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生死是注定的吗重要吗?

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如何看破生死?
看破生死 (资料图)文/智行讲堂一、敢于直面死亡其实有多少人,连怕死都不敢……佛当年也是这样,看见恒河漂来的尸体,意识到人都要死,世间都无常,然后某一夜,抛弃妻子,去寻求解脱和智慧。其实如果每个佛教徒都真实地惧怕死亡,那中国佛教当今的现状绝对不是这个鬼样子:起码他们真的会听懂什么叫“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也不用再发愁为啥修行不精进,为啥修不起来,为啥会退转?——根本原因:动力不足。修道的动力如果不直接打击到灵魂最脆弱的地方,不真实地生起恐惧,那都是耍猴——有人的时候耍给人看,没人的时候耍给自己看。二、真的悟入了轮回即涅槃,真的懂了轮回性即佛性,才能说,看破了生死。三个命题:我看这件衣服很漂亮;我看这人不咋样;我如何看破生死。同样是一个“看”,但是原理核心、内涵外延,都不一样:我看衣服漂亮,是用眼睛看。我们眼珠子这个器官配合上眼珠子能看的功能。加上大脑这个器官和大脑可以思考思维的功能一起运转。这是最基本含义的“看”;我看这人,不仅仅是用眼睛。还用耳朵。用鼻子。用嘴巴。用身体。他长的好看不好看。他说话不中听,他不爱洗澡身上有味。他喜欢吃的东西好不好吃,他品味如何。他是否不会使用身体语言,甚至不懂的肢体礼仪。这些都可以成为我们来判定一个人或许男女神或许是男女渣的依据。我们不单单局限于用眼睛去感受,而还有别的器官眼耳鼻舌身意六个器官六种功能联合运行。这是又一层次的“看”;看破生死。为什么有个词儿叫不二法门。不二法门的意思不是说修了这个法,人就不“二”了。“不二”的含义是去掉了分别、妄想、执着。我们说一个概念是黑,那么这个黑是依赖于“白”而存在的。如果没有白,自然就没有黑。我们说“男”一定是依赖于“女”所存在的。在建立一个概念的时候,必然有一揽子与之相反的概念。所以他才可以被建立起来。而佛法,就是要打破这种区分和主观判断。因为我们感受到的世界并不是真实的。我们总善于把自己看到的当做真相。紫外线其实有颜色,只不过超过了人眼的可视范围。这一点上,苍蝇就比人要高级。那么苍蝇和人分别看到的世界,哪个是真实的,哪个又不是真实的呢?其实都真实,也都不真实。盲人摸象,都是根据自己摸到的这一部分来揣测到底大象什么样子。但是归根结底,都不是完整的大象。所以在苍蝇的世界里,有能吃和不能吃;在狗的世界里,加上了好玩和不好玩;在人的世界里,就更复杂,他爱不爱我?他有没有小三,他是不是屌丝,他是不是土豪……只有真的放下了这些所有区分和判别,彻底地看到这个世界的真相而不是用我们的意识去区分,这才开始有了佛法的味道……其实从道理上说,不到彻底的圆满了般若波罗蜜,也就是彻底实证了“不二的智慧”是解决不了生死问题的。或者起码说,从根儿上解决生死的问题。真的悟入了轮回即涅槃,真的懂了轮回性即佛性,才能说,看破了生死。三、只有建立了不二的智慧,才能看破生死。我们看一件衣服,看一个人。可以用眼耳鼻舌身意,用我们的六种器官的六种功能。这是我们与生俱来的爹妈给的零件和本事。但是般若的智慧,也就是不二的智慧。压根就不是用六根六识能触及的。就像我以前说,学佛想通过思考研究而看破生死,就像一个瞎子想看见紫外线。在六识之外,有第七识末那识,还有一个名字,叫俱生我执。用比较粗浅的解释,就是前六识运转的规则。眼睛像摄像头,耳朵像麦克风,身体像键盘,鼻子像探测器,舌头像扫描仪,大脑像CPU。这些凑一起就是一台电脑么?显然不是。得有运算规则——驱动程序、程序语言、系统平台、应用程序。而决定这些器官如何发挥他的功能的全部源代码,就在第七识里。也就是六根六识的运算法则。菩萨和凡夫不一样。是因为第七识不一样。进而信息处理方法不一样,处理结果不一样,反馈程序不一样。所以一个叫觉。一个叫无明。那么,只有建立了不二的智慧,才能看破生死。而不二的智慧,建立在第七识里。也就是说,通过第七识的俱生我执的改变,放下了与生俱来的执着,才具有不二的智慧,我们在处理各种信息的时候才带有不二的智慧,这就是所谓的菩萨。就是心经里说的,行深般若波罗蜜,然后无苦集灭道,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究竟涅槃。所以我们看心经总去关注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而忽略了全篇的核心——行深般若。我们总关注观自在菩萨运算出了啥结果,而从来不在乎人家是怎么算出来的。第七识俱生我执,彻底放下执着之后,转为平等性智。电脑硬件没变,算法改变。就是那台机器,装Win7和装Win10。所看到的结果不一样。界面就是一张皮,真正的差距在内核、在算法。第七识带着贪嗔痴,只能运算出贪嗔痴的凡夫知见;放下贪嗔痴,就运算出菩萨一切平等的知见。所以菩萨怎么看怎么和一般人不大一样。就是这个道理。四、智慧在哪儿?——智慧在禅定里。第七识放下贪嗔痴转成平等性智,这就叫智慧成就。而智慧依赖于禅定而存在。换言之。第七识作为运算规则,我们要修改他。就要不断地慢慢地注入新的规则。所以有句话,七六因中转,五八果上圆。第七识和第六意识的转变,导致前五识眼耳鼻舌身和阿赖耶识的圆满。这就少不得谈到一个词儿——熏习。这个词的出现频率特别高,但凡混过两年佛圈的二手佛油子,张嘴闭嘴都会说些个相续啊、流转啊、熏习啊这些个其实自己也不懂啥意思的话。打个特简单的比方——茉莉花茶。为啥茶叶能泡出茉莉花味儿?因为一种用茉莉花在熏,让茉莉花的香气附着在茶叶上然后浸润到茶叶里面,再泡出来茶都带着花香。其实对于修行原理也一样。要建立一条没有贪嗔痴的规则,就要开始不断用没有贪嗔痴的意识去熏染。当没有贪嗔痴的清净意识从无到有,从少到多,慢慢地成了片,我们就具有不再贪嗔痴而起心动念的习惯。我以前只吃米饭不吃面条,怎么改?一周吃一顿面条,然后一周吃一天,然后吃两天,就这么逐步替换,到最后一周只吃面条不吃米饭。这就是七六因中转。我们用干净的、不带有贪嗔痴的净念就是第六意识去熏第七识,让运算规则开始习惯于不再贪嗔痴地起心动念。这就是成佛的过程。那第六识的净念怎么来?念佛,参禅,打坐。无论做什么功夫,在功夫里,我们制心一处,全部的意识都拴在功夫上。就没有了贪嗔痴。就这么长此以往,一个一个净念连续下去。久而久之,我们就有了新的运算方式。也就是菩萨知见。就是觉。综上,生死怎么看破?——用智慧看破。智慧在哪儿?——智慧在禅定里。禅定是啥?——第七识新的运算习惯的建立。第七识怎么转?——从第六识的熏习开始。第六识怎么熏习?——从功夫开始。念佛就是念佛,一念到佛,念头的念,不是嘴巴念。脑子里只有佛,就放下了其他的。而不是嘴里阿弥陀佛心里牛肉萝卜。那是没用的!功夫没做到根儿上,即使念了再多,也白搭,也没用,也是虚无。简简单单的看破生死,别用意识去猜了。没用的。踏踏实实开始实修实证吧!图文选自网络,内容仅作公益性分享,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权请告知删除,转载请注明作者及出处。
正文已结束,您可以按alt+4进行评论
责任编辑:Waltergao
扫一扫,用手机看新闻!
用微信扫描还可以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Copyright & 1998 - 2017 Tencent. All Rights Reserved体悟道,生死来临时就不再恐惧
& & & 孔夫子曾说:“朝闻道,暮死可矣”。对生命来说,道重要,还是金钱重要?生死现象是低级的生命状态,道是高级的生命状态,是形而上的智慧。如果你体悟到了天地大道,就超越了低级的生死,当生死来临时,就再不害怕或者恐惧。这就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道统,是非常尊贵的文化,是生命从低级走向高级的智慧。
&&&&& 纵观二十一世纪,太多人恰恰是逆其道而行之,太多的人迷失于物质,迷失于现象,这正是我们人类社会的重要危机,也是道德滑坡最重要的原因。所以,学习儒家经典,学习佛教智慧,可以拯救我们现代人的心灵,让我们的精神世界健康丰盈,能够有一个健康的心态去面对自己,面对工作,面对当今社会。传统文化无疑是非常重要的一个能量源泉。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传喜法师法语
喜欢就用微信扫一扫分享给朋友们
佛教慧日网站(非赢利,纯公益网站。网站所有音视频资料,一律不得用于盈利性目的传播) |
地址: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瞻岐镇慧日禅寺 邮编:315145 电话:9 手机: 客堂QQ: 邮箱:生死教育的重要性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生死教育的重要性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罗胖,到底生死和名声,哪个重要?
2月26日,“黑马创业36招”今日开年第一讲,罗胖领衔开课,做了主题为《从罗辑思维到得到,我的创业报告》的分享。 其中提到了他给业界挖的三个“坑”。分别是“u盘化生存”、“社群”、“内容电商”。
具体内容,我不再赘述,直接看图就好。而我今天想说的,到底生死还是要名声?我们再来看一张截图。
说实话,这些话从一个业界大佬嘴里说出来,还是让人比较吃惊的。特别那一句“名声真的不重要,重要的是生死。”俗话说,不求流芳百世,但求别遗臭万年。难道名声就真的那么不重要,非要落人口实?
不管是作为自媒体kol的身份,还是创业者,抑或是投资人,如果价值观里面都只管生死,未免让人有点难以接受。尤其对于这样的大v,他们说的每句话,都会影响一批又一批的追随者,假如大家都只看重生死,不要名声,这世界就乱套了。
今晚上,我把罗胖的这两张截图发了朋友圈,其中一网友回复,我觉得很有意思。
对错我们都不予评价,但客观的来说,作为一个知识型输出的kol,这样的价值观传导还是有失偏颇。特别是要对自己说的话,做过的事情负责,这应该是一个最起码的做人准则。如果说,完全不顾自己说过的话,干过的事情,那么到底来,真的就能好好的“生”?
人对了,事也就对了。
正如这位网友所说,”一般说生死都是最后的纯粹,是要付出生命代价的。”缘何这样一位业界大佬总把名声置身度外,只看生死?
就算是这里的生死单指创业,真的可以为了让创业公司活下去,就让自己臭名昭著?业界恶贯满盈?换句话说,自己名声臭了,就算公司活下来了,又能怎么样呢?难道这样的公司真的就可以活得很好了?
再有他自己调侃的为业界挖的三个“坑”。毫无疑问,不管是罗辑思维还是得到都是在做内容。我们举一个极端的例子,如果不是罗胖每天早上的60s语音,为粉丝提供知识服务,那么恐怕他连流量都无法解决,更别说去卖书,卖月饼做内容电商了。
而粉丝为啥会埋单,还不是因为提供的内容有价值,观点有导向性,当然我们说粉丝只是为了缓解焦虑,也说得过去。得到的推出,其实就是完全应和了粉丝的焦虑,想做又没方向,于是只能不断靠订阅来缓解自己的内心不安和焦虑。但作为一个kol,却总把自己说的话不算话,我想这些焦虑迷茫的粉丝内心几乎是崩溃的。
其他的就不多说了,不管是任何身份,动不动就把生死放在嘴边,为了“生”可以不要自己的名声,更可以不择手段,怎么讲都不合情理。
其实,到底是有名声了可以活更好,还是为了生而不要名声,都是个人选择,但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尤其作为公众人物,我想多少还是要考虑周全一些,不能逞一时口快,而误导大众。
责任编辑:
声明:本文由入驻搜狐号的作者撰写,除搜狐官方账号外,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搜狐立场。
市场大,受众广,快消品,便携式,无氟无酒精,美白,抑菌,清新口气,除牙结石。
市场大,受众广,快消品,便携式,无氟无酒精,美白,抑菌,清新口气。
今日搜狐热点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藏地生死书是邪书吗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