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都喜欢把一个娱乐游戏和国家联系起来

从音乐角度看邓紫棋为啥会爱上华晨宇和林宥嘉
[摘要]邓紫棋和华晨宇的恋情被曝光,作为资深音乐爱好者的人,对这两位歌手在一起的第一直觉,用李荣浩的一首歌曲来形容,那就是:《不搭》。近日,和恋情曝光
正在加载...
腾讯娱乐专稿(文/爱地人、爱普洛 策划/爱普洛)邓紫棋和华晨宇的恋情被曝光,作为资深音乐爱好者的人,对这两位歌手在一起的第一直觉,用李荣浩的一首歌曲来形容,那就是:《不搭》。邓紫棋的“欧美流行范儿”和华晨宇的“实验音乐小”,再怎么看也聊不到一起去。但是,大家不要忘了,邓紫棋上一个著名前男友可是歌声有些迷幻、喜爱摇滚独立的,大流行与小独立,也不是很搭哦。邓紫棋的两位男主角,都是音乐人,还恰好都是选秀出身的、个人特色鲜明的音乐人,并且,两对都是在音乐颁奖礼上促成的第一次碰面。两个歌手,在音乐颁奖礼上相遇,不聊音乐?宝宝可不信。所以,作为歌迷的我们,坚定地相信,歌手邓紫棋一定爱着歌手华晨宇和歌手林宥嘉的某一种或几种特质的,这样的特质,或许是相同音乐品味,或许是做到了她想做而未做的东西,或许是给她灵感做一些有所突破的音乐...咳咳,先放弃各种假设,让我们从三人分别的音乐风格讲起。邓紫棋——玩的就是美式邓紫棋邓紫棋在音乐上可以说走的就是纯美式路线。一个是自己的年龄和所喜欢的音乐类型使然,另一方面,也是她入行时与“蜂鸟音乐”这样名不见经传的小厂牌签约有关系,毕竟小厂牌的运作模式,反而可以给邓紫棋以更多的发展空间,让她可以在音乐的世界里,多少任性和自由一点。试想一下,如果邓紫棋如果一早就被签入“英皇娱乐”这样的公司,或许最终也只能走、、,或者更早的天后类似的发展路线。一张专辑来几首主流的港乐情歌,再加一些代言歌曲和影视歌曲,以及一些摇滚、电子和R&B之类的多元化尝试,最后也就耽误了她的小巨肺。而邓紫棋却因为“蜂鸟音乐”给她的空间度,使得她在早期《18…》、《My Secret》这样的专辑里,几乎可以照搬美国主流音乐的制作模式。像《One Button》这样融入中东元素的电子舞曲风格,也是Rihanna等欧美主流女歌手标配的制作模式。《Good To Be Bed》虽然用粤语为主演绎,但编曲的音色和节奏,分明还是美式Urban标准格式。虽然有《泡沫》这样还算接近华语主流情歌模式的作品,但邓紫棋最核心的音乐风格,就是像她新专辑《新的心跳》里展现出的那样,电子、Urban、舞曲、R&B加美式摇滚的美国成人主流流行乐风格。从创作来讲,邓紫棋的创作也是西化的,大部分歌曲用英文替换中文歌词,也不会给人违和感。而这种西化,也让她的旋律普遍式开放式的,这种开放还包括她的演唱,小巨肺的表现方式,也让她在音乐的释放点上,和这些传统时代转型国际化的歌手有很大的不同,整体的嗓音更具爆发力,音乐质感也更明亮。华晨宇——比另类流行更另类华晨宇和邓紫棋在音乐上可以定义,以及有迹可循不同,华晨宇在音乐曲风上,有时候会让人觉得有些捉摸不定。很自由,也很任性。虽然华晨宇的形象阳光、清纯,有着邻家大男孩的气质,但他的音乐却非常魔幻和魔性,甚至从音乐气质上来讲,他更接近Lorde这样的歌手。和这个时代的唱作歌手一样,华晨宇也有创作上概念先行的特点,比如早期参加选秀时无字的《无字歌》,比如只有一句歌词的《Why Why Nobody Fights》,比如融入歌剧嗓演绎的《卡西莫多的礼物》等等,单单从元素来讲,就会给人一种新颖感,并可以由此带来话题。因为歌曲有点,所以就避免了和同时代歌手一起玩同一种风格时,所会产生的同质化倾向。另一方面,另类流行乐对华晨宇的影响也颇深。像《癌》这样的即兴作品,甚至都已经突破了流行音乐的框架,完全就是实验性质的另类音乐,比另类流行还另类。没有风格,就是华晨宇现在的风格。另一方面,也可以说现在的华晨宇正处于一个自我风格的摸索期和开创期,并且在这条路上,寻找自己的不同可能性。除了音乐学习的底子,让他有扎实的乐理基础之外,他可塑性极强的声线,也常常成为他作品的另一条创作主线,并呈现出鬼斧神工的效果。如今的华晨宇,就像块有魔法的海绵,不断吸收,又不断释放出让人意想不到的华彩。在他身上所能看到的,除了音乐人的灵气之外,还有一种鬼才,以及人无他有的独特。林宥嘉——迷幻的声线最迷人林宥嘉作为来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歌手,又是通过“超级星光大道”开始歌手生涯,并且签约“华研国际”这样的主流歌手,林宥嘉多少还是会受到台湾主流唱片工业格局的影响。像林宥嘉参加“超级星光大道”时的选曲,其实就可以呈现他音乐养分的来源。《老实情歌》、《爱我好吗》、《你是我的眼》、《你把我灌醉》等等作品,都是林宥嘉出道前十几年内台湾流行乐坛的一些经典作品。当然,作为85后新一代成长的歌手,《Creep》这样的作品,也显示出林宥嘉音乐血液的另一种来源,就是英美的摇滚乐。而《Creep》这首作品原唱:Radiohead主唱Thom Yorke那种神经质的迷幻声线,尤其带给林宥嘉重要的影响。而日后的林宥嘉,恰恰就是因为带上了这种迷幻的声线,因此有了“迷幻王子”的称号。虽然在《神秘嘉宾》、《残酷月光》、《爱情是圆的》、《说谎》等作品里,林宥嘉还是必须完成唱片公司主打主流歌曲的任务,但是他的驾驭力,还是让他能够有机会在《解High人》和《看见什么吃什么》这些作品里,展现出游走在波萨诺瓦或布鲁斯摇滚等等风格间的唱功。不过,林宥嘉音乐气质结合点最牢固的,还是英式摇滚的那种迷幻、闷骚和内敛。而这几年,随着台湾主流唱片制作的模式被打破,也使得林宥嘉可以更任性地在专辑里尽兴。像他的原创专辑《大小说家》里,就已经没有早年传统格式的那些打榜歌曲,以摇滚和独立流行为主体风格构成的专辑,不仅有了更好的完成度,也让林宥嘉那种带点阴郁气质的迷幻声线,有了更大的发挥余地。而《Jazz Channel》这次“邂逅爵士慈善音乐会”,固然可以表现出林宥嘉的音乐野心,但平心而论,林宥嘉的爵士乐,还只是爵士编曲下的林宥嘉。这其中最让人记忆深刻的,依然还是那种随性而动的神经质迷幻声线,充满了些许病态的美感。So,这样的邓紫棋和那样的华晨宇、林宥嘉是怎么搭到一起呢?我们的结论是:两位男子击中了邓紫棋在音乐上的小傲娇。虽然按欧美歌迷的眼光来看邓紫棋的音乐风格,还是属于美式的大俗范儿,毕竟她的音乐类型,都是美国乐坛的主流品种。但邓紫棋却是一个心气很高的歌手,而她出道之初,实际上走的也是一条相对孤独的音乐路。香港乐坛一直流行成人抒情,像邓紫棋这样过于追求美式的范儿,使得她在香港本地的市场,成了一个另类。加上她爆红之时,正是香港乐坛陷入低迷的崩塌时期,虽然因为年纪小、能创作、有巨肺让她在香港几乎家喻户晓,但总未能达到预期的“天后级”高度。加之在香港成名不久,就有媒体翻出她之前在社交网络上不尊重前辈等黑料,邓紫棋在香港的处境也瞬间变成了“红过”。所以,在参加《我是歌手》()之前,邓紫棋并没有取得真正意义上的“红”。说邓紫棋对音乐的心气高,还可以从她和合作《食烟饮酒讲粗口》这样的作品得到旁证。在非常注意形象的香港主流乐坛,这样的为音乐“不顾形象”,本身就说明邓紫棋个人对音乐上的追求。综上所述,在香港这个环境中,至少在主流环境中,邓紫棋在音乐上是比较孤独的,而林宥嘉和华晨宇,也是孤独的。林宥嘉和华晨宇虽然不是一个类型的歌手,但他们最大的共同点就是追求音乐的无穷可能性,不是那种可以一眼看穿和下定论,或者能贴上标签的歌手。林宥嘉从唱主流情歌,到《解High人》这类相对独立的尝试,再到创作专辑中的自我表达,或许就是邓紫棋想要走的音乐之路,是她想要慢慢剥离和重现的过程。而华晨宇呢,则更极致一些,从出道开始就以“怪”、“个性”出名,更重要的是,这种“古灵精怪”的音乐作风和从中透露出的个性品味,与邓紫棋的“孤独感”能产生强烈共鸣。女生都一样嘛,说来说去不就是一个“懂我”还有才华的吗?版权声明:本文系腾讯娱乐独家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aprilyin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娱乐最深度
最新娱乐资讯
Copyright & 1998 - 2018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为什么我们喜欢在游戏里看风景?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我曾在一个问答网站上看到,有人将《刺客信条》系列定义为“看风景游戏”。在他看来,这类游戏“内容雷同、系统守旧、游戏性平平”,除了风景好看,几乎没什么长处。  这个观点我断然是无法赞同的。我觉得《刺客信条》相当好玩(黑旗除外,我从来就开不好任何船),当然,我并不想试图说服任何人。但那个网友至少说对了一件事 ——《刺客信条》系列的风景,真的很好看。  现在的游戏普遍注重画面,而有一些游戏则在这方面做得更为突出:这些游戏不但视角效果出色,更是让玩家在游玩的过程中,得以领略来自世界各地、乃至时间长河中各个阶段的不胜美景。我觉得吧,在传统RPG/ACT/FPS等游戏分类已经不能很好地起到概括作用的当下,我们不如为这些“看风景游戏”划分出一个新的类型:SSG(Sight-Seeing Game,观光游戏)。为了方便,下文中将会多次用到这三个字母。    最后生还者中最震撼的一幕,恰好也有最好的风景  攻占巴士底,炸毁埃菲尔,狩猎长毛象  让我们来列举几个风景不错的游戏。  比如《刺客信条》,玩家可以站在巴士底城墙之上,探头看看楼下愤怒的人民群众,远眺大革命时期巴黎的天际线,然后一跃而下;比如《使命召唤》,玩家可以跟随NPC一路突围,最终见证埃菲尔铁塔被定点轰炸所毁灭的壮观过程;又比如《孤岛惊魂》,玩家可以化身石器时代原始人,在欣赏没有雾霾、没有水污染、没有加班的原始世界同时,成为让野生动物闻风丧胆的长毛象杀手。    我的意思是,本文中提到的SSG,指的是那些只看风景就能值回票价的游戏。就比方说《孤岛惊魂 野蛮纪元》吧,虽然可能不是所有人都会觉得这游戏有多好玩,但像这种有机会扮演长毛象杀手、尽览石器时代风光的游戏,也能提供给我们一种别样的体验。可以说,一个好游戏的风景做得漂亮,可能会增加销量;而一个不那么好玩的游戏,只要风景够好看,也能吸引到特定的玩家群。  那么,SSG游戏的吸引力究竟何在?  贫穷使我&&  为了论证我的观点,先来展示几组美国、日本和我国的经济数据。虽然我不是专业学者,不过在我看来,这些数据能够提供的观点,还是很直观的。    ※数据来自世界银行网站、中国新闻网、中国经济网、中国国家统计局网站等  初看这组数据,除了说明我国改革发展依然任重道远之外,似乎也没什么其他内容。不过真相往往隐藏在细节里。  首先来看第二栏,出境旅游人次。我们可以发现,虽然如今大家的朋友圈里面都是异国风光,什么欧洲日本基里巴斯,看上去不亦乐乎。然而,2016年全年也只有不到9%的人出境转了转、看了看。也就是说,你环顾一圈办公室里面的二十几号人,其中只有两三个去年出去浪了一把。至于美国的此项数据,四个人里面就有一个,虽然看上去很高,但同样也不是人人都会走出国门。    当然对于不少人来说,出去玩最主要的不是玩,而是买  结论A:即使是蝉联全球出境游人次榜首的我国,其实出境游人数也只是占旅游总人数的3%,更别提拥有出境证件的只占总人口10%;而号称全球第一强国的美国,在0.8亿的出境人次之中,还有0.45亿只是在北美地区(加拿大、墨西哥)旅游,考虑到这两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现状,这0.45亿游客很难说是走向了世界。  再让我们来看看城镇化率。从表中可以看出,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我国的城镇化率远远低于美国和日本,不过这个数字已经超过了世界平均水平,还算不错。但是,因为人口基数的巨大差距,“城镇”与“城市”的概念,在我们和西方人的头脑中是不一样的。  来看看我国人口数量排名前五的城市:重庆(3017万),上海(2415万),北京(2171万),成都(1592万),天津(1547万)。你看,人口上千万那是起码的。  美国人口数量前两位的城市:纽约(851万),洛杉矶(397万)。  日本人口数量前两位的城市分别:东京特别区(927万),横滨(372万)。在这里要说明一下,这里所列的东京特别区数据不包括琦玉、千叶、神奈川等“东京都市圈”内的县。  看完这些让人头大的数据,让我们查一查国内比较大的城市,铁岭的人口数量。  啊?266万人?  你知道吗?铁岭的人口数量,能排到全美第四、全日本第四。    铁岭夜景    纽约夜景  现在你应该明白我的意思了:一个200万人口的城市,在我们看来只能算是中等大小,在西方人看来却已经是一个巨怪了;至于我国的“大城市”及其生活景象,对于西方人来说,实在是一个过于恐怖的巨怪在蠕动。  结论B:一个出生并成长于几十万人口城市的洋大人,一个本国最大城市只有不到一千万人口的洋大人,当然会被游戏中花花绿绿的洛圣都、气势恢宏的黄金城、一眼望不到边的巴黎天际线所震撼。  最后,把结论A和结论B加起来,就得到了本段的结论:  或许你认为游戏中的好风景只是锦上添花,但是对于很多客观条件所限、尚未踏出国门、离家最近的超市也要开着皮卡跑出十公里的人来说,能在游戏中领略美景,显然是相当享受、物有所值的一件事。    农民企业家老崔驾车采购  还原历史书  大阪USJ最受欢迎的游乐项目,就是哈利·波特主题城堡。主题城堡为游客提供了沉浸式体验,从奥利凡德魔杖店的白人演员到黑湖边上的周边店店员,都在以最热情的方式、最大限度地告诉游客:你就是在霍格沃茨。  我在周边店里买了一根伏地魔的魔杖,付钱的时候,年轻貌美的女店员摸了一下魔杖,说:“嗯&&我感觉到一股诡异的气息呢&&”然后惊恐地看着我。  就是如此投入。  啊,当时跟她要来line就好了。    USJ霍格莫德一角,有机会一定要去看看,绝对不虚此行  其实这样的游玩形式,已经可以算是一种RP(Role-Playing)游戏。喜欢电子游戏的你一定知道RPG,我想我也不用解释它的含义了,但与之相比,真人上阵的RP游戏在内地始终没有发展起来。  什么是真人RP?还记不记得经典喜剧电影《甲方乙方》?“好梦一日游”就是最纯粹的真人RP。这种游玩形式在我们这儿显然没啥市场,但是内心狂野的欧美群众对于真人RP倒是挺热衷的。    内地喜剧代表作《甲方乙方》  我们还是用美国做例子。因为只有200多年历史,所以,南北战争之于美国人,几乎等同于三国时期之于我们:格兰特大战罗伯特·李,就是美国版的瑜亮之争;葛底斯堡演说,就是美国版的《出师表》,诸如此类。直到现在,南北战争还是美国历史中非常热门的显学 —— 因为他们也就打过这么一次内战,不研究这个就没得研究。  基于一些著名的内战战场,美国人发明了“南北战争好梦一日游”,或者三日游、五日游的游乐项目。具体玩法就是,雇人扮演NPC,带领游客重演一次知名战役。游客们身穿北军军装,在当年谢尔曼挥斥方遒的小树林里面,给南方蓄奴狗迎头痛击;或者游客们身穿南军军装,满嘴的德克萨斯苞米茬子口音,对着北方洋基佬儿们爆射不止。更有甚者,不需要专门的经营部门,只需要一群历史爱好者自行组织,就能在小树林里召集上百人,白天玩战争游戏,晚上就在小树林里支起帐篷讨论哲学问题。  美国人重演葛底斯堡战役  历史不能重演,我们也不能穿越时空,但至少真人RP为我们营造了一个半真半假的补充,让我们可以回到某个重大历史事件之中。你可以想象,若有幸亲临诸葛亮借东风的现场,而且就是守卫祭坛的士兵之一,那该是多么激动人心的事情!  当然,这种真人RP对服装道具布景乃至NPC的说话方式都有很高的要求,开销和繁琐程度都有点过分,更对玩家有严格的规定 —— 比如扮演诸葛亮的演员不能接电话,而扮演士兵的你也不能接电话。  但是,SSG的出现,让玩家摆脱了这些繁琐的程序,成为真人RP在电子游戏领域的终极补充。尤其是AC系列,一开始就告诉你:你是在玩一个历史模拟游戏,回到历史上重要的时间地点云云。一瞬间,我们穿越到很久以前猎杀长毛象刺杀圣殿骑士、调戏良家妇女、和达芬奇、丘吉尔谈笑风生&&这一切都基于SSG游戏里才有的海量逼真历史细节,包括当时的街道、当时的穿着、当时的群众娱乐活动、当时的窑子等等。  可以想见,有朝一日VR技术终于成熟,你戴上比现在的眼罩轻一百倍的眼罩,开机运行游戏,在大本钟的尖顶瞄准下方的圣殿骑士,一跃而下袖剑出鞘!    在这个瞬间成真之前,我会一直期待SSG游戏的发展和进步。  做你从未做过的事  当年《黑手党》开卖,很多玩家表示,我在游戏里面开车还得遵守交通规则?那我还玩这个游戏干啥?直接关了电视,出门开车不就得了!垃圾游戏退钱!  这是很多游戏,特别是沙盒游戏经常会面临的问题:怎样把真实和虚拟划出一条边界,让整个游戏既保持真实感,又不影响玩家的体验?不得不说,一个公认好评的游戏,往往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比如《魔兽世界》(我真的不想拿它做例子)。  依稀记得,《魔兽世界》刚推出的时候,广告语是“做你从未做过的事”。带着新鲜和期待的玩家们进入游戏,突然发现MMORPG也能创造出这样细节丰满、景色优美、世界观完整的异世界。在这个异世界里,虽然你的主业是砍人,但是除了砍人之外还可以喝酒炒菜、钓鱼打铁、倒卖敌国特产、到马戏团玩投圈,甚至是找到一个同性玩家一起彻夜在22竞技场谈心。    一传十,十传百  于是,玩家们纷纷化身为暴风城的英雄法师、奥格瑞玛最勇敢的战士、铁炉堡穿着最暴露的猎人大妈、以及雷霆崖被戴绿帽子次数最多的萨满。WOW就这么火了。  作为集成了之前所有MMORPG经验的游戏,WOW成功的原因可能有100条,但是如果没有提供给玩家们这种异世界的完整、丰富体验,估计是不会成功的。换句话说,如果这个游戏只是关卡设计优秀、人物建模细致、画面效果爆炸、社交系统完善 —— 都不会如此成功;WOW成功的秘密,就是它在你的电脑屏幕上展现出无数的细节,从而构建出一个永远无法在现实中体验的世界。  第一次在达纳苏斯的夜晚偷窥女精灵的新奇,第一次站在外域的碧血红沙上回望地球的震撼,第一次跟随同阵营玩家躺尸屠平敌方主城的刺激&&这款游戏真的做到了那句广告语“做你从未做过的事”。不仅如此,它让玩家看到的风景,是在现实中永远无法看到的风景;它让玩家做的事情,是在现实生活中永远做不到的事情。    不好意思,想看暗夜精灵的大腿,这里是没有的  现在,让我们从单个游戏,回到宏观的整体上。我一直觉得,电子游戏的核心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比如吃美味风蛇、闯进军事基地、狩猎长毛象(我实在是很喜欢狩猎长毛象),这些差不多都是我们一辈子也不会去做的事情,正是游戏为我们填补了这个空缺。  也就是说,SSG之所以能受到玩家们的欢迎,最本质的原因在于它的存在符合电子游戏的核心价值取向。谁不喜欢看着漂亮的风景养养眼呢?但是出于种种原因,也许SSG就是最合适的选择。  电子游戏发展了几十年,画面一直都在不断进化,而看风景这种行为本来就是随着画面发展到一定程度必然出现的,从这方面说,SSG也是顺应时代发展的产物。  我猜一定会有人说:既然你这么喜欢尽览大好河山,那关了游戏机出门旅游去呗。    我也想闲着没事干到伦敦喂鸽子,我也想花上2000万美元到太空玩上几天,然而我既没钱也没时间。还好有电子游戏能让我体验到在异世界喂陆行鸟,还好有电子游戏能让我感受到宇宙飞船激情对射。  这就是SSG对玩家的意义。
特别声明:本文为网易自媒体平台“网易号”作者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观点。网易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
阅读下一篇
网易通行证/邮箱用户可以直接登录:如何做好一个游戏策划? - 知乎908被浏览<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5分享邀请回答295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11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收起游戏策划 - 知乎游戏策划师,即是游戏的产品经理。关注话题分享阅读全文10K488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4K634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6K947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5.7K319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阅读全文5.3K291 条评论分享收藏感谢<strong class="NumberBoard-itemValue" title="7

我要回帖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