敦煌莫高窟藏经洞洞中主要物品

韦庄的《秦妇吟》,失传1000多年,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 中和癸卯春三月,_太极实业(600667)股吧_东方财富网股吧
韦庄的《秦妇吟》,失传1000多年,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 中和癸卯春三月,
韦庄的《秦妇吟》,失传1000多年,20世纪初在敦煌藏经洞发现 中和癸卯春三月,洛阳城外花如雪。东西南北路人绝,绿杨悄悄香尘灭。路旁忽见如花人,独向绿杨阴下歇。凤侧鸾欹鬓脚斜,红攒黛敛眉心折。借问女郎何处来?含颦欲语声先咽。回头敛袂谢行人,丧乱漂沦何堪说!//三年陷贼留秦地,依稀记得秦中事。君能为妾解金鞍,妾亦与君停玉趾。// 前年庚子腊月五,正闭金笼教鹦鹉。斜开鸾镜懒梳头,闲凭雕栏慵不语。忽看门外起红尘,已见街中擂金鼓。居人走出半仓惶,朝士归来尚疑误。//是时西面官军入,拟向潼关为警急。皆言博野自相持,尽道贼军来未及。//须臾主父乘奔至,下马入门痴似醉。适逢紫盖去蒙尘,已见白旗来匝地。 扶羸携幼竞相呼,上屋缘墙不知次。南邻走入北邻藏,东邻走向西邻避。//北邻诸妇咸相凑,户外崩腾如走兽。//轰轰混混乾坤动,万马雷声从地涌。火迸金星上九天,十二官街烟烘烔。//日轮西下寒光白,上帝无言空脉脉。阴云晕气若重围,宦者流星如血色。紫气潜随帝座移,妖光暗射台星拆。//家家流血如泉沸,处处冤声声动地。舞伎歌姬尽暗捐,婴儿稚女皆生弃。// 东邻有女眉新画,倾国倾城不知价。长戈拥得上戎车,回首香闺泪盈把。旋抽金线学缝旗,才上雕鞍教走马。有时马上见良人,不敢回眸空泪下;//西邻有女真仙子,一寸横波剪秋水。妆成只对镜中春,年幼不知门外事。一夫跳跃上金阶,斜袒半肩欲相耻。牵衣不肯出朱门,红粉香脂刀下死。//南邻有女不记姓,昨日良媒新纳聘。琉璃阶上不闻行,翡翠帘间空见影。忽看庭际刀刃鸣,身首支离在俄顷。仰天掩面哭一声,女弟女兄同入井;//北邻行相促,旋拆云鬟拭眉绿。已闻击托坏高门,不觉攀缘上重屋。//须臾四面火光来,欲下回梯梯又摧。烟中大叫犹求救,梁上悬尸已作灰。// 妾身幸得全刀锯,不敢踟蹰久回顾。旋梳蝉鬓逐军行,强展蛾眉出门去。旧里从兹不得归,六亲自此无寻处。//一从陷贼经三载,终日惊忧心胆碎。夜卧千重剑戟围,朝餐一味人肝脍。鸳帏纵入岂成欢?宝货虽多非所爱。//蓬头垢面眉犹赤,几转横波看不得。//衣裳颠倒语言异,面上夸功雕作字。柏台多半是狐精,兰省诸郎皆鼠魅。还将短发戴华簪,不脱朝衣缠绣被。翻持象笏作三公,倒佩金鱼为两史。朝闻奏对入朝堂,暮见喧呼来酒市。 一朝五鼓人惊起,叫啸喧呼如窃语。夜来探马入皇城,昨日官军收赤水。赤水去城一百里,朝若来兮暮应至。凶徒马上暗吞声,女伴闺中潜生喜。皆言冤愤此时销,必谓妖徒今日死。//逡巡走马传声急,又道官军全阵入。大彭小彭相顾忧,二郎四郎抱鞍泣。沉沉数日无消息,必谓军前已衔璧。簸旗掉剑却来归,又道官军悉败绩。// 四面从兹多厄束,一斗黄金一斗粟。尚让厨中食木皮,黄巢机上刲人肉。//东南断绝无粮道,沟壑渐平人渐少。六军门外倚僵尸,七架{寨}营中填饿殍。//长安寂寂今何有?废市荒街麦苗秀。采樵斫尽杏园花,修寨诛残御沟柳。//华轩绣毂皆销散,甲第朱门无一半。含元殿上狐兔行,花萼楼前荆棘满。//昔时繁盛皆埋没,举目凄凉无故物。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 来时晓出城东陌,城外风烟如塞色。路旁时见游奕军,坡下寂无迎送客。//霸陵东望人烟绝,树锁骊山金翠灭。大道俱成棘子林,行人夜宿墙匡月。//明朝晓至三峰路,百万人家无一户。破落田园但有蒿,摧残竹树皆无主。//路旁试问金天神,金天无语愁于人。庙前古柏有残枿,殿上金炉生暗尘。//一从狂寇陷中国,天地晦冥风雨黑。案前神水咒不成,壁上阴兵驱不得。//闲日徒歆奠飨恩,危时不助神通力。我今愧恧拙为神,且向山中深避匿。寰中箫管不曾闻,筵上牺牲无处觅。旋教魔鬼傍乡村,诛剥生灵过朝夕。//妾闻此语愁更愁,天遣时灾非自由。神在山中犹避难,何须责望东诸侯!// 前年又出扬震关,举头云际见荆山。如从地府到人间,顿觉时清天地闲。//陕州主帅忠且贞,不动干戈唯守城。蒲津主帅能戢兵,千里晏然无犬声。朝携宝货无人问,暮插金钗唯独行。//明朝又过新安东,路上乞浆逢一翁。苍苍面带苔藓色,隐隐身藏蓬荻中。//问翁本是何乡曲?底事寒天霜露宿?老翁暂起欲陈辞,却坐支颐仰天哭。//乡园本贯东畿县,岁岁耕桑临近甸。岁种良田二百廛,年输户税三千万。小姑惯织褐絁袍,中妇能炊红黍饭。千间仓兮万丝箱,黄巢过后犹残半。//自从洛下屯师旅,日夜巡兵入村坞。匣中秋水拔青蛇,旗上高风吹白虎。入门下马若旋风,罄室倾囊如卷土。家财既尽骨肉离,今日垂年一身苦。//一身苦兮何足嗟,山中更有千万家,朝饥山上寻蓬子,夜宿霜中卧荻花!// 妾闻此老伤心语,竟日阑干泪如雨。出门惟见乱枭鸣,更欲东奔何处所?//仍闻汴路舟车绝,又道彭门自相杀。野宿徒销战士魂,河津半是冤人血。//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自从大寇犯中原,戎马不曾生四鄙。诛锄窃盗若神功,惠爱生灵如赤子。城壕固护教{斆、敩、效}金汤,赋税如云送军垒。奈何四海尽滔滔,湛然一境平如砥。避难徒为阙下人,怀安却羡江南鬼。//愿君举棹东复东,咏此长歌献相公。创建于
楼主暂未评论!
作者:您目前是匿名发表 &
作者:,欢迎留言
提示:用户在社区发表的所有资料、言论等仅代表个人观点,与本网站立场无关,不对您构成任何投资建议。用户应基于自己的独立判断,自行决定证券投资并承担相应风险。
扫一扫下载APP
东方财富产品
关注东方财富
扫一扫下载APP
关注天天基金中国有什么东西在外国?_百度知道
中国有什么东西在外国?
各位帮一下
我有更好的答案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有着五千年的历史,虽历尽坎坷,然一脉相承,从未间断,创造出光辉灿烂的东方文明,留下了丰富的文化遗产。然而,自鸦片战争以来,中国多次遭受西方列强的入侵,其间不计其数的文物被掠夺和毁损,大量珍贵文物流失海外。所谓的文物“流失”,是指通过非法渠道偷盗走私到国外去的那些文物。中国的文物“流失”,当然不包括那些历年国与国之间正常的文化交流所馈赠的礼物,也不包括昔日许多欧洲国家大量进口的中国瓷器。我国的文物是怎样流失海外的我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应上溯至鸦片战争时期。1860年,英法联军攻入北京,他们先洗劫、后焚烧了“万圆之圆”的圆明园。圆明园是满清五位皇帝——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的皇家大乐园,历经了150余年的建造和修缮,集明清园林建筑艺术之大成,也包含了许多西洋建筑艺术样式,成为大清帝国一颗璀璨明珠,也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有名的大型宫殿式御园。圆明园园内50多处殿堂内陈设了难以计数的紫檀家具,国内外珍奇宝贝,有锦缎、毡毯、商周青铜器,历代陶瓷器、漆器、牙雕、玛瑙、水晶、琥珀、木雕玉器、宝石、书画、钟表、历代典籍等等。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大火三日不灭,附近的清漪园、静明园、静宜园、畅春园及海淀镇均被烧成一片废墟。清王朝收藏的历代稀世珍品遭到毁灭性的破坏与抢夺。英法联军从圆明园抢走大量文物,已无法计算其数量。 法国文豪雨果曾经说过:“即使把我国所有圣母院的全部地方加在一起,也不能同这个规模宏大而富丽堂皇的东方博物馆相媲美。”圆明园遭洗劫后,大量旷世瑰宝流落海外,其中最集中的流散地就是大英博物馆和法国枫丹白露,美国、日本、西欧各国博物馆也收藏有大量的圆明园珍贵文物。目前大英博物馆所藏中国历代珍稀之品多达3万余件,其中有中国古代卷轴画的稀世珍品——东晋大画家顾恺之的《女史箴图》,在英国伦敦另一座著名博物馆—维多利亚与阿尔巴特博物馆内收藏的圆明园艺术作品也为数不少; 法国枫丹白露宫中国馆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的王后欧也妮建立的,兴建的原因就是为了存放抢自中国圆明园的文物。目前,这里收藏的中国历代名画、金银首饰、瓷器、香炉、编钟、宝石和金银器也有3万多件。 现在的国外文物市场,还经常可以看见一些中国皇家用的器具,比如官窑,这些皇家御用的东西相当一部分就是当时从圆明园里抢出来的。1900年八国联军攻入北京。联军纵兵三日为所欲为,古都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浩劫,无论是皇宫禁苑还是居民宅院、商家店铺都未能幸免。紫禁城遭洗劫后,宫内收藏损失过半,贵重物品被劫掠一空;“三海”—南海、中海、北海被劫后,收藏所剩无几;皇家行宫颐和园内陈设的珍宝几乎劫掠殆尽,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的无数宫廷所藏珍贵文物和古籍遭列强国洗劫。经过这次浩劫,北京“自元明以来之积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珠宝奇珍,扫地遂尽”,所失“已数十万不止”我国因此到底丢了多少文物,现在已经无法统计。当时,那些侵略者因为掠夺东西太多,带不回国,在回国之前便在北京摆开了临时拍卖场,拍卖自己的赃物。大多数的珍宝作为“战利品”带回国,一些士兵则把另一部分文物卖给了私人收藏家和喜好中国艺术品的人。二十世纪20年代左右,一些外国探险家以科学考察的名义来到中国,这些来华的外国探险队员精通人文地理知识,对文物有很高的鉴赏力,因此,通过他们流失出去的文物,不仅数量大,而且质量高,掠回国去的中国文物也不计其数,导致了中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据统计,年间,俄、英、德、法、日、美瑞典等国探险家曾潜入我国西北地区多达66次。日(光绪二十六年庚子5月20日),敦煌莫高窟十六窟甬道北壁后沉睡了几百年的藏经洞(现编号为第十七窟)被主持王道士无意中发现,一个震惊世界的宝库豁然洞开。最早掠走敦煌遗书的是俄国人奥勃鲁切夫,1905年10月,仅以6包劣质石蜡为饵,就从王道士手中换得藏经洞珍贵写本两大包。接着,是最著名的敦煌劫掠者---匈牙利裔英国人马克·奥利尔·斯坦因来到敦煌。他以四锭马蹄银(约200两银子),盗走精美的佛经和绢画上千件,共29箱,动用了一个浩大的马车队。1914年,斯坦因第二次来到敦煌,又以500银子,从王道士手中换取了570多个名贵手卷。斯坦因因其特殊的“贡献”,被英国维多利亚女王授予爵士称号并在世界考古界大获殊荣。他掠走的中国文物一部分收藏在大英博物馆,一部分在大英图书馆,一部分在印度事务部图书馆。斯坦因之后是法国人伯希和。伯希和是一位年轻的汉学家,精通汉语,在敦煌,他翻阅了整整三个星期,以500两银子的代价,将藏经洞中的精华悉数盗走,计6000余卷,包括一些画卷,现主要收藏在法国国立图书馆。瑞典人斯文赫定和斯坦因在中国西域也有发掘活动,拿走了一大批珍宝,包括已经失传的西域文字、珍贵的简牍;德国人格林威德尔和勒科克在新疆调查发掘,窃取了克孜尔和柏孜克里克石窟的大量壁画;日本人桔瑞超从敦煌石窟骗取了一批写本文书等等,导致中国古代文物大规模的流失海外。一些外国文物贩子勾结国内古董奸商、军阀,里应外合、偷盗或骗或低价买走文物,导致大量的中国文物流失。二十世纪30年代,日本人在太原天龙山石窟野蛮盗走300佛首,并指使中国古董商买通当地军阀,把龙门石窟的佛头敲下来运回了日本。在龙门石窟,凡是他们能够得着的地方,佛头都被偷走了。龙门石窟中著名的《帝后礼佛图》,是北魏时期的艺术珍宝,就是当时一个叫岳彬的文物贩子,找人买通军阀,把石雕砸下来,后运到了美国。现在,这块礼佛图收藏在美国宾州州立大学。1922年,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1200余件书画精品盗运出宫,绝大部分已流失海外。1928年,清东陵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野蛮的盗掘,墓中所藏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购买军火被变卖而散失。甲午战争以后,日本从中国掠夺书籍300万册,重要文物15245件。安阳小屯出土的甲骨,流失海外的有26700片之多,其中仅日本就达12443片。1937年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在其占领地区进行了大规模的盗掘,大量文物被劫走。期间,美国人利用中国社会动荡之机对中国文物大肆收购。150多年来,无数文物包括大量国宝级文物流失海外,而流失文物到底有多少恐怕永远是个谜。2003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表的《全球防止非法贩运文化财产报告》指出:全球47个国家的218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就有163万件,且均是文物中的精品。散落在世界各地民间的中国珍贵文物应是博物馆中的中国文物的十倍。据中国文物学会统计,中国珍贵文物的流失数量高达几百万件,达到国家一、二级文物标准的就超过100万件。海外流失文物数量之大、档次之高,让人们惊愕又深感痛惜不已。中国的文物走私文物走私导致了中国文物的大量流失海外。文物走私是一个世界性的普遍现象。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我国一度告别了文物外流的历史。然而,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在暴利的刺激下,国内外不法分子相互勾结,掀起了一波波盗窃、走私文物的狂潮。近20年来,仅从香港走私出境的文物就多得不可想象。中国每年走私离境的文物不计其数,而中国香港则成为文物走私的中转站。上世纪80年代以后,香港凭借来自大陆的大量走私文物,而成为世界第三大文物艺术品中心。走私的背后就是盗掘古墓之风盛行,中国盗掘古墓之风一度曾达到疯狂的程度。有报道说:仅西安市郊以当地农民就将约1000座古墓盗掘一空;1986年河南农民非法挖掘了公元前1—4世纪的古墓500座;月间一个团伙就盗掘了46座古墓。“中国大陆及香港的海关时常截获文物,无法统计到底从中国大陆走私出境多少文物,但从文物市场上出现的文物看,这一数量无疑是十分惊人的。”中国流失文物价值几何文物是一个国家和民族文化的物化,其价值无法估量。中国文物具有极独特的价值和崇高的声誉。2005年7 月12日在英国伦敦佳士得艺术品拍卖会上,中国元代青花大罐“鬼谷下山”以1568.8万英镑拍卖成交,创下了中国艺术品拍卖价格的新高。2002年在北京中贸国际拍卖有限公司的秋拍中,故宫博物院以2999万元购得散落海外多年的文物精品——宋代米芾手书《研山铭》。有人以之推算:假定中国流失海外文物为200万件,花钱购回一件平均用1500万元左右,那么200万件则需要30万亿元人民币之多。2005年中国GDP应为15万亿人民币,那么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的价值则相当于2005年中国GDP的两倍。据不完全统计,在47个国家的200多个博物馆中,中国文物不下百万件。仅就绘画而言,美国大都会博物馆所藏中国绘画最多,大英博物馆所藏的中国绘画最精,顾恺之《女史箴图》的最早摹本就在此处。1900年,八国列强洗劫了包括《四库全书》,《永乐大典》在内的宫廷收藏的无数珍贵文物和古籍。据不完全统计,安阳小屯出土的近20万片甲骨,流失海外的就有26700片,遍及日、美、英等12国。其中日本最多,达12443片。1911年辛亥革命后,内忧外患,各地盗掘成风,文物精品如潮水般涌出国门。1922年贪图奢华的末代皇帝溥仪“监守自盗”,将6大箱共计1200余件书画精品绝大部分流失海外。这就是近代史上著名的“宫廷书画散佚案“。1928年,清东陵乾隆和慈禧太后陵寝被军阀孙殿英率部野蛮盗掘,墓中所聚国之瑰宝被洗劫一空,绝大部分因被孙殿英用于购买军火而散佚异域他乡,损失浩大,至今无法估计。敦煌拥有的宝藏无以计数。而今敦煌遗书在中国国内仅存20000件,藏于英国大英图书馆东方写本部13700件;藏于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6000件;藏于俄罗斯圣彼得堡亚洲民族研究所12000件;藏于英国印度事物部图书馆近2000件;此外,日本、美国、瑞典、奥地利、韩国也均有敦煌文物收藏,数字无从估量。
采纳率:31%
中国甲午后流入日本文物曝光 曾被掠夺15245件 48  中新社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 应妮)首部由中国学者编成的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目录——《中国甲午以后流入日本之文物目录》15日在北京故宫博物院首发。这也是该目录编成66年后首度公开出版。  由中西书局出版的《目录》为十六开本,煌煌九卷三大册,是在抗战胜利后为向日本追讨自甲午以来被劫夺珍稀文物和要求战争赔偿,于1946年由国民政府教育部“清理战时文物损失委员会”京沪区办事处组织编制的。收录了甲午以后至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被日本劫夺的中国甲骨、石器、铜器、刻石、陶瓷、古玉、丝绣、书画、写经、拓本、杂物、古籍等类中国文物15245件,大部分器物标出了高度、重量、口径尺寸、藏处以及所依据图谱的书名简称、页码等资料。  中西书局常务副总编辑徐忠良介绍,这部流散文物目录自编成以后,历经坎坷,1981年国家文物局曾组织写刻蜡板,油印100部,分送国内各大图书馆、博物馆和设有文博专业的大学,但几乎散失殆尽。中西书局听说有这样一部珍贵书稿油印本存世后,立即拜访当年的实际编纂者、中国文物界元老谢辰生,并在谢老帮助下,让这部被冷落66年的流散日本中国珍贵文物目录终于得到公开出版。  作为当年的编纂者,国家文物局原顾问、中国文物学会名誉会长谢辰生坦言心情非常激动,“看到这部书,想起了当年参与这项重要工作的徐森玉、顾廷龙、吴静安、程天赋等老先生为之付出的巨大心力”。  他表示,从甲午到抗战胜利,正是中国遭受日本欺凌、劫掠最为严重的历史时期,在这个时期流入日本的中国文物,大都是通过劫掠、抢夺等非法、非正常途径;其次,这些文物等级很高,均为高品级的珍稀文物。  与会学者表示,目录的出版是中国文物研究工作中的大事,也是追寻海外流散文物的一项扎实成果,具有非常重要的研究价值、文献价值和现实意义。(完日本抢夺了多少中国国宝级文物最近几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中国个人财富的迅速积累,中国富人和文化人开始到海外购买中国文物,尤其到近邻日本。但是如何有效地购买、收回、索还日本所存的中国文物需要长期系统的工作和斗争。在中国流失到的海外的文物中,以日本收藏和拥有的最多,不完全统计甚至达到上千万件以上。隋唐时期,日本皇室对多得中国文书宝物者重赏。日本人“尽市文籍浮海而还”,带回的古籍占隋唐宫廷藏书的一半,达1800多部1.8万余卷,其中一个僧人就带回5000卷佛书。日本编纂的《秘府略》汇集唐朝类书1000卷,比北宋编撰的《太平御览》还详细。9世纪末,藤原佐世编撰的《日本国见在书目》收录唐及唐以前古籍1568部,计17209卷,堪称壮观。王羲之的《丧乱帖》唐时传入日本,或谓鉴真和尚东渡时带去,而今由日本皇室御藏,被认为是王羲之目前存世的唯一真迹。此帖反映了丧乱时期王羲之痛苦不安的情绪,集国事、家事于一身,因无意于书,故书法越见自然。据中国政府统计,自1931年到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被日本掠夺的文化财产共1879箱,破坏的古迹达到741处,抢劫图书和手稿300万册、文物360万件,另1870箱,“北京人”头盖骨化石也被掠走失踪。1937年,日本实行“金百合行动”,在南京至少掠夺6000吨黄金,东史郎等日军到处搜刮名人字画、古玩。当然其中由于旧中国缺乏文物保护意识,倒卖到日本的也很多。清朝未代皇帝溥仪逊位时,带出一大批国宝,有1200馀件历代书画珍品,经转手后,不少流失到日本;民国时,浙江静嘉堂文库藏书5万册,狼藉尘封虫蛀,湮灭在即,日本人遂以10万两白银购得,运回日本后妥善保护。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被日本商人买去的,中国不法商人倒卖出去的。1900年,敦煌莫高窟的王道士把经卷卖给外国人,而今他的子孙成千上万。改革开放后,中国有30多万座古墓被盗掘,重大文物盗窃案数千起。西汉王朝封泥相当于国务院钢印,每个仅以五元或几十元卖到日本后,可值一辆丰田车。这些让人痛心不已,攥紧拳头,却又不知如何下手。中国流失文物在日本品种遍及青铜器、陶瓷、书画、印章、家俱、杂货等,不一而足。东京国立博物馆收藏的佛像佛头,三井文库收藏的青铜器、瓷器,东京永青文库收藏的书法作品,京都藤井有邻馆收藏的中国文物和书画,书道博物馆收藏的历代书法等,不乏绝世佳品;20世纪80年代,日本收藏中国清代以前古籍达7500种。日本东洋文库70万册图书中,中国古籍占1/3,以儒家经典为主,还有史籍、子书、方志、医典、历算、佛教等四十余类左右,尤以长抄本、旧抄本最为丰富,还有卷子本、蝴蝶装本、折本等,雕刻精良的宋版书收藏颇丰,元本、明本也司空见惯。日本目前保存唐朝宰相魏征编写并供唐太宗阅览的《群书政要》原本,以及宋代出版的世界最早的植物词典《全芳备祖》原本和明朝宋应星编撰的百科全书《天工开物》原本,还有世界上最早的佛教翻译经典《四十二章经》手抄本。日本珍藏的《说文解字》原本,中国早已失传,是世界上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字典。这些“天壤间秘籍,无二之孤本”对中国古籍等文化的发掘、整理、研究起了巨大作用。宋元明各朝时,中国主动向日本求过逸书,出现倒流现象。宋太宗时,日本僧人献给中国失传的珍籍《孝经郑氏注》、《越王负孝经新义》,使得朝野震惊,宰相司马光感叹“嗟予乘桴欲往学”,大文豪欧阳修的《日本刀歌》吟诵“徐福行时书未焚,逸书百篇今尚存”。有关唐诗创作的规则、音律的书籍在中国早已失传,《乐书要录》在日本被发现后,中国学者竟以为是日本人伪造的。明治时,中国人在日本访书刻书成风,并反馈回国。清末学者杨守敬在日本收录中国古籍3万余卷,称“足偿国家甲午之失矣”。国学大师陈寅恪说:“群趋东邻受国史,神州士子羞欲死。”但是中国本已拥有的古籍仍然得不到重视。安阳殷墟虽在,要看甲骨文却得去日本,日本是收藏中国甲骨片最多的国家。日本官方机构、大型财团、民间企业、各大寺庙,直到很多个人,都收藏有高质量的中国文物,日本拥有1000余座大小博物馆,共收藏中国历代文物近200万件之多。仅东京国立博物馆一家,就藏有中国历代文物珍品9万余件。其中珍品、孤品不计其数,远远超过中国国内的普通博物馆,如南宋著名画家马远的《寒江独钓图》,至今仍羁留其中;此外,分别存放于日本不同博物馆的王羲之《妹至帖》、《定武兰亭序》、《十七帖》、《集王圣教序》,还有前凉时代的《李柏尺牍稿》,也都是难得一见的稀世文物珍品。最近日本向韩国归还殖民期间掠夺的大批文物,这一做法可为中国收回在日文物提供借鉴,经验很有启发。一是政府努力,坚持要求日本就侵略战争道歉赔偿,二是民间的努力和斗争。再就是证据充足,能够证明日本掠夺的文物何时何地。中国收回流失在日本的海外文物只能在相关国际公约的框架下由政府通过法律和外交等主要渠道来解决,同时还要动员社会力量,通过回赠与适当回购等方式,多管齐下,形成合力。中国要索回被日本掠夺的那部分。第一中国要有证据这些文物确实在抗战之前还属于中国,战争期间被日本掠夺,由当时的记载和日本的罪证。第二要有被掠夺文物所在地的政府机构、文物专家、律师组成索赔团开始努力。第三取决于日本的诚意和歉意。难点是时间久,证据缺乏;二是中国缺乏专业人才和热心人士。三是工作繁琐、收效少。
和平时期流到日本的文物中国要想收回,只能取决于日本人的意识和自觉,也需要中国的民间和政府努力,通过拍卖等商业渠道,设立专项基金,以官方力量来抢救海外中国文物。日本京都有邻馆在2002年放出“宋四家”米芾晚年的书法杰作、大字手卷《研山铭》,由中国国家文物局下属的中国文物信息谘询中心以2999万元回购,每字折合人民币76.9万元。该作成交价创下中国艺术品拍卖世界纪录,超过了此前同样由日本放出的北宋徽宗《写生珍禽图》创下的2530万元的成交纪录。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您可能关注的内容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您所在位置: &
&nbsp&&nbsp&nbsp&&nbsp
 莫高窟里的藏经洞.docx 7页
本文档一共被下载:
次 ,您可全文免费在线阅读后下载本文档。
下载提示
1.本站不保证该用户上传的文档完整性,不预览、不比对内容而直接下载产生的反悔问题本站不予受理。
2.该文档所得收入(下载+内容+预览三)归上传者、原创者。
3.登录后可充值,立即自动返金币,充值渠道很便利
 莫高窟里的藏经洞
你可能关注的文档:
··········
··········
莫高窟的藏经洞姓名:杨金祥班级:油画二班学号:摘要:莫高窟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俗称千佛洞,坐落在河西走廊西端的敦煌,以精美的壁画和塑像闻名于世。它始建于十六国的前秦时期,历经十六国、北朝、隋、唐、五代、西夏、元等历代的兴建,形成巨大的规模,现有洞窟735个,壁画4.5万平方米、泥质彩塑2415尊,是世界上现存规模最大、内容最丰富的佛教艺术地。近代以来又发现了藏经洞,内有5万多件古代文物,并衍生出了一门专门研究藏经洞典籍和敦煌艺术的学科——敦煌学。但莫高窟在近代以来受到许多人为的损伤,文物大量流失,其完整性已被严重破坏。1961年,莫高窟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1987年,莫高窟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关键词:藏经洞 我国古代 彩塑 壁画 句子 劳动人民 珍贵文物 智慧敦煌、这个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曾经风云际会,见证了古老的中华帝国和广袤辽阔的中亚地区,无数的历史变迁和盛衰荣辱。当朔风与黄沙侵蚀尽最后一丝荣光,敦煌也无法逃出盛极而衰的宿命,衰落的敦煌被人渐渐遗忘。直到公元1900年住在莫高窟里的王道士叙述说“忽悠天炮响震,忽然山裂一缝口。他与市民用锄挖开时,刹那间闪出佛洞一所,内藏古经万卷。”这是王道士发现的过程,愚昧的王道是怎么知道他挖出了亚洲最伟大的古代文化宝藏,敦煌也因此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数年之内,藏经洞内的典籍书画被各国探险者割裂瓜分,流散到世界各地。甘肃敦煌,如今平静祥和的敦煌依旧保持着它与生俱来的文化底蕴及热度。人们已经习惯把那个闻名世界的小小洞窟称做藏经洞。在今天的敦煌莫高窟藏经洞的正式编号是第十七窟,位于第十六窟内走道的北壁。一件藏于俄国圣彼得堡东方学研究所的藏经文书,它写成的时间是大宋咸平五年,也就是公元1002年,这是现在发现于藏经洞的文书中有题记最晚的时间。因此,学界认为藏经洞封闭的时间应在公元1002年之后,在藏经洞被重新开凿开之前这些珍贵的文献已经沉寂了近九百年。虽然敦煌文献帮助我们破译了不少扑朔迷离的历史密码,但是藏经洞的性质和关闭的原因却一直是一个谜。对此,学者也存在着猜测迷惑,为什么这些数量众多的文献会被储存在这里呢?我的看法是受战争的影响,所以敦煌的僧侣为了避难,这些藏经怕受到战争的破坏而把它们封存在藏经洞中。我也看过一些学者在书籍中发表的观点是:藏经洞里实际上是被古代的敦煌僧人所废弃的一些物品。根据已有的敦煌文献研究研究人员发现佛教典籍占了藏精洞文献的近百分之九十,而其中很多的佛教典籍 又与始建于公元834年前后的敦煌三界寺有关,那么三界死于藏经洞到底有着怎样的关联呢?公元900年前后敦煌发生战事三界寺在战火中被焚毁,收藏于寺中的全部佛教典籍随之损毁殆尽。劫后的三界寺开始重建,但寺内藏经匮乏不能养活他们念经之用,有一件《三界寺见一切入藏经目录》它长达六米收藏在中国国家图馆。写卷的题记中说弟子三界寺比丘道真乃见当寺藏内经论部帙不全,然后寻访古文经纶收入寺中、修补头尾、流传于世、光饰玄门、万代千秋、永充供养,三界寺的藏经呢?实际上是由道真和尚主持完成的,经录得下面有提款,题款的时间是长兴五年六月十五日也就是公元934年,此时正是中国历史上分裂会乱的五代十国时期。连年的征战是中原的社会生活如处水火,而悬隔数千里的敦煌一地却保持了相对的太平,所以寺内的藏经都是道真和尚和一些僧侣抄写来的,还有一些供养经。敦煌是丝绸之路上一颗最耀眼的明珠,千年之前来自南亚、地中海、中亚等地的文明就已经在此汇聚。中亚西域佛教更在此留下了深刻的印记,敦煌的今天,每逢传统的佛教节日敦煌莫高窟前总会热闹非凡,当地的百姓会聚集到这里进香拜佛。在道真和尚生活的那个年代人们为了祈求佛祖的保佑经常向寺院捐赠佛经供养,以个人或者家族出资缮写佛经再把这些佛经捐献给寺院,这部分佛经就成了供养经。由于三界寺地处偏僻规模也不大,要在短时间内迅速提高藏经的数量仅仅靠供养经也是不够的。雕版印刷发明以前的写本时代书籍宝贵难求,所以敦煌各寺院一直有将本寺部分闲置或损坏不全的佛经写卷相互交换、补充的习惯,像道真和尚向敦煌地区其他寺院里头祈求佛经。就此这祈求佛经就很复杂了,敦煌当地的寺院之间佛经交流是一种手段和渠道,那么道和尚再向其他寺院取经时也向中原地区乞经。敦煌地方政权与中原地方中央政府一直有藩属关系,敦煌佛教僧侣团曾专门组织僧史到中原乞经。这种频繁的交流是的敦煌地区的佛教深受中原佛教的影响,敦煌地区逐见盛行起了五台山 文殊菩萨的信仰。三界寺的佛经在道真和尚和其他僧侣的搜集下佛经从无到有也越来越丰富了。公元1006年地处敦煌西部的一个王国被一股外来势力所灭亡,大西北再次陷入新一轮的动荡之中,战争即将降临的恐怖气氛笼罩着敦煌莫高窟。莫高窟附近的三界寺内僧众们必定担心多年来苦心经营的藏经再次遭到灭顶之灾,
正在加载中,请稍后...
13页28页12页48页51页16页40页42页58页52页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莫高窟藏经洞的故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