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志裴松之注白话版带拼音的

裴松之注《三国志》今译(1)
我的图书馆
裴松之注《三国志》今译(1)
&&魏书一 · 武帝纪第一
《三国志》原文:太祖武皇帝,沛国谯人也,姓曹,讳操,字孟德,汉相国参之后。
裴松之注:《曹瞒传》曰:太祖一名吉利,小字阿瞒。
王沈《魏书》曰:其先出於黄帝。当高阳世,陆终之子曰安,是为曹姓。周武王克殷,存先世之后,封曹侠于邾。春秋之世,与于盟会,逮至战国,为楚所灭。子孙分流,或家于沛。汉高祖之起,曹参以功封平阳侯,世袭爵土,绝而复绍,至今適嗣国于容城。
译文:《曹瞒传》记载:曹操还有一个名字叫吉利,小字阿瞒。
王沈《魏书》记载:曹氏先祖出自于皇帝。在高阳氏统治时期,陆终之子叫曹安,这是曹姓的由来。周武王攻克殷商后,保存了曹家先世的后代,并加封曹侠于邾(zhu)。春秋时代,曹氏家族曾经参加过诸侯会盟,直至战国,被楚国所灭。曹氏子孙只有分流,有一支族人流落到了沛地。汉高祖刘邦起兵之时,族人曹参因战功被封为平阳侯,由此曹氏世代承袭了爵位和封地,子孙香火不断,至今后嗣尚受封国于容城。
原文:桓帝世,曹腾为中常侍大长秋,封费亭侯。
裴松之注:司马彪《续汉书》曰:腾父节,字元伟,素以仁厚称。邻人有亡豕者,与节豕相类,诣门认之,节不与争;后所亡豕自还其家,豕主人大惭,送所认豕,并辞谢节,节笑而受之。由是乡党贵叹焉。长子伯兴,次子仲兴,次子叔兴。腾字季兴,少除黄门从官。永宁元年,邓太后诏黄门令选中黄门从官年少温谨者配皇太子书,腾应其选。太子特亲爱腾,饮食赏赐与众有异。顺帝即位,为小黄门,迁至中常侍大长秋。在省闼三十余年,历事四帝,未尝有过。好进达贤能,终无所毁伤。其所称荐,若陈留虞放、边韶、南阳延固、张温、弘农张奂、颍川堂溪典等,皆致位公卿,而不伐其善。蜀郡太守因计吏修敬于腾,益州刺史种暠于函谷关搜得其笺,上太守,并奏腾内臣外交,所不当为,请免官治罪。帝曰:“笺自外来,腾书不出,非其罪也。”乃寝暠奏。腾不以介意,常称叹暠,以为暠得事上之节。暠后为司徒,语人曰:“今日为公,乃曹常侍恩也。”腾之行事,皆此类也。桓帝即位,以腾先帝旧臣,忠孝彰著,封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追尊腾曰高皇帝。
译文:司马彪《续汉书》记载:曹腾的父亲曹节,字元伟,素以仁厚著称于世。当年,邻居家有一头猪掉了,因与曹家的猪相像,就认定是他家的那头,曹节也不与他争,让给了他。后来,那家的猪回来了,主人非常惭愧,就把曹家的猪送了回来,还专门为此致歉,曹节微笑着接受了。这件事让乡里人敬重他的为人。曹节的长子曹伯兴,次子曹仲兴,三子曹叔兴。曹腾字季兴,年少时任黄门从官(宦官的属僚)。汉安帝刘祜(hu)永宁元年(公元121年),邓太后下诏,要求黄门令在黄门从官之中,挑选几个性格温和、谨慎的少年,去陪伴皇太子读书,曹腾有幸被选中。太子对曹腾特别喜爱,赏赐的饮食都与众不同。汉顺帝即位后,曹腾被提拔为小黄门,后又升迁到中常侍、大长秋的职务。他在宫中长达三十余年,历事四帝,从无过失。曹腾时常向朝廷推荐贤能之人,也无闪失。他所推荐的人中,如陈留郡的虞放、边韶、南阳郡的延固、张温、弘农的张奂、颍川郡的堂溪典等,都位列公卿之位,而他从不以此炫耀自己。蜀郡太守托计吏,带给了曹腾一封感激的信件,在函谷关被益州刺史种暠搜了出来,并上报了太守。太守奏呈朝廷,说曹腾身为朝廷重臣,却与地方官员交往密切,实为不当,请求朝廷予以免官治罪。皇帝说道:“这封信是别人写给他的,不是他主动要求要的,不能算是他的过错。”于是,就将种暠的奏章闲置一旁了。曹腾对此毫不介意,还时常称赞种暠,以为他尽到了自己的职责。种暠后来被提升为司徒,常对人说:“今日能位居三公之位,全是曹常侍的恩情啊。”曹腾做事的风格,大都如此。汉桓帝即位后,因曹腾是先帝旧臣,忠孝显著,进封为费亭侯,加位特进。太和三年(公元229年),追尊曹腾为高皇帝。
&注:1,黄门令:宦官首领。2,陈留郡:治所在今河南开封市东南的陈留城。3,南阳郡:治所在今河南南阳市西南的宛县。4,颍川郡:治所在阳翟,今河南禹县。5,蜀郡:治所在汉嘉,今四川省名山县北部。6,计吏:进京汇报地方政府财务情况的官吏。7,司徒:三公之一,辅助皇帝治理国家政务。
原文:养子嵩嗣,官至太尉,莫能审其生出本末。
裴松之注:《续汉书》曰:嵩字巨高。质性敦慎,所在忠孝。为司隶校尉,灵帝擢拜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为太尉。黄初元年,追尊嵩曰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并云: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之叔父。太祖于惇为从父兄弟。
译文:《续汉书》记载:曹嵩字巨高。性情敦厚谨慎,一生忠孝为本。身为司隶校尉时,汉灵帝提拔加拜他为大司农、大鸿胪,代崔烈出任太尉。黄初元年(公元220年),追尊曹嵩为太皇帝。吴人作《曹瞒传》及郭颁《世语》都记载:曹嵩,夏侯氏之子,夏侯惇的叔父。太祖曹操与夏侯惇是堂兄弟。
原文:嵩生太祖。太祖少机警,有权数,而任侠放荡,不治行业,故世人未之奇也;
裴松之注:《曹瞒传》云:太祖少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数言之于嵩。太祖患之,后逢叔父于路,乃阳败面(注意这个字)口;叔父怪而问其故,太祖曰:“卒中恶风。”叔父以告嵩。嵩惊愕,呼太祖,太祖口貌如故。嵩问曰:“叔父言汝中风,已差乎?”太祖曰:“初不中风,但失爱于叔父,故见罔耳。”嵩乃疑焉。自后叔父有所告,嵩终不复信,太祖于是益得肆意矣。
译文:《曹瞒传》记载:曹操年少时喜好飞鹰走狗,游荡无度,其叔父多次禀告曹嵩。曹操很仇视这个叔父,后来一次在路上遇到了他,曹操就仰面倒地,口吐白沫;叔父非常奇怪就问他为何,曹操回答:“突然中风了。”叔父把这件事告诉了曹嵩。曹嵩非常惊愕,把曹操叫了过来,而曹操一如往常。曹嵩奇怪地问道:“叔父说你中风了,好了没有?”曹操说:“当初本就没有中风,只是叔父一向就不喜欢我,才这样乱说。”曹嵩对他人的评介儿子的言论有了疑惑。自此之后,叔父每有所告戒,曹嵩最终不再相信,于是曹操更加肆无忌惮了。
原文:惟梁国桥玄、南阳何颙异焉。玄谓太祖曰:“天下将乱,非命世之才不能济也,能安之者,其在君乎!”
裴松之注:《魏书》曰:太尉桥玄,世名知人,睹太祖而异之,曰:“吾见天下名士多矣,未有若君者也!君善自持。吾老矣!原以妻子为讬。”由是声名益重。
《续汉书》曰: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长於人物。
张璠《汉纪》曰: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
《世语》曰:玄谓太祖曰:“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于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译文:《魏书》记载:太尉桥玄,以知人知名于世,他见到曹操后就认定此儿很特别,说:“我见过的天下名士很多了,还从未见过你这样有才华的!曹君要好好把握机遇啊。我老了!愿意把自己的妻女托付给你。”由此,曹操声名日渐大了起来。
《续汉书》记载:桥玄字公祖,严明有才略,擅长甄别人物。
张璠《汉纪》记载:桥玄历位中外,以刚断称,谦俭下士,不以王爵私亲。光和中为太尉,以久病策罢,拜太中大夫,卒,家贫乏产业,柩无所殡。当世以此称为名臣。
《世语》记载:桥玄对曹操说:“君未有名,可交许子将。”太祖乃造子将,子将纳焉,由是知名。孙盛异同杂语云:太祖尝私入中常侍张让室,让觉之;乃舞手戟於庭,逾垣而出。才武绝人,莫之能害。博览群书,特好兵法,抄集诸家兵法,名曰接要,又注孙武十三篇,皆传於世。尝问许子将:“我何如人?”子将不答。固问之,子将曰:“子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太祖大笑。
原文:年二十,举孝廉为郎,除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
裴松之注:《曹瞒传》曰:太祖初入尉廨,缮治四门。造五色棒,县门左右各十馀枚,有犯禁,不避豪强,皆棒杀之。后数月,灵帝爱幸小黄门蹇硕叔父夜行,即杀之。京师敛迹,莫敢犯者。近习宠臣咸疾之,然不能伤,於是共称荐之,故迁为顿丘令。
原文:徵拜议郎。
裴松之注:《魏书》曰:太祖从妹夫强侯宋奇被诛,从坐免官。后以能明古学,复徵拜议郎。先是大将军窦武、太傅陈蕃谋诛阉官,反为所害。太祖上书陈武等正直而见陷害,奸邪盈朝,善人壅塞,其言甚切;灵帝不能用。是后诏书敕三府:举奏州县政理无效,民为作谣言者免罢之。三公倾邪,皆希世见诏用,货赂并行,强者为怨,不见举奏,弱者守道,多被陷毁。太祖疾之。是岁以灾异博问得失,因此复上书切谏,说三公所举奏专回避贵戚之意。奏上,天子感悟,以示三府责让之,诸以谣言徵者皆拜议郎。是后政教日乱,豪猾益炽,多所摧毁;太祖知不可匡正,遂不复献言。
TA的最新馆藏[转]&[转]&[转]&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小迟整理裴松之注《三国志》书目(一):总汇
我的图书馆
小迟整理裴松之注《三国志》书目(一):总汇
关于裴松之注述三国志,一共引用了多少文献?有不同的说法,于是三国迟说翻阅《三国志》,进行整理,共计文献166种,其中发现多次出现一个叫孙盛的人,不光光引用他的著作,还引用他的评说。以后慢慢介绍。在就是还引用居多的是氏谱(族谱)居多。现在这一百六十六种文献罗列如下,若是遗漏,请诸位指正。1.《曹瞒传》2.王沈的《魏书》3.司马彪的《续汉书》4.郭颁的《世语》5.张璠的《汉纪》6.孙盛的《异同杂语》7.司马彪的《九州春秋》8.孙盛的《杂记》9.《英雄记》10.谢承的《后汉书》11.韦曜的《吴书》12.袁暐的《献帝春秋》13.《魏武故事》14.《魏略》15.孙盛的《魏氏春秋》16.习凿齿的《汉晋春秋》17.《傅子》18.《献帝起居注》19.卫恒的《四体书势》20.皇甫谧的《逸事传》21.《山阳公载记》22.孙盛的《异同评》23.《公羊传》24.《文侯之命》25.《左氏传》26.虞溥的《江表传》27.《诗》28.《盘庚》29.《国语》30.鱼氏的《典略》31.《献帝传》32.孔衍的《汉魏春秋》33.《三辅决录注》34.袁宏的《汉纪》35.《管子》36.《陈氏谱》37.干宝的《搜神记》38.应劭的《汉书注》39.吕不韦的《吕氏春秋》40.曹丕的《典论》41.《魏末传》42.干宝的《晋纪》43.《博物志》44.顾恺之的《启蒙注》45.《异物志》46.东方朔的《神异经》47.《帝集》48.傅畅的《晋诸公赞》49.《楚国先贤传》50.《魏名臣奏》51.郑玄 注《文王世子》52.蔡邕的《明堂论》53.《世言》54.《魏世谱》55.《灵帝纪》56.《献帝纪》57.华峤的《汉书》58.《风俗通》59.《汉末名士录》60.《先贤行状》61.司马彪《战略》62.《零陵先贤传》63.挚虞的《文章志》64.徐众的《三国评》65.《晋阳秋》66.陆机的《晋惠帝起居注》67.王隐的《晋书》68.《文章叙录》69.张隐的《文士传》70.《虞翻别传》71.皇甫谧的《列女传》72.荀绰的《冀州记》73.《(荀)彧别传》74.《荀氏家传》75.《荀勗别传》76.《袁氏世纪》77.《(郑)玄别传》78.《(孔)融集》79.《(邴)原别传》80.杜恕的《家戒》81.皇甫谧的《高士传》82.《尚书》83.《庾氏谱》84.陆氏的《异林》85.华峤的《谱叙》86.胡冲的《吴历》87.《列异传》88.《(王)朗家传》89.《王朗集》90.《(程)晓别传》91.《王弼传》92.《(孙)资别传》93.《孙氏谱》94.司马彪的《序传》95.《杜氏新书》96.韦昭的 《国语注》97.荀绰的《兖州记》98.王隐的 《蜀记》99.阴澹的 《魏纪》100.刘向的《说苑》101.《志别传》102.《嵇氏谱》103.《袁子》104.《(嵇)康别传》105.《(嵇)康集目录》106.《文章志》107.刘向的《新序》108.《(刘)廙别传》109.《刘氏谱》110.《庐江何氏家传》111.《郭林宗传》112.《(卢)谌别传》113.《汝南先贤传》114.《王氏谱》115.《陈留耆旧传》116.应璩的《书林》117.《郭氏谱》118.虞预的《晋书》119.《孙子兵法》120.《胡嘏别传》121.司马迁的《史记》122.班固的《汉书》123.《华佗别传》124.《辩道论》125.《管辂别传》126.陈寿的《益州耆旧传》127.《华阳国志》128.苏林《汉书音义》129.《诸葛亮集》130.葛洪的《神仙传》131.《礼记》132.孙盛《蜀世谱》133.《崔氏谱》134.《襄阳记》135.《诸葛氏谱》136.《晋泰始起居注》137.《晋百官表》138.《赵云别传》139.张勃的《吴录》140.蒋济的《万机论》141.《华阳图志》142.《郑玄传》143.刘向的《七略》144.《河图括地象》145.《帝王世纪》146.谯周的《蜀本纪》147.傅畅的《裴氏家记》148.《淮南子》149.桓谭的《新论》150.王褒的《圣主得贤臣颂》151.《费祎别传》152.殷基的《通语》153.虞喜的《志林》154.《越绝书》155.《禹贡》156.马融注《尚书》157.葛洪的《抱朴子》158.《太康三年地记》159.《会稽邵氏家传》160.《会稽典录》161.陆机的《顾谭传》162.环氏的《吴纪》163.《陆氏世颂》164.《陆氏祠堂像赞》165.《机云别传》166.王隐的《交广记》
馆藏&89884
TA的推荐TA的最新馆藏
喜欢该文的人也喜欢(时钟的柳橙)
(巴尔非斯)
(核桃·兰花草)
(对方正在输入……)
第三方登录: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三国志裴松之注白话版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