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分析题目,想问问第二题怎么做?

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

带您一起实现首都师范大学考研梦

 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年份齐全,真题来源于学校研招办或来源于我们合作的本校研究生和老师,真实可靠!价格:59元。

如需咨询资料详情和报考答疑,欢迎加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咨询客服QQ:,,。

一、我们认真负责的向每一位尊敬的考生承诺:

我们是真实的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高分研究生辅导团队,团队成员都是2020届考研的专业前几名,资料由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从首都师范大学直接发货,可以来首都师范大学当面交易。资料真实、权威、全面、可靠,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全都有,2020届高分研究生学姐学长的智慧、经验和心血的结晶。目前负责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资料的研究生团队多数也是考研时买了我们的资料,被录取后加入我们的团队。我们的资料最大的特点是能最真实的体现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导师的重点,同时确保内容最全面、重点最突出、复习最有针对性,别的家有的资料我们都有,很多家几百元的宝贝在我们这里只是赠品(赠品涉及本专业的本科课件、笔记、期末题、习题、期末复习题、名校历年真题等等.......)。

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人都非常好,全程负责售后把关,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资料考前至少更新2-3次,每次更新或者补充都会及时通知,免费包邮补寄,直至复试结束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考研客服微信公众号:xmfkaoyan

 三、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2.是否可以来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支持七天无条件退换货,如果不支持必然是假的,而且维权困难。以上三点缺一不可。

四:多家比较,无条件退换货:

建议您挑选购买三家支持7天无条件退换货的资料,留下自己认为最可靠的一份资料,把其他2份退掉。老字号品牌,服务有保障,收货后对资料不满意,无条件支持退款。

1.资料一律从首都师范大学直接发货。2.真实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研究生高分团队。3.七天无理由退货。4.全程售后服务,更新免费补寄。

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限时特价:39元。 

怎么辨别资料真假好坏(一定要看)

市面的资料很多,很多卖家随便购买拼凑一些往年的旧资料就进行大量转卖,导致真正的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高价值内部资料反而卖不出去,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师兄师姐教大家怎么辨别假资料:1.否是本校直接发货,由于专业课资料的特殊性,只有本校的才是真实可靠的,买之前一定要问一下是不是首都师范大学本校发货,如果不是本校发货那么资料还能可靠吗?2.是否可以来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宿舍当面交易,如果不可以,推三阻四总能找出理由,百分百就是假的。3.是否有一对一辅导服务,如果没有基本上就没有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4.是否有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团队负责持续更新。5.资料是否与考研大纲完全相符,现在考研资料网上一大堆,很多卖家随便下载一些就冒充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的内部资料进行出售,问一下如果资料与考研大纲或者历年真题的方向和重点不一致是否可以全额退款,是否可以无条件退款。如果回答的不自信基本上资料肯定不可靠。6.如果您发现一份资料好多店铺都在同时卖,那您觉得这个资料来源是不是也太简单了呢?7.根据我们长期的观察,很多人冒充是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卖资料,90%的都是假的。首都师范大学的研究生要写论文、发表期刊文章,不可能天天泡在网上卖资料,如果有人说自己是研究生,那么找一些专业知识的题目问问他,自然很快辨别真假。

 最近发现很多人在校园贴小广告或者网上发帖进行倒卖文登教育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往年的复印版的资料,在非正规渠道购买资料的,我们不负责更新以及售后。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考研真题为文登考研官方独家版权所有,为文登教育的独家内部资料,受《著作权法》保护,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对其进行非法复印、篡改、抄录、传播、销售;一经发现,文登考研将依据国家法律法规追究相关当事人侵权责任;考生如发现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考研真题存在盗版行为可随时向文登教育投诉举报,我们将予以奖励。打击盗版,支持正版,人人有责!

 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历年考研真题由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的研究生直接从首都师范大学发货,发货后可以从物流信息可以看到。真实、权威、可靠的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考研高价值内部资料,为您考研成功加把力!买首都师范大学733数学分析考研资料当然只选首都师范大学本校发货的。

多年的传承,资料每年都由首都师范大学本专业刚刚考上的高分研究生更新整理。历年考研招生信息均由历届本专业的研究生整理,仅供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历年招生信息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20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4
《数学分析》(上、下册)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四版)

《高等代数》 王萼芳、石生明著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复试科目:数学综合考试(2)
(含数学分析 30分、高等代数 30分、常微分方程 10
分、实变函数 10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10 分、数值分析10 分)

数学分析(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30分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30 分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方丽萍、李忠30 分
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王萼芳、石生明著 30 分
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10 分
实变函数论(第二版) 北京大学出版社 周民强
实变函数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童武等 10 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 何书元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 10 分
数值分析 科学出版社 黄铎等 10 分

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
常微分方程,清华大学出版社,焦宝聪等;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实变函数论(第二版)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民强;实变函数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盛骤,谢式千,潘承毅编
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

备注:含推免生2人;该专业学生可参加首师大-广岛大学硕士双学位项目,参加相关国际交流项目。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对考研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信息,考研复试分数线就决定了考多少分才能有机会进复试的一个最低标准。如果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过高的话,那么对于基础相对较差的考生肯定就会有一定的难度,而如果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复试分数线较低的话就会比较容易。当然复试分数线也受试题难度等影响,也不能完全根据分数线来判断考研难易程度。我们提供的复试分数线可能来源于大学名研究生院网站,也可能由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不代表学校官方数据,可能有误差,供考生参考,如有误差本站不承担相应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录取比例代表着你有多大的概率或者可能性考研成功,这是每个考研人都十分关注的非常现实的一个问题。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报录比,顾名思义,是报考人数与录取人数的比例关系。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历年录取比例以及历年报录比的对每个考生都非常重要。知道了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录取比例,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在起跑线上就已经处于领先地位了。我们提供的报录比可能来源于大学名研究生院网站,也可能由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的研究生提供,不代表学校官方数据,可能有误差,供考生参考,如有误差本站不承担相应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考研难度系数是经过多届(一般3届以上)大量的报考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研究生的考生根据专业课的难度、分数线、报录比等多种因素分析出来的参考数据,最高为10(代表非常难考,代表强手多,竞争大,需要足够的重视和付出,考研复习时间建议一年以上),最低为3(代表竞争不大,报考人数少,正常情况下好好复习半年左右就有比较大的成功率)。难度系数仅供考生参考,不代表学校官方数据,不对数据承担相应的责任。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上招生信息(招生目录、考试科目、参考书、复试信息)均来源于首都师范大学研究生院,权威可靠。导师信息、历年分数线、招生录取比例、难度分析有些来源于在校的研究生,信息比较准确,但是可能存在一定的误差,仅供大家参考。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9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3
1.《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编著
3.《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忠、方丽萍 著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王萼芳、石生明著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7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4
1.《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编著
3.《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忠、方丽萍 著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王萼芳、石生明著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6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4
1.《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2.《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编著
3.《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忠、方丽萍 著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王萼芳、石生明著

复试科目:数学综合考试(2)
(含数学分析30分、高等代数30分、常微分方程10分、实变函数10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10分、数值分析10分)

复试形式:专业笔试 (满分100)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
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为100分)

1.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2.数学分析(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3.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方丽萍、李忠 共30分
4.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萼芳、石生明著 30分
5.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6.常微分方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共10分
7.实变函数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武等,10分
8.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10分
9.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10分

1.常微分方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2.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3.实变函数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武等
4.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
5.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5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6
《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编 著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 高等教育出版社 李忠、方丽萍 著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 王萼芳、石生明著

复试科目:数学综合考试(2)
复试形式:专业笔试 (满分100)
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数学分析(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方丽萍、李忠
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萼芳、石生明著
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常微分方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实变函数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武等,10分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10分
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10分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科目:
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为100分)
常微分方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实变函数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童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
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4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8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编 著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册)》,高等教育出版社

《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三版),王萼芳、石生明著

数学综合考试(2),考试形式专业笔试 (满分100)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
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为100分)

数学分析(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30分
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30分
数学分析教程(上、下),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丽萍、李忠,30分
高等代数(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王萼芳、石生明著,30分
常微分方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10分
近世代数导引,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绍学等,10分
实变函数论,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民强,10分
概率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10分
数理统计,何书元,10分
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10分

常微分方程、抽象代数、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
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焦宝聪等
近世代数导引 ,高等教育出版社,刘绍学等
实变函数论 ,北京大学出版社,周民强
概率论 ,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
数理统计 ,高等教育出版社,何书元
数值分析,科学出版社,黄铎等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3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10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编 著
《数学分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丽萍、李忠 著

《高等代数》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

1.数学综合考试(2)
2.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
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为100分)

1.数学综合考试(2)
(1)数学分析(第二、三版)数学分析
数学分析教程高等教育出版社复旦大学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方丽萍、李忠 30分
(2)高等代数(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30分
(3)常微分方程常微分方程高等教育出版社 清华大学出版社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焦宝聪等10分
(4)实变函数基础首都师范大学出版
(5)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科学出版社 张饴慈等 10分
(6)数值分析 科学出版社 黄铎等10分

2.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常微分方程 常微分方程 实变函数基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数值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清华大学出版社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科学出版社科学出版社 中山大学王高雄等 焦宝聪等 童武等 张饴慈等 黄铎等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2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12
《数学分析》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编著

《数学分析》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丽萍、李忠著

《高等代数》 高等教育出版社(第二、三版) 北京 大学数学 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

复试:数学综合考试(2)

数学分析(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华东师范大学数学系

数学分析 复旦大学出版社 欧阳光中、姚允龙、周渊

数学分析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方丽萍、李忠

高等代数(第二、三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 北京大学数学系几何与代数教研室编

常微分方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实变函数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童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科学出版社 张饴慈等

数值分析 科学出版社 黄铎等

同等学力及跨专业考生加试:
常微分方程、实变函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值分析中任选两门(满分均为 100 分)

常微分方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中山大学 王高雄等

常微分方程 清华大学出版社 焦宝聪等

实变函数基础 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童武等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 科学出版社 张饴慈等

数值分析 科学出版社 黄铎等

首都师范大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2011年考研招生简章招生目录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专业招生人数: 12

注:1、请根据收到资料的情况进行如实评价。2、评价次数不代表本商品的购买次数,买家收到资料后可自由选择是否在会员中心进行评价。3、如果本商品差评超过三个,请先和考研网的客服联系,确认商品是否合格后购买。4、考研网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为国内最大最权威的考研专业课辅导机构,经常遭到同行的恶意诋毁,禁止同行网站或者机构进行恶意差评,一旦发现将追究法律责任。

学习经济学的朋友多少都会了解一些数学知识,数学学的多了,积累的多了,思考的多了,你就会发现数学真的很有意思,数学家真的很有趣。有些数学故事带给我们的欢乐不亚于你所喜欢的经济学啊!

在数学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故事,有的你听说过,有的你没有见过,比如下面这些,有的你可能没有听说过,还犹豫什么呢?赶快去读啊!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会碰到很多简单而有趣的数学题目,他们看似简单,实际上也不是那么容易,比如下面那些,你全部都会吗?要不先试着做做看啊?

在你学习太累的时候,看看这些小故事,权当作是一种休闲,一种娱乐,那是高雅的休闲,那是思维的娱乐。这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呵呵!

当你看完之后觉得有收获的话,各位朋友们,就顶一下啊,如果我们这个论坛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享受它,那是意见多么美妙的事啊!

三位科学家由伦敦去苏格兰参加会议,越过边境不久,发现了一只黑羊。

“真有意思,”天文学家谈论道,“苏格兰的羊都是黑的。”

“这种推断并不可靠,”物理学家应道,“我们只能得出这样的结论:在苏格兰有一些羊是黑色的。”

逻辑学家马上接着说:“我们真正把握的只不过是:在苏格兰至少有一个地方有至少一只黑羊。”

英国诗人捷尼逊写过一首诗,其中几行是这样写的:“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死亡,每分钟都有一个人在诞生……”

有个数学家读后去信质疑,信上说:“尊敬的阁下,读罢大作,令人一快,但有几行不合逻辑,实难苟同。根据您的算法,每分钟生死人数相抵,地球上的人数是永恒不变的。但您也知道,事实上地球上的人口是不断地在增长。确切地说,每分钟相对地有1.6749人在诞生,这与您在诗中提供的数字出入甚多。为了符合实际,如果您不反对,我建议您使用7/6这个分数,即将诗句改为:“每分钟都有一个人死亡,每分钟都有一又六分之一人在诞生......”

数学家同女朋友在公园漫步。女朋友问他:“我满脸雀斑,你真的不介意?”

数学家温柔地回答:“绝对不!我生来最爱跟小数点打交道。”

“你说,世界上谁最吝啬?”

“他们是毫厘必争呀!”

有个从未管过自己孩子的统计学家,在一个星期六下午妻子要外出买东西时,勉强答应照看一下4个年幼好动的孩子。当妻子回家时,他交给妻子一张纸条,上写:

“擦眼泪11次;系鞋带15次;给每个孩子吹玩具气球各5次,每个气球的平均寿命10秒钟;警告孩子不要横穿马路26次;孩子坚持要穿过马路26次;我还想再过这样的星期六0次。”

《史记》中有这样一个故事:有一天,齐王要田忌和他赛马,规定每个人从自己的上、中、下三等马中各选一匹来赛;并规定,每有一匹马来比赛;并约定,每有一匹马取胜可获千两黄金,每有一匹马落后要付千两黄金。

当时,齐王的每一等次的马比田忌同样等次的马都要强,因而,如果田忌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下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则田忌要输三次,因而要输黄金三千两。但是结果,田忌没有输,反而赢了一千两黄金。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在赛马之前,田忌的谋士孙膑给他出了一个主意,让田忌用自己的下等马去与齐王的上等马比,用自己的上等马与齐王的中等马比,用自己的中等马与齐王的下等马比。田忌的下等马当然会输,但是上等马和中等马都赢了。因而田忌不仅没有输掉黄金三千两,还赢了黄金一千两。

这个故事与上一段老鼠逃跑的策略问题都表明,在有双方参加的竞赛或斗争中,策略是很重要的。采用的策略适当,就有可能在似乎一定会失败的情况下取得胜利的结果。

研究这种竞赛策略的数学分支,叫作博奕论,也叫对策论;它是运筹学中的一部分内容。

中国古代有一个丁谓施工的故事,也蕴含着运筹学的思想。

传说宋真宗在位时,皇宫曾起火。一夜之间,大片的宫室楼台殿阁亭榭变成了废墟。为了修复这些宫殿,宋真宗派当时的晋国公丁谓主持修缮工程。当时,要完成这项重大的建筑工程,面临着三个大问题:第一,需要把大量的废墟垃圾清理掉;第二,要运来大批木材和石料;第三,要运来大量新土。不论是运走垃圾还是运来建筑材料和新土,都涉及到大量的运输问题。如果安排不当,施工现场会杂乱无章,正常的交通和生活秩序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丁谓研究了工程之后,制订了这样的施工方案:首先,从施工现场向外挖了若干条大深沟,把挖出来的土作为施工需要的新土备用,于是就解决了新土问题。第二步,从城外把汴水引入所挖的大沟中,于是就可以利用木排及船只运送木材石料,解决了木材石料的运输问题。最后,等到材料运输任务完成之后,再把沟中的水排掉,把工地上的垃圾填入沟内,使沟重新变为平地。

简单归纳起来,就是这样一个过程:挖沟(取土)→引水入沟(水道运输)→填沟(处理垃圾)。

按照这个施工方案,不仅节约了许多时间和经费,而且使工地秩序井然,使城内的交通和生活秩序不受施工太大的影响,因而确实是很科学的施工方案。

勾股定理:在任何一个直角三角形中,两条直角边的平方之和一定等于斜边的平方。

这个定理在中国又称为"商高定理",在外国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为什么一个定理有这么多名称呢?

商高是公元前十一世纪的中国人。当时中国的朝代是西周,是奴隶社会时期。

在中国古代大约是战国时期西汉的数学著作《周髀算经》中记录着商高同周公的一段对话。商高说:"…故折矩,勾广三,股修四,经隅五。"

什么是"勾、股"呢?在中国古代,人们把弯曲成直角的手臂的上半部分称为"勾",下半部分称为"股"。

商高那段话的意思就是说:当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分别为3(短边)和4(长边)时,径隅(就是弦)则为5。以后人们就简单地把这个事实说成"勾三股四弦五"。

由于勾股定理的内容最早见于商高的话中,所以人们就把这个定理叫作"商高定理"。

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是古希腊数学家,他是公元前五世纪的人,比商高晚出生五百多年。

希腊另一位数学家欧几里德(Euclid,是公元前三百年左右的人)在编著《几何原本》时,认为这个定理是毕达哥达斯最早发现的,所以他就把这个定理称为"毕达哥拉斯定理",以后就流传开了。

关于勾股定理的发现,《周髀算经》上说:"故禹之所以治天下者,此数之所由生也。""此数"指的是"勾三股四弦五",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勾三股四弦五这种关系是在大禹治水时发现的。

勾股定理的应用非常广泛。我国战国时期另一部古籍《路史后记十二注》中就有这样的记载:"禹治洪水决流江河,望山川之形,定高下之势,除滔天之灾,使注东海,无漫溺之患,此勾股之所系生也。"这段话的意思是说:大禹为了治理洪水,使不决流江河,根据地势高低,决定水流走向,因势利导,使洪水注入海中,不再有大水漫溺的灾害,是应用勾股定理的结果。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四色猜想的提出来自英国。1852年,毕业于伦敦大学的弗南西斯.格思里来到一家科研单位搞地图着色工作时,发现了一种有趣的现象:“看来,每幅地图都可以用四种颜色着色,使得有共同边界的国家着上不同的颜色。”这个结论能不能从数学上加以严格证明呢?他和在大学读书的弟弟格里斯决心试一试。兄弟二人为证明这一问题而使用的稿纸已经堆了一大叠,可是研究工作没有进展。

1852年10月23日,他的弟弟就这个问题的证明请教他的老师、著名数学家德.摩尔根,摩尔根也没有能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于是写信向自己的好友、著名数学家哈密尔顿爵士请教。哈密尔顿接到摩尔根的信后,对四色问题进行论证。但直到1865年哈密尔顿逝世为止,问题也没有能够解决。

1872年,英国当时最著名的数学家凯利正式向伦敦数学学会提出了这个问题,于是四色猜想成了世界数学界关注的问题。世界上许多一流的数学家都纷纷参加了四色猜想的大会战。1878~1880年两年间,著名的律师兼数学家肯普和泰勒两人分别提交了证明四色猜想的论文,宣布证明了四色定理,大家都认为四色猜想从此也就解决了。

11年后,即1890年,数学家赫伍德以自己的精确计算指出肯普的证明是错误的。不久,泰勒的证明也被人们否定了。后来,越来越多的数学家虽然对此绞尽脑汁,但一无所获。于是,人们开始认识到,这个貌似容易的题目,其实是一个可与费马猜想相媲美的难题:先辈数学大师们的努力,为后世的数学家揭示四色猜想之谜铺平了道路。

进入20世纪以来,科学家们对四色猜想的证明基本上是按照肯普的想法在进行。1913年,伯克霍夫在肯普的基础上引进了一些新技巧,美国数学家富兰克林于1939年证明了22国以下的地图都可以用四色着色。1950年,有人从22国推进到35国。1960年,有人又证明了39国以下的地图可以只用四种颜色着色;随后又推进到了50国。看来这种推进仍然十分缓慢。电子计算机问世以后,由于演算速度迅速提高,加之人机对话的出现,大大加快了对四色猜想证明的进程。1976年,美国数学家阿佩尔与哈肯在美国伊利诺斯大学的两台不同的电子计算机上,用了1200个小时,作了100亿判断,终于完成了四色定理的证明。四色猜想的计算机证明,轰动了世界。它不仅解决了一个历时100多年的难题,而且有可能成为数学史上一系列新思维的起点。不过也有不少数学家并不满足于计算机取得的成就,他们还在寻找一种简捷明快的书面证明方法。

这项有趣的消遣活动是在星期六作一次走过所有七座桥的散步,每座桥只能经过一次而且起点与终点必须是同一地点。

Euler把每一块陆地考虑成一个点,连接两块陆地的桥以线表示,便得如下的图形:

後来推论出此种走法是不可能的。他的论点是这样的,除了起点以外,每一次当一个人由一座桥进入一块陆地(或点)时,他(或她)同时也由另一座桥离开此点。所以每行经一点时,计算两座桥(或线),从起点离开的线与最後回到始点的线亦计算两座桥,因此每一个陆地与其他陆地连接的桥数必为偶数。

七桥所成之图形中,没有一点含有偶数条数,因此上述的任务是不可能实现的

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哥德巴赫是德国一位中学教师,也是一位著名的数学家,生于1690年,1725年当选为俄国彼得堡科学院院士。1742年,哥德巴赫在教学中发现,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只能被和它本身整除的数)之和。如6=3+3,12=5+7等等。

公元1742年6月7日哥德巴赫(Goldbach)写信给当时的大数学家欧拉(Euler),提出了以下的猜想:

(a) 任何一个>=6之偶数,都可以表示成两个奇质数之和。

(b) 任何一个>=9之奇数,都可以表示成三个奇质数之和。

这就是着名的哥德巴赫猜想。欧拉在6月30日给他的回信中说,他相信这个猜想是正确的,但他不能证明。叙述如此简单的问题,连欧拉这样首屈一指的数学家都不能证明,这个猜想便引起了许多数学家的注意。从费马提出这个猜想至今,许多数学家都不断努力想攻克它,但都没有成功。当然曾经有人作了些具体的验证工作,例如: 6 = 3 + 3, 8 = 3 + 5, 10 = 5 + 5 = 3 + 7, 12 =

从此,这道著名的数学难题引起了世界上成千上万数学家的注意。200年过去了,没有人证明它。哥德巴赫猜想由此成为数学皇冠上一颗可望不可及的“明珠”。到了20世纪20年代,才有人开始向它靠近。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爵用一种古老的筛选法证明,得出了一个结论:每一个比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为(99)。这种缩小包围圈的办法很管用,科学家们于是从(9十9)开始,逐步减少每个数里所含质数因子的个数,直到最后使每个数里都是一个质数为止,这样就证明了“哥德巴赫”。

目前最佳的结果是中国数学家陈景润於1966年证明的,称为陈氏定理(Chen‘s Theorem) ? “任何充份大的偶数都是一个质数与一个自然数之和,而後者仅仅是两个质数的乘积。” 通常都简称这个结果为大偶数可表示为 “1 + 2 ”的形式。

在陈景润之前,关於偶数可表示为 s个质数的乘积与t个质数的乘积之和(简称“s + t ”问题)之进展情况如下:

1948年,匈牙利的瑞尼(Renyi)证明了“1 + c ”,其中c是一很大的自然 数。

1956年,中国的王元证明了 “3 + 4 ”。

1962年,中国的潘承洞和苏联的巴尔巴恩(BapoaH)证明了 “1 + 5 ”, 中国的王元证明了“1 + 4 ”。

1966年,中国的陈景润证明了 “1 + 2 ”。

最终会由谁攻克 “1 + 1 ”这个难题呢?现在还没法预测。

加拿大科学记者德富林在《环球邮报》上撰文称,经过1600年努力,数学家终于证明蜜蜂是世界上工作效率最高的建筑者。

四世纪古希腊数学家佩波斯提出,蜂窝的优美形状,是自然界最有效劳动的代表。他猜想,人们所见到的、截面呈六边形的蜂窝,是蜜蜂采用最少量的蜂蜡建造成的。他的这一猜想称为"蜂窝猜想",但这一猜想一直没有人能证明。

美密执安大学数学家黑尔宣称,他已破解这一猜想。蜂窝是一座十分精密的建筑工程。蜜蜂建巢时,青壮年工蜂负责分泌片状新鲜蜂蜡,每片只有针头大校而另一些工蜂则负责将这些蜂蜡仔细摆放到一定的位置,以形成竖直六面柱体。每一面蜂蜡隔墙厚度及误差都非常小。6面隔墙宽度完全相同,墙之间的角度正好120度,形成一个完美的几何图形。人们一直疑问,蜜蜂为什么不让其巢室呈三角形、正方形或其他形状呢?隔墙为什么呈平面,而不是呈曲面呢?虽然蜂窝是一个三维体建筑,但每一个蜂巢都是六面柱体,而蜂蜡墙的总面积仅与蜂巢的截面有关。由此引出一个数学问题,即寻找面积最大、周长最小的平面图形。

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正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1943年,匈牙利数学家陶斯巧妙地证明,在所有首尾相连的正多边形中,正多边形的周长是最小的。但如果多边形的边是曲线时,会发生什么情况呢?陶斯认为,正六边形与其他任何形状的图形相比,它的周长最小,但他不能证明这一点。而黑尔在考虑了周边是曲线时,无论是曲线向外突,还是向内凹,都证明了由许多正六边形组成的图形周长最校他已将19页的证明过程放在因特网上,许多专家都已看到了这一证明,认为黑尔的证明是正确的。

被公认执世界报纸牛耳地位地位的纽约时报於1993年6月24日在其一版头题刊登了一则有关数学难题得以解决的消息,那则消息的标题是「在陈年数学困局中,终於有人呼叫『我找到了』」。时报一版的开始文章中还附了一张留着长发、穿着中古世纪欧洲学袍的男人照片。这个古意盎然的男人,就是法国的数学家费马(Pierre de Fermat)(费马小传请参考附录)。费马是十七世纪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他在数学许多领域中都有极大的贡献,因为他的本行是专业的律师,为了表彰他的数学造诣,世人冠以「业余王子」之美称,在三百六十多年前的某一天,费马正在阅读一本古希腊数学家戴奥芬多斯的数学书时,突然心血来潮在书页的空白处,写下一个看起来很简单的定理这个定理的内容是有关一个方程式 x2 + y2 =z2的正整数解的问题,当n=2时就是我们所熟知的毕氏定理(中国古代又称勾股弦定理):x2 + y2 =z2,此处z表一直角形之斜边而x、y为其之两股,也就是一个直角三角形之斜边的平方等於它的两股的平方和,这个方程式当然有整数解(其实有很多),例如:x=3、y=4、z=5;x=6、y=8、z=10;x=5、y=12、z=13…等等。

费马声称当n>2时,就找不到满足xn +yn = zn的整数解,例如:方程式x3 +y3=z3就无法找到整数解。

当时费马并没有说明原因,他只是留下这个叙述并且也说他已经发现这个定理的证明妙法,只是书页的空白处不够无法写下。始作俑者的费马也因此留下了千古的难题,三百多年来无数的数学家尝试要去解决这个难题却都徒劳无功。这个号称世纪难题的费马最後定理也就成了数学界的心头大患,极欲解之而後快。

十九世纪时法国的法兰西斯数学院曾经在一八一五年和一八六0年两度悬赏金质奖章和三百法郎给任何解决此一难题的人,可惜都没有人能够领到奖赏。德国的数学家佛尔夫斯克尔(P?Wolfskehl)在1908年提供十万马克,给能够证明费马最後定理是正确的人,有效期间为100年。其间由於经济大萧条的原因,此笔奖额已贬值至七千五百马克,虽然如此仍然吸引不少的「数学痴」。

二十世纪电脑发展以後,许多数学家用电脑计算可以证明这个定理当n为很大时是成立的,1983年电脑专家斯洛文斯基借助电脑运行5782秒证明当n为时费马定理是正确的(注为一天文数字,大约为25960位数)。

虽然如此,数学家还没有找到一个普遍性的证明。不过这个三百多年的数学悬案终於解决了,这个数学难题是由英国的数学家威利斯(Andrew Wiles)所解决。其实威利斯是利用二十世纪过去三十年来抽象数学发展的结果加以证明。

五0年代日本数学家谷山丰首先提出一个有关椭圆曲现的猜想,後来由另一位数学家志村五郎加以发扬光大,当时没有人认为这个猜想与费马定理有任何关联。在八0年代德国数学家佛列将谷山丰的猜想与费马定理扯在一起,而威利斯所做的正是根据这个关联论证出一种形式的谷山丰猜想是正确的,进而推出费马最後定理也是正确的。这个结论由威利斯在1993年的6月21日於美国剑桥大学牛顿数学研究所的研讨会正式发表,这个报告马上震惊整个数学界,就是数学门墙外的社会大众也寄以无限的关注。不过威利斯的证明马上被检验出有少许的瑕疵,於是威利斯与他的学生又花了十四个月的时间再加以修正。1994年9月19日他们终於交出完整无瑕的解答,数学界的梦魇终於结束。1997年6月,威利斯在德国哥庭根大学领取了佛尔夫斯克尔奖。当年的十万法克约为两百万美金,不过威利斯领到时,只值五万美金左右,但威利斯已经名列青史,永垂不朽了。

要证明费马最後定理是正确的

希尔伯特23个数学问题

在1900年巴黎国际数学家代表大会上,希尔伯特发表了题为《数学问题》的著名讲演。他根据过去特别是十九世纪数学研究的成果和发展趋势,提出了23个最重要的数学问题。这23个问题通称希尔伯特问题,后来成为许多数学家力图攻克的难关,对现代数学的研究和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并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希尔伯特问题中有些现已得到圆满解决,有些至今仍未解决。他在讲演中所阐发的想信每个数学问题都可以解决的信念,对于数学工作者是一种巨大的鼓舞。

希尔伯特的23个问题分属四大块:第1到第6问题是数学基础问题;第7到第12问题是数论问题;第13到第18问题属于代数和几何问题;第19到第23问题属于数学分析。

(1)康托的连续统基数问题。

1874年,康托猜测在可数集基数和实数集基数之间没有别的基数,即著名的连续统假设。1938年,侨居美国的奥地利数理逻辑学家哥德尔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集合论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1963年,美国数学家科思(P.Choen)证明连续统假设与ZF公理彼此独立。因而,连续统假设不能用ZF公理加以证明。在这个意义下,问题已获解决。

(2)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欧氏几何的无矛盾性可以归结为算术公理的无矛盾性。希尔伯特曾提出用形式主义计划的证明论方法加以证明,哥德尔1931年发表不完备性定理作出否定。根茨(G.Gentaen,)1936年使用超限归纳法证明了算术公理系统的无矛盾性。

(3)只根据合同公理证明等底等高的两个四面体有相等之体积是不可能的。

问题的意思是:存在两个登高等底的四面体,它们不可能分解为有限个小四面体,使这两组四面体彼此全等德思(M.Dehn)1900年已解决。

(4)两点间以直线为距离最短线问题。

此问题提的一般。满足此性质的几何很多,因而需要加以某些限制条件。1973年,苏联数学家波格列洛夫(Pogleov)宣布,在对称距离情况下,问题获解决。

(5)拓扑学成为李群的条件(拓扑群)。

这一个问题简称连续群的解析性,即是否每一个局部欧氏群都一定是李群。1952年,由格里森(Gleason)、蒙哥马利(Montgomery)、齐宾(Zippin)共同解决。1953年,日本的山迈英彦已得到完全肯定的结果。

(6)对数学起重要作用的物理学的公理化。

1933年,苏联数学家柯尔莫哥洛夫将概率论公理化。后来,在量子力学、量子场论方面取得成功。但对物理学各个分支能否全盘公理化,很多人有怀疑。

(7)某些数的超越性的证明。

需证:如果α是代数数,β是无理数的代数数,那么αβ一定是超越数或至少是无理数(例如,2√2和eπ)。苏联的盖尔封特(Gelfond)1929年、德国的施奈德(Schneider)及西格尔(Siegel)1935年分别独立地证明了其正确性。但超越数理论还远未完成。目前,确定所给的数是否超越数,尚无统一的方法。

(8)素数分布问题,尤其对黎曼猜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共问题。

素数是一个很古老的研究领域。希尔伯特在此提到黎曼(Riemann)猜想、哥德巴赫(Goldbach)猜想以及孪生素数问题。黎曼猜想至今未解决。哥德巴赫猜想和孪生素数问题目前也未最终解决,其最佳结果均属中国数学家陈景润。

(9)一般互反律在任意数域中的证明。

1921年由日本的高木贞治,1927年由德国的阿廷(E.Artin)各自给以基本解决。而类域理论至今还在发展之中。

(10)能否通过有限步骤来判定不定方程是否存在有理整数解?

求出一个整数系数方程的整数根,称为丢番图(约210-290,古希腊数学家)方程可解。1950年前后,美国数学家戴维斯(Davis)、普特南(Putnan)、罗宾逊(Robinson)等取得关键性突破。1970年,巴克尔(Baker)、费罗斯(Philos)对含两个未知数的方程取得肯定结论。1970年。苏联数学家马蒂塞维奇最终证明:在一般情况答案是否定的。尽管得出了否定的结果,却产生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副产品,其中不少和计算机科学有密切联系。

(11)一般代数数域内的二次型论。

德国数学家哈塞(Hasse)和西格尔(Siegel)在20年代获重要结果。60年代,法国数学家魏依(A.Weil)取得了新进展。

(12)类域的构成问题。

即将阿贝尔域上的克罗内克定理推广到任意的代数有理域上去。此问题仅有一些零星结果,离彻底解决还很远。

(13)一般七次代数方程以二变量连续函数之组合求解的不可能性。

七次方程x7+ax3+bx2+cx+1=0的根依赖于3个参数a、b、c;x=x(a,b,c)。这一函数能否用两变量函数表示出来?此问题已接近解决。1957年,苏联数学家阿诺尔德(Arnold)证明了任一在[0,1]上连续的实函数f(x1,x2,x3)可写成形式∑hi(ξi(x1,x2),x3)(i=1--9),这里hi和ξi为连续实函数。柯尔莫哥洛夫证明f(x1,x2,x3)可写成形式∑hi(ξi1(x1)+ξi2(x2)+ξi3(x3))(i=1--7)这里hi和ξi为连续实函数,ξij的选取可与f完全无关。1964年,维土斯金(Vituskin)推广到连续可微情形,对解析函数情形则未解决。

(14)某些完备函数系的有限的证明。

即域K上的以x1,x2,…,xn为自变量的多项式fi(i=1,…,m),R为K[X1,…,Xm]上的有理函数F(X1,…,Xm)构成的环,并且F(f1,…,fm)∈K[x1,…,xm]试问R是否可由有限个元素F1,…,FN的多项式生成?这个与代数不变量问题有关的问题,日本数学家永田雅宜于1959年用漂亮的反例给出了否定的解决。

(15)建立代数几何学的基础。

荷兰数学家范德瓦尔登1938年至1940年,魏依1950年已解决。

注一舒伯特(Schubert)计数演算的严格基础。

一个典型的问题是:在三维空间中有四条直线,问有几条直线能和这四条直线都相交?舒伯特给出了一个直观的解法。希尔伯特要求将问题一般化,并给以严格基础。现在已有了一些可计算的方法,它和代数几何学有密切的关系。但严格的基础至今仍未建立。

(16)代数曲线和曲面的拓扑研究。

此问题前半部涉及代数曲线含有闭的分枝曲线的最大数目。后半部要求讨论备dx/dy=Y/X的极限环的最多个数N(n)和相对位置,其中X、Y是x、y的n次多项式。对n=2(即二次系统)的情况,1934年福罗献尔得到N(2)≥1;1952年鲍廷得到N(2)≥3;1955年苏联的波德洛夫斯基宣布N(2)≤3,这个曾震动一时的结果,由于其中的若干引理被否定而成疑问。关于相对位置,中国数学家董金柱、叶彦谦1957年证明了(E2)不超过两串。1957年,中国数学家秦元勋和蒲富金具体给出了n=2的方程具有至少3个成串极限环的实例。1978年,中国的史松龄在秦元勋、华罗庚的指导下,与王明淑分别举出至少有4个极限环的具体例子。1983年,秦元勋进一步证明了二次系统最多有4个极限环,并且是(1,3)结构,从而最终地解决了二次微分方程的解的结构问题,并为研究希尔伯特第(16)问题提供了新的途径。

(17)半正定形式的平方和表示。

实系数有理函数f(x1,…,xn)对任意数组(x1,…,xn)都恒大于或等于0,确定f是否都能写成有理函数的平方和?1927年阿廷已肯定地解决。

(18)用全等多面体构造空间。

德国数学家比贝尔巴赫(Bieberbach)1910年,莱因哈特(Reinhart)1928年作出部分解决。

(19)正则变分问题的解是否总是解析函数?

德国数学家伯恩斯坦(Bernrtein,1929)和苏联数学家彼德罗夫斯基(1939)已解决。

(20)研究一般边值问题。

此问题进展迅速,己成为一个很大的数学分支。日前还在继读发展。

(21)具有给定奇点和单值群的Fuchs类的线性微分方程解的存在性证明。

此问题属线性常微分方程的大范围理论。希尔伯特本人于1905年、勒尔(H.Rohrl)于1957年分别得出重要结果。1970年法国数学家德利涅(Deligne)作出了出色贡献。

(22)用自守函数将解析函数单值化。

此问题涉及艰深的黎曼曲面理论,1907年克伯(P.Koebe)对一个变量情形已解决而使问题的研究获重要突破。其它方面尚未解决。

(23)发展变分学方法的研究。

这不是一个明确的数学问题,只是谈了对变分法的一般看法。20世纪以来变分法有了很大的发展。

(注:文中将阿拉夫零记为alf(0),阿拉夫一记为alf(1),依次类推…)

由于alf(0)是无穷基数,阿拉夫是有异于有限运算的神奇运算,因而,以下的结果也不足为怪:

alf(0)是自然数集的基数。一个无穷基数,只要是可数集,其基数必为alf(0)。由可排序性,可知如整数集、有理数集的基数为alf(0);或由它们的基数为alf(0),得它们为可数集。而实数集不可数(可由康托粉尘线反证不可数)推之存在比alf(0)更大的基数。乘法运算无法突破alf(0),但幂集可突破:2alf(0) = alf(1)

alf(2)究竟有何意义?人们冥思苦想,得出:空间所有曲线的数目。但而后的alf(3),人类绞尽脑汁,至今为能道出眉目来。此外,还有一个令人困惑的连续统之迷:"alf(0)与alf(1)之间是否还存在另一个基数?"

公元1878年,康托提出了这样的猜想:在alf(0)与alf(1)之间不存在其它的基数。但当时康托本人对此无法予以证实。

公元1900年,在巴黎召开的第二次国际数学家会议上,德国哥庭根大学教授希尔伯特提出了举世闻名的23个二十世纪须攻克的数学问题中,连续统假设显赫的排在第一个。然而这个问题的最终结果却是完全出人意料的。

公元1938年,奥地利数学家哥德尔证明了"连续统假设决不会引出矛盾",意味着人类根本不可能找出连续统假设有什么错误。1963年,美国数学家柯亨居然证明了:"连续统假设是独立的",也就是说连续统假设根本不可能被证明。

平面几何作图限制只能用直尺、圆规,而这里所谓的直尺是指没有刻度只能画直线的尺。用直尺与圆规当然可以做出许多种之图形,但有些图形如正七边形、正九边形就做不出来。有些问题看起来好像很简单,但真正做出来却很困难,这些问题之中最有名的就是所谓的三大问题。

1.化圆为方-求作一正方形使其面积等於一已知圆;

3.倍立方-求作一立方体使其体积是一已知立方体的二倍。

圆与正方形都是常见的几何图形,但如何作一个正方形和已知圆等面积呢?若已知圆的半径为1则其面积为π(1)2=π,所以化圆为方的问题等於去求一正方形其面积为π,也就是用尺规做出长度为π1/2的线段(或者是π的线段)。

三大问题的第二个是三等分一个角的问题。对於某些角如90。、180。三等分并不难,但是否所有角都可以三等分呢?例如60。,若能三等分则可以做出20。的角,那麽正18边形及正九边形也都可以做出来了(注:圆内接一正十八边形每一边所对的圆周角为360。/18=20。)。其实三等分角的问题是由求作正多边形这一类问题所引起来的。

第三个问题是倍立方。埃拉托塞尼(公元前276年~公元前195年)曾经记述一个神话提到说有一个先知者得到神谕必须将立方形的祭坛的体积加倍,有人主张将每边长加倍,但我们都知道那是错误的,因为体积已经变成原来的8倍。

这些问题困扰数学家一千多年都不得其解,而实际上这三大问题都不可能用直尺圆规经有限步骤可解决的。

1637年笛卡儿创建解析几何以後,许多几何问题都可以转化为代数问题来研究。1837年旺策尔(Wantzel)给出三等分任一角及倍立方不可能用尺规作图的证明。1882年林得曼(Linderman)也证明了π的超越性(即π不为任何整数系数多次式的根),化圆为方的不可能性也得以确立。

韩信点兵又称为中国剩余定理,相传汉高祖刘邦问大将军韩信统御兵士多少,韩信答说,每3人一列余1人、5人一列余2人、7人一列余4人、13人一列余6人……。刘邦茫然而不知其数。

我们先考虑下列的问题:假设兵不满一万,每5人一列、9人一列、13人一列、17人一列都剩3人,则兵有多少?

首先我们先求5、9、13、17之最小公倍数9945(注:因为5、9、13、17为两两互质的整数,故其最小公倍数为这些数的积),然後再加3,得9948(人)。

中国有一本数学古书「孙子算经」也有类似的问题:「今有物,不知其数,三三数之,剩二,五五数之,剩三,七七数之,剩二,问物几何?」

术曰:「三三数之剩二,置一百四十,五五数之剩三,置六十三,七七数之剩二,置三十,并之,得二百三十三,以二百一十减之,即得。凡三三数之剩一,则置七十,五五数之剩一,则置二十一,七七数之剩一,则置十五,即得。」

孙子算经的作者及确实着作年代均不可考,不过根据考证,着作年代不会在晋朝之後,以这个考证来说上面这种问题的解法,中国人发现得比西方早,所以这个问题的推广及其解法,被称为中国剩余定理。中国剩余定理(Chinese Remainder Theorem)在近代抽象代数学中占有一席非常重要的地位

气象学家Lorenz提出一篇论文,名叫「一只蝴蝶拍一下翅膀会不会在Taxas州引起龙卷风?」论述某系统如果初期条件差一点点,结果会很不稳定,他把这种现象戏称做「蝴蝶效应」。就像我们投掷骰子两次,无论我们如何刻意去投掷,两次的物理现象和投出的点数也不一定是相同的。Lorenz为何要写这篇论文呢?

这故事发生在1961年的某个冬天,他如往常一般在办公室操作气象电脑。平时,他只需要将温度、湿度、压力等气象数据输入,电脑就会依据三个内建的微分方程式,计算出下一刻可能的气象数据,因此模拟出气象变化图。

这一天,Lorenz想更进一步了解某段纪录的後续变化,他把某时刻的气象数据重新输入电脑,让电脑计算出更多的後续结果。当时,电脑处理数据资料的数度不快,在结果出来之前,足够他喝杯咖啡并和友人闲聊一阵。在一小时後,结果出来了,不过令他目瞪口呆。结果和原资讯两相比较,初期数据还差不多,越到後期,数据差异就越大了,就像是不同的两笔资讯。而问题并不出在电脑,问题是他输入的数据差了0.000127,而这些微的差异却造成天壤之别。所以长期的准确预测天气是不可能的。

一天,萨维尔村理发师挂出一块招牌:“村里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都由我给他们理发,我也只给这些人理发。”于是有人问他:“您的头发由谁理呢?”理发师顿时哑口无言。

因为,如果他给自己理发,那么他就属于自己给自己理发的那类人。但是,招牌上说明他不给这类人理发,因此他不能自己理。如果由另外一个人给他理发,他就是不给自己理发的人,而招牌上明明说他要给所有不自己理发的男人理发,因此,他应该自己理。由此可见,不管怎样的推论,理发师所说的话总是自相矛盾的。

这是一个著名的悖论,称为“罗素悖论”。这是由英国哲学家罗素提出来的,他把关于集合论的一个著名悖论用故事通俗地表述出来。

1874年,德国数学家康托尔创立了集合论,很快渗透到大部分数学分支,成为它们的基础。到19世纪末,全部数学几乎都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之上了。就在这时,集合论中接连出现了一些自相矛盾的结果,特别是1902年罗素提出的理发师故事反映的悖论,它极为简单、明确、通俗。于是,数学的基础被动摇了,这就是所谓的第三次“数学危机”。

此后,为了克服这些悖论,数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工作,由此产生了大量新成果,也带来了数学观念的革命。

高斯有许多有趣的故事,故事的第一手资料常来自高斯本人,因为他在晚年时总喜欢谈他小时後的事,我们也许会怀疑故事的真实性,但许多人都证实了他所谈的故事。

高斯的父亲作泥瓦厂的工头,每星期六他总是要发薪水给工人。在高斯三岁夏天时,有一次当他正要发薪水的时候,小高斯站了起来说:「爸爸,你弄错了。」然後他说了另外一个数目。原来三岁的小高斯趴在地板上,一直暗地里跟着他爸爸计算该给谁多少工钱。重算的结果证明小高斯是对的,这把站在那里的大人都吓的目瞪口呆。

高斯常常带笑说,他在学讲话之前就已经学会计算了,还常说他问了大人字母如何发音後,就自己学着读起书来。

七岁时高斯进了 St. Catherine小学。大约在十岁时,老师在算数课上出了一道难题:「把 1到 100的整数写下来,然後把它们加起来!」每当有考试时他们有如下的习惯:第一个做完的就把石板﹝当时通行,写字用﹞面朝下地放在老师的桌子上,第二个做完的就把石板摆在第一张石板上,就这样一个一个落起来。这个难题当然难不倒学过算数级数的人,但这些孩子才刚开始学算数呢!老师心想他可以休息一下了。但他错了,因为还不到几秒钟,高斯已经把石板放在讲桌上了,同时说道:「答案在这儿!」其他的学生把数字一个个加起来,额头都出了汗水,但高斯却静静坐着,对老师投来的,轻蔑的、怀疑的眼光毫不在意。考完後,老师一张张地检查着石板。大部分都做错了,学生就吃了一顿鞭打。最後,高斯的石板被翻了过来,只见上面只有一个数字:5050(用不着说,这是正确的答案。)老师吃了一惊,高斯就解释他如何找到答案:1+100=101,2+99=101,3+98=101,……,49+52=101,50+51=101,一共有50对和为 101的数目,所以答案是 50×101=5050。由此可见高斯找到了算术级数的对称性,然後就像求得一般算术级数合的过程一样,把数目一对对地凑在一起。

公元前500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学派的弟子希勃索斯(Hippasus)发现了一个惊人的事实,一个正方形的对角线与其一边的长度是不可公度的(若正方形边长是1,则对角线的长不是一个有理数)这一不可公度性与毕氏学派“万物皆为数”(指有理数)的哲理大相径庭。这一发现使该学派领导人惶恐、恼怒,认为这将动摇他们在学术界的统治地位。希勃索斯因此被囚禁,受到百般折磨,最后竞遭到沉舟身亡的惩处。

不可通约的本质是什么?长期以来众说纷坛,得不到正确的解释,两个不可通约的比值也一直被认为是不可理喻的数。15世纪意大利著名画家达.芬奇称之为“无理的数”,17世纪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称之为“不可名状”的数。

然而,真理毕竟是淹没不了的,毕氏学派抹杀真理才是“无理”。人们为了纪念希勃索斯这位为真理而献身的可敬学者,就把不可通约的量取名为“无理数”——这便是“无理数”的由来.

同时它导致了第一次数学危机。

在数学上也不乏无声胜有声这种意境。1903年,在纽约的一次数学报告会上,数学家科乐上了讲台,他没有说一句话,只是用粉笔在黑板上写了两数的演算结果,一个是2的67次方-1,另一个是×,两个算式的结果完全相同,这时,全场爆发出经久不息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科乐解决了两百年来一直没弄清的问题,即2是67次方-1是不是质数?现在既然它等于两个数的乘积,可以分解成两个因数,因此证明了2是67次方-1不是质数,而是合数。

科尔只做了一个简短的无声的报告,可这是他花了3年中全部星期天的时间,才得出的结论。在这简单算式中所蕴含的勇气,毅力和努力,比洋洋洒洒的万言报告更具魅力。

每一张纸均有两个面和封闭曲线状的棱(edge),如果有一张纸它有一条棱而且只有一个面,使得一只蚂蚁能够不越过棱就可从纸上的任何一点到达其他任何一点,这有可能吗?事实上是可能的只要把一条纸带半扭转,再把两头贴上就行了。这是德国数学家麦比乌斯(M?bius.A.F )在1858年发现的,自此以後那种带就以他的名字命名,称为麦比乌斯带。有了这种玩具使得一支数学的分支拓朴学得以蓬勃发展。

古希腊的阿基米德不仅是一个卓越的科学家,而且是一个很好的老师,他生前培养过许多学生,在这些学生中有一个特别的人物,他是希腊国王多禄米。

闲着没事的多禄米,有一天忽然心血来潮想学一点儿什么东西。当时,阿基米德已是一位十分著名的科学家了。多禄米想了一想,决定把阿基米德请来,拜他为师,学习一点几何知识。

接到国王召见,阿基米德不敢怠慢,急忙来到了皇宫。这里金碧辉煌,气势典雅。白玉大理石铺成的透明地板,水晶珍珠般的吊灯,雕龙刻虎的巨大粱柱,把整座宫殿装扮得格外豪华、漂亮。阿基米德一边欣赏着宫殿中的装饰,心中一边想,这些宏伟的建筑中不知凝结了多少科学家和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心血,尤其是那些精巧、别致的设计,无不反映出建造者们在数学、特别是几何学方面很学的造诣。

从此以后,阿基米德就当上了国王的私有数学教师。刚开始上几何课时,国王挺认真,似乎下了决心要学好这门课。可是,时间一长,多禄米的兴趣就逐渐往下落了,尽管阿基米德讲授的几何学内容都很浅显,但对于不爱学习的国王而言,一堂课的时间简直比一年还长,他日益显出不耐烦的情绪。

对国王情绪的变化,阿基米德看到眼里,记在心中。他仍然一如既往的认真讲课。他细心而又耐心的向多禄米讲解着各种几何的图形、原理以及计算方法。可是多禄米对眼前出现的一个个三角形、正方形、菱形的图案毫无兴趣,有点昏昏欲睡了。阿基米德来到多禄米的身边,用手推推他。这位国王勉强睁开惺松的睡眼,没等阿基米德说话,他反而先问:“请问,到底有没有比你的方法简捷一些的学习几何学的方法和途径?用你这种方法实在太难学了。”

听了国王的问题,阿基米德思考着,冷静地回答道:“陛下,乡下有两种道路,一条是供老百姓走的乡村小道,一条是供皇家贵族走的宽阔的坦途,请问陛下走的是哪一条道路呢?”

"当然是皇家的坦途呀!”多禄米回答得十分干脆,但又感到茫然不解。

阿基米德继续说:“不错,您当然是走皇家的坦途,但那是因为您是国王的缘故。可现在,您是一名学生。

要知道,在几何学里,无论是国王还是百姓,也无论是老师还是学生,大家只能走同一条路。因为,走向学问是没有什么皇家大道的。”国王多禄米眨巴着眼睛,似懂非懂地思考了一下,总算理解了阿基米德这番话的含意,于是重新打起精神,听阿基米德继续讲课。这个故事提示了一个趔:追求科学知识没有捷径可走,科学知识对任何人都是一视同仁的。正如伟大的革命导师马克思所说:“在科学的道路上,是没有平坦的大路可走的,只有在那崎岖小路上攀登的不畏劳苦的人们,才有希望到达光辉的顶点。”

首先这个x应该等於0,这是因为

x=(1-1)+(1-1)+…… =0;

其次,可以证明x等於1,因为

x=1-(1-1)-(1-1)……=1;

最後,还可以证明x等於1/2,因为

x=1-(1-1+1-1+……)

零表示没有,由於这个x可以等於零,等於1,等於1/2,所以0=1=1/2!而1和1/2表示确确实的有啊!这不是"没有"等於"有"麽!

还不止於此,格兰第还说,你想创造什麽数,我可以创造出什麽数。比如说想创造16,因为16xX=16xX,既然X可以等於0,也就可以等於1。这时

得到0=16。0=16,说明从无中创造出16。

微积分产生初期,由於还没有建立起巩固的理论基础(主要是极限理论),出现了这样那样的问题,被一些别有用心的人钻了空子。事实往後百多年亦没有人能清楚回答这些问题。这就是历史上的第二次数学危机,而这危机的引发和牛顿有直接的关系。

事情直到19世纪初,情况有变化,法国科学学院的科学家以柯西为首,对微积分的理论进行了认真研究,建立了极限理论,後来又经过德国数学家维尔斯特拉斯进一步的严格化,使极限理论成为微积分坚定基础。前面所提的"量的鬼魂"说,都可以用极限理论给予满意的解释。

罗巴切夫斯基创立非欧几何的艰难历程

1893年,在喀山大学树立起世界上第一个数学家的塑像。这位数学家就是俄国的伟大学者、非欧几何的创始人之一罗巴切夫期基(H.N.JIoqaheBCKNN,)。非欧几何是人类认识史上一个富有创造性的伟大成果,它的创立,不仅带来了近百年来数学的巨大进步,而且对现代物理学、天文学以及人类时空观念的变革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可是,这一重要的数学发现在罗巴切夫斯基提出后相当长的段时间内,不但没能赢得社会的承认和赞美,反而遭到种种歪曲、非难和攻击,使非欧几何这一新理论迟迟得不到学术界的公认。

罗巴切夫斯基是在尝试解决欧氏第五公设问题的过程中,从失败走上他的发现之路的。欧氏第五公设问题是数学史上最古老的著名难题之一。它是由古希腊学者最先提出来的。公元前3世纪,希腊亚历山大里亚学派的创始者欧几里得(Euclid,约公元前330年-前275)集前人几何研究之大成,编写了数学发展史上具有极其深远影响的数学巨著《几何原本》。这部著作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是用公理法建立科学理论体系的最早典范。在这部著作中,欧几里得为推演出几何学的所有命题,一开头就给出了五个公理(适用于所有科学)和五个公设(只应用于几何学),作为逻辑推演的前提。《几何原本》的注释者和评述者们对五个公理和前四个公设都是很满意,唯独对第五个公设(即平行公理)提出了质疑。

第五公设是论及平行线的,它说的是:如果一直线和两直线相交,所构成的两个同侧内角之和小于两直角,那么,把这两直线延长,它们一定在那两内角的侧相交。数学家们并不怀疑这个命题的真实性,而是认为它无论在语句还是在内容上都不大像是个公设,而倒像是个可证的定理,只是由于欧几里得没能找到它的证明,才不得不把它放在公设之列。

为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完成欧几里得没能完成的工作,自公元前3世纪起到19世纪初,数学家们投入了无穷无尽的精力,他们几乎尝试了各种可能的方法,但都遭到了失败。罗巴切夫斯基是从1815年着手研究平行线理论的。开始,他也是循着前人的思路,试图给出第五公设的证明。在保存下来的他的学生听课笔记中,就记有他在学年度向何教学中给出的几个证明。可是,很快他便意识到自己的证明是错误的。前人和自己的失败从反面启迪了他,使他大胆思索问题的相反提法:可能根本就不存在第五公设的证明。于是,他便调转思路,着手寻求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解答,这是一个全新的,也是与传统思路完全相反的探索途径。罗巴切夫斯基正是沿着这个途径,在试证第五公设不可证的过程上发现一个新的几何世界的。

那么,罗巴切夫斯基是怎样证得第五公设不可证的呢?又是怎样从中发现新几何世界的呢?原来他创造性地运用了处理复杂数学问题常用的一种逻辑方法--反证法。

这种反证法的基本思想是,为证“第五公设不可证”,首先对第五公设加以否定,然后用这个否定命题和其它公理公设组成新的公理系统,并由此展开逻辑推演。假设第五公设是可证的,即第五公设可由其它公理公设推演出来,那么,在新公理系统的推演过程中一定能出现逻辑矛盾,至少第五公设和它的否定命题就是一对逻辑矛盾;反之,如果推演不出矛盾,就反驳了“第五公设可证”这一假设,从而也就间接证得“第五公设不可证”。

依照这个逻辑思路,罗巴切夫斯基对第五公设的等价命题普列菲尔公理“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只能引一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作以否定,得到否定命题“过平面上直线外一点,至少可引两条直线与已知直线不相交”,并用这个否定命题和其它公理公设组成新的公理系统展开逻辑推演。在推演过程中,他得到一连串古怪的命题,但是,经过仔细审查,却没有发现它们之间含有任何罗辑矛盾。于是,远见卓识的罗巴切夫斯基大胆断言,这个“在结果中并不存在任何矛盾”的新公理系统可构成一种新的几何,它的罗辑完整性和严密性可以和欧几里得几何相媲美。而这个无矛盾的新几何的存在,就是对第五公设可证性的反驳,也就是对第五公设不可证性的逻辑证明。由于尚未找到新几何在现实界的原型和类比物,罗巴切夫斯基慎重地把这个新几何称之为“想象几何”。

在冷漠中宣告新几何诞生  

1826年2月23日,罗巴切夫斯基于喀山大学物理数学系学术会议上宣读了他的第一篇关于非欧几何的论文《几何学原理及平行线定理严格证明的摘要》。这篇首创性论文的问世,标志着非欧几何的诞生。然而,这一重大成果刚一公诸于世,就遭到正统数学家的冷漠和反对。

参加2月23日学术公议的全是数学造诣较深的专家,其中著名的数学家、天文学家西蒙诺夫(A.M.CИMOHOB),有后来成为科学院院士的古普费尔(A.R.KYI-Iφep)以及后来在数学界颇有声望的博拉斯曼(H.Д.Бp-aшMah)。在这些人的心目中,罗巴切夫斯基是一位很有才华的青年数学家。可是,出乎他们的意料,这位年轻的教授在简短的开场白之后,接着说的全是一些令人莫明其妙的话,诸如三角形的内角和小于两直角,而且随着边长增大而无限变小,直至趋于零;锐角一边的垂线可以和另一边不相交,等等。这些命题不仅离奇古怪,与欧几里得几何相冲突,而且还与人们的日常经验相背离。然而,报告者却认真地、充满信心地指出,它们属于一种逻辑严谨的新几何,和欧几里得向何有着同等的存在权利。这些古怪的语言,竟然出自一个头脑清楚、治学严谨的数家教授之口,不能不使与会者们感到意外。他们先是表现现一种疑惑和惊呆,不多一会儿,便流露出各种否定的表情。

宣讲论文后,罗巴切夫斯基诚恳地请与会者讨论,提出修改意见。可是,谁也不肯作任何公开评论,会场上一片冷漠。一个具有独创性的重大发现作出了,那些最先聆听到发现者本人讲述发现内容的同行专家,却因思想上的守旧,不仅没能理解这一发现的重要意义,反而采取了冷谈和轻慢的态度,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遗憾的事情。

会后,系学术委员会委托西蒙诺夫、古普费尔和博拉斯曼组成三人鉴定小组,对罗巴切夫斯基的论文作出书面鉴定。他们的态度无疑是否定的,但又迟迟不肯写出书面意见,以致最后连文稿也给弄丢了。

权威的讥讽与匿名者的攻击

罗巴切夫斯基的首创性论文没能引起学术界的注意和重视,论文本身也似石沉大海,不知被遗弃何处。但他并没有因此灰心丧气,而是顽强地继续独自探索新几何的奥秘。1829年,他又撰写出一篇题为《几何学原理》的论文。这篇论文重现了第一篇论文的基本思想,并且有所补充和发展。此时,罗巴切夫斯基已被推选为喀山大学校长,可能出自对校长的“尊敬”,《喀山大学通报》全文发表了这篇论文。

1832年,根据罗巴切夫斯基的请求,喀山大学学术委员会把这篇论文呈送彼得堡科学院审评。科学院委托著名数学家奥斯特罗格拉茨基(M.B.OCTPOГPAДCKИЙ,)院士作评定。奥斯特罗格拉茨基是新推选的院士,曾在数学物理、数学分析、力学和天体力学等方面有过卓越的成就,在当时学术界有很高的声望。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位杰出的数学家,也没能理解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几何思想,甚至比喀山大学的教授们更加保守。如果说喀山大学的教授们对罗巴切夫斯基本人还是很“宽容”的话,那么,奥斯特罗格拉茨基则使用极其挖苦的语言,对罗巴切夫斯基作了公开的指责和攻击。同年11月7日,他在给科学院的鉴定书中一开头就以嘲弄的口吻写道:“看来,作者旨在写出一部使人不能理解的著作。他达到自己的目的。”接着,对罗巴切夫斯基的新几何思想进行了歪曲和贬低。最后粗暴地断言:“由此我得出结论,罗马切夫斯基校长的这部著作谬误连篇,因而不值得科学院的注意。”

这篇论文不仅引起了学术界权威的恼怒,而且还激起了社会上反动势力的敌对叫嚣。名叫布拉切克(C.A.БypaЧek)和捷列内(C.И.ЗeЛeHbiЙ)的两个人,以匿名C.C在《祖国之子》杂志上撰文,公开指名对罗巴切夫斯基进行人身攻击。匿名者在题为《评罗巴切夫斯基的著作《几何学原理》一文中,开始就不怀好意地写道:“甚至难以理解,罗巴切夫斯基先生是如何用数学中最简明的几何学,建立起晦涩的、不可思议和神秘莫测的学说的。”文中嘲弄道:“为什么不能把黑的想象成白的,把圆的想象成方的,把三角形内角和想象成小于两直角,把同一个定积分值想象成既等于π/4,又等于∞?非常、非常可能,尽管理智是不能理解这些的。”在文章的结尾处,作者更加放肆地讥讽道:“为什么不写成,例如对几何学的讽刺,几何学漫画等什么的,来代替标题《几何学原理》?”

针对这篇污辱性的匿名文章,罗巴切夫斯基撰写了一篇反驳文章。但《祖国之子》杂志却以维护杂志声誉为由,将罗巴切夫斯基的文章扣压下来,一直不予发表。对此,罗巴切夫斯基极为气愤。

《祖国之子》杂志刊登攻击科学家的匿名文章并非偶然,而是有一定的政治背景的。原来这家杂志的把持者布尔加林(Ф. В. БyjiГapИH)和格列奇(M.И.ГpeЧ)同沙皇秘密政治组织“第三厅”有着联系,他们靠“第三厅”的资助维持杂志,并且充当帮凶,专门监视和打击先进的思想家和具有革命倾向的科学家。明显表现有无神论和唯物主义倾向的喀山大学校长罗巴切夫斯基,自然要被他们列为危险对象加以监视。借歪曲、诋毁科学新成果,来压制、打击具有进步思想的科学家,是一切反动势力的惯用伎俩。

罗巴切夫斯基开创了数学的一个新领域,但他的创造性工作在生前始终没能得到学术界的重视和承认。就在他去世的前两年,俄国著名数学家布尼雅可夫斯基(В.Я.БyhЯkobckИЙ,1804-1889)还在其所著的《平行线》一书中对罗巴切夫斯基发难,他试图通过论述非欧几何与经验认识的不一致性,来否定非欧几何的真实性。英国著名数学家莫尔甘(Morgan,1806-1871)对非欧几何的抗拒心里表现得就更加明显了,他甚至在没有亲自研读非欧几何著作的情况下就武断地说:“我认为,任何时候也不会存在与欧几里得几何本质上不同的另外一种几何。”莫尔甘的话代表了当时学术界对非欧几何的普遍态度。

在创立和发展非欧几何的艰难历程上,罗巴切夫斯基始终没能遇到他的公开支持者,就连非欧几何的另一位发现者德国的高斯(Gauss,1777-1855)也不肯公开支持他的工作。高斯是当时数学界首屈一指的数学巨匠,负有“欧洲数学之王”的盛名,早在1792年,也就是罗巴切夫斯基诞生的那一年,他就已经产生了非欧几何思想萌芽,到了1817年已达成熟程度。他把这种新几何最初称之为“反欧几何”。后称“星空几何”,最后称“非欧几何”。但是,高斯由于害怕新几何会激起学术界的不满和社会的反对,会由此影响他的尊严和荣誉,生前一直没敢把自己的这一重大发现公之于世,只是谨慎地把部分成果写在日记和与朋友的往来书信中。当高斯看到罗巴切夫斯基的德文非欧几何著作《平行线理论的几何研究》(1840年)后,内心是矛盾的,他一方面私下在朋友面前高度称赞罗巴切夫斯基是“俄国最卓越的数学家之一”,并下决心学习俄语,以便直接阅读罗巴切夫斯基的全部非欧几何著作;另一方面,却又不准朋友向外界泄露他对非欧几何的有关告白,也从不以任何形式对罗巴切夫斯基的非欧几何研究工作加以公开评论。他积极推选罗巴切夫斯基为哥延根皇家科学院通讯院士,可是,在评选会上和他亲笔写给罗巴切夫斯基的推选通知书中,他对罗巴切夫斯基在数学上的最卓越贡献--创立非欧几何却避而不谈。

高斯凭任在数学界的声望和影响,完全有可能减少罗巴切夫斯基的压力,促进学术界对非欧几何的公认。然而,在顽固的保守势力面前他却丧失了斗争的勇气。高斯的沉默和软弱表现,不便严重限制了他在非欧几何研究上所能达到的高度,而且客观上助长了保守势力对罗巴切夫斯基的攻击。

晚年的罗巴切夫斯基心情更加沉重,他不仅在学术上受到压制,而且在工作上还受到限制。按照当时俄国大学委员会的条例,教授任职的最高斯限是30年,依照这个条例,1846年罗巴切夫斯基向人民教育部提出呈文,请求免去他在数学教研室的工作,并推荐让位给他的学生A.Φ.波波夫。人民教育部早就对不顺从他们意志办事的罗巴切夫斯基抱有成见,但又找不到合适的机会免去他在喀山大学的校长职务。罗巴切夫斯基辞去教授职务的申请正好被他们用以作为借口,不仅免去了他主持教研室的工作,而且还违背他本人的意愿,免去了他在喀山大学的所有职务。被迫离开终生热爱的大学工作,使罗巴切夫斯基在精神上遭到严重打击。他对人民教育部的这项无理决定,表示了极大的愤慨。

家庭的不幸格外增加了他的苦恼。他最喜欢的、很有才华的大儿子因患肺结核医治无效死去,这使他十分伤感。他的身体也变得越来越多病,眼睛逐渐失明,最后终于什么也看不见了。1856年2月12日,伟大的学者罗巴切夫斯基在苦闷和抑郁中走完了他生命的最后一段路程。喀山大学师生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在追悼会上,他的许多同事和学生高度赞扬他在建设喀山大学、提高民族教育水平和培养数学人材等方面的卓越功绩,可是谁也不提他的非欧几何研究工作,因为此时,人们还普遍认为非欧几何纯属“无稽之谈”。

罗巴切夫斯基为非欧几何的生存和发展奋斗了三十多年,他从来没有动摇过对新几何远大前途的坚定信念。为了扩大非欧几何的影响,争取早日取得学术界的承认,除了用俄文外,他还用法文、德文发现了自己的著作,同时还精心设计了检验大尺度空间几何特性的天文观测方案。不仅如此,他还发展了非欧几何的解析和微分部分,使之成为一个完整的、有系统的理论体系。在身患重病,卧床不起的困境下,他也没停止对非欧几何的研究。他的最后一部巨著《论几何学》,就是在他双目失明,临去世的前一年,口授他的学生完成的。

历史是最公允的,因为它终将会对各种思想、观点和见解作出正确的评价。1868年,意大利数学家贝特拉米(Beltrami,1835-1899)发表了一篇著名论文《非欧几何解释的尝试》,证明非欧几何可以在欧几里得空间的曲面(例如拟球曲面)上实现。这就是说,非欧几何命题可以“翻译”成相应的欧几里得几何命题,如果欧几里得几何没有矛盾,非欧几何也就自然没有矛盾。人们既然承认欧几里是没有矛盾的,所以也就自然承认非欧几何没有矛盾了。直到这时,长期无人问津的非欧几何才开始获得学术界的普遍注意和深入研究,罗巴切夫斯基的独创性研究也就由此得到学术界的高度评价和一致赞美,他本人则被人们赞誉为“几何学中的哥白尼”。

在科学探索的征途上,一个人经得住一时的挫折和打击并不难,难的是勇于长期甚至终生在逆境中奋斗。罗巴切夫斯基就是在逆境中奋斗终生的勇士。同样,一名科学工作者,特别是声望较高的学术专家,正确识别出那些已经成熟的或具有明显现实意义的科这成果并不难,难的是及时识别出那些尚未成熟或现实意义尚未显露出来的科学成果。我们每一位科学工作者,既应当作一名勇于在逆境中顽强点头的科学探索者,又应当成为一个科学领域中新生事物的坚定支持者。

扫码或添加微信号:坛友素质互助

「经管之家」APP:经管人学习、答疑、交友,就上经管之家!
免流量费下载资料----在经管之家app可以下载论坛上的所有资源,并且不额外收取下载高峰期的论坛币。
涵盖所有经管领域的优秀内容----覆盖经济、管理、金融投资、计量统计、数据分析、国贸、财会等专业的学习宝库,各类资料应有尽有。
来自五湖四海的经管达人----已经有上千万的经管人来到这里,你可以找到任何学科方向、有共同话题的朋友。
经管之家(原人大经济论坛),跨越高校的围墙,带你走进经管知识的新世界。
扫描下方二维码下载并注册APP

X 极限可能相等,1/n>1/(n+1) V 当x>N时函数小于某数(极限存在)在[a,N]连续,有界 X 如|xsin(1/x)|(定义x=0时为0)在x=0取得最小值,在x=0的邻域内震荡 X 如定义当x为有理数时函数取1,当x为无理数时函数取-1。


如图,应用二元函数极值反证即可

可以证1/f(x)在连续 当然也可以根据定义直接写(注意点就是f(x)一定同号 因为有事 就不详细解答了)


数学分析连续性证明 - :

数学分析证明一致连续性的一个步骤没看懂 - : 用一致连续的定义当然能解决所有函数一致连续性的判定,但是用定义证明往往需要很高的技巧,而且在本身不知道是否一致连续时,就更加困难了.因此在判定是否一致连续时,使用相关的定理会使问题变得简单的多. 首先闭区间上连续的函数一定一致连续,这自不必说.对于有限开区间,也有很好的定理: 由于是充要条件,所以这个定理完全解决了有限开区间上一致连续的判断问题.所以判断一致连续的困难就在于无限开区间,它也有相关的定理: 注意第一条不是一致连续的必要条件,例如y=x在x趋于无穷时无有限极限,甚至无界,但也是一致连续的,另外有界也不能保证一致连续,例如y=sinx^2.用这三个定理可以很方便的解决绝大多数函数一致连续的判定问题.

大学数学分析关于一致连续性证明 - : 连续性是局部性质,一般只对单点讨论,说函数在一个集合上连续也只不过是逐点连续.一致连续性是整体性质,要对定义域上的某个子集(比如区间)来讨论,表明了整体的连续程度.一致连续可以推出连续,反之不然.这个一定要搞清楚,否则等学到一致收敛和以后的等度连续、绝对连续的时候你就没法理解了.

数学分析一致连续性证明 - : 连续性是单点性质,表示函数在这一点附近"变化不剧烈". 而一致连续性是区间性质,表示在这一区间上"变化不剧烈". 它的表述方式,是一定距离以内的自变量所对应的函数值的差距有一个共同的上界.显然如果没有这个共同的上界,就会有函数值的变化非常剧烈了.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二年级数学解题思路怎么写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