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丁格尔奖获得者

  双脚分开,微微下蹲,像打太极拳一样,左手一伸、右手一伸,不挪步就把床单铺好了。这就是江西省第一位,也是目前唯一一位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发明的内折叠拆铺床法。像这样的临床发明,章金媛还有30多项。

  在章金媛60年的护理生涯中,没有轰轰烈烈的大事,只有在平凡工作中的真诚服务。2000年,已经71岁高龄的章金媛开始了新征程,组织17名退休护士自发成立了“江西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章金媛的这一模式成为中国红十字会向全国推广的模式。“莫叹黄昏近,努力尽今夕。改革开放给了我一个很好的工作环境,我要抓住这一难得的好机会继续努力工作。”章金媛说,“我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工作到100岁,把获奖作为新的起跑点,在社区护理岗位上再奋斗20年。”

  把“伺候人”当作奋斗目标的千金小姐

  在一个阳光明媚的冬日下午,记者在南昌市小金台路一栋老住宅楼里,见到了已经80岁高龄的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章金媛。70多平方米的3室1厅,客厅显得很拥挤,进门的墙壁右边摆有被外孙女淘汰的钢琴,琴台上端端正正地摆放着南丁格尔奖章和胡锦涛主席为她颁奖的巨幅照片。

  亲切慈祥、思维敏捷、声音洪亮,章金媛老人像一位慈祥的奶奶,又像一位博才的学者。说起她做了60年的护理工作,她便滔滔不绝。

  章金媛1929年出生在南昌县,是当时南昌名门望族的千金小姐。1948年,章金媛从江西省高级护士学校毕业。由于时局混乱,她随开办银行的舅舅和丈夫来到香港。然而,舅舅坚决不同意千金小姐去做“伺候人”的护士。1949年初,当她了解到新中国护士相当缺乏时,她毅然说服丈夫放弃香港富足的生活,带着年仅6个月的儿子回到南昌,开始追寻她一生的梦想。

  章金媛回到南昌后,很快被分配到前江西省医专附属医院矫外科、五官科、普外科任代理护士长,后转派到现南昌市第一医院。从此,她就再也没有离开过护理工作。尤其是在改革开放后,章金媛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她刻苦钻研业务,在工作中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

  在南昌市,得到章金媛护理的人不计其数。家住南昌市苏圃路的古稀老人陆子云,至今念念不忘章金媛老人,2003年6月4日,章金媛来到陆子云老人拥挤凌乱,且弥漫着一股尿臭味的家,亲自为老人护理。她掀开沾有粪便的被子,让陆老侧身,抹去粪便,再手把手教陆子云用保鲜袋做方便内裤。

  在平凡琐碎工作中不断改革创新

  在很多人眼里,护理工作是没有改革创新的,但是,章金媛在护理工作中不断发明创新。每天晨间护理,对于病人来说本是件好事。但章金媛每次在给病人换被单的时候,发现他们会抱病离开自己的床位,跑到门外。原来,病人是为了避开换被套时扬起的灰尘。于是,下班回家,章金媛就抱起被子反复拆了套、套了拆。这一弄,就从1978年弄到了1990年,章金媛运用运筹学、人体平衡学、美学等原理创新研究出了节力铺床法、内折叠拆铺床法,至今仍在临床沿用。她还用统计学得出一结论:使用内折叠拆铺床法,扬起的灰尘比使用普通方法减少了55.2%。

  章金媛不仅自己做,还指导年轻人创新。在退休以后,她指导年轻的护士成功地设计出了“三位一体开瓶器”,既省时间,又便于安全操作。输液病人上卫生间去“方便”是一件很不方便的事情,需要陪护高高地举着输液瓶,否则就会有血液回流的危险,有时陪护还会碰上“男女有别”的尴尬。虽说这种事大家早已熟视无睹,但章金媛指导护士们成功设计出了“移动背负输液架”,解决了患者的一个大问题。

  对于护理这个舞台,章金媛倍感珍惜。她认为要做好护理工作,就要像南丁格尔那样,学会坦然面对死亡,要不怕脏、不怕累,要将最无私的爱奉献给处在痛苦中的患者。章金媛有30多项临床发明,其中有输液尿湿报警器、三位一体开瓶器、移动背负输液架等。巡回护理制等理论被选入教科书,“S”型铺床法是医学院护士入门学习的第一课。章金媛还撰写护理论文100多篇,研究与改革课题37项,在全国29个省市讲学1000多场。

  半个世纪的努力终获得南丁格尔奖

  2002年,江西省红十字会负责人方晓多次在社区看到章金媛为病人护理忙碌的身影。方晓通过工作人员得知这是一名退休的护士后,更加好奇,跟踪了章金媛两个多月,目睹了她为社区老人免费护理的每一个环节。2003年评选南丁格尔奖时,方晓推荐了章金媛。

  2003年8月5日下午3时整,第39届南丁格尔奖章颁奖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江西省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章金媛和其他省市的9位获得者光荣地出席颁奖大会。“南丁格尔一直在我的心里,我一生的足迹都是为了追随她。”回忆起获奖时的情景,章金媛谦虚地对记者说,获得南丁格尔奖只会让她更加努力地工作。

  80岁高龄的章金媛在护士岗位上工作了60年。半个多世纪里,她在我国护理界拥有很高的威望,大家都称她章老师。请她去交流、讲学的医院很多。每次讲课,章金媛言传身教,对护理人员进行指导,传授护理知识。章金媛说,在早些年,她认为护理工作就是医生的助手,配合医生完成对病人的服务。后来她发现,护理工作不能只是医生的助手,它同医生是一个合作者,共同为病人服务。

  章金媛模式成为全国模式

  “我选择护士,人称为天使,有谁知道我的烦恼。

  我无怨无悔,将爱心奉献,危弱病人时刻在呼唤我,肩担使命有过酸甜苦辣。

  服务平凡,坎坷辛苦,我给予人关爱力量,让苍天知道我不服输……”

  这是章金媛写的一首诗。她是这么写的,也是这么做的,2000年,已经是71岁高龄的章金媛又开始了她的人生新征程。

  2000年春,江西省红十字志愿护理服务中心挂牌成立,本着“南丁格尔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信念,大家克服创办之初的种种困难,每周六上午风雨无阻深入社区,上门为困难群体免费提供护理服务和健康咨询。在上门服务的过程中,她们不断规范志愿护理工作,为孤寡老人、残疾人、精神病人及慢性病患者建立了健康档案,定期为他们体检、咨询、送医送药,并按社区居民疾病谱的排列,确定主要保健与护理的重点,为家庭保健规范服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目前这支志愿服务队伍已从8年前的17人发展到1700多人。越来越多的退休护士、护士学校学生、在职护士和社会各界爱心人士加入其中,抛弃偏见、不计回报为社区内的老弱病残者提供志愿护理服务。她们用爱心、技能,赢得群众的交口称赞。

  更令章金媛引以为豪的是,今年7月17日,中国南丁格尔志愿护理服务总队在北京成立。中国红十字会常务副会长江亦曼认为章金媛等人的志愿护理工作为中国红十字会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社区服务范例。当日,中国红十字会正式决定,将章金媛志愿护理工作模式向全国推广。

  “我要用21年的时间,全力以赴完成第二个梦。”章金媛激动地说,她的21年,是以百岁为终点的。目前她与南昌一些学校合作开办的社区护理班只是“梦的开始”。她的社区护理班学制三年,总学杂费用不会超过8000元,目前已选送了10位志愿者去日本“介护”学校进修。章金媛含着泪光说,“如果我有一天离开了这个世界,我可以自豪地说‘我做了一辈子的护士’。真的,我把心给了这片土地,把所有的爱都投在了这里。”

  文/图 马勇王 振戎 记者徐明 实习生汪欣然

  北京8月9日电 在传染病护理岗位上度过了42个春秋的北京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陈东,每当想到自己一生能在南丁格尔的指引下,与护理事业结缘,她就会感到无限欣慰:“一生做传染病病人的守护天使,无怨无悔。”

  陈东18岁时就开始了护理工作,几十年来,当她身边的一些同行因承受不了对传染病魔的恐惧而离开护理岗位时,她却没有改变自己的初衷,而是一如既往地像南丁格尔那样,为需要帮助的病人奉献所有的爱。

  自上世纪60年代初以来,陈东经历了在中国肆虐的十几种传染病,亲自护理了不计其数的传染病病人。特别是护理肝炎、艾滋病这样的传染病病人,陈东不仅想方设法开导悲观厌世的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而且根据实践撰写理论文章,帮助医护人员更好地护理传染病病人。在担任佑安医院护理部主任后,陈东为培养一支高学识、高技能、高情感的新型护理人才,倾注了大量心血。目前,佑安医院90%以上的护士都是本科或大专以上学历。

  面对今年春天的非典战役,陈东更是经历了一次严峻考验。从3月9日佑安医院收治第一个病人的前夜,到6月25日送走最后一个康复病人,陈东带领护士们与SARS病毒顽强拼搏了3个多月。她坚守岗位,深入病房,言传身教,即使血压高达160/110,也没有休息过一天。她心里装着病人的同时,时时刻刻挂念着一线医护人员的安全。自医院一开始接受非典病人,她就及时制订了完善的隔离消毒制度,建立保护医护人员健康的措施,制订SARS护理常规、气管切开、气管插管、有创无创呼吸机护理常规,监督和指导护士的工作。

  作为护士们的领头人,当一线的护士不幸感染了非典病毒时,她强忍着内心的痛苦,告诫护士长们:“护士都在看着我们,在护士面前我们谁也不许流泪。大家有泪找我来哭,有苦找我来诉。”每一次走进隔离区,她总要叮嘱护士:“一定要坚强起来,我们一定会战胜SARS的。”

  在抗击非典取得阶段性胜利后,陈东带着欣慰的笑容走上人民大会堂的主席台,从国家领导人手中接过了“南丁格尔”奖章。陈东的发言充满真情:“如果有来生,我还要做传染病病人的守护天使。”

南丁格尔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先进事迹材料]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先进事迹材料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王桂英王桂英,1920年出生,原天津市护理学会会长,第37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在从事护理工作的六十年中,王桂英毫无保留地将自己的一切献给了医疗事业。提倡护理专业的系统化王桂英出生于山东省德州市一个 ___家庭。1938年,从护士学校毕业的王桂英经校长推荐到了北平协和医院当护士,开始了她为之献身六十余年的护理工作生涯。 1945年,天津南郊暴发了 ___,一批批濒临死亡的患者被送到了天津市传染病医院。受过严格专业训练的护士王桂英来到天津,毅然投身到抢救患者的第一线。经过七天七夜的奋战,医学教育网收集终于使160多人安然脱险,直至“平息” ___,而这场灾难却将王桂英留在了与她结下不解之缘的天津。王桂英认为要搞好护理工作,首先需要教育体制的转变,这样才能培养出一支高素质的护理队伍。鉴于 ___成立后,中国的护理教育一直停留在中等专业教育,为了提高护理教育水平,王桂英与其他专家多年来一直在积极争取,呼吁护理教育体制 ___,并进行了广泛的调研和奔走。从此,大专以上学历的护理人才出现在天津市的各大医院,许多人还走上了医院的 ___岗位。如今,护理专业完善体系的建立,很大程度上于王桂英当年的坚持与努力。替护士说话替护士办实事作为护理学会的会长,王桂英关心每一名护士的成长,经常亲自给护士们讲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南丁格尔奖获得者人物事迹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