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遗传人吴爱龙是湘西非遗苗歌银饰的传承人吗?

湘西再增11名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有你认识的吗?
好消息!好消息!
近日,文化和旅游部公布
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全国共1082人
湖南省有43人入选
其中咱湘西有11人!
快来看看有你认识的吗↓↓↓
● 项目名称:苗族四月八
● 传承人姓名:吴牛振
▲吴牛振在主持苗族四月八
吴牛振,吉首人。写的一手好字,更有一肚子的文化,当年曾任社塘坡乡文化站站长,经常在《团结报》上发表文章,在当地小有名气。从文化站长任上退下来后,吴牛振热衷研究本民族的民俗文化,利用自己苗老司的身份,经常牵头在寨子里举办上刀梯、吃牛等的苗族传统祭祀活动,在前营一带较有影响力。
●项目名称:盘瓠传说
●传承人姓名:侯自鹏
▲侯自鹏(盘瓠传说),右为侯自鹏本人。
侯自鹏泸溪县白沙镇辛女村人。辛女村是中国盘瓠文化的发源地,至今保留着每年秋后“跳香”以及大年三十或正月初一到辛女祠祭祖的习俗。在该村出生的侯自鹏从小耳濡目染,对盘瓠文化产生了浓厚兴趣。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开始,他搜集整理了大量与盘瓠、辛女相关的民间故事和神话传说,其中5篇故事、3首儿歌和4条谚语被载入泸溪县文化馆整理、编辑的《泸溪县民间文学三套集成》中,《辛女岩的传说》《辛女岩与白龙岩的传说》颇具代表性。
●项目名称:高腔(辰河高腔)
●传承人姓名:邓七枝
▲邓七枝表演辰河高腔
邓七枝国家三级演员,泸溪县白沙镇人。17岁的她进入辰河高腔传习所(原泸溪县剧团)学习,主攻旦角,在花旦、刀马旦和青衣行当都有颇深功底,同时还反串小生行。因其领悟能力强,演绎日臻成熟,后迅速成长为剧团的顶梁柱,成为不可多得的人才。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由她担当主演的辰河戏剧目多达50余个,娴熟运用和掌握的辰河戏曲牌80多个,其代表作《目连救母》《二度梅》《穆桂英挂帅》《破窑记》《游园观花》深得观众喜爱。
●项目名称:挑花(苗族挑花)
●传承人姓名:杨春英
▲杨春英在制作苗族挑花
杨春英已经六十多岁了,但是一拿起针线,她就感觉自己还是那个爱美的苗族姑娘。她有一只旧木箱,里面压着几十件亲手绣的衣裳,有一件还是她五十年前给自己绣的嫁妆。
●项目名称: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传承人姓名:刘新建
刘新建,1968年出生于凤凰沱江镇一个世代从事蓝印花布工艺制作的世家。他的父亲刘贡鑫(又名刘大炮)是我县有名的蓝印花布民间工艺艺人,刘氏蓝印花布手工技艺传承今,刘新建已经是刘氏蓝印花布第五代传承人了。为了使刘氏蓝印花布世代传承的手工工艺不至于失传和消亡,刘新建一心一意地跟着父亲学习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父子二人,省吃俭用,自筹资金,白手起家建起了一个蓝印花布家庭作坊。有了蓝印花布制作作坊,就有了场地,有了设备,为蓝印花布的制作创造了条件,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项目名称:土家族哭嫁歌
●传承人姓名:严水花
严水花,永顺人,生于"中国土家第一村"双凤村,是远近闻名的“山歌王”,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哭嫁歌)传承人。她说:“我是在哭嫁歌的熏陶声中长大的,哭嫁歌已经沁入我的血液,一直以来我都用土家语演唱,把哭嫁歌当成我生命的一部分进行传承。”
●项目名称:苗医药(钻节风疗法)
●传承人姓名:田兴秀
田兴秀,湘西花垣人,日出生于花垣县花垣镇望城村。他从事医疗工作60余年,抗美援朝战争中任卫生员(当时在战场上曾用苗药为伤病员治病,受到好评),曾任云南南方民族医药学院苗族医药学教授、云南传统医药科技开发研究所研究员、客座教授,世界重大学术成果奖获得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百业杰出人物奖获得者,《苗族生成哲学研究》副主编,苗族生成哲学《三本论》及《苗族医药学》等作者。2010年苗医苗药荣获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田兴秀是首个通过审定批准的湖南省省级苗医药传承人。
●项目名称:农历二十四节气(苗族赶秋)
●传承人姓名:吴海深
▲拍摄湘西花垣赶秋传承人吴海深在整理赶秋道具
吴海深,花垣县人,苗族,1946年生于双龙镇板栗村,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赶秋)传承人。
●项目名称:苗画
●传承人姓名:梁德颂
▲梁德颂(苗画),湖南卫视著名主持人李兵(右一)采访梁德颂(左一)。
梁德颂,湘西保靖人,苗族,1964年11月出生在水田河镇白合村。如果没有这些苗画,他的名字也许一直无人能知。这些走出湘西的苗画,烙印着一位湘西汉子追求的足迹。苗族文化永远这么神奇,在灵山秀水之间,保靖民间工艺大师梁德颂走得笃定而坦然。在曾经孕育出水田河这样好酒的土壤上,梁德颂也伴随着这方山水款款走来。
●项目名称:土家族打溜子
●传承人姓名:杨文明
▲龙山县土家族艺术家杨文明、田隆信、尹忠胜、米显万表演土家族打溜子。
杨文明,湘西龙山人,第五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打溜子)传承人。1987年9月带着土家族打溜子赴波兰演出,先后赴北京、上海、台湾、澳门等地表演土家族打溜子200多场次,足迹遍布大江南北。2006年从龙山县文化馆退休后,他仍坚持传播和传承土家族传统文化。
●项目名称:土家族民歌
●传承人姓名:向汉光
▲右为向汉光(土家族民歌)
向汉光,男,土家族,1942年12月出生,古丈县红石林镇(原茄通乡)先锋村人。1968年后参加工作,主要从事民族民间文化遗产的保护,发掘和整理,参与上世纪开展的大规模“三套集成”和“民器集成”,数十年中,访遍古丈县的村村寨寨,山山水水,和土家族梯玛吃住,虚心求学,深得真传。2006年由向汉光主唱的土家族(土家语)挖土锣鼓歌和摆手歌已申报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2008年由向汉光主唱的湘西土家族民歌,由湘西州民保中心申报列入湖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据了解,国务院公布的四批1372个国家级代表性项目,包含3154个子项。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认定主要关注三个方面:
一是国务院新公布的第四批国家级代表性项目。
二是前三批中无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项目。
三是现有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已去世的项目。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共有26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原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共有22位,9位已经离世,现在只剩13位了,新增11位后,将达到24位。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仍健在人员名单:
土家族梯玛歌 彭继龙
土家族哭嫁歌 彭祖秀
土家族打溜子 田隆信
湘西苗族民歌 陈千均
土家族咚咚喹 严三秀
土家族摆手舞 田仁信 张明光
湘西苗族鼓舞 洪富强
土家族毛古斯舞 彭南京
土家族织锦技艺 叶水云 刘代娥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麻茂庭
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 彭善尧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原来国家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已离世人员名单:
土家族打溜子 罗仕碧
湘西苗族鼓舞 石顺民
土家族毛古斯舞 彭英威
高腔(辰河高腔) 向 荣
剪纸(踏虎凿花) 邓兴隆
凤凰纸扎 聂方俊
蓝印花布印染技艺 刘贡鑫(刘大炮)
苗族银饰锻制技艺 龙米谷
苗医药(癫痫症疗法) 龙玉年
来源|新湖南 责编综合
作者|新湖南记者 朵玉娇
编辑|杨世芳
监制|龙尧
责任编辑:
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
今日搜狐热点大庸银庄 / 苗族银饰非遗传承人 “李正云”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李正云,男,1971年出生于贵州西江,从小随父辈学习钻研苗银锻制技艺,是苗银银饰家族祖传手艺第九代传人。所创作品,获得多项殊荣,远销国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唯一一个走出国门的银匠大师,在法国、
李正云,男,1971年出生于贵州西江,从小随父辈学习钻研苗银锻制技艺,是苗银银饰家族祖传手艺第九代传人。所创作品,获得多项殊荣,远销国内外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是我国唯一一个走出国门的银匠大师,在法国、英国、意大利、澳大利亚等多国高校任职、交流、讲座。并被相关机构评定为&高级国际工艺美术大师&。三十余年来,李正云潜心研究苗银锻制技艺,现有学生、徒弟一千余名,被业界尊称为&银饰教头&。2015年,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推介委员会评定通过,李正云被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同年,被国家文化部指定为&非遗传承人&。现担任张家界大庸银庄银器工艺研究所&苗族银饰锻制技艺&技术指导。&其大弟子李合保为大庸银庄银器研究所首席银匠师。◆苗银非遗传承人&李正云&在大庸银器工艺研究所锻制银杯。所获荣誉:★日,作品&银饰&苗乡鼓韵&在2013年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获得&中国工艺美术文化创意奖&金奖。★日,经国际职业规划鉴定中心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评定推介委员会评定通过,李正云被授予&国际工艺美术大师&荣誉称号。★日,作品&银饰&梅雀报春&在第十四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作品暨国际艺术精品博览会上获得&2013&国信&百花杯&中国工艺美术精品奖银奖。★日,李正云被全国国家人才诚信档案管理办公室人信网诚信人才备案。等级、专业为:高级国际工艺美术大师。★日,李正云被国家文化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培训计划&评定为&非遗传承人&。◆苗银非遗传承人&李正云&所获荣誉。◆苗银非遗传承人&李正云&在大庸银器工艺研究与大弟子李合保交流银碗锻造技艺。(免责声明:本网部分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若本网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拨打电话,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责任编辑:韩莹]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凤凰辽宁今日推荐
播放数:1133929
播放数:4135875
播放数:2845975
播放数:535774&>&&>& > 正文
作为湘西人不得不知的湘西非物质文化遗产!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 13:30:35
一条河流,一座山岚,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产生的内动力。正是这一方水土,湘西历经千
一条河流,一座山岚,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石,也是一种民族文化产生的内动力。正是这一方水土,湘西历经千百年积淀孕育出了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浓郁的民俗风情。目前湖南省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项目99项,国家级传承人76人;其中湘西州拥有国家级项目24项,国家级传承人22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级湘西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摆手舞、湘西苗族鼓舞、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辰河高腔、土家族织锦技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土家族梯玛歌、酉水船工号子、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咚咚喹、凤凰纸扎、踏虎凿花、蓝印花布印染技艺、苗族服饰、盘瓠传说、土家族哭嫁歌、苗画、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苗族四月八、土家年、苗族古歌、挑花(苗族挑花)、苗医药(癫痫症疗法、钻节风疗法)等24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省 级湘西州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苗族古歌、苗族歌谣、土家族梯玛神歌、土家族山歌、土家族哭嫁歌、土家族挖土锣鼓歌、湘西苗族民歌、土家族咚咚喹、酉水船工号子、文武茶灯、湘西自治州阳戏、苗戏、苗族武术、踏虎凿花、湘西苗族服饰、凤凰蓝印花布、凤凰纸扎、土家年、乾州春会、土家族舍巴日、苗族椎牛、苗族赶秋、土家族摆手歌、盘瓠与辛女传说、湘西土家族民歌、湘西苗族接龙舞、土家族铜铃舞、苗族绺巾舞、湘西三棒鼓、湘西苗族服饰绘画(苗画)、浦市窨子屋建筑艺术、土家族转角楼建筑艺术、湘西木雕、塔卧石雕、杨柳石雕、土家族竹雕、湘西苗绣、湘西苗族挑花(数纱)、泸溪傩面具、苗族花带技艺、湘西土陶制作技艺、竹编技艺、古丈毛尖茶制作技艺、酒鬼酒酿制技艺、保靖松花皮蛋制作技艺、湘西苗医苗药、苗族赶秋节、苗族四月八节、古丈跳马节、苗族跳香等50项。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承人 湘西州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叶水云、刘代娥、罗仕碧、 田隆信、田仁信、张明光、洪富强、石顺民、彭英威、 彭南京、向荣 、彭继龙、 陈千均 、严三秀、邓兴隆、聂方俊、刘大炮、 龙米谷、 麻茂庭、 彭祖秀、彭善尧、龙玉年等22人。下面对他们进行一个简介,以表敬意!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 刘代娥刘代娥,女,土家族,1955年12月出生,湖南省龙山县苗儿滩镇捞车村人。她12岁时便跟着祖母彭妹学织锦,长期从事土家织锦的搜集、整理与创新,其生平和作品已入编《中国非物质文化通鉴?杰出传承人卷》。主要代表作品传统图案织锦、新织锦服装、壁挂等2010年获中国首届非遗博览会展品奖金奖和传承人展示纪念奖,成为湖南省获得的唯一金奖。2007年3月,她被湘西州人民政府认定为“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2007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 “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传代表性承人”。土家族织锦技艺传承人 叶水云叶水云,女,土家族,1967年出生,祖籍龙山,现居凤凰县沱江镇。她12岁时跟随其姑婆土家织锦工艺美术大师叶玉翠学习土家织锦,1983年进入龙山县织锦厂,随同叶玉翠进行土家织锦整理抢救工作,1988年考入凤凰县职业中专美术专业,留校工作至今,多年来为土家织锦传承发展甘于奉献,所创作的作品被中国国家博物馆、中国艺术研究院、湖南省民族博物馆、美国哈佛大学、湖北美术学院以及张仃先生、黄永玉先生收藏,1996年,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的“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2002年,被吉首大学聘为客座教授;2005年,被中国艺术研究院聘为民间艺术创作研究员,同时,被评定为湖南省十大艺术门类杰出传承人,获湖南省民族民间工艺美术杰出成就奖;2006年,被评定为中国织锦工艺美术大师、第五届中国工艺美术大师;2007年6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织锦技艺国家级传代表性承人。土家族打溜子传承人 罗仕碧罗仕碧,男,土家族,1931年出生,湖南省永顺县麻岔乡人。他13岁跟伯父罗玉轩学习五人溜子,由于天资聪颖加之勤奋好学,学艺不久就能熟练地参加乐班演奏。罗仕碧尤以唢呐见长,他吹奏的唢呐,音色高亢、明亮,特别是循环换气技巧更是运用自如,成为当地的王牌唢呐手。1957年元月,罗仕碧参加全省农村群众艺术观摩汇演大会,他演奏的五人溜子《将军令》、《安庆》获优秀节目二等奖,1959年3月进京参加全国第二届民间音乐舞蹈观摩汇演大会,被评为优秀节目。先后带有弟子罗庭林、罗庭友、曾宪柯、王成照等。2008年1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打溜子传承人 田隆信田隆信,男,土家族, 日出生于湖南龙山县坡脚阿木湾。他从小受到土家族文化的熏陶,5岁学会咚咚喹,8岁学会打溜子,精通土家族语言,擅长演唱、演奏土家族民歌及各种土家民族乐器。他先后搜集了土家族溜子曲牌120多个,表演的打溜子节目先后到波兰、美国等国家演出,还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到北京国家大剧院演出。其代表作品有《锦鸡出山》、《毕兹卡的节日》、《岩生佐阿》等。2006年7月他被湘西州委、州政府授予“德艺双馨文艺工作者”称号;2006年12月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民间文化杰出传承人”称号;2007年3月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8年1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打溜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 田仁信田仁信,男,土家族,1933年出生于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他从小受到摆手舞这一民族民间艺术的熏陶,6岁就跟父亲田万发、爷爷田富贵学跳摆手舞。他表演的摆手舞动作古补,原始气息十分浓郁。同时,田仁信也注重对摆手舞的传承,先后带有弟子田朝发、明孔等。1953年他代表湘西州到长沙参加少数民族文艺汇演,1956年9月上北京参加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将土家摆手舞首次介绍到全国。2000年,永顺县文化局请他给毕兹卡艺术团演员教摆手舞,使艺术团走出了湘西,使土家族摆手舞得到了推广。2002年,永顺县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举办土家社巴节,田仁信又担任摆手舞领舞参加演出,并接受了凤凰卫视等电视台采访。2008年1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摆手舞传承人 张明光张明光,男,土家族,1938年4月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农车乡农车村。他从小生长在摆手舞之乡,师从土家梯玛秦恩如先生,掌握了土家族大摆手的全套歌舞内容及其仪式。他多次应邀去长沙、吉首、张家界等地授徒传艺。2005年4月,他被龙山县人民政府聘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工程专家委员会委员;2007年3月,被湘西州人民政府授予“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传承人”称号;2008年1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摆手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 洪富强洪富强,男,苗族,1936年出生,湖南省保靖县葫芦镇米塔村人。他9岁时开始跟随其爷爷、婆婆学习苗鼓。他长期生活在苗乡,从小就接受苗族文化的熏陶,苗歌、苗舞、绝技、武术样样都会,对于苗族鼓舞更是情有独钟,花鼓、迎宾鼓、猴儿鼓等传统苗鼓他不仅烂熟于心,而且多年来授艺带徒不遗余力。2003年,经过对苗族“八合拳”的深入研究,将其套路运用到苗鼓当中,他创立了“八合鼓”。“八合鼓”一方面体现了苗族民间舞蹈的轻松、活泼、优美,另一方面还体现了“八合拳”的舒展、刚劲。近年来,经洪富强教传的鼓队有百余支,弟子约3000多人。2008年1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苗族鼓舞传承人
石顺民石顺民,女,苗族,1943年出生,湖南省吉首市人。她从小酷爱苗族鼓舞 ,1959年被选送吉首县戏剧学校学习,1961年转入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京剧团当演员 。1988年3月任吉首市文化馆苗族鼓舞辅导老师至今。石顺民表演的苗族鼓舞,以湘西苗族人们的生活生产动作为基础,不仅继承了传统的苗鼓套路和技法,而且把舞蹈技巧动作和传统动作融合在一起,有了较强的技巧性,与传统鼓舞表演相比,内容更加丰富,动作更加优美,节奏感更强,难度更大,观赏性更高,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 。其代表作有《 庆丰收 》、《 迎宾鼓 》、《 团圆鼓 》等 。1964年12月她参加了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全国少数民族业余文艺观摩演出。1986年8月在新疆乌鲁木齐的第三届全国少数民族体育运动会上,她技压群芳,获得鼓舞表演第一名,被国家体委 、国家民委誉为全国“苗族鼓王”称号。2008年1月被国家文化部,她认定为“湘西苗族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毛古斯舞传承人
彭英威彭英威,男,土家族,生于1933年,湖南省永顺县大坝乡双凤村人。他三岁就开始跟父辈学演土家族毛古斯,对土家族毛古斯的一整套表演和演出程序了如指掌,1997年在全县“舍巴日”活动中由他领演的毛古斯粗犷豪放、刚劲激昂,让人们领略到远古时代的原始艺术,被称为永顺县土家族毛古斯的掌门人。彭英威注重对下一代的培养,先后带有弟子100余人。2002年,永顺县在北京中华民族园举办社巴节,彭英威指导演出了毛古斯,受到专家及学者的好评。2004年,彭英威指导的土家族毛古斯舞,在南昌国际傩文化周演出中获金奖。2006年被永顺县人民政府评为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2007年3月被湘西州政府评为为土家族毛古斯舞传承人。2008年1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土家族毛古斯传承人 彭南京彭南京,男,土家族,1942年6月出生于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石堤村。他自13岁起就开始学习、表演和传承毛古斯舞,现已从事土家族毛古斯舞的表演和传承达56年之久。彭南京对祖传的“毛古斯”舞蹈技艺情有独钟,深得真传,在传承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表演风格。彭南京几十年如一日醉心于毛古斯舞的学习、研究和传承,先后授徒彭继金、彭南成、彭南勇、彭英华、彭彩云,继而扩大到有32名村民参加的“毛古斯”表演队,靛房镇九年制学校建立土家族毛古斯舞、土家族打溜子、土家族咚咚喹传习所以后,他在学校长年给学生们传授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2012年12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湘西土家族毛古斯舞代表性传承人”。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
向荣向荣,男,土家族,生于1935年,湖南省泸溪县人。他从7岁开始就跟随父辈学习辰河高腔,11岁即登台表演,几十年的演艺生涯,使他成为目前为数不多的通晓辰河戏“全堂故事”的老艺人,人称“戏菩萨”。向荣挖掘整理的《辰河高腔目连全传》,为辰河高腔剧种留下了丰富的文字资料。1998年他改编、导演的《目连救母》被特邀参加法国巴黎秋季艺术节和西班牙木偶节演出。退休后,他仍积极为辰河高腔戏剧事业的传承寻找出路,期间整理辰河戏高、昆、低、弹曲牌400余支,各类资料20余篇,为辰河高腔艺术的传承任劳任怨,鞠躬尽瘁。2008年1月,他被国家认定为“辰河高腔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梯玛歌传承人
彭继龙彭继龙,男、土家族,日出生,湖南省龙山县内溪乡双坪村人,其父彭武庚是家传20多代的老梯玛。他从小生活在土家族聚集的地区,深受土家族文化的熏陶,10岁就跟着父亲彭武庚跑堂,15岁时学艺出师。1993年11月他首次参加中国湖南龙山土家族摆手节,表演梯玛歌,1998年签职,正式成为梯玛掌堂师。长期以来,彭继龙始终不忘向民间艺人学习,搜集和发掘民间文化资料,尤其对梯玛歌研究颇深。彭继龙传承的梯玛歌内容丰富,表演形式古拙、原始,以其独特的形象博得了专家学者及观众的一致好评。2005年,龙山县委县政府为彭继龙颁发了龙山县文学艺术突出贡献奖,并评他为“全县优秀民间艺人”。2008年他被命名为“土家族梯玛歌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梯玛歌国家级级代表性传承人”。湘西苗族民歌传承人
陈千均陈千均,男、苗族,1943年1月出生,湖南省吉首市丹青镇吉鱼村人。他从小就受到纯朴的苗歌熏陶,13岁便开始登场唱歌,1964年被吉首市白岩乡新村老歌师陈祖品收为门徒。他歌路甚宽,对不同的山歌苗歌曲调十分熟悉,特别擅长风俗歌、情歌、生活歌等,比兴贴切,通俗易懂,尤其爱巧用双关语,对歌时“见子打子”。陈千均深入生活,积极搜集各类优秀民间歌谣、谚语、故事、笑话等,吸取民间歌谣的营养,再加些提炼,取其精华,形成自己风格,进行广泛传唱,在当地产生很大影响。由陈千均本人演唱,搜集整理的《拦门歌》、《丧葬歌》、《情歌》、《生活歌》、《时政歌》先后入选《湘西歌谣大观》、《吉首市民间歌谣集成》。目前他完成了《湘西苗族歌曲分支――仡佬苗歌》的收集、整理工作。1989年他被中国曲艺家协会湖南分会评为优秀民间艺人,2009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湘西苗族民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咚咚喹传承人
严三秀严三秀,女、土家族,1954年9月出生,湖南省龙山县靛房镇人。严三秀从小就会演奏咚咚喹,技艺娴熟,享有盛誉,所演奏的“咚咚喹”、“巴列咚”、“呆都哩”、“乃哟乃”、“拉帕克”、“毕取业”、“张打铁”、“米屎颗颗”、“呔呔嘟呔呔”、“唉钡惹疲矣骰簧僖言厝胧楸荆纬山滩摹Q先阒谱鞯倪诉肃制鳎魑湍钇繁恍矶嘧液脱д呤詹亍2008年12月她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土家族咚咚喹省级代表性传承人”;2009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咚咚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踏虎凿花传承人
邓兴隆邓兴隆,男、苗族,1949年9月出生,湖南省泸溪县踏虎乡人。邓兴隆6岁随母亲黄贵兰学凿花,12岁后得到著名凿花大师黄靠天的不断指点,技艺大增。1993年至1997年在泸溪县第二中学职教部任凿花专业教师,培养了大批剪纸人才,在这期间他先后创作了大小凿花作品300余件。主要代表作有《新嫁娘》、《苗山春早》、《百鸟图》等等,其作品被各家博物馆收藏。2000年他被湖南省剪纸研究会和湖南省群众艺术馆评定为“剪纸艺术家”,2009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踏虎凿花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凤凰纸扎传承人
聂方俊聂方俊,男,土家族,人称聂胡子,1931年6月出生,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人。聂方俊承袭父教,又融汇了凤凰纸扎工艺的众家之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聂氏纸扎”风格。其纸扎艺术造型依据传统的“形、体、面、色”四字原则,做工十分讲究, “奇、古、丽、轻”和“粗、俗、野、土”艺术特点造就了凤凰纸扎工艺的独特魅力。1994年,他扎制的“太狮少狮”、“鲤鱼跳龙门”等32件作品被湖南美术出版社收入《湖南民间美术全集美术拾零卷》。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等20多家专业美术单位藏有他的作品。1999年喜迎澳门回归,他扎制的一条“边城巨龙”进京参加全国舞龙大赛,一举夺得金奖并获得全国民间文艺类惟一的奖项――山花奖。2000年国家邮政局发行《龙年吉祥》有奖明信片“12―5”选中了他扎制的青龙作图案。著名画家黄永玉评价聂方俊的作品是“就造型来看,是全国最好的”。著有论文《论艺在民间》、《探掘、继承、发扬民间传统工艺,为人民生活服务》、《浅谈拓展凤凰纸扎工艺品市场》等,。1995年9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荣誉称号。2009年5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凤凰纸扎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传承人
刘大炮刘大炮,男,土家族,本名刘贡鑫,1936年出生,湖南省凤凰县沱江镇人。刘大炮是刘氏蓝印花布第四代传承人,师从其父刘元成。他12岁进染坊学艺,天资聪慧,对染制技艺有独特的感悟能力,16岁便能独撑门面开刘氏染坊,在传统印染的基础上开拓并创新了部分染制技术和构图方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印染技艺。刘氏作品题材广泛,主要有被面、门帘、桌布、窗帘、生活用品及服饰用品、美工作品等,作品色彩单纯鲜明,风格清新淡雅,格调朴素高雅,受到著名工艺美术研究学者张仃教授和著名画家黄永玉先生的高度赞誉,其代表作有《凤戏牧丹》、《凤啄牡丹》、《金鱼戏莲》等等。1985年、1999年他先后赴日本、意大利进行技术交流,曾在北京亚运会期间作为湖南省民间艺人代表参加亚运会开幕式表演。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了他的作品集《刘大炮染匠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授予他“民间工艺美术大师”称号。2009年5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蓝印花布印染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
龙米谷龙米谷,男,苗族,1948年10月出生,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黄毛坪村人。他是苗族银饰制作世家第四代传承人,12岁开始学艺,银饰制作技艺娴熟,其作品做工精细、构图别致、创意新颖、款式多样、民族特色鲜明,大部分取材于农村中的自然动植物造型,制作精巧、花色多样,既保留了苗族银饰原始古朴的传统特色技艺,同时又在原始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有着十分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其制作的银饰代表作品龙公帽和龙母帽先后多家博物馆收藏;著名歌唱家宋祖英在表演时佩戴部分银饰、CCTV十三届青年歌手大奖赛原生态唱法金奖获得者吴娟参加比赛时所佩戴的部分银器均由其制作。2009年5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评定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族银饰锻制技艺传承人 麻茂庭麻茂庭,男,苗族, 1954年出生湖南省凤凰县山江镇马鞍山村专职从事银饰手工技艺世家。一家五代人都是专职从事苗族银饰制作的民间手工艺人,家族从事银饰制作已有150余年的历史。他从小跟父亲麻清文学艺,得到真传。其从事苗族银饰制作已经有32年的历史,精心打造和制作了上万件银饰,其制作的银饰品,构图别致,创意新颖,技艺精湛,既保留了苗族银饰原始古朴的传统特色技艺,同时又在原始传统技艺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因此,有着十分浓厚的地方风味和民族特色。特别是他打造和制作的苗族银饰银凤冠、银花帽、银披肩,在原有传统制作技艺的基础上,进行了饰件的加工和创新,使银凤冠等银饰件更加显得艳丽与华贵,深受广大苗族群众的喜爱。2009年5月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苗族银饰锻制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土家族哭嫁歌传承人 彭祖秀彭祖秀,女,土家族,1931年1月出生,湖南省古丈县断龙山乡报吾列村人。她从小师承外婆、母亲等前辈哭嫁歌艺人,耳濡目染、口口相传、熟记于心。14岁时常随母亲帮人哭嫁;18岁时,她利用自己的天资聪慧,综合了前辈演唱的各种风格,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当地颇具影响力。她的哭嫁歌唱词情真意切,不扭捏作态,把骨肉之情、孝敬双新、和睦乡邻等传统美德作为哭嫁歌的主要内容,于教寓理,文学性很强。在演唱过程中,全部采用原始的土家语演唱风格,几十年来,为邻户邻村邻乡邻县的出嫁女帮唱和主唱了300多场次,成为远近闻名的哭嫁歌手艺人。 彭祖秀演唱的哭嫁强调16字诀:“以哭为歌、以歌言情、以情催声、以声感人”。注重语言的天然质朴、品语入诗,常用生活中的细小情节、抒发情感,由此及彼,语多重迭,调多反复,强调情感效果。大多即兴演唱,但结构严谨完整,段落清晰,意思表达通俗易懂、往往给人声泪俱下的感人场面。先后传习、授徒280多人。2012年12月,她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哭嫁歌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吊脚楼营造技艺传承人 彭善尧彭善尧,男,土家族,日出生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永顺县泽家镇沙斗湖村。他自幼跟随师傅学习土家族吊脚楼建造技艺,20岁便独自掌墨。他独立设计修建出的吊脚楼造型独特,结实耐用,美观大方。他常被各村寨和周边风景名胜区请去修建吊脚楼,曾在湖南湘西、张家界、湖北恩施、重庆秀山、贵州松桃等地修建数百栋吊脚楼,让吊脚楼作为土家族的民族符号被广泛传播。彭善尧设计建造的吊脚楼形式多样,有“单吊式”、“双吊式”、“四合水式”、“平地起式”,每种样式吊脚楼的建造都体现了他精湛的建筑技术和独特的审美意向。主要作品有:张家界土家族风情园吊脚楼群、老院子、荷花园吊脚楼群、立公桥吊脚楼,湖北恩施土家风情园吊脚楼群。2012年12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土家族吊脚楼营造技艺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 。苗医药(癫痫症疗法) 龙玉年龙玉年,男,苗族,1936年10月生,现年76岁,湖南省凤凰县柳薄乡米坨村人,初小文化,是龙家医疗技艺的第十三代传人。他13岁起跟随父亲学医,行医至今已60余年。他全面继承和发展了苗族医疗技术的医疗理论、药性理论,经过长期的临床治疗积累,科学地把疾病分为36症72疾,囊括外科、内科、骨科、皮肤科、妇科、儿科。龙玉年治疗疾病有自己的独到之处,对症下药,方法多样,分药物治疗法、推拿疗法、火针疗法、针挑疗法、巫医疗法等。其药方配伍,以手抓确定剂量,治同样的病,视年龄、体量、性别适可而止。龙玉平医德高尚,治病不分尊卑贵贱、亲疏,有求必应,治病耐心谨慎,一丝不苟。龙玉年已收徒授业20余人,已确定龙玉昌、龙玉山为龙氏医技的十五代传承人,其中龙玉山还因医技精堪被评聘为主任医师并任凤凰县中医院院长。 2012年12月,他被国家文化部认定为“苗医药(癫痫症疗法)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来自:中国里耶。
24小时热门资讯
24小时论坛热帖
本网站法律顾问:Itlaw 庄毅雄
陕ICP备号-1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湘西非遗苗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