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问谁有《弹道导弹雷达雷达一维距离像目标识别别技术》的电子版啊?

纠纷处理 (9:00-18:00)
图书审核 (9:00-18:00)
成功加入购物车
新工艺书店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电子工业出版社
出版时间:&
请选择所在地
扫码下方二维码分享到微信
打开微信,点击右上角的 “+”,使用 “扫一扫” 即可将网页分享到朋友圈。
卖家超过10天未登录
商品分类:
商品描述:
最新独家系列技术全套资料:正版书籍(2本)+独家内部资料(2张)+包邮费=290元&&&货到付款
详情请咨询客服人员&&客服热线:010-(客服一线)010-(客服二线)&值班手机:&&QQ:
全国大中型400多个城市可以货到付款!您收到时请将货款直接给送货人员,让您买的放心。
本套资料几乎涵盖了市面上全部最新资料
(1)《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正版图书
(2)《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技术》正版图书
(3)《各种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技术内部资料汇编》正版光盘(2张),有1000多页内容,独家资料
详细目录如下:
(1)《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正版图书
本书在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流程的基础上,系统地介绍了反导系统中雷达目标识别的相关技术,分析了反导雷达所面临的目标环境与弹道导弹的目标特性,阐述了弹道导弹系统雷达目标特征提取和识别技术,包括运动特征、RCS&时间序列特征、微动特征、一维距离像特征、ISAR&成像、极化特征以及综合目标识别等技术及应用,并介绍了反导系统中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发展的历史沿革。
第1章&绪论&&1
1.1&引言&&1
1.2&弹道导弹简介&&2
1.2.1&弹道导弹飞行阶段&&2
1.2.2&弹道导弹突防手段&&3
1.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简介&&6
1.3.1&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组成&&6
1.3.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作战流程&&8
1.4&雷达目标识别发展概况&&10
1.5&弹道导弹目标识别&&13
1.5.1&弹道导弹运动特征提取及识别&&14
1.5.2&成像特征提取及识别&&16
1.5.3&极化特征提取及识别&&17
1.5.4&弹道导弹再入特征提取及识别&&17
1.5.5&综合目标识别技术&&17
1.6&本书各章内容简介&&18
参考文献&&19
第2章&&弹道导弹基本特性&&20
2.1&运动特性和回波特性的基本关系&&20
2.1.1&利用早期轨道特性的星弹识别&&21
2.1.2&导弹助推段识别方法&&22
2.1.3&导弹飞行中段的识别方法&&23
2.1.4&导弹再入段的识别方法&&23
2.2&目标RCS基本概念&&24
2.2.1&RCS频率特性&&25
2.2.2&RCS角度特性&&25
2.2.3&目标的极化特性&&26
2.3&目标散射中心模型&&27
2.4&小结&&30
参考文献&&31
第3章&&基于导弹运动的识别&&32
3.1&导弹目标的时间―多普勒曲线&&32
3.1.1&原理与处理框架&&33
3.1.2&特征事件监视&&33
3.1.3&异常事件监测与分析&&34
3.1.4&目标运动分辨技术提取运动特征&&36
3.1.5&目标运动分辨技术数学描述&&36
3.1.6&数据分析及讨论&&39
3.2&基于RCS序列的目标特征提取&&41
3.2.1&目标RCS序列的统计特征及分析&&41
3.2.2&利用RCS序列估计进动特征&&47
3.3&小结&&53
参考文献&&54
第4章&&导弹微多普勒特征&&56
4.1&微多普勒的产生机理&&56
4.2&弹道导弹目标的微动模型&&57
4.2.1&单一微动&&57
4.2.2&复合微动&&64
4.3&微动特征分析及提取方法&&64
4.3.1&时频分析法&&64
4.3.2&独立分量法&&64
4.3.3&多项式近似法&&65
4.3.4&包络检测法&&65
4.3.5&单一微动参数提取&&65
4.3.6&复合微动分析&&70
4.4&仿真数据的分析与处理&&71
4.4.1&仿真条件&&72
4.4.2&仿真数据分析&&72
4.4.3&基于一维距离像的微动特征提取&&77
4.5&小结&&80
参考文献&&81
第5章&&导弹一维距离像识别&&82
5.1&一维距离像的数学模型及分析&&82
5.1.1&一维距离像的机理&&82
5.1.2&窄脉冲与脉冲压缩&&83
5.1.3&一维距离像的特性分析&&84
5.1.4&一维距离像识别存在的问题&&86
5.1.5&特征提取&&88
5.2&基于一维距离像的分类器&&89
5.2.1&最大相关系数法&&89
5.2.2&核函数类分类器&&90
5.2.3&基于HRRP统计特性的分类器&&90
5.2.4&序列HRRP分类器&&91
5.3&一维距离像主要的识别方法介绍&&92
5.3.1&基于一维距离像的导弹长度提取&&93
5.3.2&基于模板的一维距离像识别方法&&94
5.3.3&基于概率统计模型的一维距离像识别方法&&95
5.3.4&一维距离像双谱特征识别&&96
5.3.5&一维散射中心提取及其特性分析&&108
5.3.6&超分辨一维距离像&&114
5.4&小结&&115
参考文献&&116
第6章&&导弹目标ISAR成像及识别&&118
6.1&概述&&118
6.2&ISAR成像基本原理&&118
6.2.1&转台成像&&118
6.2.2&平动补偿&&120
6.2.3&包络对齐&&122
6.2.4&相位补偿&&123
6.2.5&成像算法&&124
6.2.6&机动目标成像&&126
6.3&导弹目标ISAR成像&&131
6.3.1&自旋、章动、振动&&131
6.3.2&多目标成像&&132
6.3.3&导弹成像仿真&&138
6.4&ISAR识别方法&&146
6.4.1&基于ISAR图像的特征提取&&146
6.4.2&二维散射中心的提取&&149
6.5&ISAR新技术&&154
6.5.1&三维成像&&154
6.5.2&超分辨技术&&159
6.5.3&激光ISAR&&159
6.6&小结&&162
参考文献&&162
第7章&&导弹目标质阻比特征提取&&165
7.1&公式法估计弹道系数&&166
7.2&滤波法估计弹道系数&&169
7.2.1&扩展卡尔曼滤波概述&&169
7.2.2&基于扩展卡尔曼滤波的质阻比估计&&171
7.2.3&基于EKF的质阻比仿真&&172
7.2.4&UKF概述&&175
7.2.5&公式法和滤波法的对比&&176
7.3&小结&&176
参考文献&&176
第8章&&导弹目标极化特征提取&&180
8.1&雷达极化技术信息处理技术简述&&180
8.1.1&极化检测技术&&180
8.1.2&目标极化散射矩阵&&180
8.1.3&极化不变量&&181
8.1.4&全极化技术&&182
8.2&基于极化技术的弹道导弹特征分析与提取&&183
8.2.1&极化测量方法&&183
8.2.2&雷达目标的极化散射特性&&183
8.2.3&基于极化散射矩阵的导弹目标特征提取&&184
8.2.4&基于极化技术的真假弹头目标识别&&188
8.2.5&基于几何绕射模型(GTD)的导弹极化目标识别&&190
8.2.6&全极化高分辨雷达距离像识别&&192
8.2.7&基于瞬态极化的导弹目标识别&&194
8.3&小结&&198
参考文献&&198
第9章&&弹道导弹雷达综合识别&&201
9.1&雷达目标综合识别概述&&201
9.2&弹道导弹目标综合识别方法&&202
9.2.1&数据层融合目标识别&&204
9.2.2&特征层融合目标识别&&204
9.2.3&决策层融合目标识别&&205
9.3&小结&&206
(2)《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技术》正版图书
内容推荐&&&&&&&&&&&&&&&&&&&&&&&&&&&&&&&&
  本书在对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总体情况、弹道导弹突防原理和面临的新威胁、现代雷达原理进行介绍和分析的基础上,讨论了弹道导弹突防中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着重论述了两种电子对抗技术——有源电子对抗技术和无源电子对抗技术。《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技术》力求讲清楚弹道导弹突防中电子对抗技术所涉及的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和基本结论,让读者对弹道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技术有总体把握。
第1章&弹道导弹防御系统
1.1&美国弹道导弹防御计划的提出和发展
1.2&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组成
1.2.1&助推段防御体系
1.2.2&中间段防御体系
1.2.3&末段防御体系
1.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试验情况和最新进展
1.3.1&弹道导弹防御系统拦截试验情况
1.3.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最新进展
1.3.3&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部署方案
1.4&美国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启示
1.4.1&弹道导弹防御系统的特点分析
1.4.2&弹道导弹防御系统对抗措施启示
第2章&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
2.1&弹道导弹突防
2.1.1&弹道导弹突防的原则性要求
2.1.2&弹道导弹突防的突防战略
2.1.3&弹道导弹突防的技术手段
2.2&电子战与电子对抗
2.2.1&电子战的基本概念
2.2.2&电子战在现代战争中的作用
2.3&弹道导弹突防中的电子对抗威胁
2.3.1&导弹发射基地面临的电子威胁
2.3.2&导弹助推段面临的电子威胁
2.3.3&导弹自由飞行段面临的电子威胁
2.3.4&导弹再入段面临的电子威胁
2.4&导弹突防电子对抗体系
2.5&巡航导弹突防
2.5.1&巡航导弹的制导方式分析
2.5.2&针对巡航导弹的电子对抗措施分析
2.5.3&巡航导弹突防中的电子战作战对象及对抗策略
第3章&现代雷达原理
3.1&雷达基本概念
3.1.1&雷达起源与分类
3.1.2&雷达测量原理
3.1.3&雷达主要技术参数和性能指标
3.2&雷达方程
3.2.1&基本雷达方程
3.2.2&匹配滤波
3.2.3&雷达搜索与脉冲累积
3.2.4&雷达系统的损耗
3.2.5&修正雷达方程
3.3&雷达信号检测
3.4&雷达目标跟踪
3.4.1&单目标角度跟踪
3.4.2&单目标距离跟踪
3.4.3&单目标速度跟踪
3.4.4&多目标跟踪
3.5&先进雷达技术和先进体制雷达
3.5.1&频率捷变
3.5.2&脉冲压缩
3.5.3&相控阵列天线
3.5.4&动目标指示雷达
3.5.5&脉冲多普勒雷达
3.5.6&合成孔径雷达
3.6&雷达技术的发展
第4章&电子对抗原理
4.1&电子对抗的基本原理
4.2&电子侦察原理
4.2.1&电子侦察的分类
4.2.2&电子侦察的特点
4.2.3&电子侦察面临的挑战
4.2.4&电子侦察系统的组成
4.2.5&电子侦察关键技术概述
4.2.6&电子侦察方程
4.3&电子干扰原理
4.3.1&电子干扰技术的分类
4.3.2&有源电子干扰
4.3.3&无源电子干扰
4.4&雷达体制和工作模式对电子干扰效能的影响
第5章&有源电子干扰技术
5.1&干扰方程
5.1.1&干扰方程的讨论
5.1.2&不同工作模式下有源干扰
5.2&遮盖性干扰
5.2.1&遮盖性干扰技术的定义及其分类
5.2.2&噪声调幅干扰
5.2.3&噪声调频干扰
5.3&欺骗式干扰
5.3.1&欺骗式干扰技术的定义与分类
5.3.2&距离波门拖引和速度波门拖引
5.3.3&多假目标欺骗技术
5.4&常见的干扰机类型
5.5&具有相控阵天线的干扰机
5.6&干扰机的器件
5.6.1&微波电真空器件
5.6.2&微波半导体器件
5.6.3&欺骗干扰机的延迟线
5.6.4&数字射频存储器
第6章&无源电子干扰技术
6.1&偶极子反射体
6.2&反射器
6.3&假目标
6.4&电波吸收材料
6.5&气悬体
6.6&毫米波无源干扰技术
6.6.1&毫米波箔条
6.6.2&毫米波箔片
6.6.3&毫米波纤维类
6.6.4&毫米波等离子体
6.6.5&泡沫云干扰
6.6.6&晶须类材料
6.6.7&膨胀石墨干扰
6.7&作战运用
(3)《各种弹道导弹雷达目标识别技术技术内部资料汇编》正版光盘(2张),有1000多页内容,独家资料
目录如下:
1&天气雷达基数据格式自动识别方法
2&一种基于稀疏分解的雷达信号识别方法
3&一种多元离散雷达辐射源信号的异常类型识别方法
4&基于多方位E脉冲技术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5&一种基于合成孔径雷达的水华识别方法及装置
6&一种利用调频连续波雷达进行动目标识别的方法及系统
7&一种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的方法
8&基于距离像的激光成像雷达地面目标识别方法
9&识别车辆的雷达传感器的失调
10&雷达传感器、汽车以及目标方位识别方法
11&一种具有抗干扰和多目标识别功能的雷达及其检测方法
12&基于雷达目标距离像时频特征提取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13&基于噪声先验的联合高斯模型雷达目标稳健识别方法
14&基于噪声先验的独立高斯模型的雷达目标稳健识别方法
15&基于噪声先验的概率主成分分析雷达目标稳健识别方法
16&一种基于毫米波雷达检测和图像识别的主动式汽车安全控制方法及装置
17&基于仿生模式识别理论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18&一种基于多普勒雷达资料的层云与对流云自动识别方法
19&一种基于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图像的中气旋识别方法
20&基于模糊逻辑识别的风廓线雷达回波谱重构方法
21&一种基于常规相参雷达的直升机分类识别方法
22&一种测控雷达天线主副瓣自动识别系统
23&探地雷达考古探测地面物体干扰快速识别方法
24&基于CWD特征的多相编码雷达信号波形自动识别方法
25&基于多普勒交通雷达进行车型识别的方法
26&一种低信噪比雷达辐射源信号脉内调制识别方法
27&基于状态空间模型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
28&基于自回归模型的雷达高分辨距离像目标识别方法
29&基于参数化词典的多输入多输出成像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30&基于时域特征的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识别方法
31&基于谱图特征的雷达目标高分辨距离像识别方法
32&一种基于单站风廓线雷达的风切变识别和追踪方法
33&单通道基于UWB雷达式生命探测仪的多个人体目标识别和一维定位方法
34&基于属性数据的二次雷达多层级目标识别方法
35&一种基于粗糙集的雷达辐射源信号识别方法
36&基于多分类器系统的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
37&利用航海雷达识别海上溢油目标的系统
38&利用航海雷达识别海上溢油目标的方法及系统
39&基于噪声独立成分分析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40&基于核标度切维数约简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41&基于船舶自动识别系统的雷达辅助系统
42&一种基于雷达图像的飞鸟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
43&基于机载雷达和红外成像传感器数据融合的目标识别方法
44&基于PPCA模型的强噪声背景下雷达距离像统计识别方法
45&基于FA模型的强噪声背景下雷达距离像统计识别方法
46&基于最小均方算法的激光测云雷达信号自适应识别方法
47&基于多参数谱特征的合成孔径雷达图像目标识别方法
48&基于DSP的雷达目标跟踪识别器
49&基于对角子类判决分析的合成孔径雷达目标识别方法
50&一种基于雷达图像的飞鸟目标识别与跟踪方法
51&基于毫米波交通雷达的公路车道自动识别方法
52&基于毫米波交通雷达的公路背景识别与公路背景抑制方法
53&雷达目标一维距离像非线性投影识别方法
54&航管雷达数据自动识别方法
55&拉普拉斯正则化最小二乘合成孔径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
56&用于借助雷达识别降水的方法及装置
57&基于支撑矢量机的合成孔径雷达遮挡目标识别方法
58&自动识别系统及雷达在耙吸挖泥船中的运用
59&用于合成孔径雷达系统的目标识别方法
60&基于译码和报文识别的雷达数据自适应无损压缩方法
61&一种车流量检测雷达车道识别方法
62&基于信息融合的超宽带探地雷达自动目标识别方法
63&可以从外部识别天线的方向的雷达装置
64&一种使用大地穿透雷达识别埋置物体的方法和设备简介/《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
《》《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针对防空雷达目标识别的难题,以“物理机理-数学模型-具体方法-实验验证-工程应用”为研究主线索,考虑实际雷达、飞机和环境等主要因素,结合实际雷达回波数据,重点研究飞机目标特征产生的物理机理、回波特性的数学建模、回波中相对不变特征分析和提取方法、调制特征应用与分类识别器等与内容,还简要介绍了适合防空雷达目标识别实际的一些新的识别方法与技术。
作者简介/《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
,1963年12月出生于浙江省上虞市,1984毕业于空军雷达学院,2002年获清华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工学博士学位。空军预警学院教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博士生导师,空军级专家,全军优秀教师,连续5年享受一类军队优秀专业技术人才岗位津贴;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80余篇,获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4项,三等奖2项。目前研究方向:雷达目标检测、雷达目标智能识别及雷达组网等。&
精彩书摘/《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
第1章 概论 1.1 雷达目标识别 1.1.1 雷达目标识别的一般描述 1.目标识别概念 目标识别是指对目标属性的判断,其研究领域十分广泛。不同的传感器、不同的目标、不同的环境,就有不同的识别方法和结果。雷达目标识别以雷达为探测器,主要对卫星、飞机、车辆、舰船、导弹等重要军用目标进行自动分类和辨识。防空雷达自动识别飞机目标就是以防空雷达为探测器,利用技术,对空中飞机目标回波进行特征分析,实时或准实时进行辨识。这一过程称为自动目标识别(Automated&Target&Recognition,ATR)。ATR设备是基于计算机技术、现代信号处理技术集成的自动识别目标的一种装置。 2.目标识别范畴 目标识别属性包括真伪属性(真、伪)、敌我属性(己方、友方、敌方、中立方及不明方)、运动属性(位置、速度及加速度等)、空间属性(空中、陆地、海上及水下)、类别属性(飞机、舰船、战车、导弹或某类飞机)、型别属性(目标的具体型别:如E-2T预警机、F-16战斗机)、数量属性(1架、2架、4架、机群等)等。 目标识别(Recognition)程度通常可用不同的等级来描述,最低等级是有无识别,即检测(Detection);其次是分类(Classifica—tion)识别;最高等级是对特定目标的辨识(Identification)。在这两个极限等级之间是辨别等级的连续区域。 3.目标识别主要方法 雷达目标识别方法主要分两大类:第1类是基于特征量的目标识别方法,其核心内容是用波中的特征矢量来表示目标。
目录/《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
第1章 概论 1.1 雷达目标识别 1.1.1 雷达目标识别的一般描述 1.1.2 雷达目标识别需求分析 1.2 防空雷达飞机目标识别研究状况与进展 1.2.1 国外研究现状与进展 1.2.2 国内研究现状与进展 1.2.3 飞机目标调制特征的研究和应用 1.2.4 雷达目标识别研究动态的综述 1.3 研究防空雷达目标识别的重点和思路 第2章 雷达目标识别的基础理论 2.1 引言 2.2 雷达目标识别系统的基本原理 2.2.1 雷达识别系统的基本组成 2.2.2 雷达识别系统的复杂性 2.2.3 雷达识别的物理基础 2.2.4 识别系统有效性评估指标 2.3 现代信号处理与雷达目标特征提取 2.3.1 现代信号处理技术在特征分析和提取中的应用 2.3.2 基于回波信号提取特征的主要方法 2.4 智能模式识别与雷达目标识别的主要方法 2.4.1  常用模式识别方法的比较 2.4.2 雷达目标识别方法的分类 2.5 目标雷达特性与目标物理特征的关系 2.5.1 目标雷达特性的概述 2.5.2 回波的RCS特性与目标尺寸和雷达波长的关系 2.5.3 回波的起伏谱特性与目标结构和运动状态的关系 2.5.4 回波的极化特性与目标结构和雷达发射信号的关系 2.5.5 回波特性与雷达系统稳定性的关系 2.6 防空雷达识别飞机的难题与进一步挖掘特征的想法 2.6.1 存在的难题和要解决的关键问题 2.6.2 可选用的特征和进一步挖掘特征的想法 第3章 飞机目标电磁散射机理分析与特性建模 3.1 引言 3.2 光学区防空雷达飞机局部散射机理与散射模型 3.2.1 飞机目标局部散射机理 3.2.2 飞机目标局部散射RCS模型 3.2.3 飞机旋转部件局部散射机理与散射模型 3.3 飞机旋转部件调制特性的理论参数模型和仿真分析 3.3.1 理论通用参数模型的推导 3.3.2 理论参数模型的仿真分析 3.4 实际防空雷达螺旋桨飞机回波调制特性的建模和仿真 3.4.1 实际螺旋桨飞机对理论参数模型的影响 3.4.2 实际防空雷达对理论参数模型的影响 3.4.3 真实飞机和雷达参数对调制模型的仿真分析 3.4.4 两种参数相近的螺旋桨飞机调制特征的仿真比较 3.5 实际回波序列中调制特性的分析与调制模型的验证 3.5.1 最佳探测距离处回波调制特性的分析 3.5.2 近距离处回波调制特性的分析 3.5.3 远距离切向处回波调制特性的分析 3.5.4 回波序列分析和模型验证结论 3.6 不同雷达回波分析对调制模型的验证 3.6.1 调制模型对雷达参数变化的适应性 3.6.2 调制模型对不同雷达的适应性 3.7 不同飞机回波调制模型和调制特征的比较 3.7.1 不同飞机及旋转部件物理特征的比较 3.7.2 模型比较与仿真分析 3.7.3 实际回波中调制特征比较与模型验证 3.8 研究结论 第4章 识别特征的分析与提取方法 4.1 引言 4.2 实际防空雷达飞机回波幅、相调制现象的分析与理解 4.3 实际防空雷达回波信号的性质和特点 4.4 幅度、相位调制特征的分析与提取 4.4.1 传统幅、相统计模型的局限性 4.4.2 基于调制机理的相对量分析法 4.5 幅、相调制特征的提取与飞机分类效果的讨论 4.6 周期调制特征的分析与提取 4.6.1 时域无偏自相关分析法 4.6.2 时域倒谱分析法 4.6.3 频域复AR双谱切片分析法 4.6.4 脉间相位差分析法 4.6.5 时频域WVD分析法 4.7 有效回波数与周期调制特征 4.7.1 谱分辨力的比较 4.7.2 有效回波数与防空雷达目标搜索和识别的兼顾 4.8 周期调制特征的提取与飞机分类效果的讨论 4.9 研究结论 第5章 防空雷达目标识别系统设计 5.1 引言 5.2 回波数据采集与预处理方法 5.2.1 特征提取对回波采集系统的要求 5.2.2 采集系统的设计特点与回波数据采集 5.2.3 回波数据预处理的一般方法 5.2.4 非线性调频回波中频采集预处理举例 5.3 信息特征与决策规则的选择 5.3.1 信息特征的选择 5.3.2 决策规则的选择 5.4 设计实例1:基于调制特征自动分类飞机的实验 5.4.1 模板生成与自适应修改 5.4.2 逐级最近邻分类算法 5.4.3 调制特征分类有效性和局限性的讨论 5.5 设计实例2:防空雷达自动辨识螺旋桨飞机的研究 5.5.1 辨识螺旋桨飞机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5.5.2 辨识螺旋桨飞机的有利条件 5.5.3 辨识螺旋桨飞机系统的软件设计 5.6 设计实例3:防空雷达非合作目标识别系统的设计 5.7 国外防空雷达(系统)对目标综合识别的设计 5.7.1 美国“爱国者”防空系统的目标综合识别 5.7.2 法国空中卫士防空系统中目标综合识别 第6章 防空雷达目标识别的新方法 6.1 基于窄带/带宽技术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方法 6.2 基于有源/无源技术相结合的目标识别方法 6.3 基于信息融合技术的目标识别方法 6.3.1 基于统计和估计的融合识别算法 6.3.2 基于信息论的融合识别算法 6.3.3 基于认识模型的融合识别算法 6.4 具有目标识别能力的新一代防空雷达的设计考虑 6.5 防空雷达目标识别技术研究的发展 附录 国外目标识别功能试验雷达参数表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www.baike.com。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8次
参与编辑人数:4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12:45
贡献光荣榜
扫码下载APP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窄带雷达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_图文_百度文库
您的浏览器Javascript被禁用,需开启后体验完整功能,
享专业文档下载特权
&赠共享文档下载特权
&100W篇文档免费专享
&每天抽奖多种福利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基于支持向量机的窄带雷达弹道导弹目标识别技术
阅读已结束,下载本文需要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同时保存到云知识,更方便管理
加入VIP
还剩1页未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空间目标的雷达识别技术--《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0年03期
空间目标的雷达识别技术
【摘要】:空间雷达目标识别在航天技术和战略预警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它也是目前雷达目标识别技术应用较为成功的领域。总结了目前国内外该领域已有的研究成果 ,结合空间目标的动力学特性和电磁散射特性 ,探讨了在窄带和宽带雷达信号体制下的各种空间目标识别方法 ,并展望了该领域的技术发展趋势。
【作者单位】:
【基金】:
【分类号】:TN95
欢迎:、、)
支持CAJ、PDF文件格式,仅支持PDF格式
【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冯德军,王雪松,肖顺平,王国玉;[J];航天电子对抗;2005年02期
解正美,张善文,李晓曼;[J];电光与控制;2002年02期
周彦平;舒锐;陶坤宇;郭松;;[J];光学技术;2007年01期
温福喜;刘宏伟;;[J];雷达科学与技术;2007年01期
王军;[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2002年07期
张居凤,冯德军,王雪松,陈志杰;[J];系统仿真学报;2005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张居凤;[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王宏;[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郑小亮;[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张云飞;[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李欣;[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马骏声;[J];航天电子对抗;1996年04期
刘绍球,高淑霞,唐钟藩,胡艳军,刘朝晖;[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95年1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程绪铎,王照林;[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1期
戈新生,陈立群;[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0年03期
王梓,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吕杰,崔玮,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1期
魏宝刚,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4年04期
孙鹏伟,戈新生;[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2005年03期
王涛,王雪松,肖顺平;[J];电波科学学报;2004年06期
李保国;赵宏钟;付强;谢平;;[J];电光与控制;2006年01期
顾晓勤;[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3年06期
姜斌;黎湘;廖东平;郭桂蓉;;[J];电路与系统学报;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俊;[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刘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李传兵;[D];重庆大学;2001年
盛卫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周代英;[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卢再奇;[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韦娟;[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赵黎平;[D];西北工业大学;2002年
李太玉;[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付耀文;[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吴萍;[D];安徽大学;2001年
仝西岳;[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谢树光;[D];厦门大学;2002年
洪在地;[D];福州大学;2003年
施长海;[D];安徽大学;2003年
李永顺;[D];安徽大学;2003年
刘雅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张洪立;[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邓云;[D];西北工业大学;2003年
王飞;[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同被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刘爱芳,朱晓华,陆锦辉,刘中;[J];兵工学报;2004年04期
李霖;[J];测绘学报;1997年04期
俞志富,罗景青;[J];电讯技术;2004年01期
马玲,蔡征宇,程风雷,朱洪;[J];弹道学报;2003年04期
张善文,甄蜀春,赵兴录;[J];电光与控制;2000年04期
鞠传文,杨秀珍,王锡仁,汪浩生;[J];电光与控制;2001年03期
范春彦,李晓曼,付红卫,张善文;[J];电光与控制;2003年02期
张亚新;[J];大学物理实验;1994年03期
保铮,邓文彪,杨军;[J];电子学报;1992年06期
王根原,保铮,孙晓兵;[J];电子学报;199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王根原;[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8年
马长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廖学军;[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王明红;[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高源慈;[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高勋章;[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岳玲娜;[D];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马君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甘小勇;[D];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王宏;[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4年
李欣;[D];南京理工大学;2006年
兰峰;[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王雪娇;[D];浙江大学;2007年
吴秋荣;[D];电子科技大学;2007年
【二级引证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吴强,姜玉宪;[J];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2004年12期
陈志杰;魏建功;冯德军;;[J];航天电子对抗;2006年05期
冯德军;陶华敏;丹梅;肖顺平;王国玉;;[J];系统仿真学报;2006年01期
陈绍顺,李彦斌,李云;[J];制导与引信;2003年03期
王涛;周颖;王雪松;肖顺平;郭桂蓉;;[J];自然科学进展;2006年03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保国;[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冯德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高健;[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张居凤;[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4年
谢代华;[D];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卢大威;[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5年
彭华峰;[D];四川大学;2006年
张云飞;[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06年
黄晓芳;[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6年
魏建功;[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6年
罗屹洁;[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郑祝龙;夏伟杰;周建江;;[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4期
刘鲁涛;司锡才;王立国;;[J];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2011年05期
李炳荣;熊华;曲长文;;[J];弹箭与制导学报;2011年03期
张东洋;黄树彩;周延延;;[J];航天控制;2011年04期
张林虎;雷武虎;管怡;;[J];电子测试;2011年07期
李德豆;;[J];科技创新导报;2011年17期
钱治强;;[J];舰船科学技术;2011年S1期
张翔宇;王国宏;李世忠;;[J];火力与指挥控制;2011年07期
;[J];;年期
;[J];;年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丹;于小红;王敏;;[A];第13届中国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毛宏霞;南华;马静;董雁冰;吴开峰;;[A];2007年光电探测与制导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郭军海;谢京稳;沙定国;;[A];中国空间科学学会空间探测专业委员会第十八次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5年
胡伟东;孙厚军;吕昕;高本庆;;[A];2003'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C];2003年
朱敏;游志胜;聂健荪;;[A];第六届全国计算机应用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黄莉茹;;[A];2006年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会议文集(A 光电系统总体技术专题)[C];2006年
刘涛;陈浩文;王书宏;黎湘;;[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黄洁;党同心;张俊华;;[A];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第7卷)——'2005系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学术交流会论文选编[C];2005年
谢恺;吴学伍;李毅;;[A];第十四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9)论文集[C];2009年
李丹;焦彦平;高小玲;王敏;;[A];第三届全国嵌入式技术和信息处理联合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9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苏恩泽;[N];解放军报;2005年
柳军;[N];人民日报;2003年
孙志刚;[N];解放军报;200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周代英;[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杨正龙;[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盛卫星;[D];南京理工大学;2002年
马长征;[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1999年
徐庆;[D];电子科技大学;2002年
孙真真;[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1年
付耀文;[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3年
姜卫东;[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
施龙飞;[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刘峥;[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李玉书;[D];南京理工大学;2003年
王书宏;[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韩建涛;[D];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吴波;[D];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2011年
陈江峰;[D];郑州大学;2003年
李翔;[D];电子科技大学;2004年
程明;[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陈璋鑫;[D];电子科技大学;2003年
谭剑波;[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5年
宋培茗;[D];南京理工大学;2004年
&快捷付款方式
&订购知网充值卡
400-819-9993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毫米波雷达测距原理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