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是那么wwW1122xu不尽人意 什么意思的,难不成还能是1122xucOm更该了

艮岳_百度百科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gèn yuè]
古典园林建筑之一,中国宋代的著名宫苑。政和七年(1117)兴工,四年(1122)竣工,初名,后改名艮岳、寿岳,或连称寿山艮岳,亦号。1127年金人攻陷后被拆毁。宋徽宗亲自写有《御制艮岳记》,为地处宫城东北隅之意。
艮岳名称由来
“”,即叠石为山,乃置景的重要技法。宋徽宗在位期间,于汴京宫城的东北隅,营建的(也称万岁山),在园林掇山方面称得上集大成者,可谓“括天下之美,藏古今之胜”。据记载,此园冈连阜属,东西相望,前后相续,而右水,后溪而旁垄,连绵而弥满,吞山而怀谷。园内植奇花美木,养珍禽异兽,构飞楼杰观,极尽奢华。当此园落成之后,曾亲写《御制艮岳记》,记载这一盛举。
,在八卦中,为山之象,若作方位,指东北方。相传宋徽宗即位之初,未有子嗣,有道士进言:“京城东北隅,地协堪舆,倘形势加以少高,当有多男之祥。”于是就勾起了宋徽宗选石筑山的欲望,一发而不可收,竟至搜刮天下,大兴“”(往运送花石的船只,每十船为一纲),结果民怨沸腾,国力困竭,以致金兵乘虚而入,汴京失守。宋徽宗最终被金兵掳走,死于北国,含羞于地下。这个颇知审美、酷爱奇石的皇帝,真是一个玩物丧国的典型。元人曾咏道:“万岁山来穷九州,汴堤犹有万人愁。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
艮岳地理位置
艮岳位于(今)景龙门内以东,封丘门(安远门)内以西,内以北,景龙江以南,周长约6里,面积约为750亩。艮岳突破以来宫苑“”的规范,把诗情画意移入园林,以典型、概括的山水创作为主题,在中国园林史上是一大转折。苑中叠石、掇山的技巧,以及对于山石的审美趣味都有提高。苑中奇花异石取自民间,运输花石的船队称为“”。
由于附近平皋千里,无崇山峻岭,少洪流巨浸,而认为帝王或神灵皆非形胜不居,所以对艮岳的景观设置极为重视。取天下瑰奇特异之灵石,移南方艳美珍奇之花木,设雕阑曲槛,葺,日积月累,历十数年时间,使寿山艮岳构成了有史以来最为优美的游娱苑囿。宣和四年(1122)艮岳初成,、分别奉旨作赋,又写了《艮岳百咏》 诗一组,徽宗自己也作了一篇《御制艮岳记》 。此后还有兴造,一直延续到年间(1126 一1127)。
艮岳风景建筑
整个艮岳以南北两山为主体,两山都向东西伸展,并折而相向环拱,构成众山环列、中间平芜的形势。北山稍稍偏东,名万岁山,山周5公里有余,最高一峰达90步。峰巅立介亭,以界分东西二岭。据亭南望,则山下诸景历历在目,南山列嶂如屏。北望则景龙江长波远岸,弥漫十余里。介亭两侧另有亭, 东曰极目、;西曰麓云、半山。东岭圆混如长鲸,腰径百尺,其东高峰峙立,树巨石曰,峰棱如削,飘然有云鹤之姿,高出于城墉之上。岭下栽梅万株,山根结构萼绿华堂,梅花盛开时有“绿普承跌,芬芳馥郁”的境界。
堂侧有承岚、昆云诸亭。又有外方内圆如半月的书馆,屋圆如规的八仙馆。还有挥云厅、揽秀轩、、紫石岩、朝真蹬等景点缀其间。由朝真蹬可往介亭,但蹬道盘行萦曲,扣石而上,忽而山绝路隔,继以木栈,倚石排空,周环曲折,形如艰险难行的蜀道。尽处山冈向南伸延,其间有遍植丹杏鸭脚(银杏)的杏帕。有栽于石隙土穴的黄杨,曰黄杨嗽。修冈之上成片的丁香间缀以磊磊山石称丁嶂。又有在自然的颁石之下杂栽椒兰,名为椒崖。
再往南已是寿山东南,西临雁池,增土为大坡,坡东南柏树茂密,动以万数,枝叶扶苏,如幢盖龙蛇,是为龙柏坡。坡南又有小山,横亘1公里,其景穷极奇妙,称。万岁山西有,自此向南绵亘数公里,与东岭相遥望。山口石间有水喷薄而出,形若兽面,名白龙沜。周围有灈龙峡、诸胜,间以蟠秀、练光、跨云诸亭点缀。又西为万松岭,青松覆被密布于前后,岭半建楼,名倚翠。岭上下又设东、西二关,关下平地凿大方沼。沼中有洲诸,东日芦诸,上葺浮阳亭;西称梅诸,上建亭。池水向东流入雁池,西出为凤池。
中分为二馆,东曰流碧,西曰环山,另有巢凤馆、三秀堂之属。艮岳的南山称之为寿山,山林葱翠,望之若屏,虽然其方广仅数公里,但前山两峰并峙,山后冈阜连属,峰峦崛起,望之千叠万复,不知其几千米。起大池,名雁池,池中莲荷婷婷,雁兔栖止。临池倚山有嚷嚓亭,取“鸟鸣嚓嚓”之意。《艮岳百咏》 称:“圣主从来不射生,池边群雁态飞鸣。成行却入云霄去,全似人间好弟兄。”
亭直北是。寿山南坡叠石作瀑,置木柜,绝顶凿深池,车驾临幸之际令人开闸放水,飞瀑如练,泻注到雁池之中,这里被称作紫,又名瀑布屏。循寿山西行,密竹成林,其内是四方贡献的各种珍竹,往往本同而干异,又杂以青竹,故称作斑竹麓。其间有小道透迄穿行。艮岳大门位于苑西,名门,入门园径宽于驰道,两侧奇石林立,著名的峰石有:神运、昭功、敷文、万寿等,其中神运峰“广有百围,高六初,居于道中,外构亭以覆之”。
石侧立碑,镌徽宗亲书御制记文。苑西仿农舍建西庄、山庄,周围辟粳稼寂麻之地,山坞之中又有药寮,附近植祀菊黄精之属。万岁山西北原有宫,后为火焚毁,丫是据其地凿大池,名为,自苑外引景龙江水,屈曲绕行,直至封丘门,池中有堂,曰蓬壶。西行为漱玉轩、炼丹亭、凝观、圆等。
整个苑中建筑则亭台楼阁,斋馆厅堂;山岭则冈阜洞穴,岩崖帕壁;泉池则川峡溪泉,洲诸瀑布。更有乔木茂草,走兽飞禽,其胜概难以尽述。来到苑中,四向环顾,若在重山大壑幽谷深岩之底,而不知东京原是开阔平夷之地,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这里竟是人工委积开凿而成。因而徽宗万机之余徐步一到,不知崇高富贵之荣。而腾山赴壑,穷深探险,绿叶朱苞、华阁飞陛、玩心惬志、与神合契,遂忘尘俗之缤纷,飘然有凌云之志,终可乐也。
寿山艮岳完工未久即遇金人围城,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苑中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沐河,并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笼篱,又取大鹿数百千头杀之以飨卫士。至都城被攻陷,居民皆避难于寿山、万岁山之间。次年春,祖秀复游,则苑已毁矣。明代曾赋诗叹曰:“城北三土丘,揭薛对堤口。黄芦莽瑟瑟,疾风鸣衰柳。云是宋家岳,豪盛今颓污。我闻帝王富,东南实罕有。凿池通嵌窦,移山媚户墉。岌众,纵吸风雷走。岩阴翡翠吟,海窟蛟髦吼。矜丽人,搜剔充妃后。君臣互沉洒,斯道诅能久。呜呼花石费,锚株尽官取。北风卷黄屋,此地竟谁守……”
艮岳文字记载
一卷(编修家藏本)
宋撰。淏有《会稽续志》,已著录。是书取徽宗御制《艮岳记》及蜀僧祖秀所作《华阳宫记》,各摭其略。首叙扰民之事,又称越十年,金人南侵,台榭宫室,悉皆拆毁,官不能禁。其大意亦与祖秀同耳。
艮岳石归何处
在北宋已被列为贡品。七年,皇家于汴京东北隅,建起顶峰高达九十步,方圆十余里的,
营造的命名“寿山艮岳”,建园时搜尽天下名花奇石,灵璧石为强征之首。
下乾隆行宫院内,一方北宋历史名石——八音石。八音石为灵璧石类,此石长2米、高1.5米、厚0.8米,形美如浮云层出,凝重而飘逸,色极清润,摩挲声响,属“艮岳”遗石。为建好“艮岳”朝廷专设应奉局,由精通园艺的朱勔操办花石纲。据《》记载:“前世叠石为山未见显著者,至宣和艮岳,大役。连舻辇致,不遗余力,其大峰特秀者,不特封侯,或赐金带,且各图为谱。”花石纲载来的、灵璧石都被宋徽宗人格化了,他给其中的佼佼者命名,皆题刻石上,视若众臣,有的赐予金带,还有的加封“盘固侯”等爵位。
可惜,艮岳的好景不长,金兵攻陷东京,北宋灭亡,当了俘虏。艮岳的大部分奇石,不是被激战炮火炸碎,就是被金兵运至金朝首都,未及启运和沿途散失的奇石,流落各处。灵璧石为举世之宝,然沧海桑田,历遭百劫,历史名石,存世寥寥。其中遗留的江南名石有瑞云峰、、皱云峰、冠云峰等,的一方八音石,也因未运至艮岳,而幸运遗留下来。
但推究它的命运也曾历遭磨难。据说此石原置城中,明代天启四年黄河决堤漫灌州城,八音石被淹没在泥沙深处。明末清初重建州城,有幸被人掘出,安置在重建的内。建国后成立,才将它移至乾隆行宫故址陈列,以突出它的人文和文物价值,以飨世人。明代河南睢州人兵部尚书袁可立及其子袁枢也曾收藏大量艮岳遗石精品,清《睢州志·浮香阁轶闻绝句·袁楚雄(孙)》:“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岩凝碧,艮岳遗石’也。清汤之旭《皇清太学生吏部注选州同知尹思袁公墓志铭》”:“当司马公在前明时,宦历中外。逮乞休归田,筑别墅、池林、山榭,逶迤十余里,不绝名花美石,极一时之胜。”袁德合《 睢阳尚书袁氏家谱·前言》:“尚书公(袁可立)爱石,府第内存放一方远近闻名的珍贵奇石,孟津尚书王铎题其上曰:‘仙崖凝碧,艮岳遗石’。人称尚书公为‘石仙’,吾家堂号遂以‘石仙堂’名之。”
古人爱石是上一大特色,在文中就推崇过太湖石,早在西汉时期就已有&构石为山&的做法。大规模以太湖石垒土叠石为大景观者,则是宋徽宗。
赵佶酷爱山石,对奇石有独到的鉴赏力,他为了营造艮岳,动用了上千艘船只专门从江南运送山石花木。一时间,汴河之上相衔,船帆蔽日,这就是劳民伤财的&&,搅得民不聊生、家破人亡,直接逼出了农民起义。元人郝经有诗叹曰:&中原自古多亡国,亡宋谁知是石头。&玩物丧志,嗜石误国,赵佶终成亡国之君。随着金兵南下、东京被陷。&花石纲&被迫结束,中原百姓颠沛流离,艮岳太湖石散落、迁移。
艮岳的太湖石,在军民守城之时,大部分被砸碎充当炮石,剩下的被黄水几次淹城淤没于地下,留在地面上的遗石保存在大相国寺和里,成为开封与铁、繁二塔齐名的千年遗物。
金兵南下时,部分正向东京发运的太湖石遗弃途中,成为中的珍贵景观。上海豫园&玉玲珑&,高4米,宽3米,细巧秀润,有72个天然孔穴,若以一炉香置于石底,便会孔孔出烟。苏州留园中有一冠云峰,高5.6米,以秀挺剔透见长。苏州、、南京瞻园有名的太湖石,均为&花石纲&遗物。
金兵攻陷东京后,还将艮岳的一批秀石不远千里运往燕京,今堆放于北京的中山公园、等地。中南海瀛岛上,有用艮岳遗石堆砌的假山,这是清代造园名家张南垣、父子精心之作。
艮岳遗石遍及大江南北,成为亿万百姓观赏之物,这是赵佶生前不可能想到的事.
里引起专家关注的太湖石
先农坛文物保护区内有块太湖石,文物专家初步考证发现,它很可能是块来自北宋都城汴梁的&艮岳&遗石。
北宋末年,在汴京(今开封)东北隅作土山,名为&艮岳&。他命人广罗天下花木奇石,分批送往汴京,安置于&艮岳&之中,史称&花石纲&。金灭北宋,尽拆宋室宫殿,运木石到(今北京),建造宫殿园林,其中包括&艮岳&中的奇石。这批迁徙到金中都的&艮岳&遗石保存下来,具有极高的文物及艺术观赏价值。在位于先农坛的育才学校校门入口处,七棵松柏围护着一块一人高的大太湖石。它集太湖石的漏、透、瘦于一身,上面还有题字曰&撷翠&、&绉云&。据征集部主任董绍鹏介绍,此石无论从体量还是造型来看,品相都和中山公园内的&艮岳&遗石非常相像。
据说,1997年,一位研究园林奇石的老先生来到北京古建馆,研究后认为此石正是&艮岳&遗石。可惜,老先生没有留下他的研究资料。董主任查找到了成书于1935年的《旧都文物略》。该书第46页有幅名为&观耕台&的老照片,观耕台的东北侧便立着此块太湖石。他分析说,据这幅照片可以肯定,这块石头至少在民国时期就已在先农坛了。但是,它是什么时候被移到了观耕台东南侧现今的位置上则无从考证。
董主任认为,太湖石是园林装饰用石,按照明清的规矩,不可能放到坛庙这样的地方。因此,这块石头很有可能是民国时期才移过来的。古建馆馆长则表示,无论它是不是&艮岳&遗石,这块太湖石都是有价值的园林文物,需要妥善保护。
古建馆相关人员已经将此石的有关资料、照片上报市文物局,关于这块太湖石的考证研究正在进行中。
事情过去了八百多年,如今人们游开封,已经难寻艮岳的痕迹。当年庞大的艮岳(周长十余里)所荟萃的天下奇石,都失落到哪里去了?人们不能不产生疑问。笔者浏览史籍,见前人对此有所记述,现择要录出,以备参考。
艮岳最初的毁弃,是在元年冬天,金兵围城之际。明人的《》辟有“艮岳寿山”一节,文中说:“及金人再至,围城日久,钦宗命取山禽水鸟十余万,尽投之汴河,听其所之,拆屋为薪,凿石为炮,伐竹为篦篱,又取大鹿数千头,悉杀之以啖卫士云。”既然曾经凿石为炮,可知艮岳的一部分石头,当时凿碎后,填了炮筒,充为炮弹,当然也不排除有些石头是做了守城用的礌石。
当徽钦二帝被金兵掳走北去后,康王赵构于建炎元年即位于,是为高宗。高宗受其父徽宗的熏陶,自幼就钟爱奇石,后来高宗把京城迁往扬州,再迁(杭州),据说竟没有忘记把艮岳上的少量奇石精品随辎重南运,最后安置在了临安皇宫的里。
数十年后,金人认为艮岳的奇石也是战利品,应该掳走。于是在金世宗修建离宫的时候,派人去汴京把艮岳的太湖石、灵璧石拆下来,令各府州县转运到中都(北京)。这些奇石,大部分修了北海的。元明时期一仍其旧。清代在岛上增建,并拆下部分石头去筑瀛台。如今人们游,尚能看到乾隆的几通诗碑。如果在沿阶而下,可见山的东北坡怪石嵯峨,古木参天,于幽静中显得瑰丽。这里是旧日燕京八景之一的,立有乾隆亲题的“琼岛春阴”碑。碑高丈二,碑阴刻有乾隆的七律一首:“艮岳移来石岌峨,千秋遗迹感怀多。倚岩松翠龙鳞蔚,入牖篁新凤尾娑。乐志讵因逢胜赏?悦心端为得。当春最是耕犁急,每较阴晴发浩歌。”清等的《》一书记有乾隆此诗的小序:“承光殿之北,孤屿瞰临北海,相传为辽之琼华岛,山多奇石,宋艮岳之遗,金人辇至于此……”白塔山南坡还有一块乾隆题名的“”,石背所刻诗中,有“摩挲艮岳峰头石,千古兴亡一览中”句。乾隆熟知前朝掌故,摩挲着艮岳遗石,不禁发出了兴亡之叹。
有资料说,乾隆数次下江南,在杭州看见过一些古石精品,疑为当年珍爱之物,随即下令将这些古石运到北京,放在御苑之内。如今中山公园四宜轩旁立的一块灵璧石,有两个半月形洞孔,石上刻有乾隆题的“绘月”二字;西门外一块灵璧石上,刻有乾隆题的“”三字。有古石专家认为,这些灵璧石精品,都是当年从杭州拆运来的。再则,乾隆在位期间,大兴土木,似有建园之癖,以他对艮岳遗石浓厚的兴趣,有没有忽略去开封搜罗艮岳的孑遗,倒可存疑。
艮岳毁弃得久了,其遗石的“传承”,基本可考,还算物尽其用,让人能够释怀。
清除历史记录关闭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专家在线解答网友疑惑
擅长:男性不孕不育症,少、弱、畸精子症的诊断和治疗....
Healthy Management
Healthy Mall
Diagnosis & Treatment
“牙痛不是病,痛起来真要命!”这句话说错了,牙痛就是病,得治!据报道,武汉一男子因为忍着牙痛不就医,导……
诊治高血压、冠心病等
病毒性肝炎及感染性疾病诊治
足跟痛,在临床上是一种常见的疾病。据悉,正常人群中有约10%的人会发生足跟疼痛的……
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压升高为特征,分为收缩压和舒张压,收缩压高于140mmHg……
答你好,早泄的治疗时间是要看什么病因的,早泄病因很多,比如:精神因素、前列腺炎……
Healthy & Care ///////
答结扎后有月经是正常的,结扎只是阻断输卵管,阻止卵泡和精子相遇受精,但不影响卵……
健康热文排行榜
<param name="flashvars" value="xmlData=" />
Parenthood //////
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好季节。温暖的阳光不仅一扫冬日的阴霾,带来了生意盎然,还为宝宝们带来了最新鲜的活力。科学证明,春天是宝宝成长的季节。晒太阳能够帮助宝宝获得维生素D……
/中医汤药/中医养生/中医文化
每周孕事-胎儿发育图
自测小工具
预产日期自测:
您好,叶酸片在怀孕前三个月到怀孕后三个月期间服用最好,每天服用0.4毫克的叶酸……
答你好,孩子一岁肝肾功能发育不健全,不建议喝儿童成长牛奶、袋奶、鲜奶、乳酸菌饮……
Healthy & Fashion //////
这周关于整容有什么值得一看的新闻?又有什么亮点和槽点?快跟小编一起看看吧!
热文排行榜
自测小工具
体质指数(BMI)测试:
您好,有效增强体质的方式方法,如可考虑多些耐力运动,如耐力跑,或打些球类,坚持……
答你好,水泡最好不要弄破,服些消炎药, 主要是预防感染的,抗炎治疗是关键的。饮……
Interactive
你好,根据你的这种情况考虑是过敏性鼻炎引起的,一般与过敏性体质有关系,药物治疗建议口服西替利嗪,鼻舒适片……
颈椎病一般都是老年人的常见病,但是,现在好多白领,年轻人也会患有颈椎病,天天离不开电脑,手机。颈椎病的临床……
2017年“首届南粤好医生”暨“第三届羊城好医生”...
媒体曝光了一起海上偷运走私美容针剂…
早期肺结核 病变较轻时可没有症状。肺结核的表现仅有倦怠、精神萎……
消除各种致病因素(鼻及鼻咽部慢性炎症,牙齿炎症)和增强体质、戒……
妇科炎症有很多种,一般早期症状较轻,容易被人们忽视,当女性出现……
热门文章母婴产品
Copyright & 1998 - 2018 familydoctor.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家庭医生在线版权所有
本网站敬告网民:网站资讯仅供参考,身体若有不适,请及时到医院就诊。谬文“岳飞是皇帝的私生子”的关键错误和荒谬之处
  前一段时间,某个心术不正的半吊子为了哗众取宠,竟然通过偷梁换柱来歪曲历史,他不仅歪曲民间小说、话本中的说法,还瞒天过海地篡改史书的记载,装腔作势地杜撰出一些离奇怪诞的情节,拼凑了一篇虚实不清的谬文《岳飞被杀真实原因揭密:只因是皇帝的亲哥哥》。
  该谬文宣称“岳飞是宋徽宗的私生子,是宋高宗赵构的亲哥哥,因威胁到宋高宗的皇位被杀”,这一荒诞不经的谬论在网上流传甚广,并且经常被一些不学无术而又人云亦云的史盲拿出来“炫耀”。
  事实上,“岳飞是皇帝的私生子”之说完全是网上某半吊子杜撰出来的谣言,他装腔作势地虚构历史情节,意欲哗众取宠。该文错漏百出,居然蒙骗了不少不求甚解的无知者!
  下面就来具体谈谈谬文“岳飞是皇帝的私生子”的关键错误和荒谬之处:
  关键错误之一
  绍兴十年“夏四月韩世忠、张俊、岳飞相继入觐。壬辰,以世忠、俊并为枢密使,飞枢密副使,五月遣张俊、岳飞于楚州巡视边防。”朝见皇帝以后,这抗
大元帅之中韩世忠、张俊进了中央政治局,可是岳飞只混了个政治局候补,看来赵构和岳飞的关系开始冷却了。
  “秋七月戊戌,秦桧上《徽宗实录》,进修撰以下各一官。丁未,加秦桧少保。命张俊复如镇江措置军务,留岳飞行在。飞以累奉诏班师”。秦桧看来笔杆子确实厉害,一年多的时间就完成了修改党史的艰巨任务。同时肯定还递交了一本厚厚的,不能让别人看到的内部文件,包括许多皇家机密。赵构不知道是高兴还是害怕,反正给党史写作班子每人提升一级。几天之后,赵构连下12道金牌逼迫岳飞回兵。
  ====================================================================
  故弄玄虚,篡改历史,错漏百出,欺蒙公众!
  别丢人现眼了!——上来就把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全搞错!
  岳飞北伐发生在绍兴十年(1140年)六月初到七月中旬(农历)!
  岳飞被迫班师发生在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下旬(农历)!
  岳飞被解除兵权发生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四月(农历)!
  “秦桧上《徽宗实录》”发生在绍兴十一年(1141年)七月(农历),而不是绍兴十年(1140年)七月(农历)!
  也就是说,“岳飞北伐被迫班师”比“秦桧上《徽宗实录》”早了一年多!
  很显然,某个不学无术之徒故意篡改史料,篡改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把历史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颠倒了!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 更多
  其实我比较想看原文,看那位作者是怎样推导出来的 o(╯□╰)o
      关键错误之二      史书上说岳飞他老爹岳和被大水冲走了。呵呵,这是岳母姚氏自己说的,没有见到尸体是不是?为什么在岳飞背上留尽忠报国这几个字呢?最合理的解释就是:岳飞父母在定情的时候,男方留给女方的定情之物就是一块玉佩,上面刻了四个镂空大字:尽忠报国。岳母为了以后他父亲能认出他来,把那玉佩烧红了,往他背上一按,“呲啦”一声,四个字就烙上了。岳飞疼得直哆嗦,二级烧伤啊。岳母则心疼得大哭,说:儿啊,你尽忠报国吧。  =======================================================================    怎么不敢把“史书”记载的原文拿出来呀?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史书”的记载,——那是民间演义小说和评书的说法,而不是史书的记载!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岳飞的母亲是一个没有多少文化的农妇,岳飞背后的刺字应该不是他母亲刺的,而可能是他从军的时候,他母亲请人刺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后来请人刺的!    然而,某个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却信口雌黄,歪曲历史,天马行空地杜撰说岳飞背后的四个字是在他出生时由他母亲刺的!——但是那个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却不敢把他所谓的“史书”记载的原文拿出来,也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更找不到任何关于“岳飞一出生,他母亲就在他背上刺字”的史书记载(哪怕是野史),所以他只能用自己凭空编造出来的几句空话来糊弄观众,企图瞒天过海、蒙混过关!      再看看下面的几个关键问题:      问:知道岳飞第一次从军是在那一年么?    是在宣和四年(公元1122年) ,当时岳飞二十岁!      问:知道岳飞一生几次参军么?    三次!      问:知道岳飞第一次参军为什么要提前退伍吗?    因为岳飞的父亲岳和去世了!      问:知道宣和四年(1122年)冬到宣和六年(1124年)冬,这两年期间岳飞在干什么吗?    宣和四年(1122年)冬到宣和六年(1124年)冬,岳飞一直留在家乡为父亲岳和守孝。      很显然,“岳飞出生之后,他的父亲就被大水冲走”之说其实也是民间演义小说和评书虚构杜撰出来的说法,完全不符合史实!    根据史书的记载,北宋宣和四年(1122年)冬,岳飞二十岁,其父岳和去世,正在兵营服役的岳飞于是提前退伍,回家乡为父亲岳和守孝!    宣和四年(1122年)冬到宣和六年(1124年)冬这段时间,岳飞在家乡为父亲岳和守孝,这一史实彻底戳穿了“岳飞的父亲被大水冲走”这个谬论。    
      关键错误之三      岳飞背上有四个大字:尽忠报国,野史说是岳母所刺,因为她太爱国了。当过妈的人一看就知道这野史是瞎编。去医院打针的地方看看,尽是孩子还没怎么样呢,老妈先是眼泪汪汪了。要当妈的拿大针往孩子身上扎出个政治口号?恐怕连后妈都下不去手。特别是在古时候,技术落后,没有什么消毒措施,用针刺出血来再往上面抹墨汁儿,要是来个什么感染,破伤风一类的,孩子的小命儿就断送了。而且尽忠报国这四个字,除了忠字外,在那年头儿都只能刺繁体字,笔划相当烦琐,简体字要800年以后才能施行呢,要当妈的刺一两针或许还行,一咬牙一闭眼了。刺上几百下写四十多笔划?怕只有发了狂的老妈才行。  =======================================================================    怎么不敢把野史记载的原文拿出来呀?    因为根本就不存在什么野史的记载,——甚至在演义小说和评书中也找不到所谓“岳飞一出生,他母亲就在他背上刺字”这一荒诞不经的描述!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早就指出:岳飞背后确实刺了四个大字,但不是“精忠报国”,而是“尽忠报国”,并且也没有史料说明是在何年何月由何人刺的,“岳母刺字”其实是古代演义小说或戏曲的美好想象,而且后来,民间演义小说又将岳飞背后的刻字改成了“精忠报国”。    不仅南宋时人所著的史书中没有提及此事,而且岳飞之孙岳珂所著的祖父传记《鄂王行实编年》中也没有记述此事,而在《鄂国金佗稡编》卷9《遗事》仅留存如下一段记事:    『先臣天性至孝,自北境纷扰,母命以从戎报国,辄不忍。屡趣之,不得已,乃留妻养母,独从高宗皇帝渡河。河北陷,沦失盗区,音问绝隔。先臣日夕求访,数年不获。    俄有自母所来者,谓之曰:“而母寄余言:‘为我语五郎,勉事圣天子,无以老媪为念也。’”    乃窃遣人迎之,阻於寇攘,往返者十有八,然后归。先臣欣拜且泣,谢不孝。 』    著名历史学家王曾瑜还进一步指出:元朝史官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中的《岳飞传》,而《中兴四朝国史》中的《岳飞传》大致是取材于南宋史官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二《岳飞传》,即《鄂王传》的缩写。    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中的《岳飞传》比章颖所著《皇宋中兴四将传》卷二《岳飞传》增加了“何铸审讯时,岳飞露出背部刺‘尽忠报国’四字”这一内容,这应该是南宋史官撰写《中兴四朝国史》的《岳飞传》时,依据南宋原大理寺卿(大概相当于现在的最高法院主审官)何铸的子孙所上报的行状、墓志之类的文件资料而增补的。    关于岳飞背上刻的“尽忠报国”四个字,可见于《宋史》卷365《岳飞传》以及《宋史》卷380《何铸传》(其他史书都没有相关记述)。      《宋史》卷365《岳飞传》记载:    『桧遣使捕飞父子证张宪事,使者至,飞笑曰:「皇天后土,可表此心。」    初命何铸鞠之,飞裂裳以背示铸,有「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    既而阅实无左验,铸明其无辜。改命万俟禼。』      《宋史》卷380《何铸传》记载:    『先是,秦桧力主和议,大将岳飞有战功,金人所深忌,桧恶其异己,欲除之,胁飞故将王贵上变,逮飞系大理狱,先命铸鞫之。    铸引飞至庭,诘其反状。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既而阅实俱无验,铸察其冤,白之桧。    桧不悦曰:“此上意也。”铸曰:“铸岂区区为一岳飞者,强敌未灭,无故戮一大将,失士卒心,非社稷之长计。”    桧语塞,改命万俟卨。飞死狱中,子云斩于市。』      在何铸(原本是秦桧党羽)审问岳飞之际,岳飞撕开上衣,让何铸看他背后刻下的四个大字,『飞袒而示之背,背有旧涅“尽忠报国”四大字,深入肤理』,这一记载表明岳飞背上的刺字已是年深月久。    但是史书中的记载却不能提供“岳飞母亲亲手在岳飞背上刺字”的证明。同时,从情理上推断,岳飞母亲作为一个普通农妇,一般只怕没多少文化,而当时的刺字是一项专门的手艺。    很多历史学家认为,岳飞背后的刺字不是他母亲刺的,而是他从军的时候,他母亲请人刺的,也有可能是他自己后来请人刺的。    然而,那个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竟然信口雌黄,瞎编乱造,杜撰说岳飞背后的四个字是在他出生时由他母亲刺的,——但是他却又拿不出任何真凭实据,更找不到任何关于“岳飞一出生,他母亲就在他背上刺字”的记载(即便是野史、评书或演义小说),所以他只能用自己凭空虚构杜撰出来的几句空话来糊弄观众,哗众取宠!    
原作者大概只是八卦一下吧。    
岳飞要果真是皇室苗裔,赵构指不定就把皇位传给他了。反正他没儿子,传给谁不是传啊?只要还是赵家的就行了。    
杀岳飞是议和的需要,而不是争皇位。
原作者大概只是八卦一下吧。    
岳飞要果真是皇室苗裔,赵构指不定就把皇位传给他了。反正他没儿子,传给谁不是传啊?只要还是赵家的就行了。    
杀岳飞是议和的需要,而不是争皇位。
      再看看下面的史料(摘录自《鄂王行实编年》):    『(岳飞)本贯相州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曾祖成,故赠太师、魏国公。妣杨氏,故赠庆国夫人。祖立,故赠太师、唐国公。妣许氏,故赠越国夫人。父和,故赠太师、隋国公。妣姚氏,故封魏国夫人,赠周国夫人。    崇宁二年,癸未岁。    先臣和遗事。初岁遗事。    二月十五日,先臣生,名飞,字鹏举。    按邓名世《古今姓氏书辨证》及《姓源类谱》曰:“唐尧时,有四岳者,佐尧理天下,因官以命氏,实岳姓所自始。”其后支胄莫考,凡数千载,皆韬迹不耀。望虽出山阳郡,先臣实家于汤阴,亦莫知其所以徙。    自先臣成而下,皆以力田焉业。及先臣和时,有瘠田数百亩,仅足廪食。河北屡歉,饥者多。先臣和常日以脱粟数升,杂蔬为糜,兴家人旦暮食,取半饱。尽以其余呼道路之饥者,均而饲之。家人有不堪者,先臣和谓之曰:“彼饥者亦人尔,而能一、二日不食。吾与若日再食,而犹欲求饱耶?吾欲裁吾之仅有,济人之绝无耳。”人有侵其地以耕者,割而予之,无争意。有贷其财而弗偿者,折券弃之,无愠色。虽甚窭乏,未尝悔,乡人重敬之。    先臣方在孕,有老父遇门,闻姚氏之声,曰:“所生男也,他日当以功名显世,位至公孤。”父因忽不见。及生先臣之夕,有大禽若鹄,自东南来,飞鸣于寝室之上。先臣和异之,因名焉。未弥月,黄河决内黄西,水暴至。姚氏仓皇襁抱,坐巨瓮中,冲涛而下,乘流灭没,俄及岸,得免。    先臣少负气节,沉厚寡言,性刚直,意所欲言,不避祸福。天资敏悟强记,书传无所不读,尤好《左氏春秋》及《孙吴兵法》,或达旦不寐。家贫,不常得烛,画拾枯薪以自给。然于书不泥章句,一见得要领,辄弃之。为言语文字,初不经意,人取而诵之,则辨是非,析义理,若精思而得者。    生而有神力,未冠,能引弓三百斤,腰弩八石。尝学射于乡豪周同。一日,同集众射,自眩其能,连中的者三矢,指以示先臣,曰:“如此而后可以言射矣。”先臣谢曰:“请试之。”引弓一发,破其筈,再发又中。同大惊,遂以其所爱弓二赠先臣。后先臣益自练习,能左右射,随发辄中。及焉将,亦以教士卒,由是军中皆善左右射,屡以是破贼锋。    同与先臣别,未几而死。先臣往吊其墓,悲恸不已。每朔望则鬻一衣,设卮酒鼎肉于同冢上,奠之而泣。引所遗弓,发三矢,又泣,然后酹酒瘗肉于冢之侧,徘徊凄怆,移时乃还。    衣就尽,先臣和(岳和)觉而索之,默不言,挞之亦不怨。后伺其出而窃从,往视之,尽见其所为,乃问之曰:“尔所从射者多矣,独奠泣于周同墓,何也?”曰:“飞向者学射于周君,而特与飞厚,不数日,尽其道以归。念其死,无以报,聊于朔望致礼耳。”又同其故,曰:“射三矢者,识是艺之所由精也。酹酒瘗肉者,周君所享,飞不忍食也。”    先臣和始甚义之,抚其背曰:“使汝异日得为时用,其徇国死义之臣乎?先臣应之曰:“惟大人许飞以遗体报国家,何事不敢为!”先臣和乃叹曰:“有子如此,吾无忧矣!”』      上面关于岳飞父亲的记载很详细,谬文“岳飞是皇帝的私生子”的作者没有见过,只能说明他孤陋寡闻。但是他竟然据此胡说什么“宋史上只有寥寥几字”,——却不知道元朝史官所编《宋史》的那段记述来源于南宋史官编著的宋朝国史,而宋朝国史中关于岳飞的不少记述则取材于岳飞孙子岳珂呈送给朝廷的那些为岳飞辩诬的资料和书稿!    (注:元人编修《宋史》卷365《岳飞传》,大致是照抄南宋官史《中兴四朝国史》中的《岳飞传》,而《中兴四朝国史》中的《岳飞传》大致是南宋史官章颖撰写的《皇宋中兴四将传》卷二《岳飞传》,而《皇宋中兴四将传》卷二《岳飞传》则大部分取材于岳飞孙子岳珂呈送给朝廷的那些为岳飞辩诬的资料和书稿。)    当初,岳珂呈交给南宋朝廷的资料和书稿包括:《高宗皇帝御札手诏七十六轴》、大父先臣飞《行实编年》六卷(即《鄂王行实编年》)、《吁天辨诬录》五卷、《通序》一卷、《家集》十卷,而这些正是今存《金陀粹编》的前二十五卷。    经察阅之后,南宋朝廷又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那些与岳飞相关的资料和书稿交付史馆,让南宋史官负责审查订正,“奉准宣付史官”。    南宋朝廷的史官们在仔细考证审查之后,将审查结果上报朝廷。其中一位官职较大的史官章颖在他的奏表中提到“事皆可证,其书虽见于《辨诬》,然言出私家,后世或疑于取信”,——章颖认为岳珂呈送给南宋朝廷的那些资料和书稿中所涉及的事情都能得到证明,其中的《辨诬》之书虽然也能找到依据,但由于是私家之言,后世之人可能会疑于取信。    在经过南宋史官的审查订正之后,岳珂呈送给朝廷的那些与岳飞相关的资料和书稿的主本被南宋史馆当作文献资料保管下来。    几年之后,南宋朝廷的那位史官章颖认为,岳飞、刘锜、李显忠和魏胜这四员抗金名将的遭遇都很不幸,为了让后世能了解他们的生平事迹,于是就为他们各写一部传记,合编为《皇宋中兴四将传》一书。    在审订之后,章颖将岳珂呈送上来的那部岳飞传记书稿(包括《鄂王行实编年》)加以删简润色,改编成《皇宋中兴四将传》中的《岳飞传》。后来,章颖将《皇宋中兴四将传》送呈南宋朝廷察阅,再送交南宋史馆保存,以备修撰南宋国史时参考。    后来元朝史官修史,基本上沿袭了前朝史官的记述,但是关于岳飞的资料实在太多,篇幅很大,不可能全文转录,于是他们删繁就简,把十万字左右的传记精简到一万字左右,——这就是《宋史》卷365《岳飞传》的由来。    很显然,那个不学无术的无耻之徒根据“宋史关于岳飞父亲岳和的记载只有寥寥几字”(其实有好几十字)来想当然的胡说什么“岳飞父亲不是岳和”,其实完全是没有根据的凭空想象和臆测,完全是信口雌黄、胡言妄语!    
      下面几段材料对理解前文有帮助,故附在后面,作为参考。      材料一    宋徽宗崇宁二年(公元1103年)二月十五日夜,在宋朝河北西路相州(今河南安阳市)汤阴县永和乡孝悌里的一间农舍中,一个岳姓的婴儿呱呱落地,发出雄亮的啼声。婴儿的乳名叫五郎,出生之时恰好有大鸟飞鸣于其屋上,故取名飞。    依中国古代礼俗,男子年二十而冠,宋时俗称裹头。男子冠时,在名之外取  表字,名和字的含义往往须互相照应。但宋代或“男子年十二至二十皆可冠”,并取表字。岳飞后取表字鹏举。     在中国古代的姓氏中,岳姓是个小姓。岳氏源远流长,初见于《姓苑》,可惜在宋朝之前,史书鲜见岳氏名人。    据岳氏家谱记述,岳姓来源于远古唐尧时代的“四岳”,“因官以命氏”。岳姓系神农后裔,神农生姜水,即以姜为姓,称帝名用火德王,故号炎帝,都城迁曲埠,传七世生节茎,不在帝位。节茎又传七世生垂,垂于尧时作共工水官,生伯夷。伯夷为秩宗,昨“四岳”。又因佐禹治水功高,禹封其为吕侯,侯河南汲郡伯。吕侯功高如山岳,旨为“太岳”官,其后裔长子袭父封,逐以国为吕氏;仲子官“太岳”,即以岳为氏,生子先龙。此后至岳飞,岳氏名讳谱系相续。     岳飞的籍贯今在河南省汤阴县,但是宋朝时期却称岳飞为河北人或河朔人。岳飞的曾祖父叫岳成,曾祖母杨氏;祖父叫岳立,祖母许氏;父亲叫岳和,母亲姚氏;岳飞还有一个叔父岳睦。    岳家世代务农。姚氏生岳飞时已有三十六、七岁。岳飞应有四个哥哥,都夭亡了。不久,姚氏双生了一个儿子,名叫岳翻。岳飞至少还有一个亲姊,后外甥女婿高泽民曾在岳飞军中担任“主管文字”。    岳和夫妻在临近绝育之年,居然得到了双子,自然欣喜异常。但是,他们绝不放纵孩子,而是“鞠育训导”,既有温暖的抚爱,又有严格的管教。姚氏作为慈母,更是克尽己责。所以岳飞自幼就对父母有极深厚的感情。    一个普通的农家子,体力劳动自然是其本分。岳飞从小就参加各种劳动,如牧牛放羊、拾柴剖草、烧火煮饭之类。因自幼严酷的劳动锻练等因素,造就了岳飞强壮的身体和惊人的膂力。岳飞从小就非常喜爱武术。    弓弩是宋朝时的重要兵器,时称“军器三十有六,而弓为称首;武艺一十有八,而弓为第一”。弩,其实是弓的一种。弓可步兵和骑兵通用,弩一般用足蹶开张,故只能由步兵使用。弩箭比弓前射程远,洞穿力强。衡量一个人的武艺,主要是看他能挽多大的“弓弩斗力”和射箭的准确性,时称“射亲”。    岳飞年纪不满二十岁,已能挽弓三百斤(宋朝一斤约合今1.2市斤),用腰部开弩八石(宋朝一石为92.5斤,约合今110市斤)。按宋朝军制,“弓射一石五斗”,已算武艺超群,可选充“班直”,当皇帝的近卫。北宋武士挽弓的最高纪录也只有三石。由此可知岳飞的挽弓能力已至登峰造极的境地。    岳飞十几岁时,曾向“乡豪”周同学习射箭。周同当众表演,连发三箭,都射中靶心。岳飞取过弓来,也射了两箭,居然射破周同的箭筈。周同大惊,立即将两张心爱的弓赠送岳飞。只花费数日功夫,周同就传授了岳飞射箭的全部诀窍。经过苦心练习,岳飞能够左右开弓,百发百中。     后来周同病死,岳飞悲痛不已。每月初一日和十五日,岳飞都要到周同坟前吊唁。由于经济拮据,岳飞甚至典卖了自己的衣服,在坟前酹酒埋肉。    岳和发现儿子的衣着突然一件件去向不明,便追问岳飞,甚至笞挞他,而岳飞却既不埋怨父亲,也不说实情。后经岳和暗地里跟踪,方才发现了儿子的秘密,转而称赞岳飞。    岳和一家祖祖辈辈扶犁握锄,不可能有多少文化,宋代的农村,有所谓“冬学”,从十月到十二月,利用农闲,由穷书生教课。课本有《百家姓》、《千字文》、《杂字》之类,时称“村书”。农民们只要能积攒下一点钱,还是很乐意遣送子弟入冬学,读村书。著名诗人陆游的一首诗写道: “三冬暂就儒生学,千耦还从父老耕。 识字粗堪供赋役,不须辛苦慕公卿。”    官府摊派赋役,有大字张挂的榜帖、由于(通知单)、户钞(收据)之类;农民私人也有土地契书、借据之类。农家子弟认识一些字,可能会少受一些官吏、保正、保长、揽户(以承揽他人赋税的输纳为业者)和地主的欺诈。农家子弟入学,并不是为入仕当“公卿”。     岳飞可能也在冬学里念过村书。尽管岳飞对文化知识如饥似渴,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农家子弟一般不可能在文化上得到深造。    穷困的岳家无力购置蜡烛之类,在白天辛勤劳作之余,岳飞经常靠燃烧枯枝败叶发出的火光,看书识字,以至通宵不寐。他天资聪颖,记忆力强,又有持久不懈的顽强毅力。    后来岳飞当将帅时,终于有条件学习更多的文化水平,“略知书传”,即懂一些儒家经典,甚至能赋诗,填词,作文,写行书,其书法则学苏轼,“字尚苏体”    岳和家原是拥有几百亩瘠薄耕地的自耕农,岳和在岳飞和岳翻两兄弟出世前,生活自给有余。遭逢灾年,虽然自家的口粮也相当紧张,岳和宁愿和姚氏用小米掺野菜,熬成稀粥,一天只吃早晚两餐,也要将强行节余的粥接济逃荒乞食者。岳和纯厚和善良的品德自然给岳飞以很深远的影响。    随着岳飞和岳翻两兄弟长大成人,由于各种原因,岳和的家境每况愈下,日益艰难。    北宋政和七年(公元1117年),相州发生涝灾,“夏雨频并”,收成锐减。翌年,岳和抱孙心切,为十六岁的岳飞张罗婚事,娶了一个刘姓女子。    一年以后,即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岳飞的长于岳云诞生。喜事临门,而岳家的经济负担却日渐沉重。    古代农民在无法维持生存的情况下,只能典卖土地,或者借高利货。这无异于饮鸩止渴,而使自己的经济状况更加恶化,最后无非落到“公私之债交争互夺,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己非己有”的悲惨境地。    岳飞新婚不久,便不能在家乡安居了。这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只好强忍悲痛,背井离乡,出外谋生。他万分依恋鬓发苍苍的老父和老母,却不得不同他们离别。    相州州治安阳县有一户世代显赫的家族韩家。早先韩琦历任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宰相,是这个显赫家族的奠基人。韩琦的长子韩忠彦又在宋徽宗初年任宰相。韩家既是皇亲,又有许多贵戚。在北宋帝国的上层,几乎处处渗透着这个豪门大族煊赫的势力。    按法律规定,本地人一般不准在本地做官。但是,为显示北宋王朝的特别恩宠,韩琦和其长孙韩治、长曾孙韩肖胄都先后担任相州的知州。这也表明了韩府是当地极富极贵的豪强之家。    韩肖胃大概是在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接替其父韩治,继任相州知州。大约就在韩肖胃的四年任期内,岳飞作为一个不足二十岁的青年,自汤阴县来到毗邻的安阳县,当了韩府的佃客。    宋朝乡村无地的佃农,一般须编入“乡村客户”的户籍。他们大抵租种地主的田地,而向地主缴纳实物地租。有些地主还出租耕牛和农具,甚至掠取高达八成的地租。尽管剥削量已经很重,某些贪得无厌的地主还经常使用各种手段,例如用大斗、大斛巧取豪夺,变相加租。在政治上,宋朝佃农的地位是低下的。法律上甚至明文规定:“佃客犯主,加凡人一等。”    岳飞和其他佃农一样,“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这个来自外县的谋生者,虽勤劳至极,但生计看来仍相当艰窘。    有一天,岳飞去韩府的庄墅借籴粮食,恰逢张超率几百名盗匪包围了这座庄墅。岳飞便凭借自己的高超武艺,攀登上墙垣,引弓一发,利箭直贯张超的咽喉,即时毙命。几百名盗匪群龙无首,立刻溃散。    在养尊处优的韩家子弟眼里,本来决无一个普通的青年佃客的位置。此次意外的突发事件,使他们都认识了岳飞。    后来岳飞成为名将,韩家子弟在官场中有意无意的宣传,使士大夫辈都知道了岳飞的低下卑微的出身。    岳飞解救了主人的危困,但韩府似乎也并未另眼相看,厚待岳飞。    岳飞受尽煎熬,眼看困顿的生活无边无涯,他寄身异乡、益发思念父母,思念亲人。最后,他不得不下定决心,离开安阳,返回汤阴。     
      材料二      十二世纪初,生女真部落在完颜阿骨打(汉名旻)的领导下,反抗辽国的统治,随即兴起于白山、黑水之间(现在的东北地区),建立了金国。完颜阿骨打(旻)成为金国开国皇帝,也即金
。    新兴的金国女真族盛行奴隶制,有强烈的掠夺性。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汉名晟,阿骨打之弟)即位后,金国女真军队最后吞灭辽国,又立即准备发动侵宋战争。    金国剽悍的骑兵,胜过了原先的辽国和西夏的骑兵。在金国建立之初,女真骑兵几乎所向披靡,从未遭到严重的挫败。时称“金人野战,长于用骑”“金人攻城,长于用炮”。如进行大规模的攻城战,先进的攻城技术的运用,复杂的攻城器械的制作,火药兵器的制造和使用等,显然本非女真人所擅长,而是他们在灭辽战争中逐步学会的。能实施攻城战,才能深入中原腹地,这又是金军胜过辽军和西夏军之优长。显而易见,在攻宋前夕,金军的实力是空前强大的。    金国女真贵族看穿了宋朝的虚弱本质,认为宋军是比辽军更不中用的对手。至于中原地区丰盛的物产,都市生活的繁华,统治者的无数金玉珍宝,更使女真贵族垂涎三尺。    宋朝作为当时世界上经济和文化最高度发展的文明国度,正面临着一场空前的劫难。    在攻灭辽国之后,金国女真人又将兵锋指向北宋王朝,金军接连南下攻宋。而以宋徽宗、宋钦宗为首的北宋统治集团,不仅腐化昏聩、骄奢淫逸,而且懦弱无能,在重大军国问题上接连失策。  
  同时,由于长期实行以文制武的“抑武”政策,致使北宋末年的宋军整体素质低下,面对金军的进攻,宋军一触即溃,或不战而溃,根本没有能力进行野战,只能进行守城战。宋军节节败退,金军攻城略地、长驱直入。金兵最初进入中原之时,可以说是“有掳掠, 无战斗”。  
  金国女真兵铁骑所过之处,宋朝百姓老弱惨遭杀害,妇女被驱掠蹂躏,男子多被掳去,剃掉部分头发,结扎辫子,充当管马、负担等苦力。田野里纵横交错的尸骸还来不及完全收拾,良田就已经荒芜,颓垣败屋也少有炊烟。    金军的烧杀抢掠,既使对幸存者而言,也造成了极度的生活困难,中原百姓冻饿交迫,痛不欲生。  
  在第二次从军归来之时,岳飞在家乡见到了怀念已久、存亡未卜的老母姚氏,总算得到了一点宽慰。但是,国家的危难,山河的破碎,百姓的苦难,使这个热血男儿悲愤填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在如此艰险困厄的世道,即使要贪生苟活,也极其不易,更何况岳飞决非是一个贪生苟活者。在河东的战争中,岳飞就已经是不畏刀丛箭雨的勇士。  
  事到如今,岳飞更强烈地感到,死难的乡亲必须用仇敌的血来祭奠,大地的剩秽必须用自己的剑去铲除。岳飞闻鼓鼙而思奋,决心重返前线,为驱逐外敌、光复河山而效命。  
  剩下的唯一顾虑,是年过六十的老母亲。岳飞离家后,曾经在艰难困顿的岁月中抚育自己的老母姚氏,自然缺少照应和保护,这又使他很难忍心为此。姚氏是个普通的农家妇女,却深明大义,她决不愿意拖累儿子,而是积极勉励岳飞“从戎报国”。最后,岳飞决定留下妻子刘氏,照顾老母和幼子岳云、岳雷。  
  岳飞临行之际,姚氏请人在岳飞背上深深地刺了四个大字――“尽忠报国”。这四个字不仅刻在岳飞的背上,也铭记于岳飞的心中。在往后的峥嵘岁月里,岳飞始终以百折不挠的精神,履践着自己和母亲共同的庄严誓言。千百年来,“尽忠报国”也成了中华民族爱国主义精神的一面大旗。    在外敌入侵、山河破碎、生灵涂炭、家国危亡的严峻形势下,岳飞第三次从军。岳飞过去两次当兵,其实是为了谋生而迫不得已;到了第三次从军之时,岳飞已经成长为一个自觉的爱国者。  
  当时,在河北相州城里,武翼大夫刘浩正在负责招募义士,收编溃兵。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前往投奔刘浩。刘浩询问了岳飞的经历,明了他的从军杀敌、保家卫国的抱负,自然相当器重他。    刘浩命令岳飞去收编一支盗匪,其首领名吉倩。岳飞乘天色傍晚,率四名骑兵赶到吉倩的营寨,规劝他们接受刘浩的领导, 参加抗金斗争。吉倩等人表示愿意归顺,但又顾虑会被官府杀害,岳飞再三作了保证。不料有个壮汉猝然向岳飞猛扑过来,岳飞机敏地予以还击,以手重劈其脸颊,将此壮汉打翻在地,并拨出佩剑,指向对手。吉倩等急忙罗拜求免。    最后,岳飞引领这支三百八十人的队伍返回军营,岳飞因此被升为从九品的承信郎。    靖康元年(1126年)冬,岳飞前往投奔正在河北负责招募义士的宋朝大臣刘浩。刚应募入伍的时候,岳飞只是普通士兵,但是年轻有为的岳飞很快就表现出非凡的军事天赋,在北宋末年的抗金斗争中立下一系列战功,接连被提拔,“以列校拔起,累立显功”,从普通一兵成长为下级军官。    宋徽宗第九个儿子康王赵构在河北相州(今河南安阳)城内接到其兄长宋钦宗的蜡书,便于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在相州开设元帅府,自任河北兵马大元帅,康王赵构命武显大夫陈淬任元帅府的都统制,其下编组为前、后、中、左、右五军,其中前军统制就是刘浩。        按宋钦宗蜡书的命令,元帅府的任务是急速出兵救援北宋都城东京开封府,但畏敌如虎的康王赵构却绝不敢尝试此事。赵构为确定今后的行止,便派兵侦察敌情。        当时,岳飞属刘浩的前军编制,岳飞奉命带领三百名骑兵,前往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县东)魏县(今河北魏县东北)李固渡侦察敌情。在一个叫侍御林的地方,岳飞率所部击败几百金军,杀死金国一员枭将。岳飞胜利归来后,因功被升官三级,为正九品成忠郎。    康王赵构身兼重任,却深怕元帅府的名义树大招风,引惹金军的兵锋。与亲信汪伯彦密谋后,康王赵构决定先派刘浩领兵南下濬州(今河南浚县西北)和滑州(今河南滑县),扬言要解东京开封之围,迷惑金军,以掩护康王赵构逃跑。康王赵构和汪伯彦对军士隐瞒真情,诡称南下汤阴,避开李固渡的金营,诡秘地进入北京大名府(今河北大名)。        在刘浩前军二千五百人南下之前,岳飞又奉命率一百名骑士到滑州侦察,刘浩还特地将自己的一匹骏马借给岳飞使用。        岳飞率部一直深入滑州南部近东京开封府的地界侦察敌情,当宋军回归时,在黄河冻冰之上同大队金军发生遭遇战。    一员金将飞马舞刀而来,岳飞迎击,双刃相向,岳飞的刀劈入敌刃一寸多,岳飞又抽出刀来,一刀劈下金将头颅。宋军战士们接着奋勇冲锋,将人数众多的金兵杀退。        待刘浩率军到达濬州,正值闰年冬暖,大河解冻。部将丁顺率五百人乘船抵达南岸,便被敌骑冲散了。刘浩感觉形势严峻,自己兵力单薄,无法单独南进,只好带领人马北上,追赶已经逃到北京大名府的大元帅康王赵构。        岳飞因滑州的战功,又被升官三级,为从八品的秉义郎。接连胜利,使岳飞在元帅府享有“敢死”的勇名。    岳飞怀着南下解救北宋都城之围的满腔热枕,但作为下级军官,又全然不知道康王赵构元帅府的内幕,更不了解这位大元帅的卑怯心机。    康王赵构到达大名府后,河北路的几支宋军都向此地集中,副元帅宗泽首先从磁州赶来。        围绕着是否和如何营救东京开封府的问题,宗泽和另一副元帅汪伯彦的主张截然相反。发生激烈争执。最后,康王和汪伯彦私下商定,分兵两路,宗泽南征,康王赵构和汪伯彦之流则东逃至济州。        年近古稀的宗泽,毅然承担了救援开封的重任,而康王赵构仅分给他一万兵力,分成前、后、中、左、右五军。陈淬任都统制,兼领中军,刘浩部的二千人编为前军。岳飞自然也列入前军的编制,这是岳飞第一次成为宗泽的部将。        岳飞精神振奋,根据宗泽的指挥和部署,南下攻击金兵。宗泽在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下旬进军开德府(今河南濮阳),接连同金兵打了十三仗,每战皆捷。在这期间,岳飞奋战疆场,接连杀敌立功,岳飞的军职也接连升迁。        在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正月的一次战斗中,岳飞连发两箭,射死金军两个执旗者,岳飞在率领骑兵驰击敌人后,又掳获一批军械。岳飞因此连升两官,为正八品的修武郎。        靖康二年(公元1127年)二月,刘浩的前军奉命转战曹州(今山东菏泽南)。岳飞披散头发,挥舞四刃铁锏,身先士卒,直贯敌阵。宋军以白刃近战击败几百金军,追奔数十里。战后,岳飞又升两官,为从七品的武翼郎。        刘浩的二千兵马进驻广济军定陶县(今山东定陶)的柏林镇后,康王赵构的元帅府又命令他改隶黄潜善,取消了宗泽对此军的指挥权。    靖康二年(1127年)1月初,因为昏庸无能的北宋君臣指挥不当,加之江湖术士郭京误国,北宋都城东京汴梁被金国女真兵攻破。金兵大肆烧杀抢劫搜刮,将当时世界的著名大都会东京汴梁洗劫一空。同年四月初,金兵押着徽、钦二帝以及宋朝后妃、皇子、宗室、贵戚等3000多人北返,被金国女真兵押走的还有东京城内的教坊乐工、技艺工匠等数千人以及平民百姓男女不下10万人,其中女性尤多,金兵还带走了北宋朝廷的大量文籍舆图以及宝器法物,北宋宣告灭亡。史称“靖康之变”或“靖康之耻”。    金国左副元帅完颜粘罕(宗翰)、右副元帅完颜斡离不(宗望)等另立原北宋大臣张邦昌为傀儡皇帝,国号楚。伪楚傀儡政权不得人心,无法维持下去,张邦昌不得不派人把御玺送到济州,奉迎康王赵构为帝。    公元日,康王赵构离开济州,前往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出发之前,康王赵构将元帅府所属五军重新编组,其中张俊任中军统制,刘浩任中军副统制。岳飞作为中军的一名偏裨武将,随同大队人马,护送这位即将登基的新皇帝,前往南京应天府。    五月初一日,康王赵构在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即位,将靖康二年改为建炎元年,成了南宋的开国之君,后庙号称宋高宗。宋高宗赵构当时才二十一岁,他长期在深官养尊处优,所擅长的只有享受和淫乐,统治经验还不丰富。    宋高宗赵构称帝伊始,迫于严酷的形势,不得不起用众望所归的爱国名臣李纲担任宰相。然而,宋高宗赵构当时真正言听计从的,却是权奸汪伯彦、黄潜善,外加一些宦官。    李纲于建炎元年六月间自南方赶到南京应天府,他总结北宋亡国的惨重教训,审度宋金的实力对比,提出一系列正确的政策和措施。李纲采纳张悫等人的建议,号召民众组织忠义巡社,抵抗金军。李纲推荐宗泽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负责守卫京城;推荐张所任河北西路招抚使,傅亮任河东路经制副使,负责收复两路沦陷的州县。    李纲积极抗金备战,却遭到执政权奸黄潜善、汪伯彦之流的多方掣肘和刁难。黄潜善和汪伯彦坚持迁都东南,以图苟安一隅,这正中宋高宗的下怀。    岳飞处于黄潜善等权奸的羁束之下,接连几个月无仗可打,闷闷不乐。以岳飞当时官职之卑微,当然没有资格了解过问宋廷的许多谋议与争论,但是,岳飞逐渐明白,新建立的南宋朝廷显然并无认真抗金、收复失地的远图,只是一味地消极地怯战和退避。    最后,宋高宗赵构准备往扬州(今江苏扬州)等地“巡幸”的消息,也终于传到官卑职小的岳飞耳中,岳飞忧心忡忡,焦急万分,感到无法保持沉默了。事关大局,尽管自己人微言轻,必须克尽己责,岳飞满腔爱国热忱于是不可抑制地迸发出来。    建炎元年(1127年)六、七月问,当时还是下级军官的岳飞恳切地向宋高宗赵构上长书言事。岳飞指责黄潜善、汪伯彦等人无意恢复故疆,迎还徽、钦二帝,却欲退避到长安(即京兆府,今陕西西安)、襄阳(即襄阳府,湖北襄樊)、扬州等地,“在苟安之渐,无远大之略”,中原的百姓将会感到失望,即使将帅们拼死作战,也无成功的可能。岳飞恳求皇帝改变主意,取消去三州“巡幸”的诏令,车驾还东京,主持大局,乘着金军怠懈的机会,亲率大军,渡河北伐,则“中原之地指期可复”。    赵宋的家规国策是以文制武,刻意贬低和压抑武人,形成文尊武卑的关系。岳飞不过是一个从七品的下级小武官,在那个鄙视武夫的时代里,岳飞居然敢于上书规谏皇帝,指斥宰执,评议时政,这无疑需要非凡的胆识和勇气。    权奸黄潜善和汪伯彦看到岳飞的上书,自然是嗤之以鼻,他们作出了“小臣越职,非所宜言”的批示。岳飞不仅被革掉官职,还被削除军籍,赶出兵营,“孤孑一身,狼狈羁旅”,一时连生计也无着落。岳飞遭受如此严酷的打击迫害,但他的爱国热情却并未被浇灭。岳飞怀着“尽忠报国”之志,又奔向河北抗金前线。    当时,金军仅仅只占领河北和河东路的部分州县。河北失守的仅有西路的怀州(今河南沁阳)、卫州(今河南卫辉)、浚州和真定府,宋朝其它的府、州、军都固守待援。金军连从燕山府(今北京地区)南下的通道也没能保持。    宋朝爱国名臣张所就任河北路招抚使后,积极招募民兵,筹划粮饷,准备先克复怀州等四州、府,再解除金兵对中山府的包围。    岳飞在建炎元年(1127年)八月间投奔张所的河北西路招抚司,并且坚持要求参见张所本人,岳飞前后三次恳求,才见到张所。张所让岳飞暂充效用兵,作为普通一兵留在“帐前使唤”。     河北路招抚司有一位募僚,名叫赵九龄,赵九龄同岳飞有所接触后,很快地就赏识了岳飞,认为这个青年是“天下奇才”。    通过赵九龄的举荐,张所初步了解岳飞的经历和志向,便有意考问岳飞。    张所说:“闻汝从宗留守,勇冠军,汝自料能敌人几何?”    岳飞回答说:“勇不足恃也,用兵在先定谋。谋者,胜负之机也,故为将之道,不患其无勇,而患其无谋。”     接着,岳飞就将古代兵法中“上兵伐谋,次兵伐交”的道理阐述了一番。    张所大为惊奇,说“公殆非行伍中人也!” 当即命岳飞坐下,两人促膝谈心。    岳飞畅谈了自己的理想和抱负,分析了河北的重要性,说本朝以开封为京都,平川旷野,长河千里,如果不能收复河北,不仅河南无法守卫,连江淮也得失未卜。当年童贯买得燕、云地区,而没有防守金坡等关,得虚名,受实祸,这是惨重的教训。谈话时,岳飞想到国耻家仇,不由得慷慨流涕。岳飞再三申明自己以身许国的宏誓大愿,表示决心随同张所征战,收复失地,万死不辞。    张所作为一个饱读经史的爱国文臣,自经历此番谈话,便对岳飞刮目相看,十分器重,认定岳飞将才难得,决定予以破格提拔。    张所将岳飞从本无一官半职的效用“借补”修武郎、合门宣赞舍人,充任中军统领。接着,又很快超升三官,借补从七品的武经郎,升任统制。    张所多方收揽一些英勇的志士人才,同时布置反击金国女真兵的一些具体措施,并且决定把招抚使司设置在北京大名府,以便深入河北腹地。    王彦是河内(今河南沁阳)人,少年时就喜读兵书,更喜骑马、射箭等事。后来投身从军,曾跟随泾原路经略使种师道两战西夏,立有战功。张所对王彦的才智也很赏识,在受命为河北招抚使之后,张所就提拔王彦,让王彦做都统制。    到了建炎元年(1127年)九月中旬,张所勉强拼凑了七千装备不良的军队,任命王彦为都统制,率军前去收复卫州等地。卫、怀、浚三州位于河北西路最南端,是金军楔入中原的桥头堡,对东京开封府和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都构成很大威胁,势在必争。    出兵之时,岳飞和张翼、白安民等十一将都隶属王彦,一起进发。当张所送他们慷慨出征时,岳飞万没料想到,这竟是他和张所的最后一别。    李纲只当了75天宰相,即被宋高宗罢免,李纲的抗金措置也随之全部废弃。王彦的军队离开大名府之后,贬谪张所的命令便很快下达。作为对张所当初弹劾权奸黄潜善的报复,宋高宗的亲信权奸黄潜善下令将张所贬逐岭南,这是宋朝时期对官员极重的处分。一片丹心报国的张所后来居留荆湖南路首府潭州(今湖南长沙),被土匪刘忠杀害。    张所的革职,河北西路招抚司的撤销,使王彦一军成了断了线的风筝,既得不到上级指示,也没有后援。他们所能依靠的只有北方民众。    在黄河以北地区,王彦率领岳飞等将领屡破金兵,向各处传送榜帖,号召北方人民起来响应和支援。金国立即调集兵力,准备认真对付这支宋军。    王彦后来驻军卫州新乡县(今河南新乡)的石门山下。由于敌军大量集结,王彦感到必须采取持重的方针。    年轻气盛的岳飞却不理解上司王彦的做法,他责备王彦胆怯。岳飞说“二帝蒙尘,贼据河朔,臣子当开道以迎乘舆。今不速战,而更观望,岂真欲附贼耶!”    王彦沉默不语,只是给岳飞劝酒。王彦一位刘姓的募僚对岳飞凌犯上司,颇感不平,便屡次在手掌中写一“斩”字,以示王彦,王彦也不作表态。    岳飞一怒之下,便率领部分军士擅自出战。岳飞夺取了金军的大纛,在空中挥舞,以激励士气。于是其他各军也争先恐后地出击,于是一鼓作气攻下新乡县,生擒金军千夫长阿里孛。接着,宋军又击败了金军万夫长王索的军队。    然而,宋军的接连胜捷却招致更多金军的大举反扑。金国女真人误以为宋朝大军开到,于是就集结了数万大军,向宋军发起大举反攻。金国军队将新乡城围住,攻势愈来愈猛,箭如雨下,宋军损失惨重。新乡城中的几千宋军既和外面相隔绝,又缺乏装备和粮饷。为保存这一支抗金力量,王彦和包括岳飞在内的部将们商议之后,决定突围而出。    冲出重围之后,宋军将士们聚在一起商量以后的行动对策。但是,大家的意见产生分歧,有几个统制官干脆带领一些士兵悄悄溜走了。岳飞和王彦虽然都主张继续战斗下去,但是意见却也不尽相同,双方争执不下,倔强的岳飞不肯继续接受王彦的节制,于是就率领一部分兵力自成一军而去。    岳飞率领自己的小部队继续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坚持抗金。    在一次战斗中,岳飞所部俘虏了金将拓跋耶乌,夺到几十匹战马。    时隔数日,他们又发现金军的一支大部队,在婉蜒的山路中行进。岳飞当即命令几十名军士据守险要,虚张声势。岳飞自己则舞动一丈八尺长的铁枪,跃马驰下山岗,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一枪刺死金军首领黑风大王,成百上千的金兵猝不及防,误以为中了埋伏,纷纷仓皇败逃。    再说爱国文臣宗泽于建炎元年(1127年)六月赶赴东京开封府担任任东京留守、兼开封府尹,负责守卫北宋故都,之后即着手整顿毁废的城防设施,沿大河建立连珠寨,规划光复国土的大计。    宗泽除了联系两河、燕云等地的抗金武装之外,还注意收编大河以南的民间武装、溃兵游勇、盗匪之类。在那山河破碎的乱世,各种民间武装、溃兵游勇、盗匪之类散居流窜各地,千百为群,实为不可忽视的武力。民间武装大抵是处于乱世,以保卫本乡本土为宗旨,至于溃兵游勇和盗匪无非是乘乱作乱,烧杀抢掠,或者称霸一方。    从抗金的大局出发,宗泽的收编工作得以顺利开展。王善、杨进、王再兴、李贵、丁进、马皋、张用、曹成、马友、李宏等各路武装,都争先恐后地归附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很多“义士”也从四面八方前往开封府投军。最后,宗泽编组号称百万人的大军,积储了足供半年食用的粮草。    宗泽执法严明,赏罚公平,全军上下都心悦诚服地听从他的命令,在宋朝军民中享有极高的威信。    岳飞此时率一支孤军转战在黄河以北的太行山区,深感自己势孤力单,难成大事。后来,那位在宋朝军民中享有极高威信的爱国老臣东京留守宗泽任命“八字军”首领王彦“制置两河军事”,王彦便派人传令,让岳飞所部“赴荣河把隘”。     当初岳飞年轻气盛,责备上司王彦胆怯畏敌,然后岳飞带兵擅自出战,虽然取得了一些胜果,却遭到金军优势兵力的疯狂反扑。宋军从新乡城突围之后,岳飞因与上司意见不合而摆脱王彦的领导,擅自以所部自为一军。事后岳飞认识到自己草率行动的过错,主动负荆请罪,恳求王彦原谅,但是王彦却对往事耿耿于怀,他既不肯收留岳飞,也不愿借军粮给岳飞,在不欢而散之后,岳飞的小部队在太行山区艰苦抗金。    对于往事,岳飞历历在目,岳飞知道自己与王彦有隙,并且王彦仍然对往事念念不忘,岳飞深感与王彦难以共事,便决定率领自己的部属南下东京开封府,直接去投奔德高望重的东京留守宗泽。    岳飞带着自己的小部队来到东京开封府以后,东京留守司的官员却查究起岳飞当初脱离王彦领导、独立成军之事,按照宋朝当时的军法规定:“军中非大将令,副将下辄出号令,及改易族旗军号者,斩”“背军走者,斩”。东京留守司的官员们将此事报告宗泽,建议对岳飞军法从事。    宗泽早就知道岳飞骁勇善战,认为岳飞确实是一个难得的“将材”,他了解了岳飞出于杀敌报国心切方与主将王彦产生嫌隙并脱离主将的前因后果之后,就谅解了岳飞的过错,决定将岳飞留在军中,降官为秉义郎,以将功补过。    建炎元年(1127年)十二月,金军大举南侵,进犯孟州(今河南孟县)的汜水关。宗泽当即委派岳飞为踏白使,命令岳飞率领五百骑士,前往侦察敌情。    岳飞临行前,宗泽对他说:“汝罪当死,吾释不问,当今为我立功。往视敌势,毋得轻斗!”    岳飞当即谢罪禀命而行,岳飞率部侦察敌情,在汜水关一带与金兵发生遭遇战。岳飞鼓足勇气,所向无前,一举击败金兵。当岳飞凯旋回到东京开封府后,宗泽立即提拔岳飞为统领,不久又提升岳飞为统制。    岳飞虽然在汜水一带初战告捷,击败金兵,然而从战略上看,当时整个军事形势依然非常险恶。    金军在中原作战,往往是在盛夏休兵,而于秋冬弓劲马肥之际用兵。此次建炎元年(1127年)的冬季攻势,金军几乎是倾巢而出,兵分三路。    金军东路军由“三太子”完颜讹里朵(汉名宗辅)和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汉名昌)统率,完颜讹里朵时接替已病死的“二太子”完颜斡离不(宗望),任右副元帅此军直下京东;金军西路军由完颜娄室和完颜撒离喝(汉名杲)率领,攻打陕西;金军中路军由左副元帅完颜粘罕(汉名宗翰,本名粘没喝)和元帅右监军完颜谷神(汉名希尹)指挥,进犯京西。    金军东、西两路军都占领了宋朝的一些州县,而金军中路军作为主力部队,攻势尤其凌历。    金军中路军统帅完颜粘罕(汉名宗翰,本名粘没喝)率军直取西京河南府,又还军占领郑州(今河南郑州),亲自与宗泽所率的宋朝东京留守司军对阵。    完颜粘罕(汉名宗翰,本名粘没喝)还命令完颜银术可、完颜拔离速、赛里、萨谋鲁、耶律马五、沙古质等部将分兵继续南下,焚掠宋朝京西路的很多州县,企图从南面包抄东京开封府。    东路的金国“四太子”完颜兀术(宗弼)也率兵向东京开封府进逼。    宗泽指挥的宋朝东京留守司军濒临四面受敌的险境。    从建炎元年(1127年)冬到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春,在东京开封府所属及其毗邻的州县,宋军与金军展开了剧烈的拉锯战。一支宋军被打败了,另一支宋军又接蹱而战;一些地区得而复失,一些地区又失而复得。    宋朝爱国老臣宗泽坐镇开封府的东京留守司,从容地调兵遣将,部署战斗。在艰难的搏战中,文人出身的东京留守宗泽表现出非凡的大智大勇。    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里,东京开封府的市民张灯结彩,一如往时。这与一年前“靖康之变”的景况,形成了鲜明反差。    滑州是东京开封府的北方门户,争夺战打得最为激烈。宗泽先后派将官刘衍、张撝、王宣和赵世兴率部前往迎击金军。经过反复较量,宋军将士付出了相当大的牺牲,张撝也英勇战死,终于牢牢地保住了滑州城。    岳飞自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正月开始,也参加了滑州的战斗。岳飞接连在胙城县(今河南延津县东北)、卫州汲县西的黑龙潭、龙女庙侧的官桥等处击败金军,获得胜捷,岳飞还俘虏了一个姓蒲察的女真千夫长。    当时,岳飞还只是宗泽麾下的一员偏将,却保持了“每战必捷”的记录。    河北、河东等地抗金义军配合宗泽的东京留守司军,在敌后大举出击,扰乱了金军的后方。翟兴和翟进兄弟指挥义兵,在伊川的皂矾岭、驴道堰等地战败金军,收复西京河南府;陕西民兵首领孟迪、种潜、张勉、张渐、白保、李进、李彦仙、张宗等,兵员各以万计,也奋起抗敌;李彦仙率领人马收复陕州(今河南三门峡西),同邵兴会师。    金军这次猛烈的进攻陷入再而衰、三而竭的困境。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四月,金军终于被迫撤退,各路宋军乘机收复一些州县。    在艰难百战之后,宋金军力的对比有了一定的变化,宗泽的抗金措施初见成效。     极度紧张的戎马生活暂时休止,使宗泽有些空闲时间去研讨各次战斗的成败得失,以利再战。    宗泽很看重岳飞,便将岳飞召来,授予岳飞一些阵图,让岳飞学习研究。宗泽对岳飞说:“你勇智才艺,虽古良将不能过。然好野战,非古法,今为偏裨尚可,他日为大将,此非万全计也。”     岳飞告退后,只是将阵图粗略地看一遍,就置而不顾。待到宗泽再次召见,要岳飞谈谈学习心得时,岳飞认为自己掌兵不多,若按一定的阵势,正好使金人得以看清己方的虚实,反而容易被女真骑兵所歼灭。    岳飞很率直地说了自己的看法: “兵家之要,在于出奇,不可测识,始能取胜。阵而后战,兵法之常,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岳飞的这几句话后来成了流传千古的军事格言。宗泽自此也更加看重岳飞。    宗泽抗金虽然取得军事上的初步胜利,但是南宋朝廷朝政的昏暗,却日甚一日。    爱国名臣李纲罢相之后,宋高宗又杀害上书言事的爱国人士太学生陈东与士人欧阳澈,另外一些主张抗金的官员,如许景衡、许翰、马伸等人,都被贬斥,张悫多少支持宗泽,也得病而死。    权奸黄潜善和注伯彦专政期间,宋高宗自南京应天府(今河南商丘)移居扬州,在扬州行宫纵情声色,恣意作乐。宋高宗此时对国政其实并无多少兴趣,他说:“潜善作左相,伯彦作右相,朕何患国事不济!”    建炎二年(1128年)四月以后,天气逐渐炎热。宗泽审度形势,认为在六月里,女真骑兵不耐酷暑,弓不劲,马不肥,正是大举北伐的良机。    王彦的“八字军”奉宗泽之命,移屯滑州。五马山的首领马扩,也携带信王赵榛的信,前来东京留守司。    宗泽和王彦、马扩等人共同制订了北伐的军事计划。计划规定,王彦等军自滑州渡黄河,直取怀、卫、濬、相等州;马扩等军由大名府攻打洺州(治永年,今河北永年县东)、庆源府和真定府;杨进、李贵、王善、丁进等部都分头并进,河北、河东山水寨的义兵,燕、云地区的“豪杰”也约定时日,里应外合。     宗泽自到东京开封府之后,前后向宋高宗上了二十四份奏表,恳请宋高宗赵构“回銮”东京,鼓舞士气,主持报国仇、复故疆的大计。然而这一道道言词激切,足以感动木石的奏表,只要到达南京应天府或扬州,便统统成为废纸。宋廷回报于他的,只有敷衍、嘲笑和呵斥。    斗志极为坚强的宋朝爱国老臣宗泽,历尽刀光剑影的围逼,饱受冷眼和横眉的夹攻,心力交瘁,忧愤成疾,终于一病不起。    岳飞和其他官员、将领纷纷来到宗泽的病榻前问安,宗泽仍然强振精神,勉励他们歼灭强敌,实现恢复故土的伟业,完成自己末酬的壮志。    宗泽想到自己惨淡经营,即将付诸实施的北伐计划,不由得吟诵爱国诗人杜甫的名句:“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弥留之际,宗泽并无只言片语提及家事,只是大声疾呼:“过河!过河!过河!”    这是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七月初一日,一个晦暗的日子,东京开封府城内,悲风回荡,愁云泣雨,似乎是苍旻在向伟大的民族忠魂致哀。每个角落都是一片嚎陶痛哭之声,广大军民诚挚地悼念爱国老臣宗泽不朽的英灵。    在岳飞一生中,受教诲最深的长官无疑是宗泽,岳飞并非是宗泽麾下的第一等武将,却是宗泽最忠实的继承人。    岳飞聆听了宗泽最后的心声,从“唾手燕云”的壮志,到“连结河朔”的远谋,从治军的整肃,到律己的严格,岳飞身上处处保留着宗泽的遗风余烈。后来,南宋学者评论说,宗泽“虽身不及用,尚能为我宋得一岳飞”。    按照宗泽生前的既定部署,岳飞率领毕进(南宋中期抗金名将毕再遇之父)等部将,随同主管侍卫步军司公事闾勍,于建炎二年(1128年)七月十五日进驻西京河南府,负责保护北宋皇陵。    西京河南府即今洛阳,是著名的古都,宋代中原地区最秀丽的花园城市,其园林的精美,牡丹的繁富,是驰誉全国的。但是,在不到三年时间里,金军三次攻入洛阳城,将当地很多居民驱掠到黄河以北,并且纵火焚城。    岳飞早就向往观瞻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然而经过金军的洗劫与战火的破坏,西京河南府却已面目全非,到处是残烬断瓦,颓垣败屋,“地近蓬蒿堆白骨,巷无人迹长苍苔”。这座比东京开封更大的城市,简直丧失了防守的价值,也难于防守。北宋的东、西、南、北四京先后遭受战祸,而以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的破坏最为酷烈。    建炎二年(1128年)八月,闾勍命岳飞去汜水关御敌。汜水关是西京河南府(今河南洛阳)的前卫,河东的金军两次南下,都经由此关。    因建炎元年冬的作战,岳飞已对汜水关一带的地形等情况相当熟悉。当宋金两军对阵时,金军一员骁将往来驰突,岳飞跃马左射,只发一箭,那个金将立时毙命。宋军乘机猛攻,杀退了金军。    岳飞又奉命屯军汜水县东的竹芦渡,同金军对峙。由于军粮接济的困难,岳飞和军士们都忍饥作战。    岳飞派三百名精兵埋伏山下,到深更半夜,每名兵士手持两大束柴草做火炬,一时之间,火光烛天,金人以为宋军大军前来增援,便慌忙撤退。岳飞率部追击,又取得胜利。    岳飞以奇功转武功郎,升至诸司副使的最高一阶,但仍为从七品。岳飞自贬官秉义郎后,经几次升迁,至此方超过张所借补的武经郎的官阶。    大约到建炎二年(1128年)年底,岳飞接到东京留守司的命令,须返回东京开封府。    
      材料三:      岳飞早年曾随德高望重的爱国老臣东京留守宗泽守卫开封,并在那里接连挫败金军的进攻。    宗泽去世之后,宋高宗和权奸黄潜善、汪伯彦任命杜充接任东京留守,让杜充去接管东京留守司的军队,原本是宗泽部将的岳飞也就成了杜充的部属。    杜充既无意于抗金,又没有威信,加之杜充具有刚愎自用、凶残严酷、恣睢暴戾、好猜忌等恶劣品性,更难以服众。在杜充的不良管理下,原本愿意接受宗泽领导的各路抗金武装内部开始离心离德、分崩离析,甚至接连发生内讧,军队的实力日益消弱。因为有了以往擅自脱离王彦领导的沉重教训,岳飞尽管对新上司杜充的做法强烈不满,也不得不委屈在其节制之下。    杜充自诩“帅臣不得坐运帷幄,当以冒矢石为事”,似乎是羽扇纶巾似的文臣和铁马金戈般的武将,兼具于一身。但是当得知金军行即将发动冬季攻势时,杜充马上就吓得失魂落魄。杜充担心金军会来攻开封,他唯一的对策,竟然是下令开决黄河的河堤(比抗战时期国军开决黄河河堤以阻碍日军的事迹早了八百多年)。黄河于建炎二年(1128年)11月改道入淮,但暴溢的浊流根本就不能阻遏金军南下,只能使平民百姓遭殃。    金国元帅左监军完颜粘罕(汉名宗翰,本名粘没喝)率领的金国大军在受到洪水阻碍之后,掉头东向,与讹里朵的部队合力攻陷了北京大名府。在此之后,西起相州,北到沧州,中经大名府,东经东平府而到济南、淄州(今山东省淄川)、青州(今山东益都)、潍州(今山东潍州)等地,先后被金兵攻占。    金国女真兵马虽然暂时没有进攻东京开封,而是经过山东南下,相继攻克徐州、泗州,然后直捣扬州,而驻守东京开封的宋军也开始陷入孤立、突出的严峻形势,和江淮间的宋军失去了联系。    无勇无谋的杜充根本没有胆量在如此险恶的局势中撑持下去。躲在开东京开封城中的东京留守、开封府尹杜充如临深渊,惶惶不可终日,似乎大难临头,只有走为上计。杜充用前往南方“勤王”为借口,准备率军南下避难。杜充既想逃离东京开封府,却又不肯承担放弃京城的罪责。于是杜充便想出了一个奸计,决定自己率东京留守司主力军南撤,而责成副留守郭仲荀留守开封。不久,郭仲荀也如法炮制,命留守判官程昌寓接替防务,自己逃往南方。程昌寓又逃之夭夭,将守城责任推给了上官悟。当时开封城中粮食奇缺,饿尸纵横,到建炎四年(1130年)二月最后陷落时,这个曾经是当时全世界最繁华的大城市,濒临荒寂的境地。    自建炎三年(1129年)六月下旬刚从前线回到东京开封,岳飞就接到杜充的命令,他的部伍必须随杜充南下,撤退到建康府(今江苏南京)。    岳飞深知杜充此行此举,无非是要将长江以北的国土和人民拱手让与金人,岳飞十分气愤。但是,面对着这个刚愎自用且暴戾恣睢的长官,岳飞也只能按捺一腔怒火。岳飞进谏说:“中原之地尺寸不可弃,况社稷、宗庙在京师,陵寝在河南,尤非他地比。留守以重兵硕望,且不守此,他人奈何?今留守一举足,此地皆非我有矣。他日欲复取之,非捐数十万之众,不可得也。留守盍重图之。” 杜充对于岳飞的忠告,自然只当是耳边风。他不对岳飞发怒和斥责,已经算是给这位“爱将”保留脸面了。     东京留守司的大军很快就南撤了。既须越淮,还须渡江。岳飞尽管有三年前背井离乡,随康王赵构从北京大名府退至南京应天府的痛苦经历和感受,但尚未经历如此伤感的长途退却,真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岳飞和军士们的心情都极为沉重,他们五里一徘徊,十里一回首,向被宋高宗和杜充丢弃的故土依依惜别。    南宋小朝廷得知杜充率重兵撤离东京开封府,事实上是听之任之,马上又任命杜充“兼宣抚处置副使、节制淮南、京东、西路”,还节制“应天、大名府,许便宜行事”,即委任杜充主持除陕西以外,长江以北的防务,“提重兵防淮”。    杜充却对朝廷的命令置若罔闻,他不逃则已,一逃便准备逃到长江以南。 南宋小朝廷于是又任命杜充为知枢密院事,官至执政,已是超擢。可是杜充仍嫌枢密院副长官太小,“自言中风在告”。宋高宗也明了杜充之意,但认为在“遭世多艰,临川望济”之际,必须重用这位“天下奇才”,故又破格任命杜充为右相。于是,杜充“即起视事”,不再装病了。    杜充任右相,又兼江、淮宣抚使,全权负责江防。宋高宗只留张俊一军作护卫,其余刘光世、韩世忠、王燮等军,都拨属杜充,将国家的安危存亡委托于杜充一身。刘光世和韩世忠是苗刘之变时救驾的大功臣,他们嫌杜充严酷,不愿服从杜充节制。杜充勉强调集了十多万军队,稀疏地部署在漫长的沿江防线上。    宋高宗自从南宋小朝廷建立以来,一意对金国奉行妥协求和政策,只图苟且偷安于东南一隅。建炎三年(1129年),宋高宗在经历了扬州逃难和苗刘之变后,失魂落魄,自动去掉了皇帝的尊号,还在五、六、七、八诸月,改用康王的名义接二连三地写信给金国皇帝和当时掌握实权的金国军事首脑完颜粘罕(汉名宗翰,本名粘没喝),说自己“守则无人”,“奔则无地”,“惟冀阁下之见哀而赦己”, 表示要自动取消国号,取消帝号,要向金国无条件投降,甘愿当金国的一个藩属,苦苦哀求女真贵族们能让他如愿以偿。    南宋小朝廷的祈哀乞怜,卑辱到无以复加的地步,其后果无非是使金国女真侵略者的气焰更加嚣张。建炎三年(1129年)秋,在宋高宗赵构接连向金国最高统治者们上书乞哀之际,金国女真贵族们又出动了大军,还带上在燕、云、两河等地强征的剃头签兵,以四太子完颜兀术(宗弼)为统帅,再次大举南侵。在这次侵宋战争中,金国元帅左监军完颜挞懒(昌)负责淮南战场,完颜兀术(宗弼)负责江南战场。    当时,江南战场的金军兵分两路南下。西路军由完颜拔离速、耶律马五等指挥,在建炎三年(1129年)十月,由黄州(今湖北黄州)渡江,先后攻入江西、湖南和湖北三路,一路烧杀劫掠,然后北撤。驻守江州(今江西九江)的刘光世闻风逃窜,致使金军在江南西部的一支偏师得以横行几千里。只是南方一些村民自动组织抵抗,才使那些金兵遭受一些损失,而有所忌惮。    东路军是完颜兀术(宗弼)亲率的金国军队主力,也是金国女真兵的精锐。驻扎在镇江的韩世忠所部也和刘光世所部一样,当探知东路的金军企图在采石渡江南下的消息之后,韩世忠不敢率部去迎击,却抢先把所有储积的物资全部装入海船,连同全军人马,一并运往江阴。临行之时,惟恐镇江的城垣被敌人利用,就放火把它烧掉。    建炎三年(1129年)十一月,江、淮宣抚司水军进袭匪军李成所部。金兵立即去支援李成匪军,击败宋军,掳获宋军的大部分船舰。(注:李成是乱世中的军匪游寇,当时勾结南下的金兵,到处烧杀抢劫)      完颜兀术(宗弼)军攻打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的采石渡和慈湖失利,改由建康府(今江苏南京)西南的马家渡过江。宋朝水军统制邵青仅有一艘战船,率十八名水手进行拦击,力竭败退。另一水军统制却不战而逃。    南宋在长江下游的防线,已被金军节节突破,而且简直是土崩瓦解了。     早在金军渡江以前,杜充身为全权负责长江防务的宋军统帅,却深居简出,不见部将。除了诛杀无辜以立威之外,杜充没有任何应敌之方。    在金军渡江之前,岳飞曾强行进入杜充的卧室,岳飞泪流满面地慷慨进谏说:“勍虏大敌,近在淮南,睥睨长江,包藏不浅。卧薪之势,莫甚于此时,而相公乃终日宴居,不省兵事。万一敌人窥吾之怠,而举兵乘之,相公既不躬其事,能保诸将之用命乎?诸将既不用命,金陵(建康府别名,今江苏南京)失守,相公能复高枕于此乎?虽飞以孤军效命,亦无补于国家矣!”    岳飞凭借着作为得力部将的身份,尚有进谏的资格。岳飞恳请杜充出来视察军队,凶暴的杜充也并未对岳飞怒斥,只是敷衍搪塞一番,仍然深居宅院,闭门不出。    当得到金兵渡江的紧急战报之时,杜充手下尚有六万兵力,杜充慌忙命令都统制陈淬率领统制岳飞、戚方、刘立、路尚、刘纲等十七员部将,统兵两万赶往马家渡迎战,又命王燮指挥一万三千兵马策应。    金军当时有二十艘大舰船,每次可载一千人渡江。待陈淬率军抵达马家渡时,金将鹘卢补、当海、迪虎的部队都已渡江,金国军队兵势甚盛。陈淬所统率的二万原东京留守司军也保留了宗泽统兵时的战斗作风,勇敢地与金军搏战。岳飞所率的右军更是争先奋击,同金国汉军万夫长王伯龙部对阵厮杀。    当时其它各路宋军与金兵交锋时往往一触即溃,或不战而溃,惟独原东京留守司军还是继承了能打硬仗的传统,居然与金国主力部队激战了十多个回合,也未分胜负。正当宋金两军激烈混战之际,不料宋军大将王燮突然率部逃跑,这立即影响到整体战局,剩下的宋军顿时军心动摇,方寸大乱,金军于是得以乘机击溃宋军。北宋亡国时,陈淬的妻儿八人被金军杀害。国恨家仇,使陈淬义无反顾。陈淬兵穷势尽,仍不后退,他大骂金人,显利刃搠胸,至死神色不变。    在主将陈淬战死,其他宋将全都率部“鸟奔鼠窜”的严峻形势下,岳飞仍然率部坚持战斗,直至天色昏黑,岳飞方才整军退守建康城(今江苏南京)东北的钟山。    在接到马家渡宋军溃败的战报以后,全权负责长江防务的宋军统帅杜充就赶忙要乘船逃命。完颜兀术(宗弼)派人去劝降,允许杜充组织傀儡政权,杜充立即无耻地叛国投敌,向金人投降。    从此,岳飞得以摆脱那个刚愎自用且暴戾凶残的上司杜充的羁束,自成一军,开始了独当一面的抗金斗争。    在得知金军已经渡江南下之后,宋高宗赵构的南宋小朝廷便从临安府(今浙江杭州)退到明州(今浙江宁波),再从明州航海南逃。    岳飞率孤军从建康府(今江苏南京)一带南下,去寻找南宋朝廷。岳飞“孤军转战,且行且击”,前后六战,斩杀金国女真兵首级一千二百多。这期间, 岳飞还曾夜袭金军大营,重创金军。    到达广德军(今安徽广德县)的钟村后,岳飞率领的孤军再也无法继续前进了。当时,南宋小朝廷漂洋出海,去向不明。右相兼江、淮宣抚使杜充已经渡江投敌,其他各路宋军的很多将士也就转变成了以掳掠为生的盗匪军贼。各种各样的坏消息,使岳飞孤军的军心浮动,将士们深感前途渺茫。而岳飞孤军的军粮也开始短缺。    当时,岳飞部下有的军士开始逃往其他各军,有的甚至情愿充当盗匪。某些原江、淮宣抚司的散兵游勇,甚至派人前来,推举岳飞为首领,一起去投降金人。     面对主帅杜充投敌、宋军士卒溃散、金兵肆虐江南、百姓惶惶呼救的乱局,岳飞必须当机立断。     岳飞召集全体将士,接着慷慨陈词说:“我辈荷国厚恩,当以忠义报国,立功名,书竹帛,死且不朽。若降而为虏,溃而为盗,偷生苟活,身死名灭,岂计之得耶!建康,江左形胜之地,使胡虏盗据,何以立国!今日之事,有死无二,辄出此门者斩!”     岳飞慷慨的言词,激昂的音容,使全体将士感泣起来,将士们不敢再萌生异志。岳飞最后对刘经等军说:“凡不为红头巾者,随我!” 刘经等将领也表示愿追随岳飞,共同抗金。     对于那些前来相约降金的各路散兵游勇,岳飞假意应允,并且要求他们上缴兵籍。当他们按预定日期抵达时,岳飞率亲信三、五人,全副武装,“弯弓跃马”,同各部的勇健者比武,接连击败了几十人。最后,岳飞点阅兵籍,对众人大声说:“以尔等之众且强,为朝廷立奇功,取中原,身受上赏,乃还故乡,岂非荣耶!必能湔涤旧念,乃可相附,其或不听,宁先杀我,我决不能从汝曹叛!”    岳飞态度决绝,义正词严,终于使众人悔悟。大家钦佩岳飞忠义爱国、勇武绝伦,异口同声地表示:“唯统制命!”     在危难而复杂的局面中,岳飞进行巧妙而果断的处置,表现出非凡的智勇,也使众将士同心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不尽人意同义词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