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江大潮是谁观察的?

7月31日,钱塘江嘉绍大桥附近出现了罕见的“鱼鳞潮”,所谓的鱼鳞潮就是潮水的形状犹如鱼鳞状,这种潮景十分罕见,直到2021年才被定义为新潮景。

鱼鳞潮的形成,离不开涌潮,涌潮就是当海水涨潮时,潮水进入到海湾或者河口时,会因为水域骤然变窄,底坡变陡,大量的水进入到窄道。

同时,靠近底部的海水,会受到底部的摩擦速度减小,而上方的水体速度较快,海水就会像直立的水墙一样向前推进,这就是“涌潮”。

地球上海湾和海口众多,但能够形成涌潮的地方并不多,其中能够形成壮观涌潮的河口更是少得可怜,全球一共只有三个,分别是:恒河口,亚马逊河口,钱塘江口

其中钱塘江河口的大潮更具有观赏性,一方面是因为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另一方面还是因为比钱塘江大潮更壮观的亚马逊大潮因为交通不便,人烟稀少,很少有人观赏。

钱塘江大潮能够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钱塘江河口犹如一个喇叭口,从大海到河流逐渐收窄,海水拥挤到狭窄河口会产生巨大的能量。

另一个原因是钱塘江江底有一个巨大的沙坎,河床骤然抬高变浅,潮水到这里时也会越来越浅,加剧涌潮的形成,最终形成壮观的涌潮。

尽管钱塘江涌潮每天都会发生,但是钱塘江大潮也是有最佳观赏时间的,这和月亮和太阳的位置有关。

受万有引力影响,地球围绕着太阳转动,月亮围绕着地球转动。而月亮和太阳的引力也会对地球造成影响,最典型的影响就是:潮起潮落。

因为月球距离地球较近,所以月球位置对潮水的影响就更大,当然了因为太阳的质量足够大,虽然太阳对海水的影响不如月球那么大,但也会影响潮水的变化。

其中当月亮和太阳在同一方向,或者是相反方向,受月球引力和太阳引力叠加的影响,就会形成大潮,钱塘江大潮非常壮观。

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就是钱塘江涌潮最大时,潮头可达数米,最佳观赏期时会吸引非常多的人观赏。

不过钱塘江平时也会出现一些涌潮,这些涌潮也值得观看。

极其罕见的鱼鳞潮,如何形成的?

钱塘江涌潮分为很多种,比如: 一线潮、交叉潮、回头潮、兜潮、二度潮、对撞潮、波纹潮等。

而鱼鳞潮是钱塘江涌潮中少见的潮景,这种潮景的形成非常罕见。

鱼鳞潮的形成需要两股涌潮,一股涌潮是波状涌潮,另外一股是破碎的涌潮,两者相遇交叉就会形成像鱼鳞一样的涌潮。

其中波纹潮的形成是因为,潮涌动力较弱,潮头不完全破碎,呈现出波纹状,这种潮水比较常见。

交叉潮则是因为钱塘江下游河道不仅宽,而且还非常浅,江中有沙洲露出水面,当涌潮遇到沙洲后,就会被截成两段,形成两股涌潮。

两股潮头绕过沙洲之后,就会相会形成交叉潮,交叉潮的形状各异,有的呈“十”字状,有的呈“丁”字状。

当波纹潮遇到破碎的涌潮,形成交叉潮时,就会形成像鱼鳞一样的涌潮了,这就是“鱼鳞潮”。

鱼鳞潮的形成非常罕见,而且往往只持续10多分钟就消失,所以看到鱼鳞潮的概率并不高,如果你有幸观赏到了这股鱼鳞潮,记得要拍照打卡哦!

看人民网邀请回答,但是转发的。

我还看过的天文奇景就是和我知乎头像上的蓝光,我将其命名为地震前兆光,有人曾对我说这是丁达尔效应产生的普通光线。但是这种蓝光每次出现十几天后伴随着至少7.5级的强震。1976年唐山强震前出现过,日本2011年3.11大地震前出现过,墨西哥2015年8.4级强震前也出现过,2021年阿拉斯加8.5级强震前也出现过。所以我认为这可能是地壳下核衰变同位素在某个天文条件刺激下触发大量带正电荷的粒子群上升到地球的等离子层,使太阳的电磁波产生偏振光,而核衰变产生的大量热能瞬间融合岩石圈,产生塌崩,于是强震就发生了。因此我把这种光列为可靠的地震前兆之一。而且是强震的前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钱塘江大潮揭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