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组成原理 设计题?

1 .Cache、主存、和 辅存 组成三级存储器系统,分级的目的是 提高访存速度,扩大存储容量 。
2.半导体静态RAM依据 触发器原理 存储信息,半导体动态RAM依据 电容存储电荷原理 存储信息。
3.动态半导体存储器的刷新一般有 集中刷新分散刷新异步刷新 三种方式,之所以刷新是因为 存储电荷的电容放电
4.半导体静态RAM进行读写操作时,必须先接受 地址 信号,再接受 片选读写 信号。
5.欲组成一个64K×16位的存储器,当分别选用32K×8位,16K×1位,1K×4位的三种不同规格的存储芯片时,各需 464256 片。
6. 用1K×4位的存储芯片组成容量为64K×8位的存储器,共需 128 片,若将这些芯片分装在几块板上,设每块板的容量为16K×8位,则该存储器所需的地址线总位数是 16 ,其中 2 位用于选板, 4 位用于选片, 10 位用于存储芯片的片内地址。
7. 使用高速缓冲存储器是为了解决 CPU和主存的速度匹配问题提高访存速度 ,使用虚拟存储器是为了解决 扩大存储器容量 问题。
8. 由容量为16KB的缓存和容量为16MB的主存构成的存储器系统的总容量为 16MB
9. 高位交叉编址的存储器能够提高访存速度的原因是 各个体分别响应不同请求源的请求实现多体并行 ,其地址的高位部分用于 选择体号 ,地位部分用于 选择存储体内的字
10.低位交叉编址的存储器能够提高访存速度的原因是 不改变每个体的存取周期的前提下增加存储器的带宽 ,其地址的高位部分用于 选择存储体内的字 ,地位部分用于 选择体号

1.试比较静态RAM和动态RAM。
动态RAM集成度高、功耗低、价格低。但由于它是以电容上的电荷存储信息的,必须定时刷新,所以接口电路比较复杂。
静态RAM速度快,但由于用双稳电路存储信息,集成度较低、功耗较大、成本较高。

2.什么叫刷新?为什么要刷新?说明刷新有几种方法。
刷新:对DRAM定期进行的全部重写过程:
刷新原因:因电容泄漏而引起的DRAM所存信息的衰减需要及时补充,因此安排
常用的刷新方法有三种:集中式、分散式、异步式。
集中式:在最大刷新间隔时间内,集中安排一段时间进行刷新,存在CPU访存死
分散式:在每个读/写周期之后插入一个刷新周期,无CPU访存死时间。
异步式:是集中式和分散式的折衷。

3.计算机中设置Cache的作用是什么?能否将Cache的容量扩大,最后取代主存,为什么?
计算机中设置Cache的作用是解决CPU和主存速度不匹配问题。
不能将Cache的容量扩大取代主存,原因是:
(1)Cache容量越大成本越高,难以满足人们追求低价格的要求;
(2)如果取消主存,当CPU访问Cache失败时,需要将辅存的内容调入Cache再由CPU访问,造成CPU等待时间太长,损失更大。

4.简要说明提高访存速度可采取的措施。

提高访存速度可采取三种措施。
(1)采用高速器件选用存取周期短的芯片可提高存储器的速度。
(2)采用CacheCPU将最近期要用的信息先调入Cache而Cache的速度比主存快得多这样CPU每次只需从Cache中取出(或存入)信息从而缩短了访存时间提高了访存速度。
(3)调整主存结构如采用单体多字结构(在一个存取周期内读出多个存储字可增加存储器的带宽)或采用多体结构存储器。

1.已知收到的汉明码(按配偶原则配置)为1100100、1100111、1100000、1100001,检查上述代码是否出错?第几位出错?
假设接收到的汉明码为:c1’c2’b4’c3’b3’b2’b1’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100,则p3p2p1=011,说明代码有错,第3位(b4’)出错,有效信息为:110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111,则p3p2p1=111,说明代码有错,第7位(b1’)出错,有效信息为:011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00,则p3p2p1=110,说明代码有错,第6位(b2’)出错,有效信息为:0010

如果收到的汉明码为1100001,则p3p2p1=001,说明代码有错,第1位(c1’)出错,有效信息为:0001

2.假设CPU执行某段程序时共访问Cache命中4800次,访问主存200次,已知Cache的存取周期为30ns,主存的存取周期为150ns,求Cache的命中率以及Cache-主存系统的平均访问时间和效率,试问该系统的性能提高了多少倍?

3.设主存容量为256K字,Cache容量为2K字,块长为4。

(1)设计Cache地址格式,Cache中可装入多少块数据?

(2)在直接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3)在四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4)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设计主存地址格式。

(5)若存储字长为32位,存储器按字节寻址,写出上述三种映射方式下主存的地址格式。

Cache字地址9位,字块内地址为2位

因此,Cache地址格式设计如下:

Cache字块地址(9位)

主存字块标记为18-9-2=7位。

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地址格式如下:

Cache字块地址(9位)

(3)根据四路组相联的条件,一组内共有4块,得Cache共分为512/4=128=27组,

主存字块标记为18-7-2=9位,主存地址格式设计如下:

(4)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主存字块标记为18-2=16位,其地址格式如下:

主存字块标记(16位)

(5)若存储字长为32位,存储器按字节寻址,则主存容量为256K*32/4=220B,

在直接映射方式下,主存字块标记为21-9-5=7位,主存地址格式为:

Cache字块地址(9位)

在四路组相联映射方式下,主存字块标记为21-7-4=9位,主存地址格式为:

在全相联映射方式下,主存字块标记为20-4=16位,主存地址格式为:

主存字块标记(16位)

4.某8位微型机地址码为18位,若使用4K×4位的RAM芯片组成模块板结构的存储器,试问:

(1)该机所允许的最大主存空间是多少?

(2)若每个模块板为32K×8位,共需几个模块板?

(3)每个模块板内共有几片RAM芯片?

(4)共有多少片RAM?

(5)CPU如何选择各模块板?

(5)CPU通过最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模板,次高3位地址译码输出选择芯片。地址格式分配如下:

5.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REQ(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R/W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

现有下列存储芯片:ROM(2K×8位,4K×4位,8K×8位),RAM(1K×4位,2K×8位,4K×8位),及74138译码器和其他门电路(门电路自定)。试从上述规格中选用合适芯片,画出CPU和存储芯片的连接图。要求:

(1)最小4K地址为系统程序区,地址范围为用户程序区。

(2)指出选用的存储芯片类型及数量。
(3)详细画出片选逻辑。
第一步,根据题目的地址范围写出相应的二进制地址码。
最小4KX 8位系统程序区

第二步,根据地址范围的容量及其在计算机系统中的作用,确定最小
4KB最小系统程序区选择2片4K X 4位ROM;与其相邻的12KB用户程
第三步,分配CPU地址线
第四步,形成片选信号。


6.设CPU共有16根地址线,8根数据线,并用MREQ(低电平有效)作访存控制信号,R/W作读写命令信号(高电平为读,低电平为写)。现有8片8K×8位的RAM芯片与CPU相连,试回答:

(1)用74138译码器画出CPU与存储芯片的连接图;

(2)写出每片RAM的地址范围;

(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芯片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分析故障原因。

(4)根据(1)的连接图,若出现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出现什么后果?

(3)如果运行时发现不论往哪片RAM写入数据后,以A000H为起始地址的存储
芯片(RAM5)都有与其相同的数据,则根本的故障原因为:该存储芯片的片选输入
端很可能总是处于低电平。假设芯片与译码器本身都是好的,可能的情况有:
1)该片的CS端与WE端错连或短路:
3)该片的CS端与地线错连或短路。

(4)如果地址线A13与CPU断线,并搭接到高电平上,将会出现A13恒为“1”
的情况。此时存储器只能寻址A13=1的地址空间(奇数片),A13=0的另一半地址
空间(偶数片)将永远访问不到。若对A13=0的地址空间(偶数片)进行访问,
只能错误地访问到A13=1的对应空间(奇数片)中去。

收稿日期: 作者简介:赵硕(1974-),女,黑龙江齐齐哈尔人,讲师,在读硕士,从事计算机控制方面的研究. 文章编号:05)02-0077-02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的设计性实验 赵硕,杨欣宇 (齐齐哈尔大学计算机系,黑龙江齐齐哈尔161006) 摘要:在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中设置了设计性实验,这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容易接受,更好地发挥了 学生的想象力,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教学效果较好.. 关键词:计算机组成原理教学;教学实践;设计性实验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培养学生学习的目标是使学生建构灵活的知识基础,发展高级思维能力,成为自主学习者.特别是使 学生能够充分理解课堂教学内容,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实践. 计算机组成原理课是计算机专业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之一,从课程的地位看,它在先导课和后续课之间 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这门课程教学具有知识面广,内容多,难度大,更新快等特点.为了充分体现学生的 主体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最大限度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中应该使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更 好地结合.计算机组成原理课程内容中有许多理论性的知识,并且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老师所介 绍的理论知识也得跟上时代的步伐,给学生介绍能够反映新技术,新观点,新理论的内容.这门课程教学过 程中需要讲解许多原理图,为了给学生更直观的印象,使学生对计算机各大部件的工作原理,设计方法有 一个清楚地了解,我们设计了配套的硬件实验.硬件实验包括验证性实验和设计性实验.其中设置的一些 设计性实验,使学生有更多的想象空间,发挥空间,通过学生自己动手提高其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例 微程序控制器实验属于设计性试验,实验目的是了解微程序控制器的组成和工作原理,使学生能 够用二进制代码设计自己的微程序.下面是微程序控制器实验举例. 设某计算机运算器,其中ALU为16位的加法器(高电平工作),SA,SB为16位的锁存器.4个通用寄 存器由D触发器组成,Q端输出,其读,写控制功能见表1: 表1 读,写控制功能表 读控制写控制 RRA0RA1选择WWA0WA1选择 100RRRR××不读0××不写 出入 W:寄存器写命令 F3:打入SA的控制信号 F4:打入SB的控制信号 F5:打开非反相三态门的控制信号L1 F6:打开反相三态门的控制信号L2并使加法器最低位加1 F7:清锁存器SB为零的Reset信号 F8:一段微程序结束,转入取机器指令的控制信号 实验要求:用二进制代码写出下面2条指令的微程序: "ADDR1,R3"指令,即(R1)+(R3)→R3 微程序如下:01×××× ×× 把编好的微程序输入到微控制器,然后运行验证自己编写的微程序是否正确.通过这个实验培养学生 独立设计微指令的能力,并且有助于对机器指令和微指令关系的理解. 参考文献: [1]白中英.计算机组成原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下载百度知道APP,抢鲜体验

使用百度知道APP,立即抢鲜体验。你的手机镜头里或许有别人想知道的答案。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计算机组成原理判断题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