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哪种情况下,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必须介入幼儿的游戏进行指导

您现在所在位置:>>浏览作业
作业: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简要阐述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作业标题: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简要阐述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作业内容:
一、角色游戏能激发幼儿语言交往的积极性语言交往能力是一种体现个性特征的综合心理能力,也是儿童适应生活、适应未来发展的一种基**力,而角色游戏是培养儿童这种能力的重要途径。在角色游戏中,幼儿是通过语言来与同伴交流的,还有进行协商、计划、设计,完成对幼儿内容、角色、玩具或材料、规则、背景的安排,可以说,在游戏中,儿童与成人、儿童与儿童之间双向互动过程中的交往语言学习随处可见,这既利于幼儿的语言组织,又促进了幼儿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例如:在角色游戏“娃娃家”中,扮演母亲的孩子对同伴态度不好,同伴就提出抗议:“妈妈说话不是这样的,妈妈说话是轻轻的,很温柔的。”扮演母亲的小孩子清楚地知道自己不是“妈妈”,但是她又必须改变自己的语言输出方式,尽力去模仿“妈妈”说话的口气,操持“家务”,照料“孩子”,分派家里人的“工作”,并与周围人交往,这样她就能比较自然地学会交往语言。再如:在角色游戏《拔萝卜》中,熟悉故事内容,分配角色、设计规则等,都离不开语言的参与,幼儿通过生动、具体的语言,调节自己的游戏行为,也以具体的感知和动作,变换自己的语言,从而发展语言,并以语言为中介建构对现实世界的认识与理解,发展幼儿的能力。二、角色游戏能够加速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增强幼儿的自信自我意识的形成是人的社会化的关键,一般地说,一个人的自我意识越正确,就越能正确对待自己和别人,加速自己的社会化进程,提高自己的价值,进入幼儿期(岁)才初步能够通过自己行为的反馈来认识和评价自己,形成比较完整意义的自我意识,角色游戏是充分发挥幼儿独立意识的理想形成,因为,在游戏中,幼儿是主人,可以摆脱成人的控制和干涉,按照自己的意愿进行自由的想象和创造活动。例:我在开展角色游戏活动中,观察到我班国国小朋友,看他长得高大,其实他的胆子特别小。有一次,我发现他自己吊起药瓶不停地给自己扎针,游戏结束后我跟他谈话,他说:“平时爸爸妈妈带我去打针,我总是又哭又叫,爸爸说我不像男子汉,丢脸。老师你看,刚才我给自己打针,不是没有哭了吗?”原来在游戏中,他觉得自己做到了现实中做不到的事,证明了自己不是爸爸说的“丢脸”。从而满足了自己的心理的需要,使幼儿被压抑的情理问题能够在游戏中得到解决,自信心也就树立了增强了。三、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自主性、探索性、独立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发展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它对孩子今后的成长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游戏中,引导幼儿在游戏中学会自我成长是相当重要的。自我成长是探索性学习能力的成长,是独立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成长,也是自主性、创造性的成长。游戏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是自然地融为一体的,它为幼儿提供了自由探索大胆想象的机会,幼儿在实现游戏意图的过程中会不断碰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他们需要面对不同的问题,进行思考,探索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法,体会其中乐趣,使游戏得以继续下去,愿意得以最终实现。例:在游戏“理发店”里,我看到两个幼儿在争吵。一个说:“我不洗头了,你们的理发店连吹风机也没有。”另一个说:“你不要这样了,我们一起想办法啊。”商量了一阵后,他们拿了一个纸巾筒,一个筷子,做成了一个吹风筒。可以看出,通过游戏,幼儿的思维活跃了。自主性、探索性、发现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也得到了提高。四、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是培养幼儿创造力的手段之一。心理学家把儿童的创造力描述为“回忆过去的经验,并对这些经验进行选择、重新组合、以加工成新的模式、新的思路或新的产品”的能力。幼儿不仅从外界吸取知识经验,而且还想把自己头脑中的丰富想象表达出来,游戏能够满足幼儿的这种需要。例:在游戏“小超市”里,我观察到慧慧小朋友因买不到电脑而苦恼。在游戏评价时,我向幼儿提出,现在电脑已成为我们日常生活的好朋友,但我们这里还没有电脑出售,怎么办呢?问题一展开,孩子们纷纷提出自己的建议,用积木做、用纸箱做、用泡沫做……品种多样。电脑城构建起来了并走进了各个游戏区内。可见创造能使游戏顺利开展、游戏发展的动力,反之游戏能调动幼儿的创造力。两者相辅相成。例如在一次角色游戏中,大班医院药房的大夫无所事事,对教师投放在旁边的图书也毫无兴趣,我观察到这一情况,就参与到游戏中来,以病人的身份到药房拿药,并故意提出要买一些感冒胶襄,而在药房里并没有胶襄,怎么办?这时小大夫马上说:“我把笔芯剪短当作胶囊吧!”“那好吧,过一会儿我再取药。”说完就巧妙地离开了。而当病人了了无几、医院门前冷冷清清时,我又以院长身份及时介入“今天病人好像不太多,要不我们给小区里的人打预防针去怎么样?”“好啊。”“那我们要带什么东西去呢?”“注射器、药水、棉球和体温表、小药片”……在准备完毕之后,小医院的医生、护士们纷纷来到娃娃家、小商店等地送医上门,既解决了幼儿等待的问题,又发展了游戏情节,支持幼儿的游戏向纵深方向发展。虚拟性或象征性是游戏普遍特征,并以“假装”或“好像是”为标准或条件,给幼儿提供了想象的充分自由和空间,在游戏中,幼儿不仅可以物代物,而且,还可以一物代多物或多物代一物,不仅能自己假装成他人,还可以“串演”多个变换角色或多人共同扮演一个角色,这有利于幼儿想象力的发展,特别是促进了创造性想象的发展。五、角色游戏有利于幼儿认知事物、体验情感、积累生活经验游戏是幼儿对生活的反应,它能给幼儿带来欢乐和满足。例:娃娃家的幼儿要扮演爸爸妈妈,教师就引导幼儿回忆已有的经验,想想你的父母他们在家是怎么做的?爸爸干什么?妈妈干什么?在教师的启发下,小朋友自己说:妈妈要看孩子、做饭、买菜、收拾房间、招待客人、带孩子去串门或买东西、洗衣服等,妈妈有干不完的活。爸爸上班回来也帮妈妈干家务,烧水、拖地、带全家人去小吃店吃饭等,在娃娃家中,孩子也学习招待客人、倒水、洗水果、帮妈妈买东西等。通过启发引导,使娃娃家的游戏情节更加深入,孩子们又能主动和别的区的小朋友交往。又如游戏“理发店”让幼儿扮“理发师傅”和“顾客”,让孩子们自由发挥,充分开展游戏。这样做,能帮助幼儿了解到社会分工、理解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学会热情地为别人服务和正确表达自己情感的方法。六、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协作精神是人的行为的社会本质特征,是人摆脱自然并以征服自然的标准和力量。人与动物的协作优质的区别,动物的协作是动物适应环境的**行为,而人的协作是征服自然的能动活动,并且,人类最初的协作产生与生产活动——狩猎,人的协作精神的幼芽必须在幼儿的活动中培植,游戏孕育着人类最可贵的的协作精神。,角色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意识,在游戏开始前,必须做一系列的准备工作,如商量游戏的内容、分配角色、规定角色规范等。在进行中幼儿必须注意他自己这个角色和别的角色之间的关系,以保持双方的协调一致,最后在游戏结束后,幼儿间还往往就个人的行动是否协调进行一番评论,可见游戏的全过程都在早就一种协调意识,都在使幼儿懂得共同协作是游戏获得成功的保证,没有协作意识就没有资格参与游戏。如:大班孩子特别喜欢玩“医院”游戏,为了丰富幼儿扮演医生这一角色的经验,我们经常利用谈话启发幼儿的原有经验:当你去医院看病时,你看见医生是怎么做的?护士在做什么?幼儿七嘴八舌说个不停,纷纷说出自己的经验。最后师生总结出:医生为病人看病要先询问病情,然后检查,最后再治病。而当护士则负责打针、取药,护理病人。责任分开,各施其职。孩子们都知道自己干什么,怎么干了。七、角色游戏提高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自我控制是协作行为的内在机制,幼儿的控制能力在家庭生活中就开始培养,然而由于家庭对儿童行为往往有较多的迁就,因而幼儿行为的自我约束的自觉性也就比较松弛,而游戏则不同,幼儿在游戏中的相互要求,是相当严格的。在角色游戏中,一定的角色只能做一定的“事”,并也只能做他的“职责”范围的事,因此,幼儿在游戏中就必须控制自己的行为,并逐步调整自己的行为以适应整个过程。例如,在“开汽车”的游戏中,当“乘客”的孩子希望汽车快些到站,可结束无聊的静坐。但当“司机”的孩子,就要持续的开车,“汽车”不到站不能下车,因此,当“乘客”的孩子就必须控制自己不耐烦的心理,一定要坚持到停车才能下车。角色游戏不但有一定的规则,而且都有不经过选取自然形成的领导者指挥,开汽车的司机,幼儿园游戏中的教师,动物园游戏中的管理者,都是当然的管理者,要保持游戏顺利进行,游戏的其他人员必须无条件的服从领导的指挥,这就需要幼儿控制自己的情感、行为、愿望,这样对幼儿的自制力和坚持性的培养起了很大的作用,这种品质是儿童将来步入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因此教师和父母必须有意识的利用游戏来培养幼儿的这些品质。
作业分数:
推荐状态:
作业题目:请任选其一作答
作业要求:1.在您的班级,您会给孩子真正的游戏自由吗?您最担心的是什么?在“自由可能引发安全问题”、“自由后的材料与人数无法匹配”、“幼儿的不同意愿如何一一满足”等诸多问题的困扰中,您的实践将如何改变?
2.“飞机场的故事”是游戏,还是学习?上述两种学习过程,您更喜欢哪一种?游戏中所经历的一个个问题,是教师预设的,还是幼儿生成的?由此,您觉得游戏中教师的介入与回应应该是什么?
3.要不要每次都有交流?一定要集体交流吗?与幼儿共同交流好的内容,幼儿却不采纳,第二天的游戏中依旧我行我素,说明什么?
4. 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简要阐述角色游戏对幼儿发展的价值。
5. 角色游戏是幼儿自编、自导、自演的活动,深受幼儿的喜爱。但是由于各个主题内容和投放材料不同,幼儿往往只根据自己的兴趣来选择主题,这样就很容易出现“偏区”现象,作为教师要去纠正吗?请结合自身的教育教学实践进行分析与说明。
(要求真实原创,字数500字以上)
作者姓名:魏益芳
所属班级:游戏班
所属地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
创建时间:学前儿童游戏作业_百度文库
两大类热门资源免费畅读
续费一年阅读会员,立省24元!
学前儿童游戏作业
上传于||文档简介
&&福​师​大​网​络​教​育​学​前​儿​童​游​戏​作​业
阅读已结束,如果下载本文需要使用0下载券
想免费下载更多文档?
你可能喜欢当前位置:&&
资讯详细页面
幼儿园中班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
【摘要】教师对中班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时主要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教师的语言指导可分为建议式、询问式、陈述式、鼓励式、示范式、责备式七种,而这种七种方式根据语言表达的开放性程度又可分为三个层次。研究者认为教师在运用语言指导幼儿角色游戏时应注意防止建议变指令,防止指令变独断,防止询问变质问,防止陈述变独白,小心鼓励变味,注意示范失范。同时教师应把握语言指导开放性的度。 & 一、问题提出   艾里康宁认为,角色游戏中幼儿的游戏能力是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中逐步发展起来的。〔1〕许多研究也表明,成人对幼儿游戏活动的关注与指导能够提高幼儿游戏的品质、促进师幼关系的融洽、推动幼儿认知与社会能力的发展。〔2〕教师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的主要方式是语言指导,不同的语言指导方式对于不同的游戏情境和不同的幼儿其指导效果是不同的。伍德研究发现,若教师指导语言运用不当会打断儿童的游戏,如果教师能有技巧地询问相关问题,与幼儿进行对话,则可使语言指导达到最佳效果。〔3〕因此,教师能否恰当地运用语言对幼儿角色游戏进行指导直接决定了幼儿的游戏主题能否顺利发展,也决定了教师的介入是激发了幼儿游戏的兴趣还是挫伤了幼儿游戏的积极性。研究者深入幼儿园收集教师游戏指导案例,试图全面把握幼儿角色游戏中教师语言指导行为的基本情况,思考和总结教师运用语言指导方式时需要注意的问题。 &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本研究采用目的性抽样,选取N市三所省级示范幼儿园,随机抽取其中8个中班的12名中班教师,对每位教师进行两次完整的角色游戏指导过程的观察,第一次观察为预观察,第二次观察为正式观察并记录。之所以选择中班主要考虑到中班幼儿的游戏自主性、创造性较强,参与游戏的积极性较高,但受自身经验和能力的限制,在游戏过程中往往会遇到一些障碍,因此教师的指导行为容易出现,便于研究者收集案例。 & (二)研究方法与过程   本研究采用非参与式观察法和访谈法。观察时的记录主要采用事件取样法。访谈对象是这12名中班教师,研究者将随机访谈与正式访谈相结合,其中正式访谈时研究者按结构式提纲进行。观察与访谈的结合有利于研究者更为深入地理解教师的行为及其原因。   研究者利用摄像机和录音笔将整个游戏指导过程和访谈过程记录下来,然后对观察和访谈记录进行整理,由两名研究者分别对资料进行编码(两者编码一致性系数为0.85),最后用SPSS11.5录入数据并进行分析。 & 三、研究结果
教师资源分类适时介入适当指导——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适时四驱,张适时,适时四驱是..
扫扫二维码,随身浏览文档
手机或平板扫扫即可继续访问
适时介入适当指导——谈教师介入幼儿游戏的时机及策略
举报该文档为侵权文档。
举报该文档含有违规或不良信息。
反馈该文档无法正常浏览。
举报该文档为重复文档。
推荐理由:
将文档分享至:
分享完整地址
文档地址:
粘贴到BBS或博客
flash地址:
支持嵌入FLASH地址的网站使用
html代码:
&embed src='/DocinViewer-4.swf' width='100%' height='600' type=application/x-shockwave-flash ALLOWFULLSCREEN='true' ALLOWSCRIPTACCESS='always'&&/embed&
450px*300px480px*400px650px*490px
支持嵌入HTML代码的网站使用
您的内容已经提交成功
您所提交的内容需要审核后才能发布,请您等待!
3秒自动关闭窗口教师在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策略--幼儿园
教师在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9:30:05 | By: 荣小燕 ]
教师在小班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宝带实小附属幼儿园& 荣小燕
摘要:自主性游戏能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并能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是:游戏前的材料提供者、游戏中的观察者、产生困难后的帮助者以及成功时的欣赏者和鼓励者。教师应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同时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
关键词:介入、投放;显性指导、隐性指导。
正文:《新纲要》指出:幼儿是通过与环境的相互作用生成并开展活动的,游戏是幼儿有效的学习形式。自主性游戏能帮助幼儿巩固和验证他所获得的知识、经验和信息,并能支持幼儿去发现和发展更深层次的内容,主动获得经验。教师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角色定位是:游戏前的材料提供者、游戏中的观察者、产生困难后的帮助者以及成功时的欣赏者和鼓励者。教师应引导幼儿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游戏环境和均等的游戏机会,让幼儿按自己的意愿自主选择游戏,以自己的方式进行游戏,在与材料和伙伴的相互作用中,共同分享游戏带来的快乐和学习彼此的经验,同时促进幼儿自主性、独立性和创造性的发展过程。
自主性游戏虽是幼儿自主、自愿的游戏,但并不意味着教师对游戏中的幼儿可以放任自流。结合小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就“教师介入”与“材料投放”两方面简单谈谈我在幼儿自主性游戏中的指导策略。
&&& 一、“介入”――教师的显性指导。
“介入”并不是教师在游戏时间内的所有行为,它既不是教师对游戏的无意“干预”,也不完全等同于对游戏的有意“指导”。“介入”一词在字面上没有一种自上而下的方向性,而是指插入两者之间进行有效的干预,“介入”既要考虑到教育目标,也要考虑到自身的愿望,教师应明确自身的立足点应是与当前的游戏。
教师介入的方式可分为直接介入和间接介入。
1.直接介入,指导游戏行为。
直接介入,指在不影响游戏意愿的情况下,教师通过提示一个问题或建议,给出一个鼓励或参照,邀请一个同伴加入或营造一种气氛支持的游戏行为。
“我要做公交车司机!”昶昶独自一人认真地“搭着”“公交车”,不一会儿,一辆“公交车”就完成了,昶昶开了一会儿,突然意识到今天的马路上没有“小交警”的管理,于是昶昶拿好“红绿灯”来到我面前说:“荣老师,你来当警察吧?”(今天的小家伙可真不错啊,都能主动找老师游戏了,可是我没有接这个“活”,因为最好的游戏是没有老师的参与,而是由幼儿自主进行的,因此如果能让昶昶去主动邀请同伴参与,那就更好了)。于是,我着急地说:“哎呀,我现在急着去幼儿园接宝宝呢,老师打电话来说孩子有些不舒服啊,怎么办呢?”昶昶看我这么着急,就说:“那我就去找别人吧!”(呵呵,目的达成――主动找同伴交往)于是,昶昶拿着“红绿灯”来到阅览室,对小怡说:“你来做警察吧?”小怡不语,昶昶又问了一遍,可小怡仍低头看书,昶昶默默地走开了,正好迎面走来了小御,昶昶又问:“你来做警察吧?”小御也没答应,昶昶急切地又问了一遍,小御看看昶昶手里的“红绿灯”却想要走开了,昶昶看上去有些失望。此时,我及时出现(目的在于让小御主动答应,找到“工作”,做一名“小交警”,同时也能使昶昶的主动交往获得成功,从中体验到与同伴交往的乐趣,这也激发了孩子以后再次进行主动交往的积极主动性),于是我对小御说:“哎呀,你今天当警察吗?太好了,警察的本领可是非常大的哦!”小御听我这么一说,高兴地接过“红绿灯”,两人一前一后开心地走到“公交车”游戏场地,快乐地玩了起来。
&&& 通过教师适时适度的“直接介入”,孩子们主动、大胆地玩着游戏,看着他们活跃的身影,听着他们快乐的嬉笑声,我由衷地感到高兴。
2.间接介入,解决游戏问题。
间接介入,指教师以同伴身份参与游戏,潜移默化地影响的游戏行为,提高的游戏水平。由于小班幼儿游戏、交往、动手、自控等能力都相对较弱,因此对于小班幼儿,这一介入指导的方式可能运用得更多一些。
“嘭!”“铛!”“哗啦啦!”……娃娃家不断传出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响声。我走近一看,怎一个“乱”字了得。只见小小的一个娃娃家挤了七八个小朋友在里面玩,至于谁是主人谁是客人早已分不清,有的抢娃娃、有的抢遥控器、有的抢厨房……看来,客人的角色意识比较差,都不知道作为客人应该做什么。眼看着客人、主人就要相互眼红“动手”了,看来,教师介入的时机到了。“丁冬!”我一边摁门铃,一边大声地朝屋子里喊,听到我的声音,大家都停顿了一下,善于交往的小辰首先反应过来,笑眯眯地走来开门说:“请进!”我走进娃娃家,找了个椅子坐下说:“我听说你们家今天为宝宝过生日,我也想来为宝宝庆祝生日!”小辰笑着说:“好的!”同时,她也递来了一杯水,我连忙说:“谢谢你!你真是个能干的小主人!”听到我与小主人的对话,原本还在奋力挣抢的几对小朋友都停了下来,看到“客人”正在朝我看,我马上又对主人小辰说:“妈妈,你看我这个客人有礼貌吗?我想看电视,你能开给我看吗?”小辰马上从正在挣抢的那对小朋友手中拿回遥控器,打开电视问:“你要看什么电视?”“我要看少儿频道的动画片!”听到这一信息,朝我看的小朋友也都走过来坐到了我身边,我问:“你们是客人吗?要不要一起来看电视?”只见“客人们”一边点头一边煞有介事地“看起了电视!”俨然一个个有礼貌的“小客人”。而一场“纠纷”就在我的间接介入中无声解决了。
幼儿在模仿教师行为的过程中解决了一些游戏中的问题,使游戏得到促进。
无论是直接介入还是间接介入,都要遵循介入时间的适宜性和介入行为的恰当性,以不干扰幼儿游戏为前提,以不破坏幼儿游戏的兴趣和游戏的发展为原则,以让幼儿获得游戏体验以及促进幼儿游戏水平的提升和全面发展为目的,在一种自然的状态下进行。
&&& 二、“材料”――教师的隐性指导。
皮亚杰提出:幼儿的智慧源于材料。可见材料对幼儿来说是打开他们智慧大门的钥匙。我们教师就好比是一个锁匠要根据孩子游戏的需要为他们的游戏量身定做打造出一把含金量很高的钥匙,让他们尽情的在游戏王国驰骋。
1.投入材料,激发兴趣,引出新游戏。
&&& 在一次超市游戏的买卖过程中,一名顾客说:“我要买面包!”这可难住了营业员,她看了看货架上的商品说:“没有面包!”那名顾客无奈地随便买了一样东西走了。就在此时,我想到:“小朋友们都有买面包、吃点心的经验,如果此时开设‘点心屋’这一新游戏,相信幼儿也能玩得很好!”于是,就开始了教师制作“点心”的时期。一盘盘寿司、甜甜圈、蛋糕陆陆续续做好了。当我们把第一盘点心――“蛋糕”投放在超市货架上时,许多顾客都来买,一会儿时间就一抢而光,看来“点心”还是很受大家喜爱的。于是第二天,我们又投放了第二盘点心“寿司”,受欢迎度丝毫不减前一天的蛋糕。紧接着,甜甜圈、三明治等点心也都一一上架。看着游戏中孩子们乐滋滋地品尝着各色点心,我提议说:“让我们把各种点心收集起来开出我们小3班自己的点心屋,好吗?”“好!”我的提议得到了全般小朋友的热烈赞同,因为在这短短几天中,幼儿已经对这些新的游戏材料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们迫切地想与这些材料互动得更多、更深!于是,“欢乐点心屋”这一游戏名称就在全班幼儿的一致表决中诞生了。大家一起为点心屋划分场地、布置环境,红红火火的新游戏――“欢乐点心屋”也就正式开业了。
2.调整材料,控制行为,制约不良现象。
&&& 就在“点心屋”开出两个星期左右,孩子们又想起了之前被遗忘的超市物品,特别是一些黄瓜、萝卜、青菜等可以用来烹饪的材料(受点心屋厨师角色的影响,大家都喜欢上了煮东西,娃娃家的主人都争着当爷爷和奶奶,因为爷爷奶奶可以在厨房做饭)一时间,买食材形成了一股热风,大家每次都手捧许多食材,使得娃娃家到处都是超市里的物品,有几次甚至连小舞台都开始跟风,买了许多超市食品,问其原因是:“一边看演出一边吃东西!”想法虽然很好,但毕竟是小班幼儿,对于取放、整理材料的习惯还较差,所以在后来的一段时间里,每次游戏后超市物品都散落一地。分析现象,揪其原因,很大一部分是“材料过多、过杂”导致的,因为超市与点心屋的材料看似不同但实际有内在联系性,都属买卖游戏中的材料,买卖材料在班级整体游戏材料中所占比例过大,所以形成了大家将材料到处乱丢的不良现象。
&&& 找出原因后,我们及时对超市材料进行了调整与删减:首先,将超市的现成品,如饮料、水果、茶叶等投放进“休闲吧”,让顾客在休闲时自主购买、品尝。其次,将黄瓜、萝卜等烹饪食材投放进“点心屋”,顾客可在吃点心时请厨师与自己选择的点心一起煮,变成不同口味的点心。最后,将一些同类材料适当删减,如糖类食品巧克力、棒棒糖等,收起一部分,只留一小盒,同样放在“休闲吧”,撤除“超市”游戏区。通过这样的调整,买卖材料量少了、活动的范围也缩小了,不断买、到处丢的不良现象也随之好转了。
3.更新材料,调整规则,完善游戏内容。
“花鸟市场”在我们班已足足开张两个星期,孩子们对于游戏的规则及流程也已相当熟悉。“先买票!”“你买什么票?”……是每个卖票员经常挂在嘴边的话语。瞧,小越卖票员又在囔了:“不能进去,你还没有买票了!”听着小越的叫唤,原本想挤进“花鸟市场”的小成突然意识到自己违规了,马上来到卖票处买入场券。“你要去哪玩?”小越问,“我去钓鱼!”小成一边付钱一边拿好小越递来的“钓鱼入场券”,小成根据鱼缸上点子的提示,很快就钓好了相应数量的小鱼,他又一次来到卖票处请小越验证,小越看一眼就点头说:“对的!”然后为小成贴上贴纸作为奖励,小成满意地走了。在卖票员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下,通过熟练的工作流程,小成从买票进入――看点钓鱼――验核奖励总共花了不到两分钟的时间,对于小班下学期孩子来说,难度不够。
如何来增加难度呢?我想,除了增加鱼缸上点数的难度以外,可能将“花鸟市场”中“做花”和“钓鱼”这两个游戏区的串联能增强难度。因为“入场券”的相对独立使得“钓鱼”和“制作鲜花”两个游戏区也变得独立开来,钓鱼的孩子钓完就走,做花的孩子做完就走,这样,非常不利于孩子交流与交往的发展。一开始将“入场券”设计成独立的是因为让孩子们掌握进场游戏的规则,现在两个星期过去了,孩子们对规则已经掌握得非常熟练,因此,是时候调整“入场券”了。
于是,更新后的游戏材料“联合入场券”悄无声息地投放进了“花鸟市场”的“票盒”。一张入场券上同时有钓鱼和做花两个项目,要求是:每玩好一个项目可以请验证员检验,正确的话可以打个勾,两个项目都玩好后再到卖票员处换取奖励。通过“联合入场券”这一新材料的加入,调整了游戏规则,丰富了游戏内容。因为它不仅约束了孩子必须参加两个项目,同时也将两个游戏区整合到了一起,加深了幼儿游戏的难度。
教师在利用“材料”对幼儿游戏进行隐性指导时要充分观察幼儿的游戏,及时调整材料,变化材料,有效地运用材料,满足幼儿多方面的需求,促进和提高幼儿的游戏能力,丰富和完善游戏内容。不过,教师一定要注意投放时间的适宜性和一次投放数量的恰当性,因为对于小班幼儿来说,教师材料投放的不当也会使原本有序的游戏变得混乱无章。
&&& 总之,幼儿自主性游戏是愉悦性与教育性的统一。游戏指导的核心思想是尊重幼儿游戏的主体性,发挥幼儿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恰当、合理地指导游戏需要教师的童心、细心和耐心,需要教师对幼儿的尊重、理解和包容,用幼儿的眼光来看世界,创造有利条件来满足幼儿游戏的实际需要,适时适度地介入幼儿游戏,从而提高游戏的水平,充分发挥幼儿的自主性、创造性,充分发挥教师的导航作用。
&上一篇:下一篇:回复留言时,请注意语言文明!发表评论:
时 间 记 忆
&&&20126&&&日
最 新 评 论
最 新 日 志
最 新 留 言
用 户 登 录
友 情 连 接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教师如何指导幼儿游戏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