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和发展矛盾与毁灭是一对矛盾吗

[本文是我写的由《科技导报》2017姩第20期刊登。图片源于网络]

“瞧你把学生都带成啥样了!”听了A教授的诉苦,同事甲脱口而出

据A介绍,他指导的硕士生还没有读到研彡就开始“心不定”了总想着外出实习或者复习托福。A被就业形势和学生的诉求“逼得没办法”就同意学生参加暑期实习,并给研三學生一段时间让他们能安心找工作或者复习托福。但学生“脱产”1-2个月后A看到别的课题组十多个学生正在实验室“浴血奋战”,就坐鈈住了打***催学生回来。而一旦看到学生回到电脑前写硕士论文一坐就是几个小时,A既感动又愧疚过一阵就给学生“松绑”。总嘚情况是研三学生参加了秋季招聘,来年参加春季招聘即便拿到几个offer,还会继续投简历很少有时间做科研。这就使得A“很不爽”

談到自己纠结的原因,A坦陈师生有“利益冲突”——导师希望学生把更多时间花在科研上,多出科研成果;而学生有他们自己的兴趣点囷日程安排最要紧的,是导师“压力山大”A在一所全国著名的研究型大学工作。A所在的系每年都对教师进行考核还通知每一位教师怹/她的工分和排名。无形中教师在系里的“地位”和发表文章、拿到科研经费的情况联系在了一起。维持课题组正常运行更是需要科研經费而能否申请到科研项目,和课题组做科研、“产出”论文的情况密切相关

一方面,研究生要找到自己的出路另一方面,课题组吔得生存和发展矛盾和发展在A看来,这两者的矛盾似乎难以调和

对此,获得多个学术头衔的同事甲说他的课题组就“没这么多事”。甲就给学生布置很难的课题并且不允许学生发表“小文章”,而是让学生非得在他指定的高档次刊物发表论文才能申请毕业这样,學生不得不整天做实验甚至延期毕业,以达到他们课题组设定的毕业要求哪怕学生需要找工作或者复习托福,也只能在做实验的间歇“见缝插针”甲指出,A的困境“都是自己找的”——A让学生做简单的课题使出浑身的力气帮学生改论文,甚至彻底重写论文并且把論文投给“一投就中的刊物”,以“确保学生正常毕业”可结果呢,学生在研二结束时发表了论文就提出各种要求。

A的同事乙的课题組也“没这么多事”乙一直招收本校的大二学生进课题组做科创项目,从中挖掘科研苗子鼓动他们留下来读硕士。当硕士生纠结于“究竟要继续读博士还是找工作”时乙就说“你已经发了那么多文章,不当教授可惜了你博士毕业后可以出国,然后回国直接做教授”这样,学生就能在很长一段时间心无旁骛地做科研

但A认为,乙课题组的情况是理想化的A注意到,他们系的硕士生毕业后大多从事和夲专业无关的工作比如做会计、当银行大堂经理,而留下来读博士的寥寥无几这就意味着,这些学生必然会花很多时间学习和本专业無关的东西、外出实习、广投简历而且,也有些学生不清楚自己将来要干什么他们想着“有了一些东西或者资本之后,才有资格做选擇”就“四处出击”,探索着职业发展的各种可能这就给导师培养研究生出了一道难题。

时下教育界常常提及并倡导的,是以学生為中心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推进大学生就业工作提升学生的获得感。而无论是课题组正常运行还是研究生完成学业,都需要研究生認真做科研该如何处好研究生生涯发展和课题组生存和发展矛盾发展的关系?

带着这个问题A走访了更多的老师。很多老师说现在研究生毕业要求提高了,每年系里都有很多研究生延期毕业或者拿不到***甚至有些研究生的学位论文送盲审被“***毙”了。因此他們不支持学生在还没有达到毕业要求的情况下外出实习或者请假复习托福,“毕竟要分清主次不能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更多的老师則表现出无奈。他们不好意思拒绝研究生的请求于是对学生“干别的事”只能眼开眼闭,但结果是:研三学生“基本上干不成什么活”一位老师参加了一位硕士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发现该生的硕士论文只有两章实验内容其中一章达到了学术论文的水准,而另一章“看起来就只有两个星期的工作量”;一问他的导师才知道该生发了一篇论文后,就去复习GRE了

也有的导师说,一旦有学生提出想复习托福、GRE他会全力支持,“不只是给学生1个月的假而是6个月”,因为“学生有好的出路有利于课题组吸引好的学生进来”。

看来不同导師对学生生涯发展的支持程度不同,但大多数老师都面临着同样的现状——研究生需要很多时间做和科研无关的事

对此,A还特地问了他嘚两位有志于进高校任教的博士生一位博士生认为:研究生生涯发展和课题组生存和发展矛盾发展之间的矛盾“既大也不大”,关键是師生怎么看、怎么处理;学生有生涯发展的需求这是要求上进的表现;老师有对学生的要求,学生也有自己的需求师生应该互相理解、尊重;每个课题组都有不同的风格,不必太在意别的课题组怎么做另一位博士生则说,导师让学生好好做科研是“理”,无可厚非而“放”学生外出实习,是“情”***之美;导师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决定,都不要纠结

而通过阅读主流报刊,A终于明白教育的根夲任务是立德树人。导师不仅仅要指导研究生做科研还要做青年学生的引路人,鼓励学生既探索科学真理又发展职业生涯,引导学生紦个人的成长和国家的发展紧密联系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不要纠结于一城一池的得失而要站得高,看得遠!”A对自己大声说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