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应该是具有醛基结构的化合物吗?

  一、单项选择(注释)

  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属于单糖,能发生银镜反应

  B.纤维素属于糖类,有甜味

  C.油脂是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属于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D.蛋白质是人类必需的营养物质,在人体内最终水解成葡萄糖

  2、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结构简式为CH2OH—CHOH—CHOH—CHOH—CHO,下列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与新制的Cu(OH)2悬浊液作用生成砖红色沉淀

  C.不能发生取代反应 D.可以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红

  3、下列关于有机化合物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鸡蛋清中加浓硝酸微热后变黄

  B. 将苯滴入溴水中,振荡后水层接近无色

  C. 蛋白质水解能得到氨基酸

  D. 苯与乙烯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

  B.淀粉在体内必须转换为葡萄糖才能被机体利用, 而这种转换不需水参加

  C.水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一, 由于水分不断代谢, 故人体内的水分需不断补充

  D.喝纯净水比喝矿泉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5、葡萄糖作为营养剂供给人体能量,在体内发生的主要反应是( )

  A.氧化反应 B.取代反应 C.加成反应 D.聚合反应

  6、下列与有机物的结构、性质有关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苯、油脂均不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B.甲烷和Cl2的反应与乙烯和Br2的反应属于同一类型的反应

  C.葡萄糖、果糖的分子式均为C6H12O6,二者互为同分异构体

  D.乙醇、乙酸均能与Na反应放出H2,二者分子中官能团相同

  7、核糖是合成核酸的重要原料,其结构简式为:

  A.与葡萄糖互为同分异构体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D.可以使石蕊试液变红

  8、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安全的重要措施,下列不属于食品安全检测指标的是(  )

  A.淀粉的含量 B.二氧化硫的含量 C.亚硝酸盐的含量 D.甲醛的含量

  A.液态的植物油经过催化加氢可以生成硬化油

  B.天然油脂大多是由单甘油酯分子组成

  C.油脂在酸性条件下水解, 可提高肥皂的产量

  D.脂肪分子里烃基的相对含量大, 熔点就高

  关于核糖的叙述正确的是( )

  A.与葡萄糖互为同系物 B.可以与银氨溶液作用形成银镜

  C.可以跟氯化铁溶液作用显色 D.可以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11、洗涤盛有植物油的试管,宜选用的试剂是(  )

  A.稀硫酸 B.热水 C.热碱液 D.稀硝酸

  12、化学与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绿色化学的核心就是如何对被污染的环境进行无毒、无害化的治理

  B.海洋中含有丰富的矿产资源,利用蒸馏的方法可以获得NaCl、Br2和Mg等物质

  C.加热可杀灭H7N9禽流感病毒,因为病毒的`蛋白质受热变性

  D.动物体内葡萄糖被氧化成H2O、CO2的同时,伴随着热能转变成化学能

  13、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食盐既可做调味剂,也可作防腐剂

  B.维生素C具有还原性,可用作食品抗氧化剂

  C.向含有Hg2+的废水中加入Na2S,使Hg2+转化成HgS沉淀除去

  D.淀粉、油脂和蛋白质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都能发生水解反应

  14、吸鸦X上瘾是由于 ( )

  B.生产压迫的罂X花鲜艳

  C.人追求某种特殊的刺激

  D.鸦X使人食欲强

  15、靛蓝是一种食品用合成色素,但对人体有害。使用时必须严格控制使用量。靛蓝允许小于0.1gkg-1。靛蓝结构简式如图所示。下列关于靛蓝的叙述错误的是

  A.靛蓝可与溴水发生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 B.它的分子式是C16H10N2O2

  C.该物质分子量较大是高分子化合物

  D.它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1mol靛蓝需氢气最大量是9mol

  16、从毒韭菜到炸鸡翅、从速溶茶到儿童奶粉, 关于食品质量的报道中不断有①“致癌农药” ②“苏丹红” ③“碘元素” ④“亚硝酸盐”等化学名词出现. 业内人士告诉记者, 化学性污染正成为危及食品安全的一大“杀手”. 上述化学名词所提到的物质中, 在某食品添加剂中允许含有但符合限量时不会引起中毒的是(  )

  A.②③④ B.②③ C.③④ D.只有③

  二、实验题(注释)

  17、要检验淀粉的水解程度,提供了以下实验操作过程: ①取少量淀粉加水制成溶液 ②加热(水溶)③加入碱液,中和并呈碱性 ④加入银氨溶液 ⑤加入几滴稀硫酸 ⑥再加热 ⑦加入几滴碘水

  请指出要达到下列实验目的所需正确操作过程的排列顺序:

  18、下图为硬脂酸甘油酯

  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装置图。进行皂化反应的步骤如下:

  (1)在烧瓶中装入7~8 g硬脂酸甘油酯,然后加入2~3 g的NaOH、5 mL H2O和10 mL酒精。加入酒精的作用是

  (2)图中长玻璃导管的作用是

  (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三、计算题(注释)

  19、如图所示:淀粉水解可产生某有机化合物A,A在不同的氧化剂作用下,可以生成B(C6H12O7)或C(C6H10O8),B和C都不能发生银镜反应。A.B.C都可以被强还原剂还原成为D(C6H14O6)。B脱水可得到五元环的酯类化合物E或六元环的酯类化合物F。

  已知,相关物质被氧化的难易次序是:RCHO最易,R—CH2OH次之, 最难。请在下列空格中填写A.B.C.D.E、F的结构简式。

  20、3.24g淀粉和3.42g蔗糖混合,在一定条件下水解(假设完全水解),若得到ag葡萄糖和bg果糖,则a与b的比值是多少?

  四、推断题(注释)

  21、据最新报道,巴西新一代乙醇燃料汽车的总量已经突破200万辆,为了更好地推广乙醇燃料汽车的使用,巴西政府决定向普通汽车购买者征收16%的消费税,而向乙醇燃料汽车购买者只征收14%的消费税。巴西地处南美洲,是世界上甘蔗产量最大的国家之一,乙醇可从甘蔗中提炼加工出来,其生产流程如下图所示:

  (2)乙醇除可用做燃料外,还可以用它来合成其他有机物。下图是以乙醇为起始原料的转化关系图,其中A是最简单的烯烃。请回答下列问题:

  五、填空题(注释)

  2、某天然油脂A的分子式为C57H106O6。1 mol该油脂水解可得到1 mol甘油、1 mol不饱和脂肪酸B和2 mol直链饱和脂肪酸C。经测定B的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原子个数比为C∶H∶O=9∶16∶1。

  3、脂肪、淀粉、蛋白质被称为人类的三大营养物质,它们的共同性质是都与水发生________反应。我们从食物中摄取的蛋白质,在胃液中的胃蛋白酶和胰蛋白酶的作用下________反应,生成________,它被人体吸收后,重新合成人体所需要的各种________,人体内各组织的蛋白质不断分解,最后主要生成________排出体外。

  24、糖类物质提供了人体需要的75%的热量,因此葡萄糖对人体的健康尤为重要,试根据你已有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糖尿病一直折磨着很多病人的身心健康,某同学根据自己所学知识,设计实验用某病人的尿液作了实验,发现做实验的试管内壁上产生了闪亮的银,从而得出结论,该病人尿液中含葡萄糖,该病人患有糖尿病,现欲将试管内壁银镜清洗干净,最好使用下列的( )

  A.乙醛溶液 B.浓硝酸溶液 C.稀盐酸溶液 D.稀硝酸溶液

  (2)能说明葡萄糖是一种单糖的主要理由是( )

  A.糖类物质中含碳原子数最少 B.不能再水解成更简单的糖

  C.分子中只有一个醛基 D.糖类中结构最简单的物质

  (3)我们将连有4个不同基团的碳原子称为手性碳原子,含手性碳原子的物质通常具有不同的光学特征(称为光学活性), 具有一定的光学活性,请你列举两种使该物质失去光学活性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5、食物是维持人类生命和健康的支柱。下表是某食品包装袋上的说明:

  配料 面粉、鲜鸡蛋、精炼食用植物油、白砂糖、奶油、食盐、脱水青菜、橙汁、食品添加剂(碳酸氢钠)

  生产日期 2010年11月6日

  (1)对上表中各种配料成分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

  A.富含蛋白质的是鲜鸡蛋 B.富含维生素的是脱水青菜和橙汁

  C.富含淀粉的是面粉和白砂糖 D.富含油脂的是精炼食用植物油和奶油

  (2)以今天的日期为准,该饼干能否食用 ( 填“是”或“否”)原因是

  (3)上表中碳酸氢钠是作为 ,其原理是(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26、A、B、C是大家熟悉与生命运动密切相关的三种化合物,它们所含元素不超过三种,并有下列转化关系:

  其中化合物D也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化合物,在一定条件下可与单质甲进一步发生如下变化:

  (1)在A、B、C、D四种化合物中,所含元素相同的是(写物质名称)________、________。

  (2)常温下,A和B是通过什么途径转化为C的?

  (3)目前,化合物B在自然界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对环境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发生这种变化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

  (4)化合物D另有一种同分异构体,这种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是________。

  27、2011年5月,台湾传出“毒饮料事件”,一些厂商在饮料中违法添加了“塑化剂”,食品塑化剂事件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常用塑化剂的学名“领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化学式为C24H38O4,它是一种无色透明的液体,有特殊气味,不溶于水,溶于大多数有机溶剂,有毒。常用作各种塑料制品的工业添加剂,不可食用。可是黑心业者为了牟取暴利,竟然将其添加到多种饮料、果冻、果酱和方便面等食品中。若长期食用此类食品可能对生殖系统、免疫系统造成伤害,大量摄入还可能致癌。

  请分析上述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1)写出塑化剂的两条物理性质 ;

  (2)下列做法,可以使我们远离塑化剂的是 ;

  ①少喝各种饮料,日常饮水以白开水为主

  ②经常吃方便面、面包等速食食品以适应我们快节奏的生活

  ③尽量少用塑料制品直接接触热的、含油脂的食物

  ④呼吁政府完善食品安全监督检验机制,严惩不法黑心业者

  28、吊白快化学式:NaHSO2CH2O2H2O ,白色块状或结晶性粉粒,溶于水,为一种化工原料。在水中吊白块能水解生成甲醛和次硫酸氢钠(NaHSO2 结构 Na+[O-S-O-H ]-)。不法分子常利用其泡制腐竹、水发食品等。添加了吊白块的食品除甲醛毒性外,残存的NaHSO2在烹调中会产生剧毒二氧化硫,导致呼吸道过敏,严重伤害人体健康。

  (1)工业上生产吊白快的反应原理可用以下两个方程式表示:

  配平第一个方程式并指出硫元素在两个反应中化合价变化。

  (2)次硫酸氢钠可与氢氧化钾溶液反应,试写出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

  (3)吊白块能保鲜防腐是利用了_________,能漂白有色物质是利用了_________。

  29、根据下列变化关系:

  (2)写出④、⑥两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在(  )中标明反应类型。

  【解析】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一种物质, A正确; 淀粉在体内转化为葡萄糖需有水参与, B项错误; 水是人体的重要组成成分, 约占人体体重的三分之二, C项错误; 矿泉水中含人体需要的多种成分, 比纯净水更有利于人体健康, D项错误。

  【解析】油脂中的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的甘油酯含有碳碳双键,能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A项错;甲烷与氯气的反应属于取代反应,而乙烯与Br2的反应属于加成反应,B项错;葡萄糖和果糖的分子式相同,但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C项正确;乙醇、乙酸中的官能团分别为羟基、羧基,D项错。

  【解析】据核糖的结构简式可知其分子式为C5H10O5,而葡萄糖的分子式为C6H12O6,故二者既不是同分异构体,也非同系物,A、C错误;因其分子中有—CHO,故能发生银镜反应,但无—COOH,不能使石蕊试液变红,B正确,D错误。

  【解析】淀粉属于营养物质,不需安全检测,A不属于检测指标;二氧化硫、亚硝酸盐、甲醛都属于有毒物质,B、C、D属于安全检测指标。

  【解析】液态的植物油经过催化加氢可以生成硬化油, A正确; 天然油脂大多是由混甘油酯分子组成, B错误; 皂化反应是油脂在碱性条件下水解, 可提高肥皂的产量, C错误; 脂肪分子里饱和烃基的相对含量大, 熔、沸点就高, D错误.

  【解析】植物油在热碱液水解较彻底,生成易溶于水的高级脂肪酸盐和甘油,C正确。

  【解析】试题分析:油脂不是高分子化合物,选项D不正确,其余选项都是正确的,答案选D。

  考点:考查化学知识在生活中应用的有关判断

  点评:该题是常识性知识的考查,难度不大。主要是考查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的熟悉掌握程度,以及灵活运用基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有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解析】鸦X是一种毒品,从毒品的定义上来考虑

  【解析】靛蓝中含有碳碳双键,所以A正确;靛蓝分子式是C16H10N2O2 ,B正确;靛蓝中的碳碳双键、碳氧双键、苯环都可与氢气加成,共对应9mol,所以D对

  【解析】根据题述几种化学物质中, 在限量时, 加碘食盐中含有碘元素、腌制食品中含有亚硝酸盐不会引起中毒.

  17、【答案】(1)①⑤②③④⑥ (2)①⑤②③④⑥;①⑤②⑦ (3)①⑤②⑦

  【解析】(1)尚未水解只需证明不存在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即可。

  (2)正在水解需证明产生了能发生银镜反应的葡萄糖,又有能遇碘单质变蓝的淀粉。

  (3)已完全水解只需证明不再有淀粉即可。

  18、【答案】(1)溶解硬脂酸甘油酯 (2)冷凝回流

  【解析】根据题中所给出的信息分析,本题重点考查的是油脂的相关知识。

  20、【答案】3:1

  【解析】(1)由B的相对分子质量以及C、H、O原子个数比可以确定B的分子式。(C9H16O)n相对分子质量为280,即140n=280,n=2,B的分子式为C18H32O2。

  (2)由A和B的分子式可以确定C的碳原子数为 =18,因C为直链饱和脂肪酸,故C的结构简式为CH3(CH2)16COOH,其名称为:硬脂酸(或十八烷酸或十八酸等)。

  (3)对于5个碳的饱和一元羧酸(与C互为同系物)异构体的书写,分析可知其结构由饱和烃基和羧基两部分构成。其烃基部分不难看出有以下四种结构,即:

  23、【答案】水解;水解;氨基酸;蛋白质;尿素

  (3)①使 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②使 发生消去反应生成

  【解析】本题从葡萄糖对人体的作用切题,由糖尿病人的尿液检查入手,对葡萄糖的性质、结构,醛基的加成、醇的消去等知识进行了考查。(1)中考查了单质银的溶解,银不溶于乙醛和稀盐酸,所以A、C都是不正确的,在浓硝酸和稀硝酸中,我们可以根据反应方程式发现稀硝酸产生的污染小,故应选择稀硝酸;(2)是对基础知识的考查,单糖和多糖的最本质的区别是能否水解生成更简单的糖,所以本小题的答案是B;(3)题的设置,看似考查手性碳原子的性质,实则是对消去、加成反应的考查,在有机物 中,仅存在一个手性碳原子,若想除去该物质的光学活性,必须除去该手性碳原子,因此可以使碳碳双键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生成 ,也可以使醇羟基脱去生成 ,这两种方法都能去除活性碳原子,使 失去光学活性。

  (2)否, 该食品已经过了保质期

  26、【答案】(1)C:葡萄糖 D:乙醇或酒精 (2)水和二氧化碳是通过植物进行光合作用转化为葡萄糖的 (3)二氧化碳在空气中的含量呈上升趋势产生“温室效应”的主要原因是:大量燃烧含碳燃料、人口膨胀、森林大面积砍伐等 (4)CH3—O—CH3

  27、【答案】① 无色透明液体 不溶于水(有特殊气味)

  (3)水解产生的甲醛易使蛋白质变性的性质,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29、【答案】(1)葡萄糖 NaOH 中和稀硫酸

  【解析】淀粉在酸性条件下水解生成葡萄糖,葡萄糖在碱性条件下与Cu(OH)2悬浊液反应,所以水解后先加NaOH溶液中和H2SO4才可与Cu(OH)2悬浊液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葡萄糖在酒化酶作用下可生成乙醇和CO2,CH3CH2OH被O2氧化成CH3CHO,继续氧化成CH3COOH,进一步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生成酯和水。

【化学选修3试题及答案】相关文章:

  2016上海化学试卷

  .轴烯是一类独特的星形环烃。三元轴烯()与苯

  A.均为芳香烃 B.互为同素异形体

  C.互为同系物 D.互为同分异构体

  试题分析:轴烯与苯分子式都是C6H6,二者分子式相同,结构不同,互为同分异构体,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同系物、同素异形体、同分异构体概念。

  【名师点睛】有机物的概念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儿之一,主要包括有机物的分类、有机反应类型、同分异构体等“四同”。有机物所属类别主要由官能团决定,芳香烃是指分子中含有苯环的烃类物质。同位素:是同种元素的不同种核素间的互称,是针对原子而言;同素异形体:是同种元素组成的不同种单质的互称,是针对单质而言;同系物:是指结构相似、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CH2”原子团的有机物的互称;同分异构体:是指分子式相同而结构不同的有机物的互称。“四同”往往结合在一起考查,理解的基础上熟练掌握概念便可顺利解答,一般题目难度不大。

  2.下列化工生产过程中,未涉及氧化还原反应的是

  A.海带提碘 B.氯碱工业

  C.氨碱法制碱 D.海水提溴

  试题分析:A.海带提碘是由KI变为I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B.氯碱工业是由NaCl的水溶液在通电时反应产生NaOH、Cl2、H2,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C.氨碱法制取碱的过程中没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正确;D.海水提溴是由溴元素的化合物变为溴元素的单质,有元素化合价的变化,属于氧化还原反应,错误。故选项C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概念。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重点是氧化还原反应的概念、氧化性和还原性强弱比较、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配平、氧化还原反应有关计算等。掌握氧化还原反应基本概念是解答的关键:失去(共用电子对偏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本身做还原剂、转化为氧化产物;得到(共用电子对偏向)电子、化合价降低、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本身做氧化剂、转化为还原产物。涉及氧化还原反应配平和计算时依据“质量守恒”、“电子守恒”便可解答,一般题目难度不大。

  3.硼的最高价含氧酸的化学式不可能是

  试题分析:B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3个,所以其最高化合价是+3价,然后根据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等于0可知不可能是H2BO3(其中B元素化合价为+4价),故只有选项B符合题意。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化合价判断及化学式书写。

  【名师点睛】解决此类问题时首先注意审题“最高价”=主族元素的族序数=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其次注意含计算氧酸中中心原子化合价时H原子为+1价、O原子为-2价,且化合物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0。

  4.下列各组物质的熔点均与所含化学键的键能有关的是

  【考点定位】考查物质熔沸点高低比较方法。

  【名师点睛】物质熔点高低取决于熔化过程中需要破坏作用力类型和大小,一般来说原子晶体>离子晶体>分子晶体。主要原因是原子晶体和离子晶体融化时分别破坏共价键和离子键,键能越大熔点越高,且原子晶体中原子间由共价键形成空间网状结构,需要破坏化学键数目大于离子晶体;而分子晶体熔化时只破坏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键能无关,且分子间作用力强弱远小于化学键。因此,本题换个角度考虑,实质是在考查晶体类型,即两种物质全部是分子晶体的选项符合题意。

  5.烷烃的命名正确的是

  A.4-甲基-3-丙基戊烷 B.3-异丙基己烷

  试题分析:选择分子中含有碳原子数最多的碳链为主链,共6个碳原子称为“己烷”;并从离支链较近的一端给主链的碳原子编号,可见2号碳原子上有1个甲基、3号碳原子上有1个乙基,所以该物质的名称是:2-甲基-3-乙基己烷,故选项D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烷烃的命名方法。

  【名师点睛】有机物的命名有习惯命名法和系统命名法,考查重点是系统命名法。烷烃中没有官能团,系统命名法可概括为以下步骤:选主链称某烷、编号为定支链、取代基写在前、标位置短线连、不同基简到繁、相同基合并算。对于烯烃、炔烃及其他含有官能团的有机物命名时,选主链、给主链碳原子标序号时都要以官能团为主、其他与烷烃规则类似。

  二、选择题(本题共36分,每小题3分,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

  6.能证明乙酸是弱酸的实验事实是

  试题分析:A.只能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B.该盐水溶液显碱性,由于NaOH是强碱,故可以证明乙酸是弱酸,正确;C.可以证明乙酸的酸性比碳酸强,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D.可以证明乙酸具有酸性,但是不能证明其酸性强弱,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酸性强弱比较的实验方法。

  【名师点睛】强酸与弱酸的区别在于溶解于水时是否完全电离,弱酸只能部分发生电离、水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以CH3COOH为例,通常采用的方法是:①测定0.1mol/LCH3COOH溶液pH>1,说明CH3COOH没有完全电离;②将pH=1CH3COOH溶液稀释100倍后测定3>pH>1,说明溶液中存在电离平衡,且随着稀释平衡向电离方向移动;③测定0.1mol/L

  7.已知W、X、Y、Z为短周期元素,原子序数依次增大。W、Z同主族,X、Y、Z同周期,其中只有X为金属元素。下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B.W的含氧酸的酸性比Z的含氧酸的酸性强

  C.W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小于Y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

  D.若W与X原子序数差为5,则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X3W2

  【考点定位】考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原子半径比较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属于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综合应用题型,通常考查的重点是原子序数排在前20号的元素,依据题给信息准确推断元素种类是解题关键。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氧化性越强,与氢气化合越容易,形成气态氢化物越稳定,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酸性越强;元素的金属性越强,还原性越强,置换酸(或水)中的氢越容易,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越强。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减小,金属性减弱,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逐渐增大,原子半径增大,非金属性减弱,金属性增强。

  8.图1是铜锌原电池示意图。图2中,x轴表示实验时流入正极的电子的物质的量,y轴表示

  试题分析:该装置构成原电池,Zn是负极,Cu是正极。A.在正极Cu上溶液中的H+获得电子变为氢气,Cu棒的质量不变,错误;B.由于Zn是负极,不断发生反应Zn-2e-=Zn2+,所以溶液中c(Zn2+)增大,错误;C.由于反应不断消耗H+,所以溶液的c(H+)逐渐降低,正确;D.SO42-不参加反应,其浓度不变,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原电池基本原理和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

  【名师点睛】原电池原理无论在工业生产、日常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都有着重要用途,尤其在金属的腐蚀与防护、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也是历年高考必考知识点之一。无论题型如何变化,如果把握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电极反应式和电池总反应方程式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在原电池中,一般活泼金属做负极、失去电子、发生氧化反应(金属被氧化)、逐渐溶解(或质量减轻);不活泼金属(或导电的非金属)做正极、发生还原反应、有金属析出(质量增加)或有气体放出;电子从负极流出经过外电路流回正极,电流方向正好相反;溶液中离子浓度变化及移动方向由电极反应决定。

  9.向新制氯水中加入少量下列物质,能增强溶液漂白能力的是

  A.碳酸钙粉末 B.稀硫酸 C.氯化钙溶液 D.二氧化硫水溶液

  试题分析:在氯水中存在反应:Cl2+H2OH++Cl-+HClO,若反应使溶液中c(HClO)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A.由于酸性HCl>H2CO3>HClO,所以向溶液中加入碳酸钙粉末,会发生反应:2HCl+CaCO3=CaCl2+H2O+CO2↑,使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导致c(HClO)增大,则溶液的漂白性会增强,正确;B.若加入稀硫酸,使溶液中c(H+)增大,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C.加入氯化钙溶液,不能发生反应,溶液的水对氯水起稀释作用,使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D.加入二氧化碳的水溶液,电离产生氢离子,使化学平衡逆向移动,溶液的漂白性减弱,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氯水的性质。

  【名师点睛】氯水的成分及其性质是中学化学的重要考点,在新制的氯水中存在下列关系:Cl2+H2OH++Cl-+HClO、HClOH++ClO-、H2OH++OH-,氯水中存在三分子:H2O、Cl2、HClO,四离子:H+、Cl-、ClO-、OH-。所以,新制的氯水呈浅黄绿色,有刺激性气味,属于混合物,其所含的多种微粒使氯水的化学性质表现出多重性。①Cl2的强氧化性;②HCl的强酸性;③HClO的强氧化性(漂白性等)、弱酸性;④Cl-的性质等。特别注意的是氯气和水的反应为可逆反应、HClO存在电离平衡,分析氯水的性质时要结合反应条件及平衡移动原理。

  10.一定条件下,某容器中各微粒在反应前后变化的示意图如下,其中和代表不同元素的原子。

  关于此反应说法错误的是

  A.一定属于吸热反应 B.一定属于可逆反应

  C.一定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D.一定属于分解反应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化学反应类型的判断。

  【名师点睛】化学试题的呈现方式形式多样,可采用文字、数据、图表、示意图等多种方式的融合,增加试题信息的广度,考查学生从不同呈现方式中提取有用信息、加工信息,并利用信息进行思考或推理的能力。这些信息蕴含着解决试题的重要思路、数据和方法,如物质性质、物质形态、反应条件、反应产物、结构特征以及变化趋势等。这就要求考生通过“现场独立自学”的方式,从中概括抽象出新的知识或发现数据之间的关系,同时与学过的知识相组合,形成较全面的网络化的知识体系,将这些知识体系进一步应用到新的知识情境中,从而解决问题。这种试题对具有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和考查,将发挥非常重要的作用。本题利用分子模型示意图考查了四种基本反应类型与氧化还原反应、可逆反应、吸(放)热反应的区别与联系,注意示意图中隐藏的信息:反应前只有一种分子,反应后既有新生成的化合物分子,又有新生成的单质分子,还有未反应的反应物分子,结合各种反应的本质特征回答即可。

  11.合成导电高分子化合物PPV的反应为:

  A.PPV是聚苯乙炔

  B.该反应为缩聚反应

  C.PPV与聚苯乙烯的最小结构单元组成相同

  试题分析:A.根据物质的分子结构可知该物质不是聚苯乙炔,错误;B.该反应除产生高分子化合物外,还有小分子生成,属于缩聚反应,正确;C.PPV与聚苯乙烯的重复单元不相同,错误;D.该物质一个分子中含有2个碳碳双键和苯环都可以与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属于1mol最多可以与5mol氢气发生加成反应,错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的判断。

  【名师点睛】加聚反应和缩聚反应是合成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两大类基本反应,但这两类反应的定义是不同的,注意理解二者的区别。加聚反应是指由不饱和的单体通过加成聚合生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反应,加聚反应中无小分子生成;而缩聚反应是指单体间相互反应生成高分子化合物,同时还生成小分子(如水、氨、氯化氢等)的反应。据此很容易判断出题目所给反应是缩聚反应。另外还要准确理解单体和高聚物结构式的关系,既能根据单体写出高聚物的结构式,又能根据高聚物的结构式判断出它的单体,比如题目中的PPV和聚苯乙炔的结构有什么不同。不断重复的基本结构单元称为高聚物的链节,准确判断链节的前提还是要能够准确写出高聚物的结构式,比如本题中考查PPV和聚苯乙烯的链节是否相同。本题的答案D中,还要注意苯环化学键的特殊性,虽然没有典型的碳碳双键,但苯环仍能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

  12.下列各组混合物,使用氢氧化钠溶液和盐酸两种试剂不能分离的是

  A.氧化镁中混有氧化铝 B.氯化铝溶液中混有氯化铁

  C.氧化铁中混有二氧化硅 D.氯化亚铁溶液中混有氯化铜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和分离方法。

  【名师点睛】把物质中混有的杂质除去而获得纯净物的过程叫提纯;将相互混在一起的不同物质彼此分开而得到相应组分的各纯净物的过程叫分离。物质的分离就是利用混合物中各物质的物理性质或化学性质的差异,将它们分离开来,所以这类题目的实质还是对物质性质的考查,只有熟练掌握了各物质的性质,特别是“与众不同的个性”,才能快速准确的判断和解答。本题中涉及到镁、铝、铁、铜、硅等元素的化合物,重点考查了氧化铝、氢氧化铝的两性。对于答案A,虽然氧化镁和氧化铝都是金属氧化物,但根据氧化铝是两性氧化物的特点,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将二者分开,过滤得氧化镁固体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沉淀,过滤,将氢氧化铝加热可得氧化铝;对于答案B ,先加入足量氢氧化钠溶液,过滤,得氢氧化铁和偏铝酸钠溶液,往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适量的盐酸可得氢氧化铝,过滤,然后用盐酸分别溶解氢氧化铁和氢氧化铝,可得到氯化铝溶液和氯化铁溶液;对于答案C,一个碱性氧化物,一个是酸性氧化物,所以可先用氢氧化钠溶液溶解,过滤,得氧化铁固体和硅酸钠溶液,往硅酸钠溶液中加入盐酸,过滤,将所得沉淀加热即可得到二氧化硅。对于答案D,由于氯化亚铁和氯化铜都只能和氢氧化钠反应,且得到的沉淀又都溶于盐酸,所以二者不能分离。

  A.氧气是氧化产物

  B.O2F2既是氧化剂又是还原剂

  D.还原剂与氧化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4

  试题分析:A.O元素的化合价由反应前的+1价变为反应后的0价,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氧气的还原产物,错误;B.在反应中O2F2中的O元素的化合价降低,获得电子,所以该物质是氧化剂,而H2S中的S元素的化合价是-2价,反应后变为SF6中的+6价,所以H2S是还原性,错误;C.外界条件不明确,不能确定HF的物质的量,所以不能确定转移电子的数目,错误;D.根据方程式可知还原剂H2S与氧化剂O2F2的物质的量的比是1:4,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氧化还原反应的有关概念和简单计算。

  【名师点睛】本题主要涉及氧化还原反应, 氧化还原反应的特征是元素的化合价发生变化,其本质是在反应中有电子转移。在反应中,氧化剂是得到电子的或电子对偏向的物质,本身具有氧化性,反应后化合价降低,对应的产物是还原产物;还原剂是失去电子的或电子对偏离的物质,本身具有还原性,反应后化合价升高,对应的产物为氧化产物。整个反应过程电子从还原剂转移到氧化剂。一定记清各概念之间的关系:还原剂—化合价升高—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化合价降低—得到电子—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生成还原产物。

  14.在硫酸工业生产中,为了有利于SO2的转化,且能充分利用热能,采用了中间有热交换器的接触室(见下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a、b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B.c、d两处的混合气体成分含量相同,温度不同

  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气体,冷却反应后的气体

  D.c处气体经热交换后再次催化氧化的目的是提高SO2的转化率

  试题分析:A.根据装置图可知,从a进入的气体是含有SO2、O2、N2等的冷气,经过热交换器后从b处出来的是热的气体,成分与a处相同,正确;B.在c处出来的气体SO2、O2在催化剂表面发生反应产生的含有SO3及未反应的SO2、O2等气体,该反应是放热反应,当经过热交换器后被冷的气体降温,SO3变为液态,故二者含有的气体的成分不相同,错误;C.热交换器的作用是预热待反应的冷的气体,同时冷却反应产生的气体,为SO3的吸收创造条件,正确;D.处气体经过热交换器后再次被催化氧化,目的就是使未反应的SO2进一步反应产生SO3,从而可以提高SO2的转化率,正确。故选B。

  【考点定位】考查工业制硫酸中SO2催化氧化的设备及工作原理。

  【名师点睛】化学工业是历次考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完全考查设备的题型不是特别多,但是往往以工业流程为载体考查元素化合物知识,所以教材中的几个重要工业(工业生产中均有重要应用)的整体流程、主要设备、反应条件的选择等是我们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需要关注的有:工业制硫酸、合成氨工业、硝酸工业、纯碱工业、氯碱工业、海水资源的综合利用及镁的冶炼、铝的冶炼、铜的精炼等。要求会正确书写相关的化学方程式,理解硫酸工业、合成氨工业条件的选择依据。

  15.下列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中,由现象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选项 试剂 试纸或试液 现象 结论 A 浓氨水、生石灰 红色石蕊试纸 变蓝 NH3为碱性气体 B 浓盐酸、浓硫酸 pH试纸 变红 HCl为酸性气体 C 浓盐酸、二氧化锰 淀粉碘化钾试液 变蓝 Cl2具有氧化性 D 亚硫酸钠、硫酸 品红试液 褪色 SO2具有还原性 【答案】D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气体的制备和性质实验。

  【名师点睛】实验题的考查涉及知识零散、覆盖面广泛,复习过程中要做好有关专题、尽量多走进实验室进行基础实验训练,要以做实验的心态面对实验题。关于气体的制备思路可归纳为:反应原理→气体发生装置→除杂提纯→干燥→收集→检验→尾气处理。至于各步所需要的仪器、试剂、操作方法要依据物质的性质和反应条件进行选择。所以,熟练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反应原理是解答实验题的关键。

  16.实验室提纯含少量氯化钠杂质的硝酸钾的过程如右图所示。

  A.操作Ⅰ是过滤,将固体分离除去

  B.操作Ⅱ是加热浓缩。趁热过滤,除去杂质氯化钠

  C.操作Ⅲ是过滤、洗涤,将硝酸钾晶体从溶液中分离出来

  D.操作Ⅰ~Ⅲ总共需两次过滤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物质的分离、提纯的方法。

  【名师点睛】化学是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质、用途及制取(或合成)的自然科学,而物质的制取过程中一定要涉及到物质的除杂、分离、提纯等问题,因此有关物质的分离提纯实验题型是历次考试的重点题型。常用分离方法有:过滤、蒸发浓缩、冷却结晶、萃取分液、蒸馏(分馏)、盐析、洗气等。选择物质分离提纯试剂和方法的基本原则:①不增(不引入新的杂质);②不减(不减少被提纯的物质);③易分离(被提纯的物质与杂质易分离);④易复原(被提纯的物质易复原)。

  17.某铁的氧化物(FexO)1.52g溶于足量盐酸中,向所得溶液中通入标准状况下112mlCl2,恰好将Fe2+完全氧化。x值为

  试题分析:根据电子守恒可知,FexO被氧化为Fe3+转移的电子数和Cl2转移的电子数相等。标准状况下112mL Cl2转移电子数为0.01mol。则有:×(3-)×x=0.01,解得x=0.8。故选项A正确。

  【考点定位】考查化学反应方程式的有关计算。

  【名师点睛】氧化还原反应计算是历次考试的重要考点,往往与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等结合在一起考查,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技巧一般难度不大。得失电子守恒法(化合价升降总数相等)是最常用的解题方法,具体步骤:①找出氧化剂、还原剂及对应产物;②准确找出一个微粒(原子、离子或分子)对应的得失电子数目;③设未知数、依据电子守恒列出关系式、计算出未知量。注意,对于多步连续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只要中间各步反应过程中电子没有损耗,可直接找出起始物和最终产物之间的电子守恒关系,快速求解。

  三、选择题(本题共20分,每小题4分,每小题有一个或两个正确选项。只有一个正确选项的,多选不给分;有两个正确选项的,选对一个给2分,选错一个,该小题不给分)

  18.一定条件下,一种反应物过量,另一种反应物仍不能完全反应的是

  A.过量的氢气与氮气 B.过量的浓盐酸与二氧化锰

  C.过量的铜与浓硫酸 D.过量的锌与18 mol/L硫酸

  试题分析:A.H2和N2制备NH3是可逆反应,反应物始终不能消耗完;B.可以加入过量的浓盐酸,使二氧化锰彻底反应完全;C.浓硫酸随着反应变稀,稀硫酸不再与铜反应;D.18mol/L的浓硫酸与锌开始反应产生SO2,随着反应进行,浓硫酸变稀,再与锌反应产生H2。故选AC。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可逆反应的判断。

  【名师点睛】常见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能否发生(或者能否完全反应)除了与反应本身特点有关外,往往与反应物的量(或浓度)有关。常见类型有:①所有的可逆反应;②二氧化锰只能与浓盐酸反应生成氯气;③铜只能与浓硫酸在加热条件下反应;④活泼金属与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与浓硫酸生成二氧化硫,两个反应的原理不同;⑤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或二氧化硫)气体,随着气体的量不同产物不同;⑥碳酸钠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的反应;⑦可溶性铝盐与强碱溶液、可溶性偏铝酸盐与强酸溶液的反应;⑧银氨溶液的配置过程;⑨过量的变价金属铁与定量浓硫酸、浓稀硝酸的反应等等。建议整理的过程中写出相应的离子方程式。

  19.已知:SO32-+I2+H2O→SO42-+2I-+2H+。某溶液中可能含有Na+、NH4+、Fe2+、K+、I-、SO32- 、SO42-,且所有离子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向该无色溶液中滴加少量溴水,溶液仍呈无色。下列关于该溶液的判断正确的是

  试题分析:溶液本身无色,说明没有Fe2+。加入溴水仍然无色,说明溴水发生了反应,且产物无色,I-和SO32-均可与溴水反应使溴水褪色,此时反应后溶液无色,说明没有I2生成,则原溶液中一定有SO32-。由于SO32-的还原性比I-强,故I-是否存在无法判断。因所有离子浓度相等,则根据电荷守恒可判断SO42-肯定没有。故选BC。

  【考点定位】考查常见离子反应及离子能否共存的判断方法。

  【名师点睛】本题将离子共存、氧化还原反应等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是历次考试的重点题型。如果离子间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双水解反应、络合反应等则不能在溶液中大量共存;当溶液中同时存在几种还原性离子,向其中加入氧化剂时还原性强的离子首先被氧化,常见离子的还原性:S2->SO32->Fe2+>I->Br-;注意题目中的隐含信息,如“无色”、“酸性”、“一定”、“等物质的量”等。日常学习中,建议将离子共存和离子反应方程式书写结合一起做好专题总结,以便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度。

  20.已知NaOH+Al(OH)3→Na[Al(OH)4]。向集满CO2的铝制易拉罐中加入过量NaOH浓溶液,立即封闭罐口,易拉罐渐渐凹瘪;再过一段时间,罐壁又重新凸起。上述实验过程中没有发生的离子反应是

  试题分析:向集满CO2的铝罐中加入过量氢氧化钠,首先CO2与氢氧化钠反应,表现为铝罐变瘪,接着过量的氢氧化钠再与铝罐反应,因铝罐表面的氧化膜Al2O3具有两性可溶解于氢氧化钠溶液,然后单质Al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H2,罐壁又重新凸起。故可发生A、B、C的反应。故选D。

  【考点定位】考查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

  【名师点睛】铝元素是自然界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人类对铝及其化合物的应用量仅次于铁,因此铝及其化合物的性质、铝的冶炼是历次考试的主要考点之一。重点掌握Al、Al2O3、Al(OH)3的性质及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离子方程式的书写,有关Al(OH)3两性的图像题和计算,由铝土矿冶炼金属铝的工业流程等。一般都具有一定难度,复习过程中要注意有关基础知识的积累和解题技巧、方法的总结。

  21.类比推理是化学中常用的思维方法。下列推理正确的是

  A.CO2是直线型分子,推测CS2也是直线型分子

  试题分析:A.O和S是同族元素,故形成的CO2和CS2都是直线形分子,正确;B.C和Si,Se和S都分别为同族元素,所形成的氢化物都为分子晶体,沸点取决于分子间作用力的大小,分子间作用力大小可以用相对分子质量来比较,正确;C.因I2的氧化性较弱,故与铁反应生成为FeI2,错误;D.浓硫酸氧化性很强,会将HBr氧化为Br2,错误。故选AB。

  【考点定位】考查类比推理方法在掌握化学知识中的合理运用。

  【名师点睛】类比推理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由于物质的结构决定性质、性质决定用途,结构相似的物质往往具有相似的物理、化学性质。所以,依据事先设定好的“标准”将物质进行合理分类,对掌握物质的结构、通性等化学知识起着事半功倍的作用。但由于各种物质组成和结构具有一定的差异性,运用类推法时一定不能完全照搬。

  【考点定位】考查有关化学反应计算的技巧和方法。

  【名师点睛】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 日常学习中要注意相关知识的积累,以便快速准确作答,题目难度中等。

  四、(本题共12分)

  NaCN超标的电镀废水可用两段氧化法处理:

  24.写出第二次氧化时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27.上述反应涉及到的元素中,氯原子核外电子能量最高的电子亚层是___________;H、C、N、O、Na的原子半径从小到大的顺序为_______。

  【答案】23.碱性;防止生成HCN,造成人员中毒或污染空气。

  32.人体血液中的碳酸和碳酸氢盐存在平衡:H++ HCO3- H2CO3,当有少量酸性或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时,血液的pH变化不大,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上述现象。

  v正 v逆 平衡常数K 转化率α 增大 增大 减小 减小 30. 31.大于;草酸;ac 32.当少量酸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右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中的pH基本不变;当少量碱性物质进入血液中,平衡向左移动,使H+浓度变化较小,血液的pH基本不变。(合理即给分)

  试题分析:29.H2的体积分数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这说明升高温度平衡逆反应方向进行,即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正逆反应速率均增大,平衡逆反应方向进行,平衡常数减小,反应物的转化率减小。

  【考点定位】考查外界条件对平衡状态的影响、电离常数应用等。

  高中化学中,我们除了学习了化学反应平衡以外,还学习了水溶液中的电离平衡、水解平衡和沉淀溶解平衡。溶液中的这三大平衡,和普通的化学反应平衡一样,都适用勒夏特列原理,所有关于平衡的原理、规律、计算都是相通的,在学习过程中,不可将他们割裂开来。 勒夏特列原理(又称平衡移动原理)的内容是:改变影响平衡的一个因素,平衡就向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关键词“减弱”有两层含义,(1)平衡移动方向:与改变条件相反的方向;(2)平衡移动程度:不能抵消这种改变。它定性揭示了化学平衡与外界条件的关系,在帮助中学生判断平衡移动方向,分析平衡移动后浓度、体积百分含量、转化率变化等方面非常方便实用。而且“勒夏特列原理有广泛适用性,可用于研究所有的化学动态平衡,如沉淀溶解平衡、电离平衡、盐类水解平衡等,所以它是一个很重要的基本规律。另外注意平衡常数只是温度的函数,温度不变,K值不变。

  六、(本题共12分)

  乙酸乙酯广泛用于药物、染料、香料等工业,中学化学实验常用a装置来制备。

  33.实验时,通常加入过量的乙醇,原因是______________。加入数滴浓硫酸即能起催化作用,但实际用量多于此量,原因是_______________;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原因是____________。

  35.反应结束后,将试管中收集到的产品倒入分液漏斗中,_________、________,然后分液。

  36.若用b装置制备乙酸乙酯,其缺点有__________、__________。由b装置制得的乙酸乙酯产品经饱和碳酸钠溶液和饱和食盐水洗涤后,还可能含有的有机杂质是________,分离乙酸乙酯与该杂质的方法是_______________。

  【答案】33.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合理即给分)

  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

  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酯的产率。

  34.中和乙酸、溶解乙醇、减少乙酸乙酯在水中的溶解

  35.振荡、静置 36.原料损失较大、易发生副反应 乙醚;蒸馏

  试题分析:33.由于是可逆反应,因此加入过量的乙醇增大反应物浓度,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由于浓H2SO4能吸收生成的水,使平衡向生成酯的方向移动,提高酯的产率,因此实际用量多于此量;由于浓H2SO4具有强氧化性和脱水性,会使有机物碳化,降低脂的产率,所以浓硫酸用量又不能过多。

  【考点定位】考查乙酸乙酯制备实验设计。

  【名师点睛】乙酸乙酯的制取是中学化学中典型的有机物制备实验之一,有机化学实验中的知识点比较琐碎,特别是许多细节更应引起注意。比如:①加热的方式不同,可有酒精灯直接加热、水浴加热、需用温度计测温度的有机实验等,要知道各种加热方式的优缺点;②许多有机反应都需要催化剂,催化剂种类繁多,要明确实验中所加各物质的作用;③副反应多,相同的反应物在不同的反应条件下可发生不同的化学反应,从而导致产物的不纯;④需要冷却装置的多,由于反应物或产物多为挥发性物质,所以注意对挥发出的反应物或产物进行冷却,以提高反应物的转化率或生成物的产率。水冷或空气冷却是常见的两种方式;⑤产物的分离和提纯,要结合副反应和反应物的挥发性,确定产物中的杂质种类,从而确定分离提纯的方法。⑥结合可逆反应分析反应物的用量。

  七、(本题共12分)

  半水煤气是工业合成氨的原料气,其主要成分是H2、CO、CO2、N2和H2O(g)。半水煤气经过下列步骤转化为合成氨的原料。

  37.半水煤气含有少量硫化氢。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____溶液中(填写试剂名称),出现_______,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39.碱液吸收法是脱除二氧化碳的方法之一。已知:

  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__________;缺点是____________。如果选择K2CO3碱液作吸收液,用什么方法可以降低成本?

  40.以下是测定半水煤气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的实验方案。

  取一定体积(标准状况)的半水煤气,经过下列实验步骤测定其中H2以及CO的体积分数。

  (1)选用合适的无机试剂分别填入Ⅰ、Ⅰ、Ⅳ、Ⅴ方框中。

  (2)该实验方案中,步骤________(选填“Ⅳ”或“Ⅴ”)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

  【答案】37.硝酸铅(或硫酸铜);黑色沉淀

  39.价廉;吸收CO2能力差

  试题分析:37.硫化氢能与重金属生成沉淀,所以将半水煤气样品通入硝酸铅(或硫酸铜)溶液中,出现黑色沉淀可以证明有硫化氢存在。

  39根据表中数据可知若选择Na2CO3碱液作吸收液,其优点是价廉,而缺点是吸收CO2能力差。由于生成的碳酸氢钾受热易分解产生碳酸钾,所以使碱液循环使用可以降低成本,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HCO3→K2CO3+CO2↑+H2O;

  40.(1)由于半水煤气中含有二氧化碳,所以首先利用碱液除去二氧化碳,干燥后再通过氧化铜反应,利用浓硫酸稀释产生的水蒸气,利用碱液吸收产生的二氧化碳,进而计算体积分数。所以流程为

  (2)氢气还原氧化铜生成水蒸气,浓硫酸吸收水蒸气,所以该实验方案中,步骤Ⅳ可以确定半水煤气中H2的体积分数。

  【考点定位】考查水煤气中气体成分测定实验设计与探究。

  【名师点睛】“教真实的化学,学有用的知识”已成为大家的共识,现在的化学试题强调化学与生活的交融,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科技前沿,强调学以致用。试题将真实的问题转化为试题情境,真实问题的复杂性带来了化学试题的综合性,这就要求考生首先读懂并捕捉到全部相关信息,弄清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特别是确定性信息和未知信息之间的关系,为问题的解决奠定基础。这显然属于“关键能力”。对于一个流程的设计和评价,要分析它由几个部分组成,每个部分在整体中处于什么地位、有什么作用,为什么要这样设计,这样设计的优缺点如何,可以如何改进等等,这些都是高考中考查综合能力的重点。

  八、(本题共9分)

  异戊二烯是重要的有机化工原料,其结构简式为CH2=C(CH3)CH=CH2。

  41.化合物X与异戊二烯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与Br/CCl4反应后得到3-甲基-1,1,2,2-四溴丁烷。X的结构简式为_______________。

  42.异戊二烯的一种制备方法如下图所示:

  A能发生的反应有___________。(填反应类型)

  43.设计一条由异戊二烯制得有机合成中间体的合成路线。

  (合成路线常用的表示方式为:)

  【答案】(本题共9分)

  42.加成(还原)、氧化、聚合、取代(酯化)、消除反应;

  43.(合理即给分)

  41.由题意可知化合物X与异戊二烯的分子式相同,则X的分子式为:C6H10,X的不饱和度Ω=2;由X与Br2/CCl4发生加成反应产物为3-甲基-1,1,2,2-四溴丁烷,则X分子中存在碳碳三键,其结构简式为:CH≡CCH(CH3)2。故答案为:CH≡CCH(CH3)2。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反应类型、有机物官能团的性质、常见有机物的推断和合成途径的设计和方法。

  【名师点睛】依据反应规律和产物来推断反应物是有机物推断的常见题型,通常采用逆推法:抓住产物的结构、性质、实验现象、反应类型这条主线,找准突破口,把题目中各物质联系起来从已知逆向推导,从而得到正确结论。对于某一物质来说,有机物在相互反应转化时要发生一定的化学反应,常见的反应类型有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去(消除)反应、酯化反应、加聚反应、缩聚反应等,要掌握各类反应的特点,并会根据物质分子结构特点(包含官能团的种类)进行判断和应用。有机合成路线的设计解题方法一般采用综合思维的方法,其思维程序可以表示为:原料→中间产物←目标产物。即观察目标分子的结构(目标分子的碳架特征,及官能团的种类和位置)→由目标分子和原料分子综合考虑设计合成路线(由原料分子进行目标分子碳架的构建,以及官能团的引入或转化)→对于不同的合成路线进行优选(以可行性、经济性、绿色合成思想为指导)。熟练掌握一定的有机化学基本知识、具备一定的自学能力、信息迁移能力是解答本题的关键,题目难度中等。

  九、(本题共13分)

  M是聚合物胶黏剂、涂料等的单体,其一条合成路线如下(部分试剂及反应条件省略):

  45.除催化氧化法外,由A得到所需试剂为___________。

  46.已知B能发生银镜反应。由反应②、反应③说明:在该条件下,_______________。

  48.D与1-丁醇反应的产物与氯乙烯共聚可提高聚合物性能,写出该共聚物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_

  49.写出一种满足下列条件的丁醛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____________

  ①不含羰基 ②含有3种不同化学环境的氢原子

  已知:双键碳上连有羟基的结构不稳定。

  【答案】(本题共13分)

  44.消除反应;浓硫酸,加热

  45.银氨溶液,酸(合理即给分)

  46.碳碳双键比羰基易还原(合理即给分)

  44.根据题意可知合成M的主要途径为:丙烯CH2=CHCH3在催化剂作用下与H2/CO发生反应生成丁醛CH3CH2CH2CHO;CH3CH2CH2CHO在碱性条件下发生加成反应生成,其分子式为C8H16O2,与A的分子式C8H14O对比可知,反应①为在浓硫酸、加热条件下发生消除反应。故答案为:消除反应;浓硫酸,加热。

  45.除催化氧化法外,由A得到还可以利用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等将醛基氧化成羧基,然后再酸化的方法。故答案为:银氨溶液,酸(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46.化合物A(C8H14O)与H2发生加成反应生成B(C8H16O),由B能发生银镜反应,说明碳碳双键首先与H2加成,即碳碳双键比醛基(羰基)易还原。故答案为:碳碳双键比醛基(羰基)易还原(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的结构简式为:(其他合理答案亦可)。

  【考点定位】考查有机物的合成途径的选择、有机物结构简式的书写方法。

  【名师点睛】有机推断题型,考查学生有机化学基础知识同时还考查信息迁移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等综合能力,因而深受出题者的青睐,是历年高考必考题型之一,题目难度中等。有机推断题常以框图题的形式出现,解题的关键是确定突破口:(1)根据有机物的性质推断官能团:有机物官能团往往具有一些特征反应和特殊的化学性质,这些都是有机物结构的突破口。①能使溴水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或酚类物质(产生白色沉淀);②能发生银镜反应或与新制Cu(OH)2悬浊液煮沸后生成红色沉淀的物质一定含有-CHO,并且氧化产物经酸化后转化为-COOH;③能与H2发生加成(还原)反应说明分子中可能还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羰基、苯环等;④能被催化氧化说明是碳碳双键、-CHO、醇类等;⑤Na、NaOH、Na2CO3等分别用来推断有机物中-OH、酸性官能团和酯基、-COOH等官能团的种类和数目;⑥能发生消去反应说明该有机物属于醇类或卤代烃;⑦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可能含有碳碳双键、碳碳三键、醛基、酚类物质或苯的同系物。(2)根据性质和有关数据推断官能团的数目。(3)从特定的变量进行推断,主要依据反应前后相对分子质量变化进行推断反应类型及官能团的变化。(4)依据反应前后分子式的变化进行推断,主要依据反应前后分子组成的变化进行推断反应类型及官能团的变化。最后准确书写有机物的结构式、结构简式等也是此类题型的关键点。

  十、(本题共14分)

  CO2是重要的化工原料,也是应用广发的化工产品。CO2与过氧化钠或超氧化钾反应可产生氧气。

  若9 mol CO2在密封舱内和KO2反应后生成9 mol O2,则反应前密封舱内H2O的量应该是多少?列式计算。

  53.甲烷和水蒸气反应的产物是合成甲醇的原料:CH4+H2OCO+3H2

  【答案】(本题共14分)

  设CO2转化率为α,CO转化率为β

  51.根据题意要求,2.40 molCO2被完全吸收,NaOH也完全反应,则反应的产物可能是Na2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大)或NaHCO3(此时NaOH的浓度最小)或Na2CO3和NaHCO3的混合物。用极值思想分析两个特殊情况:

  依题意,9 mol CO2在密封舱内和KO2反应后生成9 mol O2,即n(CO2)∶n(O2)=1∶1,通过观察题给两个方程式可知,当把两个方程式相加时正好符合题目要求:

  设CO2的转化率为α,CO的转化率为β

  根据题意,反应后残留氢气120mol,则实际参加反应的氢气为900mol-350mol,所以有

  由①②式可得α=0.8,即设CO2的转化率为80%。

  【考点定位】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物质的量、气体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的转化关系;极值思想、守恒思想的运用。

  根据化学方程式的计算,多以物质的量为核心,考查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物质的量浓度、物质的质量、摩尔质量、气体的体积、气体摩尔体积等相关物理量的转化关系,以及反应物的转化率或产物的产率的计算,同时还可以融入多种化学解题思想,比如极值法、差量法、守恒法、讨论法、特殊值法等,是历来高考的重点内容。例如第50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气体体积的转化关系;第51题考查了物质的量与物质的量浓度的转化关系,同时也考查了极值思想的应用;第53题可根据元素守恒思想列出关系式求解。根据化学方程式计算时一定要准确找出相关物质之间的计量数关系,如果有一种反应物过量,则应根据量少的反应物来进行计算;如果涉及多步反应,可以根据几个化学方程式找出有关物质的关系式进行计算,使计算简化;如果是离子反应,可以根据离子方程式进行计算;如果是氧化还原反应,也可以利用电子转移关系进行有关计算。


化合物I(C11H12O3)是制备液晶材料的中间体之一,其分子中含有醛基和酯基。I可以用E和H在一定条件下合成:
①A的核磁共振氢谱表明其只有一种化学环境的氢;  
③化合物F苯环上的一氯代物只有两种;
④通常在同一个碳原子上连两个羟基不稳定,易脱水形成羰基。
(5)已知:J比I(C11H12O3)相对分子质量小14,J的同分异构体中能同时满足如下条件的共有__________种。
①苯环上只有两个取代基,
②既能发生银镜反应,又能与饱和NaHCO3溶液反应放出CO2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醛基的性质有哪些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