练了练气功的人不长命还能修道吗

结论:打太极拳。(生活就是呼吸,呼吸就是生活)&br&极简这个概念先是在知乎上看到的,断舍离,太对我胃口了!扔了好多东西,自己房子的装修风格也照搬了~&br&回到问题:如何过极简的生活?子曾经曰过:生活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什么呢?道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观,那么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道”~在这个“极简”的话题下,大家的“道”应该都有点一致性,“简”。如果大家对我上面的逻辑有点认同感,那恭喜,咱们不用去崇拜日本、北欧了,咱们中国有位老祖宗,早就给我们指明了方向~老子,曾经曰过:为道日损,损之又损。&br&大家为什么会选择极简?东西(事情、人际)多了,会分散精力财力,原本应该要做好(体验好)的事情,却被其他的次要的东西打扰了。强行把外在客观的东西舍去,那就眼不见心不烦了~然后就可以集中精力干大事啦~大家看过《我的家里空无一物》吗?麻衣在不断执行断舍离的过程中,注意到她最多的(幸福)体验是啥没?是发呆 !对于这部神剧,我提出一个异议,大家轻喷,麻衣是为了“极简而极简”~我们之所以选择极简,是要享受到更好的生活体验,断舍离的书籍文章很多,但是从心法上和咱们的老祖宗老子差了n个等级。老子曾经曰过:“既得其母,以知其子,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没身不殆。”极简生活是“子”,是“名”,我们要找他的妈妈,找他的“道”。“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复守其母,才能没身不殆~&br&老子又曾经曰过:无为而无不为。什么意思?极简生活的心法,是通过极简的“减”让你找到自己的“道”,体会到自己能够很好的去专一而行的状态,不受外因干扰,更坚强从容地迈向人生崎岖复杂的道路。而不是对杂乱的外因畏手畏脚,逃避面对。很多天才型的科学家,是不需要极简的生活的,一片乱糟糟的工作环境,但是他们科研之心是极其清澈单纯的,乱糟糟的环境也不影响他们高效的状态。我们凡夫俗子,追求极简,就是提炼这颗清澈的心啊。&br&有了这个理论,回到我的结论:打太极拳。&br&为什么是打太极拳呢?请耐心看我基于拳理慢慢分析。&br&传统武术有一个概念:合。六合。外三合,内三合。外在的动作要统一,内在的动作要统一。最后内外都要统一。《高术莫用》里薛颠提到“精神就是动作,动作就是精神”。好像有点高深了。我们换一个词,也不要武术不武术,内外不内外了,就谈“运动”。好像是知乎里看到的一句很有逼格的话(大义)“不运动就不会享受生活”。换句话说“生活品质的保证肯定是离不开运动的”这点可以认同吧。然而“运动”二字是可以拆开的,“运”和“动”。“动”:身体通过肌肉伸缩产生的变化,很好理解,抬个胳膊、伸伸腿什么的,都叫“动”。“运”是什么?小时候经常会开玩笑说你有本事别动,但你不可能不动,因为你的心脏、脉搏不动,你不就死了?内在器官的动,就是运,心脏带动血液流动,身体功能的内循环。“运”相对于“动”的最大不同是你(一般人)无法用意识直接(完全)控制,除了一个特殊的“运”:呼吸~你不可能不呼吸,但你可以通过意识在一定范围内控制呼吸的节奏。&br&再把结论升华一下,我通过习练太极拳得出的极简生活的理念:生活就是呼吸,呼吸就是生活。谁能极简到把呼吸给减了,请受我一拜orz。&br&下面我通过拳理,来推导这个结论。(也是我这个阶段练拳的心得。)研究过拳理的应该都知道拳理中呼吸的一些概念吧:丹田呼吸,腹式呼吸,体呼吸,踵息,断凡息。我认可的在太极拳上有成就的老师们都提到了自然呼吸。自然呼吸,就是你不要去在意你的呼吸的方法,让你的呼吸自然融于你的动作中,我个人认为,这个就是内外相合的关键。呼吸的控制完全要靠你内在的感应,把内在的感应融于你的动作上,内外相合了。有些不得法的就刻意注重哪个动作做出来该吸气,哪个动作做出来该呼气。这个就是不自然。所以太极拳强调要松,松到精神里,先要松到呼吸里。最后是由动作带动呼吸,动作即是呼吸,忘记呼吸。&br&忘记呼吸,内在的气质才能出来。有说“认真的男人(女人)是最美的”,认真的气质就是他(她)投入进去忘记了呼吸而散发出的气息。由内而外,感染力十足。我们习练太极拳,要把生活中所有做事的状态都变成呼吸,散发出有条不紊认真的气质。当然这是一种追求,合道的追求。知乎上有位朋友提到过进入内家暗劲的高手(大义),你就是看他浇浇花(一举一动)都是一种享受。&br&说说具体效果,张义敬先生记录李雅轩先生的事迹。&br&一、(享受)生活上的:&figure&&img data-rawheight=&365& src=&https://pic3.zhimg.com/v2-aedf5e27616_b.jpg& data-rawwidth=&75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5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edf5e27616_r.jpg&&&/figure&&br&我们传承的洪均生先生提到过“三不一无”,其中一条,“虽贫不忧”。不是人家苦日子过来了,能熬,是人家合道以后的自然状态,在能吃饱健康的状态下,吃啥都是个“名”。“有名万物之母”。知乎上大家可能都是享受太平盛世的状态,大家可能都有一个好气质,而洪老的好气质是不会轻易随外因改变的。“虽贫不忧,虽险不惧,永不生气,无愧于心。”&br&既知其子,复守其母,才能没身不殆!&br&二、武术造诣上的:(大义)&br&李雅轩先生曾经做手术,在床上躺了很多时候,也没法练拳了,照道理功夫会退步吧,可是下床后他非但没有退步,而且是功夫大进。匪夷所思吧,这个只能用老子的“无为而无不为”来解释,这就是得到了“极简”的心法的状态。&br&&br&一件小事:&br&有一知友和我面基,有鼻炎,我带他练了练拳后,无意之中鼻子通了。现在我才回味过来,我带他练拳的过程就是让他淡了凡息,才有的这个效果。可能有点玄,其实很科学,就好比一个针筒吸气出气,必须经过针头吧,凡息是什么?把注意力集中在针头。活塞杆推拉归推拉,针头部位感知归感知。练拳呢?就是把注意力集中在活塞杆,针头的感知淡化了。现在我的体悟更深了,欢迎他再来 。
结论:打太极拳。(生活就是呼吸,呼吸就是生活) 极简这个概念先是在知乎上看到的,断舍离,太对我胃口了!扔了好多东西,自己房子的装修风格也照搬了~ 回到问题:如何过极简的生活?子曾经曰过:生活就是一场修行~修行什么呢?道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
&b&有秘守千古,誓愿不传人。惟择良材取,薪火传世间。&br&&/b&&br&所谓开放,所谓普传,皆是笑话,或仅仅是传教博取教众罢了。&br&&br&依正态分布而言,世间愚昧者众,自作聪明者亦众。若是直接按部就班地写了,大多也是要练出来毛病的。只是愚者不知变通而出错,自作聪明者,胡乱变通而出错,此两者,至少占百分之九十。仅仅有那百分之十是正常的,但即使是百分之十中,还需要考虑品行问题。&br&&br&犹记当年,气功大潮之时,那些简单到令人发指的功法,不少都能练得横七竖八的,不是这个出偏就是那个出偏。嗯,甚至连类似做体操的运动,都能练出偏了,简直是不可思议到了极致。&br&&br&之后虽然当时不乏明智之士一再告诫,修炼之事,稳步健行。但仍抵不过民众狂热,以致后期胡编乱造功法处处可见,四处皆是自吹神通神人之辈,各种所谓大师四处招摇撞骗。至于那些稳健有效的功法,早被扔到不知哪个垃圾桶里去了。&br&&br&仙道修炼,如是按部就班,自是能拾阶而上,但是,如果急功进利的,脑子不好使的跑去练了,轻则会练出来一堆毛病,严重的还会损失自己的寿命,届时反会怪经典有误。&br&&br&在下曾经见有求道者心诚,于是指点过一些功法,这些功法只要去练,是必定有效的,因为以自我体验及师弟们的修炼情况来看,所以是根本不信世上有修炼不了的人的。&br&&br&但最后事实证明,在懒惰与愚昧这些要素下,这世上就是有不可救药的人,在下甚至怀疑他们会不会用筷子吃饭的.......&br&&br&--------------------------以下内容与答题无关,仅回复评论----------------------------------------&br&&br&首先谢谢评论,有人问及吐纳功夫,在下就简单说说。&br&&br&依玄门修炼而言,强身健身静坐吐纳倒不是什么秘密的东西,这些下手功夫,其实到处都是,这里简单说说有益于健康,实操性比较强的,可强身健体的后天功夫。&br&&br&首先说点基础的理论,为什么要吐纳。&br&&br&人不能控制部分,如心跳,血液循环,毛孔排泄等,这些是自发进行的,可以认为它们的控制者是“神”,神是自运的。&br&而人的意识,思考,可控制手脚等肢体运动,这就是“心”,它是可控的。&br&古云:心为神之舍。&br&若人心静则神住,人心躁心神迁,神常迁而不能自制。&br&&br&简单说神若不静,身体便不能自我协调,于是便会失调,然后免疫力就会出现问题,内邪始生或是外邪入体,从而得病。&br&&br&典型的一种情况,比如胃病,由外感幽门螺杆菌,而身体再进一步失调,会发展成胃溃疡,而后更严重变成胃癌。如果从西医角度看,这个是必须要去杀灭幽门螺杆菌的,然后之后再好好调理,从而避免病情加重。但从中医角度看,这便是身体失衡引起的,所以使用半夏泻心汤之类,调节一下体内五行运转便好,在调节后幽门螺杆菌也就少了,人的症状也就好了,而中药的作用其实就是起的辅助调节体内运转的作用。&br&&br&那么,有没有办法让自己就能控制体能的运转,从而精确去运作,当然可以,前提是心神要合一,然后才能够以心通神,运转五行。&br&&br&心神合一自然没有那么简单,首要先协调心神,那么如何协调心神?&br&&br&人的呼吸是自然进行的,但又可以用意识去控制的,当呼吸由意识控制时,便成了心来控制,而呼吸不用意识控制时,它便由神来控制,呼吸之间,有一个心神切换的过程。&br&既然如此,就可以尝试不断控制呼吸,又不要过于控制它,找到心神切换的点,这就是静坐最重要的地方。&br&而这个切换点,既不能过于用意,又不能不用意,其妙在用于不用之间,此时的气息会是一种“绵绵若存”的状态,其呼吸深长而柔缓,既会憋气,亦不会短促。&br&既然知道原理,实践中应当自然知道该如何控制呼吸,掌握分寸,也自然知晓如何随机应变。&br&&br&控制呼吸到这种一个缓慢而又持续的状态并不难,但是还需要把心平静下来,因为不静则神不住,神一好动,就不易找到心神间的切换点了。&br&&br&而在试图静下来的时候,会开始出现各种杂念,胡思乱想。这个古称为心猿意马,需要自己去降伏调摄。为什么会出现杂念?这些都是平时一直在意的事情,但是或因无时间去关注,于是就搁置了,而在这种有时间的时候,于是又会回忆起来。&br&&br&所以,古时讲究,要万缘俱寂,放开身心,不拘束于它,自然就不会想它,这样才能做到一念不生。&br&&br&故丹经而云:“内炼之道,全在于绵绵若存,勿忘勿助”。&br&&br&如果实在是无法静下来,有一个比较好的法子,就是反复缓慢念如下口诀:&br&&b&恍兮惚兮,湛兮似或存&/b&&br&&br&静下来后,身体末梢神经会开始产生感觉,于是会有麻,痒之类的感觉。&br&&br&有些人有了这类感觉就会心生欣喜,认为是练有了层次,有了感觉,其实这完全是因为神经末梢自发的活动,本质上还是没有静下来的缘故。&br&&br&此时不应该管它,如果去管它,去追求它,就会出现各种异感越来越强,强了就说明走错路子了,是不够静。&br&&br&到这一步,便能入静了,在静了后,要尝试保持这种状态,这种状态保持得越久,身体对自我调整与修复的时间就越长。&br&&br&不要去幻想什么眼前出光,闪来闪去的,这些都是臆想&br&不要去幻想什么身上这种异感,那种异常,这些都是不静&br&不要去幻想什么幻境里跑个神仙出来教你东西,这些都是幻觉&br&不要去幻想什么真气出现了,丹田冒热气了,这些都是虚妄&br&不要去幻想什么玄关显现,打破鸿蒙窍,这个还早得很&br&不要去幻想什么特异功能,各种神通,除非想早点死&br&不要去幻想什么天人合一,连心神都没合一,哪里来的乾坤&br&&br&总之,不要去幻想任何东西,如果幻想了,那么便堕落到了后天,往后修炼再多也是后天功夫,虽有惊人之效验,但方向一错,便彻底错了。&br&&br&以上功法至简至朴,看似毫无出奇之处,不过修炼之时,自然会出现种种微妙变化,但无论如何,一定要谨记,心神合一是唯一的目的,要不断加强它们的契合,任何有违这个目的的,都是不正确的。&br&&br&此法是先求心神合一,心神不能合一,则无神,无神则不能堪得玄关,体察铅汞,更不能运转天罡,搬运河车,更不用说三家相会,真人赤子了。&br&&br&心神合一有何校验?&br&宿疾皆消,不生新病,神清气爽,身强体健,热而无汗而不暑,寒而少衣而不病,食而不欲荤腥,饭而不求足饱,情绪能自控而不易轻生喜怒。&br&&br&这一切,皆自然而然而得之,非有意而为之,不求而自得。&br&&br&惟要注意,修炼之中,如果得病,自己要估量好,该吃药的吃药,该上医院的上医院。&br&&br&再强壮的身体,也禁不住捅上几刀,挨上几枪。&br&&br&现代有很多传染病得来比较猛烈,非身体强健或自身免疫力比较强就能抗衡,暂时没有修炼好,没有强健的体质,便不要去硬着头皮强装,结果只能害了自己。&br&&br&以上有不明处,请评论中明言,会作补充。&br&&br&&b&此静坐修炼与南传佛教内观禅那之区别&/b&:&br&初习无别,则深之有别,南传佛教内观与道家修炼有相互可参证之处。&br&惟三禅之后,禅那之极,无积阳炼阴,求取生机之步,此与道家不同。&br&仙道贵生,生生而不息,此清静之道,是以至静而生动,寂中得其活,修炼法于自然,静中生动,此其道生,化生天地,万物生焉,观之以复,得道以为得无,以无而能生有,有而能生万物,万物则产生灵,三才备矣,自身便成一天地。然道之修炼法门众多,又非独此一种,譬如上清黄庭之法,以骨节百窍皆有神为基,周身窍穴骨肉体之处,皆各自修神,后一身为万神所集,亦是成一天地之法。又有以术合道之法,推天设式,足踏星辰,手掐周天,仿若天道,感召太一,符于九宫遁甲之术,采诸星之气,混和以返归先天。
有秘守千古,誓愿不传人。惟择良材取,薪火传世间。
所谓开放,所谓普传,皆是笑话,或仅仅是传教博取教众罢了。 依正态分布而言,世间愚昧者众,自作聪明者亦众。若是直接按部就班地写了,大多也是要练出来毛病的。只是愚者不知变通而出错,自作聪明者,…
意守丹田,气功术语之一,古代又称“抱元守一”,“凝神入气穴”。现今气功之意守丹田,最初是从道家丹道发展而来,虽论之相似,实际上二者在“意守丹田”上,功夫所作不同。&br&&br&但在这里,我只讲气功领域的意守丹田,而非丹道功夫。&br&&br&气功意守丹田,功夫是将意识,注意力,放在丹田这个区域。&br&&br&意者,心意也。&br&&br&老一辈的人讲气功修炼,“全凭心意用功夫”。&br&&br&而意守丹田,便是心意所做之事。将其心神放在丹田这个区域,观照此处。&br&&br&首先,我们要知道,人身丹田有三处。&br&&br&分别是上丹田,中丹田和下丹田。&br&&br&上丹田在眉心督脉之上的印堂区域,中丹田在胸中膻中穴区域,而下丹田则在任脉关元穴区域。&br&&br&三丹田的区域,大致是如此,但并不绝对。&br&&br&上丹田跟中丹田争议较少,但下丹田这个地方,争议最多。&br&&br&或讲脐下一寸三分,或讲肚脐至以下一寸三分,或讲肚脐至会阴穴之间中间一寸三分,或讲脐内一寸三分,或讲肚脐至督脉命门之间,前三后七,虚空一穴之处。&br&&br&各家说法不依,但下丹田的地方不离肚脐至会阴之间这个区域。&br&&br&有人会问,那么到底谁的才对?&br&&br&其实,这些说法都对。&br&&br&本身丹田这个概念,就是属于丹道范围的东西,后世气功修炼,皆不过引用。而丹田并非有形的区域,丹田丹田,无丹何来有“田”?&br&&br&当初我练气功,曾经体会过不少不同的功法,事实上虽然下丹田位置有所不同,但这些功法皆有所效应。&br&&br&所以不必为此纠结,到底哪个才是真的,哪个最有效。&br&&br&也有的功法,是腹部哪里有反应,哪里就是下丹田。&br&&br&在回到主题“意守丹田”&br&&br&有人怕是会奇怪,意守丹田不是讲过了吗?还有什么好讲的。&br&&br&殊不知,你们虽知意守丹田是怎么一回事,但不一定就会做意守丹田的功夫。&br&&br&意守丹田,虽讲意识心神关注丹田,但却又讲究“似守非守,若存若亡”。&br&&br&前面似守非守是方法,后面若存若亡是功夫。&br&&br&何为似守非守,意识微微一注,不要用意太重,轻轻放在丹田这处即可。如同蜘蛛丝一般,细若无线,仔细一看却又有。&br&&br&并不是说意守丹田,用意越重越好。&br&&br&打个比方,意守丹田就像烧水一样。&br&&br&意识是火,丹田是锅,而锅里面的水便是精气。&br&&br&当你意念过重,火势凶猛,那么烧的太厉害,就容易出事,水经不起这样烧,很容易出现锅子烧坏的事情。&br&&br&意守丹田用意太重,就容易上火,我遇到不少人都是如此。&br&&br&而且,认为意念过重,气感越强,功夫便越好,这本身就是一个错误的认知。&br&&br&果真你能静下心来,凝神微注丹田,于入静中意守丹田,精气自然转化,丹田自然温暖,方能真体会此门功夫。&br&&br&且殊不知,像那样用意过重,虽看似气感强烈,实际上这就是“虚”的,若长此以往,不仅进展缓慢,难以进入更高层次,甚至练的气滞血瘀,或者内火过旺,反而带来一身毛病。&br&&br&比如一些人,意守丹田过重,就容易频繁滑精走泄。这是因为意念过重,心火过旺,才导致走漏。&br&&br&初学气功我认为有三难,第一难是入静,第二难是含胸拔背,第三难便是意守丹田。(并不分高低,难易)&br&&br&似守非守,如何把握此中之度,需要自身体悟,慢慢找到那个“平衡点”,这只能自己把握,他人最多给其意见。&br&&br&我的意见便是,意守丹田的时候,微微一注即可。&br&&br&既不能用意过重,又不能毫无意守。&br&&br&如同一根蜘蛛丝一般,细若无线,观之又有。&br&&br&而若存若亡又是何意?&br&&br&这是意守丹田功夫做对了,进入的一种十分奇妙的状态。&br&&br&前提是你必须先入静,在入静中意守丹田,仿佛若有若无,于虚空中心神观照,十分奇妙。&br&&br&丹田如一个虚无之窑,一寸三分间却广大无边。&br&&br&到底是如何一个境地,当自身去细细体会,很难以言语具体形容。&br&&br&还有,意守丹田,不仅仅只是意守下丹田。还有的主张最初下手,从意守上丹田开始。&br&&br&在这里,我要强烈告诫广大爱好者,不要轻易去做意守上丹田这门功夫。&br&&br&并不是说意守上丹田没用,而是在这里做功夫,很容易出偏,出问题。&br&&br&意守上丹田,意念绝对要把握好,意念一但偏重,就很容易出偏。&br&&br&轻则额头发涨,发麻,拥堵不适。&br&&br&重则头昏眼花,脑袋痛,甚至因此得精神病。&br&&br&我遇到不少人就出现了这样的情况,意守上丹田可以练,但必须有专人指导,哪怕出偏也能纠正过来。或者心性极好的人,练意守上丹田进展就很快。&br&&br&本身意守上丹田的功夫,就是少部分人才能做的,并不适合广大爱好者去尝试。&br&&br&还有一件事,那就是女子不要直接从下丹田下手,特别是月经期间,恐有血崩大患。&br&&br&女子若从下丹田下手,意念过重,就容易出事,容易月经不调,打乱生理期。&br&&br&那么女子应该从哪里下手?&br&&br&女子修炼,可从中丹田下手。&br&&br&下丹田为藏精之府,中丹田为藏气之府,上丹田为藏神之府。&br&&br&男子从下丹田着手,做补亏精气之功。&br&&br&女子从中丹田下手,做练血养形之功。&br&&br&到底男女修炼有何之别?以后我会另开女子气功修炼之篇,再详细讨论。&br&&br&今天就先讲到这里。
意守丹田,气功术语之一,古代又称“抱元守一”,“凝神入气穴”。现今气功之意守丹田,最初是从道家丹道发展而来,虽论之相似,实际上二者在“意守丹田”上,功夫所作不同。 但在这里,我只讲气功领域的意守丹田,而非丹道功夫。 气功意守丹田,功夫是将意…
&p&可以自学,就是需要比较大的恒心。&/p&&p&学八字两本书,渊海子平和滴天髓,都吃透了就能秒杀这个世界上99%的大师。&/p&&p&但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前几天就有知乎上的朋友问我,在子平里遇见了一些矛盾的描述,如何去解?这个时候如果有个师父的话,就能比较好的解答,自己学稍微吃力些。&/p&&p&近代出了些“大师”,把子平简化成了只有四种格局的能够快速上手的,如李涵辰邵伟华之流,业内管这种叫新派,因为只有四种格局,所以死角非常多,遇到一些比较“殊胜”的日主就束手无策了,所以学李涵辰邵伟华的八字的书,学完了还有很多八字测不了,就有了“必须有师父”“大师还有秘传”之类的说法。其实我学的就是新派,在刚学的时候确实遇到极多的问题,就发现很多八字看不明白,比如甲木命主,后来也自学了子平,加上那时候在庙里,来看的人极多,有了经验,就好判断了,所以让我来说的话,我建议一个是要多给人看,一个是要自己总结规律,但无论怎么样,这个事儿都不是三五年能轻松掌握的。&/p&&p&有说盲派的,其实严格来说根本就没这么一个派,我见过所谓盲派的算命先生,他有一套能够“用口算代替万年历”的排八字方式,其实去庙里也好,找所谓的大师也好,他们要么用软件排盘,要么翻类似“李宪章 通胜”的万年历,都会使用工具排盘,所谓盲派也就是盲人通过这个方式来排盘罢了,并没什么秘诀。&/p&&p&但是这里面还包含一个事儿,就道德经读的人千千万万,第一句 道可道非常道是什么意思都不知道,那读道德经的意义是啥?
(我在这里讲解下,第一个道是名词,就是我们修道的道,第二个道是动词,“说”的意思,第三个道是名词,和第一个道同义。这第一句话的意思就是,如果你悟出的道,是可以用语言描述的,那就不是真常之道,这句话其实是在挑战唯物论了,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了意识,所有的意识都是基于物质的,包括我们想象出了龙,但龙这种生物也是鹿角鱼鳞鹰爪什么的组合出来的,也基于我们了解的物质。但是宗教我们知道都是唯心的,道教认为道生一,一生二 ,二生三,三生万物,那么这个道可以理解成万物的源头,也就是这个道如果真被悟到了,那这种不基于物质的存在,也没有办法用语言描述),这些讲解算命的书也有很多地方是让人读不懂的,那教学就成了一个产业,有些大师教学是非常贵的,知乎上也有不少朋友参加过几万元的培训课程,为了维护这个产业才有题主的说法,不能自学,必须有师父,但这些所谓的师父基本也都是新派的。&/p&&p&我建议你还是别学了,还不如学学医,能养生,能治治家里人,有这七八年时间干点啥不好,非要学算命,这玩意真的是谁学谁后悔,没后悔的是还没学到家,新鲜劲还没过去的。&/p&&p&你要找人算命,知乎上大师多得很,你要靠这个吃饭的话。。。。那当我没说。&/p&&p&&/p&
可以自学,就是需要比较大的恒心。学八字两本书,渊海子平和滴天髓,都吃透了就能秒杀这个世界上99%的大师。但这也不是很容易的事情,比如前几天就有知乎上的朋友问我,在子平里遇见了一些矛盾的描述,如何去解?这个时候如果有个师父的话,就能比较好的解…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862e9a155e951d8c0c8_b.jpg& data-rawwidth=&912&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862e9a155e951d8c0c8_r.jpg&&&/figure&&p&&b&混元模式引导气机自然运行&/b&&/p&&p&一谈及站桩,很多朋友就联想起武术基本功中的四平大马,望而生畏。孰不知,站桩与静坐都属于传统养生法门,养生桩一般是高桩,身形调整到位,站起来一点不累。站桩是静坐的基础,心法也一脉相承。&/p&&p&&br&&/p&&p&&b&混元桩&/b&,双手抱圆,模拟宇宙混元状态,我们的桩架可看成是混元模式,引导体内气机按此模式自然运行,气机发动,真气熏蒸,可以培元固本,调整体内阴阳平衡,促进气血流通,改善体内循环。长期站桩,身体健康。&/p&&p&&br&&/p&&p&初学站桩,时间最好定于清晨5点~7点,这个时间段又叫“破晓”,天地间阳性能量逐渐加强,光明驱散黑暗。我们人体也是一个小宇宙,气机变化与天地同步,此时练功,有助于增阳涤阴。&/p&&p&&br&&/p&&p&&b&站桩要领&/b&&/p&&p&首先选择一处空气清新的场地(最好有树木花草活水,如果不具备条件,在家也可以),&b&面东站立&/b&,东方是生气方,也是朝阳初升的方位,与之感通,大有裨益。&/p&&p&&b&预备式:&/b&两脚分开,与肩同宽,全身很随意地放松。&/p&&p&&b&姿势要领:&/b&沉肩坠肘,收腹裹臀。&/p&&p&&b&混元桩架:&/b&&/p&&p&&b&1、&/b&膝盖略微弯曲,弯曲幅度不超过足尖,膝盖不要受力,把重心落在两脚涌泉穴;&/p&&p&&b&2、&/b&腰略后突,胯微下坐,臀部如同坐一个高凳边缘,找准这种感觉,自然可以做到收腹裹臀;&/p&&p&&b&3、&/b&双手在胸前如同抱球,高度自己掌握,高不过乳、低不过脐;&/p&&p&&b&4、&/b&两掌心内凹,十个手指自然张开,略微弯曲,虎口圆撑,腕关节不能僵死。十个手指不要并拢,应留有间隙;&/p&&p&&b&5、&/b&双手之间如同抱着蓝球,掌心斜对肚脐。腋半虚,如同夹着一个乒乓球;&/p&&p&&b&6、双目垂帘,似闭非闭&/b&,下颌稍微往回收一下,面部放松,展眉微笑。&/p&&p&&br&&/p&&p&养生桩的架子是由骨架与筋膜支撑,不用僵力,搭好了以后全身肌肉放松,意识笼罩全身皮肤毛孔,如有微妙变化即细细感受,但是也不要太注重感觉,有也不喜,去也不忧。感受身心内外的微妙变化,既是养生桩的心法。&/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fac7460ea2dfde515dee2b_b.jpg&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77& data-rawheight=&476&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77&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fac7460ea2dfde515dee2b_r.jpg&&&figcaption&左边这位双手绷太紧了,而且抬得过高了&/figcaption&&/figure&&p&建议大家先养成一个习惯,反复调整架子,符合要领,肌肉放松之后,再正式站桩。&/p&&p&初学保持头部以及身体中正,不要昂首挺胸。&/p&&p&收腹裹臀,就是找一个“坐”的感觉,不要翘臀。&/p&&p&初学者还有一个通病,双手一抬,两肩往往也耸起,要注意调整,肩膀下沉,双臂才容易放松。沉肩坠肘做到位,站一小时也不累。&/p&&p&&br&&/p&&p&&b&站桩注意事项&/b&&/p&&p&&b&1、&/b&饭后半小时以内不可站桩;&/p&&p&&b&2、&/b&电闪雷鸣,狂风大作等恶劣天气不要站桩;&/p&&p&&b&3、&/b&在家里站桩,应防贼风(窗户缝进来的风);&/p&&p&&b&4、&/b&站桩前排尽大小便;&/p&&p&&b&5、&/b&每次站桩时间应在半小时至一小时之间,时间太短恐难见功效;&/p&&p&&b&6、&/b&站完之后双手重叠(男左手在内,女右手在内)掌心向内按压肚脐一下,然后散步走几圈;&/p&&p&&b&7、&/b&站完之后半小时内不要沾水,不要喝水吃东西,不要吹风扇空调;&/p&&p&8、站完之后6小时内不要行房。&/p&
混元模式引导气机自然运行一谈及站桩,很多朋友就联想起武术基本功中的四平大马,望而生畏。孰不知,站桩与静坐都属于传统养生法门,养生桩一般是高桩,身形调整到位,站起来一点不累。站桩是静坐的基础,心法也一脉相承。 混元桩,双手抱圆,模拟宇宙混元…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7ce7d2d08e_b.jpg&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p&&b&三魂概念&/b&&/p&&p&三魂第一魂属阳叫:天魂,也称胎光或业魂或主魂;第二魂属阴叫:地魂,也称守尸魂或爽灵或转魂或音魂或觉魂;第三魂属阳叫:命魂,也称幽精或现魂或色魂或人魂或生魂;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则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十王经》认为这三魂与如来之法、报、应三身不二而二。&/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0fcad33f5e5d6c60b1dba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287& data-rawheight=&242&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287&&&/figure&&p&&br&&/p&&p&&br&&/p&&p&&br&&/p&&p&&b&七魄概念&/b&&/p&&p&经文又说阿赖耶识所变现的七转识就是七魄:一魄天冲也称尸狗或尸垢(即身识)对应顶轮,二魄灵慧也称伏矢也称伏尸(即末那识)对应眉心轮也称月轮,三魄为气也称雀阴(即舌识)对应喉轮,四魄为力也称吞贼或天贼(即耳识)对应心轮,五魄中枢也称非毒(即眼识)对应脐轮,六魄为精也称除秽(即意识)对应生殖轮,七魄为英也称臭肺(即鼻识)对应海底轮。&/p&&p&天地命三魂(识阴),透过七魄中的天冲灵慧魄属阴也称天魄,主思想,主智慧(想阴)。透过气力二魄属阳也称人魄,主行动(受阴)。通过精英二魄为阳也称地魄,主身体主强健(色阴)。中枢一魄属阳称人魄,乃为七魄的中心(行阴)。&/p&&p&人类生命就是从此命魂住胎而产生的。命魂住胎之后,将能量分布于人体中脉的七个脉轮之上。而形成人的七魄。魄为人的肉身所独有,人死之后,七魄随之消散,而命魂也自离去,生命即以此告终。三魂当中,天地二魂常在外,唯有命魂独住身。天地命三魂并不常相聚首。七魄中两个天魄两个地魄和三个人魄,阴阳相应,从不分开。并常附于人体之上。&/p&&p&天魂主光,地魂则是天魂的光照射在人命魂之上所形成的影子。所以地魂又称为影魂。无光不成影,无影不成相。修行人若能修得命运融合,天光与地相才能与人的色魂相合。如此人体眉心的灵慧之魄,才能得以显现出天魂地魂的形象。如此人的天地二魂常在外而所见的一切相,才能得以在人的大脑和天眼里显示出来。因为天魂和地魂既能依附与肉身而显化万象,也能脱离肉身而自由存在,所以人的天魂和地魂也称为身外化身。&/p&&p&&br&&/p&&p&&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fab93c03c5fcca8b9fee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369&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fab93c03c5fcca8b9feee_r.jpg&&&/figure&&p&&br&&/p&&p&&br&&/p&&p&&br&&/p&&p&&b&元神的概念&/b&&/p&&p&元神非魂非魄。魂为阳神,魄为阴神,阳神可分为三部分,即天地人三魂。三魂统一中有一点真阴,此为元神。&/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b4d66fd52bcae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361& data-rawheight=&28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361&&&/figure&&p&&b&灵魂的概念&/b&&/p&&p&灵魂相当于佛家说的中阴身。在道家里面,灵魂即是主魂。灵魂(主魂)主宰人的意识,觉魂主宰人的善恶羞耻,生魂主宰人的寿命。人若死后生魂(命魂管七魄)会消亡,觉魂(守尸魂)还留在人间,灵魂(主魂)就依因果循环六道之中轮回。人若做善归神,灵魂和觉魂就会合一。觉魂(守尸魂)死后大部分会留守在墓地,日久天长也会自然消散。但若是守尸魂进行修练,修到一定程度也能变成一个新的灵魂获得投胎资格成为人。天地万物都有魂,植物只有一条生魂,没觉魂和灵魂,畜生有一条生魂和一条灵魂,人则有灵魂、觉魂和生魂三种魂。&/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f2f4cb7b79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510& data-rawheight=&725&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10&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f2f4cb7b79f_r.jpg&&&/figure&&p&&br&&/p&&p&&b&识神的概念&/b&&/p&&p&识神即是指命魂与七魄主管的后天意识。包括了:喜怒哀惧爱恶欲。&/p&&p&识神是在身体大脑中形成的可以控制生命体行为的意识体。生命体从诞生那一刻起就不断地用身体(包括肌肤和神经)和感官接收天地间各种事物的信息能量,包括风云、光影、阴晴、冷暖和声音,在人类生命体中还会不断接受人文事物,特别是大量地接受知识和生活教导,在大脑里积累了很多知识信息和事物信息。大脑具有特殊的生物性信息加工功能,大离功能与信息能量之间产生能量旋机,形成大脑思维,不断复制、演化、创造和提炼新的信息,使大脑内的信息迅速膨胀,信息能量也随之增大,形成信息能量场,具有能量感应性。这种感应性不断增强,又产生在大脑中,最终与大脑机能一起合成了具有分辨功能和控制身体功能的意识体,这就是识神。(此为百度解说)&/p&&p&一般修行的人都容易产生一种情况,认为身体里面有两个自己。其实这两个自己,一个是灵魂,一个是识神。灵魂携带了多生多世轮回的记忆。尤其是修行习气重的灵魂,修行的业力仍会留在灵魂上,伴随转世。这种人的体质天生容易通灵,第六感强而准。灵魂的意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人的显意识,即识神。人没经开悟,就会由识神主事。&/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0d8958ffe0f20c2f1a113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720& data-rawheight=&478&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72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0d8958ffe0f20c2f1a1135_r.jpg&&&/figure&&p&&br&&/p&&p&&b&神识的概念&/b&&/p&&p&神识是佛家的说法指众生的心和识。相当于道家的三魂七魄的概念。普遍认为众生的识有八识(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识)。也有说有九识,八识再加上阿摩罗识。按照有部、经部和中观的看法,神识就是意识。意识是客观实在的物体在人脑中的反映。按照唯识的观点,神识就是第八阿赖耶识。&/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55a260b4cc36cafed9292ecf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484& data-rawheight=&3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484&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55a260b4cc36cafed9292ecf_r.jpg&&&/figure&&p&&br&&/p&&p&&b&第1感:眼识&/b&&/p&&p&我们的眼睛能看到各种各样的东西,就是眼识的功能。注意,眼睛只能看见,而不会分别;如果你在区别这个是书、那个是笔,这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p&&p&&b&第2感:耳识&/b&&/p&&p&耳朵具有听的功能,同样耳朵只是具有听见的功能,而不会区分这个是长笛的声音、那个是小号的声音。一区分,就是意识在作用了。&/p&&p&&b&第3感:鼻识&/b&&/p&&p&鼻子具有嗅觉,但它也只是具有嗅觉功能,一区分香臭,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p&&p&&b&第4感:舌识&/b&&/p&&p&舌头具有味觉,同样它也只是具有味觉的功能,一区分甜和咸,就已经是意识在作用了。&/p&&p&&b&第5感:身识&/b&&/p&&p&身体具有触觉的功能。&/p&&p&前五识是感识,认识具体对象。&/p&&p&&b&第6感:意识&/b&&/p&&p&意识是第六识,具有认识抽象概念的功能。前五识中有一识起作用,意识便同时俱起。此外,意识对内外之境,不分有形无形,及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有比知、推测的作用。因此迷悟升沉之业,皆由意识而作。现在心理学上,研究到前六识为止。&/p&&p&&b&第7感:未那识&/b&&/p&&p&产生物我区别的根源也是超能力的源泉!末那是梵语manas的音译。末那识是意识的根本,其本质是恒审思量。因为它是执取第八识(阿赖耶识)的见分或其种子为我,使意识生起自我意识,所以末那识又称为“我识”。这基本上是一种我执的作用,由此而形成烦恼的根本。这种我执的具体表现是,我的具体生命在过去现在未来所思想所经验的东西,有其余势,以种子的形式,摄藏于第八识的阿赖耶识中。末那识在下意识层面执取这些种子,以之为我。实际上,这些种子都是无始来前灭后生、非常非断的作用。《金刚经》中最重要的三句话是:“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此中本来无常,末那识以这样虚妄的东西为我,因此生起贪、憎、痴、疑、慢等种种烦恼。末那识属于潜意识的范围,它本身并不造作善恶之业,但因它执着自我,所以成为一切众生自私自利的根源。&/p&&p&&b&第8感:阿赖耶识&/b&&/p&&p&蕴藏着所有世的记忆并且领悟后可摆脱六道轮回超越生死达到不生不灭的境界阿赖耶是梵音,又称为藏识,含能藏、所藏、执藏三义,是一切善恶种子寄托的所在。阿赖耶识是本性与妄心的和合体。由无明(无明二字的含义见我的《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略解)而起的妄想概念称为阿赖耶识的见分,再因这妄想概念而幻现一种对象的境界,称为阿赖耶识的相分。一切众生,每一个起心动念,或是语言行为,都会造成一个业种,这种子在未受报前都藏在阿赖耶识中,所以此识有能藏的含义。前七识的作用是能熏能缘,第八识是前七识所熏所缘,所以有所藏义。第七识恒定执此识中的见分为我,而为它所爱,所以有我爱执藏义。&/p&&p&&b&第9感:阿摩罗识&/b&&/p&&p&众神的意识。眼耳鼻舌身之“前五识”转为“意识”,意识再转为“末那识”,末那识继转为“阿赖耶识”,阿赖耶识又转为“阿摩罗识”,直到阿摩罗识破而转为“法界体性智”,便完成了“转识成智”的心灵修持程序,这个程序在内丹学中称作“炼神还虚”。“法界体性智”即是道教内丹学中所称万劫不坏的一点“灵明性体”,也是佛学的“真如佛性”。&/p&&p&阿赖耶识和阿摩罗识(在佛典中多将阿摩罗识归入阿赖耶识之内,不作分别,但和丹经比较发现仅有阿摩罗识和丹经中之元神相当)在佛学中称作“去后来先作主公”的“轮回种子”,在尚未“转识成智”之前由它作主,但既转识成智之后,不受轮回,即由佛性(法界体性智)作主了。阿摩罗识转为法界体性智之后,其他各识亦随之而转,阿赖耶识转为“大圆镜智”,末那识转为“平等性智”,意识转为“妙观察智”,“前五识”转为“成所作智”,皆为“法界体性智”之妙用。领悟到第9感的人会彻底的觉醒,也会明白宇宙的终极意义。(也有说伏羲有第10感的,所以他是神中之神)&/p&&p&
(转载自“道教法术风水”)&/p&&figure&&img src=&https://pic4.zhimg.com/v2-8efea2ba09e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69& data-rawheight=&282&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69& data-original=&https://pic4.zhimg.com/v2-8efea2ba09e6_r.jpg&&&/figure&&p&&/p&
三魂概念三魂第一魂属阳叫:天魂,也称胎光或业魂或主魂;第二魂属阴叫:地魂,也称守尸魂或爽灵或转魂或音魂或觉魂;第三魂属阳叫:命魂,也称幽精或现魂或色魂或人魂或生魂;心理学家和哲学家则称之为“本我、自我、超我”;《十王经》认为这三魂与如来之…
事实上,我初中练过气功。在以前,我身体一直不太好,很容易感冒生病,有段时间,甚至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最倒霉催的是,当初非典,我竟然发烧了。于是住院,天天挂盐水,竟然病还没有好。后来我爸带我转院,隔离了一周,挂盐水挂到吐。总之,那几年我经常需要去医院遭罪,现在想想也是一种悲催。&br&&br&
我开始练气功的时候,已经是初二吧。当初在我叔叔家,发现了一大堆关于气功方面的书籍,杂志。那个时候觉得很惊奇,难道电视剧里那种内功,神功,飞来飞去真的存在?一接触,就不可自拔的痴迷进去了。&br&&br&
当时,痴迷到了什么程度呢?真的可以说,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整个人如痴如醉的深陷其中。连以前最喜欢的画画都抛在一旁,整天看书,钻研,实践修炼。&br&&br&
那么,练气功到底有没有用呢?&br&&br&
有用!&br&&br&
以前的我身体特别差,抵抗力不行,但是当我开始练气功,确实身体得到很大的改变,整个人都变得精力充沛,神清气爽。真实的气功,当然不像小说还有电视剧里那么夸张,让人可以飞来飞去,发个功就各种炫光,这纯粹就是夸张扯淡。&br&&br&
但,初中那两年,我确实经历了很多不可思议的事,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健康,头发都变得乌黑亮丽,我还有一个朋友,他当时有慢性肠道疾病,天天跑厕所十几趟,也是通过气功治好的。&br&&br&
在这里,我也只是想说,到底有没有气功,气功效果又是如何,我希望的是,不要直接就否定,而是可以去亲身接触和了解,实践检验。&br&&br&
就连体育局,也在推广六字诀,五禽戏,八段锦这些,它们也是属于气功养生功夫。&br&&br&
以上,是我个人的看法,还有亲身的体验,信不信,全在于你们自己。&br&&br&再补充一下气功到底怎么练,当然我是不会教人的,首先我怕误人子弟,不敢随便教。其次,我这人又懒,教人多累啊,才不愿意干呢。&br&&br&怎么练气功?问我这个问题的人,经常遇到。有时候,我也有种不知道该怎么去回复他们的时候。气功还能怎么练?找一部相对简单,又普及得到大众认可的功法,按照上面说的照着做呗。&br&&br&气功有三调,调身既身体姿势,调息既呼吸方法,调心既意识念想。任何一部功法,都由这三部组成。“万法不离其宗”嘛,只要搞清楚它的三调,知道怎么去做,按照上面说的去练即可。&br&&br&当然,光这样还不行,因为有时候虽然知道它讲什么,但你能不能做到就是一个问题。比如意守丹田,知道把意识放在丹田这个地方,然后去关注这里。但意守丹田是有讲究的,要“似守非守”,意念不能太重,否则就容易出偏。得微微一注,轻轻带个念头在这里。&br&&br&又比如松,这个松不是软绵无力的松,但又不能身体绷紧,这样肌肉会僵硬,气血会堵塞,不利于修炼。我的建议是,在打坐或者练一些气功的前,可以练练“放松功”。从头到脚,从内到外,逐一放松,让身体达到“松柔又不无力,端正又不绷紧”的地步。&br&&br&除了这些,我还建议,练一部功法之前,最好把它的功理,把它的忌违,要求了解一番。比如有的功法,要求你不能在纵欲贪欢后练习。有的则要求你练习前,最好先大小便干净,穿着宽松的衣服,不能佩戴首饰,手表这些。&br&&br&还有的功法则要求你不能在大风大雨,打雷的时候练习。总之,最好明白这些忌违,搞明白这套功法的功理,功效,做到心中有数,这样不容易遇到事情,就大惊小怪。&br&&br&以前就有一个练真气运行法的,找到功法就练习,什么也没有去了解。等心窝部有热气,就大惊小怪,跑我这里说自己是不是出偏,是不是走火入魔了。&br&&br&我也是无语了,类似的事情,这些年,我遇到不少。所以我在这里提醒各位,练气功前,最好先明理,了解具体的修炼,还有相应的效果。我在这里推荐一部过去的老书,《气功荟萃》是相对来讲,还算好的一部气功方面的书籍,其中严新的那篇“气功与气功要领”可以读读,虽然里面有不少糟糠,还有严新吹牛的话,但总归来讲,里面还是有些不错的常识和气功理论。&br&&br&总之,练气功要先明理,搞明白这功法的具体效果,反应,掌握它的三调,也就是姿势,呼吸,意念这三核心。那么,修炼的时候,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事实上,我初中练过气功。在以前,我身体一直不太好,很容易感冒生病,有段时间,甚至每年都要住院一两次。最倒霉催的是,当初非典,我竟然发烧了。于是住院,天天挂盐水,竟然病还没有好。后来我爸带我转院,隔离了一周,挂盐水挂到吐。总之,那几年我经常…
&p&想自学气功,其实也可以,当初我就是自己完全自学的,没有人来教导我,只能一个人逐渐摸索,实践体会。&/p&&p&自学气功,最好先明理,搞清楚什么是气功,气感是什么,气功态又是指什么,练气功要注意什么方面,以及应该怎么去练,才能把气功练好。&/p&&p&比如气感是指修炼气功的时候,出现于局部,身体一部分的特殊感觉。这个感觉有“冷热酸麻涨跳颤痛”等等。有的人意守下丹田,会觉得腹部发热。有的人练气功,出现气冲病灶这种事,在患处会觉得疼痛,涨麻。&/p&&p&练气功的时候,是有感觉的,而且感觉也不单单是指觉得体内有气在运行。遇到腹部发热,背后火热,手掌有电麻感,就要明白,这些是练功时的正常反应,和感觉。不要因此大惊小怪,慌忙惊异。&/p&&p&气感只是很普通的东西,不是什么好像很厉害的玩意。有些人,就是把气感当做了什么好像很了不起的东西,又因此苦苦追求这么一个练功时出现的感觉,结果很多人因此出偏。&/p&&p&就像练气功得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修炼时得放松自己的身体和内心,不能老胡思乱想,也不能总是身体僵硬绷紧,那样就不对了。&/p&&p&又比如气功态,这是指修炼气功,进入的特殊状态,通常是发生在周身,或者十分玄妙的境界。&/p&&p&比如禅宗的八触,就是在打坐修炼过程中,比如突然全身火热,仿佛有火在燃烧一样,全身就会大汗淋漓,当初我也遇到过类似的情况。在练小周天的过程中,整个身体仿佛被火烧起来一样,汗水就像黄豆一样滚落。&/p&&p&事后等我停下,发现衣服都湿透了,不过精力旺盛,内气充沛,有不小的进步。&/p&&p&又比如入静,入定也是属于气功态,这些名词术语,是近现代才有的,最好是搞明白它们的意思和内容。&/p&&p&在对气功功理这些有初步的了解后,你可以找几种相对简单的功法来修炼。不要去学所谓的“神功”,“高功”。&/p&&p&真正厉害的功法,都是师传口授,或者家族传承,市面上那些所谓的神功,牛逼哄哄的功法,不是假的,杜撰的,就是极其残缺不全。&/p&&p&练这种,是会出问题的。我就遇到过不少,练所谓九阴真经,六脉神剑,中功之流的。&/p&&p&学这个,得稳扎稳打,不能追求一步登天,或者所谓的速成,拜网上一些所谓的大师,比如了空这种神棍,什么给你发功,几天让你打通大小周天,通中脉,都是扯淡,忽悠人的。&/p&&p&真功夫是练出来的,是自己一步一步走出来的,而不是坐上一个“窜天猴”,嗖的一下上天啦。&/p&&p&至于如何练气功,其实别看气功各种各样,看得人眼花缭乱。说来说去,气功就三个主要核心。&/p&&p&第一个是调身,也就是身体姿势。有的是站着练,有的是坐着练,有的是躺着练,都是有其姿势要求,就是行站坐卧皆随意,也是一种身体姿势要求。&/p&&p&第二个是调息,也就是呼吸方式。气功呼吸方式很多,像什么腹式呼吸,自然呼吸,吸长呼短,呼长吸短,体呼吸等等。不过其中有不少呼吸,都是在修炼过程中,自然出现的,也就是功夫的一种体现,你若刻意去追求修炼,比如胎息,不仅练不出来,甚至还会整出毛病。&/p&&p&就像胎息中的闭气法,很多人都不知道,学这个需要跟服气辟谷结合起来,否则息微注不了,难以伏气定息。不明白的人,很多都因此上火,头晕目眩了。&/p&&p&第三个是调心,也就是意识活动。比如一些气功里的观想,存思,意守之类的,就是意识作用。&/p&&p&这三个便是气功三调,任何气功都是由这三个主要核心组合起来,只要你熟记把握三调,自然知道怎么练这个功法,知道自己应该怎么做。&/p&&p&有些人经常跟我说老是记不住功法,其实记功法并不难,只不过是他们复杂化了。只要把这三个整理出来,然后一个一个去记,会省力很多,总比一股脑的把这些都记住好吧。&/p&&p&练气功其实并不难,看似气功好像很高端,玄奥,给人一种云山雾里,朦胧神秘感。其实,有很多气功都挺简单的,比如像真气运行法,六字诀,五禽戏,意拳站桩功之类,都挺简单易上手。&/p&&p&像练气功,还有注意的事项,这个最好知道。比如有精神病,神经衰弱,臆想症患者这种,就不适合练自发动功。&/p&&p&绝对不要练这种,会事的!&/p&&p&还有像什么刮风下雨,就不要跑室外练。打雷的时候,最好不要修炼,因为容易受惊,心定不了。还有修炼的时候,最好穿宽松的衣服,首饰手表这些,最好取下来。&/p&&p&有些年轻人,就是喜欢穿紧绷的牛仔裤,戴皮带,这就不利于气血运行。还有最好在练气功前,大小便干净。&/p&&p&以及吃太饱或者肚子饿的时候,通常不适合练气功。&/p&&p&还有,必须强调一件事。&/p&&p&练气功虽然通常情况下不需要你禁欲,但也要节制有度,不能贪欢纵欲。&/p&&p&像手贱(手yin),看一些下流的片子,小说,都是要禁止的。以及男欢女爱这种事,也要有度,一周最多一次。&/p&&p&否则你练气功,不仅练不出来什么,甚至还会消耗增大。&/p&&p&之所以会有这种情况,是因为练气功是把体内散乱的精气,聚集起来,然后凝练“提纯”增强。&/p&&p&寻常人的精气能量是散乱的,所以哪怕泄身一次,也往往消耗不大。但练气功,特别是前期的人就不是了。&/p&&p&精气能量聚集,一但泄身,就会觉得丹田空虚,练出来的内气就流失掉了。
这种情况,只能到你以后,更进一步,精气能量稳固才能减少危害,前期都避免不了。&/p&&p&所以练气功得节制,不能纵欲贪欢,手贱这些也要禁止,不能放纵自己。&/p&&p&讲了这些,我再推荐几种不错的气功吧。&/p&&p&比如《真气运行法》,简单易学,男女老少都适合。还有《内养功》也不错。以及不需要意守的《意拳站桩》,《空劲气功》,《一指禅站桩功》。&/p&&p&还有像什么《鹤翔庄》,《易筋经十二式》,《八段锦》,《五禽戏》,就属于动功了,适合中老年人。&/p&&p&中老年人练这个,最好动多静少。&/p&&p&还有我推荐你可以看看《气功荟萃》《遵生八笺》,以及《图解千年导引术》,《健身气功二百问》,也是不错的书。&/p&&p&若是有兴趣,还可以去气功吧(虽然现在废了),去精品区,看看我的几篇帖子,都是讲基础知识常识的,可以用来了解一下,我的贴吧名是“小白一枚♂”。(气功吧现已退出,帖子什么的,也都被人删掉。如今的气功吧,早就不是以前的气功吧,一群神棍疯狗,太过虚伪了。)&/p&
想自学气功,其实也可以,当初我就是自己完全自学的,没有人来教导我,只能一个人逐渐摸索,实践体会。自学气功,最好先明理,搞清楚什么是气功,气感是什么,气功态又是指什么,练气功要注意什么方面,以及应该怎么去练,才能把气功练好。比如气感是指修炼…
&p&&b&《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b&,气势磅礴,淋漓尽致。&/p&&p&之前被举报删除了,换个问题重发……请道德卫士们理性看待,高抬贵手……&/p&&p&这是一篇专门描述“不可描述”的千古奇赋,由我白氏先贤&b&白行简&/b&(776-826,&b&白居易&/b&的季弟)编撰而成。&b&成文于公元800年左右,唯一传世手抄稿原藏于敦煌鸣沙山石窟藏经洞,19世纪末被法国考古学家伯希和发现,现藏于巴黎的法国国家图书馆。&/b&这可是中国性文化的重要遗产……&/p&&p&此文在网上有多个版本,白老湿现根据敦煌遗书(&b&《敦煌遗书》编号P2539&/b&)微缩照片影印版,重新校对、句读,到与不到的,还望指正……&/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dc76c0ecdc92c_b.png& data-rawwidth=&559& data-rawheight=&714&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59&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dc76c0ecdc92c_r.jpg&&&/figure&&p&白行简使用了一些异体字、难辨字(多为唐代俗字),例如图中这个字,字库里找不到,遂用&b&“(尸扁)”&/b&表示。完全无法辨认的字(毕竟是残卷),用“□”表示。&br&&/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5d7fe439cdb982dcf6c309_b.png& data-rawwidth=&186& data-rawheight=&211& class=&content_image& width=&186&&&/figure&&br&&p&另外,作为一篇“赋”,白行简大量运用了妙不可言的对句,例如这则四六对句,既阐明了生理常识,又不失翩翩文采:&/p&&blockquote&&p&时迁岁改,生戢戢之乌毛;&/p&&p&日往月来,流涓涓之红水。&/p&&/blockquote&&p&排版已专门处理,使对句格式更为清晰。&/p&&p&以下便是全文:&br&&/p&&blockquote&&b&《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b&&br&&p&&b&白行简 &/b&撰&/p&&p&夫&/p&&p&性命者,人之本;&/p&&p&嗜欲者,人之利。&/p&&p&本存利资,莫甚乎衣食;&/p&&p&衣食既足,莫远乎欢娱;&/p&欢娱至精,极乎夫妇之道,合乎男女之情;&p&情所知,莫甚交接。&/p&&p&(原注:交接者,夫妇行阴阳之道。)&/p&&p&其余官爵功名,实人情之衰也。&br&&/p&&p&夫造构已为群伦之肇、造化之端。&/p&&p&天地交接而覆载均,&/p&&p&男女交接而阴阳顺。&/p&&p&故&/p&&p&仲尼称婚姻之大,&/p&&p&诗人著《螽斯》之篇,&/p&&p&本寻根,不离此也。&/p&&p&遂想男女之志,&/p&&p&形貌妍媸之类,&/p&&p&缘情立仪,因象取意,&/p&&p&隐伪变机,无不尽有。&/p&&p&所难字异名,并随音注。&/p&&p&始自童稚之岁,卒乎人事之终。&/p&&p&虽则猥谈,理标佳境。&/p&&p&具人之所乐,莫乐于此,所以名“大乐赋”。&/p&&p&至于俚俗音号,辄无隐讳焉。唯迎咲于一时,□□唯素雅,□□□□,&/p&&p&&b&赋曰&/b&:&/p&&p&玄化初开,洪炉耀奇,&/p&&p&铄劲成健,镕柔制雌,&/p&&p&铸男女之两体,范阴阳之二仪。&br&&/p&&p&观其男,既禀刚而立矩;&/p&&p&女之质,亦叶顺而成规。&/p&&p&夫怀抱之时,总角之始;&/p&&p&虫带米囊,花含玉蕊。&/p&&p&忽皮开而头露(原注:男也);&/p&&p&俄肉俹而突起(原注:女也)。&/p&&p&时迁岁改,生戢戢之乌毛(原注:男也);&/p&&p&日往月来,流涓涓之红水(原注:女也)。&/p&&p&既而&/p&&p&男已羁冠,女当笄年,&/p&&p&温柔之容似玉,&/p&&p&娇羞之貌如仙。&/p&&p&英威灿烂,绮态婵娟;&/p&&p&素手雪净,粉颈花团。&/p&&p&睹昂藏之才,已知挺秀;&/p&&p&见窈窕之质,渐觉呈妍。&/p&&p&草木芳丽,云水容裔;&/p&&p&嫩叶絮花,香风绕砌。&/p&&p&燕接翼想於男,分寸心为万计。&/p&&p&然乃&/p&&p&求吉士,问良媒;&/p&&p&初六礼以盈止,复百两而爰来;&/p&&p&既纳征于两姓,娉交礼于同盃。&/p&&p&于是&/p&&p&青春之夜,红炜之下,&/p&&p&冠缨之际,花须将卸。&/p&&p&思心静默,有殊鹦鹉之言;&/p&&p&柔情暗通,是念凤凰之卦。&/p&&p&而乃&/p&&p&出朱雀,揽红裈,&/p&&p&抬素足,抚肉臀。&/p&&p&女握男茎,而女心忐忑;&/p&&p&男含女舌,而男意昏昏。&/p&&p&方以津液涂抹,上下揩擦。&/p&&p&含情仰受,缝微绽而不知;&/p&&p&用力前冲,茎突入而如割。&/p&&p&观其&/p&&p&童开点点,精漏汪汪,&/p&&p&六带用拭,承筐是将,&/p&&p&然乃成于夫妇,所谓合乎阴阳。&/p&&p&从兹一度,永无闭固。&/p&&p&或高楼月夜,或闲窗早暮;&/p&&p&读素女之经,看隐侧之铺。&/p&&p&立障圆施,倚枕横布,&/p&&p&美人乃&/p&&p&脱罗裙,解繡袴,&/p&&p&颊似花围,腰如束素。&/p&&p&情婉转以潜舒,眼低迷而下顾;&/p&&p&初变体而拍搦,后从头而挬裈;&/p&&p&或掀脚而过肩,或宣裙而至肚;&/p&&p&然更&/p&&p&呜口嗍舌,碜勒高抬,&/p&&p&玉茎振怒而头举(原注:男也),&/p&&p&金沟颤慑而唇开(原注:女也)。&/p&&p&屹若孤峰,似嵯峨之挞坎;&/p&&p&湛如幽谷,动趞趞之鸡台。&/p&&p&于是精液流澌,淫水洋溢。&/p&&p&女伏枕而支腰,男据床而峻膝。&/p&&p&玉茎乃上下来去,左右揩挃。&/p&&p&阳峰直入,邂逅过于琴弦;&/p&&p&阴干邪冲,参差磨于谷实。&/p&&p&(原注:《交接经》云:男阴头峰亦曰阴干。又《素女》曰:女人阴深一寸曰琴弦,五寸曰谷实,过谷实则死也。)&/p&&p&莫不&/p&&p&上挑下剌,侧拗旁揩,&/p&&p&臀摇似振,屪入如埋。&/p&&p&暖滑焞焞,□□深深,&/p&&p&或急抽,或慢硉,&/p&&p&浅插如婴儿含乳,&/p&&p&深刺似冻蛇入窟。&/p&&p&扇簸而和核欲吞,&/p&&p&冲击而连根尽没;&/p&&p&乍浅乍深,再浮再沉,&/p&&p&舌入其口,屪刺其心;&/p&&p&湿澾澾,鸣桚桚,&/p&&p&或即据,或其捺;&/p&&p&或久浸而淹留,或急抽而滑脱。&/p&&p&方以帛子干拭,再内其中。&/p&&p&袋阑窧而乱摆,茎逼塞而深攻。&/p&&p&纵婴婴之声,每闻气促;&/p&&p&举摇摇之足,时觉香风。&/p&&p&然更&/p&&p&纵湛上之婬,用房中之术,&/p&&p&行九浅而一深,待十侯而方毕。&/p&&p&既恣情,而乍疾乍徐,&/p&&p&亦下顾,而看出看入。&/p&&p&女乃色变声颤,钗垂髻乱,&/p&&p&慢眼而横波入鬓,梳低而半月临肩;&/p&&p&男亦弥茫两目,摊垂四肢,&/p&&p&精透子宫之内,津流丹穴之池。&/p&&p&(原注:《洞玄子》曰:女人阴孔为丹穴池也。)&/p&&p&于是&/p&&p&玉茎以退,金沟未盖,&/p&&p&气力分张,形神散溃。&/p&&p&髂精尚湿,傍粘昼袋之间;&/p&&p&〔尸扁〕汁犹多,流下尻门之外。&/p&&p&侍女乃&/p&&p&进罗帛,具香汤,&/p&&p&洗拭阴畔,整顿裈裆,&/p&&p&开花箱而换服,揽宝镜而重妆;&/p&&p&方乃&/p&&p&正朱履,下银床,&/p&&p&含娇调笑,接抚徜徉,&/p&&p&当此之时可戏,实同穴之难忘。&/p&&p&更有婉娩姝姬,轻盈爱妾,&/p&&p&好细眼长眉,啼粧笑脸,&/p&&p&皓齿皦牡丹之唇,珠耳映芙蓉之颊。&/p&&p&行步盘跚,言辞宛惬,&/p&&p&梳高髻之危峨,曳长裙之辉烨。&/p&&p&身轻若舞,向月里之琼枝;&/p&&p&声妙能歌,碎云间之玉叶;&/p&&p&回眸转黑,发凤藻之夸花;&/p&&p&含喜舌衔,驻龙媒之蹀躞。&/p&&p&乃于&/p&&p&明窗之下,白昼迁延,&/p&&p&裙裈尽脱,花钿皆弃。&/p&&p&且抚拍以抱坐,渐瞢顿而放眠。&/p&&p&含妳嗍舌,抬腰束膝。&/p&&p&龙宛转,蚕缠绵,&/p&&p&眼瞢瞪,足蹁跹。&/p&&p&鹰视须深,乃掀脚而细观;&/p&&p&鹘床徒窄,方侧卧而斜穿。&/p&&p&上下扪摸,纵横把握;&/p&&p&姐姐哥哥,交相惹诺。&/p&&p&或逼向尻,或含口嗍,&/p&&p&既临床而伏挥,又骑肚而倒踔。&/p&&p&是时也,&/p&&p&〔尸徐〕藏核袋而羞为,&/p&&p&夏姬掩〔尸朱〕而耻作。&/p&&p&则有&/p&&p&暎昳素体,迴转轻身;&/p&&p&迴精禁液,吸气咽津。&/p&&p&是学道之全性,图保寿以延神。&/p&&br&&p&若乃&/p&&p&夫少妻嬾,夫顺妻谦,&/p&&p&节候则天和日暖(原注:春也),闺阁则绣户朱帘。&/p&&p&莺转林而相对,燕接翼于相兼。&/p&&p&罗幌朝卷,炉香幕添,&/p&&p&佯羞偃〔亻蹇〕,忍思〔尸徐〕醶。  &/p&&p&枕上交头,含朱唇之诧诧;&/p&&p&花间接步,握素手之纤纤。&/p&&p&其夏也,&/p&&p&广院深房,红帏翠帐,&/p&&p&笼日影於窗前,透花光於簟上。&/p&&p&苕苕水柳,摇翠影於莲池;&/p&&p&袅袅亭葵,散花光于画帐。&/p&&p&莫不&/p&&p&适意过多,窈窕婆娑,&/p&&p&含情体动,逍遥姿纵,&/p&&p&妆薄衣轻,笑迎欢送。&/p&&p&执纨扇而共摇,折花枝而对弄,&/p&&p&步砌相偕,登筵乐动。&/p&&p&俱□澥浴,似池沼之鸳鸯;&/p&&p&共寝匡床,如绣阁之鸾凤。&/p&&p&其秋也,&/p&&p&玉簟尤展,朱衾半熏,&/p&&p&庭槐□而叶落,池荷茂而花芬。&/p&&p&收团扇而闭日,掩芳帐而垂云。&/p&&p&弦调凤曲,锦织鸳纹,&/p&&p&透帘光而皎晶,散香气之氤氲。&/p&&p&此时也,夫怜妇爱,不若奉倩于文君。&/p&&p&其冬也,&/p&&p&则暖室香闺,共会共携。&/p&&p&披鸳鸯兮帏帐翡翠,&/p&&p&枕珊瑚兮镜似颇黎;&/p&&p&铺旃氊而雪敛,展绣被而花低。&/p&&p&熏香则雕檀素象,插梳则镂掌红犀;&/p&&p&萦凤带之花裙,点翠色之雪篦。&/p&&p&缘酒同倾,有春光之灼灼;&/p&&p&红炉压膝,无寒色之凄凄。&/p&&p&颜如半笑,眉似含啼。&/p&&p&娇柔口之婉娩,翠姣眼之迷低。&/p&&p&在一坐之徘徊,何惭往燕?&/p&&p&当重衾之缱绻,惟恨鸣鸡。&/p&&p&此夫妇四时之乐也,似桃李之成蹊。&/p&&p&至若夫妇俱老,阴阳枯栲,&/p&&p&〔尸扁〕空皮而〔赢皮〕〔耷皮〕,屪无力而髝髞。&/p&&p&尚由纵快於心,不虑泄精于脑。&/p&&p&信房中之精,实人间之好妙。&/p&&br&&p&若乃皇帝&/p&&p&下南面,归西殿,&/p&&p&渌服引前,香风后扇;&/p&&p&妓女娇迎,宫官拜见。&/p&&p&新声欲奏,梨园之乐来庭;&/p&&p&菱角初尝,上林之珍入贡。&/p&&p&于是&/p&&p&阉童严卫,女奴进膳,&/p&&p&昭仪起歌,婕妤侍宴。&/p&&p&成贵妃于梦龙,幸皇后于飞燕。&/p&&p&然乃&/p&&p&起鸾帐而选银环,&/p&&p&登龙媒而御花颜。&/p&&p&慢眼星转,羞眉月弯,&/p&&p&侍女前扶后助,娇容左倚右攀;&/p&&p&献素臀之宛宛,内玉茎而闲闲。&/p&&p&三刺两抽,纵武皇之情欲;&/p&&p&上迎下接,散天子之髡鬟。&/p&&p&乘羊车于宫里,插竹枝于户前。&/p&&p&然乃&/p&&p&夜御之时,则九女一朝;&/p&&p&月满之数,则正後两宵。&/p&&p&此乃典修之法,在女史彤管所标。&/p&&p&今则南内西宫,三千其数,&/p&&p&逞容者俱来,争宠者相妒。   &/p&&p&矧夫万人之驱,奉此一人之故。&/p&&p&嗟呼!&/p&&p&在室未婚,殊乡异客,&/p&&p&是事乖违,时多屈厄。&/p&&p&宿旅馆而鳏情不寐,&/p&&p&处闺房而同心有隔。&/p&&p&有□花貌,每恳交欢。&/p&&p&覩马上之玉颜,常思匹偶。&/p&&p&委禽于庭弊,愿掷果于春陌。&/p&&p&念刚肠之欲断,往往颠狂;&/p&&p&觉精神之散飞,看看瘦瘠。&/p&&p&是即&/p&&p&寝食俱废,行止无操,&/p&&p&梦中独见,暗处相招。&/p&&p&信息稠于百废,顾眄希于一朝。&/p&&p&想美质,念纤腰,&/p&&p&有时暗合,魄散魂消。&/p&&p&如女捉色乾贞,恼人肠断。&/p&&p&虽同居而会面,且殊门而异馆。&/p&&p&候其&/p&&p&夜深天长,闲庭月满,&/p&&p&潜来偷窃,焉知畏惮?&/p&&p&实此夜之危危,重当时怛怛。&/p&&p&狗也不吠(原注:男淫急偷女也),乃深隐而无声;&/p&&p&女也不惊,或仰眠而露〔尸扁〕。&/p&&p&于时入户兢兢,临床款款。&/p&&p&精在阳峰之上,滴滴如流;&/p&&p&指刺阴缝之间,暾暾似暖。&/p&&p&莫不心忒忒,意惶惶。&/p&&p&轻抬素足,纵揭裈裆。&/p&&p&抚拍胸前,虚转身如睡觉;&/p&&p&摩挲腿上,恐神骇而惊忙。&/p&&p&定知处所,安盖相当。&/p&&p&未嫁者失声如惊起,&/p&&p&已嫁者佯睡而不妨,&/p&&p&有婿者诈嗔而受敌,&/p&&p&不同者违拒而改常。&/p&&p&或有得便而不绝,或有因此而受殃。&/p&&p&斯皆花色之间难,岂人事之可量。&/p&&p&或有因事而遇,不施床铺;&/p&&p&或墙畔草边,乱花深处;&/p&&p&只恐人知,乌论礼度!&/p&&p&或铺裙而藉草,&/p&&p&或伏地而倚柱,&/p&&p&心胆惊飞,精神恐惧,&/p&&p&当匆遽之一回,胜安床之百度。   &/p&&p&更有久阙房事,常嗟独自,不逢艳之娘;&/p&&p&乃遇人家之婢,一言一笑,因兹而有意。&/p&&p&身衣绮罗,头簪翡翠;&/p&&p&或鸦角青衫,或云鬓绣帔;&/p&&p&或十六十七,或十三十四。  &/p&&p&笑足娇姿,言多巧智,&/p&&p&貌若青衣之俞倩,艺比绿珠之类。&/p&&p&摩挲乳肚,□滑腻之肥浓;&/p&&p&掀起衣裳,散氛氲之香气。&/p&&p&共此婢之交欢,实娘子之无异。&/p&&p&故&/p&&p&郭璞设计而苦求,&/p&&p&阮咸走趁而无媿。&/p&&p&更有恶者,丑黑短肥,臀高面欹。&/p&&p&或口大而甗锜,或鼻曲而累垂,&/p&&p&髻不梳而散乱,衣不敛而离披;&/p&&p&或即惊天之笑,或吐棒地之词;&/p&&p&笑嫫母为美妪,呼敦洽为妖姬。&/p&&p&遭宿瘤骂,被无盐欺;&/p&&p&梁鸿妻见之极哂,&/p&&p&许允妇遇之而嗤;&/p&&p&效颦则人言精魅,&/p&&p&倚门则鬼号钟馗。&/p&&p&艰难相遇,勉强为之,醋气时闻。&/p&&p&每念糟糠之妇,荒婬不择,岂恩同于枕席之姬。&/p&&p&此是旷绝之火急也,非猒饫之所宜。&/p&&p&更有金地名贤,秖园幼女(原注:师姑是也),&/p&&p&各恨孤居,常思于同处,口虽不言,心常暗许。&/p&&p&或是桑间大夫,鼎族名儒,&/p&&p&求净舍俗(原注:大僧也),髡发剃须,&/p&&p&汉语胡貌,身长〔尸益〕粗,&/p&&p&思心不触于佛法,&/p&&p&手持岂忘乎念珠?(原注:女也)&/p&&p&或&/p&&p&年光盛小,闲情窈窕,&/p&&p&不长不短,唯端唯妙,&/p&&p&慢眼以菩萨争妍,&/p&&p&嫩脸与桃花共笑。&/p&&br&&p&圆圆翠顶,娈臣断袖于帝室。&/p&&p&然有&/p&&p&连璧之貌,暎珠之年,&/p&&p&爱其娇小,或异堪怜。&/p&&p&三交六入之时,或搜获□;&/p&&p&百脉四肢之内,汝实通室。&/p&&p&不然,则何似于&/p&&p&陵阳君指花于君侧,&/p&&p&弥子瑕分桃于主前,&/p&&p&汉高祖幸于籍孺,&/p&&p&孝武帝宠于韩嫣。&/p&&p&故惠帝侍臣冠鵔鸃,载貂蝉,&/p&&p&傅脂粉于灵幄,曳罗带於花筵,&/p&&p&岂女体之足猒,是人性之相沿。&/p&&p&更有山村之人,形貌丑恶,&/p&&p&男则峻屹凌兢,&/p&&p&女则兠〔毛叟〕醵削。&/p&&p&面曲如匙,头长似杓,&/p&&p&眉毛乃逼侧如阴森,&/p&&p&精神则瞢瞪而〔兀兒〕〔兀桌〕。&/p&&p&日日系腰,年年赤脚,&/p&&p&□縎以为□,倡歌以为乐。   &/p&&p&攀花摘叶,比翟父开怀。&/p&&p&(以下部分缺失。)&/p&&/blockquote&&br&&p&课后作业:请同学们熟读,逐字逐句理解,&b&并背诵全文&/b&。&/p&
《天地阴阳交欢大乐赋》,气势磅礴,淋漓尽致。之前被举报删除了,换个问题重发……请道德卫士们理性看待,高抬贵手……这是一篇专门描述“不可描述”的千古奇赋,由我白氏先贤白行简(776-826,白居易的季弟)编撰而成。成文于公元800年左右,唯一传世手抄…
&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a862e9a155e951d8c0c8_b.jpg& data-rawwidth=&912& data-rawheight=&607&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912&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a862e9a155e951d8c0c8_r.jpg&&&/figure&&p&&/p&&figure&&img src=&https://pic1.zhimg.com/v2-45ad90cd794c8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1.zhimg.com/v2-45ad90cd794c8_r.jpg&&&/figure&&p&修道犹如登山,一步一阶,一步一验。&/p&&p&道门修行,以清净自然为宗旨,&b&故修行的第一关就是清净关&/b&。&/p&&p&通过此关,方可步入众妙之门。&/p&&p&&br&&/p&&p&身心清净是入静的前提,身心放松又是清净的基础。现代许多人喜欢急功近利,气脉未通,阴气未消,上手直接打坐,往往不是散乱就是昏沉,难见效果。&/p&&p&修行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引,不明正统法门入手次第,轻则徒耗时光,重则出现偏差,学者不可不慎。&/p&&p&&br&&/p&&p&虽说人为万物之灵,但因为常年身处红尘染缸,本性灵光被物欲蒙蔽,心随外境而转,受迷难以自知。正如《常清静经》所言:&/p&&p&&b&&i&“众生所以不得真道者,为有妄心,既有妄心,即惊其神,既惊其神,即著万物,既著万物,即生贪求,既生贪求,即是烦恼,烦恼妄想,忧苦身心,便遭浊辱,流浪生死,常沉苦海,永失真道。”&/i&&/b&&/p&&figure&&img src=&https://pic3.zhimg.com/v2-47de5c3fbbb6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3.zhimg.com/v2-47de5c3fbbb6_r.jpg&&&/figure&&p&&br&&/p&&p&有个词语叫“心猿意马”,比喻心神外驰,难以掌控。所以&b&修行下手第一步应是收摄心神&/b&。&/p&&p&收摄心神的方法很多,有个简便的方法是&b&倾听纯音乐&/b&。&/p&&p&纯音乐即没有歌词的音乐,我推荐&b&《云水禅心》、《寒山僧踪》和《峨眉金顶》&/b&,音乐的选择以空灵飘逸柔和安宁为宜,不要选择忧伤灰暗或是狂野暴戾之类。&/p&&p&选好音乐之后,采用一个舒适的姿势,立坐卧皆可,注意姿势中正,莫要歪斜,放松身体,抛开杂念,无思无虑,用心感受,让心灵与旋律交融,以达到宁神息虑的效果。&/p&&p&&br&&/p&&p&这种方式比较轻松,简简单单,自自然然,而且可以引导身心放松,训练培养专注力,消除各种负面情绪。这是不可忽略的重要基础,学会收摄内敛,掌握身心放松,再进行后面的站桩、诵经、持咒、打坐,将会事半功倍。&/p&&p&&b&如果可以保持专注听完整首曲子而&i&不起杂念&/i&,即为初步验证&/b&,随后逐渐延长这种状态,&b&达到半小时之后&/b&,即可转入下一步修行。&/p&&figure&&img src=&https://pic2.zhimg.com/v2-9ab19a237af3d4ec4fd27bf327d58375_b.jpg& data-caption=&& data-size=&normal& data-rawwidth=&600& data-rawheight=&400&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600& data-original=&https://pic2.zhimg.com/v2-9ab19a237af3d4ec4fd27bf327d58375_r.jpg&&&/figure&&p&西方科学家认为,一曲轻缓优美的音乐,可以有效消除日常生活中带来的紧张、焦虑、忧郁等不良状态。&/p&&p&根据个人修行经历中得来的体验,飘逸空灵的天籁之音,是一座与潜意识沟通的桥梁,可直达心灵深处,产生共鸣。&/p&&p&通过音乐的引导,可以调整我们内心深处平时触及不到的深层意识。&/p&&p&潜意识蕴藏无穷的潜在能量,对我们的现实生活状态具有绝对性的控制力。甚至可以这么说,我们当前的一切状态,都是潜意识的真实反映!&/p&&p&我们的显态思维和潜意识之间是相互影响作用的关系,而且潜意识不具备分辨力,无法区分我们情绪里的善恶真假,只要被潜意识明确接受,终究要变成事实。&/p&&p&所以,紧张、忧郁、愤怒、悲伤等一切负面情绪都会影响到我们的潜意识,再通过潜意识的作用而造成各种身心疾病,对于事业家庭也有不良后果。&/p&&p&&br&&/p&&p&在当前浮躁的社会环境里,我们过多地关注外界,反而忽略了内心深处的感受,我们的思维就象是脱缰野马,难以驯服。在调控潜意识方面,天籁般的音乐具有神奇的作用,可以洗涤净化心灵,安抚躁动的灵魂。&/p&&p&&br&&/p&&p&现在,就让我们抛下所有思虑,静下心来,一起聆听这首轻柔悠扬的《云水禅心》,一起来领略超脱俗世的空灵意境。“空山鸟语兮,人与白云栖,潺潺清泉濯我心,潭深鱼儿戏......”沉浸在行云流水般的旋律里,你会感受到莫名的欢喜,内心清净安宁。&/p&&a class=&video-box& href=&http://link.zhihu.com/?target=http%3A//www.bilibili.com/video/avFfrom%3Dsearch%26seid%3D2540501& target=&_blank& data-video-id=&466048& data-video-playable=&true& data-name=&【古筝】《云水禅心》聆听古筝伴奏唯美的古风纯音乐_演奏_音乐_bilibili_哔哩哔哩& data-poster=&https://pic4.zhimg.com/80/v2-57c4a06699accb252b1f_b.jpg& data-lens-id=&&&
&img class=&thumbnail& src=&https://pic4.zhimg.com/80/v2-57c4a06699accb252b1f_b.jpg&&&span class=&content&&
&span class=&title&&【古筝】《云水禅心》聆听古筝伴奏唯美的古风纯音乐_演奏_音乐_bilibili_哔哩哔哩&span class=&z-ico-extern-gray&&&/span&&span class=&z-ico-extern-blue&&&/span&&/span&
&span class=&url&&&span class=&z-ico-video&&&/span&http://www.bilibili.com/video/av5782163/?from=search&seid=2540501&/span&
修道犹如登山,一步一阶,一步一验。道门修行,以清净自然为宗旨,故修行的第一关就是清净关。通过此关,方可步入众妙之门。 身心清净是入静的前提,身心放松又是清净的基础。现代许多人喜欢急功近利,气脉未通,阴气未消,上手直接打坐,往往不是散乱就是…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409 条内容
133 条内容
6605 人关注
137 条内容
4138 人关注
329 条内容
139 条内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如何练气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