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院特效厅名目这么繁多,感觉实际上并没什么区别。莫文蔚 是这样吗吗?

电影院特效厅名目这么繁多,感觉实际上并没什么区别。是这样吗?
这些特效厅各自的特色都是什么?有分别吗
按时间排序
一楼回答基本正确,从技术指标角度来说确实是这样。这些特效厅当然不是完全一样的,各有各的技术标准、架构和特色,当然,我知道你想问的是各个院线开发自己的影厅技术是不是有商业因素在里面,那当然是有的。现在详细说下各自特色:IMAX:画质第一,画面尺寸最大(总体来说),画面最清晰中国巨幕:架构基于双机2K RealD,据多次实地体验发现字幕有问题,左右眼字幕有串扰(至少双井UME的厅是这样),优势在于画面尺寸,是买不到IMAX票时的替代之选RealD:单机双机均可,优势在于亮度高(准确来说是光输出效率高),经过6FL认证的厅看3D绝对靠谱,当然接下来激光放映普及之后,又会是另一番景象了RealD 6FL:即经过亮度认证,看3D可靠。双机3D:参差不齐了,并列列出来的话,那就必然不是RealD技术,有的可能是老旧的主动快门,很暗。现在也只有老影院和小城市还在用主动快门了4D:椅子摇啊摇,喷水喷气挠痒痒,我不觉得去4D厅的人是真的想去看电影的4DX:同上,韩国CGV的产品,含3D4K:优势在于分辨率,即画质,以索尼放映机居多,嘉禾院线清一色这种配置杜比全景声:这是声音格式,现在越来越多的大片,尤其进口片,都会做全景声版本,主要是去听个临场感个人经验,万达的影院对于技术标准执行得很好,音画效果非常棒,万达CBD 9号厅是4K+RealD+杜比全景声,看3D的绝佳影厅。UME的影院都很糟糕。
有区别的 主要是分清楚技术类别和是否有权威认证。如最好的3D观影效果是采用Imax放映设备的影厅 其次是中国巨幕影厅 最后就是各个院线公司自行开发的巨幕放映设备 通常来说影院的2d影片效果基本差异不大 差异在于3D影片 3d影片效果大多数取决于亮度 如万达和卢米埃部分影厅就有美国RealD的6FL认证(FL是亮度单位),至于4D影厅 目前是韩国CGV公司4DX效果最好 其他设备效果参差不齐
你先去搜一下,不明白的再问。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热门排序 |
我曾经跟一个民科交流过,一个大爷说自己破解了好几个几何学世界难题,其中包括三等分一个角,大爷唾沫横飞的讲解时,我插了句嘴:这欧氏几何不是只能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么?大爷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我说孩子现在科学发达了可以用了。
我曾经跟一个民科交流过,一个大爷说自己破解了好几个几何学世界难题,其中包括三等分一个角,大爷唾沫横飞的讲解时,我插了句嘴:这欧氏几何不是只能用无刻度直尺和圆规么?大爷用看傻逼的眼神看着我说孩子现在科学发达了可以用了。
好多人看到所谓民科被嘲笑、被批评、被反对,于是开始同情所谓民科的梦想。然而好多人从来没想过,民科一旦有了声望、有了权势,会对正统科学界造成多大的损伤。&br&&br&我讲三个科学史上的民科故事,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牌的民科阵容:霍布斯、伏尔泰、马拉。这三个人全上过我国高中世界史课本。以下为三人合影:&br&&img src=&/c2cdcd96c3ea_b.jpg& data-rawwidth=&505& data-rawheight=&191& class=&origin_image zh-lightbox-thumb& width=&505& data-original=&/c2cdcd96c3ea_r.jpg&&&br&&br&这三个故事发生在17世纪至18世纪的百年之间,三个民科中,霍布斯和伏尔泰是哲学家、思想家,马拉是革命家,在各自领域都是颇有声望的名家,都为人类做出了不小的贡献。然而三个科学的外行人一旦毫无自知之明地闯进科学界,就会对科学发展产生重大的损害。&br&&br&三个故事破坏性依次递增,在霍布斯的故事里,民科研究无端地浪费了自己的大量时间精力,毫无所成;在伏尔泰的故事里,随后很长的一段时间里,正确的科学思想都遭到压制;在马拉的故事里,真正的科学家想仅以身免都难以做到。在此讲述,以为警戒:&br&&br&&b&1. 哲学家霍布斯:化圆为方&/b&&br&&br&&p&1655年,托马斯·霍布斯与英国数学家沃利斯之间,爆发了一场争论。&/p&&br&&p&我们的高中世界史课本上,讲到启蒙时代哲学家,总会第一个介绍到霍布斯。他生于十六世纪,本哲学家出身,写出的最重要的一部哲学著作是《利维坦》,那也是启蒙时代第一本影响深远的政治学巨著。十六世纪的欧洲,现代科学还在襁褓之中。哲学和科学的分界非常模糊,霍布斯游历意大利时,还与伽利略结为挚友,有了些许科学方面的兴趣。&/p&&br&&p&在《利维坦》中,霍布斯也提及科学:“在算术方面,没有经过锻炼的人必然会出错。”然而霍布斯不顾自己的数学功底,坚持插入数学领域。四年后,1655年,霍布斯出版著作《论物体》。在争议最大的第二十章中,霍布斯宣称自己对三千年来困扰历代数学家的几何难题“化圆为方”做出了解答。他以尺规作图,将圆化作了面积相等的正方形。&/p&&br&&p&争论的另一方,约翰·沃利斯,是当时一流的数学家,位列牛津大学萨维尔几何学教授一职。他参与的无形学院,后来成为了英国皇家学会的前身。他发明的无穷大符号和小于等于号至今仍在沿用,他对无穷小的研究事实上开创了微积分的先河。沃利斯在任53年,是任期最长的萨维尔几何学教授,如今这个职位依然存在。&/p&&br&&p&沃利斯作为数学专家,当然无法忍受这种业余民科在专业领域的乱入。他直接出版了《关于霍布斯几何学问题的简洁反驳》的小册子,辩才滔滔逻辑缜密,据理力争又不乏挖苦讽刺,全面批判了霍布斯漏洞百出的论证过程。&/p&&br&&p&霍布斯以无知者无畏的气质发动了反击,在后来发行的英文版中增添附录开始对骂,要给“一位几何学教授”上上课,行文完全失去了文化人的体面,连“去你们的吧”这种俚俗语言也都写进了著作本身。&/p&&br&&p&通过两个世纪后德国数学家林德曼的证明,化圆为方事实上并不可能通过尺规得解,想要求得圆的面积,最靠谱的作图法还是西哲毕达哥拉斯以及东方数学家刘徽和祖冲之的割圆术。&/p&&br&&p&而霍布斯当年在附录里写下的粗俗言语,在之后的很多年里都算是对霍布斯无声地嘲笑。&/p&&br&&p&霍布斯此后专研几何学,在九十岁高龄还念念不忘与沃利斯辩驳争论。这场无聊的意气之争持续了二十余年,直到霍布斯于九十一岁去世,也没有人在意他的数学成就。他浪费了大量时间精力,仅有的贡献是通过喋喋不休的争吵推动了沃利斯的数学研究,为后来的微积分奠定了初步基础,等待着牛顿和莱布尼茨的到来。&/p&&br&&p&&b&2. 欧洲的良心伏尔泰:生命起源&/b&&/p&&br&&p&1750年,启蒙学者伏尔泰应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邀请东去柏林,出仕普鲁士宫廷。很快,他开始与柏林科学院院长莫佩尔蒂针锋相对。&br&&/p&&br&&p&莫佩尔第是法国科学家,约翰·伯努利的弟子,欧拉的师弟。1746年正式成为柏林科学院院长。当年,莫佩尔蒂当时与正与同门师弟数学家凯尼格(Samuel K?nig)发生一段过节。凯尼格在一篇论文里质疑过莫佩尔蒂的学术成果,遭到后者打压。“欧洲的良心”伏尔泰随即为凯尼格出头,开展了针对莫佩尔蒂猛烈的抨击。&/p&&br&&p&本次出头,当然不仅是因为伏尔泰的正义感驱使。此前伏尔泰和有有夫之妇爱米莉结成了情人关系,而爱米莉因工作与莫佩尔蒂接触后,对莫佩尔蒂萌生好感。现如今私怨之上,又添公仇。&/p&&br&&p&伏尔泰的手段不算高明,莫佩尔蒂在此前的研究中提出过许多奇思妙想,包括炸开金字塔探索其中奥秘,向地心打孔向地层深处一探究竟,聚集一堆面粉看看上面是否会自然长出鳗鱼等等。伏尔泰以充满讽刺的语气狠狠地嘲弄着院长这些奇怪的想法。将其包装为欧洲学界的笑柄,在疾病与伏尔泰的双重打击下,莫佩尔蒂的身体迅速衰朽,1759年夏天,莫佩尔蒂病逝,柏林科学院院长至此陨落。&/p&&br&&p&伏尔泰的火气还没有完全消散,在伏尔泰讽刺莫佩尔第“用面粉生产鳗鱼”的可笑之时,另一位生物学家尼达姆被伏尔泰顺手一击,无端中枪。&/p&&br&&p&英国人约翰o尼达姆比伏尔泰年轻十五岁,在微生物研究领域颇有所长,“以面粉生产鳗鱼”一说事实上出自尼达姆的首创。&/p&&br&&p&科学界票友伏尔泰无意之间就此乱入了当时生物领域“渐成论”与“预成论”两大阵营的对战,在十八世纪,在哲学领域最重要的一个问题:“你从哪里来”的发问引爆了生物学领域“渐成论”与“预成论”两大派系的争执。——生命从何而来?是自然界的自然孕育,还是真如《圣经》所言出自造物主的创造?&/p&&br&&p&“预成论”认为,从上帝造物的一刹那起,便已经创造了全部当时以及未来在地球上出现的生物。每一个器官都预先成型,只是极其微小,在后来的发育中按比例放大而成熟。人的生殖细胞中各个胚胎层层嵌套,每一个胚胎发育成人之后,又在生育年龄激活肚子里的下一级胚胎成为子辈。换而言之,如果有人找到在伊甸园里首次偷食禁果的亚当令夏娃受孕的第一颗精细胞,用显微镜去观察,他可以看到层层包含之下的全部人类未来的模样。这样的观点在我们今日看来荒谬之至,在当时却风靡一时。&/p&&br&&p&“渐成论”则又称“自然发生论”(abiogenesis),尼罗河流域的埃及居民发现尼罗河泛滥之后,潮湿的土地上遍布蹦跳的青蛙,便认为湿润的土壤自然可以长出青蛙;而欧洲的农夫发现将粮食储存进粮仓后会滋生鼠患,便以为潮湿的粮食自然可以变成老鼠。到了莫佩尔第与尼达姆这一代,人们知道大型动物不会自然产生,但相信微生物可以无中生有。&/p&&br&&p&尼达姆以实验进行论证。他把煮沸杀菌的羊肉汁放入消过毒的玻璃烧瓶,用软木塞塞住密封,结果数日后羊肉汤中蠕动着大量微生物。他把这些生物描述为细小的鳗鱼,也正是这一点引来了伏尔泰的攻击。这些结果直接宣告了生命似可从非生命物质中诞生。&/p&&br&&p&伏尔泰作为“预成说”的信徒,生物学造诣平平,只能通过抹黑尼达姆的名声来达成目的,他先是在作品中把后者歪曲成用羊肉汁和腐烂小麦生产“鳗鱼”的可怕怪人,又说尼达姆是同性恋者,并诬指尼达姆是爱尔兰人,又信仰耶稣会——在当时的法国,爱尔兰人、耶稣会会士、同性恋者全都不受社会欢迎。&/p&&br&&p&尼达姆则不落下风,列举伏尔泰的风流韵事讽刺,还说伏尔泰和他外甥女有着暧昧关系,连伏尔泰牙齿脱落,罗圈腿的生理缺陷也被提上台面。&/p&&br&&p&最后这场闹剧以伏尔泰更胜一筹的手段告终,尼达姆因信仰耶稣会和欺诈双重罪名被一度投入监狱,他的著作也登上了天主教的禁书名录。伏尔泰领导预成论扳回局面。&/p&&br&&p&科学议题的争端终归要回归科学领域,在尼达姆实验二十年后,生物学家拉扎罗o斯帕兰札尼(Lazzaro Spallanzani)解决了这一争端。&/p&&br&&p&1765年,斯帕兰札尼重复了尼达姆的实验。他发现,尼达姆实验中最大的漏洞在于消毒不够彻底,只要将肉汤及器皿煮沸超过45分钟彻底消毒,再把尼达姆不靠谱的软木塞改为用融化的玻璃封锁瓶口,则瓶中再也不会有所谓“鳗鱼”出现,微生物根本不可能从无到有。&br&&/p&&br&&p&预成论就此翻盘成功,伏尔泰向斯帕兰札尼专程发函以为祝贺。他们更加坚信,人类现在所处的世界与上帝创造之时全然相同。当时,科学家已经在阿尔卑斯山上发现了海洋生物化石,而伏尔泰宣称,那不过是过路的旅人吃剩的鱼骨。预成论再下一城,神创论宣告获胜。&/p&&br&&p&这一场争论复杂微妙,预成论者使用正确的实验现象支持了错误的神创观点,尼达姆们支持学说无误却选错了实验。这是宗教神学对科学的又一次漂亮压制,生物学发展的步伐就此大大拖缓。渐成论则要等到进化论、胚胎学甚至DNA理论提出之后,才会重归应有的历史地位。&br&&/p&&br&&p&&b&3. 人民之友让·保尔·马拉:《关于火质的研究》&/b&&/p&&br&&p&1779年,巴黎皇家科学院迎来了一位名不见经传的医生。让·保尔·马拉(Jean-Paul&br&Marat)作为深受启蒙思想熏陶的法医,他也热衷业余科研。这一次,这位业余研究的学者带来了自己最得意的几篇论文,在科学院进行展示,希望以此进入主流学界,就此开始学术路途。&/p&&br&&p&马拉的论文研究极广,表现出了标准的民科特色。他的论文同时涉猎火、热、光、电四大板块,当时富兰克林研究电、拉瓦锡研究火和热,早先的牛顿研究光,即使这些大宗师也没有哪一位敢同时涉猎火、热、光、电四大领域,而马拉却不以为意。他最得意的一篇作品为《关于火质的研究》,认为火是一种实体,有着某种叫做火质的东西。&/p&&br&&p&且不说“火质”本身只不过是当时主流学说“热质说”重新包装的产物,根本不是马拉首创。其次,即使是主流的热质说,当时也已经在拉瓦锡对燃烧现象的研究中摇摇欲坠。&/p&&br&&p&这样的民科观点当然没有得到科学院的认可,马拉读书太少而想得太多,论文中甚至连牛顿的著作也不尊重。作为燃烧现象的学术权威拉瓦锡,负责马拉的论文评审,他第一时间给予了糟糕的评价,科学院也拒绝出版马拉的作品,大门在马拉身后砰然关闭。马拉带着愤愤不平离开学院,十年之后,马拉投身政界,成为了法国大革命中的风云人物。&/p&&br&&p&他创建了巴黎最负盛名的报纸《人民之友》。作为雅各宾派领袖,他的观点激进而嗜血,在他广为传播的宣传册里,他向敌人悍然宣战:“砍掉五六百颗头颅,来确保人民的安眠、自由、以及幸福。”&/p&&br&&p&怀恨在心的马拉终于得以腾出手来料理当年和拉瓦锡的旧怨,他在《人民之友》上公开把拉瓦锡塑造成人民公敌,他宣称要“公开揭发这个冒充内行”的拉瓦锡先生,在他笔下,拉瓦锡在包税公司、火药管理局和科学院成员的每一个公职都是在侵夺人民的财富。在马拉的檄文里,他以“愿上帝把他吊死在街灯柱上”作为结语。&br&&/p&&br&&p&为求自保,拉瓦锡公开辞去了包括在贴现银行和包税公司在内的四个公职的薪水,然而报纸用更加辛辣的语气嘲讽了他,说若是出任公职的这些富人连薪水都可以不要,那么穷人就更没法做官。时局不断收紧,拉瓦锡的小心谨慎没有起到任何作用,他的的寓所很快遭到搜查,文件均被封禁,最终被投入牢狱。&/p&&br&&p&他没有得到公正的审判,匆匆审理之后,被当场宣判死刑,翌日执行。羁押期间多位学者冒着生命危险向当局求情,被一一驳回。他的学生闯入公共安全委员会的会场,为老师请愿。激昂的陈词回荡在宽阔的大厅里,无人敢于应声,主席台上,马拉的继任、雅各宾首领罗伯茨比尔沉默地安坐,未置一词。&/p&&p&&br&安托万·洛朗·拉瓦锡最终于1794年5月被送上断头台,享年五十岁。引用一句科学院同僚拉格朗日对此事的评价:“砍下这颗头颅只要一瞬间,可长出这么一颗却需要一百年。”&br&&/p&&br&&p&----&/p&&br&&p&所以,我们一定要对民科怀着警惕,千万别以为民科都是温和的、委屈的、需要被打抱不平的。民科也可以看上去颇具声望,今天的民科也可能有着诸多粉丝,现代民科的发言也可能饱含情怀。&/p&&br&&p&不过,&b&科学命题的真伪判定只应该限定在科学界本身&/b&,一切情怀、理想因素都应该被剥离出去。一旦科学的外行获得了与自己科学素养不相称的世俗权力和声望(参考最近关于转基因的争论),那一定是科学的灾难。&/p&&br&&p&the end&/p&&br&&p&-----&/p&&p&最后,欢迎来关注我的新浪微博:点击→_→&a href=&/?target=http%3A///u/& class=&internal&&Sina Visitor System&/a& @汪有&/p&
好多人看到所谓民科被嘲笑、被批评、被反对,于是开始同情所谓民科的梦想。然而好多人从来没想过,民科一旦有了声望、有了权势,会对正统科学界造成多大的损伤。我讲三个科学史上的民科故事,这可能是历史上最大牌的民科阵容:霍布斯、伏尔泰、马拉。这三个…
首先要纠正题主对「民科」一词的误解。&br&&b&「民科」对应的英语是 crank&/b&,不是什么 unrecognised scientist。&br&中文世界使用「民间科学家」这个说法,一来是他们这样自称,二来是给他们面子。&br&请参考:&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如何评价「民间科学爱好者」? - 匿名用户的回答&/a&&br&&br&&blockquote&1.为什么我们要反对这种相对“在野”的研究,民科有没有什么可以学习的地方&/blockquote&「民科」与是不是「在野」(是否在科研单位工作,是否有学历,是否发表论文)没有关系。&br&高校和研究所也有民科出现。不在科研机构没有学历的人也有严肃科学家。&br&有时一个人在一个领域是严肃学者,在另一个领域是民科,这很常见。&br&&b&「在野」从来不是我们反对民科的原因。&/b&&br&&br&&blockquote&2.发现许多人都提出一些奇葩民科的例子来证明其不合理性,但我知道这不对&/blockquote&&b&根据定义,「民科」就是奇葩的&/b&,见维基:&a href=&///?target=https%3A//en.wikipedia.org/wiki/Crank_%28person%29&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Crank (person)&i class=&icon-external&&&/i&&/a&&br&&a href=&/question/& class=&internal&&郑晓廷&/a& 这样严肃治学的,自称「民科」是人家利用词语双关自嘲,开开玩笑而已。&br&&br&&blockquote&3.这种现象是否说明没有接受高等教育的人没有希望自己做“研究”或是“发明”?&/blockquote&可以,并且鼓励做&b&力所能及&/b&的研究。&br&技术发明、物种发现、天文观测,都有大量科学爱好者的身影。&br&在没有相应基础的情况下,坚持做远超自己能力的所谓「研究」,是民科特征之一。&br&&br&&blockquote&4.我们应不应该将高等教育的知识向民众公开,让市民们多接触科学,留有有能力做“靠谱的”研究的可能性?&/blockquote&&b&本来就是全部公开的&/b&。高等教材书店有售,期刊文章问出版社买。&br&如果你嫌期刊文章太贵,科学家们还一直在和出版商斗争,争取让民众免费获得论文。&br&我写的所有论文,全部在 arXiv 上可以免费获得。我周围绝大多数研究人员都是这样做的。&br&&br&&b&最后回答问题:&/b&&br&&br&民科 crank 是一种教育无法改变的愚昧和自大,是伪科学的主要来源。&br&排除其中的骗子,民科经常表现出强烈的妄想和偏执。&br&他们无限高估自己的能力,无限贬低学术权威的学识,哪怕自己完全没有受过训练。&br&他们坚信自己的理论极端重要,坚信自己被主流科学界打压和迫害,绝少承认错误。&br&他们拒绝学习,拒绝听取他人意见,讨论中只顾自说自话,根本不去了解科学知识。&br&他们经常将自己与历史上的天才们相提并论,妄想不经过任何努力就在科学史留名。&br&许多民科为了进行不切实际的研究,到头来倾家荡产,妻离子散。&br&&br&我们反对民科的理由,可以说和反对传销,反对吸毒的理由是一样的:&br&&b&民科对个人、对社会,都造成了巨大的伤害。&/b&
首先要纠正题主对「民科」一词的误解。「民科」对应的英语是 crank,不是什么 unrecognised scientist。中文世界使用「民间科学家」这个说法,一来是他们这样自称,二来是给他们面子。请参考:1.为什么我们要…
&a href=&/people/oldgoat& class=&internal&&oldgoat&/a& 的答案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再次表示感谢。&br&但是,他的答案私货很多,鉴于这个问题还有其他人关注。最后我自己来回答一下,一方面总结大家的答案,一方面把自己的收藏整理一下。&br&&br&&br&国外:&br&&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 Online Research in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你能在这里找到许多哲学类paper。&br&&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 斯坦福哲学百科,比较权威的哲学百科。一般简称SEP。&br&&a href=&///?target=http%3A//www.iep.utm.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没有统一的中译名,我一般叫它网络哲学百科。一般简称IEP。&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Stack Exchange&i class=&icon-external&&&/i&&/a&&br&Stack Exchange是一个问答网站,以强调专业性著名,这是它的哲学主题子网站。&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bites&i class=&icon-external&&&/i&&/a&&br&Nigel Warbuton(国外做&b&哲普&/b&做得非常好的一个人)建的网站,上面有很多哲学家的音频采访,应该是一个广播类节目录音。&br&&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br&哲学类问答网站,我在另一问题下有过介绍。&a href=&/question//answer/& class=&internal&&哲学问答网站 www.askphilosophers.org 这个网站怎么样?&/a&它的特点是专业质量有保障,但是不活跃。&br&&a href=&///?target=http%3A//digitalcommons.brockport.edu/phil_ex/&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ic Exchange&i class=&icon-external&&&/i&&/a&&br&上面有很多哲学期刊,免费下载。&br&&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ireless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有很多有趣的哲学类视频和图,以后给别人讲哲学,可以从这里拿材料。&br&&a href=&///?target=http%3A//www.philosophytalk.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Welcome to Philosophy Talk&i class=&icon-external&&&/i&&/a&&br&哲学广播节目,不太了解。&br&&a href=&///?target=http%3A//philosophynow.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osophy Now&i class=&icon-external&&&/i&&/a&&br&哲学杂志,挺不错的,中文翻译可以叫:今日哲学
不那么专业化。&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TPM Online: The Philosophers' Magazine&i class=&icon-external&&&/i&&/a&&br&好像也是哲学杂志,不太了解。这一个可能更专业。&br&&a href=&///?target=http%3A///&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Leiter Reports:
A Philosophy Blog&i class=&icon-external&&&/i&&/a&&br&哲学家们的博客&br&&a href=&///?target=http%3A//www.newadvent.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NEW ADVENT: Home&i class=&icon-external&&&/i&&/a&&br&基督教研究方面的网站,质量由&a href=&/people/neopeking1943& class=&internal&&Johann Faust&/a&背书。&br&&br&国内:&br&&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中国网&i class=&icon-external&&&/i&&/a&&br&内地哲学圈的信息汇集&br&&a href=&///?target=https%3A//phil-commune.net/bbs/forum.php&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合作社 -
Phil-Commune.net&i class=&icon-external&&&/i&&/a&&br&这个我用得更多一些,创办者早先邀请了各高校的青年教师来做一个文字采访和经验传授。现在没落了。&br&&a href=&///?target=http%3A///academic/zhexue.html&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学术.哲学_爱思想&i class=&icon-external&&&/i&&/a&&br&爱思想的哲学板块,你能在上面看到一些“学术明星”的文章。&br&&a href=&///?target=http%3A//www.97humanity.net/&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人文小屋&i class=&icon-external&&&/i&&/a&&br&人文小屋是一个主要讨论哲学问题的论坛,特色是有许多电子书资源。此条信息为&a href=&/people/chaiweijia& class=&internal&&chaiweijia&/a&提供。&br&&br&香港:&br&&a href=&///?target=http%3A//philosophy.hku.hk/think/chi/&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思方網&i class=&icon-external&&&/i&&/a& 香港大学哲学系劉彥方和别人合作的,推广批判性思维的网站。英文版更全面。&br&&br&台湾:&br&&a href=&///?target=http%3A//cja.t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學哲學雞蛋糕&i class=&icon-external&&&/i&&/a&&br&朱家安创办,他目前是中正大学哲学研究所研三的学生,我很欣赏他这个人。很多普及批判性思维和哲学思想的文章配了有趣的插图。&br&&br&大家不介意的话,可以在我的这个答案底下写评论,我去看过以后,觉得好就会放在答案里面。
的答案对我非常有帮助,我再次表示感谢。但是,他的答案私货很多,鉴于这个问题还有其他人关注。最后我自己来回答一下,一方面总结大家的答案,一方面把自己的收藏整理一下。国外:你能在这里找到许多哲…
谢邀。&br&&br&&b&直接的答案:除了比题主多知道个&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之外,我比题主知道得还少……&/b&当然,&a href=&///?target=http%3A//plato.stanford.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Stanford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和&a href=&///?target=http%3A//www.iep.utm.edu/&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Internet Encyclopedia of Philosophy&i class=&icon-external&&&/i&&/a&我是知道的,平时也会用。但除此之外(比如那个&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么,我就一律只能+_+了……&br&&br&———————以下为与正题无关之私货—————————&br&&br&我观察了题主最近的知乎动态,大概猜到题主&b&为什么要问这个问题&/b&:题主希望自己组建一个高质量的哲学普及网站,因此需要有一些类似性质的网站以作为参照。&br&&br&这是一个伟大的构想!可是在我看来,客观上题主的这个构想实现起来就需要面临一些困难。这些困难应该都有各自相应的、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可是这些解决方案未必是面面俱到的,它们很可能只能实现题主构想中的其中一部分要求而且可能相互抵触。因此,这也许就需要题主对构想中的网站有一个更加明确的目标设定,并以此来筛选方案、做到有的放矢,这样有舍才能有得。否则一味贪大求全,则最多不过变成下一个槽点满满的知乎哲学板块……&br&&br&首先,题主可能要明确下&b&这个网站需要发挥什么功能&/b&:是纯粹的内容产出和分发还是兼有交流职能?如果需要内容的产出和分发,那么这样的内容是什么?比如网络公开课产出的就是哲学本科或基础的研究生教育的课程,百科全书产出的就是哲学研究的问题和概念领域介绍(包括在这些领域中有代表性的理论和学说和相应的重要人物), &a data-hash=&f436c1fe4d4& href=&///people/f436c1fe4d4& class=&member_mention& data-editable=&true& data-title=&@归翔宇& data-tip=&p$b$f436c1fe4d4&&@归翔宇&/a&介绍的&a href=&///?target=http%3A//www./&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哲学中国网&i class=&icon-external&&&/i&&/a&产出的就是国内哲学学术界的各色信息(比如会议、讲座、出版等信息),&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产出的就是哲学专业论文数据库。如果需要有交流职能,那么以什么方式实现交流?BBS和问答形式的网站是其中有代表性的两种方式,但未必是唯一的两种方式。&br&&br&然后题主就要明确下您自己想做的&b&网站在专业性和普及性之间的平衡点在哪里&/b&?如果是要强调专业性,那么两本百科全书乃至专业性更在它们之上的&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是很好的榜样;如果是强调普及性,那么知乎哲学板块还算是差强人意。那有没有中间状态呢?题主给的&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也许是个相当不错的例子。据我的猜测,题主的目的应该就是这样一种中间状态,因此接下来我就想以&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为典型,谈谈我心目中的这种中间状态网站大概可以是什么模样:&br&&br&(1)以&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来看,一个中间状态的哲学普及网站不会太过活跃(但当然也不能冷清至死)。实现这种状态就需要一定的门槛或&b&筛选机制&/b&。据我初步的观察(当然我也只是第一次见过这个网站,很多猜测未必准确)&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可能有以下两种筛选机制:&br&&br&&b&A,对于提问者而言,需要对自己的问题有一个比较详细的背景和目的介绍。&/b&&br&这就像在本篇私货一开头,我要猜测题主问问题的目的一样——回答不仅仅要针对问题本身而且还应该针对着提问者的目的,只有目的清晰的问题才容易导向好的回答,这来自于在科学解释问题中van Fraassen的一点洞见。知乎哲学板块的问题为什么有那么多槽点?除了有很多其实和哲学无关的问题掺杂进来之外,跟哲学有关的问题大多都无法体现提问者的背景和提问目的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比如随便抛出一个哲学家说的某个概念或者单一一句话(这种做法本身就是一个槽点,没有前后文呼应的哲学说法在字面上很可能是不可理解甚至十分荒谬的)要求大家给他提供理解或者解释。那么为什么提问者需要这种理解或解释?他是纯粹听说之后觉得好玩,还是读书时没读懂,还是觉得这句话不对希望有人提供反驳?他是希望在哲学史方面了解这些词句的前因后果包括对后人的影响,还是希望了解这些词句在哲学研究中的作用和意义?这些目的不同都会导致很不一样的答案。而如果提问者对这一点没有认识并客观上造成了问题对答案“大海捞针”的效果,这正好就说明提问者几乎没有任何专业素养。因此,比较强制性地要求提问者对问题有较详细的背景和目的介绍,这就是一个很好的筛选机制。&br&&br&&b&B,&/b&&b&&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可能没有使用网络公开的宣传手段,而只是在专业(尤其是哲学专业教师)和半专业(比如哲学系学生和对哲学有较专业兴趣的人)人士中口口流传。&/b&&br&这种筛选机制也是相当有效的,是一种内化的“专家治X”的机制,也就是将准入和评价权赋予专业和半专业人士。当然,鉴于题主的目的是中间状态的网站,不能太专业化,因此这种赋予权重的方式也需要有所考虑。事实上题主在另外一个答案中提到&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上的优秀回答者大多是一般的哲学专业教师而没有最著名的那一批的哲学家(也确实如此,那数十位优秀回答者中我只知道其中三五位,Pogge可能算最有名的了。与我研究领域相关的则目前只见到一位而且也不是最有代表性的),其实这反而说明该网站达成了一个相当好的状态。对比来看,&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和SEP这两个专业网站之所以能够达成其专业性是因为其组织者有相当雄厚的学术资源和影响力(比如&a href=&///?target=http%3A//philpap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PhilPapers&i class=&icon-external&&&/i&&/a&的创始人David Chalmers就是当世最著名的几个哲学家之一),而且在这种高专业性的情况下这俩网站就基本只能做到纯粹产出内容而没有交流。但题主大概没有这样的条件,又有网站构建需要进行交流(普及)的目的,那就需要在保持一定专业吸引力的情况下构筑多个更加平实的内容产出中心。那么这时专业素质优秀但影响力还不算大(因此他们有交流和扩大影响力的需求,正好与半专业人士的需求一拍即合)、思维还不固化的中青年哲学教师就可能成为这种中心的很好的候选者。当然,如果要做到这一点,题主可能还是要尽量对学术界(尤其是其中的后起之秀、“年轻人”)有一定的关注乃至交流。&br&&br&
PS1:题主不要觉得像&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那样只能吸引一般中青年哲学教师的话就不够高大上,事实上这些人才是哲学研究和教育中的前沿和中坚力量,尤其是在中国国内更加如此。Chalmers这种则虽说确实是大牛,但也并不一定是(尤其是在非他所专长的领域中)真正的权威。&br&
PS2:其实国内有过一个有希望形成多内容产出中心的网站——哲学合作社,不过后来发展不良,题主可能要注意吸取其教训。&br&&br&(2)事实上我认为题主完全可以不必模仿&a href=&///?target=http%3A//www.askphilosophers.org/& class=& wrap external& target=&_blank& rel=&nofollow noreferrer&&AskPhilosophers.org&i class=&icon-external&&&/i&&/a&那样做问答网站。我之前也提过,要在保持专业素养的基础上进行交流未必只有BBS或者问答这样的形式,甚至问答法在现代也已经不一定是大多数人最需要的了解哲学的方法了。我觉得以下几块很可能是对于哲学普及而言非常重要,但其他网站也许尚未涉足的地方:&br&&br&&b&A,读书笔记与批改&/b&&br&可能可以做出这样一个网站作为平台,鼓励哲学爱好者(当然专业人士也可以)上传其读书笔记(只要是针对哲学文献著述或哲学史上的典籍即可,其他的不限内容、取向)并允许做网络公共的批改讨论,尤其是可以鼓励对读书方法、策略与侧重等方面的批改和讨论。&br&&br&&b&B,以下几种“云”或者“网”的建构:哲学概念、问题、哲学思想史或观念史&/b&&br&可能可以做出一个比较个人化的建构这几种“云”或者“网”的平台。事实上我觉得知乎话题树的个人可编辑就是一个不错的尝试。当然对于哲学普及来说知乎的尝试太浅显,而且在哲学中真正实用的应该是网状而不是树状结构。因此可以做出这样一种公共编辑平台,鼓励大家共同编辑概念网或问题网等,而且尽量要求编辑时提供充足理由。当然,光有这种公共编辑平台可能还太过单薄,也许还需要和问答、读书笔记批改等联系起来做。这方面如果做得好的话,甚至可能做成一个更加多中心、平民化和动态性更强的SEP。&br&&br&&b&C,A和B的延伸拓展&/b&&br&可能可以在A和B的基础上尝试实现这几种功能:哲学论证重构练习与批改,(针对有专业需求之学生的)论文(不论大小)选题与写作指导、批改,等等。&br&
PS:A和C可能会有著作版权方面的问题,望题主详加考虑。
谢邀。直接的答案:除了比题主多知道个之外,我比题主知道得还少……当然,和我是知道的,平时也会用。但除此之外(比如那个)么,我就一律只能+_+了…
国内的哲学网站,最好的曾经是我主持的哲学在线。只是被黑之后,我已经没有太大兴趣继续做了,几个月没更新了。不过我还是有下一步计划的。
国内的哲学网站,最好的曾经是我主持的哲学在线。只是被黑之后,我已经没有太大兴趣继续做了,几个月没更新了。不过我还是有下一步计划的。
已有帐号?
无法登录?
社交帐号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是这样吗 露米娅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