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第二届平安英雄人民英雄纪念塔奠基石在哪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她位于外滩内,在与的交汇处。
基本信息/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纪念塔的组成和布局融汇了中国建筑讲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节奏感。巨大的下沉式广场是人们瞻仰和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怀念先烈的主要空间。环型的墙面镌刻着上海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儿是回顾历史、追忆先烈的主要场地。广场的下沉式处理一方面阻隔了杂乱的城市视觉干扰,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弱了城市交通,使人们能沉浸在相对洁净的纪念性气氛中。三根拔地而起的擎天巨柱,宛若无言的丰碑,追念着由年、年以及1949年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三根巨柱象征着永垂不朽,这是根据上海市政府为书写碑文而定的。粗壮的塔身巍峨雄伟,每当人们置身塔下,仰望塔顶,一根跟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天空,引向无限,使人产生崇高的敬意。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建筑面积1.6万平方米,建成于1993年,是为了缅怀自1840年以来为解放上海而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而建成的纪念性建筑。
具体介绍/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纪念塔坐落在上海滩上第一家公园--黄浦公园内,是黄浦江与苏州河的交汇处。黄浦公园原是前面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的一块滩涂,园门口却挂出了一块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牌子,这就激起了民愤。经过长期的斗争,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五卅运动后,才不得不将牌子摘了下来。位于黄浦公园南大门内的大型青铜人像雕塑展现了一位身躯伟岸的工人,扬着风帆迎向袭来的巨浪,奋勇搏击。形象生动,表现出无产阶级力量无比,不畏艰险,勇敢前进,气吞山河的大无畏精神。作品主题是表彰上海工人阶级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的光辉业绩。人民英雄纪念塔的三块枪状塔体,寓意、、以来光荣牺牲的先烈永垂不朽,内涵有深刻的概括性。并有大型花岗石浮雕位于黄浦公园的下沉式圆岛上,全长120米,高3.8米。表现了从1840年至1949年间上海人民的革命斗争。充分从形态特征中体现了先烈们的伟大斗争业绩。值得后辈瞻仰学习。人民英雄纪念塔的组成和布局融汇了中国建筑讲究抑扬顿挫、高低起伏的。巨大的下沉式广场给人们提供了瞻仰和怀念先烈的空间。纪念塔环型的墙面镌刻着上海百年来的革命斗争历史,这儿是回顾历史、追忆先烈的主要场地。让小辈们学习中国烈士们的英勇抗敌的大无畏精神;让长辈们将这段用鲜血换来的历史永远铭记心中。纪念塔的下沉式广场的下沉式处理一方面阻隔了杂乱的城市视觉干扰,另一方面也大大减弱了城市交通噪声,使人们能沉浸在相对洁净的纪念性气氛中。三根拔地而起的擎天巨柱,宛若无言的丰碑,追念着由年、年以及1949年为上海解放而英勇献身的革命先驱。三根巨柱象征着革命烈士永垂不朽,这是根据上海市政府为书写碑文而定的。粗壮的塔身巍峨雄伟,每当人们置身塔下,仰望塔顶,一根跟挺拔的线条垂直向上,将人们的思绪引向天空,引向无限,使人产生崇高的敬意。位于:外滩苏州河口,黄浦公园内
参考资料/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塔
&|&相关影像
互动百科的词条(含所附图片)系由网友上传,如果涉嫌侵权,请与客服联系,我们将按照法律之相关规定及时进行处理。未经许可,禁止商业网站等复制、抓取本站内容;合理使用者,请注明来源于。
登录后使用互动百科的服务,将会得到个性化的提示和帮助,还有机会和专业认证智愿者沟通。
此词条还可添加&
编辑次数:4次
参与编辑人数:3位
最近更新时间: 16:28:08
贡献光荣榜【图文】人民英雄永垂不朽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评价文档: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上传于||暂无简介
大小:2.56MB
登录百度文库,专享文档复制特权,财富值每天免费拿!
你可能喜欢人民英雄纪念碑_百度百科
人民英雄纪念碑
人民英雄纪念碑(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在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为纪念上的革命烈士而修建的纪念碑。日,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在首都北京建立纪念碑。日奠基,日开工,日建成[1]
,日揭幕,1961年被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一。通高37.94米,正面(北面)碑心是一整块石材,长14.7米、宽2.9米、厚1米、重60.23吨,镌刻着同志日所题写的“”八个大字。背面碑心由7块石材构成,内容为毛泽东起草、书写的150字字体。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立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The monument to the people's heroes)是新中国成立后首个国家级公共艺术工程,也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纪念碑,会聚了、、、等一大批当时中国最优秀的文史专家、、艺术家。从日亲自奠基,直至日正式落成,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耗时最长的大型艺术项目。
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设不仅聚集了当时的,
其碑石石料的采集场面也颇为宏大。纪念碑由17000块和砌成,其中采自青岛的纪念碑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大石料,是上极为罕见的完整花岗石,其石坯长14.4米,宽2.72米,厚3米,重达320吨以上,采运工作历时7个半月,于日动工至10月16日大石料运抵工地,从开采到运输共计7116名工人参与其中。
据不完全统计,纪念碑从奠基到落成部分耗费就达3亿余元。[2]
日由公布为,位列革命遗址及革命纪念建筑物项,序号为33号。
人民英雄纪念碑方案形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决议
日,通过了在首都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决议。
北京市都市计划委员会随即向全国各建筑设计单位、大专院校建筑系发出征选纪念碑规划设计的通知。到1951年,就收到140多件各种形式的设计方案和设计修改方案(截止最后定案时共收到240多件)。海外华侨也积极献计献策,侨领组织华侨绘制了图纸,并制作了水泥柱头模型,花费15万多元(旧币)运费寄给人民英雄纪念碑建造工程处。
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该委员会主任由当时北京市委书记同志担任,副主任由国际著名建筑家同志担任,秘书长为。
为了体现总理关于建筑纪念碑目的在于“纪念死者,鼓舞生者”的指示,1953年3月首都兴建委员会从240多种设计方案中精选出8种,向专业设计人员广泛征求意见。这8种设计方案包括:矮而分散的典型设计,高而分散的典型设计,做成三座门的设计,矩形主柱式碑形——高的典型设计,有瞭望台的设计,红墙上立碑的设计,碑顶立群像的设计和最后被采用的碑形设计。
在众多的设计方案构思中,设计意见有较大的差别。
人民英雄纪念碑分歧
当时分歧较大的意见有:
1.碑的下座要不要建成陈列室。
2.下层台阶要不要作成检阅台。
3.碑身要不要做成空的,顶部开窗,可供瞭望北京市容。
4.意见中分歧最大的是碑顶的造型,到底是建成宝顶歇山式,还是塑造英雄的群雕。因为这些意见不统一,使得工程难以启动。最后经主持这项工作的中央领导与有关方面初步协商,决定:
1.台基部分先按陈列室设计,留有改变的余地。
2.因为已有天安门作为大检阅台,下层平台决定不作检阅台设计。
3.为维修方便,碑身做成空筒,但筒顶不开瞭望窗以维护纪念碑的庄严肃穆。空筒碑身也使得碑体重量大大减轻,连地下的混凝土在内,总重量只有一万吨左右。(由于设计合理,当时虽然没有考虑抗震因素,但纪念碑却经受了的考验)。
4.最难确定的碑顶暂缓设计,选意见最为集中的设计方案中的三个制成1∶5的模型,竖立在天安门广场上,广泛征求全国人民的意见。
就在底层按陈列室设计全部钢筋混凝土即将完成时,台基做成实体的意见又占了上风,他们提出的理由很有说服力:做成实体碑身显得庄重稳妥,如下设陈列室,碑身则有架空不稳之感,这对于一座是不合适的。
关于纪念碑建在何处,也经过广泛的讨论。开始有人主张建在东单广场,有人主张建在前门楼上,有人主张就的原址建立,也有人主张建在西郊上。最后,决定将纪念碑设立在全国人民政治活动中心——天安门广场。
人民英雄纪念碑详情
人民英雄纪念碑总体构想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于北京天安门广场中心,天安门南约463米、正阳门北约440米的南北中轴线上。它庄严宏伟的雄姿,具有中国独特的民族风格。在广场中与、形成一个和谐的、一致的、完整的建筑群。人民英雄纪念碑呈方形,建筑面积为3000平方米。
分台座、须弥座和碑身三部分,总高37.94米。台座分两层,四周环绕汉白玉栏杆,四面均有台阶。下层座为海棠形,东西宽50.44米,南北长61.54米;上层座呈方形。台座上是大小两层须弥座,上层小须弥座四周镌刻有以牡丹、荷花、菊花、垂幔等组成的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面
九个花环。下层须弥座束腰部四面镶嵌九幅巨大的汉白玉浮雕,分别以“”、“”、“”、“”、“”、“”、“抗日游击战争”、“胜利渡长江”为主题,在“胜利渡长江”的浮雕两侧,另有两幅以“支援前线”、“欢迎中国人民解放军”为题的装饰性浮雕。浮雕高2米,总长40.68米,浮雕镌刻着170多个人物形象,生动而概括地表现出中国人民100多年来,特别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28年来反帝反封建的伟大革命斗争史实。
碑身东西两侧上部,刻着以、和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小碑座的四周,雕刻着以、、等组成的八个大花圈,这些花朵象征着品质高贵、纯洁,表示全国人民对英雄们的永远怀念和敬仰。碑顶是民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是上有卷云下有的小顶。整个纪念碑的造型使人们感到既有民族风格,又有鲜明的新时代精神。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造型
十块汉白玉的大浮雕,镶嵌在大碑座的四周。这些大浮雕高二公尺,合在一起共长四十点六八公尺。据地质学家化验证明,这些浮雕至少能耐久八百年到一千年之久。每幅浮雕里有二十个左右英雄人物,每个人物都和真人一样大小,他们的面貌、性格、思想、感情和姿态形象都不相同。
从碑身东面起,按着历史顺序往下瞻仰。第一幅浮雕是“销毁鸦片烟”,描述鸦片战争前夕,日,群众在销毁鸦片的事迹。浮雕上,愤怒的群众正在把一箱箱毒害中国人民的鸦片运到海边,倾倒在放有石灰的窑坑里焚烧,一股股浓烟从石灰池上升起。人群后面,有炮台和千百只待发的战船,准备随时还击英帝国主义的挑衅。画面上人物的形象,表现出中国人民反抗帝国主义的坚定决心。东面的第二幅浮雕,是描写1851年的“”。太平天国是中国民主主义革命的序幕,它提出政治、经济、民族、男女四大平等的口号,严重地动摇了满清皇朝封建统治的基础。在这幅浮雕上,一群拿着大刀、梭镖、锄头,扛着土炮起义的汉族壮族人民的儿女,正从山坡冲下来,革命的旌旗在迎风飘扬。
人民英雄纪念碑
往南转到碑身的后面,看到的是1911年“”的庄严画面。深夜,起义的新军和市民,摧毁了门前的大炮,正向总督府里冲去。总督府内熊熊的火焰冒向天空;总督府的牌子,被打断在阶前;撕碎了的清朝的龙旗,被践踏在地下。辛亥革命,结束了二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接下来的一幅是“”。这是中国民主革命由转变为的转折点。浮雕的画面显示出学生们齐集于天安门前举行爱国示威游行的情景。一群男女青年学生举着废除卖国密约的旗帜,慷慨激昂地来到天安门前,人群高处,一个男学生正在向围着他的群众演说。梳着髻子、系着长裙的女学生,在向市民们散发传单。愤激的青年演说者,怒形于色的人群,使整个浮雕充满了痛恨国贼,激动人心的气氛。南面的第三幅是“”。日,上海群众一万多人在上举行反帝国主义大示威,英国巡捕向徒手群众开枪射击,死伤多人。“”引起了全上海以至全国人民的极大愤慨,促使全国范围的大革命风暴的爆发。这幅浮雕表现出由工人阶级领导的各界人民坚强不屈地向帝国主义斗争的情景。画面上成千上万的工人、学生、市民举着“打倒帝国主义”的小旗,冲破英国巡捕的沙袋、铁丝网英勇地前进;商店关门罢市,戴着礼帽的商人也加入了斗争的行列;被打伤的工人,在战友们搀扶下,继续勇往直前。人群后面隐约能看到外滩的海关和银行大楼。
人民英雄纪念碑
碑身的西面,第一幅是“”的浮雕。画面从一个连队的角度来表现这一伟大起义的情景。日早晨,一个连队的连长,挥着右手向战士们宣布起义,士兵们举着起义的信号——,光辉的红旗举起来了,战马在呼啸,劳动人民正在帮助搬运子弹,战士们激昂地高呼着。从这时起,中国人民有了自己的武装部队,展开了以革命的武装反对国民党反动派武装的斗争。紧接着的一幅是“抗日敌后游击战”,浮雕上显现出抗日战争时期太行山区敌后游击战的场面。远远望去,在一座雄伟峻峭的半山腰里,游击队员们正穿过高大的树林和茂密的青纱帐,去和敌人战斗。画面上,青年男女农民拿着铁铲背着土制地雷;白发的母亲送枪给儿子去打击日本侵略者;年青小伙子站在指挥员身旁,等候命令,准备随时投入消灭敌人的战斗。
来到碑的正面,看到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百万雄师“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的浮雕,这是十幅浮雕中最大的一幅。国民党认为不能逾越的,被英勇无敌的人民解放军胜利地渡过了。浮雕上,号兵吹起冲锋号;指挥员右手高举,连连向高空发射信号弹,已登上敌岸的战士,踏着反动派的旗帜,向国民党反动统治的老巢——城冲去。背后,数不清的战船正在波涛中前进。在这幅浮雕的两旁,是两块装饰性的浮雕。左边是渡江前夕,工人抬着担架、农民运送军粮、妇女送军鞋等热烈支援前线的场面。右边的一块表现全国各阶层人民举着红旗和鲜花,双手捧着水果,欢迎解放军、慰劳解放军的情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镌刻碑文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文
该纪念碑主体建筑为两层须弥座承托着高大的碑身。碑身是一块长14.7米、宽2.9米、厚1
米、重达60多吨的大石。碑身正面(北面)镌刻有日的题词“”八个大字;背面是起草,题写的制成的字体的碑文,毛泽东以一个诗人的气魄,为该纪念碑起草了碑文,并在日所举行了的该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上亲自朗读了碑文:
“三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三十年以来,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由此上溯到一千八百四十年,从那时起,为了反对内外敌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自由幸福,在历次斗争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上述碑文又被简称为“三个永垂不朽”
上述此碑文中的“三个永垂不朽”中的“三年以来”是指1946年开始的;“三十年以来”是指自1919年起的斗争到1949年新中国建国;而1840年则是中国遭受外敌侵略的开始,从1840年开始,中国从此弥漫着滚滚硝烟,成为了半封建国家。这三个时间段中,都有中国爱国志士的不屈抗争!其中还有很多人为之献出了生命。
碑身两侧装饰着用、和组成的花环,象征人民英雄的伟大精神万古长存。整座纪念碑用17000多块花岗石和汉白玉砌成,肃穆庄严,雄伟壮观。[3]
人民英雄纪念碑碑体巨石
日首都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正式成立,时任北京市委书记彭真同志担任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由著名建筑家梁思成担任。8月1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共和国第一碑”的建造,最主要的是选好碑心石,兴建委员会为此进行了三个多月的实地考察,通过反复对比,最后选定了花岗岩石料。[4]
纪念碑的碑心石,是建碑中最主要的一块大石料,称得上是上少有的完整
的,重达百吨,采自青岛浮山大金顶一带。
1953年7月开采出大石料荒料尺寸:长15.3米,宽3.55米,厚2.1米,重300吨。经过第一次加工,将石料上面做平,重量减为280吨。10日大石料由开采地运至山场(半山腰平坦处)行走60米。次日下午石料放下山。经转向、翻身、第二次加工后,石料长14.7米,宽2.92米,中间厚1.0米,两边厚0.8米,重量为102吨。
人民英雄纪念碑史诗般的采石运输
青岛市人民政府接到采石运输任务后,成立了由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前身)及其下属的山东省青岛市搬运公司、浮山料石总厂(青岛市浮山第一石场)、台东区公安分局、铁道部四方机车车辆厂等单位组成的大料搬运委员会。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与山东省联运公司青岛分公司签订了《运输石料合同》,最终确定由下属的青岛市搬运公司起重运输队来完成这个光荣任务。[4]
日开始了石料的开采。面对完整开采300多吨大石料的难题,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从南京、上海等地招募来的技术工人也无计可施,开采工作遇到阻力。崂山脚下有个村子叫清石峪,村子里住着一位叫李开山的老石工,被人称为“石神”。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施工组负责人陈志德把李开山请到采石现场,李开山一听,300吨重的巨石,根本不是几排钢楔子能搞定的。他决定用放闷炮的方法,炸出这块巨石坯材。经过数月的努力,巨大的碑心石坯体完整地从山岩上剥离出来后,进行了第一次加工整形后减重至280吨,随后,大石料在开采地半山腰平坦的地方进行了第二次加工处理,重量减为102吨。[4]
完成搬运任务后,部分搬运工人合影。
7116名工人直接参加了碑心石运输工作,开采用打槽办法,运输用滚木及推土机牵引滚移。[4]
日,大石料由起运,经过4个村庄、一个山岭、十余处桥梁及交通最繁华的市内街道,行程15公里,9月27日安全到达车站(空军油库)。15公里巨石走了30天,成就运输史上的经典。[4]
9月28日,在青岛路车站,采用铁道滑动方式,将大石料装上东北电业管理局丰满发电厂90吨车皮。根据铁道部规定,该车载重为100吨,因此又对大石料进行了第三次加工,将石料中间厚度改为87厘米,两端厚度改为79厘米,重量为94吨,连同束车设备与垫木共重100吨。以直线20公里/小时,弯道及进站10公里/小时的行车速度开向北京,10月13日抵达北京前门西站,一路平安。
青岛起重工人们又用老办法,在路上用钢管交替铺垫,滚动运输,从前门西站到广场纪念碑工地,花了三天时间把石料运到了天安门广场的纪念碑工地。[4]
日,当人民英雄纪念碑在天安门广场上高高矗立,亿万人民缅怀革命先烈之时,青岛人心中也升腾着一份独有的自豪。12名起重运输工人在北京受到了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和表彰。[4]
人民英雄纪念碑其他构造
纪念碑浮雕石料采自北京的矿。纪念碑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筒体,将碑座和碑身各部分石块牢固地拉结浇注在一起。碑心石正、背面的题字都有阴文镌刻在石面上,然后采用中国传统的镏金方法,做成钢胎金字镶嵌进去。碑题、碑文共用黄金130余两。整个纪念碑用1.7万多块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
人民英雄纪念碑过程
人民英雄纪念碑缘起
日,第一届全体会议决定,为了纪念在人民解放战争和人民革命中牺牲的,在首都北京建立人民英雄纪念碑。当天下午6时,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全体代表,在前广场上举行了建立纪念碑的奠基典礼。以主席为首的政协各单位首席代表一一执锨土,奠下纪念碑的基石。
后经全国广泛讨论,确定碑型。到1952年,全国优秀的建筑师和专
人民英雄纪念碑-正面
家们共设计了一百多种图案,经有关方面通过各种方式征求各界人民的意见,归纳、修正成最后的图样。
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北京市长任主任委员,、任副主任委员。委员会下设工程处,分设计、施工、采石、美术工作等7个组,进行工作。此外,专设一个委员会,在中国科学院现代史研究所所长领导下,研究浮雕画片所需的史料题材。纪念碑于日正式动工修建,日落成,同年5月1日隆重揭幕。[5]
人民英雄纪念碑背景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等老一辈革命家十分关心的事情,是在他们直接指示下完成的。史料中有一份珍贵的毛泽东手书批示。事情缘于、、三位民主人士看到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后,向建议,对纪念碑的设计提出新的意见,如:浮雕史料应特别慎选,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图画不可漏略;浮雕用材可考虑铜铸;整个图形宜再行斟酌;各部分纹样宜另行选择,明清两朝纹样纤弱无力,不宜多用等。毛泽东主席看到建议后,批示:“彭真同志,此件请付委员会讨论并邀建议三人参加。”
在的档案中还有另一份毛泽东主席亲笔修改的纪念
碑碑文草稿。原碑文是彭真同志拟写的“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烈士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将它改为“在中国人民解放战争和中国人民革命中牺牲的人民英雄们永垂不朽!”
在纪念碑建造过程中,毛泽东主席于日为碑心石题写了“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大字。周恩来总理书写了毛泽东主席在全国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起草的碑文。日,修建纪念碑工程正式开工。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
日,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亲笔为纪念碑写的题词:
《人民日报》对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的报道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创作
8块浮雕的创作者分别是:1、《》画稿,雕刻曾祖韶,助手;2、《》
人民英雄纪念碑
画稿,雕刻;3、《》画稿,雕刻;4、《》画稿,雕刻;5、《》画稿,雕刻;6、《》画稿,雕刻;7、《》画稿,雕刻;8、《胜利渡长江》画稿、雕刻。
人民英雄纪念碑《胜利渡长江》
由于画过渡长江的油画,因此《胜利渡长江》的画稿便由他来设计。稿子画了三遍,第一遍画的是战士头戴美式钢盔冲锋的场景,这虽然真实地反映了渡江战斗的情形,但考虑到群众对解放军的普遍印象,于是第二稿(现存彦涵美术馆)将战士们改为头戴布军帽,并且突出了指挥员以及划船民工的形象,而后来纪念碑建设时采用了此稿。
原来彦涵当时希望把画稿修改得更完美,于是在第二稿的基础上又创作了浮雕的第三稿,此番设计又增加了一些战士的形象。但由于第三稿过长,不符合纪念碑高耸挺拔的设计方案,最后还是采用了第二稿。
人民英雄纪念碑石工贡献
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造过程中,不为人知的一批石工对纪念碑浮雕的雕刻同样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批石工长期从事中国民间雕刻,传统雕刻技艺很高,但对西方雕刻技术并不了解,也没有形成比较统一的风格。如果每人的风格不同,对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的刻制会产生不利影响。于是,在刘开渠的领导下,这些石工接受了很长时间的培训。雕塑家们拿出自己的人像雕塑作品,让石工练习,由于浮雕所采用的开采于北京房山,完整的大料不容易取得,为确保石料不被损毁,石工在练习人像雕塑的基础上,再进行纪念碑人物试刻。经过一年多的练习,石工们熟悉了从粗刻到细雕的方法,有力地保证了纪念碑浮雕石刻的完成,他们也在实践中成长为新中国第一代兼通东西方雕刻技术的优秀石雕艺人。
人民英雄纪念碑浮雕
五卅运动  
八一南昌起义
抗日敌后游击战
抗日游击战
胜利渡长江,解放全中国
胜利渡长江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
人民英雄纪念碑权威回顾
吴良镛谈《人民英雄纪念碑》建设
吴良镛工程院院士
1951年国庆,在天安门广场上纪念碑奠基地点,陈列了三个模型:是五分之一缩小的大模型,另两个是有坡顶及有群像的小模型。图为五分之一缩尺的大模型。(资料图片)
1950年底,我自美国留学归国,1951年初即随梁思成先生参加一些会议和工作,人民英雄纪念碑就是其中的一项。关于这件事的具体情况,1978年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20周年时,我曾经写了一篇介绍文章(《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创作成就——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落成二十周年》,原文刊于《建筑学报》1978年第2期),时隔35年,仍然感到有事要说,可谓“近史钩沉”。 [6]
人民英雄纪念碑设计方案
人民英雄纪念碑意义重大,通过竞赛,梁思成先
1951年放在广场的纪念碑初期方案模型
生的设计方案被采用。我曾在建筑系馆看到由先生绘制的渲染图,非常精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虽然设计竞赛已经定案,但是在1951年初的一次设计工作会上仍旧是众说纷纭。首先,建筑学家和雕塑家的意见就不一致。雕塑家希望以雕塑为主,在碑前或碑顶作群雕,或碑身就是雕塑。建筑学家梁思成先生则认为,人民英雄纪念碑本身是一座碑,要来承载字,如“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当时假定)等。1951年国庆时,却另有一个设计方案的一比五的模型出现在天安门广场上,底下一个红墙台座,有三个门洞,台上立碑。据说这个新方案是陈干同志设计的,背景至今我也不清楚。梁思成先生见后,很是着急,
初步探讨的纪念碑方案
特意亲自用圆珠笔写了一封信给市长,详细阐述了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意图(《致彭真信》,见《梁思成全集》第五卷),并对该方案表示反对。这说明即使是方案已经评定,也仍然有不同意见,推想在决策层也不尽一致。后来经过一段时间,再次确定使用梁先生的方案。
人民英雄纪念碑位置朝向
日,第一届政协会议闭幕后,毛主席在夜色中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由于较为匆忙,未顾及整个广场的布局,待到深化
1958年纪念碑建成后天安门广场平面图
设计时发现奠基的位置离天安门和旗杆太近,当时还在酝酿碑身加高,如此就更会觉得空间局促。梁先生告诉我他曾向彭真汇报:要不要向主席请示往南挪?彭说主席那么忙,你们要怎么挪就怎么挪吧。后来经过数次方案设计,最终由北京市规划局的赵冬日同志敲定放在绒线胡同东部路口。这个位置无论当时还是现在看来,都是非常合适的,即处于中轴线上略微偏南的位置上,为建国十周年规划人民大会堂和革命历史博物馆的设计选址留有余地,使得这三个建筑物与天安门之间形成菱形关系,不同的位置都有非常好的视角。
碑身的朝向也曾进行过调整,毛主席题字的一面是正面,按照中国传统,要朝向南方,但是在建造过程中发现,主要的人流是从长安街进入天安门广场的,观众多集中在广场的北部,这样就看不到碑的正面,在天安门广场有大型纪念活动时更是这样,因此决定一反传统,调转方向,正面面对北面的天安门。当时,巨大的碑心石已经运至工地南头,而天安门广场原千步廊的长墙尚未拆除(直至国庆十周年期间广场才扩大),因而空间局促,要想把这样长的一块巨石再从南向北转向是非常困难的,但是最终还是想尽办法实现了。这一举措对后来广场的扩建,特别是毛主席纪念堂的面向问题,起了决定性的作用。[7]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材选择
人民英雄纪念碑要永久长存,因而对于材料的选择非常慎重。当时从全国许多地方采来的石样,都送至清华大学材料实验室进行质量、密度、耐酸、耐蚀性等测定。我记得在市政府的一个会议室四周,有一大排石样整齐摆放在桌子上,最后青岛浮山的花岗石以其质地、色泽入选。接下来的问题是,为了避免碑身由石块拼接而成为“百纳碑”,必须要有一定的体重与高度的碑心石来镌刻毛主席的题字,这样才能体现出独特的内容。最后选定在青岛浮山开采重达280吨的巨形花岗石,粗加工后净重103吨,在克服了重重运输困难后运至北京,凿成长14.7米、宽2.9米、厚约1米的碑心石,成材重60吨,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这己近乎极限了(附带说一句,后来在为毛主席纪念堂选材时,众说纷纭,有人希望用水晶大理石等人造新型材料。我建议还是使用青岛的花岗岩,这样可以使纪念碑和博物馆两个主要建筑物取得协调并且器宇轩昂)。纪念碑其他部分的选材也颇具匠心,月台面用山东泰山灰绿花岗石,散水系花岗石,甬道为昌平微黄花岗石,加上汉白玉浮雕、栏杆,再加上各种石料质地、色泽既统一而又有细致变化,工艺的严谨精致、一丝不苟。这些细节未必引起非专业人员的注视,但给人一种纯洁、朴实的美的感受。
人民英雄纪念碑精心施工
纪念碑的设计方案虽已选定,但仍在不断地推敲改进,在我印象中重要的有若干次变动,例如:原方案中曾设计从纪念碑内部通过电梯直达顶层,向四周瞭望,纪念碑下还有检阅台,内部有陈列室,后来这些都取消了,仅以“纪念碑”为主。我记得当时郑振铎先生曾多次到梁思成先生家,共同讨论设计方案的改动,可惜后来郑先生遭遇空难逝世,梁先生失去了一位共同议事的知音。
纪念碑的建筑细部也经过精细的处理,并博采众长,可谓有古有今,有中有西。台座顺应中轴线,东西短,南北长,继承了中国传统台基的惯用手法。碑身在三分之一处略有收分,使得纪念碑更挺拔、有力,这是吸收西方古典柱式的做法。在纪念碑的纹样设计上,还有些设计者希望要新颖,林徽因先生则着眼于花纹饱满,认为这样显得有精神,尽管林先生的草图未被完全采用,但仍然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林先生去世后,梁先生为她设计墓地,被批准将她的一幅图稿试刻,安放在墓碑前。
碑身的题字“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在设计时是预先代拟的,后来由毛主席信手题写在大信纸上,很洒脱,经过精心放大和修饰,最终镌刻在石碑上。纪念碑的背面是周恩来总理题写的政协赞文,字数较多,由于他平时工作繁忙,难以静心书写,因而特别抽出一两天时间住在,写了两个稿子供选用。碑身的文字镌刻完成之后,要进行鎏金,再用放大镜检查有无“砂眼”,最后再用玛瑙普遍细致地磨一遍,确定没有瑕疵,以防日后因雨水的侵蚀而变质。这也足见当时发挥了艺匠的传统工艺,施工认真、精细。
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
雕塑创作在纪念碑设计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雕塑的内容经由范文澜先生领导的小组认真推敲,并由中央审定,包括八个题材、十块浮雕,分别是、、、、、、及解放全国(支援前线—胜利渡江—欢迎人民解放军)。由画家勾画草稿,征询意见。最初设计的画面上曾出现、等知名人物,还包括一些当时仍然健在的领袖人物,将来在碑前摆放花圈就非常不恰当,于是转而着力表现群体。现在看来这一决策非常重要,如果用了某个人做了雕塑的主角,在“”时也许就会遭遇麻烦。
八个题材的雕塑是由八位精选出来的雕塑家来完成的,他们都是老一代的有声望的雕塑家。其中包括先生,早在1943年我尚在大学读书时,就在重庆参观过他的创作“大禹治水”;先生负责最长的一段,即“解放中国”,其他还有、、等。老兼为雕塑、音乐大家,德高望重,日刚刚辞世,长寿104岁。当时在天安门广场专门盖了一座临时工棚,作为雕塑家工作室,早期的创作见解已成过去,大家共同进入理性的思维,互相观摩讨论,在风格上取得协调。在创作过程中,除了借鉴西方纪念碑的典范,还结队赴西安、洛阳等地参观鉴赏中国古代的雕刻遗产,并将一些雕刻精品复制下来,观摩学习,现藏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昭陵四骏”复本,便是那时得来的。
雕塑的实际镌刻,有赖于相当数量的“艺匠”去完成。这类人才难得,最后遴选出一位琉璃厂做假古董的高手,由他授徒培养,那时做了一些放置在台上的毛主席像作为练习,梁先生家还获赠了一座。这批“艺匠”后来成为北京雕塑工厂的骨干。
值得一提的是,在纪念碑建设过程中,梁先生病了,就由我和先生代表他参加秘书长召开的不定时的工作会议。一、两次会后,莫先生对会议内容不感兴趣并不再去,就由我代表参会。最初,我的主要任务是和雕塑家联系,讨论一些设计细则,不时去参观他们的创作,增长了我对雕塑艺术的修养,终身受益,同时我也与雕塑家建立了深厚的友谊,后来刘开渠先生邀请我参加城市雕塑委员会,其实渊源于此。
人民英雄纪念碑绿地规划
纪念碑的规划设计方案确定后,接下来的问题就是碑南的绿地规划,即南经(原清代,门匾为林徽因之父所书),通过门洞,规划成一条壮观的甬道。规划吸取了中国传统纪念性建筑(如、太庙等)绿地布局的特点,按5米×5米的方格网种植松林,甬道左右各种植7行44排高低相仿的油松。当时,这些油松花了很大气力从北京远郊山区选定,并艰难地移植而来。纪念碑落成后,这里成为广场,清晨或日落前最为引人入胜。后来建造毛主席纪念堂时这里被拆除了。
人民英雄纪念碑历史经验
人民英雄纪念碑在谋划之初希望能够尽快完成,当时百废待兴,需要克服重重困难,不断推进。但是,在整个工作过程中并没有急躁,在设计和建造的各个环节中,都注重质量、精益求精,历时九年方毕其功。在营建过程中也一直存在争议,在建筑界,基于新古典主义与现代建筑思潮的不同学术观点一直隐隐存在,例如有人批评它太一般、陈旧,这未免难得公允,如前文所述,纪念碑从内容到形式都有艰难的探索和创造过程。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之后,有些其他纪念碑加以模仿,如纪念碑。百家争鸣对学术、对建筑创作是必要的,一时难于下结论,允许充分争鸣,但是有些建设是有时间性的,不能无休止地争论下去,对于一些具有原则性的问题,在决策后就“定于一是”,这也是必要的。如前所述,在纪念碑的基本方案确定之后,设计也一直在改进中,从战略原则到具体实践的各个方面都得到了改进。事实证明,这一系列的改动原则上都是正确的,事后的效果也是很好的。试想如果当时采用了高台基加三个门洞的方案,一个高台基堵在广场的中央,那么1958年天安门广场的改造就难于取得现有的效果。
当然,“定于一是”也不能过早,在设计尚未成熟时就匆忙作决定,这难免会造成遗憾。例如,碑顶的方案当时分歧很大,梁思成先生原本的意图是用中国传统的碑顶形式,借鉴了嵩阳书院碑、北海的琼岛春阴等传统碑额,并加以创造,但是一般的反映都认为太古。后来梁先生病了,直到病愈,未再过问纪念碑的事,在刘开渠的主持下,选用了小屋顶的庑殿式的方案,此过程中由阮志大具体设计,还包括梁先生未确定下来的花纹等。在纪念碑落成之后,对于碑顶仍颇有争议,1959年,吴晗副市长主持国庆工程审查时,特意请参会专家多留一天,提供碑顶改建方案,但最终也未作出满意的结果。我写此文时,遐想将纪念碑的碑顶设计为传统的碑额并辅以现实意义纹样,而不是盖上一个一般化的庑殿顶,可能会更加风度不凡。总之,“百家争鸣,定于一是”,直到整个设计过程的完结,这可以说带有一定的规律性,并蕴含着指挥的艺术。
此外,我还要特别缅怀该项目的卓越领导人薛子正同志。人民英雄纪念碑兴建委员会由彭真担任主任,但主要的工作是在(当时为北京市政府秘书长,后任北京市副市长、中央统战部副部长)的领导下一一具体落实的。如前所述,建筑家与雕塑家一时意见不同,薛子正特意将时任杭州市副市长的刘开渠调来,再未开大会,而是遇到问题开小规模的会来讨论解决,推进工作,在一些细部处理上他还曾邀请其他专家参与意见(如曾专门邀请杨廷宝先生来京讨论)。他作为领导非常认真,处事也很得体,既广泛吸收意见,又不乏个人的果断决策。薛子正是我回国后接触到的第一位领导干部,对于作为年轻学人的我非常爱护,我至今感念。薛子正为人爽直,在一些具体问题上与梁先生难免见解不一,进行辩论,但是他非常精心地,可以说无微不至地照顾梁先生,建立了深厚的友谊。文革中,梁先生几乎已经失去了自由,一个晚上他专门去找薛子正,说:“彭真被划为黑帮,我想不通”。薛子正非常着急,劝梁先生:“这都什么时候了,你什么都不要说,什么人都不要找,赶紧回去”。第二天,薛自己也失去了自由。文革后期,薛子正被释,杨廷宝、陈占祥和我都曾去探望过他。这件事是他告诉我的,革命友谊之深,实根源于共同的事业。
人民英雄纪念碑是新中国成立之初难得的精品,事隔55年,细细品味,气壮山河的时代巨浪,都凝聚在史诗般的建筑里,气象万千,今日思之仍激动不已,其中所蕴含的创作精神,形式与内容的统一,值得我们今天继续继承发扬,殷切希望中青年建筑工作者等能从中得到教益。
(,1922年生于南京,著名建筑学家、、,获得者。)[8]
人民英雄纪念碑修缮记录
1971年,纪念碑北面原为制成的的日所题写的“”题字由于原来的字被改成红色字。
1980年国庆节前,纪念碑拆除了红色字,更换了损坏断裂的石料,恢复了原有的字。
1999年6月,在进行大规模改造时又对其进行了彻底的清洗和维护。
2006年,修复纪念碑存在的漏水、有裂缝、部分地方错位、风化严重等问题,是47年来首次大规模的修缮。
人民英雄纪念碑纪念邮票
日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揭幕之日,为纪念人民英雄纪念碑的建成,表达全国人民对革命先烈的缅怀和尊敬,中国邮电部发行了纪47·1-1(165)面值8分邮票1枚,采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侧面图。主图即为屹立在天安门广场上的纪念碑整个建筑,画面为红色。由设计。
同年5月30日中国邮电部又发行“人民英雄纪念碑”(小全张)邮票面值为8分,图案右上角采用了日发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整枚邮票;邮票下边刻有同志的题词,左边刻有周恩来同志书写的碑文。这是新中国建国后发行邮票中唯一一枚展现全部碑文的邮票。另外,此后还有同为该纪念碑的的面额为52分(0.52元)的邮票。
发行日期:、(M)
1-1(165)人民英雄纪念碑8分800万枚
小全张人民英雄纪念碑售价0.12元20万枚
邮票规格:35×27.5mm
小全张规格:87X137mm、其中邮票尺寸:35×27.5mm
齿孔度数:14度、无齿(M)
整张枚数:90枚
版别:雕刻版
设计者:孙传哲、(M)
雕刻者:孔绍惠
印刷厂:中国近代印刷公司
人民英雄纪念碑交通信息
交通:乘1、2、10、20、37、52、82、120、126、728、802路天安门站;5、8路天安门广场站;线天安门东、下车。
周边景点:
故宫、颐和园、
天安门广场、、
王府井、、
人民英雄纪念碑献花仪式
人民英雄纪念碑国庆献花
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等来到广场,出席首都各界向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这时胡锦涛等随花篮缓缓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9]
人民英雄纪念碑2012年国庆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3周年纪念日,上午,中国官方在北京天安门广场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李长春、习近平、李克强、贺国强、周永康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与数千名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10]
十时,仪式正式开始。在军乐队伴奏下,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高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随后,全场肃立,向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和共和国建设事业英勇献身的烈士默哀。
参加敬献花篮仪式的首都各界代表
中共中央、全国人大常委会、国务院、全国政协等9个党政机构和人民团体分别敬献了9个大型花篮。在军乐队演奏的《献花曲》旋律中,十八名礼兵抬起9个花篮,正步走向人民英雄纪念碑,将花篮摆放到纪念碑基座前。
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缓步登上纪念碑基座,在花篮前驻足凝视。胡锦涛神情庄严地走近花篮,仔细整理花篮上的红色缎带。接着,胡锦涛等中国领导人绕行纪念碑一周,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向人民英雄致以崇高敬意,向人民的历史创造致以敬礼,向劳动者的辛勤劳动致以敬礼。随后,参加仪式的首都各界代表排着整齐的队列,依次登上纪念碑基座瞻仰人民英雄纪念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纪念日或重大历史事件纪念日,中国官方在天安门广场曾多次举行这样的仪式。当天上午的仪式,也是中国官方自2010年以来连续3年在国庆日当天举行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仪式。
此间分析人士称,中国官方希望通过庄严的国家典仪,缅怀1840年以来在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道路上牺牲的人民英雄,向历史致敬,并从中获取前进的力量。[11]
人民英雄纪念碑2013年国庆
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4周年纪念日。上午,党和国家领导人将到天安门广场,同首都各界代表一起,向人民英雄纪念碑敬献花篮。
人民英雄纪念碑“洗脸”迎国庆
日下午,北京天安门广场,工人开始在人民英雄纪念碑四周搭建脚手架,准备对人民英雄纪念碑进行全面清洗,以清洁的容貌迎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65周年国庆的到来[12]
新华社.英雄们永垂不朽 人民英雄纪念碑建成:人民日报,
.凤凰网[引用日期]
.广西都安网[引用日期]
.齐鲁晚报.[引用日期]
.央视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光明网[引用日期]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引用日期]
..[引用日期]
.中新网[引用日期]
.央视网[引用日期]
企业信用信息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上海市人民英雄纪念碑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