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以应用在哪些行业?

    创业是开创一个全新的事业,选择一条从来没有人走过的路,解决一个从来没有被解决的问题,满足一个从来没有被满足的需求,做一件从来没有被人做过的事,符合这些条件,才叫创业!

    功能饮料市场,在过去一年不断有新玩家入局。由于其功能性和即时性需求,饮料市场可能在线上起量的囤货属性也比较难在功能饮料里发生,作为饮料品类中增速最快的细分品类,或许也能说明对饮料在线上起量的预期还没有很好的被满足。

    由于展现形式多为热乎乎、香喷喷的大快朵颐实拍,方便速食成了最适合互联网社交传播的品类。对于方便素食而言,传统市场体量巨大,新的产品形态、新的品牌们又在推动市场的新增长,是交易额与增速都很高的品类。

    预制菜在线上的整体销售额还比较小,刚刚起步,但是增速已经是品类中上。卖家与品牌并不多,市场起量后有新品牌的机会。目前而言,该品类有一定的创投热度,但还是更集中于线下渠道以及toB供应商,预制菜还是处于“面向餐馆”到“面向餐桌”的关键时期。

    最近,临期食品在年轻人群体中成了热词。不过,线上的热度仍属于小众,和线下层出不穷、大大小小的临期食品折扣店相结合,才能让临期食品由小众人群转变成大众关注的焦点。另外从规模来看,临期食品的品牌目前尚没有全国化,还处于品牌发展的初期。

    成人奶粉在2020年的线上增速高达70%,随着老龄化的深入,成人奶粉的需求日益旺盛。目前虽然市场不大,但是同样卖家很少,新品牌们存在机会。

    疫情对于中国各地区早餐无疑产生一定的的影响,冲泡麦片现在的热度在食品饮料中已高局前列。资本关注的助力,也使得今年上半年整个麦片市场和新兴品牌们获得了冲破天花板的增长表现。

    这一品类本来在小众硬核的健身人群中流行,因为大量种草进入消费者视野,同时新品牌们和创投圈的快速跟进,塑造了如今的热闹。新的产品、品牌塑造的新的供给,目前拉动了细分市场的需求。

    巧克力与爱情、美好的情感等天然联结使得它成为最适合打造品牌的食品品类,黑巧克力又属于其中最健康的细分品类,可谓健康与爱情的黄金交叉。目前,黑巧的需求增长与受欢迎程度已初见端倪,而市场的供给和优秀玩家还远远没有跟上,这一市场还处于加速发展时期。

    在各类营销宣传内容的驱动下,果酒成了2020年格外受创投圈和媒体关注的品类,而且目前看来,新的产品和品牌正在教育没有足够消费习惯的消费者,交易额尚小,增速位于中游,有发展潜力但还没有完全平稳展现。

    人造肉目前已经被人们承认为一个独立存在的、逐渐受到更多关注的品类,但是用钱投票的消费者以及相关产业还比较少,目前这一品类还处于发展早期。新品类永远都不缺尝鲜者,是否能提供稳定有品质的产品才是能否进一步进入消费视野的关键。

    冻干、冷萃、即溶、咖啡液……新的名词和新的品类频繁出现在新品牌的宣传内容中,技术的迭代也推动了这一在中国发展了很多年的传统市场的线上增长。创投热度很高,头部品牌还在抢占市场和推动认知,但更深入人心的消费端咖啡日常购买习惯还在不断建设当中。

    曾经喝惯了豆浆等饮料的中国消费者在适应了牛奶之后,重新认识到新的植物奶的价值,但需要更多的内容教育。增速快、体量不小,但是卖家数量不多且目前尚无明显头部。该品类得知增长势头已经被真金白银所验证,燕麦奶是其中最主要的增长来源和关注重心,蓄势待发。

    虽然本来是卖家与买家都相对传统的市场,但如今有了明显的消费年轻化的趋势,相对产品的变化也是层出不穷,新的场景化的产品,对即食体验的的不断完善,零食化的产品形态等,都在塑造一直品类的市场新状态。

    以自热火锅为代表,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2020年以来,就有多家自热锅品牌连续宣布获得融资,高瓴创投、经纬中国、华映资本等纷纷入局。而2019年,这一领域活跃的玩家仅有1家。

    随着消费者健康意识的崛起和饮食结构的变化,大家的健康意识发生了变化,消费者越来越看重健康,其中蛋白质的需求最为旺盛。当下消费者对于零食的需求不再是单纯满足口腹之欲,健康与营养逐渐成为购买零食时主要考虑因素。

    中国人的酒类消费与餐饮场景关联性极强,外加口味偏爱清淡及天然发酵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啤酒成为中国饮酒场景范围最广,饮用量最大的低酒精饮品。啤酒品类占据92%以上的全酒类的份额,创造了近6000亿消费规模的市场,是绝对的低酒精霸主。

    相关数据,美国鲜粮市场复合年均增长率为24%,到2023年将达到60亿美元,大量专注鲜粮的品牌进入宠物赛道,宠物鲜粮正在趋向人食级别。国内宠物行业的专业的供应链和成熟的销售渠道都给到了鲜粮品牌更大的成长空间。

    虽然华服市场目前的供给、销售、渠道、品牌都还有很多不规范和混乱的地方,但随着大国复兴和文化自信的趋势,行业的发展速度依然保持在高速状态,华服受关注的程度越来越高。目前市场还处于早期,真正能打入主流服饰圈的方式还在摸索之中。

    当各行各业还在破产、自救时,二次元服装这个小众赛道似乎还在悄悄疯狂。不光是这个产业2020年规模达到169.57亿元,近年来,二次元服装赛道甚至被外界看做是天上掉下来的馅饼,生怕晚一点入局,这块饼就会被人吃光。

    据CBNData联合天猫体育发布的《2020冬季新活力生活趋势报告》显示,最近一个月,滑雪装备的销量同比大涨13倍。肉眼可见,涌入滑雪赛道的巨大流量,正搭着网红经济的快车,从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内容平台,快速流转到淘宝、京东等电商平台,堆积起火热的“雪经济”。

    香水这一品类到了头部品牌收割多年培育的市场的时代,消费者在养成使用习惯后,开始更多地主动搜索相关产品。香水作为一个在中国略显水土不服的舶来品,目前存在的价值更多是精神属性与奢侈生活的象征,新的价值主张还有待开发。

    在涨势较好的情况下,天猫还专门将细分品类宝宝护肤单独拆分成独立类目,宝宝洗浴这一品类脱身于更大的个护领域,作为消费升级的细分品类,无论是规模还是增速都比较可观,近三年来该品类保持了25%左右的年增幅,比较可观。

    化妆品过去是奢侈品,而如今更多是日常的消费品,消费能力的提升和品类的定位都发生了变化;和日韩等成熟彩妆市场相比,渗透率还有进一步渗透的机会;新媒介渠道的变化,让彩妆成为最大的一群新增用户来源。

    此前曾有机构预测,2023年全球男士化妆品市场将达到人民币5400亿元。中国则是其中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年中国男士化妆品零售市场规模增速为13.5%,远高于全球平均的5.8%。男士美妆护肤品类需求已经达到爆发的边缘,男性极高的品牌忠诚度,也决定了能在未来一段时间抢占用户心智的品牌,将会赢者通吃。

    现在,头发护理品牌们不仅有了自己的声音,甚至同样在疫情之下实现了逆势增长。

    另外,作为不小的刚需市场,口腔护理因为部分结构的升级和新品牌的驱动,热度越来越高,消费者对有限的新产品有尝试和了解的欲望。更多的细分品类的增长萌芽推动了市场的活力,漱口水、便携牙膏、牙线、牙贴等品类尚处于增长早期,行业整体处于细分品类如雨后春笋冒出的状态。

    目前,厨房小家电的关注目光已经不囿于年轻群体,30-40岁的中年人们也在发展成它的用户。这个年轻段开始出现既要在家里面做饭,又有繁忙的工作需要应对的两难境地,对寻找方便的厨房小型电器是刚需。

    随着注重体验、强调自我表达的Z世代成为消费主力,消费市场正在从服务经济转向体验经济。对于酒店而言,这就意味酒店不仅需要提供便捷的设施服务,更需要根据消费者需求打造定制化的体验,进行数字化转型。

    2020年,线下零售犹如四面开花。相较于上一代渠道,新选手真正的迭代表面在于自助式、仓储式的商业模式,内核则是向消费者让渡话语权。相比品牌,零售渠道的好处是更加“赢家通吃”,但风险也更高。

    中国家政企业已超74万家,从业人员近4000万,家政服务业市场规模接近万亿。尤其是人口老龄化和二胎政策的刺激,促使该行业供需严重失衡,目前家政行业用人缺口达1700万,行业拥有巨大的上升空间。

    受疫情推动,远程办公行业蓬勃发展,在2021年仍将有巨大的增长空间。目前很多公司已经开始着手解决安全性等问题,预计2021年,远程办公工具领域的业务将进一步增长。

    报告显示,低代码(零代码技术)的市场从2015年的17亿美金增长至2020年的155亿美金,5年时间将增长近十倍,超过75%的应用程序将在低/零代码平台中开发,这个数字还在持续上涨。与此同时,工业领域也迎来了数字化转型赋能的工业4.0时代。巨大的市场空间相互叠加之下,使相关企业的快速崛起。

    人力资源赛道是企业服务领域规模最大的赛道之一,中国人力资源云服务行业市场规模达上万亿。在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企业由粗放式经营向精细化经营转变的时代大背景下,降低用工成本并优化用工结构成为了企业最迫切的内部管理需求之一。

    贸易局势持续紧张,收到新冠疫情影响,在整体经济形势压力下,中国企业现金流普遍受到冲击。另外,近年来由财税政策的收紧带来的合规刚需,电子发票普及,则让越来越多企业将目光投向费用精细化管理与内外系统的升级变革,线上化、合规化、智能化的费控报销系统成了企业数字化转型必不可少的选择。

    美国和日本工业采购市场TOP10占据了40%的市场份额,而在国内工业产值接近30万亿、工业采购需求超万亿的市场下,中国TOP10占比还不到2%,市场仍处于极早期阶段。

    随着信息传播日趋碎片化、消费者话语权逐渐提高、消费思考崛起,非结构化的数据无法匹配精细化运营需求,这要求企业,尤其是ToC的品牌,要将已有用户运营数据通过主动洞察为商业赋能。由此,CEM的市场空间就会越来越大。

    企业要提效仅仅进行信息化还远没有结束,信息化时代之后,自动化时代将到来,那些重复性高、大批量、规则性的工作,将逐步被自动化技术给替代掉。

    从行业需求看,自云计算诞生以来,企业上云浪潮席卷全球。但大量企业上云后还由于惯性继续沿用原有的身份系统,这让数据泄露、用户系统崩溃等事件在世界各地屡屡发生,据IBM统计,2019年数据泄露事件给企业造成的平均成本为386万美元。

    辅料行业是一个传统且分散的市场,发展到今天仍然存在数字化水平比较低、缺乏规范的统一标准、上下游供需匹配不畅、供应链效率低等诸多痛点。

    艾媒咨询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直播电商市场总规模将翻一番,整体超过9600亿元。未来直播带货会成为电商的主流业态之一,但目前整个生态还是处在非常早期的阶段,行业在各个方面的效率都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办公应用工具始终是推动企业内部信息流动、组织、存储效率的重要推手。传统工具仍然沿用了过往的文件系统模型,使得信息与信息之间缺乏联结,造成企业维护成本居高不下且效率低下及管理混乱等问题,更让个人、企业很难保持一个实时更新的知识体系。

    报告显示,全球“睡眠经济”的市场规模超过4320亿美元,并且仍在以每年6%以上的速度增长;而其中以床品、床垫、枕头和睡衣为主的“睡眠轻量品”就占到3000亿美元以上。消费升级和反复不退的疫情更是带动了海外线上家居消费的火热。

    医药营销线上化,这是近几年来各大药企的发展趋势,核心用意是缩减医药代表人力成本、以数字化营销替代人海战术。2020年,这种的数字化趋势,显得异常猛烈。

    随着90后颜值经济时代的到来,口腔健康和牙齿美观问题获得了年轻消费者越来越多的关注,下沉市场消费升级增速极快。与此同时,互联网医疗应用的普及,正畸技术的进一步数字化,更加便捷的口扫及舒适美观的隐形矫治器,也为口腔正畸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随着互联网在各行各业的浸透,医美行业从线上引流到行业互联网化也在不断加速,所以医美产业互联网大有可为,而为医美机构提供基于SaaS的“+互联网”来解决行业痛点提高行业效率。

    当前,医院正迅速从信息化全面迈向数据化和智能化时代。医疗数据化/智能化市场的复合年均增长率约为300%,为医疗信息化行业增速10倍以上。

    随着“医疗新基建”的推进,医院设备管理的需求和复杂程度进一步提升,医院设备维保行业已逐步从原本的人力密集型转向数字化、远程化、智能化、精细化方向发展。

    数据显示,疫情之后,线上看病人数比疫情前激增了50%。对于初创企业,尤其是医疗保健领域的初创企业,这为它们提供了成长机会。在2021年,线上医疗、远程看诊、医疗机器人等技术或将快速发展,“新型医疗“对”传统医疗“会加速替代。

    如果把宠物行业做市场细分,中国宠物医疗占据整体比例约为24%,是除宠物食品外第二大细分市场,但对标北美市场,仍有很大的差距。经历了10余年的快速增量发展,2020年中国宠物市场规模已超过2300亿元。

    公开研究数据显示,国内潜在的康复市场(不仅是康复,还包括所有康复器具、辅具)的份额是4000亿人民币,虽然国内现有7000余家康复医疗机构,但能提供康复训练的仅占不到1/3。

    中国全民体育运动率仅为18.7%,约为美国的一半,且健身会员渗透率不及英美等发达国家的1/20。这说明,我国运动人群渗透率存在着较大的增长空间。此外,运动人群的购买力也较为可观,中国智能运动与大健康市场潜力巨大。

    近年来,随着不孕不育人群比例提升、生育年龄后移和居民经济水平提高等因素影响,辅助生殖行业迎来发展黄金期。而且,不孕不育患者已经从单纯的能生需求变成拥有更健康宝宝的优生需求,譬如孕前筛查、不孕不育筛查、胚胎植入前遗传学筛查与诊断等,这一系列技术水平提升和广泛应用也给临床和广大患者带来更多选择。

    下沉市场的中小连锁及单体药店数量占全国药店总量的80%,但存在药店体量小、信息不对称、缺乏精细化管理能力等问题,亟需改变现有的经营模式;

    创新药领域在大多数医疗机构的关注中都占领着一席之地。未来创新药机构的商业化仍然会是市场和投资者关注的话题,当前科创板医药公司席位较多,能够在商业化上做出突破,未来机构也会享受更好的估值溢价。

    受疫情影响,医疗器械领域今年同样发展迅速,国内产品进口替代带来细分赛道发展窗口期,在高耗材虚高价格被扭转后,未来更多的产品会回归理性,行业的下半场,哪些机构能不受影响保持高成长性和差异性,仍然值得关注。

    结合行业发展来看,运动医学是骨科中的细分领域,但无论是全球市场还是中国市场,运动医学当前都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根据GlobalMarketInsights的数据显示,全球运动医学的市场规模将在2025年超过90亿美元,年平均增速接近8%。

    中国人口老龄化加剧,医疗服务需求快速增长,但医疗供给能力短期内难以实现巨大提升,手术机器人的应用有助于缓解乃至解决医疗服务供需不平衡,全面提高医疗供给的效率。另外,利好政策的不断出台,中国手术机器人行业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在医院内实验室对血浆样本进行本地化测序,对于缩短检测周期,以便及时形成癌症的治疗决策至关重要。尽管测序成本一直在下降,但许多临床和研究测序应用,例如涉及不到万分之一肿瘤浸润的微小病灶残留(MRD),目前还难以负担。

    清洁环卫工作是典型的简单重复性劳动,适合进行自动化和无人化改造;同时,国内人口老龄化日渐严重,1000多万清洁环卫工中,55岁以上占比超过70%。招人难、招人贵,已经在制约清洁行业发展;从技术的角度来看,智能清洁机器人的核心算法日趋成熟、核心零部件成本不断降低,让自动化和无人化在实践层面成为可能,可以进行大规模商业化落地。

    智能仓储行业爆发的背景之一是人力成本上升,然而,国内目前的人力成本与发达国家相比,矛盾还没有那么突出。人口红利渐退在未来是一个必然趋势,而现在,也存在一些人力成本非常高的客户,例如两班倒甚至三班倒的工厂,在这种情况下,自动化改造对于他们来说是理性选择。

    交易额和增速稳居中上游,是值得期待稳定增长的潜在大市场。相比较市场规模和增速,卖家非常少,目前头部和第二梯队的玩家都有扩大市场的机会。目前市场对于品类需求的初步释放和渗透率进一步提升,以及相关品牌日益成熟的产品,都在推动一个细分品类走向成熟和壮大,整个市场还处于供给跟不上需求,持续努力追赶的状态。

    摩根士丹利报告指出,建造能够提供低成本高速互联网的卫星星座正在推动全球太空经济增长。预计到2040年,全球太空经济的价值将达到1万亿美元;其中,卫星互联网预计将占市场增长的50%甚至70%。

    随着云计算发展普及,IT基础设施都有了逐步云化的可能,并在诸多领域开始落地。在业内人士看来,云原生数据库的存储与计算分离架构毫无疑问有利于数据库构建和运行可弹性扩展的应用,能够灵活及时的调动资源进行扩容和缩容,以从容应对流量激增可能带来的压力,以及流量低谷期因资源过剩造成的浪费等。

    洗车作为车后服务中出现频次最高的环节,当前正在经历由传统的人工操作向智能洗车演进。根据中商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无人洗车行业市场前景研究报告》显示,到2022年,洗车市场规模有望达到1000亿元。

    在中国,5G部署一直在迅速推进,全球范围内越来越多电信公司也在按计划提供5G网络。直播、智慧城市建设,无人机探索,利用5G技术为自动驾驶船舶提供动力等,5G应用在越来越多不同领域,能够利用这项技术而发展的初创公司也将在2021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020年,由于疫情的爆发,客户方对远程办公中安全问题的重视,零信任安全理念也迎来第二个分水岭——无论是大大小小的峰会话题,还是多家和零信任理念挂钩的企业不断获得融资,这些现象都证明它已经被加速认知。

    中国工业机器人面临的机会存在于两个方面:一是机器人的智能化。充分利用3D视觉、SLAM导航以及深度学习等技术优势,寻求更加协调的"眼、手、脑、脚"的配合。二是机器人能力和使用场景的泛化。行业上游零部件的突破,自研控制器、谐波减速器、伺服系统等关键部件的成本下降。两端利好都在推动机器人公司实际落地能力的逐步增强。

    对比美国市场去年下半年的并购整合,中国半导体行业仍在蓬勃发展的上升期,目前,中国企业的迫不及待数字化转型需求使得对算力和存储的要求都大大提高,而芯片是最基本的基础设施;于此同时,芯片的应用场景也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比如智能汽车成了越来越重要的领域。

    随着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的亮相,如何在保护数据隐私的前提下解决数据孤岛问题,隐私计算被多个行业都视为颇具潜力的解决方式,特别是在金融行业。该行业是数据密集型行业,也是数据需求密集型行业,其风控、营销等能力都高度依赖于数据的支持——无论这些数据是来自金融机构内部还是外部。

    机器配送的发展一直很缓慢,因为人们对科技的接受还是有一个过程的。与人工配送相比,机器配送看似更复杂,而且成本更高,但如今已成为2020年至2021年最热门的关注点之一。目前,美团等外卖APP已经开始使用机器人帮助配送。

    我国以全球7%的耕地养活了全球20%的人口,但在这个过程中,我国使用了全球约三分之一的化肥和一半的农药。这些数字表明,我国农业科技水平低,需要用先进的科技工具来实现农业的变革。单纯提供硬件方案或水肥一体化等措施,是在整个农业操作链条的某些“点”上进行提效。

    由于人类对机器通信利率的上升,以及对大数据、计算机运算和算法的需求加强,自然语言处理的采用比例也在迅速增大。Gartner报告显示,在2020年全球IT支出下降情况下,NLP技术预算支出比前一年还增加了30%。此外,我国NLP在发展方面与美国仍有一定差距,但中国的NLP技术与美国正在逐渐持平。

    以“第二次量子革命”为代表的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兴起,目前在量子领域,中国的论文和专利数量位居全球第二位,我国的量子信息技术研究处在世界前列。国内外的量子测量研究都刚从实验室走向市场,国仪量子等企业也进行了数年的产业化应用,大家处于同一起跑线。

    随着自动驾驶商业化和规模化的步伐加速,激光雷达迎来蓝海市场。毕竟除了特斯拉,全球绝大多数的自动驾驶公司,均使用激光雷达作为感知套件的一部分。

    关注塑料垃圾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但是现在许多大型的消费品生产企业已经开始承诺将提高回收率,致力于开发相关创新技术,将废物转化为高价值产品。仅在过去十年的时间里,就涌现出了155家致力于解决塑料垃圾和废物回收的初创企业。

    随着国内中产人口数量的增加,更多80、90后家长需要兼顾工作和家庭,难以时刻看护婴儿。他们愿意为高安全性、高附加值的母婴产品支付溢价。因此,预计灵活AI母婴监控设备将拥有大量的市场增长空间。

    智能家居经过不断迭代已迈入4.0阶段,在人们生活中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未来在5G+AIoT持续赋能下,更大范畴的底层互联协议有望诞生,全屋智能家居系统将成为发展的必然趋势。

    根据IDC预计,到2022年,AR/VR整体出货量将达到6600万台,其中AR产品将占到AR/VR市场的40%左右,而随着AR技术成熟,AR产品单价下降,未来全球AR市场将以超过69%的年均复合增速增长,到2024年,全球增强现实行业市场规模将达到2872亿元。

    随着家长对孩子综合素养的重视程度增加,素质教育逐渐升温。其中,据中国传媒大学音乐产业发展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2019年音乐教育培训产业规模达到920亿元。除了音乐,美术类教育产品也将有机会跑出优质项目。

    80后、90后家长对于家庭教育的重视程度逐渐提高,适合低龄儿童的绘本阅读正逐渐发展成刚需、高频的亲子陪伴场景,成为家庭教育的标配。

    我国蓝领群体已达4亿以上,随着科技快速变革、产业持续升级,蓝领人才需求正呈现出由低技能群体向高技能群体跃迁的趋势,这一过程中蕴藏着巨大的市场潜力。

    通过在线教育工具进行直播、短视频、社群互动等模式授课的学校和教培机构激增,成为2020年一个巨大的商机。有业内人士预测,经过2020年大规模的使用和体验,在线教育将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预计这种增长将持续到2021年及以后。

    中国二手奢侈品行业市场仍处于起步期,根据《中国二手奢侈品市场发展研究报告2020》数据,中国近十年奢侈品存量约为4万亿元人民币,但二手奢侈品市场规模仅占奢侈品行业市场规模的5%,但2019相比之下,发达国家的二手奢侈品消费额可达奢侈品消费额的20%以上,甚至30%。

    目前中国正处于房地产转型时期,政策鼓励租售并举,要让闲置房源产生经营价值。同时在用户层面,住宿体验面临消费升级,需求和政策催生了长短租市场的火热。不过行业的最大问题在于优质供给不足,很多个人房主为兼职管理,平时没有时间和精力运营,经营服务水平低、响应速度缓慢、房源品质参差不齐。

    通常来说,保险客户倾向于面对面购买保险产品,但迫于疫情的客观情况,无接触、线上化消费行为涌现,服务场景也得以大幅拓展。事实上,疫情让人们敏于发现问题,勤于防范风险。健康险产品在此背景下爆发式的增长,即已表明人们对于分散家庭风险的认知更深一步,并付诸实践。

    当下,财富管理行业的客户人群正在不断年轻化,其认知也在不断提升,再加之疫情带来的影响,财富管理行业的数字化升级势在必行。

    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目前各类中国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已超过5000家,通过平台开展跨境电商的外贸企业逾20万家。即使在新冠疫情期间,跨境电商的数量也实现了逆势增长,而数字娱乐领域的出海企业业务更是增长迅速。围绕企业出海,收款、收单、支付、换汇等多元的业务场景释放出巨大的跨境支付需求,成为支付领域的热门赛道。

    理论上,采用固态电池的新能源车,能在同体积的电池包下,拥有更长的续航里程以及安全性,同时也提升了二手车的保值率。这相比于传统三元锂电和磷酸铁电池,各个直击新能源汽车用户的痛点。

    2021年智能电动车会持续销量爆发,而销量爆发带来规模效应的提升、综合成本的下降,会催生更多产业链玩家步入这个行业,备受瞩目的自动驾驶,也会因此受益。

    近几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汽车新能源化势不可逆,而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必将带来汽车充电和能源管理基础设施的巨大机会。

    集卡陆运是一个数千亿规模的物流细分市场,全球集装箱吞吐量前10大港口中有7个港口位于中国,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集装箱公路运输市场。近年来,我国港口数字化能力迅速提高,司机智能手机普及率、车辆定位设备装载率均领先全球,行业数字化基础已经具备相当条件。但目前国内整车运输的巨大市场与运输企业的小规模运营形成巨大反差。

    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技术无论是安全性能还是综合性能都在不断提升,这对消费者还有商家都是一个可喜的趋势。其中4级和5级自动驾驶汽车将不再需要驾驶员的存在,从而在根本上改变未来交通和物流运输。

    老龄化进度的加快带来劳动力结构的迅速变化,也将对医疗卫生服务、养老产业、社区照料等方面的社会福利体制带来极大挑战。显然,单靠政府是支撑不了这么大需求的,市场力量将有更大的发展空间,养老产业将迎来井喷。

    与酒旅、出行等众多行业等相比,保健理疗行业的互联网化和标准化程度也是远远不够,难以满足消费者日益增加的对专业服务的需求,尤其是随着新中产家庭的消费需求崛起,甚至90后、00后新一代消费者的入场,这一不足更是尤为明显。诸多因素开始倒逼门店进行升级。

    幼儿托管可以遵循科学的育儿,让他们身心健康的发展,同时,培养孩子的好习惯,懂礼貌,提高交际能力等等。目前来说,这个市场的需求很大。

    中老年人口数量节节攀升,遭遇离异、丧偶的中老年人也越来越多。到目前为止,熟人介绍是中老年人再婚配成功率最高的渠道,而这个渠道隐藏在互联网之下,还没有被市场规模化、体系化。

    2020年最引人关注的战争是什么?毋庸置疑是:社区团购。巨头下场虽然会带来很大影响,但这是无法一招鲜吃遍天的生意,目前看来会是列强割据而非一统天下。创业者们即使只在1-2个地区打透用户、掌控供应链,同样足以支撑百亿美金的公司。

    国外垃圾分类从约束到责任已经实施几十年,通过垃圾分类处理不仅保护了环境,而且带动就业每年创收数十亿美元,俨然形成了一个产业,这其中,智能垃圾分类设备功不可没,作为智能垃圾分类的初始端,通过合理设计、引导投放和与工作人员相配合,智能垃圾分类设备承担着多种角色。

    智能硬件设备每年大概有个100亿的规模;远程直管和SaaS系统的服务费每年预计有200亿;全国商业经营性收费停车场,每年应该有超万亿的停车费收入;此外,停车这个高频场景,可以成为车后市场的流量入口。

    本地生活配送也称作即时配送,根据艾瑞咨询的数据,年中国即时物流行业订单规模持续增长,目前即时配送用户规模已超过4亿。本地生活配送订单中占比最大的是餐饮外卖,但其他品类如零售便利、生鲜果蔬等

    随着艺术深入日常生活,年轻人的文化消费正在升级。美术展、音乐剧、话剧等娱乐休闲方式更加多元化,消费者也更加注重精神上的充实和文化素养的提高。

    电竞行业的发展已经是不可逆的趋势,上海、西安、成都、北京等地陆续推出支持电竞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目前电竞行业积累的大量的流量在电竞战队、选手、赛事及直播平台侧可以围绕这些进行业务升级并延伸产业链条,包括打造赛事IP开发及商业化变现、构建短视频电竞内容矩阵、继续拓展直播平台业务和衍生品开发等。

RPA(Robotic Process Automation)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是通过模拟并增强人类与计算机的交互过程,实现工作流程自动化的技术。它可以模拟人类在电脑上进行操作,尤其擅长点击、复制、粘贴、输入等有固定规则且重复性较高的办公内容,而且比人类更高效、更敏捷、更准确。

2019年动辄上亿的融资和纷涌而至的玩家让RPA这一赛道变得甚为喧嚣,故而2019年被称为中国“RPA元年”。虽然此时RPA才成为IT业热门词,但其概念并不稀奇。例如Office自带的“宏”功能,可以事先定义一个通用模板来自动执行重复的工作,这种典型的嵌入式自动化库可以看作是RPA的前身。之后RPA受限于技术和成本等因素,只能应用于大型企业,且基本都是根据自身情况定制。近两年伴随着屏幕抓取、业务流程自动化管理、人工智能等技术的飞速发展,RPA跻身全球软件市场细分领域中增速最快的第一梯队。

德勤2017年调研显示,企业平均约有20% 的全职人力工时可由机器人替代,这样的需求无疑催生了一个巨大的市场。Gartner最新研究表明,2018年全球RPA的开支约6.8亿美元,同比增长57%。预计到2022年底,85%的大型和超大型组织都将部署某种形式的RPA,RPA软件支出将达到24亿美元。毕马威会计师事务所、咨询公司Zinnov等咨询机构给出了更为积极的预期:RPA的全球市场份额可能会超过1000亿美元。

二、AI,让IPA成为可能

在RPA实践中发现,要使RPA充分发挥功能,就要满足两个条件:首先要有非常明确、固定的流程和步骤,这样程序才能根据既定规则自动完成任务;其次要求该流程中不能涉及复杂任务,也不能涉及线上、线下的融合,不能处理非结构化数据等较复杂的对象。

而AI技术的引入使RPA的应用更加广泛,突破上述两个条件的限制,拓展了流程自动化的广度和深度,由自动化向智能化迈进。AI可以实现对一些流程相对灵活的业务的处理,使程序具有一定认知、学习、推理的能力,并输出一些决策。语音识别、物体识别、图像识别、OCR(文字识别)等AI技术的引入,使RPA能处理更复杂的非结构对象,并连通物理世界和信息世界,这些AI技术结合自动化,为客户输出价值更高的产品和解决方案。

如何运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以及自然语言处理等技术,实现非结构化数据的处理、预测规范分析、复杂的业务逻辑、易变场景的自适应、任务自动分配和协作优化等功能,完成从流程自动化(RPA)到流程智能化(AI+RPA)的转变?IPA(Intelligent Process Automation)将是未来RPA发展的新方向。

亚信科技机器人流程智能化研发平台AISWare AIRPA,结合软件流程自动化与亚信科技“智慧大脑”,提供跨平台、跨系统、跨应用的流程集成能力,通过自动化手段减少高重复性与低效率的事务性工作,通过数据智能方式实现流程数据异常自动发现、流程变化自动识别、流程知识自动积累。AISWare AIRPA持续探究企业内部效率瓶颈和价值空地,推动流程智慧化重塑,提质增效、敏捷创新,从RPA向IPA不断进阶。

亚信科技AISWare AIRPA基于OCR、NLP、ASR等AI技术,使机器人具备智能认知、感知、决策的能力,从而实现智能化自动流程。相较于传统RPA,AISWare AIRPA在走向IPA的道路上具备了以下功能:

1、视觉能力:通过计算机视觉技术,使得机器人可以识别计算机界面的变化、位置,为上下文提供辅助;
2、认知能力:自动检测语言,结合光学字符识别(OCR)、自然语言处理(NLP)等技术,提取非结构化数据,并理解文本含义,作为决策的基础;
3、决策能力:除了自动执行重复性、规律性工作,还具备基于上下文环境做出超出规则外的分析决策的能力。
开发工具:提供图形化拖拽式流程开发工具,实现可视化、组件化的RPA开发环境,通过自主、便捷、灵活的方式提高机器人开发效率,降低流程制作门槛;
管理平台:提供对组件、机器人安装包、执行节点资源的管理,基于业务规则制定执行计划,并提供任务状态、任务执行结果等信息的统一管理、数据图表展示,实现可视化集中管控;
机器人引擎:模拟用户手工操作及交互,遵守现有的安全和数据完整性要求,基于执行计划,通过无侵入性执行业务流程,实现与手工操作完全相同的方式访问业务系统,避免出现人为原因的失误,并记录执行日志。


基于AIRPA的流程机器人开发及调度运行

1、图形化界面:丰富的可视化组件,支持拖拽方式设计机器人,能够灵活应对各种业务场景;

2、容易集成AI:通过AI组件、远程调用、脚本方式非常容易与AI服务集成;

3、贴身服务:产品能够贴合用户实际需求,及时响应需求,提供智能处理和决策;

4、满足全行业需求:满足全行业的RPA需求,更懂电信行业业务。

实现操作简单、部署灵活、执行可靠的应用效果,减少人工干预,解决了业务处理手工作业量大、机械重复且数据质量低等系列问题,更好地简化流程,降低错误率、减少处理时间和降低总体成本;

拓展数据收集范围,快速感知和响应因业务拓展、战略调整、法律法规等变化带来的流程改进诉求,提升运营洞察力,帮助重塑商业模式。例如:在某客户财务部风控数据智能化运营中,实现对合作伙伴的信用画像精准刻画,及时完成风险评估。目前,已累计完成17500+次企业信息查询和分析;

提供自动化处理、可视化统计分析、智能化预警等能力。例如:在某运营商网络代维工单智能化稽核中,单个工单处理传统人工耗时约7分钟,而使用AISWare AIRPA机器人来稽核工单仅需要1分半,整体效率提升4倍多;

实现7*24*365、准确、高效、透明、可溯的工作模式,将人力资源投放于分析型、战略型等高增值任务,提高人资效率和管理合规性,同时强化企业资产安全防护。

AISWare AIRPA致力于虚拟化劳动力的快速构建,为用户提供简单、高效、灵活的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智能化解决方案。产品自推出以来,已在政务、电信等行业广泛应用。
案例1:安徽某市行政审批局智慧审批平台建设 

亚信科技助力该市政府完成“特色智慧审批平台”搭建,实现所划拨审批42事项100%在线化,累计推出“办好一件事”特色服务10个,并训练智能审批模型,逐步实现零人工参与,一分钟快速办理。该平台基于AISWare AIRPA开发、创新使用国内先进的“AI+RPA”技术,能够破除政务“数据烟囱”、改造申报流程,进一步落实了“最多跑一次”的改革要求,加速构建了服务型数字化政府;

案例2:某通信运营商营收账务稽核机器人
营收账务稽核机器人从互联网中爬取企业基本信息,通过AI风险风控模型训练,实现对财务部合作伙伴信用画像,完成风险评估。目前已累计完成18W+企业信息查询并提供给省公司财务部;
案例3:某通信运营商代维平台通用工单智能化稽核机器人
代维平台通用工单智能化稽核机器人登录系统后获取任务池列表,结合AI识别工单文本语义,按照稽核点对工单进行稽核,并反馈结果。机器人将单个工单处理时间从7分钟降低到1分半,整体效率提升4倍多;
案例4:某通信运营商充值预埋智能化稽核机器人
充值预埋智能化稽核机器人在系统下载大量充值预埋数据,调用AI能力与营收数据核对,机器人将稽核耗时从30分钟缩短到约4分钟,提升效率约7倍,正确率100%;
案例5:某通信运营商自动分单机器人
将人工生成的报表导入系统后,自动分单机器人根据当前工单运营状态,利用AI自动分单模型,实现按员工和时间段两种方式分单;

案例6:某通信运营商IT运维系统智能化自动填单机器人 
IT运维系统自动填单业务流程包括获取AI模拟人工填单信息、自动填写任务单、上传附件、回调接口四个步骤。单次填单需要比对信息耗时4分钟,AISWare AIRPA机器人一分钟就能完成一份填单,效率提升4倍多;

案例7:某通信运营商CRM政企业务智能化填单机器人

CRM政企业务填单流程机器人按照客户经理提交的订单信息,通过AI能力预判填写内容合规性,自动录入系统、提交订单,并生成合同。机器人将单次合同耗时从10分钟缩短到2分钟,提升效率5倍多,并大幅提升了审批通过率。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RPA)是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的成熟技术,正迅速而广泛地用于支持重复性、劳动密集型及事务性的工作。对许多企业而言,无需巨额的IT投资,使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有效解放劳动力、降低成本、提高业务流程效率。

罗兰贝格《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战略成功的关键》报告,提出了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的评估方法与路线图,为企业相关领域的顺利转型提供了指导与支持。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可以集成到现有信息系统环境中,快速获得投资回报:机器人的安装费用约为2万-4万美元,许可费用约为每年1万-2万美元,一台机器人可以节省大约1-3个全职人力工时的成本,所以,企业可以在3-6个月内收回投资。

但在不同职能与行业中,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潜力不尽相同。

就工作职能而言,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技术在后台与支持部门中的潜力最大,有能力将生产率提高5%-15%。

就行业而言。行政与金融服务行业更适合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技术,可以将人力资源成本降低约10%。

后台工作任务最适合进行自动化

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市场中,各种专业软件公司提供的主流解决方案分为两种:参与式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与无人式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二者的主要区别在于机器人与人类操作人员之间的关系不同。

1,参与式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与人类不断交互,工作人员需在执行过程中提出要求并进行确认,适合应用于前端工作,利用外置信息系统与数据实现,对办公环境的变化敏感,成本较低。

2,无人式机器人流程自动化

无需与人类交互,工作人员只需定期维护与排除故障,适合应用于后端工作,直接整合到服务器上,更加稳定,成本较高。

值得关注的是,与人工智能等新科技相结合,机器人流程自动化不断集成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等新功能,能够处理更复杂的数据与流程,不断产生新的用例,进一步提高效率与自动化潜力。

与传统的自动化类型不同,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建立一套与企业战略一致的运营框架,使其居于公司的核心地位;同时着眼未来,预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对组织与员工的潜在影响,未雨绸缪,实现持续成功。

首先,企业需要明确应用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首要目的,构建衡量其影响力的方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从商业角度提供一系列有效的相关解决方案,简化IT库存、控制成本,并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营风险。

确定任务的优先级并定义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实施战略

在组织层面,企业需要建立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力中心,统一协调与管理机器人流程自动化的工作,确保从识别用例到监控节约成本等实施链中的每个环节,都以与公司目标及战略愿景相一致的方式正常运转。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力中心的作用与使命
机器人流程自动化能力中心确保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成功整合

企业应提前量化员工岗位、级别、能力等指标,对受机器人流程自动化影响的员工进行评估与规划培训,推动人才流动,最大程度地延长职业发展路径。

调整战略后出现的新岗位也需要在同样的尺度上进行规划,重新定义人才战略与培训课程,平衡过剩劳动力与新岗位之间的关系,使两者相匹配。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简述工业机器人的应用领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