纯阳殿蓝色大海的传说百度云说

吕祖(回道人)传说[转]
[lǚ d&ng bīn] &
吕洞宾 (唐朝道教祖师) 编辑
同义词 回道人一般指吕洞宾(唐朝道教祖师)
吕洞宾,名喦("喦”或作“岩”),字洞宾,道号纯阳子,自称回道人,河东蒲州河中府(今山西芮城永乐镇)人,现在山西运城市芮城有元代丘处机奉皇帝御旨兴建的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又名大纯阳万寿宫[1]
&。吕洞宾是道教中的大宗师。目前道教全真派北派(王重阳真人的全真教)、南派(张紫阳真人)、东派(陆潜虚)、西派(李涵虚),还有隐于民间的道门教外别传,皆自谓源于吕祖。原为儒生,40岁遇郑火龙真人传剑术,64岁遇钟离权传丹法,道成之后,普度众生,世间多有传说,被尊为剑祖剑仙。[2]&
中文名 吕洞宾 别 & &名
吕岩、吕祖、吕祖师、吕仙祖、无心昌 国 & &籍 大唐 民
& &族 汉族 出生地 招贤里(今山西省芮城县永乐镇) 出生日期
公元798年5月4日(戊寅年四月十四日) 职 & &业 道士 信
& &仰道教 主要成就 道教宗师,开道教南派、北派、东派、西派。
代表作品 《吕祖年谱》(李涵虚辑),《吕祖诗集》(李涵虚辑),百字碑 后裔传人 吕青云
2 历史大事记
▪ 火龙传剑记
▪ 罗浮访仙记
▪ 黄粱梦
▪ 度刘海蟾
3 吕祖宝诰
4 吕祖作品
▪ 敲爻歌
▪ 潭州鹤会
▪ 绍兴道会
▪ 赠曹先生
▪ 海上相逢赵同
▪ 题凤翔府天庆观
▪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 洞庭湖君山颂
5 历史遗迹
▪ 大陆
▪ 港台
吕仙,名岩,字洞宾。
浦州永乐县人。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日巳时诞生。
吕洞宾自幼熟读经史,有人说他曾在唐宝历元年(公元825年)中了进士,当过地方官吏。后来,他因厌倦兵起民变的混乱时世,抛弃人间功名富贵,和妻子一起来到中条山上的九峰山修行。他和妻子各居一洞,相对可望,遂改名为吕洞宾;“吕”,指他们夫妇两口,两口为吕;“洞”,是居住的山洞;“宾”,即告诉人们自己是山洞里的宾客。
他的道号为纯阳子。他在弃官出走之前广施恩惠,将万贯家产散发给贫民,为百姓办了许多好事。汉族民间传说他在修炼过程中,巧遇仙人钟离权,拜之为师。修仙成功之后,下山云游四方,为百姓解除疾病,从不要任何报酬。
吕洞宾一生乐善好施,扶危济困,深得百姓敬仰。他飞升后,家乡百姓为他修建了“吕公祠”,以示纪念。到了金代,因吕洞宾信奉道教,于是将“祠”改成了“观”。
元朝初年,忽必烈知道吕洞宾信奉的道教在群众中颇为流传,就想利用宗教和吕洞宾的声望巩固自己的统治,派国师丘处机管领道教,拆毁“吕公观”,大兴土木,修建了“永乐宫”。从修建大殿到绘完几座殿堂的壁画,历时110年,几乎与整个元朝共始终。
吕洞宾本是一个名不见经传的普通人物,而在民间长期流传中,却象雪球的滚动一般,故事愈来愈加丰富,成为一个箭垛式的传说人物。
(后世佛教徒谤吕祖参黄龙,已见陈撄宁先生数文力斥,请点击吕祖参黄龙可见。又,吕祖言“参禅做鬼终不识!”“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可知吕祖绝不提倡“三教同源”。)
吕洞宾,俗名吕岩,民间一般称他为“孚佑帝君”、“吕纯阳”、“纯阳夫子”、“恩主公”、“仙公”、“吕祖”等,道家则称他为“妙道天尊”,佛家又称之为“文尼真佛”,为民间传说的八仙之一。吕洞宾也是“五文昌”之一,常与关公、朱衣夫子、魁星及文昌帝君合祀。元时封为:“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是为“孚佑帝君”之由来。而他的香火跨越儒、道、佛三界。
吕洞宾据说本姓李,是唐朝山西省浦州永乐县人,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公元798年)四月十四生,传说异香满室,有白鹤飞入帐中不见,自幼聪颖,十岁便能文,十五岁就能武,精通百家经籍。
唐文宗开成二年举进士第,出任江州德化县令一职。不久因宰相李德裕结党营私,吕祖不愿偕同,于是弃官隐居于卢山的深林山洞中,因该洞有两个出“口”,于是便改姓为“吕”,并自称为是洞中的宾客,改名为“洞宾”。
后来遇到火龙真人,并得其真传,学得天遁剑法。又于长安遇古仙人钟离权结为知交,旅邸中钟吟诗一首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以试探吕之心愿,吕遂以诗答曰“生在儒家遇太平、残簪缨重带布衣轻、虽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朝上清”。
钟闻后知其可渡之人,仍再以术相试,使吕昏困入睡,梦己中第,举进士外放知县,旋升府道而翰林,娶娇妻美妾子嗣昌盛而皆显贵,己则身居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享尽荣华富贵。十载已过,忽获罪,摘官抄族,妻离子散,荣华富贵尽成过眼云烟,己身躯佝偻,踽踽风雪中孤苦无依之流浪老人。
黄粱一梦,人生五十寒暑已易,转侧醒来见钟独坐榻旁笑曰:“你在梦中一浮一沉,变化万端,眨眼间人生五十寒暑,得之固则以喜,失之又何足以悲。白云苍狗,过眼云烟,所要者仍在彻悟,人生何似南柯一场”。
吕顿悟钟乃神仙前来渡化于己,遂决意随钟遁入终南鹤岭,修炼成真,得道时立誓言:“不渡尽苍生、不欲仙而去”。得到真传的吕祖遍游民间,历江、淮、湘、潭、鄂、岳及两浙等地,济世化人。
五代以后,时局大乱,人民饱受流徙之苦,他经常现身于世,拯救贫苦百姓。他的剑术一断烦恼,二断色欲,三断贪嗔,对北宋教理的发展,有一定影响。道教全真教奉其为北五祖之一,世称“吕祖”、“纯阳祖师”。
传说,福建省泉州府有座清源山,处在危岩之下,有个洞穴,幽深而巨大。洞穴的入口,地势颇为平坦,仅可骑马,长驱直入洞里。穴顶钟乳纷垂,进洞越深,寒气越重。洞里的深处,有间石室,排列着石床、石桌、石凳,还有一个被薰得黑漆漆的石灶。因为这个洞穴,通称纯阳洞,所以也有
吕洞宾(8张)
&人说:吕洞宾是福建人,在那个洞穴里修道成仙的。
另说,吕洞宝,名叫纯阳,是唐朝懿宗时代的人,考中进士,咸通年间,历任两县县官,后因僖宗无能,黄巢作乱,吕洞宝痛感人生盛衰无常,遁人当时国都附近的终南山,修身养性。以后如问,无法可知。
吕洞宾着有《圣德篇》、《指玄篇》、《忠孝课》等大作,藉以拯救世道人心。宋徽宗封他为“妙道真人”、元朝初封其为“纯道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时加封为“孚佑帝君”。北宋真宗时,据说在一次镇压益州民众叛乱时,吕祖曾显化相助,后被加封为“英显武烈王”。宋徽宗崇信道教,宣和元年(1119),诏封吕洞宾为“妙通真人”。元世祖至元年(1269)封“纯阳演正警化真君”。元武宗至大三年(1310)加封为“纯阳演化孚佑帝君”。
《宋史.陈抟传》记载:“吕洞宾有剑术,百余岁而童颜,步履轻快,
合并图册(4张)
&倾刻数百里,以为神仙,皆数来砖斋中,人咸异之。”吕洞宾兴趣广泛,虚心好学,广参贤达,博览群书,融汇贯通,勤于笔耕,留下丰富的著作。他不仅是道教祖师,而且是个诗人,所以受到后人广泛的敬仰。
吕洞宾由仙而入神道,亦仙亦神,是集道教大成的得道高人,与少阳帝君、正阳帝君、大道帝君、辅极帝君同列道教五祖之一。
吕洞宾在民间被视为理发业的祖师爷。相传臭头皇帝朱元璋,每次理发都因理发师不小心碰到他头上的疮而痛苦不堪,大发雷霆,接连砍杀了数位理发师。吕洞宾获悉此事后,乃下凡扮成理发师,前去为明太祖理发,结果不但没有碰到疮,并治好了太祖的恶疮。太祖龙心大悦,要赏他金银财宝,他却不要,只要求明太祖赐他一面红旗,插在理发店门口,从此便被尊为理发业的守护神。
民间传说吕洞宾曾情场失意,因此妒嫉天下情侣,如果热恋中的爱侣前去祭拜,必会被拆散,这虽是个无稽的传说,许多人却信以为真。
吕洞宾是民间传说中的八仙之一,另七仙是汉钟离、蓝采和、韩湘子、曹国舅、张果老、李铁拐和何仙姑。吕洞宾在八仙排行中虽不是“老大”,但是其影响却是其他七仙无法相匹的,汉钟离等七仙的专庙寥寥无几,而奉祀吕洞宾的吕祖庙、吕祖阁却成千上万遍布各地。而历史最悠久的吕祖仙师庙,是建于元朝时山西芮城永乐宫的纯阳殿。
永乐宫原名大纯阳万寿宫,在山西芮城县城北三公里的龙泉村东侧。据道书记载,这里是吕洞宾的诞生地。吕洞宾死后,乡里人将其故居改为吕公祠。到了金末,随着吕洞宾神话故事的传流,信奉者越来越众,祠堂增修门庑,扩充成道观。到了元代,道教极受朝廷宠信,祖师吕洞宾也身价陡增,于是升观为宫,从此成为四海闻名的道教圣地。
在民间传说之中,吕洞宾集“剑仙”、“酒仙”、“诗仙”和“色仙”于一身,是个放浪形骸的神仙。吕洞宝弃儒学道,仗剑云游,到处扶弱济贫,锄暴安良,他好酒贸杯,三醉岳阳楼,使他“醉”名远扬。吕洞宾还是位诗人,有几百首诗启传世。同时,他又是个有名的“花神仙”,传说最多的是吕纯阳三戏白牡丹(名妓)。在人们心目中,是个最有人情味的神仙。有些道观还假托其名,配了一些“吕祖药方”给人治病。吕洞宾在民间有广泛的信仰,他与观世音菩萨、关圣帝君是对杜会影响最大的三位神明。
农历四月十四日为吕祖先师诞辰。
历史大事记编辑
火龙传剑记
(丙寅(846)四十九岁)
吕先生会昌中,功名失意,遂游江州至庐山,遇葛仙公弟子火龙真人,姓郑名思远,号小祝融,世称神医。欲人有疾则书符诵祝,立见消融,与上古祝融氏相累,真人见吕祖骨相清灵,游心世外,即传以内丹炼己之诀。制成通天灵剑(即天遁剑法)。并诗曰:“万里诛妖电光绕,白龙一片空中矫。昔持此剑斩邪魔,今赠君家断烦恼。”
临别嘱曰:“子可居此山,以完玉炼,他日闻钟声响处,乃得闻金炼之诀。”遂去。[2]&
罗浮访仙记
(丁丑(857)六十岁)
  大中十一年,吕祖游罗浮山,访轩辕集,集,罗浮道士也。得桐君之传,修炼罗浮山中数百岁,容颜不衰。吕祖往访之,适集被召入朝,独自盘桓山内,忽遇马仙来游,相得甚欢。马名湘,字自然,杭州盐官人。遇魏伯阳,伯阳传以大道,以大中十年归家,借竹杖化形而去,十一年春,在紫橦白日飞神。既而访罗浮山,得见吕祖之面,曰大仙伯也。
  轩辕还山,行过石桥,见石楼有二人下迎,一是马自然,携竹杖挂酒瓢,一位裹青巾,衣黄衫麻鞋皂条,背剑执拂,如功曹使者。集问之,自然代答,曰:“吕先生有出尘之志,度世之心。”集愕然曰:“得见何晚也?”聚首言心。临别作诗赠轩辕而去。[2]&
(己卯(859)六十二岁)
  咸通初,吕祖奉亲命入长安赴试,至酒肆中,浩然叹曰:“何日得第以慰亲心?何日得道以慰我心?”旁有一道翁,闻而笑曰:“郎君有出世志耶?”观其人,青巾、白袍、长须、秀目,手携紫杖,腰悬大瓢,书一绝句于壁,曰:“坐卧常携酒一壶,不教双眼识皇都。乾坤许大无名姓,疏散人间一丈夫。”
  吕祖大惊,窥其状貌奇古,诗情飘逸,因揖问姓氏,道翁曰:“复姓钟离,名权,字云房。”吕祖再拜延坐,云
永乐宫纯阳本行壁画(钟离权传道吕祖)
房曰:“子可吟一绝,予欲观之。”吕祖遂书其后,云:“生日儒家遇太平,悬缨重滞布衣轻。谁能世上争名利,臣事玉皇归上清。”
  云房见诗暗喜,因同憩肆中,云房自起执炊。
吕祖忽困倦枕案假寐,梦以举子赴京,进士及第,始自州县,而擢郎署,台谏给舍,翰苑秘阁,及诸清要无不备历,升而复黜,黜而复升,前后两妻,富贵家女,婚嫁早毕,孙甥振振,簪笏满门几四十年。又独相十年,权势熏炙,忽被重罪籍没家资,妻孥分散,流于岭表,一身孓然,穷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浩叹,恍然梦觉。
云房在旁微笑,曰:“黄粱犹未熟,一梦到华胥。”吕祖竦:“翁知我梦耶?”云房曰:“子适来升沈万态荣悴多端,五十年间一顷耳,得不足喜,丧何足悲,且有大觉,而后知此人世一大梦也。”
吕祖感悟,知功名皆幻境,再拜曰:“先生非凡人也。愿求度世术。”云房故辞曰:“子骨节未完,志行未坚,若欲度世,须更数世可也。”吕祖叩头乞度,誓修现在良因。云房曰:“子尚有数年尘缘,犹未了也。”翩然别去。
吕祖如有所失,不得已,强赴春闱,名书雁塔。吕祖哑然曰:“又入黄粱梦耶?慎勿至立马风雪时也。”[2]&
刘海蟾名操字宗成,燕山人。以明经擢甲第,仕燕为卢龙司马。累迁至相位。平昔好谈性命,钦崇黄老。忽遇正阳先生,为演清净无为之宗,以道全角之旨。及守光僭称帝位,谏之不听,遂托疾解印辞去。作诗曰:抛离火宅三千口,屏去门兵百万家。更名玄英,号海蟾子。遍游访道,遇吕祖授以金液还丹,乃遁迹修真。得成仙道,游行尘世,远泛秦川,陶真于太华之间,溷迹于青城之下。陈希夷遇之,恳求玄旨,海蟾即传以金丹妙道。希夷与弟子张无梦、贾得升、种放皆同请业焉。海蟾喜希夷,寄怀高尚,尝过其山斋,与之谈论一日,戏以墨泼石上皆成字句。后张、贾、种至山,各言于某日刘师来家,泼墨作字,盖同日分形也。后当坐化时,白气从顶门出,化鹤飞升。元至元六年,封明悟宏道真君。[2]&
同海蟾度陈希夷
雍熙间吕祖同刘海蟾西游华山教希夷出神秘诀。希夷名抟字图南,毫州真源人也。唐长兴中举进士第。游四方有大志,见世运衰微,喟然叹曰:时不可为也。父母殁,乃尽散家赀,惟携一石铛,遁入太华。周世宗高其风致,赐号白云先生。首遇海蟾子,授以道要,麻衣子传以相法,次遇孙君仿,劝隐武当,久之复归华山。居云台观,尝乘驴游华阴,闻宋太祖登极,拍手大笑曰:天下自此定矣。帝手书诏召之,辞曰:九重仙诏,休教丹凤衔来,一片野心已被白云留住。帝咨嗟不已。高隐华山,自称莲峰道士,得蛰龙法恒卧不起。吕祖与海蟾时往过之,祖赠以诗云: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并勉其及时温养借睡全真。宋太祖累迁使趣命入朝,抟不得已,应召出山,至京师藏真不露。帝大喜谓宰相曰:陈抟独善其身,不干势利,可谓方外之高士矣。赐号希夷先生,放还。吕祖与海蟾麻衣,复往过之,教以出神法,希夷敬受焉。或问先生居溪崖,寝止何室,希夷笑吟曰:华山高处是我宫,出即凌空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白云封。端拱初,忽遣门人火龙子、贾得升凿石室于张超谷。既成造视曰:吾其归于此乎。端然坐化,有五色云,封谷口弥月。历年一百一十八岁。[2]&
吕祖宝诰编辑
吕祖宝诰⑴
至心皈命礼。
玉清内相⑵,金阙选仙⑶。化身为三教之师⑷,掌法判五雷之令⑸。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⑹;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⑺。四生六道,有感必孚⑻;三界十方,无求不应⑼;黄鹄溪头留圣迹⑽,玉清殿内炼丹砂⑾。存芝象于丹崖⑿,显仙踪于玄洞⒀。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⒁。大圣大慈,大仁大孝⒂。开山启教,灵应祖师⒃。天雷上相,灵宝真人⒄。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⒅。[3]&
⑴吕祖:即吕祖先师吕洞宾。姓吕,名岩,字洞宾,号纯阳子,唐河东蒲州永乐县人(今蒲板县永乐镇),祖吕谓,礼部侍郎;父吕让,海州刺史。唐德宗贞元十四年四月十四日巳时生。初,母就蓐时,异香满室,天乐并奏,有白鹤自天而下,飞入账中不见。真人生而金形玉质,仙风道骨,鹤顶猿背,虎体龙腮,风眼朝天,双眉入鬓,颈修颧露,身材雄伟,鼻梁耸直,面色白黄。左眉有一点黑子,足下纹起如
龟。少而聪明,日记万言,矢口成文。身长八尺二寸,顶华阳巾,衣黄衫,系皂绦,状类张子房。年二十不娶。始在襁褓,异人马祖相之曰:“此儿骨相非凡,自是风尘外物,他时遇钟离、采和,牢心记取。”后游庐山,遇火龙真人,传授天遁剑祛魔。会昌中,两举进士不第,时年六十四岁,还长安,至酒肆初遇钟离祖师,被以“黄粱梦”感化,又以生、死、财、色十试,心无所动,于是授以金液大丹与《灵宝毕法》。遂发愿潜心修道,度尽天下众生。初居终南山,又受钟离祖师上真秘诀,修炼成道。于是周游天下,化渡众生。曾传度刘海蟾真人、王重阳真人,开道教南北二宗。全真道奉为“北五祖”之一,故常尊称“吕祖”。元世祖尊为“纯阳演正警化真君”,武宗又加号“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吕祖形象,深入民间,其灵踪圣迹,更是遍布全国。
⑵玉清内相:玉清,指三清圣境之一,为元始天尊所治。内相,仙职,辅佐元始天尊掌管仙界枢机。可见吕祖品位之尊。
⑶金阙选仙:金阙,即天庭。天庭选举仙官。此指吕祖仙职为经评选而授。另一解:吕祖在天庭受命主持选仙之事。
⑷化身为三教之师:化身,应化显身。三教,指儒、释、道三教。吕祖道业日隆,太上命他任三教祖师。
⑸掌法判五雷之令:法,道法。法为道之用,道门以法体道而济世度人。判,唐宋官制,以大兼小曰“判”。吕祖已臻仙职之极品,又兼掌五雷,故曰“判”。道门五雷正法,能召役雷霆,代天惩恶扬善。以上述吕祖仙职仙司。
⑹黄粱梦觉,忘世上之功名:传吕祖自幼攻习儒业,想取得功名以承祖业。但两举进士而不第。心灰意冷,还长安,酒肆遇钟离祖师。因与同煮黄粱饭,钟离祖师云房自为执炊。洞宾忽就店中昏睡,梦以举子赴京,状元及第,始自翰苑擢台谏秘阁,及指挥使,无不备历;两娶富贵家女,生子婚嫁早毕,孙曾云绕,簪笏满门。如此凡四十年,又独相十载,权势颇赫。偶被重罪抄没家资,分散,妻孥流于岒表,一身孑然,辛苦憔悴,立马风雪中,方兴诰叹,忽然梦觉,黄粱炊尚未熟。洞宾感悟功名富贵正如梦镜不实不久,遂向云房求度世之术。
⑺宝剑光辉,扫人间之妖怪:宝剑,指火龙真人传与吕祖之天遁剑。吕祖度化世人,为民除害,用金光闪耀的天遁宝剑,斩除人世间的一切妖魔鬼怪。使学道之人早日成道,修成正果,与道合真。
⑻四生六道,有感必孚:四生,指胎生、卵生、湿生、化生四类生物,名为众生。此指一切有生命的东西。六道,一天道、二神道、三人道、四畜生道、五地狱道、六饿鬼道,乃为众生轮回生死趣。感,感应。孚,信。众生心诚则能感动吕祖,吕祖必以愿力相应。所应诚信有准并无差失。
⑼三界十方,无求不应:三界,指欲界、色界、无色界,又称三界天。欲界为食欲和淫欲未清除的众生所住世界;色界在欲界之上,已离粗欲而只享受精妙镜象的众生所住世界,但此界仍有质象形碍;无色界更在色界之上,为离质象形碍清澄虚净之世界。三界中人寿命有限,不能超越劫难,寿尽仍要人于轮回。十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并上、下合为十方。此句言,吕祖发愿度化世人,三界十方,一切众生,没有向吕祖祈求而不应验的。
⑽黄鹄溪头留圣迹:溪,疑为矶。黄鹄矶,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城内蛇山,山有黄鹤楼,楼因山而名。相传该楼始建于三国时代,后历代屡建屡毁。据史载,昔日的黄鹤楼轩矶宏伟,辉煌瑰丽,峥嵘缥缈,疑似“仙宫”。相传吕祖曾化为道士与武昌太守下棋,连下数局,太守皆输。一会儿,道士拂袖而去不见人影,太守急忙派人寻找,却没找到。后听人说在郡治前吹笛,寻人刚至郡治前,则又听笛声到了郡治东面,寻人到东面,笛声又至西面,寻人到西面又听笛声在南面,到南面则又听笛声在北面,到北面又听到笛声在黄鹤楼前。有人见道士走进石照亭中就不见了。仅留诗一首:“黄鹤楼前吹笛时,白苹红蓼满汇湄。哀情欲诉谁能会,惟有清风明日知。”末书一“吕”字。这就是吕祖在黄鹤矶头留下的圣迹。(此后,吕祖题诗的石照亭也改名为吕仙亭。一说吕祖曾在黄鹤矶头卖桃面留圣迹。)大抵吕祖隐显非常,所留圣迹也不限于一时一事。
⑾玉清殿内炼丹砂:吕祖《前八品仙经·保精固命品》记述,吕祖在下降人间之先,已历劫修行。天宝元年正月九日登郁罗虚梵天宫,即元始天尊玉虚宫,侍于元始天尊之前,与十极真人一起听天尊演说《大周天伏火灵砂丹诀》,即指此事。
⑿存芝象于丹崖:芝象,芝为瑞草,此指吕祖仙像。丹崖,或作山岩、仙岩。据《绵州府志》载,医吾闾山北,有孤石峭壁,上镌吕仙像;又名吕公崖,乃吕祖炼丹处。此即“存芝象于丹崖”。
⒀显仙踪于玄洞:仙踪,指吕祖留下的圣迹。玄洞,一作云洞,指仙家洞府。《本传》述吕祖道初成后,上帝命居荆山洞府,后又在庐山、罗浮诸洞天多次显化。
⒁阐法门之香火,为后嗣之梯航:阐,阐发、弘扬。法,法派。香火,原指后代,此指教派的传承。吕祖度化世人,功绩显赫,金丹南北宗皆为吕祖法脉,故王重阳创全真教奉吕祖为五祖之一。后嗣,指吕祖所传之法嗣。梯航,登天之梯、渡海之船。此喻接引世人早登彼岸的大道。
⒂大圣大慈,大仁大孝:大圣,具有最高智慧。大慈,慈爱、慈悲。仁,仁爱、同情。孝,指善于奉伺父母。大圣大慈,为仙真极则。大仁大孝,为一切美德根基。此为极赞吕祖之辞。
⒃开山启教,灵应祖师:开山,创前人所无、开后人之前例。启教,创立教派。
⒄天雷上相,灵宝真人:天雷上相,为吕祖仙职名。五雷正法总由九天应元雷声普化天尊执掌。吕祖兼判五雷之令,故为天雷上相。钟离祖师又亲授吕祖丹经《灵宝华法》,故称灵宝真人。
⒅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兴行妙道天尊:此为吕祖之尊号。宋代尊为“妙通真人”,元代尊为“纯阳演政警化孚佑帝君”。
吕祖作品编辑
(吕祖作品极多,但绝大部分是诗词歌赋,其他如《金华宗旨》《五品仙经》《八品仙经》等都是伪托吕祖之作。)
汉终唐国飘蓬客,所以敲爻不可测,纵横逆顺没摭栏,静则无为动是色。
也饮酒,也食肉,守定姻花断淫欲。行歌唱咏胭粉词,持戒酒肉常充腹。
色是药,酒是禄,酒色之中无拘束。只因花酒悟长生,饮酒戴花神鬼哭。
不破戒,不犯淫,破戒真如性即沉。犯淫坏失长生宝,得者须由道力人。
道力人,真散汉,酒是良朋花是伴。花街柳巷觅真人,真人只在花街玩。
摘花戴饮长生酒,景里无为道自昌。一任群迷多笑怪,仙花仙酒是仙乡。
到此乡,非常客,姹女婴儿生喜乐。洞中常采四时花,花花结就长生药。
长生药,采花心,花蕋层层艳丽春。时人不达花中理,一诀天机值万金。
谢天地,感虚空,得遇仙师是祖宗。俯耳低言玄妙旨,提上蓬莱第一峰。
第一峰,是仙物,惟产金花生恍惚。口口相传不记文,须得灵根坚髓骨。
坚髓骨,炼灵根,片片桃花洞里春。七七白虎双双养,八八青龙总一斤。
真父母,送元官,木母金公性本温。十二宫中蟾魄现,时时地魄降天魂。
铅初就,汞初生,玉炉金鼎未经烹。一夫一妇同天地,一男一女合乾坤。
庚要生,甲要生,生甲生庚道始萌。拔取天根共地髓,白雪黄芽自长成。
铅亦生,汞亦生,生汞生铅一处烹。烹炼不是精和液,天地乾坤日月精。
黄婆匹配得团圆,时刻无差口付传。八卦三元全藉汞,五行四象岂离铅。
铝生汞,汞生铅,夺得乾坤造化权。杳杳冥冥生恍惚,恍恍惚惚结成团。
性须空,意要专,莫遣猿猴取次攀。花露初开切忌触,锁居土釜勿抽添。
玉炉中,文火炼,十二时中唯守一。此时黄道会阴阳,三性元宫无漏泄。
气若行,真火炼,莫使玄珠离宝殿。加添火候切防危,初九潜龙不可炼。
消息火,刀圭变,大地黄芽都长遍。五行数内一阳生,二十四气排珠宴。
火数足,药方成,便有龙吟虎啸声。三铅只得一铅就,金果仙芽未现形。
再安炉,重立鼎,跨虎乘龙离凡境。日精才现月华凝,二八相交在壬丙。
龙汞结,虎铅成,咫尺蓬莱第一程。坤铅乾汞金丹祖,龙铅虎汞最通灵。
达此理,道方成,三万神龙护水晶。守时定日明符刻,专心惟在意虔诚。
黑铅过,采清真,一阵交锋定太平。三车搬运珍珠宝,送归宝藏自通灵。
天神佑,地祗迎,混合乾坤日月精。虎啸一声龙出窟,鸾飞凤舞入金城。
朱砂配,水银停,一派红霞列太清。铅池迸出金光现,汞火流珠入帝京。
龙虎媾,外持盈,走圣飞灵在宝瓶。一时辰内金丹就,上朝金阙紫云生。
仙桃熟,摘取饵,万化来朝天地喜。斋戒等候一阳生,便进周天参同理。
参同理,炼金丹,水火熏蒸透百关。养胎十月神丹结,男子怀胎岂等闲。
内丹成,外丹就,内外相接和谐偶。结成一块紫金丸,变化飞腾天地久。
丹入腹,非寻常,阴形剥尽化纯阳。飞升羽化三清客,名遂功成达上苍。
三清客,驾璚轝,跨凤腾霄入太虚。似此逍遥多快乐,遨游三界最清奇。
太虚之上修真士,朗朗圆成一物无。
一物无,遂显道,五方透出真人貌。仙童仙女彩云迎,五明宫内传真诰。
传真诰,话幽情,只是真铅炼汞精。声闻缘觉冰消散,外道修罗缩项惊。
点枯骨,立成形,信道天梯是掌平。九祖先灵得超脱,谁羡繁华贵与荣。
寻烈士,觅贤才,同安炉鼎化凡胎。若是悭才并惜宝,千万神仙不肯来。
修真士,不妄说,妄说一句天公折。万劫尘沙道不成,七窍眼睛皆迸血。
贫穷子,发誓切,待把凡流尽提接。同赴蓬莱仙会中,凡景煎熬无了歇。
尘世短,更思量,洞里乾坤日月长。坚志苦心三二载,百千万劫寿弥疆。
达圣道,显真常,虎儿刀兵更不伤。水火蛟龙无损害,拍手天宫笑一场。
这些功,真奇妙,分付与人谁肯要。愚徒死恋色和财,所以神仙不肯召。
真至道,不择人,岂论高低富与贫。且饶帝子共王孙,须去繁华挫锐分。
嗔不除,憨不改,堕入轮回生死海。堆金积玉满山川,神仙冷笑应不采。
名非贵,道极尊,圣圣贤贤显子孙。腰金跨玉骑骄马,瞥见如同隙里尘。
隙里尘,石中火,何在留心为久计。苦苦煎熬唤不回,夺利争名如鼎沸。
如鼎沸,永沉沦,失道迷真业所根。有人平却心头棘,便把天机说与君。
命要传,性要悟,入圣超凡由汝做。三清路上少人行,畜类门前争入去。
报贤良,休慕顾,性命机关堪守护。若还缺一不芳菲,执着波渣应失路。
只修性,不修命,此是修行第一病。只修祖性不修丹,万劫阴灵难入圣。
达命宗,迷祖性,恰似鉴容无宝镜。寿同天地一愚夫,权握家财无主柄。
性命双修玄又玄,海底洪波驾法船。生擒活捉蛟龙首,始知匠手不虚传。
这回相见不无缘,满院风光小洞天。
  一剑当空又飞去,洞庭惊起老龙眠。
偶乘青帝出蓬莱,剑戟峥嵘遍九垓。
  我在目前人不识,为留一笠莫沉埋。
鹤不西飞龙不行,露干云破洞箫清。
  少年仙子说闲事,遥隔彩云闻笑声。
海上相逢赵同
南宫水火吾须济,北阙夫妻我自媒。
  洞里龙儿娇郁律,山前童子喜徘徊。
题凤翔府天庆观
得道年来八百秋,不曾飞剑取人头。
  玉皇未有天符至,且货乌金混世流。
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襄阳城里没人知,襄阳城外江山好。
洞庭湖君山颂
午夜君山玩月回,西邻小圃碧莲开。
  天香风露苍华冷,云在青霄鹤未来。[2]&
捉得金晶固命基,日魂东畔月华西。
于中炼就长生药,服了还同天地齐。
莫怪瑶池消息稀,只缘尘事隔天机。
  若人寻得水中火,有一黄童上太微。
  混元海底隐生伦,内有黄童玉帝名。
  白虎神符潜姹女,灵元镇在七元君。
  三亩丹田无种种,种时须藉赤龙耕。
  曾将此种教人种,不解铅池道不生。
  闪灼虎龙神剑飞,好凭身事莫相违。
  传时须在乾坤力,便透三清入紫微。
  不用梯媒向外求,还丹只在体中收。
  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
  饮酒须教一百杯,东浮西泛自梯媒。
  日精自与月华合,有个明珠走上来。
  不负三光不负人,不欺神道不欺贫。
  有人问我修行法,只种心田养此身。
  时人若拟去瀛洲,先过巍巍十八楼。
  自有电雷声震动,一池金水向东流。
  瓶子如金玉子黄,上升下降续神光。
  三元一会经年净,这个天中日月长。
  学道须教彻骨贫,囊中只有五三文。
  有人问我修行法,遥指天边日月轮。
  我自忘心神自悦,跨水穿云来相谒。
  不问黄芽肘后方,妙道通微怎生说。
  肘传丹篆千年术,口诵黄庭两卷经。
  鹤观古坛松影里,悄无人迹户长扃。
  独上高峰望八都,黑云散后月还孤。
  茫茫宇宙人无数,几个男儿是丈夫。
  天下都游半日功,不须跨凤与乘龙。
  偶因博戏飞神剑,摧却终南第一峰。
  朝游北越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
  三入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
  趯倒葫芦掉却琴,倒行直上卧牛岑。
  水飞石上迸如雪,立地看天坐地吟。
  吾家本住在天齐,零落白云锁石梯。
  来往八千消半日,依前归路不曾迷。
  莲峰道士高且洁,不下莲宫经岁月。
  星辰夜礼玉簪寒,龙虎晓开金鼎热。
  东山东畔忽相逢,握手丁宁语似钟。
  剑术已成君把去,有蛟龙处斩蛟龙。
  朝泛苍梧暮却还,洞中日月我为天。
  匣中宝剑时时吼,不遇同人誓不传。
  偎岩拍手葫芦舞,过岭穿云拄杖飞。
  来往八千须半日,金州南畔有松扉。
  养得儿形似我形,我身枯悴子光精。
  生生世世常如此,争似留神养自身。
  精养灵根气养神,此真之外更无真。
  神仙不肯分明说,迷了千千万万人。
  不事王侯不种田,日高犹自抱琴眠。
  起来旋点黄金买,不使人间作业钱。
  天涯海角人求我,行到天涯不见人。
  忠孝义慈行方便,不须求我自然真。
  莫道幽人一事无,闲中尽有静工夫。
  闭门清昼读书罢,扫地焚香到日晡。
  先生先生貌狞恶,拔剑当空气云错。
  连喝三回急急去,欻然空里人头落。
  剑起星奔万里诛,风雷时逐雨声粗。
  人头携处非人在,何事高吟过五湖。
  粗眉卓竖语如雷,闻说不平便放杯。
  仗剑当空千里去,一更别我二更回。
  先生先生莫外求,道要人传剑要收。
  今日相逢江海畔,一杯村酒劝君休。
  庞眉斗竖恶精神,万里腾空一踊身。
  背上匣中三尺剑,为天且示不平人。
历史遗迹编辑
洞庭湖畔岳阳市留有不少吕仙遗迹。这里有专祠吕洞宾“真像”的吕公庵,有其“招蛇化剑”的白鹤池,城南度柳的“吕公洞”,还有其亲题的“诗壁”,亲作《自记》的石刻等。江南四大名楼之一的岳阳楼,其主楼之右有座“三醉亭”,即因吕洞宾三醉岳阳楼的传说而得名。传吕祖为此写下了“朝游岳鄂暮苍梧、袖里青蛇胆气粗。三醉岳阳人不识,朗吟飞过洞庭湖”。另说吕洞宾《沁园春》一词:“暮宿苍梧,朝游蓬岛,朗吟飞过洞庭边。岳阳楼酒醉,借玉山作枕,容我高眠。出入无踪,往来不定,半是风狂半是颠。随身用、提篮背剑,货卖云烟。人间飘荡多年,曾占东华第一筵。推倒玉楼,种吾奇树;黄河放浅,栽我金莲。捽碎珊瑚,翻身北海,稽首虚皇高座前。无难事,要功成八百,行满三千。”[4]&
山西太原市纯阳宫建于明万历年间,清乾隆间增筑巍阁三层。宫有四座院落,为吕祖殿、方形单间回廊亭及巍阁。吕祖殿为主殿。巍阁最高,登阁环眺,太原市内景色历历在目。宫中还有一关羽立马铜像。
纯阳观位于广州市海珠区五凤村漱珠岗上,规模颇大,是熙熙攘攘的广州市里一个清幽的所在。纯阳观坐北向南,依山构造,高踞岗顶,石径幽深,古木参天,环境幽雅。纯阳观是广州道教两大道场之一。一是三元宫,二是纯阳观。广州道教中人素有“北到三元宫,南去纯阳观”之说。
吕祖宫是北京市道教协会的所在地,是北京市道教协会仅有的两座道观之一。位于北京市复兴门内北顺城街十五号。坐西朝东。山门内西为火神殿三间,北为文昌殿3间,南为吕祖阁三间,火神殿后有娘娘殿三间,是一座小型道教宫观,为北京市西城区重点保护文物。吕祖宫最早是建于明代的“火神庙”,清朝咸丰年间,道教居士叶合仁出资将火神庙重修为燕京吕祖宫。
袁家山,又名小蓬莱、吕祖庙,在河南省历史文化名城岁县城,省级重点为我保护单位。记者袁家山《河南睢县:依托雄厚文物资源发展旅游经济》:在“八仙之一的吕洞宾曾打救过在海上抗击倭寇险些遇难的明代兵部尚书袁可立,袁致仕归里后为此还愿,在睢州城内修建了袁家山吕祖庙供世人敬奉至今,成为明清两代的大道场。”[5]
&中国道教经典著作《道藏辑要·在陆肇祥》记载道:“袁可立降生之日,淮(袁可立父)梦吕帝(吕洞宾)引一小童云:‘汝家世代行善,且知敬信我,今将小徒为尔后。曰:异日此地当出仙人’。即以此肇祥。”六十年后的袁可立真的来到了吕洞宾现身的地方蓬莱任巡抚督理大兵抗清防海,并在海战中曾经遇险受到过吕洞宾的保佑,后来袁可立的别号叫“石仙”,老家睢州的堂号称为“石仙堂”。袁可立退休后在睢州南城别墅陆园中建起袁家山道场供奉吕洞宾,这不能不说是一个令人费解的巧合,数百年来一直困扰着南来北往的命相和道教学者竞相探索。
新津纯阳观,又称“古今天下第一忠孝儒林“,距成都38公里,占地120亩,为四川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大忠亭”塑有历代儒家忠臣像。“至孝亭”塑的是传统的24孝像,并留有大量名家诗文、碑刻和楹联。儒佛道三教并存一地。
八仙宫,又名“万寿八仙宫“,位于西安市东关长乐坊。八仙宫所在地,相传是吕洞宾喝酒遇仙的长安酒肆遗址。八仙宫山门牌楼左侧竖有“吕洞宾成道碑“,碑上隶书“长安酒肆“,楷书“吕纯阳先生遇汉钟离先生成道处“。
祀奉吕祖的永乐宫在山西芮城县,唐时为河中府永乐县,传为吕祖的诞生之处,乃就其宅建“吕公祠”,金末扩建为道观。元初毁于火,随即重建,历时十余年元中统三年(1262年)改名大纯阳万寿宫,后称永乐宫,为全真道三大祖庭之一。永乐宫后山保存着吕纯阳墓。山西省永乐宫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永乐宫壁画在中国艺术史上的地位极其重要。[6]&
吕仙祠,河北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河北省邯郸黄粱梦镇,始建于北宋,据说黄粱梦的故事就发生于此,故信众踊跃扩建。清仁宗嘉庆年间大修过后,占地已经达到9.4公顷,主要有三大殿,供奉八仙之首钟离权的正阳殿、主殿纯阳殿、和有描述黄粱梦故事壁画与主角卢生卧像的卢生殿。
吕四的由来:民间传说吕洞宾来过吕四四次,所以叫吕四。
仙人山公园因传说仙人吕洞宾驾鹤到此而得名。仙人山公园位于广西防城港市港口区北部湾大道南段,规划总面积约47.23公顷,规划以建设生态型公园环境为目标,满足居民的休闲、娱乐以及旅游业的发展需求,创造一个布局合理、功能齐备、交通便捷、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公园。[7]&
济南升阳观(吕祖庙)
升阳观原名吕祖庙,因供奉神话人物八仙之一的吕洞宾而建。明末,济南知府樊时英曾重修吕祖庙(有碑为证)。清康熙十八年(公元1679年),在吕祖庙西院又修建了一座大殿,名为升阳观。此后,吕祖庙渐渐被人们称为升阳观。
香港新界的云泉仙馆是道教纯阳派的道观,主奉吕祖师,位于香港新界北区打鼓岭坪洋村坪路。云泉仙馆原本位于广东省西樵山,1938年抗日战争,西樵山陷落,仙馆诸道友迁至香港,后于1944年于德辅道西立馆。1975年购得园林而寻址。云泉仙馆竖有华表并有“道德经碑”,“陶塑八仙图壁”、“隶书吕祖百字碑”等塑物,是香港著名的庙宇、名胜,香火鼎盛。
台湾高雄凤山的镇南宫,俗称凤山仙公庙,位于台湾高雄市凤山区国泰路一段220号,清乾隆年间,乡民于凤山县新城内结庵奉祀吕纯阳祖师等神,以求平安,因灵迹颇闻,又居交通要道,往来官民皆虔诚祭祀,香火鼎盛。后屡经整修,庙貌壮丽。
台湾木栅的指南宫,俗称木栅仙公庙,位于台湾台北市文山区木栅万寿路指南山,是台湾道教圣地之一。1882年,淡水县知县王彬林来台,迎山西芮城永乐宫吕祖神像香火奉于艋舺(今台北万华),颇负盛名。后景尾(今台北文山区景美)瘟疫,景尾士绅迎吕祖神像奉祀,疫情渐稳,且吕祖神威不断,信众所求常遂,有多年不育而得子或目盲复明等灵迹。1890年在木栅指南山建庙,称“指南宫”。“指南宫”之名,乃取“吕祖在天庭居于南宫”、“济世度人须用指南针”之意。
指南宫按照“三教合流”的思想,殿堂设置以道教为中心,兼祀孔子、如来。
本文转自网络。原文地址: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蓝色大海的传说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