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传奇》现在还有人玩传奇吗玩的人多吗?我怕我充了钱完了之后人就变少了,不好玩了。

当前位置:&&
&&《我们的传奇》刷元宝bug
我们的怎么刷金币?我们的传奇元宝怎么得?我们的传奇有bug吗?我们的传奇金币和元宝是重要的消耗货币,那么要怎么刷呢?一、GG助手GG助手下载1.下载安装好辅助平台;2.进入GG助手“辅助平台”,找到“我们的传奇”选择下载辅助;3.辅助下载完成后,在“我的游戏”找到您下载好的游戏,选择“辅助打开”,由此就可开启游戏;4.进入游戏,游戏左边的G图标。你就可以使用辅助进行游戏,愉快玩耍。二、修改器修改(烧饼、八门、葫芦侠)1、首先进入到游戏中,并让修改器在后台运行。2、打开修改器,在其中输入当前金币和元宝数值,选择自动搜索,可以看到现在的搜索结果还是比较多的。3、返回到游戏中,通过任何方式让金币和钻石变动。4、然后再返回到修改器中搜索变更后的这个数字,可以看到现在的搜索结果变少了不少。5、重复第4、5步直到得到的金币和钻石数值只剩下一个(多个也可以,全部调整了就行)。6、调整这个金币和元宝的数值。7、然后回到游戏就可以看到金币、元宝调整成功。(修改有闪退的风险)
攻略排行周月
腐烂国度2游戏好不好玩?小编今天要分享的是玩家带来的腐烂国度2游…
小魔女学园游戏好不好玩?小编这里要分享的是玩家带来的小魔女学园游…
本类一周热点
5月24日改版后远古地下城和异界地下城将会进行一次合并,合并之后…
十周年最为火热的活动来了!为了感谢玩家们十年来的不离不弃,这个风…
微信扫描关注公众号
Www.Wanyx.Com. Some rights reserved
湘ICP备号-3
苏网文〔-015号
湘公网安备20找个传奇游戏,要那种好玩,人多还能不用充太多钱的。_百度知道
找个传奇游戏,要那种好玩,人多还能不用充太多钱的。
我有更好的答案
传奇类的游戏人多好玩的,无哊官网*9199不花钱的
→_→什么意思
为您推荐:
其他类似问题
传奇的相关知识
换一换
回答问题,赢新手礼包
个人、企业类
违法有害信息,请在下方选择后提交
色情、暴力
我们会通过消息、邮箱等方式尽快将举报结果通知您。删除历史记录
 ----
相关平台红包
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作者:之家哥
摘要:网贷之家小编根据舆情频道的相关数据,精心整理的关于《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的相关文章10篇,希望对您的投资理财能有帮助。
《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一没钱的人把不是很多的钱很节俭花出去,这叫消费。而有钱人会看好机会把钱一下子投出去,让钱生钱,这叫投资没钱的人安于现状怕担风险,对赚钱没有什么计划,即使干点事情也是跟风,很少赚到更多的钱。而有钱人从不坚守本分,决不甘心坐享其成,所以他们敢于承担风险勇于拼搏。没钱的人整天想遇到一本万利的事情降临,有钱人深知利益是与风险共同存在的,没有风险的说明利润微博,但表面风险却往往隐藏着巨大的财富。没钱的人只看到眼前的小利益,看不透大方向,往往贪小利折大本。有钱人看趋势,能够顺势发展赚大钱。没钱的人都喜好斤斤计较,占个小便宜沾沾自喜却让对方烦透了,有钱人却在这些小事上大手大脚不计得失,得到人们的尊重与认可。没钱的人睡觉前激情满满决定第二天一定干一番事业,第二天醒来后原来该干嘛还是干嘛。没钱人凑到一起争先八卦家长里短,有钱人遇上交朋友谈项目,相互学习增加互信。所以说圈子很重要,宁可在有钱人圈子里当穷人也别在丐帮里做帮主。网上流行一句话:跟着蜜蜂找花朵,跟着苍蝇找厕所。要是不满现状并要改变现状就要跟上趋势,抓住机遇,一旦选对了平台跟对了人,这辈子你想穷都难。-End-往期回顾年薪200万的副总,这样骂不上进的员工!老干妈、农夫山泉、立白、娃哈哈、华为等:这些牛逼的企业为什么不上市?名师曝光职场“潜规则”,一段话让网友都怒了!所有白手起家的老板,都懂这两个字!员工半夜被微信告知公司解散 | 工资未发,押金未退,共享宝马走向破产香港「棺材房」,逼疯曾志伟,1.4住到死!房租是国贸的20倍!原来自己住得这么幸福!算账了:工资7000的你,究竟过着怎样的生活?他26个月巨亏2亿,靠赌博把公司做到3535亿!版权声明:本文内容由编辑处理,图文皆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老板说了,您点一个小编的工资就涨五毛!谢谢大家啦~《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二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叫《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 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屁关系都没有,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算是在金融领域这几年稍微有些薄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做了些预判的吧,回头看两年来写的一系列金融文字,还是很大程度上预判来我国的金融经济形势,也对一些企业做了整体性的判断,大体还是经得起推敲,实践也在不断的验证一些当初的观点。我2011年提出经济形势下行,金融去杠杆化即将开始的情况的观点,持有货币现金是相对合理的理性选择,现在基本上也得到了验证,最近很多人都在提说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其实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过去两三年前不提前准备好过冬,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也就无法过冬了。尤其是杠杆很高的金融企业,难度更大。一个普遍性的经济下滑趋势下,金融的整体性盈利格局是很难维系的,整个逻辑链条其实是很简单清晰的,难度就在于你怎么判断经济下行的格局,尤其是在2011年还不是很明显的市场情况下,乐观气氛浓厚的2011年里提通货紧缩的确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观点。我自己对金融行业得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得行业得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得时候,狠狠得赚钱,不能赚钱得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得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得事情玩他干什么呢?我过去几年在四川一个高利贷培训班,我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很多学生都问我,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等死么。我其实不是很想的明白得是,为什么不做就是等死,不干事情,难道就不能休息睡觉?为什么要每天把自己弄的累死才心满意足?事实上,与其在家勤勤恳恳到处作风控放高利贷,不如跟着我游山玩水,骗吃骗喝,这个花钱一年能花多少?我承认,我的课程一直不太被人喜欢,因为这个世界做个说实话的人,向来都不讨好,说实话尤其说难听的话的人,往往都挺可悲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得。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得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关我屁事。好像扯的有点多,但是两年过去了,随着民间金融出事越来越多,其实基本可以验证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过去维系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市场性基础在坍塌,从过去三十多年来看,维系我国信贷金融体系的基础其实是市场的企业一直是赚钱的,我们八九十年代,企业能赚钱,无论你是摆地摊还是生产物品,都能赚不少钱,2000年以后,生产可能本身不赚钱了,但是资产升值所赚取的利润甚至比单纯的生产本身还赚钱,使得你过去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低利贷还是高利贷都可以被收益覆盖,企业只要赚钱,金融机构你怎么玩,都不会出问题。但是现在的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都不赚钱,在一个整体不赚钱的市场里,金融的逻辑则永远无法实现,企业赚了十块钱,还你三块钱愿意,但是总共赚个三块钱给你两块,估计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如果亏钱了,要还你三块钱,基本就是跑路的格局,所以谈金融困境很多时候首先要谈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都不是本身单纯的金融问题,核心是你信贷供给无法解决企业是否盈利的问题,目前市场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性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恰恰是非金融命题可以解答的,你放水也好,扶持也好,都无法消耗整体性的产能困境,这样的市场里,去产能成为了必然的格局,去产能是成本很高,代价很大,而放松金融恰恰不是去产能的逻辑,如何理解金融扶持呢?如同一桌子人嗷嗷待哺都快饿死了,怎么办?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饿死一部分人,然后给剩余的人支持,这样就能延续下去,而金融放水是什么?放水就是如同来一场盛宴,给所有的人一起吃,然后呢,强壮的和不强壮的,是都能吃一场饱饭了,但是结果呢?结果其实是一起死。如此现实残酷,怎么选?不知道。某地区**呼吁救市,我跟他说,其实现在的救市其实说一场惩罚好人,保护坏人的制度,是恶制度,为什么呢?许多规范经营的好企业,其实过去几年都挺安分守己的,反倒是很多不安份的企业过去几年一直在扩杠杆,没节制的借钱,还大打价格战,浙江很多企业一直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目的并不是为了产品获得利润,而是以此为基础向银行融资,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他们的存在本来就让那些安分守己的企业很难生存了,现在出现问题了,结果要去救他们了,那不是扯淡是什么呢?坏人总是得不到惩罚,好人总是得不到保护的市场,最终就是大家都一起变坏吧。现实还有些好玩的逻辑,市场上生产企业不赚钱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会发现,市场流动性会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因为生产不赚钱,不但不会借钱扩大生产,反倒会挤压出很多钱出来,于是形成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信贷规模下降的情况,好人都不借钱了,因为借来的钱如果无法赚钱,好人为什么要借?那么借钱的是什么人?是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的企业,才需要借钱维系流动性,避免不崩盘,而这部分企业,银行又不敢借钱,于是就出现了存贷规模双降的情况,很现实的市场就是如此。那么这份生产中流出来的钱去哪里呢?安分守纪的情况下,应该是趴着,但是现实其实大部分的资金都不会安分守己,于是这部分钱,一部分成了游资,到处突击,寻找投机性机会,美其名曰做金融。另外一部分,其实是去了互联网领域,两个逻辑可能合一,互联网目前如此火热,恰恰反应的是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渠道的依赖,互联网电商就是突出的表现,第二反应是钱无处可取,追逐目前市场最大的热点,互联网,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现实越残酷,灯塔就越是明亮,然后大家飞蛾扑火。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想看这个逻辑的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只谈逻辑不谈对错》,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这里其实我想讲下互联网下,对金融业的几个趋势性的改变,我最近很关注众筹,前几天跟红杉资本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其实我想说互联网出现对早期投资的改变是比较现实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联网使得投资非专业化的趋势大幅度加强,怎么理解呢?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投资项目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扯淡的有点多,我们再来谈谈,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关于为什么社会整体的无意识,可以看我书章节里大数据这个章节。这里不多说了。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得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再,就别瞎想了。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妹的,每次到了正题的时候,就会发现写不下去了,互联网改变社会的几个趋势,其实几次演讲我都提过,互联网金融的趋势性机会到是没有怎么提,为什么呢?是因为底层架构改变的过程中,金融业是随之改变的,小逻辑必然是服从大逻辑的,所以看清楚互联网的趋势性变化,更有现实性意义。来源:百度百家作者:陈宇,仁和智本资产管理合伙人金融界官方微信基本功能:①回复wz+股票代码或股票名称即刻查看个股黄金买卖点、压力位、支撑位。②回复股票代码或股票名称实时查分时行情。订阅《金融界》微信两种方法:①点击右上角按钮→《查看公共账号》→点击下方关注②点击微信→添加朋友→搜微信号“jrjnews2013” →加关注《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三导语: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来源:港股那点事(hkstocks)原文有删节作者:陈宇(江南愤青),仁和智本资产管理合伙人01.“所有的成败,都不是能力决定的”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中国股市的文章,里面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在一个大发展的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02.“辛苦钱,往往不赚钱”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再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的结论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03.“趋势在将起未起时,才有意义”趋势这个东西,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太晚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自己对金融行业的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的行业的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地赚钱,不能赚钱的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的事情玩他干什么呢?2015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04.在趋势面前,努力显得无足轻重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的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05.“趋势是随机偶然不可测的”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06.“赚小钱靠勤,赚大钱靠命”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的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07.底层,更容易被“抛弃”到大趋势之中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到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你,赶上趋势了吗?也许你会喜欢:中国30年资产配置图:除了买房,还是买房!?我妈揣着半生积蓄去银行后,炸了!850块买了个华强北iPhone8,三星看了会流泪,小米看了会沉默......凭什么追逐风口和泡沫?你需要资产配置等风来!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四导语: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来源:港股那点事(hkstocks)原文有删节作者:陈宇(江南愤青),仁和智本资产管理合伙人01.“所有的成败,都不是能力决定的”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的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中国股市的文章,里面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在一个大发展的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02.“辛苦钱,往往不赚钱”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再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的结论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说:有一个竞争对手永远打不败,那就是趋势。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再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03.“趋势在将起未起时,才有意义”趋势这个东西,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太晚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自己对金融行业的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的行业的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的时候,狠狠地赚钱,不能赚钱的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的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的事情玩他干什么呢?2015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04.在趋势面前,努力显得无足轻重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大努力,就能较为轻松地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的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05.“趋势是随机偶然不可测的”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06.“赚小钱靠勤,赚大钱靠命”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的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07.底层,更容易被“抛弃”到大趋势之中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到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你,赶上趋势了吗?也许你会喜欢:中国30年资产配置图:除了买房,还是买房!?我妈揣着半生积蓄去银行后,炸了!850块买了个华强北iPhone8,三星看了会流泪,小米看了会沉默......凭什么追逐风口和泡沫?你需要资产配置等风来!各位读者阅读完这篇文章 ^^,如果您喜欢,点个赞给小编一点鼓励吧!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作者所有;若未能找到作者和原始出处,还望谅解;如有侵权,麻烦联系我们,我们会在确认后第一时间删除。多谢!《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五我自己一直在反思这些年里的很多事情,突然发现所有的成功失败,很大程度上都不是我自己个人能力决定的,而是很大程度上被大趋势给决定了,我很多年前写了篇叫《我为什么看空中国股市》,里面我提到我自己为什么离开股市,突然只是因为觉得我这个人能力不如别人,勤奋不如别人,运气不如别人,我凭什么跟人在一个能力充分竞争市场上赚钱?我唯一盈利性的机会其实只有一个,就是猪都会赚钱的时候,我才有赚钱的机会啊。也就是风口来的时候,例如06年,例如09年,那时候,满大街都会听到谁赚了多少,赚了多少,于是我就能有机会赚钱了,如果在一个不是普遍性的盈利市场上的时候,我发现赚钱一般都是辛苦钱,也就是跟人比体力才能赚钱,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调研,那些都是辛苦钱。而可悲的可能是竞争越充分的市场,你会更可悲的发现你即使很辛苦了,也是不赚钱的。后来衍生出去看很多问题,发现其实不单是股市,任何行业好像都是差不多,2002年的时候,我们很多同学离开了中国去美国读书,都是名校啊,牛逼的一塌糊涂的名校啊,我们这些垃圾被留在国内,十多年过去了;我们这些垃圾在国内啥事情也没干,结婚生子,然后没事只能买房子,一套两套三四套,然后就发现那些国外读了n年的书的同学们可能就比较悲催了,回国可能一套房子也买不起,是我们能力强么,不是的,是因为我们赶上了好时候,中国大发展都格局里,能力其实是不需要的,我们自己也很悲催的发现,回老家去,甚至不如那些没考上大学的同学们;他们初中毕业、高中毕业就开始闯荡江湖,更早的接触社会,更早的在外贸领域做业务,而你因为可能是大学毕业,选择也比较多,反倒不如他们有更好的积累,尤其在过去十年赚钱最多房地产行业,一般比拼的其实也是胆魄而非能力,我们东阳是建筑之乡,很多人很小就跟着走南闯北做工程,然后在过去十年里,一个个都赚了很多钱,反观我们自诩名校毕业,其实是不如他们的,当然现在趋势也在变化,互联网出现的格局里,房地产衰退之下,这个趋势不同了,盈利逻辑也跟着变化了。我前些日子碰到一个ut出来创业的小伙子,当年ut可能在全国招聘的为数不多的本科生,他打败了无数的人终于挤进了ut,而那些被他打败的人,黯然的走进了阿里的大门,彼时的阿里容纳了一帮乌合之众,很多都是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的学生,名校几乎没有,十多年过去了,那个进了ut的天才,现在要出来创业了,那些没办法只能去阿里的人,一个个身价过亿要给那些牛逼哄哄当年逼的他们无路可走的牛人们投钱去了,能力决定一切么?好像还真不是。前些日子,跟黄晓捷师兄谈话,他谈到他2001年在五道口读书的时候逃课去卖空调,希望发家致富,结果卖了一年多,晒得黑黑的回学校,然后说了一句话,叫辛苦不赚钱。跟我所思考的几乎是一致的,这简直就是句真理,这个世界上,赚钱的事情,从来不是辛苦的事情。你们比辛苦,比的过那些富士康的工人么,比得过农民伯伯么?但是他们比你更赚钱么?所以世界上,如果一个行业要靠比能力来赚钱的时候,你会发现好像赚的只能是辛苦钱了。更苦逼的是甚至很多人还赚不了辛苦钱,例如现在一堆苦逼的淘宝电商。现在创业的人很多,我一直都跟大家说,创业有时候选择大方向很重要,因为赚大钱和赚小钱说白了,其实都会很辛苦,都很艰难,你路边开一个小店铺要做成赚钱,其实也不见得比做好一个国有企业要容易到哪里去,都不容易,但是同样辛苦,结果是截然不同的;这个时候,大格局大趋势就显得非常重要,尽量去做一些趋势性的机会的事情,市场整体向上的机会,只要做的稍微好点,总还是有机会的,而有些行业,你在怎么做,其实都注定了最终的结果都不会好。我们做投资的要去投资一个赚的是辛苦钱的时候,那就会发现我们赚取的只能是社会平均回报率,于是我们到最后发现得出的结论其实也还是尽量淡化能力的重要性,更多看中趋势性的投资机会,在大趋势性的格局里,在进行一定程度的铺量投资,能力无法量化,很难确切的预测,而大趋势的视野还是有一定的逻辑可循。周鸿祎有篇文章貌似是说,趋势之下无可抵挡,孙中山很多年前有句话叫,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则昌,逆之则亡,意思就是任由你在牛逼,你也无法对抗历史的潮流,这就是趋势的力量。但是问题来了,趋势到底是什么呢?趋势是什么很难定义,我们其实看趋势这个东西吧,倒是有几个特征挺有意思,第一个特征其实是趋势只有在将起未起的时候,才有意义,太早看到趋势其实毫无意义,你会错过太多的东西。也是为什么很多聪明人都赚不到钱的原因,趋势看到了最后就是虚无主义者,因为觉得这个也就这样那个也就那样,都没啥意思,看的太远的人,其实挺适合做先知,当然也很容易成为先烈,看的太早的悲催案例太多了,意义更是不大,哥白尼在中世纪就看到了地球不是宇宙中心,于是就被火烧死了,太多太多聪明人死在了不在当下生活的故事里去,等好不容易撑到风口来的时候,他已经先没了。而如果,趋势都被人看到的时候,其实趋势的意义也就没了,当真理都被大家接受的时候,真理就会沦落为常识,你已经没有任何机会和优势来成为一个布道者了,在现实中也有挺多好玩的事情,前些日子听到一个农民说,**让我们种葱,我们就种蒜,**让我们种蒜,我们就种葱。这个就是极为简单的朴素的趋势性发现的案例。当趋势被所有的人都看到的时候,你其实只能回归到赚辛苦钱的逻辑里去,记住辛苦钱往往不赚钱的真理吧。在这个特征里,我们收获的东西是什么呢?是提前预判很重要,因为只有在人们尚未发现,而你却提前发现,也提前动手了,那你或许能有先发性优势。这里挺有意思的是很多人其实都能看到一些趋势性机会,但是能下手的人其实也不多,看多做空,看空做多,甚至看而不做的人,其实都挺多,我们经常听很多人说,当年我怎么怎么看对了,但是这种看对了,跟你有啥关系么,屁关系都没有,总体来说,爱折腾的人,胜算更大,未来的创业很大程度上会比拼试错的次数和成本的综合。尤其是趋势留的时间窗口越来越小的时候。我感觉我自己算是在金融领域这几年稍微有些薄名很大程度上还是做了些预判的吧,回头看两年来写的一系列金融文字,还是很大程度上预判来我国的金融经济形势,也对一些企业做了整体性的判断,大体还是经得起推敲,实践也在不断的验证一些当初的观点。我2011年提出经济形势下行,金融去杠杆化即将开始的情况的观点,持有货币现金是相对合理的理性选择,现在基本上也得到了验证,最近很多人都在提说企业做好过冬的准备,其实现实的情况是,如果过去两三年前不提前准备好过冬,现在大部分企业都已经半截子入土了,也就无法过冬了。尤其是杠杆很高的金融企业,难度更大。一个普遍性的经济下滑趋势下,金融的整体性盈利格局是很难维系的,整个逻辑链条其实是很简单清晰的,难度就在于你怎么判断经济下行的格局,尤其是在2011年还不是很明显的市场情况下,乐观气氛浓厚的2011年里提通货紧缩的确是不太容易让人接受的观点。我自己对金融行业得简单理解就是金融很大程度上看天吃饭的行业,在普遍性不赚钱的市场里,你金融机构要实现盈利,难度其实很大,这种典型看天吃饭得行业得合理逻辑就是能赚钱得时候,狠狠得赚钱,不能赚钱得时候就回家休息,游山玩水。不跟大趋势做对抗,当然不是说大趋势不好,你没有赚钱得机会,只是这种机会会很辛苦,好汉不赚六月钱?火中取栗得事情玩他干什么呢?我过去几年在四川一个高利贷培训班,我一直都是这个观点,很多学生都问我,那我们怎么办呢?难道等死么。我其实不是很想的明白得是,为什么不做就是等死,不干事情,难道就不能休息睡觉?为什么要每天把自己弄的累死才心满意足?事实上,与其在家勤勤恳恳到处作风控放高利贷,不如跟着我游山玩水,骗吃骗喝,这个花钱一年能花多少?我承认,我的课程一直不太被人喜欢,因为这个世界做个说实话的人,向来都不讨好,说实话尤其说难听的话的人,往往都挺可悲当年袁绍官渡之战,谋士跟他说,不能打,不能打,一定败。袁绍不听非要打,还把谋士关了起来,后来果然败了,别人就跟谋士说,主公败了,真该听你的话啊,回来会感激你得。谋士就叹气说,不是的,如果主公胜了,一定会很高兴,然后天天奚落我,骂我神棍,我还能活命,如果败了,他一定会觉得面子挂不住,反倒把我给杀了。没多久就应验了,这个世界没人喜欢说真话,的确是有道理的。不过好在我是自由身,这个也是互联网带来得好处,就是你喜欢听就听,不喜欢听就不听,关我屁事。好像扯的有点多,但是两年过去了,随着民间金融出事越来越多,其实基本可以验证一个观点就是,我们过去维系金融体系蓬勃发展的市场性基础在坍塌,从过去三十多年来看,维系我国信贷金融体系的基础其实是市场的企业一直是赚钱的;我们八九十年代,企业能赚钱,无论你是摆地摊还是生产物品,都能赚不少钱,2000年以后,生产可能本身不赚钱了,但是资产升值所赚取的利润甚至比单纯的生产本身还赚钱,使得你过去的金融体系,无论是低利贷还是高利贷都可以被收益覆盖,企业只要赚钱,金融机构你怎么玩,都不会出问题。但是现在的市场的可怕之处在于谁都不赚钱,在一个整体不赚钱的市场里,金融的逻辑则永远无法实现,企业赚了十块钱,还你三块钱愿意,但是总共赚个三块钱给你两块,估计就心不甘情不愿了,如果亏钱了,要还你三块钱,基本就是跑路的格局,所以谈金融困境很多时候首先要谈的问题是经济问题,都不是本身单纯的金融问题,核心是你信贷供给无法解决企业是否盈利的问题;目前市场企业为什么不赚钱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整体性的产能过剩,这个问题恰恰是非金融命题可以解答的,你放水也好,扶持也好,都无法消耗整体性的产能困境,这样的市场里,去产能成为了必然的格局,去产能是成本很高,代价很大,而放松金融恰恰不是去产能的逻辑,如何理解金融扶持呢?如同一桌子人嗷嗷待哺都快饿死了,怎么办?现实的选择应该是饿死一部分人,然后给剩余的人支持,这样就能延续下去,而金融放水是什么?放水就是如同来一场盛宴,给所有的人一起吃,然后呢,强壮的和不强壮的,是都能吃一场饱饭了,但是结果呢?结果其实是一起死。如此现实残酷,怎么选?不知道。某地区**呼吁救市,我跟他说,其实现在的救市其实说一场惩罚好人,保护坏人的制度,是恶制度,为什么呢?许多规范经营的好企业,其实过去几年都挺安分守己的,反倒是很多不安份的企业过去几年一直在扩杠杆,没节制的借钱,还大打价格战,浙江很多企业一直以低于成本价格销售,目的并不是为了产品获得利润,而是以此为基础向银行融资,进行其他领域的投资,他们的存在本来就让那些安分守己的企业很难生存了,现在出现问题了,结果要去救他们了,那不是扯淡是什么呢?坏人总是得不到惩罚,好人总是得不到保护的市场,最终就是大家都一起变坏吧。现实还有些好玩的逻辑,市场上生产企业不赚钱的时候,我们其实就会发现,市场流动性会挺好的,为什么呢?因为很多企业因为生产不赚钱,不但不会借钱扩大生产,反倒会挤压出很多钱出来,于是形成了今年二季度三季度的信贷规模下降的情况,好人都不借钱了,因为借来的钱如果无法赚钱,好人为什么要借?那么借钱的是什么人?是已经陷入困境的企业,流动性出现问题的企业,才需要借钱维系流动性,避免不崩盘,而这部分企业,银行又不敢借钱,于是就出现了存贷规模双降的情况,很现实的市场就是如此。那么这份生产中流出来的钱去哪里呢?安分守纪的情况下,应该是趴着,但是现实其实大部分的资金都不会安分守己,于是这部分钱,一部分成了游资,到处突击,寻找投机性机会,美其名曰做金融。另外一部分,其实是去了互联网领域,两个逻辑可能合一,互联网目前如此火热,恰恰反应的是整体产能过剩的情况下,对渠道的依赖,互联网电商就是突出的表现,第二反应是钱无处可取,追逐目前市场最大的热点,互联网,犹如黑暗中的灯塔,现实越残酷,灯塔就越是明亮,然后大家飞蛾扑火。今年创业市场非常火热,大量的vc成立,是个人都成为了投资人,都希望投资出一个阿里巴巴,腾讯、百度等等,一边是实体的不景气,一边是创业氛围的浓厚,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两个逻辑其实是相同的,实体越不好,资金就越挤入具备想像力的行业中。这个逻辑其实暗含了一个很有意思的阳谋,就是**鼓励和希望市场上的钱都尽可能尽快的被消耗掉,这是一场消灭钱的运动,我们可以理解成是金融去产能过剩的逻辑。想看这个逻辑的可以看我之前一篇文《只谈逻辑不谈对错》,这里不多说了。我们在回到趋势这个话题里去,趋势的背后其实反应很多问题,现在很多人都在说阿里如何牛逼,如何牛逼,其实这个话题怎么说呢?在一个趋势起来的时候,乘风而起其实难度并不如想象中大,在新兴领域并不需要太**努力,就能较为轻松的击败固有规则体系里的王者,苏宁曾经是线下的王者,当年股价也是及其牛逼的;但是阿里打掉苏宁,我并不愿意认为是一个企业对一个企业的胜利,他是一个时代对另外一个时代的胜利,每个时代里都有自己的王者,苏宁代表了互联网未出现之前的渠道之王,而阿里则是互联网时代的王者,本质反应的其实是人类走入了互联网时代,原先的生活作业方式时候对苏宁的依赖变得不再被需要。这个时候,你会发现不是苏宁不努力,不牛逼,而是再牛逼也没用,你是很好很好的,只是我也不需要了,这个是挺悲伤爱情故事。事实上这种趋势性的颠覆市场上有过太多的案例,很多曾经在我们生命中如此重要且认为永远都不会离开你的东西,其实发现一点点都在离去,这个观点其实用在阿里、腾讯身上也上一样适用,你认为永远离不开的他们,也说不定很快会离去。想到苏宁,我突然想起了国美,很多年前黄光裕和陈晓之争,当时我写过两篇文章骂陈晓,回头来看,我自己当评价是,我依然会骂陈晓,但是我却认同陈晓当时的思路,黄光裕在牢里写信要求每年新增门店数量,认为这是核心竞争力,是阻拦人家进入这个行业的高壁垒,门店越多,优势就预定先,很显然陈晓不认同这个观点,他砍掉了很多的不盈利的门店,经营理念之争引发了他们两个的恶斗,不去评价是非对错,单纯从结果来看,我们不得不说,其实黄光裕错了,在固有规则和体系里,门店越多,优势越明显;但是人类进入了互联网时代的时候,发现,门店越多,其实你是死的越快的,因为你做的再好再好,人们都不回来了,都不需要你了。而当你认识清楚这个趋势的时候,你要掉头的时候,你发现你压根无法回头,庞大的门店数量都是你的负担,而不是你的优势。你必须先自我革命,让自己归零,才能跟人家一条起跑线上,但是人家会等你么?即使一条起跑线了,你能保证你一定能在新规则下玩得过人家么?这个就是可怕的趋势之争,不同维度体系里的竞争是极其可怕的,压根不是单纯和纯粹的能力之争了。互联网其实是个底层革命,改变很多的生产作业方式,从而使得固有生产作业方式上的一系列王者的优势丧失。因为互联网这个技术,我们被改变了很多,在很多行业都日益被互联网的今天,金融业不可避免受到波及,但是事实上金融业由于是低频交易,他所受到的波及并不如对其他行业影响大,但是又由于金融业的客单价高,这种变革带来的影响力却很大。这里其实我想讲下互联网下,对金融业的几个趋势性的改变,我最近很关注众筹,前几天跟红杉资本也谈到过这个话题,其实我想说互联网出现对早期投资的改变是比较现实的,最大的特征就是互联网使得投资非专业化的趋势大幅度加强,怎么理解呢?原先的社会体系里,投资其实是很高大上的行业,投资人每天打高尔夫,住五星级酒店,一堆人找他要钱,然后他给钱,感觉很爽,再过去那个年代里,钱是极其重要的门槛,无论是投资还是创业,钱都是重要的门槛,你没个几千万在手,做什么投资,其实几千万可能都不够,创业也是,阿里在十年前拿到了投资基本上就可以把别的竞争对手给灭了,拿到钱和没拿到钱的竞争压根不再一个层面上。所以投资人的高大上很大程度上是钱堆积出来的,他选了谁,谁可能就能快速成长,远超越同行。但是走到了今天两个明显变化,第一个是有钱人越来越多,越来越多的有钱人现在都进入了投资领域,随便个土豪都能拿出个几千万做投资的时候,我们发现高大上的投资已经彻底庸俗化了,而且原先被认为是专业性很强的行业其实被土豪也冲击的七零八落的,专业机构估值个千八万的项目,土豪一进来就轻松把你击垮,人家以亏了都无所谓的心态跟你玩,你很难玩的过他们,这种业余投资人的出现,对专业化还是有一定要求的行业来说是很可怕的,而互联网的出现是进一步加剧这个特征,互联网出现以后,让更多没什么钱的人凑在一起能量甚至超越了土豪。这个逻辑,越来越会得到验证,而且趋势呈现加强的态度,大量屌丝拿出无所谓亏得起的钱合投一些靠谱不靠谱的项目,然后拼了命的充当义务推广员的作用,帮助项目快速成长,我们最终发现,以前一千个人想创业只有一百个人能创业的时代过去了,现在一千个人想创业九百个人能创业了,为什么,因为市场给了很多的办法给他钱,钱不是门槛的时候,市场越来越公平,能力竞争越来越充分。在早期投资格局里还采取传统基金的方式进行投资的逻辑,我个人感觉其实难度挺大的,现在的投资是两头当孙子,拿钱时候当孙子,投资项目时候也当孙子,我反正是不会去想做这种事情的,给人钱还看人脸色,这种钱不如不赚。扯淡的有点多,我们再来谈谈,趋势的第二个特征是什么?是随机偶然不可测。我们看到很多是因为技术的不可替代性,群体性特征的不可测性。使得技术是不可琢磨的,而且群体性特征的兴起使得热点不断被改变,社会整体的无意识,你很难把握未来趋势的机会在哪里。关于为什么社会整体的无意识,可以看我书章节里大数据这个章节。这里不多说了。我自己观察和发现,世界上能跟着趋势赚钱的是两类人,一类人是马云、黄晓捷这样的人,他们天生具备敏锐的嗅觉,对于市场的理解很通透,而且执行力很强,天生爱折腾,且够狠,对自己能狠下心来的人,都能成点事情,如果看准来方向,能成大事。还有一类人压根不存在所谓选择一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所谓跟着趋势赚钱,并不是主动意识的结果,而是被动选择的结果,他们被社会的洪流抛向了不同的领域,然后就是花落谁家是谁家的格局,有人成事,有人败事,无非是祖坟冒青烟的结果罢了,94年被下岗的人,后来都能赚点小钱,而那些不下岗的员工,现在估计得下岗了,02年进不了银行得人,去了房地产或者去了阿里,现在赚了大钱。在过去的十多年里面,我们这个逻辑和趋势很明显,决定你是否赚大钱的逻辑,不是选择,不是能力,而是运气,对,就是运气。我一直跟很多人说这个世界,你赚小钱才是能力,赚大钱其实是靠命的,你努力勤奋,现在的社会,让你能过比较好的生活,但是,并不是努力勤奋就能让你成为马云马化腾的,命格不再,就别瞎想了。其实我在台湾大学做演讲的时候提过一个叫中美教育比较的观点,我们发现美国赚大钱的人都是名校毕业,至少考上了名校,美国要上名校,也是不容易的,都是牛人,但是中国其实赚大钱的很少是名校毕业的,首富也只是杭州师范大学而已,不是说这个学校不好,至少没有清华北大好,这个大家总是要认的吧。那么这里说明的问题是什么呢?是因为大爆发的年代里,越是底层越容易被抛向不一样的社会洪流,而不一样的洪流,往往会有大机遇,很多人没得选择,更不会走固有的社会路径,也就更容易被抛弃社会的大趋势之中去。我们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不是互联网,互联网其实是最近一两年的趋势,过去十年的趋势性机会其实是资产升值,大量的房地产商在过去十年的盈利能力其实是极强的,只是趋势一旦逆转以后,互联网很轻松的就击垮了这个固有的社会趋势,不是房地产不行,也不是互联网太牛逼,而是社会趋势转化很快,在过去房地产是趋势的格局下,你会发现,我们曾经很多年的首富五十强,都是房地产老板,还有曾经的煤老板,他们的出身都极低,为什么呢?很多人其实到现在也没弄明白他们是怎么赚这个钱的,很多人都会把自己都成功归结为能力的结果,事实上这个是最大的可悲,哪里有什么能力的结果呢?你刚好在适合的年代碰巧做对了一件事情而已,然后以后就长期坚持这种策略,坚持固有的逻辑去做事情的话,结果可能会死的很惨。东营聚联创投网贷平台,小额借贷投资理财,您身边的网贷投资理财专家,年化收益16%,100%本息保障,公司网址www.julian0546.com,联系电话6,QQ群.《有钱的人为什么会越来越有钱,看看这些就知道为什么了》 精选六作者:江南愤青今天我来谈谈,为什么线下财富管理公司基本都是骗局这个观点,那是因为我大概三四年前论断的所谓私募债权基金,也就是类信托模式(采取有限合伙的方式)发放的债权基金,基本到了高发性的倒闭破产期,直接带来了线下财富管理公司的崩盘,两者有一定的关系,因为很多线下在卖的产品都是这类有限合伙的所谓债权基金为主。金融还是一个有逻辑的市场,会短期非理性,但长期来看,理性一定会回归,就如同几年前大家都觉得互联网金融会颠覆整个颠覆那个,每个都打鸡血一样,不知道现在还有几个人会这么想。理性回来的时候,大家都会冷静思考。在谈这个之前,我先给P2P申个冤,随着**、快鹿、中晋出事,一堆关于P2P跑路的新闻又被放在一起讨论问题,看到市面上一堆傻逼媒体写的什么看好你的钱,最新P2P跑路名单之类的标题,就忍不住骂两个字傻逼。这个世界我一直觉得,你不懂可以不说话,但是你不懂还整天胡说,每天在哪里哗众取宠,就真心让人感到不耻了,讨论问题前提是对基本的事实要有充分的认知,然后才可能讨论,否则就是傻逼骂街,赶紧滚远点。事实上,从过去几个大的案子上来看,e租宝勉强跟P2P有点关系,因为打过P2P的旗号宣传过,某些行业组织也邀请过这家公司,也有一些专家站台过,但是从商业模式本质来看,这家公司跟P2P其实还真是没有什么特别直接的关系,至于**集团,中晋,那就跟P2P一点毛关系都没有,人家从头到尾都在线下开设门店募集资金,从没线上什么事情,而且他们也从未声称过自己是P2P,他们其实是目前国内典型的所谓第三方财富管理公司,把这些公司跟P2P合在一起谈,压根就是基本常识不懂的表现,或者就是别有用心。第一个问题我们谈谈,什么是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什么是非标准的财富管理公司,做个基本的简单的分析,考虑到绝大多数都是不懂金融的受众,所以我也写个大概,具体不细究。因为不是写给专家看的,所以就别来深究了。标准意义的财富管理公司其实是指那些帮助客户进行资产配置提供建议的公司,他们依赖自身更广的信息,更专业的知识,帮助你更好的管理你的资产,你可以听,也可以不听,他们更多是建议而已,取决于你自己是否相信他们。这里很多人可能问那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呢,其实区分两个很简单,你不管钱,只提供建议,不做决策,那就是财富管理公司,而如果也替你管钱,然后去做决策,这样的公司实质就是资产管理公司了。确切说,财富管理公司是资产管理公司的上游行业,他让客户配置资金到资产管理公司里去,你可以理解财富管理公司是渠道方,而资产管理公司是生产方。从全球业态来看,我很不幸的可以告诉你,绝大部分资产管理公司都是亏钱的,只有少部分是赚钱的,这个是正常的情况,世界上金融行业很大程度本质都是零和博弈,你赚钱一般都是赚取了亏钱部分的人的钱,哪里怎么可能人人赚钱呢,次贷危机里,高盛赚钱很大部分是来自雷曼亏钱的部分,而一样的道理,世界最赚钱的资产管理公司也就那么几家,他们在全世界寻找猎物,咬死他们,赚取他们的利润。在一个全球GDP增长不足6的市场里,要赚取20%以上乃至更高的利润,一定意味着很多人亏钱了。所以别觉得资产管理公司很牛逼,他们大部分都未能给你带来实质的盈利。那他们靠什么赚钱呢?其实他们的盈利模式很牛逼,旱涝保收,每年收取1-2%的管理费,然后盈利了他们赚取盈利部分的20%,亏钱了跟他们没关系,我一直觉得这种盈利模式其实是很不公平的,一定会使得资产管理机构的管理人会去做风险很激进的事情,赚钱了他们可以分很多,亏钱了,他们没有责任。次贷危机里很多对冲基金、资产管理机构最后都被认为有明显的道德瑕疵就是明知道风险很高,但是却还是去进行配置,也是来自于这种分配方案。我觉得这种分配方案应该会不断被抛弃,尤其现在互联网的出现,跨界越来越容易的年代,其实机构的这种优势会不断丧失,前段时间,有个牛人叫包凡写了篇文章叫《警惕投资散户化》的文章,从我角度来看,其实就是一个打不过散户的人抱怨散户乱打的典型,我从来不觉得机构跟散户之间,表现出什么更加优秀的业绩,恰恰我们看到市场上很多卓越的投资都不是机构完成的,而都是一些非专业的投资人实现的。从这个角度来看,投资的下一步趋势只会更加散户化,确切来说,投资的唯一门槛其实只有钱,其他的都不是门槛,赵薇、任泉、奶茶妹们做到投资也很不错么。这个扯的有点远,不去细说。在回到财富管理公司上继续谈,中国存在财富管理公司么?我在三年前的关于诺亚的文章提过,中国是没有财富管理公司的,包括诺亚在内都不是财富管理公司。其实到今天,这个逻辑也是对的。为什么会是如此呢?前面说了标准意义上的财富管理公司帮助客户有效配置资产的专业顾问公司,但是现实情况是中国过去的财富往往是不需要配置的,这个问题我讲过很多次,核心原因是什么呢,是刚性兑付的存在以及根子里的中国人对任何人的不信任导致的,比较有意思的是,这种不信任又很容易被高利给冲垮,变得盲目信任。特别会走极端,出现的情况是越是专业人士越没人听,越是忽悠傻逼,越是一堆人顶礼膜拜,雪球上这个情况就很典型,一帮傻逼在哪里装神弄鬼,一堆小傻逼在下面顶礼膜拜,真是特搞笑的一个场所,这种场所什么时候完蛋也很正常的事情。在一个市场到处都不违约的情况下,其实你会发现财富是不需要配置的,反正你买什么都一样,我们11年投资一个财富管理公司,让他们力求专业的去帮助客户筛选标的,进行有效的资产筛选和甄别,请了很多专业人士,花了很多成本,最后反倒不如请几个美女销售,随便卖,你会越发现你成本越高,越专业,但是市场越是不买账的,许多人压根不会听你这个建议,他们看问题都很简单,只看你是谁,产品是谁发的,看了以后就会跟你说,没事,**在,就不会不还。于是你就发现,个体的定价能力毫无意义,市场变成跟买白菜是一样的,这个八毛,那个七毛,那个划算卖那个。最终的结果就是,无论卖那个,到最后都是看不出来对不对,没有标准答案的市场。看错的人跟看对的人,其实都是不知道的。所以大家都会做最简单的选择,而只有市场违约不断出现时候,你才知道那些人是牛逼的,那些人不牛逼的,你才会不断相信那些牛逼的人,而不是傻逼的人。最近爆出来几个债券违约,发现很多很明显的应该披露的信息都没有披露,譬如收入、负债、违约情况都没有披露,就这么简单的一些信息,承销商都看不出来也不披露,就让他发债了,这些人他妈的可都是年薪几百万的投行人士啊,居然你发现跟傻逼也没什么区别。换头猪上去也一样能干的事情。为什么?因为市场反正不违约,反正出了问题有人兜底,所有做事情的人,反正只要形式做到了就行,没人花心思真去看,反正看到最后无非就是看你是谁,很简单的市场就是如此。这个时候,导致的结果,就是你哪怕只有一百万块钱,你也会全部买一个产品,那个利息高,买那个,根本需要配置啊。所以过去的市场情况下,哪里有什么财富管理公司,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他们的本质就是兜售不同的产品给你,然后赚取佣金。我在四年前文章里说过,一旦收取了佣金,那么必然使得财富管理公司一定不独立啊,他每天怎么可能想着给你配置好产品,肯定是什么佣金高,推荐你买什么啊。谁都不傻啊。反正在你身上赚不到钱,必然的结果就是反向从资产管理公司上赚取佣金。那么最后的结果就是不客观,不独立,当然,这个也是因为没有办法,不这样他们就活不下去。所以看上去很好听的财富管理公司本质都是理财产品销售公司,跟卖白菜的真没啥区别,一帮所谓专业投资顾问,可能大学还没刚毕业几年,甚至连什么是资产管理公司,什么是股权,什么是债权都不懂,然后就跟着兜售产品了,这样的财富管理公司你觉得能信么?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产品销售公司之后,很多逻辑都会变得很清晰,这里两个基本悖论就出现了,第一个悖论是,真正好产品是不会给你销售的,能给你销售的一般都是你自己都不敢买的垃圾产品,尤其是小财富管理公司,你根本抢不到好产品,差的产品,你又不敢卖,为什么啊,卖了以后亏钱了,客户都找你算账啊。就赚取一点点佣金费用,但是却要冒着被客户骂,甚至还有一些人生风险的情况下,所以导致大多数财富管理公司都选择了不卖别人的产品,干脆自己生产产品去了。本来是赚取渠道费的,这下好,改成赚取利差了。一下子就把财富管理公司变成了资产管理公司来了。其实目前市面上基本上的所谓的财富管理公司,都已经变成了所谓的资产管理公司了。这个逻辑是很自然实现的,前面说的风险是一方面,还有一个方面是虽然资产管理公司是绝大部分都不赚钱,但是实际上资产管理公司却是看上去最丰厚的利润所在,前提是你能赚钱的话,都是赚大钱,而任何一个人其实是都不会承认自己是不能干的,都觉得自己能赚钱,尤其是骗到钱之后都觉得自己能赚很多钱,所以,一方面是风险不对称逼迫你去资产管理,另外一方面其实还是无可抵挡高利润的诱惑,有意无意的转型到资产管理公司上去。毕竟渠道费很少,而资产管理利差看上去很大。但是这里我前面说了,绝大部分资产管理的人其实注定了结局已定是死的,不用去怀疑这个结论,我在写上一篇首付贷的文章里提过,用杠杆很容易赚钱,但是绝大多数杠杆都死了,必然的结果,许多人,我只要看上一眼,听他们谈一次金融的理解我就可以给很多人判死刑,时间问题。就是那么简单的事情。所谓杠杆其实就是借入了很多刚性的资金,必须要兑付的钱,而如果亏了你不用承担风险,那么就不是杠杆了。我以前做资产管理,也曾经做到了2012年全国五十强,那个时候我管理了也差不多近八十亿左右的规模,我经常问自己一句话,我能不能给自己赚到钱,如果我自己的钱都无法赚钱,我凭什么给我的客户赚钱呢,后来想明白这点,我依然在2012年底压缩规模,因为我明显的感觉到市场是没有机会赚钱的,尤其是大资金。资产管理的根本其实还是赚钱,如果无法赚钱,你拿多少资金来,到最后亏了,要么就是让客户接受损失,要么就是你自己拿钱来赔,两个都不好。所以要让资产管理公司不死的唯一办法其实是保证资金的不刚性,客户要能承受风险,接受损失的可能性,这就是为什么要把产品贩卖给合格投资人的原因,要给具备风险承担能力的投资人,充分的风险提示,不做兜底承诺,才能确保你能活下来。如果违背了其中任何一个,就必然走入到高风险区域,你就意味着你要自己扛所有的风险,这个风险其实是谁也扛不住的。其实,诺亚、好买其实都卖过很多亏损的产品,也没什么事情,是因为他们遵循了这点,充分的风险提示之后,就不容易出大的问题,所以,我一直说如何评价一家致力于流量段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好还是不好,很简单看他们是如何获客的,如果是保本保收益拉来的客户,在多也没有价值,本质上都是一帮屌丝客户,再有钱,不愿意承担风险,都是屌丝。而如果愿意承担风险的客户,在少都是有价值的。说个比喻很简单,你有车有房能骗来女孩子,那不是本事,但是你没车没房还能骗到女孩子,那就是真本事。这个也是为什么我说,过去三年绝大部分互联网金融公司,毫无价值就是因为他们骗流量的方式太LOW。不担保,不兜底能骗钱,才是牛逼的互联网金融公司。诺亚、好买,显然是有一批高净值客户,还是非常有价值的。那么这里难点来了,不承担风险的商业模式,凭什么大家给你钱让你玩呢?你要证明你足够优秀,能给大家赚钱,这样的人其实毕竟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的商业机构根本做不到这点,所以他们都会走入到保本保息的方式来吸收资金,进行运作,这个前提一定建立在他们认为自己拿到钱后就能赚更多的钱的基础上的,但是现实往往会很残酷,很多人发现拿到钱之后,没办法赚钱,那怎么办呢?就两个办法,等着爆,或者继续骗钱,然后不断的周传下去。保本保息本身其实还是不够的,你还要证明你有保本保息的能力,怎么证明呢?问题就到了下一步,如何卖产品?几个办法,第一个就是让自己搞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我前面说过这个是一个看脸的社会,看脸的社会,就是让自己变得好像很牛逼的样子就可以了,所以基本上这种公司,装修就非常豪华,中晋财富,在外滩弄了那么大一个摊子,写了什么国太控股什么的,还有中晋多少啥来着的,向我这种见过世面的人都被唬住了,以为是啥大型控股公司,出事以后才知道原来是财富管理公司,就别替没见过世面的一些老百姓,不明就里一定以为是大公司,特别牛逼,还有就是老板一般都是豪车,喝酒都是几十万起步,来展现给你看巨有钱,让你放心,另外就是到处投放形象广告,让你无所不在的看到他们,让你们觉得特别有钱,反正怎么装逼怎么来,目的就一个,证明自己特别有钱,让你们把钱交给他们好放心。除此之外的第二个办法就是高返佣,我曾经说过天下没有卖不出去理财产品,只有给不了的佣金,佣金足够,垃圾都给你卖出去,我看到很多财富管理公司的职员年纪轻轻,开宝马、宾利,正常的财富管理公司,基本上都属于卖个一百万出去,返点有个1-2个点,就已经很好了,但是很多理财公司,卖个一百万出去,返佣差不多有个二三十万,我靠,那是什么概念啊。不可想象啊。还有就是给客户利息特别高,投资一百万年化利息说有20%起步,而且随时进出。基本上符合这几个特征都可以理解为骗子公司了,为什么是骗子公司,等会给大家解释,到是先想想为什么大家都会信,源源不断有人上当受骗,一方面可能真的无知,不爱学习,但是我个人感觉归根到底都是贪婪导致的。侥幸心理,其实都知道有风险,但是就赌自己投资期限内不会发生问题,孤注一掷的投资,注定死无全尸,其实我从来不觉得这些人可怜,最多是两个字,活该。天下哪里有那么好的事情啊,赚20%利息,却不用承担风险,你以为你是谁啊?!这些人注定了就是希望不劳而获的贪婪而已。有什么好值得可怜的,这个互联网的世界,要了解一个事物其实还是很容易的,稍微用心点,就可以察觉,你自己不爱学习,不提升自己,难道还要别人来帮你辨别风险?那压根就是扯淡,别人凭什么帮你呢?**有凭什么来解救你呢?赚钱了,不说别人好,亏了,埋怨别人,指望别人救你,本质也是不要脸而已。事实上未来我国进入所谓的新常态,就是违约会不断暴露的社会,到处都是充满陷阱,跟过去不一样了,躺着赚钱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在未来这个充满陷阱的世界,除了你自己,没有人可以帮助你了,只能学会学习,如果你不会,那我给你最好的建议就是谁都别信,就放着现金得了。到处都是忽悠,谁都不可信。下一步,我们来讲讲为什么我刚才说那些公司的骗子公司,其实从金融逻辑上来看,金融是非常简单的事物,他无非就是分为两头,一头是拿钱进来,一头是给钱出去。所有进来的钱,都是为了给钱出去,然后赚了钱,在还掉进来的钱。就是这么简单的事情。看一个公司是不是骗子公司的核心就是衡量下,进来的钱的成本是否高于他能出去赚的钱。很多人说没办法衡量到底一个人能赚多少钱,这个其实很简单,只要看下市场平均水平就行了。或者参考下世界上最能赚钱的几个基金就可以了。巴菲特基金大概年化二十几,最赚钱的VC行业的平均行业回报率大概也就是差不多15-40%之间。这些都是世界最牛逼的赚钱基金了,他们代表了世界上最牛逼的一群人了,个别人有一年赚几十倍的,但是一定记得两点,第一是个案。第二是小钱。个案意味着几乎无法普遍化。第二小钱能赚几百倍都不稀奇,但是大钱赚几百倍几乎是不可能的。这个是两个绝对的概念,资金规模超过几千万的要赚几倍、几十倍,从一个相对长期来看是不现实的。很多人都看到了某某投资谁谁赚钱了多少倍,你其实应该问问他所管理的基金平均赚了多少钱,投中一个案子的背后一定是投亏了很多案子。不要只看好的不看不好的。另外,一个最简单的衡量办法就是参考市场标准,你跟市场平均价格差不多还能理解,但是高太多几乎就不能理解了。那么市场平均吸收资金的成本大概在多少呢?浙江最疯狂的时候,大概差不多民间高利贷拆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现在还有人玩传奇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