3.65万亩,总产量1.24万吨,其中水稻2.84万亩,总产1.02万吨;三鸟饲养量46万只,居全县第二位。黄红麻是阳东县的主要产区之一。
&&& 镇境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山地、丘陵地以红壤为主,林业发展前景好,有森林面积3.30万亩。竹器编织是双捷镇的传统手工业,主要产品有竹箩、竹篮、水帽、竹椅等。
&&& 镇内主要矿产资源有河沙、花岗岩和粘土。
&&& 双捷镇有初级中学2所,小学11所。境内有建于1958年的双捷拦河坝,每当开闸放水时,江水飞奔直下,白浪翻滚,气势壮观,“捷坝惊涛”被列为阳江新八景之一。
&&& 二、村 落
&&& 全镇辖1个居委会、10个村委会,共106条自然村:属岗元村委会的有岗元、石岗、根元、朱屋、旧宅、禾岗、新屋、水埒、大寨、黄屋村;属康州村委会的有麻放、东边园、李屋寨、北寨、村尾村;属东村委会的有陈屋、曲埠、仔、滩尾、福安、许屋、黄屋村;属泥湾村委会的有新围、白坭、三根村、林宫村、洋树、豆地、豆地新村、马头冈、朝东村;属草村委会的有九队、草村;属双捷村委会的有旧圩、新寨、石头岗、村头、中村、坡尾寨、榕树寨、邵屋寨、基围头、沙坡脚、元湖、福村;属清冲村委会的有清湖、陆寨、公垌、双坪、新寨、新塘、河步田、红光、大冲、朝北寨、大龙、新村、学田、上垌、罗山、鸭旦塘村;属乐安村委会的有沙坪、飞龙、新江、旱水垌、茅田、红新、瓦窑头、沙牛塘、红城、红信、山仔、新屋、三坑、新村、新进、牛栏塘、大坪、坟面村;属长坑村委会的有长坑垌、糯坑、茅针坡、顶相堂、陈村仔、大桥、七一、花山、大凼、新村;属茶水村委会的有中心村、茶水、书房园、大、中、英岗、屋背坡、东边坑、望天朗、麻碑、白叶坑、朝桂、六辽、大桥、大坑、新高、新岗村。
部分村落简况:
&&& 根竹园 即“根元”。清末黄姓人家建村。此地原为朱屋村竹园,原名“朱竹园”,黄姓人家来居后,改今名。
&&& 水埒 明末黎姓人家建村,村地有一大埒(水渠)沟,故名。
&&& 麻放 明中叶建村。多姓杂居。
&&& 东边园 张姓人家于明中建村。此处有小果园,村舍在它的东边,故名。
&&& 李屋寨 南宋中叶,李姓人家建村。村民全姓李,故名。
&&& 仔 徐姓人家于明万历年间()建村。此处原是地,有小溪流过。
&&& 村在溪旁,名溪村,群众顺口称“ 仔”,成为今名。
&&& 福安 原名马陆寨。阮姓人家于明末由阳春迁此建村。该村原住马、陆两姓,名马陆寨。阮姓迁入后,马陆两姓陆续他迁,1953年改名“福安”,取幸福安乐之意。
&&& 新围 冯姓人家于清中叶从江城东钵迁此。以贩牛为业,建有牛栏,村初名牛栏寨。清咸丰年间,村舍被山洪冲毁,乃筑围防洪。故改为今名。
&&& 白坭 明中叶,李姓人家建村。村处漠阳江冲积的砂质泥土的垌中,土呈白色,故名。
&&& 三根 清中叶,李姓人家建村。
&&& 林宫村 清初,林姓人家建村,故名。不久他迁,后洪姓由本镇新洲村迁此。
&&& 豆地 也称“豆地岗”。明中叶,刘姓人家由独洲迁此定居。此地芦苇丛生,初名“芦结山”,因山坡地多种花生,后改现名。
&&& 草 清初,陆姓人家建村。南为白鹤垌,水草丰盛,故名。
&&& 石头岗 刘姓人家于清康熙三十年(1691)从福建辗转迁来定居。村背有山如犁头,村民认为不吉利,有以石头顶住犁头之意,便定村名为“石头岗”。
&&& 村头 清初,李姓人家建村。村居三角自然村之首,故名。
&&& 邵屋寨 邵姓人家于清初从电白迁此。全村姓邵,故名。
&&& 沙坡脚 明中叶,徐姓人家建村。村建于沙坡上,故名。
&&& 清湖 明末,刘姓人家建村。村东有一长湖,面积28亩。水清澈,故名。
&&& 大冲 明中叶,刘姓人家建村。
&&& 学田 1965年,高州人迁安于此。
&&& 飞龙 1968年高州大潮村迁安到此。取腾飞之义,故名。
&&& 茅田 清初,陈姓人家建村。村临茅田河,故名。
&&& 大凼 林姓人家于清末建村。建村时,村前有大水凼,故名。
&&& 中心村 明中叶建村。居民林姓。周围皆村,村居中心位置,故名。
&&& 茶水 明末建村。村在茶水河和大坑河西岸,故名。
&&& 望天 清初建村。居民有欧、黄、郭三姓。村前有一田垌,全靠天降雨才能耕作,故名。
&&& 第十五节 麻 汕
&&& 一、概 况
&&& 麻汕镇位于阳东县西北部,漠阳江中下游东岸,东北部与塘坪镇相邻,西南接双捷镇,东南与白沙镇毗邻,西北紧连阳春市岗美镇。地形近似“虎状形”,属半平原半丘陵地带,地势北高南低,有漠阳江从西北向东南流经镇境内,形成部分冲积小平原。全镇国土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2.37万人。
&&& 清代,麻汕属原阳江县归善乡虔儒都虔儒一、五图,南河都南河一图。民国期间,麻汕圩是第四区、第八区区署的驻地;新中国成立后,曾是第八区人民政府驻地;1953年,第八区人民政府驻地迁至双捷。1956年12月改称双捷区。1957年2月撤区分设双捷、宁轮、麻汕乡。此后,麻汕属双捷区(公社、镇)管辖。 1994年7月从双捷镇分出,设立麻汕镇,属阳东县管辖。
&&& 麻汕镇的农业以种养业为主。全镇有耕地2.36万亩,其中水田1.37万亩,旱地0.99万亩。2000年,粮食种植面积3.05万亩,总产量1.01万吨,其中水稻2.34万亩,总产0.83万吨;水果以种植荔枝、龙眼、菠萝蜜为主,面积1.02万亩;在养殖业中,淡水鱼养殖量最大,有鱼塘面积1400亩,总产量495吨,双麻养殖的鱼苗,供应镇内外淡水养殖户。
&&& 麻汕镇离县城较远,交通不便,工业发展较为缓慢。竹器编织业是麻汕镇的传统手工业,竹箩、竹篮、竹帽、竹椅制作美观、实用,远近闻名。
&&& 全镇有中学2所,小学10所。有文化站、卫生院各1所。
&&& 全镇辖1个居委会、9个村委会,共85条自然村:属双麻村委会的有凉垌、莲塘、旧寨、新寨、双麻、白沙塘、东山、麻浪、屋面塘、荔枝垌村;属宁光村委会的有宁村、河赤、望牛岗、沙角仔、宁安、新永、大地头、黄沙、下、塘寮、新村仔、石头岗、新寨、东安、卜基塘、张屋寨村;属地村委会的有大寨、卢屋、黄园、黄屋、郑屋、红新村、水湖坪、林屋、河岩墩、陈屋村、向阳村;属南龙村委会的有榕树寨、龙脊、桥头、杜莫、新坡、金岗、石龙、屋围、南河、对英冈、新寨、朝龙村;属塘载村委会的有塘载、大石底、新岗, 、徐屋、蔡屋寨村;属漩州村委会的有独州、石漩、新、丰、黄村、何屋村;属岗表村委会的有新光、新和、新安、新田、新寨、豆岗、上闸、金山、结、新兴、高阳、白花嘴、林屋寨村;属麻汕村委会的有桥头、邦联、邦三、新村、朝金、上塘、朝西、新塘,光坑村;属新塘村委会,有垌塘、新洲、李屋寨村。
&&& 部分村落简况:
&&& 凉垌 明末,洪姓人家建村。该村座北向南,气候凉爽,故名。
&&& 东山 清初建村。因近东山,故名。
&&& 屋面塘 清初,许姓人家迁此建村。村前有大鱼塘,故名。此村为阳东县与阳春市的一段分界线,西北属阳东,东南属阳春。
&&& 宁村 明中叶,附近村民为防盗而聚居,取意安宁,故名。
&&& 大地头 清中叶,洪姓人家建村。因地形取村名。此村西北与阳春交界。
&&& 下 叶姓人家于清中叶建村。因靠近漠阳江,地势低洼, 地较多,村居朗地的下方,故名。
&&& 卜基塘 明代毛姓人家建村。村在漠阳江与潭水河汇合处东岸,地势低陷,宛如簸箕,土音簸箕亦读成“卜基”,故名。
&&& 大寨 明成化年间()吴姓人家建村。因附近诸村以此村为大,故名。
&&& 卢屋 清中叶,卢姓人家建村。居民全姓卢,故名。
&&& 黄园 清初,黄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黄屋 清初,黄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郑屋 清初,郑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红新 清初建村。
&&& 水湖坪 始建于清中叶。村民有黄、吴、甘三姓。因靠近漠阳江,堤围环绕,地势低洼,像一个小湖。村在当中的平地上,故名。
&&& 林屋 清初,林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河岩墩 清代(1660),关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陈屋 清代(1665),陈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向阳 清初建村。
&&& 榕树寨 刘姓人家于清初建村。原名垌尾村,后改名“榕树寨”,是希望子孙像榕树一样根深叶茂。
&&& 龙脊 明末,李姓人家建村。因迷信风水,传后村有“龙脉”穿村而过,直达大瓮岭,故名。
&&& 桥头 清中叶,李姓人家建村。
&&& 杜莫 清中叶,李姓人家建村。
&&& 新坡 清中叶,麦姓人家建村。
&&& 金岗 施姓人家于清初从塘坪镇白石迁来。村背山岗呈“金”字形,故名。
&&& 屋围 清中叶,刘姓人家建村。
&&& 南河 北宋崇宁五年(1106)刘姓人家建村。村东北靠大岭,南临漠阳江,故名。
&&& 对英冈 清中叶,谢姓人家建村。
&&& 朝龙 清中叶,卢姓人家建村。
&&& 塘载 明末,曾姓人家从江城区对岸村迁此。于村东南挖长塘储水,故名塘载, “载”与“再”同音,也写作“塘再”。
&&& 徐屋 清代,徐姓人家建村。
&&& 新光 明代,冯姓人家建村。
&&& 蔡屋寨 蔡姓人家于清中叶建村。村民蔡姓,故名。
&&& 独洲 明末建村,多姓杂居。此处原是大竹村,历年受洪水冲刷,成一小洲,故名。
&&& 石旋 本名“石漩”。明万历年间(),林姓人家建村。村西有小河流入漠阳江,汇合处有大石,水流被阻而成漩涡,故名。
&&& 新 林姓人家于1967年从燕子山迁此建村。村处于地上,又是新建的,故名。
&&& 新和 1969年,邓、苏、卢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
&&& 新安 1969年,袁、邓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
&&& 新田 1969年,邹、李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以土名名村。
&&& 金山 村建于1969年,村民从高州迁此。村背有山,形如“金”字,故名。
&&& 结 即“芦结”,又名“鱼骨”。清代黄姓人家建村。村东西各有小河,经村南汇合,河边多芦苇,故名。
&&& 上闸 清初,冯姓人家建村。
&&& 新兴 清初,冯姓人家建村。
&&& 高阳 1969年,陈、黎姓人家从高州迁此建村。取高州、阳江各一字组成村名。
&&& 白花嘴 何姓人家建村。
&&& 桥头 刘姓人家从豆岗迁此建村。
&&& 帮联 明末清初,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
&&& 帮三 明末清初,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
&&&&新村 明末,蔡姓人家从福建迁此建村。
&&& 朝金 明末,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
&&& 上塘 又称谢屋寨。明末,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
&&& 朝西 明末,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因村向朝西,故名。
&&& 新塘 明末,谢姓人家从垌塘村迁此建村。
&&& 垌塘 明中叶,谢姓人家建村。后卢姓相继迁来。村建于开阔的田垌中,周围有四口鱼塘,故名。
&&& 新洲 片村,含横滘、三叉屋、福成堂。明初,阳春县洪、李、施三姓数人贩牛经此地,后定居这里,村新建,取名新洲。
Copyright@ 2008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阳东县信息中心& 来稿信箱:
制作维护: 网站备案号: 1658粤ICP备040124
阅读(2212)|
用微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用易信&&“扫一扫”
将文章分享到朋友圈。
历史上的今天
在LOFTER的更多文章
loftPermalink:'',
id:'fks_',
blogTitle:'阳东县(5)各镇概况大八镇
blogAbstract:'
【引用于阳东政府信息网】
第十二节 大 八
&&& 一、概 况
&&& 大八镇位于阳东县北部,东连田畔镇和恩平市清湾镇,东南毗邻合山镇,南靠北惯镇,西南与塘坪镇接壤,西北与阳春市春城镇、岗美镇交界。地势北高南低,西北部珠环山主峰烂头岭,海拔1014.6米',
blogTag:'',
blogUrl:'blog/static/',
isPublished:1,
istop:false,
modifyTime:3,
publishTime:0,
permalink:'blog/static/',
commentCount:0,
mainCommentCount:0,
recommendCount:0,
bsrk:-100,
publisherId:0,
recomBlogHome:false,
currentRecomBlog:false,
attachmentsFileIds:[],
groupInfo:{},
friendstatus:'none',
followstatus:'unFollow',
pubSucc:'',
visitorProvince:'',
visitorCity:'',
visitorNewUser:false,
postAddInfo:{},
mset:'000',
remindgoodnightblog:false,
isBlackVisitor:false,
isShowYodaoAd:true,
hostIntro:'网易博客陈后兴',
hmcon:'1',
selfRecomBlogCount:'0',
lofter_single:''
{list a as x}
{if x.moveFrom=='wap'}
{elseif x.moveFrom=='iphone'}
{elseif x.moveFrom=='android'}
{elseif x.moveFrom=='mobile'}
${a.selfIntro|escape}{if great260}${suplement}{/if}
{list a as x}
推荐过这篇日志的人:
{list a as x}
{if !!b&&b.length>0}
他们还推荐了:
{list b as y}
转载记录:
{list d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list a as x}
{if x_index>4}{break}{/if}
${fn2(x.publishTime,'yyyy-MM-dd HH:mm:ss')}
{list a as x}
{if !!(blogDetail.preBlogPermalink)}
{if !!(blogDetail.nextBlogPermalink)}
{list a as x}
{if defined('newslist')&&newslist.length>0}
{list newslist as x}
{if x_index>7}{break}{/if}
{list a as x}
{var first_option =}
{list x.voteDetailList as voteToOption}
{if voteToOption==1}
{if first_option==false},{/if}&&“${b[voteToOption_index]}”&&
{if (x.role!="-1") },“我是${c[x.role]}”&&{/if}
&&&&&&&&${fn1(x.voteTime)}
{if x.userName==''}{/if}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list x.l as y}
{if defined('wl')}
{list wl as x}{/list}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阳新县白沙镇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