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0月3日1点50今晚地震最新消息刚刚是几级?震中在那里?

9月9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抗震救灾已进入第5天。地震灾区已完成首轮地质灾害排查,发现新增地质灾害隐患点195处。地震灾区如何加大防范次生地质灾害?此次泸定县6.8级地震的特点,给未来防灾减灾带来哪些启示?《新闻1+1》连线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副处长胥良;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灾害研究中心主任任俊杰,共同关注:泸定地震之后,地质灾害隐患怎么办?

地质灾害多发区,如何防灾减灾?

2008年汶川地震,2014年芦山地震,四川在几次地震后都一直在做着房屋加固的工作,而此次泸定6.8级地震,震中多个乡镇的房屋,依然有不同程度的受损。除了房屋加固之外,针对像泸定县这样地质灾害隐患较大的区域,未来防灾减灾还需要有什么样的办法?

泸定6.8级地震要严防长远的次生地质灾害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灾害研究中心主任任俊杰:这次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发生地段,我们已经做过大量研究。本次地震的发生构造是鲜水河断裂带南东段,这个断裂带在历史上就强震频发。另外,我们通过研究也发现该地区触发崩塌、滑坡、堰塞湖等次生灾害的情况非常广泛。大地震产生的次生地质灾害持续时间比较长,有时候能长达十几年甚至几十年。比如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之后的两年,在映秀发生了一次大型泥石流,造成了宽约120米的闽江改道,使当时建好的映秀新城整体浸泡于洪水当中。此外,2017年在茂县叠溪镇新磨又发生一次大滑坡,当时摧毁了整个新磨村,导致83人死亡,而这次地震也被认为与1933年四川叠溪7.5级地震有关。

四川震区地质灾害高风险区,是否考虑搬迁?

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地质灾害防治处副处长胥良:四川泸定6.8级地震主要发生在甘孜、雅安,它本身就处于青藏高原向平原过渡的地方,是地质灾害高发区,高山峡谷区的建设用地、耕地都非常稀缺。这里虽然人口比较少,但有些地方城镇、村庄人口还是相对比较集中。我们在排查的时候发现了很多隐患,对这些城镇、村庄威胁还是挺大的。四川省此前就一直在做搬迁工作,已经搬了很多,在地震灾区这两个地方,已经搬了差不多1000多户。

灾后重建选址要考虑哪些因素?

应急管理部国家自然灾害防治研究院地震灾害研究中心主任任俊杰:重建选址应该遵循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包括抗震设防与防灾减灾相关规定。从本次地震来看,远离断层,这个地震灾害损失就会小很多,因此灾后重建要尽可能避开地震活动断层,禁止横跨活动断层修建建筑物。对于一些无法避开的地区,比如说一条路,肯定要穿越这个活动断层,我们要避免像桥梁或隧道穿越活动断层。另外从本次地震房屋破坏情况来看,如果抗震设防严格按照标准来建的情况下,破坏程度要小很多,因此在灾后重建的时候,要严格按照国家的抗震设防要求来进行建设。

《2022年(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2年(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知识点总结(16页珍藏版)》请在人人文库网上搜索。

1、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第一章科学入门一、科学在我们身边作为科学的入门, 本节内容从自然界的一些神奇现象入手, 通过对这些自然现象的疑问, 引发同学的探究爱好,从而懂得科学的本质科学是一门讨论各种自然现象,并查找相应答案的学科;观看、试验、摸索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 科学技术的不断进展转变着世界, 但是我们要辩证地来看待这个问题; 它对我们的生活既带来了正面的影响,也带来了负面的影响,从而懂得学习科学学问的重要性,并使之更好地为人类服务;二、试验和观看观看和试验是学习科学的基础

2、,试验又是进行科学讨论最重要的环节;要进行试验, 就要明白一些常用的仪器及其用途和试验室的操作规程;试管:是少量试剂的反应容器,可以加热,用途非常广泛;试管加热时要用试管夹(长柄向内,短柄向外,手握长柄);给试管内的液体加热时,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 ,试管夹应夹在距0离试管口1/3 处,试管外壁不能有水;加热时试管要倾斜45管不能骤冷,以免试管破裂;停表:用来测量时间,主要是测定时间间隔;天平和砝码:配套使用,测量物体的质量;电流表:测定电流的大小;电压表:测定电压的大小;,并先匀称预热,再在液体集中部位加热;热的试显微镜:用来观看细胞等肉眼无法观看的微观世界的物质及变化;酒精灯:

3、是常用的加热仪器,试验室的主要热源;酒精灯的火焰有三层,分别是外焰、内焰、焰心,其中外焰温度最高,焰心温度最低,使用时用外焰加热;熄灭时要用两次盖灭法;烧杯:能用于较多试剂的反应容器,并能配制、稀释溶液等;表面皿:可临时盛放少量的固体和液体;药匙:用来取用少量固体;玻璃棒:主要用于搅拌、引流、转移固体药品;试剂瓶:用来盛放试剂,打开后瓶盖应倒放在桌上,倾倒液体时标签应朝向手心;胶头滴管:用来取用少量液体,用它往试管中滴液体时,试管应竖直,胶头滴管在试管口上方约0.5厘米处竖直向试管中滴入液体,绝不能把胶头滴管伸入试管内;熟悉自然界的事物要从观看开头;第一要有正确的观看态度,不能为了观看而观看,

全面、细致地观看试验现象,通过比较、分析,正确地描述、记录试验现象;由于人体感官具有局限性,所以运用感觉器官的观看直接观看往往不能对事物做出牢靠的判定;为了能正确地进行观看,做出精确的判定,我们可以借助工具,扩大观看的范畴和进行数据的测量;三、长度和体积的测量测量和观看是我们进行科学探究的基本技能;所谓测量是指将一个待测的量和一个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依据不同的测量要求,测量对象,我们应能选用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尽可能使用国际公认的主单位即公认的标准量;1、长度的测量 ;9国际公认的长度主单位是米,单位符号是m;明白一些常用的长度单位,并把握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l

5、6千米( km) =1000 米( m)1米( m)=10 分米( dm)=100 厘米( cm) =1000 毫米( mm) =10米( nm)测量长度使用的基本工具是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 1)明白刻度尺的构造;观看:零刻度线最小刻度值:读出每一大格数值和单位,分析每一小格所表示的长度和单位,即为最小刻度值;量程:所能测量的最大范畴;( 2)使用刻度尺时要做到:微米( m) =10 纳* 放正确: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刻度尺紧靠被测量的物体(垂直于被测物体);摸索:刻度尺放斜了造成的测量结果是什么.(读数偏大)零刻度线磨损了怎么办. (找一清楚的刻度线作

6、为零刻度线,如下列图,但读数时要留意)* 看正确:眼睛的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摸索:视线偏左和偏右时,读数会怎样.(视线偏左读数偏大,视线偏右读数偏小)1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1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 读正确:先读被测物体长度的精确值,即读到最小刻度值,再估读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即估量值;数值后面注明所用的单位没有单位的数值是没有意义的;* 记正确:记录的数值精确值估量值单位明白测量所能达到的精确程度是由刻度尺的最小刻

7、度值打算的;依据实际测量的要求和测量对象,会挑选合适的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明白卷尺、皮尺的用途;知道指距、步长可以粗略测量物体长度,声纳、雷达、激光也可以用来测距;( 3)长度的特殊测量法;* 积存取平均值法:利用积少成多,测多求少的方法来间接地测量;如: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枚邮票的质量、细铁丝的直径等;* 滚轮法:测较长曲线的长度时,可先测出一个轮子的周长;当轮子沿着曲线从一端滚到另一端时,登记轮子滚动的圈数;长度二周长X 圈数;如:测量操场的周长;* 化曲为直法:测量一段较短曲线的长,可用一根没有弹性或弹性不大的松软棉线一端放在曲线的一端处,逐步沿着曲线放置,让它与曲线完全重合,在棉线上做

8、出终点记号;用刻度尺量出两点间的距离,即为曲线的长度;如:测量地图上两点间的距离;* 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2 、体积的测量;3体积是指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固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是立方米(m),仍有较小的体333积单位,如立方分米(dm),立方厘米( cm ),立方毫米( mm)等;69液体体积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 ml);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31立方米 10立方分米 10立方厘米 10立方毫米1升 l 立方分米 1000 毫升 1000 立方厘米对于一些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如立方体、 长方体体积的测量,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可以直接测量,利用公式求得;假如是测量液体体

9、积,可用量筒或量杯直接测量;在使用量筒和量杯时应留意:1 )放平稳:把量筒和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2 )观看量程和最小刻度值;3 )读正确:读数时,视线要垂直于筒壁并与凹形液面中心最低处相平;俯视时,读数偏大;仰视时,读数偏小;对于不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如小石块,就可利用量筒和量杯间接测量;3、面积的测量;规章物体的面积测量与规章物体体积的测量一样,是建立在长度测量的基础上;不规章物体的面积测量有割补法、方格法等;方格法测量不规章物体的面积:1 )测出每一方格的长和宽,并利用长和宽求出每一方格的面积;V物 V物水 V水2 )数出不规章物体所占的方格数:占半格以上的算1 格,不到半格的舍去;3 )

10、面积每一方格的面积×总的方格数;四、温度的测量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来表示;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单位符号是;人为规定冰水混合物的温度为0,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为100;在 O和 100之间分成100 小格,就每一小格为l ;通常我们认为冷的物体温度低,热的物体温度高;但是光凭感觉来判定物体的温度高低简洁发生错误,不能客观地反映实际物体温度的高低,这时需要借助温度计;温度计是依据液体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的;上面有刻度,内径很细,但粗细匀称;下有一个玻璃泡,装有液体;常用的液体温度计有水银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煤油温度计等;在使用液体温度计时,要留意以下几点:1 )测量前,挑选合适的

11、温度计;切勿超过它的量程;2 )测量时,手握在温度计的上方;温度计的玻璃泡要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但不能碰到容器壁;温度计的玻璃泡浸人被测液体后,不能立刻读数,待液柱稳固后再读数;3 )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从被测液体中取出;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4 )记录时,数据后面要写上单位;体温计是一类特殊的温度计;测量范畴从35 42;玻璃泡容积大而内径很细;当温度有微小变化时,水银柱的高度发生显著变化;由于管径中间有一段特殊细的弯曲,体温计离开人体后,细管中的水银会断开,所以2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2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

12、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它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使用体温计后,要将体温计用力甩几下,才能把水银甩回到玻璃泡中;随着科技的不断进展,更先进的测温仪器和方法也不断显现;如电子温度计、金属温度计、色带温度计、光测温度计(在SARS期间发挥庞大的作用) 、辐射温度计、卫星的遥感测温、光谱分析等;其次章观看生物 第一节生物和非生物1. 蜗牛的身体结构包括眼、口、足、壳、 触角;它有视觉、 味觉、触觉 、嗅觉等感觉,没有听觉;2. 自然界的物体依据有无生命,可分为生物和非生物;生物区分于非生物的生命特点有能呼吸、能生长

13、、能繁衍后代、对外界刺激有反应、能遗传和变异、能进化等;3. 动物和植物最根本的区分是能否进行光合作用;其次节细胞1. 细胞是由英国科学家罗伯特 .胡克发觉的;细胞学说又是由德国科学家施莱登和 施旺 提出来的,细胞学说的基 本内容是:全部动物和植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生物体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细胞是由细胞分裂产生的;2动植物细胞都具有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核: 内有遗传物质细胞质: 生命活动的场所细胞膜: 掌握细胞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另仍具有的功能:将细胞与外界隔开,保持细胞的相对独立性;爱护细胞) 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的结构相比,一般仍多了细胞壁、叶绿体、液泡细胞壁: 主要由 纤维素 组成

14、,其作用主要是爱护和支持 细胞,植物细胞一般具有肯定的外形;叶绿体: 内含 叶绿素 ,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 的场所液泡: 里面的液体叫 细胞液(内含有味道、气味相关的各种物质)3写出显微镜的各个结构:( 1) 镜座( 2 ) 镜臂( 3 ) 倾斜关节( 4) 载物台( 5 ) 压片夹( 6 ) 遮光器( 7) 反光镜(8 ) 镜筒和物镜转换器( 9) 粗准焦螺旋( 10 )细准焦螺旋( 11) 目镜和物镜4使用显微镜的步骤是安放对光放片调焦观看5使用显微镜要留意的问题:( 1)假如从目镜看到要观看的物体在左上边,要移动到中间,载玻片该往左上边移;( 2)向内 旋转粗 准焦螺旋,物镜会快速上升;向

15、 久 旋转细 准焦螺旋,物镜会渐渐下降;一般先用粗准焦螺旋找到物象,再调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更清楚;( 3)要使观看的视野最亮,可以把遮光器最大的光圈对准通光孔,并且用反光镜的凹面镜观看;( 4)显微镜的放大倍数= 目镜的放大倍数* 物镜的放大倍数;( 5)显微镜由低倍镜换成高倍镜后,它的视野会变暗,细胞数目会变少,细胞的体积会变大,细胞结构会变得更清楚;6、制作洋 葱表皮 临时装片时先在载玻片上滴一滴清水,将洋葱表皮绽开后盖上盖玻片,不能留有气泡,最终滴上红墨水染色;观看洋葱表皮临时装片时发觉1)细胞有 严峻重叠现象 ,说明洋葱表皮撕的太厚或没有在载玻片上展平,2)视野中发觉 黑色圆圈 ,说明

16、装片中气泡太多,应当重新盖盖玻片或重新制作装片;7 制作 口腔上皮细胞临时装片时先滴一滴生理盐水,做成装片后最终用亚甲基蓝染色;8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显微镜放大倍数越大,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少;第三节生物体的结构层次1、人体与很多生物一样,都来自一个细胞受精卵,人体复杂的结构是受精卵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的结果;3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17、列复杂的变化后,分裂成两个子细胞的过程;在细胞分裂过程中最显著的特点是细胞核内显现染色体,并平均安排到两个子细胞特点中去结果细胞数目增加(假如是单细胞生物仍意味着生物个体的增加)3、 细胞生长的结果是使细胞的体积增大;4、细胞分化是指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发生变化,结果是形成不同 外形 和功能 的细胞的过程 ;5、用橡皮泥分裂来模拟受精卵分裂的方法是模拟试验法;用图来表示细胞分裂、生长、 分化的方法是模型法;6、组织是外形相近,功能和结构相同的细胞群;爱护组织细胞排列整齐,具有爱护作用植输导组织细胞呈管状,具有运输功能物养分组织细胞壁薄,具有制造和贮存养分物质的作用组机械组织细胞呈瘦长形,细胞壁增厚

18、,对植物起支撑和爱护作用织分生组织细胞排列紧密,无细胞间隙,具有分裂产生新细胞的作用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爱护、吸取和分布:皮肤,内脏器官表面分泌物质的作用动物结缔组织细胞间隙大,细胞间质多,具有运输和支持等功能分布:血液,软骨,肌腱组织肌肉组织由肌细胞组成,具有收缩和舒张的功能分布:四肢躯体,心脏,胃肠等器官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组成,具有接受刺激,产生传导兴奋的功能分布:神经,脑,脊髓7、皮肤由外到内分表皮、真皮、 皮下组织三层,皮肤是人体内最大 的由多种组织构成的器官;构成皮肤的组织有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肉组织、神经组织;皮肤的血管和神经分布在真皮内,假如损耗皮肤导致出血或感觉疼痛,

19、就必需是伤到了真皮;8、器官是由很多种组织按肯定次序组合在一起,具有肯定功能的结构;植物的器官: 根、茎、叶 (养分器官)花、果实、种子(生殖器官) ;9、系统是功能相近的器官按肯定的次序排列在一起,能完成一项或多项生理活动的结构;人体的八大系统 是: 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内分泌系、泌尿系统、消化系统、运动系统、神经系统、生殖系统;10、消化系统包括消化道 和 消化腺 两部分,其中消化道包括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等;消化腺包括唾液腺、胃腺、肝脏、肠腺、胰腺,其中唾液腺分泌唾液;胃分泌胃液;肝脏分泌胆汁;胰腺分泌胰液;肠腺分泌肠液人体消化和吸取的主要场所是小肠;11、构成生物体的基

20、本单位是细胞构成人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构成植物体的结构层次是:细胞 组织 器官 植物体 ;第四节常见的动物1、分类是一种把某些特点相像的事物归类到一起的科学方法;2、关于生物分类的三个观点:分类必需有明确的标准、分类标准不同分类结果也不同、分类可以逐级进行;3、对生物的科学分类方法是以生物的外形结构、生活习性以及生物之间的亲缘关系等为依据进行分类的,并依据它们之间的差异大小,等级由高到低依次为:界、门、 纲 、 目、科 、 属 、 种,其中种是生物分类最基本的单位;对生物最常用的分类方法是二歧分类法;3、生物的分类等级越高级,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少;生物的分类等级越

21、低,生物之间的相同点就越多;4、动物依据体内有无脊椎骨,可分为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其中脊椎动物包括:鱼类、爬行类、两栖类、鸟类和哺乳类;鱼的共同特点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用鳍游泳,体表有鳞片,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4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4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两栖动物的共同特点幼体生活在水中,用鳃呼吸,有尾无四肢;成体生活在水中或陆地,主要用肺呼吸,无尾有四肢,体温不恒定,生殖方式为卵生爬行动物体表有鳞片

22、或甲,一般贴地爬行,用肺呼吸,体温 不恒定 ,生殖方式为 卵生 ;鸟的共同特点体表有羽毛 ,前肢化为 翼,胸肌发达,体温恒定 ,生殖方式为卵生哺乳动物全身被毛,体温恒定,生殖方式为胎生,幼体用母乳喂养5、两栖动物最主要的特点是幼体用鳃呼吸、成体用肺呼吸;哺乳动物最主要的特点是胎生、哺乳;五大类脊椎动物中, 体温恒定的是鸟类和哺乳类,体温不恒定的是鱼类、两栖类、 爬行类;五大类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类是胎生的,其它四类都是卵生的;6、无脊椎动物包括: (举一代表动物) ;原生动物,如草履虫;线形动物,如蛔虫;节肢动物,如蝴蝶;环节动物,如蚯蚓;扁形动物,如涡虫;腔肠动物,如水母;棘皮动物,如海星;

23、软体动物,如蛤;7、昆虫属于节肢动物门昆虫纲,它是动物成员中最多 的家族,其身体结构特点是:体内没有骨骼,而在体表有一层外骨骼,身体分为头、 胸 、腹三部分,有三对足,两对翅;第五节常见的植物1 、植物依据能否产生种子,可分为种子植物和无种子植物;( 1 )种子植物依据种子是否有果皮包被,可分为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有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用种子繁衍,裸子植物有根、茎、叶、种子,用种子繁衍,( 2 )无种子植物中:代表植物: 郁金香、睡莲、玉兰、油菜、樟树、苹果树等(能结出果实的全部都是)代表植物:马尾松、黑松、水杉、银杏、苏铁、侧柏等(松、杉、柏都是)蕨类有根、茎、叶,用孢子繁衍

24、,代表植物: 蕨、胎生狗脊苔鲜类茎、叶但无根,用孢子繁衍,代表植物: 葫芦藓、地钱藻类无根、茎、叶分化,代表植物: 水绵、紫菜、海带2 五类植物是藻类、苔藓类、蕨类、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由低等到高等的次序);其中只有藻类有可能是单细胞植物,它不行能由任何器官;其它四类植物肯定是多细胞植物,而且都是肯定的器官;3 被子植物是种类最多、分布最广的植物;裸子植物分布很广,其中大多数植株高大、根系发达、抗寒才能强; 蕨类植物生活在树林、田野、河流或湖泊边的阴湿环境中;苔藓植物生活在树干、墙头或其他潮湿的环境中;藻类植物生活在池塘和海洋(水环境)中;5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25、- -第 5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第六节特种的多样性1 生物体一般由细胞构成,依据构成生物体细胞的多少,可将生物分为单细胞 生物和 多细胞 生物;2 单细胞生物的特点是:个体微小,全部生命活动在一个细胞完成; 常见的单细胞生物:衣藻、草履虫、变形虫、酵母菌、(各种)细菌;3 衣藻属于植物,由于它体内有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4 草履虫、变形虫属于动物,例如: 草履虫 ,体内没有 叶绿体 ,它靠口沟摄取食物,靠食物泡消化食物,用肛胞排出食物残渣,用伸缩泡排

26、出废物,靠纤毛的摇摆而运动;5 酵母菌属于真菌;6 绝大多数的动物和植物都是多细胞生物,动物中只有原生动物是单细胞动物,其它的无脊椎动物和全部的脊椎动物,肯定是多细胞动物;所以草履虫、变形虫也可说属于原生动物;7 大多数生物灭亡的缘由是由于丢失了栖息地 ,其中人类的 砍伐森林、 开荒 和 排放垃圾 等活动都会使生物的生存空间减小;8 为了爱护自然环境,特殊是为了爱护珍稀动物和 具有代表性的自然环境,国家划出了肯定的爱护区 域,这样的地区叫做自然爱护区;如我国广东省的鼎湖山,吉林省的长白山,四川的卧龙山,贵州省的 梵 净山;第三章人类的家园地球 第一节地球的外形和内部结构1经过现代科技测量知道,

27、地球的赤道半径是6378千米,两极半径是6357千米,即赤道半径比两极半 径长21千米,仅差0.33%,所以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赤道周长约4 万 千米;2证明地球是球体的现象、事例有:远去的帆船船身先消逝、环球航行、月食、登高望远、太空中拍照的地球照片等;(留意:日食只能证明月球是圆的;)3“铅笔在篮球和木板上的移动”的试验是一个模拟试验,该试验不能证明地球是球体;4地球的内部结构从外到内可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层;地壳:平均厚度约为17千米;地幔:17千米 2900 千米;地核: 2900 千米以下,可分为外地核和 内地核,外地核呈液态或熔融状态,内地核呈固态;5地壳和地幔

28、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的部分)共同组成了岩石圈;其次节地球仪和地图1地球仪是表示地球和地球表面地理状况的模型;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2经线和纬线:( 1)经线是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也叫子午线;经线指示南北方向,呈半圆状,长度都相等;( 2)赤道是在南、北两极中间,与两极等距,并且与经线垂直的线;纬线是与赤道公平的线;纬线指示东西方向,除两极点外都是圆,长度不同,赤道最长,往两极逐步缩短,在两极成一点;( 3)如何区分不同的经线和不同的纬线?方法:给经线和纬线标定度数,这就是经度和纬度;0中、低、高纬度的分界0° 30°,

29、 30°60°, 60° 90°;赤道的纬度为0,赤道以北是北纬,赤道以南是南纬,越往北纬度越高,越往南纬度越高,南极点和北极点的纬度为90 0;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条经线为0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比较不同经线的经度可以发觉,在东经部分,往东经度数不断上升;而在西经部分,往西经度数不断上升;( 4)叙述意义: 0 ° 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东西经分界线 0 °纬线(也叫赤道):南北纬分界线,南北半球分界线 20 ° W, 160° E 经线:东西半球分界线(20 ° W以东

5)经线和纬线的具体学问见下表:经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经线纬线的特点几条重要的纬线1)经线指示南北o1)0经线(也叫本1)纬线指示东西方o1) 0纬线 赤道 ,是南北方向;2)全部的经线长度都相等;初子午线) ,它是东 经 和 西 经 的 分界线;o向

31、; 2)每条纬线都自成圆圈;半球的分界线;2)南北回来线23 是o26' ,o3)两条正相对的2)西经 20和东经3)赤道是最大的纬太阳直射的最南、最北界经线构成一个经线圈,任何一个经线圈都能把地160 经线,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3)180 经线,是国线圈,从赤道向两极纬线圈越来越小, 到了两极就缩小成一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o3)南、北极圈66 34' 是o球 平 分 为 两 半球;际日期变更线;点;有 无 极 昼 和 极 夜 的 分 界线,是寒带和温带的分界 线;摸索: 某人发觉自己的东侧是东半球,西侧是西半球, 南侧是中纬度, 北侧是低纬度, 他此时的位置是20 0W

32、 300S外形特点经线(经度)半圆纬线(纬度0)圆(南极点和北极点为点)位置关系相交于南北两极点相互平行长短等长赤道最长,纬度越高越短指示的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最大度数值180°90°0°的确定本初子午线( 格林尼治 天文台原址)赤道0度数的变化规律O 经线向西向东递增至180°从赤道向两极递增至90°0分布规律很多条, 除 0°和 180°外,其余度很多条, 除 0°和 90 外,其余度数数的都有2 条的纬线有2 条从两极看的外形辐射状以极点为圆心的同心圆划分半球的界线20°W、160 ° E

33、赤道( 0° 纬线)3. 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 1)地图的含义: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后表现在平面上的图形;( 2)比例尺:比例尺表示实地距离在地图上的缩小程度;我们通常把小于或等于1 1000000 的比例尺叫小比例尺;大于或等于1 100000 的比例尺叫大比例尺;说出比例尺的含义:图上 1 厘米表示实地距离1000000 厘米( 10 千米);比例尺常有线段式、数字式、文字式三种表现方式;地图的比例尺大小不同,地图的适用性质也不同;一般大比例尺表示的范畴小,描述的内容也比较具体;而小比例尺地图就反之;( 3)方向:地图

34、上方向常用三种表示方法:经纬网定向法、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定向法;其中精确度 最高的是经纬网定向法,最常用的是一般定向法;在一般定向法中,地图上的方向一般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4)图例:用来表示河流、城市等各种各样的地球事物;注记:地图上用来说明山脉、河流、国家、城市等名称的文字及表示山高、水深的数字;7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7 页,共

35、地壳的岩石1识别岩石通常可以依据岩石的外观特点和组成岩石物质的特性;2依据岩石的成因,把岩石分为岩浆岩、沉积岩、 变质岩三类;3三类岩石的成因与特点类型成因特点常见岩石岩浆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或侵入地壳冷却凝固后形成的沉积岩是地表的碎屑物一层层积累、压实、固化而形成的有明显的矿物质颗粒和气孔,或柱状结构有明显层状结构特点或化石(这是区分于其它两种岩石的主要特征);有些有明显的砂粒或砾石;花岗岩、玄武岩石灰岩、砂岩(另:页岩、砾岩)变质岩 是地壳中已生的岩石,在岩浆活动、地壳运动产生的高温高压条件下,成分和结构发生变化而形成常有片状的结构大理岩(另:板岩)4岩石的应用:( 1)优质建筑材料; ( 2

36、)工艺品材料; ( 3)形成各种矿产资源第四节地壳变动和火山地震1地壳自形成以来, 其结构和表面外形就在不断发生变化,岩石的变形、 海陆的变迁以及千姿百态的地表外形,都是地壳变动的结果;2地壳变动有时进行得很猛烈、很快速,有时就进行得非常缓慢,难以被人们察觉;3地壳变动的证据: 意大利那不勒斯三根大理石柱的升降;断层(悬崖峭壁上岩层断裂的痕迹);褶皱(采石场上弯曲的岩层) ;高山上(喜马拉雅山区)的海洋生物化石;火山喷发;地震;4引起地壳变动的庞大能量主要来自于地球内部;5 火山和地震 :地球内部能量猛烈释放的形式,也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6火山(1) 结构:由 火山口、火山锥、岩浆通道三部分

37、组成;(2) 喷发物: 气态(水蒸气、 二氧化硫等, 以水蒸气为主) 、液态(熔岩流)和固态(火山灰、火山尘、火山弹);(3) 分类:按活动情形可分为活火山、死活山、休眠火山;(4) 分布:世界上火山、 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四周海区、地中海 - 喜马拉雅山一带;(5)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好处:火山灰和火山尘可为农田供应无机肥料,并且火山口可富集大量的矿产,如硫矿等;同时火山口形成的火山湖,湖水在医疗卫生方面有较大价值;危害:毁坏交通,埋没农田,引起火灾,甚至危及人类生命;6地震: 是由于地壳岩石在地球内力的作用下,发生断裂或错位而引起的震惊现象;(造成极大破坏的地震只占地震中的少数)

38、(1) 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如下列图)震源:地下发生地震的地方;震中:震源正对着地面上的地方;震中距:地面上任意一点到震中的距离;震源深度:震中到震源的垂直距离;(2) 分布:世界上火山、地震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的陆地和四周海区、地中海- 喜马拉雅山一带;(3) 地震发生的前兆:马不进圈、井水喷涌、反常屡现、显现地光(4)

39、-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空旷的地方,或躲到面积较小的房间里或桌子下等;第五节泥石流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由于暴雨或其他缘由引发的携带有大量泥沙以及石块的特殊洪流;2泥石流形成的缘由:( 1)自然缘由:山区(特殊是陡峭地势)有利于水流聚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山坡或沟谷表层积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简洁被水流冲刷;有暴雨或连续性的降水,形成了大量的流水;(地震过后,坡面上的碎屑物受震惊而变松动,简洁形成泥石流;)( 2)人为缘由:人类活动(如转变地面外形和土层结构,或转变地面植被的状况);3泥石流的暴发往往具有突发性、历时短的特点,常常与滑坡和倒塌相伴发生;4泥石流的危害

40、:冲垮大路、铁路、水电站等设施,摧残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房屋建筑;5泥石流发生时的逃命方法:当泥石流发生时,应设法从房屋里跑到开阔地带,并快速转移到高处,不要顺沟 方憧憬上游或下游逃命,要向两边的山坡上面逃命,千万不行在泥石流中横渡; 6泥石流的防备措施:建立猜测、预报及救灾体系;对于遭受泥石流严峻威逼的居民、企业和重要工程设施等, 准时搬迁和疏散;植树造林;修建工程设施阻挡、调整和疏导泥石流;受灾时有效地抢险救灾等措施都削减泥石流的发生或降低危害程度;第六节地球表面的板块1大陆漂移说;( 1)提出者:魏格纳( 2)主要依据:大西洋两岸轮廓可拼性;北美洲和非洲、欧洲在地层、岩石构造上

41、遥相呼应;特殊是大西洋两岸古生物群有亲缘关系;( 3)主要内容:地球上的陆地在2 亿年前仍是彼此相连的一个整体,后来,由于受到力的作用,才不断分别并漂移到现在的位置;缺点:没有对大陆漂移理论的动力来源做出科学的说明;2海底扩张说;( 1)提出者:赫斯和迪茨( 2)主要依据:远离大洋中脊的洋底岩石年龄越来越老( 3)主要内容:在大洋中部形成一个地壳裂缝(称洋中脊),那里的地幔物质不断上涌出来,把洋壳上较老的岩石向两边不断地推开,在洋壳上方的大陆地块,像在输送带上一样被推着一起向两边移动;海底扩张说支持了大陆漂移说,解决了大陆漂移说的动力问题;3板块构造学说( 1)创立的基础是大陆漂移学说和海底扩

42、张说( 2)主要内容: 地球的岩石圈被海岭、海沟和庞大的山脉分割六大板块,这些板块漂浮在软流层之上,相互不断地发生碰撞和张裂;( 3)板块的碰撞和张裂是引起海陆变化的主要缘由,板块的碰撞形成了庞大的山脉,板块的张裂形成了裂谷和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和大西洋);( 4)六大板块: 亚欧板块、非洲板块、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4板块与地壳活动: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固;板块交界处,地壳比较活跃;4板块运动;(1) 板块张裂 生长边界 地区: 裂谷或海洋 例证:大西洋、东非大裂谷 ;(2) 板块相撞 消亡边界 地区;大洋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大陆板块边缘受挤压隆起为岛弧或海岸山脉 例证

43、: 太平洋西部的岛弧链、美洲西部的海岸山脉 ;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形成海沟 例证:马里亚纳海沟 ;大陆板块与大陆板块相撞 :形成庞大的褶皱山系 例证: 喜马拉雅山 系、阿尔卑斯山系 ;一基础梳理第 7 节地势和地势图9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9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1海拔和相对高度; (如下列图)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海拔:地面上某一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图中甲地的海拔为1500 米,乙地的海拔为500 米;相对高度:某个地点

44、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图中甲相对于乙的高度为1000 米;2常见的地势:平原、丘陵、山地、高原和盆地;地势类型特征平原海拔 200 米以下,平整,起伏很小丘陵相对高度不超过200 米,地势起伏较小,坡度较缓山地海拔 500 米以上,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高原海拔 500 米以上,内部相对高度小,范畴大盆地中间低,四周高3等高线地势图: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地势起伏的地图;在等高线地势图上识别各种地势;(可参见上图)(1) 同一条等高线上,各点的海拔高度相同 ;(2) 等高线密集处表示陡坡 ;(3) 等高线稀疏处表示缓坡 ;(4) 等高线重叠处表示悬崖 ;(5) 等高线

45、内部呈很小的封闭曲线,并且由外向内海拔增高,表示 山峰 ;其中内部很小的封闭曲线表示山顶 ;(6) 两个山顶之间的部位为鞍部 即等高线突出的部位相对称的地方 ;(7) 等高线向海拔高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谷 ;(山谷:水向中部集中)山谷 中能发育成河流;(8) 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出的地方为山脊 ; 山脊水向两侧分流 ;(简洁懂得:等高线朝向山顶凸出的为山谷;等高线背向山顶凸出的为山脊;)地势图与等高线地势图的对应关系见下图:4地势的变化;(1) 内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热量,它能使地表起伏加大,具有阶段性;地壳运动:褶皱一隆起一高山或高原断层一凹陷一盆地或低地火山、地震:是地球内部能量的猛烈释

46、放,能在短时间内使局部地势发生急剧变化(2) 外力作用:能量来源于太阳能,它能使地表趋于平整,具有广泛性和连续性;表现形式:风、流水、波浪、冰川作用,腐蚀高山削低搬运积累低谷填平流水作用: 黄土高原(沟壑纵横) 、溶洞、平原、三角洲;风力作用: 沙漠、风蚀城堡冰川作用: 角峰、冰斗谷(3) 地势是 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一般来说,内力作用 对地壳的进展变化起主导作用,但在肯定时间、肯定地点往往是某一作用占优势;第四章物质的特性第 1 节物质的构成1分子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微粒;但也有很多物质是由原子或离子等微粒构成的; 分子非常很小 (用电子扫描隧道显微镜才能观察较大的分子);2分子运

47、动论的基本内容:( 1) 物体 都是由大量分子构成的,分子之间有间隙;( 2 )分子在永不停息地作无规章运动(这种运动称为热运动);( 3 )分子间既有引力,又有斥力;10精选名师 优秀名师 - - - - - - - - - -第 10 页,共 15 页 - - - - - - - - - -精品word 名师归纳总结 - - - - - - - - - - - -新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学问点总结3酒精和水混合试验:现象:混合后的总体积分小;结论:分子间存在着间隙;说明:当两者混合时,不同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间隙中注:如同种物质混合,如100mL水与 100mL混合,就总体积不变;芝麻与黄豆

48、混合后总体积变小的试验,是一个模拟试验,它并不能证明分子间有间隙; 4气体很简洁被压缩而液体和固体很难被压缩,说明白气体分子间的间隙很大,而液体和固体中分子间的间隙较小;5扩散:两种不同物质的分子相互进入到分子的间隙中的现象;扩散现象证明白:一是分子之间存在间隙,二是分子处于永不停息的无规章运动之中;闻到花香是香味分子扩散造成的,可证明分子在热运动,但飘舞的雪花、 飘扬的灰尘、 掉落的树叶等都是物体,它们本身不是分子,因而这些现象都不是扩散现象,都不能证明分子热运动;6比较固体、液体、气体的分子间隙的大小(水例外)和扩散速度的快慢:气>液 >固 ,即:气体扩散大于液体扩散大于固体扩

49、散;7分子热运动的快慢与温度有关,物体的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越猛烈,扩散现象就越快;8观看较大物质分子的器材是扫描电子显微镜,观看细胞的仪是9冰融解成水后,体积会变小,这说明冰中水分子之间的间隙比液态水中的要一般光学显微镜;大 ;10气体、液体、固体都会发生扩散现象;11铅片和金片紧压在一起一长段时间后,发觉它们结合在一起了,这就是扩散现象,它既说明白固体物质的分子间有间隙,也说明白固体分子也在热运动; 12物体难以被压缩说明白分子间存在斥力,物体难对被拉断说明白分子间存在引力;分子间同时存在斥力和引力,其大小与分子间的距离有关,当距离增加时斥力和引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引

50、力;当距离减小时斥和引力同时增加,但斥力增加得多,故表现出很强的斥力; 13两个铅柱被粘合在一起很难被拉开,证明白分子间存在引力;第 2 节质量的测量1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物体所含的物质越多,其质量就大;判定某物体的质量是否发生变化的方法:看其含有的物质多少是否发生变化;(假如含有的物质增多其质量增大,假如含有的物质基础削减就其质量减小;)2质量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的外形、状态、温度、位置的变化而变化;3国际上质量的主单位是千克,单位符号是kg;仍有一些常用单位:吨、克、毫克;1 吨1000千克,I 千克1000克,1 克 =1000毫克; 常用的质量单位和中国传统质量单位的换算关系是:1 千克1公斤1 斤500克1 两50克4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有电子秤、杆秤、磅秤、案秤等;(弹簧秤不是测量质量的工具,而是测力工具)试验室中常用天平来测量质量,其中常用的有托盘天平和物理天平;5托盘天平的基本构造:1 是分度盘2 是指针3 是托盘4 是平稳螺母5 是横梁6 是横梁标尺7 是底座8 是游码6使用托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今晚地震最新消息刚刚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