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关系与客观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关系的关系是( )

马原相对于毛中特、史纲、思修、当代其他四门考研政治学科相对较为抽象。对于考生来说跨越马原这门难以逾越的“鸿沟”,从真题入手突破难点是最佳捷径。老师在深入研究历年马原真题和教育部大纲解析的基础上,对马原典型真题选择题做了详细的解析,希望能对参加2015年考研的考生起到方向性的指导作用。

1.“心诚则灵,心不诚则不灵”的说法是( )

A.主张物质和意识具有统一性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B.主张思想就是物质的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C.认为世界是绝对精神外化的客观唯心主义观点

D.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

答案:D 解析:本命题的意思是自己思维想到的就存在,想不到的就不灵、不存在。这显然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夸大了意识能动作用的唯心主义观点。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2.广大农民在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深切体会到:“要富口袋,先富脑袋”。这一说法在哲学上的含义是( )

A.精神是第一性的,物质是第二性的

B.精神的力量可以变成物质的力量

C.精神的力量可以代替物质的力量

D.先有精神,后有物质

答案:B 解析: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意识或精神、思维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映,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即先有物质,后有精神;物质不能代替精神,精神不能代替物质;通过实践,物质可以变成精神,精神可以变成物质。B选项是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是正确选项;AD选项是唯心主义观点,不符合题意,不选;C选项是错误观点、错误选项,因为物质的力量与精神的力量不能相互代替。

3.世界上唯一不变的是变。这一论断的含义是( )

B.世界上只有变,没有不变

C.变是绝对的,不变是相对的

D.变与不变是绝对对立的

答案:C 解析:物质世界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物质运动在一定条件下的稳定状态。运动的绝对性体现了物质运动的变动性、无条件性。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4.鲁迅在评《三国演义》时说:“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这一评论所蕴涵的哲理是( )

A.要区分事物的两重性

C.对事物既要肯定,又要否定

D.要把事物看作一个整体

答案:B 解析:“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指说了过头的话,故所包含的哲理就是度。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5.我国数学家华罗庚在一次报告中以“一支粉笔多长为好”为例来讲解他所倡导的优选法。对此,他解释道:“每只粉笔都要丢掉一段一定长的粉笔头,单就这一点来说,愈长愈好。但太长了,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而且容易折断。每断一次,必然多浪费一个粉笔头,反而不合适。因而就出现了粉笔多长最合适的问题――这就是一个优选问题。”所谓优选问题,从辩证法的角度看。就是要( )

B.保持事物质的稳定性

D.全面考虑事物属性的多样性

答案:C 解析:优选问题即即坚持适度原则。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6.有一则箴言:“在溪水和岩石的斗争中,胜利的总是溪水,不是因为力量,而是因为坚持。”“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 )

A.必然性通过偶然性开辟道路

B.肯定中包含着否定的因素

答案:C 解析:“坚持就是胜利”的哲理在于量变必然引起质变。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7.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 )

答案:A 解析:唯物辩证法的否定之否定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方向和道路。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8.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 )

A.是事物自我完善和发展的过程

B.是新事物战胜旧事物的过程

C.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

D.是不断周而复始的循环过程

答案:C 解析:事物内部的肯定方面和否定方面的对立统一运动,从表现形式上看,是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的过程。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9.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D.唯心辩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答案:A 解析: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0.未来学家尼葛洛庞蒂说:“预测未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创造出来。”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 )

A.认识总是滞后于实践

D.实践与认识是合一的

答案:C 解析:从认识与实践的关系来看,这句话对我们的启示是:实践高于认识。 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1.唯物史观认为,人类的第一个历史活动是( )

B.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

答案:B 解析:马克思主义正是从人类的物质资料的生产出发,才科学地解决了社会的本质。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2.“许多事情我们可以讲一千个理由、一万个理由,但老百姓吃不上饭,就没有理由。“民以食为天”。这段话表明( )

A.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B.人的生理需求是历史的基础

C.人的自然属性决定着人的本质

D.人的物质欲望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

答案:A 解析:“民以食为天”,表明人们首先必须吃、喝、住、穿,然后才能从事政治、科学、艺术、宗教等活动 。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3.社会存在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它有多方面的内容,其中最能集中体现人类社会物质性的是( )

答案:D 解析: 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最能体现人类社会的物质性。所以,D选项是正确选项;ABC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4.衡量生产力水平的客观尺度是( )

C.劳动对象的广度和深度

D.劳动产品的数量和质量

答案:A 解析:劳动资料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工具,它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所以,A选项是正确选项;B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5.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

答案:C 解析:科学技术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所以,C选项是正确选项;AB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16.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 )

B.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

C.管理与被管理的体系

答案:B 解析:生产关系是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结成的人与人的物质利益关系。所以,B选项是正确选项;ACD选项不符合题干要求,不选。

  历年考研政治真题一向是备战考研考生最重视的复习资料,考生可以通过历年考研政治真题来了解及预测下一年考研政治命题特点以及考查的重点题型,为了方便大家系统的使用历年考研政治真题,考研整理了2000年至2016年考研政治真题及答案解析,帮助考生备战2018考研政治,以下是2000年考研政治理科真题: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在答题纸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每小题1分,共16分)

  1.中国古代哲学家荀子说:“心不在焉,则白黑在前而目不见,雷鼓在侧而耳不闻。”这段话表明人的意识具有

  A.客观性 B.能动性 C.对象性 D.任意性

  2.相信“意念移物”,甚至相信可以用意念来直接改变物质结构,就是信奉

  A. 主张精神主宰客观物质世界的主观唯心论

  B. 主张精神是脱离人脑独立存在的客观唯心论

  C.认为人的思想是特殊物质的机械唯物主义

  D.认为人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实践唯物主义

  3.主观辩证法与客观辩证法的关系是

  A.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 B.唯心主义与唯物主义的关系

  C.抽象与具体的关系 D.唯心辨证法与唯物辩证法的关系

  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使用价值是

  A.构成财富的物质内容 B.人类生存、发展的物质条件

  C.满足人们需要的物质实体 D.商品交换价值的物质承担者

  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A. 商品二因素原理

  B. 资本区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原理

  C. 资本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原理

  D. 劳动二重性原理

  6.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A. 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

  B. 劳动和劳动力

  C. 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

  D. 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A. 国内市场竞争激化的结果

  B. 国际竞争激化的结果

  C. 垄断统治加强的结果

  D. 生产生产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矛盾发展的结果

  8.“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行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一观点的错误实质在于

  A. 抹煞农民阶级的革命性

  B. 夸大资产阶级的作用

  C. 放弃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D. 忽视武装斗争的重要性

  9.1942年延安整风运动的中心任务是

  A. 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

  B. 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

  C. 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

  D. 反对官僚主义以整顿作风

  10.毛泽东完整地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新民主主义论》

  C.《在晋绥干部分议上的讲话》

  D.《论人民民主专政》

  11.在近代中国社会的诸矛盾中,最主要的是

  A. 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

  B. 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C. 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D. 反动统治阶级内部的矛盾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唯物论辩证法认识论的关系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