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新世界秩序txt

傅莹对话基辛格:中国的选择影响全球新秩序
&&&&来源:&&&&
原标题:傅莹对华基辛格:中国的选择影响全球新秩序
美国民众普遍认为美国模式是唯一正确的
傅莹:您的新书《论世界秩序》出版以来,受到广泛关注。想请教的是,您认为未来的世界秩序会是怎样的?将如何演变?美国比较实力会继续下降,用旧的手法应对国际事务难以为继,要想保持领导地位,美国将如何调整、又将如何影响秩序的变化?美国对中国这样一些后来者应采取什么姿态?主张开放性、还是排斥性的新秩序?
基辛格:上次我们见面交谈,你从中国的角度谈问题对我很有启发。我想问,你对这个问题怎么看?
傅莹:未来世界秩序的演变会与中美有很大关联。两国如能开展广泛合作,将是建立“新型大国关系”的体现和实践。中美“新型大国关系”对未来的世界秩序将有什么影响?很希望倾听您的思考。
基辛格:我知道,美国外交界有很多人对我书中的观点并不认同,绝大部分美国民众坚持认为美国价值观放之四海而皆准,就外交政策而言,他们普遍认为美国模式是唯一正确的。但我发现,现在我的观点在决策层受到越来越多认可,新书出版以来反响好于预期。尽管如此,我依然认为,能影响美国外交政策的人大都主张,当今国际体系应在较长时间继续发挥作用。
坦率地说,对美中关系进行根本性的哲学评估只能留待下一任美国政府,将来不管是共和党执政还是民主党执政,都要面对这个问题。现政府仍会努力解决两国关系的具体问题。在未来两年我们无法解决哲学性问题,但可以为此奠定基础。需要做两方面努力,一是要避免对抗,二是可以选择一两个大的题目开展合作。从美欧关系的经验看,战后美国在对欧关系上提出一系列重大倡议,包括建立多层次对话机制、实施马歇尔计划等,逐步形成了美欧紧密关系的纽带。如果能与中国也这样就好了。
傅莹:我应邀参加过一些美欧论坛,观察到双方有很好的对话和商量习惯,建立起牢固的信任纽带。尤其有重大事件或出现分歧时,总能及时沟通,当然这有特定的历史和政治背景。中美之间情况不同,但也可搭建更多有效沟通的平台,扩大可视合作,尤其在解决双边和世界重大难题上,中美应培养平心静气商议解决办法的习惯。
政治安全领域,美国仍在分“我们”和“他们”
傅莹:关于未来世界秩序,用您的话讲,做哲学性展望,我的观察是,现存西方主导的国际经济和金融体系在全球化过程中已经敞开,开始容纳更多国家,包括中国, 这些新兴国家不仅成为重要组成部分,也在参与其改革。但是在政治安全领域,对美国来说,仍然分割为“我们”和“他们”,“我们”是指与美国有军事同盟关系的国家,“他们”是指同盟外的国家。这样划线表面上看对经济和贸易往来也许直接影响不大,但在安全方面,非同盟国家会关注和警觉。
如果美国想继续领导世界,要问的是:“亚太再平衡”战略反复强调美日军事同盟是亚太安全的基石,而日本明确把中国作为威胁来源,美国是否考虑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同盟外国家的感受?美国对未来作何打算,将采取更开放的态度,还是坚持对同盟体系外国家采取排斥立场?中国民众对美日同盟的看法越来越负面,这是否会把中国推向另外抱团的方向?这是美国必须面对的问题。
基辛格:从操作层面看,“再平衡”战略并没有给美国在本地区的军事部署带来实质性变化,也许增加一些军力,也是从中东撤军的结果。我在《论世界秩序》中写到这样的观点,中国的战略是,将美国军力推向尽可能远离中国边界的地方,并且在开发这样的军事能力,这是可以理解的,任何理性的政府都会这么做。
美中签署《上海公报》以来,美方一直明确表达了坚决反对任何国家在亚洲和世界寻求霸权的立场。现在的问题是:两国如何在实现自己目标的同时,不给对方带来压力?也就是说,中国如何在满足合理安全需求的同时,不给外界要将美国赶出南海的印象?美国如何在不过度接近中国边界的情况下,满足自身安全需求?这在我看来是战略性难题,但我不认为美国试图将中国逼入墙角,剥夺中国行动自由。
冷战期间,美苏达成两项制度性安排,一是直通克里姆林宫的热线电话,二是相互通报海上重大行动,双方遵循一定规则,避免迎头相撞。尽管用到热线情况不多,一旦用上就是真格的。如果中美能建立类似安排,出现危机时就管用。
傅莹:中国军队是世界上最独立于美国的军队之一,也是长期受美国拒绝和排斥的结果。从美国对威胁评估的角度,您觉得中国军力在世界上排第几?美国不会侵略中国本土,中国也不会去攻占美国,关注中国威胁的依据是什么?
基辛格:在战略圈的讨论中,总是有对中国威胁的关注。我完全反对美中军事冲突,这对两国都将是灾难性的。我从未听到任何哪怕是观点极端的人,说过美国应当入侵中国。一般观点是,如果中国对邻国施加军事压力,美国必须介入,比如在南海。但从中国历史看,我不认为军事入侵是中国对待他国的方式。美国关于中国的辩论中,没人主张击败中国,也没有任何学派的观点认为美国应打击中国或在军事上削弱中国。
傅莹:中国奉行防御性国防政策,这是宪法规定的。正因如此,美国近期采取的行动和腔调使得其威胁意味更加浓厚。美国战略界人士对中国负面看法的主要原因,是认为中国在海上对邻国示强,中国人感受到的美国威胁也主要来自海上方向。尤其让很多中国人不满的是,近年每次邻国与中国出现纠纷,不管发生了什么,无论是非曲直,美国总是偏袒和支持向中国挑衅的一方。
基辛格:我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听到中方官员谈南海问题时说,如果这代人无法解决,就留给下一代人,这应该是官方立场。在此基础上,可以探讨如何就避免采取使局势恶化的行动和维持现状达成共识,当然还要界定现状是什么。其次,很多美国人认为,中国把航行自由看作是中国给予美国的特殊待遇,中方如果能明确讲航行自由是一项国际权利,这两点将有助于拔掉南海问题这根刺儿,减少对美中关系的负面影响。
傅莹:公海的航行自由无疑是一个国际性原则。西太平洋航线的商业航行自由从未受到影响,近年航运价格一直低迷也说明,并不存在安全因素影响。中国是贸易大国,维护商业航道自由畅通对我们至关重要。据我观察,美国人频繁拿航行自由说事,指的是海军的航行自由吧?
基辛格:海军的行动自由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有规定,这些适用于南海。
傅莹:这两方面分开来讲比较好,混到一起对外界是误导。如果两国海军能就重大军事行动相互通报和海上的一些行为规范达成某种安排的话,会解决不少问题。
美方不能对中国“桌面上握手,桌底下踹脚”
基辛格:从哲学角度看,我们都存在一些问题。例如,无论世界上发生什么事,比如说中东问题,美国报纸都会说应该在美国领导下解决,而不会认为可以依据某些原则来解决。这是美国的惯性思维,必须调整,但需要时间。
傅莹:美国主导的世界秩序是否会逐步开放或者调整?
基辛格:不会,美国人习惯了,对他们来说,世界就该是这样组织的。外国人好像总以为,在美国的什么地方有个大方案,由政府来执行,实际上从来不是这样。美国政府的运作方式是,遇到问题就处理问题。中国人很不一样,你们的方式是概念化的,善于讲动机、讲思维方式,而我们这儿不考虑这些。
傅莹:中国需要积累国际经验,我们在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解释自己的做法方面可以进一步改善。需要更及时地向世界做出说明,减少误解、避免误读,因为那会留下被人利用的空间。
基辛格:美国总统大选的政治竞争很快就要开始了,共和党候选人很有可能对奥巴马与中方达成的任何协议都提出批评。如果哪个候选人批评他对中国让步太多,你们不必太在意,竞选期间的言论不代表共同立场。
傅莹:我认为中方重视与美方就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探讨并合作,但美方不能在“桌子上面跟中国握手,桌子下面对中国踹脚”。当今时代,外交政策的制定不仅是领导人和精英层的事,也有民众和媒体的参与, 决策层不能不考虑他们的观点和意见。
基辛格:这是现代外交的一大难题。但是我这样讲是希望人们能理解美国内部有自己的困难。
傅莹:你怎么看中日关系?
基辛格:美国希望避免中日发生战争,虽然美日有同盟关系,但美不会有意鼓励日本采取任何导致战争的军事行动或者政策。据我所知,美国的政策里没有任何利用日本反对中国的成分。我们应鼓励中国与日本保持良好关系。我主张构建一个亚洲与太平洋共同体,各国都参与其中,美中进行协调合作。
傅莹:你设想的共同体与军事同盟是什么关系?中国领导人也提出打造命运共同体,你的想法是否有交集?
基辛格:我讲的亚太共同体的实质是美中之间的谅解,也包含所有大国。这样就不必担心要面对类似于一战前的那种冲突局面,那个时代,国家按照势力均衡的原则选边站队。
我最担心、思考最多的,是当今世界秩序所发生的变化。19世纪以来世界秩序的中心在欧美,21世纪世界秩序的中心在亚太。亚洲最大的变量是中国在未来20年的持续增长,中国的选择将影响和改变世界。美国必须考虑还有多少时间、多少空间可以维持现存秩序,并需要构思未来的世界秩序。▲
(责编:覃博雅、常红)
善意回帖,理性发言!
使用其他账号登录:
恭喜你,发表成功!
请牢记你的用户名:,密码:,立即进入修改密码。
s后自动返回
5s后自动返回
恭喜你,发表成功!
5s后自动返回
最新评论热门评论
24小时排行&|&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by .cn. all rights reserved查看: 6404|回复: 21
[] The new world order 新的世界秩序
积分原创译作
马上注册 与译者交流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
本帖最后由 gangangwen 于
22:42 编辑
Diplomacy and security after Crimea
后克里米亚时代的外交与安全
The new world order
新的世界秩序
The post-Soviet world order was far from perfect, but Vladimir Putin's idea for replacing it is much worse
后苏联时代的世界秩序远非完美,但普京欲取而代之的秩序更不怎么样。
Mar 22nd 2014 | From the print edition
&&1 “IN PEOPLE'S hearts and minds,” Vladimir Putin told Russia's parliament this week, “Crimea has always been an inseparable part of Russia.” He annexed the peninsula with dazzling speed and efficiency, backed by a crushing majority in a referendum. He calls it a victory for order and legitimacy and a blow against Western meddling.
弗拉基米尔·普京曾在本周对俄罗斯议会说:“在人们的心目中,克里米亚始终都是俄罗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在一场全民公决中获得了压倒性多数的支持后,他以令人眩晕的速度和效率兼并了这个半岛。在他看来,这是一场秩序和合法性的胜利,是对西方干预的一次回击。
&&2 The reality is that Mr Putin is a force for instability and strife. The founding act of his new order was to redraw a frontier using arguments that could be deployed to inflam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dozens of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Even if most Crimeans do want to join Russia, the referendum was a farce. Russia's recent conduct is often framed narrowly as the start of a new cold war with America. In fact it poses a broader threat to countries everywhere because Mr Putin has driven a tank over the existing world order.
事实上,普京这股力量会带来不稳定和冲突的力量。他的新秩序的奠基之作就是利用可能被全世界数十个地方用以挑起领土争端的协议来重新划分边界。纵然绝大多数克里米亚人的确想脱乌入俄,这场全民公投也依然是一场闹剧。将俄罗斯的行为单单定义为同美国之间的新一轮冷战的开端太过狭隘。 实际上,这种行为会因为普京已把坦克开过现有之世界秩序而给各国带来更广泛的威胁。
The embrace of the motherland
祖国的拥抱
&&3 Foreign policy follows cycles. The Soviet collapse ushered in a decade of unchallenged supremacy for the United States and the aggressive assertion of American values. But, puffed up by the hubris of George Bush, this “unipolar world” choked in the dust of Iraq. Since then Barack Obama has tried to fashion a more collaborative approach, built on a belief that America can make common cause with other countries to confront shared problems and isolate wrongdoers. This has failed miserably in Syria but shown some signs of working with Iran. Even in its gentler form, it is American clout that keeps sea lanes open, borders respected and international law broadly observed. To that extent, the post-Soviet order has meaning.
外交政策常常是在转了一圈之后又回到原点。苏联的崩溃为美国带来了一段为期十年的霸权天下无敌的时代和美式价值观好斗成性的时代。但是,由于小布什的傲慢自大过度膨胀,这个“单极世界”已经被呛死在伊拉克的尘埃之中。之后,奥巴马基于美国可以联合其他国家面对共同的难题和孤立不听话者的信念,一直在尝试推行一种更具合作性的策略。此种策略已在叙利亚遭遇惨败,却在同伊朗的合作中显示出一些成效。纵然美国影响力的外在表现已经温和了许多,但是依然在维持着海上航道的畅通,依然能够让边界得到尊重,依然可保证国际法得到广泛的遵守。如此,后苏联时代的秩序才具有意义。
&&4 Mr Putin is now destroying that. He dresses up his takeover of Crimea in the garb of international law, arguing for instance that the ousting of the government in Kiev means he is no longer bound by a treaty guaranteeing Ukraine's borders that Russia signed in 1994, when Ukraine gave up nuclear weapons. But international law depends on governments inheriting the rights and duties of their predecessors. Similarly, he has invoked the principle that he must protect his “compatriots”—meaning anybody he chooses to define as Russian—wherever they are. Against all evidence, he has denied that the unbadged troops who took control of Crimea were Russian. That combination of protection and subterfuge is a formula for intervention in any country with a minority, not just a Russian one.
普京正在摧毁这种局面。他给自己吞并克里米亚的行为披上了国际法的外衣;他以基辅政府已被罢黜为例争辩说,他已经不再受与乌克兰在1994年放弃核武器后所签订的保障乌国边界的协议的约束了。但是,国际法是建立在现政府承继前任政府的权力和义务的基础上的。同样,他一直在援引必须保护身处任何地方的“同胞”的原则。面对所有的证据,他一直在否认接管克里米亚的没有标示的部队是俄军。这种混合了保护和借口的介入模式可被任何拥有少数民族的国家所使用,不仅仅是俄罗斯的模式。
&&5 Brandishing fabricated accounts of Ukrainian fascists threatening Crimea, he has defied the principle that intervention abroad should be a last resort in the face of genuine suffering. He cites NATO's bombing of Kosovo in 1999 as a precedent, but that came after terrible violence and exhaustive efforts at the UN—which Russia blocked. Even then Kosovo was not, like Crimea, immediately annexed, but seceded nine years later.
当他用力地挥舞着被捏造出来的乌克兰法西斯主义者正在威胁克里米亚的罪状时,他已经违背了介入别国的行为应当是在面对真正的痛苦时充当最后手段的原则。他说,北约在1999年空袭科索沃就是违背这一原则的一个先例。但是,空袭科索沃的决定是在骇人的暴力和联合国的不懈努力遭到俄罗斯阻挠的情况下才做出的。即便是那时的科索沃,也没有像克里米亚这样被立即兼并,而是在9年之后才脱离[塞尔维亚获得独立]。
&&6 Mr Putin's new order, in short, is built on revanchism, a reckless disdain for the truth and the twisting of the law to mean whatever suits those in power. That makes it no order at all.
总之,普京的新秩序是以复仇主义为基础的,是对真相的不计后果的藐视,是歪曲法律以迎合掌权者的行为。这使得这种秩序根本没有秩序可言。
&&7 Sadly, too few people understand this. Plenty of countries resent American primacy and Western moralising. But they would find Mr Putin's new order far worse. Small countries thrive in an open system of rules, albeit imperfect ones. If might is right, they have much to fear, especially if they must contend with an aggressive regional power. Larger countries, especially the new giants of the emerging world, face less threat of bullying, but an anarchic, mistrustful world would harm them all the same. If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re robbed of their meaning, India could more easily be sucked into a clash of arms with China over Arunachal Pradesh or Ladakh with Pakistan. If unilateral secession is acceptable, Turkey will find it harder to persuade its Kurds that their future lies in making peace. Egypt and Saudi Arabia want Iran's regional ambitions to be tamped down, not fed by the principle that it can intervene to help Shia Muslims across the Middle East.
可悲的是,只有很少的人明白这一点,而太多的国家都在憎恨美国的霸权和西方的说教。但是,他们会发现,普京的新秩序更糟糕。小国可以在一种开放的法治体系中繁荣发展,虽然这种体系还不完美。倘若强权即是公理,这些小国就会有太多的担心,特别是在他们必须同一个好斗的地区性大国进行抗争时更是如此。更大的国家,尤其是新兴世界的新兴大国,他们所面对的恃强凌弱的威胁会有所减少,但是一个无法无天的多疑的世界同样会对他们造成伤害。倘若国际条约被强行剥离了其原有的含义,印度可能更容易为了阿鲁纳恰尔邦与中国,为了拉达克同巴基斯坦而卷入武装冲突。如果单方面的脱离被接受,土耳其就难以用未来在于达成和平来说服库尔德人;埃及和沙特会希望伊朗的地区性野心因其介入中东以帮助什叶派穆斯林的目的没有得逞而有所收敛。
&&8 Even China should pause. Tactically, Crimea ties it in knots. The precedent of secession is anathema, because of T the principle of unification is sacrosanct, because of Taiwan. Strategically, though, China's interests are clear. For decades, it has sought to rise peacefully within the system, avoiding the competition that an upstart Germany launched against Britain in the 19th century and which ended in war. But peace is elusive in Mr Putin's world, because anything can become a pretext for action, and any perceived aggression demands a riposte.
甚至就连中国也应当三思。从战术上来讲,克里米亚同中国息息相关。因为西藏,分裂之先例可恨可恶;因为台湾,统一之原则神圣不可侵犯。从战略角度来讲,中国的利益是明确的。几十年来,她一直在寻求体制内的和平崛起,避免出现像崛起的德国在19世纪对英国发动的那种最终以战争而结束的竞争。但是,在普京的世界中,和平是虚幻的,因为任何事情都可以变成行动的借口,任何被认为是入侵的行为都要对之进行反击。
Act now or pay later
立即行动以免后患
&&9 For Mr Obama, this is a defining moment: he must lead, not just co-operate. But Crimea should also matter to the rest of the world. Given what is at stake, the response has so far been weak and fragmented. China and India have more or less stood aside. The West has imposed visa sanctions and frozen a few Russians' assets. The targets call this a badge of honour.
这是奥巴马的关键时刻:他必须领导,而不仅仅是合作。但是,克里米亚也应当事关其他国家。鉴于局势之危急,迄今的应对既软弱又不统一。中国和印度始终袖手旁观。西方业已实施了签证制裁,并且还冻结了部分俄罗斯人的资产。但是被制裁者却把制裁当成一种荣誉勋章。
10 At the very least, the measures must start to exceed expectations. Asset freezes can be powerful, because, as the Iran sanctions showed, international finance dreads being caught up in America's regulatory machinery. Mr Putin's kleptocratic friends would yelp if Britain made London unwelcome to Russian money linked to the regime. France should withhold its arms sales to R and, in case eastern Ukraine is next, Germany must be prepared to embargo Russian oil and gas. Planning should start right now to lessen Europe's dependence on Russian energy and to strengthen NATO.
制裁措施最起码得从现在开始就超出预期。正如对伊朗制裁所显示的那样,资产冻结会因为国际金融劣迹落入美国监管机器之手而变得有力。普京的盗贼朋友会因为英国政府要求伦敦对与现政权有关联的俄罗斯资金持不欢迎的态度而惊声尖叫。法国应当撤回对俄军售;万一东乌克兰成为下一个,德国必须做好对俄罗斯石油和天然气实施禁运的准备。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会因为计划马上开始执行而出现松动,强化北约的目也会因之而得以实现。
11 Ukraine needs short-term money, to stave off collapse, and longer-term reforms, with the help of the IMF, backed by as much outside advice as the country will stomach. As a first step, America must immediately pay its dues to the fund, which have been blocked by Congress for months.
乌克兰需要短期资金来避免崩溃,需要在IMF的帮助下,在尽可能多地得到外部建议的支持下,进行长期的改革。作为第一步,美国必须立即按计划支付已在国会耽搁了数月的资金。
12 Even if the West is prepared to take serious measures against Mr Putin, the world's rising powers may not be inclined to condemn him. But instead of acquiescing in his illegal annexation of Crimea, they should reflect on what kind of a world order they want to live under. Would they prefer one in which states by and large respect international agreements and borders? Or one in which words are bent, borders ignored and agreements broken at will?
纵然西方已经做好了对普京采取严厉手段的准备,世界上那个正在崛起的国家也许不会倾向于谴责普京。但是,在默许普京非法兼并克里米亚之余,他们更应当考虑一下,他们到底想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秩序中。是更愿意活在一个各国尊重国际协议和边界的世界秩序之中呢,还是更倾向于那是一个言而无信、边界可以被无视、协议可以被随意打破的秩序呢?
From the print edition: Leaders
原创译作 +5
积分原创译作
Diplomacy and security after Crimea
后克里米亚时代的外交安全'
外交与安全
Similarly, he has invoked the principle that he must protect his “compatriots”—meaning anybody he chooses to define as Russian—wherever they are.
同样,他始终在援引必须保护身处任何地方的“同胞”的原则,这意味着凡是被他所选定的人都可称之为俄罗斯人。
同样,他坚称必须要保护“同胞”,只要任何一个人被他认定为俄罗斯“同胞”,不管此人身在何方,都适用他的保护原则。
联合国的不屑努力
这更本就是无秩序可言。
这根本没什么秩序可言。
they have much to fear
这些小国就会有太多的担心
让他们恐惧的东西会更多
Planning should start right now to lessen Europe's dependence on Russian energy and to strengthen NATO.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会因为计划马上开始执行而出现松动,强化北约的目也会因之而得以实现。
必须马上启动计划降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并强化北约。
@pwj182000 详见PM.&
积分和微分有什么区别啊?好久没来了~~&
这个敢说你错了。 invoked the principle 引用。。。原则来保护俄罗斯人。
原来这么翻得。最后心血来潮改成现在这样的。&
积分原创译作
1 after Crimea
后克里米亚时代
【下面的后苏联时代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认同,但是这儿的后克里米亚时代,会让人摸不着头脑吧?为什么是后克里米亚时代?是说克里米亚被兼并后?克里米亚事件已经完结了吗?的确是一个标志性事件吗?】
2&&Vladimir Putin's idea for replacing it
普京欲取而代之的想法
【“想法” 不准确,易让人误解,idea仅仅是普京欲取代之。实际上idea是 普京欲取而代之而提出的新的世界秩序。】
3&&He annexed the peninsula with dazzling speed and efficiency, backed by a crushing majority in a referendum
在得到了一场压到多数而获胜的全民公投的支持后,他以令人目瞪口呆的速度和效率兼并了这个半岛
克里米亚公投中亲俄派以压倒性优势胜出,得此支持,普京以颇令人头晕目眩的速度和效率兼并了这个半岛
4 He calls it a victory for order and legitimacy and a blow against Western meddling.
在他看来,这是一场为了秩序和合法性的胜利,是对西方干预的一次反击。
在他看来,秩序和合法性取得了胜利,西方干预势力也因此遭重击。
5 The reality is that Mr Putin is a force for instability and strife
普京所代表的是一种会带来不稳定和冲突的力量
【is 和 represents 有区别】
6 The founding act of his new order was to redraw a frontier using arguments that could be deployed to inflame territorial disputes in dozens of places around the world
他建立新秩序的行为意在利用可能会让全世界数十个国家陷入领土争端的论据来重新划份边界。
【founding 起到基石角色的, Establish or originate (an institution or organization),所以founding act of his new order 是 “他的新秩序中,最基本的一种行为是……”
places 不一定是&&国家】
7 Even if most Crimeans do want to join Russia, the referendum was a farce
即便是大多数克里米亚人确实想加入俄罗斯,那场全民公投也是一场闹剧
【转折意味翻译的不够强烈: 纵然绝大多数克里米亚人的确想脱乌入俄,这场全民公投也依然是一场闹剧】
8 Russia's recent conduct is often framed narrowly
狭隘地固定在同美国开启新冷战的框架内
【觉得这个地方 frame 可以不必译出 “狭隘地定义为与美国之间新一轮冷战的开端”】
9 In fact it poses a broader threat to countries everywhere because Mr Putin has driven a tank over the existing world order
实际上,这种行为会因为普京已把坦克开过现有之世界秩序而给各国带来更广泛的威胁。
但实际上,普京已驾坦克碾过现有之世界秩序,各国都受到了更广泛的威胁。
1。应该是西方已经给克里米亚事件定位于新冷战的开始。在他们看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2。对。普京欲取而代之的新秩序。和前面的呼应起来。
3。按照直译派的标准,原文里面没有亲俄派的字眼。在得到了。。。。&
原创译评 +3
营养大大的。感谢!
积分原创译作
本帖最后由 fsz 于
09:44 编辑
Diplomacy and security after Crimea
后克里米亚时代的外交安全'
外交与安全
Similarly, he has invoked the principle that he must protect his “compatriots”—meaning anybody he chooses to define as Russian—wherever they are.
同样,他始终在援引必须保护身处任何地方的“同胞”的原则,这意味着凡是被他所选定的人都可称之为俄罗斯人。
同样,他坚称必须要保护“同胞”,只要任何一个人被他认定为俄罗斯“同胞”,不管此人身在何方,都适用他的保护原则。
这个敢说你错了。 invoked the principle 引用。。。原则来保护俄罗斯人。
Planning should start right now to lessen Europe's dependence on Russian energy and to strengthen NATO.
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会因为计划马上开始执行而出现松动,强化北约的目也会因之而得以实现。
必须马上启动计划降低欧洲对俄罗斯能源的依赖程度,并强化北约。
原来这么翻得。最后心血来潮改成现在这样的。
这篇稿子许多地方直接由被动是出于职业习惯。
翻得太精彩了
请问怎么获得积分~~本人苦逼考研党,想学习一下各位大神
积分原创译作
1 after Crimea
后克里米亚时代
【下面的后苏联时代已经为人们所熟知、认同,但是这儿的后克里米亚时代,会 ...
1。应该是西方已经给克里米亚事件定位于新冷战的开始。在他们看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2。对。普京欲取而代之的新秩序。和前面的呼应起来。
3。按照直译派的标准,原文里面没有亲俄派的字眼。在得到了。。。。全民公投的支持后。存疑。
4。读英文的感觉是:普京把此次事件称之为。。。的胜利,是对。。。的反击。你的译文传达的意思要弱一些。
5。同意。原来就是:普京是一种不稳定和冲突之力。但是,for在这里该怎么讲呢?普京身上体现着。。。。?
6。这里再次暴露自己的无知无畏。原谅这一会吧。。下次一定改。向毛主席保证。
8。表状态。换个说法:俄国最近的行为表明,她仍然身陷与美国开启一场新冷战的固定思维之中。
9。从英文来看是这样:实际上,这种新秩序会给全世界带来一种更为广泛的威胁,因为普京已经驾驶坦克碾过了现有之秩序。按照汉语的习惯,把因为挪到前面。所以,妾以为,你的译法不够强烈。
积分原创译作
1。应该是西方已经给克里米亚事件定位于新冷战的开始。在他们看来,是一个标志性的事件。
2。对。普京欲 ...
3 的确没出现 亲俄派,可是crushing 本身表 “压倒性的”, 哪方压倒哪方呢?私以为应该指出来,否则back也不好处理。这个地方意译好一点
4 同意你的观点,直译语气强一点,只是 【这是一场为了秩序和合法性的胜利】意思偏差,victory for order and legitimacy 中的for不是指“为了”,而是“。。。的胜利”。另外,blow没有 “反击”之意,还是保留愿意较好
所以,【在他看来,这是秩序和合法性的胜利,是对西方干预的一次重击】
5 试译:【事实上,普京这股力量带来的是不稳定和冲突。】
8 怎么表的状态?我觉得这句话应该和下句对比来看,这句narrowly framed 下句接着说In fact it poses a broader threat ,narrowly和broader相对应,意指 将俄国的行为单单定义为新一轮冷战的开端太过狭隘,它还会给全世界各国带来更广泛的威胁
9 直译虽好,这种闭合结构不太好理解啊
backed一句,把全民公决换成主语:在一场全民公决以压倒性的多数给他提供了支持之后&
founding act 一句:他的新秩序的奠基之作就是利用可能会被全世界数十个地方用以挑起领土争端的协议来重新划分边界。&
积分原创译作
翻得太精彩了
参与译文评论,或直接发表译文。我也准备考研的说
Powered by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光明会 新世界秩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