踞一城之要塞,下一句接什么

袁崇焕评传  以下文字资料是由(历史新知网)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

  每一节文末的注释只是表示:文中的事实全部都有根据,並不是虚构的小说对历史研究没有兴趣的读者们大可略过注释不读。

  在距离香港不到一百五十公里的地区之中过去三百多年内出叻两位与中国历史有重大关系的人物。最重要的当然是出生于广东中山县(原名香山)的孙中山先生另一位是出生于广东东莞县的袁崇煥。①

  我在阅读袁崇焕所写的奏章、所作的诗句以及与他有关的史料之时,时时觉得似乎是在读古希腊剧作家攸里比第斯、沙福克裏斯等人的悲剧袁崇焕真像是一位古希腊的悲剧英雄,他有巨大的勇气和敌人作战的勇气,道德上的勇气他冲天的干劲,执拗的蛮勁刚烈的狠劲,在当时猥琐萎靡的明末朝廷中加倍的显得突出。

  袁崇焕字符素,号自如“焕”,是火光是明亮显赫、光彩輝煌;“素”是直率的质朴,是自然的本性;“6如”是不受羁绊,任意所之他大火熊熊般的一生,我行我索的性格挥洒自如的作風,的确是人如其名这样的性格,和他所生长的那不幸的时代构成了强烈的矛盾冲突古希腊英雄拼命挣扎奋斗,终于敌不过命运的力量而垮广下来打击袁崇焕的不是命运,而是时势虽然,时势也就是命运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像希腊史诗与悲剧中那些英雄们一样,怹轰轰烈烈地战斗了但每一场战斗,都是在一步步走向不可避免的悲剧结局

  希腊史诗《伊里亚特》记述赫克托和亚契力斯绕城大戰这一段中,描写众天神拿了天平来称这两个英雄的命运小时候我读到赫克托这一端不及对方的份量,天神们决定他必须战败而死感箌非常难过,“那不公平!那不公平!”过了许多岁月当我读到满清的皇太极怎样设反间计、崇祯和他的大臣们怎样商量要不要杀死袁崇焕,同样有剧烈的凄怆之感

  历史学家评论袁崇焕,着眼点在于他的功业、他对当时及后世的影响、他在明清两个朝代覆亡与兴起の际所起的作用近十多年来,我儿乎每天都写一段小说又写一段报上的社评,因此对历史、政治与小说是同样的感兴趣然而在研究袁崇焕的一生之时,他强烈的性格比之他的功业更加吸引我的注意

  整体说来,清朝比明朝好得多从清太祖算起的清朝十二个君主,他们的总平均分数和明朝十六个皇帝相比我觉得在数学上简直不能比,因为前者的是相当高的正数后者是相当高的负数。对于满族囚人主中国一事近代的评价与前人也颇有改变。所以袁崇焕的功业不免随着时代的进展而渐渐失却光彩。但他英雄气概的风华却永远鈈会泯灭正如当年时七国纷争的是非成败,在今天已没有多大意义了但孔子、介子推、蔺相如、廉颇、屈原、信陵君、荆轲等等这些囚物的生命,却超越了历史与政治

  《碧血剑》中的袁承志,在性格上只是个平凡人物他没有抗拒艰难时世的勇气和大才,奋战一場而受了挫折后逃避海外就像我们大多数在海外的人一样。

  袁崇焕却是真正的英雄大才豪气,笼盖当世即使他的缺点,也是英雄式的惊世骇俗他比小说中虚构的英雄人物,有更多的英雄气概

  他的性格像是一柄锋锐绝伦、精刚无俦的宝剑。当清和升平的时ㄖ悬在壁上,不免会中夜自啸跃出剑匣。在天昏地暗的乱挞则屠龙杀虎之后,终于寸寸断折

  在明末那段不幸的日子中,任何囚都是不幸的每一个君主在临死之时,都深深感到了失败的屈辱:崇祯、清太祖努尔哈赤、清太宗皇太极(如果他不是被人谋杀的那麼是唯一的例外)、蒙古人的首领林丹汗、朝鲜国王李佑,始终是死路一条的将军和大臣(奋勇抗敌的将军与降敌做汉奸的将军忠鲠正矗的大臣与奸佞无耻的大臣,命运没太大分别但在一个比较温和的时代,奸臣却常常能得善终例如秦桧),愤怒不平的知识分子领鈈到粮饷的兵卒,生命朝不保夕的“流寇”饥饿流离的百姓,以及有巨大才能与勇气的英雄人物:杨涟、熊廷弼、孙承宗、李自成、史鈳法、袁崇焕

  在那个时代中,人人都遭到了在太平年月中所无法想象的苦难在山东的大饥荒中,丈夫吃了妻子的尸体母亲吃了兒子的尸体。那是小人物的悲剧他们心中的悲痛,一点也不会比英雄们轻不过小人物只是默默地忍受,英雄们却勇敢地奋战了一场茬历史上留下了痕迹。英雄的尊严与伟烈经过了无数时日之后,仍在后人心中激起波澜

  ①袁崇焕的籍贯,像中国许多名人一样後人有很多争论,好像湖北襄阳与河南南阳要争诸葛亮是他们那地方的人据杨宝霖先生根据多种资料考证,以及阎崇年先生亲身前往广東、广西两地调查研究比较可靠的结论是:袁崇焕原籍广东东莞水南村,他也自称是东莞人他的祖父袁西堂是商人,于明嘉靖初年自東莞来到广西梧州府藤县四十三都白马乡见当地山水清佳,便定居于该地妻子何氏,生子袁子朋(或作子鹏)子朋生三子,长子崇煥、次子崇灿(另说崇灿是长兄崇焕为次子)、三子崇煜,有六名孙子‘都是“兆”字辈,十一世孙才是“承”字辈有袁承芳、承楊、承枢、承柏、承洪、承济等人。据阎崇年先生考据袁崇焕生于万历十二年(一五八四)四月廿八日(阳历六月六日)。他家所在地皛马乡(原名莲塘村)邻近平南县所以广西平南县志也有说他是平南人的。他是广西藤县人还是平南人仍有争执因文献记载中两种说法都有。他于万历四十七年(一六一九)考中进士“万历己未科进士题名记:第三甲第四十名,袁崇焕广西藤县。”考进士时报的籍貫是广西藤县(以上资料见阎崇年、俞三东编《袁崇焕资料集录》,广西民族出版社)

  这个不幸的时代是数十年腐败达于极点的政治措施所累积而成的。

  我书架上有一部英国历史学家吉朋的《罗马帝国衰亡史》是三卷注释本①。书脊上绘着罗马式建筑的两根夶理石柱子第一卷的柱子,柱头上有些残缺破损第二卷的柱子残损更多,第三卷的柱子完全垮了这象征一个帝国的衰败和灭亡,如哬一步步地发展

  明朝的衰亡也是这样。

  明朝的覆灭开始于神宗②。

  神宗年号万历是明朝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共做了㈣十八年皇帝只因为他做皇帝的时候实在太久,所以对国家人民所造成的祸害也特别大他死时五十八岁,本来并不算老他的祖宗明呔祖活到七十一岁,成祖六十五岁世宗六十岁。可是神宗未老先衰后来大概更抽上了鸦片。鸦片没有缩短他的寿命却毒害了他的精鉮。他的贪婪大概是天生的本性但匪夷所思的懒惰,一定是出于鸦片的影响

  然而万历初年,却是中国历史上最光彩辉煌的时期之┅近代中西学者研究瓷器及其他手工艺品,有这样一个共通的意见:在中国国力最兴盛的时期所制作的瓷器最精彩。万历年间的瓷器囷珐琅器灿烂华美精巧雅致,洵为罕见的杰作因为万历最初十年,张居正当国他是中国历史上难得一见的精明能干的大政治家。

  神宗接位时只有十岁一切听母亲的话。两宫太后很信任张居正政治上权力极大的司礼太监冯保又给张居正笼络得很好,这些有利的條件加在一起张居正便能放手办事。明朝自明太祖晚年起就不再有宰相张居正是大学士,名义是首辅实际权力等于是宰相。

  从萬历元年到十年张居正的政绩灿然可观。他重用名将李成梁、戚继光、王崇古使得主要是蒙古人的北方异族每次入侵都大败而归,只嘚安分守己而和明朝进行和平贸易南方的武装暴动,也都一一给他派人平定沿海长期侵骚的倭寇给戚继光等名将打退,江南平靖富庶国家富强,储备的粮食可用十年库存的盈余超过了全国一年的岁出。交通邮传办得井井有条清丈全国田亩面积,使得税收公平不致像以前那样由穷人负担过份的钱粮而官僚豪强却不交赋税。他全力支持工部尚书潘季驯将泛滥成灾的黄河与淮河治好,将水退后的荒哋分给灾民开垦免税三年。官僚的升降制度执行得很严格严厉惩办贪污。

  在那时候中国是全世界最先进、最富强的大国。那时歐洲的文人学士在提到中国的时候无不欣慕向往。他们佩服中国的文治教化、中国的考试与文官制度佩服中国的道路四通八达③,佩垺中国的老百姓生活得比欧洲贫民好得多万历十年是公元一五八二年。要在六年之后英国才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再过三十八年,渶国的清教徒才乘“五月花号”到达美洲;再过六十一年五岁的路易十四才登上法国的王座。那时莎士比亚只有十六岁还在英国的树林里偷人家的鹿。八十三年后伦敦由于太污秽、太不卫生,爆发了恐怖的大瘟疫在万历初年,北京、南京、扬州、杭州、苏州这些就潒万历彩瓷那样华美的大城市在外国人心目中真像是天堂一样。

  中国的经济也在迅速发展手工业和技术非常先进。在十五世纪时中国是世界上最重要的产棉区之一。由于在正德年间开始采用了越南的优良稻种农田加辟,米产大增尤其是广东一带。因为推广种植水稻水田中大量养鱼,疟蚊大减④岭南向来称为瘴疠的疟疾已不像过去那样可怕,所以两广的经济文化也开始迅速发展

  可是君主集权的绝对专制制度,再加上连续四个昏庸腐败的皇帝将这富于文化教养而勤劳聪明的一亿人民、这举世无双的富强大国推入了痛苦的深渊。专制政治制度对国家、人民、社会的大害在明朝末年表现得最明显。

  张居正于万历十年逝世二十岁的青年皇帝自己来執政了。皇帝追夺张居正的官爵将他家产充公,家属充军将他长子逼得自杀。

  神宗是相裘聪明的而且喜欢读书。中国历史上的昏君大都有些小聪明隋炀帝、宋徽宗、李后主,都是文采斐然明神宗的聪明之上,所附加的不是文采而是不可思议的懒惰,不可思議的贪婪皇帝懒惰本来并不是太严重的毛病,他只须任用一两个能干的大臣什么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办就是了,多半政治只有更加上轨噵些中国历史上不乏“主昏于上,政清于下”的先例然而神宗懒惰之外还加上要抓权,几十年中自己不办事也绝对不让大臣办事。這在上固然空前相信也必绝后。

  做了皇帝要什么有什么,神宗不喜爱女色不任用外戚,不迷信宗教不妄求长生;并不多所猜忌而残忍好杀;也不,好大喜功;他并不异想天开荒唐胡闹;并不大兴土木,构筑宫室奢侈浪费;并不信用宦官,任由弄权中国历玳许多昏君的重大缺点,他倒没有他所追求的只是对他最无用处的金钱。如果他不是皇帝一定是个成功的商人,他性格中有一股不可抑制的贪性他那些祖宗皇帝们有的阴狠毒辣,有的胡闹荒唐倍没一个是这样难以形容的贪婪。因此近代有一位历史学者推想他这性格是出于母系的遗传。他母亲是个小农的女儿⑤

  皇帝贪钱,最方便有效的法子当然是加税神宗加的税不收入国库,而是收入自己嘚私人库房称为“内库”。他加紧征收商税那是本来有的,除了书籍与农具免税之外一切商品交易都收税百分之三。他另外又发明叻一种“矿税”

  大批没有受过教育、因残废而心理上多多少少不正常的太监,作为皇帝的私人征税代表四面八方地出去收矿税。呮要“矿税使”认为什么地方可以开矿就要地产的所有人交矿税。这些太监无恶不作随带大批流氓恶棍,到处敲诈勒索乱指人家的祖宗坟墓、住宅、商店、作坊、田地,说地下有矿藏要交矿税⑥。结果天下骚动激起了数不尽的民变。这些御用征税的太监权力既大自然就强横不法,往往擅杀和拷打文武官吏有一个太监高淮奉旨去辽东征矿税、商税,搜括了士民的财物数十万两逮捕了不肯缴税嘚秀才数十人,打死指挥诬陷总兵官犯法。神宗很懒什么奏章都不理会,但只要是和矿税有关的御用税监呈报上来,他立刻批准

  搜括的规模之大实是骇人听闻。在万历初年张居正当国之时全年岁入是白银四百万两左右⑦,皇宫的费用每年有定额一百二十万两称为“金花银”,已几占岁入的三分之一可是单在万历二十七年的五天之内,就搜刮了矿税商税二百万两这还是缴入皇帝内库的数目,太监和随从吞没的钱财又比这数字大得多。据当时吏部尚书李戴的估计缴入内库的只十分之一、太监克扣十分之二、随从瓜分十汾之三、流氓棍徒趁机向良民勒索的是十分之四。

  可和神宗的贪婪并驾齐驱的是他的懒惰

  鸦片烟这种麻醉品,对中国最大的危害自明神宗开始。鸦片之毒破坏人的神经中枢与意志力它首先破坏的,正是中国的神经巾枢一皇帝的神经中枢

  在神宗二十八岁那年,大学士王家屏就上奏章说:一年之间臣只见到天颜两次,偶然提出一些建议也和别的官员的奏章一样,皇上完全不理

  这種情形越来越恶化,到万历四十二年首辅叶向高奏称:六部尚书中,现在只剩下一部有尚书了全国的巡抚、巡按御史、各府州县的知倳已缺了一半以上。他的奏章写得十分激昂说现在已经中外离心,京城里怨声载道大祸已在眼前,皇上还自以为不见臣子是神明妙用恐怕自古以来的圣帝明王都没有这样妙法吧⑧。神宗抽饱了鸦片已经火气全无。这样的奏章如果落在开国的太祖、成祖、末代的思宗手里,叶向高非杀头不可但神宗只要有钱可刮,给大臣讥讽几句、甚至骂上一顿都无所谓。

  万历年间的众大臣说得上是知无不訁言无不尽。有人上奏说皇上这样搞法,势必民穷财尽天下大乱⑨;有人说陛下是放了笼中的虎豹豺狼去吞食百姓⑩;有人说一旦百姓造反,陛下就算满屋子都是金银珠宝又有谁来给你看守?有的指责说,皇上欺骗百姓不免类似桀纣昏君?;有的直指他任用肆無忌惮之人去干没有天理王法之事?;有的责备他说话毫无信用。臣子居然胆敢这样公然上奏痛骂皇帝不是一两个不怕死的忠臣骂,而是大家都骂那也是空前绝后、令人难以想象的事。然而言者谆谆听者藐藐,神宗对这些批评全不理睬正史上的记载,往往说“疏入上怒,留中不报”留中,就是不批复或许他懒得连罚人也不想罚了,因为罚人也总得下一道圣旨才行但直到他死,拼命搜刮嘚作风丝毫不改同时为了对满清用兵,又一再增加田赋皇帝搜刮所得都存于私人库房(内库),政府的公家库房(外库)却总是不够錢结果是内库太实,外库太虚。

  在这样穷凶极恶的压榨下百姓的生活当然是痛苦达于极点。

  神宗除了专心搜刮之外对其怹政务始终是绝对的置之度外。万历四十三年十一月御史翟凤笟的奏章中说:皇上不见廷臣,已有二十五年了

  ①Edward Gibbon:The Decline and Fall of the Roman Empire,The Heritage PressNew York·

  ②这是后世论者的共同意见。《明史·神宗本纪》:“故论者谓:明之亡实亡于神宗。”赵翼《廿二史札记·万历中矿税之害》:“论者谓明之亡不亡于崇祯而亡于万历云。”清高宗题明长陵神功圣德碑:“明之亡非亡于流寇而亡于神宗之荒唐,及天启时閹宦之专横大臣志在禄位金钱,百宫专务钻营阿谀及思宗即位,逆阉虽诛而天下之势,已如河决不可复塞鱼烂不可复收矣。而又苛察太甚入怀自免之心。小民疾苦而无告故相聚为盗,闯贼乘之而明社遂屋。呜呼!有天下者可不知所戒惧哉?”

  ③十六世紀后期来到中国游历的欧洲人如G·Pereira,G·da Gruz,M·de Rada等人着书盛赞中国。他们拿中国的道路、城市、土地、卫生、贫民生活等和欧洲比较,认为中国好得多。见A·P·Newton,ed·,Travel and Travellers of the Middle Ages;C·R·Boxer,South China in the 16th Century等书。直到一七九八年马尔塞斯在《人口论·第一篇》中还说中国是全世界最富庶的国家。万历年间来到中国的天主教教士利玛窦等人更盛赞中国的文治制度认为举世无出其右。参阅L·J·Gallagher,S·J·tr·,China in the Sixteenth Century·

  ④Wolfram Eberhard:A History of China·

  ⑤朱东润《张居正大传》:“从明太祖到神宗這一个血脉里充满偏执和高傲……到了神宗,又在这高傲的血液里增加新的成分。他的母亲是山西一个小农的女儿小农有那一股贪利务得的气息,在一升麦种下土以后他长日巴巴地在那里计算要长成一斛、一石、又硬、又好的小麦。成日的精神集中在这一点上面。……明朝的皇帝只有神宗嗜利,出于天性也许只可这样地解释。”(317页)但说小农嗜利似乎不大妥当。小农种麦而盼望收荿既是自然而合理的期待,又是生活的唯一资料不能说是嗜利。一般来说富农大概比小农更嗜利,否则做不成富农神宗之母李太後的父亲武清伯李伟,本来做泥水匠

  ⑥矿税的税率是胡乱指定的,在L·Carrington GoodrichA Short History of the Chinese People中,说万历时的矿税是矿产价值的百分之四十即使矿场已经停闭,矿主每年仍須按旧税率缴税

  ⑦据张居正奏疏《看详户部进呈揭帖疏》:万历五年,岁入四百三十五万九千四百余两岁出三百四十九万四千二百余两。

  ⑧叶向高奏:“中外离心辇毂肘腋间怨声愤盈,祸机不测而陛下务与臣下隔绝。帷幄不得关其忠六曹不得举其职。举忝下无一可信之人而自以为神明之妙用。臣恐自古圣帝明王无此法也。”

  ⑨二十七年吏部侍郎冯琦奏:“自矿税使出,民苦更甚加以水旱蝗灾,流离载道畿辅近地,盗贼公行此非细故也。中使衔命所随奸徒千百……遂令狡猾之徒,操生死之柄……五日之內搜括公私银已二百万。奸内生奸例外创例,不至民困财殚激成大乱不止。伏望急图修弭无令赤子结怨,青史贻讥”

  ⑩工科给事中王德完奏:令出柙中之虎兕以吞餍群黎,逸圈内之豺狼以搏噬百姓怨愤无处得伸,郁结无时可解

  ?凤阳巡抚李三才奏:陛下爱珠玉民亦慕温饱,陛下爱子孙民亦恋妻孥。奈何崇聚财贿而使小民无朝夕之安?又言:“近日奏章凡及矿税,悉置不省此宗社存亡所关,一旦众叛土崩小民皆为敌国,陛下即黄金盈箱明珠填屋,谁为守之”

  ?给事中田大益奏:“内臣务为劫夺以應上求矿不必穴而税不必商,民间丘陇阡陌皆矿也官吏农工皆入税之人也,公私骚然脂青殚竭,向所谓军国正用反致缺损。……㈣海之人方反唇切齿而冀以智计甘言掩天下耳目,其可得乎陛下矜奋自贤,沉迷不返以豪圭奸弁为腹心,以金钱珠玉为命脉……即囹逢干剖心皋夔进谏,亦安能解其惑哉”又言:“陛下驱率狼虎,飞而食人……夫天下至贵而金玉珠宝至贱也积金玉珠宝若泰山,鈈可市天下尺寸地而失天下,又何用金玉珠宝哉”

  ?吏部尚书李戴奏:“今三辅嗷嗷民不聊生;草木既尽,剥及树皮;夜窃成群兼以昼劫;道殖相望,村空无烟……使百姓坐而待死,更何忍言使百姓不肯坐而待死,又何忍言……此时赋税之役,比二十年湔不啻倍矣……指其屋而挟之曰‘彼有矿’则家立破矣;‘彼漏税’,则橐立倾矣以无可查稽之数,用无所顾畏之人行无天理王法の事。”

  户部尚书赵世卿上疏言:“天子之令,信如四时三载前尝曰:‘朕心仁爱,自有停止之时’今年复一年,更待何曰忝子有戏言,王命委草莽”

  ?万历四十四年给事中熊明遇疏:“内库太实,外库太虚”(以上⑧至?各奏疏中的文字散见《明史》或《明通鉴》)

  就在这时候满清开始崛起。万历四十五年努尔哈赤以七大恨告天,发兵攻明次年攻占辽东重镇抚顺。明兵夶败总兵官张承荫战死,万余兵将全军稷没

  四十七年,辽东经略杨镐率明军十八万叶赫(满清的世仇)兵二万,朝鲜(中国的屬国)兵二万兵分四路,大举攻清清兵八旗兵约六万人,集中兵力专攻西路一军。西路军的总兵官杜松是明军的勇将平时最喜欢莋的事,就是脱去衣衫将满身的累累刀枪瘢痕向人夸示。出兵之时他脱去上身衣衫,在城中游街百姓鼓掌喝彩。

  两路这一仗稱为“萨尔浒之役”,明军有火器钢炮军火锐利得多。但杜松有勇无谋他是统兵六万的兵团司令,却打了赤膊露出全身伤疤,一马當先地冲锋大概他是《三国演义》的读者,很羡慕“虎痴”许褚的勇猛在“许褚裸衣斗马超”这回书中,描写许褚“卸了盔甲浑身筋突,赤体提刀翻身上马,来与马超决战”果然威风得紧。但不知他记不记得许褚这场狠斗结果是“操兵大乱,许褚背中两箭”囿趣的是,小说的评注者评道:“谁叫汝赤膊”

  明清两军列阵交锋之时,突然天昏地暗数尺之外就什么也瞧不见了。杜松又犯了┅个大错误下令众军点起火把。这一来明军在光而清军在暗,明军照亮了自身成为清兵的箭靶子。努尔哈赤统兵六旗作主力猛攻怹儿子代善和皇太极各统一旗在右翼侧攻。结果杜松的遭遇比许褚惨得多身中十八箭而死,当真是“谁叫汝赤膊”总兵官阵亡,明军夶乱六万兵全军覆没。

  努尔哈赤采取了“集中主力各个击破”的正确战略,一个战役、一个战役地分开来打明军北路总兵官马林、东路总兵管刘絍二人大败阵亡,朝鲜都元帅率众降清

  刘绝是当时明朝第一大骁将,打过缅甸、倭寇曾率兵援助朝鲜对抗日本叺侵,大小数百战威名震海内。他所用的镔铁刀重一百二十斤马上轮转如飞,天下称为“刘大刀”他的大刀比关羽的八十一斤青龙偃月刀还重了三十九斤。据说他能单手举起一张摆满了酒菜碗筷的柏木八仙桌在大厅中绕行三圈。连杜松、刘纸这样的骁将都被清兵打迉明军将士心理上受到的打击自然沉重之极,提到满清“辫子兵”时不免谈虎色变

  这场大战是明清两朝兴亡的大关键,而胜败的關键在于:第一明方的主帅杨镐是文官,完全不懂军事第二,明朝政事腐败已达极点军事的组织与制度也废弛不堪,军队久无训练军械破败残缺,完全没有必要的军事准备①

  杨镐全军覆没,朝廷派熊廷弼去守辽东

  万历四十六年七月,熊廷弼刚出山海关铁岭已经失陷,沈阳及附近诸城堡的军民纷纷逃窜熊廷弼兼程进入辽阳。经过神宗数十年来的百事不理军队纪律荡然,士无斗志騎兵故意将马匹弄死,以避免出战只要听到敌军来攻,满营兵卒就一哄而散熊廷弼面临的局面实在困难已极②。军饷本已十分微薄泹皇帝还是拼命拖欠,不肯发饷③

  神宗见边关上追饷越迫越急,知道挨不下去了可是始终不肯掏自己腰包,结果想出了一个对策:再加田赋百分之二连同以前两次,已共加百分之九然而向百姓多征的田赋,未必就拿来发军饷皇帝的基本兴趣是将银子藏之于内庫。

  边界上的警报不断传来群臣日日请求皇帝临朝,会商战守方略皇帝总是派太监出来传谕:“皇上有病。”吏部尚书赵焕实在忍不住了上奏章说:“将来敌人铁骑来到北京城外,陛下也能在深宫中推说有病、就此令敌人退兵吗”④神宗看了这道讽刺辛辣、实巳近乎谩骂的奏章,只是心中怀恨却说什么也不肯召开一次国防会议。

  神宗搜刮的银锭堆积在内库年深月久,大起氧化作用有嘚黑得像漆,有的脆腐如泥土⑤就是不肯拿出来用但他终于死了,千千万万的银两一两也带不去⑥。

  神宗神宗,真是“神”得佷神经得很!

  ①崇祯时任大学士的徐光启在《庖言》中说:满洲人旧都北门,居住的大都是铁匠延袤数里。在当时那便是一个规模庞大的兵工厂组合了因此满洲兵的盔甲精良,头盔、面具、护臂、护手都是精铁所制,马匹的要害处也有精铁护具但明兵盔甲却┿分简陋,除了胸背有甲之外其余部分全无保护。满洲兵冲到近处专射明兵的脸及胁,中箭必死又据当时明人程令名说,努尔哈赤所居的都城“北门外则铁匠居之专治铠甲;南门外则弓人、箭人居之,专造弧矢”

  ②熊廷弼于八月二十九日上书朝廷,陈述辽东奣军情况:“残兵……身无片甲手无寸械,随营糜饷装死扮活,不肯出战……点册有名及派工役而忽去其半;领饷有名,及闻警告洏又去其半……将领皆屡次征战存剩及新败久废之人一闻警报,无不心惊胆丧者……见在马一万余匹多半瘦损,率由军士故意断绝草料设法致死,备充步兵以免出战,甚有无故用刀刺死者……坚甲利刃,长枪火器丧失俱尽。今军士所持弓皆断背断弦所持箭皆無羽无镞,刀皆缺钝枪皆顽秃。甚有全无一物而借他人以应点者又皆空头赤体,无一盔甲遮蔽……闻风而逃,望阵而逃惧战而逃。顷闻北关信息各营逃者日以千百计。如逃止一二营或数十百人臣犹可以重法绳之。今五六万人人人要逃。虽有孙吴军令亦难禁圵。”

  ③万历四十八年三月熊廷弼上奏:“四十七年十二(疑为“一”字)月赴户部,领饷二十万两十二月领饷十万两,四十八姩正月领饷十五万两俱无发给……岂军到今日尚不饿、马到今日尚不瘦不死,而边事到今日尚不急耶军兵无粮,如何不卖袄裤杂物洳何不夺民间粮窖?如何不夺马料养自己性命马匹如何不瘦不死?而户部犹漠然不动一念”他说户部犹漠然不动一念,是客气的说法漠然不动一念的,当然是皇帝自己

  ④“他曰蓟门蹂躏,铁骑临郊陛下能高拱深宫,称疾却之乎”

  ⑤户科给事中官应震言:“内库十万两内五万九千两,或黑如漆或脆如土,盖为不用朽蠢之象”

  ⑥大陆考古工作者发掘帝皇坟墓,偏偏拣中了神宗的“萣陵”改建为博物馆,称为“地下宫殿”

  神宗死后,儿子光宗常洛只做了一个月皇帝就因误服药物而死光宗的儿子朱由校接位,历史上称为熹宗年号天启。

  光宗做皇帝的时间极短留下的麻烦却极大,明末三大案梃击、红丸、移宫都和他的皇位及生死有關。众大臣分成两派纷争不已。纷争牵涉到其他一切事情上只要是对方一派之人所做的事,不论是对是错总是拿来激烈攻击一番。

  熹宗接位时虚岁十六岁其实不满十五岁,还是个小孩子他对乳母客氏很依恋。这个客氏很喜欢弄权在宫里和太监魏忠贤有点古怪的性关系。宫里太监和宫女很多为了寂寞而互相安慰,大家私下恋爱然而太监是阉割了性机能的阴阳人,所以这既不是异性恋爱叒不是同性恋、当时称为“对食”,意思说不能同床只不过相对吃饭,互慰孤寂而已魏忠贤做了客氏的对食,渐渐掌握了大权

  裹宗是个天生的木肢,最喜欢做的事莫过于锯木、刨木、油漆而做木工,手艺高明得很他做过一座宫殿的小模沏,精巧异常。魏忠賢总是乘他做木工做得全神贯注之时拿重要奏章去请他批阅。熹宗怎肯放下心爱的木工不理把手一挥,说道:“别来打扰你瞧着办詓吧。”于是魏忠贤就去瞧着办了越来越无法无天。

  朝里自有一批谄谀无耻之徒去奉承他到后来,魏忠贤成了实际上的皇帝熹宗是“万岁”,有些官员见了魏忠贤叫“九千岁”表示他只比皇帝差了一点儿。到后来个人崇拜更大张旗鼓,搞得如火如荼全国各哋为魏忠贤建生祠。本来人死了才入祠堂,可是他“九千岁”老人家活着的时候就起祠堂祠中的神像用真金装身,派武官守祠百官進祠要对他神像跪拜,那是货真价实的个人崇拜

  魏忠贤本来是个无赖流氓,年轻时和人赌钱大输特输,欠了赌账还不出给人侮辱追讨,实在吃不消了愤而自己阉割,进宫做了太监他不识字,仴记性很好是个完全没有受过教育的赌棍。当世第一大国的军政大權却落在这样的人手里

  熊廷弼在辽东练兵守城,招抚难民整肃军纪,修治器械把局面稳定下来。他所接手的那个烂摊子给他整顿得有些像样了。满清见对方有了准备就不敢贸然来攻。但朝里敌对一派的大臣却来跟他过不去不断上奏章攻击,说他胆小不敢絀战;说他无能,不能尽复失地于是朝廷革了熊廷弼的职,听候查办改用袁应泰做统帅。

  袁应泰是第一流的水利工程人才一生修堤治水,救济灾民大有功劳。他性格宽仁办事勤勉,打仗却完全不会满清努尔哈赤得知熊廷弼去职,大喜过望便领兵来攻。袁應泰率军应战七万兵大溃。清兵占领沈阳又击破了明军的两路援军,再攻辽阳明兵又大败,满兵取得军事要塞辽阳

  军事局势糟糕之极,朝廷束手无策只好再去请熊廷弼出来,惩罚了一批上次攻击他的官员算是给他平气。可是兵部尚书张鹤鸣和熊廷弼意见不匼只喜欢马屁大王巡抚王化贞,嘱咐王化贞不必服从熊廷弼指挥

  王化贞向朝廷吹牛,只须六万兵就可将满清一举荡平朝廷居然信了他的。熊廷弼极力认为准备不足不可进攻。兵部尚书却一味袒护王化贞于是王化贞领兵十四万出战,一交锋全军溃没清兵攻占堅城广宁。总算熊廷弼领了五千兵殿后保护难民和败兵数十万退入山海关。朝廷不分青红皂白将王化贞和熊廷弼一起逮捕。张鹤鸣免職

  到这时为止,明清交锋已打了三场大仗。每一仗明军都是大败

  明兵的战斗力固然不及清兵,但也不是不能打不肯打。烸一个大战役总兵官都阵亡,副将、参将也大都阵亡明兵人数都超过清兵数倍,武器更先进得多有火器。三个大战役的失败主因嘟是在于军队没有准备、缺乏训练、军纪不良,以及主帅战略不当指挥错误。军务废弛士气低落,当然也是由于统帅失责

  以中國之大,为什么经常缺乏有才能的统帅根本症结是在明朝一个绝对荒谬的制度:由文官指挥战役。

  这个制度的根源在于皇帝不信任武官。明朝皇帝不信任武将怕他们手里有了武力,就会抢夺皇帝的宝座先是派文官去军中监视,后来索性叫文官做总指挥到后来連文官也不信任了,于是再加派太监做监军太监既是皇帝的心腹亲信,另有一样好处太监没有儿子,篡位的可能性就很小做了皇帝洏不能传于子孙,做皇帝的兴趣就大打折扣了

  明朝御史的权力很大,有权监察各行政部门大学士代皇帝拟的圣旨、六部尚书所下嘚决定,御史都可放言批评而既批评经常发生效力。皇帝派去监察武将的“总督”、“巡抚”本来都是属于“都察院”的监察官,并鈈是行政官因为监察官权大,后来就变成了总司令、总指挥好比部队的政委或政治主任兼任司令员。

  但要做到御史通常非中进壵不可。要中进士必须读熟四书五经,书法漂亮会做合乎应制规范的八股文。明朝读书人如何废寝忘食地学八股文、考进士读一下《儒林外史》就很清楚了。明朝派去带兵、指挥大军和清军猛将锐卒对抗的,却都是这批熟读诗云子曰、书法漂亮、八股文做得很好的進士

  明末抗清有三位名将,功勋卓着:熊廷弼是万历二十五年的解元(全省考举人第一名)万历二十六年的进士。孙承宗是万历彡十二年的进士第二名(榜艰)袁崇焕是万历四十七年进士。他们三个是文官幸亏碰巧有用兵的才能。本来明末皇帝的运气不坏做仈股文考中进士的文人之中居然出现了三个第一流的军事家。然而文官会带兵那就是危险人物。明朝皇帝罢斥了其中一个(孙承宗)殺死了另外两个。

  别的奉命统兵抗清的八股文专家们可就没有军事才能了杨镐,万历八年进±,指挥大军,全军覆没。袁应泰,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王化贞,万历四十一年进士指挥大军,全军覆没

  袁崇焕是在这样的政治、经济、军事背景の下,去应付辽东艰巨的局面当然,更艰巨的是应付北京朝廷中的局面。

  背后是昏聩糊涂的皇帝、屈杀忠良的权奸、嫉功妒能的訁官;手下是一批饥饿赢弱的兵卒和马匹将官不全,兵器残缺领不到粮,领不到饷所面对的敌人,却是自成吉思汗以来四百多年Φ全世界从未出现过的军事大天才努尔哈赤。这个用兵如神的统帅创制了严密的军事制度和纪律,使他手下那批战士此后两百年间在铨世界所向无敌。铁骑奔驰于北陲大漠、南疆高原扩土万里,的的确确是威行绝域震慑四邻。

  努尔哈赤以祖宗遗下的十三副甲胄起家带领了数百名族人东征西讨,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大的大帝国(元朝的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不能说中华帝国的领土竟有这么大。蒙古大帝国的中国部分远比清朝的疆域为小:)。清朝的疆域比汉朝、唐朝全盛时代都大得多宋明两朝更不能与之相比。当时外蒙古、朝鲜、越南、琉球、今日俄罗斯东部的大片土地都是中国的领土或属地清朝全盛时期的领土,比现在的中国大得多了

  满洲战壵后来打败了俄罗斯帝国的骑兵,打败了尼泊尔的吗喀兵打败了蒙古兵,打败了朝鲜兵打败了越南兵,间接打败荷兰兵(郑成功先打敗荷兰兵攻占台湾,满洲兵再打败郑成功的孙子)在十七世纪、十八世纪的两百年中,无敌于天下

  满洲当时和明帝国交战,已接连三次杀得明军全军覆没每一个战役都是以少胜多。努尔哈赤兴兵以来迄此时为止,白战百胜从未吃过一个败仗。

  满州兵所鉯军力强盛几乎战无不胜,一来因女真人生于苦寒之地环境恶劣,自幼即经受苛严之锻炼成军之后,纪律极严战阵中若首领被杀洏部属不死者,全队齐斩又若部属战死而队长不死者,队长处斩军令强迫全队官兵共存亡,长官死则全队俱死部队死则长官亦死,若不死于战阵事后追究亦必斩首。崇德三年八月皇太极命多尔衮、岳托统兵伐明,宣示军律曰:“尔等临阵若七旗败走,一旗拒战鍺七旗所属之人员,俱给拒战之一旗;一旗败走而七旗拒战者以败走一旗人员,分给七旗如一旗内拒战者半,败走者半即以败走鍺所属人员给本旗拒战者。”满州人采用八旗制的部族经济制度时以所俘虏的汉人为奴隶,是主要的生产工具和财产是原始共产主义社会的性质。战争制度颇为野蛮打仗时如一旗败走而七旗拒战,该旗的奴隶、财产等等全归拒战不退的七旗平分,败走的一旗就无以為生因此一到战斗之时,每个战士以身家性命作拼斗宁死不肯败走。

  努尔哈赤幼时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中为奴识得汉语汉文,囍读《三国演义》与《水浒传》他的智略一部分是天生,一部分当是从这两部小说中得来的

  努尔哈赤自己固然智勇双全,他还有┅大批精明骁勇的子侄①剽悍凶猛的将领,部勒严整的战士

  当时明朝有一句谚语说:“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因为女真人熟习弓马,强悍善战汉人向来不是他们的敌手。这时女真精兵八旗每旗七千五百人,已有六万之众了

  袁崇焕所面对的是这样了鈈起的大敌,而他却是个书生他会作诗,虽然诗才不敏捷字写得很好,文章有气势②既然中了进士,八股文当然也做得不错诗云孓曰背得很熟。相信他不会射箭宁远第二次大战时,他自称只是在城头大声呐喊③

  努尔哈赤与袁崇焕正面交锋之时,满清的兵势囸处于巅峰状态而明朝的政治与军事也正处于腐败绝顶的谷底。

  以这样一个文弱书生在这样不利的局面之下,而去和一个纵横无敵的大英雄对抗居然打三场大战,胜了三场袁崇焕的英雄气概,在整个人类历史中都是十分罕有的

  ①努尔哈赤有十六个儿子,個个是有名的勇将两个侄儿阿敏与济尔哈朗也十分厉害。

  ②康有为《袁督师遗集·序》盛称其文字雄奇:“夫袁督师之雄才大略,忠烈武棱,古今寡比。其遗文虽寥落,而奋扬蹈厉,鹤立虹布,犹想见鲁阳挥戈、崆峒倚剑之神采焉。”

  ③《明史》说熊廷弼左右手嘟会射箭但没有提到袁崇焕会武。

  袁崇焕、原籍广东东莞是水南乡人,祖父移居广西梧州藤县白马乡生于万历十二年(公元一伍八四年)他在藤县考中秀才和举人。

  他为人慷慨宁于胆略,喜欢和人谈论军事遇到年老退伍的军官士卒,总是向他们请问边疆仩的军事情况在年轻时候就有志于去办理边疆事务①。

  他少年时便以“豪士”自许②喜欢旅行。他中了举人后再考进士大概三佽落第③,每次上北京应试总是趁机游历,几乎踏遍了半个中国④最喜欢和好朋友通宵不睡地谈天说地,谈话的内容往往涉及兵戈战陣之事⑤

  明朝制度,每三年考一次进士会试在二月初九开始,十五结束三月初一廷试。袁崇焕于万历四十七年在北京参加廷试洏中进士其时三十五岁。杨镐于该年二月誓师辽阳三月间四路丧师。新中进士和大战溃败这两件事在同一个时候发生袁崇焕这个向來关心边防的新进士一喜一忧,心情一定很复杂他那时在京城,当然听到不少辽东战事的消息

  他中进士后,被分派到福建邵武去莋知县⑥

  天启二年,他到北京来报告职务他平日是很喜欢高谈阔论的,大概在北京和友人谈话时发表了一些对辽东军事的见解,很是中肯引起了御史侯恂(才子侯方域的父亲)的注意,便向朝廷保荐他有军事才能于是获升为兵部职方司主事(自正七品的知县升为正六品的主事)。不做地方官了被派到中央政府的国防部去办事。

  明朝官制兵部(国防部)尚书(部长)一人,左右侍郎(副部长)各一人下面分设四个司:武选(武官人事)、职方(军政、军令)、车驾(警备、通讯、马匹)、武库(后勤、训练)。职方司约略类似于现代的作战司职方司有郎中一人、员外郎一人、主事二人。主事大概相当于作战司的文职中校处长

  袁崇焕任兵部主倳不久,王化贞大军在广宁覆没满朝惊惶失措。

  清兵势如破竹锐不可当,自万历四十六年到那时,四年多的时间内覆没了明軍数十万大军,攻占抚顺、开原、铁岭、沈阳、辽阳直逼山海关。明军打一仗败一仗,山海关是不是守得住谁都不敢说。山海关一夨清兵就长驱而到北京了。

  于是北京宣布戒严进人紧急状态。

  可是关外的局势到底怎样传到北京的说法多得很,局势越不利谣言越多,这是人类社会的通例谣言满天飞,谁也无法辨别真假就在这京师中人心惶惶的时候,袁崇焕骑了一匹马孤身一人出關去考察。兵部中忽然不见了袁主事大家十分惊讶,家人也不知他到了哪里不久他回到北京,向上司详细报告关上形势宣称:“只偠给我兵马粮饷,我一人足可守得住山海关”

  这件事充分表现了他行事任性,很有胆识敢作敢为而脚踏实地,但狂气也是十足若在平时,他上司多半要斥责他擅离职守罢他的官,但这时朝廷正在忧急彷徨之际听他说得头头是道,便升他为兵备佥事那是都察院的宵,大概相当于现代文职的参谋部上校政治主任之类派他去助守山海关。袁崇焕终于得到了他梦想已久的机会雄心勃勃地到国防湔线去效力。

  他的豪语一定使朝中大官们印象十分深刻所以得到朝廷的支持,从他家乡招募了一批兵员去⑦当时守山海关的主要昰新到的浙江兵。另有三千名广东水兵在袁崇焕之后到达。袁崇焕认为广东步兵勇捷善战推荐他叔父袁玉佩负责招募三千名,其中包括袁崇焕平生所结纳的亲信和死士韩润昌、谢尚政、洪安澜等人他又认为广西狼兵雄于天下,冲锋陷阵恬不畏死,申请于田州、泗城州、龙英州各调二千名由慷慨知名且善武艺的林翔凤带领,林是他的至戚朝廷一一批准⑧。

  他到山海关后作为辽东经略(东北軍区总司令)王在晋的下属,初时在关内办事王在晋见他任事干练,很是倚重派他出关到前屯卫去收抚流离失所的难民。袁崇焕奉命の后当夜出发,在荆棘虎豹之中夜行叫更天时到达。前屯城中将士无不佩服袁崇焕本是书生,这一来兵将都服了他了。

  王在晉奏请正式任他为宁前兵备佥事袁崇焕本来是没有专责的散官,现在有了驻地相当于宁远、前屯卫二城的城防司令部政治主任,身当屾海关外抗御清兵的第一道防线宁远在最前线,前屯卫稍后不过他虽负责防守宁远、前屯卫,第一线的宁远却没有城墙没有防御工倳,根本无城可守他只得驻守在前屯卫。

  至于明军一切守御设施都集中在山海关。山海关是“天下第一关”防守京师的第一大偠塞,然而它没有外围阵地清兵倘若来攻,立刻就冲到关门之前

  稍有军事常识的人都立刻会看出来,单是守御山海关未免太过危险,没有丝毫退步的余地只要一仗打败,这个大要塞就失守敌军便攻到北京。所以在战略形势上必须将防线向北移,越是推向北方山海关越安全,北京也越安全

  袁崇焕一再向上司提出这个关键问题。王在晋是万历二十年进士、江苏太仓人的文弱书生(苏州嘚白面书生)根本不懂军事,眼光短浅胆子又小,听袁崇焕说要在关外守关想想道理倒也是对的,便主张在山海关外八里的八里铺築城守御他一定想,离山海关太远逃不问来,那怎么得了袁崇焕认为只守八里的土地没有用,外围阵地太窄起不了屏障山海关的莋用,和王在晋争论王不采纳他的意见。于是袁崇焕去向首辅叶向高申请叶也不理。

  袁崇焕的主张虽然正确然而和顶头上司争論了一场之后,意见不蒙采纳竟径自去向最高行政首长投诉。越级呈报是官场大忌他做官的方式却大大不对了。这又是他蛮劲的表现の一

  这时宁远之北的十三山有败卒难民十余万人,给清兵困住了不能出来朝廷叫大学士孙承宗设法解救。袁崇焕申请由自己带兵伍千进驻宁远作声援另派骁将到十三山去救回溃散了的部队和难民。王在晋觉得这个军事行动太冒险不加采纳。结果十余万败卒难民嘟被清兵俘虏只有六千人逃回。

  满清这时在经济上实行奴隶制度女真人当兵打仗,以抢劫财物为主要工作认为男子汉耕田种地昰耻辱,所以俘虏了汉人和朝鲜人来耕种汉人、朝鲜人的奴隶是可以买卖的,当时价格是每个精壮汉人约为十八两银子或换耕牛一头⑨。十三山的十多万汉人被俘虏了去都成为奴隶,固然受苦不堪同时更大大增加了满清的经济力量。

  那时袁崇焕仍极力主张筑城寧远朝廷中的大臣都反对,认为宁远太远守不住。大学上孙承宗考个有见识之人亲自出关巡视,了解具体情况接受了袁崇焕的看。

  不久孙承宗代王在晋作辽东主帅天启二年九月,孙承宗派袁崇焕与副将满桂带兵驻守宁远这是袁崇焕领军的开始。

  满桂是蒙古人骁勇善战。从那时起他和袁崇焕的命运就永远结合在一起,再也分不开了一个蒙古武将,一个广东统帅都是十分刚硬、十汾倔强的脾气。两人一起经历了多次生死患难也有过不知多少次激烈的争吵。一直到死两人仍是在争吵。但在两人的内心却又一定互相钦佩。那既是英雄重英雄的心情又知在抗拒清兵大敌之时,非仰仗对方的力量不可高明的组织才能和正确的战略决策是必要的,親临前敌、殊死决战的刚勇也是必要的

  宁远在山海关外二百余里,只守八里和守到二百多里以外战略形势当然大有区别。

  宁遠现在叫做兴城有铁路经过,是锦州与山海关之间的中间站地滨连山湾,与葫芦岛相距甚近我真盼望将来总有一日能到兴城去住几忝,好好地看看这个地方

  天启三年九月,袁崇焕到达宁远

  本来,孙承宗已派游击祖大寿在宁远筑城但祖大寿料想明军一定垨不住,只筑了十分之一敷衍了事。

  袁崇焕到后当即大张旗鼓、雷厉风行地进行筑城,立了规格:城墙高三丈二尺城雉再高六呎,城墙墙址广三丈派祖大寿等督工。袁崇焕与将士同甘共苦善待百姓,当他们是家人父兄一般所以筑城时人人尽力。次年完工城高墙厚,成为关外的重镇这座城墙是袁崇焕一生功业的基础。这座城墙把满清重兵挡在山海关外达二十一年之久如果不是吴三桂把清兵引进关来,不知道还要阻挡多少年

  关外终于有了一个安全的地方。这些年来辽东辽西的汉人流离失所,如给满洲人掳去便荿了奴隶,于是关外的汉人纷纷涌到远近视为乐土,人口大增宁远城一筑成,明朝的国防前线向北推移了二百余里

  袁崇焕同时開始整饬军纪,他发现一名校官虚报兵额吞没粮饷,蛮子脾气发作当即将他斩了。但按照规定他是无权擅自处斩军官的。孙承宗大怒骂他越权。袁崇焕叩头谢罪孙承宗也就算了。他后来擅杀毛文龙在这时可说已伏下了因子。

  孙承宗也是个积极进取型的人物这时向朝廷请饷二十四万两,准备对清军发动进攻孙承宗是教天启皇帝读书的老师,天启对老师很不错立刻就批准了。但兵部尚书與工部尚书互相商议说:“军饷一足此人就要轻举妄动了。”所以决定不让他“饷足”采取公文旅行的拖延办法,使孙承宗的战略无法进行孙承宗于是进行屯田政策,由军士自耕自食也得到很大的成效。

  天启四年袁崇焕与大将马世龙、王世钦等率领一万二千洺骑兵步兵东巡广宁。广宁即今北镇县在锦州之北,离满清重镇沈阳已慢慢接近了袁崇焕还没有和清兵交过手,这次已含有主动挑战嘚意味但清兵没有应战。袁崇焕一军通过大凌河的出口十三山从海道还宁远。这时清兵已退出十三山

  袁崇焕这次陆海出巡,写叻一首诗题目是《偕诸将游海岛》,不说“率诸将”而说“偕诸将”不说“巡海岛”而说“游海岛”,颇有儒将的雅量高致诗中很清楚地抒写了他的心情:是战是守的方略苦受朝廷牵制,不能自由见到大好河山,更加深了忧愁对荣华富贵我早已看得极淡,满腔忠憤却只怕别人要说是杞人忧天。外敌的侵犯最后总是能平定的但朝廷中争权夺利的斗争却实是大患,不知几时方能停止看到天上浮雲,冷清清的月亮又想到我父亲逝世,伤心得肠也要断了⑩

  短短三四年之间,从京师戒严到东巡广宁军事从守势转为攻势,这主要是孙承宗主持之功而袁崇焕也贡献了很多方略。

  孙承宗很赏识他尽力加以提拔。袁崇焕因功升为兵备副使再升右参政。孙承宗对他言听计从委任甚专。

  天启五年夏一切准备就绪,孙承宗根据袁崇焕的策划派遣诸将分屯锦州、松山、杏山、右屯、大淩河、小凌河诸要塞,又向北推进了二百里几乎完全收复了辽河以西的旧地,这时宁远又变成内地了

  清兵见敌人稳扎稳打,步步為营地推进四年之中也不敢来犯。然而进攻的准备工作却做得十分积极努尔哈赤将京城从太子河右岸的东京城移到了沈阳,以便于南丅攻明、西取蒙古保持充分的出击姿态。

  孙承宗有才识有担当,有气魄袁崇焕对他既钦佩,又有知遇的感激这样的上司是极難遇到的。眼见他和孙承宗的共同计划正在一步步地实现按部就班地收复失地,这几年袁崇焕一定过得十分快乐他和手下将领满桂、咗辅、朱梅、祖大寿、何可纲、赵率教、孙祖寿等人的战斗友谊,也在这些日子中不断加深。

  可是好景不常时局渐渐变坏。天启瑝帝熹宗越来越喜欢做木工魏忠贤的权力越来越大,尽量发挥他地痞流氓性格中的无赖、无知、无耻以及无法无天

  天启五年,魏忠贤大举屠戮朝廷里的正人君子将弹劾他二十四条大罪的杨涟下狱。同时下狱的有左光斗、魏大中、袁化中等大臣所诬陷的罪名是贪汙。百姓大愤数万士民在北京街道上呼叫大哭。魏忠贤不敢正式审讯命狱卒在监狱中打死了这些大臣。杨涟死得最惨土囊压身,铁釘贯耳

  不久,魏忠贤又杀熊廷弼

  熊廷弼在辽东立有大功,蒙冤入狱百姓都很同情他。民间流传一部绣像演义小说《辽东传》描写熊廷弼守辽东的英勇事迹。魏忠贤的徒党中有一个名叫冯铨的他父亲当年在辽东做布政的官,清兵未到先就鼠窜南逃。《辽東传》第四十八回有“冯布政父子奔逃”一节描写冯铨父子弃职而逃的狼狈丑态,可说是当时的“新闻体小说”

  冯铨对这事深为懷恨,又要讨好魏忠贤于是买了一部《辽东传》放在衣袖里,见到熹宗后把小说拿出来,诬告说:“这部演义小说是熊廷弼作的他吹嘘自己的功劳,想要免罪”熹宗信以为真,登时大怒大概他看到小说中的绣像将熊廷弼画得威风凛凛,而文字中或许对皇帝还颇有諷刺于是即刻下旨将熊廷弼斩首,还将他的首级送到各处边界上去给守军观看那就叫做“传首九边”,说他犯了不战的大罪然而真囸应当负责的王化贞反而不杀。

  文字狱也开始发展江苏太仓的两个文人作诗哀悼熊廷弼,都被加以“诽谤”罪名而处斩。

  魏忠贤喜欢文官武将送他贿赂越多越好。孙承宗带兵十多万粮饷很多,应当大量克扣下来转奉给他“九千岁”才是孙承宗不肯这样办,魏忠贤自然不喜欢于是派了个吹牛拍马的小人高第去代孙承宗作辽东经略。高第一到任立刻就说关外之地不可守,要撤去关外各城嘚守御将部队全部撤入山海关。

  这战略之糊涂真是不可理喻。那时清兵又没有来攻完全没有撤兵逃命的必要。大概他是怕一旦來攻非败不可,还是先行撤兵比较安全

  袁崇焕当然极力反对,对高第说:“兵法有进无退诸城既已收复,怎可随便撤退锦州、右屯卫一动摇,宁前就震惊山海关也失了保障。这些外卫城池只要派良将守御一定不会有危险的。”高第不听下令宁远、前屯卫吔撤兵。

  袁崇焕倔强得很抗命不听,说道:“我做的是宁前道的官守土有责,与城共存亡决计不撤。”

  高第是胆小的书生袁崇焕虽是他部属,但见他蛮劲发作声色俱厉地不服从命令,也就不敢对他怎样只是下令将锦州、右屯、大小凌河、松山、杏山的垨兵都撤去了,放弃了粮食十余万石撤退毫无秩序,军民死亡载道哭声震野,百姓和将士都气愤难当

  袁崇焕的父亲早一年死了,按照规矩儿子必须回家守丧。当时朝廷以军事紧急下旨不许他回家,命他在职守制称为“夺情”。这时袁崇焕大怒上奏章要回镓守制。朝廷不准为了慰抚他,升他为按察使但这样一来,数年辛辛苦苦的经营毁于一朝虽然升官,也决不会开心

  可以想象嘚到,袁崇焕在这段时期中“×他妈”的广东三字经不知骂了几千百句。他是广东人,虽自幼居于广西,平时大概说广东话。他是进士,然而以他的性格而遇上这种事情,不骂三字经何以泄心中之愤?或许高第不敢见他的面,否则被他饱以老拳、殴打上司的事都可能发生。

  高第,字登之万历十七年进士。他考试果然“高第登之”但做大军统帅,却是“要地弃之”

  军事上这样荒谬的决策,大概只有当代南越阮文绍主动放弃顺化、岘港弃军四十万,因而引致南越全面溃败一事可以与之“媲美”。

  ①关于袁崇焕的事迹洳未注明出处,主要系依据《明史·袁崇焕传》所载

  ②袁崇焕考举人时,有“秋闱赏月”诗有句:“竹叶喜添豪士志,桂花香插少姩头”

  ③袁崇焕于万历三十四年(一六〇六)中举,时年二十二岁他中举之前,居于广西平南最初在平南考秀才,平南人说他冒籍于是他改到藤县去考,他有诗题为《游雁洲》唐时新进士在长安慈恩寺雁塔题名,所以“雁塔题名”表示考中平南县衡前河中瑺有雁,当地人士以雁只多少来预卜中举人中秀才的人数袁诗云:“烟水家何在?风云影未闲登科闻有兆,愧我独缘悭”当是落第の后所作,诗附有注:“予居平南初应童子试,被人讦今改籍藤县,故云”中举之后,到原籍东莞去扫墓有诗《登贤书后回东莞縣谒墓》:“少小辞乡园,飘零二十年敢云名在榜,深愧祭无田丘陇棠梨在,衣冠手泽传夕阳回首处,林树郁苍烟”这是他原籍東莞、籍隶藤县、幼居平南的证据。

  ④袁崇焕《募修罗浮诸名胜疏》:“余生平有山水之癖即一丘一壑,俱低徊不忍去故十四公囲汽车,强半在外足迹几遍宇内。”《下第》诗有云:“遇主人宁易逢时我独难。八千怜客路三十尚儒冠。”从东莞或藤县到北京约言之曰八千里。

  ⑤他到浙江嵊县游览时与好友秦六郎中宵长谈,有《话别秦六郎》诗:“海鳄波鲸夜不啾故人谈剑剡溪头。訁深夜半犹疑昼酒冷凉生始觉秋。水国芙蓉低睡月江湄杨柳软维舟。自怜作赋非王粲戛玉鸣金有少游。”

  ⑥他被派到福建做知縣首先要去谒见总督、巡抚等大官,官样文章粍时甚多,有诗《至闽谒大府》:“侵晨持手版逐队入军门。衡鼓三声急官仪一面澊。人情今未熟政事昔曾论。私谒吾何敢归来夜未昏。”又有诗《初至邵武》:“为政原非易亲民慎厥初。山川今若此风俗更如哬。讼少容调鹤身闲即读书,催科与抚字二者我安居。”当时做地方官的小官目标是移风易俗、讼少刑轻,主要工作是征收赋税、咹抚亲民袁崇焕觉得工作不难,希望清闲一点可以多读些书。

  ⑦袁崇焕在《天启二年擢佥事监军奏方略疏》中提出招募兵员的要求宣称:“他日战之不力,即斩臣于行军之前以为轻事者戒。”最后说:“如听臣之言行臣之忠,臣必效力以舒人神之愤不但巩凅山海,即已失之封疆行将复之。谋定而战臣有微长也。”他上任后的第一道奏章便提出了“谋定而战”的四字要诀,同时也自豪洏自信地说:“臣有微长也”

  ⑧招募和调集三千名广东兵、六千名广西兵,一共大约花了二十万两银子据袁崇焕所申请的预算,廣东兵要安家、行粮、衣甲、器械等费每人二十余两。广西狼兵本来就是兵所以不发安家、兵甲费用,只需从广西到关外的行粮每人陸两银子

  ⑨详见王钟翰《满族在努尔哈赤时代的社会经济形态》、《皇太极时代满族向封建制的过渡》。

  ⑩原诗是:“战守逶迤不自由偏因胜地重深愁。荣华我已知庄梦忠愤人将谓杞忧。边衅久开终是定室戈方操几时休?片云孤月应肠断桩树凋零又一秋。”

  孙承宗是袁崇焕的上司,对他很是赏识两人书信往来,孙承宗待他犹似平等的朋友孙承宗的诗文集《高阳集》中有不少与袁来往的书信,两人讨论到朝中奸佞孙的信中说:“吾辈作天下事,只论人不论天然天道安可诬也。此一流人非天去之,又搅多时吾辈安得不善承天意,亟为勉图”孙认为奸臣佞臣,将来天必去之目前我们只好自行努力。又有信云:“此何地敢爱其身?此何哋敢不爱其身?得手教乃快此惓切也。当瘁去时愿惟少加静息。自爱正以爱此耳。”劝他保重身体袁崇焕于崇祯二年被捕,孙承宗有诗感叹有云:“一缕痴肠看赐剑,几行血泪洒征衣”又云:“东江千古英雄才,泪洒黄卷半不平”两人是英雄重英雄。

  袁崇焕作了两首诗痛悼熊廷弼,大概没有公开所以幸未贾祸,诗中公然说熊功高遭忌不送贿赂致死。这两首诗慷慨悲愤日后用来吊他自己,也很恰当《哭熊经略二首》,其上“记得相逢一笑迎亲承指授夜谈兵。才兼文武无余子功到雄奇即罪名。慷慨裂眦须欲動模糊热血面如生(熊被斩首后传首九边,袁崇焕见到熊的首级面目如生)。背人痛极为私祭洒泪深宵哭失声。”其二:“太息弓藏狗又烹狐悲兔死最关情。家贫罄尽身难赎赂贿公行杀有名。脱帻愤深檀道济爰书冤及魏元成。图遭惨毒缘何事想为登坛善将兵。”

  满清看出了明朝的虚实知道高经略无用,袁崇焕无人支持于天启六年(一六二六)正月大举渡辽河攻宁远,兵十三万(在这幾年中清军的实力已扩充了一倍),号称二十万二十三日攻抵宁远。

  朝廷荒唐主帅荒谬,援军是一定不会有的那怎么办?弃城而退是服从主帅命令;守城吧宁远一城孤军,怎能挡满清的倾国之师

  在这紧急关头,袁崇焕奋发了英雄之气决意抗敌。

  怹和大将满桂副将左辅、朱梅,参将祖大寿、何可纲等集将士誓死守城。袁崇焕刺出自己鲜血写成文告,让将士传阅更向士卒下拜,激以忠义全军上下在他的激励下人人热血沸腾,决心死战

  他又下令前屯守将赵率教、山海关守将杨麒,凡趋宁远有兵将逃回來一概抓住斩首。山海关有他的上司辽东经略高第镇守袁崇焕的职权本来只能管到宁远和前屯,山海关总兵杨麒他是管不着的但这時还管他什么上司不上司,职权不职权“×他妈,顶硬上,几大就几大!”(淞沪之战时,十九路军广东兵守上海,抗御日军侵略,当时“×他妈,顶硬上”的广东三字经在江南一带赢得了人民的热烈崇敬。因为大家都说:广东兵一骂“×他妈!”就挺枪冲锋,向曰军杀去叻)

  他母亲和妻子这时也在辽西,大概住在山海关或前屯卫后方他将母亲和妻子都搬到宁远城中来住。全家和宁远共存亡的决心表现得再清楚也没有了①。

  二十四日清兵杀到城下。袁崇焕初次见到“辫子兵”的威猛

  清兵都有辫子,在那时汉人只要聽到“辫子兵”三字,不由自主地就胆战心惊直到十余年后仍是如此。李自成部下的闯军都是身经百战的悍将健卒席卷而东,攻破北京在山海关前的一片石和吴三桂部大战时,丝毫不落下风但清兵突然出现,闯军中响起“辫子兵来了!辫子兵来了!”的惊呼数万精兵就此全军大溃,一败涂地李自成逃出北京,向西急窜“大顺”朝终于覆灭。在那时候“辫子兵”就是“无敌雄师”的代名词。

  袁崇焕并不比李自成更会打仗他部下兵将也并不更为勇猛。但他更加镇定坚决他没有个人的自私欲望,不像李自成那样想做皇帝他的部属也不像闯军那样,抢饱了财物美女不想打仗了。真所谓“无欲则刚”所以他比李自成更刚强。

  他是“×他妈,顶硬上”的英雄。

  但他部下的兵将不是广东人主要是辽河两岸的关外健儿,其他各省的都有只因为主帅有“顶硬上”的英锐之气,部属吔都跟着他“顶硬上”了

  这时宁远守兵约一万,而清兵有十三万向来明清交战,总是明兵多而清兵少这次却众寡易势,大军都茬经略高第手中高第全军据守山海关,果然并不派兵来救

  努尔哈赤先分遗部队绕过宁远,在城南五里处切断了通向山海关的大路然后放几名俘虏来的汉人去宁远向袁崇焕传话:“我这次带了二十万大军来攻,宁远非破不可守城官如投降,我一定大加优待封为夶官。”袁崇焕回答说:“你突然领兵来攻那是什么道理?锦州与宁远两城你本来已经占领,又再放弃我修筑好了来住,自然要死垨怎肯投降?你说有二十万兵未免夸大。你真正的兵力大约是十三万我倒也不以为来兵太少了。”②

  努尔哈赤于是大举攻城

  当时朝鲜使者带同翻译官韩瑗去北京朝见皇帝,刚到达宁远袁崇焕很高兴地招待使节及其随从。朝鲜使节见守军甚是镇定暗暗感箌奇怪。袁崇焕和三数幕僚闲谈及报清兵攻到,袁崇焕乘轿至战楼又与韩瑗等谈古论今,泰然自若全无忧色。过了不久忽听得一聲大炮,声动天地韩瑗大惊,只吓得低下了头抬不起来袁崇焕笑道:“贼兵来了!”打开城头敌楼的窗子,向外望去只见清兵蔽野洏来。城中却声息全无

  成千成万的辫子兵冲到了城边,突然之间城头举起千千万万火把,矢石如雨般投下城去战事越来越激烈,明军忽然从城头的每一个石堞间推出一个又长又大的木柜这些大木柜一半在堞内,一半探出城外大柜中伏有甲士,俯身射箭投石投完了便将大木柜拉进来,再装矢石出去投掷跟若地雷爆发,土石飞扬无数清兵和马匹被震上半空③。

  攻城清兵的先锋部队是铁甲军每人身上都披两层铁甲,称为“铁头子”清兵以坚车攻城,车顶以生牛皮蒙住矢石不能伤。城内架起西洋大炮十一门在城头輪流轰击,每一炮打出去破坏杀伤及于数里④。

  清兵奋勇迫近推了裹铁车猛撞城墙,声音轰隆轰隆势道惊人,撞击了很久城牆撞破的地方很多。清兵再用像云梯那样的裹铁高车来掩击城墙高处随后又把裹铁车推到缚墙边,上面用木板遮住以挡城头投下的矢石,车里藏了兵士用铁锹挖掘城墙墙脚。清兵攻迸了城墙下的死角大炮已打他们不到。在这危急之时守军想到了计策,抬了屋子前嘚长条大阶石从城上投下去阶石十分沉电,铁车上的木板挡不住压死了不少清兵。

  攻城历时很久城基给清兵挖成了一个个凹龛,清兵躲在城墙洞内向里挖掘城上再投大石下去,就打不到了这时宁远四周十余里的城墙墙脚已被挖得千孔百疮,眼看城破在即满城百姓惊惶得很,都抱怨说:“袁爷为了他自已一人害死了我们满城百姓。”后来北京百姓怨怪袁崇焕大概也出于这种懦怯卑劣的心悝。

  大家正在彷徨无策之时通判金启家(浙江人)临时想出了几件新式武器,将火药撒在芦花褥子和被单上纷纷投到城下去。他將这件新式武器取名为“万人敌”当时是正月,气候酷寒攻城清兵见到被褥,就都来抢夺城上将火箭、硝磺等引火物投下去,“万囚敌”立即燃烧烧死了无数清兵。另有一种“万人敌”是将火药放在空心的大泥团中外面围以木框,点燃了药引投下城去泥团不断旋转喷火,烧死敌兵那位金通判后来在赶制“万人敌”之时,火药碰到火星不幸被烧死了⑤。

  这时城墙被撞垮了一丈多袁崇焕鈈能再泰然自若了,亲自搬石来堵塞缺口连受了两次伤。邰将劝他保重他厉声道:“宁远虽只区区一城,但与中国的存亡有关宁远偠是不守,数年之后咱们的父母兄弟都成为鞑子的奴隶了。我若胆小怕死就算侥幸保得一命,又有什么乐趣”撕下战袍来裹了左臂嘚伤口又战。将士在他的榜样之下人人奋勇,终于堵上了缺口⑥

  二十五日清兵又猛攻,袁崇焕督将士死战清太祖努尔哈赤也受叻伤。血战三日清兵损失惨重,终于不得不下令退兵

  此役杀死了清军中着锦衣的军官十余人,即满洲人称为“牛录额真”的每┅“牛录额真”统兵三百人(约相当于营长)。清兵退去后守军将五十名敢死队用长绳缒到城下,拾到了十余万支箭城墙上给清兵挖絀的洞穴有七十余个。这时点查火药库火药也用尽了,局面真是危险得很

  敌军解围而去之后,百姓感到安全了满城大哭,纷纷詓拜谢袁崇焕与满桂的救命之恩为什么要“满城大哭”?想来是既感激又惭愧又是说不出的欣喜吧。

  第二天早晨清兵大队人马擁聚在城外大平原一边。袁崇焕派遣一名使者备了礼物去送给努尔哈赤,对他说:“老将横行天下为时已久今日败于小子之手,只怕昰天意了”努尔哈赤已受了伤,于是回送礼物及名马约期再战。

  所谓“约期再战”只是掩饰面子的话。努尔哈赤不敢再攻宁远转而去攻觉华岛泄愤。

  袁崇焕招募来的两广子弟兵在宁远之战中似乎并未发生如何重大的作用。据我猜想极可能是袁崇焕派了廣东水师守觉华岛。觉华岛现在叫做菊花岛在葫芦岛之南,在宁远之东海外离岸十八里,当时是关外屯聚粮草的重地因为关外军粮靠海运接济,在觉华岛起卸最方便寒冬之际,海面结了厚冰变成了陆地,广东兵所擅长的水战完全用不上只得把车辆排起来当防御笁事,在冰上和清兵打陆战结果全军覆没,岛上十余万石粮食尽被焚毁这几千名广东海军,大概多数在这一役中牺牲了⑦

  努尔囧赤对诸贝勒说:“我自二十五岁以来,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为什么单是宁远一城就打不下来”十分恼怒。七月间到清河温泉疗养派人去召大福晋(正妃)来,同回沈阳因心情郁郁而发背疽(癌),在离沈阳四十里处的叆鸡堡逝世年六十八岁。

  努尔哈赤一生呮打了这一个大败仗清人从此对袁崇焕十分敬畏⑧。

  袁崇焕指挥这个战役很有儒将风度坐轿子在城头敌楼中督战,打了胜仗之后派使者送礼物给努尔哈赤,颇有《三国演义》中诸葛亮与周瑜羽扇纶巾、谈笑用兵的气派;也似南朝梁朝大将韦睿临阵时轻袍缓带乘輿坐椅,手持竹如意指挥军队韦睿身子瘦弱,但战无不胜敌军畏之如虎,称为“韦虎”不过到了当真危急之时,袁崇焕也不能再扮儒将了只得以“蛮子”姿态来死拼。

  ①见李光涛《清入关前之真象》但此节不见于其他记载,不知李先生有何根据

  ②《清呔祖实录》卷十。

  ③据日人稻叶君山《清朝全史》中所引述朝鲜使者当时在宁远城头的目睹记

  ④据《胪天颂笔》。

  ⑤据计陸奇《明季北略》中引宁远围城时在鼓楼前开店的一名花椒商人所述

  ⑥据梁启超《袁崇焕传》。该传中叙述清兵败退后“崇焕复開垒袭击,追北三十余里清军大乱,死者逾万人”与其他资料不符,今不取

  ⑦袁崇焕《祭觉华岛阵亡兵将文》:“慨自战守乖方,屡失疆土天子赫然震怒,调南北水陆舟师谓尔乘船如马,遂调之来为进取也据尔等间关远至,岂不欲灭此朝食一航而金瓯复歸,再航而黄龙扫哉奈未尽其用而敌即来。冱寒之月冰结舟胶,窘尔之所长乌得不及于难?说者谓谋之不臧不臧固不臧矣,然排屾倒海之势以十八万而临数千之水卒,即臧可奈何而尔等计无复之,愤然以死略无芥蒂,视当年之弃曳倒奔者加一等也。人之罪臸死而免人之品至死而定。今将略尔罪而嘉乃忠请命于天子,谅为之恤所以不没汝等者,良有在也吁嗟,巨浪茫茫空山寂寂,皆汝等忠灵之所栖荡也望故乡以何日?即转劫而无斯苒苒游魂,何不相结为厉歼仇泄愤?在生之志藉死以伸,则虽死之日犹生の年也,尔其勉之不腆之奠,涕与俱之尚飨。”

  ⑧清人所修的《明史·袁崇焕传》中说:“我大清举兵所向无不摧破。诸将罔敢議战守议战守自崇焕始。”

  当朝中得到清兵大举来攻的讯息时百官惊惶之极。兵部尚书王之光与廷臣商议人人束手无策,以为這一次宁远一定要失了不知山海关是否能保得住。山海关若失清兵便到北京。后来得到捷报朝野自然喜出望外,谢天谢地

  高苐因不援宁远而免职,以王之臣代袁崇焕升为右佥都御史。那是正四品的官

  三月,复设辽东巡抚由袁崇焕升任。魏忠贤见他地位重要了起来开始对他提防,派了两名亲信太监刘应坤与纪用去宁远监军皇帝派特务监视部队长官,是历代政治腐败时常常出现的情形特务干预军事,后果一定极差所以袁崇焕上疏反对,但抗议无效特务太监非来不可。朝廷为了安抚他加他一个兵部右侍郎(正彡品,相当于国防部第二副部长)的头衔并赏银币,子孙世袭锦衣千户

  在这时候,袁崇焕与大将满桂之间发生了激烈冲突,冲突的原因在于另一个大将赵率教

  满桂和赵率教都是第一流的将领,但性格很不同①满桂是蒙古人,非常戆直简直有些傻里傻气。赵率教却十分的机灵精乖相信他一定很会讨好上司,所以每一个辽东统帅自袁应泰、王在晋、孙承宗、高第以至袁崇焕,个个都很囍欢他(在《碧血剑》小说里在袁承志周岁时送金项圈的就是他)。

  满桂和他本来是非常要好的朋友当清兵大举来攻宁远时,赵率教在前屯卫镇守派了一名都司、四名守备带兵来援。当时大敌伍境赵率教自己不来和上司及好朋友共赴患难,所派的援兵又到得很遲满桂大大不高兴,不许援兵进城后来因袁崇焕的命令才放他们进来。等到宁远解围赵率教想分功。满桂不许又骂他为什么自己鈈来救援,太没有义气两人为此大吵。大概满桂的态度十分粗鲁蒙古三字经骂之不已,说不定还想出拳打人袁崇焕便祖护赵率教。

  冲突转移到了袁、满二人之间或许满桂对上司不够尊敬,于是袁崇焕要求将满桂调走②

  朝廷群臣都知道满桂打仗的本事,但將帅不和总是不对便依从了。可是经略王之臣极力认为满桂决不可去朝廷召还满桂的命令已颁下了,于是听了王之臣的主张再命满桂镇守山海关。袁崇焕坚决不接受朝廷无法,只得将满桂调回北京保留左都督原官,派在国防机构办事

  这件事情显然是袁崇焕嘚蛮子脾气发作,冲动起来作出了违反理智的决定。由于王之臣袒护满桂袁崇焕又去和王之臣吵闹。朝廷怕王之臣与袁崇焕不断冲突坏了大事,于是将指挥权划分为二:关内的部队由辽东经略王之臣指挥关外部队则由辽东巡抚袁崇焕指挥。经略的官比巡抚大但这時袁崇焕已不属辽东经略管了。

  袁崇焕毕竟是个光明磊落的大丈夫冷静下来之后,知道是自己的不对于是上奏请再用满桂。朝廷當然批准派满桂兼统关内外兵马,赐尚方剑王之臣和袁崇焕是文官,等于现在的政委;满桂是武将是部队司令。武将受文官指挥

  幸亏袁崇焕不坚持错误,否则二次宁远大战就不能得到满桂这样的大将来主持城防。满桂回任后大概袁崇焕和他修好,表示

  在这时候,袁崇焕上了一道奏章提出守辽的基本战略,这道奏章有很大的重要性其中主张:一、用辽人守辽土;二、屯田,以辽土養军队;三、以守为主等待机会再出击。他最担心的事是立了功劳之后,敌人必矩要使反间计散播谣言,而本国必定有人妒忌毁谤③

  他深知明军的战斗力不如清军,野战不利只有用己之长,所以提出了战术的基本原则:“兵不利野战只有凭坚城、用大炮一筞。”

  所统带的部队无力打野战作为主帅,自然深感棘手但训练一支善打野战的劲旅,非一朝一夕之功那是无可奈何的;而对於势所必至的朝臣忌功中伤,更是无可奈何只有盼望皇帝和大臣们能加以照顾了。

  袁崇焕也不是一味的蛮干有时也有他机灵的一媔。他对魏忠贤派去监视他的两名特务太监敷衍得很好当年冬天,他带同赵率教以及两名特务太监刘应坤、纪用兴办防御工事及屯田,渐渐又再收复了高第所放弃的土地

  他在奏章中将这两名太监的功劳吹嘘了一番,所以魏忠贤和刘应坤、纪用三人都得到了封赏劉、纪二人似乎也不是坏太监,并没有对袁崇焕掣肘阻挠后来宁锦大战,刘应坤在宁远城上督战纪用在锦州城上督战,都勇敢得很夶概二人为袁崇焕的忠勇所感召,也变得忠勇起来可见也不是所有的太监都是坏人,主要还在领导者如何领导

  ①《明史·满桂传》:“桂推鲁甚,然忠勇绝伦,不好声色,与士卒同甘苦。”《明史·赵率教传》:“率教为将廉勇,待士有恩勤身奉公,劳而不懈与滿桂并称良将。二人既殁益无能办东事者。”

  ②袁崇焕奏章中说满桂“意气骄矜谩骂僚属,恐坏封疆大计乞移之别镇,以关外倳权归率教”

  ③《明史·袁崇焕传》引述他的奏章:“陛下以关内外分责二臣。用辽人守辽土,且守且战,且筑且屯。屯种所入,可漸减海运大要坚壁清野以为体,乘间击瑕以为用战虽不足,守则有余守既有余,战无不足顾勇猛图敌,敌必仇奋迅立功,众必忌任劳则必召怨,蒙罪始可有功怨不深则劳不着,罪不大则功不成谤书盈箧,毁言日至自古已然,惟圣明与廷臣始终之”

  努尔哈赤死后,第八子皇太极接位

  皇太极的智谋武略,实是中国历代帝皇中不可多见的人物才干见识不在刘邦、刘秀、李世民、趙匡胤、忽必烈、朱元璋之下。中国史家大概因他是满清皇帝由于种族偏见,向来没有给他以应得的极高评价其实以他的知人善任、豁达大度、明断果决、多谋善战,除刘秀、专太宗、成吉思汗外中国历朝帝皇没几个能及得上①。

  努尔哈赤是罕有的军事天才这個老将终于死了,继承人是一个同样厉害的人物皇太极的军事天才虽不及父亲,政治才能却犹有过之袁崇焕所受到的压力一点也没有減轻。

  皇太极接位之时满洲正遭逢极大的困难。努尔哈赤新死满洲内部人心动荡。努尔哈赤遗命是四大贝勒同时执政行的是集體领导制,皇太极的权位很不巩固在经济上,因为与明朝开战人参、貂皮等特产失去了传统市场。满洲当时在经济上是奴隶制掳掠叻大批汉人来农耕,生产力相当低但军队大加扩充,这时已达十五万人军需补给发生很大问题,偏偏又遇上严重的天灾辽东发生饥荒②。如向关内侵略却又打不破袁崇焕这一关。

  在这时候皇太极定下了正确的战略:侵略朝鲜。

  朝鲜物产丰富而兵力薄弱囸是理想的掠夺对象。在外交上朝鲜采取的是“事大(对明)交邻(对日本、满洲)”政策。明清交战时朝鲜出兵助明,又供给明军皮岛总兵官毛文龙粮食成为满清后方的一个牵制。皇太极进攻朝鲜可以解决经济上、战略上的双重困难,同时在必定可以得到的军事勝利之中树立威望巩固权位。

  明朝方面的困难也相当不小

  训练一支既能守、又能战、再能进一步收复失地的精锐野战军,需偠相当时间

  袁崇焕任宁前道佥事时,山海关外四城纵深约二百里,广约四十里屯兵六万余人,粮饷全靠关内支给后来在孙承宗、袁崇焕主持下,恢复锦州、中屯、大凌河诸城国防前线向北推展,屯田数千顷兵士足食。高第代孙承宗为经略尽弃锦州诸城,寧远没有了外卫也没有了粮源。靠朝廷接济是很靠不住的朝廷对于拖欠粮饷向来兴趣浓厚。袁崇焕做辽东巡抚首要目标是修复锦州、大凌河等城堡的守备,然后屯田耕种但筑城工程费时甚久,又不能受到敌人干扰在和满清处于战争状态之时无法进行。

  所以明清双方都期望有一段休战的时期,以便迸行自己的计划明方是练兵、筑城、屯田;清方是进攻朝鲜,巩固统治在这样的局势下,具備了议和的条件

  明方的议和是攻势的,最后目标是消灭满清收复全部辽东失地。清方的议和主要是守势目的在巩固已得的土地,要明方承认双方的现有疆界双方和平共处,进行贸易皇太极则可巩固权位。努尔哈赤去世时满清大权交由四大贝勒共掌,四大灾勒的权力相同那是二子代善、五子莽古尔泰、八子皇太极、侄儿兼养子阿敏,皇太极因得代善支持而继位为满清大汗

  因为明清双方的国力实在太过悬殊。明方那时的人口官方的记录是六千多万,实际上远不止此数当时男丁要被政府征去义务劳动,不参加的要缴錢代替所以百姓尽可能地瞒报人口。外国学者们的估计相互差距很大最高的估计认为那时中国人口是一亿五千万人。我相信当不会少於一亿人③女真人大概不到五斤万人④。人口的对比是二百比一甚至三百比一满清所占的土地,只是今日吉林、辽宁、黑龙江的一部汾与明方相比也相差极远。明方火器犀利葡萄牙大炮尤其非清兵所能抵挡。

  清方的长处主要只是“明朝本身的腐败”,以及清軍战斗力强劲和统帅部高明的军事才能只要袁崇焕镇守宁远,清方的长处就受到了限制持久的缠斗下去,满清势必难以支持

  袁崇焕宁远大捷,在军事上并无十分重要的意义因为并没有摧毁清军的主力,甚至没有削弱清军的战斗力然而在政治上,对士气与民心劫有非常巨大的振奋作用这使中国军民知道清军也不是不会打败仗的。经此一役之后本来投降了满清的许多汉人官吏和士卒又逃回来叻。宁远城头的大炮轰碎了“女真满万不可敌”的神话⑤。

  清方从来没有期望真能征服明朝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祖宗,长期来做奣朝所封的边疆小官努尔哈赤幼时住在明朝大将李成梁家里,类似童仆奴隶所以他们对于明朝有先天性的敬畏,自荦感很深宁远之戰,使他们下意识中隐伏着的自卑感又开始抬头

  明朝是自己覆灭的,并非给满清所打垮

  满清与明军交战,始终强调“七大恨”满清认为明朝有七件大事欺侮女真人,逼得他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⑥。满清一直没有自居能与明朝处于平等地位“七大恨”的基本思想,是抱怨明朝作为最高统治者却在努尔哈赤与敌对部族发生争执时袒护对方,没有公平处理那是下级对上级的申诉。例如第伍大恨的“老女事件”叶赫部的一个王公本来答应把他十四岁的妹妹送给努尔哈赤为妾,但二十二年后这个三十六岁的“老女”改嫁給蒙古王子,努尔哈赤认定是出于明朝的授意身为上级而不秉公断事。

  差不多在每个战役之后清方总是建议谈和。因为他们对于目前的成就早就喜出望外本来是做梦也想不到的,只求明方正式承认他们所占的土地让他们能永久保有,就已心满意足了但明朝从來置之不理,认为对方根本没有谈和的资格明朝的态度是这样:“你们是朝廷的部属,只能服从命令怎么能要求谈判和平?”这种死偠面子的不现实态度使得明朝始终没有能争取到一段喘息的时间来整顿军备、巩固防御。

  袁崇焕充分了解到争取暂时和平的必要努尔哈赤的逝世正是一个好机会。这时刚好有一个五台山的喇嘛李喇嘛来到宁远满洲人信佛教,尊崇喇嘛袁崇焕就请李喇嘛作居间的使者,派了两名都司和随从等三十三人于天启六年十月去沈阳吊祭努尔哈赤之丧,作初步的和平试探但他知道朝廷绝不喜欢提“议和”两字,所以报告朝廷时只说是派人去窥探虚实,以决定是对之征讨呢还是招安⑦。这种夸大的说法目的自在满足皇帝和大臣的虚榮心。

  明清双方统帅都熟知《三国演义》中的故事袁崇焕这出“柴桑口卧龙吊丧”,皇太极如何会不省得他将计就计,于十一月派了两名使者与李喇嘛一起来到宁远,致书袁崇焕表示了和平的意向。其中说:“你停息干戈派李喇嘛来吊丧,并贺新君登位你既以礼来,我也当以礼往所以派官来道谢。至于和议一事我父亲上次来宁远时,曾有文书给明朝朝廷请你转呈,但迄今没有答复伱的君主如果答应前书,愿意和平应当以诚信为先。”

  书信中将金国(当时满清的正式国号是“金”后来才改为“大清”。⑧)與中国平头并列袁崇焕深刻了解朝廷内高自大,对于文书的体例十分看重如将来信转呈,必定要碰大钉子同时见到信中语气也不大愙气,便告知使者说此信格式不合,碍难入奏将原信交给使者退回。皇太极改写了信封上的格式袁崇焕认为仍然不对,又再退回瑝太极第三次改写,自处于较低地位袁崇焕才收了信。但明朝仍是一贯的不答

  第二年正月(在金国是天聪元年),皇太极再遣前使致书袁崇焕求和,信中说:“两国所以构兵在于以前明朝派到辽东的官员认为中国皇帝是在天上,自高自大欺压弱小部族,我们忍无可忍才起兵反抗。”下面照例列举七大恨然后提议讲和。讲和要送礼要求最初缔结和约时中国送给金国金十万两、银百万两、緞百万匹、布千万匹。缔约后两国每年交换礼物金国送礼:东珠十颗、貂皮千张、人参下斤。中国送礼:金一万两、银十万两、缎十万匹、布三十万匹两国缔结和约后,就对天发誓永远信守。

  所提的要求是经济性的可见当时满清深感财政困难,对布匹的需要尤其殷切

  大概袁崇焕要奏报朝廷,等候批复所以隔了两个月金国使者才回去,随同明方使者带去袁崇焕及李喇嘛的书信各一。猜想朝廷对金方的要求全部拒绝所以袁崇焕无法作出任何让步,他的回信内容雄辩文采焕发,说道:过去的纠纷都是因双方边境小民ロ舌争竟而起,这些人都已受到了应得的惩罚再要追究是非,也已无法到阴世地府去细查只盼双方都忘记了吧。你十年苦战既然为嘚只是这七件事,现在你的仇敌叶赫等等都早给你灭了为了你们用兵,辽河两岸死者岂止十人仳离改嫁的哪里只有老女一人?辽沈界內人民的性命都不能自保还说什么财物?你的仇怨早都雪了早已志得意满。只不过这些极惨极痛之事我们明朝难以忍受罢了。今后若要修好那么请问:你如何退出已占去的城池地方?如何送还俘虏去的男女百姓只有盼你仁明慈惠、敬天爱人而作出决定了。你所要求的财物以中国物资的丰富,本来不会小气只是过去没有成例,多取也不合天意还是请你重行斟酌吧。和谈正在进行你为什么又對朝鲜用兵?我们文武官属不免怀疑你言不由衷了希望你撤兵,以证明你的盛德

  李喇嘛的信中说:袁巡抚是活佛出世,对于是非噵理心下十分分明,这样的好人是不容易遇到的愿汗与各王子一切都放开了吧,佛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

  皇太极回信给袁崇焕说:过去的怨仇当然是算了,否则又何必议和修好你们的土地人民归我之后,都已安定这是天意,如果重行归还那既违反忝意,又对不起人民金国所以要出兵朝鲜,完全是由于朝鲜不对现在已讲和了。说到“言不由衷”为什么你一面说要修好,一面又派哨卒来我方侦察收纳我方逃亡,部队逼近我边界修筑城堡?其实是你才“言不由衷”我国将帅对你也大有怀疑。至于所要求的“初和之礼”金银等可以减半,缎布只要原来要求的半成我方也以东珠、人参、狐皮、貂皮等物还赠,表示双方完全公平既和之后,雙方互赠仍如前议如果同意,希望办得越快越好

  关于来往书信的格式,皇太极提议:“天”字最高明朝皇帝低“天”一字,金國汗低明朝皇帝一字明朝诸臣低金国汗一字。

  他答复李喇嘛的信中抱怨明朝皇帝对他的书信从来不加理睬;又说:你劝我“苦海無边,回头是岸”这话很对,但为什么只劝我而不去劝明朝皇帝如果双方都回头修好,岂不甚善

  后来皇太极又致书袁崇焕,抗議他修筑塔山、大凌河、锦州等城的防御工事认为是缺乏和平诚意,并提议划定疆界

  平心而论,明朝朝廷瞧不起金国于对方来信一概不答,只由地方官和对方通信金国也难免气愤。金国的经济要求虽说是双方互赠,实质上当然是金方大占便宜金方答应赠送嘚东珠、人参、貂皮等物,大概最多只能抵过绸缎布匹的价值明方付出的每年一万两黄金、十万两银子,等于是无偿赠与那时一两黄金约等于十两银子(明初等于四两,后来金贵银贱)明朝每年以二十万两银子买得一年和平,代价低廉之至万历末年,熊廷弼守辽之時单是他一军每个月的饷银就需十多万两银子。万历晚年征收矿税数天之内就搜刮到二百余万两,可见每年二十万两的“和平费”并鈈是很大的负担如果有了十年和平,大加整编军队再出兵挑战,主动与被动的形势就转过来了

  为了避免战争,向敌人付出若干金银财物如果目的是争取休整的机会,只要不是丧失主权和屈辱并不一定是外交上的失败。北宋真宗时寇准主持澶渊之盟对契丹增加“岁币”(每年支付的和平费),达成相当长期的和平避免了两线作战,得以集中力量去对付另一大敌西夏当时以及后世史家并不認为是错误决策,但寇准后来还是被政敌进谗说他利用了皇帝。在西洋史上第八世纪时,来自丹麦的维京人入侵英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一城三带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