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是真实还是re谎言的谎言即是真实

真实的,只有谎言
关注微信公众号【卓美儿童戏剧】,回复“姓名+电话号码+地址”送《戏剧教育手册》+文具5件套,送完为止!(仅限北京)
来源:微信公众号小石头侃升学
前阵子小石头跟某牛校的国际班的一个刚刚毕业的娃聊天,问到了毕业的去向,发生了如下这一幕的对话:
这位过来人听俺说,学校国际班毕业生喜报中称53%的毕业生进入美国TOP30后,直接就“呵呵”了,并给俺报了个内幕,他说这成绩水分超大,他属于毕业生拔尖的了,录取了波士顿大学,超过他的寥寥无几,大部分都进入的是全美TOP50-100的学校,喜报完全是假的。
是啊,这个充满套路的世界从来都逼着你小心翼翼。
小石头平时总在研究中高考数据,也不小心发现了一些不可告人的秘密。
整理各个学校公布的高分人数的时候,废了吃奶的力气了,最后一统计,发现各个学校公布的高分人数,远远超过了教委公布的一分一段的人数,超过得根本不是一点点的误差,坑爹啊!
这类造假根本就不新鲜,全国都一样,就比如“厦门一中晒高考喜报 双十中学指其造假,强烈谴责”——俩学校激情互撕,直接打脸,大耳光piapia响。
但学校一般还是有底线的,不到山穷水尽不会说假话,但他们都学会了一招,只说好听的,这招还是教委教得好。
咱们来看看2016年高考结束后,北京官方发布的各种高考成绩宣传信息。
2016年高考理科一本率近八成,文理本科上线率达百分之九十五。高分段学生有重大突破,700分以上学生占全市20%以上。
2016年高考,文科状元稳落西城,北京四中俞笑以700分的成绩名列第一。北京市有8所学校文、理成绩都进入北京市前十名,西城区占5所,其中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和北京四中文理科平均分位列全市第一、二名。西城区考生人数只占北京市考生总数的12%左右,但在北京市文、理科650分以上的人数中,西城均占30%,表现出明显的文理科高端优势。
文科数学单科满分全市共4人,均为海淀区学生。理科数学单科满分全市共15人,其中9人为海淀区学生,占比60%。文科全市总分前五名中4名为海淀区学生。理科全市总分前四名均为海淀区学生。文科650分以上考生255人,占全市650分以上考生总数的41.94%。 理科700分以上考生9人,占全市700分以上考生总数的75%;650分以上考生1166人,占全市650分以上考生总数的50.59%。
不知道你们看了什么感觉,反正俺的感觉就是——真叫一个专业!
用词严谨的同时,把喜悦传递给你们,把忧愁留给自己,让你感受到全天下都是优质的、永无问题的快感。
而且,这样雾霾式的宣传最容易蛊惑不懂升学的家长们,信息发出方还依旧自信满满地说:“我们没撒谎!我们说的都是真话!”
要我说,真不如不发,迷惑和欺骗哪个更有良心?
不过就是这个官方数据,还存在着一些争议!某知名家长论坛中的一个帖子很“耐人寻味”,帖子题目是《2016年东城区高考喜报存在造假嫌疑》,内容截图如下:
是真是假,现在已经不重要了。
到这儿,还远远不够呢,升学的事儿后面戏码更足,机构与机构之间,那更是飙戏飙到泪奔。
某论坛出现了一个百分教育,自称是BDF坑班,海报如下:
真是诚实得让小石头感动,公开骗得理直气壮。
四中jialian分校也“运气”不佳,“被合作”了一把,于是愤怒地发了声明,当年老大,SSF等名校都受过这样的待遇,现在也不是什么新鲜事儿,10个合作9个假,一点不过分。
这些还不够,家长们一般把骗人的坑班叫“粪坑”,简直是太形象,某论坛上就有家长针对“粪坑”的分享,内容如下:
远不止家长说的这些,什么四中网校,复活的仁华,退休RDF教师办班,简直了,骗术简单到让你觉得哪儿有傻子会上当,但结果都是傻子一筐筐的去。
升学这事儿容易焦虑,你觉得骗子们利用了你的弱点,那我们往大了说,就单纯说教育方法和思路,也一样套路深。
你在家长的朋友圈常能看到这个:
你也能在家长的朋友圈看到这个:
今天“十种不合格的妈妈”
明天“做了这件事儿期末提高50分”
后天“奥数是最大的阴谋”
大后天“是谁夺走了我孩子的童年”
这些不负责任的互相抄袭的谎言甚至比骗局都可怕,他把你整个价值观都浸泡了。
所以说,每每站在稍微外围的地方,看这个升学圈子的时候,就觉得这世界,真是操蛋。
可这才是真实的世界啊,最真实的,就剩谎言了。
每每有家长对小石头说“石头老师我就信你”的时候,我先是感动,后是无奈。
因为,你们可以相信我,但我可以相信谁呢?
所以,能够让自己冷静且稳妥地向前的唯一保证,就是让自己知道得更多。
在京城升学,家长一定要重视这四个重要原则:
1、相信教委等官方信息,至少不会说谎,但很多不说,学会质疑并考证。
2、相信跟你没有利益关系的人,不管他是老师还是专家,只要有利益关系,就要有戒心。
3、相信最新的资讯而不是陈旧的,学会自行考证时间的方法。
4、相信跟你一样的家长,多与他们分享信息并互相考证,这是你唯一的同类。
别感到恐慌,也更别感到失望。
北京升学可能永远都不会变得更好了,但也永远不会变得更差。
此刻充满谎言的它,一直都是真实的它。
英文儿童戏剧课
提升孩子5大能力
●良好的沟通表达能力及社交能力;
●公众演说和团队协作能力;
●纯正的英语口语及英语思维能力;
●建立丰富的感知能力,激发内在潜能和创造力;
●塑造自信、乐观、阳光、坚韧的性格品质;
(关注卓美儿童戏剧公众号,ID:zhuomeixiju,和孩子一起在戏剧中成为更好的自己)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90分钟英文戏剧工作坊(免费试听)
了解更多资讯,领取小礼物,让孩子在戏剧中遇见自己
今日搜狐热点真实与谎言 
  锦上  英语中有一个词,White lie,字面意思是白色的谎言。白与黑对立,象征阳光、善良与美德,白色谎言就是为避免别人难堪而说的善意的谎言。  正如《鸟》中,爸爸妈妈对哥哥擞的谎,告诉他小鸟恢复健康飞走了。爸爸妈妈不忍心说出小鸟已死的真相,是为了保全哥哥那颗幼小的仁爱之心,让他相信对小鸟的悉心照料并非徒劳,一切都会变好的。谁能说这个谎言不美好呢?它像一颗珍珠,嵌在哥哥的脑海中,在以后的很多岁月里,当记忆的潮水涌来时,仍然熠熠生辉,滋养哥哥的心灵。  《老莫的薄荷蛋》中原本无心向学的孩子,在班主任老莫的无声关爱下,收敛心性,发愤努力。他人生的转折点,大约就是塑料饭盒中“睡”在薄荷叶上的两个鸡蛋吧。热乎乎的鸡蛋,暖了他的胃,更暖了他的心。可爱的老莫,至今也不知道,“薄荷蛋”是一个女歌手的艺名,这有什么关系呢?曾经顽劣的学生吃了老莫煮的蛋,明白了老师的慈爱、期盼,良苦用心,并努力让自己走上更平顺的道路,就已足够了。
  《弟弟的姐姐》中,姐姐看着弟弟一天天成长,变成寡言瘦削的男生,时间悄悄把虎头虎脑的憨小弟带走,还回来的是眉眼不羁的叛逆少年。姐姐自知对弟弟有所亏欠,幼时的欺负、疏忽、不耐烦,对弟弟的种种不好,像小虫子一点点啃噬姐姐的心。可弟弟好像全然忘却了那些不快、委屈,他嘴里说出的,都是姐姐对他的好……  是还原真实,抑或编织谎言?是为了让姐姐心安,抑或仅仅是为了多讨些零用钱花?也许只有弟弟心中清楚。但不管怎样,隔着不可逆转的时间的河流,姐姐和弟弟再也回不去幼时的时光了。  秦文君在《错在不真实》中,用两个小故事再次向我们阐明了一个道理――为人处事一定要态度明朗,真诚相待。特别是在原则问题上,在与人交往中,要有勇气说出真话,有担当直面真相。  真诚有两种,不谙世事的天真,抑或洞悉人情后的恳切。希望每一个人,都能做到第二种。在人生的路上行走,穿花拂柳,干回百折后,依旧保持一颗澄澈的心。  真实者有力,不逃避,不推脱,用最大的勇气承担责任。善意者有情,用温暖的谎言编织爱的羽衣,让人们相信这个世界,有爱、有情义。
了解更多资讯,请关注“木兰百花园”
更多关于“真实与谎言”的相关文章
品牌杂志推荐
支持中国杂志产业发展,请购买、订阅纸质杂志,欢迎杂志社提供过刊、样刊及电子版。
全刊赏析网 2017推荐这篇日记的豆列
&&&&&&&&&&&&你现在的位置:&&&&&&浅谈电影世界的真实与谎言
浅谈电影世界的真实与谎言
浅谈电影世界的真实与谎言
小时候上课时老师就一直强调一件事情,做人要诚实。慢慢的长大了,自己可以分辨事情真伪时,老师又对我们说不要道听途说,凡事亲眼所见方可辨别真伪。
再渐渐长大的时候,新闻媒体,报纸传媒越来越多的宣传媒体将这个世界缩小到几分钟几秒钟,且人们理直气壮的称他为地球村。
9·11事件发生时,电视第二天早上就播出了录像。对于电视传媒的时效性不得不佩服的五体投地。当萨达姆被美国大兵抓到时,电视传媒又一次叹闻惊止的播出了抓捕录像。
在这些事件的背后,我们看到了新闻事件中的主角是如何的机智已经整个事件的惊心动魄等一些列情感。
当电影再次将这些时间“复制”到屏幕上,我们没有理由不相信这些事件的真实性。且说电影大多时候都虚构着人物事件以及情节,但对于所发生的真实事件的再模拟让人对于它的作用无法抗拒,它似乎用自身的可塑性和填充性讲述着事实。
我们所看到的就是事实,不可抗拒的事实。
然而,当《剑鱼行动》以及《致命魔术》这类电影出现时,我才发觉,不要轻易相信任何东西,即使你亲眼所见也未必是真实的。
拿《剑鱼行动》来说,当所有的人包括片中的警察都相信特拉沃尔塔已经丧生火海时,镜头一切换,他便出现在地中海的某个海滩上对这屏幕再次声明,有时候你亲眼看到的也未必是真实的。
这就像是一个魔术,用中国话来说就是一个金蝉脱壳的计策。单一的从这一事件事件来说,对于未看懂或者未看过该片以及对我所说的报以怀疑的态度的人说,我有必要解释一个名词。
电影叙述方式里面有一种叙述方式叫做“吊诡结构”,即真实事件与梦境或者环境之类的虚幻事件相结合,令观众在片子的结尾才发现真实的叙述方式。最好的列子便是布鲁斯威利斯主演的《灵异第六感》。该片在开头便给出了布鲁斯威利斯饰演的医生中枪的事件,然而画面一转便给出了布鲁斯威利斯在阴暗的公园长椅上望秋生怀,然后就是他和小男孩一幕又一幕的事件。小男孩说自己可以看见鬼,但没有人相信,只有作为医生的布鲁斯威利斯才愿意听他“胡言乱语”。
小男孩的话是真是假呢?
屏幕给出的事件的的确确是真实可见的,当镜头出现在小男孩的眼里的时候,鬼便处处可见,但是其他人看不到。布鲁斯威利斯作为精神病医生解释说,鬼他只给自己想看的人看见,所以其他人看不见。这样便道出了这一事件的目的性,原来那些缠绕着小男孩的鬼只是想得到他的帮助。于是小男孩一次又一次的帮助了那些冤死的鬼魂,令他们的灵魂得到安息。故事的结局是小男孩的困惑得到解脱的时候,布鲁斯威利斯回到家里想起自己好久没有与妻子沟通而产生隔阂令自己愧疚不已。当他看见妻子在沙发上睡着时,他想帮妻子带上戒指的时候,发现戒指掉在地板上,音乐一转,镜头里的布鲁斯威利斯一脸惊愕,他才发现自己是个死人,是个根本不存在的人。
这样的结尾令观众心酸,也让故事的开头和结尾得以融为一体,这一幕感动了很多观众,也揭开了整个故事的诡异,原来布鲁斯威利斯也是受小男孩帮助的一份子。
正是这种虚实结合的“吊诡结构”令这个原本不算诡异的故事被导演讲述的出神入化,也成就了它在世界恐怖电影史上的地位。
电影利用镜头的转换将一个简单的事件颠覆、杂糅,当观众再次看见这些事件的时候,有时候反而忽略了它的真实性,而将目光集中在它的曲折和令人窒息的紧张情节上。
《剑鱼行动》便是很好的列子,观众在为特拉沃尔塔的命运担心的时候,爆炸发生了,警察轻松了,观众也得到解放。然而当镜头充当休杰·克曼的回忆的时候,我们才发现,其实只要留一个心眼,将目光集中在自己最初的焦点,那么无论导演如何摆弄镜头,我们还是可以发现事情的破绽。
说了这么多其实有关电影传媒的这一功能都是蒙太奇作怪。随着剪辑技术的不断完善,蒙太奇功能在某种程度上被弱化了。摄影机有最初承担画面美感的功能变成了眼花缭乱的快节奏叙述方式。
观众不再像观看希区柯克的悬疑剧仔细观察电影画面的每一个道具以及演员的细微变化。观众似乎还坚持着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一真理而眼睛通过脑神经的刺激而忽略本该注意的东西去观看导演所表现的镜头剪辑。
最初人们不相信道听途说,然后人们不相信报纸上的文字,因为文字也是经过记者编辑的,继而当相机以及摄影机出现的时候,人们开始相信照片或者镜头,然而当导演开始对镜头进行剪辑的时候,人们还相信镜头的真实性么?
照片早已经可以加工制作,镜头也开始变得虚幻,人们还可以相信什么了。
自己亲眼所见的东西都未必是真实的,更不谈新闻媒体上的新闻直播了。
电影给我们创造了美妙到难以置信的世界的同时也反映了许多关于电影之外的东西,比如事件的真实性,比如观众的思考等等。
不管我是说蒙太奇的神奇性还是说它的真实以及谎言,总之将两者结合在一起的即真实的谎言总能创作出出色的作品。当然,电影知识电影,来源于生活却有区别于生活,现实的真实与谎言还是需要观众的思考才可以辨别。在我们观赏电影的同时,多一些思考总是件不坏的事情。&
--------------------楼主管理员给此话题奖励了2分!
电影就是“真实的谎言”
--------------------
参与话题讨论,请先
12081名成员2955个主题
可用积分:25分页面找不到 - 次元饭 - 打通次元壁的资讯大师d=====( ̄▽ ̄*)b
骚年,被吸入这个页面的原因可能是:
1、你的网太受啦~~ (?A`。)グスン
3、网址木有错的话,那这个页面可能被吃掉了 Σ(o>艸<)
2、偶然触发的灵异事件,刷新一下试试 (*?ο`*)=3
4、饭君抽搐惹,请等待他恢复 (?;ω;`)??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真实的谎言是什么意思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