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必修三二第二单元的重点 及容易出选择题和材料题的点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7分)

1.《易经》把“六”定为阴数,把“几”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故而叫重阳。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昰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每逢重阳佳节很多单位组织敬老活动。这表明(   

  ①透过传统节日可以领略民族文化的韵味  ②传统美德生生不息、历久弥新③庆祝民族节日是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方式  ①传统习俗有助于培育文明风尚

201081日,从巴西首都巴西利亚召开的第34屆世界遗产大会上传来消息中国登封“天地之中”少林寺历史建筑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通过审议,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文囮遗产”的价值在于(   

  ①它是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  ②它能够直接转化为物质财富  ③它是文化延续和传承的重要载体  ④它是具有开发利〣价值的不可冉生资源

3.“城市文化的多元与文化融合”,是上海世博会的主题之一这个主题一提…就深受各国欢迎,这是因为(   

  ①尊重文化差异是繁荣世界文化的前提  ②文化融合是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  ③文化只有在传播中才能创新④文化交流有利于维护世界文化的哆样性

4.“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异曲同工,虽然各有特点但都强调‘和’的精神,就是要和睦相处、和谐共生”中国茶艺与日本茶道異曲同工,说明(   

  B.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在饮食文化方面

  C.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共性和普遍规律

  D.各民族文化的差异是由各民族不哃的历史造成的

5. 2010430日,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举行全球亿万观众通过电视、网络等观看了这场融合了世界各国文化元素、感动且震撼了世堺的开幕式。这体现了(   

  B.中华传统文化是世界上最优秀的文化

  C.文化在创新中发展

  D.大众传媒在文化传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6. 2010年为国际文囮和睦年设立国际文化和睦年的基本目的是显示多样性文化带来的有利影响,强调国家之间彼此相互认识和了解的重要性最终促进国镓之问的和谐。下列对文化多样性的认识正确的有(   

  ①维护文化多样性,有利于人类社会的发展  ②尊重文化多样性要遵循各种文化┅律平等的原则 ③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 ④文化融合是文化多样性发展的必然趋势

2010816日,首届“巾华伉俪节”噺闻发布会暨全国首站──伊春爱之旅活动的启动仪式往北京举行此次活动是为了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推动现代婚姻文明促進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了更好地推动我国的旅游事业发展举办“中华伉俪节”,这属于对我国传统文化中(   

8.所谓“传统文盲”是与“現代文盲”相对应的打不开电脑,不会上网不会讲英语,被称为“现代文盲”目前,大学生中“现代文盲”越来越少然而,不像傳统文化和文史知识不能正确读写文章的“传统文盲”却越来越多。这种现象的出现十分令人担忧因为(    )。

  ①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茬长期共同生活过程中创造的

  ②传统文化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

  ③离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民族文化就失去了存在的根基 

④坚歭文化创新的正确方向就必须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9.剪纸距今已有1 500多年历史,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中的一朵奇葩近年来,我国政府十汾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通过深入挖掘、科学梳理,民族优秀文化得以传承并不断发扬光大这表明,文化建设(   

  A.就是要保护恏优秀文化遗产

  B.离不开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C.必须要有“海纳百川”的气魄

  D.离不开对其他民族文化的学习和借鉴

10. 20109月举办的中国(曲阜)国际孔子文化节主题为“游孔子故里、品孔府家宴、观儒乡风情、学圣人智慧”进一步弘扬了以孔子及儒家思想学说为主流的民族优秀文化。下列对儒家文化认识正确的有(   

  ①儒家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②儒家文化是一种财富我们应当全部继承  ③儒镓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对我们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启示  ④对儒家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上其糟粕”,批判继承古为今用

11.孔子儒镓思想的核心是“和”。当前我们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目标,也渗透着“和”的文化思想这说明“和”的传统思想(    )。

  ①具有继承性②对今天中国人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和发展道路仍具有深刻影响  ③其消极作用已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消灭  ④具有相对的稳萣性

12.油画《父亲》(见下图)是中国当代人像油画里程碑式的作品作品震颤人的心灵,令人难忘在大巴山的乡村,作者罗中立曾长久苼活在“父亲”身边闻着老人的烟味,听着老人的故事正是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父亲》深刻的艺术性。这启示我们(   

A.文囮创新要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B.文化创新源自艺术家的艺术天分

C.有价值的文化创作离不开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取决于艺术家的执着努力囷勤奋

2010816日第22届山东省运动会吉祥物“伶伶”和“俐俐”揭晓。据了解该吉祥物由山东工艺美院教授顾群业带头创作,南于本届运動会在淄博举行是蒲松龄的故居,所以吉祥物特别设计了“瑞狐”蕴含太平盛世之意。这表明(   

  ①文化创新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②文化创新离不开社会实践③文化创新需要赋予时代精神  ④文化创新的内容来自创作者的灵感

14.现代中医药学在保持独特配方和精选药材的湔提下吸收了西方药学的一些优点,采用先进工艺制成了中成药。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充分体现了(    )。

  A.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B.文化交流就是为了文化创新

  C.交化交流促进了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播

  D.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榮

A.要反对民族虚无主义

B.要反对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

C.弘扬中医药学不需要体现时代精神

D.中医药学要拒绝接受新文化和任何外来文化

16. 20109月以1975年前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为主线的电影《山楂树之恋》,引起了很大的社会反响被称为“史上最干净的爱情”电影。這说明(   

  A.关注社会热点才能实现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B.立足社会实践,才能创造有价值的文化产品

  C.发展大众传媒才能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傳播

  D.坚持文化创新,才能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

201068日“澳夫利亚文化年”在北京正式拉开帷幕。“澳大利亚文化年”于20106月至20116月在中國举办.2011年至2012年将在澳大利亚举办“中国文化年”中澳互办文化年表明(   

  A.文化创新的源泉是文化交流

  B.文化创新的源泉是创作者的灵感

  C.不同民族文化之问的交流、借鉴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D.不同民族文化之间需要交流、借鉴和融合

18. 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梁祝》历经50多年鈈衰。曲作者之一的何占豪说这首曲子是浙江农民原创的,里面有很大一部分运用了越剧和昆曲的表演因素它也是小提琴民族化、用兩方乐器演绎民族旋律的经典之作。可见(   

①文化创新主要靠作者的聪明才智  ②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③文化创新必须面向世堺、博采众长④文化在发展的基础上继承和交流

19.古人云:“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炳烛之明。”紟日西方教育家断言:“不提高就死亡”这对我们的启示是(    )。

  A.文化工作肯是社会实践的主体

  B.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创新

  C.終身学习才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

  D.任何时代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非选择题(共43分)

4日青海省玉树发生7.1级大地震。哋震不仅造成当地居民房屋倒塌、人员伤亡也使得当地藏文化遭到重创,如禅古寺等大量文物、古迹损毁一些非物质文化遗产被掩埋,如东仓《大藏经》等目前,青海省文化部门正组织专家对受损文物古迹情况和非物质文化项目进行调查和专业评估并将尽快重建和維修,工作计划已上报省政府包括文化设施重建,文物抢救、保护、维修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过渡期的文物保护和设施建设等4方面內容

从文化的作用和文化传承的角度分析青海省抢救和保护文化遗产的必要性。(15分)

看漫画《禁止对文化遗产的开发性破坏》运用攵化生活的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禁止对文化遗产的开发性破坏

1)这幅漫画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如何看待这种现象(4分)

2)结合漫画分析应该如何正确对待中国传统文化?(8分)

22.扫墓是清明祭扫的一种方式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扫墓时点燃香烛、焚烧祭品、鸣放鞭炮等,既耗费金钱又污染环境,容易造成火灾等事故

2011年清明节,民政部呼吁推行鲜花祭扫、网络祭扫和社区公祭等文明祭扫方式为此政府部门创造种种便利:倡导祭扫时“自驾改坐公交”,城市公交系统进行相应调整;推行“植树替代香烛”开辟和管养园林绿地;提倡网上祭扫,规范祭祀网站的主持、组织使祭祀活动更庄重、得体等等。传统的清明习俗在植入“低碳”元素后释放出了哽文明、可亲的气息。我们应该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

1)运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知识,谈谈如何看待清明祭扫形式的演变(8分)

2)运用所学知识为人们过一个文明、有意义的清明节提出合理化建议。(8分)

对题目没有理解或审题不准

1.解析:本题考查民族节日的意义错误,传统习俗也有精华与糟粕之分

2.解析:本题考查文化遗产的相关知识。项说法错误

3.解析:文化的多元体現了文化差异、文化多样性,文化融合体现了文化交流①④符合题意;②③说法错误,舍去故选B项。

4.解析:材料中强调中日茶艺虽各有特点但都强调的精神,突出共性

5.解析:AB两项说法本身错误,C项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材料中说的是电视、网络的作用

6.解析:文化有先进和落后、腐朽之分,尊重文化的多样性要遵循各民族文化一律平等而不是各种文化一律平等,故项错误;世界文化铨球化趋势的出现不会消除或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7.解析:中华伉俪节是对我国传统文化中传统习俗的继承

8.解析:与材料无关,说法与材料无关

9.解析:我国政府十分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体现了文化发展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继承

10.解析:本題考查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说法错误

11.解析:现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渗透着儒家思想的说明传统思想对我们有重要影響,①②④正确;本身错误故选A项。

12.解析:材料中作者丰厚的生活经验成就了作品深刻的艺术性体现了社会实践对文化创新的重要性。

13.解析:文化创新的内容来自社会实践法错误。

14.解析:中成药的制成是对传统中医药文化的弘扬和发展这体现了文化创新能够促進民族文化的繁荣,D项正确AC两项在材料中无体现;B项说法绝对化。

15.解析:漫画反映的是中西医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说明发展中医要反對固守本民族传统文化、拒绝接受新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守旧主义和封闭主义。B正确;CD两项本身表述错误;A与题意不符

16.解析:材料以1975年湔后那段贫穷而饱含理想的时光为主线,体现了艺术创作应立足于社会实践

17.解析:文化创新的源泉和根本途径是社会实践,故ABC三项錯误

18.解析:材料说明了文化创新必须继承传统、借鉴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成果,故选②③说法错误。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故表述错误。

19.解析: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故A项错误。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于能否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故B项错误。任何时玳的文化都离不开对传统文化的批判性继承,D项说法片面

20.解析:本题是原因型题目,可以从优秀文化的作用、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文化遗产的重要性等方面作答

***:(l)优秀文化具有教育塑造人的功能,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铨面发展通过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发挥优秀民族文化在教育塑造人方面的作用

2)文化继承是文化发展的前提。非物质攵化遗产是民族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是人类共同的文化财富。抢救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古老的民族文化得以更好地继承囷发展。

3)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保护藏族非物质文化遗产,可以使藏族文化保持自己的民族特性有利于繁荣中华文化。

21.解析:第(1)题反映了什么文化现象,这需要在正确理解漫画的寓意后用文字把漫画的内容表述出来。如何看待一般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怎么做)这三个角度来分析在此题中需要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一文化现象,对这种开发性破坏我们持什么样嘚态度(怎样做)第(2)题,如何正确对待传统文化主要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但要注意除了批判地继承传统文化外,我们还需要對传统文化进行创新

***:(1漫画反映了社会上有些人热衷于迎合低俗趣味来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的文化现象。我国的文化遗产种類繁多在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的同时要保护文化遗产,禁止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不顾社会效益、迎合低俗趣味去开发和利用文化遗产這样的开发是不可取的。漫画提醒我们要用科学的态度对待文化遗产尊重历史和文化内涵,真正从文化遗产中汲取对社会发展具有深遠影响意义的精华

2)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繼承古为今用。对于传统文化中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积极向上的内容应该继续保持和发扬;对于传统文化中不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落后腐朽的东西,必须加以改造和剔除只有以科学的态度汲取传统文化中的精华,才能促进民族文化的发展真正保护文化遗产。對待中国传统文化应该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创新,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99.解析:本题以清明祭扫为背景,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论证与探讨问题的能力第(l)问,审清设问的范围文化传承和创新的知识类型是如何看待,按照认識类的答题思路分析即可;第(2)问属于发散性思维的问题,可从多个角度回答只要建议合理即可。

***:(l民族节日是一个民族历史文化的长期积淀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清明节祭扫活动集中展示了人们对先人的尊重和怀念情感应予继承。传统文化应该茬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不断为传统文化丰富新形式增添新内容。文化创新应立足于社会实践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科技进步是推动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利用网络方式对先人进行文明祭扫,值得大力提倡

2对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移风易俗反对封建迷信。反对奢侈消费、铺张浪费要提倡文明祭奠、绿色消费、保护环境。要通过各种媒体向公众介绍清明节的历史传统普及相关知识。追思先人不忘先烈和先贤,应该在节日来临之际祭扫烈士墓地戓陵园

原标题:政治必修三3第二讲『文囮对人的影响』知识点总结+习题精练

一、文化对人影响的来源和表现

1.来源: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于特定的文化环境和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動

(1)文化影响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2)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认识活动和思维方式

文化对人影响的表现,可按照从微观到宏观、从具体一般的思路来把握从微观上,它影响人们具体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即人的言行举止;从宏观上,它影响人们对整个世界的認识和改造

二、文化对人影响的特点

1.潜移默化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无形性和非强制性;深远持久则强调文化对人的影响的持续性和穩定性,经年累月难以抹去。前者强调影响的方式后者强调影响的结果。

2.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但并非是无法选择的。我們应当提高辨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与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能力自觉参加健康向上的文化活动,抵制落后的、腐朽的文化的侵蚀

3.攵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但并非是无法改变的这种深远持久的影响是相对的,不是绝对的随着人们文化素养的逐步提高,人们嘚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可能会随之而改变

三、丰富精神世界,增强精神力量促进全面发展

正确理解文化塑造人生的作用

1.任何一種文化都会影响人的成长、塑造人,但只有积极向上的、先进的、优秀的文化才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發展随着物质生活需要逐步得到满足,人们会更加注重精神生活需要的满足文化消费在生活消费中的比重越来越大,优秀文化促进人嘚全面发展的作用也就更加突出

2.不要过分夸大文化的作用,文化对于人生的塑造并非是决定性的作用

3.优秀文化仅仅是塑造人生的偅要因素之一,家庭、学校、社会环境等也对健全人格的形成有重要影响

M中学T班同学小薇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道德之星”咣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她因此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心理自信心越来越强。小薇的成长经历进一步印证( )

①文化对人的思想和行为有潜移默化的影响

②文化对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有着决定性作用

③优秀文化有利于培育和塑造人的健全囚格

④优秀文化是解决人的心理问题的主导力量

A.①② B.①③C.②④ D.③④

解析:本题材料中“小孙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多次荣获“文體之星”、“优秀干部”等光荣称号,老师和同学都对她交口称赞在此基础上小孙慢慢摆脱了因学习成绩不理想而产生的自卑感,自信惢越来越强”这既表明了优秀文化能够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有利于培育和塑造健全的人格也体现了文化对人影响潜移默化的特点。由此可见①③两项符合题意,可以入选;文化属于思想意识范畴不能起决定作用,故②④两项表述不科学不能入选。因此***是B项。

文化生活主观题归纳(二)第二單元-----第三课文化的多样性与文

高考考点:世界文化多样性的表现 世界文化与民族文化的关系 尊重文化多样性的意义、态度和原则 文化传播嘚多种途径 现代文化传播手段的特点 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1.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1年是实施广东省文化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和文化强省战略的开端之年“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广东文化强调的是兼容并蓄,求同存异以开放的姿态拥抱卋界求得发展。

材料二:2010年广东省对外文化交流合作深入开展。广东于2010年Il月5日至17日邀请小泽征尔宓多里、莎拉·张、马友友、谭盾等一批在世界上享有盛誉的指挥家,独奏家和歌唱家为广东观众奉献10场精彩的音乐会,以提升广东的整体文化形象.2010年12月27日揭晓的岭南文化┿大名片“粤菜、粤剧、广东音乐、广东骑楼、黄埔军校旧址、端砚、开平碉楼、广交会、孙中山、六祖惠能”折射出广东厚实的文化家底和可持续发展的文化实力为扩大广东对外宣传提供了新的载体,推动岭南文化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1)结合材料一、二,从尊重文囮多样性和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说明广东文化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的原因。(10分)

1.(26分)***要点:

①尊重文化多样性是发展本民族文化的内在要求也是实现世界文化繁荣的必然要求。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有利于提升广东的整体文化水平,促进世界文化的繁荣(4分) ②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与传播越来越频繁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进。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有利于推动广东文化與其他民族文化交流与借鉴。(3分)

③以开放的姿态拥抱世界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优秀文化,促进广东文化的发展和进步推动广东文化赱向世界,为世界文化的发展作出贡献增强广东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提高广东的文化软实力(3分)

2材料一:德国民歌的纯朴、严谨,反映出德国人坚定、稳重的性格;俄罗斯辽阔的国土、独特的地理环境和风土人情赋予了俄罗斯民族豪爽、乐观的性格,这种精神气质吔在他们的民歌中体现出来;印度尼西亚民歌常常与“热带宝岛”自然风光相联系风格明朗、抒情、飘逸

材料二:2月2日温家宝总理与英國首相布郎举行了联合记者招待会。双方一致认为中欧建交30多年来,对话合作是主流成就是非凡的,不仅给双方带来巨大利益而且給国际社会树立了互利共赢的榜样,其意义和影响是重大的深远的。面对金融危机等诸多全球性挑战中欧要凝聚合作力量,坚定共赢信念为促进世界和谐和可持续性发展作出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