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注非遗文化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文化的吗?怎样才能使非遗文化继续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文化下去,在新时代散发出新的光彩?

  传承弘扬非物质文化遗产,离不开场所发挥的重要作用。近年来,洛阳市着力保护好、利用好以非遗为主的河洛文化资源,不断加大非遗传承场所建设力度,推动非遗文化在新时代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弘扬,让非遗文化绽放时代魅力。

  建场所 增强非遗生命力

  近日,在位于龙门大道与古城快速路交叉口的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项目现场,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施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

  该项目包含非遗展示馆、非遗书城、非遗学术交流中心、非遗古街等,将打造集珍品收藏、陈列展览、活态展示、教育研学、互动体验等功能于一体的大型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让游客在沉浸式体验中更好地传承弘扬非遗文化。

  近年来,洛阳市不断加大非遗传承场所建设力度,全市已建成非遗展示馆36个、传习所31个,并依托图书馆、文化馆等文化设施开设非遗公益课堂,切实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和传承活力。

  走进位于涧西区兴隆花园社区的李氏彩塑传习所,一件件形态各异的彩塑作品让人啧啧赞叹。依托该传习所,省级非遗项目李氏彩塑传承人李明甫免费向社区居民教授彩塑技艺,让彩塑技艺更加贴近生活、贴近群众。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守护,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李明甫说,他将把彩塑这门非遗技艺传承好,让非遗文化在传承创新中焕发新生。

  展魅力 着力讲好非遗故事

  在近日举行的全市乡村(社区)文化合作社优秀节目展演活动中,河洛大鼓、曹屯排鼓等非遗项目作为洛阳市传统文化的代表得到展演,为观众展示了非遗文化的魅力。

  “传统河洛大鼓老戏新唱,让人眼前一亮。”观看演出的河洛大鼓爱好者张先说,一曲《乡村振兴政策好》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了乡村振兴,也展示了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风采。

  近年来,每逢重要节会和文化演出活动,洛阳市都会挑选一些非遗项目进行展演,在为观众奉上一道道丰富的“文化大餐”的同时,着力讲好非遗故事。

  传承而不守旧,创新才有未来。作为一名“90后”非遗传承人,孟津剪纸传承人畅杨杨曾尝试直播剪纸,吸引众多观众在线观看。他建议,为非遗保护插上“互联网翅膀”,依托公共文化场所和“互联网+科技+非遗”手段传播非遗文化。

  强体系 建设一批非遗特色集市、非遗小镇

  “从民间来,到民间去。”非遗体验设施是传承和传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阵地。日前出台的《河洛文化生态保护区总体规划(2021—2035)》提出,将实施河洛文化传承体验设施建设工程,完善非遗展示传承场所体系,着力建设一批非遗特色集市、非遗小镇。

  建设非遗特色集市与特色街区。洛阳市将依托洛邑古城、丽景门、黄河流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展示中心等文化街区和关林步行街等商业街,建设非遗特色集市,引导非遗工作室、非遗商店、特色书店、小剧场进驻,构建品牌突出、非遗氛围浓厚、民众体验感强的非遗特色街区。

  建设特色鲜明的非遗小镇。洛阳市将继续推动洛宁爱和小镇、汝阳杜康小镇、孟津三彩小镇、伊川青铜小镇建设,规划新建非遗陶瓷小镇。

  推进传统村落保护,建设乡愁博物馆。洛阳市将选取非遗资源丰富、非遗项目质量较高的传统村落、乡愁韵味特色村落,建设以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农耕文化、家风家训等内容为核心的河洛文化乡愁展示馆;利用3 年左右时间,充分利用洛阳传统村落资源和民间收藏资源,在全市范围内建设10座左右具有非遗魅力的乡愁博物馆。(记者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责任。中华武术,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体系中最重要的支柱文化之一,是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并得以延续传承的核心文化,是中华尚武精神的完整体现。北派形意拳,是中华武术文化体系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拳学千古事,武道寸心痴。一直以来,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京东拳艺社”实践点始终致力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推进非遗项目——北派形意拳。建立传承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卓有成效地传承北派形意拳。通过习练北派形意拳,在强健身体的同时,潜移默化树立起精忠报国、自强不息、勇于担当、扶危济困、见义勇为、孝亲敬老的尚武精神和家国情怀。该实践点现有专业志愿者15人,辐射5个实践基地(点)授课,服务群众11500人次。

  “京东拳艺社”坚持节假日义务授课、录制公益课堂视频线上服务,为广大武术爱好者搭建习武平台,弘扬中华民族仁义正直、勇敢坚韧的精神和保家卫国、自强不息的气节,推动全民健身运动蓬勃发展,展现“文宝坻”的城市形象,促进经济社会和谐健康发展。

  宇宙万物,唯“形”即“意”;

  民族精粹,甚“幸”甚“兴”!

  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北派形意拳总教练简介

  赵文龙,1974年出生,天津市宝坻区人,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北派形意拳”代表性传承人、“京东拳艺社”社长、“中华武士会”创始人李存义第四代传人,师从北派形意拳名宿贾祥辉先生,亦得众多武术名家倾心教授。他根植传统、博采吸纳,自幼习文(书法)练武,武医(点穴按摩)兼修,集武术技艺、系统理论、文化修为于一身,著有《文龙拳艺》一书。曾任中华太极文化国际总部副秘书长,天津市武协形意拳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天津市武协杨氏太极拳研究会顾问,台湾中华武术总会海外分会顾问,张策五行通臂拳文化发展联合会顾问,“中华真功夫”系列项目副组长,北京国际孵化软件协会武术产业工作委员会顾问委员,北京“爱武中国”武术健康共享传播平台技术专家,北京义门至德堂国际影视武术高级顾问,天津宝坻区景苑小学北派形意拳总教练,天津宝坻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北派形意拳暑期公益传承班总教练,北京体育大学《武学讲坛》第二十一期主讲等多重身份。曾在首届老年奥林匹克运动会高峰论坛和各类武术平台上授课及举办讲座,主办、承办、主持各种武术会议及赛事;在重大武术比赛活动中担任组委会成员、大会仲裁;时常组织各流派拳种诚意交流互鉴;多次与美国、俄罗斯、罗马尼亚等国际友人切磋交流武术文化。他的故事多见于全球电视台、河南电视台、团中央网、全球功夫网、新华网、天津政务网、武林村网、中国功夫网、中华武术网、武谈平台、海纳武术网、舞福临门平台、河北电视台、天津今晚报、宝坻电视台、宝坻报、新华社等多家媒体,其事迹与文章被编入《追寻湮没的武林历史》《豪英侠士驿津门》《形意拳侠》《名拳名师》《当代中华武术人物大辞典》《天津记忆》《中华民间武师名录》《中华武术文化传承人物》《中国当代武术家》《搏击》《天津传统文化与产业》《国际形意拳峨眉演武群英谱》《武动檀香缘》等书刊典籍。他秉承“崇德尚武,拳艺修身”宗旨,创办“京东拳艺社”,不断拓展北派形意拳传承基地,先后在宝坻区牛道口镇和景苑小学建立北派形意拳传承基地,积极开展文明实践志愿服务活动,坚持义务传拳,公益授课,不遗余力地传扬北派形意拳。

特别声明:以上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观点或立场。如有关于作品内容、版权或其它问题请于作品发表后的30日内与新浪网联系。

  开展少儿粤剧的远程教学,创作红色粤剧《铁军》……佛山粤剧院的编剧、演员正在为年底演出忙碌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让大家深切感受到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使命重大,当守正创新,继续砥砺前行。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增强文化自信,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增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近年来,佛山粤剧院按照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思路推动粤剧传承发展。粤剧电影、少儿粤剧节辐射粤港澳大湾区乃至全国及海外,不断焕发新活力;粤剧《铁军》《将军令》讲述佛山革命故事,传承红色基因。佛山粤剧院院长李淑勤说,佛山粤剧院将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守正创新,励精专业技艺,推出更多传承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秀作品。

  10月19日,佛山市新石湾美术陶瓷厂有限公司召开党的二十大报告专题学习会,党员们认真学习报告、开展讨论。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刘泽棉说,将继续围绕红色题材进行创作,弘扬革命文化,用优秀的作品感染人。

  全国陶瓷行业技术能手、石湾陶塑非遗传承人曹锋明与广州市轻工技师学院的学生一起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他表示,将继续创作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陶艺作品,让劳动精神、奋斗精神、奉献精神、创造精神、勤俭节约精神深入人心。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增强中华文明传播力影响力。近年来,醒狮、佛山十番等非遗通过国际文化交流,展现了中国文化形象、佛山非遗魅力。

  通过线上交流、线上教学和视频传播,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广东醒狮)省级传承人何狄强向苏里南中华会馆、丹中文化交流协会等海外社团展示、教授传统醒狮技艺,受到外国友人欢迎。何狄强说,他将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己任,继续在青少年教育和国际文化交流上下功夫,努力创造更多新成果。

  在南海茶基村的村史馆内,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佛山十番传承人何汉沛、何汉耀和何汉镐深入学习党的二十大报告。即将举办总决赛的“听见·非遗”佛山非遗音乐作品征集活动,邀请国内外作曲家基于佛山十番音乐开展创新融合创作,已收到28个国家和地区的音乐人创作的投稿作品62份。何汉沛表示,将继续探索通过非遗音乐讲好中国故事、佛山故事,促进文化交流互鉴,推动中华文化更好走向世界。

文/佛山日报记者黄鹤婷、束维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传承文化弘扬传统文化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