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mhp3金手指猪神的福彩

热门搜索:
想找智能手机的游戏&& 游戏类型:文字冒险
日不落pk三色旗&原创、特长帖&
共 16268 浏览 82 回帖&&
积分: 6747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日不落pk三色旗&原创、特长帖&
  写在前面:
  本篇虽然刚写完,但应该算是俺的《“天”为什么“佑美国”》的前传。
  英国和法国在欧洲近代锋芒毕露,前者成为“日不落帝国”,更产生了美国这个强大的“分离物”,这就很让人奇怪,
为什么是英国?!几乎从各个方面来说,很多欧洲大陆国家得条件都比它优越很多,尤其是对岸的法国。现在的研究多重视经济、人口等等,但都有缺陷难以自圆其说。本文将
以地理条件为背景,宗教和信仰意识为线索,以英国vs法国的阶段对比为段落,结合战争因素来解答这个问题。俺不是吃“历史饭”的,仅是个爱好,所以尽请批评指正。
  本文很长,近2.6万字,敬请耐心阅读,但自信还是少有的除经济论(俺认为,经济是末节,也是综合作用的结果)、哲学论(俺认为,西方神学和哲学抬杠了一千多年,不过得到半本《道德经》的结果)之外的较为全面之作,对于大多数不是很了解欧洲史尤其是宗教史的朋友更有参考价值些。先列出主要参考书籍好了,文中引用的段落就不单独注明了:
  《欧洲史》,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等,蔡鸿滨、桂裕芳译;
  《欧洲文明史》,基佐(法),程洪奎、沅芷译;
  《基督教会史》,布鲁斯.雪莱(美),刘平译;
  《新约概论》,约翰.德雷恩(英),胡青译;
  《十九世纪三部曲:革命的年代》,艾瑞克.霍布斯邦(英);王章辉等译;
  《信仰的力量》,塞缪尔.斯迈尔斯(英);余星、李柏光译;
  《国际展望》杂志、《兵器知识》杂志等。
  也即本帖全部资料均来自较为公认的,经过国家审核允许出版的书籍文献资料,有删贴狂热症的们注意克制下自己的欲望~~
  有些论坛不能发图,所以在文中注明了俺博客的图片地址,请务必打开作为参考,因为这些地图上的标识是原创,很难在一般文章上看到。
1.地理决定下的中西区别
  试图准确的描述欧洲的“整体”状况是非常困难的。
  欧洲地形图见下:
  /hz930287/prevPhDownload.do?host=hz930287&photoId=_fks_h4Lz8406Bu3UHDsUFYHmq50l9nh3tNe4
  由于其地理原因,
欧洲没有中国那样的辽阔的“中原”,某个强大的帝国偶尔短暂的兴起,但不久即陷入分裂。
欧洲实际长期处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其政治体制是真正意义的“封建制”(地方君主和领主拥有很高的军、政、教的独立权),而中国的封建制结束于秦始皇手里,尤其在汉“八王之乱”后,中国就成了以“高度中央集权和皇帝世袭制”为特征的庞大帝国,这是欧洲封建中世纪与中国对应的帝国时期(秦——清)的最大区别。
如果说中国是一个整体的“内陆”,而欧洲就是一个分裂的“大半岛”,中国极力发展内河航运,而欧洲自古就较为重视海运。内河航运对于古代的生产力水平是比较高效和安全的,但必须在统一的前提下才能进行,而欧洲的地形和政治环境也只能向(沿岸)海运发展,而且中国东部的地形特点也适合内河运输。
由于气候、地理的原因,欧洲各国的生产力水平是不一致的,一个国家的物产也难以满足全部国民需求,所以商业就在欧洲有着特殊的地位。而中国由于跨越气候带和辽阔的平原,物产基本能自给自足,不过是因为战争需要而和游牧部族进行茶马贸易,大一统政权本身就具有国内贸易调节功能,并为了平均化管理(防止可能的地方分裂)的需要,就会限制对外贸易。
  中国东是辽阔的太平洋,西是戈壁沙漠,西南方向是只有几个通道的祁连山脉、秦岭源头、横断山脉,正南方向则是丛林,能构成威胁的也就是北方草原的游牧部族了。但草原生态远比农耕薄弱,所以草原人口一直不多,而由于频繁的季节迁徙,其生产力和政治体制也较农耕落后和松散,所以只要中原内部安定,只要能相持一段时间,游牧部族内部必然会出现内讧,这时趁机收服即可。之后由于气候变迁和过度开垦的等原因,西北游牧部族逐渐东迁,形成半耕半牧的生产力形式,和中原政权就展开了数百年的竞争。而
欧洲缺乏这些地理屏障,内部又处于分裂状态,周边地区的生产力和政治体制水平一直和欧洲相当,甚至局部超越的状态,欧洲难以有效抵御几乎各个方向的强大军事力量的进攻,但与中国的软腹(中原)不同,
外来力量则难以深入或长期占据欧洲腹部地区。(印度的西部缺口则让外族多次顺利的入侵,并长期占据印度心腹地区,这也是印度本土宗教多有悲观、出世、虚无味道的一个原因。)
  中国的春秋战国是“周天子”在上,他是国家信仰的象征,也是名义上的军政大权拥有者,但实际上,周天子仅能直接调动其有限辖地内的军队,地方诸侯并非那么“听话”,其现实权力往往还不如
“盟主”、“霸主”们。日本长期就处于这个状态,
天皇——幕府——大名们;而欧洲也基本类似,
教皇——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诸侯国王们。但
教皇本身的世俗权力相当有限,不得不几乎完全依靠神圣罗马帝国或者其他国王的“保护”,其也就试图利用“十字军”、“骑士团”来获得现实的切实极权,但仍由于上述这些原因,这些尝试都失败了。
对于中世纪的欧洲,恐怕也只有宗教纽带能把各国联接起来,而“中世纪”这个词汇在很大程度上就意味着“天主教的中世纪”,那么俺们就再来重点追溯一下基督教的历史。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恭喜!本帖被【
boboHtml = '';
html += boboH
NTES(&.bobo-list&).attr(&innerHTML&, function() {
return this.innerHTML +
}, &utf-8&);
积分: 6747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2.宗教改革前的基督教简史
  与大多数中国人的“印象”不同,
耶稣是个犹太人(马克思也是犹太人,呵呵~~),
所以耶稣教初期就是犹太教的一个分支,或者可以称为“犹太新教”。犹太教可以说是世界三大一神教(犹太、基督、伊斯兰)中的“起源”,其明显不同于当时世界其他地区的多神教/萨满教(万物皆有灵),其只信仰唯一神(实际很类似道学和儒学的崇拜物——天),“神”的形象并非人所能想象,犹太人自称为上帝的特选子民,所以犹太教并不能扩展到民族外。犹太圣经(即《旧约》)记载,先知说会有弥撒亚/基督(救世主)降临,带领犹太人脱离现实的苦难,当犹太人受到其他国家或部族统治、剥削时,这种希望就会愈发强烈。而耶稣自称基督(实际上,所谓基督教(统称,非特指基督新教)开始就是信仰耶稣为救世主,并遵守耶稣教义的犹太教,所以《圣经》分《旧约》(犹太圣经)和《新约》(耶稣门徒编纂)两部分),以《圣经》(旧约)记载的方式进入圣城。
耶稣在犹太圣殿前痛斥教会的腐败,让教会高层惶惶不安,“最后的晚餐”后,抓走耶稣。并以渎神的名义交给罗马执行官,后被钉死在十字架上。耶稣的门徒逃散,后开始传教。应该说,
耶稣将犹太教义的普善性增强,拓展到了犹太民族之外(爱邻人犹如亲人)。而
犹太民族长期受到统治政权的压迫,教义本身就含有制衡甚至凌驾政权之上的成分,耶稣理想是建立一个“宗教国度”(主的旨意在地上犹如在天上)。
基督教之所以能比较快速的传播,是因罗马帝国内部的“希腊化”基础可以让统一的语言文字迅速传播;很多犹太人就分散生活在帝国内部,这些人很多信仰了基督教,而基督教的普善性比犹太教更能吸引罗马帝国的其他民众;希腊哲学虽然高深,但难以给予现实的确切指导,民众希望能得到一种具有权威性的善恶判断成为行为准则;制衡政权的宗教利于获得基层民众信仰。罗马政权对基督教长期忌惮,也有多次禁教事件(有不少殉教者,但似乎并没有“大屠杀”),信仰基督教者不断增多(但并非象宗教典籍记载的那样“神奇的”增多,注意宗教的传播速度是程“对数级”的,人口增长也类似)。
  当罗马帝国再次陷入分裂时,
君士坦丁(可称之为军阀)兵临罗马城下(西元312年),声称梦到罗马城升起十字架,然后获得胜利。当然,这件事往往被认为是政治手腕而已(根据耶稣教义,似乎不会保佑战争者,呵呵),但说明信仰基督教的民众和甚至社会中高阶层已经很多了。337年,君士坦丁接受施洗(入教仪式)。
330年,君士坦丁迁都于拜占庭,改名为君士坦丁堡,成为东罗马帝国的首都(1930年,土耳其人又改名为伊斯坦布尔)。罗马皇帝试图通过提升东部教会(君士坦丁教会)来压制西部教会(罗马教会),从而导致
东西教会在4世纪开始走向分裂(俺们可以把君士坦丁堡看作“长安”,因为两者都是对中亚方向的游牧部族的防御基地)。
东部教会后被称为东正教,西部教会被称为天主教,前者因东罗马帝国的衰落,主要迁往东欧地区。站在教外来看,
东正教和天主教由于形成初期的区别,所以呈现出两种不同的政治诉求:前者试图让皇帝皈依宗教,在国家行为中执行教义,所以皇帝的宗教地位较宗教首领为高(也因此,我国翻译时作“沙皇”(皇,天之王;帝,人之王。前者必须获得宗教最高地位,而后者必须直接掌握政权和军权。当然,外文有时不这么讲究,但俺们要会说自己的语言嘛~~);
而后者虽然同样要让皇帝皈依宗教,但一直和政权分庭抗礼,并试图凌驾于政权之上。
  ——————————————————
  下图是宗教改革前的天主教和东正教势力范围示意图(不求准确,仅供参考):
/hz930287/prevPhDownload.do?host=hz930287&photoId=_fks_Q_Veh0XUrdb8PISkZ-YYVXCT9WrBE3ze
  图中可见:
天主教控制的主要是西部的丘陵地区,而东正教则控制东部平原地区,中间作为两者的过渡区,而北欧不仅同时存在天主教和东正教,还存在原始的宗教信仰。这是因为,
国家的边境往往由山脉和河流决定,在丘陵和沼泽地带就形成了众多的公国城邦,谁也没有能力完全征服周边国,宗教就成为连接诸多公国和城邦的纽带,并最终凌驾与君主之上,形成事实的教政合一;而对于平原地区,为了统一管理的需要,君权势必要凌驾于政权之上,同样形成事实的政教合一。法国、德国、英国(现代国家的前身)虽然拥有较多平原,但他们之间长期处于制衡竞争阶段,并且时常需要联合防御东方的入侵,并没能形成中国式的一极独大。
  德国前身地区的皇帝最终则获得了地方主教任命权,而不完全受教会节制,但他又没能成为宗教的最高领袖,所以俺称之为东西教会的
“过渡区”;北欧国家则是“半岛的半岛”,是林地茂密的较为寒冷地区,这种地形造成国家组织一般较为分散,人口也不会太多,又距离两个教派的核心区较远,所以成为
多信仰地区。
  ————————————————
  當獲得民衆的普遍信仰後,天主教廷就能實現其願望了,即通過“絕罰”(停止臣民向君主的效忠,使之失去“神授”的合法性)讓君主們低頭。但因爲教廷並沒有現實的軍隊、足夠的直轄國土等等,它需要皇帝的保護,所以也不能頻繁使用絕罰權,把局面搞得太僵。而君主們需要教廷加冕才能獲得神授的“合法”統治權,也就要在絕大多數時間裏表示對教廷的尊重。而
因歐洲長期處於分裂狀態,而宗教卻能保持相對統一,教廷就逐步淩駕于各國君主之上。
  和俺們的大多數印象不同,教廷對“無@神@論@者”一般是“漠不關心”的,但它強烈的仇視“異@教”(其他宗教的信仰者)、“異@端”(基督教內部對教義不同理解者)、“瀆神和敵基督者”(否認耶穌是救世主),也即其信仰的普善性局限在教內。由於東方伊斯蘭教的興起(7世紀開始),開始進入拜占庭帝@國,教廷就發起
“十@字@軍@東@征”要奪回聖@地——耶路撒冷。同時也有著試圖整合歐洲各大君主的軍隊、統一兩個教會的目的。而所謂的
“騎士團”,就是爲了這個目的,通過組織“宗@教@軍@隊”,獲得歐洲真正的的宗教和世俗的無限統治權。
  十字軍東征由流氓鬧劇開始(一位歐洲學者說,“他們在這裏消失,而在那裏出現,是再好不過的了”),變成血戰(隨軍的歐洲學者記載:騎士的膝蓋沒于屠城的鮮血中),最後又變成大群流氓襲擾(把拜占庭大肆搶掠),慘澹收場,但卻釀成了歐洲和阿拉伯的血海深仇。而騎士團們不僅獲得了宗教地位,還在獲得通往聖城的“買路費”壟斷權後獲得鉅額利潤,並借用可跨越國界的便利進行大宗商業買賣,甚至向君主貴族們貸款謀利(成爲歐洲商業銀行的前身),其勢力越來越強大,就開始招惹君主們的嫉恨,而教皇也覺難以控制,便開始大規模清剿。教廷擁有自己的軍隊的願望也就告終了,但
它仍擁有宗教的絕對權,通過教義的“壟斷解釋權”,取得“道德定義權”,也就獲得“法律的裁決權”;它還通過販賣贖罪卷(據說購買後靈魂即得救),
通過君主們的貢獻,獲得大量財富。教廷實際成爲歐洲真正的精神和世俗的統治者。
  俺們知道,由於人的劣根性,
絕對的權力必然導致絕對的腐@敗。教廷的權力不僅讓各國君主們感覺難受,讓普通民衆也産生抵觸心理,而基督教中一直存在“異@端”,認爲教廷並無權成爲基督的代言人。
  瓦解教廷信仰力的大事件除了其自身腐敗,還有歐洲的
瘟疫,這讓很多民衆産生對教廷有效性的懷疑。
如果對比中西歷史,俺們會發現在16世紀時,中西的相似之處很多。俺理解爲猶太、阿拉伯商人和橫掃天下的蒙古軍隊的作用,前者帶來了文化和物質交流,帶來生産力水平的趨同,而爲了對抗後者,則讓歐洲和中國的政權都向高度整合趨勢發展,都成爲事實的政@教@合@一,甚至因爲同樣的人員大規模流動、異地物種接觸、城市的高密度人口、過度開墾等等,中西的瘟疫頻率也開始幾乎同時升高。
當明帝國被瘟疫、農民起義、邊境衝突淘空了國力後,滿清入主中原(1583,努爾哈赤起兵(萬曆十一年),1662年,永曆帝在緬甸被殺);
而因爲歐洲的地理環境(主要因素),
則開始了宗教改革運動()。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48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3.英法近代崛起
  英国(当时还没统一到现在这种程度)、法国(边境与现代有所不同)、德国(准确的说是现代德国的前身)早已开始崭露头角,他们三个在宗教改革时期,将发挥巨大的作用。
3.1新教主要教派的崛起
3.1.1冲向教廷的“野猪”(教廷对路德的称呼)
  德国的马丁.路德(注意区别20世纪美国黑人运用领袖“马丁.路德.金”)在1520年12月初的焚烧“教会法”和“神学书籍”被看作标志性事件。但千万别把马丁.路德当作无神论者,他恰恰是个“坚定的基督徒”。他的主要矛头指向教宗对教义的垄断性解释的权威。他的主要观点是:
人由信(仰《圣经》和耶稣)称义,而并非是教宗;所有正当的工作都是对神的奉献,而非特指神职人员。这当然极大的触犯了教廷威严,并且断了教廷的财路,教宗在1521年1月正式宣告其为“异端”。路德能够保命,是多亏了欧洲的分裂状态,他受到萨克斯王储的保护,而“基督新教(这时特指“路德宗”)”也就在德国迅速流传。值得注意的是,德国皇室在很长时间并不服从德国教会,并获得了教会主教的任命权,具有很大的独立性;教廷的腐败又是有目共睹的;路德的改革还是相对保守的,并没有否定贵族们的神授特权,所以贵族才敢才肯保护路德。路德的
“神圣的工作观”(“天职”观)不仅影响了德国人,也影响了以后的整个新教社会(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西方有句诗说:“工作是能看到的爱”)。
3.1.2激进的政教分离主义者
  1525年,再洗礼派(重洗派、再浸礼派)诞生。他们的主要观点是:
婴儿时的点水礼无效,必须是得到灵性重生(感到和皈依上帝)的人才适合受洗;圣经中并没有什么教宗、基督教王国之类的东西,要回归“使徒”们的生活方式,即彻底的政教分离,他们拒绝参军、做官、起誓(所以《第22条军规》里的再浸礼派的随军神父才显得分外尴尬)。他们的教义影响到了瑞士、德国西部、北部和荷兰(也是因政教分离观念“无害”于外地政权,当日本政府驱逐天主教时,荷兰保留了传教和贸易权,并在日本成为“兰学”;也是因为同样的原因,荷兰也成为明军的火炮供应商。)如果说路德宗仍成为官方宗教,维持德国皇帝贵族神圣地位的话,而再洗礼派则走的更远,成为彻底的政教分离。
“清教主义”于再洗礼派同时诞生,路德“不做圣经禁止的任何事”,而清教主义的茨温利则“不做圣经没有规定的任何事”。清教主义最终在英国兴起,而随着分离主义运动在美国初期广为流行。
  苏黎世政府对再洗礼派进行清剿,而后扩大到全欧洲的追剿,据信有4~5千再洗礼派教徒被处死。
3.1.3有神论和科学的和解
加尔文(),他来自巴黎附近的一个小镇,14岁进入巴黎大学,在巴黎学习期间接触到改教思想,后逃亡至巴塞尔,1536年3月,他出版
《基督教要义》。与前面的几位总是与神秘主义连接在一起的宗教改革者不同,达尔文受过严格的学院式训练,其著作被称为那个时代最清晰、最举逻辑、最具可读性的。后来他长期在日内瓦工作,并把其建成一个新教主义者的避难所。
加尔文的政治观处于路德宗和再洗礼派之间,他认为:没有任何人(不论教皇或者国王)可以拥有绝对的权力(路德仍赞同皇帝权威,再洗礼派则要求彻底的政教分离,而加尔文则意图对制约君主独裁),其在教会内部也试行了现代民主制,加尔文宗日后成为西方宪政的一个思想支点;加尔文同时提出“科学探索和发现是对上帝的弘扬”(瞧上帝的设计是多么美妙,呵呵~~),终于让科学与有神论达成一定程度的和解。当然,很多资料认为加尔文主要主张在于“预定论”,这其实后来成为“自然神论”,甚至某些“历史主义”之类的一个重要源头。
  加尔文主义在欧洲传播很广,瑞士、法国、荷兰、英国等等都拥有很多信徒。其也受到部分贵族和资产者的拥护,俺们可以看到其现实利益需要的因素,但绝不能忽视新教尤其是加尔文主义对“资本主义精神”的推动(这个并非本帖重点,有兴趣者参见《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马克斯.韦伯著。),更不能忽略其对欧洲近代科学精神、探险精神的巨大推动作用,他让
“科学家”们摆脱了“异端”甚至“巫师”的面目,并鼓励更多的人从事科学工作,科学家成为一个高尚的受人尊重的神圣职业。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48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3.2英法在宗教改革时期和之后阶段的表现
3.2.1英国:亨利八世改革(1534)
  英国和日本虽然都是岛国,民族心理却大不相同,这仍主要是因地理原因造成。首先,它们面对的大陆不同,
欧洲在绝大多数时候属于分裂状态,英国并不显得太“小”,可以利用欧洲复杂的国际环境周旋其中,而日本面对对中国大陆在大多数时候是一个庞大的大一统帝国,根本没有日本插脚的余地;
英国历史上几次被欧洲其他民族征服或袭扰,文化技术反而能和欧洲同步,日本则在很长时间里落后于中国;
英国的地理和气候相对稳定,而日本处于地震带,又是东亚大陆的挡风墙,有着很强的登陆欲望。
但英国由于地理的隔阂,还是形成了区别于欧洲大陆的民族性和地区性较强的民族教会信念,而俺们可以看到,虽然教皇名义上辖制西欧,但几个大国其实并不十分买账,尤其是新教主义崛起的时候。
英国改革的导火索是困扰亨利八世的传宗接代问题,他没有一个儿子是王后
凯瑟琳所生,英格兰不愿接受一个女孩作为王位继承人(历史上的“女王”曾造成英国内战)。亨利试图让罗马教皇宣布此婚姻无效(教皇权力确实够大),但
凯瑟琳是神圣罗马帝国(教廷的拱卫者)皇帝/西班牙国王查理五世的姨妈(当时基本类似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皇族联姻状态,主要用于政治上的勾心斗角和国土兼并),所以教皇推脱了这个请求。
  亨利狡猾的把这个案件呈交欧洲各个大学征求学者们的意见,如他所料,有人赞同有人反对,这样,就至少有了一些站得住脚的理由。1533年元月,他秘密娶了
安妮,9月,新王后生产,结果还是女孩,这个女孩,起名
伊丽莎白()。
罗马教廷以“绝罚”来处罚亨利八世,亨利八世则试图推翻教廷在英格兰的精神统治。他发现14世纪的一条英国律法禁止与外国势力打交道(让俺想起那个著名的笑话:一个现代的英国大学生根据建校时的规定,要求考官在考试时提供餐饮,考官无奈,只好拿出快餐,但事后判改生考试无效,因他没有根据同一校规要求腰悬佩剑参加考试。哈哈),就要求英格兰的神职人员停止与罗马教廷打交道。可能连亨利自己都不敢相信,英国教会没怎么反对就接受了(也早已对教廷的腐败不满)。就此正式成立独立的英国民族教会,并成为尊英王为元首的教会。英王(这时实际可以称为英“皇”了)自己宣布离婚(真不容易呵),但遭到了天主教徒和新教徒的同时反对,亨利八世便镇压了一下教会,把教会财产分给贵族和资产阶级,后者当然十分拥护这种“改革”。
  因为英国的地理特点,如果军民足够团结,外部不易干涉,所以教会只好承认了既成事实。其实,
亨利八世并非反对天主教,他要建立英格兰的天主教会,而不是推翻天主教。他禁止开办修道院,并翻译英文版的圣经。民族主义和清教主义开始兴起。
3.2.2英国:血腥玛丽()
  亨利八世去世后,由唯一的10岁的儿子爱德华六世继承王位。政权权力掌握在王室顾问的手中,这些人同情新教改革,英格兰开始向新教过渡。但是在1553年,爱德华去世后,凯瑟琳的女儿玛丽登基,她是狂热的天主教徒,结果烧死了不少清教徒,此女后来被冠以“血腥玛丽”。
  据信,其在位的四年里,把包括大主教的
近三百名新教徒送上火刑柱。(来自《基督教会史》,人数似乎并不是很多。这样看,其恶名主要还是来自约翰.福克斯的《殉道士书》,此书成功的把“血腥玛丽”的绰号“加冕”给了玛丽,后来更成为一种鸡尾酒的名字。)
3.2.3英国:伊丽莎白一世()
  终于轮到了伊丽莎白一世继位了,
她试图采用折中的办法来保持宗教的和平换来政治的稳定。她对天主教和新教激烈争论的宗教仪式采取了中庸的态度,
成立了真正意义的“国教会”,实际上以清教为主(教义思想),但又给了天主教的面子(仪式),使双方都比较满意。英格兰从此获得了宗教和政治的稳定,国民的团结和效忠,奠定“日不落帝国”的基础。伊丽莎白一世也成为英格兰人心目中的神圣象征。
  值得注意的是,不论天主教还是新教,不少人谴责教会屈从王权。实际上,天主教和新教都有过造反行为。但英国在此时保持了大局的基本稳定,伊丽莎白巧妙的周旋于欧洲强国之间为英国换来稳定的国际环境,而此时欧洲则陷入宗教大战,英国趁机迅猛的发展起来。英国舰队于1588年摧毁了西班牙无敌舰队,逐步获得海上霸权(正式霸权的取得还要经过战败荷兰海军,歼灭法国海军之后,这些事件后面还有单独一章,稍候)。
3.2.4法国:第一次宗教大迫害()
法国的加尔文教派被称为胡格派,亨利二世想限制他们的人数但束手无策。他们组成以
波旁家族为首的宗教党派,另一方则是
天主教和吉斯家族。亨利二世死后,开始政权争夺,日夜,有
3000名(来自《欧洲史》,这一宿的死亡人数就是英国4年宗教迫害的10倍)胡格教徒被杀害,接着就开始了四十年的法国宗教战争。
  亨利三世死后,亨利.德.波旁继位,而其是加尔文教派领袖,天主教表示反对,这就又引发了继位战争。最终的结果是亨利宣布放弃新教信仰,被接受,成为亨利四世,他于1598年颁布
“南特赦令”,结束了数十年来在法国进行的宗教战争,承认新教徒信仰自由。
这次内部混战让法国失去了一个关键的崛起机会,也暴露出其存在已久的内部政治、资本、信仰的尖锐矛盾,虽然暂时和解,但仍没能解决根本问题。
3.2.5英国:都泽王朝和光荣革命()
  伊丽莎白死后没有留下后裔,苏格兰的詹姆斯六世继位。苏格兰的教会具有强烈的抵触王权的心理,而詹姆斯毫不妥协;詹姆斯更在1611年解散议会。
这期间一部分新教徒走向了“新英格兰”——北美大陆,不过绝大部分新教徒觉得走向分离也过于极端了,但他们等到1625年查理一世继位时也彻底失望了。查理一世采取严厉的天主教高压政策,
十年内,约1.6万新教徒走向美洲,而苏格兰教会则拿起武器捍卫自己的信仰。
  为了征集军队,查理被迫召集议会,但议会分成了倾向天主教的“保皇党”和倾向新教的“议会党”,后者明显占多数。很快,内战爆发。
克伦威尔()的“新模范军”以战无不胜的锋头横扫保皇党的军队,在1646年底让查理一世投降。但查理设法挑起他的对手们(苏格兰人、长老会(控制议会)、独立派(控制军队))的不和,1648年,战争再次爆发,新模范军再次迅速获胜,并在1649年1月处死查理一世,虽然是以“公众的名义”进行的审判,但国王被处死引起英国民众的同情。克伦威尔担任“护国公”,成为英格兰的军事独裁者。
克伦威尔试图平衡当时的信仰和势力冲突,但他没能实现这个愿望。
  这次“革命”实际是新教信仰下的部分贵族与资产阶级联合,对天主教、国教会、王权的一次挑战。但由于虽然前者拥有军事优势,但在
民众信仰上实际势均力敌,无法实现某一方的独权统治,所以短暂的军事高压一旦结束,局势必然混乱。
  1658年9月克伦威尔去世后,他的儿子理查&克伦威尔继任护国主。上台仅八个月,在军官集团逼迫下,辞去护国主职务。护国政府随之解体。此后,政局混乱。资产阶级和土地贵族急于与旧势力取得谅解,以便维持秩序,保护既得利益。
  1660年初,苏格兰驻军司令蒙克率军进入伦敦,长老会派和保皇党组成“新议会”,并通过决议,要求流亡在国外的查理一世的大儿子查理二世继位。4月4日,查理二世在荷兰布雷达发表宣言,声称他复位后将保障革命时明确立的土地、财产关系,允许信仰自由,保证赦兔反对王朝的人。但查理二世登上王位后,即背弃《布雷达宣言》。1661年1月,克伦威尔被掘尸游街示众。查理二世还制定一系列宗教法律,大肆迫害非国教徒(天主教和新教的两翼教徒均非国教徒)。
  查理二世死后,他的弟弟詹姆士二世继位。他一上台,便公开宣布信仰天主教,废除了限制天主教的法律,企图将天主教变为国教。这样,他就激起大多数人的反对,引发农民和手工业者的大规模起义,也就必然对贵族和资产阶级的利益造成损失。后者担心再次陷入内战的混乱,便向荷兰执政奥兰治亲王
威廉(英国国王的女婿,新教徒)正式发出邀请书,请他速来英国,以保护人民的“自由”。荷兰国会对此也极力支持。
1688年11月,威廉率领着1.2万名士兵,以及由600艘舰船组成的庞大船队在英国登陆。詹姆士二世众叛亲离根本无力抵抗,逃往法国。
日,威廉和玛丽(逃亡国王的女儿)成为英国国王和女王,两人以平等的权力,作为联合君主,共同统治英国。同日,即
通过旨在限制国王的绝对君权的《权利宣言》,10月颁布《权利法案》,规定:
取消国王中止法律的权力;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征税;和平时期未经国会同意,国王无权招募和维持常备军;国会选举必须自由,臣民有权向国王请愿;议员在议会中的言论,在会外不受任何机关的弹劾和质问,国王必须经常召开议会会议等。1701年,英国国会通过
《王位继承法》,规定国王个人无权决定王位继承问题,对王位继承作出了一系列限制,目的是防止天主教徒继承王位。
这次革命由于没有什么大的流血事件,被称为“光荣革命”,也即现代意义的君主立宪制度改革。
  英国的民族性和地方性教会信仰较为强烈,又是宗教改革中由国王率先发动的一个,君主立宪制也算符合了当时的英国国情,王室的效忠感和荣耀感在很长时期一直笼罩着英格兰。期间虽然发生过宗教迫害和内战,有过新教分离主义的较大规模出走,但比起欧洲几个大国来还算安定的多了(请对比后续段落)。
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期间正式崛起,而在“光荣革命”后进入资本主义高速发展阶段。
  ————————————————
  下图为宗教改革时期宗教派别势力范围示意图(不求准确,仅供参考):
  /hz930287/prevPhDownload.do?host=hz930287&photoId=_fks_bo-midpP0EFE2rpuiX3OqPY2D8YY6oqk
  接合前面的地图,可以简单的发现,新教在德法地区产生并非偶然,也绝非单纯是经济和生产力的原因(其他地区其实也类似),而新教能够首先在英国这个欧洲大国(荷兰国土面积小了点,而且正式独立较晚,它是当时的海上强国和贸易大国,但陆军基本不值一提。而德国当时尚未完成统一)流传并取得制衡地位,更与英国地理条件密不可分。也恐怕只有这种地理条件,再加上当时信仰和生产力阶段,才能给出完整的解释。
  ————————————————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47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3.2.6欧洲:30年宗教战争()
  德国的新教王公们于1608年成立
福音联盟,而西班牙支持下的天主教
神圣同盟在1609年成立。1618年,波希米亚叛乱省反对国王斐迪南的天主教政策,其在1619年成为皇帝斐迪南二世,而德国人则废黜了他,让新教的非特列五世登基。接下来就是欧洲混战了。
  此段非重点,不详述了,
基本过程就是宗教冲突和世俗利益纠缠不清,国际战争和国内战争同时爆发,结果就是双方打得筋疲力尽互相承认了事。由于国王一直拥有神授地位,所以担心新教的发展会影响自己的统治,而贵族中的反对派和新教则联合起来,这就有了“内战”;而某些国王因为信仰或者统治需要,他们信仰了新教,这就有了和天主教国王的“外战”,他们却都声称为了基督信仰而战。值得关注的是,
法国参战初期失败几次后,转入了胜利,并在后来又和西班牙打了11年(到1559年),获得胜利,粉碎了西班牙—日尔曼战略体系,实现了地缘突围,成为欧洲大陆的新霸主。
3.2.7法国:走向霸权的法国()
  与现在俺们形成的印象不同,法国长期以来在文化、科技和军事上并不是很突出,欧洲前后文化多在中部纵向一带,甚至英国在伊丽莎白时期的文化,荷兰的科技和经济贸易都比法国要强得多,文艺复兴更是在意大利发起。法国近现代文化、军事崛起确实多亏了路易十四。(俺和同事闲聊时谈到:为何欧洲国家兴盛时文化强,而中国却是衰落的宋代文化盛?俺说可能有这么几个原因吧,文化兴盛必须是多种文化源交流融合的阶段,同时也是各种科技交流的阶段,欧洲宗教改革时期,中国宋代都处于这个阶段;而文化兴盛还需要一个较为安定的内部环境,但又不能太把文化也“大一统”掉;最后,可能法国人从没这么牛x过,这次高兴了自信了,而南宋却窝囊得很,颓废劲就起来了,哈哈~~)
1559年的《比利牛斯和约》让法国获得崇高的威信,它拥有1800万人口,是欧洲人口最多的国家,农业自足,工业也较发达,而由于“南特赦令”此时还有效,天主教和新教的信仰自由得到保障。路易十四亲政(1661年)后,加强了神授君主的绝对权力统治,开展了一系列的扩张战争,在1680年时,法国的威力如日中天,并于1683年击败土耳其,解放匈牙利,获得崇高威望。但是,就像中国的“乾隆盛世”,在开疆扩土和文化繁荣的背后,不仅耗民力过剧,而且帝制本身的危机已经埋下。法国实际在政体、经济、生产力方面长期停滞,面对英国和荷兰(荷兰在此时期的发展过程很值得关注,而德国成为后起之秀也成非偶然,可能以后俺会再单独解说这两个国家)的进步体制颓势已现,而由于其扩张引起周边恐慌,天主教的西班牙、国教会的英国、新教的荷兰,都联合起来对法国作战,通过前面的地图可知,只要外围被突破,法国内部是难以防御的。甚至可以认为,
路易十四的法国,和康乾盛世一样,是欧洲帝制的最后繁荣,其背后的支撑来自人口数量(和中国类似)
和对外掠夺(中国倒是并非如此)
而非技术进步。
  路易十四也认识到资产阶级的重要性,并给予了其很多官职,但一连串的胜利和表面的繁荣,让他自大膨胀,
要求天主教和新教徒都必须绝对效忠于他,很明显这与新教信仰冲突,而对于雄心勃勃的君主来说,需要加强内部凝聚力进行扩张,却又“必须”获得宗教领袖权。
1815年,路易十四宣布废除“南特赦令”,开始法国第二次宗教迫害运动。
3.2.8法国:第二次宗教大迫害()
  这次迫害范围、时间、人数都居历史最高。《欧洲史》(德尼兹.加亚尔、贝尔纳代特.德尚)说是
约20万名新教徒流亡国外;天主教徒查尔斯.巴特勒认为
只有5万人;反对宗教改革的卡普菲格查阅迫害
开始阶段几年的人口报表后估计是23万人,而据信认为因宗教迫害造成
超过100万法国人逃亡、被屠杀、监禁、服苦役。而胡格派在1682年宣称在法国有
180万个新教家庭,
待30年后,路易十四宣布,法国已经不存在新教徒了(留下的几乎全被迫改变信仰)。对比英国宗教迫害时期流亡人口,这是
一个惊人的数字,英国迫害运动多针对贵族和教会,法国则直指所有新教徒。
  众所周知,
新教徒多是商人和手工业者,而这些人恰恰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中坚力量!而英国这时在干什么呢?
英国效法荷兰,1601年成立东印度公司,建立商业殖民体系,并于1770年超越荷兰贸易额;1694年开业的英国银行成为世界第一个金融中心。
  如果按《信仰的力量》的一些段落,不妨认为,后来犹太人有多惨,当时的胡格派教徒就多惨。而结果却又如此类似,
德国因此失去军事科技的重要人力资源,而法国因此失去资本主义发展的重要人力资源。甚至有资料认为,
是去了英国的法国新教徒建立或极大促进了英国的纺织业。当然,如果改变信仰,新教徒可以立刻得到释放或允许回国,许多人害怕了,依从了,“这些措施的结果就是产生了大量的言行不一的伪君子”,也即一方面煽动了天主教徒的狂热,而另一方面让新教徒陷入虚无,同样众所周知的是,
狂热和虚无迟早都会以同一种方式爆发出来。
  法军在剿杀内部新教暴动的同时,仍在不停的对外作战,一支常胜的军队最终被拖垮,而对平民的残害行为,也让这支军队的荣誉和威望大大下降。而法海军一直没能打破英国的海上霸权,
法军在的英法争夺北美的7年战争中彻底失败(当时出走美洲的天主教和新教徒各半,但很明显的是,除了谋生愿望,英国出走的大多为信仰自由,而法国出走的是为了逃避迫害,当英法开战,必然倾向前者)。
3.2.9法国:大革命!(1789)
  (由于课本上有大致过程,俺就不再重复众所周知的那些了。)
  首先,值得注意的问题是
人口的迅速增长(18世纪末,欧洲人口增长了50%,其中英国增长1倍),城市人口暴增,民众生活困苦;其次,
思想启蒙运动兴起,他们把矛头指向日益成为障碍的教会和绝对王权,无神论思想兴起。
  无疑,前者形成大的背景压力,后者是一个巨大的进步。而实际上,俺们更应该关注第2条的负面作用,即
当宗教信仰崩溃后,失去心理支点,道德观也就会随之崩溃,法律观念也会崩溃。因为道德虽然来自社会实践的总结,但自从宗教成为社会精神的主要力量后,道德早已几乎完全依附于宗教,即由信仰观才能判断善恶,由善恶得来道德,由道德再判断法律,当信仰崩溃,道德必然随之瓦解。不论是否存在来世或者神迹,“来世道德观”的预防作用不容低估,它可以带来长久的畏惧感或憧憬感,也不必及时准确的体现“报应”;而“现世道德观”则只能通过将“道德=法律”的方式,并把道德/法律裁判权交给每个人,甚至把法律/道德的强制力交给每个人,以及时兑现“报应”。后者的重要缺陷就在于法律内敛性的被突破,和强制力被滥用,而同时道德的预防力消失(详见拙作《道德=法律的陷阱》/《一个几百年的陷阱》),往往造成社会的颠狂状态。
  很多人知道,中国在宋明时期儒教极端化后,就已经呈现出这种趋势,但主要恶果是造成文化、技术的停滞,而没有成为法国大革命中体现的社会颠狂状态,这就是因为虽然儒教压倒了佛教道教,但儒教本身因为三教合一的作用(宋代后),也呈现了神秘主义趋势(理学、气运等)而且其他宗教并没有完全消失,虽然造成信仰不够“纯洁”,但却避免了颠狂状态的爆发。而当“封建迷信”被彻底扫除以后,中国同样陷入了集体性颠狂。虽然那场浩劫有着很多线索,但无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当俺们选择性的对宗教失明,俺们将无法彻底反思。
  法国大革命也受到了美国的影响,首先,
英法战争让法国财政更为艰难,其次,
美国独立也在鼓舞着试图推翻王权的自由主义者们。但看过俺那个《“天”为什么“佑美国”》的朋友可能会记得,俺在开篇就谈到了美国建国时期三个得天独厚的条件:
一是宗教的制衡状态,即天主教和新教人口基本相等,而都怀有对宗教迫害和宗教战争的恐惧,容易达成妥协;二是土地资源极为丰富,民众内部没有尖锐的现实利益冲突;三是没有旧皇权贵族的阻碍(刚被赶跑了),是大资产者和农场主们之间的妥协,是法官和律师们的塑造。显然,法国恰恰相反!
  可以理解当时革命者和民众的心情,但俺不得不指出,上述这些就意味着理想的光荣的革命必然被狂热和内讧所埋葬。
民主恰恰不能用革命的方式缔造,因为
鲜血不会带来妥协,而只会带来极权。(附:标志性的“攻打巴士底狱”事件,实际只“解放”了几个真正的罪犯,其中并没有任何革命者或学者。仅1792年9月,1200名贵族、教士和“犯人”被屠杀。雅各宾专政的恐怖时期,在14个月内“正式”处决1.7万人,而全部损失现在仍难估计。)
法国大革命对于欧洲和整个世界有着巨大的精神作用,它让每一个君主不得不正视革命年代的来临。
法国大革命也意味着资产阶级终于独立的展现出了巨大能量,而
“民族主义”也正式登上欧洲大国的历史舞台,它代替了民众以前以君主、领主、地域对自我身份归属的确认(推荐阅读拙作:《国家的概念和战争意识的区别》),“神圣的祖国”取代了“神授的君主”。
  ——————————————————
  如下图:
  /hz930287/prevPhDownload.do?host=hz930287&photoId=_fks_IXHMJ5GripWob2iGx-GaVO2EFJg67ZvA
英国的革命是君主贵族领导的“保守改革”,而美国则是大资产者和农场主领导的“保守革命”,而法国则是资产阶级领导具有民族主义特征的“激进革命”,而下一阶段的以德国和俄国为代表的暴力革命,则民族主义已成为主要的意识形态之一。
自由主义越向社会底层延展,改革就越来越变得暴力。但俺们不能去试图指责,因为
牺牲决不会毫无理由和价值,正是这些鲜血让前者们不得不正视民众的诉求,不断的对统治加以完善,其实,不论是保守革命还是激进革命,革命都是为了“革旧保命”。暴力的原因有很多,但就像俺批驳那些放肆指责中国历代农民暴动的们一样,“农民吃饱了撑得要造反啊?!”
  另一个需要注意的就是
气候、疫病的影响,这个是世界趋同的,其可以作为“导火索”,而仇恨的种子和成长过程,都是人们自己酿成。
  ————————————————
  在这个时期,英国的工业革命和法国的意识革命,被称为欧洲的
“双元革命”,他们都具有资产阶级领导的特征,可以说缺一不可
。《人权宣言》成为不灭的“明灯”,但俺个人认为它过于口号化,而没有什么实践指导意义(好比不能说听到“氧化还原反应就是电子转移”就以为懂得化学了,更没法解决现实问题),但不失成为能和君主专制思想制衡的一种信念,它可以用于轻易识破专制者的谎言。
  很多人对革命的法国人让拿破仑称帝感到迷惑,而如果真能了解大革命时期的真实历史的,就会知道,
社会秩序崩溃后,民众对英雄主义的企盼就会大大增强,这时,拿破仑出现了。
3.2.10法国:拿破仑帝国()
  很多人对拿破仑比较“熟悉”,所以本文只解说几个较为关键的问题:
A.拿破仑是“民选”的的皇帝吗?
  不论是装腔作势还是戒惧民众的力量,拿破仑就称帝问题进行“全民公决”(可不是袁世凯的那种),投票结果:
350万票“赞成”,2580票反对。当然,据估计,18世纪末,法国人口为2600万,但如果对比当时的世界局势,这个投票率也算很高的了。虽然很多学者对其持严厉的批评态度,但法国人这么决定了。
拿破仑是一个“来自平民的皇帝”。
B.法军为何能在初期很“容易”的取胜?
  抛开对于武器的掌握技能和人口因素,法军几乎是欧洲第一支用民族主义和民主意识武装起来的军队,具有强烈的“救世欲”(民族主义和民主主义的十字军),它几乎催生和鼓舞了周边各国的革命力量,也具有顽强的战斗意志,它的士气这是其他君主的军队不能比拟的。而由于提拔任命制度的改革,其军队战法不拘一格勇于突破,这也是其他军队难以比拟的,而拿破仑又对炮兵运用如神。
C.法海军为何没能战胜英海军?
  (这个问题在后面的章节还会详细解释)拿破仑并非不想获得海上霸权,也建造了大批的军舰,但
海军需要较高的职业技术保障,在对旧军队的清洗后,此类军官大批流失,而英国海军处于高峰期。英国总是能在危急关头“恰好”出现个英勇的海军将领保卫祖国,这次是“纳尔逊”,将法海军主力打得几乎全军覆没。
D.有人说,法军失败在于补给?
  补给是一个重要因素,法军作战善于用勇猛的冲击把对方迅速击溃,这样不仅弹药损耗少,而且对周边攻击作战取胜后也无需太多补给支持(兵法云,就食于敌),也就没能建立起成熟完善的补给体制,所以在远征中失败。同时,旧专业军官的流失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E.有人说,法军实际败于西班牙?
  这是法军信仰转变的一个“节点”,他们被用于镇压西班牙民众的起义,
他们从“欧洲的解放者”又变回了“帝国的军队”,陷入西班牙游击战的泥潭,几乎全军覆没。而同时又激起了其他国家的民族主义者的反对,各国君主以此为宣传,可以更为方便的扩充军队,提高士气。
F.如何看待“拿破仑法典”?
  它重申了很多革命原则,尤其是“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比英国更为进步,但同时,拿破仑又恢复部分“专制”体制。俺认为这是比大革命更为符合法国现状的政策体现,但如果没有大革命,它也不会产生,也许,人类社会就是在反思中向前的。
G.拿破仑请回了天主教?
  拿破仑的法国已经是信仰自由的了,但信仰天主教的民众还是很多的,尤其是经历了大革命以后,民众需要找回信仰支点,才能重新树立道德观和法律意识。俺前面说了,天主教比新教更能加强政权统治,而且拿破仑是“抢”过教皇手里的皇冠“自行”加冕的,这就
意味着王权对教权的统治权威,这是一个集权皇帝所必须的。
H.拿破仑时期的法国工业发展如何?
  应该说,拿破仑的战争促进了技术革新,尤其是罐头技术(来自军用补给需求)更是现代食品工业(热杀菌和封装技术)的起源。但是,由于四面受敌,法国的贸易并没有得到什么发展,而大革命的破坏造成钢铁产量(4100万吨——1500万吨(鲁昂))和工人数量(24.6万人——8.6万人(鲁昂))大幅度下降,拿破仑时期的法国经济有所改善的,但最多也只能认为是处于停滞状态。当然,英国也承受了沉重的战争负担,但是它得到的“赔偿”远远高于损失——它获得了“海上贸易垄断权”。
  如此,
英国王室因为先行宗教改革,赢得了一个较为稳定的过渡期,而法国则陷入了第一次大宗教迫害和欧洲大战;英国贵族、资产者、皇权的妥协换来宽容政策和安定局面,吸引了流亡的法国人力资源,并通过引进荷兰体制,获得金融贸易优势;英国成为战争胜利者,成为工业、贸易垄断者。这三个阶段都是
“此消彼长”的过程,英国最终脱颖而出,成为
“世界工厂”。(本帖重点是英法对比,而不是其他因素。)而法国,在拿破仑帝国之后,则陷入了长期的帝制与共和的拉锯中,他们一直试图避免君主专制和大革命的两个极端形式,但也就在这种拉锯中也逐渐消沉。
  英国的衰落,还要等到美国、德国的崛起,殖民地的独立运动,并在两次大战中极大的消耗实力,但大多数人可能会忽略一个本质原因,即英国试图进行力所不及的政治统治而不是初期的商业贸易垄断,一个英国战略家说的不错:英国海军可以战胜任何一支舰队,但陆军还不足以保卫自己的国家,更难以在任何一场单独面对的旷日持久的陆地战争中获胜,这是各个岛国都必须面对的问题。这也是下个章节俺将作为重点之一来解说的问题。
  ————————————————
  本章的最后,俺再来贴一张地图,也许这张地图上标的时间已足以解答很多人奇怪,“为何是英国?”
  /hz930287/prevPhDownload.do?host=hz930287&photoId=_fks_Y2bJh0W5IG-btNT_YYtkRnfzLRGpTMF2
  因为种种原因,英国在政体改革上领先了法国几乎一个世纪,但法国并不是没有机会,不是吗?为何它没能抓住呢?大家应该有了一个较为明确的认识了。
  似乎俺们初步的印象是英国更为“务实”,而法国则总是信仰之争,但如果看到这里,一定会发现,
究竟是什么让英国领先呢?恰恰是“信仰”的先行改革。“万古流芳”还是“千古骂名”有时就是“一念之间”,就是能否“领先”民众意识“半步”(别跟俺扯“顺应”潮流,那是庸才所为,不配成为大国的领袖)。
  ————————————————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48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3.海上霸權與陸上霸權
  由於篇幅所限,俺僅舉出此階段的幾次關鍵戰役介紹一下:
3.1英國海上崛起之戰(英國“海盜集群”pk西班牙“無敵艦隊”,1588)
3.1.1起因:
  葡萄牙和西班牙是大航海時代率先崛起的大國,不僅有文化背景、人口和資源的壓力,其地理位置和地形(見前面的那些圖)也至關重要。
荷蘭、英國比這兩個牙要晚,但與後者的“戰爭征服+殖民統治=原料、貴金屬壟斷”不同,前兩者是靠貿易崛起,荷蘭更比英國早一步成爲歐洲的金融重心和“海上車夫”。英國當時的海軍實力還遠不如西班牙,倒是精通海盜戰術(當時歐洲各國都半支援海盜行爲,很多商人也是半個海盜身份)。
也即後起之秀們是用資本主義的運作方式打敗了封建(真正意義的“封建制”)
帝國,而先進如中國的兩千年集權政體進化都難以有效管理,更不要說封建制的歐洲帝國要管理分散在世界範圍的殖民地了,所以兩個牙的失敗也是必然。
戰爭的背景原因是大國的利益之爭,而導火索倒頗爲“浪漫”:伊麗莎白的美貌讓各國君主爲之傾倒(政治利益在於:通過與之聯姻,可以讓自己獲得英國的實際統治權,而後代也就成了真正的雙料君主),尤其是西班牙的腓力二世更自命爲頭號種子選手。但伊麗莎白對待這些追求者們是若即若離(美貌+心計的女人實在是讓老爺們兒們暈呵~~)、周旋期間而牟取英國的利益,迅速恢復了英國的實力。最後,宣佈自己“將生命與貞操獻給英國”,終生不嫁。這就讓腓力二世惱羞成怒!(難怪,此老兄是賠了金錢又賠了青春呵~~)
  但總不能以“搶婚”的名義出征吧,腓力二世對內對外還有兩條很站得住腳的理由:
對內理由是懲罰英國的海盜行爲,因爲當時的英國海盜不僅剽悍而且數量很多,對西班牙辛辛苦苦搶來的香料黃金來個“黑吃黑”,並且伊麗莎白對此加以鼓勵,只要能將“贓物”部分上繳國庫,還能獲得封爵榮譽(否則還不是讓海盜自肥);
對外理由是懲罰英國不尊天主教教皇(見前述,早在伊麗莎白的老爸的年代,英國教會就獨立了,伊麗莎白又大幅改組成新教內核天主教外衣的英國國教會),羅馬教廷承諾可以提供軍費(但俺們大可以質疑,腓力老兄您早幹啥去了?哈哈)。
3.1.2對比:
  從雙方單艘戰艦噸位上看,西班牙處於優勢(西班牙是當時標準的大型三桅帆船居多,而英國則是標準的中輕型海盜船居多);從數量對比來看,英國稍有優勢(西班牙共130~160艘(各種資料不統一),其中能用於作戰的60~70艘;英國共160多艘,用於交戰的有90多艘);直射跑/加農炮西班牙居多(穿透力大,射程稍近,精確度稍高),曲射炮/榴彈炮英國居多(穿透力弱,射程稍遠,精確度稍差),這其實也就決定了雙方的火力運用思想。
  更關鍵的區別在於:
西班牙雖然擁有重炮優勢,但其海戰思想還停留在傳統的“一頓亂轟後立即跳舷肉搏”上,其船上裝載的陸軍士兵是海員的2.4倍左右,而且海軍士兵的戰鬥素養(士氣+技能)已經大爲衰落了(“無敵”了嘛~~),加上艦型老化,調頭困難;而英軍主力的海盜艦隊(約30多艘)卻恰恰相反,他們
適合在各種惡劣氣候下各自爲戰,士氣(大多數普通海員也有“工資”,而西班牙有很多海員就是奴隸而已,更不用說英國海員們還有很高的固定“分紅”比例呢)
和技能極高,而這次還帶有了保家衛國獨立自由的神聖號召。而且
直射重炮的裝填速度要慢于曲射輕炮一倍左右,而如果再考慮到雙方火炮種類數量的區別,即使西班牙在適當距離展開炮戰(從實際過程看幾乎沒有機會),英方火力也將是西方的4~6倍(甲午海戰中,日本海軍速射火力是北洋水師的9倍,當然,前者的炮彈(榴彈)穿透力較差,北洋水師的重裝甲艦中彈不少但支撐良久;北洋水師的彈藥種類卻也選擇失誤,重炮的穿甲彈或穿過日艦淡薄的艦體,或根本就是啞彈,甚至還得臨陣打磨彈殼(與大家印象不同,這批彈藥主要是由天津製造的))
3.1.3經過
  在1587年,著名的
海盜船長德雷克爵士就先行出擊,給西班牙沿海造成了一片混亂,不僅消滅了幾十艘西班牙的戰船和運輸船,還延長了西班牙一年的入侵時間。讓英國獲得了充足的準備時間,而西班牙的士氣則更加低落。
  正式決戰時,西班牙艦隊排出標準的半月陣形,而英海軍利用船隻靈活、操艦技術高超的優勢,多次搶先佔據上風,發揮自己的遠射炮火,讓西班牙艦隊奈何不得,但由於射程過遠,命中率和威力都不夠,僅俘獲兩艘西班牙戰船。8月7日夜,
西風大作,西班牙艦隊被迫在加萊灣抛錨,英軍排出8艘火攻船突襲,西班牙慌忙逃散,而第二天,英海軍又對其展開近程炮擊,西班牙大敗而逃,途中又遇風暴,戰損和風暴損失各占一半(各爲30多艘),而英國艦隻毫無損失。
西班牙無敵艦隊自此消失,只剩下40多艘殘破的軍艦,而英國則逐步走向海上霸權。
3.2英國奠定海上霸權(納爾遜艦隊pk法西聯合艦隊,1805)
  在戰勝無敵艦隊後,英海軍又戰勝了強大一時的荷蘭艦隊(通過三次大規模海戰),獲得海上優勢地位,這個過程就不介紹了。荷蘭雖然是當時的貿易第一強國,也曾擁有世界第一的海軍,但畢竟國土、人口、資源過於有限,難以堅持長期的大規模戰爭,而且荷蘭由於剛完成“聯合省”獨立,體制還不夠集權有效,受新教的政教分離觀念影響,作戰決心也不足,最終的政治訴求轉爲找個較爲強大的“保護國”,保留獨立的貿易地位即可(其實荷蘭的地理位置、意識訴求、貿易角色有點象溫州,呵呵)。如果分析上述這段海軍史,必須要瞭解其政體和宗教訴求的影響,否則肯定會陷入誤區。
3.2.1起因
  路易時期的法國和拿破侖帝國在陸地上獲得一連串的勝利,而它隔海的鄰居則始終擔心拿破侖登陸,英國成爲始終與路易、拿破侖對抗到底的國家。
3.2.2對比
  爲了上述目的,英國全力發展海軍,
納爾遜在此時嶄露頭角。他的勇氣、戰術思想、人格魅力、幾乎全勝的戰功,成爲英國的國家英雄,獲得海軍尤其是下層士兵的衷心愛戴,甚至俺們也許會很難推測,沒有納爾遜的英國能不能阻擋得住拿破侖。
  拿破侖並非不重視海軍,但
海軍是當時的高技術兵種,除了船隻和炮火水平外(幾個大國的製造水平基本相當),
艦長的操船水平,士兵的戰鬥素養在很多時候完全決定戰爭的勝負(不妨看看電影《怒海爭鋒》)。而法國陸地資源相對豐富,海上訴求本不如英倫島國強烈,又經歷對舊海軍軍官的清洗,戰鬥熱情是有的,但訓練水平還差距很遠。
  當時還是風帆艦船時代,絕大多數火炮在兩舷,前後火炮很少,海戰雙方多排成橫向兩列互相攻擊(“戰列艦”名稱的由來),以發揮最大限度的火力;而納爾遜則是一個“叛逆者”,他認爲要勇猛的沖向對方,以猛烈的近戰擊敗對手。這倒不僅因爲納爾遜是個極度渴望勝利的“戰爭狂人”,還因當時雙方火炮的射程和精確度還很有限(即使到了二戰時期,也要集中火力“覆蓋”(夾射)對方力求命中),而英國海軍的戰鬥素養(操船能力和射擊水平)要高於對方(射速可達對方的2倍),只要能承受接近途中的打擊,當插入對方艦隊列時,英海軍就可以發揮幾乎全部炮火攻擊敵人,而對方只有前後少數火炮能夠發射;待穿入敵方艦隊後,敵方前後艦隻將難以開火,英海軍就可以分割包圍敵佇列中部軍艦。當然,這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對風向(帆的運用)、流向(舵的運用)、艦船性能等的精確把握,還需要具體戰術的應變經驗(比如開火時機))和頑強的戰鬥意志作爲後盾,而納爾遜成功的做到了。
3.2.2經過
  面對拿破侖咄咄逼人的戰爭姿態和雄心勃勃的造艦計劃,英海軍分成兩支主力艦隊,一支堅守英吉利海峽,壓制法國沿海港口,另一支由納爾遜率領,壓制地中海和西班牙沿岸的法國和西班牙(已和法國結盟)艦隊。第一支艦隊讓法海軍無法出港,而納爾遜則放開防線,試圖誘出法西聯合艦隊,在外海殲滅。
  應該說,納爾遜的策略比較冒險,但也是性格使然,法西聯合艦隊開出港口,穿越大西洋兜了一圈,帶上西印度群島的分艦隊,然後試圖轉回攻擊,而納爾遜則緊跟在後(不得不說有些失誤,險些讓法軍得手),幸虧另有英國分艦隊對法西聯合艦隊發動攻擊,但因軍艦有限,沒有進行大規模海戰,而法西艦隊司令戰鬥決心也不強,退回港口,納爾遜故能及時折返,圍困法西聯合艦隊。
  當法西聯合艦隊終於出來以後,英國的圍困艦隊已撤走部分,數量比爲33:27,雙方在
特拉法而加展開決戰(但這“決戰”是對納爾遜而言,法西艦隊並不想招惹他)。法西聯合艦隊排出密集的兩個橫向縱隊前進,納爾遜則排出兩支縱隊突入,然後大開殺戒。
  本來,法西聯合艦隊可說是稍佔優勢,但如果考慮到英軍射速優勢(2倍),再加上首尾艦隻難以參戰,在火力上完全處於下風。法西艦隊士兵也曾奮力一搏,但
英軍的人員技術實力完全壓倒了他們。實際上,如果按中國傳統陣法分析,如此長的一字長蛇陣,最好的辦法就是中間多路突破,加以分割包圍,而在陸地上,前後軍可以奮力回卷或急賓士援,但在海上,軍艦掉頭困難,前軍有時只能坐看後軍被殲。
戰鬥的結果是法西聯合艦隊沈沒和被俘共20多艘,但納爾遜被狙擊手擊中身亡(此老兄喜歡身著豔麗服裝,站在明顯之處鼓舞士氣,但這次上帝沒能替他擋住子彈)。
3.2.3後記
  英海軍在此後獲得壓倒性優勢,並突襲丹麥,開走所有丹麥軍艦,留下的付之一炬,還
趁法國、荷蘭、西班牙海軍主力全被封鎖在港口之機,拿下他們的幾乎所有殖民地,獲得了真正的海上壟斷地位,成爲真正的“日不落帝國”。
3.3法軍完勝的耶拿會戰(法軍pk普魯士軍,1806)
3.3.1起因:
  法軍擊敗奧國,迫使普魯士屈服,日,簽訂《萊茵同盟條約》,並使16個德國諸侯脫離德意志聯邦,參加這個同盟。此時英國和法國的秘密談判也在進行,拿破侖表示如果英國答應他的條件,他可以把漢諾威還給英國,而普魯士認爲這是奇恥大辱,就拉上俄國準備向法國開戰,同時因英國同情法國大革命的外交大臣去世,英國也轉而承諾可爲普魯士提供資金援助。
  普王於8月9日開始戰爭動員,10月9日向法國宣戰。而拿破侖在9月3日與俄國締和失敗後,決定先行發動進攻。
3.3.2對比:
  雙方總兵力應該說基本相當,都是20萬左右,但援普俄軍10萬正在趕來;雙方炮火數量基本相當。如果普軍不想與優勢法軍作戰,可以參與堅守待援的方式打持久戰,但他們發現法軍有隙可乘,準備先行獨自攻擊,而這正是拿破侖希望的也是預計到了的。
  歐洲軍團作戰與亞洲有很大區別,多採用密集方陣或線式隊形,步兵和重騎兵都如此。拿破侖的時代,火炮技術已取得較大發展,但對於這種新技術,各國運用水平差異很大,其中法國格外重視炮兵建設,其相對充足的人力和物質資源,統一的集權政體,也爲大規模生産提供了方便。亨利四世的法軍擁有火炮400門,路易十四的法軍擁有7192門,利益十六的法軍擁有10007門,成爲世界上最強大的炮兵部隊。而拿破侖可以說出身於炮兵,對於炮兵更加重視。此次戰役雙方火炮門數基本相當(因爲俺比較懶,所以沒去搜羅口徑和火炮種類資料),但運用水平卻差距甚遠。
  法軍的士氣和戰鬥力非普軍所比,在上一章俺談過了,
法軍以“革命十字軍”自居,具有高昂的民族主義和自由主義熱情,戰鬥士氣高漲,恐怕當時也只有英國海軍的士氣能與之相比。同時,法軍善於開發新型戰法,對炮火的集中使用和散兵線攻擊掌握熟練。而其他軍隊的效忠物件而僅針對各個皇帝本人,內部的民族主義運動正在醞釀,士氣自然低落,甚至可以說,也只有形成密集的方陣或者線式隊形,方能防止士兵們一潰而逃。
拿破侖可以說是歐洲戰場的革命家,他正式改變了歐戰的傳統“節奏”,由緩慢集結全線鋪開的閱兵式大會戰,轉爲火力集中,矛頭攻擊式的鉗形縱深突擊。而這種打法也必須由效忠感、士氣和技能均佳的軍隊才能運用。而下一次突破就是“閃電戰”了,它實際就是把拿破侖的大炮裝上了輪子(坦克),當作了“重騎兵”突擊使用。但這種打法的弱點是如果沒有充足的補給、預備隊和同樣速度的支援部隊配合,則難以保證攻擊的持續性。後來蘇軍則利用裝甲集群的絕對數量優勢,改成了“臨敵短突擊+大縱深突破”的迴圈使用。
法國是一個剛完成高度集權統一的帝國,而普魯士則仍處於鬆散的封建制,後者軍令難以統一,各路將領以保留實力爲己任,統一協調頗爲不易。
3.3.3主要戰鬥
  (鑒於讀者可能並不關心戰役部署和路線、地點等等,本段僅介紹一下主要戰鬥。)
  普軍將兵力分爲幾個集團,呈梯次和線型部署,但沒有形成絕對重心;而拿破侖則將進攻部隊分爲3個平行縱隊,攻擊正面寬30英里,相互可以支援。
  普軍前鋒和法軍遭遇後,迅速潰敗,主力分別逐步後退至耶拿附近,共18萬餘人,法軍則集中10萬人準備攻擊。看似普軍擁有很大優勢,但因爲轉進或者進攻的討論進行了一天,被法軍從容渡河緊逼,其他法軍更有切斷普軍退路的趨勢,普軍主力再次撤退。早晨,法軍趁霧發動攻擊,撞上普軍後衛的幾個師,普軍迅速潰敗。法軍前鋒蘭諾軍繼續突擊,而普軍精銳2萬人排呈密集橫隊發起反攻,蘭諾軍立即轉入防禦,不是與其硬碰,而是就地找掩體射擊,火炮突前轟擊,
而普軍由於找不到攻擊重心(傳統西方軍隊必須找到攻擊重心,才能發揮其密集陣形優勢),
任由法軍狂轟炮濫射達兩個小時,損失殆盡。當普軍終於組織好全部預備隊時,法軍其他部隊圍殲態勢已層,經過激烈的戰鬥,此部普軍全軍覆沒。
  普軍後援1.5萬人此時仍在途中排著整齊的佇列緩緩而來,待遭遇追擊而來的法軍時,還
沒等排開戰鬥隊形,就被蜂擁而來的法軍大打出手,
據說15分鐘內,損失7500人以上,幸存的普軍向後狂奔,而法軍騎兵一路追殺。
  此次耶拿會戰,普軍5.3萬對法軍5.6萬,兵力和火炮(175:180)基本相當,普軍騎兵還有佔優勢(1萬:8千),結果普軍損失2.7萬,法軍損失1.4萬。
  緊接著就是
奧爾施塔特之戰,法達烏軍遭遇普軍主力進攻,以2.7對5萬,並且騎兵對比爲9:80,火炮對比爲44:230。普軍仍排成密集的線式隊形,而法軍仍冠以集中的炮火襲擊,甚至將普軍總司令轟成重傷,普軍失去統一指揮,決定撤退。
此戰普軍損失1.3萬,軍官傷亡230人;法軍損失6千多,軍官損失258人。
  再下來就是法軍轉入戰略追擊了,
24天內,10多萬普軍不復存在了。
3.3.4事後評價
  普軍在相當或優勢兵力下,甚至幾位將領的戰鬥意志也很頑強,但仍不能逃脫全軍覆沒的結局,這就是
指揮水平、士氣、戰鬥素養的作用了。文中多次提到
“線型密集隊形”pk“散兵線和重點炮擊”,就是兩個時代戰法的撞擊;而法軍的
整體士氣和戰鬥素養均很高,攻擊隊形形散神聚,號令統一;法軍在遭遇強敵時士氣更爲突出,僅看
士兵損失爲普軍一半,而軍官相當,就可知基層軍官的表率作用了。(實際上,這種打法在遼沈戰役時也多次得到體現,國軍的多支精銳“王牌”就是被共軍集群以“亂戰打法”一沖而散的,甚至有些王牌部隊都不知怎麽消失的。)
3.4本章後記及總結:
  當看完這段戰爭史,俺們可以發現,
在武器技術趨同時,指揮水平、部隊士氣和戰鬥素養的巨大作用,尤其是高技術兵種的素質將成爲戰爭的關鍵,有了這個基礎,指揮藝術才能得到發揮。法軍在陸地可以輕易擊敗封建帝國的軍隊,但面對同樣民族主義高漲(雖然是君主立憲制,但也進步了很多)而技術更優的英海軍,卻被打得全軍覆沒。
  英法分別獲得海上霸權和陸地霸權後,就打起了經濟封鎖戰,互相不准對方聯盟和中立國(比如美國)在對方港口停靠。
但法國雖然能控制歐洲大陸的大部分港口,但英國海軍牢牢控制著海上航線,所以不可能達到後來美國封鎖日本的效果。
  法國雖然一直在拼命製造軍艦,也有過幾次小規模的突擊行動,但所需的高素質海員卻極爲缺乏,大批製造好的軍艦根本無法出海,放出去的幾條軍艦大多也有去無回。
  當法軍遭到西班牙人民的反抗時,英國“小巧”的陸軍介入了,法軍無法維持其在山脈丘陵衆多、地域遼闊的西班牙的統治,幾乎全軍覆沒,加上入侵俄羅斯的失敗,和各國民族主義的崛起,士氣、戰術、技術的進步趨同,拿破侖帝國垮臺。
  英國爲反對拿破侖的軍隊花費了大量金錢(援助反法軍隊),
但控制了大多數海上貿易,也就控制了世界的命脈,由此獲得世界範圍的原料和市場,成爲“世界工廠”。
英國在獲得壟斷地位後,走上了西班牙的老路,即試圖進行政治軍事統治,而不僅僅是大公司式(如東印度公司)的貿易壟斷,而“民族壓迫催生民族主義”,它激起了此起彼伏的殖民地獨立浪潮,尤其在布林戰爭中的失敗,讓英國終於清醒,它可以壟斷海上貿易,但其陸軍仍無法進行陸地大國決戰。而這時,德國和美國崛起了。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49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4.为什么是英国?!
  本文的关键是意识线索,但作为总结,先谈一下其他方面:
4.1国民的法制意识
  英国有着
“自然法”和“普通法”传统,国王也必须对法律表示尊重,才能获得对臣民的效忠感,议会管理国家是英国人长久的追求,但因长期的君主、贵族、议会的制衡状态,君主权力始终能获得较高信仰,但
君主必须行使法律规定的权力,成为国民的普遍共识,这就位日后君主立宪制打下了民众意识基础。
4.2自然科学的进步
  英国对于自然科学很为重视,但实际上,荷兰、法国在很长时期还要部分领先于它,德国的义务教育也比它领先了将近一个世纪(所以才能塑造出工程师的国度!),他能够吸引科学人才,无疑是与国内的较为安定和宽松的环境分不开的。
4.3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英国的贸易模式来自荷兰,可以说荷兰先玩什么,他就学什么,尤其是股份制的公司模式,
经济贸易的垄断式殖民代替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军事政权的殖民方式,不仅引起殖民地的暴动减少,也
极大刺激了整个国民的对外贸易热情,也获得国民尤其是资本阶级对国家的效忠,因为其也是一个大国并具有地理优势,所以不仅能超越两个牙,也能超越荷兰。
4.4资本主义工业的发展
英国著名的纺织工业来自法国,以提供原料为主,但
法国的宗教迫害运动,让大量商人和手工业者投向英国,带来了先进的技术。而在
英国垄断海上贸易和埃及、印度的棉花产地后,其控制了世界的纺织业(除了美国南部,但南部缺乏机械技术)。英国较为安定和宽松的国内局势也让发明创造大量涌现,而
工业基础(资本、体制、高素质工人)
一旦形成,即使某个发明并非在英国开花,也会在英国大量结果。直到一战前夕,英国的造船业也让其他国家自叹弗如,德国也只能靠精工细作试图抵消其巨大的产能优势,但一直也未能成功。
  好了好了,大家一定看出来了,前面几个领域的进步无疑逃不出俺预先设下的圈套
“较为安定的国内局势和宽松的发展环境”,更不要说俺前面反复提到的:
英国是几个欧洲大国里“率先教改”、“率先政改”的国家,而法国则陷入了意识冲突不能自拔,这是一个此消彼长的过程,法国所流失的,几乎全被英国吸纳!
  即使在法国近代几个辉煌的时期(路易十四、拿破仑)时期,它的眼光也集中在欧洲大陆,
也许它认为,其他国家的海外殖民地再多,只要控制了宗主国,也就能间接控制世界;而英国自知无力与法国争夺大陆霸权,但它全力控制住了海上霸权,
通过控制除欧洲外的世界,来和法国长期对抗,结果就是法国所控制的宗主国们失去了绝大多数殖民地。很明显,英国赢了,因为
欧洲地理决定下的欧洲历史上,一个个伟大的帝王即使能短暂的统一,也很难维持其统治,英国只要能坚持到法国扩张到崩溃的临界点即可。而它之所以能够坚持住,无疑又是前面提到的那些前提(内部局势和环境保障)原因造成,虽然其中有着几个关键人物的巨大作用,但为何偏偏这些人物出现在了英国呢?!
基佐(法,)在《欧洲文明史》的最后所说:
  “我国(指法国,原文无此)历史上的11、12、13世纪与海峡彼岸的同时期比较,可以发现这一时期的法国几乎完全是封建制度的天下,君王和民主原则是无足轻重的。
再看看英国,贵族固然居统治地位,君王和民主力量依然是强大和重要的。”
  “君王制在伊丽莎白的英国大获全胜,犹如路易十四的法国。但是英国它需要多么谨慎从事,受到多少限制——有来自贵族方面的,也有来自民主方面的,但
从未象我国(指法国,原文非此)那样完完全全、唯我独尊,胜者总是不得不容忍对手的存在,让他们得到应得的一份。”
  “两种文明的差别自有其有利与不利的方面。……毫无疑问——英国比任何大陆国家都更早到达
一切社会的最终目标——建立一个既正规又自由的政府。”
  “我相信我们的时代有责任了解这一点:
一切权力,不论来自智识,还是来自世俗,不论属于政府还是属于人民、哲学家、大臣,不论是为了这种或为了那种事业,都包含着一个天生的缺陷、弱点和弊病,因此应该加以限制(意指人类本身的道德缺陷,参见教廷走向腐败和大革命走向暴乱的章节,原文无此)。了解这一点正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独特优势(绝对教廷统治、绝对君权统治和大革命都失败了,进步来自反思,原文无此)。
唯有允许一切权力、利益、意见普遍享有自由,允许这一切自由的表现和合法存在,才能把各种力量和权力限制在合理的范围内,防止它侵犯别的利益。总之,惟有如此才能使自由探索真正普遍存在,造福于人。”
  当然,基佐先生似乎还未能认识到
“平原式大陆国家必须保证一个较为强大的统一集权的必要性”(黄仁宇先生意识到了,但他对宗教与政体的互动关系分析似乎不够透彻),但他的观点无疑道出了
“为什么是英国”的本质原因。
  地理、气候是一个背景因素,但“人”却是最为关键的变量,陷入某一“决定论”就将让俺们陷入宿命论的虚无,尤其在科技高度进步的今天(交通、通讯、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突破中华第一帝国(秦汉)和第二帝国(宋明)的政体陷阱的限制条件(高速扩张带来分裂,高度内敛带来停滞)已经成熟。
而相对于美国建国时的环境(参见拙作《“天”为什么“佑美国”》第一章),
英国和法国的历史对俺们更有借鉴价值,因为俺们的民族意识与英国类似,而地理特征与法国类似,俺们也就同时存在英法的优势与缺陷,而世界各国的解决办法又是多么的一致!(美国的法制建设过程值得俺们借鉴,参见《“天”为什么“佑美国”》第二章)
  总是有人质疑俺写老长的历史帖,反复的解释信仰和政体的作用关系,或者就把自由、民主之类说的复杂无比。首先,俺一直担心道理沦为口号,突破道理自身的使用范围,就酿成极端主义的动乱;其次,社会学是一门科学,和其他学科一样,甚至需要更大勇气和实践中磨炼的技能才能掌握精髓,还要综合运用多种科学技术才能解释本质原因,而历史无疑有巨大的借鉴价值;第三,思想决定行为,信仰决定判断,民族需要民族主义的支撑,国家需要国家意识才能建立,而信仰在过去的两千年里绝大多数是以宗教形式体现的。
当俺们搞清楚源头与脉络的时候,现实的答案、发展的方向就展现在俺们面前!
  谢谢看完!欢迎批评!
  推荐参考阅读帖(可点击本人博客/hz930287/,也可在网上直接搜索转贴的):
  《“天”为什么“佑美国”》(美国崛起过程)
  《戊戌变法pk明治维新》(日本崛起过程)
  《道德=法律的陷阱》/《一个几百年的陷阱》(中国传统政体意识误区)
  《国家的概念和战争意识的区别》(分析国家和民族意识的实质与演变)
  《关于民主的若干问题》(民主知识普及)
   俺所有帖子均无版权要求,欢迎转贴、引用。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45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
进来表示支持和敬意!
积分: 6756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回复 huanghuange2 】: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78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谢斑竹~~否则这么长的帖子可能一会就沉没影了,哈哈~~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1171
发帖: 242 篇
在线时长: 301 小时
  【回复蜂带刀】:
  这么长的帖子,呵呵,一路约略看了下来,还真吃力
  未通读,不予置评
------------------
我和外星人有个美丽的约会
积分: 2516
发帖: 29 篇
在线时长: 444 小时
欧洲真够乱的!
积分: 6789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俺辛苦写了半个月啊(当然,同时把极品飞车10通关了,3D软件学了一半),好几次都想放弃了呢~~哈哈~~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3 篇
在线时长: 40 小时
我学 国际政治的学生。。。谢谢楼主的帖子
正好我们最近要写篇论文 比较大不列颠的霸权与法兰西的没落。。恩
楼主帖子给了很大帮助。。学生在这里谢谢了
楼主要是有那份心 指点写学生。。感激!
积分: 6792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回复 龍之魂 】:
我学 国际政治的学生。。。谢谢楼主的帖子 正好我们最近要写篇论文 比较大不列颠的霸权与法兰西的没落。。恩 楼主帖子给了很大帮助。。学生在这里谢谢了 学生QQ E- 楼主要是有那份心 指点写学生。。感激!
------------------------------------------------------------------
......晕~~~阁下以后要是成名立万、财源广进,记得请俺吃一顿呵~~~~
关于英国的“没落”,俺没有写太多,就像英国中间的过程,因为如果写,就要加入德国和荷兰,还要写美国,这未免太长了,与本文标题不符。
而美国俺又写得很多了(《天为什么佑美国》),懒得重复~~
不妨读一下俺开头列出得参考书籍,再加上俺最后列出得参考帖子,再查找一下荷兰和德国史,应该会比较全面,呵呵~~
地理决定性格和社会结构,信仰是思想,政治才能行动。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793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其实俺最大得愿望是改变中国人得信仰观,从历史观开始。
有了这个基础,加上民营企业得崛起,其他一切就会很快到来~~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1314
发帖: 43 篇
在线时长: 118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
其实俺最大得愿望是改变中国人得信仰观,从历史观开始。 有了这个基础,加上民营企业得崛起,其他一切就会很快到来~~
------------------------------------------------------------------
呵呵,这个愿望实在不小,楼主加油吧!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积分: 6818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回复 无尽空虚1 】:
需要大伙都加油~~
肯去想,肯去作,肯去鼓励别人去想去做~~
很多事情,一个人看似永远不能,一群人就是举手之劳~~而团结一群人的就是相同的信仰核心~~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1317
发帖: 43 篇
在线时长: 118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但个人而言,我觉的您的愿望只是个梦,一个白日梦,更困难的是做这种梦的人也许太少了,所以很难成为一个真实的开始.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积分: 6820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回复 无尽空虚1 】:
【回复 蜂带刀 】:但个人而言,我觉的您的愿望只是个梦,一个白日梦,更困难的是做这种梦的人也许太少了,所以很难成为一个真实的开始.
------------------------------------------------------------------
不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总会影响那么十二三个嘛~~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1318
发帖: 43 篇
在线时长: 118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
【回复 无尽空虚1 】: 【回复 蜂带刀 】:但个人而言,我觉的您的愿望只是个梦,一个白日梦,更困难的是做这种梦的人也许太少了,所以很难成为一个真实的开始. ...... ------------------------------------------------------------------
不急,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总
------------------------------------------------------------------
哈~~我愿意受你影响,能谈谈你的信仰吗?
------------------
与其苟延残喘,不如从容燃烧.
积分: 6824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回复 无尽空虚1 】:
稍等,俺就是传教也得30岁开始嘛~~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829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496 小时
文中有个笔误,再第一章,是七国之乱不是八王之乱,俺记错了,呵呵~~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2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
百度 李颜宏 连山西老家也不放过! 提示:如果您有自己的网站,如果如果您的网站很容易被百度搜索到前几位,如果某天百度给您打电话谈价排名的事情,如果您没有同意,那么您的结果就是被百度从搜索引擎中屏蔽掉,不管您是哪里的人,即使李颜宏家乡的人也不例外。 百度封?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38 小时
发帖: 20 篇
在线时长: 14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我一路看了下来,对楼主敬佩的很
------------------
-我该走哪一条路呢? -这取决于你到哪里去。 -我去哪里都无所谓。 -那你走哪条路都行。
积分: 6864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谢楼上们支持~~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1 篇
在线时长: 79 小时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发帖: 7 篇
在线时长: 182 小时
------------------
....@在路上...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写的人要耐性,看的人更需要!粗略看了一下!顶一顶!
其实俺最大得愿望是改变中国人得信仰观,从历史观开始。
有了这个基础,加上民营企业得崛起,其他一切就会很快到来
不知要信仰什么?
积分: 6872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回复 wyyahl 】:
稍等,正在写一个关于中国的方向和道路的长帖,呵呵~~
一个民众授权为基础的,一个核心为保障(而不是“完全领导”,而是基础和仲裁)
的,多元发展的,安定而具有活力的国家。
一个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民众授权的法律所规定的责权(责任、权利、能力最终会趋同,所以俺们也不会给任何人超越法律的责任,因为绝对责任必然也会获得绝对权力,耶稣不就如此吗
?),获得任何形式的绝对权力的国家。
一个以人权为目的的主权国家,一个以保障自由为目的的法制国家。
  不时对照这三条检验一下,才不会陷入“来回摸石头却过不了河”的困境,因为河对岸就是这些。历史已经证明,这就是实现“民富国强”的必要条件,这就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而“民富国强”和“和谐社会”是永无止境的。
  也只有如此,才能得到:
一个能给俺们带来自信、荣耀、幸福的国家。(这将胜过任何政治宣传工作。)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积分: 6873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至于“天”究竟为什么“佑美国”,也许俺没有说清,也许俺已经说清了:
  宗教的忏悔意识和现实的反思精神;
  一个拥有宪政信念的民众基础;
  在现实中实现理想,信仰的精神与妥协的态度;
  制衡不是简单的平衡,滚动竞争的发展意识;
  信仰“信仰自由”,形成多元论的社会思想。
——《“天”为什么“佑美国”》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6 篇
在线时长: 78 小时
看过多篇大作,非常佩服。。。我在这里好象还没见过比兄台猛的。不知道你认为我国怎么样才会有出路
------------------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0 小时
日本--一个残恶民族
日本是一个残忍无道的国家,也是一个残忍恶毒的民族,恶毒的无耻的终将被灭族。
日本在二战时在亚洲所做的残杀超出了种族灭绝需要,当然更远远地超出了战争的需要。731、南京大屠杀等等大家只是从数字等方面去看这些问题,没有看到日本民族的实质和本性。
战争要死人,正常。侵略战争对别国的战争需要的杀人就是无道。但日本人杀人比赛,花样百出的杀(磨)死别国的军人、非军人,手段之残忍,是人类现代文明以最最恶毒的,远远地超过了德国。
中国从72年(?)宣布与日本停战而后建交,中国政府是当时国际和经济行势之下,接受和承认了日本不合理要求,所以有了今天这样两国关系。但这种关系不是实质的两国人民(当然日本不能叫人?)关系。
日本为什么急于脱亚入欧,就是因为他们太过残毒知道不能被亚洲人不能容忍。当然日本现以经济利诱,想让亚洲一些既得利益政府国家官员帮日本抹去那些残恶(不说想抹去侵略和战争需要的常规残杀,日本知道这是办不到的)。但能办到吗?
首先日本人自己都办不到:在日本人,从民间到官方,在现代文明的今天,仍然把那些把婴儿从那幼小屁眼和批里插进去,并挑在枪尖上当战利品扛起四处的炫耀的人(狗都不如)当做英雄来敬奉(因为这样的“英雄”是他们的一种骄傲的记忆,他们曾经可以任意辱杀残别人妇女儿童,婴儿,军人和非军人,主宰一切的主,这就是这个民族恶劣);试问亚洲人民又怎么可能忘记?!
在日本,你要问二战的事,不认帐的和说不知道的多。在信息如此发达的今天,不知道和不认帐就是因为日本的这个民族的恶毒、残忍。因为他们心理知道,如果他说知道,你如果让他发表看法,他可能就被迫地从口头上伤害他们的心中的“英雄”,多数日本人的想法是他们的英雄那样做是理所当然的,无虽回答。
这事太过残毒,尽管各国政府不敢提,尽量回避,有的还隐瞒,但现代文明的发达,信息技术的发达,岂能是既得利益各国政府国家官员所能办到的。
不是太伤天良了,是没有天地良心啊!!!!!!
积分: 6874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回复 共产主义者 】:
看过多篇大作,非常佩服。。。我在这里好象还没见过比兄台猛的。不知道你认为我国怎么样才会有出路
------------------------------------------------------------------
正在写一个长帖,想谈谈这个问题,等一段时间吧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13 小时
【回复 蜂带刀 】:
【回复 wyyahl 】: 稍等,正在写一个关于中国的方向和道路的长帖,呵呵~~
一个民众授权为基础的,一个核心为保障(而不是“完全领导”,而是基础和仲裁)的,多元发展的,安定而具有活力的国家。   一个没有任何人可以超越民众授权的法律所规定的责权(责任、权利、能力最终会趋同,所以俺们也不会给任何人超越法律的责任
------------------------------------------------------------------
民佑之,天佑之。民乃政天
先生辛苦,不顶说不过去。
------------------
党是母亲,祖国也是母亲,我还有好多好多好母亲---------------------所以藕生活的很幸福,很快乐~
积分: 1455
发帖: 70 篇
在线时长: 161 小时
不管怎么样,要顶一下!
------------------
请不要哭泣,无论多大的痛苦,因为你哭泣的声音会给虐待你的人带来快感! 请不要哭泣,因为哭泣是软弱的表现,会让虐待你的人更肆无忌惮! 从现在开始,抗争!哪怕是思想上的……
积分: 6876
发帖: 84 篇
在线时长: 501 小时
欢迎转贴~~
------------------
政府的合法性来自民众的授权。
发帖: 0 篇
在线时长: 2 小时
下次自动登录
每30秒自动保存一次内容
夏季轻装上阵 赢家用吸尘器
24小时热帖榜
下次自动登录
说的太好了,我顶!
Copyright & 2014 www.51yue.net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Processed in 0.0746 second(s), 3 db_queries,
0 rpc_queries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mhp3独角甲虫王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