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那个鸡蛋沉浮实验,有没有实验的孩子,比我等级高

收藏帮助信息
教研研究教师营养悦读
当前地址:
幼儿园科学活动中对大班《沉与浮》材料投放及观察指导引发的思考
幼儿园科学教育是一种启蒙教育,重在培养孩子学科学、爱科学的兴趣。幼儿科学教育活动是指在教师的支持和引导下,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对周围的事物和现象进行感知、观察、操作、探索,发现问题并寻找答案的探究过程;是教师充分利用周围环境,为幼儿创设条件、选择适合幼儿学习的内容、提供充分的物质材料,通过运用不同的方式设计与组织幼儿参与的各种科学探索活动;是帮助幼儿主动获取科学经验、建构概念、发展智能、养成科学态度的过程。下面就以大班科学区《沉与浮》的探索活动为例来分析通过老师创设适宜的科学启蒙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帮助幼儿在探索活动中,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获得应有的知识技能。活动背景:在一次日常的班级积木消毒时,孩子们发现了浸泡在水里的许多积木有的是浮在水面上的,有的是沉在水池下的。孩子们对这个现象产生了很大的兴趣,同样的积木为什么有的是浮起来的?有的却是沉下去的?围绕着孩子们的热点话题我们在科探区投放了《沉与浮》的探索材料。活动描述片段一:沉浮实验开始了我先让孩子一起猜测什么东西可能会浮起来、哪些可能会沉下去。孩子们信心满满的表示,大的重的会沉下去,小的轻的会浮起来。我再让孩子根据自己的猜测收集实验材料。同时我也提供了一些材料,如回形针等,期望在孩子原有经验上造成认知冲突,引导幼儿从关注物体的外形到关注物体的材质。我提供了几个不同功用的脸盆(一个放浮起来的物品、一个放沉下去的物品、一个放水)和记录表,就这样,我们的沉浮实验就开始了。活动的第一天就吸引了很多人来参加,欣怡是第一个做实验的人,她把物品一个一个地放入水中,仔细地观察着物品到底是浮起来的还是沉下去的,有时分不清楚时还会把手伸入水中摸一摸,等她做完之后她拿着记录表高兴地和同伴们分享她的实验结果。孩子们在认真地实验着,当实验结果和自己的猜测一致时特别有成功感,而当不一致的时候会留下小小遗憾。在孩子充分实验的基础上,针对孩子们的问题,如为什么回形针又轻又小,也会沉下去呢?我组织孩子展开了讨论。分析:我们班级的孩子是第一次接触“沉与浮” 的活动,对于相关的一些沉浮的经验认知还是比较少的。孩子们对于沉浮的基本经验就是大的东西、重的东西会沉下去,小的东西、轻的东西会浮起来。然而孩子们在实验中得到的结果却和他们原有的经验产生了冲突。孩子们知道了原来小的、轻的东西也可能是沉下去的,而大的重的东西也可能是浮起来的,他们不再单纯从物品的外形大小和轻重来猜测它到底是沉还是浮了。另外,孩子们收集的材料中很多是塑料制品,而这些塑料制品都是浮起来了,于是孩子们也了解到从物品的属性上看,形成了“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并将这个关键经验进行了归纳和梳理。片段二:都是金属做的东西,为什么有的会浮有的会沉?在孩子们初步形成“塑料的东西会浮起来的,铁的东西会沉下去”的经验之后,我又和孩子们共同收集材料,验证已获得的经验。我重点投放了不同的金属类物品,以对孩子的已有经验造成进一步的认知冲突。孩子们实验后惊奇地发现,不管什么塑料的物品确实都是浮起来的,但同样是金属类的物品也却有不同的沉浮表现,还会像魔术一样发生变化。在一次实验中,菲菲完成实验后摆弄这些材料,当她把碗充满水之后发现碗开始沉下去了,这与之前的实验结果又产生了不同,碗在没装水之前是浮起来的,而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原来,物品的沉浮是可以改变的,本来沉的东西还可以让它变得浮起来。那么怎么样才能使物品的沉浮发生改变又成为了孩子们的一个问题。分析: 通过对不同物品简单的沉浮探索之后,孩子们对沉与浮活动有了一定的经验,也和原有的认知经验产生了矛盾点,于是我们围绕着这个矛盾点继续探索。从孩子们产生矛盾的地方入手,选择单一的、比较有特殊性的物品――金属类。由于金属类的物品在孩子们的概念中都是属于比较有重量的物品,因此对于孩子们的已有经验和实际操作结果又一定的矛盾存在。这个矛盾点是一个非常值得去探索的内容。虽然碗、盘子、易拉罐等都是金属物品,可是它们的形状都是空心的,空心的物品从重量来看就比较轻了,因此呈现的都是浮起来的状态。在这个阶段孩子们又认识到了空心与实心所产生的不同的沉浮状态。片段三:怎么改变物体的沉浮呢?     在发现碗装满水时所改变的沉浮状态后,孩子们的兴趣不单单在于观察不同物品的沉浮了,许多的孩子在操作中开始寻找让物体沉浮改变的方法了。在一次活动中,昊昊一边操作一边询问我是否能给他一根绳子,原来他想利用捆绑的方法将重的物品绑在轻的物品上增加重量以达到将物品从浮着的状态变成沉下去。孩子们在这个阶段的操作中将之前积累的经验进行运用,能从重量、大小、形状等多方位来探索改变物体沉浮的方法。分析:在前两个阶段的活动中我们围绕着不同物品的沉与浮展开。有了这两个阶段的探索实验,孩子们发现有的物品有时会沉下去有时会浮起来,也就是说物品的沉与浮不但与它本身的质量有关,也与外界的影响有关,如碗在不装满水的情况下是浮上去的,但是在装满水之后就沉下去了。因此,在这个阶段孩子们更多关注的是如何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不单单是实验观察物品的沉浮情况,而是想办法改变物体的重量或体积大小等来实现改变物品本身沉浮状态的一种探索。在这阶段孩子们的探索机会会更加多,能够选择不同物品的组合方式,增强了实验前的思考性和实验中的趣味性。通过尝试不同物品的达成来实现自己的实验结果。片段四:有趣的沉浮游戏   纸船、鸡蛋、纸盘、泡沫板……各种不同的沉浮小游戏开始了。孩子们在纸船上、纸盘上和泡沫板上不断地增加雪花片的数量,比比看谁的浮力大、谁的浮力小。原来,不同的材质,它们的浮力也是不同的。在清水中加入食用盐,看看,原本沉着的鸡蛋浮起来了,加入不同份量的盐,鸡蛋浮着的高度也会不同呢!分析:孩子们从一开始的观察物体的沉浮、感知影响物体沉浮的原因到改变物体的沉浮这一过程中,了解到了物体沉浮不仅受本身条件的制约也受到了外界因素的影响,对于物体的沉浮有了比较深入的了解。在此基础上,我们开展了各种沉浮的小游戏,通过增加物体重量、改变液体密度等方法来帮助幼儿感受不同物体所承载的不同放入浮力。如,通过在清水中不断加入食用盐的方法改变清水的密度来达到鸡蛋沉浮的效果,这与之前通过物品捆绑、增加物体重量等方法又有很大的不同。首先物品本身没有任何的改变,而改变的只是媒介物――水。通过这次的探索引导孩子去发现,改变媒介物也能改变物品的沉浮。这也开阔了孩子们的思维,提供了更多的操作方法。幼儿活动效果引发的思考:    从幼儿对一系列沉浮的实验操作来看,老师的“教”更多地体现在老师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需要所创设的环境、提供的材料。而幼儿的“学”则是体现在幼儿在整个操作过程中的探究行为。第一,善于从幼儿的兴趣中寻找素材点,让学习充满更多的乐趣。本次活动以幼儿的观察讨论热点出发,活动的素材来源于孩子的发现,从素材的选择上来看更适合孩子探索,在活动前孩子就已经具备了探索的欲望,有助于整个活动的不断推进。从孩子的兴趣点切入,通过共同收集材料,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循环中有层次性地将每个阶段的探索串联起来,以达到幼儿对沉浮经验的有序性。生活中有着丰富的学习资源,一事一物都是可以为教育利用和借鉴的。合理地利用好生活资源,能让幼儿对学习充满着兴趣,在活动前幼儿基于“感兴趣”这个内因,能将老师“教”的痕迹隐藏于活动的环境和材料中,幼儿在活动中“学”的主体性就进一步突出了。 第二,活动中教师扮演好“支持者”的角色从这一系列的探究活动中不难看出,教师的定位是活动中的支持者。通过创设有效性的情境,仔细观察幼儿的操作、分析活动效果的产生原因来不断调整所投放的材料。活动中幼儿的主体性一览无遗,将幼儿的活动推在前面。当然教师在给予支持性材料的同时也要好在整个活动中的核心经验和价值,即通过本次活动要让幼儿学习些什么?感受些什么?在整个活动中我利用沉浮材料的不同性质不断制造与幼儿原本认知经验的冲突点。这些矛盾的冲突点就是本次活动中的教育价值所在,从提供材料引导幼儿去猜测结果,验证结果,从而来发现问题,在这一连串的活动中,不断丰富、拓展孩子们对沉浮的认知经验。只有孩子在活动中的不断体验、尝试,才能更好的将这些认知经验转化为幼儿内在的经验。科学探索是幼儿在操作中将科学的核心概念转化为本体经验的过程。面对着大班的幼儿如何将各种理论性、科学性的内容通过有效的途径让幼儿来获得是我一直在思考着的。从实践中不难发现,幼儿在活动中的操作探究是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之一,也更符合学龄前幼儿的学习特点。活动中老师的“教”和幼儿的“学”形成了反比,幼儿通过活动中不断积累的探究经验来进一步分析材料、操作实验从而获取具象的科学经验,而老师则通过观察幼儿的操作,不断调整材料及问题情境的创设来引导幼儿去学习获得相关的学科经验。这种“少教多学”的有效教学模式改变了一般的学习方式,重在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幼儿自主地投入学习,把学习视为享受的乐事,以此充分调动了孩子的内驱力,更好地促进幼儿科学探究的能力。                                                                              姓名:王瑾工作单位:上海市青浦夏雨幼儿园通讯地址:上海市青浦区华乐路301号
评分人数: 0
访问次数:10692
图片新闻推荐
推荐栏目:&
推荐链接:&&
上海市教委直属单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各区教育信息网
黄浦区教育信息网
静安区教育信息网
徐汇区教育信息网
长宁区教育信息网
普陀区教育信息网
闸北区教育信息网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信息网
浦东区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崇明县教育信息网
其他教育网站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
上海教育网
徐汇学前教育网
上海浦东学前教育网
上海嘉定学前教育网
上海市金山区学前教育网
中国学前教育网
北京学前教育网
山东学前教育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查看: 215|回复: 10
“沉浮”实验
一回到家,星宇要先做实验再吃饭!呵呵
先来个乒乓球吧。。。会是“沉”呢还是“浮”呢?
IMG_403.jpg (50.33 KB, 下载次数: 0)
18:15 上传
哇!浮上来了。。。
IMG_428.jpg (46.69 KB, 下载次数: 0)
18:16 上传
我摁摁摁,摁下去,哈哈
IMG_524.jpg (42.84 KB, 下载次数: 0)
18:18 上传
再来个小石头吧
IMG_639.jpg (44.69 KB, 下载次数: 0)
18:19 上传
哇!居然沉下去了。。。为什么呢?
IMG_724.jpg (44.39 KB, 下载次数: 0)
18:20 上传
意犹未尽,让爸爸编个小船试试吧
IMG_902.jpg (44.32 KB, 下载次数: 0)
18:21 上传
啊。。。小船也浮上来啦。。。
IMG_843.jpg (44.51 KB, 下载次数: 0)
18:22 上传
再弄什么呢?拿上我的玩具小车吧。
IMG_402.jpg (43.5 KB, 下载次数: 0)
18:23 上传
IMG_648.jpg (40.96 KB, 下载次数: 0)
18:24 上传
哈哈!太有意思了
,又长见识了
陈星宇好棒哦 {:soso_e142:}自己动手做才会长知识哦 {:soso_e179:}
星宇表现的总是很乖,即使在爸爸妈妈面前也一样,这说明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前列,从小给孩子养成的习惯很好,希望星宇继续努力,保持一贯的好习惯。如果能够主动和老师多交流就更好了,加油,我们欢迎你给我们讲事情的
高钰媛的妈妈 发表于
陈星宇好棒哦 自己动手做才会长知识哦
谢谢夸奖哦,高钰媛也很棒哦
泡泡糖 发表于
星宇表现的总是很乖,即使在爸爸妈妈面前也一样,这说明父母的教育观念很前列,从小给孩子养成的习惯很好, ...
谢谢王老师!从小我就比较注重孩子好习惯的养成,到了幼儿园孩子更是养成了更多的好习惯,真的非常感谢老师!星宇在我们跟前总是喋喋不休,有很多的为什么,嘴巴总也不停,但是对于比较陌生的人他好像就是不知道该怎么交流,(遗传我的,呵呵)对于老师吧,他更是有种崇拜也不敢交流,(经常说他长大了要当陈老师,呵呵)但是只要老师问他,他肯定会回答的!就是不主动,呵呵。。。这点我也在慢慢的训练他,他胆量太小,也希望老师能多多的锻炼他的胆量,再次感谢老师!星宇在三幼在小一班真的感觉非常适应!经常夸三位老师好!老师也象妈妈一样爱他!我也非常高兴!无法用语言来表达,千言万语汇成一句话:真心的谢谢老师!
星宇真是很乖,很讨人爱的。{:soso_e179:}
星宇一直很棒啊 加油啊 {:soso__:}{:soso__:}
高曼琳爸妈 发表于
星宇一直很棒啊 加油啊
曼琳感冒好了没有啊?小宝都想你了,呵呵
陈星宇的妈妈 发表于
曼琳感冒好了没有啊?小宝都想你了,呵呵
没有了&&琳琳也想小宝了 争取下周归队啊
Powered by
(中幼网微信)豆丁微信公众号
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蔬果沉浮说课稿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http://www.docin.com/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35个幼儿喜欢的科学小实验
在幼儿园进行科学小实验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希望通过以下简单、有趣、适合操作的科学小实验,让孩子在“玩科学、做科学、想科学、议科学、用科学”的过程中,激发孩子的好奇心和探究热情,并在实验中探索事物规律,同时,学会遵守规则、相互合作。以下是“幼儿园科学小实验大全”:
& & 1、会变色的花
材料准备:两枝浅色带茎的花,相同的透明瓶两个,蓝色墨水。&
实验操作:&
(1)将两个透明瓶内注入相同多的水,其中一个滴入几滴蓝色墨水&
(2)将两支花分别放入透明瓶内,几天后观察花朵颜色的变化。&
指导建议:&
●提供给幼儿的花朵颜色尽量是浅色的。&
●注意引导幼儿每天观察茎及花朵的变化,并做好记录。&
拓展与替代:可在自然角用芹菜、香菜等易观察的植物做实验,引导幼儿观察并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茎是植物的营养器官之一,具有支撑植物、运输水分和养料的作用。植物的茎能从下至上地将根吸收的水分和养料运输到植物的各个部分。花瓶中的花朵会变色正是因为茎输导蓝色墨水的原因。
& 2、互不理睬的气球
材料准备:气球两个、干燥的绒布(或绒毛衣)、细线。&
制作方法:把两只气球吹满气,绑好以防止漏气,并用细线连在一起。&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手提细线的中间,会发现两只气球是相互靠在一起的。&
(2)让幼儿用干燥的绒布(绒毛衣)分别在两只气球上充分摩擦,然后再提起线,会看到两只气球分开了。&
指导建议:提醒幼儿摩擦时用力要适度,不要把气球弄破。&
拓展与替代:把塑料绳扎成把,自上而下用手不断地捋,就会看到塑料绳像花朵一样展开。&
附:科学小知识&
科学实验表明,物体因摩擦而带的电,不是正电就是负电。与用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正电;与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所带的电相同的,叫做负电。相同的电荷有相互排斥的特性,而不同的电荷会互相吸引。由于两个气球被绒布摩擦后带上了同种电荷,所以会互相排斥,自然就分开了。
& 3、电池家族&
&&材料准备:各种型号不一的电池、电动玩具一个
电池家族图。&
实验操作:&
(1)让幼儿观察电池的外形特征,按照型号、功能给电池分类或排队。&
(2)引导幼儿选择合适的电池,按照正确的方法装入电动玩具内,使电动玩具动起来。&
指导建议:&
●指导小班幼儿在玩电动玩具的过程中了解电池的作用。&
●在认识电池的基础上,指导中、大班幼儿给玩具安装电池,引导幼儿观察电池的“,、“一”两极,进行正确安装。&
●提醒幼儿将废旧电池回收到指定位置。&
拓展与替代:&
◆指导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和父母一起寻找家里需要使用电池的物品,如手机、手电筒、钟表等,并尝试拆装电池。&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充电电池,让幼儿了解充电电池和普通电池的区别。&
附:科学小知识&
电池是泛指能产生电能的小型装置,如太阳能电池。我们通常使用的化学电池可以分成原电池与蓄电池两种。原电池制成后即可以产生电流,但在放电完毕即被废弃。蓄电池又被称为二次电池,充电后可放电使用,放电完毕后还可以充电再用。目前,我们通用的一次性电池主要有碳性电池和碱性电池,一般每节1.5V,呈圆柱形,型号常见的有1号、5号和7号,数字越大,型号越小。当我们把电池正确安装到电动玩具里后,打开开关,电池就能给电路提供电流了,同时把电能转化成机械能,玩具就能动起来了。
& 4、磁力线
材料准备:一个小盘子,一个塑料袋;一张手工纸,一些铁屑;一根条形磁铁。&
实验操作:&
1.将磁铁放入塑料袋中,接着在沙堆里搅拌,然后拿出塑料袋放到小盘子里,取出磁铁,铁屑就会掉下来,多次以后就能取得很多铁屑。&
2.将磁铁放到手工纸上,在周围均匀地撒上收集到的铁屑,轻轻敲打手工纸,由于磁场的作用,纸上就会出现磁力线的图案了。&
指导要点:教育幼儿不要将磁铁接近手机和手表、电视机等电子产品,以免损坏这些电子产品。
& 5、美丽的彩虹
材料准备:两个塑料水瓶,一支圆规;一把锥子,一些水;一根小号缝衣针。&
实验操作:&
1.用缝衣针在塑料瓶盖上扎大概二十几个小孔,将塑料瓶灌满水,盖紧瓶盖,人背对太阳,握住瓶子,轻轻地挤压使水喷出来,就能看见彩虹了。&
2.用锥子在另一个瓶盖上扎孔,重复上面的试验,这次从瓶盖上喷出的小雨中就看不到彩虹了。&
指导要点:幼儿在用缝衣针扎孔时要指导幼儿注意使用缝衣针的方法,使用缝衣针时要注意不弄到手上
& 6、水笛 &
材料准备:一根长吸管,一把剪刀;一只玻璃牛奶瓶;一瓶水。&
实验操作:&
1、用一直空的玻璃牛奶瓶,向瓶中放入大半瓶水;&
2、用剪刀在长吸管大约三分之一处剪个口子,使它几乎断开,但还要连着一点;&
3、使吸管在切开处弯曲,将吸管较长的一段插入水中,切口处于水面上,使劲向吸管吹气就会听见声音,调整吸管在水中的位置,声音又会发生变化。&
& &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向吸管中吹气的时候就会产生一股喷出的气流。这股横向的气流通过较长段吸管口部的时候,引起吸管中气柱的振动,于是产生了一个微弱但稳定的声音。当较长段吸管在水中下降时,振动的空气柱缩短了,从而产生了一个较高调的声音,吸管上升,空气柱加长,便产生了一个低调的声音。
&7、自制陀螺
材料准备:废旧光盘、水彩笔、各种颜色的即时贴。&
制作方法:用各种即时贴装饰光盘,然后将粗细适中的水彩笔从光盘中小孔穿入,并固定住。&
实验操作:让幼儿用力拧转陀螺,然后放手,让陀螺旋转,看谁的陀螺旋转时间最长。&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分别用水彩笔的两头做支点,观察旋转速度和时间的不同。&
●观察陀螺旋转速度不同时,光盘上即时贴颜色的变化。&
●调整支点距离地面的距离,观察陀螺旋转时间长短的变化。&
●指导幼儿用不同的力度旋转陀螺,观察陀螺旋转的时间长短。&
拓展与替代:&
◆可使用卡纸、火柴棒或其他材料制作陀螺。&
◆用红、黄、蓝三种颜色中任意两种颜色装饰陀螺,进行三原色实验。&
◆让幼儿在生活中玩各种各样的陀螺。&
& & 附:科学小知识
陀螺是中国古老的儿童玩具,是在地上转的回转体。陀螺在旋转的时候,不但围绕它本身的轴线转动,而且还围绕一个垂直轴做锥形运动。要让陀螺立起来,必须不断地施加外力,一旦失去外力的帮助,陀螺很快就会倒下来,因为陀螺的支,占、太小,无法支撑自身的重量。陀螺转动的时间长短与支点距离地面的远近、旋转时的用力大小、支点与地面接触面积和摩擦力有关。
& 8、自制沙漏
材料准备:两两相同的矿泉水瓶若干(瓶口大小不一)、沙子、秒表。&
制作方法:&
(1)两个相同的矿泉水瓶为一组,在其中一个矿泉水瓶中装入适量的沙子。每组瓶子中装入的沙子数量不变。&
(2)分别将每组矿泉水瓶的瓶口相对并用透明胶带扎紧,可以在瓶身做简单的装饰,沙漏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
(1)请幼儿倒转一组沙漏,观察沙子的流动,记录沙子流完的时间。&
(2)请幼儿同时倒转多个瓶口大小不等的沙漏,比较它们流完的不同时间。&
& & 或者:&
(1)教师在制作沙漏时,用剪刀在瓶盖上戳洞,洞有大有小,可以有两个或三个洞。(见“自制沙漏图1”)&
(2)在同时倒转沙漏的过程中,请幼儿观察、比较瓶盖眼大小与沙子流速的关系。&
教师指导建议:&
●定期检查沙漏,避免沙漏漏沙。&
●可以请幼儿自选沙漏进行比赛,看谁的沙漏沙子流得速度快,提醒幼儿要同时倒转沙漏,确保实验效果的准确性。&
●注意引导幼儿观察沙子的流速,并能记录观察到的结果。&
●搜集资料向幼儿介绍沙漏的历史,知道沙漏是古代的一种计时工具。&
拓展与替代:&
◆在沙漏中放入小米、绿豆或黄豆等谷粒制作成米漏。&
◆请幼儿同时倒转米漏,观察不同瓶口谷粒流动的速度。&
& & 附:科学小知识
给沙子一个外力,沙子就能流动起来,不断地翻转沙漏就等于给了沙子一个外力,所以沙子能够流动起来。沙子的流速与沙漏瓶口的大小和瓶盖眼的数量、直径大小有关:瓶口越大、瓶盖眼越多且直径越大,流速越快;瓶口越小、瓶盖眼越少且直径越小,流速越慢。&
沙漏也叫做沙钟,是一种测量时间的装置。沙漏由上下两个相同的瓶子组成,中间用狭窄的连接管道连在一起,上部瓶子所蛊的细沙通过中间细管慢慢流入底部瓶子中,这一过程所需要的时间可以被用来对时间进行测量。一旦所有的沙子都流到底部瓶子里,该沙漏就可以被颠倒以测量时间了。这种沙漏的优点是可以两面使用,翻过来,底部就可以成为上部继续使用。
& 9、自制喷泉&
材料准备:两个大一些的空饮料瓶(如雪碧瓶)、大头钉、水&
制作方法:&
(1)在一个雪碧瓶的瓶身一侧竖排用大头钉扎若干个直径大小相同的小孔。&
(2)在另一个雪碧瓶的瓶盖上扎数个直径大小不同的小孔。&
实验操作:&
(1)让幼儿在第一个瓶子中装满水,水会从瓶身的小孔中喷出来,且水喷射的距离不同。
(2)让幼儿在第二个瓶子中也装满水,并拧紧瓶盖,然后用力挤压瓶身,水会象喷泉一样从上面喷出来。&
指导建议:&
●操作第一个瓶子时,教师要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哪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远,哪一个小孔喷出的水射得近,请幼儿记录自己观察到的结果。&
●操作第二个瓶子时,教师要引导幼儿感受用力大小对形成喷泉大小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有条件的幼儿园可带领幼儿观察户外喷泉。&
& & 附:科学小知识
水的压力由水的深度决定,水越深,水压就越大;水越浅,水压就越小。所以,在瓶身上的小孔直径相同的情l)下’从瓶子底部喷出的水喷射得最远,顶部喷出的水射出的距离最近。此外,当用力挤压瓶身时,瓶子中的水同时受到压力的影响,从大小不同的小孔中喷射出来。挤压越用力,水压越大,喷泉越大。&
&10、自制泡泡水
材料准备:洗衣粉、餐洗净、肥皂片、小勺子、水、杯子。
实验操作:请幼儿任意选择一种材料放入水杯里搅拌做成泡泡水,吹泡泡玩。&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用各种材料做泡泡水,看看哪一种材料溶解的速度快,哪一种材料容易吹出泡泡来,以及材料和水以多大的比例结合吹出的泡泡才又大又多。&
●带幼儿到户外吹泡泡,引导幼儿观察泡泡表面的色彩变化。&
●提醒幼儿不要把泡泡水吸到嘴里。&
拓展与替代:&
◆在幼儿自制泡泡水时,可以提供盐、糖等不能吹出泡泡的材料,引导幼儿对比实验。&
◆让幼儿在洗手、洗脸、刷牙时注意观察是否有泡泡生成。&
附:科学小知识&
泡泡是由于水的表面张力而形成的。通常水分子间的相互吸引力比水分子与空气之间的吸引力强,这些水分子就像被黏在一起一样,但如果水分子之间过度黏合在一起,泡泡就不易形成了。洗衣粉“打破”了水的这种表面张力,它把表面张力降低到只有通常状况下的1/3,而这正是吹泡泡所需的最佳张力。&
泡泡水的调配比例会影响吹泡泡的效果。一般,以2份餐洗潦加6份水调出的泡泡水即可使用。甘油是一种吸湿液体,它与水结合会形成一种较弱的化学黏合剂,减缓水的蒸发速度。因此,为了使泡泡不那么快消失,可以在泡泡水里放入一些甘油。通常情况下,吹泡泡溶液最佳配方为:2份餐洗净、6份水和1—4份甘油。透过泡泡我们能够看到七彩光,这是因为光线穿过肥皂泡的薄膜时发生折射的缘故。
& 11、有趣的不倒翁
材料准备:塑料乒乓球、橡皮泥、彩纸、水彩笔、沙子、绿豆。&
制作方法:&
(1)将塑料乒乓球剪开一个小口,把橡皮泥粘在小球内底部中间的位置上,作为不倒翁的身体。&
(2)用彩纸做一个圆锥体,画上五官,作为不倒翁的头。&
(3)用黏合剂将圆锥体和塑料小球粘合好,做成不倒翁。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手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摇摆状态,看是否会倒下。&
(2)给幼儿分发乒乓球,让幼儿改变橡皮泥的重量和在乒乓球内的位置,观察不倒翁是否会倒下,让他们明白不倒翁的重心越低,不倒翁就站得越稳定,越平衡。&
(3)让幼儿在乒乓球内填充沙子、豆粒等各种材料,再推动不倒翁,观察其变化,让他们明白只有物体固定了,才有可能使不倒翁不倒。&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用大小不同的力推动不倒翁,观察其摆动的情况。&
●引导幼儿观察不倒翁的形状和内部构造,了解不倒翁上轻下重、底部圆形的特点。&
●鼓励幼儿想办法使乒乓球内的沙子和豆粒固定在乒乓球底部。&
拓展与替代:&
◆可用鸡蛋壳等球状物体代替乒乓球制作不倒翁。&
◆也可把圆形卡纸对折成半圆制作不倒翁。&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寻找与不倒翁制作原理相同的用品或玩具,如摇椅、摇摆木马等。&
附:科学小知识&
塑料乒乓球内粘有橡皮泥的部位最重,所以成为不倒翁的重心。粘的位置越低,不倒翁的重心越低,越稳定。不倒翁处于平衡时,重心和接触点的距离最短,即重心最低,这时最稳定。推动不倒翁时,外力导致不倒翁与桌面的接触点与重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外力撤销后,重力会使其回到重心最低的位置保持平衡,所以,不倒翁无论怎么摇摆都不会倒。
& 12、影子的形成
材料准备:手电筒、小玩偶(不透明物体)、玻璃杯(透明物体)、塑料杯(半透明物体)、记录纸、笔。
实验操作:&
(1)把三种物体放在地板上,让幼儿用手电筒分别照射,观察并记录其影子。&
(2)变换手电筒位置照射小玩偶(不透明物体),观察、记录玩偶形成的影子。&
(3)手电筒不动,变化小玩偶离手电筒的距离,观察其影子大小的变化。&
&指导建议:&
●为了得到满意的活动效果,活动教室的窗户最好用不透明窗帘遮挡住。&
●引导幼儿分析影子形成的原因及光源位置对影子的影响。&
拓展与替代:&
◆有条件的幼儿园可以提供投影仪、应急灯、聚光灯等供幼儿做游戏。&
◆观察夜晚中物体的影子,并寻找光源。&
◆在户外选择一样物体,让幼儿画下该物体在一天中影子的变化,并进行测量与记录。&
附:科学小知识&
光在直线传播时如果被不透明物体挡住,就会在物体背面形成影子。光可完全透过透明物体,所以完全透明的物体不能形成影子;光穿过半透明的物体时会透出一部分光,形成一个半透明的影子。光照射角度不同,影子的形状、大小就会不同。物体离光源的距离不同,影子的大小也不同。
& 13、小刺猬长刺
材料准备:磁铁、铁屑、长方形塑料托盘、和托盘底面大小相同的白纸、蜡笔。&
制作方法:&
(1)在纸上画上一只蹲在苹果树下的小刺猬,注意刺猬身上的刺不画。
(2)把画铺在托盘上。&
实验操作:将铁屑轻轻撒到画上,再将磁铁放在托盒的下面,轻轻移动磁铁,将铁屑全都吸到小刺猬的身上,帮助小刺猬长出尖刺。&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取放铁屑要小心,注意不要将铁屑撒到托盘外面,更不要对着铁屑吹气,防止迷眼。&
●提供给幼儿的磁铁大小要与所画刺猬大小相同,使表现效果更形象。&
●在托盘下任意移动磁铁,观察铁屑的运动状态。&
拓展与替代:&
◆任意变换背景图,利用铁屑进行趣味造型活动。&
& & ◆利用铁屑表现条形和U形磁铁的磁场线的分布情况,感受
磁铁磁场的存在。&
附:科学小知识&
磁铁能够吸引铁质物品,而铁屑细碎的形态,在磁铁的吸引下可以表现出独特的艺术造型。铁屑还可以显示磁铁磁场的存在,利用铁屑对磁力线的显现效果,可以使幼儿生动形象地感知不同形状磁铁的磁力线分布情况。&
& &14、吸水性实验
材料准备: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滴管、水盆、直尺、胶带。&
实验操作:&
(1)把报纸、电光纸、纸巾、牛皮纸剪成大小一样的长条,然后把一端用胶带粘在直尺上,使垂下的纸条长度相同。用手拿着直尺放在水面上方,让纸条同时浸入水中,让幼儿观察哪个纸条的水上升的快,就说明它的吸水能力强。
(2)将这四种不同的纸平铺在桌子上,同时在每一张纸上滴等量的水滴,看看在哪一种纸上水滴扩散得最快。
指导建议:&
●活动前,教师应和幼儿一起观察不同种类的纸,了解其特性。&
●选用的纸的质地差别要大,以便让幼儿看到明显的实验效果。&
●为了保证实验的科学性,注意要“同时”对这四种纸进行操作。&
拓展与替代:&
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 15、神奇造纸术
材料准备:废旧纸张、水、胶水、橡胶手套、塑料板、纱网、木棒。&
制作方法:&
(1)将废旧纸张泡湿后撕碎,越小越好,然后再放在适量的水中浸泡。
(2)让幼儿带上橡胶手套将泡好的纸抓碎,加入胶水并用木棒搅拌均匀。
(3)把做好的纸浆放在纱网上脱水,然后均匀平摊在塑料板上压平晾干。
实验操作:让幼儿感受自己造纸的乐趣,并在晒干的纸上写写画画。&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较薄的纸尽量用手撕,不要用机器,以免破坏纸的植物纤维,且撕得越碎越好。&
●纸泡好后’水如果太多,提醒幼儿应在加入胶水前将多余的水滤出。&
●晒纸浆时,提示幼儿晒得越薄越均匀越好。&
拓展与代替:较稠的纸浆可以制成较厚的纸板,或利用~些模具压制成各种形状,如面具等。&
附:科学小知识&
纸是用以书写、印刷、绘画或包装等的片状纤维制品。一般由经过制浆处理的植物纤维的水悬浮液,在纱网上交错组合,初步脱水’再经压缩、烘干而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纸的国家。在很早的时候’我们的祖先是在龟甲和兽骨上刻字,后来又在竹简上写字’但是这些东西都很笨重。再后来也有在丝绸上写的,虽然轻便了许多,却很昂贵。大约2000年前,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用树皮、破布等常见或废旧物品造的纸,非常适合书写,慢慢地就传遍了全世界。
& 16、神奇的放大镜
材料准备:放大镜、平面镜、各种实物或标本、黑色纸张、白纸、剪刀 。
实验操作:&
(1)让幼儿用放大镜观察各种实物或标本。&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同一种物体在平面镜与放大镜下的不同。&
(3)指导幼儿用放大镜点火:天气晴好时,取一张纸,然后将放大镜放在太阳光底下且放大镜的焦点对准纸张,过一段时间纸就会被点燃。&
(4)引导幼儿玩小鸡翻身游戏:取一张黑纸,剪成放大镜镜面大小,在纸中间剪一只镂空的小鸡,再把纸粘贴在放大镜上。然后把放大镜对准阳光,并在放大镜的对面放一张白纸。当放大镜离白纸近时,会在纸上看到站立的小鸡。当放大镜离白纸远时,会在纸上看到小鸡翻身了。
指导建议:&
●教幼儿学会使用放大镜。&
●引导幼儿不断变化物体与放大镜之间的距离,观察镜中成像的变化。&
●玩用放大镜点火游戏时,提示幼儿注意安全。&
拓展与替代:请幼儿观察生活中哪些物品利用了放大镜的原理。&
附:科学小知识&
放大镜是由透明物质制成的、中央部分比边缘部分厚、能使光线汇聚的透镜。&
放大镜通过折射将光线聚拢,使焦点物体的温度提高以逐渐达到燃点。放大镜的直径越大,焦点温度越高;直径越小,焦点温度越低。&
从透镜的光心到光聚集之焦点的距离,叫做焦距。物体在放大镜的一倍焦距内成正立放大的虚像;物体在大于一倍焦距小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放大的实像;物体在两倍焦距处成倒立等大的实像;物体在大于两倍焦距的地方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 17、融化和溶解
材料准备:大小相同的小碗若干、温度计、糖块、咖啡、砂糖、盐、勺子、杯子、饮用水。&
实验操作:&
(1)将盛满水的若干个大小相同的小碗放进冰箱把水冷冻成冰块,如果在冬季可在户外自然冷冻。&
(2)将若干个冰块同时拿出,引导幼儿用多种方法让冰块融化,比较融化速度的不同。比如,放在室内任其自然融化、加热融化、放在阳光下融化等。&
(3)让幼儿分别舀一勺咖啡、一勺砂糖、一勺盐以及一块糖块,然后把它们同时放在不同温度但水量相同的水杯中,并用勺子搅拌,观察溶解现象。&
(4)溶解后请幼儿品尝,会有甜、咸、苦的味道,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指导建议:&
●在观察融化现象时,注意让幼儿比较温度对冰块融化的影响。&
●在观察溶解现象时,让幼儿观察比较哪些物体容易溶解、哪些物体不容易溶解,让幼儿比较水的温度和搅拌速度的不同对溶解的影响。&
●指导大班幼儿学会使用温度计,让他们尝试将自己观察到的结果和温度记录下来。&
拓展与替代:&
◆建议幼儿在饮料中加入冰块,制作一杯可口的冷饮。&
◆在幼儿自制冷饮时,引导幼儿注意观察冰块与水温之间的关系:随着冰块的融化,饮料逐渐变凉,冰块越多,水温越低。&
◆鼓励幼儿在家中选择多种材料自制饮料,如奶粉、咖啡、桔子粉等,进一步感受溶解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固体受热化成液体的过程,被称为融化。通常情况下,体积相同的冰块,温度越高,融化的速度越快。一种物质(溶质)分散于另一种物质(溶剂)中成为溶液的过程,被称为溶解。比如,食盐或蔗糖溶解手水而咸水溶液。溶解的速度与溶质的性质、溶质在溶剂中的被搅拌的速度以及溶剂的温度等因素有关。通常情况下,颗粒状的溶质比块状的溶质容易溶解;搅拌的溶液比没有搅拌的溶液,其溶质容易溶解;温度高的溶剂比温度低的溶剂,其溶质容易溶解。&
& 18、会翻跟头的小胶囊
材料准备:3个空胶囊、l粒钢珠、若干小沙粒、l块棉花、l块硬纸板、若干积木。&
制作方法:&
(1)分别将钢珠、沙粒、棉花装入3个空胶囊里&
(2)把几块积木摞起来,把硬纸板的两边折起来做成一个轨道把它的一端搭在积木上,形成一定的坡度。&
实验操作:&
1、把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倾斜的硬纸板上,就会看到胶囊不断地翻起跟头来。&
2、另外两个胶囊也分别放在硬纸板上,观察其是否会翻跟头&
指导建议:&
1、幼儿观察硬纸板倾斜的角度不同,装有钢珠的胶囊翻的速度就会不同。&
2、幼儿观察、比较胶囊内装的材料不同,胶囊的运动情况也不同&
拓展与替代:&
◆寻找类似于胶囊的长椭圆形物品代替胶囊进行实验。&
◆寻找能滚动的其他材料代替钢珠,让胶囊翻跟头。&
◆将装有钢珠的胶囊放在纸盒内,任意倾斜纸盒,观察胶囊的翻动方向。&
附:科学小知识&
当把带有钢珠的胶囊放在斜面上时,钢珠在重力的作用下滚动带动胶囊下滑,同时改变胶囊的重心。在不断下滑的过程中,胶囊的重心也在不断改变,就会不停地翻跟头。而沙粒和棉花等物质不具有在斜面上滚动的性质,所以它们不能改变胶囊的重心,胶囊也就不能翻跟头。
& 19、冻冰花
材料准备:小碗、棉线、亮光纸纸屑、水。&
制作方法:&
(1)在小碗中放人亮光纸纸屑,并倒满水。&
(2)将棉线的一头放入小碗中,另一头露在碗外面。&
(3)将小碗放入冰箱冷冻(如果是冬季,最好放在室外自然冷冻)。&
(4)冻好后,把冰花提出来即可。&
实验操作:&
(1)把冻好的冰花挂在树枝或者阳台上,请幼儿一起欣赏。&
(2)让幼儿到户外把冰花放在地上拉着玩,摩擦产生的热量会使冰融化,在地面上留下一条水痕。&
指导建议:&
●在制作和操作冰花的过程中,帮助幼儿体验水遇冷凝结成冰、冰遇热又化成水的过程。&
●提醒幼儿在选择纸屑做冰花时,要选择不怕水的纸。&
拓展与替代:&
◆鼓励幼儿选择各种漂亮的纸或者小玩具、花瓣等材料,将它们放入碗中冻冰花;也可以让幼儿在水中加入各色颜料,看谁的冰花最漂亮;还可以让幼儿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冻不同形状的冰花(球状、三角状等)。&
◆和幼儿一起观察冬季路面结的冰、屋檐上冻出的冰凌以及雾凇,进一步感受水遇冷结冰的现象。&
附:科学小知识&
冻冰花的过程就是水遇冷结成冰的过程,如果我们选择不同形状的容器,会出现不同形状的冰花。&
雾凇,俗称树挂,是北方冬季可以见到的一种类似霜降的自然现象,是一种冰雪美景。它是由于空气中温度低于零度却没有冻结的雾滴随风在树枝等物体上不断积聚冻结的结果,表现为白色不透明的颗粒状结构沉积物。雾凇现象在我国北方很普遍,在南方高山地区也很常见,只要雾中有冷却的水滴,并达到一定温度就可形成。
& 20、沉浮实验
材料准备:木质玩具、塑料玩具、海绵、乒乓球、曲别针、石子以及玻璃球等不同质地的材料、记录表、装满水的水盆。&
实验操作:&
(1)小班幼儿玩时,可以让他们把各种材料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哪种材料会沉下去,哪种材料会浮在水面上。&
(2)中、大班幼儿玩时,可以尝试让他们用各种方法改变物体的沉浮状态,比如,如何让上浮的材料下沉、如何让下沉的材料上浮等。&
指导建议:&
●分组进行实验时,教师应根据参与实验的幼儿人数选择适宜的水盆和材料。教师要提醒幼儿穿兜兜褂或者挽好袖子,避免他们在活动中弄湿衣服。&
●请幼儿记录观察结果:幼儿可以从“预设结果一实验验证”两个角度来进行记录。建议在活动前记录“预设结果”,在活动后记录“实验验证”,要避免幼儿在实验中弄湿记录表。&
●教师和幼儿一起进行小结,知道铁和铁制品、石头等在水中会下沉,塑料和木质材料在水中会上浮,并请幼儿说清楚“沉下去”和“浮上来”。&
●鼓励幼儿大胆选择更多的料材进行实验并记录实验结果,组织幼儿相互交流经验。&
拓展与替代:&
◆可以让幼儿进行“让鸡蛋浮起来”的实验。准备一杯清水,并把鸡蛋放进去,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情况,然后在这杯水中不断加盐,观察鸡蛋在杯中的沉浮变化。&
◆可以让幼儿用空矿泉水瓶做实验,尝试如何让瓶子沉入水底、浮在水面或立在水中。&
◆提供各种水果(葡萄、苹果、香蕉等),引导幼儿观察水果在水中的沉浮变化。&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水中或空气中,受到的水或空气将其向上托的力叫浮力,浮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上的。物体在水中是下沉还是上浮’与它受到的重力和浮力的大小有关,也可以说与它的密度和水的密度的大小有关。当物体受到的重力大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下沉;当物体受到的重力等于它受到的浮力时,物体就会悬浮于水中;当物体受到的的重力小于它受到的浮力时一物体就会上浮。此外,相同质量的物体,越是浸在密度大的液体中,越是容易上浮。&
21、彩色的影子
材料准备:相同大小的矿泉水瓶3~5个、水彩笔颜料、手电筒、纸盒、白布、水。&
& 制作方法:&
(1)在矿泉水瓶内分别加入不同颜色的水彩笔颜料和水,搅拌均匀,制成彩色水。&
(2)剪去大纸盒的上面部分,底面铺上白布,制成投影屏幕。&
& 实验操作:&
把彩色水瓶放入盒内,置于白布前,且与白布有一定的距离间隔。用手电筒照射彩色水瓶,彩色水瓶就会在纸盒内的白布上出现半透明的彩色影子。
& 指导建议:影子,发现影子的彩色,影子圈色深浅不一。&
& 附:科学小知识&
光可透过透明物体,由于水彩笔颜料具有半透明的特性,所以光就会穿过彩色瓶子,形成了彩色的影子。如果物体遮光性能好的话,影子应该都是黑色的。
22、不落的小球 &
& 材料准备:乒乓球、玻璃瓶(瓶口比乒乓球略大)&
实验操作:把乒乓球放在桌上,玻璃瓶瓶口朝下,罩在乒乓球上。在桌面上快速旋转玻璃瓶,观察乒乓球在瓶内的运动。
& 指导建议:&
●提示幼儿旋转速度可由慢到快,并观察速度快慢对乒乓球的影响。&
●引导幼儿在让乒乓球快速旋转后,尝试将玻璃杯从桌面上移开,继续旋转,观察玻璃杯里乒乓球的变化。&
& 拓展与替代:&
在剪掉瓶口的矿泉水瓶上面或铁罐头瓶的瓶口上绑上绳子,将水装入瓶子,引导幼儿按着顺时针或者逆时针方向由低处逐渐向高处迅速旋转,观察水是否会洒出。(见“不落的小球图2”)&
& 附:科学小知识&
物体在旋转过程中,会产生一种背离旋转中心的力,这就是离心力。当我们旋转玻璃杯时,带动乒乓球旋转,乒乓球被离心力压到了瓶壁上,产生要突破旋转轨道外逃的倾向。而较窄的瓶口能阻止乒乓球被甩出去,所以不会发生球掉落的情况。
23、有线电话
& 材料准备:空八宝粥罐两个、细绳一根、钻子、包装纸。&
& 制作方法:&
(1)在每个八宝粥罐的底部中间扎一个孔,孔的直径大小以刚刚能穿过细绳为宜。&
(2)将细绳分别穿过两个罐子的小孔后,在绳的两端各系一个结,防止细绳从小孔滑落。&
(3)对八宝粥罐的外部用包装纸进行任意装饰,一部有线电话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两个幼儿各拿一个八宝粥罐作为听筒,将绳子绷紧,一人将听筒放在嘴边说话,另一人将听筒放在耳边倾听。&
& 指导建议:&
●指导幼儿玩“打电话”游戏,知道声音会沿着紧绷的绳子迅速传播,知道声音传播是需要介质的。&
●对于小班的幼儿,教师应该把作为成品的“听筒”给他们;对于中班的幼儿,教师应该给他们半成品,即事先给八宝粥罐扎好孔,引导幼儿自己穿孔、打结。&
& ●引导幼儿试一试绳子松弛了,声音是否还会被听到。&
●请幼儿在看不见对方的情况下(蒙上眼睛)玩“打电话”的游戏,看能否猜出给他打电话的小朋友是谁。&
& 拓展与替代:&
◆与幼儿一起尝试用果冻盒、纸杯、纸盒、纸筒等制作有线电话,比较它们之间在传递声音上有无区别。&
◆尝试让幼儿用不同长短、不同材质的电话线(线绳、铁丝、毛线)做有线电话,请幼儿辨别声音的变化。&
& 附:科学小知识&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声音要靠气体、液体、固体做媒介传播出去,这些作为传播媒介的物质被称为介质。声音在不同的介质中传播速度不同,我们听到的声音也就不同。当两个幼儿用自制的电话筒打电话时,说话会引起空气的振动,振动沿着紧绷的绳子传播,他们便能听到彼此的声音;如果绳子松弛了,振动就无法传播,声音也就无法被听到了。此外,绳子的长度也会影响声音传播的质量。绳子越长,声音越听不清楚。
24、音乐瓶
& 材料准备:相同高度和粗细的玻璃瓶8个、7种不同颜色的颜棒(筷子、鼓槌等)1根 。
& 制作方祛:&
1、把瓶子排成一排,在每个瓶子里倒进不同量的水(水量由少到多)。&
2、在每个瓶子里倒入一种颜料(第一个瓶子与第八个瓶子倒入的颜料一样,只是瓶子里面的水量不同),制作成彩色水,这样既美观又便于识别区分不同的水量。将八个瓶子按水量由少到多依次摆好,一组音乐瓶就做好了。
&(1)让幼儿用小木棒以相同的力度依次敲击音乐瓶,感知声音的变化&
&(2)幼儿用嘴依次对着每个瓶口吹一吹,试试能否听到声音,声音的是否一样。&
&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边敲击边倾听声音的变化,并辨别哪个瓶子音调高,哪个瓶子音调低,并引导幼儿探讨原因。&
●提醒幼儿在敲击不同的瓶子时力度要相同,同时不要太用力,以免敲坏玻璃瓶。&
&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根据音阶调整水量的多少来制作音乐瓶,并为幼儿演奏乐曲。(悬挂音乐瓶声音会更好听)&
◆可将钢管、竹筒等切割成长短不同的管子,悬挂起来制作成音乐筒。&
& ◆提供编钟演奏的视频资料供幼儿欣赏。&
& 附:科学小知识&
当用小木棒敲击玻璃瓶时,瓶子和水会发生振动,当振动通过空气传到我们的耳朵时,我们就听到了声音。由于每个瓶子里的水量不同,它的振动频率不同,所发出的声音也不同。水越多,振动越慢,音调越低;水越少,振动越快,音调越高。编钟的工作原理与此类似,编钟的钟体小,敲击时,振动就快,音调就高;钟体大,音调就低。&
25、我来学印刷
材料准备:陶泥或者硬橡皮泥、牙签、颜料、刷子、白板纸。&
& 制作方法:&
(1)把陶泥捏成常见印章的形状,如长方体或圆柱体,将准备刻字的一面切平,用牙签在上面分别写上想印的字的正字和反字。&
(2)引导幼儿根据自己需要的数目,照上面步骤再制作几个同样的印章,分别写上想印的字。&
& 实验操作:&
(1)印章制作好后,指导幼儿用刷子蘸颜料分别刷上自己喜欢的颜色。&
(2)让幼儿先用写有正字的印章印字,再用写有反字的印章印字,比较印制的效果是否相同。&
& (3)提供白板纸,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进行排列并印刷。&
& 指导建议:&
●帮助幼儿在一张透明度较好的薄纸上写上字,反过来看就是反字。&
●提醒幼儿用牙签写完字后要剔除笔画上多余的泥,使字痕显得稍宽并且清晰。&
●鼓励幼儿尝试用已有的字样摆出不同的句子,如“我爱幼儿园”,还可摆成“幼儿园爱我”、“幼儿爱我园”等,来体会活字印刷的方便。&
& 拓展与替代:&
◆教师可以带领幼儿观看凸型印章,让他们了解、对比凹凸两种印刷的不同效果。&
& ◆提供材料,让幼儿自由刻印自己喜欢的简单图案。&
◆搜集有关印刷术发展的文字与影像资料,让幼儿了解印刷术的发展过程。&
& 附:科学小知识&
古代的印刷方法很死板,印一本书需要刻制所有版面,非常耗时。一旦错一个字,整页都要重新刻制,比较麻烦,而且一本书的模板用完后基本就没用了,很浪费。后来,北宋一个叫毕异的人发明了活字印刷,他把一个版面的每个字都单独制出来’需要哪个放哪个,省劲了许多。后来,人们又经过用泥活字、木活字、铜活字、铅字、油印印刷而进入现代化的发展阶段。印刷的种类一般包括凸版印刷、平版印刷、凹版印刷和孔版印刷五种。
26、自制降落伞
& 材料准备:沙包、小手绢(大小不同)、细绳。&
制作方法:用细绳系住小手绢的四角,然后把绳子的另一端绑在沙包上。&
& 实验操作:&
(1)让小班幼儿自由往上抛降落伞观察降落伞下降的样子,体验游戏快乐。&
(2)让中大班幼儿不仅可以往上抛着玩,翅以试着接住降落伞。&
(3)教师选择一处安全的高处时往下抛大小不同的降落伞,让幼儿观察,看哪一个最后落下。&
& 指导建议:&
●在幼儿玩降落伞时,提醒幼儿注意抛的角度,不要伤到同伴。&
●提示幼儿注意观察,抛的高度与降落伞张开的程度以及下落速度之间的关系。&
& 拓展与替代:&
& ◆可以用塑料袋或布代替手绢。&
& ◆观看相关图书或视频,丰富幼儿有关降落伞的知识经验。&
& 附:科学小知识&
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使人或物从空中缓慢向下降落的。它是从杂技表演开始发展起来的,随着人类航空事业的发展,后来被用于空中救生,进而被用于空降作战。降落伞在降落时,与空气的接触面积很大,所以它所受的阻力也大,导致人在下落时的重力加速度减小很多,不至于在落地时出现生命危险。
27、自制风向标
材料准备:吸管、卡纸、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子、带橡皮擦的铅笔。&
& 制作方法:&
& (1)将吸管两头分别剪开一条缝隙。&
(2)用卡纸分别剪一个小三角形和一个大三角梯形做风向标的箭头(小三角)和箭尾(大三角梯形),并把它们插在吸管两头。&
(3)将大头针插入吸管中间,并穿过一颗珠子,插在铅笔的橡皮擦上。&
(4)把铅笔固定在一个位置,标明东、西、南、北,风向标即制作完成。&
实验操作:把风向标放在户外高处,根据箭头指的方向来判断风向。&
& 指导建议:&
●引导幼儿注意观察风向与风向标箭头所指方向的关系,了解箭头所指的方向就是风向。&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 拓展与替代:&
& ◆可用小旗、布条、纸条等来制作简易风向标。&
◆有风的时候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如树枝)的摆动,以此来判断风向。&
& 附:科学小知识&
风是有方向的,风吹来的方向即为风向。风向标是一个不对称形状的物体,重心点固定于垂直轴上。当风吹过,对空气流动产生较大阻力的一端(箭尾)便会顺风转动,使风向标的箭头永远指向风的来源。其原理其实非常简单:箭尾受风面积比箭头大,若箭头及箭尾均受风,箭尾必会被风推后,使箭头移往风的来源。
28、自制风速仪
材料准备:瓶盖(大小相同)、吸管(长短、粗细相同)、软木塞、顶端为珠子的大头针、塑料珠。&
& 制作方法:&
& (1)将两根吸管交叉插在一起呈十字状。&
(2)用强力胶将瓶盖固定在吸管的两头,瓶盖朝向如图所示。&
(3)将大头针穿过吸管中心,再穿过塑料珠扎在软木塞上,风速仪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把风速仪放在室外,根据它的转速大致估计风力大小。&
& 指导建议:&
& ●提示幼儿制作风速仪时,瓶盖要朝着逆时针方向粘贴。&
●提醒幼儿,吸管和上下塑料珠之间不要挨得太紧,以吸管能自由转动为宜。&
& 拓展与替代:&
& ◆也可以用风车的转速来判断风速的快慢。&
◆引导幼儿在生活中观察被风吹动的物体的摆动快慢,以此来估算风力的大小。&
& 附:科学小知识&
风流动的快慢决定了风速的大小。我们能够根据风速仪的转懒陉来确定风力大小,风速仪每分钟转动的次数多,就表明风速快,反之亦然。有时候风速急速增加时,可能预示着会有大雨或暴雨来临。&
29、旋转的光盘
& 材料准备:气球、废旧水彩笔筒、光盘、吸管。&
& 制作方法:&
(1)将一根废旧的水彩笔筒清洗干净,将粗的一端截去部分’使其正好卡在光盘中心的孔上,下端保持平整,且不露出光盘。&
& (2)把气球绑在一根吸管上并扎紧,以防止漏气。&
& (3)把吸管套在水彩笔筒的上端即完成制作。&
& 实验操作:&
拔下吸管,向气球吹满气,然后用手捏住气球口,把吸管套到水彩笔筒上,随后松开手使气球内的空气经过吸管和水彩笔筒从底端喷出,光盘就会向前旋转驶出。
& 指导建议:&
●将水彩笔卡在光盘中心孔时,要卡紧,避免留下缝隙影响前进的效果。&
●将吸管套在水彩笔筒上时,要套紧,避免气体从缝隙中流走。&
& ●可以让几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光盘跑得最快、最远。&
●指导幼儿探究影响光盘转动速度的因素有哪些,如气球气体的多少、地面的光滑程度和光盘自身重量等。&
& ●注意吸管口的卫生消毒。&
拓展与替代:也可以用蛋糕盘、卡纸、纸盒等代替光盘,让幼儿实验用哪种材料前进得距离更远。&
&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被放开时,气流猛地向外喷出,在气流的带动下光盘不停地旋转着前进。气球内空气越多,气流越强,光盘旋转的速度越快;随着气球内气流压力的减弱,光盘转动的速度逐渐减弱,直至停止,这与气垫船在水中上升、下降的原理是一致的。
30、空气在哪里
& 材料准备:各式各样的塑料袋、土、盆、水。&
& 实验操作:&
(1)请幼儿打开塑料袋在室内或到室外去捉空气,捉住后把塑料袋口攥紧,然后朝着自己的脸放开,感受空气的存在,或者让幼儿扎住塑料袋口,观察了解空气看不见、无色无味的特性。&
(2)把土块放入水盆中,请幼儿观察土中是否有气泡冒出,了解土壤中也有空气。&
& 指导建议:&
●捉空气时,最好让幼儿跑动起来,等塑料袋被空气充盈起来后,让幼儿扎住口,再朝着脸打开塑料袋。这样空气释放带动的空气流会给幼儿更深刻的感受。&
●捉空气时,要引导幼儿到每一个角落都试一试,并提醒幼儿注意安全。&
& ●把土块放入水中时提醒幼儿认真观看,不要用手去触摸。&
& 拓展与替代:&
◆可以用充气筒给各种充气玩具打气,或者用扇子扇风等其他形式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
◆和幼儿一起动手制作风车,并尝试让幼儿用吸管吹风车使风车转动,以此来让幼儿感受空气的流动。&
& 附:科学小知识&
在我们的生活中,空气无处不在。它是由多种气体组成的混合物,主要包括氮气、氧气、稀有气体和二氧化碳等,其中,氧气约占21%、氮气约占78%。绝大多数的生物需要呼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能够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产生氧气,所以花草树木是我们的朋友,植物越茂盛的地方,空气往粒越新鲜。
&31、不湿的手绢
&材料准备:透明玻璃杯、小手绢、一盆水。&
& &实验操作:&
(1)让幼儿把小手绢塞到玻璃杯的底部,塞紧,然后把玻璃杯口朝下垂直放人盛有水的盆中,过一会儿后再垂直拿出,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的手绢会不会被水浸湿。&
(2)让幼儿拿两个同样底部塞紧手绢的玻璃杯,并同时放入水中,一个垂直放入,另一个倾斜放入,让幼儿观察玻璃杯中手绢的变化。&
&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手绢一定要在玻璃杯的底部塞紧,这样倒立玻璃杯时手绢才不容易掉下来。&
●引导幼儿在第一次把玻璃杯放入水中时一定要垂直于水面放入,否则手绢就会被水浸湿。&
●当幼儿把玻璃杯倾斜放入水中时,请幼儿观察进入玻璃杯的水,会看到有泡泡冒出,这是空气跑出来了。&
& 拓展与替代:&
& ◆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纸或布代替手绢塞入瓶中。&
& ◆引导幼儿探索怎样倾斜杯子,才能使杯中灌水速度快&
& 附:科学小知识&
杯子里除了手帕外,还充满了空气,当把杯子垂直于水面放入水中时,水和玻璃杯的接触面就阻止了空气的外流,杯子内部就形成了一个封闭的空间。由于空间内空气压力的存在’水不能进入到杯子中,所以手绢就不会被水浸湿。当把杯子倾斜放入水中时,空气外流,水就可以进入到杯子中,进而弄湿手绢。
32、不沉的纸船
& 材料准备:白纸、蜡笔、盛了水的水盆。&
制作方法:选择两张大小相同的白纸,将其中一张叠成纸船;用蜡笔把另一张白纸正反两面涂满颜色,然后也叠成纸船。&
实验操作:把两只纸船同时放入水盆中,让幼儿观察一段时间,比比看哪一只纸船最终不会沉入水底。&
& 指导建议:&
●用蜡笔涂色时,教师应注意提醒幼儿涂色要均匀、饱满,以保证实验的效果。&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涂了蜡的纸船不下沉的原因,教师可以同时把水滴在蜡笔和纸上,让幼儿观察对比:纸吸水,蜡不吸水。&
&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搜集各种各样的纸,如牛皮纸、挂历纸、硬卡纸等,做成大小一样的纸船进行对比实验,看哪一种纸船下沉速度最慢。可以请大班幼儿边实验边记录,采用“预测结果一实验验证”的形式记录。&
& ◆请幼儿想办法把这些怕水的纸船变成不怕水的纸船。&
& 附:科学小知识&
当我们用蜡笔把白纸涂满色之后,就相当于在白纸上覆盖了一层蜡。因为蜡的密度比水小,并且蜡是脂溶性的,不溶于水,所以涂了蜡的纸船不会被水浸透下沉。&
拓展与替代:除了各种各样的纸以外,教师还可以提供其他材料,如海绵、毛巾、布等进行对比实验。(为了使实验观察到的效果更加明显,建议使用相同大小的材料。)&
& 附:科学小知识&
纸的植物纤维内部有许多微小的孔洞,同时纤维对水的吸引力又大于水分子之间的吸引力,使它可以在重力作用下吸引并保留水分子,这就叫纸的吸水性。因为不同纸的植物纤维的孔洞大小和数量不同,所以它们吸水的强度也就不同。&
33、铁钉变磁铁
& 材料准备:放有电池的电池板、铁钉、电线、细小的铁片。&
& 制作方法:&
& (1)把电线一圈圈地缠绕在铁钉上,并露出电线的两头。&
(2)将铁钉上的电线两端连接到放有电池的电池板的电线两端。&
& 实验操作:&
(1)在连接电线的正负极之前,先让幼儿拿铁棒轻轻去碰小铁片,看有什么变化。&
(2)接好电池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轻轻碰小铁片,观察有什么新发现。&
&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 指导建议:&
●提醒幼儿电线在缠绕的时候要注意紧凑性,可多在铁钉上缠几圈。&
& ●引导幼儿尝试用多节电池。&
& ●请幼儿把每次不同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 拓展与替代:&
◆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再让幼儿拿铁钉去碰小铁片,观察铁钉上小铁片的数量变化,让幼儿想一想为什么。&
& ◆让幼儿尝试把多种铁质的物品磁化成电磁铁。&
& 附:科学小知识&
内部带有铁芯、外部缠有电线圈的装置,通电后,在电线的周围会产生磁场,铁芯会被磁化,具有吸铁的特性。断电后这种特性也随之消失。磁性的大小可以用电流的强弱或线圈的匝数来控制,当增加电线圈数或电池节数后,磁性变大,铁芯吸起的小铁片的数量会随之增加。
34、气球动力车
材料准备:气球(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玩具小汽车(大小相同的和不同的)、废旧笔管、透明胶带。&
& 制作方法:&
(1)把气球套在废旧笔管的~端,并用线固定住,然后经由笔管向气球吹气,吹好气球后,用笔帽或其他东西把笔管的另一端塞住,防止气体流出。&
(2)用胶带将气球固定在小车上,这样气球动力车就做好了。&
实验操作:让幼儿拔掉笔帽,让小车向前行驶。或者让两名幼儿进行比赛,看谁的小车向前行驶得更远。&
& 指导建议:&
●为幼儿提供小一些的玩具小汽车,以便让他们更深刻地感受到气流的力量。&
●当用透明胶带把气球固定在小车上时,请两名幼儿互相配合,注意提醒幼儿不要碰破气球。&
●提醒幼儿通过观察,探索出气球的大小、小车的大小与小车行驶速度、距离之间的关系。&
& 拓展与替代:&
◆可以将气球粘在其他大小适合的玩具上,请幼儿观察气球的大小与玩具运行速度和距离间的关系。&
& ◆可以用纸板、吸管、细铁丝自制小车。
& 附:科学小知识&
气球是用橡胶制成的,具有很好的伸缩性。当将笔帽拨开时,膨胀的气球就会自动收缩,气球里的空气会猛地向外排出,产生一股力量,这个力量就是玩具小车行驶的动力。在玩具小车大小不变的情况下,气球内的气体越充足,这个动力就会越大,玩具小车行驶的速度就越快,跑得就越远。在气球内气体多少不变的情况下,玩具小车越小,行驶的速度越慢,距离越近。
35、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材料准备:大小不同的广口瓶以及大小、粗细相同的小蜡烛。&
& 实验操作:&
(1)点燃一根小蜡烛后,用广口瓶罩住,观察蜡烛的变化,让幼儿了解蜡烛燃烧需要空气。&
(2)同时点燃两根小蜡烛然后用大小不同的两个广口瓶同时罩住,让幼儿观察比较,看哪根蜡烛燃烧的时间最长。&
& 指导建议: 蜡烛为什么会熄灭&
●引导幼儿观察发现瓶子的大小不同,里面的空气多少不同,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的不同。&
& ●初步引导幼儿了解空气助燃的特性。&
& ●提醒幼儿注意安全,防止烫伤或烧伤。&
& 拓展与替代:&
◆请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其他事物,了解它们发生的一些变化都离不开空气。&
◆可以找几段大小、粗细相同的蜡烛代替小蜡烛,进行实验。&
& 附:科学小知识&
空气是人类和一切动植物的生命支柱,也是重要的自然资源。蜡烛燃烧需要的是空气中的氧气,用杯子把蜡烛罩住,隔绝了空气,i蜡烛在用完杯内的氧气之后就会因为缺氧而逐渐熄灭。在蜡烛掣小、粗细相同的情况下,大杯子里面的空气较多,所以蜡烛燃烧的时间较长。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浮实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