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陪优是小院士好还是太原东方金字塔塔好

昔日的村小蹦出个小院士团
黄埔小学的学生根据自己的想象,用五颜六色的吸管搭建不同形状的框架。
▲首次出征在京举办的“全国小院士”课题评选活动,黄埔小学获得“大丰收”。
▲学校“科技节”上,跳舞机器人激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心。
学生体验科技产品带来的神奇魅力。
一月初,宝安的黄埔小学收获了一份沉甸甸的“新年大礼包”——第十三届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课题研究评选活动最近在北京落幕,该校学生曾开元荣获“中国少年科学院小院士”称号,另两名参评学生杨佳妮、江旻朗获“中国少年科学院预备小院士”殊荣,黄埔小学的科普教育教师陈壁烘还获得了“全国优秀科技教师”嘉奖,黄埔小学也被评为了“中国少年科学院科普示范教育基地”……
一次全国性的科普教育评选活动,黄埔小学这个昔日的“村小”缘何拿回这么多奖项。惊讶之余,记者近日带着疑问走进了该校,一探这份“成绩单”背后的秘密……
黄埔学子参评现场“脑洞大开”
由中国少年科学院主办的本届“小院士”课题研究评选活动共分为笔试和答辩两大环节,其中主要考量的是孩子们的创新思维及动手、动脑能力。戴着一副黑边小眼镜的“小院士”曾开元告诉记者,自己的参评作品是“新型百叶窗式防偷窥密码输入器”。他说,有一次他和妈妈去ATM机取款时,一个人鬼鬼祟祟地在妈妈身后偷窥银行卡密码,“万一密码被别人偷看到,后果不堪设想。”因此,曾开元经过一番冥思苦想,在老师的帮助下设计出这个作品,并最终荣膺“小院士”称号。
在答辩环节中,五年级的杨佳妮抽到了一个“改进一款可以让盲人重见光明的眼镜的方法”的问题,小姑娘采用“缺点改进法”作答,赢得了评委们的首肯。杨佳妮说,她的参评作品“可录音的牙刷杯垫”也是围绕“缺点”进行设计的,只要牙刷杯离开杯垫,杯垫就会“唱歌”,“我原来不太喜欢刷牙,妈妈给我买过一支音乐牙刷,但刷牙时只有一首歌。我设计的这个作品用什么音乐都可以,还可以提前录音,起到备忘录的功能。”
在黄埔小学,孩子们动手实践、动脑思考的“科学成果”还有真不少,仅在本学期,该校就有11项小学生课题获得了市教科院的资助,该校的“传奇机器人”社团还被评为了市中小学优秀科技社团,在今年的宝安区和深圳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上,黄埔的学子们一次捧回了数个奖项……
“创客节”让“校长妈妈”下定决心
其实,在黄埔小学这份格外耀眼的“成绩单”背后,满含着决策者在几年前的良苦用心。
2015年,黄埔小学将科普教育列为《学校发展“十三五”规划》中的特色工程。但在当时,这项工作还处于酝酿和寻找“抓手”的阶段。而真正让学校下定决心强力推进科普教育,还要感谢“2016深圳学生创客节”。
“我现场参加了2016深圳学生创客节开幕式,学生们当时的展示和路演让我很震撼。”黄埔小学校长陈转英在记者面前直言不讳,“回到学校,我就和老师们在开会时说,现在我们真的要转变观念了,要问问自己,我们要培养什么样的学生?我们是不是要思考将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放在比较高的位置上?”
被学生们称为“校长妈妈”的陈转英的想法,随后得到了全校上下的积极响应——“让孩子们的思想、创意腾飞”就这样成为了黄埔小学强力推进科普教育的“指挥棒”,学校也就此选择了以科普教育作为自身教育改革的突破口。
从“普及”入手构架“金字塔”塔基
但如何能让一千多名黄埔学子在最短时间内融入到科普教育之中?这一问题随后摆上了陈转英的桌面。学校当时只有一名刚刚大学毕业不久的科学老师——引进人才势在必行;创造条件组织教师学习——“走出去,请进来”,同样重要!同时,学校还需要借助校外科普教育机构的力量“为我所用”,充实壮大本校的教育力量。那段时间,关于如何在黄埔小学进一步铺开科普教育,如何尽快在校园内营造良好的科普氛围,学校的领导班子与老师们一起,在边做边学中费尽了心思。
很快,在黄埔小学的校园“童心”电视台、宣传橱窗、班级板报、主题班会、读书会、演讲会等阵地上,“科技”成为了一大主题,全校师生在“学科学、爱科学”的引导下,热情日渐高涨。黄埔小学教学楼第五层的通道,被老师们适时布置成了一条内容丰富的“科普长廊”,科学家的故事及3D打印、cloud云科技、互联网+、创客等前沿科技信息在这里被融为一体,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流连忘返。学校还专门开辟了低年级科技阅读小天地,购置了一大批科学书籍供学生阅读。
推进科普教育重在实践,黄埔小学同步加强与校外知名科普教育机构的合作,每月月初邀请专家到学校开展科技创新讲座,并组织学生积极参加校外实践活动,全校一千余名学生轮番参观科技展馆、到育新学校接受科技教育,亲身感受科技创新的魅力。此外,学校每年5月还例行举办校园“科技节”活动,围绕“智慧教育”的主线,结合本校特点定下了“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改变世界”、“走进科技、拥抱世界”等多个主题。
当然,老师们在科学课堂上精心地宣讲,也是营造科普氛围最强力的“助推器”。黄埔小学在这个环节加强了对教师资源的整合,将信息技术、美术等学科与科学课进行深度融合——科普教育的“金字塔”塔基就这样在黄埔小学悄然构架了起来。
硬件“跟上”
保障科普之光遍洒校园
如今,黄埔小学的综合实践活动已办得有声有色,每周一的下午,是学校60个学生社团全面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时间,3D打印、电脑绘画、科技发明、传奇机器人……学校将本校老师的自有课程和外聘机构的特色课程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打造出了一批别具特色的校园科普社团。学校还倾力打造“创客课程”,引进社会资源,创办创客社团,让学生动手参与编程,真正做到“在做中学”。
校园科普教育社团活动开展得风风火火,硬件保障也必须跟上。据了解,从2016年9月至今,黄埔小学已投入近200万元用于科普教育硬件的新建及升级完善。其中,除了将电脑室全面更新、为“创客”这一重点科普课程打造了专门的计算机室之外,学校还更新了科技实验室、机器人室、3D打印室,新建了“信息与多学科融合”的STEAM中心,并充实和完善网络活动教室、图书阅览室、成果展室、科普画廓等,力保孩子们有想法就能够着手去做……
更重要的是,随着在科普教育中“开花结果”,黄埔小学的师资水平也得以同步成长,学校的科学老师、信息老师和美术老师还悄然组成了一个小团队。这次,黄埔小学诞生了3位国家级“小院士”,也让学校上下颇为振奋,“科普专家讲座以前主要针对五年级的学生,学校目前正在探讨面向四年级学生开展的可行性。”陈转英还信心满满地对记者说,“学校科普教育的教师团队,现在也可以‘另立山头’了,今年争取让数学、美术等学科的老师都跨界融合进来,让我们的课堂教学充满创新思维,让孩子们在这里尽情地翱翔……”[责任编辑:曾舒琪]
上一篇& &下一篇& &
此次行动得到了周边辖区居民的点赞。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北京东方金字塔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