兑吧运营直升机机有哪些活动类型?

运营直升机让运营更有归属感
流量为王的移动互联时代,开发者的红利期已过,行业进入深水区,行业也慢慢从技术驱动变成产品驱动,最终发展成为运营驱动。而运营也成为公司最核心的部门,承担公司最核心的KPI,运营也越来越受到行业的关注。
2016年5月,运营直升机成立。运营直升机是垂直于运营行业活动品牌。以城市沙龙活动作为切入点,通过邀请运营大咖分享实战运营案例,来满足运营人员的学习需求,同时通过沙龙形式,为运营从业人员提供学习交流的机会。
简单的事情重复做,打造优质城市沙龙
据悉,运营直升机分别在北京、杭州、深圳、广州及上海5个城市开展了6场的城市沙龙。每场活动参与人数达300+,在场观众与嘉宾深入互动50次以上,而现场的人员流失率几乎为0。如此成绩正式由于团队的重复、认真。每场城市沙龙结束后,运营直升机的团队成员都会进行活动复盘,把每一场活动可以优化的细节全部列出,一场城市沙龙最多一次优化28项,小到场地的布置、大到签到流程等,每一个沙龙的细节都不断优化。运营直升机正是通过这种认真的精神,才收获了运营嘉宾及运营从业人员的一致认可。
提升用户体验,打造优质社群
随着运营直升机覆盖的人群越来越广,单一的城市沙龙形式太受场地限制,运营直升机推出机长广播(线上公开课),这种不受地域限制的分享形式,受到运营人员的一致欢迎。为了加强大家的学习与交流,运营直升机还成立 “机会荟”线上社群,每一名入会的会员都是实名认证,同时运营直升机还会单独发一张登机牌给大家,上面有唯一身份号码,持有登机牌的社群人员可以享受运营直升机的会员权益。
因为认真与专注,运营直升机也受到了运营大咖及合作伙伴的支持与认可,目前运营直升机运营嘉宾达200+以上,合作伙伴100+以上,覆盖近30万+的运营从业者。据悉运营直升机还将在年底举办史上最隆重的运营盛会——2016NOMS全国运营峰会,让我们拭目以待。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环球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环球时报系产品
扫描关注环球网官方微信
扫描关注 这里是美国微信公众号
扫描关注更多环球微信公众号活动已结束
如何通过运营来不断提升产品的生命力,不断驱使用户来使用产品,让用户不断保持着活跃?这似乎是运营喵们的最头痛的问题。
“这次,就唠点干的!”
兑吧,每个月上线150多场活动,与1500多家主流App联动,如何在高强度下仍保持高质量的运营活动产出;
挂号网,不断通过产品思维来运营产品、优化产品,进而拉动产品数据,现又如何结合应用场景玩转积分,提升活跃;
朋友印象,十天时间刷爆朋友圈,收获1亿PV和100万用户之后,又如何通过对用户的深度理解,不断充实社区内容和提高用户的参与度;
凹凸租车,拥有300万用户的P2P共享租车平台,在轻资产重运营的情况下,如何进一步做到精细化运营来提升产品竞争力? ......
8月27日,运营直升机上海站,凹凸租车COO李育育、朋友印象运营副总裁James、兑吧产品优化总监朱江波、挂号网运营主管曹烨将会从数据运营、社区运营、活动运营和用户运营的角度去分享他们的实战经验、运营策略和技巧。
13:30 - 14:00
14:00 - 14:30
《如何产出高质量的运营活动》- 朱江波
14:30 - 15:00
《积分的实际应用场景》- 曹烨
15:00 - 15:30
《如何通过深度理解用户制造内容运营》- James
15:30 - 16:00
《轻资产重运营模式下的精细化运营》
16:00 - 16:30
16:30 - 16:45
16:45 - 16:50
主持人 / 嘉宾
产品优化总监 - 嘉宾
运营主管 - 嘉宾
运营副总裁 - 嘉宾
COO - 嘉宾
我要该,理由是:运营直升机 - 知乎专栏
{"debug":false,"apiRoot":"","paySDK":"/api/js","wechatConfigAPI":"/api/wechat/jssdkconfig","name":"production","instance":"column","tokens":{"X-XSRF-TOKEN":null,"X-UDID":null,"Authorization":"oauth c3cef7c66aa9e6a1e3160e20"}}
{"database":{"Post":{"":{"title":"听说你也是产品运营,三个月覆盖百万用户!","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从前,有个正经的运营干货号,你还没关注。导读:糗事百科是一个有名的原创糗事笑话分享社区。今天就来告诉你其产品经理续写搭建糗百项目管理流程,负责糗友圈项目,实现三个月覆盖百万用户的经验。 产品运营究竟是干嘛的?“设计师,我的活动图什么时候可以出?”“开发哥哥,我的活动页面什么时候可以上线?”“用户对这个新功能抱怨很多,产品同学,要不要改改?”...这些对话对于做产品运营的你应该是非常熟悉了,每天琐碎的运营工作折腾的你筋疲力尽却感觉收获甚小,团队Leader的责怪声甚至一度让你怀疑自己的能力。其实,你只是没有正确的认识这个岗位,回头想想日常的对话和工作内容,产品运营事实上真正在做的事儿是「高效」「解决」「问题」,也就是产品运营三要素。产品运营三要素1. 问题首先是问题,那么问题从何而来呢?主要来自两个:被动指派、主动发现工作中被动指派和主动发现问题二者所占比例其实深刻的体现在运营的进阶过程中。初级运营就是你的工作当中80%的工作内容都是被动指派的。上司说今天要找50个种子用户、发布50条内容,你每天就去做这件事情。中级运营各占50%,一半是领导告诉你你要做什么事情,另外一半就是你主动发现你的工作或产品出现了什么问题,然后想办法去解决。高级运营的工作80%都是你主动发现的问题,很少有被动指派。如果你现在是100%都是自己发现问题,你就可以自己去当COO了。对于被动指派,只要认真、听话就可以把领导交给你的事情做的非常好。重点是如何不断提升自己主动发现问题的能力,那么要如何主动发现问题?答案是培养对数据敏感的能力,因为90%的问题都是从数据里可以发现的。对于培养对数据敏感,分享3个方法:看报告QuestMobile等公司经常会出一些互联网的报告,经常看这些行业报告,一方面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家产品现在是处在第几梯队,有没有一些运营的空间去做;一方面你会对其他领域有更清晰的认知。观数据这个事情就非常简单了。你们自己的产品后台有非常大量的数据。每天到工作第一件事不要做别的,就看各项关键数据即可,在不同时间段查看,培养对产品不同时刻数据表现的记忆。重变化举个例子,前段时间糗百的糗友圈DAU猛涨了10%。为什么数据会莫名其妙的涨10%呢?肯定不是今天运气非常好,那就要接着往下分析。糗友圈DAU主要有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有一个固定的入口;第二个是就是糗事的推荐列表;第三个是每天晚上10:30有一个推送,重点就是来自于这三方面。分析的思路很简单,只需要顺着这三个方面往下找。固定访问数据没有变化,跟踪推荐位置和内容数据也没有很明显的变化。那这时候你就有一个很明确的结论了,基本就是推送出了问题。所以这时候你需要去看,自己的推送哪方面出问题了。如此顺藤摸瓜的过程,就找到这个问题的结点。2. 解决有了问题,自然需要解决。但无论在生活还是工作有些问题的解决方式总是无法让人满意。很多同学都说拿到一个问题根本没有头绪,去问老板会感觉不好意思,让他觉得很无能,但是又不知道该怎么去解决。提炼问题第一个就是提炼问题。网上很经典的一组对话:女生跟你说我胃疼你说多喝热水,女生说我大姨妈来了你也说多喝热水,活该你现在还是单身狗。问题出在哪儿?那就是你根本没有理解到问题的本质,这个问题的本质可能就是女生现在非常脆弱需要你的陪伴,这时候你拿着药出现在她的身边,是不是?你可能就走向人生巅峰了。关于提炼问题,提供两个思路。可以询问真实用户,作为运营是离用户最近的,每天都会有很多用户交流反映问题,这时候你是不是做了关键用户的维护呢?我现在每天到公司之后看完数据之后就是要看用户的反馈,他们都是糗百非常忠实的用户,每天我们出问题几乎都是他们第一时间来告诉我们。另外要查看问题元素相关的数据。搜索第二个点搜索。提炼出来问题后,自己没有相应的知识储备是不是只能无奈叹息呢。显然不是,互联网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减少了“信息不对称”的现象,同时使得信息分享变得异常便捷。这时候在庞大的互联网中合理地利用搜索引擎检索到自己所需的信息就显得非常重要。 搜索先提供两个方案,第一个方案就是常问搜索引擎。只要你掌握了常问搜索引擎的方法,以后你遇到运营的问题,其实生活当中同理,第一个你就会想到要问搜索引擎。比如“如何提高自己的搜索能力”这个问题你就可以去通过搜索引擎找到答案了。同样运营工作中再遇到“如何寻找种子用户?”“拉新活动有哪些形式?”等等这些问题,起码不应该没头绪了。提供两个使用搜索引擎的方法,第一个就是经常使用两个以上的关健词,第二个可以重点留意一些垂直社区的搜索结果,比如知乎、果壳一类。搜索的第二个方案就是请教经验丰富的人,内部的Leader、外部的同行。筛选第三个点就是筛选。信息极度丰富带来的副作用就是好坏掺杂,面对几十万甚至几百万的搜索结果,不可能逐条检查,所以筛选出自己真正需要的信息显得格外重要。筛选也提供种两种方案。第一种就是试错,试错就是快速试错调整。第二个就是经验。你之前已经积累了很多这样的问题的解决问题的经验,你只要排除掉不靠谱的就可以了。3. 高效纵然掌握以上技能,懂得提炼现象背后的根本问题,同时学会了合理使用搜索筛选自己想要的信息,然后整理输出方案后发现已经过去了1年!!那估计你的老板要气炸了...互联网时代“唯快不破”并不是没有道理,大环境及用户喜好变化太快,如果不能「高效」的解决问题,终究难逃被淘汰的命运。解决高效的问题核心是:解决某一个问题有没有节省时间的办法;以及,某一些问题能不能归类,下次遇到的时候可以沿用之前已有的经验快速解决。所以高效我这里提供了两个方法。第一个就是善用工具,第二个是归纳总结。善用工具人和动物最大的区别就是人会使用工具,合理使用“工具”(网站、软件、App 等)可以大大缩短解决某个问题的效率。推荐几个我常用的工具:脑图工具(Xmind/Mindmanager)脑图的一个最大好处是,在一段时间内集中思考某一个需求/问题,可以快速记录所有灵光一闪的Idea,很好的帮助你梳理清楚各种脉络。Trello「小步快跑,快速迭代」的方式,决定了产品需要持续提供有价值的需求,于是,需求池的管理变得异常重要。Trello采用拖动卡片方式真是让我迷恋到不行。可以用来管理需求池,项目(版本)记录。印象笔记印象笔记主要用来做日程管理及笔记记录。每天对照下周的计划写出来今天所有准备要做的事;做完一件打勾确认,可以给每周回顾带来很大便利及成就感。RescueTime这个软件装到你的电脑上之后,每天/每周都能清晰的看到自己在电脑上把时间花到哪些网站和哪些软件上,再做些针对性的调整不断提高效率。归纳总结有些问题总是不可避免的重复出现,如果不能用沉淀下来的经验快速解决,就要消耗 t(单次解决问题时间) * n(问题次数)的时间。所以你需要:多记录多记录有一个好处,就是记录的过程当中,有一个回顾的过程。维护博客和记笔记都是很好的记录方式。勤回顾周报非常好的回顾你本周到底做了什么事情,你可以清晰的看到,自己80%的时间在被指派,还是在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周报里面体现你这个做了什么东西,你下周计划做什么事情。常分享公司内组织了每月的产品运营分享会,对相关同学的知识构建起到了很大帮助。其实每次分享都是在巩固你自己的知识体系。以上方法的介绍最终目的就是为了实现「高效」「解决」「问题」,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忽略了很重要的事,就是产品运营同学离不开其他同学的协作,包括产品、开发、设计等。所以,你还需要掌握更好的沟通方式。沟通多多接触比如一起去参加公司的团建,可以手拉手做一些活动,打打篮球踢踢足球。多一些简单的“肢体接触”就意味着你的伙伴放下了安全心理戒备,人一旦解除了戒备之后,你说的话他们更能也更愿意听进去。更好的就是多一些共同经历,现在公司每年都会有旅游,那就多跟经常打交道的同事一起去玩,如果你的公司是分批的,去跟他们搭伙。明确目标要时刻记得你沟通的目的。大家可能经常会遇到,在跟同事沟通的过程中,说着说着就转入“人身攻击”,你指责Ta拖延进度,Ta指责你乱改需求,结果不欢而散,然后又闹到自己的领导那里,然后以后你的工作都会非常的不顺利。或者你们关系很好,每天都在沟通个人感情,却忽略了真正的工作内容也不是一个好现象。所以一定要记得自己现在的问题是要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争吵或聊天。提高自己人最愿意跟什么样的人去沟通呢?就是跟自己同样优秀,或者比自己更优秀的人去沟通。这时候你需要补充专业的知识。去不断提高运营相关技能。假如你每次提方案,做完之后数据多数都在大涨,这样的过程中就会强化合作同事对你的信任。以上只是一些做事的思路,具体只有实践起来才能越来越熟练,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产品运营技能。祝你早日成为一个合格的产品运营。以上内容来源“糗事百科”产品经理于兑吧·运营直升机城市沙龙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12:27:4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0:27:42+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64fbb2b3f2c74d8d7c9d71a9e4a548da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用金字塔原理思维去做产品运营","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导语:现在很多做运营的小伙伴,都会紧紧抓住运营的概念,把自己迷失在思维的死穴里。对于运营的理解,还停留在一个打杂和无技术含量的工作。我认为运营是一个解决问题的过程,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到提供问题解决方案的一个过程。今天要说的金字塔原理,就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思维逻辑。一、金字塔原理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1.
金字塔原理定义以及能解决什么问题。金字塔原理的原则是任何事情都可以归纳出一个中心论点,这个中心论点分为三到七个论据去支持中心论点。这些一级论据本身也是一个论点,被二级的几个论据支持,像一个金字塔一样延伸下来。不管是从上至下还是从下至上,都是一个分析问题以及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2.《金字塔原理》书中的四个章节l
表达的逻辑。主要介绍金字塔原理的基本概念以及如何利用这一原理构建基本的金字塔结构。 l
思考的逻辑。深入细致的把握思维的一些细节,然后保证你使用的语句能够真实明确的呈现你希望表达的思想。l
解决问题的逻辑。这一章是此书的重点,介绍了不同阶段如何解决问题,使用多种框架组织分析问题,让你的思路更加清晰,更加方便的运用到金字塔原理中去。 l
演示的逻辑。这个主要是在书面上、PPT上以及我们写文章的字里行间所呈现的更加具体的话。比如写文章的时候你可以多用多级标题、缩进、下划线等等一些形式。突出文章的整体结构,能够让读者更加清晰的表达你的思想。二.如何运用到我们的产品运营工作当中?有一句话说:腹有诗书气自华。当我们积累足够多的知识,才具有表达的资本,表达的观点思想才具有深度和意义。所以当你了解到了这些方法,才能够在产品运营中更加运用自如,才能在解决问题上更加行云流水。 我们都知道产品运营,他们运用一切可以运用的资源、工具,让产品或者服务去更好的与目标用户发生关系。这就是产品运营的一个核心定义,在这个过程当中,是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比如在前几天有个运营小伙伴问我现在电商类的App,有没有关于营销推广方面的建议?我的建议,要理清思路,从产品定位、目标用户、产品运营这三个大概去说。产品运营又可以分为前中后期的运营,前中期主要是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渠道通道为主,后期主要跟用户运营包括社区运营商务合作,还有积分商城的运营为主。 然后设立一个框架,就是在要推广这个产品的时候,心里已经有了这样一个框架,有了这样的一个金字塔来层层分析,先结果后过程。 首先你心中必须要有这款产品的营销方案或者结果,如果这款产品已经成型的话,要搞清楚产品定位,这个产品是电商类的App,卖生活用品的。 其次要找到目标用户在哪里?这样才能够针对性的投放广告,或者在相应的渠道去挖你的潜在用户,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你知道用户。 后面就要开始一系列的产品运营。前期和中期主要是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渠道推广为主。因为前期在产品一穷二白的时候,这时候渠道优化就显得比较重要,还有就是产品的内容呈现形式都需要思考如何规划,因为这是用户接触你的第一印象,这个是很重要的。后期的话,主要是以活动运营、用户运营、商务合作为主,因为当产品积累到一定量的时候,就需要把用户放在主要的位置。这群用户就是进行产品投放的关键点,也是进行产品变现的一个重要关键点。这时候还应该做一些商务合作,不管是线下的还是线上的。 说到商务合作,比如说运营直升机还是做得很不错的。他们跟很多品牌都有合作,这样不论是对产品的启动也好,还是对流量合作还有用户开发来讲,都是一个很好的策略。我是很喜欢运营直升机在产品推广这方面的策略。三.运营的三驾马车(活动、内容、用户)金字塔原理,对产品的指导意义是非常重要的,运营的三驾马车主要是活动运营、内容运营和用户运营。如何去结合金字塔原理轻松做好三部分运营?(包括其他延伸出来的社群、商务等,都可以按照这个套路做。)1.
金字塔原理在活动运营的运用。上图是做活动运营的一个框架。根据金字塔的基本结构。l
确定此次活动的目标。结构先行,就是知道这是活动的结果,为这一次活动匹配相应的资源,实现这次的目的,不会偏离此次活动的初衷。l
确立时间地点。做活动的时间离不开三个,时事热点,根据一些热点去策划相应的活动;传统节日,做一些营销活动;自己造节日,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去策划一些现场活动。大家都知道,天猫的双十一,京东的618是很厉害的。但如果没有很强大的资源以及团队背景,还是建议根据自己的业务类型,策划一些相应的活动。l
确定活动的类型及特点。到底用什么形式来呈现这次活动,是在微博大V策划话题活动还是其他。活动特点在哪里?这个活动跟别的有什么不同?活动的奖品好玩有趣?现在活动太多了,如果线下活动比较频繁,不能凸显营销的目的以及营销的结果,那么最终的效果也是可想而知的。就比如说杜蕾斯的每一次活动都是恰到好处,然后引发别人去转发。l
项目确定,跟进设计、开发、制作、上线。确定跟进人员,落实好每一个物料的完成时间,和相关的宣传渠道。l
推广渠道准备。关于活动的推广渠道,开始前就要有计划。一般把宣传渠道分为站内渠道和站外渠道。站内的渠道主要是产品的介绍和推送。站外的渠道是指媒体的合作,名人推广等。l
做好风控方案。风控方案指的是本次活动的后备方案。我们需要把每一次的活动风险次数降到最低,这时候需要未雨绸缪。后备方案主要涉及到技术、推广渠道、外部环境、法律和作弊漏洞等方面。 l
活动进行中时刻关注动态。这里有两个事情比较重要,数据和反馈。数据是实时的,拿到之后做分析,然后去改进。l
活动复盘。在活动结束之后做活动复盘,主要是从活动的背景,目标,以及活动取得的效果,以及不好的地方进行一个总结。最后需要一个改进方案,针对那个地方不好,有一个改进的方案,这是一个重要部分,同时也可以避免一些重蹈覆辙。在做活动运营的时候一定要有一个思维框架,最好从上至下去罗列你的问题,中间涉及的点就是解决问题的过程。2.
金字塔原理在内容运营的运用。内容是我们接触最多的,也是很多刚进入运营行业的新人第一次接触的模块,小编,新媒体运营啊,都属于内容运营里面的所属关系。l
确定产品定位。当一个产品刚上线时,还得从自身的品牌定位开始,因为只有清楚了这款产品的定位才能做出适合的内容,推送至适合的用户。l
确定用户定位。你的用户在哪里?是二次元的00后还是职场新人、大学生,这都是需要调查清楚的。因为用户定位之后,才能去做接下来的产品运营的工作。l
内容产出。当清楚了产品和用户的定位之后,就是内容产出,是PGC(官方产出),还是UGC(用户产出)。PGC的优势是可以控制内容的时机以及成熟的质量,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UGC是用户输出,适合社区型的产品,比如知乎。这里涉及到一个激励的机制,还有用户运营。l
Push推送。这可能是很多运营掌握不好的一点,很大程度上可能会对用户造成伤害。如果用户喜欢还好,不喜欢的话,直接造成App卸载。可能会拉来一些用户,同时也可能会损失一些用户。关键是做得精准不精准。机制是怎么样的。现在有一些App有个性化的Push。新用户注册App的时候,选择感兴趣的话题方向,然后官方推送的时候,后台会自动识别到用户需要的话题,有的话就推送,没有的话也不会打扰到用户,这样就会推送的内容就会非常精准,用户也不会被骚扰到。l
数据监控。数据运营基本也是一个难点,也是一个重点。数据是我们必须要检测的。这里把数据监控分为用户行为数据,流量数据和业务数据。行为数据主要是用户在产品的一个行为上,使用的时长、频次等。流量数据包括我们比较熟悉的PV、UV、DAU、MAU等。业务数据,包括用户的总数、转发率、留存率等。当有了这些数据,最重要的是数据分析和反馈,不断地去完善。3.
金字塔原理在用户运营的运用。用户运营算是比较新的一个运营。推荐知乎上的一个回答,杨国庆回答的一个,如何设计一个比较完备有用户黏性的激励体系?用户的一个激励系统就是设计游戏,无非就是抓住用户的八大核心驱动力。八大核心内驱动力,主要是史诗意义和使命感。比自己更重要的事情,第二是发展成就取得进步,第三是创造力的发挥反馈,第四是拥有感和占有感,拥有更多的东西,贪婪的欲望。第五是社交影响以及联系,即社会心理学。第六是稀有和无奈,得不到的永远在骚动,第七是未知与好奇,好奇心害死猫与老鼠。第八是失去的意义,恐惧害怕以及一切负面的情绪。这八大核心是大家都会有的。做产品运营抓住这八大核心驱动力的话,会有很大的帮助。而想要用户做出你期望的行为,是有一套公式的。用户行为=动机*能力*诱因。 l
定义激励系统的目标。要建立你的用户基地,首先要了解你的用户想要什么?然后确立这个系统的目标,你需要提高转化率、提高也页面访问量、提高新增用户量、增加社区发帖数等。l
确定用户类型。每做一件事都是有目的的,都是有助于接下来的思想任务,知道用户什么类型的?做用户运营无非就是知道要你的用户在哪里?他们想要什么?他们出现在什么样的位置?他们用什么样的产品?l
用户期望行为。用户使用一个产品的时候都是有所期望的。从发现这个产品,到上手都是一个过程。从开始关注到慢慢爱上它,这就是用户不断深入的过程。我们在设计产品的激励体系的时候,需要知道产品能做出什么样的行为?什么才是我们期望的。l
定义激励和奖励。主要分为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一般不建议采用物质激励,因为物质激励在一些社区的场景不适合使用。用户可能不会聚焦在你的服务内容质量上,而主要在你的实际激励上。所以说我不太赞同物质奖励这个的。精神奖励才是我们所提倡的。精神激励主要有积分,勋章,排行版等等,这样八大核心驱动力就用到了精度与成就感。用户希望被表扬,才会不断地去互动、产生联系,才会生产内容,这样产品才能持续运转。上面所说的内容,用户活动的运营三驾马车,都是运用了金字塔原理中的自上而下,结论先行,逻辑递进,先框架后细节的一个基本原理。这样做的好处,就是我们在做产品运营的时候,不会因为无头绪或者不清晰目标过程而导致做不好运营。采取金字塔原理思维,做好框架,整个面上的东西清晰明了,层次分明,重点突出,先做什么,后做什么,该做什么,都会很明白。这就是我为什么推崇金字塔原理的思维去做产品的原理和理由。 以上内容来源于“艺林小宇”于兑吧·运营直升机机长广播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13:48:08.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48:08+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cf97e965bbd0a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四大常见运营岗位剖析与发展路径说明","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做运营岗位的价值在于让自己更好的了解运营和梳理工作一、运营有前(钱)途吗?运营是一个有前途的岗位吗?毋庸置疑,我认为运营是非常有前景有前途的。三点原因:1.创业热潮与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现在有越来越多互联网相关的产品产生,越来越多新的网站被搭建起来,一般来讲,一个产品需要一个产品经理,两到三个运营,再有很多传统企业都在做互联网+的转型,所以相应的就会有很多运营岗位产生。 2.互联网公司的运营权重越来越大2015年,除了技术和市场之外,占比最大的就是运营。基本上可以说运营已经成为超过产品、设计以及一些基础的岗位职能的第三大互联网岗位。 3.个人品牌运营的变现空间大懂得运营个人品牌的同学,后续做个人变现的空间非常大。个人品牌变现除了影响平常的薪资收入之外,还有一些额外的收入。 什么是互联网运营?这里我把几个比较常见的互联网垂直细分行业列出来,以一个比较简单粗暴的解释方式进行说明。互联网+零售互联网+旅游互联网+金融互联网+教育下面结合运营研究社的一些小案例跟大家去深入的聊聊行内人对互联网运营的一个了解和定义。 就以在这周组织的“运营研究社一周年”为例来帮助大家梳理一些运营工作。运营社一周年大的背景就是想通过这样的一场活动,来提升运营研究社在运营圈的口碑和品牌,以及运营研究社同学们的活跃度。这场活动主要分为两部分的工作,第一部分工作是推广工作,第二部分是在线互动,即刺激运营研究社成员的活跃度。 这两个模块的工作,往下细分的话,分为八条工作内容:1.
干货图文(图文传播)2.
回顾图文(显得比较有情怀)3.
音频采访(采访一些加入比较久的同学半年以来的感受)4.
周年庆海报5.
祝福照片(互联网企业祝福收集)6.
聚会照片(二次传播)。7.
在线晚会(微信群组织游戏、唱歌、魔术以及抽奖等活动)8.
城市聚会(线下生日会)上图中,每一项运营手段都相对应一项能力,而我们主要是围绕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这两个工作岗位进行展开的。这里怎么去区分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就是根据运营对象,如果你的运营对象是用户的话,那你就是用户运营,如果你对象是内容的话,你就是内容运营。 有的同学会比较好奇,为什么设计海报同时属于用户运营和内容运营?如果大家做运营比较久的话,应该都能够了解到海报跟图文,包括软文是运营采用的一个手段,所以不管你是用户运营还是内容运营或者是活动运营,甚至渠道运营,都会用到图文和海报的设计手段,这两个手段就一定会重合,这也是为什么大家会经常觉得用户运营很多工作跟内容运营是重合的原因。 运营是在优质的产品和服务的基础上,以实现拉新、促活、转化、品牌为目的的并且在保证用户体验为底线的一系列运营手段集合,同时以运营对象的不同来做岗位的细化。我一直认为运营一定不是雪中送炭,更多是锦上添花。产品和服务是基础,如果说产品不OK的话,运营做得再努力也是白搭。每一次运营要有相对应的运营目的。运营研究社运营目的是做品牌以及活跃。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们用了很多运营手段,有图片、音频、海报等一系列的手段,它是一个集合。在去实现一个运营目的的时候,它一定不是单一的手段,而是一个集合。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前提就是保证用户体验。运营的核心就是通过一系列运营手段,让用户更长时间留在产品上,甚至为产品做口碑传播。 4.大常见运营能力要求解析? 我认为内容运营在2017年甚至2018年是非常关键的一个岗位。例1:快看漫画内容运营岗位要求进行解析:1.负责产品运营策略的制定、推广以及数据监控,确保运营目标达成。快看漫画现在有一个内容运营策略,根据新用户选择的性别进行内容推送。这是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内容运营策略,内容运营把这个东西制定出来,通过产品落地实现,然后去监控和分析男性用户和女性用户流程的提升比例,是不是比之前的一锅端的一种方式来的好一些,但这个策略一定是基于产品本身的功能。 2.优化迭代发行页的内容运营规则,完善各个板块信息化运营工作。这是发行页一个常规的运营内容,核心模块就是发行页的内容更新、内容推荐,以及一些内容分布和排版。目前快看漫画的内容发行页主要有最新最热、点赞最多,还有付费版等等一些内容模块。这都属于常规的内容编辑工作。 3.各类榜单的维护和规则调优,以及新榜单策划。这里有点像产品层面,属于一劳永逸的。什么样的内容是好内容?它的点赞、阅读量和评论量,你要把统计的标准给到产品和技术。 4.定期策划相关专题,保证内容的策划效果。策划专题是非常常规的,你要保持这个专题能够分享出去。分发的一些手段比如有公众号,大号推广,漫画平台进行合作等,来保证你整个专题的阅读量。 总的来说快看漫画的运营岗位主要是包括内容运营策略制定,数据监控分析,内容专题策划,内容分发传播。 内容运营从初级到高级的核心诉求:第一级:内容编辑、内容推进、内容甄选、内容更新。第二级:专题策划、内容品牌、内容输出。第三级:产品层面内容运营,包括内容策略、数据分析、产品迭代。例2:拉勾网新媒体运营岗位要求进行解析:1.
日常图文的更新2.
商务合作对接。合作伙伴以及其他新媒体平台资源。3.
参与公司项目,从新媒体层面制定推广方案,保证整个方案的落地和执行。比如拉勾每年都会做招聘的品牌活动,新媒体运营要从新媒体层面去给出一个在线传播的方案。4.
公众号的定位规划,根据目标用户提升粉丝数,提升关注度与粉丝活跃度,并与粉丝进行互动。这是比较大也比较难的,尤其是公众号的定位规划。比如拉勾在做活动的时候,会比较有针对性的去思考,这期活动是吸引运营人群还是吸引技术人群,还是吸引产品人群,这个是需要去思考的。5.
紧跟新媒体发展趋势,对标杆性的新媒体长期保持关注。竞品分析的一个工作。6.
抗压能力强。新媒体工作,抗压能力都是要比较强的。 总的来说拉勾网的新媒体运营需要有图文内容更新能力,商务合作能力,推广方案的制定能力,还有竞品和热点的跟进能力。新媒体运营是一个入门简单,但是做好非常难的一个岗位,做新媒体运营的时候,往往感觉自己在运营一个产品,什么都要做,编辑、活动策划、文案、商务合作、跟热点,甚至有一些新媒体还要开发产品、用户互动等。所以新媒体的运营同学想做好的话,综合能力要求非常强。例3.汽车之家活动策划岗位要求进行解析:1.
根据部门规划撰写你的活动方案。需要策划一个活动的整体规划。2.
协调各个部门的资源,落地实施各项活动方案,检测项目执行并完成活动总结。活动的执行。3.
负责活动及相关文稿、文案的写作,对活动执行提出计划和方案。活动策划能力。4.
挖掘用户需求,通过运营提升产品相关数据,追踪并分析数据,不断优化活动方案。属于数据分析的工作。5.
对用户留存和促活有自己的想法和见解。这个活动策划的核心运营对象应该是用户。 总体来说,汽车之家的活动策划所需要的核心能力是,活动执行能力,文案撰写能力,活动策划能力,挖掘用户需求能力以及数据分析能力。挖掘用户需求有几个方法,数据分析和用户调研。例4.知乎用户运营岗位要求进行解析:1.
制定并落实知乎Live站外主讲人的增长扩张策略。这个扩张策略怎么理解?要么一个一个去试点,要么跟一些机构去批量邀请,要么去策划一个活动做招募。推广策略就是这些,效果就是招募到的用户量是多少。2.
负责讲师团管理体系搭建和维持,生命周期的流程和管理。简单来讲就是做微信群,找一些讲师加到群里搭建微信群的一些规则和玩法,展示更多的分享课程,互动以及能够结合热点开发一些课程。3.
搜集、分析用户行为数据和用户反馈建议,为产品和运营提供改进建议。是指收集一些展示类产品诉求。 总的来说知乎Live内容运营岗位要求的核心是,嘉宾资源沟通能力,嘉宾维护能力,以及用户调研能力。 从月薪我都经历了什么?我现在的薪资收入结构,40%来自工资,40%来自咨询,20%来自培训。这也是我刚刚开始说的,运营是一个有前途的岗位。因为你做好之后你的额外收入会比你的工资收入还高。虽然我毕业三年不到,但我真正去做运营已经非常久了,我大二的时候在百度地图和百度百科做校园大使。大三暑假去了百度实习,我信誓旦旦以为自己能够进百度,结果面试没通过,同时腾讯和阿里的面试也都没通过。说来当时也非常幸运,意外的去了小红书。这就是我入门运营的一个经历。在小红书我学习到很多工作技能,包括SU优化、软文、做活动、做推广、做ASO、粉丝推广、百度推广等。这也是学习运营的第二阶段,入门之后可能会经历一个非常痛苦的运营技能学习期,这个痛苦是作为一个运营一定要经历的一个阶段。 后来我又去了百度贴吧做内容运营。刚到贴吧的时候,做得特别痛苦,后来比较幸运的是我接管了一个项目,是现在一个贴吧客户端的首页。基于这个项目我把之前几个月做得非常杂的工作,包括内容品牌、用户品牌包装、活动策划等整理到一个功能的运营中,整个工作变得非常有体系。除了内容运营之外,我当时还做了内容新产品运营,就是整个产品内容定位,内容的更新规划,以及内容的上线推广、内容的数据分析,还有功能迭代优化。这个过程是我培养自己在内容运营方向的一个核心竞争力和特长。我的经验就是每个运营到两年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特长,这个特长是能够帮助你有额外收入一个核心的一个点。 再往后就是到了创业公司做运营合伙人,这个时候你基本会能够站在一个更高的层面去思考你运营一个统筹。基本上只要把一个方向的运营做透了,无论是用户、活动策划还是渠道基本都是没问题的,这个是核心的一个点。 以上内容来源于“陈维贤”于兑吧·运营直升机机长广播“运营扫盲周”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 ","updated":"T13:19:05.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1:19:05+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1626ecb9b2f938cc5ded7b3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如何从0到1做好用户运营","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一:用户的定义与分类1.用户的定义用户就是指某一种技术、产品、服务的使用者,使用某种产品的人。(虽然定义非常简单,但越是简单的概念,就越要弄清楚它的含义,这里的关键词是使用某种产品的人。)2.用户的分类按照重要性来分类,可以分为三种:用户、目标用户、核心用户。用户是使用某种产品的人。目标用户是企业产品或服务的潜在使用对象。核心用户是产品最为核心的目标用户群体。举个例子,现在有些大学生分期的应用特别火,所以使用这个分期服务的人,就属于他们用户的界定。他们的目标用户就是大学生。在大学里面有网购以及消耗大宗商品需求的学生,就是核心用户。(因为一些没有消费能力,或者不太愿意网购的学生,是不会使用他们的产品的。)既然说到了目标用户,就不得不谈一下种子用户,目标用户和种子用户主要区别有三个。1.是否已经使用产品。使用你产品的人就是你的种子用户。2.是否给予产品反馈意见。种子用户愿意持续给产品提一些意见,帮助优化产品,但是目标用户就不一 定会给出反馈意见了。3.是否愿意分享和传播产品。种子用户能够帮助产品更好的传播,愿意向身边的社交圈去介绍你的产品。但是目标用户可能用完就用完了,不会有分享传播这个环节。从这三个区别来看,目标用户其实是一些会使用产品的群体,但种子用户群体,更核心的是会持续帮产品提出意见,并且愿意分享和传播。所以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在做产品的时候,都希望在产品初期,争取一些种子用户的原因。按照活跃度来分类,可以分为三种,活跃用户、流失用户、留存用户。活跃用户是在一段时间内对某个产品或服务有过任意行为的用户,按时间维度区分的话,包括日活(DAU),周活(WAU)和月活(MAU),这就是一个活跃用户的定义。流失用户是指在一段时间内,没有再打开产品或服务的用户,有30天、60天,90天的界定,如果过了这么长时间后,这个用户再也没回来,我们就可以判断为这个用户已经流失了。流失用户也是跟着产品特性进行分类的,社交类应用的期限比较短,但一些低频应用的间隔时间可以能会比较长一些。留存用户是用户自某时间开始使用,在一段时间之后仍在使用应用的。留存用户其实是相对流失用户而言的一个概念,用户在使用产品之后,过了很久很久之后,又使用我们的产品,说明他不是特别活跃,但其实这就是留存用户,如果留存用户特别多,我们就要想一些方法,将他们转化为活跃用户。其实除了这三种之外还有一种用户,属于召回用户,也是一个转化的问题,用户流失之后召回,有可能转化为活跃用户,也有可能继续流失,然后可能再也召回不了了,还可能召回之后不是特别活跃。按照转化来分类,可以分为两种:用户、客户。用户是使用产品的人。客户是愿意为产品的各种增值服务付费的用户。举个例子,我们用 QQ,就是腾讯的用户,但是如果我们愿意购买QQ会员等,就算是腾讯的客户了。这个概念非常重要,互联网思维里面有个很重要的点,就是是否能够去免费获取更多的用户。在海量用户基础上,通过免费把用户吸引过来,再推出一些增值服务,用户为了更好的产品体验,就会去使用增值服务。这就是互联网思维里面常用的一个免费的玩法。通过这个方法能够更好的去记录用户数量。比如说现在很多平台的分享,首先通过一些免费的公开课,去吸引用户听讲,如果用户觉得还不错想继续学习的话,后续可能就是些付费的课程了,这是同样的一个概念。产品运营的定义产品运营是一个统称,而不是一个分类。目前来说不同的人对于产品定义有不同的看法,比如张亮老师的定义是,“我认为一切能够进行产品推广、促进用户使用、提高用户认知的手段都是运营。”章鱼怕黑老师说,“产品运营就是基于互联网产品,以最低的预算、最优的路径、最高效的执行、最有效的手段吸引大批忠实用户,建立产品在市场上的竞争壁垒,最终获得产品市场成功的过程。”以上的说法都有道理,只是出发角度不一样,有的是从运营的价值出发,有的是从互联网与传统运营的区别出发,有的是从运营的作用出发,每一个定义都能够引发大家打开一个新的思考角度。到底什么是运营?一切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息息相关,以用户为核心的,通过人为干预的工作,统称为运营。、我们能够发现产品运营往往围绕三个元素,产品、用户和运营手段,这三者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说没有产品运营,基本就是空中楼阁,根本谈不上是运营,没有运营手段干预的运营,产品很难去发展壮大。如果说没有用户去使用产品,那么产品就没有任何意义。这三个目标是一个稳定的三角关系,撑起了产品,运营手段和用户三者的一个良性循环发展。比如拿兑吧的活动来说,其实它更多是一个运营,兑吧组织一个运营分享课程,要求很多老师和大家做一些交流,更多是从一个现场活动的角度出发,但是如果做一个更深的含义了解,比如说通过活动召集用户,后续对用户有一些互动和福利,从这个角度出发的话,它就是用户运营。二、快速了解用户的5个方法作为一个用户运营或者运营而言,了解用户是非常基础和非常重要的一个工作。关于快速了解用户,有五个方法。做好用户沟通。多方式。一对一、群聊、深度访谈,用不同的方式和深度去跟用户沟通。高频率。随时与用户交流,密切保持联系,这样才能更加了解用户内心真正的需求和想法。俗话说,坚定则明,偏信则暗。除了跟用户进行交流之外,还可以尝试了解一下竞品的用户诉求,常规做法就是,偷偷潜入竞品的一些用户交流群,或者竞品的用户吸引点在什么地方,用户对竞品的哪些功能特别喜欢,以及他们对竞品的看法等。因为往往用户在自己产品的用户群里面,并不会透露他们真实的想法,但是在别的平台,用户可能会更愿意表达自己内心的一个真实意愿。进行数据分析。产品数据分析,了解用户的喜好和属性。比如今日头条,它是一个媒体资源平台,我们通过对它的阅读转化分享进行分析,可以知道什么样的用户和内容,在这个平台是可以吃香的。对24小时内用户活跃度和不同内容的关联分析,可以看出在什么时间段和内容,更讨用户的喜欢。问卷调研,对用户数据进行量化分析,了解用户特点。关键点在于样本数量要大,覆盖层次要全,包含平台不同层次类别的用户。了解用户画像用户调研采集。通过对用户数据的采集、建模、设置标签等分析,完成用户画像收集。行业数据分析网站。比如百度指数,阿里指数等工具进行用户人群属性划分。比如在百度输入“今日头条”,可以看到关于它的一些网页基本属性,性别、比例、年龄等分布,从而得到数据做为参考。解读行业报告通过行业报告解读,了解用户共性特征。有一些发布行业报告的网站,易观大数据分析、企鹅智库等,这些行业报告覆盖行业面广,包括游戏行业、视频行业,新媒体行业等,也有新兴或者传统行业,还有一些不同年龄群用户的一些特点分析。看这些行业报告还有一个好处,它能帮助我们建立一个全域的视野,快速了解行业内用户的一般特征。其实做运营,越是做到最后,更多是拼运营人的格局和视野。同样一个问题,普通人可能端对端去解决问题,但作为一个高级或者资深运营,可能会站在更高角度和系统的去解决问题,或者用行业内的案例来佐证,这样对于大家提升是非常有帮助的。深入模仿用户模拟用户,去体验产品的各项功能,从而模仿用户的心理感受,了解用户的真正诉求。有一个笑话,说一个神经病在神经病院里,经常以为自己是一个蘑菇,然后总是自己举一把伞,蹲在墙角,不好好吃饭,也不好好睡觉,医生护士无法把他叫回来。有一天,有个医生也举了一把伞和他一起蹲了很长时间。突然有一天这个神经病突然站起来,把医生的伞拆掉说,你都发芽了还在这里长,你真是个笨蛋蘑菇。通过这个笑话可以看到,去模仿用户的心理感受,了解用户真实的需求是非常重要的。三、拉新用户的16个方法8个免费方法应用商店首发推荐创业媒体报道/记者专访创始人站台推荐熟人传播百度搜索优化(SEO)社交媒体运营资源互换内测用户社群8个付费方法活动策划发布会付费广告KOL推荐软文推广应用刷榜/ASO垂直论坛线下地推四、促活留存用户的运营思路促活留存主要分为三步:找出用户流失原因。可以通过调研的方式,包括问卷、访谈等形式跟用户去交流,看看他们到底是如何从产品上流失的。修复流失问题。痛点需求没找准?产品bug多、体验差?设计风格不好看?不符合用户使用习惯?消息通知用户。找到这些问题并且通知用户已经做了优化,然后观察转化效果,如果转化效果不佳,可以进行更多一些尝试和摸索。促活留存用户的运营方法:适时提醒用户。产品更新或者有活动上线,记得用站内信等方式引导用户回到产品。用户分层运营。根据用户属性和产品数据表现,进行用户的分层,得出个性化的运营和分层。给予不同用户精准信息的推送,从而促进用户留存。用户成长体系。根据用户的表现,让他通过一些行为获得相应的积分,建立有效的用户积分体系,通过等级晋升去促进用户活跃。优质内容沉淀。社交关系沉淀。它满足了人性的需求,促进了用户流程活跃。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产品,都想做一个社交的原因。加强KOL运营。KOL是指意见领袖,通过持续放大他们的影响力吸引更多用户。比如微博,如果没有这些段子手、网络营销大号,整个平台的活跃度和影响力就会大打折扣,因为很多时候用户就是想看到这些段子手创造的一些精神内容,所以KOL的运营就显得非常重要。以上内容来源于大雄于兑吧·运营直升机机长广播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11:28:13.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0,"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9:28:13+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19fd8ae9f45fad9de0bfe8ccce09c325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0},"":{"title":"微博、公众号、APP、社区,关于内容运营的二三事","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一.到底什么是内容运营 现阶段对于内容运营的概念,要不就是限定的太狭窄,要不就是太模糊,以至于会有一种茫然之感。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达,很多互联网产品,微博、公众号、APP、社区,包括营销,已经将内容运营渗透到我们的工作当中。 比如有的同学在做社区运营,社区的核心是什么?其实就是内容。在做社区运营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内容运营。很多同学是做新媒体运营,内容就是它的本质。每天发文章,写文章,转载文章,这一切也是运营。有的同学做品牌运营,需要写文案、写广告、设计Logo,广告投放,这些也属于内容运营。所以内容运营已经渗透到我们工作当中的一个核心了。 二.内容运营从有效定位开始 要想做好内容运营,一定要从有效的定位开始,这是工作当中最关键的一个方面。 做产品需要定位,职场需要定位,学习需要定位。做运营,尤其是内容运营,更需要定位。很多朋友在做内容运营方向上总会有一些无头绪之感,很多时候就是没有做好有效定位。 1.
内容定位要来源于用户的真正需求 你是做什么产品的?用户是谁?他们的真正需求是什么?比如做减肥餐的,他们的用户一定是那些减肥与健身的相关人群,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来写文章。比如做理财产品的,用户一定是对自己的经济价值、保值升值等内容有一定的诉求,那么你的内容就一定要围绕这个需求来做。 在实际过程中,你会发现,想要确定一个定位,需要去更加细化。因为现在什么内容都有人在做。比如做视频的,不仅要做视频,还要做短视频。做短视频的人也很多,但他可能定位于吐槽社会现实、各种现象的点。所以只要你找准定位的点,内容才有可能出来。 2.内容定位要贴近运营者的能力 比如金融知识类的账号,我觉得运营人员应该是多少了解一些金融方面的知识的。如果说你的团队,拍视频这方面非常厉害,那么内容定位可以往视频方面走一走。如果设计非常厉害,就可以在设计方面进行展现。 现阶段做内容的人非常多。做社区、公众号、微博、短视频、长视频各种。你必须要通过运营者独有的一种能力,不仅要在运营领域里找到自己的定位,更要在运营的展现形式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比如说有的公众号,内容很简短,但是排版非常好。有的公众号文案特别差,但是画的特别好,更别说视频了。 3.内容定位要和竞争产品打出差异化 内容定位,要和其他产品打出差异化竞争。如果你和别人提供的内容都是一样的,那你就要进行同质化竞争。别人的内容做得比你好,大家就都会去看别人的,所以打出差异化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举个例子,中国有三个汽车社区,应该说是并驾齐驱的。可能大多数人都知道汽车之家,但是其实爱卡汽车、易车网,在汽车社区也是非常强的。我们都知道互联网赢者通吃,那为什么爱卡汽车、易车网没有和汽车之家产生互相绞杀并且相互吃掉对方呢?就因为这三个汽车社区,都找到自己的内容方面的差异化。 汽车之家的内容定位是温馨路线。它是各位车主的好朋友、领路人,并且提倡汽车车主们在社区发一些真情实感的内容,不用太专业,只要真情实感,并且代表你对于车方面的喜爱就可以了。他们的内容更朴实更平常,所以深受很多车主的喜欢。 爱卡汽车走的是大神路线。类似整个社区里面都是专家,一篇文章能扯出一篇论文来,像一个大神级人物聚集的地方,都是很多专业大牛,进行社区活跃。这对于专业级的车主,或者对汽车有研究的人,是非常受欢迎的。 易车网依然能另辟蹊径,从社区的突围中杀出来。它的内容定位是类似于我有中国最大汽车经销商资源,更像是汽车经销商们讨论的社区,很多朋友可以在这里了解到汽车销售的资料。 所以内容定位能跟竞争的产品打出差异化,其实也是可以存活得很好。当然车主这个市场确实比较大也是其中一个原因,仅凭一个产品不可能完全覆盖掉。 如果想要内容从一开始就做的比较顺畅,一直往下顺利发展。好的定位是非常关键的,你要考虑用户的需求,考虑你的能力,考虑你的竞争对手在做什么?你是否要跟他们一样的?如果你没他们做的好,应该如何打出差异化竞争?这些都是你应该想的。 包括我后来写运营类的公众号。现在写运营类的公众号特别多,很多理论派、技巧派的都非常厉害,但我发现很多大神在讲理论确实很牛,但是讲自己的工作生涯方面的时候,多半都遮遮掩掩的。于是我对自己的公众号的定位就从我自己的经历去出发,以我做过的事实案例进行分享,最终我的公众号,从很多内容的红坎中蹦了出来。 三.保持高质量的稳定输出 保持高质量的稳定输出,这话说起来非常简单,但真正实际做到的人,其实是非常少的。 1.
到底什么才是高质量的内容? 讲三个关于我自己的小故事。 故事一:我写公众号的时候,当时已经小有名气了,很多网站都转载我的文章。通过他们的转载我发现,有些网站的运营非常厉害,因为通过转载我的文章,就能保证一个高质量的内容输出。有的网站转载我的文章就做得不好,比如说文章里有错字,他转载过去之后并没有改。有时候是连续三天的上中下篇,这个网站直接把中篇给拿过去了,也没有对于前篇的引述,甚至标题都没有改等等。而有的网站很用心,比如在正文前面有一个小段落介绍一下我,并且会有一个引语,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一个精编的排版,最后甚至有编者的总结。这就是一个最基本的高质量。 所以到底什么是高质量的内容?其实就是很多基本的东西。拿文字内容来说,首先是标题,我们之前写公众号,团队每个人起10个标题扔到群里,然后大家微信表决。第二是文章要有引导语。第三是逻辑要非常清晰。整个文章有关联的话,要加标注加粗体,甚至要用特殊的排版来标明。文章的最后,要进行一个引述,引导品牌等等。文章的整体字数,你要根据用户的需求或者你的经验进行一个整体处理。文章字数比较多的要删减,字数比较少的,要自己多加一些,显得更丰满。故事二:我们公司是做在线教育的,也在做自己的微课堂。这个微课堂同样也是内容运营的一部分,所以要保证内容运营的高质量输出。比如说我会和导师沟通,要把演讲稿提纲提前给到我进行提前审核。对于审核我们有一套自己的标准,比如导师不能讲的太深奥,太学术范儿。因为我们的用户不喜欢这样的内容,这样的内容不会让用户有感觉。他们会表示讲得太深奥了根本听不懂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通过内容的运营,慢慢的变成高质量。 当基本的东西做好之后,接下来要对内容有一个把控,你要通过各种手段,让内容质量变得更好,这个需要你自己去研究,不断的收集反馈,不断的去看用户需求。 故事三:我会经常给一些产品提建议,比如说有个做人物专访的公众号,我跟他们总编说,你们的文章写的特别好,基本也做的非常好,内容质量也很高、很丰满,但是内容依然不够高质量。主要是因为你们通过专业人物,对于时代、社会现象的解读,这方面的内容是没有的。但如果通过人物的故事,把背后的一些时代的背景,通过作者的角度,解读出来,可能会上一个更高质量的层次。 所以对于高质量的内容,是有很多标准的。做内容如何高质量?高质量的标准是什么?通过每一个高质量的标准,能不能继续往下突破?把最基本的东西解决掉之后,能不能对内容进行深度把控?内容深度把控之后,能不能在此基础上有一个更高的升华?这些是各位同学都需要思考的。 2.
稳定输出是核心之本 高质量的内容之后,就是稳定输出,这是内容运营的核心。 举了例子:我们之前给一个平安财富帮的公众号做微信代运营。当时给这个公众号的定位,是为有钱人打造的深度资讯内容平台,产出一系列比较有深度的内容,但是数据不是很好。后来换了个领导,我们改变了输出内容的方向,类似于时尚杂志,主要针对高财富人群讲一些奢侈品方面的内容。后来又换了一位领导,他觉得这些内容写得太高端了,要扩大范围,不要写的太不食人间烟火。后来我们就改成了金融资讯,主要讲理财之类的一些内容。就这样,定位一直在换,乱七八糟,什么都有。就当初说来讲,如果说我们每个定位都不换,坚持下来,是不是会更好一些?在公众号或者社区内容方面,大家都喜欢追热点。我会经常看到很多很奇怪的现象,比如一个做教育的公众号,在七夕节发一篇爱情类的文章。一个运营类的公众号,发了一个商界大佬专栏访谈。所以大家一定要明白,稳定输出是非常重要的。当你的公众号定位之后,高质量的内容,打磨完善之后,能不能把内容像流水线一样一篇一篇的输出,是你这个公众号或者社区不断吸引人的关键。所以克制自己内容的需求,不断的去坚持自己的定位,坚持自己的运营思想,不断的输出相对应的高质量内容,一个产品就怕变来变去,相反如果坚持下去,反而可以一条道走到黑。四.关于内容运营的一些延展和思考内容运营是新人入行最好的切入点和锻炼。但是很多新人朋友在做了内容运营之后,他会想,运营原来就做这个,天天发布文章,排版,每天周而复始这个工作,跟个小编辑一样,有什么发展。所以在这我想说一下这个问题,首先运营这个工作,本身就不是一项有趣的工作,很多时候就是很多简单的东西慢慢的做好它,就像“稳定输出”一样不断的去做不要变,这就是运营。而内容运营呢,恰恰符合这些点。如果说好好做内容运营,它带给你的锻炼将是非常大的。1.
内容运营师新人入门最好的锻炼也许你刚开始找的内容都特别烂,于是后来你就摸索着找一些好的内容,你会发现很多东西在网上都可以学到,经过不断的梳理,发现这个段落可以这么插,这段导语可以这样加,最后这段对于品牌的引申,可以用不同的方式和我的产品进行一个关联,这个标题这样改阅读量是不是会更高等。这些都是经过不断的思考、不断的去做、不断的去试。而在这个过程中,你就无形中锻炼了自己的运营思维。根据你不断的调整和优化,内容操作起来就会变得轻松许多。在内容做好之后,是不是可以去搞一些合作、分发?当你把内容覆盖在其它的品牌之后,会得到更多流量。此时便多了一个思维,叫渠道思维。原来光自己做好内容不行,还要把内容进行分发;原来只做产品不行,还要把产品通过各个渠道销售出去。 通过运营,可以锻炼你的运营思维。还可以切入到很多其它的地方。你可以把自己的文案能力锻炼的非常好去做文案。你还可以去做品牌,品牌做的一些东西也是内容运营。你的路会更宽广,所以内容运营是对跨入这一行最好的切入点。2.
要不断追求“内容”的丰富性当你把内容做好之后,就可以去追求内容的丰富性了。比如你可以做一个小活动。比如在内容定位的基础下,变换内容的形式和展示形式。或者拍些视频,去追求内容的丰富性。也许效果并不怎么好,但在无形之中锻炼了很多能力。如果去追求一下内容的丰富性,你会收获更多。这个丰富性一种是关于自身能力的,还有一种就是外部的。比如你是内容网站的一个总编,你可以做一些专题类的东西。可以做选题的策划、年度盘点类似于专栏的这种东西,现在很多产品越来越类似于新闻产品,所以你可以模仿新闻网站去做。而且不要只顾着去转载,分类、专题、策划等都可以做出来,一定要让内容架构丰富起来。如果你不是以大量信息内容为主的产品,那你就可以试着从短视频、动图、排版等方面来丰富你的内容,虽然也许没什么作用,但会带给你很大的收获。内容运营已经囊括了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千万不要小看这件事情。做好内容运营,要有定位的概念,不断的去想、不断的去试、不断的去探索,最终找到最准的定位。同时和其他的产品打出差异化竞争,保持稳定以及高质量的输出,追求内容的丰富性。这样你才可以得到不断的锻炼,收获更多。 以上内容来源于刘玮冬于兑吧·运营直升机机长广播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10:54:37.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2,"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tru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8:54:37+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44ea4eeb647b76a0ebc9df58d0213679_r.pn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2},"":{"title":"专精与全栈,运营的知识体系构建","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什么是全栈全栈的概念起源于全栈工程师,英文Full Stack Developer。意思是指一个工程师,能够掌握多种技能,包括前端后端客户端,服务器等等,并且能够用这些技能独立完成产品。全站运营就是借用了这个概念,指一个运营具备多面手的能力。全栈运营=运营多面手≠全能运营 全栈运营的思维方式举个例子,假设你是一个海外租车网站的运营,当用户通过搜索引擎进入到了你们的网站,你会去怎么设计整个运营的流程和环节?用户从哪里来?搜索引擎。两种渠道SEM和SEO,这两者会带来用户的区别。怎么去记录用户从哪里来?这涉及到一些技术相关的环节。是通过埋点,还是日志,或者是网页参数。用户到哪里去?不知道大家自己使用搜索引擎的时候,有没有观察过自己的习惯。其实用户的搜索行为分为两类,获取信息、解决自己的行为目的。用户是谁?喜好特征?不同用户的搜索喜好是不一样的,这可以作为用户特征,再有每个用户的痛点也是不一样的。怎样运营用户?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行为方式、带有不同的目的,该如何运营用户?比如说,用户是通过搜索欧洲旅游,进入到了网站,那么我们的首页给他展示一些欧洲旅游的相关信息是不是更好?甚至是优惠,这就带来了精准运营的话题,但是应该怎么去知道这些用户呢?知道这些用户后内容应该怎么去做?用户被你的内容吸引到之后,要开始注册。注册完之后该怎么运营?既然用户对欧洲感兴趣,那么后续给他的推送消息,不管是内容还是活动,一定都要跟欧洲相关,这就是用户画像的内容。然后再整个运营环节中,又会产生大量的数据,怎么去利用这些数据,提高利益的优化环节?怎样运营数据?从以上的这些问题中可以看到整个过程涉及到了很多运营环节,渠道运营、用户运营、内容运营、活动运营,又有大量的数据分析等。不同的环节涉及的运营工作是不一样的,从现在的运营环境看,这些工作内容其实都是割裂的。割裂带来了什么样的坏处呢?整体运营效率低。各司其事,每人都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干活,对运营的职业发展不好,很容易地遇到天花板。为什么需要全栈运营?全栈运营可以把整个环节任何一个思考点都做好,有一些是很多运营新人会遇到的问题。比如说:1.你觉得你自己掌握现在的工作需要多久?如果你已经工作一两年,请自己回头看一下,把现在的工作做好,需要三年四年还是只需要半年?比如一个渠道运营,可能一两个月基本上都会熟练了,接下来无非就是经验堆积,怎么花钱,怎么省钱。2.这个工作能支持你升职吗?接着,熟练之后你可能会成为一个优秀的渠道运营专员。那么接下来呢?成为一个渠道运营主管,然后呢,能升到经理吗?或者再更进一步,成为总监。大家肯定都会有一个在职场上不断发展的心,所以其实除了渠道,还可以看看用户、内容、活动运营,能否容易去升到一个高级职位,拿到不错的薪水。3.岗位的未来是什么?现在的运营很容易遇到职场天花板,可能一两年之后,你会觉得自己为什么要一直做这份望不到头的工作。十个运营,只有一两个能升为运营经理,甚至比例还要更低。那么这时候运营应该怎么办?怎么考虑自己的未来?这其实是运营岗位本身所带来的限制,因为大家总是会吐槽说,运营是打杂,OK,打杂就需要螺丝钉,那么就注定了一些人只能一直做螺丝钉。如果更深一步,会变成一个齿轮,然后变成机器的一个关键组件。这其实就是运营职场生涯中的大问题。“运营是台很复杂的机器,不要成为其中的齿轮。而当运营成为很多齿轮的时候,也不代表机器能够高效率的运转。“前者指的是个人的发展,后者则是指的整个运营行业的发展。运营的复杂性需要解决为了解决运营的复杂性,于是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全栈运营,去把整个运营流程环节都梳理好,而不只做苦工。全栈运营的诞生,有其必然性,也是由一些大环境决定的。运营的学习成本下降。从事互联网时间久一点的人会发现,五年前根本没有什么运营知识的。但是现在有很多运营的书籍理论和课程。像运营直升机的“运营扫盲周”线上课程,就是一种学习。三、四年前,会有这种视频直播互动的学习方式吗?没有。但是现在有了,所以运营的学习成本是在不断地下降的。运营的工作效率提高。现在出现了越来越多垂直运营领域的工具,都会极大地提高工作效率。运营的地位发展需要。移动互联网刚刚兴起的时候,产品的概念其实是非常火爆的。现在更看重的是一个产品的商业能力,盈利能力,能不能活下去。你必须得实实在在去运营,这也是对运营工作提出的挑战。运营要把产品养大养好,让它茁壮成长,其实这就是时代对运营人提出的需求,也是对运营人的新挑战。现在已经是全站运营成熟的时期了。全栈运营的形态和特点内容运营,真的只是写文章吗?可能以前你觉得内容运营只是写写文章,只要有一个好文笔,就是一个成功的内容运营。但其实内容运营就是往全栈发展,它还需要哪些能力、思考点?什么样的标题更加吸引人?用户喜欢什么样的内容,不同人之间会不会有差异?用户喜欢的内容不只是单纯的文笔,用户喜欢的是文字中本身蕴含的一种思想。比如说一个化妆品,与其夸这个化妆品的质量有多么好,不如让用户觉得用了它就能变美,而且有一种变美的希望。如何统计用户的喜好?有些人喜欢经济,有些人喜欢互联网科技,有些人喜欢娱乐八卦,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内容倾向性。如何去区分统计?比如《今日头条》,它的自动化分就比较好。说简单点,例如可以使用统计学的卡方检验等方法区分出来用户喜欢的不同的类型的内容。内容精细化运营投其所好的把内容推送给用户,这是一个比较流行运营手段,叫精细化运营。内容应该如何更好的展现?用什么样的排序算法?微博手机端的排序是按照时间发布的时间来排的。但是在电脑端,用的是个性化推荐。有时候有一篇文章特别火爆,如果把它置顶个三天四天,可能就会用到排序算法,需要研发、产品等去设计和策划,这也是一种运营手段。用户分享传播的数据统计。刷爆朋友圈的文章也是可以统计的。这样就可以知道文章在朋友圈传播的有多广,这也是一种数据分析的方法。总体来说,内容运营并不只是简单地写文字、更新公众号。它本身也涉及到了市场营销、心理、数据分析,甚至还包括怎么去设计更好的产品。这就是内容运营往全栈运营方向发展的区别。后者会思考得更全面,想各种方法去优化内容本身。普通的内容运营可能做个两三年,职业的天花板就到头了,如果往全栈发展的内容运营,会想的更多,做的更好,自我本身也能获得更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全流程掌握,全业务熟悉全栈运营就是“全流程掌握,全业务熟悉。”它不会只抓住一个点,而是通过一个点来涉及一个面,通过面里的不同细节优化,把整个产品的数据,获得一个极大的提升。未来需要的不仅仅是单纯的执行,而是聚合、搭建运营的人。全栈运营不是以工作内容为方向,而是工作职责。像内容、活动、用户等,都是实际的工作内容和手段,不是职责。运营的工作职责讲是提升产品的各类数据,赚更多的钱,获取更多的用户,这才是运营应该去做的工作。全栈运营分为四个发展方向:第一个是增加,指各个指标的增长。第二个是商业,指提高产品的盈利能力。第三个是营销,它是和增加相对应的,是这一种品牌概念。第四个是策略,更接近于项目管理,用来建设团队,负责各个部门的协调沟通,驱动整个运营发展。全栈运营是驱动,不是执行;是专家,不是全才。全栈运营的知识如何成为全栈运营?全栈是运营的一个发展方向,未必是运营的最终必然结果。1.运营驱动公司一定是运营驱动的,而不是靠产品概念炒作为生的。2.了解整个运营体系如果你有轮岗的机会,每个岗位都体会半年,这对于成为全栈运营是有好处的。或者是在创业公司,基本上从零到一,从一到一百,什么都懂了。(把女人当男人用,把男人当超人用的状态。)3.个人特质:驱动力+执行力+学习力。全栈运营对个人的要求是比较高的,尤其是学习方面。你要比普通人更努力,才能获得一些好的机会去发展。运营知识体系的建立成长不是一蹴而就的,从新人如何起步?只要运营知识体系基本建立了,想要成为全栈运营就会方便很多,可能在前一两年的职业发展有一点卡顿,但是到最后会越来越顺畅。从高层到底层。有一个比较经典的思维方式——金字塔原理,具体说了如何用金字塔的思维去学习运营知识和概念。举个例子:有几个用户反馈产品上的问题,某商品营销活动上快递部分有信息不清晰的瑕疵||用户没搞懂就不会继续,就不会付钱||诶,这个怎么付钱?
条款是不是有点问题?||付了钱怎么确认收货?
偏远地区能送到吗?要多久?这个结构就像金字塔形状一样,(20%、20%、60%仅是经验数字)。对于20%喜欢购买的冲动用户,因为他爱买买买,那就可以买一千送一百。他就肯定会尽量去凑满这个单数,或者找到用户最喜欢的那类商品并且不断地推送消息,不断地去营销。对于60%的犹豫用户,也是最多人群,要考虑的是转化率的问题,怎么让他们去购买。尽量分析他们的犹豫点在哪里,是信息不全?钱包不够?还是商品不靠谱?比如他在一个商品页面停留了五分钟,那么说明他其实是感兴趣的,但可能是因为价格等因素收藏了,收藏不要紧,还可以推送消息@他等等,这些都是运营的手段,而重要的是找出适合自己的运营策略。剩下20%的理性用户是比较难以运营的,本身就是一个铁公鸡,如果给他们发送营销短信,他们肯定是嫌烦且无动于衷的,那索性就不发了,还省了短信钱。所以可以先找出这些理性用户,并且找出他们的痛点、死穴在哪里,再去考虑营销。从局部到全局往前看一步,往后看一步。举个例子很多运营新人做活动的时候,只会考虑中间的三个环节,开始、期间、结束,不会往前看,也不会往后看,比如说在微信上面做活动,目的是吸粉,但是更多的时候都没有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吸粉?吸粉的目标是什么?如果现在有两个选择,一个是给你一万粉丝,有一百个会去购买你的商品,另外一个是给你两千个粉丝,但是会有五百个购买你的商品。你会选择哪一个?如果连自己的目标都不明确,用户群体都不熟悉的情况下,就开展某个活动,效果不一定是好的。其实这是一种流程化思维,很多时候可能只关注了流程里面的一两个点,至于流程前为什么要进行这个活动,以及活动最终的目标反馈是什么都忽略掉了,这可以说是思维的漏洞,是不可取的。拿新增用户举例新增用户之前是什么?是渠道,那么要考虑的就是渠道成本,你是愿意花十万块钱,得到一万个粉丝,最终只留下五千个,还是愿意花20万去吸收更多能够留下来的用户,这其实是一个留存的问题,你是愿意花大价钱买很多用户,但留存率低。还是愿意花小价钱买很少一部分用户,但是留存率高。所以如果说只关注留存率,没考虑到成本,也是一种不可取的思维。从单点到关联运营的练习是可以通过关联达到训练的目的。关联最重要的是应用,不管金字塔原理全局体系或者流程化的思想,一定要把它运用在工作中。并不是说看了很多运营干货知识,就一定会有收获,如果不和自己的工作内容关联起来,就无法把它消化成自己的财富。所以其实从单点到关联,就是可以把碎片化的知识像网一样地连接起来,这样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全栈运营。全栈不是一个职位,而是一种思维和能力,通过这种思维方式把运营的策略进行剖析,当剖析析的足够多的时候,它自然而然的就会成为运营的一种思维体系。以上内容来源于秦路于兑吧·运营直升机机长广播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14:09:44.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22:09:44+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ebd5cb8df78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百度资深产品运营师:核心用户挖掘和运营策略","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导语:现在人人都说要做核心用户,但是,为什么要做核心用户呢?核心用户的最终意义在哪?先搞清了目的,其它的才是手段。互联网产品为什么能吸引这么多用户?第一,内容优质。而核心用户往往就是这些内容的生产者。第二,产品开发完之后,上线,然后做差别运营。当运营了一段时间之后可能发现一些用户转移了,不能一直保持活跃,但是核心用户是内容生产者,那么新的内容肯定会带来新的活跃。第三,管理。在产品稳定运营一段时间之后,比如说运营直升机,工作人员很少,却有很多用户相关的问题要处理,这个时候就需要有一些用户帮着做管理,至于什么用户做管理其它用户能接受呢?肯定是有影响力的核心用户。什么是核心用户?核心用户决定了产品的气质。比如说新浪的核心用户是大V、明星、意见领袖等,他们产出话题性的内容后,其他的用户过来消费。比如社区型的唱吧,它的核心用户是唱吧捧的唱歌达人。电商类美丽说的核心用户是一些会穿搭的时尚播主。正因为有了核心用户,有了固定消费内容的用户,所以核心用户产生的内容是很关键的,这也是为什么做核心用户的原因。核心用户的典型特征是什么?l
可以为产品产生优质的内容。l
有一定影响力,可以影响用户活跃。l
有一定的组织和管理能力。知道核心用户是谁之后,怎么去获取它呢?首先要抓住核心用户需求。用户为什么要在这些产品生产内容成为核心用户呢?因为他希望自己生产的内容被认可,并且希望个人影响力得到提升。而且除了为平台做贡献,自己也要拿到一定的益处,只有这种前提条件成立,才会有可能成为核心用户。接下来根据他的需求,应该怎么去运营?用户想要生产内容被认可,那就给他做重点推荐,比如唱吧封面上重点推荐的达人。用户在平台上受到了关注,才会持续的做内容生产和分享。如果用户想要提升个人影响力,那就放权给他。比如有的做社区里会有板主、高级版主,往上面还有好几个层级,所以当他有一定权利、被认可的时候,他就拥有责任感,个人影响力也会得到提升。很多大V们会觉得自己在平台里是个灵魂人物,只要他在,粉丝都会来,而平台对他的关注和重点推荐是会呈现滚雪球的效应,内容吸引用户,大量用户关注并沉淀,会持续的、不断的使核心用户的内心需求得到满足。核心用户的需求知道了,如何满足他们也知道了,怎么去拉动他们呢?用户运营,先有用户方能运营。l
针对站内用户做培养渠道拉新来的用户,可以用二八原则来看有没有可能成为未来的核心用户,能不能培养出核心用户。二八原则怎么筛选?比如一千个新用户,看最前面200个用户中最活跃的人,比如说一个板块里,可能有前两版都是同一个用户在发贴,那么就可以判断他是潜在核心用户,因为他愿意花时间在你的产品上,并且希望得到关注。筛选之后就要做一定的培养,判断这个用户到底是领导力型的还是内容贡献型的,这就需要运营人员去引导。可以告诉他什么样才是对的方向,只要他往这个方向走就一直鼓励他,他就会持续的往这个方向走。l
初期拉动核心用户更多的是从站外挖掘首先要明确目标用户。比如说美丽说有时尚的博主可以吸引用户,你想你的产品也想拥有这样的博主,怎么办?可以先寻找竞品,表明自己产品与他的气质相符,『威逼利诱』他,有的博主签了协议,可能拉不过来,那就继续找其他人试试,只要你的产品是好的,100个总有几个会愿意陪你一起成长的。重点:用户管理团队1.团队结构基本层级关系上来看,最初肯定都是初级管理员,在维护了一段时间后,从中选拔中级管理员甚至高级管理员,最核心最顶层的肯定是用户运营人员了。当你是10万级百万级产品的运营人员的时候,什么鸡毛蒜皮的小事都找到你来解决是不现实的,所以这个时候用户管理团队就显得尤为重要。2.搭建用户管理团队在挖掘核心用户的过程中,当发现一些核心用户的领导能力很强的时候,就要想办法培养这批用户,搭建整个团队框架,然后去就走这样的流程:招募→准入→上岗→考核→奖励/淘汰整个流程是周期性的,跟正常的公司内部管理人员一样,并且尽量多的给到这些管理员社区权利和虚拟福利等,满足他的内心需求。这里重点说一下招募的要点和准入/淘汰机制建立招募要点l
针对自身产品列明申请条件。l
重点需求着重提出。(注册时间不许少于什么时候,否则没有话语权,每天上网时间不能少于多久,否则可能会找不到你这个人等)l
给用户可选范围。(可以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兴趣管理不同的板块)。l
列明奖惩机制,给用户公平性预期和归属感。l
留好官方联系方式。准入/淘汰机制建立l
从招募到上岗设立观察期。(有的人特别爱较真,这样就不太适合做管理,管理需要松驰有度。)l
建立考核标准。可以月度考核团队成员。l
一定要留好预备管理员。预备管理员与线上管理员保持1:2的数量。假如你是200个人的管理团队就留出100人,因为网络流动性相当大,只有少数在你的社区里花了很长时间,情感注入比较多的用户会相对稳定。(而如果因为产生矛盾管理人员集体都跑了,就会陷入没有人管理的状态)3.用户团队维护用户团队维护主要分线上活动、线下活动,种类非常多种,而目的只有一个,发挥用户管理团队的价值。这可能有官方运营人员组织的活动,但也可以放权给管理人员,让他们打着官方的名义自行组织活动,比如某某个版块自行发起的活动,作为官方如果赞助些礼品,让他知道他在社区里是重要的一分子,他就会拥有很强的使命感。线下活动目的也是一样的,拿同城会来说,每个城市设立一个城市站长,给一些官方的礼品让他组织,管理人员就会有一种归属感,来参加活动的人也会有一定的归属感。核心用户一旦和官方运营人员建立了一荣俱荣的感情联系,就会对产品产生不一样的感情,有些运营同学很疑惑,为什么自己按照流程组建了团队还是有人突然就去竞品了呢?绝大部分原因是他对官方管理团队并没有产生感情联系。所以平常还要多花一些时间跟这些核心用户交流,看看他们的需求有没有变化,如果有变化能不能通过产品或者运营的方式去满足。哪怕满足不了他,也要让他传达出来他的想法,让这些核心用户明白自己的重要性。以上内容来源于百度资深产品运营师汪雪飞于兑吧一运营直升机第二期的分享内容,嘉宾PPT请在微信公众号“运营直升机”(ID:yunyingzhishengji)获取。","updated":"T08:43:32.000Z","canComment":false,"commentPermission":"anyone","commentCount":0,"likeCount":1,"state":"published","isLiked":false,"slug":"","isTitleImageFullScreen":false,"rating":"none","sourceUrl":"","publishedTime":"T16:43:32+08:00","links":{"comments":"/api/posts//comments"},"url":"/p/","titleImage":"/v2-d00d5f8a6ddff0feba2d524cf5aabb77_r.jpg","summary":"","href":"/api/posts/","meta":{"previous":null,"next":null},"snapshotUrl":"","commentsCount":0,"likesCount":1},"":{"title":"运营复盘:从技能到决策的升华","author":"yun-ying-zhi-sheng-ji","content":"“复盘历史”有两个关键词,技能和决策,其实这是运营阶段的不同。可能一开始的工作需要做推广、做内容、做活动策划,掌握很多技能。但在一定程度上可能还没有办法去运用和判断,在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样的运营方法,所以当面对不同的用户,怎么去调整并且做一些更深入的东西,就涉及到运营的决策,是运营两个不同的思维阶段。 做运营复盘,最好能够带有一个目的和好奇心,比如希望知道这个案例是什么情况、什么样的原因,或者说这个产品运营的整体是怎么规划的,怎么发展到现在的。带有一个比较强的目的,在整个运营复盘过程中就不会跑偏,不会降低自己的要求,反复要求自己寻找当初想要看到的结果,来督促整个复盘的深度是否做到。 运营复盘的定义 普通定义,重现运营的过程。一个产品做得非常好,到底用了那些方法,能够在短短一两年内能够做到这样的地位。如果它是竞品,太好了,参考意义会更多。 文艺定义,整个复盘过程中一定要有逻辑和因果关系。比如一个企业公众号,它前面的每天阅读数都是3000,突然接下来的几天阅读数都是一万,但内容上并没有特别大的改变。这时候就肯定是由一些其它事情导致的。所以这时候的数据反差就可以触动你去寻找它到底在这个过程中,是不是做了一些合作、引流渠道、营销式活动,带动了整个数据的异常。 二逼定义,它到底都做了些什么,变得这么牛逼? 复盘VS普通分析1.时间线是指运营起始到现在,是按照什么样的时间轴来进行的。比如早期产品刚上线时会出现什么事情?没上线以前会做一些什么事情?上线之后有些产品会调整,在没调整之前它可能是个工具,但转成平台之后,又是怎么重新梳理运营体系的?2.代入感在复盘的时候,会看到很多运营的结果,这时候就需要以一个运营人的思维去想,如果你去做这个活动,效果会是怎么样的。3.逻辑和呈现形式的可操作性尽可能把这个逻辑说通,这样以后再去借鉴经验的时候,就会有根有据了。综合来说复盘和普通分析最大的不同是,运营复盘会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可以得出一些因果关系,一些运营上的结论。而普通分析就是把一些事实罗列出来之后,没有更多的参考意义。运营复盘的意义做运营复盘会有几个收获的阶段。层次一:了解产品发展历程。层次二:积累运营案列。很多案例中具体的运营手段,会让你印象非常深。之后若是碰到同类型场景,很容易的就能够想到一些可以参考的东西。层次三:打通运营策略,运营手段的优劣势、已有参考案例、操作流程、适用性与个性因素。在面对系统性问题时,能够很容易分解出如何研究用户,产品处于什么阶段,用什么样的方式比较适合此类型用户,做互动还是内容?并且快速制定出运营措施。运营复盘的执行:四步走第一步:从基础做起,尽你所能寻找资料当对一个产品进行复盘的时候,开始可能是很模糊的,它的运营体系包含哪些?团队部门是怎样的?市场数据是什么样的?这时候可以什么都不用管,就是找资料。 1.
先找全局资讯资料怎么找?通过什么渠道去找?对一个陌生的产品首先要了解它的定位、模式,包括目前的一些市场情况和相关数据。百度新闻、36Kr、微信搜索(或加上铅笔道、小饭桌等关键词),了解产品模式、产品发展及转型、市场地位、数据概况、关键时间点、创始人的愿景(包含业务方向及功能设计的原因,大忌随意评测) 2.体验产品对应了解到的主次业务和模式、产品结构(复杂的可以做导图)、内容和互动数据概况,App Store查询历史版本的更新功能记录。3、细分渠道挖掘l
按照时间线,记录官方微信、微博的关键信息:活动形式和效果、公告、内容类型、运营风格的变化(配图质量、段子质量、排版、小编语气)、以及对应的阅读、转发等关键数据。l
微信搜索:查询可能存在的合作和推广,善用关键词。(XX、XXAPP、XX合作、XX推广)比如微信的阅读数可以记录一下,早期和几百万的时候大概都是什么样的情况等。善用关键词,也许能搜到一些外部合作的信息。 l
QQ群搜索:根据建群时间、群名称、成员数量,判断可能存在的运营目的。l
拉勾网查询:当前岗位,判断业务体系重心,根据求职者的历史评价和时间,可以查看下线岗位。上图是在微信搜“觅食App”关键词,可以看到的第一页的内容这三条信息都是他们的对外推广。一条说明他们在大概在2015年11月的时候,做过一次大规模的外卖午餐地推。跟大部分的O2O一样,招募地推人员兼职,在写字楼和核心商圈做地推。结论很清晰,地推的效果对他们来说是很明显的。第二条是觅食跟电视台的合作。这里可以得到一个运营思路,他们在打品牌的时候,会寻找本地的一些媒体进行活动合作,你可以去看它的活动形式,通过这个活动获得了什么曝光,电视台得到了什么资源来生产内容。之后你再做品牌的时候,根据他们的做法,也许能够得到很好的启发和参考。4、数据查询流量构成:流量查询、SEO比重、指数曲线、APP数据及曲线如果SEO整体网页收入比较大,自然流量也比较多,这说明在同类型产品中,SEO会比较有效。5、细节、文案从上面两张图可以得出两个结论,第一个是学霸君在App没有开发完之前,利用公众号去做人工的一种产品模式来吸引早期的用户。第二个结论是简书在早期推广的时候,在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直升机十字盘类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