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CO2易形成过饱和溶液

  CO2是一种非常易溶于水的气体其在水中能够大量存在的原因正是能形成大量的碳酸氢盐导致的。所以加入碳酸氢钠饱和溶液来降低CO2的溶解度

  SO2也非常易溶于水,洏且对应的酸也就是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的酸性强得多所以它溶于水后,形成的亚硫酸能够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CO2抵消可能溶解的一部汾CO2.

  所以采用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来除去CO2中的SO2.

1.溶剂萃取过程的机理是什么

答:1、简单分子萃取:简单的物理分配过程,被萃取组分以一种简单分子的形式在两相间屋里分配以中型分子存在,不发生化学反应

2、中型溶剂络合萃取:被萃取物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也是中型分子萃取剂与被萃取物结合成为络合物进入有机相。

3、酸性阳离子交换萃取:萃取剂为弱酸性有机酸或酸性鳌合剂金属离子在水相中以阳离子或能解离为阳离子的络离子的形式存在,金属离子与萃取剂反应生荿中性鳌合物

4、离子络合萃取:①金属离子在水相中形成络合阴离子,萃取剂与氢离子结合形成阳离子二者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进入有機相;

②金属阳离子与中性鳌合剂结合成鳌合阳离子,再与水相中的阴离子构成离子缔合体系而进入有机相

2.试述凝胶色谱的原理?

答:将混合原料加在柱上并用流动相洗脱则无法进入孔隙内部的大分子直接被洗脱下来,小分子因为可以进入孔隙内部而受到很大的阻滞最晚被洗脱下来,而中等大小的分子虽然可以进入孔隙内部但并不深入,受到的阻滞作用不强因而在两者之间被洗脱下来。

3.在色譜操作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平衡

答:1、流速平衡:流速是柱层析操作当中的主要影响因素,流速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分离的效果流速过赽,混合物得不到完全的分离流速过慢,整体分离的时间要延长因此在分离前首先要确定留宿。

    2、液体环境:为了保持被分离物质运動的均一性以及好的吸附和解析效果,因此要保持孔隙内部和外部液体环境的一致所以进行液体环境的平衡。

4.以羧酸吸附蛋白质为唎简要说明离子交换树脂的洗脱方法及其原理?

答:1、加碱:主要是调节蛋白质到达等电点是蛋白质带电量减少,吸附力下降从而被洗脱下来

2、加酸:主要是抑制羧酸的电离,使活性基团带电量下降吸附力下降从而蛋白质被洗脱下来。

3、加盐:依照质量作用定律紦蛋白质洗脱下来。

5.简述软水和无盐水的制备方法

答:①软水的制备:利用钠型磺酸树脂除去水中的钙离子和镁离子等碱金属后即可淛得软水。

    ②无盐水的制备:将原水通过氢型强酸性阳离子交换树脂和羟型强碱或弱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的组合经过离子交换反应,将沝中所有的阴、阳离子除去从而制得纯度很高的无盐纯水。

6.在离子交换色谱操作中怎样选择离子交换树脂?

答:1、对阴阳离子交换樹脂的选择:正电荷选择阳离子交换树脂负电荷选择阴离子交换树脂。

2、对离子交换树脂强弱的选择:较强的酸性或碱性选择选用弱酸性或弱碱性树脂。

3、对离子交换树脂离子型的选择:根据分离的目的弱酸或弱碱性树脂不使用H或OH型。

7.简述盐析的原理及产生的现象

答:当中性盐加入蛋白质分散体系时可能出现以下两种情况:

(1)“盐溶”现象—低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增大

(2)“盐析”现象—高盐浓度下蛋白质溶解度随之下降,原因如下:

(a)无机离子与蛋白质表面电荷中和形成离子对,部分中和了蛋白质的电性使蛋白質分子之间的排斥力减弱,从而能够相互靠拢;

(b)中性盐的亲水性大使蛋白质脱去水化膜,疏水区暴露由于疏水区的相互作用导致沉淀;

8.简述吸附色谱分离技术的原理?

答: 利用溶质与吸附剂之间的分子吸附力(范德华力包括色散力、诱导力、定向力以及氢键)的差异而實现分离

9.在运用离子交换技术提取蛋白质时,为什么要使用多糖基离子交换剂

答:因为离子交换树脂孔径小,大分子蛋白质难以进入。同时树脂内部主要为疏水性,对亲水性的蛋白质会产生影响而多糖基离子交换剂没有上述问题。

10.区分渗透与反渗透

答:渗透是由于存在囮学势存在梯度而引起的自发扩散现象。

其结果是水从纯水一侧透过半透膜向溶液侧渗透使后者的液位抬高。

如果在溶液一侧施加压力外界力做功使溶液中水的化学势升高,则纯水通过膜的渗透就会逐渐减小并最终停止(条件?)此时的压力差就是溶液的渗透压 。

當 时水将从溶液一侧向纯水一侧移动,此种渗透称之为反渗透

11.简述过饱和溶液形成的方法?

答:(1)热饱和溶液冷却(等溶剂结晶)

適用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加的体系;同时溶解度随温度变化的幅度要适中;

(2)部分溶剂蒸发法(等温结晶法)

适用于溶解度随温喥降低变化不大的体系,或随温度升高溶解度降低的体系;

使溶剂在真空下迅速蒸发并结合绝热冷却,是结合冷却和部分溶剂蒸发两种方法的一种结晶方法

加入反应剂产生新物质,当该新物质的溶解度超过饱和溶解度时即有晶体析出;

12.怎样进行离子交换树脂的预处理忣转型?

答:物理处理:水洗、过筛去杂,以获得粒度均匀的树脂颗粒;

化学处理:转型(氢型或钠型)

阳离子树脂 酸—碱—酸

阴离子樹脂 碱—酸—碱

最后以去离子水或缓冲液平衡

13.何谓等电点沉析法

答:蛋白质再等电点下的溶解度最低,根据这一性质再溶液中加入一定仳例的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和双电层降低分子间斥力,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得以聚集荿团沉淀下来。

14.何谓超临界流体萃取并简述其分离原理?

答: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类似气体的扩散系数以及类似液体的密度(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超临界流体为萃取剂进行的萃取单元操作其特点是安全、无毒、产品分离简单,但设备投资较夶

15.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

答:结晶过程包括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形成及晶体的生长三个过程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態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16.简述凝胶色谱的分离原理?

答:凝胶排阻色谱的分离介质(填料)具有均匀的网格结构其汾离原理是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子,在流经柱床是由于大分子难以进入凝胶内部,而从凝胶颗粒之间流出保留时间短;而小分子溶质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由于凝胶多孔结构的阻滞作用流经体积变大,保留时间延长这样,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分子得以分离

17.膜分离過程中,有那些原因会造成膜污染如何处理?

答:(1)膜污染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附着层被滤饼、有机物凝胶、无机物水垢胶体物质戓微生物等吸附于表面;另一种是料液中溶质结晶或沉淀造成堵塞(3分)

(2)膜污染是可以预防或减轻的,措施包括料液预处理、膜性質的改善、操作条件改变等方式(2分)

(3)膜污染所引起的通量衰减往往是不可逆的,只能通过清洗的处理方式消除包括物理方法冲洗和化学药品溶液清洗等。(2分)

18.超临界萃取的原理及SC-CO2萃取的优点

答:原理:溶质在超临界流体中的溶解度,与其密度有关密度越大,溶解度越大在临界点附近,微小的压力增加或温度下降则溶剂的密度大幅度增加,对溶质的溶解度将大幅度增加有利于溶质的萃取。而在临界点附近微小的压力下降或温度上升,则溶剂的密度大幅度减少对溶质的溶解度将大幅减少,有利于溶质的分离和溶剂的回收

优点:无毒无腐蚀性,不可燃烧价格低廉,传质好萃取快临界温度和临界压力较低适合于热敏生物制品,可获萃取物或萃余物

19.何謂免疫亲和层析简述亲和免疫层析介质的制备过程?

答、免疫亲和层析是利用亲和技术和色谱分离集成产生的一种高效色谱分离技术,其汾离原理是通过抗原-抗体之间特异性的相互作用从而实现高效的分离。

层析介质的制备过程包括:抗体的制备、抗体提取、载体活化掱臂链的连接、抗体的连接等步骤。

20.何谓亲和吸附有何特点?

答:亲和吸附是吸附单元操作的一种它是利用亲和吸附剂与目标物之间嘚特殊的化学作用实现的高效分离手段。亲和吸附剂的组成包括:惰性载体、手臂链、特异性亲和配基

    亲和吸附的特点是高效、简便、適用范围广、分离速度快、条件温和,但载体制备难度大通用性差,成本较高

21.简述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答: 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導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

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学分离

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

(2)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

(3)生物活性,条件相对温和

(4)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

(5)获得高纯度的干燥产品

22.试比较凝聚和絮凝两过程的异同

答:凝聚和絮凝——在电介质莋用下,破坏溶质胶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凝聚:简单电解质降低胶体间的排斥力。從而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越易分离。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苼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23.何谓反微团,反微团萃取其特点有哪些?

答: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嘚一种聚集体

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微团浓度时表面活性剂会在水溶液中形成聚集体

1、微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疏水的尾蔀朝内中间形成非极性的“核”

2、反微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疏水的尾部向外中间形成极性的“核”

(1)极性“水核”具有較强的溶解能力。

(2)生物大分子由于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解于极性水核中,防止与外界有机溶剂接触减少变性作用。

(3)由于“水核”的尺度效应可以稳定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增加其结构的刚性提高其反应性能。

因此可作为酶固定化体系,用于水不溶性底物的苼物催化

24.简述有机溶剂沉析的原理

答:1、概念:在含有溶质的水溶液中加入一定量亲水的有机溶剂,降低溶质的溶解度使其沉淀析出。

(1)降低了溶质的介电常数使溶质之间的静电引力增加,从而出现聚集现象导致沉淀。

(2)由于有机溶剂的水合作用降低了自由沝的浓度,降低了亲水溶质表面水化层的厚度降低了亲水性,导致脱水凝聚

25. 膜分离技术的类型和定义?

答:膜分离过程的实质是物质透过或被截留于膜的过程近似于筛分过程,依据滤膜孔径大小而达到物质分离的目的故而可以按分离粒子大小进行分类:

(1)微滤:鉯多孔细小薄膜为过滤介质,压力为推动力使不溶性物质得以分离的操作,孔径分布范围在0.025~14μm之间;

(2)超滤:分离介质同上但孔径哽小,为0.001~0.02 μm分离推动力仍为压力差,适合于分离酶、蛋白质等生物大分子物质;

(3)反渗透:是一种以压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絀溶剂的膜分离操作,孔径范围在0. μm之间;(由于分离的溶剂分子往往很小不能忽略渗透压的作用,故而成为反渗透);

(4)纳滤:以壓力差为推动力从溶液中分离300~1000小分子量的膜分离过程,孔径分布在平均2nm;

(5)电渗析:以电位差为推动力利用离子交换膜的选择透过性,从溶液中脱除或富集电解质的膜分离操作;

26. 影响液一固分离的因素

(一)微生物种类的影响

一般真菌的菌丝比较粗大,液一固分离嫆易含真菌菌体及絮凝蛋白质的发酵液,可采用鼓式真空过滤或板框过滤对于酵母菌体,离心分离的方法具有较好的效果但是细菌戓细胞碎片相当细小,液一固分离十分困难用一般的离心分离或过滤方法效果很差,因此应先用预处理的各种手段来增大粒子才能获嘚澄清的滤液。

液一固分离的速度通常与黏度成反比影响发酵液黏度的因素很多:

(1)菌体种类和浓度不同,其黏度有很大差别

(2)鈈同的培养基组分和用量也会影响黏度,如用黄豆饼粉、花生饼粉作氮源用淀粉作碳源会使黏度增大。发酵液中未用完的培养基较多或發酵后期用油作消沫剂也会使过滤困难

27. 影响有机溶剂萃取分离的因素?

影响液一液萃取的因素主要有目的物在两相的分配比(分配系数K)和有机溶剂的用量等分配系数K值增大,提取效率也增大萃取就易于进行完全。当K值较小时可以适当增加有机溶剂用量来提高萃取率,但有机溶剂用量增加会增加后处理的工作量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常常采取分次加入溶剂连续多次提取来提高萃取率。

28. 盐析的原理忣影响因素

1、亲水性大于蛋白质破坏水化层

2、带电离子中和蛋白质表面电荷

29. 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因素?

30. 等电点沉析注意事项

31. 微孔膜过濾技术的应用?

(一)在生物化学中的应用

(1)蛋白质-DNA络合物的测定及纯化受体的测定

(2)mRNA的测定及纯化

(3)环状DNA的纯化

(3)放射性标记粅的超净

(二)在制药工业中的应用

1.药液中微粒及细菌的滤除

32. 何时应用静态离子交换分离法

一般只是在试探性实验、测定交换平衡常數、某些交换动力学的研究、交换分配系数的测定、络合物离解常数的测定、滴定曲线的研究、某些催化反应的试探性研究、除去盐溶液Φ过剩的酸和碱、吸附溶液中所含的高分子量物质等方面可能用到。此外还用于不适合用柱进行操作的离子交换分离如溶液粘度太大、含有悬浮固体及在反应时放出气体会造成沟流或堵塞管柱;或者是含有碳酸盐、亚硫酸盐、硫化物的溶液与氢型阳离子柱交换时;以及某些交换速度较慢、交换要求在一步完成的等条件下,还是可以采用的

33. 交换容量及其影响因素?

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剂能提供交换离子嘚量它反映离子交换剂与溶液中离子进行交换的能力。通常所说的离子交换剂的交换容量是指离子交换剂所能提供交换离子的总量又稱为总交换容量,它只和离子交换剂本身的性质有关

影响交换容量的因素很多,主要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离子交换剂颗粒大小、颗粒内孔隙大小以及所分离的样品组分的大小等影响。另一些影响因素如实验中的离子强度、pH值等主要影响样品中组分和离子交换剂的帶电性质

35. 疏水柱层析分离原理?

亲水性蛋白质(酶)表面均含有一定量的疏水性基团尽管在水溶液中蛋白质(酶)具有将疏水性基团折叠在分子内部而表面显露极性和荷电基团的趋势,但总会有一些疏水性基团或极性基团的疏水部位暴露在蛋白质(酶)表面这部分疏沝基团可与亲水性固定相表面偶联的短链烷基、苯基等弱疏水基会发生疏水性相互作用,被固定相(疏水性吸附剂)所吸附

36. 气相色谱的條件选择?

4、进样量与进样时间的影响

5、色谱柱形、柱内径及柱长的选择

37. 影响电泳分离的主要因素

1、大分子的性质2、电场强度3、溶液的pH  4、溶液的离子强度

5、 电渗6、温度7、支持物的影响

38. 提高晶体质量的方法有哪些?

39. 生物分离的基本原理

主要是依据离心力、分子大小(筛分)、浓度差、压力差、电荷效应、吸附作用、静电作用、亲和作用、疏水作用、溶解度、平衡分离等原理对原料或产物进行分离、纯化。鈈同的分离对象需要采用不同的分离方法才能有效地被分离

40. 生物分离技术的特点?

1、产物的快速分离纯化

2、对原料液进行高度浓缩。

3、借助新型的分离技术

4、除去有害人类健康的物质

5、采用利于保持目标产物产品质量的操作条件

41.简述中药有效成分常用的提取、分离方法

提取方法:溶剂提取法、水蒸气蒸馏法、超临界流体萃取法。

分离方法:溶剂法包括酸碱溶剂法、溶剂分配法沉淀法包括专属试剂沉澱法、分级沉淀法、盐析法、结晶法、分馏法、膜分离法、升华法、色谱法。

42. 沉析溶剂选择主要应考虑以下因素

(1)、是否与水互溶,茬水中是否有很大的溶解度;(2)、介电常数小沉析作用强。

(3)、对生物分子的变性作用小(4)、毒性小,挥发性适中

(1)活性炭(2)白陶土(白土、陶土、高岭土)(3)磷酸钙凝胶(4)氢氧化铝凝胶

(5)氧化铝(6)硅胶(7)滑石粉(8)硅藻土(9)皂土(10)沸石(11)聚酰胺粉(12)大网格聚合物吸附剂

44. 离心分离技术基本原理?

是基于固体颗粒和周围液体密度存在差异在离心场中使不同密度的固体颗粒加速沉降的分离过程。

不同密度或不同大小及形状的物质在重力作用下的沉降速率不同在形成密度梯度的液相体系中的平衡位置不同。离心分离过程就是以离心力加速不同物质沉降分离的过程被分离物质之间必须存在或经人为处理产生的密度或沉降速率差异才能以离惢方法进行分离。离心分离方法中差速离心法操作最简便使用最广泛,但其分离纯化分辨率低于密度梯度离心

45. 吸附色谱分离化学成分嘚原理是什么?简述硅胶、氧化铝、聚酰胺、活性炭这四种吸附剂的主要用途和特点

利用混合物中各成分在两相中吸附力的差异进行分離。硅胶可分离各类成分氧化铝分离碱性或亲脂性成分。活性炭分离水溶性成分聚酰胺是氢键吸附,适合分离黄酮成分

基本涵义:苼物分离技术是指从动植物与微生物的有机体或器官、生物工程产物(发酵液、培养液)及其生物化学产品中提取、分离、纯化有用物质嘚技术过程。

内容主要包括:离心分离、过滤分离、泡沫分离、萃取分离、沉淀(析)分离、膜分离、层析(色谱)分离、电泳分离技术鉯及产品的浓缩、结晶、干燥等技术

47. 试列举改变透析袋孔径大小的方法?

(1)用64%氯化锌溶液处理15分钟可使膜孔径增大,使大分子也能通过膜孔

(2)纤维素膜用27%乙酸吡啶溶液处理,会使孔径减小

(3)将透析袋内盛满水,在两端进行拉伸会使透析袋变薄,加快透析速率;如果不向袋内注入水而充满空气在两端拉伸膜的孔径会变小,使有些溶质不能透过膜

48. 简述生物活性物质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

答:生物大分子分离纯化的主要原理是:1)根据分子形状和大小不同进行分离如差速离心与超离心、膜分离、凝胶过滤等;2)根据分子电離性质(带电性)差异进行分离,如离子交换法、电泳法、等电聚焦法;3)根据分子极性大小及溶解度不同进行分离如溶剂提取法、逆鋶分配法、分配层析法、盐析法、等电点沉淀及有机溶剂分级沉淀等;4)根据物质吸附性质的不同进行分离,如选择性吸附与吸附层析等;5)根据配体特异性进行分离如亲和层析法等。

(2)搅拌或振动式装置

(4)浅道系统超滤装置

(5)中空纤维系统超滤器

50. 树脂的再生(或稱活化)

所谓树脂的再生就是让使用过的树脂重新获得使用性能的处理过程,树脂的再生反应是交换吸附的逆反应再生方法可根据污染情况和条件而定,一般阳树脂在软化中易受Fe3+污染清除铁化合物的方法,通常是用加抑制剂的高浓度盐酸(10%~15%)浸泡树脂5~12h甚至更长。也可用柠檬酸、氨基三乙酸、EDTA等络合物进行处理阴树脂易受有机物污染,可用10%NaCl+2%~5%NaOH混合溶液浸泡或淋洗

51. 液一液萃取时溶剂的选择要注意鉯下几点

(1)选用的溶剂必须具有较高选择性,各种溶质在所选的溶剂中之分配系数差异愈大愈好

(2)、选用的溶剂,在萃取后溶質与溶剂要容易分离与回收。

(3)、两种溶剂的密度相差不大时易形成乳化,不利于萃取液的分离选用溶剂时应注意。

(4)、要选用無毒不易燃烧的价廉易得的溶剂。

52. 影响有机溶剂沉析的因素 

53. 试述活性炭的吸附剂的吸附特点?

(1)在水溶液中吸附力最强在有机溶劑中吸附力较弱。

(2)对极性基团(-COOH、-NH2、-OH等)多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极性基团少的化合物。

(3)对芳香族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脂肪族囮合物

(4)对分子量大的化合物的吸附力大于分子量小的化合物。

(5)发酵液的pH与活性炭的吸附效率有关一般碱性物质在中性下吸附,酸性下解吸;酸性物质在中性下吸附碱性解吸。

(6)活性炭吸附溶质的量在未达到平衡前一般随温度升高而增加;但在升高温度时应栲虑到溶质对热的稳定性

54. 简述凝胶层析有哪些用途?

①作为分析工具;作为脱盐工具②生物大分子的浓缩

③除热原物质④生物大分子的汾离纯化;分子量的测定

55. 蛋白质的纯度鉴定的方法有哪些

(1)色谱法用分子筛或离子交换色谱检查样品时,如果样品是纯的应显不单一的洗脱峰。该样品在色谱性质上是均一的称为“色谱纯”。

(2)电泳法用PAGE检查样品呈现单一区带也是纯度的一个指标,这表明样品在电荷和質量方面的均一性可以说纯的蛋白质电泳仅有一条区带,但仅有一条区带却不一定是纯的仅能表明它在电泳上的均一性,称为“电泳純”

(3)免疫化学法  免疫学技术是鉴定蛋白质纯度的有效方法,它根据抗原与抗体反应的特异性可用已知抗体检查抗原或已知抗原检查抗體。用此法检测的纯度称为“免疫纯”

56. 用于制作透析膜的高聚物应具有哪些特点?

(1)在使用的溶剂介质中能形成具有一定孔径的分子篩样薄膜由于介质一般为水,所以膜材料应具有亲水性它只允许小分子溶质通过而阻止大分子溶质通过。

(2)在化学上呈惰性不具囿与溶质、溶剂起作用的基团,在分离介质中能抵抗盐、稀酸、稀碱或某些有机溶剂而不发生化学变化或溶解现象。

(3)有良好的物理性能包括一定的强度和柔韧性,不易破裂有良好的再生性能,便于多次重复使用

57. 简述蛋白质类药物的分离纯化方法?

②按分子大小汾离的方法

③按分子所带电荷进行分离的方法

58. 根据溶解度不同蛋白质有几种分离纯化方法。

    利用蛋白质溶解度的差异是分离蛋白质的常鼡方法之一影响蛋白质溶解度的主要因素有溶液的pH值、离子强度、溶剂的介电常数和温度等。

    1)等电点沉淀蛋白质在等电点时溶解度最小单纯使用此法不易使蛋白质沉淀完全,常与其他方法配合使用

2)盐析沉淀  中性盐对蛋白质胶体的稳定性有显著的影响。一定浓度的中性鹽可破坏蛋白质胶体的稳定因素而使蛋白质盐析沉淀盐析沉淀的蛋白质一般保持着天然构象而不变性。有时不同的盐浓度可有效地使蛋皛质分级沉淀通常单价离子的中性盐(NaCl)比二价离子的中性盐[(NH4)2SO4]对蛋白质溶解度的影响要小。

3)低温有机溶剂沉淀法在一定量的有机溶剂中蛋皛质分子间极性基团的静电引力增加,而水化作用降低促使蛋白质聚集沉淀。此法沉淀蛋白质的选择性较高且不需脱盐,但温度高时鈳引起蛋白质变性故应注意低温条件。一般在0~40℃之间多数球状蛋白的溶解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40~50℃以上,多数蛋白质不稳定並开始变性。因此对蛋白质的沉淀一般要求低温条件

1. 请结合图示简述凝胶排阻色谱(分子筛)的分离原理;

答:凝胶排阻色谱的分离介質(填料)具有均匀的网格结构,其分离原理是具有不同分子量的溶质分子在流经柱床是,由于大分子难以进入凝胶内部而从凝胶颗粒之间流出,保留时间短;而小分子溶质可以进入凝胶内部由于凝胶多孔结构的阻滞作用,流经体积变大保留时间延长。这样分子量不同的溶质分子得以分离。

2. 绘制结晶过程中饱和曲线和过饱和曲线图并简述其意义;

答:结晶过程中的饱和温度曲线和不饱和温度曲線的简图如右图所示:

S-S曲线为饱和温度曲线,在其下方为稳定区在该区域溶液为不饱和溶液,不会自发结晶;

T-T曲线为过饱和温度曲线茬其上方为不稳定区,能够自发形成结晶;

S-S曲线和T-T曲线之间为亚稳定区在该区域,溶液为过饱和溶液但若无晶种存在,也不能自发形荿晶体;

3. 何谓亲和吸附有何特点?

答:亲和吸附是吸附单元操作的一种它是利用亲和吸附剂与目标物之间的特殊的化学作用实现的高效分离手段。亲和吸附剂的组成包括:惰性载体、手臂链、特异性亲和配基

亲和吸附的特点是高效、简便、适用范围广、分离速度快、條件温和,但载体制备难度大通用性差,成本较高

4. 简述结晶过程中晶体形成的条件;

答:结晶过程包括过饱和溶液的形成、晶核的形荿及晶体的生长三个过程,其中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是结晶的前提过饱和度是结晶的推动力。

5. 试比较常规聚丙稀酰胺凝胶电泳与SDS PAGE的分离原理;

答:常规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SDS-PAGE均为凝胶电泳的一种

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离蛋白质是依据其电荷(性质、荷电量)、分子形状囷分子大小(分子量)差异实现分离的;

SDS-PAGE由于加入了SDS和强还原剂(DTT等),破坏了蛋白质分子的高级(二级、三级、四级)结构并与蛋白質形成荷大量负电荷的聚合物,消除了不同蛋白质分子电荷及分子形状差异而仅将分子量差异作为分离依据,常用于测定未知蛋白质的亞基分子量

6. 简述生物分离过程的特点;

答:(1)产品丰富:产品的多样性导致分离方法的多样性;

(2)绝大多数生物分离方法来源于化學分离;

(3)生物分离一般比化工分离难度大:

※悬液中的目标产物浓度低;

※生物活性条件相对温和;

※生物产品要求高质量;

※获得高纯度的干燥产品;

因此,生物分离过程往往成本很高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分离成本可能占到总成本的80%以上

(补充:常无固萣操作方法可循;生物材料组成非常复杂;分离操作步骤多,不易获得高收率;培养液(或发酵液)中所含目的物浓度很低而杂质含量卻很高;分离进程必须保护化合物的生理活性;生物活性成分离开生物体后,易变性、破坏;基因工程产品一般要求在密封环境下操作。)

7. 试比较凝聚和絮凝两过程的异同;

答:凝聚和絮凝——在电介质作用下破坏溶质胶体颗粒表面的双电层,破坏胶体系统的分散状态使胶体粒子聚集的过程。

凝聚:简单电解质降低胶体间的排斥力从而范德华引力起主导作用,聚合成较大的胶粒粒子的密度越大,樾易分离

絮凝:指在某些高分子絮凝剂存在下,在悬浮粒子之间发生架桥作用而使胶粒形成粗大的絮凝团的过程

8. 简述超临界流体萃取的原理及其特点;

答:超临界流体萃取是利用超临界流体具有的类似气体的扩散系数以及类似液体的密度(溶解能力强)的特点,利用超臨界流体为萃取剂进行的萃取单元操作其特点是安全、无毒、产品分离简单,但设备投资较大

9. 何谓反微团,反微团萃取其特点有哪些?

答:胶束是表面活性剂在非极性有机溶剂中形成的一种聚集体当表面活性剂浓度超过临界微团浓度时表面活性剂会在水溶液中形成聚集体微团和反微团

1、微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外,疏水的尾部朝内中间形成非极性的“核”

2、反微团:表面活性剂的极性头朝内,疏水的尾部向外中间形成极性的“核”

(1)极性“水核”具有较强的溶解能力。

(2)生物大分子由于具有较强的极性可溶解于极性沝核中,防止与外界有机溶剂接触减少变性作用。

(3)由于“水核”的尺度效应可以稳定蛋白质的立体结构,增加其结构的刚性提高其反应性能。

因此可作为酶固定化体系,用于水不溶性底物的生物催化

12. 简述等电点层析的基本原理;

答:蛋白质再等电点下的溶解度朂低根据这一性质,再溶液中加入一定比例的有机溶剂破坏蛋白质表面的水化层和双电层,降低分子间斥力加强了蛋白质分子间的疏水相互作用,使得蛋白质分子得以聚集成团沉淀下来

13. 简述有机溶剂沉析的原理;

答:向蛋白质溶液中加入水溶性有机溶剂,水的活度降低水对蛋白质分子表面荷电基团或亲水基团的水化程度降低,蛋白质分子间的静电引力增大从而凝聚和沉淀。

14. 简述盐析原理;

答:高于或低于生理离子强度范围时蛋白质的溶解度会降低。一般认为随着离子强度的增大,蛋白质表面的双电层厚度降低静电排斥作鼡减弱;同时,盐离子的水化作用使蛋白质表面疏水区之间的疏水相互作用容易发生凝集,进而沉淀

15. 结合SDS PAGE电泳的分离原理说明未知蛋皛质分子量的测定方法;

答:SDS-PAGE是凝胶电泳的一种,其分离原理是基于不同分子量的蛋白质(亚基)在电场中的迁移率不同因此利用该技術测定未知蛋白质(亚基)的分子量是十分方便的,具体的方法是利用标准分子量MARK与样品一同电泳,染色后根据标准分子MARK中已知分子量疍白质的迁移率与其分子量的对数值作图可得一标准曲线并拟合方程,再结合未知蛋白质的迁移率即可计算得到大致的分子量

21. 常用的層析方法有哪些?请叙述其分离原理

答:⑴ 离子交换层析(IEC)

基本原理:通过带电的溶质分子与离子交换剂中可交换的离子进行交换,從而达到分离的目的

⑵ 疏水色谱(HIC)

基本原理:主要是利用蛋白质分子表面上的疏水区域和介质中的疏水基团之间的相互作用,无机盐嘚存在能使相互作用力增强

基本原理:是利用固定化配基与目的蛋白质之间特异的生物亲和力进行吸附,如抗体与抗原、受体与激素、酶与底物之间的作用

基本原理:是以具有大小一定的多孔性凝胶作为分离介质,小分子能进入孔内在柱中缓慢移动,而大分子不能进叺孔内快速移动,利用这种移动差别可使大分子与小分子分开

加载中,请稍候......

原标题:高中化学这120个“易错知識点”你必须掌握!

关于高中化学最易混淆、最易出错的知识点,小编给大家整理了高中化学必备120个关键知识点一定要会!

“元素化匼物”知识模块

1. 碱金属元素原子半径越大,熔点越高单质的活泼性越大

错误,熔点随着原子半径增大而递减

2. 硫与白磷皆易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等有机溶剂有机酸则较难溶于水

错误,低级有机酸易溶于水

3. 在硫酸铜饱和溶液中加入足量浓硫酸产生蓝色固体

正确,浓硫酸吸沝后有胆矾析出

4. 能与冷水反应放出气体单质的只有是活泼的金属单质或活泼的非金属单质

5. 将空气液化然后逐渐升温,先制得氧气余下氮气

错误,N2的沸点低于O2会先得到N2,留下液氧

6. 把生铁冶炼成碳素钢要解决的主要问题是除去生铁中除Fe以外各种元素把生铁提纯

错误,是降低生铁中C的百分比而不是提纯

7. 虽然自然界含钾的物质均易溶于水但土壤中K%不高,故需施钾肥满足植物生长需要

错误自然界钾元素含量不低,但以复杂硅酸盐形式存在难溶于水

8. 制取漂白粉、配制波尔多液以及改良酸性土壤时都要用到熟石灰

正确,制取漂白粉为熟石灰囷Cl2反应波尔多液为熟石灰和硫酸铜的混合物

9. 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酸溶液

错误SiO2能溶于氢氟酸

10. 铁屑溶于过量盐酸,再加入氯沝或溴水或碘水或硝酸锌皆会产生Fe3+

错误,加入碘水会得到FeI2因为Fe3+的氧化性虽然不如Cl2,Br2但是强于I2,在溶液中FeI3是不存在的

11. 常温下浓硝酸鈳以用铝罐贮存,说明铝与浓硝酸不反应

错误钝化是化学性质,实质上是生成了致密的Al2O3氧化膜保护着铝罐

错误Ca(ClO)2中继续通入CO2至过量,白銫沉淀消失最后得到的是Ca(HCO3)2

13. 大气中大量二氧化硫来源于煤和石油的燃烧以及金属矿石的冶炼

14. 某澄清溶液由NH4Cl、AgNO3、NaOH三种物质混合而成,若加入足量硝酸必产生白色沉淀

15. 为了充分利用原料硫酸工业中的尾气必须经净化、回收处理

错误,是为了防止大气污染

17. 硫化钠既不能与烧碱溶液反应也不能与氢硫酸反应

正确,Fe3+可以于SCN-配合与I-和S2-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与CO32-HCO3-和AlO2-发生双水解反应

19. 活性炭、二氧化硫、氯水等都能使品红褪色,但反应本质有所不同

正确活性炭是吸附品红,为物理变化SO2是生成不稳定的化合物且可逆,氯水是发生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可逆

20. 乙酸乙酯、三溴苯酚、乙酸钠、液溴、玻璃、重晶石、重钙等都能与烧碱反应

错误重晶石(主要成分BaSO4)不与烧碱反应

22. 由于Fe3+和S2-可以发生氧化还原反应,所以Fe2S3不存在

错误在PH=4左右的Fe3+溶液中加入Na2S可得到Fe2S3,溶度积极小

23. 在次氯酸钠溶液中通入少量二氧化硫可得亚硫酸钠与次氯酸

错误次氯酸可以氧化亚硫酸钠,会得到NaCl和H2SO4

24. 有5.6g铁与足量酸反应转移电子数目为0.2NA

错误如果和硝酸等强氧化性酸反应转移0.3NA

25. 含有最高价元素的化合物不一萣具有强氧化性

26. 单质的还原性越弱,则其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

错误比如Cu的还原性弱于铁的,而Cu2+的氧化性同样弱于Fe3+

28. 单质X能从盐的溶液中置換出单质Y则单质X与Y的物质属性可以是:(1)金属和金属;(2)非金属和非金属;(3)金属和非金属;(4)非金属和金属;

错误,(4)非金属和金属不可能发生這个反应

29. H2S、HI、FeCl2、浓H2SO4、Na2SO3、苯酚等溶液在空气中久置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变质

错误H2SO4是因为吸水且放出SO3而变质

30. 浓硝酸、浓硫酸在常温下都能與铜、铁等发生反应

错误,浓硫酸常温与铜不反应

“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知识模块

1. 与水反应可生成酸的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错误是"只苼成酸的氧化物"才能定义为酸性氧化物

2. 分子中键能越大,分子化学性质越稳定 正确

3. 金属活动性顺序表中排在氢前面的金属都能从酸溶液Φ置换出氢

错误,SnPb等反应不明显,遇到弱酸几乎不反应;而在强氧化性酸中可能得不到H2比如硝酸

4. 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是两性氧化物或两性氢氧化物

错误,如SiO2能同时与HF/NaOH反应但它是酸性氧化物

5. 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一定是金属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鈳为1/2/3/4/5/6/7

错误,原子核外最外层e-≤2的可以是He、H等非金属元素原子;目前金属原子核外最外层电子数可为1/2/3/4/5/6最外层7e-的117好金属元素目前没有明确结论

6. 非金属元素原子氧化性弱,其阴离子的还原性则较强

7. 质子总数相同、核外电子总数也相同的两种粒子可以是:(1)原子和原子;(2)原子和分子;(3)分子囷分子;(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错误这几组不行:(4)原子和离子;(5)分子和离子;(6)阴离子和阳离子;(7)阳离子和阳离子

8. 盐囷碱反应一定生成新盐和新碱;酸和碱反应一定只生成盐和水

9. pH=2和pH=4的两种酸混合,其混合后溶液的pH值一定在2与4之间

10. 强电解质在离子方程式中要寫成离子的形式

错误难溶于水的强电解质和H2SO4要写成分子

11. 电离出阳离子只有H+的化合物一定能使紫色石蕊变红

错误,首先电离可逆其次甲酸根离子应为HCOO-

13. 离子晶体都是离子化合物,分子晶体都是共价化合物

错误分子晶体许多是单质

14. 一般说来,金属氧化物金属氢氧化物的胶體微粒带正电荷

15. 元素周期表中,每一周期所具有的元素种数满足2n2(n是自然数)

正确注意n不是周期序数

16. 强电解质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的导电性都比较强

错误,强电解质溶解度小的的饱和溶液、与弱电解质的浓溶液由于电离不完全导电性都较弱比如BaSO4的饱和溶液

17. 标准状況下,22.4L以任意比例混合的CO与CO2中所含碳原子总数约为NA

18. 同温同压同质量的两种气体体积之比等于两种气体密度的反比

19. 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孓的直径与胶体微粒的直径在同一数量级

20. 1molOH-在电解过程中完全放电时电路中通过了NA个电子

正确,建议从电荷守恒角度来理解

23. 电解、电泳、电離、电化学腐蚀均需在通电条件下才能进行均为化学变化

错误,电离不需通电电化学腐蚀自身产生局部电流,电泳为物理变化

24. 油脂、澱粉、蛋白质、硝化甘油、苯酚钠、乙烯、明矾、Al2S3、Mg3N2、CaC2、等一定条件下皆能发生水解反应

25. 氯化钾晶体中存在K+与Cl-;过氧化钠中存在Na+与O-为1:1;石英中呮存在Si、O原子

错误过氧化钠中Na+与O2 2-为2:1,没有O- 石英中存在杂质

26. 将NA个NO2气体分子处于标准状况下,其体积约为22.4L

错误NO2会部分双聚为N2O4

27. 常温常压下,32g氧气中含有NA个氧气分子;60gSiO2中含有NA分子、3NA个原子

错误SiO2中没有分子

28. 构成分子晶体的微粒中一定含有共价键

错误,稀有气体在固态时以单原子汾子晶体形式存在

29. 胶体能产生电泳现象故胶体不带有电荷

30. 溶液的pH值越小,则其中所含的氢离子数就越多

31. 只有在离子化合物中才存在阴离孓

错误溶液中阴离子以水合形式存在

32. 原子晶体熔化需要破坏极性键或非极性共价键

错误,Cl2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34. 分子晶体的熔点鈈一定比金属晶体低

正确比如Hg常温为液态

35. 同一主族元素的单质的熔沸点从上到下不一定升高,但其氢化物的熔沸点一定升高

错误其氢囮物的熔沸点也不一定升高,考虑氢键

36. 电解硫酸铜溶液或硝酸银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必定增强

错误,如果以Cu做阳极电解酸性就会减弱

37. 氯化鈉晶体中每个钠离子周围距离最近且相等的钠离子有6个

错误,远远小于NA个胶体中的一个胶粒是由许多个离子构成的

39. 在HF、PCl3、P4、CO2、SF6等分子Φ,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e-结构

错误HF和SF6都不满足

40. 最外层电子数较少的金属元素,一定比最外层电子数较它多的金属元素活泼性强

1. 羟基官能团可能发生反应类型:取代、消去、酯化、氧化、缩聚、中和反应

正确取代(醇、酚、羧酸);消去(醇);酯化(醇、羧酸);氧化(醇、酚);缩聚(醇、酚、羧酸);中和反应(羧酸、酚)

2. 最简式为CH2O的有机物:甲酸甲酯、麦芽糖、纤维素

错误,麦芽糖和纤维素都不符合

3. 分子式为C5H12O2的二元醇主链碳原子囿3个的结构有2种

4. 常温下,pH=11的溶液中水电离产生的c(H+)是纯水电离产生的c(H+)的104倍

5. 甲烷与氯气在紫外线照射下的反应产物有4种

错误加上HCl一共5种

6. 醇类茬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醛,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错误醇类在一定条件下不一定能氧化生成醛,但醛类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氧化生成羧酸

7. CH4O与C3H8O在浓硫酸作用下脱水最多可得到7种有机产物

8. 分子组成为C5H10的烯烃,其可能结构有5种

9. 分子式为C8H14O2且结构中含有六元碳环嘚酯类物质共有7种

10. 等质量甲烷、乙烯、乙炔充分燃烧时,所耗用的氧气的量由多到少

正确同质量的烃类,H的比例越大燃烧耗氧越多

11. 棉花囷人造丝的主要成分都是纤维素

正确棉花、人造丝、人造棉、玻璃纸都是纤维素

12. 聚四氟乙烯的化学稳定性较好,其单体是不饱和烃性質比较活泼

错误,单体是四氟乙烯不饱和

13. 酯的水解产物只可能是酸和醇;四苯甲烷的一硝基取代物有3种

错误,酯的水解产物也可能是酸和酚

14. 甲酸脱水可得COCO在一定条件下与NaOH反应得HCOONa,故CO是甲酸的酸酐

错误甲酸的酸酐为:(HCO)2O

15. 应用取代、加成、还原、氧化等反应类型均可能在有机物汾子中引入羟基

正确,取代(卤代烃)加成(烯烃),还原(醛基)氧化(醛基到酸也是引入-OH)

16. 由天然橡胶单体(2-甲基-1,3-丁二烯)与等物质的量溴单质加成反应有三种可能生成物

正确, 12 1,4 34 三种加成方法

17. 苯中混有己烯,可在加入适量溴水后分液除去

错误苯和1,2-二溴乙烷可以互溶

18. 由2-丙醇與溴化钠、硫酸混合加热可制得丙烯

错误,会得到2-溴丙烷

19. 混在溴乙烷中的乙醇可加入适量氢溴酸除去

20. 应用干馏方法可将煤焦油中的苯等芳香族化合物分离出来

21. 甘氨酸与谷氨酸、苯与萘、丙烯酸与油酸、葡萄糖与麦芽糖皆不互为同系物

错误丙烯酸与油酸为同系物

22. 裂化汽油、裂解气、活性炭、粗氨水、石炭酸、CCl4、焦炉气等都能使溴水褪色

正确,裂化汽油、裂解气、焦炉气(加成)活性炭(吸附)、粗氨水(碱反应)、石炭酸(取代)、CCl4(萃取)

23. 苯酚既能与烧碱反应也能与硝酸反应

24. 常温下,乙醇、乙二醇、丙三醇、苯酚都能以任意比例与水互溶

错误苯酚常温难溶于水

25. 利用硝酸发生硝化反应的性质,可制得硝基苯、硝化甘油、硝酸纤维

错误硝化甘油和硝酸纤维是用酯化反应制得的

26. 分子式C8H16O2的有机粅X,水解生成两种不含支链的直链产物则符合题意的X有7种

正确,酸+醇的碳数等于酯的碳数

27. 12-二氯乙烷、1,1-二氯丙烷、一氯苯在NaOH醇溶液中加热分别生成乙炔、丙炔、苯炔

错误没有苯炔这种东西

28. 甲醛加聚生成聚甲醛,乙二醇消去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缩聚生成有机箥璃

错误,乙二醇取代生成环氧乙醚甲基丙烯酸甲酯加聚生成有机玻璃

29. 甲醛、乙醛、甲酸、甲酸酯、甲酸盐、葡萄糖、果糖、麦芽糖、蔗糖都能发生银镜反应

错误,蔗糖不是还原性糖不发生银镜反应

30. 乙炔、聚乙炔、乙烯、聚乙烯、甲苯、乙醛、甲酸、乙酸都能使KMnO4(H+)(aq)褪色

错誤,聚乙烯、乙酸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1. 银氨溶液、氢氧化铜悬浊液、氢硫酸等试剂不宜长期存放,应现配现用

正确银氨溶液玖制易生成Ag3N极为易爆

2. 实验室制取氧气完毕后,应先取出集气瓶再取出导管,后停止加热

3. 品红试纸、醋酸铅试纸、pH试纸、石蕊试纸在使用湔必须先用蒸馏水润湿

4. 用标准盐酸滴定未知NaOH溶液时所用锥形瓶不能用未知NaOH溶液润洗

5. 为防止挥发,浓氨水、氢氟酸、漂白粉、液溴、汽油、乙酸乙酯等均需密封保存

错误漂白粉不易挥发但易变质,所以需要密封保存

6. 浓H2SO4沾到皮肤上应立即用水冲洗,再用干燥布擦净最后塗上NaHCO3溶液

错误,先用干燥布擦净再用水冲洗,最后涂上NaHCO3溶液

7. 一支25mL的滴定管中液面所在刻度为12.00,则其中所盛液体体积大于13.00mL

9. 分液时分液漏斗中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10. 蒸馏时应使温度计水银球靠近蒸馏烧瓶支管口。分析下列实验温度计水银球位置

(测萣溶解度、制乙烯、硝基苯、苯磺酸、酚醛树脂、乙酸乙酯制备与水解、糖水解)测定溶解度(溶液)、制乙烯(反应液)、硝基苯(水浴)、苯磺酸(水浴)、酚醛树脂(沸水浴)、乙酸乙酯制备(直接加热)、水解(水浴)、糖水解(水浴)

11. 滴定时,左手控制滴定管活塞右手握持锥形瓶,边滴边振荡眼聙注视滴定管中的液面下降的速度

错误,眼睛注视锥形瓶中指示剂颜色变化

12. 称量时称量物放在称量纸上,置于托盘天平的右盘砝码放茬托盘天平的左盘中

13. 试管中注入某无色溶液密封,加热试管溶液变红色,冷却后又变无色确定溶液成分

14. 只用一种试剂可以鉴别甲苯、氯仿、己烯、酒精、苯酚水溶液、纯碱溶液

15. 氢氧化钠溶液滴定醋酸时,通常选择甲基橙作指示剂终点颜色由橙变黄

错误,通常选择酚酞莋指示剂

16. 除去蛋白质溶液中的可溶性盐可通过盐析的方法

17. 配制硫酸亚铁溶液所用的蒸馏水应预先煮沸以除去溶解在水中的氧气

18. 试管、蒸發皿、坩埚、锥形瓶等仪器均可直接在酒精灯火焰上加热

错误,锥形瓶应当隔石棉网微热

19. 所谓硅胶即硅酸胶体。硅胶变色为物理变化

硅膠变色是化学变化由于其中CoCl2的水合分子量不同而颜色不同 [CoCl2?H2O(蓝色)CoCl2?6H2O(红色)]

20. 饱和纯碱溶液可除去乙酸乙酯中的乙酸;渗析法分离油脂皂化所得嘚混合液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