矛和盾的集合ppt课件是按照什麽順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矛和盾的集合》教学设计
克拉玛依市实验小学&&
教材分析:
《矛和盾的集合》选自人教版三年级上册第25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的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学情分析:
三年级学生大多数都不善于思考,不能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学习这篇课文,要引导学生多角度、多方面看待问题。这篇课文内容浅显易懂,但识字量比较大,教学先指导学生自学生字,培养独立识字能力。在预习课文的时候,标出不认识的字,凭借字典,读准字音,感知字义。文中有一些词语较难理解,先让学生自学课文,弄懂词语,提出读不懂问题,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词语。
教学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
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读懂课文,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
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德育目标:
培养勤于思考、善于实践的品质,学会多方面、全面地看问题、
思考问题。
教学重点:
掌握基本字词,读懂课文内容,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
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教学难点:
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
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出示矛和盾的图片:你知道哪个是“矛”?哪个是“盾”吗?说说它们的样子和作用。
2.指导生字“矛、盾”。
(1)指导学生观察交流这两个字的书写要点。
&&&(2)师示范书写,学生书空。
&(3)学生在本子上端端正正地写一写。
3.如果我们把矛和盾这两种武器集合在一起,那会是怎样的情形?(板书课题:25矛和盾的集合)学生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新课标要求小学阶段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的随堂练习写字,在教学生字词环节落实这个要求,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提高书写质量。】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困难的地方多读几遍。
2.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学习生字词。
(1)检测生字:出示带拼音的字(小老师领读;全班齐读)
(2)检测生词:出示词语,学生开火车读词语。
4.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1)请默读课文,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然后看着屏幕的提示,试着填一填。
发明家手(&
)矛和盾与朋友比赛,遭到对方猛烈(&
),他用盾(&&&
),还是(&&&
)。后来,他受到启发,把矛的(&
)和盾的(& )(& &&&&&),发明了(&
),在战场上(&&&
(2)全班齐读这一段。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引导学生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提高了学生的概括能力。】
三、潜心会文,品词嚼句
1.我们知道,每一种东西的发明,都是伴随着发明家一次次的提出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请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发明家在与朋友比赛时遇到了什么问题,找到相关的句子做上记号。学生自由默读、思考。
2.交流: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出示句子)
(1)指名读读这句话,其他学生边听边想象情境。
(2)你仿佛看到怎样的情景?(抓关键词帮助理解,练习朗读)
雨点般:从雨点般可以感受到什么?(矛进攻的快、急。)
(3)朗读练习,读出进攻的猛烈:指名读、男女生读、齐读。)
3.交流理解“左抵右挡”。
让生在动作演示中加深对“左抵右挡”的理解,并进一步体会矛进攻的威力之大。
我们演示一下,现在你们就是发明家,请拿上书本先当做盾牌吧!老师的矛如雨点般向你刺来(生做动作抵挡),左、右、上、下,左上方;左下方;右上方;右下方;一会儿左一会儿右;头部、腿部……(边说边加快语速,以感觉激烈的争斗场面)
请问你刚才在干什么?(生:左抵右挡)能说说你刚才抵挡时的感受吗?(忙不过来了,快挡不住了……)用文中的一个词来说就是——难以招架。
4.朗读练习,读出双方比赛的激烈。
5.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师引读)盾太小啦!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出示句子)
6.这几句话用了几个感叹号?
两个感叹号表达了发明家怎样的心情?(不满、高兴)
谁能读出发明家两种心情?(范读、指名读、齐读)
7.学习第三自然段
不管是“难以招架”还是“戳不到我啦”,发明家都是处于进攻一方还是自卫一方来想问题的?(自卫)
(1)是啊,只想到自卫。他还想到要怎么样?请快速默读读第三自然段。(进攻)
(2)你从哪句话体会到的?
出示句子: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练习朗读。
8.学习第四自然段
(1)铁屋子虽然能保护自己,但却无法进攻,没有获胜的机会,怎么能和别人去比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发明家,发明家想啊想啊,突然,他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发明家想到了什么?请大家默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2)学生交流:
&①课文中说用来进攻的矛是什么?(枪口或炮口)
特殊标点:
是啊,一个破折号就是说明了这里的矛是指枪口或炮口。不是真正的矛,怪不得,前面的“矛”字加了个——双引号。
【设计意图:关注文本情节,师生合作做动作,创设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左抵右挡、难以招架”等关键词语的意思,学生对情节语言的感悟会是丰富、生动的,将会更深刻的理解语言文字的真正内涵。】
四、铺设阶梯,说话练笔
1.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左抵右挡却难以招架”的问题,能认真思考,想到: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里面,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解决了问题,又遇到新问题:可是,这样就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不能进攻啦!再想办法,就这样一步一步想下去,做下去,最终发明了坦克!&
2.但是,在我们的文章中没有写清楚遇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要“装轮子”。我们能不能像发明家一样,试着来说一说?(多练几个,明白关系)
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开好小洞,装上“枪口、炮口”,铁屋子就                  。可是,                    。
3.文中也没有写到装了轮子之后碰到了什么新问题,才想到了要“按履带”解决问题。我们试着去写一写。
出示填空:如果我给铁屋子装上“轮子”,铁屋子就__________,
可是遇到_____________。 
【设计意图:说话练习,锻炼学生的口语表达,还能引导学生理解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道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小结本课,启发下课时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会有什么用呢?坦克的威力我们见识过吗?下节课,我们重点讨论研究这些问题。
&&&&&&&&&&&&&&&&
第二课时略)
板书设计: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矛和盾的集合》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矛和盾的集合》
阅读已结束,下载文档到电脑
想免费下载本文?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下载文档到电脑,方便使用
还剩5页未读,继续阅读
定制HR最喜欢的简历
你可能喜欢《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龙)
|&&&&&&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龙)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龙)
作者:佚名&&&&转贴自:本站原创&&&&点击数:3356
《矛和盾的集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沙龙)
(第二课时)
教材简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语文第五册第二十五课,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在与朋友对打比赛时,由矛和盾的长处想到了发明坦克。由此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课文由三部分组成,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
设计理念:
阅读是个性化的行为,为此,本教学设计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理念,把学生的自主体验、个性阅读作为教学的主导方式,重视知识能力、过程方法、情感态度价值三维目标的统一生成,师生共同运用教材,占有、整合、充实更多的教学资源,同时,注重“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让学生在人文熏陶中成长。
&&& 设计特色:
&&& 以读书为本,自读、自悟、自得总结收获;以体验为主导,促进个性化阅读;以人文熏陶,让学生获得思想启迪。
学习目标:
1、会认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集合、招架、紧张、固然、乌龟、自卫、进攻、炮口、坦克、合二为一、战场、大显神威、首次、乱成一团、长处、胜利者”等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
3、继续学习默读课文。读懂本课内容,结合生活经验理解“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道理。
4、初步了解用事实来说明道理的表达方法。
教学流程:
一、课前谈话,轻启学生心扉
二、聚焦文眼,集中阅读心向
三、深掘文本,磨砺儿童语言
(一)感悟发明过程
1、学习课文1―4自然段。请大家放声朗读这四个自然段,想一想:这四个自然段写了什么?
2、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呢?请大家再默读1-4自然段,一边默默地读,一边细细地想,一边轻轻地画,思考这个问题。
3、请一位同学来说说这个问题。其余同学注意倾听,想一想他说得怎么样?谁来评一评?
4、剖析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
请大家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看看课文有几个带“然”字的词语,把它画出来。
请大家读一读这三个句子:
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
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
当然,这铁屋子还要会跑,得装上轮子,安上履带。
这三个然字词在这句子中是什么意思?从中可以知道什么?
忽然……固然……当然……
从这三个带“然”字的词语了解了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思维过程是:产生想法――修正想法――延伸想法。你能用上这三个关键词语,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吗?请和同桌相互说说。
5、谁来对全班同学说说?
(二)活化坦克神威
1、课文第5自然段写了什么?请一位同学来读读。
2、教师出示战场上的坦克图片和课文中的句子:
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看着这幅图片,说一说:哪里是坦克的“矛”,哪里是坦克的“盾”?
3、课文中的哪些句子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用笔画出课文中的句子,再读读!
(教师出示课文片段,学生朗读)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4、学生交流,老师相机指导朗读。
5、学生自由练习朗读、齐读。
(三)感悟表达方法
1、出示阅读材料,请学生自由读一读――
日早晨,在法国的索马河畔(pàn),大雾弥漫,英国军队将一种钢铁“怪物”投入战场,只见它大摇大摆向德军铁丝网和战壕(áo)密布的阵地冲去,德军慌忙集中大量的机枪向它射击,可是枪弹都从钢铁装甲上纷纷滑落,德国兵吓得屁(pì)滚尿(niào)流,纷纷逃窜(táo cuàn),英军乘势占领了德军的阵地。这种大显神威的武器就是首次在战场上使用的坦克。
2、学生交流读这段话的感受。
3、这一段话写得很具体、生动、形象!可是,为什么课文不这样写,而只是用了短短的47个字来写?
(四)品味文章道理
1、课文最后一自然段围绕题目写了什么?请齐读――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2、这里的“谁”可以指哪些?请举一个例子来说明!除了课文中的坦克,还可以指什么?
3、“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别人优点的产物?
4、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小组讨论后进行学习汇报。
5、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是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
四、积累言语,存盘所需养料
矛&& 和&& 盾&&&&& 的集合
& 进攻&&&&& 自卫&&&& 合二为一
枪炮&&&& 铁屋子&&&& 坦克
上一篇文章:
下一篇文章:
【】【】【】
&最新10篇热力推荐文章
[9336][6863][8006][6533][7973][7197][7702][6797][6398][6184]
[1773][3121][2319][2240][2525][4968][5512][11218][6312][2803][2820][2113][1856][1881][1292]
语文课堂网友情提示:如果你使用站内搜索引擎搜索课文题目,就会找到更多的相关资料!
|&&|&&|&&|&&&&&&&&&&&&&&& 版权所有:
Copyright & 2006&.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3349;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册第11课《;《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3349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册第11课《秋天的雨》进行说课。下面我准备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预设三个方面来谈谈自己的初步设想: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课文。这篇课文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讲发明家手持矛和盾,与朋友对打过程中,为了保护自己,由盾想到了铁屋子;为了进攻,由矛想到了炮口,把两者结合起来,发明了坦克。第二部分讲发明的坦克在战场上打败敌军,大显神威。第三部分由坦克的发明引出“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的这一道理。作者按发明坦克的过程――坦克的实际应用――从中引发道理的顺序叙述。叙事简洁清楚,用事实说明道理,是本文表达上的主要特点。
本课教学时间为两课时,根据本课教材的特点确定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如下: (一)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了解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在一起发明坦克的。
2、理解文中关键句,能用例子来说明“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这一道理。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思维过程。
难点:理解、体会由坦克的发明引发的道理。
二、说教法:
根据新课程基本理念,针对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在本课教学中采用了“读中感悟”法,“自主、合作、探究”法,“想象理解”法等。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让他们真正“动”起来。在学法中主要采用品词析句、朗读感悟法、读写结合法、整体把握法等方法,具体结合教学过程展开阐述。接下来,我就详细说说本课精读环节即第二课时的教学设计。本课的教学我分三个板块进行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二、 深入文本 细读品味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五、说教学流程:
一、复习导入,整体感知
我是这样导入的: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25课(学生齐读课题),在上节课中,我们已经学习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还初读了课文,在初读课文中,你还知道了什么呢?(指名回答)反馈学生的交流后我出示句子
1、“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
2、这句话中包含了两对反义词,谁有一双火眼金睛,能一下子就找到它们呢?(指名说并出示:自卫――进攻
矛――盾)(师板书)
几乎所有的课文,教师都应该引导学生从整体把握它的结构、内容以及思想内涵。在阅读中,引导学生要善于从文章的千言万语中抓住最关键的内容,理解文章句、段和篇的构思脉络,理解的它内涵和中心,把握文本。这个句子是本课的重点句,在上下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仔细分析句子,用词也很有意思,既有反义词,也有能解释课题的四字词语。
接着过渡:那么这对矛盾的事物,发明家在怎样的情况下想到把它们合二为一,发明坦克呢?请大家快速读读课文,用“~~”划出句子来。 二、深入文本 细读品味
在这里我分3个步骤 步骤一:借助课件,研究坦克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 1、下面咱们就来研究研究发明家是怎样把矛的进攻和盾的自卫,合二为一,变成坦克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1――4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坦克的发明过程是怎样的?小组合作完成坦克的发明过程图。加强学生合作意识,培养他们的合作能力。全班交流,进一步明确坦克的发明过程。出示课件: 4、为了让学生能加深印象,我再让学生照着课件说说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 步骤二:抓重点词句,再现他的发明历程
过渡:从矛和盾到坦克的发明,发明家每想一步,都有他的思考过程,接下来让我们深入课文的字里行间,走进发明家的内心世界,去看看他的发明历程。 自由读1――4节,想想发明家在发明坦克的过程中流下了哪些思考的痕迹,划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经过一、 番思考后,学生能找出下面的句子: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指名读 提出疑问:看书上插图,我觉得这盾已经够大了,为什么还觉得小呢? 引导学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对方的矛如雨点般向他刺来,发明家用盾左抵右挡,还是难以招架。 这里我主要抓住三个重点词 “如雨点般” “左抵右挡”“难以招架”让学生谈体会并结合表演来朗读指导。分小组读,竞赛读等。接着引导:虽然,发明家拿着盾左抵右挡,但还是挡不住矛的进攻,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是怎么想的呢? 同时课件出示句子: 在这紧张危急的关头,发明家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盾太小了!如果盾大得像个铁屋子,我钻在铁屋子里,敌人就一枪也戳不到我啦!” 指名读,谈感受,带着感受读句子 发明家发明坦克的整个思考过程在老师的引导下一步步地揭开.有助于学生对文本有了更进一步的研究。更好阐释了发明家是怎样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起来的. 3、有了像铁屋子这么大的盾,真的刀枪不入,的确非常安全,可安全之余,发明家又产生了新的困惑: 出示: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的蜗牛或乌龟。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能给固然换一个词吗?(虽然、本来、肯定) 可是,这样固然安全,自己却变成了只能缩在壳里保命的蜗牛或乌龟,战争只躲在铁屋子里保护自己,而、
不能向对方发起进攻,可行吗?不行。因为――教师指着课件,学生齐读“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战场上,一种武器只起到自卫的作用,而向敌人进攻,战争,能取得胜利吗?因为――(齐读)自卫,是为了更好地进攻呀! 正是这样,他不停地想,不停的思考,终于想出了一个两全其美的好办法:齐读第4自然段
矛加上一个双引号,指的是什么?(枪口、炮口) 5、小结:同学们,发明家就是这样,遇到问题想办法,再遇到问题,再想办法,每一次遇到问题都要经过――?(思考),从思考中一次次改进,最后发明了坦克。课件出示完成的结构图 突出科学家想的过程,每一次都是经过思考得来的。 步骤三:运用欣赏和诵读等方式,放大发明家的创造成果(感受“坦克的大显神威”)
在学习了坦克是把矛和盾的优点集合与一体后,再让学生看坦克图片找找矛和盾的踪影,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发明家的善于思考与坦克的神奇。 1、读句子:“坦克把盾的自卫、矛的进攻合二为一,在战场上大显神威。”这句作为文章的主线,始终贯穿在课堂上,一次次的朗读,强化了矛和盾合二为一后的强大威力
2、在课文中找出描写了坦克的“大显神威”的句子? 课件出示句子
1916年,英军的坦克首次冲上战场。德国兵头一回见到这庞然大物,吓得哇哇直叫,乱成一团,一下子退了十公里!
学生自由谈论。通过“庞然大物 吓得哇哇直叫 一下子退了十几公里”等词语体会坦克大显神威。 师小结:这就是坦克的威力,这就是集合的力量。假如发明家就在我们的面前,你又会对发明家说什么呢?、 把你想说的写下来。
出示句式(写一写)我想对发明家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这个环节的教学,不仅让文本意象活跃在学生的头脑中,更是让学生领略了坦克的威力、集合的力量,再通过写一写,进一步加深对发明家的发明坦克的印象,使集合的思想在学生心中产生了一定的触动。 (三)畅谈感受,揭示道理
1、师:我们在为发明家用集合的思考方法发明了坦克而感动、兴奋的时候,我们闭起眼睛静静地想一想,是什么让坦克有这样的威力呢?(学生回答)正如课文所说的:“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于一身,谁就会是胜利者。”(出示,学生齐读。)
师:“集合”使我们的生活更精彩了。看看身边,还有哪些物体是集合其他物体的优点的产物?(指名回答:随机出示相关图片,让学生说说它们是集合了哪些物体的优点。)
师:这个“谁”除了指这些物体外,还可以指什么?(可以指人)是呀,可以指人,这个“谁”可以是你,是我,是他。那,我们小组讨论讨论:如果可能,你希望将哪些长处集于一身?
2、小组讨论。 3、汇报交流:(给予一定的评价:如,这样你会更优秀的。)
4、师小结:同学们,你们的想象很丰富,也很美好。我相信,只要你们善于集合别人的优势,就能成为强者,胜利者。祝大家梦想成真。让我们再一次读读这篇课文给我们的启示吧――――
这样的启发,让学生活学活用,不但开发了他们的创造力,而且引发了他们自由表达,言语智慧在学生美好的梦想和憧憬中如花朵般竞相开放。六、说板书:
25、矛和盾的集合
坦克(大显神威)
这个板书能引导学生了解发明家是怎样发明坦克的,即把“盾”的自卫和“矛”的进攻的优点合二为一的过程展示出来了。 三亿文库包含各类专业文献、中学教育、生活休闲娱乐、幼儿教育、小学教育、外语学习资料、行业资料、1925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等内容。 
 25《矛和盾的集合》ppt课... 39页 免费矛​和​盾​的​集​合​...《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各位尊敬的评委老师: 大家上午好!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矛...  25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 3349 各位评委,你们好!今天我就人教版第五册第 11 课《秋天的雨》进行说课。下面我准...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矛与盾的集合》 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的《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今天我要说课的题目是《...  矛和盾的集合 说课稿_语文_小学教育_教育专区。矛和盾的集合一、说教材 说课...25 矛和盾的集合 盾 自卫 合二为一 →坦克 矛 进攻 谁善于把别人的长处集...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稿一、设计理念: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关键...《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的第二十五课...  《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稿_军事/政治_人文社科_专业资料。《矛与盾的集合》说课...《矛和盾的集合》是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课书小学语文三年级 上册的第二十五...  《矛和盾的集合》说课材料活龙坪乡中心小学 高华 《矛和盾的集合》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教科书小学语文三年级上 册第 25 课。这篇课文写的是发明家手持矛和盾,...  《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20页 20财富值 25《矛和盾的集合》课件 47页 1财富...《矛和盾的集合》第一课时说课稿 一、说教材 《矛和盾的集合》 这篇课文主要...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矛和盾的集合ppt课件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