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音乐游戏观言感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您的位置:--&--&
浅谈绘本在幼儿音乐游戏中的有效运用
来源:&&作者:丁瑞仙&&录入人:丁瑞仙&&发布时间: 15:22:07&&
音乐是进入故事的河流,
  故事是进入图画的道路,
  &&& 图画是进入音乐的桥梁。
  &&&&&&& 你欣赏着美丽迷人的图画,
  &&&&&&&&&&& 阅读着曲折动人的故事,
  &&&&&&&&&&&&&&& 不知不觉就被神奇地
  &&&&&&&&&&&&&&& 引入到一部世界名曲中去了。
法国大文豪雨果曾说过一句名言:“开启人类智慧宝库有三把钥匙,一把是数字,一把是文学,一把是音符。”音乐教育潜移默化地塑造幼儿的心灵,开阔视野,拓展思维,发展智力,而音乐情境地创设更能提高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绘本故事”以其有趣的故事内容,极具视觉冲击的故事画面赢得了孩子和老师们的亲赖。如何创设幼儿感兴趣的音乐情境,激发幼儿自发、自主地进行音乐体验、表达与表现,可不可以将绘本运用到音乐活动中去?怎样有效地利用绘本,提高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促进幼儿感受美、体验美、表现美的能力,可以做以下尝试:
一、把握整体,挖掘内涵
每一个绘本都蕴含着不同的寓意,教师要善于运用绘本所阐述的道理,挖掘绘本中的亮点及所表达的情感等等进行活动的设计,使之真正为音乐教学服务。
(一)以情感人
绘本中情感的体验往往成为孩子表达表现的动力。运用绘本激发幼儿的情感而开展音乐活动是绘本运用中的一个方法。如在大班“海底世界”的主题开展中,孩子们积累了许多关于海洋动物的知识经验,老师想通过开展一次音乐欣赏活动,通过肢体表现,进一步体验和感受,于是找到了《海底世界》这首魔幻而趣味的音乐,如何引导幼儿理解音乐,激发自主表现呢?绘本《小黑鱼》解决了所有的难题。故事中因为一条大鱼的侵入,使小黑鱼的朋友小红鱼们失去了生命,小黑鱼孤单地在大海里游着……孩子们随着小黑鱼的不幸经历而发生强烈的心理变化——小黑鱼没有朋友了怎么办?我们能不能帮帮小黑鱼?于是大海里出现由小朋友随着音乐表演的各种各样海里的动物:海马、海蛇、海龟、螃蟹……他们都想成为小黑鱼的新朋友。故事感人的情节引发幼儿大胆地肢体表演,活动不再为表演而表演,当活动充斥着情感时,孩子们的表演是自然流露、情感的宣泄。孩子们在音乐游戏中体验到胜利的喜悦,情感达到高潮。
(二)以趣引人
听故事是孩子们最大的兴趣之一,有趣而富于变化的故事内容更能引发孩子们的共鸣。通过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激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是绘本故事在音乐活动中有效运用的又一手段。
1、有趣的故事人物。
人物形象是引起幼儿兴趣的一大要素。我们经常会看到商场出售的儿童用品中大多印有夸张的卡通人物,商家也利用消费群的心理设计商品。由此可见,这些有趣、可爱、熟悉的人物形象能吸引幼儿的眼球,引发幼儿的共鸣。我们的音乐活动也能运用绘本中幼儿所熟知的人物引发幼儿音乐学习的兴趣。
2、有趣的故事情节。
音乐和故事向来就是融于一体的,它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在音乐史上有许多作品取材于故事,又通过音乐向人们讲述故事。如《梁祝》、《天方夜谭》都取材于民间故事,著名的交响童话《龟兔赛跑》和《彼得与狼》它们既是一部音乐作品,又是一则生动的童话故事,还有久唱不衰的歌曲《二小放牛郎》,它的歌词本身就是一则完整而精美的故事,通过歌声向人们世代传颂这个动人的故事。
我们都知道听故事、讲故事一直是孩子们最感兴趣的,在故事中孩子们更关注的是扣人心弦的故事情节,在音乐教学中充分利用故事情节与音乐的密切联系来进行教学,可以达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目的,既能很好地激发幼儿的兴趣,让他们学得主动、学得轻松,又能开发智力、发展幼儿的扩散性思维,提高幼儿的审美能力。
如中班音乐新授活动《三只小猪》,老师自编了一首旋律悦耳、歌词简单的三段体的《三只小猪》歌曲,运用三只小猪分别造不同材质的房子的故事情节,通过观看视频,引发幼儿帮助小猪盖房的愿望,激发幼儿学唱歌曲,幼儿的故事情境的引导下,自主且大胆地学唱。更巧妙地是老师还请幼儿通过观看故事,对歌曲进行创编,因为有了故事的支撑,创编对于中班幼儿不再困难,孩子们充分施展聪明才智,帮猪老大和猪老二选了最坚固的材料,盖起了铁房子、石头房子……
一个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或者一个圆满的故事结局是故事的点睛之笔,也成为以绘本为题材的音乐活动的出彩之处。绘本《叶子鸟》中落下最后一片叶子的光秃秃的大树,绘本《》中捅了马蜂窝后四处逃窜的狐狸等各种各样的故事结尾给音乐教学带来特别的创意。还是以《小黑鱼》为例,故事结尾大鱼又来了,该怎么办?孩子们讨论着,思考着。出去,就这样出去又会被大鱼吃掉;不出去,难道就一直躲在黑暗的角落里吗?孩子们充分感受到了小黑鱼的彷徨。最终,大家还是选择了勇敢地面对敌人。在音乐声中,孩子们变成了无数条小鱼,大家游成了一条更大的鱼,共同赶跑大鱼。绘本出人意料的故事结尾激发幼儿合作表现大鱼,巧妙地解决了音乐欣赏活动中如何引导幼儿进行合作表达表现这一难点问题。
二、依托绘本,巧妙运用
不是每一个绘本都能适合幼儿在音乐游戏中的使用,也不是每一个绘本的每一部分都能有效运用到教学中去。在音乐游戏中绘本的另一有效运用方法就是将绘本稍作修改,使之能为完成教学目标服务。在这里罗列了几个绘本修改中的方法:
1、删减法。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去枝强干法。依据音乐活动的目标,以不打破故事的完整性为前提,能使幼儿在完整欣赏故事的基础上进行游戏。将故事中不需要的情节进行删减,使故事内容紧凑,故事情节的发展更便于幼儿的音乐活动。
2、提炼法。在我们所接触的绘本中,有寓意简单,孩子较易理解的作品,但也有些涵义深奥,阐述的是成人世界的某一现象、生命的价值等等,对于幼儿来说比较难以理解,但是绘本中丰富的画面却是吸引幼儿的地方。老师运用绘本中的某一段,或是某一页来为音乐活动服务也不失为一个好办法。
丰富的想像力从来不是与生俱来的,绘本与音乐游戏结合就是一种让孩子们想像力和创造力无限扩大的体验方式。故事没有国界,穿越任何文化背景,孩子们通过不同的音乐游戏,穿梭在不同的故事之中,在不同的世界,体验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能自然地激发出他们的游戏兴趣。
比如,故事总是孩子们生活的重头戏:老鼠先生要抛绣球娶老婆了;蚯蚓宝宝们外出遇到打雷下雨天怎么办呢?绘本音乐游戏的创新之处在于,将绘本中美丽的画面、有趣的故事,从纸质的绘图书中拉了出来,带到了孩子们的教室里,在音乐的氛围里,让孩子们来亲身体验,做一次娶亲的老鼠,当一条可爱的蚯蚓宝宝。绘本故事的发展不是固定的,你是故事中的一员,你就可以改变这个故事:老鼠先生可以找自己喜欢的同学来做老鼠太太,抢到绣球的小老鼠又将是下一位有喜事的老鼠先生。孩子们可以根据绘本中的整体意境,对所表现的故事开展无限的联想,设计自己所扮演的人物的性格、语言、动作。每一个小小的细枝末节都可以自我扩充、延伸。喜庆的装扮,欢快的音乐,调动了孩子们参与的热情。
CopyRight& 2007 [南京市江宁示范幼儿园]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南京市江宁区东山街道鼓山路99号
电话:(025)
邮编:211100收藏帮助信息
教研研究教师营养悦读
当前地址:
在音乐活动中丰富幼儿情感体验,培养幼儿美感
美在现实生活中是到处存在的,幼儿感受美的方式虽然肤浅或幼稚,但是他们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审美意识。《指南》提到,教师需要利用身边一切美好事物对幼儿进行美的教育,还应积极引导幼儿参加艺术活动。本着这样的观点,我着重进行音乐活动的探究学习与实践工作,从“兴趣、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等方面入手对幼儿进行培养。在大量的理论学习、探索实践、经验借鉴的过程中,丰富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逐步培养了幼儿的美感。一、对自然美的发现。幼儿生活在大自然中,自然界丰富的事物和现象给了他们形成美感的源泉,教师应利用周围的自然环境,引导幼儿观察、发现、感受和欣赏美的事物。本学期根据主题活动《在秋天里》,我设计了一节音乐活动《秋天》,在运动和午餐后,我会带幼儿到户外一起发现秋天的季节特征,如秋风、落叶等,使幼儿在领略自然美的基础上学唱歌曲。另外,《指南》在幼儿“艺术表现”中提到,当中班幼儿听到自己喜欢的乐曲时,能跟随音乐拍手、踏脚。我就又利用《秋天》的音乐设计了《有趣的环保打击乐器》这节音乐活动,和幼儿一起搜集了一些废旧材料,如矿泉水、养乐多、薯片罐、牛奶盒等塑料瓶和八宝粥罐等铁制品,让幼儿有意识地去敲击这些物品,引导他们逐渐掌握敲打的节拍和基本的节奏,在音乐的配合下,孩子们跟着节奏一起敲打,充满了音乐的乐趣,丰富了情感体验,提升了美感。二、对社会美的体验。我班幼儿很喜欢外出活动,每次社会实践除了晕车的幼儿,几乎全班都会参加。本学期,我班孩子们在参观社会生活中的人文景观以及通过网络、视频等接触到一些风土人情后,对生活美增加了兴趣,这时老师也可以用自己的感受去感染幼儿,为此我设计了一节打击乐的活动《郊游》。《指南》说到幼儿美感的特点有一个是多样性,就是幼儿可以用多种形式表达对美的认识,如可以唱歌、跳舞、演奏乐器等形式来感受音乐内容,认识到音乐中旋律和节奏的美。考虑到我班幼儿初次接触小乐器,对一些小乐器的名称还不熟悉,和音乐的配合还不够精通,所以选择了《郊游》这首歌曲,是在幼儿熟悉歌曲内容、旋律的基础上进行简单的伴奏,我觉得比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又符合我班幼儿的兴趣和接受能力。在设计思路上,我认为本次活动的目标是要让幼儿跟着节奏谱来为歌曲伴奏,并让他们自己动手玩一玩小乐器,听一听它们发出来的声音,说一说它们听起来怎样,然后,让幼儿自己讨论,怎样为乐曲伴奏,用何种乐器来伴奏,让幼儿能够自主自由的使用乐器、感受乐器,从中发现一些比较和谐的伴奏方法,这也体现了幼儿美感特点的“行动性”,即幼儿在认识美的事物时,往往通过动作、表情等去实现,他们更喜欢去看、听、摸,并借助这些直接的动作去感受美、欣赏美。但活动实施下来,我发现活动重点太多,所以活动显得比较紧凑和急躁,也导致了每个重点都没有解决透彻。在讨论打击乐器的配置方案上,我尽可能地想把幼儿推在前,让幼儿自己去选择方案,让他们以分组讨论的形式生生互动,自己去探索小乐器的音色和歌曲内容的关系,但可能这个环节有点流于形式,比较表面,没有让幼儿去尝试、探索,也没能与小乐器充分互动,导致了没有实质性的解决问题。通过此次打击乐活动的尝试,我认为给我以后在教案的设计包括目标的制定还有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目标与内容要适切,内容切口要小,旨在通过活动解决一个问题,不要这点那点都抓成重点,目标也显得过大过笼统。最后,选择小乐器也是一门学问,打击乐的主角就是小乐器,老师要首先了解小乐器的音质和特性,在平时也要有计划的为幼儿积累接触小乐器的经验,慢慢让他们也了解各种小乐器的特色,这样就能在今后的活动中使幼儿真正成为自主进行打击乐演奏和编奏的主体了,老师要采取多种方式激励幼儿更好的表达,这样也能更好的得到情感体验并感受美感。三、对生活美的学习。幼儿的学习源于生活,一日生活中的一切契机都可以拿来作为学习活动的内容。孩子们喜欢的角色游戏也是幼儿对成人世界的模仿,我班幼儿特别喜欢玩“娃娃家”,扮演起“爸爸妈妈”来真是有模有样。结合主题《好吃的食物》,我想设计一节音乐活动《扮家家》。它的目标:1、初步学习仿编歌曲内容。2、自编动作,对歌曲《扮家家》进行歌表演。这个目标是根据《指南》要求定的,中班的幼儿可以即兴表演、律动或给熟悉的歌曲编词来表达自己的心情,所以目标中就将仿编和表演制定进去了,当然也考虑到了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在平时的角色游戏中,我经常听到班里的幼儿唱着这首歌,他们对这首歌已经很熟悉了,这是我班幼儿的已有发展水平,但是其实我观察到孩子们在玩娃娃家的时候,如果娃娃肚子饿了,扮演爸爸妈妈的幼儿不止炒了小菜,还做了其他很多事情来喂娃娃。但这只是一两个幼儿,不是每个幼儿都能达到的水平,由此我想到了可以设计一节集体活动,让全班幼儿都能通过模仿来达到更高的发展水平。在材料提供方面,我准备了很多娃娃家的小菜,还有面条、春卷、奶粉、面包等很多食物。活动实施中,我先出示小菜,让孩子们复习歌曲,然后我请他们自编动作一起边做动作边来唱歌,基本所有孩子都能完成,这是一个经验、能力的再现。第二环节,我提问“如果娃娃肚子饿了,我们除了可以炒小菜给他吃,还可以用什么东西来喂他呢?”一开始幼儿说不出,我便先出示了奶粉和奶瓶,然后有几个幼儿已经能说出“给娃娃吃奶”了,然后我请他们按照“炒小菜、炒小菜、炒好小菜开饭啦”这样的句式来造句,一开始幼儿不会说,是我来帮忙的,“冲奶粉、冲奶粉、冲好奶粉开饭了”,幼儿跟说后有了印象,到第二次我请他们说还能做什么的时候,他们马上想出了很多好办法,如“榨果汁、包馄饨、烤面包、下饺子、炸春卷”等,他们每说出一样,我就把准备好的材料拿出来,而且他们也能根据歌词内容进行仿编。最后一个环节,为了巩固幼儿新习得的仿编的能力,我请他们上来表演给全班同学看,一个女孩子做妈妈,一个男孩子做爸爸,分角色边做动作边唱歌,而且要商量好“这次给娃娃准备什么好吃的”,也隐性的对幼儿提出了合作的要求。我发现每个孩子脸上都是喜悦的表情,他们用律动表演这种形式对自己快乐的心情进行了细腻的表达,在表演中也体会到了音乐的感染力,增长了自信心。四、对艺术美的追求。欣赏艺术活动对开启幼儿智慧具有重要的作用,欣赏形式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能够促进幼儿多感官协调活动,同时也能促进幼儿思维发展,因此我们老师要尽可能的带领幼儿接触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如舞蹈、戏曲、名曲等,在充分尊重幼儿兴趣、欣赏习惯和独特感受的前提下,结合这些艺术作品开展一系列音乐欣赏活动。在这方面我要继续向我的师傅徐老师学习,她原创的一些音乐活动如《四小天鹅》、《圆圈舞》等,都是对艺术作品美的追求。五、尽量提高情感目标的达成度。艺术领域中的音乐活动,就是要让幼儿倾听美、感受美、表现美、创造美,这对教师来说也提出了要求和挑战。很多次,包括我的音乐活动《颠倒歌》、《小鸡出壳》等,我在现场的组织实施方面动作幅度不够大,都显得比较平实。其实进行音乐活动时,老师的语音面貌应该更抑扬顿挫,表现力应该更丰富,动作的感染力也应该更到位。老师要把幼儿预设的更全面,更放开自己,这样音乐活动情感目标的达成度才能更高,幼儿的情感体验才丰富,美感才能得到提升。音乐活动首先是自我表现的方式和途径,它有着自身独特的作用,同时又在不同领域的交叉和融合中发挥着中介作用。在学前教育阶段,我们可以通过音乐活动发掘幼儿的潜能,塑造幼儿健康活泼的个性,促进幼儿全面和谐的发展,我将以此为目标,继续不断探究、实践。
评分人数: 0
访问次数:93
图片新闻推荐
推荐栏目:&
推荐链接:&&
上海市教委直属单位
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
教育人才交流服务中心
青少年科技教育中心
上海市教育评估院
上海市教委信息中心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上海市教育报刊总社
上海市语言文字水平测试中心
上海市教育发展有限公司
上海市教育技术装备部
上海市教育基建管理中心
上海远程教育集团
上海教育电视台
上海师资培训中心
各区教育信息网
黄浦区教育信息网
静安区教育信息网
徐汇区教育信息网
长宁区教育信息网
普陀区教育信息网
闸北区教育信息网
虹口区教育信息网
杨浦区教育信息网
闵行区教育信息网
嘉定区教育信息网
宝山区教育信息网
浦东区教育信息网
松江区教育信息网
金山区教育信息网
青浦区教育信息网
奉贤区教育信息网
崇明县教育信息网
其他教育网站
全球儿童安全网络-中国
上海教育网
徐汇学前教育网
上海浦东学前教育网
上海嘉定学前教育网
上海市金山区学前教育网
中国学前教育网
北京学前教育网
山东学前教育网
&&版权所有&COPYRIGHT&&&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浙江浙江教育学前网立场。
暂且没有评论!
亲,学前网为您推荐了以下选购商品哦!
5.285.5销量:892件
0.350.36销量:2928件
2.692.80销量:1759件&&&& 4月23日,宣城市幼儿园游戏化音乐教学观摩研讨活动在宁国市幼儿园如期举行,全市400名幼儿教师参与了活动。开幕式由宣城市教研室冯厚生主任主持,宁国市教体局俞晓友副局长致欢迎词,宣城市教体局王方副局长做了热情洋溢的讲话。
&&&& 此次研讨活动分为两个部分,上午,与会教师观摩了5节音乐游戏课,其中3节为省教科院组织的优秀青年教师带来的课,另外2节分别来自广德县中心幼儿园和宁国市幼儿园。省教科院汪秋萍老师莅临现场参与活动并指导。下午,我们特别邀请了著名学前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许卓娅女士为与会教师做了题为《音乐教学游戏化与幼儿学习品质培养》的学术讲座,讲座持续3个多小时,但教师们丝毫感觉不到厌烦困倦,教师们积极与许教授互动,会场气氛非常热烈。教师们一致认为听许教授的讲座是一种听觉和心灵的双重享受。可以说这是一次成功的高规格、高品质的宣城幼教盛会,为宣城幼教大讲堂开局之作。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 本次研讨活动得到宣城市教体局领导和教研室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感谢宁国市教体局和宁国市幼儿园对活动的大力支持。
领导和专家现场观看
专家与教师互动
专家与教师互动
领导专家合影
看完这篇文章,你的感受如何?
责任编辑:杜宇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备案号:皖网宣备070013号
Copyright &
Anhui.cc All Rights Reserved. 共青团安徽省委指导
安徽青年报社版权所有 未经允许 请勿复制或镜像幼儿园音乐游戏观摩课学习心得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幼儿园音乐游戏观摩课学习心得
上传于||暂无简介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下载文档到电脑,查找使用更方便
还剩1页未读,继续阅读
你可能喜欢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参观小城镇试点感言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