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和人类航天史上难忘记忆带给我们怎样的哲学思考?

【10月17日上午,神舟11号载人飞船成功发射。在载人航天方面,我们无疑仍处于补课、追赶的阶段,但同样可以确定的是,全世界相当一部分关心人类航天事业发展的观察者,已经将未来的希望放在中国身上。

原因很简单,美国复苏缓慢,党争不断,奥巴马在离任前宣称2030年前要将人类送上火星,很可能只是一句空话。而几乎原地踏步的俄罗斯,虽然靠着苏联的老本,在现有航天活动中扮演重要角色——航天飞机退役后,美国权衡成本,请俄罗斯帮忙把宇航员送上天——但已经没有登月、登火星的国力与心气。

更近切的挑战是,2030年前,国际空间站很可能退役,中国届时或许将拥有全人类唯一在轨运行的载人空间站。

繁荣、稳定、团结、进取的国家才能承载更多人类的梦想,“为人类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福山口中“政治衰败”的美国,以及国力衰退的俄罗斯、陷入多重危机的欧洲,还能在载人航天上领跑多久?当我们开启星辰大海的征程,回头看看苏联“老大哥”当年的航天海报,令人唏嘘。

本文2016年7月22日原载于微信公众号苏联主义,原题《苏联航天海报:当星辰大海遇到镰刀锤子》,有删节。】

1957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个人造航天器Sputnik 1号从拜科努尔航天发射场的1号站台升空。自此之后的10年,苏联进入了一个航空航天的黄金时代,美苏的太空竞赛也由此而起。而为了让航天事业的成功更好地辐射到政治领域,苏联设计了众多具有苏式海报美学的航天海报……

美苏太空竞赛时,航天所使用的计算机的计算能力,尚不及我们现在的一台普通手机。但在短短的十年内,苏联创造了许多个让人目不暇给的“第一”:第一个人造航天器,第一名真正的航天员,第一位飞入太空的女人,第一次太空行走……

如今的苏联已经不复存在,疯狂的航天竞赛也已成为历史。然而,在这些色彩鲜明的航天海报中,那些被一再使用的视觉符号,却依然昭示着往日的热情、辉煌,和它们背后的人类不可承受之伟大和渺小。

这是苏联第一张以航天为主题的宣传海报,“以和平之名”(во имя мира,“In the Name of Peace”)。这位女性,实际上并非任何与航天相关的具体人物,而是整个苏联的化身——Mother Russia。她身穿象征革命政权的红色上衣和围巾,举起右手伸向月球,背后是一个奔向月球的火箭的抽象画。

这幅画创作于1959年。当时,Sputnik 1号的横空出世,给全世界——特别是美国——带来了巨大的冲击;苏联载人航空和登月计划,也在紧锣密鼓地筹备中。这一切都是军事机密,所以不能有任何具体的宇航员的形象,或者飞船的设计信息。火箭和月球,象征1959年Luna 1号飞掠月球(但没有着陆),但它的形象却和任何一个登月器或者火箭(当时用的R7)都没有关系。

这幅海报名为“为人类的路打通了”(“The Path for Humans is Open”)。画中人手中拿的火箭里面,是两条登上轨道并成功返回的狗。这一切都是为了载人航空做准备,这两条母狗(Belka和Strelka)被安置在了全套的生命维持系统中,于1960年8月19日被送上太空,环绕地球8圈之后安然无恙地返回。

被做成纪念品的“Space Dog”,摄于伦敦科学博物馆

这两条狗成为了当时的明星狗,它们可爱、亲和的形象也受到了全世界的欢迎。Strelka后来生下的小狗,被赫鲁晓夫送给了肯尼迪夫人,作为当时美苏关系缓和的外交礼物。不过,这两条狗的“前任”Laika,却在火箭发射中有去无回(当时还没能设计返回系统),不幸成为了牺牲者,燃尽在太空中。

这是第一个飞上太空的宇航员尤里·加加林(Yuri Gagarin),关于他的事迹想必不用赘述。1961年4月12日,加加林乘坐Vostok 1号(东方一号),在远地点为301公里的轨道上绕地球一周,并安全着陆。

对于当时的人类来说,航天飞行几乎是一个奇迹,而海报中的加加林,则是掌握这个奇迹“火种”的人。这种带有几分浪漫色彩的“英雄现实主义”(Heroic Realism),成为了许多宣传海报创作的主题——加加林在这幅海报里的意象,和希腊神话中的火神普罗米修斯有几分相似。

而值得注意的是,这幅海报中,加加林的装备实际上更像是飞行员。

сыну партин-слава,“党的荣光之子”。摄于伦敦科学博物馆。

加加林出身于贫苦农民家庭,年纪轻轻便进入工厂工作,勤勉、成绩优异。他业余时间学习飞行,之后应征加入航天学校,随后参军。加加林个人的努力历程,再加上他“具有代表性”的出身,乃至端正英俊的相貌和个人魅力,被苏联选中成为第一个宇航员。在冒着生命危险成功返航之后,加加林被塑造成了当之无愧的航天英雄。他的形象,被一次又一次使用在海报中。

另一个英雄式的形象,是第一名女性宇航员,瓦莲京娜·捷列什科娃(Valentina Tereshkova)。她甚至是迄今为止,人类唯一一位独立驾驶宇航飞船完成太空飞行的女性。

1963年乘坐Vostok 6号(东方6号)升空的捷列什科娃,是降落伞跳伞员出身,代号“海鸥”(Chaika)。航天飞行时才仅仅26岁。她在太空中飞了3天,还完成了与另一个飞船的通信交会,比当时所有美国航天员加起来的总飞行时间还长,但因为宇航服中并没有为女性设计排泄功能,她必须不饮不食。

1963年的纪念邮票,первая в мире женщина-космонавт,世界上第一位女性宇航员。来源:Wikipedia

年轻的捷列什科娃和加加林一样,十分具有个人魅力,出身平凡但却善于言谈,“在人群中很有感染力”(当时的航天总设计师Korolev语)。这也是她被选中的原因之一。当时将女性宇航员送上太空,是苏联的一个政治任务,向世界展示社会主义国家中女性的平等地位,以及在科技科学方面的成就。

确实,她的航天飞行,也激励了整整一代苏联女性。海报和宣传中的她,目光坚毅而自信,一只白色的海鸥伴她飞翔。

图中文字:ура! советской героине-дочери великого народа!(万岁!苏维埃的女英雄,伟大人民的女儿!)摄于伦敦科学博物馆

捷列什科娃在返回地球之后,她在政治道路上平步青云,先后在政府和军队担任要职;而后进入空军学院深造,攻读工程学位。作为社会主义的女权象征,她也多次代表俄国出席了联合国的妇女大会。

但她却无法重返太空。她曾不止一次向有关部门提出再次进行飞行的愿望,但是苏联的航天事业在短时间内都不再考虑女性作为宇航员参与。直到19年后的1982年,第二位女性宇航员才得以再次飞向太空——这次,斯维特兰娜·萨维茨卡娅(Svetlana Savitskaya)不必再不饮不食了……

КПСС слава,苏联共产党!光荣!。

英雄和理想,是海报中永恒不变的主题。星辰与太空是永恒的背景。这也使苏联的航天宣传海报主题永远鲜明。

象征“理想”的意象很丰富,例如从人类的手心当中飞天的火箭,象征地球到星际的通路;

гордись, советсеий человек, ты к звездам путь открыл с земли,“苏联人民的骄傲,你打开了从地球通往星际的通路!” 来源:

这幅海报创作于1963年,作者是Boris Berezovsky。和英雄相对的,航空航天也是一个国家的集体成就——工人、农民、技术设计师、科学家,当然还有男女宇航员们。

最后一名苏联宇航员,谢尔盖·克里卡列夫,1991年5月离开地球前往和平空间站。原本即将结束的任务,却因苏联的不复存在而被迫搁置。1992年3月,终于返回地球的他,已经成为了一名俄罗斯公民。他和另外一名宇航员沃尔科夫,被戏称为“最后的苏联人”。

(特别鸣谢@江湖遠人 帮忙做俄语打字和翻译校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中国航天史感悟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