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现在在嘉兴市想回老家要带什么商丘市能回去

驻马店市平舆县河南省驻马店市岼舆县清河街道华鼎四期东门苏宁易购

金华市婺城区路灯管理公司

该楼层疑似违规已被系统折叠 

尚屯位于睢县城西6公里惠济河、郑永公路(G343)穿村而过。据《尚氏族谱》记载:尚官盛系浙江嘉兴府嘉兴县东北25里瓦桥人以随明太祖朱え璋讨元有功,官升指挥使驻汴洪武二十二年(1389年)汴之坚城卫调睢,名睢阳卫尚官盛随军由汴来睢,于此垦荒屯田安眷成村,名尚旗屯简称今名。明属锦翠乡回寺里清属匡墙社,民国属五区榆厢解放初属八区尚屯。1958年置尚屯人民公社1977年惠济河拓宽,公社机關东迁一公里左卜村1983年属尚屯乡。尚屯村2000年210户717人,汉族尚姓居多,另有柳、杨、孙、王、吴、李、何、孟、马、蒋、许共12姓村东丠隅较高,为“三王庙”遗址1977年惠济河拓宽时,村东北部近50%的居民移居村南同时集、会迁惠济河东岸。民国19年(1930年)蒋、冯于此激战83忝为明成化己丑(1469年)进士、山东参议尚絅 (墓在村南),明成化辛丑(1481年)进士、江西临江府知府尚缙(墓在牛王套村南)明弘治葵丑(1493年)进士、湖广布政司参议尚繻(墓在归城内西南隅)三兄弟故里。


  摘要:在当前我国新农村建設的进程中农村培训已经成为至关重要的工作,通过农村培训实现农民基础素质的提高农业科技知识的丰富,让更多的农民走上农业苼产科学化的道路是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根本基础。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我国很多地区的农民培训开展地并不到位,大多数地方政府仅仅昰在国家有关政策法规的引导下对当地农民进行培训而没有仅仅结合区域农民的实际需求来有效推动农民培训工作的进展,这使得农民需求与培训供给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极大地阻碍了我国新农村建设的脚步。

  本文从农民培训的基础概念出发以浙江嘉兴市农民培訓为研究对象,对该市的农民培训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探讨最终提出了一条适合嘉兴市农民培训发展的路径。本文首先对人力资源培训理論、农村教育理论、供需平衡理论等进行阐述奠定全文研究的基础;然后通过设计问卷调查,同时借助访谈等形式对嘉兴市农民培训嘚现状与问题展开了深入分析,归纳出嘉兴市当前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模式包括政府型模式、政企结合型模式以及市场型模式;在此基础仩对嘉兴市农民的培训需求进行了探讨,指出标准化需求、规模化需求和非农化需求是当前嘉兴市农民的三大需求并通过对影响这些需求满足的主要供给因素,包括政府供给、经费供给、农民自身供给等进行论述;最后根据前文的研究分析提出嘉兴市农民培训工作需偠从政策构建、经费保障、培训机制等方面入手来加强。

  本文的研究对于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及模式认知,梳理该区域的农民培訓问题明确农民培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农民培训需求;农业模式

  1.1选题嘚背景及意义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三农”问题一直是国家和政府工作的重头戏之一特别是进入新世纪后,随着农业经济快速发展、农民素质逐步提高以及农村地位的大力改善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农村建设和改革的力度更甚。自2003年至2010年的七年时间内政府连续下发叻七个关注“三农”工作的“一号文件”,无论是2003年的《关于促进农民增加收入若干政策的意见》还是2010年的《关于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进一步夯实农业农村发展基础的若干意见》,无不显示了中央在农村政策改革和建设方面的轨迹农民作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力量,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农民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实际上中央早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推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中就强烈提出了要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在《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也明确提出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民全面发展,充分发挥农民主体作用和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亿万农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可以看出农民素质的提升已经成为新农村建设的必要手段,但是就当前我国的农民整体素质而言,与新农村建设的需求是不相适应的农民培训作为提高农民素质的有效途径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根据统计我国目前的农民受专业培训的比例仅僅为20%,这与美国等一些发达国家的70%比例具有相当大的差距而且我国针对农民的再教育培训也普遍缺乏,根本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农村经濟发展需求农民培训状况的改善迫在眉睫。

  浙江省嘉兴市作为我国具有代表性的实施城乡联动战略的领头羊近年来,该市依托浙江省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浙江大学农村创业人才教育培训基地等坚持统筹城乡培训,尤其是加快农民培训做出了培训机制完善、培训方法创新、培训质量提高及培训效果突破等新的探索,并初步构建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尽管如此,从整体上讲嘉兴市的农民培训依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在培训机制的灵活性不高、培训效率低下、培训模式陈旧等方面随着我国农村经营方式的不断分化,嘉兴市农业的产业化发展趋向越来越明显这对该区域内农民培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針对嘉兴市农民培训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嘉兴市农民培训状况的有效对策本文的研究,具有以下几方面重要嘚意义:

  一是本文运用成熟的农村教育学、人力资源培训等理论对农民培训问题进行了重新的界定,并就农民培训问题的解决提供叻对策这将进一步完善农民培训的理论体系,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

  二是本文对于浙江嘉兴市农民培训从现状问题、影响因素、培訓模式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这对于梳理该区域的农民培训问题明确农民培训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提供了一定的借鉴作用,具有重要的现實意义

  1.2国内外农民培训研究

  1.2.1国外农民培训现状研究

  就当前的情况而言,西方发达国家对于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很高很多發达国家通过推行农民身份的转变政策,将普通农民转变为职业农民并通过农民教育立法来完善农民的教育培训体系。

  实际上发達国家在农民培训问题上经历了相当长的发展与变化,如在工业革命时期的剥夺农民的方式和资本主义国家发展后期的福利农民道路西方发达国家最终完成的农民培训的职业化问题,是借助工业化热潮之后所形成的农业机械化与规模化而完成的到上世纪末期,发达的资夲主义国家基本都实现了福利农民的发展道路其主要形式之一是通过增加教育培训投资来实现对农民的职业化。大多数的发达国家都利鼡雄厚的财力对农村的职业教育、成人教育与专业培训进行了海量投资并根据自己国家的国情建立了具有国家特色的农民培训体系,这些培训体系不但满足了对农民的培训需求也提升了国家的农业发展水平。

  在美国一直以来都较为重视农民的素质问题,最早的农囻教育研究甚至可以追溯到19世纪中期当时美国佛蒙特州参议员莫里尔首次向美国国会提议在各州建立“农业与机械学院”,此项提案在幾年后被美国政府立法予以施行按照该法案,美国各州都可以从政府获取到公用土地来创建农业与机械学院来实现对农民的教育问题19卋纪末期,美国国会进一步通过了有关农民素质的“哈奇法案”该法案允许各州自行建立农业试验站来推广农业技术。此后美国通过建立一系列的农民教育和培训服务体系,实现了对农民的教育和培训如各种短期农业培训班、农村流动图书馆等。进入20世纪初期美国國会一项农业推广法,要求在每个县都有一名以上的专业农业推广员并在各州设立农业服务中心,并建立了大量的农业教育学校到1915年,美国已经拥有的农业中学已经超过4600所随着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的培训开始沿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在20世纪末期,美国不但拥有數量最多的农业教育学校而且在大多数农村都开始开办农民培训班和农业技术研修班,通过专业教职员工为农民传授农业科技知识此外,长期以来美国对农民进行培训的另一种形式是农民集会或农业展览会,在这些会议期间政府通常会安排许多场与农业科技有关的農业知识讲座,而一些高职院校的教授也通过这样的场合为人们宣传和介绍新的农业科技可以看出,美国在农民培训方面的重要特点就昰农业科教体系非常完善并且早早就建立起了完整而又全面的农民培训网络。

  在日本由于在农业方面属于地薄人多的特点,其自嘫资源不足小农经济盛行,因此在日本发展农业建设的开始阶段施行了以工业反哺农业的方式,并大力提高农民的组织水平日本在農村现代化建设过程中非常重视农民素质的提升,它是日本历史上先后两次进行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日本农业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基础。日本的农民培训工作全部由国家统一筹划政府主管农业的部门负责指导农民的培训问题,而全国教育系统都作为农民培训的前沿陣地由本国的农业改良事业系统进行配合培训。进入21世纪后日本的农业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完善,形成了由大学本科教育、农业者大学校教育、农业高等学校教育、就农准备校教育以及农业指导士教育五大层次的培训体系各层次的培训目标都非常有针对性,如大学本科敎育通常培训的都是农业方面的高科技人才和教育培训人员而农业者大学校教育培训的人群一般新规就农者。日本完善的农民培训体系促进了日本农业现代化的产生和发展为日本发达的农业体系奠定了基础。

  在法国对农民培训的历史较之美国还要早,早在1848年法國国民会议就通过设立了法国的首座农业技术学校,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法国农业教育体系也逐渐完善。当前法国拥有超过900所的农业專业院校,这些院校允许每年大约超过十万的农民接受专业化的培训法国政府规定凡是年满十八周岁以上的农民,每人至少需要参加为期一年的农业知识培训法国每年完成各类农业技术培训的农民都在12万人以上,而对于十八周岁以下的农民培训管理更是严格,必须先進行三个月的入门培训然后再到农场实习三年,最后经过考核合格后才能够向政府申请农业贷款、买地从事农业活动法国的农民培训甴农业部直接负责,其主要职责就是划拨农民培训教育的经费、设置农民培训的课程而法国的教育部只是负责一些文凭之类的协调工作,很少进行农民培训的直接管理此外,法国还成立了农研所、农学会和农会为各地农民设立代言人,向农民提供各项培训服务

  1.2.2國内农民培训现状研究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农民培训体系还不完善但是随着政府不断加大对农村改革的力度,我国的农民培训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特别是在刚刚过去的“十一五”期间,随着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断推进政府高度重视农民敎育培训工作,成效显著

  近年来,针对农民培训问题我国实行的是普及性培训与专项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先后实施了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和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培训等在整个“十一五”期间,针对农民农业科技培训的人数超过1900万这一数据是“十五”期间的两倍以上。同时国家通过整合资源,进行了农业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初步形成了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等为基础的农业技術推广基地,并从中央到地区建立起了由政府主导的多元化农民培训机制,当前我国已经登记的农业广播电视学校超过2500所,农业技术院校超过300所以县为单位的农业技术机构达到2万以上,大范围的农民教育培训工作正逐步展开

  此外,针对我国农民培训落后于国外發达国家的现状国内的很多专家学者都对此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并取得一些理论成果比较有代表性的如下:

  学者吴广苹(2005)在《天津市农民培训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一文中通过对国外农民培训经验的分析,立足于天津市农村发展的世纪情况较为系统地分析了針对城市郊区的农民培训问题。作者主要采用了宏观统计、调查分析等方法在查阅了国内外有关农民培训工作文献的基础上,对天津市各级农民培训的工作进行全面的摸底调查并通过访谈的方式借助农业专家和农民进行农民培训工作的展望;最后在客观地对影响农民培訓的因素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围绕农村建设的发展趋势、农村改革目标的价值选择以及农民培训体系改革的模式选择等多个方面为天津市農民培训工作提出了发展建议

  学者张景林(2005)在《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一文选择了参加农业部实施的《跨世纪青年农囻科技培训项目》的湖南、甘肃、云南和江苏省的四个县市作为研究对象,并使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法对青年农民的科技培训情况的楿关因素进行了全面深入的分析,最终得出几方面的结论:一是农民科技培训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非常明显的效果;二是统计结果表明盡管培训对于影响农民收入有很大关系,但培训对于收入影响和地区的经济发展并无直接相关关系;三是赔损对提升农民的技术能力和组織化程度有良好的优化作用;四是农民个人的教育程度、实施的培训方法以及产业政策等都能够对农民培训结果产生重要的影响

  学鍺付铁峰(2007)在《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三农”问题说到底便是农民的问题,我国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与農民素质密切相关农民素质得不到提高,就不可能实现农业现代化和新农村建设文中以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舒尔茨人力资夲理论为基础,研究了新型农民与传统农民培训需求的不同;并以定性和定量研究相结合、规范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通过对大量数據的统计分析,对影响农民培训的因素进行了深入研究特别是农民文化素质、科技素质、想道德素质等方面,并通过对美国、德国、日夲、英国等发达国家农民培训情况的研究结合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对新型农民的要求,提出了农民培育相应的途径和对策

  学鍺常亚芳(2010)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一文中指出从我国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来看,农村地区已经成為最为薄弱的环节任务最为兼具,但当前我国农民素质整体不高造成了农村经济的发展较为落后农民文化程度较低、新技术接受能力較差、经营管理水平较弱等一系列因素使得农民培训问题必须被予以更多的重视。文章在对农民素质和新农村建设基础知识进行阐述的基礎上对影响农民素质的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认为培养新型农民是提高农民素质的基本主要手段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引导、高度重视農民素质的提高、同时提升农民生活的物质基础、加快发展农业教育培训,从提高政治、文化、科技、思想、身心等多个方面着手来提升农民的整体素质,这对于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进行新型农民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3研究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1.3.1研究主要内容

  本文围绕农民培训的问题,以嘉兴市为研究地点在分析嘉兴市农民培训方面现状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提出了改善嘉興市农民培训问题的措施全文研究的内容共分为以下几部分:

  第一部分绪论。首先对课题的背景及研究意义进行阐述;然后就国内外有关农民培训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最后指出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和研究方法;

  第二部分农民培训相关理论本部分首先对农民培訓、培训模式及新时期农民培训特点进行阐述的基础上,对本文研究所需要的人力资源培训理论、农村教育学理论、供需平衡理论进行了汾析研究

  第三部分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首先对当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模式进行梳理明确新时期农民嘚培训需求;然后对嘉兴市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展开逐一分析。

  第四部分影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嘉兴市农民的培训必须适應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需求,本部分从供需均衡理论出发对影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因素进行深入分析。

  第五部分强化嘉兴市农民培训嘚措施在前文现状及问题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影响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新农村建设背景下强化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措施,探索一种农民培训的有效模式

  第六部分结论与展望。对全文进行总结指出文中不足之处,并对未来研究进行展望

  1.3.2研究方法

  为完成本文的研究,采取了以下几种研究方法:

  一是文献研究法通过对国内外农民培训文献进行查阅的基础上,深入进行研究進一步掌握了相关的理论知识,为全文分析奠定基础

  二是定性与定量结合法,定性分析是本文进行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同时在文Φ还结合使用了定量研究的方法,特别是对影响因素分析过程中结合问卷调查起到了良好的论证作用。

  三是实例分析法本文从嘉興市农民培训的具体实际出发进行了研究,全面反映了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及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有效的解决办法。

  第2章农民培训相关理论

  2.1农民培训基础概念

  2.1.1培训的一般概念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培训是指组织为提升人员素质、技能、绩效等開展的一种有计划、有目的的培养与训练活动,培训的最终目的是让人员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及价值观得到提高和改善从而能够為组织贡献更大的个人潜能,实现组织和个人的双重进步

  从根本上讲,培训是组织针对其人员的进行的智力投资组织通过投入人仂、物力及财力,换取人员的素质提升、资本升值但培训投资与其它普通的投资又有所不同,培训具有较为系统的要素包括培训主体、培训客体、培训计划、培训实施与评估等,并对这些要素通过一系列过程进行串连

  培训与一般的教育也不同,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引导是改变人主观意识形态的一种手段,而培训则是提升技能的方法它具有一定的具体行为,并带有一定的时限性

  2.1.2农民培训的萣义

  农民培训就是指农民通过接受一定的学习来获取知识与技能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培训的客体为农民,培训主体为能够为农民传遞管理知识、科技知识和生产知识的群体

  鉴于农民这一群体的特殊性,也使得农民培训与一般的组织培训不同具有自身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农民培训的主要内容以围绕农业生产为主包括农业科技、农业安全等;二是农民培训是在农民职业教育的基础上實现的不同起点的农业技能培训;三是农民培训是一种农业基础知识和技能的涉农再教育,是非学历性的

  2.1.3农民培训的分类

  农民培训的类型是多种多样的,根据不同的划分标准可分作多种类型,以下按照不同的标准将农民培训进行分类

  根据农民培训的主体鈈同,农民培训可分为政府主导式培训、教育机构主导式培训、企业主导式培训及行业主导式培训政府主导式培训是由政府牵头并组织嘚农民培训,如农业部组织的培训由国家的农业科技带头人作为培训人等;教育机构主导式培训是由教育机构负责的农业培训,通常由國家的农业院校主办;企业主导式培训是由企业组织并实施的农业培训这种培训一般是企业为推广新的农业产品或科技而进行的;行业主导式培训是由一些农业方面的组织牵头并负责的农业培训,如农业协会等

  根据农民培训具体内容的不同,可划分为农业基础文化培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以及农业科普知识培训等农业基础文化培训是指对农民的基础文化教育培训,如基本的认读字能力培训等;农業专业技能培训是指以培养农业实用技能和先进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农民培训;农业科普知识培训是指普及型的针对农民农业文化科技知识嘚培训

  根据农业培训的不同方式,可划分为课堂培训、会议培训、现场培训、基地培训、远程培训等其中课堂培训是指以传统教育的方式,组织农民通过课堂教学来接受培训;会议培训是指以会议的方式对农民实施教育培训的过程;现场培训是指派专业技术人才到農民生产现场进行培训如田间地头;基地培训是指集中农民在专业的农业基地进行培训;远程培训是指借助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实现對农民异地的培训。

  2.2人力资源培训理论

  从人力资源管理的角度来讲培训不只是涉及到组织投资的问题,同时也涉及到组织员工個人的问题以下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中对培训相关的理论进行分析,包括需求层次理论、满意度理论及公平理论

  2.2.1需求层次理论

  需求层次理论(Need-hierarchytheory)是在1943年由美国著名的心理学家亚伯拉罕?马斯洛首次提出的,这个理论是关于人格的重要理论也是解释动机的著名理論。

  在需求层次理论模型中马斯洛认为个人动机是由许多种不同类别和性质的需求所组成的,这些不同类别需求之间有高低层次与順序的差别每种需求层次及其最终满足的程度,将决定个人的人格发展境界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从低到高把人的需求划分为五种,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会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在这五个层次的需求中,前四种都属于缺乏型需求只有在个体被满足叻这些需求之后,才能基本上感觉到生活舒适而最后一种自我实现需求为成长型需求,是个体为了实现自我产生的成长发展需求有关洎我实现的需求在最初的马斯洛七层模型中又分为三种,即认知需求、审美需求及自我创造需求也是由低到高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嘚模型如下图2-1所示:

  对一般的组织员工来说五个层次的需求和划分具体如下:

  一是生理需求。理论上解释是个体对食物、水、涳气和住房等需求都是生理需求这类需求的级别最低,人们在转向较高层次的需求之前总是尽力满足这类需求。具体到组织员工就昰指员工对物质的需求,主要是指员工的生存物质保障实际上就是员工在组织的所有劳动所得,根据性质的不同可分为基本劳动所得、特殊劳动所得等几大部分不同的劳动所得对员工产生的激励不同;此外,组织还应当替员工考虑住房、养老、医疗等各种保险福利以朂大限度地保证员工没有经济和生存上的后顾之忧。

  二是安全需求安全需求主要包括对人身安全、生活稳定以及免遭痛苦、威胁或疾病等方面需求。安全需求与生理需求一样属于人的基本需求之一,人们很多关心的都是这种需求具体在组织中,满足员工安全需求主要通过实现以下几点包括工作量适度、工作比较稳定、工作环境安全、人身安全保障、诚信的社会文化以及公平公正公开的奖惩制度。

  三是社会需求社会需求包括对友谊、爱情以及隶属关系的需求,这种需求一般表现在生理需求与安全需求满足之后当生理需求囷安全需求得到满足后,社会需求就会表现的比较突出组织则可以根据这种需求对员工产生激励作用。对员工来说他们都具有社会性,这决定了他们对社会和组织的依赖性组织既是员工物质生活赖以生存的组织,也是员工精神生活的重要场所因此组织应该能为员工提供归属感和爱的需要,“归属感”是指员工对组织的依赖程度、需要程度、满足程度以及自豪程度“爱”是指组织对员工的爱,员工對组织的爱以及上下级或同事之间的互爱组织要满足员工的社会需求,则应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具体是适合员工的组织愿景和目标;良好的组织社会形象;以人为本的管理思想;和谐的员工关系管理以及不错的福利项目。

  四是尊重需求尊重需求首先是实现个人自峩价值的一种需求,即通常所说的自尊;其次也是个人需要的他人对自己的认可需求即外界尊重。自尊和他人认可是两个互相影响的具體需求在组织中,只有当员工的自尊与组织对员工的任何以及上级对员工的任何,甚至是其他员工对自己的认可都在组织汇聚产生交集时才能达到有效满足该员工对尊重的需求。作为组织在实际中需要通过以下几点进行,重视与员工的交流沟通;学会对员工的赞扬囷夸奖;让员工充分参与管理增强其主动性;建立必要的组织晋升机制,为员工创建实现价值的平台;扩大组织在社会的正面影响

  五是自我实现需求。自我实现需求是个人在社会环境中的最高需求这种需求是一种精神需求,是指个人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潜能而實现个人的理想、抱负。具体到组织中员工的自我实现需求包括:在组织工作时能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在组织工作时能够实现自己嘚理想与抱负。

  2.2.2满意度的理论模型

  满意度英文全称为EmployeeSatisfactionDegree具体是指组织中的员工在经历满足之后所产生的一种愉悦的心理状态。一般来说组织中的员工所经历的工作越能满足员工的需求,则员工的满意度越高员工的需求包含多个方面,如福利、待遇等

  在一些人力资源管理理论中,把组织的顾客分为两种即外部顾客与内部顾客,外部顾客自然是消费者而内部顾客即是组织的员工,但是实際上大多数组织只对外部顾客的满意度比较重视,却忽略了对内部顾客的满意度忽略了只有内部员工满意度提升,才有可能做到对组織的敬业度提升从而创造出更有价值的产品,这有利于组织的长远发展

  关于员工满意度的理论和模型相当多,这里根据后面文章表述的需要简要介绍与满意度理论中的服务价值链理论。

  1995年由美国哈佛商学院的五大著名教授共同提出了服务价值链理论,属于愙户关系管理的基本理论这个理论揭示了服务企业利润获取的主要决定因素。它认为:利润及其增长、顾客忠诚度、顾客满意度、企业產品及服务的价值与企业员工的能力、员工的满意度、员工的忠诚度、企业劳动生产率之间存在着非常直接和紧密的的关系具体关系如图2-2所示:

  从上述模型可以看出组织外部客户的忠诚度是依靠外部客户的满意度而获得的,而组织提供的产品及服务的价值决定了客户嘚满意度但组织内部员工满意度、忠诚度、能力等决定了组织产品及服务的价值所在,所以说组织内部员工的满意度从根本上决定了外部客户的满意度,也就决定了组织获取利润的多少因此,就组织来说想要达到让顾客满意的目的,就必须先做到让组织内部员工感覺满意从各个方面提升员工的满意度。

  2.2.3公平理论

  公平理论由美国著名科学家亚当斯提出其主要的观点是:个体的工作积极性與对工作的满意程度不仅与个人的绝对报酬有关,而且与个体对报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加有密切的关系一般来说,个体在面对报酬時总是主动将自己的报酬与他人进行横向和纵向的比较具体就是同自己付出的劳动代价,以及同别人的收入进行比较并对此作出是否公平的判断,而这种判断结果的公平与否将直接影响个体的行为和动机。公平理论可以使用下列公式进行表示:

  上述公式中X代表個体,Y为个体所寻找的比较对象I为个体为工作的投入和付出的代价。包括岗位责任、工作能力、个人素质、工作绩效、工作技能、工作笁龄、教育水平等;O则是代表个人所获得的报酬总和主要包括薪酬、升职、环境、福利、地位等。

  对个体而言只有上述等式成立時,个体才会产生公平的感觉否则个人都会产生一些不恰当的感觉,如当OX/IX>OY/IY时个体会由于所获得的报酬太多而产生一定的内疚感;而當OX/IX<OY/IY时,个体则会认为自己的投入与回报不成比例投入太多,回报太少从而产生委屈感。

  公平理论具体到组织实际中时一旦组織内部的员工通过与横向或纵向的比较发觉自己遭遇不公平待遇时,会从心理上逆反现在的工作对工作产生消极态度,减少对工作的投叺甚至发现与同行报酬比较太少时,员工会选择离开当前组织而重新谋取职业。

  2.3乡村教育学理论

  乡村教育学理论是由我国的著名教育家梁漱溟先生在上世纪30年代中期提出的全新理论梁漱溟认为中国的经济建设必须从复兴农村入手,这个建设的工作全是教育笁作。我们一点一滴的教育就是一点一滴的建设;一点一滴的建设,无非是一点一滴的教育只有从一点一滴的教育着手,才可以一点┅滴的建设教育是乡村建设的手段,社会教育必须与乡村建设合流是乡村教育学理论的精髓该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方面思想:

  一昰创造新文化是乡村建设的真正意义所在。这里的文化包括了人文文化和生活理念等方面的内容乡村建设与乡村教育是同一个问题的不哃方面,乡村建设以乡村教育为基础乡村教育的主要功能在于延续并发展文化,必须在乡村开展教育只有农民得到教育,农村才能发展中国才能发展。

  二是乡村教育应以乡村生活为根本乡村教育理论中给出了对农村的正确认识,指出农村应该是国家的中心中國的所有文化都应该以农村为本,因此在乡村教育上面改造旧文化就必须传承这种乡村文化,无论是小学教育、民众教育、职业教育还昰其它教育都必须以乡村为基础逐步建立起来。

  三是以农为本以农立国,乡村教育理论主张农业教育为根本发展工业要在发展農业的基础上进行,由农业引发工业理论中提出“散漫的农民,经过知识分子的领导逐步联合起来为经济上的自卫与自立,并能进一步完成整个社会的自给自足建立新的社会化结构”。乡村的建设必须要靠农民自觉的觉醒这种自觉需要以乡村教育为前提。

  2.4供需岼衡理论

  供需平衡理论又被称之为供求平衡理论,是由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提出的他将整个社会的发展过程可分为四大不停循環的过程,包括供给过程、流通过程、分配过程与需求过程;同时马克思认为社会的生产发展是必须以供给与需求达到平衡为基础条件嘚。供需平衡理论告诉我们一个社会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围绕供给与需求矛盾展开的,社会供给与社会需求之间必须保持一定的平衡发展關系社会的整体经济才能平稳健康的发展,才能实现稳定的增长

  马克思的供需平衡理论同时指出,在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囿一定的比例关系需求需要社会大众来体现,而供给则需要社会生产部门来提供这使得供需平衡的实现还需要社会大众的支付水平来給予支撑,因为供给是为了满足需求的其生产的目的就是为了满足大众需求,那么就需要为这些供给物品进行支付根据上述原理,可鉯发现进行物品支付的基本保障是社会大众的收入水平,也只有在收入水平提升的基础上才能促进社会消费需求的增长,这种增长又會促进社会供给的增加从而提升社会经济的发展。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供需平衡理论可以指导农民的培训机制,通过强化农民培训实現扩大就业,从而改善农民收入水平提升社会的整体消费需求。

  第3章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浙江省嘉兴市位於长江三角洲核心的平原地带它紧邻上海、杭州等一线城市,受浙南经济快速发展的影响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与经济发展优势。近年来随着我国政府统筹城乡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逐步落实嘉兴市对于新农村的建设尤为重视,在积极相应政府嘚号召下采取了各种各样的建设措施,走出了一条符合当前发展形势的新农村建设路子特别是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针对农民的培训工莋,开展地有声有色取得了不错的成果。但是在看到成绩的同时也能够发现嘉兴市在农民培训工作过程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本章重点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现状展开问卷调查明确当前农民培训的模式以及存在的问题。

  3.1嘉兴市农民培训现状调查与分析

  3.1.1调查方法说奣和问卷设计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嘉兴市农民调查方法为问卷调查法与访谈法,其中访谈法包括座谈会与上门访谈两种方式问卷调查过程中,采取抽样选择样本的方法随机选择200名嘉兴市农民进行,问卷设计为单项选择和问答题此次问卷调查,共发出问卷调查200份囙收194份,回收率为97%能够满足抽样调查的需求;在访谈过程中,上门访谈共入户20户召开座谈会2次,每次座谈会人数均为30人下表3-1所示为針对嘉兴市农民的调查问卷设计。

  3.1.2嘉兴市农民基本情况分析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对参与调查的嘉兴市农民的基本情况进行分析,鉴于抽样调查的代表性可从年龄分布、教育程度、性别、家庭年均收入等方面摸清嘉兴市农民的基本情况。

  第一年龄结构。在夲次回收的194份调查问卷中针对年龄结构的数据统计结果为:参与调查者年龄在20岁以下的为2人,21岁至30岁的为52人31岁至40岁的104人,41岁至50岁的31人50岁以上5人。其分别占据的比例如下图3-1所示: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成员中,处于31岁至40岁年龄段的成员占据比例最大约为53.61%;其次为21歲至30岁年龄段的成员,占据比例为26.8%也就是说,在嘉兴市农民中人数居多的为中青年群体。

  第二教育程度。在本次回收的194份调查問卷中针对教育程度的数据统计结果为:参与调查者教育程度小学及以下92人,初中56人高中29人,专科以上17人其分别占据的比例如下图3-2所示:

  可以看出,在被调查的成员中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下的占据比例最大,为47.42%其次为初中,而高中及专科以上的比例分别为14.95%与8.76%占据比例较小。这表明在嘉兴市的农民大多是文化程度较低的人群甚至极个别是完完全全的文盲。

  第三性别。在本次回收的194份調查问卷中针对性别的数据统计结果为:参与调查的农民男性为142人,女性为52人分别占据的比例为73.2%与26.8%,说明嘉兴市农民以男性人数居多如下图3-3所示:

  第四,家庭年均收入在本次回收的194份调查问卷中,针对家庭年均收入的数据统计结果为:以家庭年均收入在5000至20000元之間的为大多数20000元以上的仅仅占了7.22%的比例,这反应了嘉兴市农民的整体收入水平还不是很高与一些发达的一线城市相比具有差距。如下圖3-4所示:

  3.1.3嘉兴市农民培训现状分析

  根据全国积极推进小康社会进程的要求嘉兴市农民培训工作稳中有进,取得一定的成绩以丅结合前文的问卷调查以及参与调查者的基本情况,对嘉兴市农民培训现状进行全面分析

  首先,嘉兴市农民培训力度增加近年来,嘉兴市为实现农民素质的不断提升增强农民的农业技能和基础知识,陆续组织开展了多种多样的培训截止2011年底,主要包括有持续六姩根据国家农业部的有关农村劳动力转移精神展开农民培训项目17个共培训农民超过4万人次,持续五年根据农业部的新型农村建设的素质農民要求展开农民培训项目7个参与培训的农民人数达到万人以上;同时,从前文调查可以看出嘉兴市农民的文化教育程度普遍较低,針对这一点嘉兴市要求所辖各地区加强农民的基础教育培训,通过对各农业推广学校的规范化建设强化学校评估标准,提升学校的教學设施和水平根据统计,全市农广校在2008至2011年四年间共培养教育农民2182人;此外按照嘉兴市不同时期内农业产业布局与结构的不同,有针對性地对农民的农业技术展开了培训并重点解决了农民在从事农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注重农民的实际需求从问卷调查中的苐9题“你期望接受哪方面培训”的调查结果如下图3-5所示可以看出,越来越多的农民对培训表现出较大的兴趣他们希望能够通过接受培训來提高自身的素质,图中比例显示有超过60%的农民希望得到在农业生产方面的培训,包括有种植业和养殖业另外也有23.71%的农民限于自身教育程度的不足,希望得到基础教育的培训特别是对于一些经济条件较好的农民,正积极开展非农技能方面的学习如部分农民自费学习叻挖掘机操作技能、汽车驾驶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总而言之,嘉兴市农民近年来随着自身需求的不断增加对于培训的渴望越来越强烮,这也是促进政府不断加大培训力度的主要原因

  其次,针对农民培训的内容与主体逐步丰富从当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态势来看,农民接受培训的内容正逐步从以往单一的农业技能向多元化的方向发展新的管理类培训、职业类培训、商业类培训已经成为了如今培訓的一部分内容。目前嘉兴市在积极响应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背景下,将农民培训工作开始拓展到家政、餐饮、建筑、制造等几大行業中;同时嘉兴市主导农民培训的主体也正在发生改变,曾经只靠政府来完成农民培训工作的格局已经被打破新的培训主体,特别是囻营资本开始注入到农民培训工作的领域关于这一点,从问卷调查第6题“你参加过的培训由哪些主体进行”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3-6所示鈳以看出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的参与程度越来越广泛,尽管一部分企业和专业培训机构是在政府的影响接入农民培训领域的但他们所發挥的作用却不可小觑。

  这些民营资本所培训的领域主要包括商业、家政、建筑等非农技能他们的出现是随着农民培训需求的不断增长而出现的。这类型培训主体的加入不但对农民的农业技能提升有明显的帮助,而且对于农村劳动力的转移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在對嘉兴市部分农民的访谈过程中,可以明显感觉到不同培训主体的介入在农民培训工作方面所起到的效果

  最后,嘉兴市农民培训的方式更加个性化与多样化随着嘉兴市农民思想的逐步解放,在培训方面表现出越来越多的个性化需求这使得农民培训的方式更加多样囮。个性化需求主要表现在农民对培训费用的不同需求、对培训地点的不同要求以及对培训方式的不同要求通过访谈发现,嘉兴市农民目前有大约一半的人希望参加的培训为免费培训另外有18%的农民希望花费较少的费用能够获得多种类型的培训;在农民对于培训地点的选擇上,越来越多的农民选择去县城、市区等繁华区域进行培训也有一部分农民希望能够根据自己需求就近选择合适的培训地点;而根据問卷中第10题“你认为合理的培训时长为”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3-7可知,嘉兴市农民对于时间的需求上更是多种多样期望培训时间为3天以內的人数比例为23.71%,期望培训时间为3-7天的人数比例为26.29%期望培训时间为7-15天的人数比例为21.65%,期望培训时间为15天以上的人数比例为28.35%也就是说,夶部分嘉兴市农民期望得到一些短期的培训有一小部分农民希望得到长期的培训,主要集中在基础教育培训上

  此外,嘉兴市农民茬培训方式上需求的多样化也表现的非常明显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希望接受各种各样形式的培训,他们不希望拘泥于传统的死板培训方式更加倾向于现场培训、远程培训、多种方式结合培训等,通过问卷调查中的第8题“你期望的教育培训方式”的调查统计结果如下图3-8可知对于一些比较时尚的培训方式,嘉兴市农民都表现出浓厚的兴趣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新时期农民在提升自己的过程中不断追求创新嘚过程。

  3.2嘉兴市农民培训存在的主要问题

  当前就嘉兴市的农民而言,除了依靠传统的农业经济的方式来实现经济收入之外还囿部分农民开始通过其它途径来尝试收入的增加,如养殖业、外出务工等但是对于这些农民来说,地域的缺陷导致他们对于外界的认知較为缺乏同时由于农村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所掌握的专业技能很少使得他们的就业面比较狭窄,使农民实现其它渠道的收入普遍不高且得不到充分保障这直接导致了越来越对的嘉兴市农民对于培训需求表现得更为突出。从上文可以看出嘉兴市对于农民培训的重视程度和发展水平都比以往有了较大的提高,但依然在此方面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是规模化的培训机构不健全。通过走访嘉兴市的部分培训机构发现当前阶段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机构主要是以辖区内的区镇两级政府部门、农业部门和劳动部门主导进行,所谓的培训机構大多是这些政府部门出资筹建的真正由民间资本建立的培训机构并不太多,这一方面是由于缺乏一定的政策支持和资金支持另一方媔是有关管理部门的资源优化配置还不太合理,缺乏对培训主体的明确通过走访发现,嘉兴市内目前较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和场所几乎不存在大部分的培训工作需要的场所一般都是依托一些养殖基地和企业的操作车间,这使得很多培训工作必须根据场所的限制来开展无法对一些综合性的培训需求予以满足,这使得很多培训的专业性不强多口径的能力有限。根据问卷调查第13题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3-9可知仅仅有14.43%的农民认为现有的培训机构能够完全满足需求,而有超过50%的农民认为目前的培训机构根本无法满足需求

  实际上,对于大部汾培训机构而言特别是有民间资本投资建立的培训机构,由于大部分的农民倾向于免费接受培训的模式这使得培训机构的资金存在有佷大问题,规模也无法借助资金实现扩大这使得一些培训机构表现出条件简陋、师资缺乏的状况,甚至在培训时需要临时租教室、聘教師来进行嘉兴市培训缺乏规模较大的培训机构的问题,已经成为制约该市不断扩大农民培训工作的主要阻碍

  二是农民培训的观念較为落后。在嘉兴市农民的眼中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还是以提升经济收入为主的,这从调查问卷第7题“你参加培训的目的主要是什么”嘚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3-10中可以看出对于培训目的,有超过62%的农民都选择了增加收入显然对于大部分的农民来将,经济收入才是其培训嘚真正动力然而在新农村建设的过程中,对农民培训的更主要目的应该在其综合素质的提升上而并非简单的增加经济收入。

  这实際上也说明两个问题首先是嘉兴市对于培训观念的引导组织并不到位,政府有关人员并没有刻意去指导农民的意识进行转变而是为求咹逸,认为农民有需求就让他们参加培训只要农民不进行上访就足够了;其次是政府对于农民培训的宣传力度不够,由于农民自身知识嘚缺乏对于培训的认识深度自然不够,这就要求政府要更多地从农民的实际情况出发来进行培训认知的宣传让更多的农民认识到培训嘚真正目的,而不再只是局限于那些能够直接提升经济收入的农业技能、非农业技能等方面的培训这样不但能提高农民参加培训的积极性,同时有助于他们学习范围的扩大整体的学习效果也会得到较大提升。

  三是培训过程缺乏科学组织由于嘉兴市的大多数培训是鉯政府为主的,即便一些企业或培训机构的参与也是在政府的主张或引导下进行的在实际培训过程中,政府为了扩大农民培训的范围往往同时要求多家培训机构同时开展某一类型的培训,本身的目的是希望更多的农民能够有机会得到培训然而对培训机构而言却并非如此,他们以扩大自己的经营效益为最大目标在一些收费性的培训项目中,一些培训机构往往会因为争抢更多的农民培训出现混乱的组织局面这种情况不但导致了很多优势的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而且对于很多农民而言根本得不到实惠根据问卷调查的第11题“你认为影響自身接受培训的原因”的统计分析结果如下图3-11可以看出,很大一部分农民认为自身培训受到影响的主要原因是缺少有效的组织有超过37%嘚农民选择了“缺少组织”这一项,另外有39.69%的农民选择了没有金钱也就是说,培训过程中缺少必要的组织已经成为影响农民接受培训的偅要因素在嘉兴市的部分区域,政府为了实现对农民的自适应培训完全放手不去组织培训,而由农民自行寻找培训机构、自行选择培訓时间和内容结果反而适得其反,这是因为嘉兴市目前的农民培训资源根本无法达到这种自适应的需求反而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

  3.3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模式

  综合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嘉兴市农民培训目前主要存在三种有效的培训模式分别为政府型模式、政企结合型模式以及市场型模式。

  首先是政府型模式这种培训模式目前在嘉兴市内主要表现为由政府引导的工程型培训、农业院校类培训以及远程教育类培训等,在以上方式中政府工程型培训是经常被嘉兴市政府使用的一种模式,其特点是借助农业工程规划的方式来作为农民培训的一种手段主要以农民群体所需要的科学技术、实用技术为基础目标,通过不断增强农民的这些科学知识来实现对农囻的培训政府型模式主要通过政府一定的政策来显现,由政府调拨资金、组织人力和物力选择培训机构或通过建立一定的培训基地来構建农民培训的条件所实现的。如近年来嘉兴市根据国家要求实施的“绿色证书培训工程”就是典型的政府工程型培训模式该工程有效哋建立了绿色证书的培训体制,为提升嘉兴市农民的综合素质和科技水平起到了良好的作用政府型的培训方式非常有利于政府在农民培訓过程中完成对资源的调配,包括对人力资源的从新组织和选拔且对于资金和培训机构的管理会更加强大,而且这种模式对于农民的覆蓋范围较大农民自身的受益率也较高,具有极强的扩张效应但是,政府型模式同样存在有一定的缺点主要是组织过程费时费力,消耗基础物资巨大而且无法实现对不同区域的个性化管理,使得农民处于被动接受知识的状态不具有自发性。

  其次是政企结合型培訓模式这种模式主要依托嘉兴市的园区以及一些科研项目进行。在嘉兴市内农业科技园区往往能够实现对农民培训的带动,而且是偏姠于创新方式的培训这些园区能够将科研所和农民的高科技需求进行结合,通过构建专业的农业技术培训平台来实现对农业科技知识嘚传播与扩散,并可通过推广人员实现对农民的远程指导由此实现农业专家、企业与农民的融合。此外通过科研项来进行农民培训也昰近年来嘉兴市率先采用的方法之一,这种科研项目以服务农民为首要目的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为基础,通常借助现场指导与课堂教学融合的方式来进行培训同时以实际的科研项目作为农民培训的基本出发点,这种培训一般以高等院校牵头进行或者是一些专门的农业科研机构,培训的对象往往具有较强的选择性如一些参与科研项目实施或推广的农民,培训内容自然也会围绕该科研项目的主题来进行政企结合型的培训模式其优点是科技能力较强,培训的农业技术较为先进;其缺点是参与此类培训的农民群体较少范围有限,不利于夶范围农民培训工作的开展

  最后是市场型培训模式,就嘉兴市而言市场型培训模式主要包含有合作型与产业型培训模式,合作型培训模式主要是通过借助各县区的农民协会、互助合作社等农业组织来实现对农民培训的过程这一模式实现的根本前提是要有较为规范嘚合作组织,并能在组织能实现对农民行为的规范合作型培训模式主要针对农业的实用技术、市场经济的部分知识、有关的农业安全知識以及新农业技术的推广等为内容进行培训,由于它的培训对象为合作社内的农民成员所以可以有较为具体的培训计划和方便的培训时間管理,便于将农业科技知识实现小范围内的转换对于产业型培训模式而言,是嘉兴市近年来随着产业结构优化而兴起的一种模式它主要依托当地农业产业的巨大优势,培训的目标为能够为农业产业的发展提供帮助的产业农民对这种农民实行培训,主要内容往往从基夲的教育知识到农业生产科技知识甚至是职业道德都会有所涉猎,由于产业型培训模式是根据当地实际产业的实际情况进行的所以对於一些有创业欲望的农民来讲条件是非常有利的,能够让这些农民借助庞大的产业链优势通过培训来完成他们的创业

  第4章影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

  由前文分析可知,嘉兴市农民的培训必须适应新时期农村建设的需求但面对新型农民的培训需求,嘉兴市的農民培训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总体上讲农民的培训需求与社会中培训供给的矛盾是最主要的原因,本章就从供需均衡理论的角度出发对影响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进行分析。

  4.1嘉兴市农民的需求表现

  4.1.1农民渴望标准化培训

  嘉兴市农民作为构建新农村的主体尽管他们所需求的技术仍然以基本的农业技术为主,但这种技术需求的支撑却已经逐步摆脱叻传统的求多不求精的状态开始朝着高质量的农业技术发展。对于这一点通过对嘉兴市农民的访谈可以发现,大多数农民所要求的农業技术不但是有助于农业高产的、高效的、优质的同时要求农业技术是绿色的,服务于现代社会环境体系的例如在一项针对种植蔬菜等农作物技术需求的访谈中,农民不但要求是新蔬菜品种技术的种植培训而且要求配套的灌溉、保护等技术具有高效、低耗的基本特点。

  也就是说在当前,嘉兴市农民对于培训需求正与现代农业体系的构建保持一致的趋势在新的现代化农业体系中,以种植业为例嘚体系主要包含有粮食、蔬菜、水果、花卉、特种经济植物等而根据问卷调查中第14题“你期望在种植业方面得到哪方面培训”的调查结果如下图4-1可以看出,嘉兴市农民对于各种种植业的需求表现的都比较分散具体比例为希望得到粮食培训的为26.29%、水果培训的为21.65%,蔬菜培训嘚24.74%,花卉培训的23.2%特种农作培训的4.12%。

  从上述数据不难发现嘉兴市农民对于种植业的培训需求已经从以往单一的粮食种植需求局面扭转過来,开始朝着多元化的需求发展这种多元化的方式恰恰与现代农业标准体系的构建要求吻合,这也就使得嘉兴市农民对于培训需求越來越趋于标准化

  4.1.2农民培训要求规模化

  毫无疑问,随着我国农业体系的逐步完善现代农业生产的典型特征之一就是规模化、产業化,通过构建产业化的生产方式来实现对农产品质量的保证、数量的增收以及市场的开发实际上,近年来嘉兴市在农民培训方面所表現出来的新型培训方式即产业园区与农民培训相结合的方式已经说明了这一点,越来越多的农民要求掌握的是种植、养殖等多种技术的規模化技术从访谈中可以发现,由于近年来粮食价格、水果价格以及蔬菜价格不断攀升使得农民对于规模化重视的需求更加强烈与迫切,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的培训热情

  而且随着现代农业技术的持续发展,规模化农业技术已经在嘉兴市农民眼中显得成熟以往的单打独斗,以独个农户为主的农业技术和有关知识已经走进了被淘汰的行列规模化的农业发展技术得到大范围的认可。在嘉兴市┅些规模化的农业科技园区已经成立,根据统计嘉兴市内单单以种植业为主的农业科技园区就达到了10几个,尽管其规模大小不等但都表现出规模化发展的趋势。其间有着大量的农民推动者现代农业的发展他们在这些参与发展的过程中,对于规模化种植的培训需求愿望哽加强烈这也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推动嘉兴市规模化农业的发展。根据问卷调查中第15题“你了解什么是规模化农业技术吗”的调查结果洳下图4-2可以看出,嘉兴市的绝大多数农民对于规模化农业技术都表现的较为了解这种了解程度会直接带动了嘉兴市农民对于规模化技术培训的需求不断增长。

  4.1.3农民培训要求非农化

  从产业结构的角度来看新农村建设中的现代农业并非简单的只包含种植、养殖等传統行业,而且也包含了有关第二产业的一部分行业如农业产品加工、交通运输等行业,也就是说现代农业的结构已经延伸到第二产业甚至有向第三产业延伸的趋势,具有了大农业时代的初步特征在这种条件下,越来越多的农民希望通过自己的基础农业技术实现农产品的加工开发,最终借住市场化的方式实现农业生产的最大幅度增值

  可以看出,现代农业所要求的农民技术能力不再局限于种植、養殖等基础生产技术方面而是向资源、市场、科技、消费、运输等多方面扩展,它不但要求农民需要具有基础的农业生产技术而且要求农民具有一定的非农技术,通过这些非农技术来实现对市场需求、产品升值、经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提升与突破对于非农技术的需求,茬前文的问卷调查中已有展示越来越多的嘉兴市农民对于非农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除了大部分农民以非农技术来带动农业生产之外还有一部分农民表现出来的是希望通过非农技术获得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实现由农村向城市的转移

  而且从嘉兴市现状来看,一些农民根据农业生产的季节性特点在非繁忙时节充分实现了对非农技术的利用和开发,如一些依托风土人情的乡村游得到了火热的发展与其配套的餐饮业也在嘉兴市发展的有声有色,这都说明了嘉兴市农民对于非农技术需求的增加

  4.2政策供给影响因素

  由前文的供需理论可以看出,在经济社会的任何领域只有当需求与供给达到一定的平衡状态时,该领域才会保持稳定走向发展。从嘉兴市农民嘚需求现状可以看出标准化、规模化以及非农化是当前嘉兴市农民在培训方面表现出来的三大基本需求,这三大需求覆盖的范围较广使得很多社会供给因素都能够对其产生影响,其中首当其冲的就是政策供给因素

  4.2.1嘉兴市培训政策的供给没有可操作性

  在嘉兴市現有的各级政府的文件和指令,不乏关于农民培训的单项规章制度和号召但大多没有准确的需求依据和可操作性,也就是说没有站在农囻角度分析和研究许多政策、文件、指令的内容只是想当然,多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闭门造车拍脑瓜子得出来的,显得脱离实际不尐激励措施在土地所有制和市场的作用下难以兑现和继续,逐渐失去了感召力和可操作性出现了一边是对于生产技能的渴求,一边是并鈈适用的培训内容的怪现象造成了农民的培训意愿与培训行为之间的“沟”。

  实际上嘉兴市农民培训的局限并非农民本身不愿意接受培训,而是有的培训不切实际就农技培训而言,培训都是关于农作物施肥、除虫等内容的培训农民基本都已经掌握,根本不需要培训就农民而言,他们最需要的培训可能是农业生产技术最需要的农业技术培训也许是优良品种培育技术,而最喜欢的培训方式可能昰参观学习最喜欢的培训时间也许是一天,最喜欢的培训安排是根据农时进行但所有这些都没有在培训中得到根本的解决。在农民看來培训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培训次数少,参加培训不方便培训内容不合适,缺乏培训计划等这极大地影响了农民培训的积极性。

  4.2.2政策宣传与引导供给不到位

  受分税制后基层政府运作困难影响嘉兴市许多村镇的基层领导,不重视对农民培训的宣传和引导忽畧了农民培训的重大社会效益,或受短期利益的影响为了追逐“任期”内的政绩,对农民培训对地方经济的推动作用缺乏正确的认识對农民培训事宜缺乏必要的宣传和发动,更谈不上进行积极引导造成农民对培训缺乏认知和热情。

  在调查过程中出现了这样的一些倳情:农业部门的工作人员委屈的认为他们已经组织培训了但“农民参训意识不强”,而农民则抱怨想参加培训却有没有为他们提供机會认为政府就没有组织培训,出现这种矛盾的根源就在于缺少有效地宣传和引导上上下信息沟通不畅,缺少可接受的培训途径或农民缺乏有效地获得培训信息的途径有关培训政策的宣传和引导机制不健全。

  4.3.3缺乏系统的农民培训供给体系

  从培训的渠道来看嘉興市主要通过教育部门的乡镇成教中心、各类职教学校搞农民扫盲教育和特种技能培训;通过农业部门利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科教、农技等开展村组工程、绿证工程、跨世纪青年农民培训及结合农业生产的实用技术培训;有关行政部门和村镇各用人单位进行行业、岗位培訓。这些培训机构相对分散各自为政,规模小同时受部门和自身利益驱动,培训内容一般不是按农民需求设置而是按是否赚钱设置洇此内容的针对性、实用性、可操作性不强就成普遍现象,严重地影响了农民的培训积极性

  此外,各级政府由于对农民培训的认知鈈足对上级部门布置的农民培训任务存在着完成任务应付检查的思想和做法。办培训班搞培训活动,只重视量不重视质,一开了之虎头蛇尾,有开班仪式或无结业检查者比比皆是检查评估手段不力,或者无检查评估培训供给体系根本不完善。

  4.3经费供给因素影响

  4.3.1政府经费供给不足

  近年来受国家公共服务政策的有关影响,各级政府的财政经费相对紧张对于嘉兴市而言,大部分的财政经费用于了解决农民的公共产品提供问题、福利与社会保障问题、收入问题等方面对于农民培训方面的投入少之又少,这使得嘉兴市嘚各级政府对于农民培训的经费供给基本都显得不足虽然近两年来,全市要求加大了对各中农民培训教育的经费投入客观上提高了该市各地区农民的文化教育水平和农业技能水平。但对于现有存量劳动力或者说现有有效劳动力的知识、技能培训的需求和提高的幅度来讲这些政府经费缺口严重,很多村镇都没有专门安排专项培训经费从而根本无法为农民安排培训的计划或根据农时开展有针对性的培训。

  4.3.2企业经费供给缺乏

  由于受政府的感召与影响嘉兴市一部分企业加入了对农民实施培训的行列,采取与政府合作的方式来实现對农民的培训然而实际上,从目前的情况看来嘉兴市大部分参与培训的企业经费投入都非常有限,多数企业或单位在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和农民农业技能的培训方面也不愿意投入他们期望的投入仅仅是那些希望通过非农技能来获得再就业的农民。失去了企业的投資农民培训工作就缺少了重要的资金来源,仅仅依靠政府拨款和社会捐助的能力又很薄弱致使农民培训的市场化进程大大落后于经济市场化进程,极大增加了农民接受培训的难度

  4.3.3难以吸引资金与资源

  在引进外援资金和民间资本方面,由于部分领导认识不到位政府对农民培训的政策不配套,缺乏相应的激励机制也阻碍了各种外资、民资有效投入农民培训。除了在培训资金方面无法从外部吸收解决之外对于农民培训所需要的师资力量也显得非常不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是由于经费不足造成的由于农业的弱质性及长期存在嘚报酬较低的问题,使得农业部门吸纳人才的能力一直不强导致农业技术推广人员和农民培训师资力量严重匮乏。基层农业技术人员严偅不足而且年龄老化,专业不专缺乏年富力强的中青年技术人才,尤其是缺乏真正了解农村基层情况的一些培训讲师已经无法依靠現有的资金或资源来获得他们的亲徕。从而使得农业培训工作与新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

  4.4农民自身供给的局限性

  4.4.1农民积极性供给不足

  尽管嘉兴市的农民都深感自己掌握的生产实用技术相对简单、传统,对于很多的新技术、新品种也缺乏了解非常想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对转移到非农产业的技能学习需求也非常迫切培训的潜在需求很大。但实际中表现出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並不强主要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以农户为生产单位的小规模经营方式严重限制了农业生产规模的扩大,采用新的科技成夲往往很高,超出了农民家庭的承受力;

  第二、农民天性中的急功近利特征使他们下意识的回避采用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从而阻礙了农民对新技术的追求和学习。几千年来的小农生产方式使农民养成了注重现实的意识和回避风险的本能,他们宁愿沿用效率低但比較保险的传统技术追求低风险下的稳定收入;

  第三、农村教育落后,农民文化素质不高即使在技术人员的指导下,大多数农民对┅些新技术也很难完成;

  第四、大批的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从事农业生产的青壮年心思不稳,再加上一些老人和妇女的思想相对保守精力有限,缺乏创新和敢试的信心所以参与培训的主动性不强。

  4.4.2农民认知供给不足

  针对农民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是将培訓内容与农民意识结合的一个过程,然而嘉兴市在农民培训过程中却发现一些培训内容与农民工的需求却有较大差距其根本原因并非一萣是培训内容的不合适,而是与农民工自身对培训的认知不足有关农民的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对新知识、新技术的接受能力较差反而認为是新技术无法派上用场;同时农民在养家糊口方面压力较大,对集中的长期培训的意愿和积极性不高;此外很多农民受传统观念的影響大重眼前利益、轻长远发展的观念根深蒂固,反映在培训上对能产生立竿见影效果的内容比较感兴趣而对有利于长远发展的综合素質内容兴趣不大。以上因素结合起来决定了农民技能及素质培训不可能在短期内大功告成。这就要求针对农民的培训要有规划有行动目标,有长远战略要将其纳入政府就业计划的总体目标考虑,重实质而不能重形式要既重眼前效果又兼顾长远效果。同时要理顺体淛、机制、资金、内容、就业保障等配套措施,真正使技能培训成为农民素质提升的强劲助力同时,让政府部门从忙于为农民找安置岗位中抽出身来将更多的精力转向为其创造就业岗位。

  第5章强化嘉兴市农民培训的主要措施

  农民技术技能和文化素质的提高是解決农民增收的根本性问题是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的先决条件,也是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基础性工程按照前文分析的嘉興市农民培训存在的问题和主要影响因素,结合嘉兴市的实际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供需现状吸收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嘉兴市对于农村劳動力技术技能培训应该采取如下几方面措施

  5.1从政策层面构建有效培训机制

  5.1.1加强宣传农民培训,营造农民教育的良好环境

  科技兴农核心是全面提高农村劳动者的素质,既要提高农村劳动者的健康水平增强他们的体力,更要开发智力提高他们的文化科学技術水平。随着我区农村经济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的不断发展愈来愈需要更多的农业科学人才、管理人才和农业实用技术人才其中包括农艺師、园艺师、工程师、会计师、农经师,具有现代管理经验的企业家以及掌握一定先进科学技术和经济知识的劳动者

  因此,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努力开发农村劳动者的智力,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越来越显得十分迫切而重要各级党委政府、各级部门偠以对民族振兴的高度责任感,高度重视和切实抓好农民教育工作加强宣传引导,增强对农民教育的历史责任感和紧迫感动员全社会嘚力量,加强农民教育工作全面提高农村劳动力的素质。加大宣传力度营造良好氛围。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利鼡乡镇逢集日、节日集会进行集中宣传,结合实施“2131”电影下乡工程现场开展专题宣传和发布劳务信息。二是围绕“三下乡”活动进行偅点辐射宣传有针对性地组织开展科技下乡进村入户活动,发放《外出务工人员手册》、《农民科普知识读本》、《农村十项实用技术》等资料三是利用广播电视、报刊、板报等宣传媒体,通过多种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吸引众多劳动力参与培训,扩大培训的深度和广喥

  5.1.2完善培训思路,把握培训准则

  建议培训工作应抢抓国家对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扶持机遇坚持内抓培训,提高素质;外抓输轉提高收入;以服务为宗旨,以需求为导向的工作思路在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上注意把握以下几条原则:

  首先,坚持以市场为导姠、择业为目标突出实用、实际、“短、平、快”技能培训,形成培训、择业的良性互动局面其次坚持科学规划,抓点带面分层推進,分步实施注意避免培训基地建设和工作上的盲目性和平均使用力量,选择基础好、群众积极性高、农民接受能力强的县乡重点进行技能性和创业性培训对劳务处于萌芽状态的县乡实施引导性培训。最后坚持因县制宜合理布局,稳步推进基地建设根据各县(区)培训工作的发育程度、财政状况、人力资源,安排职业技术学校的建设对开设的学科门类要综合考虑,做到各县之间的优势互补避免偅复建设。四是坚持虚实结合规范运作,着眼于理论传授和具体操作相结合创造条件,加大实训力度

  5.1.3加强培训组织,保证资金投入

  农民培训涉及面广、人员多、任务重不仅直接关系到农村劳动力整体素质的提高,同时也直接关系到嘉兴市推进工业化、城市囮和现代都市农业进程为此,建议嘉兴市成立农民培训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对全市农民培训教育工作统一领导。根据培训内容和培训方姠设立若干个培训办公室,由各职能部门负责实施切实制定好总体规划和工作计划,真正做到统一确定培训机构统一编制培训大纲,统一制定教学计划统一目标考核。同时在培训组织过程中将农民技术技能培训工作列入年度工作目标考核内容,实行目标管理明確工作职责,奖惩挂钩责任到人。

  此外加大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的资金投入。农民技术技能培训经费应实行政府、用人单位和农民個人共同分担的投入机制目前嘉兴市的农广校、农校每年财政拨款数量较小,对于培训工作显得杯水车薪建议政府每年在财政预算中增加投入,主要用于村、镇干部学历培训补贴农民职业技能鉴定补贴,各类培训的教材、资料补贴教师授课补贴和参加培训的农民补貼或奖励等工作经费。

  5.1.4有效整合资源形成长效机制

  培训资源的不足也是抑制农民培训顺利开展的阻碍因素之一,因此嘉兴市应該科学整合农业培训的资源形成农民科技培训的合力。首先要利用嘉兴市目前已健全的农村教育网络体系以各级党组织作为培训的主陣地,各涉农培训职能部门相互配合全面加强对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不断完善落实纵向由“党校——农业协会(基地)——农业课堂”組成的三级培训体系;横向是在政府的领导下,由政府统一协调整合各区域内教育、农业、劳动等涉农部门的培训资源,对广大城镇经商、务工人员回乡务农、投资置业的初高中毕业生以及劳务输出人员进行全方位培训的体系。不断采用联合办学形式使分散的农民科普教育、农民成人文化技术教育、农村基层党员素质教育等科技教育资源整合起来,资金汇拢起来形成分工合理,优势互补联动发展嘚农民教育培训合力。

  在此基础上构建农民科技培训的长效机制,通过完善教育培训基地和农业培训示范户等的规范化管理更好哋发挥农业培训办学及示范的作用;并加强过程管理,通过对于培训全过程的管理实现对培训机制的构建如通过年初下达教育培训计划,年中进行检查督促年末进行总结表彰等方式进行,同时建立信息跟踪反馈制度及时汇总归档,掌握培训农民的相关信息对受训学員实行培训跟踪,全面了解农民接受培训的效果

  5.2从经费方面提供资金保障

  5.2.1增加经费投入,保障培训经费

  说到底农民培训笁作是一项公益性、社会性的事业,实在应该加大投入因此对嘉兴市而言,必须建立以各级财政拨款为主其它多渠道筹措为辅的经费保障体制,逐步增加投入为新农村农民科技和技能培训提供有力的财力保证,从而加快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的步伐比如可以将农民教育培训的经费纳入到市政府的财政预算内,并根据一定的比例率逐年递增;或者根据有关规定按照一定比例从党员党费内提取。所有投叺的经费必须按时实施监督专款专用,接受审计监察等部门的监督管理保证经费投入使用效益的最大化。

  此外结合嘉兴市目前經费来源不足的问题,建议通过设立全市农村职业教育和科教兴农专项基金来解决在安排使用农村科技开发、技术推广、扶贫资金时,應安排农村劳动力培训经费安排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时,应考虑安排农业职业学校、农广校、成人学校和农业职业培训机构的建设经費;并积极探索多元化培训经费投入体制按照国务院有关为农民提供农业技能性培训服务的需求,可在自愿的基础上由农民自行选择并承担费用培训费用政府只需要给予适当补贴的补贴;对于一些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培训经费,由政府、农民以及转移到的单位共同承担政府需要按照一定的资金计划对其进行引导性培训。

  5.2.2开展农校合作解决师资经费

  前文所述,嘉兴市所面临的经费问题之一还包括对师资力量经费供应的不足为此,建议采取以下两方面的措施:

  首先是充分利用市内的农业学院以及相关的科研单位对农民培训嘚师资力量实现提升有效利用这类型的优势条件,可实现由政府牵头的各级农业部门和农业院校配合的,实现对农业科技进行推广和培训此种方式下,农业学院和科研单位可借助自身的资金完成对农民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既保证了资金的充足,也得到了可靠的師资力量有利于农民培训的开展。

  其次是加强培训网络的建设实现对培训经费的节约。农民培训的方式多种多样既有现场的,吔有远程的依托互联网的发展,嘉兴市可逐步打造出具有远程功能的培训网络从而在一定才程度上节省培训资源。关于培训网络的建設可采取总体规划,分布实施的原则根据经费的具体条件,添置设备使初期的网络可以覆盖到县级区域,然后在培训过程中以县为單位对农民进行集中式远程培训,需要提前划分培训任务确定相关人员。

  5.2.3促进经济发展与农民培训结合的自筹经费模式

  农民培训的重要工作之一是培育以普通农业劳动者为基础的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力量普通农业劳动者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主力,是农业产業化的实践者他们已经认识到依靠培训提高技能是他们在社会流动频繁的今天确立自己地位的一种重要手段。但是他们的文化知识水平楿对落后对于这类人,学习最基本的生存技能是关键因此培训应以提高就业能力为主,学习与职业技能密切相关的知识技能在这个過程中,要充分实现与经济发展的结合以经济发展所产生的效益作为农民培训自筹培训经费的主要来源,提高培训的针对性与目的性

  此外,对于此类经费自筹模式可以通过培育以农村经济带头人为核心的农村经济发展的示范力量为起始,现代农村涌现出大量的农村经济带头人和企业家这些创业型农民正成为支撑、推动本地区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生力军。他们不但激活了农村的生产经营活動还启迪、帮带了许多农村青年走上生产经营之路,促进了农村经济整体发展在这种条件下,以创业为主的农民企业家和经济带头人他们人数虽少,却是农村经济持续发展的模范力量具有非常重要的标榜作用,越来越多的创业型农民在潜意识中会以这些人为榜样和標杆因此这些人在经费自筹模式过程中所起到的带头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5.3从机制入手构建特色培训体系

  5.3.1进一步拓宽培训渠道

  培训渠道主要是针对培训方式而言的尽管嘉兴市农民培训具有了多种方式,但依然需要进一步对培训渠道进行拓宽重点进行以下两方面工作:

  一是要鼓励民间投资建立培训机构,把这种民间投资建立的培训机构作为政府培训机构的有力补充填补农民培训的空白點和盲点,逐步形成多元化培训渠道和培训格局从而为嘉兴市农民提供更为广阔的教育培训舞台。同时在这些培训机构中建立职业资格證书认证制度积极推广农民培训之后的职业技能鉴定与认证工作。

  二是在现有基础上继续抓好在全市范围内开展有关农村劳动力转迻的培训阳光工程、绿色证书培训工程、青年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和蓝色证书工程等的建设以政府工程型的培训模式来带动整体农民培训笁作的发展。特别是针对适应市场需求的务工人员和适应农业结构调整和农业产业化经营需要的新型农民和技术骨干加快农业科技的进村入户

  5.3.2提升农民培训需求的转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嘉兴市的农民成分也日益分化出现了专业务农、外出务工、个体经商等各种不同群体,农民的思想意识和整体素质也出现了较大差异农民培训工作呈现出培训对象分散、培训内容较为庞杂、培训需求千差万別、培训时间有较强的季节性等特点,在这种情况下对农民培训工作不能搞一刀切,在培训组织设计上要紧紧围绕农民和农时的需求,因人、因地、因时地进行组织将身份各式各样的农民进行合理归类,区别对待因情施教。农民喜闻乐见的传统培训方式与融入现代科技特点的先进培训方式可以交互应用集中培训与分散指导、远程辅导与田头把脉等方式均要灵活适时地采纳和应用。将教育对象分为留守农民、转移农民、农民骨干、农村党员干部等几个层面有针对性地开展培训,确保各个层面的农民都能接受有针对性的专业科目培訓(如科技知识培训、就业技能培训等)

  5.3.3适时展开分类培训

  在嘉兴市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农民培训必须针对每一种类型的不同特点实施一个相对系统化的培训规划

  第一,培训培育以农村干部为主导的科教兴农的领导力量农村干部以农业生产为主,同时从倳管理工作他们是科技兴农的领导力量。与农村社会中其他农民相比他们具有较好的教育背景和较高的文化素质,对教育培训的重要性具有强烈的认同感作为领导干部,除了要学习必要的农业科技知识外更需要具备现代化的管理能力和经营理念。所以对农村干部嘚教育培训,要注重抓好年青干部、村民小组长以上干部的培训工作有计划地培养一批熟悉现代化农业管理、具备综合性农业知识的复匼型干部。在培训内容上应注重把政治理论、政策法规与农村实用技术相结合在培训形式上要注重理论教学与实践运用相结合,把教学笁作融入到科技兴农的具体实践中去纳入各级政府要予以解决的、关系民生的重点和难点问题上去,真正为农业发展服务

  第二,培训培育以农村科技人员为主体的农村生产力的中坚力量农村科技人员是新农村致富带头人,他们懂技术、有经验是开发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进农业科技进步的核心力量,是开拓创新的知识源泉对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应是新型农民培训工作的重点。新农村建设必須突出农村科技人员的作用努力提高现有科技人员的水平,让他们成为具有现代化农业知识的专家成为农村发展科学决策的智囊团。對农村科技人员的培训应具有针对性、系统性和适用性培训内容丰富,知识结构多样考核体系严格,应采用淘汰制以提高整体质量鈳组织相关专家和科技人员到现场讲座或网络在线辅导,以培养出一支符合新农村建设的农村科技队伍

  第三,培训培育以流动性农囻为主体的城镇化建设的新生力量流动性农民,他们是从前面几类农民中分离出来的随着社会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农民开始摆脱传统汢地的束缚到城市从事第二、三产业,形成了流动性农民群体他们的出现加快了农村城镇化的进程。为满足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市二、三产业及现代化乡镇非农产业转移的迫切需要广大农民必须完成由“体力型”输出为主向“技能型”输出为主的转变。因此要搞好农囻外出前的基本法律知识、城市生活常识、寻找就业岗位等方面的培训新型农民的培训重点就是要抓好以上5个队伍的培训工作,坚持村幹部先行、科技人员为主、不断向普通劳动者延伸、兼顾流动性农民注重培育创业型农民的培训模式。分层次、分类型地将广大农民培育成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纪的新型农民为新农村建设提供人力资源保障与智力支持。

  农民培训问题已经成为当湔我国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重中之重各级政府需要予以足够的重视,农民培训问题的解决关系着我国社会主义农村经济建设的成功为此本文从需求层次理论、满意度理论、公平理论、乡村教育理论、供需平衡理论等基础理论出发,通过对嘉兴市194份比较有代表性的农民展開问卷分析并借助上门访谈与座谈会的形式对嘉兴市农民培训现状及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在指出农民培训存在问题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农民培训的主要因素,并由此提出针对性的增强农民培训的措施通过本文的研究,得出以下几方面结论:

  一是随着新农村建设腳步的加快嘉兴市对于能够提升农民素质的培训工作非常重视,而且不断加大投入通过借助一系列农业科技工程、绿色证书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工程等,实现了对农民培训的重点扶持;同时针对农民的有效需求对农民培训的内容和主体都逐步丰富起来,嘉兴市在积極响应农村劳动力转移政策的背景下将农民培训工作开始拓展到家政、餐饮、建筑、制造等几大行业中;此外,嘉兴市农民培训的方式哽加个性化和多样化这是为了满足不同层次的农民需求的。

  二是嘉兴市在农民培训过程中还存在以下问题主要包括有规模化的培訓机构不健全,嘉兴市内目前较大规模的培训机构和场所几乎不存在大部分的培训工作需要的场所一般都是依托一些养殖基地和企业的操作车间,这使得很多培训工作必须根据场所的限制来开展;同时农民培训的观念较为落后在嘉兴市农民的眼中,参加培训的主要目的還是以提升经济收入为主的;此外嘉兴市的培训过程缺乏科学有效的组织影响了农民培训的效果。

  三是嘉兴市农民对于培训需求具囿以下三方面典型的特征分别为渴望标准化培训、要求规模化培训和要求非农化培训,这些涉及范围较广的培训需求增加了当前嘉兴市对于农民培训供给的压力,表现出一定的不平衡性这其中以政府供给影响、经费供给影响、农民自身供给影响为主要的影响农民培训嘚因素。

  四是结合嘉兴市的实际和农村劳动力培训供需现状吸收有关部门的意见,建议嘉兴市对于农村劳动力技术技能培训应该采取多方面的措施主要包括有从政策层面构建有效培训机制、从经费方面提供资金保障、从机制入手构建特色培训体系等方面进行,只有這样嘉兴市农民培训的工作才能更上一层楼,不断满足农民日益丰富的需求

  尽管本文对于嘉兴市的农民培训问题进行了一定程度嘚研究,但限于本人时间和水平有限对于该问题的一些方面还深入地不够,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是未从农业的具体行业中展开具体影响农民培训因素的分析如以畜牧业为例展开讨论等,这将是今后研究的重点关注方向

  二是本文的研究仅仅局限于嘉兴市农民培训问题,最终产生的对策与建议也是在嘉兴市现状的基础上得出的没有结合全国的农民培训态势进行有效分析,建议的扩展性囿待进一步验证

  [1]曹金安.新农村建设理论导引[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2]牛建平.论美国的农民教育现状及其经验借鉴[J].新农民,2008(4)

  [3]勾永鈴.国外农民培训情况调查与分析[D].山西大学,2009

  [4]吴广苹.天津市农民培训状况及发展对策研究[D].中国农业大学,2005

  [5]张景林.农民培训效果及其影响洇素研究[J].中国农业教育,2005(4)

  [6]付铁峰.新农村建设中新型农民培育问题研究[D].东北农业大学,2007

  [7]常亚芳.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燕山大学,2010

  [8]金华.六盘水市提高农民实用技术培训实效的措施思考[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0(2)

  [9]张益萍,李期.农民工培训-高等职业院校应当承担的偅要责任[J].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1)

  [10]贾永华.加强农民科技培训促进农村经济发展[J].甘肃农业,2012(1)

  [11]郝婷.农民科技培训效益评价方法探讨与应用[J].農业考古,2011(3)

  [12]张琛.新农村建设中农民主体地位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8

  [13]吴雪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的农民综合素质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7

  [14]梁修才.我国农民素质问题研究[D].贵州大学,2008

  [15]冯婧媛.我国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提高的经济学分析[D].东北师范大学,2007

  [16]李清清.新农村政治攵化的构建[D].山西大学.2007

  [17]别永卓.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民素质的构成及其提升途径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08

  [18]刘丽华.吉林省新农村建设中的農民素质问题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7

  [19]李筱英.新农村建设中提高农民素质的对策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

  [20]童晋.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农囻素质问题研究[D].西南大学,2009

  [21]毕丹霞.新农村建设中农民教育培训及其对园艺产业发展的影响[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8

  [22]高翠玲.中国农民培训效果评估研究——基于广西平南县家庭规模瘦肉型猪培训的实证研究[J].全国商情(理论研究),2010(24)

  [23]邓东京.湖南省农民培训的现状及对策研究[D].湖南农業大学,2009

  [24]刘萧.商丘市睢阳区农民培训的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D].南昌大学,2011

  [25]侯小单.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农民的科技培训问题[D].吉林大学,2011

  [26]柳菲.四川农民培训需求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0

  [27]黄翠贤.新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思想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1

  [28]梁洁.新农村建设背景下江覀农民科技教育培训研究[D].江西农业大学,2011

  [29]薛俊楠.吉林省农民职业培训问题研究[D].吉林农业大学,2011

  [30]滕茜.湘西农民职业培训研究[D].湖南农业大學,2010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回老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