跆拳道腿法大全精神是什么~

ITF跆拳道的精神修养_跆拳道_健康_阿邦网
ITF跆拳道不仅注重威力和技术,而且强调严格纪律,高超的技术和强劲的精神教育,教给人们思考和生活的方式,培养人们的克制力和崇高的人格,所以不少人说他是一种近乎信仰的武术。
穷极一生发展推广他的跆拳道,把跆拳道融入了他的人生,也是他人生中的信仰。他那刚毅的性格和热烈的爱国精神,无人所及,面对威逼利诱、打击迫害,没有征服崔将军的意志。这就是为什么跆拳道能够风靡世界的原因,不仅仅只是跆拳道的强大威力和技术。跆拳道的礼仪、廉耻、忍耐、克己、百折不屈的五条精神,是作为武术家修炼的基础。否则,跆拳道就失去了灵魂。
ITF跆拳道的精神修养 来源:周福星
这是人类要遵守的最高规范,是教化人类的手段。而且,又是很多圣人君子为了搞好集体生活而定下的不成文的法规。因此,所有学员至少要为遵守以下礼仪范畴中几项最低限度的要求,尽自己最大的努力。
1. 高昂相互谅解的精神。
2. 对于诽谤或侮辱他人的恶习应感到羞耻。
3. 谦虚、互相尊重人格。
4. 提倡人道主义和正义感。
5. 师范与学员、前辈与晚辈的关系应明确。
6. 处事要符合礼仪。
7. 尊重他人的所有物。
8. 不论问题的大小,坚持公平原则,慎重处理。
9. 不送不收心中含糊的礼物。
要学会分辨是非。如果做错了事,在良心上不管是对三岁孩童还是任何平凡之人都应自觉惭愧,无地自容。例如:
跆拳道栏目:
新手必读:
您要回复的是:
跆拳道知识栏目最新文章砺道新理念跆拳道孙爱林:跆拳道魅力是它的精神_文体艺术_教育专访 _德照网
砺道新理念跆拳道孙爱林:跆拳道魅力是它的精神
  12月1日,在砺道国际跆拳道馆内,几个学员正打得沙袋砰砰作响。由于当天是道馆的放假日,孙爱林难得休息一下。一旁挂着的跆拳道服上,黑色腰带显得格外显眼。  孙爱林是一名跆拳道教练,毕业于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的他如今已拥有黑带六段的段位,要晋升到这样的段位,需要经过14道关的考核,而云南拥有这样段位的人为数并不多。  孙爱林说,自己个子小,最初学习跆拳道是想让自己变强,如今他的一生已经与跆拳道联系了起来。  “昆明其实是中国跆拳道的发源地,但是在跆拳道竞技方面却显得落后,作为云南跆拳道第三代推广人,我希望将更多的中国文化与跆拳道相结合,推动昆明的跆拳道发展。”孙爱林说。  文科男生的“功夫梦”  孙爱林出生在曲靖一个普通家庭,家中有4兄妹。父亲是一个普通的工人,母亲是一个地道的农民。从小孙爱林的个子在小朋友里都不算高,长到最后也不到一米七,因此他从小就有一个“功夫梦”。  “我跟所有男人一样,都有一个变强大的梦想,我个子小有优势,因此从小就喜欢舞刀弄棒。”一转眼到了上大学的年纪,这个从小就有“功夫梦”的小个子男生却考入了云南师范大学专习中文。  1996年,孙爱林踏上了来昆求学之路。“我家兄弟姐妹比较多,家里经济条件也不是很好,当时想着中文系要简单一点,毕业难度不大。”孙爱林坦言,当时还是希望早点工作为家里分担,而这次来到昆明上学的机会让他接触到影响自己一生的东西——跆拳道。  当时昆明的跆拳道馆不算太多,大多数学员都在陆军讲武堂附近的一家跆拳道馆学习。孙爱林坦言,第一次踏进道馆,自己有点害怕,怕挨打,但是后来被氛围所感染,恐惧变为兴奋。  “我的性格算比较内向的,但是学习跆拳道后我有了更多的担当,通过训练形成的自信心也是前所未有的。”孙爱林说,跆拳道是改变自己一生的运动。  1999年孙爱林大学毕业,和很多师范大学毕业的学生一样,他到了一家教育集团,当了一名初中毕业班的老师,在这期间他还参加了很多跆拳道比赛,这样的日子持续了6年,最终“鱼与熊掌不可兼得”,他辞去了学校的工作。“一有比赛任务,那段时间就得抽出来,时间长了学校领导也有意见。”  跆拳道运动相对于武术、散打来说,前些年在国内的知晓度并不高。随着陈中、吴静钰这些奥运会冠军的出现,大众的视线才转移到跆拳道上来。  孙爱林目前是世界跆拳道联盟的黑带六段,按照分级,黑带前有九级,黑带后又分九段。黑带六段在云南跆拳道运动员当中并不算多,对于这样的成绩孙爱林并不愿多提。“有很多人段位虽然不高,但是跆拳道的造诣已经很高了,段位更多的是说明在这项运动上历练的时间比较长。”  孙爱林说,自己已从事跆拳道教育近20年时间,而在昆明这项运动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86年,昆明可以说是中国跆拳道的发源地、“革命老区”。  在孙爱林的眼中,提到中国跆拳道的发展,自己师傅的师傅李践是一个不得不提的人物。根据公开资料显示,李践是昆明人,1986年他在中国率先发起跆拳道运动,发行了中国第1本跆拳道专著,培养出38位省级、国家级跆拳道冠军,被中国跆拳道示范团授予名誉团长。而更为云南人所知的是,李践还是云南风驰传媒的创始人。  “我的师傅岳维传就是师从李践老师,他也是国内最早从事跆拳道运动传播和推广的教练之一,算得上昆明第二代跆拳道领军人物之一。”孙爱林说,正是这些老前辈的努力,跆拳道在昆明的起步很早,如今跆拳道运动在昆明民间体育发展方面取得不错的成绩。  “记得2004年去天津比赛时,在出租车上师傅根本不知道我们所说的跆拳道馆,那个时候昆明已经很容易便可以看到。”孙爱林如是说。  非常在意培养优秀队员  孙爱林学习跆拳道的年代是中国跆拳道运动的起步阶段。他说,刚刚接触跆拳道时正规比赛不算多,自己参赛的机会也不算太多,印象最深的是有一次跆拳道大赛自己拿了一半的奖牌。  虽然没有太多比赛的机会,但是孙爱林还是得到了很多去国外学习的机会。在他摆放的一面荣誉墙上,除了汉语证书外,英文、韩文都有,韩国国技院还为他颁发了跆拳道杰出贡献奖。  “2006年,中国组织了上百人去韩国国技院学习,我也在其中,那次我对跆拳道运动有了一个全面的认识,毕竟韩国是世界跆拳道的起源地,我也可以将学到的东西带回国内。”孙爱林说,在跆拳道的道路上他更多的努力在于培养一些年轻队员,在昆明推广跆拳道运动的发展。  “我在意的是培养一些优秀的队员,在训练和比赛当中给予运动员一定的指导,最终帮助他们拿到冠军。”孙爱林说,在今年云南省第十四届运动会比赛当中,他是昆明市代表队的教练,最终取得了1金、4银、6铜的成绩。而在之前,昆明市跆拳道锦标赛当中他所带的16名运动员,取得了13个冠军、10个亚军、6个季军。“记得我教的学生中最长的有15年,之前还是一个小孩子,如今都是1.8米的大小伙子了,可是仍然热爱跆拳道,这是让我非常欣慰的。”孙爱林说。  多了出国学习的机会,孙爱林也认识了不少国内的跆拳道高手,这些人当中有很多已成为了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的成员。“不久前,中国国家跆拳道示范团还来到云南推广跆拳道技术,这些优秀的教练员对云南跆拳道的发展起到很好的帮助作用。”孙爱林说,一旦学员能够进入国家示范团就有机会作为后备人才输送给国家队。  对于当前中国的跆拳道发展情况,孙爱林说,在跆拳道竞技方面浙江、北京、广东等省份走在前列,云南虽然在跆拳道推广方面成绩不错,但竞技水平不算太高。  跆拳道首堂课要学会尊重  孙爱林说,跆拳道虽然起源于韩国,但进入中国推广这么多年,已经融入了中国文化。“就拿我师傅教我的内容来说,赋予跆拳道更多的意义在于做人做事、战胜自我、走向成功,这些思想与韩国所提到的概念就有所不同。”  在孙爱林的日常教学中孩子仍然是一个最大的群体,每逢家长将孩子托付到他的手中,这些家长往往面临孩子的成长问题。“遇到最多的情况就是小孩子在家里面闹翻天,来到外面后却显得十分怯懦。”  孙爱林说,在教授这些学生的时候,第一堂课就是让这些学生学会尊重对方,并且学会独立完成一些事情。而在训练的过程中,则要学会关注身边的人,学会帮助他人,通过训练挑战自己,有了这种精神才会在学习和生活中取得成功。  如今,距离首次踏入跆拳道道馆已经过去将近20年的时间,孙爱林也从一个毛头小伙子成为一名大叔,但是踏上赛场的那份初衷始终没变。“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是坚持下来就是跆拳道精神的体现,我也将会继续在云南推广跆拳道运动。”孙爱林说,未来他将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云南跆拳道的属性,提高云南跆拳道竞技水平,让这种运动成为非常阳光、健康的运动方式。  人物名片  孙爱林  世界跆拳道联盟黑带六段,砺道新理念跆拳道国际教育机构创始人,中国跆拳道协会晋级考试官。从事跆拳道教育近20年,培养出国家级、省级、市级各类跆拳道冠军98名,亚军118名,季军138名。  2001年创办云南省青少年跆拳道培训中心(砺道馆)任校长至今;2004年到天津参加世界武道跆拳道联盟教练员培训,获得“中国区优秀教练员”称号;2004年、2005年连续两届荣获世界武道跆拳道联盟“中国区优秀国际裁判员”称号。  对话  跆拳道魅力  是它的精神  都市时报:你本身是一名文科生,为何最后选择跆拳道作为自己的专业?  孙爱林:从小我的个子就比别人小,因此像所有男人一样都想变强大,从小喜欢武术,而之所以选择跆拳道是因为来到昆明后遇到一群喜爱跆拳道的朋友。  都市时报:你接触跆拳道近20年时间,最大的成就感是什么?  孙爱林:我在意的并不是自己拿到多少荣誉或者获得什么段位,而是看到自己教授的学生能够取得比赛的胜利,看到跆拳道运动在昆明不断发展。  都市时报:对你来说跆拳道最重要的东西是什么?  孙爱林:跆拳道最大的魅力其实是它的精神,其中“道”字最重要,包含了“礼义廉耻、
忍耐克己、百折不挠”,而传递到中国后很多文化就加入进去,教会做人的道理。  都市时报:对于跆拳道有没有一个自己的想法?  孙爱林:这么多年过去了有很多人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是坚持下来就是跆拳道精神的体现,
我也将会继续在云南推广跆拳道运动,让这种运动成为非常阳光、健康的运动方式。同时,创新跆拳道的教学方向和教学理念,将更多的中国文化融入跆拳道运动中,让跆拳道贴上更多的中国标签。
本文来源:&&&&&&
责任编辑:dz01
更多关于孩子教育问题,请关注&
0 条评论&网友评论文明上网理性发言,请遵守新闻评论服务协议
Copyright (C) 德照教育版权所有 鲁ICP备号 工商联认证机构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跆拳道训练方法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