琼崖纵队不公正待遇战士的最后结局

琼崖纵队简介_琼崖纵队抗战伤亡_琼崖纵队抗战名将 - 趣历史
  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艰苦卓绝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当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达成了团结杭日的协议,并于日在琼山县云龙圩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以下简称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改编时约300人,编为3个中队。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沉重的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至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成功支持了其他战场的抗战
琼崖纵队&&海南的敌后抗日武装
  是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领导的一支人民武装,是以1927年9月海南岛农民起义队伍为基础组建的。这支人民武装在土地革命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经历了长期的斗争考验,创立了以五指山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   抗日战争爆发后,琼崖特委根据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与国民党当局经过一年多的谈判,达成了团结杭日的协议,并于日在琼山县云龙圩将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以下简称独立队),冯白驹任队长。改编时约300人,编为3个中队。   日,日军以台湾混成旅团一部,在海军的支援下。在海南岛北部的天尾港登陆,迅即占领海口、琼山、定安、文昌等地。14日,日军又以第五舰队一部,在海南岛南部的三亚港登陆,迅即占领三亚、榆林等地。尔后,日军南北对进,海南全岛遂告沦陷。国民党守军保安第十五团等部退入五指山区。   日军登陆时,刚改编的独立队在国民党军撤退的情况下,毅然开赴南渡江的重要渡口潭口,冒着敌机的猛烈轰炸,构筑工事,阻击日军渡江。独立队的这一行动,在人民群众中产生了良好的政治影响。此后,独立队以第一中队在琼山县的云龙、道崇、三江、丰演,以第二、第三中队在琼山县的咸来、树德和文昌县的大昌等地,开展统一战线工作,发动群众,扩大武装。不久,与国民党当局联合成立了琼崖战时党政处,颁布了《动员委员会组织条例》,在部分县、乡成立了保卫琼崖动员委员会。由于这一时期琼崖地区的国共合作较好,琼崖抗战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各地的农民抗日协会、青年抗日协会、妇女抗日协会等抗日组织纷纷成立;许多失散的国民党军政人员要求独立队收编,共同抗日;不少国民党军队和行政机关要求独立队派员协助加强政治工作,整顿组织;而独立队本身也迅速发展到1000余人。为了适应部队迅速发展的形势,1939年3月,中共琼崖特委将独立队改称独立总队,由冯白驹任总队长,下编3个大队。
  独立总队成立后,中共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即以第一、第二大队于琼山、文昌地区,以第三大队于澄迈、临高、儋县、昌江、感恩地区,开展争。1939年3月中旬,第一大队在琼(山)文(昌)公路干线上的罗牛桥伏击日军的运输车辆,击毁汽车1辆,歼日军大佐指挥官以下20余人。5月,第二大队在海口市郊长村桥附近伏击修路的日军,缴枪7支。6月,第一大队化装潜入文昌县城,袭击日军北门哨所,歼日军数人。日军遭独立总队连续打击后,出动1000余人对琼(山)文(昌)地区进行“扫荡”。为牵制敌人,独立总队以第二大队一部西渡南渡江,迸至琼山县龙塘、十字路、龙桥、府城和海口郊区活动,威胁敌心脏地区,并将游击战争发展到海南岛西部地区。从1939年2月至年底,第一、第二大队在琼文地区作战70余次,歼日军800余人,开辟了琼崖抗日根据地。   为了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独立总队第三大队于1939年冬组织了围困那大日军据点的战斗。那大位于海南岛西北部,是情县、临高、昌江、感恩、白沙五县的交通枢纽,驻有日军100余人及伪军1个中队,独立总队第三大队决定联合国民党地方当局和动员群众,采取围困战术将日军挤走。战前,在独立总队第三大队的主持下,召开了陶江、南丰等8个乡和游击队负责人会议,成立围困那大行动委员会指挥部,在国民党儋县县长和各乡行政人员的支持下,组织工作队深入群众,建立各种围困组织,参加围困的有武装人员400余人,群众2000余人。10月下旬,围困战斗发起,第三大队以两个中队及部分地方游击武装对那大之敌连续进行袭扰,以部分武装人员带领群众在那大外围严密警戒,切断那大之敌与外界的一切联系。至11月初,那大之敌因给养断绝,孤立无援,被迫乘夜暗突围向儋县县城逃窜。第三大队进入那大后,未及逃跑的伪军1个中队全部就俘,缴枪60余支。那大战斗的胜利,促进了海南岛西部地区抗日游击战争的开展。   为了发展海南岛西部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中共琼崖特委于1939年12月决定将特委和总队部转移到临高、儋县、白沙交界的纱帽岭地区,建立以那大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39年1月下旬,特委及总队领导机关率特务大队向纱帽岭地区转移。2月中旬,转移部队抵达美合地区时,那大镇已被日军重新占领,特委及总队机关不能继续西进,于是决定留在美合地区创建根据地。   美合位于澄迈县东南部山区,是控制屯昌、澄迈、临高、儋县的要地。独立总队进至美合后,迅速控制了美合周围的仁兴、南坤等乡,并建立了100余人的民兵。与此同时,在儋县、昌江、临高等县成立了第四大队和第五大队。同年夏,在美合建立了干部学校。9月,中共中央派庄田、李振亚抵琼崖,加强了独立总队的领导和指挥。接着,整编了部队,统一编成2个支队,1个特务大队和1个独立大队(亦称第四大队),共3000余人。同时,充实了总队领导机关,由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庄田任副总队长,李振亚任参谋长,王业喜任政治部主任。   1940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指示琼崖特委:海南岛应作长期抗战的打算,应以全岛为目标,大力发展党和武装,开展民运工作,不顾国民党的任何阻碍,坚决组织全岛人民的抗日斗争。要自力更生,把琼岛创造为争取900万南洋华侨的中心根据地。中共中央的指示,指明了海南岛抗日游击战争的发展方向。   独立总队的迅速发展壮大,引起了海南岛国民党当局的恐惧。从1939年下半年起,国民党就不断制造借口,限制独立总队的发展。独立总队始终以大局为重,据理交涉。但国民党地方当局不仅不听独立总队团结抗战的劝告,反而于日,以保安第七团及部分地方武装共3000余人向美合根据地发起进攻。在众寡悬殊的情况下,独立总队被迫撤出美合,向琼山、文昌地区转移,于1941年1月进至琼山县树德乡。3月。国民党军保安第七团再次向独立总队发动进攻,独立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坚决实行自卫反击,歼顽军一部于罗蓬坡。6月,独立总队又粉碎顽军3000余人对琼山文昌根据地的进攻。在反击顽军进攻的同时,独立总队于7月以两个支队的兵力袭击日军美德村据点,击毁日军军车2辆,歼日军60余人,缴获机枪2挺,长短枪20余支。此后,第一、第二支队向琼山县甲子乡挺进,继续巩固和扩大琼文根据地。   自1939年2月日军登陆海南岛至爆发,中国共产党在海南岛积极开展统一战线工作,独立自主地开展游击战争,先后在琼(山)文(昌),乐(会)万(宁)、澄(迈)临(高)地区建立了根据地。1941年5月至11月,相继成立了乐万、文昌、澄(迈)临(高)抗日民主政府或办事处和琼崖东北抗日民主政府,独立总队也由原来的300多人发展到3500余人。此外,还在许多县、区、乡建立了群众性的抗日组织,其成员达5万多人,从而使海南岛的抗日游击战争出现了蓬勃发展的局面。   1943年夏,总队领导机关转移到澄迈县,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1945年7月初,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据地,继而对日、伪军实施反攻。   在抗日战争时期,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沉重的打击了海南岛的日伪军。至抗战胜利,纵队发展到7000多人,解放了海南岛五分之三的地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队长冯白驹   冯白驹 ()海南省琼山市人。无产阶级革命家,别名裕球、继周。琼崖革命武装和根据地创建人。被誉为琼崖人民的一面旗帜”。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琼崖独立二师师长,广东省人民抗日纵队琼崖独立总队总队长,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司令员兼政委,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暨43军政治委员,中共海南区委第一书记,海南军区司令员兼政治委员,海南行署主任,中共广东省委书记处书记,广东省、浙江省副省长等职。   全面爆发后,1938年12月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独立队,他任队长。他为培育这支抗日武装呕心沥血,亲自给战士们上政治课,讲授毛泽东军事思想和红军的优良传统作风,同战士们一起进行军事技术、战术训练,使这支武装的军政素 质和作战能力不断提高,成了冲杀在海南人民抗战最前线的一面红旗。   1939年2月日军入侵海南岛,他在琼山县潭口指挥了阻击日军的战斗,打响了琼崖抗战的第一枪。不久部队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任总队长。率部开展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争,取得了琼山罗刘桥、罗板铺伏击战,海口长林桥袭击战,那大围攻战等战斗的胜利,先后开辟琼文、美合、白沙等根据地,并挫败了日伪军的多次“扫荡”和蚕食。
  副队长马白山   马白山,新中国开国少将、原海南军区原副司令员。1927年在家乡加入中国共产党,后在上海从事党的地下工作。1933年回海南开展秘密活动,为发展琼西地区党组织和抗日救亡运动进行了艰苦的斗争。抗日战争爆发后,他率部开展游击战,巩固和发展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他历任琼崖纵队参谋长、总队长兼政委、纵队副司令员,海南解放后,他历任海南军区副司令员、海南军区副兵团级顾问。1955年被授少将军衔,荣获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独立自由勋章。是第一届全国政协委员,第四、第五届全国人大代表。1992年因病在海口逝世,终年86岁。   1938年9月日军飞机轰炸海口,军舰窜犯榆林港,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和中共琼崖特委达成协议,琼崖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14区队独立队,在政治上组织上保持独立自主,琼崖国民党军政当局每月发给军饷。独立队是一个大队的建制,下辖3个中队,有300余人。冯白驹为队长,马白山为副队长。   1939年3月独立队改独立总队,马白山任总队附兼第3大队长,吴克之也是大队长,两人都是冯白驹的得力干将。
  1939年春末,琼崖党和武装力量已在琼文地区建立了抗日根据地,而琼西党的抗日力量较为薄弱,马白山不畏艰险,主动请命到琼西。1939年仲夏,马白山离开如火如荼的琼东革命根据地,其晓行夜宿,翻山越岭.朝白色恐怖的琼西地区进发,紧跟在他身旁的有琼纵老部下李定南、王琼业、劳家旺等人,进人琼西.他紧紧依靠人发群众,不断扩大人民武装抗日力量。他运用灵活的游击战术,率领组建起来的琼西抗日游击队,狠狠打击日寇,开辟了琼西澹、临抗日根据地。   1939年11月,在他的周密部署和正确指挥下,琼西抗日游击队采取日夜围困战术,一举攻克了琼西重镇那大,沉重打击了的日寇,发展了琼西抗日形势,为特委和总部次年转移到澄迈县建立美合根据地奠定了基础。   抗日战争胜利后,马白山任中共琼崖区党委委员、军事部长。   重要领导人吴克之   吴克之(),原名吴钟华,海南海口市琼山区美兰乡(今演丰镇)塘内村人。中央军校第四分校(广州分校)第十一期毕业生。一九三七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一九三八年入伍。   1937年夏,他回到海口。“七·七”事变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抗日军民开展轰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琼崖海府地区的抗日救亡运动也蓬勃发展。当时,吴克之在琼山县政警队任队长。当他得知老同学、共产党员符哥洛等被关押在琼山县监狱的消息后,便设法同符接触,给他传送进步书刊和外面的情报,支持他们在狱中开展对敌斗争。经过符哥洛介绍,党组织的严格审查,于同年9月被批准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为了斗争的需要,党指示他续继留在政警队搞地下工作。这时,为了团结抗日,琼崖特委派代表与国民党琼崖当局就国共两党合作团结抗日问题进行谈判。由于坏人告密,特委书记冯白驹和夫人曾惠予遭到国民党当局非法逮捕、也关在琼山县监狱。党组织和琼崖各界爱国人士紧急呼吁,要求无件条释放冯白驹同志,但国民党当局不但置之不理,并且主张以“共匪头”罪名杀害冯白驹,情况十分危急。琼崖特委决定派符哥洛找吴克之设法营救。一天上午,吴克之来到六号监房,符哥洛向他传达了党的决定。在这危急关头,吴克之置个人安危于不顾,坚定地对符哥洛说:“冯白驹同志是琼崖特委的主要领导人,保护他在狱中的安全,是责无旁贷的,我坚决完成任务,接受党组织对我的考验。”吴克之当时提出一个营救冯白驹的行动方案,即如果敌人下毒手,他就率领一部分政警队士兵保护冯白驹越狱逃走。这个方案取得了党支部和冯白驹的同意。不久,由于周恩来和的交涉,国民党琼崖当局慑于抗日群众的压力,于同年12月释放了冯白驹。由于国民党反动派的怀疑,不久被撤职。他按照党组织的安排,回到琼文抗日根据地参加抗日救国斗争。   1938年10月,琼崖国共两党关于团结抗日的谈判达成协议,琼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同年12月5日,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在琼山县云龙墟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不久,吴克之担任独立队第三中队长。率部活动于琼山县的道崇、三江、苏寻三、云龙乡一带,坚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发动群众,广泛开展抗日救亡运动,收集民间枪支,争取团结地方抗日武装,发展壮大自己的队伍,完成了组建第五大队(即以后的第二大队)的任务.并协助地方党组织建立“青年抗救会”、“妇女抗救会”等抗日群众团体。   日,日本侵略军侵占海南岛。同年3月,琼崖抗日独立队扩编为独立总队,吴克之担任独立总队第二大队大队长。四、五月间,他指挥第二大队的第四、第五中队化装袭击永兴日军据点和海口市长桥村附近修路日军,旗开得胜;9月,又指挥第五中队配合第一大队在罗板铺公路伏击日军,全歼敌人十多名,毁敌军车车一辆,首次取得缴获轻机关枪一挺的胜利。琼文抗日根据地也逐步扩展到琼山的云龙、咸来、道崇和文昌的南阳、潭牛等地。1940年1月,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命令吴克之率领第二大队掩护特委和总队渡过南渡江,西迁澄迈美合。当时,吴克之正感冒发高烧,卧病在床,但他接命令后,立即行动。此时,琼崖特委和总队领导机关西迁的行动企图,被日军觉察,敌人迅速从琼山、定安县出动数百人,分南北两路向我领导机关渡江集结地点进行合围,情况十分危急。吴克之身先士卒,沉着指挥部队抗击敌军,终于保护领导机关安全西迁,向美合挺进。同年9月。琼崖特委和总队部决定建立支队建制,活动于琼文地区的第一、第二大队合编为第一支队,吴克之被任命为支队长。
  琼崖抗日根据地是时期,海南岛民众在冯白驹的带领下,由琼(山)文(昌)发展到全岛,所形成的抗日根据地。   琼崖即海南岛,位于广东省西南部南海中,其北部平原,中部和东南部均为山地。是华南敌后抗击日本侵略军的一个重要战场。   1938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与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将海南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第十四统统率区民众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在冯白驹领导下,坚持抗日争。1941年成立了琼崖抗日独立游击队和琼崖苏维埃政府   1938年12月初,长期战斗在海南岛的琼崖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冯白驹、马白山分任正副大队长,下辖三个中队,队员300多人。日,日军数千人在海口一线登陆,国民党军撤退,海口、榆林沦陷。是日,独立队派一中队在敌东进必经之地潭口设伏,战斗从早晨持续到黄昏。潭口阻击战,揭开了琼崖抗战的序幕。   1939年5月,独立队扩编为琼崖人民抗日自卫团独立总队,队伍扩大到千人,总队长冯白驹。总队在琼山、文昌、定安一带开展游击战争,琼(山)文(昌)抗日游击根据地逐步建立。8月,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第一总队,总队长仍为冯白驹。日,总队三大队和国民党儋县3个游击中队,以及那大镇周围8个乡2000多名地方武装,由马白山任总指挥,围攻驻琼西那大镇的日、伪军,6日攻克那大。这次战斗,击毙日军指挥官1名,毙伤日军多名,俘伪军中队长以下官兵80余名。至年底,琼崖总队先后对日作战70余次,击毙日军800余人,缴获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12月,中共琼崖特委召开第八次扩大会议,会议提出积极创建游击根据地的任务。1940年中共中央也多次对琼崖工作做出指示,要求琼崖立足自力更生,积极开展游击战争,发展和扩大根据地,特别提出要重视对华侨和少数民族的统一战线工作。   按照开辟新的根据地的指示,1940年2月,独立总队在澄迈、临高、琼山三县交界处的美合地区建立新的抗日根据地。到1940年底,独立总队发展到2500余人,活动遍及琼山、文昌、澄迈、临高等11个县,建立了琼(山)文(昌)平原根据地、美合山区根据地和六连岭等小块游击根据地。在1941年5月展开的对日作战中,三次袭击伪军据点,毙敌30余人,拔除了设在琼文腹地的日军美德据点,巩固了琼(山)文(昌)根据地。   在开展军事斗争的同时,琼崖特委积极开展根据地民主政权的建设工作。1940年10月海南成立了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文昌县抗日民主政府。1941年5月后,先后建立了琼山、琼东等县级政权。11月10日,琼崖东北区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冯白驹任主席。抗日民主政府不仅团结岛内倾向抗日的各民族、各阶层人士,还积极主动地争取海外爱国侨胞的支持和援助,感召他们为抗战服务,或从政参军,从而建立起更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1942年5月底日军对根据地进行全面扫荡,分割“蚕食”反复“清剿”。国民党顽固派也不断制造摩擦,海南抗战进入困难阶段。总队灵活运用游击战,充分依靠包括黎、苗少数民族、侨胞在内的人民力量,抗击日军5个警备队6000余人和伪军5000人的野蛮残酷进攻。正如冯白驹事后回忆所说,“不是山藏人,而是人藏人”。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将日本侵略者陷入琼崖人民战争的中。   1943年1月,总结了敌人大规模长时间的扫荡特点,琼崖特委及独立总队作出了“坚持内线,挺进外线”的决策。第1支队向西挺进,在儒万山建立了抗日根据地。第2支队第1大队和琼山基干大队扩大琼东南抗日根据地。后又转战数月,逐渐恢复了琼(山)文(昌)抗日根据地,开辟了万宁、陵水和保亭广大游击区,创建并巩固了绿现山、儒万山抗日根据地,将各抗日游击根据地连成一片。   1944年初,琼崖特委成立黎苗民族工作委员会,3月,成立黎族人民抗日后备队,领导白沙黎族人民斗争。1944年秋琼崖总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简称),冯白驹任纵队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 琼崖是华南乃至太平洋上的战略要地,日本帝国主义对其觊觎已久。   1939年2月日军侵琼,在短短半个月的时间里就占领了全岛13个主要城镇,所到之处肆意烧杀淫掠,琼崖人民遭受到空前的灾难。省委党史研究室党史二处处长赖永生谈到,日本侵略者实行一系列暴行,包括“三光政策”、“梳篦清剿”,企图摧毁敌后抗日根据地军民的一切生存条件。从上世纪40年代王钦寅《琼崖抗战记》、云诚实《粤战场》等资料记载的不完全统计,日寇“蚕食”和“扫荡”中,群众被杀害者达10多万人,被焚毁屋宇5万多间。琼海长仙联村人士曹靖儿时曾目睹日军对其家乡施暴的“三·一惨案”,侥幸未被杀害,长大后从事历史研究,作为研究者且是历史见证人的曹靖认为,“日军侵琼,其残忍野蛮,旷古未闻”。   琼崖抗战凸显四大特点   多年从事琼崖抗战的省党史专家、省委党史研究室原主任邢诒孔认为,琼崖抗战呈现出与其他地区不同的四大特点。   “特点之一是在远离中央、远离主力的情况下坚持孤岛长期抗战。”邢诒孔分析说,海南岛孤悬海外,外援极其困难,回旋余地小。日军实行海上封锁,武器、弹药和其他物资运不过来,军事上有困难的时候,中央主力想支持也过不来,斗争就特别艰苦。   特点之二,是在国共合作下成立共产党领导的独立武装。与国内其他根据地不同,琼崖革命根据地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保存了琼崖特委领导核心,保存了武装队伍红军游击队,红旗不倒,有和国民党进行国共合作抗日谈判的“资本”,在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进行谈判时,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特委始终保持在政治上、组织上独立自主。   “特点之三是以敌后场为主战场,这是与全国不同的一个突出特点。”邢诒孔说。在整个琼崖抗战中,我党领导的琼崖抗日独立队(总队、纵队)对日、伪作战2200余次,琼崖独立纵队是琼崖抗战的主力军,琼崖特委是琼崖抗战的中流砥柱。
  特点之四,是以冯白驹为核心的琼崖党组织的坚强领导。邢诒孔说,琼崖抗战正是在以冯白驹为首的琼崖特委领导下,坚持全民抗战,夺取的最后胜利。   琼崖抗战的贡献宝贵而特殊   多年来,我省学者对琼崖抗战的历史地位和意义多从不同角度有过阐述,邢诒孔认为至少从三个方面可以说明琼崖抗战为中国抗战胜利、为祖国独立和解放事业作出宝贵而特殊的贡献。   他说,其一,从琼崖的战略地位看,琼崖抗战在和中国抗日战争中的地位,琼崖抗日军民的坚持抗战,不断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牵制着敌人的大量兵力(约3-5万人),不仅有力配合和支持了祖国大陆的抗日战争,而且也配合和支持了太平洋地区各国特别是东南亚各国人民的抗日民族解放斗争和盟军对日反攻作战。   其二,琼崖敌后战场有力地配合和支援了华南乃至全国人民的抗战,它是华南敌后战场的主要战场之一。   其三,琼崖抗战奠定了琼崖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的坚实基础。中共琼崖地方组织坚持独立自主原则,“放手地干”,发展壮大人民抗日力量,为琼崖解放战争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完全胜利创造了十分有利的条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苦难中的警醒,无论历史抑或今天的人们都将永远铭记。”邢诒孔动情地说。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在国务院公布的第一批80处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入选其中。其后,民政部公布第一批在中顽强奋战、的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的名录,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总队3名英烈在册,他们分别是:黄魂、黄振亚、林伯熙。今天,党史专家向记者讲述了云龙改编的经历和3位烈士的事迹。   省委党史研究室副主任许达民告诉记者:“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和3位英烈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和著名抗日英烈名录,说明国家对抗日战争中海南战场在东南战场乃至全中国抗战中发挥的作用给予了充分肯定。”在那场的斗争中,海南军民、奋起反抗,英勇牺牲人数达40多万人,其中,仅就牺牲了5600多名指战员。
  位于海口市琼山区云龙镇云龙墟的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始建于1952年,于1984年、1989年和1998年原琼山县人民政府对其进行了扩建和改建,是全国首批100家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海南省文物保护单位、海南省青少年革命传统教育基地。遗址大门前,“琼崖抗日先锋”铜像巍然矗立,威风凛凛。铜像东侧,“荡寇亭”和“凯旋亭”并向而立。在300多平方米的陈列馆里和长长的壁廊上,陈列着中央领导人的题词、历史资料、图片和文物等,记载着那段充斥着硝烟和热血的战争岁月。   据介绍,日“”后,中共琼崖特委为贯彻党中央关于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政策,向国民党当局提出了“停止内战,团结抗日”的主张,表示愿意在团结抗日的前提下改编琼崖工农红军,并于日达成协议。日,中共琼崖特委和国民党琼崖当局在原“六月婆”庙场址举行琼崖红军改编仪式暨誓师抗日大会。各界人士、琼崖国民党当局官员及当地群众上万人,在场见证了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琼崖红军云龙改编旧址因而得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1939年春,日军打进来了,琼纵进入抗日战争的新时期。1940年底应付&美合事变&,坚决反顽抗战,多次打退了国民党顽固派掀起的反共逆流。在反&蚕食&斗争最艰苦的岁月内,琼纵坚决执行&坚持内线,挺出外线&的方针,主力部队向琼西南(即澄迈、临高、儋县、昌江等)地区发展,独立自主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抗日根据地,发展抗日武装,取得了抗战的胜利。
相关新闻阅读
姜维北伐&双方互有胜败...
癸酉之变&&天理教军队进攻北京...海南琼崖纵队_百度百科
声明:百科词条人人可编辑,词条创建和修改均免费,绝不存在官方及代理商付费代编,请勿上当受骗。
海南琼崖纵队
琼崖纵队的前身是琼崖工农红军,是解放军的组成部分,在党的领导下,坚持23年红旗不倒,为中国革命胜利和海南解放,立下了不朽的功勋,是一支“英雄的军队”。琼崖纵队在烽火中发展壮大,到海南解放时,总人数达2.5万余人,琼崖纵队给我们后一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
海南琼崖纵队纵队历史
琼崖纵队女战士
琼崖纵队,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华南 (海南) 领导的一支重要部队,全称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琼崖纵队。琼崖纵队长期艰苦奋战,歼灭大批日、伪军,约1.3万名指战员牺牲,为中国人民的革命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日,新中国成立的第二十四天,人民解放军二十八军下属三个团共九千余人渡海进攻金门,发起金门战役,由于对&轻敌与急躁&加上部队没有渡海登陆经验,缺乏船只和海空军支援,渡海大军在岛上苦战三昼夜,因后援不继,全军覆灭。 海南岛战役的胜利也一定程度上得益于金门之战的一些教训。
日,毛泽东在致电中国人名解放军第四野战军前委时指出:&海南岛与金门岛不同的地方,一是有冯白驹的配合……&这是党中央对冯白驹领导下的琼崖纵队的充分肯定。[2]
海南琼崖纵队艰难历程
琼崖纵队女战士
琼崖纵队是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创建的, 经历了土地革命战争、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一支人民武装。 1927 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中共琼崖特别委员会和琼崖军事委员会于先后在文昌、琼山等县组建琼崖讨逆革命军。 9月至10月,琼崖特委领导举行武装起义。 11月,琼崖讨逆革命军改编为琼崖工农革命军。 1928年2月,琼崖工农革命军改称琼崖工农红军。 当年底,琼崖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受到严重挫折, 余部转移到。 1929年冬,成立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团,次年扩编为琼崖工农红军独立师。 9月,改称中国工农红军第1独立师(后称第2独立师)。 1932年7月,第2独立师在国民党军的“围剿”下遭受严重损失, 余部在特委书记冯白驹等领导下坚持斗争,后组建琼崖工农红军游击队。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中共琼崖特委与琼崖国民党当局达成协议, 于1938年12月将琼崖工农红军改编为广东省民众抗日自卫团第十四区独立队, 冯白驹任队长。 1939年2月,日军侵入,独立队积极组织游击作战。 3月,扩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独立队总队,建立了琼文根据地。 同年10月,独立总队与中共中央及中共广东省委沟通无线电联络。 1940年2月,独立总队建立美合抗日根据地。 9月,部队恢复政治委员制度,冯白驹任总队长兼政治委员。 12月中旬,国民党军突袭美合根据地。 1941年1月,独立总队转移出美合根据地,后与中共中央及中共广东省委中断联系。 1943年夏,总队领导机关转移到,挫败日、伪军的“蚕食”、“扫荡”。 1944年秋,独立总队改编为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 1945年7月初,
建立起白沙抗日根据地,继而对日、伪军实施反攻。 1946年春,广东省琼崖抗日游击队独立纵队改称广东省琼崖游击队独立纵队。 2月,国民党军进行“清剿”,独立纵队主力撤出白沙。 9月,独立纵队恢复与中共中央无线电联络。 1947年10月解放白沙全境,建立了根据地, 并根据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琼崖纵队, 冯白驹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从1948年9月至1949年夏,琼崖纵队集中主力向琼崖国民党军发动三次攻势, 进一步扩大和巩固了根据地。 1949年秋,国民党军进行“清剿”,琼崖纵队遂转入反“清剿”作战。 12月,琼崖纵队遵照中共中央军委指示,集中全力做好接应渡海登陆作战的准备。 1950年3月,先后四次接应第四野战军渡海作战兵团2个加强营和2个加强团偷渡登陆。 4月,琼崖纵队接应渡海作战兵团主力强渡登陆, 配合野战军追歼国民党军,于5月1日解放全。 7月,琼崖纵队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南军区, 隶属中南军区。[3]
.搜狗图片[引用日期]
.新华网直播[引用日期]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琼崖纵队电影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