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生代地球上一共存在过多少只霸王龙?

10、泰坦蟒 - 猎食鳄鱼

泰坦蟒属于蟒,是目前已知最大的蛇类,它们就像是将现代蟒蛇放大后的产物。泰坦蟒平均体长可达到12米,体重超过1吨,这两个数字已经足以说明它们的可怕之处。它们的食物有4.57米长,半吨重的钝鼻鳄和3.05米的肺鱼以及当代的一些大型乌龟。泰坦蟒早在近5800万年前就已灭绝。

无齿翼龙是种会飞的爬行动物,是翼手龙类的一种,翼展达7~9米,它们不是恐龙。它们几乎没有尾巴,躯干很小。无齿翼龙也许会有皮毛,但是不会有羽毛。它们有个大脑袋,它们的视力非常好。无齿翼龙没有牙齿。无齿翼龙能够扇动它们的翅膀飞翔,而且还能飞很长的距离。

恐怖鸟生存于距今6400万年到1万年间,如今已全部灭绝。它可能起源于欧亚大陆,来到美洲后由于处于食物链顶端,没有生存竞争对手,一度进化得相当巨大。大鸟个头高达3米,嘴长度超过半米,体重400公斤,不会飞,堪称恐龙灭绝后南美最可怕的掠食者之一。

古巨蜥可以说是曾存在的最大的蜥蜴。但最新研究显示古巨蜥体长达到7米,体重约600-620公斤,主要食物是有袋动物,其灭绝可能与早期人类捕杀它们的食物来源有关。

6、帝鳄 - 猎食恐龙

是曾经存活过的最大型鳄类动物之一。帝鳄身长8-13米,体重4-11吨,以各种史前鱼类为主要食物。帝鳄一般寿命和人差不多,最久可以活到70岁。该鳄鱼被称为“超级鳄鱼”,大约生活在1亿1千万年前的河流中,可说与恐龙同龄。

5、远古蜈蚣虫 - 蜈蚣的祖先

远古蜈蚣虫生活在石炭纪时期,距今3亿年前的二叠纪时期灭绝。长2.6米左右,是蜈蚣和千足虫的祖先物种,当时他们几乎没有天敌,远古蜈蚣也是十大远古超级生物之一。

又名暴龙,学名雷克斯暴龙,英文名Tyrannosaurs.Rex,意思是残暴的蜥蜴王。是已知的肉食性恐龙和最著名的恐龙之一,它们是恐龙中出现最晚的种类之一,平均体长11.7米,最长达14.6米,平均臀部高度4米,最高臀高超过5米,平均体重11吨,最重14.85吨,是最大的食肉恐龙之一,也是最大的兽脚亚目恐龙之一。生存于白垩纪末期的马斯特里赫特阶距今约6800万年到6500万年的白垩纪最末期,是白垩纪-第三纪灭绝事件前最后的恐龙之一。化石分布于北美洲的美国与加拿大以及墨西哥,分布范围较其他暴龙科更加广泛

中生代海洋中最大的顶级掠食者,它们是群肉食性海生爬行动物,拥有巨大的头部、强壮的颚与尖锐的牙齿,外形类似具有鳍状肢的鳄鱼。甚至连金厨鲨都是它们的食物。金厨鲨是远古鲨鱼的一种,体长可达到8米,是兼具速度与耐力的强大掠食者。

体型较大的沧龙类似霍夫曼沧龙,极限体长21米,重33吨左右。把比它历史早远得多的上龙类赶尽杀绝,是海陆两栖动物。是史前十六大海洋巨兽之首。

邓氏鱼,是一种活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的大型古生物,平均身长6米、体重1吨,最大值身体长约8米、重量可达2吨,咬合力可达5000千克。邓氏鱼被视为泥盆纪时代最大的(海洋)猎食者,同时也是寒武纪到泥盆纪时期出现过的最大的食肉硬骨鱼类,其主要猎物是没有硬骨的鱼类及有硬壳保护的无脊椎动物,例如直角石和那时候的鲨鱼,是当时地球海洋里面的顶级掠食物动物。

1、史前巨鱼 - 轻易撕裂鲨鱼

史前巨鱼听起来就非常霸气,生活在4亿年前,能够瞬间将鲨鱼撕成两半,面对这样的海洋生物,绝对是不择不扣的霸主。科学家认为史前巨鱼有可能就是地球上第一个百兽之王,统治一个时代。

恐龙,是对一些史前爬行动物的统称。最早出现于大约2亿3千万年以前,生活于三叠纪、侏罗纪和白垩纪时期,存在了1亿5千万年。

恐龙的体型差异很大。已知最小的恐龙只有鸡那么大——鼠龙,但大多数都体型巨大。

最大的是蜥脚类恐龙——戈壁卡拉麦里龙,它的体长超过30公尺,高10公尺,为曾经存在过的最大的陆生生物,在所有生物中,仅次于鲸。

在大约六千5百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几乎所有种类的恐龙都灭绝了,但是有一种观点认为,现代鸟类与某种恐龙有血缘关系。

迄今全世界发掘出来的恐龙化石,共计2目7亚目57科350余属800余种,我国有80余属100余种。目前可以确定的是,我国发现恐龙数仅次于阿根廷和蒙古,居世界第三位!具体在中国境内都有什么龙你知道吗?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永川龙是一种大型食肉恐龙。全长约10米,站立时高4米,有一个又大又高的头,略呈三角形。嘴里长满了一排排锋列的牙齿,就像一把匕首。脖子较短,身体也不长,但尾巴很长,站立时,可以用来支撑身体,奔跑时,则要将尾巴翘起,作为平衡器用。前肢很灵活,指上长着又弯又尖的利爪,后肢又长又粗壮,也生有三趾。常出没于丛林、湖滨。行为可能像今天的豹子和老虎。

许氏禄丰龙是原蜥脚下目恐龙的一个属,生存于侏罗纪早到中期的中国西南部。许氏禄丰龙体型中等,大约4.5到6公尺体长,具有小巧的头颅及相当长的颈子。前肢为后肢的三分之二长度,强而有力的前肢推测它能够直立二足式的行走。同时前肢虽然较后肢稍为纤细,但是推测有可能它可以用四足做近距离的短程移动。新近发现到的足印化石证实了这项推论。禄丰龙壮硕的尾巴在平衡头部躯体上有重要的功能。

生活在中国的沱江龙与同时代生活在北美洲的剑龙有着极其密切的亲缘关系。沱江龙从脖子、背脊到尾部,生长着15对三角形的背板,比剑龙的背板还要尖利,其功能是用于防御来犯之敌。在短而强健的尾巴末端,还有两对向上扬起的利刺,沱江龙可以用尾巴猛击所有敢于靠近的肉食性敌人

中国发现的最大的蜥脚类恐龙之一,在宜宾市马鸣溪渡口发现化石,经科学鉴定,属蜥脚类亚马目”。此属动物全长约22米,体躯高将近14米。它的颈特别长,相当于体长的一半,不仅构成颈的每一颈椎长,且颈椎数亦多达19个,是蜥脚类中最多的一种。另外,颈肋也是所有恐龙中最长的(最长颈肋可达12.1米)。与颈椎相比,背椎、荐椎及尾椎相对较少。

特暴龙(学名:Tarbosaurus)意为“令人害怕的 蜥蜴”,是种大型兽脚亚目恐龙,属于 暴龙超科。是 霸王龙的远亲。特暴龙生存于晚白垩纪的亚洲的蒙古和中国,约7400万年前到7000万年前。特暴龙的化石大部分是在蒙古发现,而在中国发现了更多破碎骨头。过去曾经有过许多的种,但目前唯一的有效种为勇士特暴龙(T. bataar),又译勇猛特 暴龙。特暴龙最长可达12米,最重7.5吨。和近亲相比,特暴龙吻部较窄,腿虽然长但按照比例不如近亲长,前肢比例是暴龙科里最短小的,身体很粗壮。

汝阳黄河巨龙是原始的巨龙形类恐龙。2006年初,在河南省汝阳县三屯-刘店一带数十平方公里范围内,发现了恐龙化石点30余处。 其中一具恐龙化石,长度有18米,光一根脚趾就有20厘米长,前肢较长,肩部高度为6米,肩宽达3米。臀部高度为5.1米,臀宽达2.8米,而头部高度则有8米左右。

栾川盗龙,是在中国中部发现的一属大型驰龙科恐龙,地质年代为晚白垩世早期。它的化石标本是在河南省栾川秋扒组发现的部分骨骼,包括有四颗牙齿、一根额骨、一节颈椎、一或两节背椎、17节尾巴脊骨、肋骨、人字骨、肱骨、指骨及爪、部份肩胛骨及骨盆,并其他零碎的骨头,都是来自中等身型的驰龙科。这些化石编号为4HIII-0100,存放在河南地质博物馆。它是首类在远离中国东北部或戈壁沙漠的亚洲地区发现的大型驰龙科。

诸城暴龙是兽脚亚目暴龙科恐龙中的一种大型肉食性恐龙,生存在白垩纪晚期的东亚,距今万年前,是目前亚洲发现的体型最大的食肉恐龙,体型比其近亲特暴龙和惧龙还要大。

发现于山东省诸城市的王氏群,地质年代约7350万年-6500万年前的白垩纪晚期至白垩纪末期,该地也是世界上恐龙化石含量最高的地域之一。

诸城暴龙也是目前亚洲和中国第一大的食肉恐龙。

诸城暴龙的正模标本被发现时包含了一个近乎完整的右上颌骨和一个左下颌骨。该标本被估计长达12米,臀高高约4.1米,重8.5吨,是第2大的暴龙科恐龙,体型超过了惧龙和特暴龙,仅次于霸王龙。该标本的下颌骨大于多数霸王龙的下颌骨,包括“苏”。但略大于几乎所有特暴龙的下颌骨。和特暴龙相比,诸城暴龙的前肢较长,体型粗壮度略逊色于特暴龙。和最近亲特暴龙一样,诸城暴龙也有着长腿、大脑袋、短小的前肢。

棘鼻青岛龙化石所处的地层的时代为白垩纪晚期。它的身长为6.62米,身高4.9米,坐骨末端呈足状扩大,肠骨上部隆起,在荐椎腹侧中间有明显的直棱,后面成沟状,顶饰实际上是在相当靠后的鼻骨上长着的一条带棱的棒状棘,很像独角兽的角,从两眼之间直直地向前伸出,估计它活着时体重为6-7吨左右,但脑子很小,仅有200~300克重,活体重约7吨,它不善于奔跑,又缺乏自卫武器,只适合在淡水湖泊生存。

峨嵋龙是种蜥脚下目恐龙,生存于侏罗纪中晚期的中国。它们的属名来自于发现地四川省的峨嵋山。

峨嵋龙是生活于侏罗纪中期的一种体形较大的恐龙,体长12 至 14米,高5至7米,头较大,头骨高度为长度的二分之一多。它的颈椎很长,所以脖子显得特别长,最长的颈椎为最长的背椎的3 倍,超过尾巴长度的1.5倍。峨嵋龙前肢较短而粗壮,前肢第一指有爪,后肢第一、二、三趾上也有爪。它主要生活在内陆湖泊的边缘,牙齿粗大,前缘有锯齿,以植物为食。峨嵋龙喜群体生活。

中国鹦鹉嘴龙为鹦鹉嘴龙科的植食性恐龙一种,化石发现于中国的晚白垩纪早期青山组地层。生活在1.33亿年-1.2亿年前的中国山东半岛。

中国鹦鹉嘴龙是三角龙的近亲,长约5英尺(约1.52米),脸庞颜色鲜艳,啄与鹦鹉相似,长的像“外星人ET”。腿部有网状纹路且表面有黑点。这类生物是双足食草动物,生活在1.33亿年-1.2亿年前的中国东北地区。它们在遇到危险时会运用“反荫蔽”(动物保护色的一种类型,身体下部颜色变浅,上部的颜色变深)来保护自己。

山东龙(Shantungosaurus)是鸟脚类恐龙、鸭嘴龙科(Hadrosauridae)的一个属,植食性,体长约15米,生活在中生代的白垩纪晚期。化石标本发现于中国的山东省。

暴龙类是一类特殊的肉食恐龙,由虚骨龙类演化而来,其早期体型较小,化石发现于中国,北美和欧洲的晚侏罗—早白垩世地层中。而晚白垩世个体巨大的暴龙科化石则主要分布于东亚和北美,它们头骨硕大,后肢粗壮,前肢却极度退化。

发现于辽宁喀左县早白垩世九佛堂组中的喀左中国暴龙代表晚期的个体较大的霸王龙类,体长达10米。化石头骨和肠骨的特征不同于其它暴龙,故代表一新属种,种名“喀左”表示化石产自辽宁喀左。

虔州龙与北美的霸王龙个体差异较大,掠食方式可能有所不同,故而两者没有直接的生存竞争。

古生物学家曾经在蒙古也发现这种类型的霸王龙类——分支龙(Alioramus),而虔州龙的发现表明,在亚洲白垩纪的晚期,长鼻子的霸王龙类广泛分布,是一组主要的掠食性恐龙,与特暴龙生活在一起,它具有霸王龙类的牙齿,但同时也有非常长的吻部和鼻部上一排角。它可能与其他霸王龙一样致命,甚至可能更快且具有隐蔽性。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霸王龙统治地球多少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