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子现在沉迷游戏 精神病上游戏了怎么办?

16岁儿子沉迷游戏无法自拔 母亲焦急万分盼其戒网瘾
11:21:30来源:娄底晚报编辑:一封情书
& &孩子沉迷游戏,最担心的莫过于是自己的父母了。近日,家住三元大市场的郑女士就向记者诉苦,称她家16岁大的儿子就喜欢玩游戏,一放假哪儿都不去,就躲在家里玩游戏。因为经常宅在家里,朋友也是越来月少。郑女士很是焦急,担心这样对孩子的成长不利。她希望儿子能戒掉网瘾,却不知道该怎么帮孩子。
& &家长:孩子荒废学业沉迷游戏,睡觉手都在动
& &郑女士告诉记者,从去年开始,儿子小闵就沉迷于上网。每天一有时间就呆在电脑前,既不找同学也不出去玩。郑女士还经常发现小闵居然夜里偷偷起来上网,睡眠严重不足。为此,她批评教育过很多次,起初小闵还能听进去,到后来就不怎么听了。&老公在外面做生意,平时不怎么回来,小闵这么不听话,我都不知道怎么办才好。&
& &虽然很着急,但是郑女士在公司上班,每天早出晚归,没时间管孩子。&拔网线,拔电源,都没作用,就差砸电脑了。&郑女士告诉记者,小闵变得越来越叛逆,经常和家人怄气,回到家也不看书。
& &更让郑女士担忧的是,小闵之前很活泼,在学校有很多同学在一起玩乐,篮球、羽毛球、乒乓球都玩,可现在喜欢上网玩游戏后,就整天在家不出去了。&最可气的是,有几次他玩游戏睡着了,手还在那里动个不停,做敲打键盘的动作,估计做梦都在玩游戏。&讲到这里,郑女士语带哽咽。
& &孩子:玩游戏有成就感,会控制上网时间
& &就此,记者采访了小闵。&我上课的时候能认真听课,可放学回家了,就需要放松。再说了网上的游戏很好玩,我很喜欢。&小闵说,玩游戏让他有成就感,他喜欢那种在虚拟世界里呼风唤雨、掌握生杀大权的感觉。虽然知道自己这样的做法不太好,也让家长担心着急,可就是忍不住,不玩就浑身不舒服,干什么都没劲。
& &小闵表示,家长有时就是太着急了,一见自己玩电脑就说,而且从来不问自己用电脑干什么,就认为是在玩游戏了。小闵还说,在学校里每天要学那么多的知识,一天下来,眼前都是书,脑袋都大了,回家再也不想学习了。
& &当得知妈妈十分担忧甚至找来记者做说客后,小闵沉默了片刻,表示将会与妈妈好好沟通,&我会尽量控制上网时间,至少不会晚上偷着爬起来玩游戏。但也希望妈妈不要管得太死,不要一看到我玩游戏就责骂。&
目前,《复仇者联盟3》仍在火热上映中,全球总票房已超16亿美元。虽然距离第一的《阿凡达》27.88亿票房差距不小,但考虑到《复联3》在中国内地市场的火爆,加把劲超过《星球大战7》的20亿美元票房还是有可能的。
《复仇者联盟3》上映以来,各种热议话题就没间断过。在看完整部片子之后,相信每个小伙伴们都有一些自己的疑问,今天小编就给大家盘点了10个《复联3》未解之谜,不过答案仅供参考哦~
昨天,《LOL》MSI进行了巅峰对决,在经过四局激烈的比赛后。RNG不负众望3:1击败KZ后获得世界赛冠军。Uzi也凭借高超的技术获得了网友们的点赞。
《LOL》MSI今天进行了巅峰对决,背负着LPL赛区全部希望的RNG对战韩国赛区的冠军KZ。而在经过了四局精彩的比赛之后,RNG终于不负众望获得了冠军
刚刚,《绝地求生》官方微博发布公告,宣布游戏即将迎来1.0版本第13轮更新。其中之前曝光的“飞行员宝箱”和“孟加拉虎”降落伞皮肤即将上线,同时,特意提醒平底锅皮肤“百步穿杨”将于5月17日下架,想入手的玩家可要抓紧时间了!
《复仇者联盟3:无限战争》自从上映后,票房是一路飘红很是抢眼。目前,该片在中国的票房已经突破了15亿元,在我们为漫威爸爸不断付出时间、金钱与心的时候。却要看到的是,这十年的十九部电影背后,每一件让人津津乐道的幕后趣事,全都浸透着所有主创人员们的无数心血。
和老婆大吵一架,老婆吼我说:“你吃屎去吧!”我心里苦,摔门而去,下楼的时候遇到邻居从老家回来,给我一个柿子,吃完发现出门匆忙没有钥匙没带纸,于是上楼敲门,我永远不会忘记老婆开门后看见我时那副震惊的表情。
刚上映的《复仇者联盟:无限战争》中出现了大量“外星人”,这些角色的特点之一就是——看不出演员是谁。而早在《复联3》片场照最初发布的时候,人们对着穿上动作捕捉服装的演员也充满了疑惑,这些角色到底是谁呢?
今天是5月15日,同时也是11区的“丝袜之日”,一大堆萌妹子在推特上晒出了自己的黑丝美腿,让人看得是想入非非,家里的纸巾根本不够用了。下面一起来看看吧。
今天下午,《绝地求生》官方微博刚刚公布游戏第13轮更新公告,确定上线飞行员宝箱和降落伞皮肤“孟加拉虎”。现在,官方又传来新动态,《绝地求生》将于明天(5月17日)上午10点停机维护,正式更新上线新内容。
48小时热评资讯【家长必读】沉迷游戏的孩子,我拿什么拯救你?
答家长问系列孩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如果您在孩子的教育方面出现了一些困惑,都可以回复微信号,也许有令您满意的答案。有家长问一起课堂:孩子四年级了,一天到晚惦记游戏,成绩下滑厉害,怎么办?
首先,我觉得不是绝对不能玩游戏的。有时候也不必矫枉过正。但是如果孩子为了游戏影响正常的生活、学习节奏,那确实会令人头疼。
我不排斥游戏。问几个学霸,小时候玩游戏疯不疯。基本都说,很喜欢玩,一放学就去街头霸王,有时间就去恐龙世界。
前提当然是,一个度的问题。那这个度的意识,如何带给孩子?
1、以身作则,父母做表率
如果家长本身就喜欢玩游戏,或者说,家长本来有一些爱好又不会控制。你怎么指望小孩控制自己呢?
小朋友基本是以家长为镜子培养自己的做事方式。如果孩子真的沉迷游戏了,首先从自己身上看看吧。
北大的高材生夫妻生了个可爱的宝宝。2年过去了,大家都在说现在小孩好厉害,都会自己开ipad玩游戏。他们两人说,孩子还没学会玩手机ipad。一方面不会让小孩看电视,一方面不会让他玩手机。大家一惊,那小孩干嘛?看书,出去玩。这是他家2岁宝宝主要的生活旋律。有个同学说,我家小子很精,看我玩手机就学会了。他们说,自己基本上也不在孩子面前拿太多电子设备。所以宝宝现在养成的习惯是看书和出去玩。
2、无规矩不成方圆
规矩重于一切。制度重于一切。这种认识在家里养成,也挺好不是吗?
跟孩子约法三章,奖惩都要顾及到。
a、作业完成度是前提,游戏也可以玩;
b、游戏时间要控制,半个小时也许是上限;
孩子能顺利做到,那么奖励也不要吝啬。
当然,先小人后君子。电脑软件要控制,时间长度要控制,离小孩也远点。
3、拓展兴趣爱好,运动是王道
小孩沉迷游戏,有一个根本的原因是他对其他方面没兴趣,没信心。游戏的好处是,“变强”容易做到。
也许可以跟孩子一起多去打打篮球、羽毛球等。如果你没时间,给孩子报个运动班。在慢慢成长的过程中,这些运动会给他带来一些朋友,游戏也不会成为必需品。
4、多陪孩子,有时候恰恰是缺少这个
现在小的时候,陪伴孩子不够,以后青春期叛逆,头疼才厉害。胡军和康康,如果没有这个综艺节目,康康会变成咋样?也许会一直生活在缺乏爱的世界里。
多陪小孩去图书馆、串亲戚、做活动,这不就一方面压缩了游戏时间,一方面也培养了感情?
如果以上至少三个措施一起使用,我想效果立竿见影。如果只采用一两个,可能还是不太够。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个老师。而且是陪伴最长的老师。有些老师容易玩忽职守,这也正是以后的千差万别。
一起课堂原创,谢绝转载!
资深媒体人,海归,清华,南大毕业生创办,感谢关注!
微信公众号:一起课堂(yiqiketang)
觉得文章不错,就收藏&转发哦!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暑期夏令营之“数学探究营”
暑期课程之“自然拼读”
今日搜狐热点游戏策划:如果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我的图书馆
游戏策划:如果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
作者:恶魔波利今天要聊的套路不单单针对孩子沉迷游戏还是一个找到问题在哪的办法人们反感别人给自己贴标签,但往往会给自己贴标签,这是一个快速定义自己的一个好办法。比如我妈,我给她定义的是中年、母亲、退休、广场舞、小城市。通过这几个标签,大约可以猜到她的社交范围是广场舞的阿姨大妈和小区里退休的前同事,以及各路兄弟姐妹亲戚。你会发现,光看“母亲”是看不出信息量的,标签之间是有联系的,标签越多,就越能准确的定义一个人的特点。在小城市里,人际关系稳定却又复杂。为了博我母亲开心,前年我带父母去了一趟长滩岛,那里低廉的消费,酸爽的SPA,新鲜的水果和干净的沙滩让人非常享受,但我爸妈更享受的是回国之后和亲戚朋友们的谈资。这趟出国旅行,在她们的社交圈里,成了有孝心、档次高、会享受和生活充实丰富的代名词。这种小地方上的社交愉悦感,是我为他们选择东南亚这趟旅行的根本原因。02用户像猪仔般买卖待玩家也是一样,我们给玩家贴了很多标签,比如二次元、竞技、九零后、社交。标签有啥用?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出,谁到底会成为我们游戏的玩家,并为我们付钱。话说话来,如果我立刻让你介绍你的儿子,你可能会发现对他一无所知,除了说他沉迷游戏,不爱学习以外。游戏行业里,用户都是明码标价的,像猪仔一样被卖来卖去。谁来卖?那些掌握大量用户的平台,就比如微信,每天都有上亿的用户登录微信,它推送给你的每一个朋友圈的广告,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选择了你?因为你和这个广告之间有共通的标签,比如它们都是棋牌游戏,而你恰好又是一个喜欢斗地主的玩家,又或者给你推荐了奢侈品,而给别人只推荐了零食,这不是偶然,是平台认定了你们的消费能力不同,是精准投放。所以如果我们做了一个女性向的游戏,肯定不会选择铁血这种军事论坛去买用户。肯定有抬杠精说,那我既是女性又上铁血论坛呀。这就要说到成本了,游戏公司花钱从这些平台购买用户,每有一个用户下载并注册账号,游戏公司都得掏钱给平台,行当里称之为「买量」,里面学问很深无需细说,但要说的是买量成本高的惊人,贪玩蓝月每买一个用户,如果价格是100块一个,那肯定来多少买多少。我们通过标签来筛选的玩家越精准,就可以获得忠诚度更高、更容易掏钱的玩家,之所以贪玩蓝月肯花100块买一个用户,是因为他清楚人均付费能到200块。03像动物一样一无所知这已经是第三篇关于游戏策划套路的文章了,之前有不少家长找到我,说我的儿子沉迷游戏,但当我问你儿子在玩什么游戏的时候,十个里面九个不知道。就好像我儿子喜欢吃一道菜,但是这道菜我却闻所未闻,也就无从下手了。厨房水管爆了,看见了眼前漫天的水,大伙都知道要赶紧切了水闸,而不是怪自己不会游泳,但一换到孩子玩游戏这件事上来,却说游戏太厉害,我束手无策,其实本质上还是对它的不了解。知己知彼的道理大家都懂,可就是没人知道第一步要怎么做。用标签的方式拆解一个事物,找出里面的联系,你便会心里有数。我的小表妹今年读初三,是我看着长大的,父母基因好,人已经长到一米八了,和我平视。她蹲在电视机前看电视时,我总有些恍惚,曾几何时她与小表弟我能一手搂一个,现在都已初长成。春节时我发现她在玩王者荣耀,暑假时还不见她玩,现在已经轻车熟路。重点初中、学生、爱漂亮且成绩不错,这是我对她的标签,初三的压力不小,我想知道,她怎么忽然玩这个了?此时我发现她组了一个好友,段位比她还要低。“你不是打排位吗,他能带动你?”我说道。“他长得好看。”小表弟插话了,表妹嘘了他一声,眼睛都没离开手机,选择了安琪拉,两个人开着语音开始了这一局排位。我大概知道她沉迷王者的问题所在了。学生有一个很重要的标签,就是频繁的面对面的社交行为,这是容易形成恋爱、小团体或攀比心理的地方。王者荣耀只是她和这个好看男生的社交工具。所以我小姨在担心她会不会沉迷王者考不上好高中时,我则在担心她是不是恋爱了,我只是多得到了一个标签,问题就能找的更精准。除了贴标签以外,我们还要不断的更新他的标签。我们都知道一个标签是好赌、有钱的人,下一步就会进入赌场,但是当他亏光后,变为好赌又没钱的时候,他会做什么呢?标签越来越多,我们就可以模糊的看到下一步的走向,以及问题的根源到底在哪儿。和父母害怕游戏一样,动物怕火,害怕被烧死,但是人类可以轻松的控制它,区别只在于动物对火无知的恐惧。很多家长问到我:我的儿子沉迷游戏怎么办?我这时不是担心他儿子,我忧虑的是他自己:你平心而论,对儿子为什么会沉迷游戏,是不是像动物面对火一样,一无所知。END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让他玩个够呗有问题,上知乎。知乎作为中文互联网最大的知识分享平台,以「知识连接一切」为愿景,致力于构建一个人人都可以便捷接入的知识分享网络,让人们便捷地与世界分享知识、经验和见解,发现更大的世界。如何防止孩子沉迷游戏?
我家的办法是,让他玩呗。
作为一个曾经对游戏严重歧视甚至厌恶游戏玩家的人(毕竟前夫沉迷游戏到了不吃不喝也要打游戏全家赚钱养他打游戏的程度),我曾经对游戏恨之入骨,直到某人硬生生掰正我对游戏的态度。
如他所说,玩游戏玩废的人,没游戏也会被别的东西给废,没有自制力,没有热爱的东西才会从游戏里找存在感,是游戏的错吗?玩是人类天性,尤其孩子根本不可能不玩游戏,小男孩对游戏尤其没有抵抗力。
即便在家不让他玩,他也会想方设法去看别人玩,长大了去网吧玩,偷偷藏钱买游戏玩,去同学家玩……
让他玩,好的游戏坏的游戏,多尝试多体验多引导,从小让他玩好游戏,将来他自然看不上垃圾游戏了。
现在,6岁的熊孩子玩纪念碑谷6得飞起,几秒钟破一关,比我厉害,这款游戏也是第一款让我爱不释手的游戏,兼具有设计感、美感、以及感受新奇体验的游戏。我至今仍然记得玩纪念碑谷1的时候,在体验到利用视觉错觉来玩游戏的时候,那种震惊、奇妙的心情,只能用一万个卧槽形容,不断打破固有的思维定势。我是在某人指导下完成最后几关,而熊孩子,全程自己通关。
可惜纪念碑谷2难度下降了,不过,熊孩子和我一起玩的时候,仍然比我快找出解密办法,为此我非常不爽。
熊孩子玩“我的世界”,在爸比引导下,创建了一个漂亮的玻璃屋,屋内墙壁挂上了装饰画,灯具,家具,每一样都有设计感,学设计出身的爸比说,熊娃的审美和对细节的把控俨然强我一百倍。而他现在仅仅6岁,如果一直保持这样的审美,熊孩子30岁的时候,显然会比我30岁的审美强上一万倍。而未来,将会是一个考验审美和品味的时代,再也不是书本知识通吃天下了,事实上我们认为如今也不是,一个人的综合能力包括审美能力、设计感、品味、艺术感等等,这些都会是一个进步社会必备的基本素养。
然后,熊孩子又对画画感兴趣了,为此买了一个iPadpro,他自己表示以后每天都要画画,还要玩微博发给大家看,甚至要直播。我嫌他画的不咋样,爸比说,画的好不好不重要,重要的是兴趣,是他能给坚持每天画,这比他“画什么”本身重要多了,于是,也就随熊孩子自由涂鸦,按照他的要求,我负责每天替熊孩子发微博,主要是他口述,我打字,同时,诱导他学好拼音,尽快学会自己发微博。
为了多几个粉丝,公共场合下,熊孩子会主动向陌生人推荐他自己的微博,这勇气也比我们强了无数倍。
爸比买了任天堂最新游戏机,带着熊孩子打任天堂新出的马里奥3d大陆,俩人乐得合不拢嘴,我气得牙痒痒,爸比问我气什么,我说,我特么小时候去邻居家看别人玩游戏,都会被家人一顿揍,凭什么熊孩子可以玩的辣么爽?
爸比问我,你是认真的生气吗?那你有病。
你看不得孩子快乐,你不让孩子娱乐,一个小小的游戏,能让孩子得到那么多的快乐,这样不好吗?你小时候被家长粗暴扼杀快乐,你心里不恨家长吗?你真要沿用他们那套逻辑教育自己的孩子吗?
一顿教育之后,爸比强行拉着我一起玩三人对战模式,从前,熊孩子玩到精彩地方只顾自己闯关,在几次引导之下,他终于学会等待我一起闯关,学会了团队合作与分享……
爸比完成工作后,等待饭菜上桌时,两人来一局对战,增加了感情,最重要是的是,爸比对他玩游戏的心情那份理解,爸比对游戏世界的解释,让熊孩子对他产生了滔滔不绝的膜拜之情。
熊孩子爱玩的游戏很多,然而,这并不妨碍他也喜欢运动,喜欢足球,喜欢溜冰,喜欢读书,喜欢交朋友……
我再也不会反对熊孩子玩游戏,只要适度即可。而他也掌握了只要每天玩半个小时的规律,自己定时,时间到了交还游戏机或者iPad。
我并不是说游戏是个好东西,我也不是鼓励你的孩子也去玩游戏,我只是说,游戏只是工具,工具本身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家长的态度,决定了游戏是好还是坏。
人生路很长,你今天强制要求孩子不玩游戏,明天强制干涉他恋爱,后天强迫他去读你看好的大学和学科吗?
与之相比,从小就将选择权交给孩子,让他懂得如何选择,承担后果,适度娱乐,我想,在这个时代或许是更合适的态度。
蹴鞠在大宋是一项娱乐,如今足球成了一种竞技运动。
游戏在如今许多家长眼里是洪水猛兽,焉知未来的世界里,游戏不是另一种大产业?在科技越来越发达的未来,或许就是虚拟vr与现实交互的世界,有游戏思维,懂娱乐的孩子,没准赢在了起跑线。
我身边很多朋友都让孩子玩游戏,也没见得他们的孩子被游戏毁了,相反,快乐越多元化的孩子,他才不会沉迷游戏,因为呀,现实世界能够吸引他们,能给他们带来价值和快乐的事物太多了。而游戏,仅仅是诸多娱乐中的一个选项罢了。
反之,那些世界观狭隘,动不动就认为游戏是毒瘤,毒害下一代的家长,他们自己往往沉迷肥皂剧,沉迷麻将,沉迷手机不能自拔,却要求孩子不能有娱乐,担心孩子无法自治,还有比这更专制更不合理的吗?
然而这类家长才不会认为自己专制,他们甚至觉得家长就该专制,天然认为孩子需要被父母教育和管制,却不想想自己那套落后的思维到底有多少指导价值。讲真,孩子比父母聪明多了,认为自己厉害的家长不知怎么想的,您那么厉害,您的孩子无法超越您,那您培养教育他的目的是什么呢?
在我年轻的时候,也经常有人说80后是垮掉的一代,是被韩剧毒害的一代,如今也没见到80后垮掉呀。
每一代人,都有独特的娱乐方式,我们80后农村娃娱乐匮乏,对娱乐的记忆是弹珠纸板扑克牌,也没见我们80后就从此玩物丧志。
号称玩物丧志,玩游戏毁毒害祖国下一代的大人们,你们真是操心太多了,真是太低估孩子们的智商,太高估自己的品德了,太杞人忧天了,孩子没那么脆弱,也没那么容易被摧毁。
会被摧毁的孩子,多半会与父母的专制与不信任,以及对创造力的扼杀,对快乐的压制,这样的孩子,或许骨子里认为快乐是罪恶,不敢拥有快乐。
而我希望,我的孩子拥有一个快乐而充实的童年。
所以,不用你们替我喊管制游戏,我会自己引导我的孩子该如何玩游戏,玩多久游戏。那些爱操心的人们,其实,你管好你自己就行了,你若能一天18小时都在学习从不放松从不娱乐,那我对你甘拜下风。
千万不要自己玩着手机看着肥皂剧指望孩子好好读书跨越阶层最后光宗耀祖呀。毕竟你觉得你孩子这么蠢。
我小时候从来不被允许玩游戏,现在也没见得我做出多么牛逼的成绩;而我被老公影响着听机核那些主播(西蒙,龙马,42等人)讲游戏,他们对游戏世界里的故事,对游戏公司,对每一款游戏里的人物和世界解读,入木三分,如数家珍,……比如他们三人讨论刺客信条,这是一个融合了古井中外的历史的故事,极其精彩,再现了当时的历史名城,第一次听到刺客信条的主题曲《Ezio's Family 》时,即使不懂游戏的我也被音乐震撼了……谈论《生化奇兵》的主题,反乌托邦式的故事,用游戏技术呈现了海底世界和天空之城,美轮美奂;《魔兽世界》营造出一个堪比指环王、冰与火之歌的史诗级的庞大世界;从《杀出重围》谈论到赛伯朋克风格,《神秘海域7》拥有不亚于电影演出的效果……等等等等,这些故事里有科幻,有人性,有战争……克苏鲁体系不止是影响作家和漫画家,还有游戏,比如《血源诅咒》沿用了这套体系,而三位主播对克苏鲁体系解读至深,许多反对游戏的家长未必听说过克苏鲁体系……时至今日,游戏早已不仅仅是单纯的游戏了。
当然,游戏和电影、和小说、和其他任何娱乐一样,有优质游戏,也有垃圾游戏,如何分辨游戏,如何引导孩子玩游戏,这才是家长应该做的事情。
前些天,某大报社主编请我帮忙转发一篇“让孩子远离游戏,远离毒品”的文章,把游戏视为毒品,我无法认可,他振振有词问我,你敢让你的孩子和玩游戏的孩子一起玩吗?吓得我把本来打好的一行字删了,那行字是“游戏挺好的,我家孩子一直玩”,我想,我永远不会邀请他的孩子和我家孩子一起玩。
有一次,当我家熊孩子邀请好朋友来家里玩体感游戏时,几个小朋友简直乐疯了,他们从来没有接触过体感游戏,那些游戏给孩子们快乐,也锻炼了身体,而当他们的父母听说孩子在我家玩游戏之后,再也不允许孩子来我家玩,仿佛跟我家熊孩子玩游戏会让他们的孩子堕落。
熊孩子问我,妈妈,为什么有些家长不允许他们的孩子玩游戏?我无法解释,只能告诉他,以后,你遇到的朋友中,如果有人和你一样热爱游戏,并且和你玩的是一样的游戏,那么,他可能是真正能够理解你、真正成为好朋友的伙伴,至于那些从来不玩游戏、认为游戏万恶的孩子和家长,你若不喜欢,就不和他们玩。
就这么简单,这世界,从来都是同类项一起玩,我希望我的孩子玩游戏玩得愉快,玩得开心,并切切实实感受到游戏带来的乐趣和价值。
感谢游戏。
2.8K475 条评论分享收藏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网络游戏怎么办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