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美杏林哪里有修无人机的人?

樟科(Lauraceae)是被子植物木兰亚纲(Magnoliidae)的重要类群,约有60属3500种,占木兰类植物种类的三分之一。当前,樟科分类系统问题尚未解决,先前基于部分形态学特征建立的无根藤亚科和樟亚科,以及樟亚科中的厚壳桂族、鳄梨族和月桂族备受争议。 为了确定樟科植物的族(tribe)界定、厘清族之间的关系,版纳植物园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研究人员及其合作者利用131种植物的质体基因组和序列,成功构建了樟科六族九分支的系统结构,进一步形态学特征的统计检验也支持上述系统关系。基于高支持的质体基因组系统发育树,樟目和樟科的单系属性再次得到确认。樟目内部由莲叶桐科(Hernandiaceae)和玉盘桂科(Monimiaceae)共同组成樟科的姐妹群,香皮檫科(Atherospermataceae)和奎乐果科(Gomortegaceae)互为姐妹群组成第三分支,蜡梅科(Calycanthaceae)形成位于基部的第四分支。坛罐......

  植物着丝粒是基因组中进化最剧烈、结构最复杂的区域,在物种形成和分化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多数植物着丝粒结构复杂,主要是由高度重复的卫星DNA以及中间穿插的反转座子序列(CR)组成,其中着丝粒卫星序列单元长度主要集中在150-180 bp之间,例如水稻CentO和玉米CentC序列,多年前已经发现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组织,海南大学、广西植物研究所、中科院华南植物园、安徽大学、深圳仙湖植物园、生态环境部南京生态环境研究所、越南植物保护中心(CPC)等多家科研单位共同完成的“中国和越南苦苣苔科分类”专辑在PhytoKeys发表。  该专辑共收录19篇文章,相关研究利用分子手段恢复

  我国科学家从蜱中发现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分节段RNA病毒,该病毒在分类上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病毒科。该病毒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张永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发现,文章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高度评价了该论文的重要意义、《

  从细胞中的遗传物质来看,我们大家都不完全是人类。最近科学家们发现,人类基因组中有145个基因来自细菌、病毒和其它单细胞生物。研究指出,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许多其他分支的基因成为了动物细胞的一部分。  “从这方面看,生命之树更像是一颗盘根错节的亚马逊绞杀植物,”文章的作者之一,剑桥大学的生物学家A

  夹竹桃科(Apocynaceae)鹅绒藤属(Cynanchum)的分类一直比较复杂,长期以来各家的争论很大,没有得到统一的意见。《中国植物志》记载我国鹅绒藤属植物共有57种,为我国夹竹桃科物种最丰富的一个属,但最新的分子研究显示,其中的21种应划入白前属(Vincetoxicum)。而乳突果属(

近日,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香港中文大学生物资源与疾病分子机理联合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在PLOS ONE杂志上发表了研究成果,提出CLEC4M基因VNTR区域的多态是在人类走出非洲之前形成的,现代人类这种多态的分布现状是由人类迁移所造成的新观点。 文章的通讯作

  我国科学家从蜱中发现一种从未被报道过的分节段RNA病毒,该病毒在分类上可能代表着一个新病毒科。该病毒由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张永振研究员及其研究团队发现,文章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杂志上,国际著名学术期刊《Nature Reviews Microbiology》高度评价了该论文的重要意义、《

  2020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研究员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中国科学:生命科学》英文版),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

  淫羊藿为小檗科淫羊藿属植物,是我国常用大宗中药材,具有较多的药用价值和广阔的开发前景。当前淫羊藿药材主要依靠野生资源,存在基原植物混乱、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叶绿体基因组信息可以用于植物的系统分类、品种鉴定,但目前还没有对我国淫羊藿属植物开展过叶绿体基因组的研究。  中国科学院武汉植物园副研究员张

  12月25日,河南省市场监督管理局通报,近期该局组织抽检了粮食加工品、食用油、油脂及其制品、调味品、罐头、豆制品、乳制品、食糖、蜂产品、速冻食品、餐饮食品、酒类、水果制品、蛋制品、薯类和膨化食品等28大类食品1593批次样品,发现不合格样品43批次。  9批次样品检出微生物污染问题  不合格样品

  2020年1月21日,中国科学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郝沛研究员、军事医学研究院国家应急防控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钟武研究员和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合成生物学重点实验室李轩研究员合作,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在线发表了题为“Evolution of the novel

   1.前言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全球粮食生产有显著的增长, 但当今社会需要面对的最重要挑战之一是,如何养活21世纪中叶全球即将达到的90亿人口。为了满足粮食需求又不明显增加粮价,基于气候变化所带来的影响,对能源安全、地区饮食结构变迁的关注,以及到2015年全球贫穷和饥饿减半的千年目标,估计届

  来自西南大学、深圳华大基因研究院等10家研究机构的研究人员,成功绘制出了川桑(Morus notabilis)的基因组序列草图,从而为推动桑树改良提供了一个宝贵的资源。相关论文发表在9月19日的《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上。   西南大学的向仲怀(Z

  构树(Broussonetia papyrifera)又称纸皮树、肥猪树,为桑科构属多年生阔叶乔木,自然分布于我国大部分地区和东南亚,是一种典型的乡土树种和先锋植物。构树雌雄异株,种子数量多,易繁殖,生长快,表型性状和遗传多样性丰富,基因组紧凑,可作木本植物研究的模式材料。同时,构树有着悠久的开

  NAD (尼克酰胺腺嘌呤二核苷酸) 作为电子传递载体(辅酶)参与众多的氧化还原反应而为广大研究人员所熟知。在植物NAD补救合成途径中,都存在尼克酸(nicotinate,NA)和多种NA的衍生物(糖基化,甲基化等),但迄今为止,关于NA衍生物在植物代谢中的分子机制及其生理功能尚未有报道。  中国

  多环多异戊烯基取代酰化间苯三酚(polycyclic polyprenylated acylphloroglucinol,简称PPAP)是一类酰基间苯三酚母核和异戊烯基杂合形成的特色天然产物类群,且特异性的分布于广义藤黄科(Guttiferae)植物之中。其核心骨架多为其它类型天然产物少见的桥环

  唇形科(Lamiaceae)为被子植物第六大科,世界范围内分布广泛,中国是其多样性分布中心之一。该科植物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在烹饪、药用、园艺、建材等方面应用广泛,与人类健康生活息息相关。   自20世纪90年代唇形科与马鞭草科(Verbenaceae)进行系统重排以后,唇形科的范畴及

  11月1日,一项对全球所有复杂生物体基因组进行测序的雄心勃勃的计划在英国伦敦正式启动。  “基因变异是所有遗传学知识的源泉。”项目成员之一、澳大利亚墨尔本拉筹伯大学进化遗传学家Jenny Graves说,“你拥有的基因变异越多就越好——那么为什么不对所有的事物展开测序呢?”  这项地球生物基因组

大面积农田作物分类信息快速、准确的获取对农业的良性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这些信息不仅能够应用于监测作物种植面积、估测作物长势与产量、监测农业灾害和生态环境信息,更有利于政府了解农作物种植信息,辅助政府部门决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的农田信息监测是地块面积量

  孔雀鱼、水蚤只能活数天或数周,但它们通常与更长寿的动物一样,例如人类,死亡率会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大幅增加。然而其他一些动物,例如寄居蟹、红鲍鱼和水螅(一种能够存活几个世纪的微小淡水生物),却能够抗拒这一趋势,享有近乎恒定水平的繁殖力和死亡率。   主持这项研究的欧登塞市南丹麦大学生物学家Owen

   筚路蓝缕,一程又一程,聊城三院人秉持着“创鲁西医疗品牌,办人民满意医院”的办院宗旨,发挥医院党委的领导作用,加强医院领导班子、干部队伍、人才队伍建设,乘风破浪、攻坚克难,在我国改革开放四十年、同时也是聊城市第三人民医院建院55周年的今天,塑造了非凡的发展成就,得到广大患者的高度信任与赞誉,在聊

藻类是蓝藻门、眼虫藻门、金藻门、甲藻门、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等一系列水生生物的总称。其形态种类众多,小至微米级的单细胞微藻,大至长达几米乃至几十米的大型褐藻。藻类作为水体中最重要的初级生产者,对整个生态系统乃至地球圈的稳定都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莱茵衣藻、蓝藻等模式藻类为功能基因、生物进化、光合作用

  近日,应缅甸自然资源与环境保护部邀请,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率队对缅甸中部以及北部地区完成了为期近一个月的第五次野外生物多样性科学考察。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动物研究所、中科院国际合作局和缅甸自然资源与环保部共25人参加了此次野外科考。  此次联合科考适逢雨季,天气多变、道路泥泞崎岖、山高路滑

科技日报广州5月8日电 (记者叶青 通讯员周飞)对于等级地位一直不被承认的黑桫椤群来说,这是一个好消息。记者8日从中国科学院华南植物园获悉,该园植物科学研究中心董仕勇副研究员团队研究发现,黑桫椤群应认定为桫椤科下独立的属级分类单元。 桫椤科是现存蕨类植物中具树状主干的代表类群,但其应划分为

   2013 年,佛罗里达大学的研究团队曾经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文章,通过一种栉水母(Mnemiopsis leidyi)的基因组撼动了进化树的根基,那篇文章一经发表就引起了热议。现在,他们又在《自然》(Nature)杂志上发布了另一种栉水母的基因组草图,再次验证了自己的观点。 

  高通量测序(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又称“下一代”测序(Next-generation sequencing),是近年来在测序技术发展史中具有革命性改变的新突破,能一次并行对几十万到几百万条DNA分子同时测序,因此能对物种的转录组和基因组进行比以往较细致全貌的

  青藏高原为什么变绿,是不是生态趋好的信号?冰崩的成灾机制是什么,可否科学预警?冰川消融增加了多少水资源,对“亚洲水塔”弊大还是利大?喜马拉雅山与冈底斯山哪个先隆升,给生物演化带来怎样的影响?……  被称为地球“第三极”的青藏高原,是我国重要生态安全屏障。2017年,我国时隔40多年再次启动青藏高

  两种寄生生物——爱藤和瘿蜂,都生活在一种橡树上。但在8月20日出版的《当代生物学》杂志上,美国莱斯大学的研究人员描述了它们之间的一种新互动。爱藤非但没有以牺牲橡树的利益为代价,反而从在树上生长的瘿蜂幼虫体内吸取营养和水分。  “我一直在研究瘿蜂及其与宿主的互动,但在近10年间从来没有观察到它和寄

使用SPEX组织研磨仪鉴定在抗击新冠中表现突出的中药材银柴胡    25日零时起,湖北省除武汉市以外地区解除离鄂通道管控,国内“抗疫”成果显著。本以为国内的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我们就可以松一口气了,但国外患者数不断创新高。截至3月24日,全球已突破40万例,海外新增较前日增长1

  热激蛋白90(Hsp90)家族是一类进化上非常保守的热激蛋白,广泛存在于动植物和真菌中。作为一种重要的分子伴侣,Hsp90参与多种生理过程,如信号传导、蛋白质折叠和降解等。Hsp90在细胞质、线粒体、叶绿体和内质网中都有分布。此前的研究表明,胞质Hsp90在调控植物的生长发育、抗病

回望走过的路,每一个淮北人都无比骄傲和自豪——这一年,是淮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果集中显现、综合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是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一年,也是全市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的一年……这一切,都标志着我市经过60年的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此时此刻,让我们过滤掉鲜花与掌声,梳理这一年里那些难以忘怀的时刻,一起骄傲,一起感动,一起憧憬充满希望的2020。站在新的起点,让我们带着希翼与梦想,向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向着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推动高质量转型崛起的奋斗目标,继续奔跑,追梦前行!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

着力优化干事创业、风清气正政治生态

诵读红色经典  永葆初心本色

自2019年9月11日全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工作会议召开以来,广大党员干部围绕“守初心、担使命,找差距、抓落实”的总要求,切实增强守初心担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实现“理论学习有收获、思想政治受洗礼、干事创业敢担当、为民服务解难题、清正廉洁作表率”。各级党组织在深化“三个以案”警示教育中全力整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开展“信访历史遗留问题”“阻碍民营经济发展问题”等集中整治,全市3910个党支部累计办好事实事1.68万件,让群众切身感受到了主题教育带来的新变化新气象。我市还持续建好建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在全国率先出台《关于建立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体系的实施方案》。加快“e学习”远教联播平台建设,推动开放式党校向街道社区延伸,《打造开放式党校 构建城市基层党建新格局》入选“全国城市基层党建优秀案例”。

2、加快区域协同发展步伐

我市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

2019年10月15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第十九次会议在芜湖市召开,我市正式成为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新成员;2019年11月14日至15日,第二届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在淮召开。

近年来,我市落实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大举措任务分工,深度参与淮海经济区、淮河生态经济带建设,借势借力,加快融入区域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市委、市政府出台《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淮北市行动方案》,聚焦产业培育推动经济协作,聚焦创新驱动推动协同发展,聚焦对外开放推动互联互通,聚焦环境优化推动资源共享,聚焦机制创新推动形成合力,在全面融入长三角产业一体化发展、推动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上迈出坚实步伐,上海电气、上海华谊、上海浦发、上海均瑶集团、浙江金龙电子等一批具有代表性的大企业、好项目先后落户淮北。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意见》以及国家《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部署要求,共商融合共赢新举措,共建协同发展新机制,打造省际协同合作示范样板。

3、我市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

2019年11月14日,第十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市委副书记、市长戴启远代表我市领取中华环境优秀奖奖杯和奖牌。

淮北因煤而建、缘煤而兴,建市近60年来,为国家奉献了10亿多吨煤炭,因采煤造成的土地沉陷、山体破坏,成为城市最深“伤疤”、发展最重“难题”、民生最大“痛点”。

生态兴,则文明兴。作为安徽省唯一获此殊荣的城市,我市面对煤炭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定不移走好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持续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转轨、城市转向、动力转换和共建共享,因地制宜搞好采煤塌陷区国土空间生态修复,奋力打造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样板区,城市环境魅力日益彰显,发展潜力加速释放,城乡居民享受到了绿色发展带来的“生态红利”。

4、“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花落淮北

我市又拥有一张国字号“绿色名片

2019年11月15日上午,在河南省信阳市召开的2019森林城市建设座谈会上,我市被全国绿化委员会、国家林业和草原局授予“国家森林城市”称号。这是我市自2016年荣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以来,获得的又一张国字号“绿色名片”。

“国家森林城市”称号是一座城市绿化成就的最高荣誉,是目前我国在城市生态建设方面的最高评价,是最具权威性、最能反映城市生态建设整体水平的荣誉称号。自2016年启动创建国家森林城市以来,我市上下齐心协力、攻坚克难,实施十大创森生态工程,全面完成40项创森指标,实现“昔日石质山,今日森林城”的美丽嬗变。三年来,我市累计完成新造片林12万亩,提升林木绿化率4个百分点。完成3个省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镇、111个省级森林村庄创建工作。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10万亩,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全市1216株古树名木全部实行挂牌保护,保护率达到100%,昔日“煤城”正逐步变“美城”。

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助力高质量转型崛起

我市高新技术企业增幅全省第一

2019年,我市着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高质量转型崛起。一年来,我市不断深化与中科院、上海交大等研究机构和高校的合作,成立了中科(淮北)产业技术研究院,陶铝新材料研究院纳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与淮北师范大学签订合作发展框架协议,出台支持学校加快发展实施意见。我市着眼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深入推进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产业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5家,增幅全省第一。特别是陶铝新材料已从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期”进入产业化发展“加速期”,一期生产线全部投产,二期正在安装调试,多个领域应用全面展开,被纳入省十大新兴产业和国家工业强基工程。

6、淮宿蚌高铁进入建设实施阶段

淮北交通建设再“提速”

淮宿蚌高铁双堆集站先行配套工程开工

2019年12月28日上午,淮北—宿州—蚌埠高速铁路淮北市双堆集站先行配套工程开工。淮宿蚌高铁是安徽高速铁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京沪高铁的重要辅助通道,设计时速350公里/小时;淮北市境内线路长约59.8公里,新建淮北南站、双堆集站两座车站,计划2023年建成通车。这一工程的开工,预示着淮北交通建设再次“提速”。

在公路建设方面,S101合相路二期、S254古毛路二期主体工程完工,G3京台高速收费站东迁工程、G344东灵线等一批骨干路网项目开工建设,浍河航道一期工程(南坪船闸工程)建设完成交工验收。2019年3月19日,我市公交车辆实现银联移动支付应用,成为安徽省首个全域公交覆盖银联二维码和银联手机闪付的城市。2019年7月1日零时,备受全市人民注目的泉山北路上跨符夹线立交建成通车,泉山路成为城市南北联通的交通主干道。

7、濉溪县发掘明清时期

系我国北方地区首次大规模发掘

2019年3月,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启动濉溪明清时期酿酒作坊遗址考古发掘工作。新发掘的濉溪明清酿酒作坊遗址为目前全国第四处,也是安徽省首次经科学考古发掘的酿酒作坊遗址,已发掘的面积达3000平方米,系全国发掘面积最大的酿酒作坊遗址,也是目前全国唯一覆盖蒸馏酿酒全流程设备的酿酒作坊遗址,较全面地反映了皖北乃至北方蒸馏酒制作工艺,且时代传承有序,没有断层,极为罕见,考古发掘意义重大。2019年1月,淮北市文物局还曾在相山区淮北大唐发电厂西侧的洪山南坡抢救性发掘两座汉代祠堂,经研究,这是第一例经考古发现的且配置构件完整无缺的汉代小祠堂。

8、市传媒中心挂牌成立

我市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2019年10月9日上午,淮北市传媒中心挂牌成立,淮北日报社、淮北市广播电视台两家主流媒体融为一家。同时,“绿金淮北”APP正式上线。

淮北市传媒中心的成立,是市委把握大局、顺势而为的重大改革,是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发展、建设全媒体格局的重大举措,是巩固宣传思想文化阵地、壮大主流思想舆论的具体实践。在传媒中心建设中,我市坚持党管新闻,顶格推动、顶层设计,通过流程优化、平台再造,有效整合各种媒介资源、生产要素,实现信息内容、技术应用、平台终端、管理手段共融互通,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市传媒中心的成立,标志着我市新型主流媒体建设走在全省前列。

与此同时,我市区级融媒体分中心建设顺利推进,濉溪县融媒体中心被列为全国融媒体中心建设试点。濉溪县融媒体中心在2019年9月份《安徽新闻联播》县级台独立自采发稿统计中排名第三,取得了外宣工作历年来最好成绩。

9、我市获评安徽省卫生城市

乡村环境整治提颜值增气质

2019年12月5日,安徽省爱卫会公布2018年度安徽省卫生城市名单,淮北市名列其中。濉溪县同时获评安徽省卫生县城;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刘桥镇王堰村、五沟镇北湖南村、韩村镇大殷村,烈山区烈山镇洪庄村、古饶镇谷山村、古饶镇南元村、宋疃镇和村、宋疃镇费寨村,相山区相南街道惠苑路社区、桓谭社区、相阳社区、杏林社区等13家单位获评2018年度安徽省卫生村(社区);市商务局、市园林局、烈山区海孜医院、古饶镇卫生院获评2018年度安徽省卫生先进单位。

近年来,我市将创卫工作作为保障人民群众健康、提升市民生活品质、改善城市环境面貌的重要载体,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各级各部门紧扣创卫标准、协同推进,广大市民积极参与、用心维护,公共卫生服务、市容环境整治工作等取得显著成效。

10、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迈出新步伐

淮师大信息学院转设为淮北理工学院

圆了淮北“自办本科高校梦”

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转设签约仪式

2019年9月23日上午,淮北市政府与淮北师范大学合作发展暨淮北师范大学信息学院转设签约仪式举行。经协商,引进科培教育集团作为淮师大信息学院合作方,转办为应用技术型民办高校,拟更名为淮北理工学院。淮师大信息学院转设为淮北理工学院,圆了淮北“自办本科高校梦”。这是淮北转型崛起之路上具有战略意义的要事、教育改革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大事。近年来,我市创新体制机制,深化“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协同创新取得新突破,教育事业长足发展。11月25日上午,华东师范大学淮北港利实验学校合作协议签约活动举行;淮北一中东校区项目进展顺利,各单体建筑主体结构已全部封顶,预计明年4月底完工可验收交付。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正式公布了第二批97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名单,集美区位列名单之中,正式成为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是厦门全市首个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集美位于厦门的几何中心,是陈嘉庚先生的故乡和著名的侨乡,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台商投资区,交通便捷、学村资源丰富、人文底蕴深厚。近年来,集美区委区政府以“全景、全时、全民、全业、全龄”全域旅游理念,着力打造集美六大产业链群、七大投资工程,把全区当作旅游大景区,打通文创旅游产业链,并用创新思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为游客提供全过程、全时空、全龄段的旅游产品,着力推动全区旅游品牌、旅游产业、服务品质等全方位的升级,全力打造“集天下之大美,美Ji在一起”的全域旅游“集美模式”。

  七大重点举措,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集美模式”

  集美区以全域旅游作为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转换动能、升级优化的新引擎新动力,从“体制机制、政策保障、公共服务、产业链条、旅游环境、旅游资源、文旅品牌”七大方面打造集美全域旅游示范区:一是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创建合力。2016年在以区长为组长,政府、人大、政协等35个区级单位为成员的旅游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基础上,专门成立集美区全域旅游领导小组,建立党政统筹的全域旅游组织领导机制,负责全域旅游专项工作,解决旅游业重大问题及事项;二是优化政策保障,全面促进落实。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出台全域旅游实施方案、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建立专家智库、校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等旅游人才招培政策;三是提升公共服务,适应旅游需求。线下率先开通全省首条串联地铁、酒店、景区的铛铛车旅游专线,开展“厕所革命”等;线上建成全域覆盖的城市智慧旅游交互式导览系统、创建“集美旅游”小程序等;四是丰富供给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以“跨界融合”思维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5+2”“+旅游”模式,培育商贸、文创、康体、乡村、工业以及红色之旅、会展等产品业态;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省级工业景区4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以研学为抓手,串联景区学校,形成包括1个研学总部、30个研学单元、600多项子课程的“1+X”多元化研学体系。集美研学总部基地获批“全国第2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9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深入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进行调研,高度肯定了集美的对台研学旅行工作。五是确保秩序安全,营造优良环境。探索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办公室,探索鳌园景区提前交通管制、共享单车整治、临时摆摊等综合管理机制等市场管理机制。招募高校学生志愿者成立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创新景区社区派出所执法志愿者等联动执法机制,荣获福建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六是强化资源保护,厚植人文底色。以中西合璧的嘉庚建筑为主题,强调发挥旅游综合带动功能,以发展旅游推动环境保护、资源修复、改善和优化全区环境;七是唱响集美品牌,引领优质发展。打通线上线下的全面宣传格局,以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直播、线上互动游戏等贴近时下潮流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集美节”。集美旅游微信粉丝同比去年增长100%,多次位居福建省旅游区县排行榜微信影响力第一。

  集美百年渔村蝶变新生,十年深耕筑梦新城

  集美新城的建设,不仅在短时间形成了颇具特色的集美城市旅游业态,还有效链接了集美海边、湖边、山边三大版块旅游资源,贯通全域。

  作为厦门首个崛起的岛外新城,集美从无到有,建造出了一个“产业聚集、人文荟萃、环境优美、宜居宜业”的厦门岛外城市新中心,跃居厦门岛外最宜居的新城片区之一。

  2010年2月25日,集美新城奠基仪式隆重举行,正式拉开厦门“提升本岛、跨岛发展”的新篇章;2010年4月26日,厦门北站的正式启用标志着集美新城进入“动车时代”;2011年12月27日,软件园三期的奠基开工预示着集美将崛起为海西“硅谷”;2012年,集美新城2012年百亿工程项目的落地,为集美新城“筑巢引凤”,招揽研发人才;2013年,集美塔、集美市民中心、软件园三期的建设落地,让集美成为人文科技兼具的创业宜居之地;2014年,岛外第一高楼——诚毅国际商务营运中心12号楼封顶,融传统文化和现代商业于一体,是新时代的集美地标;2015年,集美第一家剧院——嘉庚剧院、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景区等文化设施的正式开业标志着集美将成为厦门的“城市演艺中心”;2016年亚洲创业大赛、2016厦门首届国际集美节、2016中国(集美)AEMI世界气球艺术节、2016年集美·阿尔勒国际摄影季等国际性文旅活动的成功举办,让集美向“国际性旅游目的地”的目标迈进;2017首届二次元+集美半程马拉松、2017中国综艺峰会等高质量品牌活动在集美新城举办;2018年,厦门市图书馆开馆运营,亭北中学开工;2019年集美云上马拉松成功举行、怒放青春·星巢越中心营业、尚柏·奥特莱斯购物中心开业、四川大学华西厦门医院等动工;2020年,集美摆脱疫情的阴霾,全力复商复市,举行杏林湾水舞秀。

  现在的集美,以山河为卷,以十年为笔,基本完成城市框架的搭建。集美新城十年成长,不仅彰显了高速发展的“集美速度”,也展现了厦门跨岛发展的决心与效率。

  五大维度做活集美夜游,唱响集美全域旅游新名片

  无夜态不集美。集美率厦门之先发展夜游经济,从“夜游、夜食、夜娱、夜宿、夜购”五大维度盘活集美文旅资源,初步形成了以新城和学村为核心的“夜游圈”:一是“夜游集美”。赏3D全息盛宴——水舞秀、夜览璀璨杏林、到月光环看“海上升明月”的动人之景、游新城市民广场感受嘉庚情怀等;二是“夜食集美”。 海敢小鱿鱼、奔水冬粉鸭、津品味汤包、小东北锅包肉等夜巷街头美食,让人“才下舌尖,又上心尖”;三是“夜娱集美”。到嘉庚剧院听音乐看歌剧,去诚毅科技探索中心畅享“科探奇妙夜”,逛万科云城感受潮流夜都市;四是“夜宿集美”。集美湖豪生大酒店、厦门罗约海滨温泉度假酒店、北海湾惠龙万达嘉华酒店、全总厦门劳模疗休养中心等均能让您尊享舒适住宿体验;五是“夜购集美”。小集美,大世界。集美尚柏奥特莱斯,名牌服饰、化妆品、汽车等国际精品折扣店一应俱全,让您买得省心,用得安心。

  今后,集美区将继续巩固提升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成果,不断探索全域旅游、大众旅游、特色旅游创新发展的新路径。一是发挥软件园三期和集美高科技优势,创新文旅发展方式。比如合作设立无人机旅游支点,游客通过无人机旅游app客户端自主控制无人机拍摄,通过VR等技术,实现游客异地旅游体验。又比如输出智慧化提升改造成果,通过智慧导览、智能管理、智享娱乐、智趣小屋等创新手段和智能化技术助力集美和各地旅游文化的升级,提升游客体验感和代入感。运用高科技手段,可以延展集美和各地文化旅游的宽度。二是以人文内容为内核,以亲子和研学市场主体为重点,继续挖掘集美山、海、地文旅资源,深入打造集美拳头文旅产品及服务,做深集美文旅的厚度。三是继续发挥集美城市营销、文旅推销和产品展销的优势,有效连接各类旅游资源,做大集美文旅的广度。

  “景城一体  营销驱动  研学示范”

  打造全域旅游发展的“集美模式”

  中共集美区委集美区人民政府

  集美区位于福建省厦门市北部,国土面积275.79平方公里,实有人口104万人。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台商投资区的行政区,交通便捷、生态环境优良、人文底蕴深厚,是厦门市跨岛发展的先行者和排头兵,已成为厦门市重要的工业区、文教区和新城区。集美是嘉庚故里、百年学村、亲子胜地、研学之都。近几年,集美以“全域旅游”理念为指引把全区当作旅游大景区来建设,用创新思维引领产业转型升级,把旅游产业作为区域发展支柱产业、城乡建设的重要引擎、乡村振兴核心支撑,把全域作为完整旅游目的地整体规划布局和营销。集美区旅游人次和收入平均增幅均达30%以上。2019年旅游人次突破230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20亿元,近四年过夜率平均增幅超过20%。

  (一)创新体制机制,凝聚创建合力。2016年成立了以区长为组长,35个单位为成员的集美全域旅游领导小组,积极协调解决涉及旅游业的重大问题和事项;并成立多个全域旅游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协调推动创建工作,各司其责、密切配合,形成了全区创建工作“一盘棋”的格局。

  (二)优化政策保障,全面促进落实。集美区确立文创旅游产业链为集美主导产业链之一;编制全域旅游规划,出台全域旅游实施方案,推进文旅产业融合;设立旅游发展专项资金,2019年,涉旅资金规模超1.8亿元;先后出台土地、研学、文创等多个相关政策;依托集美高校优势,建立专家智库、校企旅游人才培训基地、旅游人才奖励等机制,为全域旅游发展作有力支撑。

  (三)提升公共服务,适应旅游需求。集美区率先开通了全省首条串联地铁、酒店、景区的铛铛车旅游专线;建成全域覆盖的城市智慧旅游交互式导览系统;依托厦门北站打造集美区全域旅游集散中心,同时推出全市首个形式新颖的“集美旅游”线上小程序,打造线上旅游集散中心;托厦门市旅游大数据中心建立集美区旅游数据分平台;积极开展“厕所革命”,获全省旅游“厕所革命”先进区称号。

  (四)丰富供给体系,延伸产业链条。以“跨界融合”思维创新打造独具特色的“5+2”“+旅游”模式,培育商贸、文创、康体、乡村、工业以及红色之旅、会展等产品业态;打造了国家4A级景区4个,3A级景区2个,省级工业景区4个,省级特色小镇2个。推进城区夜景亮化,打造集美水舞秀等夜旅游经济系列产品;连续举办海峡两岸龙舟文化节、法国阿尔勒摄影季等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品牌活动,将“旅游淡季”化为“旅游旺季”。

  以研学为抓手,串联景区学校,形成包括1个研学总部、30个研学单元、600多项子课程的“1+X”多元化研学体系。集美研学总部基地获批“全国第2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9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深入厦门(集美)闽台研学旅行基地进行调研,高度肯定了集美的对台研学旅行工作。

  (五)确保秩序安全,营造优良环境。探索成立旅游市场联合执法办公室,探索鳌园景区提前交通管制、共享单车整治、临时摆摊等综合管理机制等市场管理机制。借力区内14所高校与研究所、20万高校师生的优势,招募高校学生志愿者成立集美诚毅志愿者联盟,创新景区社区派出所执法志愿者等联动执法机制,荣获福建省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单位称号。

  (六)强化资源保护,厚植人文底色。以“中西合璧”特征著称的嘉庚建筑入选“首批中国20世纪建筑遗产”,集美区以此为主题,让传统与时尚和谐融合,强调发挥旅游的综合带动功能,以发展旅游推动环境保护、资源修复、改善和优化全区环境,杏林湾入选第七批国家城市湿地公园,集美区获评国家级生态区、住建部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荣誉。

  (七)唱响集美品牌,引领优质发展。打通线上线下的全面宣传格局,以微信公众平台、网络直播、线上互动游戏等贴近时下潮流的方式打造“永不落幕的集美节”,创新营销,玩出“品牌美誉”新高度。集美旅游微信粉丝同比去年增长100%,多次位居福建省旅游区县排行榜微信影响力第一;多次在中国旅游报、福建日报、厦门日报等各级媒体平台曝光,知名度和美誉度大幅提升,百度指数整体同比增长33%,环比增长238%,移动端同比增长85%,环比增长498%。

  (一)全域品牌持续营销驱动旅游发展。通过打造“品牌活动+沉浸式旅游体验+新媒体+市场化”集美全域旅游创新营销模式,创新性打造出“集美节”旅游IP。将品牌活动与全区景点、酒店、商贸等系列旅游资源进行有机串联,打造集美创新名片,大大提高集美旅游知名度和曝光度。

  (二)跨界融合带动全域高质量发展。以“跨界融合”的创新思维打造旅游产品,集美区创新梳理一套独具特色的“5+2”的“旅游+”模式,将旅游与商贸、文创、康体、乡村、工业以及红色、会展等内容结合,延伸集美旅游产业链条,培育多元化的产品业态。整合三圈模型科技体验基地、正新汽车文化中心以及中国汽车场地越野锦标赛共同组成集美汽车小镇,打造“旅游+工业”板块;厦门灵玲国际马戏城动物演艺表演以及老院子的大型室内实景演艺《闽南传奇》秀,形成“旅游+文创”项目等。通过旅游+、+旅游切实带动了全区相关产业发展。

  (三)景城一体化建设提升城市形象。集美区将全区当成一个大景区来建设,以“头戴斗笠、身穿西装”的嘉庚式建筑展示集美浓厚的人文氛围,彰显“一精神三文化”,2019年,集美街道获评“福建省侨乡文化名镇”;积极推进“越夜越集美”建设,完成杏林湾水舞秀、集美塔、诚毅科探光影秀等夜旅游项目建设,全面发展夜游经济,延长游客停留时间;成立国家生态区创建领导小组,积极推动杏林湾生态环境整治和村庄污水处理,为全域旅游营造良好的人文生态环境。

  (一)创新打造研学旅行基地,开展对台研学旅行。依托厦门对台优势和集美是全国唯一拥有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全国著名侨乡优势,坚持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率先打造大陆首个对台研学旅行基地,通过“时时是是机会,处处是课堂,人人是导师”全域理念,吸引台湾青少年来厦研学旅行。同时,在全国率先发布区级对台研学旅行政策《集美区关于鼓励台湾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创新引进厦门建发国旅与集美国投公司合资成立“万千极美研学公司”,共同打造海峡两岸青少年研学中心,实现旅游+教育的专业合璧。

  (二)创新打造线上旅游平台,推动旅游智能化。集美区创新推出全市首个形式新颖的“集美旅游”线上小程序公共服务导向信息系统,覆盖旅游全要素,能满足游客旅游基本需求,打造线上旅游集散中心;与携程、淘宝合作,打造“美Ji在一起”的集美旅游专栏;在全区布局智能导览系统让出游更省时省心。

  (三)创新出台系列奖励政策,调动旅游发展积极性。创新出台《集美区关于鼓励台湾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集美区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业发展的扶持奖励办法》、《厦门市集美区财政局关于印发集美区大型活动财政补助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等一系列奖励政策,“真金白银”奖励酒店、景区、旅行社、文化演艺机构等市场要素助力集美全域旅游发展。

  (四)创新旅游扶贫模式,树立扶贫协作样板。引进和政县古动物化石在诚毅科探展出,所得收入作为和政县扶贫基金,全部捐赠给和政县;集美区还多次组织考察团开展考察踩线活动,让更多的人到和政去旅游;同时充分发挥闽西南旅游协作区旅游集散功能,与连城县、清流县加强文化旅游资源互补合作,共促旅游发展。

  开展对台研学旅行,增强海峡两岸

  青少年交流,打造全域式研学旅行目的地

  集美区地处厦门行政区域几何中心,是著名爱国领袖陈嘉庚先生的家乡。集美研学旅行传统由来已久,一百多年前,陈嘉庚先生就以科教兴国的远见卓识,为集美学村的发展画下了宏伟蓝图。他一生创办和资助了118所学校,凭着家国情怀,把荒僻落后的渔村,建设成从幼稚园、小学、中学到高等院校,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并重的学村。在30年代,集美学村的“海童子军”就已闻名全国。近几年,随着厦门跨岛发展步伐的加快,集美大学、华侨大学、厦门理工学院等13所高校和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等科研机构扎根于此,集美学村得到强有力的扩展。

  2017年以来,集美紧紧围绕中央对台工作大政大方针,发挥百年学村旅游胜地、两个国家级台商投资区和全国著名侨乡优势,坚持先行先试、开拓创新,率先打造大陆首个对台研学旅行基地,出台了全国首个区级对台研学旅行政策——《关于鼓励台湾青少年来集研学旅行奖励办法》,吸引了近万名的台湾青少年来集美研学旅行,了解大陆经济社会建设成就,增强两岸青少年交流互动,增进台湾青少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

  1.资源整合、超前谋划,建设理念谋创新。

  一是研学旅行“四梁八柱”理论创新,集美已探索形成“1485”完整的理论体系,“1”指“原力初心”, 即研学的目的与方向;“4”指研学框架,为研学“四梁”即围绕教育、建设营地、开发课程、培养导师;“8”指研学闭环,总结为“八柱”即精神引领、拓宽视野、科学策划、高投入度、增强互动、朋辈促进、创新创造、总结提升;“5”指孩子所获的成长即研学旅行中的获得感,记忆感、愉悦感、成就感、价值感和感恩之心。

  二是“1+X”泛营地模式创新。集美整合区内高校、景区、酒店、餐厅、旅行社、教育机构等研学旅行资源,创新打造了集美研学“1+X”泛营地模式(1个总部和X个研学基地)。政府先行租用灵玲文旅集团博物馆大楼改造为厦门(集美)研学基地总部,总部大楼建筑面积2万多平方米,是国内少有集住宿、教学、研发、产业聚集等功能为一体的对台研学营地;引进国内旅行社二十强的建发国旅与集美国投共同运营集美研学总部基地,每年带来10万人次的研学旅行人员。以集美研学以总部为核心,延伸到区内4个国家4A级景区(鳌园、厦门园博苑、诚毅科技探索中心、厦门老院子)、2个国家3A级景区(厦门灵玲马戏城、双龙潭景区)和3个工业景区(三圈车模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正新汽车文化主题公园、悠度城市营地)等17家景区以及13所高校,初步形成了1个总部+30个研学基地的研学大营地,多个研学基地涵盖了共32类课程122项子课程的“1+X”多元化研学体系,课程与景区门票结合,不仅提高景点内容深度,也增加了景区旅游收入。

  2.政策引导、市场运作,运营机制谋创新。

  一是机构创新。2019年9月,集美区成立了对台研学旅行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下设办公室和研学单元认定中心、研学导师培训认证中心、研学课程研发中心等三个中心。分别负责对符合标准的研学单元进行考核认定,加强对研学市场的监管和对外营销交流;负责指导和支持研学课程的研发和提升,形成研学特色精品课程体系;负责加强政校企合作,依托集美13座高校和科研院所20多万师生,进一步实施“集美区大学生研学导师培养计划”,建立两岸研学导师库,加强研学导师队伍的管理。

  二是保障创新。采取以奖代补方式,形成了“市场化+政府补助”运营模式。坚持以市场化运营为主,结合集美区实际,出台了大陆首个区级扶持力度最大、操作便捷的《集美区关于鼓励对台青少年研学旅行奖励办法(试行)》,2018年以来支持闽台研学活动的经费超过1000万元,近两年来共吸引研学团队584批次,研学人数22.48万人次。聚集高校人才资源,形成强大合力。成立政府、企业、高校等联合组成的研学旅行研发中心,为集美研学旅行提供专业规划、资源整合、路线设计和具体指导。

  3.突出特色,注重实效,课程活动谋创新。

  深入挖掘集美丰富的人文、历史、科技、体育等各方面资源和优势,集美研学旅行已形成一套独特而又标准化的两岸青少年交流交往的工作项目及流程。

  一是研发特色课程。研学总部课程研究团队根据集美研学资源禀赋和实际市场需求开发出如AI赋能—AI教育机器人编程课程、海丝木工坊—制作水密隔舱福船课程、闽台传统文化交流—制作惠安影雕、高山族木雕课程等特色课程。集美区围绕独特的嘉庚精神,串联17个景区景点,结合青少年爱好,定向开发了适合3-18周岁不同年龄段的122个王牌研学课程。形成了“人文集美”、“艺术集美”、“科技集美”、“自然集美”、“多元集美”的泛营地课程。整合集美区涵盖集美大学、华侨大学、中科院等13所高等院校研究院资源,为两岸青少年提供科普、航海、文化、智能化、云计算、新媒体、3D建模、机械职业技能等研学课程体验。

  二是开发特色研学线路。根据不同地区学生的需求定制研学旅行线路,结合本地实际,策划了以龙舟、自行车、羽毛球为主题的“体育夏令营”;以嘉庚建筑、闽南戏曲、闽南童玩为主题的“文化研学旅行”;以诚毅科技探索中心、三圈车模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为主题的“科技研学之旅”。其中,诚毅科技探索中心是首家由航天英雄杨利伟指导设立、由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授牌的航天科普体验基地,对青少年非常有吸引力。

  三是对台研学旅行活动热闹纷呈。2017年起开展了“童享蓝天·灵动两岸”两岸特色庙会、“两岸青少年知行合一研学营”、“海峡两岸龙舟赛”、“台湾新竹科学园区青少年厦门研学团”、“创视野333台湾青年学生暑假、寒假研学团”、“金门青少年走进集美 你我共乒研学团”等多项对台青少年研学活动,成功搭建起了一个富有童趣、互相学习、共享快乐的交流平台,带领台湾青少年深度了解和感受厦门、感受集美,培养对同根同源的闽南文化的亲切感,使这种情感成为两岸之间的一种连接力量。

  四是创建对台研学亲子特色园区。引导灵玲马戏城与台商合作成立福建首家“文创+旅游”模式的“灵动青春·台湾青年创业园”和“两岸亲子学院”,已有18个台湾各地的研学旅行机构和文创团队入驻,开发了一批具有闽南文化特色的研学旅行亲子课程和文创产品。

  五是探索“越夜越集美”夜间研学。集美区夜资源丰富,以“一精神三文化”(嘉庚精神、华侨文化、闽南文化、学村文化)为人文基底,以集美新城为核心,以体验集美夜间休闲旅游和演艺演出为亮点,引进和培育了一款款具有城市文化特色的“夜游”产品,“水舞秀”、园博苑、诚毅科探、嘉庚艺术中心、星巢越中心、集美塔、灵玲国际马戏城等一批“夜集美”地标先后诞生,流光溢彩、璀璨缤纷的“新城之夜”魅力动线开启集美“夜间研学”新篇章。

  厦门(集美)对台研学旅行基地获批“全国第二批港澳青少年游学基地”(2018)和“海峡两岸交流基地”(2019)。2019年6月,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政协主席汪洋深入厦门(集美)研学旅行基地进行调研,高度肯定了集美的对台研学旅行工作。集美对台研学工作多次被新华社、中新社、人民网、中国日报、中国台湾网、台湾中华时报报道,全网“集美旅游”、“集美研学”相关媒体链接超300万个。

  在集美,时时皆可研学;在集美,处处皆是课堂;在集美,人人皆可为师。今后,我区将提高站位,整合资源,突出对台特色,打造全域式研学旅行,努力将集美打造成为大陆最大的对台研学旅行基地。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大疆无人机炸机能修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