圣安寺写吉祥素雅安金风寺素斋多少钱钱

一代高僧怀梵法师与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儒佛情谊感动湖南_网易新闻
一代高僧怀梵法师与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儒佛情谊感动湖南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原标题:一代高僧怀梵法师与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儒佛情谊感动湖南)
以佛禅书,以书禅佛,儒佛不二
——记省政委员、中佛协副秘书长怀梵大和尚与著名书法家贺京沙的儒佛情谊
佛文化与儒文化,源远流长,相互交融,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更加丰美多姿。禅诗、禅画、禅书,就是两种文化融合的瑰宝。引禅入诗,就有了李白“宴坐寂不动,大千入毫发”的清静悠然;融禅入画,就有了吴道子《观音画像》的衣纹飘动,禅风习习;而佛法与书法的融合,成就了王羲之的旷世墨宝《佛遗教经》。自佛教传入中国以来,历代高僧大德与博学鸿儒交往频繁,共同推动儒佛文化的融合,结下了深厚友谊,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故事。在东晋,书圣王羲之礼遇高僧支遁于会稽,“依依留连,不能离去”;在宋代,诗书画冠绝群伦的苏轼,经常与佛印禅师吟诗谈禅,他们的儒佛情谊辉映文化史册。
千百年来,许多精通儒家文化的高僧,引儒入释,推动佛教中国化,为度化众生,设种种方便法门,书法就是其中的一种,像怀素、智永、弘一大师,既是佛门高僧,又是书坛巨匠。在当代,博学多才的一代高僧怀梵大和尚,圆融世出世法,融禅于书,以书弘法,以佛禅书,以书禅佛,亲证儒佛不二,将佛法精粹融入到自己的书法艺术中,度化有缘众生。他书禅归一的高深造诣,他与当代大儒、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先生的儒佛情谊,不可说,不可不说。
日,贺京沙先生(右二)赠送墨宝《圣安禅路》给怀梵法师。
“贺柳‘合作’,必将成就经典,流传千古”
历史文化名城岳阳,不仅以优美的自然风光著称于世,更以厚重的文化底蕴而著称于史。在这里,先忧后乐的儒家精神与千年宝刹圣安寺的慈悲情怀交相辉映,和合共融。圣安寺,这座国家级“4A”景区,本是佛教文化的展示地,但浓浓禅意中,依然可以找到儒家文化的印记,看到儒佛共融的光辉。
圣安寺有两块被游客叹为文化瑰宝的石碑——《岳州圣安寺无姓和尚碑》及《碑阴记》,由唐代大儒柳宗元所著、当代书法大师贺京沙所书。石碑是儒佛文化融合的扛鼎之作,柳宗元,这位“浸佛三十年”的儒佛沟通大家,在文中由衷赞叹圣安寺的创建者无姓大师(法名释法剑)对唐代朝野的深远影响和他与文人雅士的儒佛情谊。贺京沙,这位当代书坛泰斗、“国礼大师”,所书碑文刚柔相济、圆融贯通,凸显禅道之境。圣安寺方丈怀梵大和尚说:“唐代文学大家与当代书坛巨匠跨越时空的‘合作’,必将成就经典,流传千古。”
风雅与禅机的对话,仁爱与慈悲的交流,谛结深厚的儒佛情谊
贺京沙,这位享誉世界的书法大家,与圣安寺、与怀梵大和尚的情谊缘起于楞伽山顶圣安塔上的一场儒佛对话,这是一场风雅与禅机的对话,仁爱与慈悲的交流。
一年秋天,遍访名胜古迹的贺京沙来到圣安寺,怀梵法师邀其登高望远,登上圣安塔。面对“衔远山、吞长江”的浩瀚洞庭,两人互谈人生感悟。贺京沙说:“书家要有笼天地于形内,搜万物于笔端的广阔胸怀,才能博采众长,自成一体”;怀梵法师说:“佛家要有纳须弥于芥子,扬宇宙于大千的博大胸襟,才能圆融世出世法,于人间建净土”,两人说罢,不禁相视一笑,果然儒佛不二。
怀梵法师常常登塔,每次登高,都有不同感悟,唯有一念常住——洞庭湖水质改善否?江豚数量增加否?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否?此时此刻,这一念慈悲又涌上心头。他问贺京沙:“先生此刻想到了什么?”,“好一座美丽的城市,但不知这里的老百姓是否学有所教,老有所养,住有所居?”贺京沙的回答充满了儒家的仁爱情怀,怀梵法师听了微微一笑,心中有觅到知音的欢喜。
二人相见恨晚,遂到方丈室喝茶谈禅,论道书法。“今天的书法家与作品很难超越古人,但通过形式上的创新让作品保存500年或更长的时间,就是一个书法爱好者人生最大的价值”,一番交流之后,贺京沙对怀梵法师感慨道。“大师讲的形式上的创新,是不是将作品做成石刻置于山峰、寺庙之中?”怀梵法师似乎明白了他的用意,接着说:“圣安寺有两块柳宗元所著碑文,先生有意乎?”,“正合我意”,贺京沙欣然应诺。
两人相谈甚欢,决定互赠书法作品。这时,怀梵法师说:“请先生稍等片刻,容我禅坐一会”,见贺京沙一脸诧异,他解释道:“书法乃世间法,佛法乃出世法。融禅于书,以书弘法,或者说以佛禅书,以书禅佛,即是圆融世出世法,达到书禅归一之境。要达到这种境界必须先禅坐静心,超然尘外、物我两忘。”说罢,即盘腿禅坐。大概过了半个小时,怀梵法师气定神闲地站了起来,两人开始写字。京沙大师写了四个字“梵韵洞庭”,字体外圆内方,阴阳互演,刚柔相济,好一个“贺式道元体”。接着,怀梵法师也写了四个字“佛佑吉祥”。贺京沙仔细端祥着这幅墨宝,忍不住啧啧赞叹:“字体自然淡泊,转折圆润优美,温润如和田宝玉,清净如碧水莲花,书禅归一,妙不可言,是可以听的梵音,是天籁,更是心籁。”“大师过奖了”,怀梵法师说,“如果花片刻工夫写一幅字,能让人愉悦一段时间,给人欢喜,自己亦快乐,何乐而不为,舍即得,送出去的是字,得到的是法喜。京沙大师做的工作就是让人欢喜的工作,功德无量。”随后,二人约定禅游山水,布施墨宝,每年拍卖一部分书法作品用于慈善事业。
贺京沙先生和怀梵法师在《梵韵洞庭》石刻前合影。
禅游山水,情系慈善,以佛禅书,以书禅佛,亲证儒佛不二的文化圆融
这几年怀梵法师与贺京沙禅游的足迹遍布三湘四水。他们登衡山、上天门山,涉洞庭、渡湘江,礼佛南台寺、天门山寺、南泉寺……所到之处,怀梵法师以书弘法,以书度人,到处留下墨宝,结下了许多善缘。而贺京沙许多作品被做成石刻置于这些名胜古迹,成为新的人文景观。
日晚,华昌盛慈善基金会在益阳举行书法慈善拍卖会,贺京沙的作品《厚德载物》拍得24万元;怀梵法师的两幅作品《佛佑吉祥》、《慈悲即佛》分别拍得2.4万元、2.2万元,二人成为当晚的焦点,拍得善款全部用于慈善事业。
贺京沙先生的墨宝《厚德载物》。
怀梵法师的墨宝《佛佑吉祥》、《慈悲即佛》。
日,“高僧墨宝,丹青中国——当代华人高僧书画展”在全国政协礼堂盛大开幕,全球108位华人高僧大德的206幅作品齐齐亮相,集中展示。书画展上,怀梵法师不仅以书法作品引起强烈关注,更以其在开幕式上的致辞而产生广泛影响。怀梵大和尚表示,佛教与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结合是佛教中国化的一个创举。千百年来,通过中国传统的书画艺术这一载体,佛教慈悲、智慧的内涵,得以广泛传播,高远、深奥的佛教义理,得以与社会大众的日常生活融合在一起,影响到社会大众的精神生活,从而从现实的层面,完成了佛教慈悲济世的理想。怀梵法师倡导海内外华人高僧,为佛教中国化尽心尽力,积极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提升中国佛文化的世界影响力。
怀梵法师代表作《佛》。
“佛法因书法而广弘,书法因佛法而意深,将佛教经典与书法艺术结合起来,是推动佛教中国化的方便之途”,这是怀梵法师与贺京沙先生的共识。目前,怀梵法师正与贺京沙合作筹划一件儒佛融合的文化工程——百幅书法著作《心经》,由京沙大师书写。将在圣安寺重建20周年之际,待到湖南最大的、也是第一座露天弥勒佛——洞庭大佛在圣安寺建成之时,将举行百幅《心经》书法长卷捐赠仪式,捐给全国各地寺庙。这是中国佛教界的一件大事,必将影响深远。
相关链接:
佛门宗师印光大师论儒佛不二:儒佛之本体,固无二致……,儒以诚为本,佛以觉为宗。诚即明德,由诚起明,因明致诚,则诚明合一,即明明德。觉有本觉、始觉,由本觉而起始觉。由始觉而证本觉,始本合一,则成佛。本觉即诚,始觉即明,如此说去,儒佛了无二致。
(原标题:一代高僧怀梵法师与著名书法家贺京沙儒佛情谊感动湖南)
本文来源:华声在线
责任编辑:王晓易_NE0011
用微信扫码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加载更多新闻
热门产品:   
:        
:         
热门影院:
阅读下一篇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学佛考训_《学佛考训》学佛考训 在线阅读_嘉兴藏_佛部
> 学佛考训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序
  读书难读佛书尤难不博通不旁览遂呶呶于是非得失之间盖鲜有合也俍亭和尚于学无不窥著书满家已卓卓自命矣虽然犹有虑今所称禅学者皆闇于绿字赤文者也经生之家守其师说又不习禅典奈何于是取三古以来百世而上华梵语言及其行事探逸集微判为十部碎金积玉一无所遗大要足以赞空王延慧命扶庶类正人伦一览之间儒佛毕备矣俍和尚之心何其广且大也息波道人见而善之充厥篇章更为诠次用投贝叶之林将补贯华之义余欢喜踊跃敬题其首。
  康熙九年佛诞日禹航同学弟严沆拜书
  学佛考训卷一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周书异纪首谶金人竺国高僧共传碧眼聿寻康会之班为征华梵之合。
  辍耕录云京师栴檀像颇着灵异故老相传其像四体无所倚着人君有道则至其国学士程钜夫瑞像殿碑亦云佛升叨利天为母说法优填国王乃刻栴檀为像盖目连以神力挕三十二匠升叨利谛观相好乃成也及佛来归栴檀步空向佛作礼佛为摩顶授记曰我灭度后汝从震旦广利人天繇是从西土至龟兹入凉州抵长安江南汴梁北至燕京居圣安寺自优填造像至延祐丙辰凡二千二百有七年屡着神异。
  周书异记云穆王五十二年二月十五日天沸星出不云而雨山吼波逆尘刹大震暴风忽起西方有白虹十二道南北通过此时佛涅槃也涅槃在跋提河畔娑罗林中。
  四明阿育王塔晋太康三年从地涌出露盘五层中悬小钟舍利缀于钟下圆转不定或作葡萄色或如金莲花或如车轮五色变幻光彩映人非常有也按释鉴周共和九年东天竺国阿育王尽收西域诸塔及龙宫舍利夜役鬼神碎七宝末造八万四千宝塔命耶舍尊者舒指放光八万四千道一光尽处安置一塔遍娑婆界在此震旦国者一十九所四明其一也。
  佛国记云摩竭提国是阿育王所治城中宫殿皆鬼神作非世所造。
  佛国记云那竭国城东北有佛锡杖牛头栴檀所成长丈六七许正复千百人举不能动。
  广弘明集云瑜珈之建宝塔百鬼助以日工雀离之起浮图四王扶其夜力按雀离塔在健驮国高七十丈周三百步王修浮图工木既讫有铁柱无能上者王乃烧香散花感四王天来助一举便到塔内事物咸是金玉旭日始开则金盘晃朗微风渐发则宝铎和鸣西域浮图此为第一伽蓝记云此浮图天火七烧佛法当灭。
  宝康初道安至襄阳立寺建浮图铸铜像能起自行光明烛天又秦王符坚送外国金像弥勒至道安所光尝照室以顶含舍利也。
  太康中朱士衡得梵本道行经时于阗国王积火焚之火灭经存色更鲜彩士衡许州人黄初间弃俗出家为此土沙门讲经之始。
  僧会者康居国丞相子也出家游行入中国至吴结茆行道吴帝延见言佛舍利甚异帝因设瓶嘿祷求验经七日锵然有声光明错发帝与公卿聚观因建塔于建业佛佗里寺名建初时赤乌四年也。
  吴帝问僧会曰佛教所明善恶报应何者是耶对曰明主以孝慈训世则赤乌翔而老人星见仁德育物则醴泉涌而嘉苗生善应以瑞恶亦有报帝悦奉会为师。
  永和中有金像现于荆州大司马桓温迎之不动时江陵滕畯舍宅为寺命法师昙翼主之翼率众往迎飘然轻举奉安本寺。
  昙翼昙彦号二昙住法华山翼生腋下有毳毛三茎故名翼先是余杭沙门法志诵法华经阶下有雉驯听凡七年化去志梦童子来谢曰因听大经得离羽族今生前山王氏为儿志至其家果验视腋下有毳因携出俗后入庐山依远公复往关中见罗什东还会稽隐秦望山诵法华经以老彦亦负时望相传为许询后身寿一百二十岁。
  昙翼诵法华经十二年一夕忽有女子身披彩服手牵白豕至曰入山采薇迫日已暮豺兽纵横敢托一宿翼力却之女哀鸣不已令居草床夜半号呼腹痛甚急告翼按摩翼辞以持戒女呼愈甚翼乃以布裹锡遥按之翌日女化祥云有白豕双莲凌空而去语翼曰我普贤大士来试汝耳郡守孟顗闻于朝建法华寺纪其异。
  晋沙门帛法桥诵经乏声祷大士者七昼夜豁然通利自是讽咏声彻里门。
  晋沙门竺道猷初止剡山后移赤城群虎蹲前猷诵经一虎竟睡猷以如意扣之云何不听经经毕虎去又坐禅石室有大蛇十围环绕猷不为动一日见男子前来曰弟子夏帝之子居此二千余年今往寒石山辄推室以相奉乃鸣鞞凌云而去盖郎前大蛇也晋建兴中有石佛二浮海来入吴松江道俗争迎不能致有朱膺者奉佛素谨往迎之其轻如羽奉安通玄寺其一维卫佛其一迦叶佛也。
  习凿齿尝诣道安自称曰四海习凿齿安对曰弥天释道安两人因相得甚欢习遗书谢东山有云若安者非常胜士恨公不一见耳。
  符坚时篮田得古鼎容二十有七斛朝士无识之者以问道安安曰鲁襄公所铸也腹有篆文果信由是坚敕三馆学士皆师于安国人语曰学不师安义不禁难。
  天竺沙门真谛尝译起信俱舍等论往来河渚间以坐具敷水面跏趺其上或折荷叶而济时人奇之每图像争相奉祀。
  尸黎蜜多罗尊者天竺国太子也让王位出俗至建康丞相王导见之曰此我辈人也太尉庾亮光禄周顗廷尉桓彝一时名公皆造门结友时呼为高座法师善梵呗清响凌云孔雀诸经皆其所译。
  佛驮耶舍天竺国人也善毗婆沙论而髭赤因号赤髭毗婆沙至长安秦主郊迎供设如王者师一无所受时至分卫一食而已。
  佛驮耶舍游匡山为远公所重尝负铁建塔于紫霄峰顶奉安舍利。
  慧持庐山远公弟也晋隆安中辞远公入蜀止嘉州龙渊寺义熙八年垂诫门徒入定龛树至宋徽宗政和三年风折其树持乃出定。
  鸠摩罗什父罗炎天竺人也龟兹国王闻其名请为国师王有妹遂逼妻焉生罗什什在胎其母慧解异常因名罗什此言童寿云。
  杯渡在彭城闻罗什入关叹曰吾与此子戏别三百年矣相见杳然迟于来世耳什在秦九年而卒阇维舌根不坏。
  罗什尝与母谒北山尊者尊者谓其母曰善护此沙弥年三十五毗尼无缺度人如优波鞠多不尔正俊法师耳。
  僧肇幼家贫为人佣书遂博观子史尤善老庄年二十为沙门三十二而卒详定经论学者辐辏设难交攻并迎▆而解。
  杯渡行于路携一芦圈中有四小儿长数寸眉目如画杯渡语人曰此四天王也童子时时见之。
  支谦字恭明月氏人初游雒邑受学于支亮亮受学于支谶世称天下博知不出三支谦博览经藉为人细长黑瘦眼多白而睛黄时人语曰支郎眼中黄身虽细是智囊后避地归吴吴主拜为博士尝译经一百二十九部。
  道宝王丞相茂弘弟也辞荣为僧以学行显。
  佛图澄天竺国人也永嘉四年至雒阳已百余岁服气自养积日不食善诵咒役使鬼神腹旁有孔以绵塞之夜则出光自照每临水从孔出肠胃洗濯还纳腹中雒阳寇乱潜伏草野石勒屯葛陂杖锡往见取水咒之俄青莲华生钵内勒子斌既死澄以杨枝洒之复活益着奇迹寿一百七十度弟子道安等七千余人。
  佛驮跋陀罽宾国人也秦太子姚泓延入东宫与罗什辩法既渡江至匡山见远公论义远高之。
  道安法师依陆浑山木食涧饮武帝立檀溪寺居之秦坚破襄阳奉师以去谓左右曰吾以十万师取襄阳得一人半耳左右问为谁坚曰安公一人习凿齿半人也师左臂有肉隆起方寸如印号印手菩萨然貌寝时语曰漆道人惊四邻。
  太元中道安入寂时西北云开见楼阁幻出有异僧出入隙中指曰彼兜率天也。
  傅大士名翕字玄风号善慧结庵双树因号双林大士种植蔬果为人佣作与妻妙光子普建普成共衍佛法尝谓其子曰我从第四天来出生于此。
  宝志公不知何所出东阳朱氏妇闻儿啼鹰巢中举以为子故手足皆鹰爪也七岁依钟山僧出家多显神异常以剪尺拂扇挂杖头负之行聚落盖齐梁之谶云。
  志公尝食鲙旋吐水中皆活洒然而去。
  智者国师姓楼名惠约婺州人也梁武帝时召见等觉殿忽合掌入玻璃瓶中结跏趺坐少选化五色云台而出帝北面顶礼受戒。
  普通初僧稠住王屋山闻两虎交斗以锡杖中解各散去。
  达禅师得水观三昧每入此定有窥之者惟见清水凝渟满室沙门道仙从达游得火光三昧所居之室玄夜朗照。
  慧约法师梁武尝从受戒羯磨日甘露霄降孔雀来驯得戒者四万八千人及约示寂所乘青牛为之垂涕双鹤悲鸣弥月而去。
  白足沙门名昙始一名惠始清河张氏子也白足跣行泥滓不染故名赫连屈丐取长安道俗被戮而始接刃无伤屈丐怒召始于前以短刀自击之竟不能害。
  魏太武既诛沙门尽毁经像白足谒太武武怒命斩之不能伤又自抽佩刀击之亦不能入投诸虎槛虎皆弭服武惊延师上殿悔谢皈敬。
  周武将灭佛法有僧静蔼上书力诤不得遂归太乙山敕遣侍者跏坐磐石自割身肉五脏皆外见手足头面脔析都尽以刀割心捧之而卒次日合掌趺坐如故所伤余骸一无遗血白乳涌流凝于石上。
  慧力寺僧善周沐浴而化五日后须发再生。
  天竺国惠理法师至浙西见山岩秀丽曰此吾灵鹫山十小岭不知何年飞来有洞旧藏白猿呼之猿果出。
  隋仁寿初京城铸丈六金像其日雨宝屑银花香气甚异又法师元琬造丈六金像始成天雨花花状如云母。
  隋开皇中释道英入水宴坐六宿方出又值冰厚雪深仰卧三宿方起。
  大业初慧侃住栖霞寺往杨都偲法师所将还寺众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长数十丈。
  金舌和尚赵人也修道中条山唐睿宗三召不至乃截其舌以进焚之化为金舌哦经如故。
  清凉僧海丰苦行二十余年人见其眉睫间常化佛百千大如黍米往来游行已不觉也。
  药王菩萨姓韦氏名古字老师疏勒人也开元中至京纱巾毳袍杖藜而行腰悬葫芦数百普施药饵以一黑犬自随凡有患者视之即愈帝敬礼为药王菩萨。
  万回虢州张氏子幼时尝致兄书六千里外朝往暮返因号万回及为沙门所至显化武后延入宫赐以锦衣令宫女给侍中宗赐号法云寿八十饮水湛然而逝。
  唐使王玄策过西域视维摩故居以手板量之方广十笏盖方丈所由名也维摩诘此云无垢毗耶离此云广严有妻金姬子善思女月上大阐奇迹。
  宗实上人樊司空子也舍官位妻子出家白居易作偈赠之有云荣华恩爱弃成唾戒定真如和作香今古虽殊同一法瞿昙抛却转轮王。
  皎然名昼霅州人与灵彻游甚善彻字澄源居越州云门精持戒律又杭之西岭僧标有高行三人齐名时人语曰霅之昼能清秀越之彻洞冰雪杭之标摩青霄。
  贯休善画兼能诗尝题简禅师院云忘机室入空静与沃洲同惟有半庭竹能生竟日风登山海月上出定印香终继后传衣者还须立雪中。
  温州净居寺尼玄机尝习定于平阳山石窟开元中倒立而化将葬风雷阴黯失其柩越二日有自大石来者云是夕空中有箫磬声柩已置峰上矣。
  大历中有邹和尚不知所从来跨白驴结茅居徽山一日走邻县灵鹫山中其徒追及但见文殊石像耳始知为大士化身而白驴即狮子也。
  娄道者承天寺僧也生有异相掌中一目中指七节乾兴七年侧卧而化焚之三日衣裓不动忽雷雨骤作薪火皆灭中出白烟自焚立尽独留目睛与舌根不坏舍利无数。
  金碧峰不知何许人高皇起兵见之宣州峰跏趺危坐不为礼上叱峰亦叱上曰可曾见杀人将军乎峰曰可曾见不怕死和尚乎上乃释剑作礼峰徐曰建康可王也洪武初上既即位召见奉天殿敕施摩伽斛食大兴佛事入灭舍利五色。
  尚师哈立麻者乌思藏僧也永乐中命建法坛十四日天花飞坠甘露降空有舍利自天而下青鸾白鹤连霄毕集金仙罗汉变现云表又闻天乐来空一夕桧柏生金色花遍于都城内外帝自此潜心释典作佛曲使宫中歌舞之。
  瓦领禅伯西僧也永乐中帝与偕至灵谷寺观向日塔影斋心嘿祷有五色圆光中见佛像及志公像翼日天花雨空异香芬馥帝心大悦命图画示中外。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二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五宗失据百喙争鸣昧普通之指归失永嘉之遣意用收载籍广附传灯。
  佛决疑经云梵王至灵山以金色波罗花献佛请佛说法世尊拈花人天罔措迦叶微笑雪窦鉴颂云妃来有蜜语迦叶不覆藏一夜落花雨满城流水香。
  六祖卢行者母梦庭前百花兢发白鹤双飞觉而有孕经六年始生生时光烛虚空异香馥郁不饮母乳每夜神人灌以甘露及殁白虹属地异香袭人得法弟子四十三人惟青原思称七祖按本传以青原先南岳时青原为首座故也。
  傅大士偈云东山水上浮西山行不住北斗下阎浮是真解脱处又云行路易路易人不识半夜日头明不悟真疲极固知半夜日头东山水上当时已有其语。
  永嘉参曹溪证悟着证道歌即时定中见其字化为金色满虚空界。
  宝掌和尚建康间来此土会达磨入梁掌就扣其旨有悟武帝延之内廷未几如吴至天竺往鄮峰登太白穿雁宕盘礴于翠峰七十二庵贞观十五年返飞来峰显庆间入灭住世一千七十二岁。
  布袋和尚相传为弥勒化身一号长汀子尝有诗曰▆钵千家饭孤身万里游青目睹人少问路白云头寒山拾得既着奇迹间丘胤为之赞曰昔居寒山时来兹地稽首文殊寒山之士南无普贤聊申赞叹拾得定是愿超生死。
  泗州大圣一号僧伽顶有穴以絮塞之夜则去絮香从顶穴中出烟气满房非常馥郁及烧香还入顶穴初游西凉至雒阳唐中宗诏入宫祷雨奇应睿宗景云间示寂帝问万回曰僧伽何如人回曰观音化身也。
  青锉山和尚与忠国师友善国师言于帝三诏不赴懒残诗有云世事悠悠不如山丘青松蔽日碧涧长流山云当幕夜月为钩卧藤萝下块石枕头懒残一名瓒被诏不受曰我岂有工夫为俗人拭涕耶牛粪中煨芋自食。
  杜顺和尚屡着神异少为隋文帝所重贞观中引入宫禁妃主以下莫不拜从着华严法界观行于世。
  元和中道树禅师结茅三峰有怪现化或现菩萨天仙放光出响师至怪灭人问何术师曰野狐有尽老僧无尽。
  洪昉禅师南天王提头赖叱请师至天供养于是置食食已身诸毛孔皆出异光毛孔之中尽能观见诸佛。
  僧无可赠圭峰诗云绝壑禅床底泉分落石层雾交高顶草云影下方灯朝满倾心客溪连学道僧半旬持一食此事有谁能。
  嵩岳元圭禅师见异人峨冠裤褶而至且曰吾岳神也愿师授戒师张座秉炉依律说戒神礼谢愿报德师曰吾无须神请表迹师曰但移北树于东岭能乎神曰敬闻命其夕风雷奔掣屋震鸟喧诘旦和霁则北岩松栝尽移东岭。
  正觉禅师讳智广初参盐官有省常持铁钵以一白犬自随会昌废教遁岩谷宣宗初乃出路逢巨蟒欲吞师师锡先飞正拄蟒口因徐入口中趺坐逮师出定蟒化为石矣既而所居雷雨涌沙山神移址环列八山中成梵宇遂称九山着奇迹。
  宋广宁乌石潭梁果师尝入山采薪夜则骑虎而归人号伏虎禅师后尸解。
  草衣禅师足不履地口不尝味日无昼夜时无寒暑惟一绳床宴坐而已如是者三十年宰相权德舆尝为之记。
  保福豁禅师卓庵贵湖寻入湖头山坐磐石而逝命以遗骸施诸虫鸟。
  乌巨山开明禅师入定丛竹间蚁蠹其衣败叶没胫偶摘桃浃旬不归人往觅之见于桃树下扳枝倚石而定后游江郎岩有石龛命弟子累石为户入定其中好事者图像祀之皆获舍利。
  大智禅师住洪州百丈少事龙泉师师命浣布见青黄二龙戏井中因以钵探之得二龙献师时传神异重云晖禅师尝往圭峰坐石壁间顾见铜瓶棕笠等物敛目良久曰此吾前身道具也因筑庵居之虎豹引去龙亦他徙有祥云涌出因号重云。
  行因禅师隐佛手岩居石窟江南李主三诏不赴入灭日立化终于岩中岩在庐山之北五峰如掌故名也。
  会昌沙汰有僧无绎隐温州瑞安东北谷结庵禅定阅十年藤萝绕身俨然不动人号为藤萝尊者。
  会昌沙汰石霜隐浏阳治陶岩头隐鄂渚刺小舟来往慧忠禅师尝作偈曰多年尘土自腾腾虽着伽黎未是僧今日归来酬本志不妨留发候然灯。
  天皇悟禅师出青原第三世或传天王道悟引丘玄素符载二碑并是伪造张无尽云二碑得之达观颖颖嘉祐间入灭张无尽曾未之见何从得此盖传之者妄也(符碑载天皇四月十三日入灭丘碑载天王四月十三日入灭岂有两人耶)。
  舡子和尚诗曰三十年来海上游水清鱼见不吞钩钓竿斫尽重栽竹不计功程得便休。
  韩退之参大颠尝曰和尚门庭高峻弟子于侍者边得个入处。
  石头和尚天宝初住衡山南寺寺东有石状如台结庵其上故名石头着草庵歌行于世。
  李翱字习之韩愈门人也参药山投机偈曰炼得身形似鹤形千株松树一函经我来问法无多子月在青天水在瓶。
  药山乘月长啸响动陵谷山下九十里皆应因号澧阳长啸。
  布毛侍者姓吴名元卿官翰林供奉元和十年奏帝曰臣幼不茹荤志愿从释诏许之谒鹊巢和尚吹布毛得悟因号布毛侍者法名会通建寺于葛岭之西名招贤寺。
  云岩禅师语曰在欲浑无欲居尘不染尘百花丛里过一叶不沾身阇维舍利一千余粒。
  石霜诸禅师住霜华山学者辐辏长坐不卧如枯株时谓之枯木众僖宗诏不受。
  龙湖禅师唐僖宗第二子也以黄巢乱断发逸游人无知者从石霜领旨霜谓之火中芙蓉梁贞明间忽跨虎凌晨而出不知所往。
  千顷禅师名楚南住钱唐支硎山初得旨于黄檗虽应缘无倦而常住禅定或逾月或浃旬乃起僖宗赐紫着破邪论行世孙孺寇钱唐发塔视师爪发俱长庞道蕴举家学道子女同化去庞婆不知所往。
  裴休字公美事黄檗陆亘字景山事南泉并传祖意白居易诗云如来说偈赞菩萨著论议是故宗律师以诗为佛事一音无差别四句有诠次欲使第一流皆知不二义。
  皎然与觉禅师诗云山侣相逢少清晨会水亭雪晴松叶翠烟暖药苖青静对沧洲鹤闲看古寺经应怜叩关子了义共心冥。
  皎然示灵彻诗云身闲始觉隳名是心了方知苦行非外物寂中谁似我松声草色共忘机。
  雒浦神剑歌云君子得之忘彼此小人得之自轻生他家不用我家剑世上高低早晚平。
  洞山悟道偈云向前物物上求通只为从前不识宗如今见了浑无事方知万法本来同又偈云世间尘事乱如毛不向空门何处消若待境缘除荡尽古人那得喻芭蕉又咏华山偈云华岳三峰翠插天上头无路可攀缘不知谁有神仙手折取峰头十丈莲。
  洞山迁化大众号恸不止山忽开目谓众曰劳生惜死哀悲何益令主事办愚痴斋更延七日端坐长往云居在洞山日结庵三峰经旬不赴堂山问子何不赴斋居曰自有天神送食山叱之居回庵寂然宴坐天神竟寻不见。
  曹山寂一名章志慕曹溪故名所居为曹山南平钟王雅重师致礼敦请师不往但书大梅山居偈一首付使者而已偈云摧残古木倚寒林几度逢春不变心樵客遇之犹不顾郢人那得苦追寻。
  宗镜云云居膺和尚乃物外宗师此土七生为善知识道德孤迈智海弘深具大慈悲常盈千众去海昏登欧阜就树缚屋而居故曰云居。
  汾阳昭咏洞山偈云楼阁千山月江湖万里秋芦花同一色白鸟下汀洲。
  汾阳昭序五位首正中来颇与洞山不合正中来是第三位诞生王子亦是第三位后人移易非洞山本位也。
  浮山远从太阳玄尽得洞宗纲要拟班固作九带大弘正偏兼带之旨。
  法眼悟道偈云刀刀林鸟啼披衣终夜坐拨火悟平生穷神归破堕事皎月目迷曲谈谁能和念念永不忘门开少人过。
  韶国师姓陈氏住天台谓钱忠懿曰智者之教年久寖失惟新罗有善本于是使使航海求之传写而返僧问永明寿如何是诸佛出身处寿云石牛生象子木女孕婴儿又僧问如何是不思议事寿云红埃飞碧海白浪涌青岑又僧问如何是正了无心寿云芦花水底沉石虎山前斗又僧问最后一言寿云化人逢幻士谷响答泉声会元失载。
  寿禅师住雪窦偈曰孤猿叫落中岩月野客吟残半夜灯此境此时谁得意白云深处坐禅僧迁永明日惟一食。
  杨无为序宗镜录云永明着宗镜一书吴越忠懿王俶秘之教藏至宋元丰中始行于世又吴人徐思恭请法涌禅师广为校布名钱唐新本今所传者新本也。
  杨无为尝为投子青禅师作赞有云一只履两牛皮金乌啼处木鸡飞半夜卖油翁发笑黑头生得白头儿。
  雪窦显禅师诗云雨过寒云晓半开数峰如画碧崔嵬空生不解岩中坐惹得天花动地来。
  明教嵩禅师着定祖图正宗记辅教篇上于朝朝命韩琦欧阳修考证入藏仍赐明教大师熙宁中示寂阇维六根不坏舍利不可计数。
  佛光悟禅师郭汾阳后身也尝著白衣跨牛横笛游于雒川人莫之识及坐脱有五色云如车盖现庭中移时不散。
  文慧禅师与文潞公友善一日往潞公言别公使其子视之果坐脱矣火化舍利无数公执上所赐琉璃瓶祝曰舍利可得乎须臾烟入瓶中舍利填满。
  东林总禅师母梦白芙蓉而生后住泐潭其徒谓为马祖再世。
  云居祐禅师住道林时道林像设冠于湘西蜂房蚁穴间见层出祐令悉毁之役夫不忍祐乃自锄去人服其识。
  隆庆闲禅师母梦吞明珠而娠及生白光照室灭后阇维烟所至处草木沙砾皆得舍利满数斛。
  云盖智禅师为人枯淡住后犹荷锄理蔬圃至老不辍。
  报本元禅师通书嗣黄龙南南不许召其来将诘本末及元至而南已迁化矣古人不轻大法如此。
  西蜀无为山一老宿久修梵行人尊师之山中三百余家同日设斋一时并到。
  严阳尊者住黄石岩蛇虎受役尝过南安江中有眠槎者碍舟摩娑之辄去又诫蛟蛟徙掷杖得甘泉屡着神异。
  言法华多行市里或举手画空从屠沽游饮啖无所择时独笑语市人目为狂一夕忽自入右掖门竟至寝殿侍卫呵不能止奏上上笑曰朕固嘿请也以太子事决之言但书十三十三都无所说后英宗即位濮安懿王第十三子也果如其谶。
  端师子好颂渔父词每月夜歌吟达旦自称潇湘钓客秦少游尝请说法端以手自指曰天上无双月人间只一僧一堂风冷淡千古意分明下座。
  自得晖嗣天童觉着五转位颂时称室中真子。
  丹霞孤寂吟云不迷须有不迷心看时浅浅用时深此个真珠若采得岂同樵客负黄金。
  芙蓉楷初隐伊阳有虎驯伏得法后以衣履藏鹿门山大观初诏赐紫衣师号并不受。
  真歇了禅师初住长芦建炎末慈宁太后命开山皋宁建崇先寺殁谥悟空塔寺西桐华坞后百余年发塔爪发再长颜貌如生皋宁盖今皋亭也慈宁韦后从二圣陷五国城及归哀念道君建崇先显孝寺。
  吕正巳学士参真歇问衣里藏珠是甚么人师起抖擞曰一物也无已忽悟师赠以偈曰君今亲切到长芦抖擞衣衫一物无此去逢人如有问但言风急浪花粗已答偈曰针芥相投夙有缘千年孤立雪庭寒禅人若问前程事万里长安到不难正巳为宋名臣颇擅学行。
  太白山道林禅师以女人染缘终身不见不为说法不受食不令入室道望孤峻逃梁山凿窟而住。
  奖山模禅师临殁谓众曰吾居佛时号慧空菩萨今缘毕吾往也因自身出火现龙奋迅三昧而逝。
  赵清献公忭悟道偈云默坐公堂虚隐几心源不动湛如水一声霹雳顶门开唤起从前自家底。
  郑夷甫吴人也少登第闻金山佛印师谭笑脱去心窃慕之因阅楞严得悟后预知化日屹然立逝。
  惟政禅师骑黄犊过公府俗称政黄牛尝拥毳袍敝甚又制荻衣为裘意夷然不屑也著作三十卷号锦溪集工书法绝胜秦少游珍藏之。
  张子韶尝供十六大天杯茗悉化为乳子韶异之纪其事因作偈曰我欲供佛佛即现我欲供天天亦现佛子若或生狐疑试问此乳何处至狐疑即尘尘即疑终与佛天不相似汝今微有疑与惑鹞子便到新罗国。
  子韶尝作不怕念起只怕觉迟颂颂曰念是贼子觉是贼魁捶杀贼魁贼子何归堂堂大路惟吾独之越南燕北辽东陇西撒手便到何虑何疑神剑在山锷冷光寒魈夔魍魉莫之敢干此名真觉秦时 轹。
  光孝慧兰禅师自号碧落道人尝以布裈书七佛名号丛林称兰布裈建炎末为兀术兵所执不屈索火自焚流光弥空舍利如雨。
  解脱和尚依华严作佛光观尝于月夜见化佛作偈云诸佛甚深法旷劫今乃得若人明此门一切佛随喜尚作礼佛忽不见空中偈云方便智为灯照见心境界欲知真实法一切无所见。
  元叟端禅师诗云木落湫水寒千峰正岑寂惟闻虎啸声不见人形迹霜露湿岩莎月轮挂空碧此时观此心独坐磐陀石。
  天如和尚诗云尘网苦多累暂闲如脱羁胡为尘外迹而乃东西驰聚谭每仓卒既远翻多思眼前失真宰身外何求知百骸如仆马势合聊相随气运忽迁谢一散无重期来日不可待去日不可追静缘当自保世故方无涯。
  石屋禅师语曰重岩之下日对千山一根返源六处皆闲白云飘飘绿水潺潺动静两忘别自人间。
  海云大士名印简奉万松老人命校试僧徒称旨更请立孔子后儒佛皆赖以全后坐脱阇维舍利无算明昌四年诏万松老人于禁庭说法后妃罗拜甘露霄降祥云亘天御制诗赠之有金色界中兜率境碧莲花里梵王宫之句。
  耶律楚才字晋卿参万松老人蒙记莂号湛然居士尝语人曰吾见万松巍巍若千仞峰滔滔如万顷波莫能涯际。
  万松秀云药山天皇本嗣石头兼师马祖传灯以天皇嗣石头觉范凭碑后列名勒归马祖非也。
  雪庭裕禅师嗣报恩秀诏奉帝师复废寺二百三十六区论辩伪经火其书仍赐光宗正辨之号住万寿分建燕蓟长安太原雒阳诸刹师三阅藏教通群书善翰墨喜吟咏上堂普说十万余言播在丛席老归嵩阳书偈而逝。
  佛国禅师参万松为侍者博学有才辩刘文贞公荐于朝将授以官不受乃赐佛国号及入灭火浴心口牙不坏掊地数尺犹得舍利奎章阁学士虞集为之略。
  黄衣和尚每渡津即步行水面衣履不湿遇虎豹叱之而驭。
  径山云峰禅师尝见偃溪溪举牛过窗棂话峰划然有省元兵入山剸刃及颈不为之动后入廷对与讲师辨论讲师屈服禅道大兴于世。
  雪轩成禅师赵王孙也初隐土窟有老人与语已忽不见师益自励洪武初诏住天界御制诗赠之有曰不答来辞许默然西归只履旧单传鼓钟朔望空王殿示座从前数岁年帝亲至丈室问佛法大意。
  雪轩尝于钟山说法听者数万人赴日本衍扬大化历仁宣朝寿八十一坐脱阇维日烟焰皆成五彩异香缥缈舞鹤翔空火后收舍利无算赐塔鹫峰禅寺松庭严禅师洪武初弘扬法要力田给众有偈曰昼拈块石驱山鸟夜坐巢庵逐野豚肠断秋风频击析目窥夜月更销魂论者比之镜清风穴自周王以下并师尊之奉紫伽黎就宫掖升座说法。
  无尽禅师姓王氏父好谦尝书华严有五色舍利见于笔上师感而出俗住天台影不出山苦行自厉临殁书偈曰生灭与去来本是如来藏拶破五须弥廓然无背向茶毗舍利无算。
  虚堂禅师相传为淮海和尚再世尝游五台见祥光五道中大士影现洪武初示寂说偈曰七十八年守拙明明一场败阙泥牛海底翻身六月炎炎飞雪茶毗烟所至处皆成舍利。
  楚石琦住蒋山洪武中亲承顾问临灭说偈曰真性圆明本无生灭木马夜鸣西方日出茶毗舍利絫絫梦庵禅师通禅宗兼精教乘洪武初示寂阇维舍利无数。
  澹居禅师洪武初召见问以鬼神之理奏对称旨学士宋濂作诗赠之有虎丘尊者名浮屠见性炯如摩尼珠之句盛传都下。
  宋濂尝叙五宗始末云希迁之学湖南主之其传为道悟悟传崇信信传宣鉴鉴传义存云门法眼皆出其下。
  全室禅师字季潭讳宗泐洪武初诏师西域求法得庄严宝王文殊等经赐住天界后归槎峰御制诗送之有寂寞观明月逍遥对白云之句传以为美入灭茶毗舍利现于天界。
  楚山禅师参赵州无字得悟尝有语云青山绿水燕语莺啼历历分明更疑何事宣德中出世。
  雪光禅师住持西云天顺中入灭有云铁笛横吹任自由何必曹山不借借掷笔而化。
  物外禅师有偈曰昆仑倒跨清风舞涧底泥牛斗石虎磕着苍松眼上眉蟭螟踏破虚空肚天顺中住伏牛山。
  月林禅师参本来人有省作偈曰本来人本来人无脑无头作么寻蓦然揪着个鼻孔试看原来是白丁正德中住径山。
  玉芝禅师幼肄儒业参阳明子得良知之旨住天池有语录行世。
  清凉念禅师初闭迹五台昼则一食夜则孤坐偶失明习定七日双目复睹南游越州湛然澄禅师往谒投契有五乳峰头无[竺-二+鏃]箭射得南方半个儿之语盛传海内住匡庐历五台说法。
  笑岩禅师尝宴坐见一沙门自空中持锡逼座而立须臾问答毕复凌空去。
  紫柏大师得旨于少室润及游京师宗说兼通化感宫掖忽罹无妄竟坐脱有紫柏集行世(住秀州楞严刻全藏流布)。
  憨山大师气岸高峻不与物伍住曹溪兼讲老易注庄子七篇行于世。
  雪峤和尚隐径山会雨雪浃句不得食几毙忽闻空中语曰八地菩萨送供且至矣时闻谷大师住真寂携一囊粟冲寒跨雪至相见且笑固知为菩萨再来也。
  真寂和尚颂德山托钵云末后之句有也无德山父子太淆讹同条生不同条死活得三年恨转多。
  吹万禅师生时有异僧到门谓为应真出现后开法聚云及殁说偈曰朝打三千暮打八百要见聚云眉毛出血阇维烟至松幕结为五彩得舍利三百余粒工部熊月岩从之得法。
  博山来禅师参寿昌昌举龙吟虎啸语令作颂山随颂曰杀活争雄各有奇馍糊肉眼曷能知光容不遂时流意依旧春风逐马蹄。
  黄檗有禅师住黄州以怒骂为佛事时天童悟离金粟云门澄住径山诸方为之语曰天童打黄檗骂才到云门便放下。
  云门澄一号散木老人尝住显圣掩关不出夏月苦旱苗就稿夜辘轳甚急忽见老人杂众中同力作须臾溉注陶石篑学士闻而不信使人视之师固高卧无异也师道望优崇德王问法住径山当八十一代石雨方禅师一名断拂子初谒云门呈偈曰平空一掷绝踌躇转眼风波彻太虚会得竿头舒卷意放生原是钓来鱼自此投契晚住宝寿相传为石田薰再来也由云门迁雪峰领佛日归龙门坐脱阇维顶骨不坏。
  天界盛禅师与焦弱侯汪伯玉诸公友善说法四十年道场遍天下诸王贵人延入内廷尊重无与比晚着原道篇以见志有忌之者陷于狱时宰致问但书问余何事栖碧山诗酬答而已余无所言寻得释已而坐脱住径山当八十三代。
  余集生仕开府参博山得旨尝隐横山与诸方往复机辩无碍慨天皇天王之误作书正之引雪峰广录从先德山石头以来传此秘密一语为据观者允服黄元公讳端伯号海岸尝参博山受记莂后蒙难临殁作偈有刀山是道场之句一时颂之。
  啸峰然禅师姓倪氏号朴庵仕给事中老而出俗修传灯正宗一依景德之旧作熄邪辩有云天王道悟止据丘玄素一碑考之唐史并无玄素其人益征讹妄。
  愚庵盂禅师夙擅宗风复弘讲论诸方以为孤山后身历建大刹归老湖山结庵葛岭颓然放适弄小舟吟咏达旦以端师子政黄牛自托年六十七坐化着摭古颂明宗正讹行于世。
  愚庵幼习禅定自云门受法后栖隐岩林宴坐忘返或攀树而寂或坐茶灶下不起同人撼之久而乃出汉文居士姓徐氏钱唐人久栖岩谷独抱天真睹梅花有悟因和中峰韵百首其一曰疏枝照影倍精神寒锁孤峰独露真几度深山伴啼鸟一天明月问归人云开石磴闲中色雪卷松涛劫外尘历历香浮清梦断始知今夜万家春其二曰碧山深处暗凝神月落寒云对影真归去但留林下色往来还笑路岐人身凭远嶂千重雪目断长空万里尘自是故园生意足空教错认武陵春及殁坐脱。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三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义虎未遥石麟有托取支那之言论求东土之齿牙将续贯花务弘卷轴。
  委宛余编云释迦佛姓刹利字顿吉又为悉达阿弥陀佛是为普光功德山王波颇智光佛也一曰佛陀一曰浮屠一曰部多一曰母驮一曰没陀五天竺异音故耳。
  西域记云阿耨达池在香山之南大雪山北周八百里东南流入海者为殑伽河西南流入海者为缚刍河北流入海者为徙多河又潜流地下出积石山东北流入海者为中国之河源阿耨达华言无烦恼殑伽华言天堂缚刍华言青徙多华言冷也。
  道卓尝建塔感天龙护之得龙毛长三尺许按经云治故塔者生白身天其身鲜白入珊瑚林扫塔者生意澡天其身净洁犹如明镜去塔中草木者生光音天众宝宫殿光明不可计量以花香供塔者生兜率天诸毛孔有栴檀香具三明六通及八解脱。
  成住坏空八十辘轳劫总一十三万四千四百年为一大劫龙汉为木劫赤明为火劫延康为土劫开皇为金劫上皇为水劫(过去庄严劫现在贤劫未来星宿劫)。
  隋大业时佛经六千一百九十八卷唐开元时五千四十八卷宋雍熙中增新经凡九千五百卷龙宫海藏至此愈多矣先是龙树菩萨入龙宫流传天竺分八万六千偈至中土其后摩腾入汉白马驮经翻译渐增遂不可量。
  宗镜录云儒二十七家黄老二十五家释有十二分教殊途同旨以心为宗。
  罗什法师年十二偕母出家日诵三万二千言博闻强记人莫能及秦主姚兴迎入逍遥园公卿以下并师尊之集沙门八百余人译经三百九十余卷。
  罗什弟子生公肇公融公睿公谓之什门四圣。
  生公名道生尝入平江虎丘山竖石为徒讲涅槃经至阐提有佛性处语石曰如我所说义契佛心否群石皆为点首后北凉昙谶重译涅槃果与公契。
  晋废帝太和中沙门于法开善放光般若经兼通医术或问曰师高明刚简何以医术经怀开曰明六度以除魔调九候以疗病自利利人不亦可乎穆帝召之视脉竟不往。
  支道林讲法禁苑中朝名士殷浩郗超孙绰桓彦表王敬仁何充王坦之袁彦伯并结方外交及抗表还山群公祖饯一时标致。
  道林在山阴讲维摩经许询为都讲。
  谢朓秋夜讲经诗云四缘去谁肇七识习未央渊渊倒营魄苦阴蹙愁肠当时亦列高座。
  卑摩罗叉天竺人也以眼青故名青眼律师出游关左盛阐毗尼罗什所译戒本得师乃行于世。
  王屋山僧安讲涅槃经有雌雉伏听俄越州人家产女发如雉毛安往一见如旧识乃知雉化生也。
  义熙中内史孟顗等请译华严经诏佛驮跋陀止道场寺译经共六十卷时有二青衣童子每旦自庭沼中出炷香添水译毕不见。
  道英法师初习禅定宴坐深渊七日而出尝讲起信至真如门奄尔气绝众意其逝矣有都讲识之曰此入灭尽定耳三日后果起。
  那跋摩尝居祗洹寺讲法华经并华严十地品宋文帝率公卿日集座下。
  梁武帝尝请云光法师讲经于建康法云寺感天雨华如雪及卒葬定林敕东园秘器给赐贵重无与比大通六年傅大士弟子傅睢诣阙上书有诏赴阙帝为设食及大同中再入召见寿光殿令讲金刚般若经士挥尺一下而罢。
  智者大师姓陈氏悟法华三昧驻建康瓦棺寺弘法仆射徐陵尚书毛贵并禀深旨着天台一宗。
  贞观中遣使入西域见毕钵罗树即菩提树释迦成道处也一名思维树一名无忧树一名贝多罗树高四百丈枝叶青翠经冬不雕。
  篮田悟真寺有高僧写涅槃经群鸽自空中衔水添砚。
  圭峰禅师出家青莲山讲经地涌青莲八龙听讲。
  唐法师焚金刺血写经笔端尝有舍利又温州法空院僧慧升结庐北岩写法华经至普贤劝法品天雨舍利。
  大业末僧智超诵法华经瓶水自溢。
  永嘉中安慧写大品经入火不烧。
  大顺初温州火云寺僧洪梵说法诵经陆地生莲灵蛇听法。
  石斗山中法华寺碑载樵者掘地得石函藏一童子舌不坏上生莲花一枝云是诵法华瑞相也。
  不空三藏名不空金刚北天竺国人也初印度僧金刚智传秘密教颇着奇迹不空与僧一行道氤并师事之开元中不空携弟子二十一人附昆仑舶返五天得密藏及经论五百余部还京诏入内庭为帝灌顶赐号智藏及灭舍利数百顶骨不坏。
  菩提流志南天竺沙门也本名达磨流支所译有宝积经睿宗景云间诏于北苑白莲花亭译经帝躬亲笔受。
  义净法师译药师经二卷奉中宗旨也初中宗在房州持经获应故命复译及睿宗景云留师大荐福寺译经论二十部学士李峤张说等并加润色。
  贞观初道逊法师讲涅槃经至请寄来生偈忽然而逝送柩于山有异花绕柩而生长三尺可五百余茎贤首法师名法藏康居人也初炖煌杜顺和尚传华严观藏得其教华严晋译仅六十卷至是奉天后诏译成凡八十卷开示宗旨有白光自口出又于东都讲经至华藏世界品大地震动赐号贤首召对长生殿云。
  清凉国师名澄观姓夏侯氏山阴人也撰华严疏德宗贞元中降中使宣入都与罽宾三藏般若译乌茶国所进华严后分四十卷又令造疏进呈赐号清凉时顺宗在春宫亲接师颜请撰了义自宪宗迄文宗并奉师表。
  清凉国师既入灭有梵僧言于葱岭见二使者凌虚而过云东取华严菩萨大牙归国供养有诏启塔果失一牙阇维舌根不坏如红莲色。
  李长者名通玄太原人日食柏叶枣饼因呼枣柏大士尝负经山行遇一虎抚之曰吾欲着华严论能为择栖止耶因以经囊负其背虎至神福山原下土龛而止士即于龛著论每夕口出白光以代灯烛有二女子汲水炷香食时具馔斋毕撤去如是五年著论毕灭迹不见。
  唐宪宗诏译经于醴泉寺谏议孟简补阙萧俯润色文义。
  修雅法师诵法华经歌云山色沉沉松烟幕幕空林之下盘陀之石石上有僧结伽横锡颂白莲经从旦至夕左之右之虎踪狼迹十片五片异花狼藉。
  窥基法师尉迟敬德犹子也从玄奘受瑜伽学通唯识开慈恩宗性豪侈每出入必治三车备经书食馔时号三车法师终南山宣律师持律精严感天厨供养闻三车之号心窃薄之一日基访律师日过午天馔不至基辞去天乃来律师责以后时天曰适大乘菩萨在此翊卫严甚无自而入律师闻之乃大惊异茅山道士吴筠作书深诋释氏时法师神邕者著论折之给事中窦绍见邕论叹曰邕可谓尘外摩尼论中师子。
  法师慧瑞住襄阳居山顶引汲为劳欲他去夜梦神人长丈许紫衣来前曰但讲大乘经能令所居光明荣胜愿住此勿他往法师需水易耳来月八日当得之自往剑南请一龙王行至矣及期果信。
  慧眺法师习小乘法住哲公座下闻讲大论心生不信六根流血后忏谢复学大乘。
  崇慧法师大历中与道士斗法以身投猛火中须臾自出道士称服。
  宣律师云观音大士昔为妙善公主世传观音为女身本此。
  宣律师尝行道中夜临砌蹶且仆有年少介胄拥卫之师问为谁答曰弟子博乂天王张琼也以师戒德故来给卫耳又授师佛牙及饵药修合之法。
  太平兴国七年译大乘庄严宝王经御制三藏圣教序(先是唐贞观时太宗制圣教序)。
  孤山法师讳智圆一号中庸子与处士林逋及慈云忏主友善尝自作祭文挽诗三日而灭景祐中启塔爪发俱长唇红微开齿如珂雪。
  慈云忏主讳遵式所居为古灵山寺西岩有桧始西晋慧理法师年久枯坏式诵大悲咒以水洒而活之陆省庵持法华经偈云盥手清晨贝叶开不求诸佛不禳灾世缘断处随他断劫火光中舞一回。
  宣和中废沙门为德士法师道永上书极谏帝怒黥之流春陵屡着神异建炎初召见命去其黥永曰先帝墨宝不忍去也帝大笑云卿到老倔强耶赐号宝觉住大中祥符寺后坐脱阇维舍利无数。
  天岸法师尝于定中见一尊者授以犀角如意自是博辩无碍至正中海岸倾颓竟数十里师咒沙掷地救之赖以无恙。
  浮休法师尝住天竺适璎珞泉涸祷之泉涌因名再来泉赵子昂每称为僧中御史以师不妄言笑也至正中罹难入灭茶毗舍利如菽。
  宋濂云毗尼之法魏嘉平中昙柯罗始持僧祗戒本至雒阳昙无德昙谛等继之立羯磨法唐南山宣律师疏为四分律部。
  管东溟居士吴人擅天台一宗自为讲演习荆溪学者一时尽出其门。
  万历七年慈圣皇太后命素庵法师讲法华经至宝塔品空中忽现宝塔太后惊异出金缕僧伽黎赐之素庵襄阳人少为郡诸生出俗住栖霞大得贤首之旨。
  万历十五年麓亭法师讲华严大钞于万寿寺至入法界品天雨宝花大地震动。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四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问白莲于五老邀玄鹤于东林陶令可期客儿尚在非同河上之游不入醉乡之梦。
  慧远少为儒生博极群书尤邃老庄周易初止江州龙泉精舍后于庐山东林栖逸偶风雷夜作明发就观良材骈列桓将军伊惊异奏立寺焉时天下奇才多隐居不仕者远公与刘遗民雷次宗等十八高贤结净土之游凡一百二十三人皆同誓愿。
  远公东林杂咏云崇岩吐清气幽岫栖神迹希声奏群籁响出山浏滴有客独冥游径然忘所适挥手抚云门灵关安足辟流心叩玄扃感至理勿隔孰是腾九霄不奋冲天翮妙同趣自均一悟超三益。
  刘遗民尝于定中见佛光照地皆成金色阿弥陀佛放玉毫光垂手引授又尝入七宝池掬水而饮出定异香发毛孔间。
  远公送客不过虎溪一日与道士陆修静征君陶渊明共语不觉过溪远乃失笑。
  远法师临化山中峰涧寺落皆见千眼仙成队执幡幢香花赴东林寺。
  谢灵运尝于东林凿二池以栽莲华时欲入社远公谓客儿心杂未许也。
  远公退隐硖石山注涅槃经成掷其笔曰若疏义契理笔当驻空已而果然后人因名曰掷笔堂。
  谢灵运净土咏云法藏长王宫怀道出国城愿言四十八弘誓拯群生净土一何妙来者皆菁英颓年欲安寄乘化好晨征。
  庐山东林于水上立十二叶芙蕖因波而转定十二时谓之莲华刻漏。
  西林慧永初与远公同依道安至太元中永公先至浔阳刺史陶范留憩庐山舍宅居之乃创寺曰西林岭上一室曰香谷。
  远公报罗什偈云本端竟何从起灭自无际一微涉动境成此颓山势惑相更相乘触理自生滞因缘虽无主开途非一世。
  刘孝绰诗云寻因途乃异及舍趣犹并苦极降归乐乐极苦还生岂非轮转爱皆缘对着情一知心相浊乐染法流清。
  刘程之尝作莲社誓文有云识以悟心形由化革藉芙蕖于中流荫琼柯于咏言飘灵衣于八极沉香风以穷年辞旨并妙(遗民名程之)。
  王融忏悔三业诗云乐由生灭患以身全业资境造事假言筌利名相倚荣辱兹缠燕骥匪蹑铜锴徒镌感端风绪爱境情悬不勤一至何阶四禅。
  王齐之念佛三昧诗云妙用在幽涉有览无神游昧彻识以照粗积微自引因功本虚泯彼三观忘此毫余。
  王融法乐辞云生老终已萦死病行当荐方为净国游岂结危城恋又云鹫岩标远胜鹿野究清玄不有希世宝何以导蒙泉。
  李太白净土诗有云向西日入处遥瞻大悲颜目净四海水身光紫金山勤念必往生是故称极乐珠网珍宝树天花散香阁图画了在眼愿托彼道场以此功德海冥祐为津梁八十一劫罪如风扫轻霜庶观无量寿长愿玉毫光。
  温庭筠诗云世机消已尽巾履一飘然一室故山月满瓶秋涧泉禅庵过微雪香寺隔寒烟应共白莲客相期松桂前。
  耿韦诗云少年常昧道无事日悠悠及至悟生死寻僧已白头云回庐瀑雨树落给园秋为我谢宗许尘中难久留。
  唐代宗尝迎法照入宫令宫人五会念佛法照曾于并州作是会感动宫闱时称五会法师弘净土之教般舟和尚专修念佛三昧所居为般舟台柳子厚尝称之云坏衣不饰揣食不味百有二十而志不衰。
  白居易尝捐俸钱三十万作西方图为弥陀肖像并说赞曰极乐世界清净土无诸恶道及众苦愿如我身老病者同生无量寿佛所。
  永明寿偈云有禅有净土犹如带角虎现世为人师来生作佛祖。
  圆照本归老灵岩专修净业元祐中汴京曦法师尝入定游净土见大莲华光明黄色其二题曰宋比丘宗本之座定起以语本本曰本修禅时心在极乐无二相也。
  广慧大师住阿育王寺亲睹舍利光中现释迦佛身师遂誓焚身报佛取香油涂身合掌诵佛火然大众见五色祥云自顶上起光中现菩萨金身长可二尺晃然四照映云而灭。
  四空法师出家五台山说法天花昼下及殁茶毗道俗见白云中现楼阁庄严白鹤孔雀种种毕具俄而天乐振空移时方灭。
  大行禅师诵弥陀经三七日睹琉璃地上佛及二大士现前唐僖宗闻其事诏入内庭赐号常精进菩萨及殁肉身不坏。
  善导和尚每念佛一声飞光一道随口而出事闻朝廷敕所居为光明寺后登柳树端坐而化。
  少康法师缙云人乞食得钱诱小儿诵佛一声予一钱康声独高一日众见佛从康口中出立逝之夕有光烛天。
  四明尊者初欲焚身如药王故事杨翰林亿作札并传旨留之及天圣六年无疾骤称佛号而逝露龛二七爪发俱长阇维舌根不坏舍利如雨。
  冯济川讳楫自号不动居士仕给事中所至与贤士大夫高僧逸民续庐山莲社施藏经四十八藏藏五千余卷绍兴中具衣冠望阙再拜已换僧伽黎衣升高座跏趺说偈而逝。
  佛印禅师尝讲金刚经至六如偈有虎丘朱进士者闻而喜之因感异梦持诵不辍至老弥笃临殁书偈曰八十九年朱公两手劈破虚空脚踏浮云粉碎立化菩提树东泊然而逝。
  广平郡夫人冯氏尝见慈受深禅师持戒念佛十年不惰一日忽书偈曰随缘任业许多年枉作老牛为耕田打叠身心早归去免教鼻孔受人穿异香馥郁安坐而化。
  岳武穆诗云功业要刊燕石上归休终伴赤松游丁宁寄语东林老莲社从今着再修鹏举有心人夙饶慧业。
  王禹偁诗云梦幻吾身是偶然劳生四十又三年任夸西掖吟红药何似东林种白莲。
  杨铁崖题东林诗有云结尔东林社招我南山歌回视有漏因已悟影与魔。
  陈师道寄参寥子诗云平生西方愿摆落区中缘惟于世外人相从可忘年参寥子讳道潜与子瞻友善中峰偈云禅外不曾谭净土须知净土外无禅两重公案俱拈却熊耳峰头开白莲。
  文潞公彦博专念阿弥陀佛欲结十万缘会后如如居士颜丙作颂赞之有云如君胆气大如天愿结西方十万缘不为一身求活计大家齐上渡头船潞公年九十余雒社耆英公为之首。
  尚书陈瓒修净业疾革置水榻前众见冰中涌出七级浮屠栏楯钩缀窗格玲珑无不周备陈乃化去。
  常熟黄观察家一老媪专修净业临殁一旧篮裙衣里十二幅忽现出十二观音像各幅变相不同咸具竹林鹦鹉之致经一昼夜乃灭。
  南宋沈三郎专心净虑临殁端坐而逝茶毗日有白鹤二十九只飞鸣云表久之西去。
  莲池大师姓沈氏仁和人有东昌悟道偈云二十年前事可疑三千里外遇何奇焚香掷戟浑闲事魔佛空争是与非后住云栖专弘净土为莲宗第八祖。
  袁中郎居士颇悟禅宗兼修净土已卒而其弟小修梦来迎己且云幸生净土矣弟曰何缘至此曰以某生时着西方合论耳武林虞淳熙着净土诗亦生中品。
  杨嘉祎家世阀阅年十三郎持不杀戒后入南雍益修净业一日忽白光满室青莲现空见丈六金身接引而去。
  仁和孙文学标妻朱氏持戒念佛尝光中见化佛像灯烛荧然忽成五彩有佛跏趺其上及殁端坐合掌称佛号不辍越三日颜色不变。
  龙舒居士姓王氏笃信净业着往生录行于世。
  于见素居士讳明照举孝廉专修净土后为仕宦捐俸刻书本藏经以便学者与其弟润甫及丹阳贺知机金坛缪仲淳吴江周仲大沈及庵吴孚泉嘉禾贺道星朱广原君升曹石苍诸公先后助扬并弘莲社之学。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五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观鱼濠上绰有深情放鸟林间自成高致将知天地与我同根矧云万物皆吾一体。
  陆法和自称荆山居士少隐清溪为湘东王所重尝将兵击任约挥白羽扇返风灭火大败约军所至必立放生池以杀生为戒(天监普通以来武帝每戒屠杀)。
  北齐高帝迎僧稠入宫受菩萨戒尽停五方鹰犬及伤生之具禁境内屠杀。
  天台智者大师初弘教观戒杀放生陈隋之间多尚其教。
  贞观七年敕禁堰寨取鱼者并断屠杀尝禁捕鱼先是诏天下年三月六日普断屠杀至此遂着为令。
  乾元二年诏天下诸州置放生池八十一所时升州刺史颜真卿为撰碑记有流水救涸宝胜称名等语一时传述。
  宋真宗天禧元年诏天下立放生池如唐肃宗故事王文穆公疏请西湖为放生池朝论可其奏慈云忏主讽之也。
  永明寿禅师初为吏辄以官钱放生坐罪当斩刀不能入乃得释为僧日行百八善事鸟巢于衣裓中群羊跪而听法有神游地府者见冥王祀其像曰此弥陀后身也着宗镜录一百卷高丽向风殁葬宗镜堂后。
  宋僧观公住黄岩正等寺尝畜一鸲鹆令之念佛一日立化观公葬之有紫莲华出自土上寻之则华从舌本出也。
  唐邵彪梦至一公府见大镬中有蛤蜊作人身呼彪名彪惧念佛蛤变黄雀飞去彪后及第官安抚使。
  唐文宗嗜蛤沿海官皆先时递进一日设馔中有一蛤忽现菩萨形仪梵相具足帝大骇异贮以金粟檀香盒赐兴善寺令众观之复令天下寺院各立观音形像。
  韦皋尝训一鹦鹉令念佛鹉毙皋曰是能念佛宜以桑门礼化之阇维果得舍利二粒皋为之记。
  武后畜一鹦鹉名雪衣通心经后贮以金丝笼偶一日戏曰能作偈求解脱当放出笼雪衣若喜跃状须臾朗吟曰憔悴秋翎似秃衿别来陇树岁时深开笼若放雪衣去尝念南无观世音后喜即为启笼居数日立化于玉球纽上后以紫檀作棺葬于后宫异苑唐文宗以浮屠事无补大化欲尽去之会尚食厨烹鸡卵方燃火忽闻鼎中有声极微迫而听之乃呼观世音菩萨也事与食蛤事颇类。
  吴兴郡宗益尝剖蚌得罗汉像偏袒右肩翘首左顾以归慈感寺。
  唐询家烹鸡忽火光出釜中视之水面成五色有未产鸡子黄化菩萨像眉目了然白化莲华座。
  颖川王户部一日宴客庖人剖鳖有鬼判各一朱发蓝面左执笔右执簿种种具足。
  李太宰生平持不杀戒偶过客客为杀鹅公不怿曰我固不食何为杀之有顷其鹅翎从地飞起结成莲花现于前久之始散。
  遂昌民宋甲剖一鳖中有比丘端坐握摩尼珠衫履斩然。
  溧水俞集舟行淮上见蚌蛤必买放之一日买蛤倍价不售置釜中忽光起一大蚌裂开见观音像旁有两竹相对衣冠璎珞竹叶枝干皆真珠缀成舟人诵佛悔罪。
  宣室志云当涂民刘成鬻鱼蟹天暮泊舟四无人迹忽闻舫中有连呼佛号者见一大鱼自舫中振鬣摇首而呼其声甚厉刘毛尽竖匿身芦中伺之俄而万鱼俱跳跃呼佛佛声动地大惧悉投鱼于江中。
  恩州民张氏以屠牛致富一牛临命跪若有请张竟杀之取其肝忽水珠迸出色如水银而圆大小不等及烹肉刀不能割皆有圆珠胃脏尽然始知为舍利也张即日弃业作一塔葬之。
  崇宁中卫州获嘉县民职氏屠猪祭赛有刘氏猎犬衔其弃骨四日不食刘使其子析骨视之有如来像髻珠如粟瞑目跏趺瞳子隐然庄严毕具晁旡咎作赞述之。
  政和丁酉真州近村富人群犬争衔一牛胫骨众异而破之血凝如玉成菩萨形衣纹璎珞相好奇特虽雕琢不及。
  杜子美观打鱼诗有云苍江渔子清晨集设网提纲万鱼急能者操舟疾若风撑突波涛挺叉入小鱼脱漏不可纪半死半生犹戢戢大鱼伤损皆垂头倔强泥沙有时立东津观鱼已再来主人罢鲙还倾杯日暮蛟龙改窟穴山根鳣鲔随云雷干戈兵革斗未已凤凰麒麟安在哉吾徒胡为纵此乐暴殄天物圣所哀。
  王荆公放鱼诗云捉鱼浅水中置之最深处当暑脱煎熬翛然泳而去岂无良庖者可使供匕箸物我皆畏苦舍之宁啖茹。
  陆放翁尝咏戒杀诗云物生天地间同此一大虚林林各自植但坐形骸拘日夜相残杀曾不置斯须皮毛备裘褐膏血资甘腴鸡鹜羊彘辈尚食稗与刍飞潜何预汝祸乃及禽鱼豺虎之害人亦为饥所驱汝顾不自省何暇议彼欤又于人类中各私六尺躯方其忿怒时流血视若无我欲反其源默观受气初挺刃之所加惨若在我肤朝饭一釜豆暮饭一杯蔬扪腹茒檐下陶然欢有余又云郊居去市远猪羊稀入馔既畜鸡鹜群复利鱼蟹贱暴殄非所安击鲜况亲见那得屠杀业为客美肴膳余年尚有几过日如露电岂无园中蔬敬奉君子宴。
  梁世有人常以鸡卵白和沐云使发光每沐辄破二三十枚临死发中闻啾啾数千鸡雏声。
  猎户某见一鹿尽力射杀之就视乃其子也大惊悔成疾寻死。
  江陵刘氏以卖鳝为业后生一儿头是鳝自颈以下方为人耳。
  王克为永嘉郡守有人饷羊集宾欲宴而羊绳解来投一客先跪两拜便入衣中此客竟不救请须臾宰羊为炙先行至客一脔入口便尔叫呼大作羊鸣而死。
  梁孝元在江州时望蔡令某经乱廨焚寄寺住民将牛酒作礼系牛刹柱设座接宾牛忽触阶拜令大笑命左右杀之醉饱卧檐下醒觉体痒搔成隐疹因癞十许年死。
  杨思达为西阳郡守值侯景乱时复旱饥民盗麦思达遣一部曲视盗者辄截手腕凡戮十余人后部曲生一男自然无手。
  齐有一奉朝请家甚豪侈非手杀牛啖之不美年三十许病笃见牛来举体如被刀刺叫呼而死。
  江陵高伟随颜之推入齐凡数年向幽州淀中捕鱼后病每见群鱼啮之而死。
  蔡京喜食鹑预笼畜而烹之尝梦鹑数千诉于前其一致词曰食君廪中粟充君箸下肉一羹数百命生死犹转毂看君寿千春祸福相倚伏京甚畏之寻死陈元植尝饲鸟夜梦绯衣人谓曰尔寿甚促因济活生命以此延长后果百岁无疾而逝。
  李景文尝买鱼放生后因饵丹砂中毒疽发于背医不能疗偶瞑目觉群鱼濡沫其背快然清凉疾遂得愈。
  苏子瞻知杭州于西湖立放生会后人因之。
  会稽陶石篑居士参散木老人力穷向上尝作放生辨惑篇以贻世。
  余杭严忍公居士早年学道不耽世荣工书法作诗文广迪吉录规诲群伦创放生社于西溪河渚岁时不绝。
  朔法师云鮆鱼一首十身何罗鱼亦一首十身音如吠犬又芘鱼如鲋一首十身臭如蘼芜鱼虽湿生颇极怪异丹洛二水产人鱼四足音如婴儿诸怀之水产鲔鱼鱼身犬首音如婴儿鲵鱼似鲇四足声似小儿能致风雨磁州出孩儿鱼四足长尾声如婴儿东海有美人鱼长六七尺美如妇人眉目口鼻手爪无不具足肉白如玉五色轻软发如马尾阴形与丈夫女子无异横公鱼长七八大状如鲤鱼而赤昼在水中夜化为人奔 鱼一名瀱非鱼非蛟大如船长三四丈两乳在腹下青丘之山出赤鱬其状如鱼而人面其音如鸳鸯海外有氐人国其人人面鱼身而无足鱼之与人相去曾几罟师渔人习而杀之可叹也嘉祐末有人携一巨鱼入京师能人言号曰海多人争睹之尝召至禁中赏赉盈积后至李氏园跃入池不可复获(晋时江夏张骋所乘牛忽人言犬亦人言唐光启元年河东有牛人言宋乾道初虎丘之雀人言荆南之虎人言卢传素家马人言梦泽之鹿人言南唐苑中鹿亦人言于阗野豕人言渭南主人猪亦人言严遵美家猫犬相对人言邻阳龚纪猫人立而言罗含之鸡能人言西周之犬能人言郑宏之之犬黄撅能人言华表之鹤人言王周南家鼠能人言路岩家马忽作人言东都龙门寺蜂作人言南州白鹤作人言固知人与众生异形同体)。
  黄帝游雒水见大鱼雨七日鱼流而得图书帝与天老迎之至翠沩之泉有鲈鱼溯流而至兰叶朱文五色毕见沉白图以授帝盖河图雒书也禹观于河见白面长人鱼身出曰吾河精也授禹河图而还于渊汤观雒有黄鱼化为黑玉武王渡孟津白鱼跃舟腹下有赤文成字鱼者龙之属也鱼可食乎。
  姚江徐侍御舟中鳖作人言或命放之庖人不听就烹剖中有带甲人骑马似天神状庖人大惊仆悔无及矣。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六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轩辕访道汉武求仙苟知崔浩之非自鲜阿阇之难故登列辟致儆将来。
  黄帝访道崆峒得天真皇人之书其言与佛乘合。
  汉明帝梦金人长大项有日光飞至殿庭诏问群臣无知者傅毅王遵等推周书异记谓西域有佛身黄金色是其祥也帝遣博士中郎一十八人入西域求佛法至月氏国遇梵僧摄摩腾竺法兰奉佛经像来京师诏于西雍门外立寺因白马驮经遂名白马寺永平十四年诏道士费叔牙等与沙门辩法时正月十五日火大作佛经像不毁方士稽首钦服。
  摩腾法兰言如来入灭遗舍利育王设塔在支那者共十九处雒阳城东其一也夜有光怪民呼圣冢即日驾幸其处见三身现圆光中侍卫呼万岁因为建塔凡九层高二百尺明年有金色手现塔顶。
  永平中楚王英喜为浮图每斋戒奉缣赎谴帝还之以助伊蒲塞桑门之馔。
  简文帝时沙门竺法义讲经殿中王导孔敷承风敬友武帝亦预席。
  简文帝尝作十空诗有云空持生识縳徒用长心灾六尘俱不实三界信悠哉又云息形影方止逐物虑恒侵若悟假名浅方知实相深。
  晋武帝太元六年立精舍殿内延诸沙门讲道。
  晋哀帝兴宁中沙门竺法潜讲般若于禁中着屐上殿都人聚观帝强以衣冠不允及宁康中入寂帝锡诏曰法师理悟虚远风鉴清高弃宰辅之荣袭染衣之素山居世外笃勤匪懈赐缗钱十万助建茔塔敕葬沙门自潜始。
  宋文帝谓丹阳尹何尚之曰适见颜延之宗炳著论发明佛法甚为名理并是开奖人意若使率土之滨皆感此化朕则垂拱致太平矣。
  西域献火浣布袈裟宋文帝尝自服之。
  宋文帝欲持斋不杀那跋摩尊者谓之曰帝王所修与匹夫异安在辍半日之餐全一物之命然后为弘济耶须贻勤俭绥邦国耳帝抚几叹曰俗迷远理僧滞近教如师之言可谓天人之际矣。
  宋明帝旦食常斋日诵般若经感舍利自空而下造湘宫寺又造弘普寺设丈六金像奉之。
  竟陵文宣王齐之诸公子也笃意清尚雅好宾客每招致僧侣讲论佛法弘支许之风亲为众僧行水赋食。
  北齐文宣帝诏僧稠至京师受菩萨戒因建云门寺于邺以居之。
  北齐成帝受菩萨戒于法上沙门修布发掩泥故事梁武帝作金刚忏文有云无言童子妙得不言之妙不说菩萨深见无说之深(武帝足行离地顶有祥光日中无影)。
  梁天监中赐法师慧超为寿光学士。
  梁武帝自披袈裟讲放光般若经感天雨花地变金色时谓之佛心天子。
  武帝于华林园重云殿集四部众自讲三慧般若经时傅大士在会王太子问法又刘中丞亦问法士曰日月停景四时和适云。
  武帝尝于含光殿焚疏默请云光法师及志公斋翌日志公果至。
  志公年九十三入灭梁武帝以金二十万易建康钟山葬之建浮图五级敕玉筠勒碑其上。
  昭明太子创惠义殿于东宫招天下名僧居之。
  北魏献文帝雅好浮图禅位太子自称太上徙居崇光宫宫在北苑建鹿野浮图于苑中招致僧徒与谭禅理。
  献文帝尝造天宫寺作佛像四十三尺又于长安北台起永宁寺塔七级高三十丈又云中造建明寺四方诸寺一千余所度僧尼七万七千人时颇称治。
  魏孝文帝令六宫侍女持六斋慕道者放之出家度僧尼万四千人斋一切僧京城七日行道。
  孝文帝诏就少室山立少林寺命佛陀禅师居之(同时选孔氏宗子一人封崇圣侯奉祠祭)。
  魏宣武帝自讲维摩经于式干殿令沙门流支译论于紫极殿又别立永明寺瑶光寺凡寺一万三千僧二百万。
  北魏胡太后造石窟寺于伊阙设金玉像为浮图九层高九十丈又造永宁寺于宫侧颇极华侈。
  陈文帝天嘉四年设无遮大会于太极殿僧徒十万人。
  陈太建二年建灵刹高十有五丈下安佛爪长二寸阔一寸藏诸宝箧光飞五色焰起一寻传以为异。
  陈文帝尝作法华忏文有云理无二极趣必同归但因业因心禀万类之识随见随着异群生之相。
  隋文帝微时尝遇梵僧授舍利一褁及即位奉佛甚谨诏泰华嵩衡等州三十处各建舍利塔复分舍利于岐陕等五十三州同时建塔期用四月八日。
  隋文帝尝云朕兴崇佛法好食麻豆前身是从道人中来少时在寺至今乐闻钟鼓之声史曰帝故同州般若寺尼所抱子那罗延也。
  隋文帝尝与后食从齿下得舍利以银碗水浮其一示百官须臾忽化二粒先后得舍利十九粒尽放光明。
  隋炀帝初封晋王任总江淮因从智者受菩萨戒既而淫侈毁戒每出入以女冠道士自随又傍龙山作弥陀坐像高百三十尺及难作为近臣所弑萧后与宫人撤漆版为小棺殡于西苑学佛不终可鉴也。
  唐高祖舍晋阳旧第为兴圣寺斋供千僧建道场于朱雀门南又于太极殿前七日行道。
  唐太宗舍终南旧宫为龙田寺更名翠微寺又以太原旧第为天宫寺。
  唐文皇以七宝箱奉舍利三十自内而出置金琉璃瓶分道往送三十州幢盖伎乐种种供养。
  唐文皇行方等忏悔法每空中放大光明七佛现相唐文皇写经四十六藏十三万卷修治故经四百部造金铜檀像六千余万区修治故像一百五十万九千宫内造刺绣织成像及画像五彩珠幡以亿计崇缉寺宇五十余所隋智高等赍梵经自西域还帝亲为撰序又敕文臣虞世南李伯药褚遂良颜师古岑文本许敬宗等分撰新寺碑志。
  贞观五年立瑶台寺显庆四年以玉华宫为寺又以御服施诸寺僧礼荐所诛戮者。
  太宗敕法师玄琬入宫为妃嫔及皇太子诸王受菩萨戒。
  贞观十九年召见三藏法师于鸾仪殿从平章房玄龄之请也又赐法师百金磨衲并宝剃刀尊重无比玄宗开元中尝御华萼楼召法师道氤与道士尹谦论辩氤雄论奋发海注河倾谦对答失次理屈辞殚帝叹羡氤赐绢五百充法施另集佛道论衡一本庭议咸服。
  唐肃宗志慕禅宗礼南阳为国师晨夕问道。
  肃宗乾元中诏不空三藏入内廷为帝受转轮王位七宝灌顶。
  乾元中诏僧无漏入禁中立化足去地尺许。
  代宗大历中诏不空三藏为内侍大臣及诸将帅悉授灌顶加号大广智三藏法师。
  大历中沙门崇慧与道士史华角法华履刃招慧慧蹑而升往返无害慧薪烈火于庭自入呼华华惭汗不敢视时代宗帅百僚临观之赐慧号护国三藏慧尝持首楞严咒论者谓为咒力也后不知所终。
  大历中命作盂兰盆会于禁中建巨幡自太庙迎入翌日太庙三室生灵芝帝赋诗称美贞元间复建会寻故事云。
  贞元四年诏迎岐州无忧王寺佛指骨入禁中供养贞元二年诏律师道澄入宫为妃嫔内侍授戒。
  唐德宗尝云万有之法本原于心心生法生心灭法灭故以心观心心外无法心惟常住道其远乎。
  唐宪宗元和中诏鹅湖大义禅师于麟德殿问道又诏重云晖禅师住章敬召问便殿辄契玄旨。
  唐宣宗大中间兴崇禅学五宗始盛宣宗初依盐官为沙弥避宫掖之厄也住水西更名资圣尝作口号有云楼阁凌云接爽溪钟声遥与橹声齐长安若问江南事报道风光在水西爽溪即月河也今秀州北城外三四里地近月河有古资圣寺存焉一名万寿唐宣宗太子慕道尝自霍至衡西望峰顶见文殊出现因以其山为太室号玉镜峰至今常现瑞光晶彩如玉。
  后唐庄宗见兴化以手摸幞头角又礼华严和尚奉为国师(燕王奉赵州闽王奉雪峰江南李主奉法眼吴越武肃王奉韶国师奉永明寿不可殚述)。
  宋太祖屡造佛寺每岁度僧八千人修京师封禅寺为开宝寺北镇五丈河极其巨[(一一)/昍]。
  建隆三年诏僧明童行试经得度通法华者乃准披剃。
  开宝元年敕侍郎刘熙古监造金字银字佛经各一藏四年再造金字佛经一藏五年敕雕佛经板一藏宋太祖尝诏僧赞宁进阿育王塔舍利入禁中供奉因以开宝寺西北造浮图十一级下作天宫以纳之宋太祖尝奉佛牙于东京大相国寺太宗因为之赞赞曰数重金色润一片玉光寒廷臣一时称善佛牙者唐高宗显庆间得自宣律师世传不绝者也真宗仁宗亦为制赞。
  乾德二年诏沙门继业等三百人往天竺求舍利及贝多叶至开宝九年始归得涅槃经一函四十二卷乾德三年沧洲僧道圆自西域还得佛舍利及贝叶经四十夹。
  宋太祖每长春节召三学僧入殿试义是日仍请大僧升座说法着为令。
  宋太宗每设问端考验禅者时驸马李遵勖颇擅玄学帝加宠眷。
  大平兴国中普度天下童行为僧自元年至八年度僧一十七万。
  宋真宗咸平中新译经成御制序又御制法音集入藏。
  庆历三年诏迎佛牙于禁中祷雨以海上蔷薇水灌之得舍利一颗贮琉璃瓶中七宝严饰藉以白叠覆以璎珞龙凤衣供奉逾月。
  宋仁宗雅好禅学尝阅投子语至僧问如何是露地白牛投子连叱遂有省因作释典颂十四篇其首章曰若问主人公真寂合太空三头并六臂腊月正春风后以赐大觉琏琏因属和。
  哲宗元符三年治少室更名面壁庵时出芝一十二本华各异色甘露雨于池夜有光四起烛天人以为异。
  元祐癸酉九月一日夜开宝塔表里通明彻旦宫中降御香祀之。
  天圣九年诏迎曹溪衣钵入禁中清净堂供养寻遣使送还(高宗奉德朋禅师作诗为赠有草深炯景重林茂夕阳微之句德朋住崇先即真歇嗣也)。
  徽宗崇宁中礼佛牙入大内御制赞展敬次舍利隔水晶跃出如雨点。
  政和三年诏尼慧光入内庭对御升座说法赐号净智大师尼说法且对御非制矣。
  宋孝宗与僧问答有空手铁牛之句丛林传之。
  宋少帝度宗长子即德祐皇帝也宋亡才七岁元世祖携之北去降封瀛国公后习梵字为僧母金太后为尼宫人皆祝发供送衣粮赐地顷亩(初妻公主后居沙漠为僧)。
  金章宗尝请报恩秀禅师宫掖说法妃主以下并拜感祥云甘露之应。
  元世祖尝问僧元一曰孔老徒众何以至少如来徒众何以至多元一曰富嫌千口少贫恨一身多。
  元世祖尝问众臣僚云每日还不放间也无群臣无以对世祖乃于袖中出数珠示之。
  元世祖尝于宫中设斋斋毕天雨金花缤纷而下诏中林禅师焚道藏伪经。
  世祖尝赐大藏经三十六藏于归化诸国写泥金藏经一部贮以七宝琅函度僧尼无算诏免僧寺租税洪武初为钟山之会三学名僧一时并集帝亲临睹之颇极禅讲之盛。
  洪武四年诏江南高僧十人于蒋山大建法会驾亲临幸天花坠地竣事还宫佛光五道贯月烛天良久乃已。
  永乐中文皇帝自制圣教序如唐贞观故事于是南北两藏极签轴之胜。
  永乐初仁孝皇后梦感佛说大希有功德经仁宗及汉王赵王皆为之序。
  永乐十七年颁赐佛经于大报恩寺及淮安等处时彩云满天云中现菩萨罗汉龙凤狮象及七宝浮屠等天雨金花祥光大集有红鸟白鹤飞绕盘旋移时不去。
  建文帝以靖难兵至去为僧初太祖遗帝一小箧云有急视此及启视但度牒而已帝遂披剃由湘湖入蜀至云南去闽又游广西居寿佛寺十五年升座说法归者甚众正统中思恩知州岑瑛闻于御史奏之驿送入京号为老佛有诗云流落江湖四十秋归来不觉雪盈头乾坤有恨家何在江汉无情水自流长乐宫中云影暗昭阳殿里雨声愁新蒲细柳年年绿野老吞声哭未休后终于大内(弘光时加封让皇帝)。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七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赤文绿字本绝筌蹄白马玄龟自离闻见授之阙里之堂授彼儒童之迹。
  孔子尝云西方有大圣人不治而不乱语见列子。
  华严演义云儒道深妙不越三玄周易为真玄老子为虚玄庄子为谭玄。
  须弥四域经谓伏羲即宝历菩萨女娲即吉祥菩萨辩正论亦称太昊为应声菩萨。
  破邪论云孔子即儒童菩萨颜子即光净菩萨老子即迦叶菩萨法行经亦称颜子为月光菩萨今溧水县南七十五里有儒童寺本孔子庙也唐景福二年立。
  宣律师传云周穆王时文殊目连来化穆王乃迦叶佛第三会说法也列子云穆王见化人其言有本也颜之推家训云三世之事信而有征家业归心勿轻慢也万行归空千门入善辩才智慧岂徒七经百氏之传哉明非尧舜周孔所及也。
  颜氏又云内外两教本为一体内典五禁外典五德适相符也仁者不杀义者不盗礼者不邪智者不淫信者不妄至如畋狩军旅燕享刑罚因民之性不可卒除就为之节使不淫滥归周孔而背释宗抑何迷也。
  颜氏又云凡人之信惟耳与目耳目之外咸致疑焉汉武不信弦胶魏文不信火布比比然矣执凡人之臆说迷大圣之妙旨而谓必无恒沙世界微尘数劫岂其然哉又世有咒师及诸幻术履火蹈刃移井种瓜十变五化尚能如此何况神通感应不可思量千里宝幢百由旬座化成净土涌出妙塔其不足疑明矣。
  颜氏又云善恶之行祸福所归九流百氏皆同此论如以行善而偶钟祸报为恶而倘值福征便可怨尤即为欺诡彼顷橐颜回之短折原宪伯夷之冻馁盗跖庄跷之福寿齐景醒魋之富强抑又何也若引之先业冀以后生或精诫不深业缘未感时倘差违终当获报耳。
  颜氏又云内教多途出家自是一法耳若能诚孝在心仁惠为本须达流水不必剃落须发岂令罄井田为塔庙穷编户为僧尼也若谓僧寺众多赋役衰少执此而论是大不然昔妙乐之世穰佉之国自然称米无尽宝藏时和年丰未必尽由农织也若能偕化黔首悉入道场康乐和平实始于此。
  颜氏又云形体虽死精神犹存人生在世望于后身似不相属及其殁后则与前身犹老少耳念念随灭生生不断人身难得勿虚过也。
  沈休文着六道相续作佛义有云佛知不异众生知语亦有本。
  李义山赞佛偈云吾儒之师曰鲁仲尼仲尼师聃龙吾不知聃师天竺善入无为稽首大觉吾师师之。
  柳子厚尝为曹溪作碑略云其道以无为为有以空洞为实以广大不荡为归几及千言务为褒显苏子瞻过而读之谓其言与孟轲合。
  刘禹锡佛衣铭曰不有信器众生曷归是开便门非止传衣初必有终传岂无己物必归尽衣胡久持先终知终用乃不穷我道无朽衣于何有其用已陈孰非刍狗。
  王贞白参云居和尚偈云巘路蹑云上来参出世僧松高半岩雪竹覆一溪水不说有为法非传无尽灯了然方寸内应始见南能。
  独孤及见开悟禅师问心法次第因作诗寄韩郎中有曰障深闻道晚根钝出尘难浊劫相从惯迷途自谓安得知身垢妄始喜额珠完欲识真如体君尝法味看。
  司空图与伏牛和尚偈云不算菩提与阐提惟应执着便生迷无端指个清凉地冻杀胡僧雪岭西。
  颜真卿诗云忽 尘外轸远访区中缘万法原无著一心惟趋禅。
  太尉王旦久居政府病革嘱翰林学士杨亿曰吾未来愿为苾刍林间宴坐观心为乐至易箦时君为我剃须发着坏色三衣用火葬礼营骨塔于先营之侧亿曰公职居宰辅未可以私废公也与诸孤议但以三衣置柩中不藏宝玉而已。
  夏英公竦宋宣献公绶并在政府试童行因各取法华经七轴讽览宋公十日夏公七日不遗一字。
  欧阳永叔每诽斥佛氏已而参知政事辄病梦至一所十人冠冕环坐一人曰参政安得至此宜速反舍公出门数步复往问之曰君等岂非释氏所称十王者乎曰然公由是笃信佛法。
  欧阳永叔诗云巾履诸方遍莓苔一室前萎花吟次落孤月定中圆斋钵都人施谭机海外传时应暮钟响来度禁城炯。
  苏子瞻地狱变相偈云我闻吴道子初作酆都变都人惧罪业两月罢屠宰此画无实相笔墨假合成譬如说食饱何从生怖汗乃知法界性一切惟心造若人了此言地狱自破碎子瞻盖五祖戒后身也。
  苏子由献佛印偈云尘沙印佛佛欣受怪石供僧僧不嫌空手远来还要否更无一物可增添。
  子由参顺禅师言下大悟呈偈曰中年闻道觉前非邂逅相逢老顺师搐鼻径参真面目掉头不用别钳锤枯藤破衲公何事白酒青盐我是谁惭愧东轩残月上一杯甘露滑如饴。
  杨龟山和陈了翁偈曰盈科日进几时休到海方能止众流只恐达多狂未歇坐驰还爱镜中头。
  胡安国颂南泉斩猫话有云手握乾坤杀活机纵横施设在临时玉堂兔马非龙象大用堂堂总不知煞有手眼。
  韩昌黎尝访大颠有三致书及留衣故事周濂溪作诗忆之云昌黎自谓如夫子原道深排释老非不识大颠何似者数书珍重更留衣。
  周濂溪参佛印禅师一日忽见草生有省以偈呈印曰昔本不迷今不悟心融境会豁幽潜草深窗外松当道尽日令人看不厌。
  范希文呈琅玡觉禅师偈曰连朝共话释疑团岂谓浮生半日间直欲与师闲到老尽收识性入玄关希文诵金刚般若经辄有冥契。
  陈忠肃公寄灵源清禅师偈书堂兀兀万机休日暖风柔草木幽谁谓二千年底事如今只在眼睛头。
  邵康节学佛吟云饱食丰衣不易过日长时节奈愁何求名壮岁投宣圣怕死老来亲释迦妄欲断缘缘愈重徼求去病病还多长江一片平如练幸自无风又起波。
  邵尧夫着元运会世说谓世界至寅而开至戌而闭其论与梵典合梵典谓世界磨灭经无量时重云遍覆雨注梵天大风披拂吹彼聚沫旋至空中建立天地由此始也及三灾起阿耨池竭大海干枯七日并出烟焰弥空天下洞然谓为一劫开已复阖阖已更开其说如此。
  陆龟蒙诗云自有家山供衲线不离溪曲取庵茅旧曾闻说林中鸟定后长来顶上巢。
  游定夫与吕本中书曰佛书所说世儒亦未深考前辈不看佛书往往诋之殊不知其所辟者皆佛自以为不然者也。
  朱晦庵参天童灭问如何是毋不敬灭叉手示之庵改容作礼。
  朱晦庵斋居诵经诗曰端居独无事聊披释氏书暂息尘累牵超然与道俱门掩竹林密禽鸣山雨余了此无为法身心同宴如。
  朱晦庵寄山中僧有云个中有句无人荐不是诸方五味禅晦庵未尝以禅为讳。
  刘克庄题达磨有云直以心为佛西来说最高始知周孔外别自有英豪。
  朱晦庵语录云达磨一切扫荡不立文字实高妙于义学紫阳晚年近道故有此言。
  真西山泉州题句云饱食安居乐矣哉这场春梦几时回若还要醒如今醒莫待藤枯树倒来。
  张南轩参万庵颜禅师豁然有省乃留偈曰闻声见色只如常熟察精粗理自彰脱似虚空藏碧落曾无少剩一毫芒。
  如如居士三教咏云硬似绵团软似铁六月炎天一点雪露柱灯笼笑点头哑子得梦向谁说古来三教强安名释迦掩室于磨竭夫子谓默而识之老聃谓大辩若讷直饶剖破作一家不免落在第二月。
  王荆公读维摩偈云身如泡沫亦如风刀刮香涂共一空宴坐世间观此理维摩虽病有神通。
  王荆公与真净文蒋山元为方外友极严惮之元尝谓公曰公有障道者三入道者一更一生两生乃纯熟耳公深服之。
  或问程明道有鬼神否明道曰道无你怎生信道有你但去寻讨着又问张横渠渠曰自家要有便有要无便无。
  元城先生曰世间事有大于生死者乎此事独一味理会有个见处则于贵贱祸福轻矣。
  司马光尝作华严法堂记有云佛之为人也清俭而寡欲慈惠而爱物虽草木虫鱼不敢妄杀盖欲与物并生不相害也圣人之道何以异此。
  李纲作诗送琮公往天台因为序略曰琮师隐居湖岩绝不至城市超然拔俗尝从长芦了游了居长芦聚徒五百余道价籍甚余虽不之识然声气相合今见琮益知了之门风孤峻真楷老儿孙也退处天台琮将浮海访之因赋诗赠琮且简了公异时得归决须相随于石桥侧可以握手一笑末有云烦师飞锡过天台为问了公何事了。
  杨龟山曰庄子逍遥游盖无入不自得也养生主盖行其所无事也曲譬广喻张大其词此即禅宗呵佛骂祖之意。
  龟山曰为佛者既不读儒书儒者又自小然则道何由明哉。
  张文定公读楞严有感述偈云一念在生灭千机縳有无神锋轻举处透出走盘珠。
  张魏公参圆悟有偈云教外单传佛祖机本来无悟亦无迷浮云散尽青天在日出东方夜落西。
  王子文讳或自号照了居士崇宁间弃官学佛往来登封卢氏山中二十年布衣蔬食井臼自亲人传其异尝有偈云来何迟去何早二五不多十不少一声杓木遍虚空谁识堂堂真照了。
  赵黄山题仙和尚坐脱偈云桶底脱时无一物机轮转处有三玄火中留得一茎草依旧光明灿大千。
  文文山至南华山有诗云北行近千里迷复忘西东行行至南华忽忽如梦中物化知风尘患乃与我同有形终归灭不灭惟真空笑看曹溪水门前坐松风晁冲之赠友诗云此老绝潇洒久参曹洞禅胸中有丘壑手里斫山川树小风声细岩深日影圆江湖不归客相对一茫然。
  饶德掺与友人诗云好贷夜窗三十刻胡床趺坐究幡风。
  陈希贤坐禅偈云殿古寒炉空流尘暗金碧独坐偶无人荐得真消息。
  赵东山题陆子静赞云儒者曰汝学似禅佛者曰我法无是超然独契本心以俟圣人百世。
  戴叔伦守岁诗云无人更献椒花颂有客同参柏子禅已悟化城非乐界不知今夕是何年。
  贯酸斋讳云石高士也尝作辞世吟有云洞花幽草结良缘被我瞒他四十年今日不留生死相海天秋月一般圆。
  宋雪岩偈云立锥无地未为穷况有三椽似鹤笼语如东野肩头瘦禅与西来鼻孔同。
  吴草庐题罗汉图有云四大假合成幻身大地山河俱幻境傀奇磥砢十六尊得遇世尊为摩顶诸多伎俩近狡狯虽未大乘亦机警有能领取像外意闭目超然发深省。
  李纯甫诗云空译流沙语难参少室禅泥牛耕海底玉犬吠云边仰峤圆茶梦曹山放酒颠书生眼如月休被衲僧穿。
  屏山李居士尝谒万松有得因阅诸儒鸣道集废卷叹曰食我园椹不见好音乃为说以辨之大阐玄风指归佛祖时耶律楚材为之序。
  学士宋濂字景濂谥文献相传为永明寿后身也元时隐居自号幅巾居士博通内典撰护法录行于世龙溪先生姓王氏学以阳明为宗与法舟济禅师谭次溪忽谓济云请师闭口济云鼻孔撩天作么生闭溪云多口阿师。
  罗念庵讳洪先中状元弃家学道尝游天宁佛阁次唐荆川韵有云高阁春残始一登忽亡去住似游僧斋钟已罢鸟初下江雨欲来云自蒸笑指风幡看动息屡从火宅试飞腾年来渐解无生法谁信前身也谢曾。
  包鸿逵解元潜心禅理闱中以如切如磋八句命题公文有迷中得悟易辨悟后之迷难二语主司奇之拔第一后仕宦尽捐禄入流通藏经(先世瑞溪心弦两公并弘藏典)。
  阳明子姓王氏讳守仁其学以良知为宗尝有言曰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用知善知恶是致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论者谓与禅为近。
  徐爱字曰仁弘姚江之学与龙溪心斋并谭玄理着传习录行于世。
  幻寄居士姓瞿氏辑指月录行于世论三玄五位甚晰。
  五台居士姓陆氏平湖人博通内典多所著述三学禅士每奔走之参无趣空禅师传断桥一派。
  冯具区会元与龚勉太守游真如寺龚指塔云琅玡爪发再生莫入定否冯云是龚云几时出定冯云待弥勒下生龚云弥勒几时下生冯云待琅玡出定乃大笑。
  王侍郎尝语云栖曰夜来老鼠唧唧说尽一部华严经栖遽问曰猫儿突出时如何侍郎无语栖自代云走却法师留下讲案。
  近溪先生姓罗氏尝与寿昌唱和已而坐脱弟子辈遽呼之曰先生何乃尔耶公复起与语良久化去。
  海门先生姓周氏辨朱陆异同辑圣学宗传一书学者奉为标准参散木老人投契。
  陶石梁会稽人参散木和尚辑宗镜具体行于世着喃喃录。
  汪魏美居士举孝廉参愚庵老人二十年不入城市临殁作诗曰大化无停轨道术久殊辙住世守顽形问途犹未彻至人本神运可会不可说冰泮水还清云开月方洁一旦破樊笼逍遥从此别辗然而逝。
  王念西太史讳肯堂留心宗乘博通内典尝题紫柏像云稽首紫柏大尊者威光殊盛魔外摄手中拂子生杀柄一切龙蛇受赏罚又着纲目准绳诸书行世世多宗之。
  袁了凡职方学以慎独为宗尝参云谷禅师着功过格立命篇以训世。
嘉兴大藏经 学佛考训
  学佛考训卷八
  钱唐俍亭和尚净挺缉
  秀州息波道人成源订
  中朝宰相独友支公高座上人偏留玄度鱼山之响旧矣竹林之意终焉。
  范晔西域传论云灵圣之所降集贤懿之所挺生神迹跪异则理绝人区感验明显则事出天外汉自楚王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将微义未译而但神明之耶贤达君子多爱其法焉。
  曹子建每读佛经流连嗟玩游鱼山闻有声哀婉因作梵赞今鱼山梵其余奏也。
  支遁与谢太傅王右军友善谢致书有云终日戚戚迟君一来以晤言消遣之一日千载也(右军子献之舍宅为寺)。
  道林入灭戴逵过之曰德音未远拱木已繁计神理绵绵不与气运俱尽也。
  阮孝绪学佛尝依鹿林为精舍杜绝交游任彦升欲访焉不敢据进乃指鹿林谓其兄曰其室则迩其人甚远着佛法录五千四百卷。
  孙绰尝作遂初赋以示道林林曰君何如许绰曰高情远志弟子早已伏膺然一咏一吟许将北面。
  许询澡心学佛为时所重简文帝高其风每月白风恬思清言妙简文不觉前席达旦忘倦(许询江淹并舍宅为寺)。
  陶弘景号山中学士于阿育王塔前受优婆塞戒隐居华阳着颂云宅无乃生有在有则还空灵构不待匠虚影自成功颇擅玄理。
  刘勰字彦和梁通事舍人也著文心雕龙行于世大同二年表求出家赐法名曰慧地。
  王胄述净名诗云毗城有长者生平宿所尚复藉大因缘于焉念实相水沫本难摩干城空有状是生非至理是我皆成妄求之不可得谁其受业障。
  梁天监中诸臣各持八关戒斋时徐防孔焘诸葛嵦庾肩吾沈约王台卿李镜远并集分赋四城门诗一咏生云经行林树下求道志能坚既有神通力振锡乘远烟一登四弘誓至道莫能先不贪旷劫寿无论延促年二咏老云昔类红莲草自玩绿池边今如白花树还悲明镜前壮心欲何在余日乃西迁清樽不复乐蓬鬓岂还妍三咏病云拔剑平四海横戈却万夫一朝床枕上回转仰人扶状色随肌减呻吟与病俱绮罗虽满目愁眉独向隅四咏死云谁忍心中爱分为别后思几时相握手呜咽不能辞虽言万里隔犹有望还期如何九泉下更无相见时词旨并妙。
  徐陵字孝穆称天上石麒麟者是也相传陵后身为天台第六祖。
  庾子山送炅法师葬诗云玉匣摧谭柄悬河落辩锋性灵如不灭神理定何从意言警拔。
  张说杂诗有云悟灭心非尽求虚见后生应将无住法修到不成名燕公尝奉诏译经语多隽朗。
  王摩诘诗云植福祠迦叶求仁笑孔丘何津不鼓棹何路不摧辀念此闻思者胡为多阻修。
  王维与弟缙笃志奉佛食不荤血衣不文采居别墅在辋川有华子岗欹湖竹里馆柳浪茱萸溯辛夷坞与裴迪游其间赋诗为乐丧妻不娶孤居三十年母丧表请以辋川第施为佛寺。
  宰相杜鸿渐尝诣白崖山与无住禅师问法妙得禅解临殁用朝服加僧伽黎剃须发而逝遗命以沙门礼葬之。
  萧瑀梁明帝子也贞观中入相尝欲为僧已而不果唐史曰萧梁有功在民余祉及其后裔自瑀逮遘八叶宰相名德相望古未有也。
  元德秀字紫芝性至孝终身不娶尝刺血写佛经异香芬馥弥日而息兄子在襁褓绝乳德秀自乳之数日涌流家贫或日一爨鼓琴以自娱房管尝云见紫芝眉宇名利之心顿尽。
  刘禹锡题白乐天家居诗有云五月长斋戒深居绝送迎不离通德里便是法王城举目皆僧事全家少俗情精修无上道结念未来生宾阁缁衣占书堂信鼓鸣戏童为塔像啼鸟学经声虫网笼歌扇流尘暗酒铛不知何处道作佛几时成白傅答云宾客懒逢迎翛然池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岳阳圣安寺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