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0烈焰中任务追踪电脑的任务栏在哪里里

宏亮瞻局|中国版“咆哮者”疑现身:透视航母软作战实力①
宏亮瞻局|中国版“咆哮者”疑现身:透视航母软作战实力①
正午的太阳有些耀眼,天空没什么云彩,能见度很高。对于阿根廷空军弗朗西斯科上尉和路易斯&科拉维诺上尉来说,天气不错。
两人决定不再等了。 此时是日12点30分,在阿根廷里奥&格兰德机场,两架&超级军旗&战斗轰炸机腾空而起。弗朗西斯科的座机下挂载着阿根廷最后一枚&飞鱼&反舰导弹,他相信英军&无敌&号航空母舰今天在劫难逃,战争很可能就此逆转,而自己则将成为创造历史的潘帕斯雄鹰。
2架&超级军旗&与4架&天鹰&先爬升到7000米高度,然后飞往空中加油点,KC-130H加油机为它们加注了可供飞行300公里的燃油。之后,攻击机群向东飞去,并在距离目标海域304公里处将高度降至30米。14点32分,弗朗西斯科报告已经锁定目标,科拉维诺驾驶的僚机同时对目标进行了确认。弗朗西斯科没有丝毫犹豫,他果断按下导弹发射钮,这枚珍贵的&飞鱼&拖着烈焰向&无敌&号飞去。
英国航母命悬一线,&谢菲尔德&号和&大西洋运输者&号悲剧的重现几乎无可避免。
然而,就在&飞鱼&向&无敌&号做最后冲刺时,随着一簇灿烂的&烟花&从旁边的&复仇者&号护卫舰上&燃放&,反舰导弹像没头苍蝇般一头栽进海里。&
&无敌&号得救了。&复仇者&号施放的金属箔条成功干扰了导弹末制导雷达,&烟花防线&在最后时刻挽救了一艘航空母舰。
软防空体系
&无敌&号的这个故事在历史上尚存争议。阿根廷人坚信自己击中了目标,而英国战史却宣称攻击以失败告终,并指出是&复仇者&号上的114毫米主炮,或者金属箔条干扰弹让&飞鱼&失效。考虑到用114毫米舰炮击落掠海反舰导弹实在太过匪夷所思,如果英国人没撒谎的话,笔者还是更愿意相信干扰弹的功劳。
无论如何,马岛战争都成功验证了舰载软防御系统的实战能力(阿根廷另有两枚&飞鱼&在此前的攻击行动中确定遭干扰脱靶)。然而,在航母作战能力中,电子对抗却经常被外界所忽视。当&卡尔&文森&号从2月底开始横穿南沙并停靠岘港,在其赤裸裸的武力炫耀和威慑&频谱&中,除了强大的火力打击能力外,我们还不应忘记其同样强大的软杀伤能力&&这种能力甚至在双方没有交火的和平环境下仍然可以&开机作战&。
当然,电子战早已成为现代海战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于一支航母海军而言,为了保证战场制电磁权,为航母编队中的各型战舰配备电子支援系统还在其次,更重要是必须在舰载机联队内建立一支独立的专业电子战机部队。这支部队从攻防两个维度完善了航母编队的作战能力:在进攻端,专业电子战机强大的电磁压制和反辐射能力将成为舰载机联队攻击波次的先锋;而在防御端,舰载电子战机也将构筑起整支航母编队的最外层软防御体系。
近日网上即有未经官方证实的消息称,中国海军正在加紧研制歼15D专业电子战舰载机,且距离首飞应该已经不远。该型机充分利用了歼15舰载战斗机的平台设计,并将移植同样正在研制中的陆基歼16D电子战机的任务系统。选用歼15平台而非其他低速平台(如直升机或教练机、轻型运输机等)研制电子战机,显然是希望其能够随时混编并伴随歼15作战,从而提高整支航母编队的软作战效率。
图1&美国海军由F/A-18F舰载战斗机改装而来的EA-18G&咆哮者&电子战飞机,可实现与主力舰载机的高度通用。
可以合理推测,中国海军的上述决策应借鉴了美国海军从EA-6B&徘徊者&(由亚声速的A-6重型攻击机平台改装)到EA-18G&咆哮者&(由超声速的F/A-18F舰载战斗机改装)舰载电子战机的研发思路。毫无疑问,拥有最丰富航母研制和使用经验的美国海军同样也是海上软作战体系的集大成者。其航母编队的电子战能力包括EA-18G&咆哮者&以及其他挂载电子战吊舱的舰载机,它们均可以在进攻中对敌方实施电子压制;而在执行防空截击或反潜任务时,电子战飞机与舰艇上的电子/水声对抗系统也将尽可能弥补硬拦截手段留下的漏洞。
目前美军航母编队的空中电子战防线大致分为三层:在距离航母约100公里的威胁方向,美国海军通常会预置3架专业电子战飞机,用于对成功突破舰载机防线的反舰导弹实施干扰;如果未能奏效,航母战斗群所有水面舰艇上的AN/SLQ-32电子支援系统还可以实施第二波有源干扰;而一旦反舰导弹逼近航母上空,舰载的MK36或MK53诱饵弹发射器还将齐射数十枚有源或无源诱饵弹。差点击沉&无敌&号的那枚&飞鱼&很可能正是栽在了这最后一道&烟花防线&上。
外环:电磁&咆哮者&
美军航母一般搭载5架左右的专业电子战飞机。随着EA-6B&徘徊者&退役,目前美国海军舰载机联队的所有电子战飞机已经更新为EA-18G&咆哮者&。不过该型机刚刚在2月25日因座舱温控系统故障导致险些机毁人亡的事故,这也许表明其仍然存在一些技术隐患。
&咆哮者&拥有十分强大的电磁攻击能力。凭借诺斯罗普-格鲁曼公司为其研制的新型AN/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EA-18G可以高效执行对几乎所有频段雷达的电子压制任务。
以往而言,电子干扰往往采用覆盖某频段的梳状波。这种干扰方式将能量分散在较宽频带上,就如同对电磁频谱的&地毯式轰炸&。但是,由于敌方雷达往往只是在若干特定频率工作,导致干扰方付出的功率代价太大。此外,具有跳频能力的抗干扰系统出现后,传统干扰方式无法有效应对每秒钟发射频率都要跳动数次的电台和雷达,干扰效果大打折扣。
与这种传统的拦阻式干扰不同,EA-18G的战术吊舱可以通过分析干扰对象的跳频图谱自动追踪其发射频率,并采用长基线干涉测量法对辐射源进行更精确的定位,从而实现跟踪-瞄准式干扰。此举大幅集中了干扰能量,可谓电磁战场上的&高精度打击&,同时也将EA-18G的干扰&射程&提高到了160公里。
图2AN/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是&咆哮者&的核心装备
AN/USQ-113(V) 通信对抗系统也是 EA-18G的制式装备。其在VHF/UHF频段工作,能够自动干扰有源目标或盲干扰指定目标,无论大型预警雷达还是小型弹载雷达都难以幸免。AN/USQ-113(V) 还可以实施一般的噪声干扰或模拟通信欺骗,通过窃听或破坏敌方的指挥控制链路,指挥官可以取得战场上显著的战斗优势。该系统能够设置在不同信号内共享功率,具有多目标干扰能力。
另外,EA-18G上的AN/APG-79有源相控阵雷达本身就具备电子干扰功能,其可以在搜索目标同时,分出一部分单元对敌进行离散式电子压制。这种技术当初是为F-22的AN/APG-77雷达研制的,属于标准的五代机技术。
与过去40年美军的主力舰载电子战机EA-6B相比,EA-18G&咆哮者&的优势显而易见。EA-6B搭载的AN/ALQ-99F电子干扰系统拥有5个干扰吊舱,每个吊舱内安装两部干扰发射机,每个干扰舱可以覆盖7个频段中的一个。操作如此庞杂的干扰设备需要2名专业电子战乘员,EA-6B的全机乘员更是多达4名。现在EA-18G只需要一台新型AN/ALQ-99战术电子干扰吊舱就可以完成EA-6B五台吊舱的任务,且干扰能力更强。同时,EA-18G只需两名乘员,其中1人为电子战军官。
&咆哮者&更大的优势体现在机体平台上。EA-18G与F/A-18F Block Ⅱ有90%的机体零部件通用,大大降低了后勤保障压力,也节省了飞行员完成新机改装训练所需的时间与费用。更重要的是,EA-18G几乎完全保留了F/A-18F的飞行性能,这意味着该机可以紧密伴随&超级大黄蜂&实施电子掩护与压制。而EA-6B是一种亚声速飞机。在以A-6攻击机为主的时代,它当然也可以伴随攻击机群执行任务,但现在美国航母上只搭载&超级大黄蜂&一款作战飞机,EA-6B与这样的飞机协同作战必然会非常吃力。
EA-18G的自卫空战能力也是EA-6B不具备的,该型机不仅可以挂载标配的&哈姆&反辐射导弹,还可以挂载AIM-9和AIM-120空空导弹。在执行防御性干扰任务时,航母战斗群就不需要再为独自巡逻的电子战飞机配备护航力量,航母的电子防御任务弹性将因此大幅提高。
中环:反导干扰机
美国海军水面战舰标配的舰载区域软防空手段是AN/SLQ-32电子支援系统,该系统于1977年投入使用,尼米兹级航母上目前装备的是AN/SLQ-32(V)4型。其可以被动探测具有威胁的雷达信号,包括那些由雷达制导反舰导弹和与之相关的舰载或岸基雷达发出的信号,随后即向舰上指挥中心发出导弹来袭警报。在辨明雷达类型后,AN/SLQ-32既可以直接实施有源干扰,也可以为各型防空导弹指示目标方位。
该系统采用晶体视频接收测向和瞬时测频相结合的技术。其介质透镜馈电多波束天线阵,用于接收的阵列共有16个波束,用于发射的每个阵列有35个阵元,共140个50瓦功率行波管,整个天线辐射的合成脉冲功率可达1兆瓦。显控台由UYK-19型16位计算机控制,屏幕上可显示80列、36行字符或图像。该系统可提供辐射源态势,根据在键盘输入的或由情报建立的数据库给出辐射源类型,操作员指定一个符号就能从计算机中读取参数。
图3&美国海军水面舰艇标配的AN/SLQ-32电子支援系统
AN/SLQ-32的主要功能是防御反舰导弹,具备截获概率高和总反应时间短的特点。专用于航母的AN/SLQ-32(V)4采用了光纤技术,其数字式存储器可实现较快的威胁判断,并提高了干扰抑制性能。由于航母尺寸太大,AN/SLQ-32(V)4的有些分机间相距90米之遥。系统有两台计算机,各与一部收发机靠近,它们用光缆相连。AN/SLQ-32(V)4可以探测频率范围在1至18吉赫兹的电磁信号,系统截获信号只需51纳秒。在实施有源干扰时,其有效干扰辐射功率达兆瓦级,可同时压制80部威胁雷达。干扰波采用I或J频段,干扰模式为转发式或应答式。在实施干扰时,整个系统还可以持续监视其他雷达。其对一般雷达、捷变频雷达和随机扫描雷达有几乎100%的截获概率,且对每一个捕捉到的信号都能精确测向。
由于更加先进的AN/SLY-2电子支援系统项目于2002年下马,美国海军近年来只好对AN/SLQ-32做螺旋式升级。其第一阶段改进将采用新的信号处理器,使AN/SLQ-32能够更快地识别威胁,并将截取信号更准确的关联给操作者。第二阶段改进将为AN/SLQ-32增加一种特殊的辐射源识别能力,升级后的系统可同时区分多个来袭反舰导弹,并采取更具针对性的反制措施。第三阶段改进主要针对DDG-1000驱逐舰、福特级航母,以及规划中的CG(X)新一代巡洋舰。除进一步提高系统探测灵敏度和有源干扰能力外,该项改进最重要的内容是让AN/SLQ-32首次具备红外干扰能力,美国海军目前正在对相关的激光红外干扰技术进行研究。
(未完待续)

我要回帖

更多关于 电脑上的任务栏在哪里 的文章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