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射怎样团结才能火中国特辑挂在一个将上

解放军为什么不喜欢使用枪挂榴弹? 难道我们更钟爱40火?
疯狗的轻武
军武次位面
为什么没看到我军使用过枪挂榴弹发射器?
说到枪挂榴弹你们脑子里蹦出的第一个画面是个啥,基本上就是操着M16/M4+M203榴弹的美国大兵,但是好像这种枪挂的榴弹发射器在解放军中很少见,这是什么原因?
枪榴弹这种东西在很早的时候就有出现,后来在一战期间开始逐渐大规模使用。当时的枪榴弹相当于插在枪口上的一枚手雷,需要使用专门的空包弹发射。后来也可以通过普通弹发射。因为没有专门的瞄准器,当时的榴弹精度十分感人,击中目标主要看士兵的手感。
▲早期枪榴弹射击准度很差
《坦克大决战》截图
但是今天不多讲这个,我们要说的是枪挂榴弹。
枪榴弹(Rifle Grenade)和现代枪挂榴弹发射器(Underbarrel Grenade Launchers)是有区别的,在越战期间美军将独立的榴弹发射器和M16步枪结合起来,这种发射器拥有独立扳机和专门的瞄准器,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枪挂榴弹。
因为枪挂榴弹的出现很好的弥补了手榴弹和迫击炮之间的曲射火力空白区域。而且这种枪挂榴弹不占士兵编制,让士兵拥有更强的打击能力,作战更有效率。后来全世界各国军队都纷纷装备了属于自己的枪挂榴弹,并将它作为班级编制中很重要的一种支援武器。
上图是一个标准的美国陆军轻步兵班配置,共计九人,一个班长带领两个火力组。包括班长共计两名M249机枪手、两名带M203枪挂榴弹的M4步枪手、5名M4步枪手(有时候会指定1-2人为精准射手,增强远距离打击能力),另外还有不占编制的AT4火箭筒。
另外跟在美国后头的一帮北约国家也都差不多,步兵班中基本都有两门枪挂榴弹发射器,哪怕我们熟知的俄国毛子也大致相似,毛子的一个摩托化步兵班同样是9个人,但是火力组不像美帝那样是两个,而是3个。
▲北约各国士兵合影
他们每组会装备一把RPK机枪、AK74步枪和加枪挂榴弹的AK74,第三组则是配备了RPG-7V2的火箭筒手和副手。一般车里还会塞一把不占编制SVD随便拿着用。
▲这身打扮一看就是精锐毛子
但为什么却很少在部队见到解放军使用枪挂榴弹呢?仔细查阅资料,中国早在使用56冲时就有枪榴弹,换装95步枪后又逐渐开发出枪挂榴弹,但是却很少使用,是不重视还是不需要?
▲传说中81步枪上的枪榴弹
基本很少见过
先得说一下当年朝鲜战场上和美军为主的联合国军队干了一场硬仗之后,我军算是患上了火力不足恐惧症,之后又面临北方苏联装甲部队的威胁,所以一直很重视步兵的解放军装备过大量反坦克武器,在装备81式自动步枪后,我军由10多人精减为9人,大体分为三组,步枪组、机枪组、40火箭筒组。
▲没有什么是一发40火不能解决的
但我国国土辽阔地形相差较大,南方和北方部队来自的威胁也不同,所以各个战区的武器编制差距很大。有的南方步兵班中没有装备40火,有的北方步兵班则会装备两把40火。总的来说,当时我军步兵班的攻坚火力并不差,遇到困难就直接来一发40火,对枪挂榴弹反而没有多大需求。
▲换装PF98式120mm火箭筒的部队
近年来我军换装小口径化的步枪,我军进入轻武器飞速发展时期,不断有新型武器装备部队,120火代替40火、一次性火箭筒、狙击榴弹发射器等等,我军步兵班武器配置开始了新的探索。
▲2003年版的步兵分队教材
一个步兵排的编制建议图
例如上面那张我军的步兵排理想中的编制,图中一个步兵班9人除了火箭炮手扛PF98-120mm重型火箭筒,副手扛120的火箭弹之外,其他建议每个步兵都携带一门一次性的80mm火箭筒。
▲背着数枚一次性火箭筒的我军步兵班
除此之外,有的部队还配属自动榴弹发射器,比如以前有87式轻型榴弹发射器,现代有新款魔性的QLU11型狙击榴弹枪,好像枪挂榴弹确实没有多大用武之地。
▲我有自动榴弹发射器
为何还要手动装填的枪挂榴弹
▲浩浩荡荡的120火箭筒
不过我军也不是没有枪挂榴弹发射器,比如91/10式枪挂榴弹发射器,一般来说班组里面按照任务需求配一具。毕竟上面所说到的一堆大杀器在火力上是够猛了,但不管是火箭筒还是专用榴弹发射器,都不够灵活。
▲副班长手中的95步枪和枪挂榴弹,但我
觉得更抢眼球的是右边士兵背的火箭弹
而枪挂榴弹发射器毕竟只是枪上的一个配件,机动性好,何况随时都处于可激发的状态,方便应付一些突发情况。而且弹道也相对弯曲的多,必要时候客串一下小迫击炮还是没问题的。400米的射程算是一个步兵班标准的作战范围。
▲95步枪上的枪挂榴弹
最关键还是枪挂的榴弹发射器并不一定是用来杀伤的,更多的时候可以用来打一发发烟弹用来标记位置,而且枪挂榴弹都是单发塞着打的,想装啥弹直接丢进去射就行。例如在《红海行动》中我军蛟龙特战队轻装上阵没有携带火箭筒,在城市巷战中便用枪挂榴弹打出烟雾弹,掩护我军和侨民撤退。
▲《红海行动》中队长的枪挂榴弹很抢眼
不过我军不喜欢枪挂枪榴弹的另外一点,就是这个挂件太重了,一般不载弹都有近3斤的分量,约等于一块砖,步枪按上之后增重不少,步枪加重了肯定会影响士兵的速度。
总之,我军一直都有装备枪挂榴弹,但相对士兵手中的120火箭筒、80火箭筒、狙击榴弹发射器,我军班组火力已经足够猛了,所以枪挂榴弹反而变成了板凳角色,不被人注意。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观看军武精选视频
点击下方小程序即可购买军武优选商品
明日军武日历:不忘初心
一键分享到:
二战期间,美军的潜艇战对封锁日本的海上运输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东方人和欧美人审美差距有多大?
阿库拉 军武次位面 军武次位面 这是一艘200多年的老船 日,美国波士顿,世界上最老的军舰美国宪法号护卫舰上,来自美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士,正在向JROTC (美国少先队)的成员演示如何放大炮。 ▲宪法号上向年轻人演示如何打炮 ▲教年轻人如何打...
意大利军队在军迷们心中的形象已经根深蒂固:猪队友+负责搞笑。坊间关于意军的段子也层出不穷,但军武菌认为:凡事
由于信息的不透明,西方国家最初还是非常担心苏联超音速反舰导弹的。
画风突变!当美国队长变成欧洲队长,还有世界各国队长都被玩坏啦!
6月6日 星期一农历五月初二本期导读 》央行拟取消纸质票据
电子票据或将加速使用 》企业长期未经营有何后果
很多人步入了人生的新阶段,开始买房、买车、结婚、安家,那么装修成为了这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步
也许只有读一读他们,才会知道那个年代里,我们无法企及的朴素生活和遥远梦想吧。
《军武次位面》节目官方公众号,军事文化的推动者,军迷每周的节日
感谢您的支持,请按照如下步骤取消屏蔽ABBAO的广告():新闻分析:印度为何火箭发射也“开挂” _金羊网新闻_网易新闻
新闻分析:印度为何火箭发射也“开挂” _金羊网新闻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新闻分析:印度为何火箭发射也“开挂” _金羊网新闻)
新华社记者张莹
15日,一枚搭载104颗卫星的印度PSLV-C37型运载火箭从印度东部安得拉邦斯里赫里戈达岛上的萨蒂什·达万航天中心发射升空,刷新了人类用一枚火箭发射卫星数量的纪录,比此前由俄罗斯火箭保持的“一箭37星”纪录多出近70颗。
将这么多卫星通过一次发射送入轨道究竟有何意义?媒体及专家分析认为,印度火箭创造的这项“开挂”纪录在技术上并无太大含金量,其主要目的是展示自身在低成本卫星运载及部署领域的实力。这或许代表了未来小卫星发射的方向,对小卫星发射和应用起到推动作用。
印度之所以能实现“一箭104星”,很大程度上因为在PSLV-C37型火箭搭载的104颗卫星中,除了一颗重714千克“卡托萨特”-2地球观测卫星外,其余103颗均为微型卫星,这使得火箭总载重仅为1.4吨。
此次发射的目标轨道是太阳同步轨道。目前,世界上对太阳同步轨道运载能力最强的火箭包括美国联合发射联盟公司的阿特拉斯5型火箭和俄罗斯“天顶-2”号火箭等,两者可送入太阳同步轨道的载荷分别达13.5吨和11吨。中国长征七号火箭对太阳同步轨道的运载能力也达5.5吨。从运载能力角度看,PSLV-C37型火箭与国际主流运载火箭相比并无优势。
事实上,“一箭多星”的主要技术难点并非载重,而是如何使这么多卫星互不干扰地进入轨道。目前掌握这项技术的国家和组织并不多,包括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日本以及欧洲航天局。
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研究员庞之浩对媒体介绍说,“一箭多星”发射有多种方式,印度此次采用的是直接发射、逐次释放方式,适用于对轨道高度、相位的精确性要求不太高的任务。俄罗斯用第聂伯火箭2014年创造“一箭37星”纪录采用的也是这种方式。印度此次发射在技术上也有一定进步,主要涉及分配器接口、时序控制等,但这些都算不上重大航天突破。
如果一次发射的多颗卫星对轨道高度和相位有较高要求,则需采用多星发射上面级技术。上面级又称“太空摆渡车”,是在火箭上面增加一级独立飞行器,当火箭将其运送到一定轨道后,能自主飞行,通过多次点火启动将多个航天器送入不同轨道。美国、俄罗斯等国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发展上面级技术,至今根据推进剂类型、有效载荷大小等划分,已形成数十种“车型”,比较著名的包括美国的“半人马座”、俄罗斯的“微风-M”和“护卫舰”、欧洲航天局的EPS和ESC等;中国也已成功发射远征一号和远征二号上面级;但印度尚未掌握这项技术。
既然仅凭一次发射入轨的卫星数量并不能说明“一箭多星”技术的先进程度,那印度为何要在发射数量上追求极致?这主要还是出于成本考虑。
众所周知,火箭发射成本极其高昂。此次入轨的104颗卫星中,有101颗都是来自其他国家的商业卫星,其中96颗属于美国,另外5颗分属以色列、哈萨克斯坦、荷兰、瑞士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一箭104星”式发射可以充分利用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余量,经济便捷地将更多商业卫星送入轨道。
近年来,印度试图在世界商业发射市场争得一席之地,并一直将低廉的发射成本作为最大竞争优势。据媒体报道,印度空间研究组织收取的发射费用仅为其他航天机构收费的60%左右。
印度总理莫迪亲自为印度航天科技的低成本做广告。他曾在2014年说,印度发射一枚搭载4颗卫星的火箭的价格甚至低于好莱坞大片《地心引力》的制作成本。
2013年,印度发射一枚无人火箭至火星轨道,仅花费7300万美元(约合5亿元人民币);相比之下,美国航天局类似的火星任务却要花费6.71亿美元(约合46亿元人民币)。印度此次发射使用的PSLV-C37型火箭成本也仅为美国太空探索技术公司“猎鹰9”火箭的三分之一。
分析人士认为,印度这次发射的成功,对小卫星发射和应用起到推动作用。小卫星的应用主要受成本限制,“一箭多星”可以降低发射成本,或许代表了小卫星未来的发射方向。但该方式也具有一定风险,一次发射的卫星数量太多容易相互碰撞导致任务失败。此外,小卫星功能有限、寿命较短,失效后将产生大量太空垃圾。对此,国际上也在研究小卫星发射、运行的相关规则。
(原标题:新闻分析:印度为何火箭发射也“开挂” _金羊网新闻)
本文来源:金羊网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一箭104星”,印度为何火箭发射也“开挂”?
不久前,印度通过一枚火箭将104颗卫星发射升空,虽然这些卫星多为技术门槛低、研制时间短的微小卫星,但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航天卫星小型化、集成化的发展趋势。今天的《解放军报》科技周刊版刊文指出,一箭多星顺应了这种趋势,具有充分利用火箭运载能力、降低卫星发射成本等优势。事实上,一箭多星发射技术角逐的主角始终是美俄两个航天大国,他们在一箭多星上长期较劲,就是互秀各自的分导式弹头技术,而这恰恰是突破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
(制图:黄武星)
一箭多星世界纪录“破百”
太空里的“天女散花”
■张乃千 杨诗杰
“一箭多星”备受航天界青睐
纤云弄巧,银汉迢迢。人类送到太空的第一名“旅客”,当属苏联日发射升空的第一颗人造卫星“斯普特尼克”。不甘落后的美国迅速发力,于1960年首次实现一枚火箭发射两颗卫星,开启一箭多星的航天新时代。
此后,人类围绕一枚火箭究竟可以同时发射多少颗卫星的较量一发而不可收。尝到了一箭多星发射“甜头”的美国于1961年成功实现“一箭三星”发射。随后,苏联也多次使用一枚火箭成功发射8颗卫星,一箭多星开始驶入数量井喷时代。日,美国轨道科学公司“弥诺陶洛斯”火箭创纪录地同时将29颗卫星送入地球轨道。仅仅两天之后,俄罗斯就使用一枚“第聂伯”运载火箭将32颗微型卫星送入太空。
除美俄两位航天界“大咖”外,欧洲航天局、日本和印度等也相继掌握了一箭多星发射技术。我国于1981年9月成功运用一枚“风暴一号”火箭实现“一箭三星”发射,一口气将一组三颗“实践”二号卫星送入地球轨道,成为第四个独立掌握一箭多星发射技术的国家。随后,“长征”系列运载火箭逐步实现开展一箭多星发射任务的常态化运作。2013年,我国成功将“高分一号”对地观测卫星和其他3颗卫星分别送入不同轨道。日由长征6号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的“一箭20星”,创造了当时的亚洲纪录,充分展现了我国在一箭多星发射领域的实力。
此次印度发射升空的104颗卫星,打破了由俄罗斯于2014年创下的“一箭37星”世界纪录,直接将一箭多星的“多”提升到数量上的“百”时代。
事实上,这已经不是印度第一次试水一箭多星。怀揣航天大国梦想的印度于2007年实现“一箭四星”发射,并于2008年率先突破个位数纪录,实现“一箭10星”发射。2016年6月,印度将20颗卫星一箭送入太空轨道。
“天女散花”其实并不容易
在此之前,我国自主研制的首枚固体运载火箭长征十一号,曾搭载4颗卫星实现固体运载火箭的一箭多星发射,标志着卫星发射进入数量大、时间短的“快递”时代。虽说一箭多星可充分“榨干”火箭的运载能力,为卫星发射服务提供多种选择模式,但并不意味着这种发射方式技术难度就低。要想实现太空“散花”,还真得下一番苦功夫。
目前,国际通用的一箭多星发射方式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单次多放”,即把几颗卫星一次送入一个相同或几乎相同的轨道上去。另一种则是“多次单放”,即分批分次释放卫星,把卫星“挨家挨户”地送到他们的太空“新住处”。要想实现第二种精确化投送,就需要运载火箭在达到某一预定轨道速度后择机释放第一颗卫星,之后继续飞行,在达到下一个预定轨道速度时继续释放,直到把每一颗卫星都释放到相应轨道上。这两类发射方式,实现难度上也是天壤之别。
“天女散花”实现的关键,就是如何解决“星箭分离”瞬间大量卫星释放时的碰撞问题。尤其是在火箭飞行的最后阶段,卫星如何按照预定设计程序从卫星“座舱”中顺利“出舱”且不能相互擦碰,这就必须为每一颗卫星量身定做最佳的飞行路线和最佳分离时刻,才能真正实现多颗卫星的“各行其道”。更何况,一枚火箭同时装载多颗卫星,会对火箭的结构角度和重心分布带来改变,每一颗卫星出舱瞬间如何保证火箭飞行稳定,避免卫星内部电子设备产生无线电干扰都是摆在技术人员面前的重要问题。从技术角度上讲,一枚火箭发射多种不同轨道的卫星难度更高、技术更复杂。
要想实现一箭多星发射,首先对运载火箭提出了较高要求。运载火箭必须“身强体壮”到可以把数颗卫星送入轨道。同时,为了将多颗卫星分别送入不同参数的太空轨道,通常还要为他们量身定制专门的卫星分配器。我国在完成“一箭20星”发射任务中,就将20颗卫星分成3层像金字塔般排列,并采用了主星抱子星的装配方式。此外,卫星平台与载荷的微小型化和标准化也是一箭多星发射的核心技术之一。尤其是在微小型卫星搭载任务中,主载荷完成布置后,留给微小型卫星的空间和重量非常有限,如何充分利用一箭多星剩余的发射能力,值得我们深入思考。
“小马拉大车”成就飞天梦想
此次印度发射升空的104颗卫星中,有88颗卫星来自美国的一家地球图像公司。而这88颗昵称为“鸽子”的卫星互为“孪生兄弟”,每颗仅重5千克。目前,随着卫星技术的快速发展,出现了一大批重量在1吨乃至500千克以下“身材瘦小”的卫星,甚至小于100千克的卫星也屡见不鲜。对于这些小型载荷,单独发射成本过高,能有效分摊发射成本的一箭多星扫清了微小卫星应用的最后一道障碍。
在世界各航天大国争相分抢航天发射“蛋糕”的大背景下,一箭多星无疑具有巨大的市场应用前景。每次发射的卫星数量越多,单颗卫星的花费就有可能越低,如果有批量化的卫星发射订单,卫星进入太空轨道的“快递费”甚至会更低。随着空间应用和太空民用需求的不断拓展,发射能力强、效率高、成本低的一箭多星将创造“小马拉大车”的极限飞天新局面,成为全球商业卫星发射的“明日之星”。
当然,一箭多星技术自诞生之日起,就不是单纯的航天科技。冷战时期,美苏两国之所以在一箭多星发射领域相互角力,不断刷新卫星同时发射数量纪录和多轨道释放能力,其实就是在向对方炫耀其弹道导弹多弹头分导技术的最新成果。运载火箭与弹道导弹堪称一体双生,美国发射“一箭29星”所用的“弥诺陶洛斯”火箭最早就由“和平卫士”洲际导弹发展而来。无独有偶,俄罗斯发射卫星所用的“第聂伯”运载火箭,其实也是RS-20“撒旦”洲际导弹的衍生品。
因此,目前能够真正实现一箭多星发射的国家,无一不是弹道导弹技术的“领头羊”。能否掌握以一箭多星为代表的先进航天技术,不仅是一个国家在国际舞台影响力的重要体现,也是一个民族未来发展自信心的重要彰显。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今日搜狐热点An error occurred on the server when processing the URL. Please contact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If you are the system administrator please click
to find out more about this error.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团结才能火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