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都有哪些危害?

网络游戏对青少年的危害及影响
本回答由提问者推荐
var sogou_ad_id=731547;
var sogou_ad_height=160;
var sogou_ad_width=690;君,已阅读到文档的结尾了呢~~
网络游戏的危害例子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网络游戏的危害例子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14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警钟不停,猝死网吧事件频发
对于网游爱好者而言,网吧可谓是“天堂”。在这,既可以享受游戏带来的快感,又可以在虚拟的世界里战斗升级。然而,现实却频频以冷酷的事实告诉大家,在网吧打网游,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美。近期,各地频发年轻人猝死网吧的事件,给很多沉溺于网游的年轻人敲响了警钟。
日中午12点20分左右,一名男子在网吧睡觉时猝死。这名男子是前一日晚上7点开始上网打游戏。凌晨2点左右,这名男子感觉有点困,一头就倒在两张椅子上,大睡了起来。经现场检查,睡在椅子上的男子已死亡一段时间。经过初步调查,男子为猝死。
8月9日晚10时许,一名二十多岁的年轻小伙,在兰州市西固区一家网吧突然倒在座位上。随后被立即送往医院抢救,但最终不治身亡。据死者的朋友称,死者生前在该网吧连续玩游戏近十二个小时。
来自云南大理的18岁男孩郭佺到东莞打工不到三个月,日前因连续24小时上网致脑死亡。郭佺今年6月28日就满18岁,5月19日,郭佺进入工厂附近的一家网吧上网玩游戏,24小时不吃不喝,一直到5月20日晚上才从网吧走出来,之后便一头倒在了网吧门前。
去年10月份,台湾一位小伙子连续在网吧玩了10个小时的游戏,最后猝死,死后还保持玩游戏的姿势。
台湾一位年仅22岁的刘姓男子对网络在线游戏成瘾,常宅在家里通宵上网,玩游戏时又爱喝啤酒,近日他猝死电脑前,屏幕秀出游戏画面、耳机从头部脱落,死前仍沉醉虚拟世界。
台湾一位姓庄的18岁小伙子在台南一间网吧订了一个包间,从7月13日中午开始玩《暗黑破坏神3》,不睡不吃地连续玩了近2天时间。到了7月15日早上,一位网管进入他的包间后,发现他趴在桌子上,于是网管叫醒他,他站起来走了几步后就倒在地上,从此没有再站起来,被送往医院后宣告不治身亡。
媒体,请不要将网吧过分妖魔化
长期以来,游戏都是媒体妖魔化的对象。打开报纸,你经常可以看到中学生因为玩网络游戏而误入歧途的新闻,至于犯罪分子以网络游戏为媒介实施犯罪的消息也是不绝于耳,网游不是罪恶之渊薮吗?而网吧一马当先充当了网游滋生的载体。
现在舆论普遍认为,网吧玩游戏容易导致犯罪。而这种舆论的起源,则在于善于设置议题的新闻媒介。
媒体一直把网吧事件扩大化
其实,本来网吧只是一个场所,互联网是一个工具,正是由于媒体的有意无意的过分妖魔化网吧和网游,反而导致了对舆论的误导,以及与此相关的政府机构对网吧对游戏的态度发生了“顺应民心”的转移,那就是控制审批网吧,进而导致黑网吧的大量滋生,再进而产生了一系列的社会问题,这是一个恶性循环的过程,而根源则在于媒体判断的失误以及对网吧和网游的妖魔化。
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妖魔化网吧和网游转嫁了社会矛盾。因网吧网游而导致的犯罪,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最后都一棍子打到了游戏身上,其它管理不善、教育不善、引导不善的情况都被遮蔽了。
不仅仅是网吧,包括电竞游戏,还同样遭遇妖魔化的困境。曾经有媒体报道称《网游冠军沉迷游戏致颈椎受损 大四被迫休学养病》,讲述著名DOTA选手卫山川因沉迷电竞而失去学业、健康和爱情的故事。而真相却非如此,被报道成“三失青年”的电竞DOTA项目全国冠军卫山川,义愤填膺的表示:自己是被某报社的无良记者“黑”了,整篇报道都是歪曲事实,自己的真实情况则完全和报道相反!
游戏成为祸国殃民的祸根?
游戏有好有坏,参与游戏的人也各不相同。本是为消磨时间、休闲娱乐、放松心情所设计,却成为伤害人们的“杀手”,是游戏之痛,同样是社会之痛。对于那些游戏“伤害”青少年的事件,我们应正视问题的根本,从根源减少、避免更多人“重蹈覆辙”。
如果网游真的那般恶劣,为何如今各界都倡导扶持网游,这些网游又如何会通过官方的审批呢?青年们玩网游成瘾需要治理,但板子不能打在网游上。青年们本应有的理想与抱负,网友单纯的批驳给予不了,专家与网游厂商之间的口水战给予不了,功利的社会也给予不了。
网吧人群低龄化越来越严重
游戏为什么会“伤害”人?其实后果的产生不在于游戏本身,而在于玩游戏的人。在于游戏的心态,在于玩家的自制能力,在于正确的宣传引导,在于社会的监督管理。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关规定,监控和制约那些“害人”的游戏,加大宣传引导力度,宣传沉迷于游戏的危害性,宣传预防及摆脱深陷其中的方法,帮助分辨什么样的游戏可以尝试,什么样的游戏不能染指。让那些过度游戏的人明白,网络只是个虚拟的世界,游戏里再大的成就在现实生活中都一文不值。满足自尊心、成就感的方式有很多,把游戏中的"奋发图强"用在现实世界才是正道。
沉迷于网络游戏,其伤害不言而喻,轻的耽误学业,重的搭上了性命。但这样的后果就理应由游戏来“买单”吗?
明文规定是否有用?
《2013网吧网游大数据报告》结果显示,九成网吧用户上网目的为玩游戏,较2011年增长13%。网速仍是网民去网吧上网的最主要原因,应用内容、环境舒适等因素对网民的影响力下降。
《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管理条例》规定:
第三章第二十三条:互联网服务营业场所每日营业时间限于8时至24时。第一章第三条规定: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经营单位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加强行业自律,自觉接受政府有关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管理,为上网消费者提供良好的服务。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的上网消费者,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的规定,遵守社会公德,开展文明、健康的上网活动。
目前,在全国,无论是正规的还是黑网吧,都存在着一个共同的问题:一些网吧都通宵营业。这种现象造成的危害很大。首先,24小时的营业时间,对在网吧里长时间上网的人造成了极大的健康危害,一些人在网吧死亡就是最好的证明;其次,还造成了不少治安案件和刑事案件的上升。
由于通宵营业,网吧也成了犯罪分子藏污纳垢的地方。实际上,上网者、网吧经营者与网络运营商出于各自利益,都不愿意实行这一条例。上网者有零点之后上网的需求;网吧经营者不愿舍弃零点后赚钱的黄金时段;网络运营商按月收费,以技术无法实现为由拒绝断网。
而实际上,网吧猝死事件也拷问着网吧经营者、网上信息传播者的道德良知,更折射出当前网络道德教育、网络素质塑造的空白地带。从表象看,进网吧、上网只是一种简单的消遣方式,实际上,恰恰相反,法规管理的空白、网络媒体的海量信息和无序的沟通空间,都使得它在文化层面、道德层面上对使用者要求更高,而目前不少上网者、尤其是青少年的认知能力十分有限。
目前有网民死亡在网吧里的现象,尤其以未成年的青少年居多,这已经成了一个社会现象。从本质上来说,长期沉迷于网络的人,他们追求的是娱乐和消遣,但他们缺乏理想追求,思想空虚。这反映出社会的理想道德教育还远远不够。
少年,你为何沉迷网吧?
青少年出入网吧沉迷游戏,导致荒废学业,耽误前程……诚然,不健康的娱乐理念导致了少数青少年沉溺网瘾不能自拔,耽误了自己的学业和未来。但,不能就说游戏是青少年堕落的罪魁祸首。
青少年逃离课堂进入网吧玩游戏,不仅仅是因为想玩想放松,而是我们的教育依旧还是“讲应试、博高考”的旧体制,没有让学生看到更多的乐趣和希望;青少年逃离家庭进入网吧,不仅仅是想追求刺激和乐趣,而是家庭关爱的缺失让他们感受不到亲情的温暖。
游戏或许只是他们逃避现实悲剧的一个落脚点
不仅仅孩子是这样,一些到了年纪却还没找到感情依托的成年人也会借助网络来麻醉自己,久而久之就不知不觉产生了一中对网络的依恋。沉迷于虚幻世界,喜欢暴力、杀戮游戏的,或者是一进入竞速游戏就欲罢不能的那种,大多是日常生活空虚,能从游戏中得到成就感,而上瘾的。
网吧现象是伴随着许多社会现象伴行。例如,高中生活的格式化,白领生活的节奏化,社会竞争使人丧失成就感,而自由、成功这些都可以从游戏中获得,这是人对心理缺失的一种弥补。
每个进入网吧玩游戏的人都有自己的理由和原因,游戏或许只是他们逃避现实悲剧的一个落脚点。但不能因为网吧容纳了他们的悲剧,就将其视作悲剧的起源就加以驳斥,忽视了导致悲剧的真正原因。
网吧应该是传播现代文明和高新科技知识的场所。但是,现在的网吧实质上都成了黑心老板赚钱敛财的一种工具而已。赚钱事小,这里面存在着谋财害命的潜在因素。尽管网吧的老板们不是杀手,但他们经营网吧时不择手段,往往是间接“杀人”。事实上,那些逝去的鲜活生命就是被网吧的老板们间接“杀害”的。对于一次又一次发生的生命悲剧。似乎再不应该熟视无睹了,而应该有人对此问个问什么。
对于网吧发生的猝死事件,一定要严厉追究网吧老板的责任。要严查重罚,罚得他们翻不了身,罚得使他们真正尝到容留未成年人上网无利可图的时候,他们才会有所收敛。同时,社会和家庭还要切实负责,网吧的管理部门要经常检查,看是否有未成年人上网。如果发生猝死事件后,同样也要追究连带责任,让失职渎职的官员们也尝到应有的苦果。
第九艺术:电子游戏
据文化部统计,我国现有娱乐场所90276家,其中歌舞娱乐场所53875家,游戏游艺娱乐场所36401家。十七大以来,在国家政策的扶持下,国内游戏游艺产业发展迅猛,并逐步成为一个在国际上有一定影响力的新兴产业。
游戏不仅不误国,这还是国家大力扶持的一个文化产业,能够帮助培养青少年更多的兴趣方向和爱好。游戏产业作为文化产业中发展最为迅速的门类,近年来已成为全球公认的优质产业。而随着智能手机和移动互联网的迅猛发展,可以随时随地用手机玩的移动游戏更是有了庞大的市场。
文化部发布的《“十二五”文化产业倍增计划》,其中将娱乐业列入重点扶持的十一大行业之一。网游市场推动我国文化产业的蓬勃发展,从创造自主文化品牌到打造国家文化形象中,游戏产业实力得以不断壮大,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017年游戏市场规模将达到1352亿元
另外,游戏或许还能丰富青少年的兴趣爱好,让他们在紧张的课余,获得身心的娱乐和放松。早前,北京大学曾出台政策排查网瘾学生,引发巨大争议。对于此事,中国知名博主,互联网资深时评人士洪波一针见血的指出:他们(编注:指北大负责排查网瘾的相关人士)会把未来的扎克伯格、未来的丁磊、未来的马化腾都给排查掉。
正能量的电子竞技
在如今电子竞技逐渐被主流社会认可的大环境下,许多电子竞技战队社会公益方面做出自己的贡献。电子竞技是一个充满爱的行业,这个行业有着和谐社会推崇的正能量。
DOTA是一款电子竞技类游戏。该游戏以局为单位,等级、装备都不累计,每局都是新的开始,和传统网游有着本质的区别。这类游戏是智力的对抗,拼的意识、团队、操作,能够锻炼和提高参与者的思维能力、反应能力、心眼四肢协调能力和意志力,培养团队精神。电子竞技早已被各国所接受,各种世界性大赛相继举办,而选手们也逐渐走上了“职业化”道路。
电子竞技为国争光
年初,国家体育总局宣布,决定成立一支17人的电子竞技国家队,出战第四届亚洲室内和武道运动会,充分证明了我国对电子竞技游戏的认可和支持。近几年来,职业选手们不断在国际大赛上为国争光、游戏行业对于经济的推动发展等等,都使得行业形象更加的积极正面。
游戏立功并非偶然
对更小的孩子来说,电子游戏可以帮助他们提高快速反应能力,决策能力甚至生活能力。游戏并非只会将青少年引入歧途,相反大部分玩家或多或少的都会从游戏作品中学到一些有益的知识,而这些知识多数情况下是在日常生活中接触不到的。
一名生活在菲律宾曼达维市的12岁男孩Jose Darwin Garciano用自己在游戏中学到的知识拯救了小伙伴的生命。男孩和其他两名伙伴在一片空地上拾荒时发现了一个不明物体,不过聪明的Jose Darwin Garciano很快认出地上的物体与自己在《反恐精英》中所见到的爆炸物很像,并及时向伙伴发出了警告,“我们非常好奇,因为这是我们第一次看到爆炸物,但我知道那会爆炸,因为我在《反恐精英》中看到过。”随后,Jose Darwin Garciano和他的伙伴又将此事告诉了在附近居住的人们,而当地方官员赶到现场时,他们在空地上又找到了更多的爆炸物。
一位名为Hans J?rgen Olsen的12岁挪威男孩,在一次和妹妹在住家附近的森林中漫步的时候无意踏入驼鹿的领域,这也惹怒了一头体型巨大的驼鹿。就在情况非常危急的时候Hans想起他在游戏"魔兽世界"中的战斗技巧。首先使用的第一招就是“嘲讽”,想办法激怒那只驼鹿,让它的目标转移到自己身上,好让妹妹可以安全逃开。后来又使用在游戏角色30级的时候学会的另一招“装死”。于是驼鹿对他失去了兴趣,走回森林中消失了。Hans利用他在游戏中学到的“技能”拯救了自己和妹妹的生命。
12岁挪威男孩用《魔兽世界》技能击退驼鹿
策略游戏可以锻炼脑力,考验敏捷性,思维性;缓解现实社会给与我们的压力,暂时忘却自己的烦恼。玩游戏可以作为适当的放松,缓解精神疲劳。在游戏世界中相当于另外一个你,在现实生活中得不到的在游戏中却可以得到,获得满足感和成就感。游戏的世界可以从侧面另外玩家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让你可以方面的接触各种各样的人。游戏玩家群体在社会中是各个行业,各个阶层的人。你可以在里面很方便的了解到其他东西。也可以学会许多东西。游戏美术也是一种艺术,许多做商业艺术的人或者游戏制作人员进入游戏是欣赏美术。游戏可以用虚拟世界展现各个时代的世界观。你可以在游戏中了解到这个时代的世界,在玩家玩游戏时候不光得到了游戏乐趣,还了解到中国神话的故事等,同时也发扬了中国的古代神话艺术。
监管,还是监管!
少年猝死网吧,血的教训十分惨重。还望能够引起重视,亡羊补牢,犹为晚矣。从现在开始,多做一些补救工作,少搭进去一条生命为好。
第一, 国家应加强游戏行业的立法、执法、司法的监管整治力度,强化协调共管机制。屡屡发生的青少年猝死网吧事件,是因为相关法律在这方面仍有漏洞可钻。治理类似的猝死事件,法律上不可留空白,我国相关部门应对现行的法律法规进行修改和完善,完善网吧营业时间的限制和对违法网络游戏的责任追究制。与此同时,各个部门应责任细致化,加强配合联动,增强执法合力,形成完善的立法、执法、司法、社会监督一条龙的长效监管治理机制。并建立“网吧评级制度”,力求从根本上肃清这一有害现象。
第二,文化部门应健全规章制度,强化自身规范,承担起“把关人”的责任,按沉迷等级划分限制对学生开放的游戏,避免学生过度沉迷游戏。进一步发挥的作用,严格规范新游戏的发布,并加强游戏行业的自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
第三,相关网游公司应加强自我道德建设。有些网游抛弃了道德和责任,设计出来的游戏"强迫式"的让玩家长时间在线。刷怪、做任务、参加活动成为强者每天“强制性”的工作,你一天不做就有可能被别人超越,就有可能被别人踩在脚下。而游戏中的装备,有的需要大量时间、精力去制作,更多的却是需要用人民币去购买。值与不值是玩家经济能力决定的,但这种需要消耗大量时间、大量金钱的游戏,已经违背了“游戏”一词的初衷,成为“奸商”敛财的工具。
网络不同于其他,一味强行喊打可能适得其反。而且,也找不到充分的理由让青少年远离网络,这与社会的发展相悖。因而,需要我们对当前的网络文化进行反思,以“疏”来代替“堵”,将网络文化导向一个健康的市场,做成健康的产业。亡羊补牢,犹未迟也。
凤凰游戏 官方微信
微信扫描二维码
每天获取精彩游戏资讯
凤凰网游戏频道出品 责任编辑:邢爽
用户名&&密码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凤凰网保持中立 沉迷网络游戏的巨大危害
在这个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电脑越来越普及,电脑游戏也随之发展起来。近年来,网络游戏犹如雨后春笋,迅速占领整个游戏市场。据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发布的统计报告显示,2002年我国网络游戏市场规模已达10.2亿元人民币,增长率高达213.8%。专家预测,2003年中国网络游戏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
但是越来越多的中学生开始沉迷于网络游戏。具国家有效数据显示,目前中学生患“网络游戏成瘾症”的比例已经高达14.8%。那么是什么原因导致这么多中学生沉迷于网络游戏呢?这种沉迷于网络游戏会有什么危害?
1、现在网络游戏设计都是根据学生好奇冒险的心理特点设计的,场面惊险刺激,游戏一关接着一关,引着你要玩下去,要想“通关”,就得连续“奋战”。这虽不像对烟、酒、毒品等物质的依赖力量大,但在虚拟世界的信息刺激下,玩者普遍会感受到在现实世界体会不到的快感,随着乐趣不断增强,就会欲罢不能,久而久之成瘾。
2、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轻松的心理需要网络游戏
对于中学生来说虽然有一定的控制能力,但是现在的中学生普遍感到学习压力大,有着强烈的厌学情绪,一旦在现实生活中遭遇挫折,特别当无法解决在学习生活中遇到的问题时,就会开始逃避,为摆脱“弱者”地位,寻找能够满足成就感的替代品。网络游戏恰恰能给他们作为强者的愉悦感。调查时发现班里的大多数女生对网络游戏没有兴趣,相反,班里的男生们却都对网络游戏非常迷恋。在他们的圈子里,关于网络游戏的术语是他们的“行话”,谁的游戏技巧高,谁玩得游戏多,就会受到更多的“尊重”。在这种氛围的影响下,许多学生就会努力“钻研”,从而不自觉地沉溺其中。并且一周内玩游戏在5小时以上的有72.9%。
网络游戏对中学生的影响
1、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
从问卷调查中了解到中学生喜欢的游戏类型依次为:角色扮演类、第一人称射击类、冒险类、赛车类、智力类,他们经常玩的游戏有美国的《反恐精英》、韩国的《传奇》、台湾的《大富翁》、日本的《生化危机》等。
网络游戏大多以“攻击、战斗、竞争”为主要成分,未成年人长期玩飚车、砍杀、爆破、枪战等游戏,大多数游戏告诉青少年的却是尔虞我诈、弱肉强食和勾心斗角,这些内容容易使他们模糊了道德认知,淡化了游戏虚拟与现实生活的差异,误认为这种通过伤害他人而达成目的的方式是合理的。目前,因为玩电子游戏而引发的道德失范、行为越轨甚至违法犯罪的问题正逐渐增多。
事例1:少年抢劫团伙落网西安雁塔警方
抓获的6名涉嫌抢劫的犯罪嫌疑人年龄均在14—15岁,正是长期的沉湎于网络游戏,看惯了杀杀打打,经常出没于同一家网吧使这六个未成年人聚集在一起开始了他们的抢劫!审查中这个少年抢劫团伙交代作案25起,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深挖之中。
2、由于目前的网络游戏大多是收费游戏,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个弊端——“金钱问题”
网络游戏的内容不外乎练级和买装备,然而这些都需要消耗大量的时间和金钱。随着上网时间的增多,上网费也在不断增高。而且,玩游戏所需的游戏卡也需要不断地更新、充值。这在无形中给中学生增加了经济负担。
当学生无法承受负担时,他们便会想出各种办法来解决,其中包括暴力抢劫、偷窃等违法犯罪行为。单在我国,就有不少因为缺少玩游戏的资金而引发的违法事件。
事例2:一名15岁的少年因沉迷于网络游戏,竟然半夜持刀砍杀自己的母亲,在抢得8000元后离家逃走。
3、国外不良文化的入侵
从调查表中看到,目前倍受中学生青睐的游戏大多是外国游戏。目前网络游戏业最发达的国家是日本,而日本人在设计制作游戏的时候,会不知不觉的把自己的世界观融入其中,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是令人担忧的是日本的民族文化中的不好的一面也被带入了游戏之中,这无论对游戏界还是整个世界的年轻一代,特别是中学生都会有负面的影响。
从武士道精神到神风敢死队,从赴日劳工到南京大屠杀,从泡沫经济中的超高工作压力到世界顶尖水平的SM。现在,游戏中也隐隐约约的体现了出来。这真的无法不让人担忧。
现在的游戏中,对关于人体改造等内容似乎非常的热衷,其中以日本人为最,而且其中不乏大作。《生化危机》系列、《最终幻想7》、《寄生前夜》系列等都是其中的名作。不出名的游戏、漫画和动画作品又何其多呀。《生化危机》中的生化武器不得不让我们想到**战争时期可怕的石井部队,不得不想到那些被用来作实验的中国人是如何受到生化武器的毒害。这是不是对人性、人格和人权的不尊重呢?很多青年人在玩游戏的时候根本没有意识到有这个问题。随着网络游戏的进一步发展,我们应该想到还没有完全定性的中学生很容易跟着自己的潜意识走,如果长期沉迷于这种游戏就很可能会被另一种价值观和对人性认识同化,后果真的很难想象。
4、对身心健康的危害
(1)、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最新科学研究发现,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不仅会遏制儿童左前脑的正常发育,而且特别影响儿童的早、中期智力开发。日本科学家对成百上千名玩“任天堂”游戏与其他只做简单、重复性算术题的学生脑部活动水平的检测分析发现,计算机游戏只刺激了与视觉和运动有关的那部分脑的活动,而算术则刺激了负责学习、记忆和情感的大脑额叶左半球和右半球的活动。我国医务工作者对部分7至18岁学生进行的脑像图分析,也得出了类似结论。
长期的坐于电脑前会导致植物神经紊乱,体内激素水平失衡,使免疫功能降低,引发各种疾患,如心血管疾病、胃肠神经官能病、紧张性头疼、焦虑、忧郁等,甚至可能导致死亡。
事例3:某大学一名21岁的大一学生网吧连续玩了5个小时的游戏。在他正准备下楼返校时,突感头疼,继而昏迷,呼吸停止,医院收治后诊断其为“脑死亡”。
(2)、对心理和精神健康的危害
由于爆破、枪杀等恐怖镜头频繁,许多中学生玩家常常情绪不稳定,失眠,有时发生知觉错乱现象,对极其重要的事物会茫然无所知觉。对声音极度敏感,即便轻微的声音也会激动得心跳、冒汗。长期如此,还有可能导致神经衰弱症!
5.对学习的影响
据调查,在大多数中学生网络游戏玩家中,有80%的同学成绩处于中下水平,在这80%中有超过一半的同学是因为玩网络游戏而成绩下降。
通过采访,我们得知,这些同学之所以成绩下降是因为太过于沉迷于游戏中,几乎无时无刻不想着游戏中的情节,想着如何去战胜别人,如何多练级数,甚至于如何去盗取别人的账号等,长期地不思学习,以至于成绩下滑。
告别网络游戏,享受健康生活!!!!!!
那么如何戒掉网瘾呢?
心理学研究表明--网瘾能消除!瘾,是指各种生理需要以外的、超乎寻常的嗜好。过度迷恋上网实际上也是一种成瘾行为,网瘾行为综合征的诊断标准有:
1.上网已成为生命活动中的必须部分,并由此产生心理、生理依赖性。如网瘾者可以在网吧内上网达8小时甚至更长时间,不知饿,不知渴,或睡在网吧,上网时精力集中、愉快,从网上得到解脱与欢乐,忘记人世忧伤与烦恼。
2.强令终止上网便会出现戒断症状。如网瘾者感到空虚、无聊、烦躁、无助、不安、抑郁,或出现摔物、吵架、打人、偷窃、拔眉毛、寻死觅活等冲动行为,一旦父母又准其上网,则上述戒断症状全部消失,同时产生欣快感。
正常上网者和网瘾者的区别在于,前者能自我控制、自我约束,不影响正常学习和正常生活节律,也不会流连往返,不上网时也不出现戒断症状,情绪如旧。后者则对上网如痴如醉,不准上网便出现戒断症状。
现代心理学研究认为,网瘾形成机理如同烟瘾、酒瘾、毒瘾一样,同样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巩固、习惯化的过程。上网是操作过程,网上尝到的"甜头"是强化物,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称为强化,多次强化后,便形成了"网瘾"操作性条件反射。瘾对人都有害,烟瘾可致癌、心血管病、胃炎等。网瘾则可妨碍学习进步,养成说谎恶习,疏远家庭,损伤网瘾者的身心健康,导致各种慢性疾病发生,并降低个体免疫力。网瘾本身即是一种心理障碍和异常行为,需要诊断、治疗。
有了网瘾如何消除呢?既然网瘾是操作条件反射形成、牢固化所致,而操作条件反射的关键是强化,即上网操作和甜头强化物的结合。所以消除网瘾的办法便是逐步不强化,使上网操作逐渐减少并不和强化物结合,网瘾便很易根除。具体办法是认知行为疗法。
认知。家长和网瘾孩子像朋友一样协商,不要说教,双方互相尊重,首先明确学习是青少年的主要任务,身心健康是青少年发育、发展的关键。然后理出网瘾对青少年的危害,如荒废学业,损伤身心健康,上网要钱,而钱不够便会养成说谎的习惯,上网占用时间过多会疏远亲情与友谊,不利心理发展。与此同时,家长还要主动与老师配合。
2.系统脱敏。家长与网瘾孩子双方协商,定出总体计划,在两个月内逐步减少上网时间,最终达到偶尔上网或不上网。如原来每天沉迷网吧8小时以上,则第一周减为6小时,第二周4小时,第三周3小时,第四周2小时。网瘾者能按计划执行则给予奖励(用代币制),即每周发给适当的代币,到月终换为现金。做不到时则罚,但不可打、骂,而是将孩子最喜欢的食物、娱乐、看电视或其他活动予以减少,如不给吃快餐,不给吃冰淇淋等。这样,两个月内会消除网瘾。
3.代替疗法。青少年需要充实的精神生活和娱乐,所以不让其上网则必须找别的爱好替代。如游泳、打球,陪孩子登山、旅游等。
4.厌恶疗法。叫孩子左手腕带上粗的橡皮筋,当孩子有上网念头时立即用右手拉弹橡皮筋,橡皮筋回弹便会产生疼痛感,转移并压制上网的念头。拉弹的同时,孩子还要提醒自己,网瘾有危害。家长要培养孩子的意志力,用意志力压制上网的念头。
下面请看一个被十三所学校开除的学生,是怎么戒除网络游戏
&&&&&&&&&&&&&&&&&&&&&&
已投稿到: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新浪网的观点或立场。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沉迷网络游戏的危害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