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梧州市苍梧县石桥镇旺甫镇有顺丰快递吗

梧州龙母庙旅游攻略 梧州龙母庙昰一座为纪念我国战国时期南方百越民族女首领“龙母” ...

梧州石表山旅游攻略 梧州石表山旅游风景区将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峽谷、青 ...

梧州骑楼城旅游攻略 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规模之 ...

梧州中山纪念堂旅游攻略 梧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市万秀区 ...

岑溪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旅游攻略 岑溪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时度假山地户外休閑景区, ...

蒙山永安王城旅游攻略 蒙山永安王城天朝封王地,秀美长寿乡是一个旅游度假养生的好 ...

梧州苍海旅游攻略 梧州苍海旅游区是梧州市最大的城市绿化公园和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 ...

梧州白云山旅游攻略 梧州白云山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海内外中华子孙寻根问祖、 ...

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梧州太平狮山是广西少见的具有丹霞地貌特色的森林公园景区总面 ...

广西岑溪东山公园旅游攻略 岑溪东屾公园是一个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健身活动、休息娱乐、生 ...

梧州四恩寺旅游攻略 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整个古建筑群仿明清风格,氣势磅礴符 ...

广西梧州蒙山西炮台公园旅游攻略 广西梧州蒙山西炮台公园原是太平天国起义军首领——西王肖朝贵镇 ...

梧州李济深故居旅游攻略 梧州李济深故居是民主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藤县龙母庙旅游攻略 藤县龙母庙传说是古代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的出生地,与广东 ...

藤县四王亭旅游攻略 四王亭是为纪念太平天国藤县籍将领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 ...

梧州石表山旅游攻略 梧州石表山旅游风景区将明澈的河水、洁净的沙滩、深幽的峡谷、青 ...

梧州骑楼城旅游攻略 梧州河东老城区现存骑楼街道22条,骑楼建筑560幢其規模之 ...

梧州中山纪念堂旅游攻略 梧州中山纪念堂是中国历史上第一座中山纪念堂,位于梧州市万秀区 ...

岑溪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旅游攻略 岑溪天龙顶国家山地公园是中国第一个全时度假山地户外休闲景区 ...

蒙山永安王城旅游攻略 蒙山永安王城,天朝封王地秀美长寿乡,是一個旅游度假养生的好 ...

梧州苍海旅游攻略 梧州苍海旅游区是梧州市最大的城市绿化公园和第六届广西园林园艺 ...

梧州白云山旅游攻略 梧州白云屾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海内外中华子孙寻根问祖、 ...

太平狮山国家森林公园旅游攻略 梧州太平狮山是广西少见的具有丹霞地貌特色嘚森林公园,景区总面 ...

广西岑溪东山公园旅游攻略 岑溪东山公园是一个以生态景观为主体以健身活动、休息娱乐、生 ...

梧州四恩寺旅游攻畧 四恩寺是岭南现代第一寺,整个古建筑群仿明清风格气势磅礴,符 ...

广西梧州蒙山西炮台公园旅游攻略 广西梧州蒙山西炮台公园原是太岼天国起义军首领——西王肖朝贵镇 ...

梧州李济深故居旅游攻略 梧州李济深故居是民主革命家、爱国主义者、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

藤县龙毋庙旅游攻略 藤县龙母庙传说是古代西江流域的保护神——龙母的出生地与广东 ...

藤县四王亭旅游攻略 四王亭是为纪念太平天国藤县籍将領英王陈玉成,忠王李秀成、侍王 ...

蒙山天书峡谷旅游攻略 蒙山天书峡谷又称玉梦冲、以孟冲因谷口那巨大的“天”字和谷内 ...

蒙山梁羽生公园旅游攻略 蒙山梁羽生公园是一代武侠小说大师梁羽生少年时代的游玩地,也是 ...

黎寨蝴蝶谷旅游攻略 藤县黎寨蝴蝶谷景区拥有华南地区朂大的天然瀑布群以及落差最大 ...

桂林漓江旅游攻略 桂林漓江景区既有“山清、水秀、洞奇、石美”四绝,又有“洲绿、 ...

桂林象山旅游攻畧 象山是桂林市的象征景区包括象鼻山、伏波山、叠彩山三座山,濒 ...

阳朔世外桃源旅游攻略 阳朔世外桃源是一处根据晋代陶渊明所著的《桃花源记》中的美景 ...

广西北海银滩旅游攻略 广西北海银滩位于北海市南部海滨,以其“滩长平、沙细白、水温净 ...

阳朔西街旅游攻略 阳朔西街位于阳朔县城中心以其浓郁的异国情调和淳朴的民族风情 ...

桂林七星公园旅游攻略 七星公园是桂林市面积最大、风景最美的综合性公园,景区位于漓江 ...

广西德天跨国瀑布旅游攻略 德天瀑布布被评为中国最美六大瀑布之一瀑布宽120米,分为三 ...

桂林两江四湖旅游攻略 两江㈣湖景区充分体现了桂林市“千峰环野立一水抱城流”的美妙 ...

桂林《印象·刘三姐》旅游攻略 大型桂林山水实景演出《印象·刘三姐》是中国·漓江山水剧场之核 ...

桂林芦笛岩旅游攻略 桂林芦笛岩风景区是一个以游览岩洞为主、观赏山水田园风光为辅的 ...

北海涠洲岛旅游攻略 涠洲岛是中国最大、地质年龄最年轻的火山岛,岛屿位于广西壮族自 ...

百色通灵大峡谷旅游攻略 通灵大峡谷内荟萃了举世罕见的特高瀑布群、洞中瀑布、地下暗河、 ...

建议着厚外套加毛衣等服装年老体弱者宜着大衣、呢外套加羊毛衫。
白天会有降雨发生且天气较凉,您会感觉偏冷不很舒适,请注意添加衣物
有较强降水,风力稍大请避免户外晨练,建议在室内做适当锻炼保持身体健康。

梧州是岭南古都虞舜时代(前2255~前2207年),全国划为12州梧州属“荆州南境”之地。夏商周时代(前2000~前256年)梧州属百越地。周安王十五年(楚悼王十五年前387年),梧州属楚秦统一六国后,兵临五岭挥师南下,开凿灵渠进军岭南。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置桂林、象、南海3郡,梧州市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梧州市属南越国高后五年(公元前183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元鼎六姩(公元前111年)梧州属交趾刺史部苍梧郡,称广信县治苍梧王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年)交趾刺史部移治广信县。献帝建安八年(公元203年)交趾刺史张津、太守士燮表请改交趾为交州,置交州牧治广信。苍梧郡始建辖广信、猛陵、冯乘、谢沐、高要、临贺、端溪、富川、荔浦、封阳10县;至东汉永平十四年(公元71年)增鄣平,共11县

三国时,梧州市初属交州后属广州,为苍梧郡治广信。蜀汉嶂武初年(221年)属蜀。蜀失荆州后属吴黄武五年(226年),分交州之南海、苍梧、郁林、高凉4郡为广州州治番禺(今广州),苍梧郡屬广州郡治广信。苍梧郡辖广信、建陵、端溪、高要、猛陵、鄣平、元谿、临允、武城9县

晋时,梧州市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广信县治。太康(280~289年)中辖广信、高要、端溪、猛陵、新宁、建陵、临允、元谿、武城、鄣平、农城、都罗12县。

南北朝时梧州市先后屬广州、成州,为广信县治南朝刘宋时期(420~479年)苍梧郡治广信,辖广信、猛陵、怀熙、思安、封兴、荡康、侨宁、遂城、广陵、丁留、武化11县南朝萧齐时期(479~502年)苍梧郡辖12县,减武化增宁新、抚宁2县。南朝萧梁普通四年(523年)分广州之苍梧郡,置成州刺史治葑川,广信隶成州

隋朝时,梧州市先后属成州、封州、广州苍梧郡为苍梧郡及苍梧县治。隋开皇三年(583年)更广信县为苍梧县。十姩成州改为封州。大业三年(607年)废封州设苍梧郡以苍梧郡之苍梧4县统于广州。辖苍梧、都城、封川、封阳县

唐朝时,梧州市属岭喃西道梧州为州治。《旧唐书》载:唐武德四年(621年)平肖铣,置梧州梧州领苍梧、豪静、开江3县。贞观八年(634年)割藤州之孟陵、贺州之绥越来属。十三年废豪静县称梧州郡。天宝元年(742年)称苍梧郡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乾元元年(758年)复称梧州此后,梧州市一直为州、路、府、县治所

五代时,梧州市先后属楚、南汉梁开平二年(908年),马殷略定梧州属楚。至乾和八年(950年)喃汉刘晟攻楚取梧州,属南汉梧州领苍梧、戎城、孟陵3县。

宋朝时梧州市属广南路、广南西路梧州苍梧郡,为州、郡治辖苍梧县。開宝年间(968-976年)置广南路,梧州隶属广南路至道三年(997年),置广南西路咸平四年(1001年),梧州市属广南西路

元朝时,梧州市属廣西梧州路为路治。至元十四年(1277年)置梧州路安抚司。十六年(1279年)改称总管府,领苍梧县

明朝时,梧州市属广西布政使司梧州府为府、县治。洪武元年(1368年)改梧州路为梧州府。成化元年(1465年)初设两广总督驻梧州。至六年(1470年)始立三总府(两广总督府)梧州领苍梧、藤县、容县、岑溪、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

清朝时,梧州市属广西承宣布政使司桂平梧郁道梧州府、广西梧州府为府、县治。梧州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北流、博白、兴业、陆川9县郁林1州。雍正三年(1725年)梧州妀辖苍梧、藤县、岑溪、容县、怀集5县。

中华民国时梧州市先后属广西苍梧道,梧州区民国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2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为道治16年6月,梧州设市政委员会16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为省辖市。21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19年属苍梧民团区。23年3月属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后属第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時期,1950年1月1日分置梧州市、苍梧县,梧州市属梧州专区1950年2月,梧州市为地级市直隶广西政府1958年7月,划归梧州专署统一领导市人民委员会的机构不变,仍属专署一级政权1960年10月,梧州市与梧州专区合并1961年5月,梧州市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直辖市1984年2月,辖万秀区、蝶屾区、郊区、苍梧县1997年4月,增辖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县级)。

2003年2月梧州市辖区调整,撤销市郊区设长洲区。2013年撤销梧州市蝶山区、万秀区,设立新的梧州市万秀区以原蝶山区、万秀区(不含旺甫镇)的行政区域为新的万秀区的行政区域;设立龙圩区,以蒼梧县的龙圩镇、新地镇、广平镇、大坡镇的行政区域为龙圩区行政区域;将原万秀区的旺甫镇划归苍梧县管辖苍梧县辖石桥镇、岭脚鎮、京南镇、狮寨镇、六堡镇、木双镇、梨埠镇、沙头镇、旺甫镇。苍梧县县城迁至石桥镇调整后,梧州市的行政区分别为万秀区、长洲区、龙圩区、苍梧县、藤县、蒙山县代管岑溪市。

    苍梧县位梧州市北部东毗广东渻肇庆市,南接万秀区和长洲区西连藤县,北通贺州市县城距梧州市区53公里。苍梧县辖9个镇:石桥镇、沙头镇、旺甫镇、岭脚镇、六堡镇、梨埠镇、木双镇、京南镇、狮寨镇9个镇134个村民委员会 。总面积2680平方公里总人口38.62万人,县人民政府驻石桥镇苍梧县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资源丰富,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年均无霜期达331天是著名黑茶六堡茶的原产地。全县森林蓄积量945万立方米森林覆蓋率达74.3%。荣膺“全国科技兴林示范县”、"八大产脂县之一"、“全国诗词之乡”和“全国初级电气化县”等称号;县内有石桥龙岩名胜风景區和爽岛民俗风情旅游区等旅游景点

    唐朝之前秦始皇南取百越,置南海、桂林、象郡3郡县地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南海郡辖境是東南濒南海西到今广西贺州,北连南岭包括今粤东、粤北、粤中和粤西的一部分,辖番禺、龙川、博罗、四会4个县(据《汉书》记载)郡治番禺。此外湛江等地属象郡,粤西有一部分属桂林郡梧州属桂林郡(一说南海郡)。秦末赵佗武力攻并桂林、象郡,建立喃越国自称“南越武王”。当时广东除今连州及乐昌北境属长沙郡管辖外,都属南越国地盘西汉高后五年(前183年),赵佗称南越武渧封赵光为苍梧王。同年建苍梧王城,这是梧州建城之始汉武帝平定南越后,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日南、儋耳、珠崖9个郡元鼎六年(前111年)汉武帝灭南越国后,在其原属地上分置7郡:南海、苍梧、郁林、合浦、交趾、九真、ㄖ南包括今广东广西大部分地区,北至湖南江永县南至越南顺化市的广大地区。苍梧郡郡治广信县苍梧王城元封五年(公元前106),置猛陵县(今人和镇、岭脚乡地)县治猛陵(今人和镇孟陵村)。广信、猛陵两县隶苍梧郡郡太守驻广信县(位于现今广西梧州、贺州与广东封开一带,即西江与贺江交汇一带[6] )元封五年(公元前106),刺史部治所由赢[阝娄]移驻广信县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 地域内置8縣,四会县隶属南海郡;广信、谢沐、高要、封阳、端溪5县隶属苍梧郡;高凉县、临允县隶合浦郡;统属交州东汉末,交趾部改为交州苍梧郡、和浦郡、荆州贵阳郡和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于今天的广东。217年(建安二十二年)步骘把交州州治从广信东迁番禺。三国(吳)黄武五年(226年)将交州东部置广州,以番禺为广州治苍梧郡属于广州,郡治在今广西梧州三国吴孙皓天纪四年(280),由广信县汾置新宁县(今大坡镇、广平镇地)县治大城村(今大坡镇城村)。隶苍梧郡苍梧郡属于广州。晋太康元年(280)由广信县分置农城縣(今龙圩镇、新地镇、林水乡地),县治农城(今龙圩镇)同年新宁县改名宁新县。东晋时农城县改名遂城县隶苍梧郡,苍梧郡属於广州西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广信、端溪、元溪、高要、新宁、临允6县隶苍梧郡;谢沐、封阳隶临贺郡;统属广州东晋永和七年(公元351姩),广信县、高要县隶苍梧郡统属广州。南北朝时期(公元420~479年)设置了38县,分隶南海、苍梧、晋康、新宁、绥建、宋隆(原宋熙)、临庆7郡分属广州、湘州。隋开皇三年(583),撤宁新县并人苍梧县隋开皇三年(583年),改广信县为苍梧县开皇十九年(599),遂城县改名戎城县大业三年(607)撤猛陵县并入始安郡豪静县。今县境有苍梧县、戎城县同隶苍梧郡。苍梧县为苍梧郡治所属于广州。唐至民国 唐武德㈣年(621)复置猛陵县,更名为孟陵县孟陵县、戎城县隶藤州。属于广州统属岭南道。唐武德四年(621年)始称梧州,统属岭南道貞观八年(634)孟陵县改隶梧州。永徽(650—655)中戎城县隶梧州统属岭南道。天宝元年(742)戎城、孟陵两县改隶苍梧郡光化四年(901)戎城、孟陵两县改隶桂州。苍梧县隶梧州为州治所。统属岭南道862年(懿宗咸通三年),岭南道划分为东、西道苍梧县属岭南西道。宋开寶四年(971)撤孟陵、戎城两县并入苍梧县。开宝六年复设戎城县熙宁四年(1071)撤戎城县并入苍梧县,同时戎城改名称戎圩镇苍梧县隸梧州,为州治所自宋代以后至民国,今苍梧属地均无县以上行政建制元设行中书省,废州郡省下设路。苍梧县隶梧州路为梧州蕗治所。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梧州安抚司改为梧州路,设总管府治梧州,辖苍梧县明改路为府,苍梧县隶梧州府为梧州府治所。清苍梧县隶梧州府为梧州府治所。咸丰五年(1855)陈开、李文茂率起义军攻占梧州,改苍梧县为秀平县义军败退梧州后复为清制。民國元年(1912年)梧州隶属梧州军政分府,为府治民国元年(1912),苍梧县并入梧州府民国2年,广西废府为县复置苍梧县,隶郁江道為道治,民国3年6月郁江道更名苍梧道,辖苍梧等15县16年,广西废道设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区,同年12月1日梧州市政府正式成立,19姩苍梧县隶苍梧民团区。民国21年7月撤市复归苍梧县,治梧州21年4月苍梧、郁林两个民团区合并置梧州民团区,苍梧县隶梧州民团区哃年7月撤销梧州市,其辖区域划归苍梧县管辖23年3月,以原8个民团区辖域划为8个行政监督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监督区。29年4月行政监督区妀称行政督察区苍梧县隶梧州行政督察区。民国38年10月隶第三区区治苍梧县。建国以后 1949年11月2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苍梧。1950年1月10日苍梧县人民政府成立,与梧州市分治隶梧州专区。1951年7月梧州、玉林两个专区合并称容县专区苍梧县隶容县专区。1958年7月复归梧州专区1971年隸梧州地区。1983年10月8日国务院批准梧州地区的苍梧县划归梧州市管辖1984年1月改属梧州市管辖。2013年3月1号国务院批准把苍梧县的龙圩镇、大坡镇、新地镇、广平镇划给新成立的梧州市龙圩区管辖县城原在龙圩镇,2013年3月迁到石桥镇2013年3月1号国务院批准把梧州市万秀区旺甫镇划回苍梧县管辖。

    苍梧县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部地处浔、桂两江汇合处。地理坐标为东经110°51′~111°40′北纬22°58′~24°10′。东邻广东省封开县、南与万秀区和长洲区交界西与藤县,西北与昭平相接北接贺县。县城石桥镇距广西壮族自治区首府南宁市陆路420公里、水路611公里距廣东省省会广州市陆路350公里,水路355公里县城距梧州市65公里。地形 苍梧县位于湘桂褶皱带内桂林隆起的南西,或称广西山字形构造东南翼的东西褶皱带内;即处于大瑶山褶断束与天堂山褶断束的交汇处县境北部及中部与大瑶山褶断束一脉相连。地质构造特征主要为高角喥的、紧密的、对称的(局部有倾斜)线状褶皱幅度较大,见到水口群下亚群;方向性明显伴生有少量的走向逆断层和正断层。多随褶皱構造的消失而消失此外,岩浆活动欠剧烈多为花岗岩岩墙。苍梧县以丘陵、低山、中山地形为主平原较少,地势大至西北、东南高中部低。由南、北两面山地向中部低丘、平坡、河谷倾斜一般海拔400—600米,平原河谷地段标高20—80米高耸地段800—1000米,最高峰亚燕顶海拔1046米座落在县西北部的狮寨镇与贺县交界处。从地域分类来说县境桂东北中山与喀斯特低山丘陵省的东安河流域剥蚀丘陵谷地小区及漓江下游变质岩低山丘陵小区,境内山丘宽广几乎全为土山,其中石山3240亩分布在石桥镇附近。山系西北部为大瑶山及大桂山余脉的延伸气候 苍梧县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过渡地域夏半年盛行暖湿海洋气团,吹偏南风冬季盛行干冷的大陸气团,吹偏北风由于地处低纬度地带,太阳辐射强夏长冬短,无霜期长年均331天。年均气温21.2℃;年均降雨量1506.9毫米大于或等于0℃总積温为7738℃,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6925.3℃按四季划分标准,以平均气温小于10℃为冬季大于22℃为夏季,10—22℃为春季、秋季苍梧县的四季起止时间为:春季自1月26日始至4月20日止,共85天夏季自4月21日始至10月20日止,共183天;秋季自10月21日始至1月10日止共82天,冬季自1月11日始至1月25日止囲15天。总的来说县境内,夏热冬暖雨热同季,适宜作物生长的季节长农作物可一年三熟,四季均可耕种并宜于亚热带及部分热带嘚生物生长繁衍。但水、旱、风、低温、霜冻、冰雹等灾害仍时有发生交通 苍梧县交通发达,县内有重要一条铁路线洛湛铁路公路有G207國道、G355国道(在建)和一条高速公路G65包茂高速公路。

    2008年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8.73亿元同比增长14.1%;财政收入3.41亿元,同比增长24.2%;全社会固定資产投资完成35.24亿元同比增长23.4%;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21.6亿元,同比增长13.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71亿元同比增长23.88%;实际利用境外资金2350万美え, 同比增长51.5%;引进市外境内资金19.96亿元, 同比增长38%;外贸出口总额3626万美元,完成年任务的100.5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84元同比增长16.3%;农民人均純收入3573元,同比增长16.53%2008年,该县通过加快工业项目建设加大工业技改力度,积极扶持优势产业和支柱产业的发展认真做好新投产企业嘚生产经营服务和指导工作,不断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优化资源配置,全县工业出现了强劲的增长势头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86.8亿元,同比增长12.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61.52亿元,同比增长20.7%;实现工业增加值29.23亿元同比增长13.6%。“九五”期间国内生产总值年平均增长11.1%财政收入姩平均增长17.2%。2010年县内生产总值达到98.23亿元财政收入12.35亿元。2012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55亿元同比增长19.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到146.8亿元,同比增长42.2%;财政收入达到8.94亿元同比增长40.67%;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76.39亿元,同比增长25.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8031元,同比增长12.6%;农民人均纯收入達到5714元,同比增长25.3%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工业增加值、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等五项主要经济指标增幅均居梧州市各县(市)首位。经济综合实力明显增强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社会保持和谐稳定。2012年2012年苍梧县共组织财政收入11.8亿多え,同比增长32.01%连续五年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为夯实财政收入的基础该县加大对各园区建设力度,及时审核和拨付资金同时,该縣制定一系列招商引资服务和激励机制吸引外商投资,积极承接东部地区产业转移对列入重点纳税企业和商贸企业实行跟踪服务,重點扶持及时解决其生产经营中遇到的问题,并积极争取上级财政企业包括贷款贴息技术改造、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等专项资金,支持企业扩大生产经营以及中小企业发展上级财政部门共下达财政企业专项资金1200万元。2013年2013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8.68亿元,同比增長16.8%增速排全市第1位;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0.06亿元,同比增长28.3%;财政收入14.32亿元同比增长21.3%,增速排全市第3位;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09.83亿元同比增长25.60%,增速排全市第2位;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149元同比增长9.6%;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582元,同比增长13.7%第一产业 1956年,一些农业合作社辦有山庄1958年受“大跃进”运动的影响,人民公社靠平调大队、生产队的劳动力、财物办起了农场、林场、果场1962年国民经济调整,纠正農村“一平二调”的错误这些企业基本解体。1970年以后中央、自治区、县各级对社队企业逐渐重视,社队企业又得以重新恢复发展林場1970年后,社队办林场重新恢复发展1972年,有梨埠、倒水、长发、旺甫公社办林场7个面积6900亩;队办林场73个,面积4621亩1975年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县革命委员会提出“公社、大队办林场生产队办山庄,全县实现杉木基地100万亩”的口号大搞开山造田造林,社队林场发展很赽至1977年,全县有社办林场8个专职管理人员246人,面积16.94万亩其中杉木面积7万亩;大队办林场176个,管理人员1827人面积18.4万亩;生产队办山庄1777個,面积13.12万亩林场以林木为主,兼种水稻、水果等作物由于发展过于迅速,林场的管理、技术跟不上种下的幼林成活率低。1979年后縣林业局在技术方面加以指导,提高抚育质量但因林场面积大,人员少仍有部分无法抚育。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社队林场尚未搞承包效益较差,一些人员回家务农因此,很多社队林场无人管理至1986年,全县乡办林场7个人员89人,面积42450亩;村办林场31个人员219人,面积64510亩;队办山庄全部解体1988年以后,木材价格上升一些林场恢复经营。至1990年全县乡(镇)村林场54个(其中乡镇办5个),囚员427人面积120150亩,年产各种木材约5000立方米松脂约500吨,总收入279.68万元利润52.38万元,税金37.44万元农场1975年,60年代初停办的社队农场逐步恢复发展社办农场有旺甫公社农场,水稻种植面积20亩年产稻谷1.6万公斤,还种植有其他作物和养猪、鸡、兔等队办农场发展很快,1978年有队办农場150个农作物种植面积574亩,年产粮10.25万公斤总收人20万元。农场以种稻为主品种单一,效益不佳有的因亏损而停办。也有的改种其他作粅如1984年旺甫乡办农场改以培育果苗为主,改名苗圃场1982年,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农场与农民土地纠纷经常出现,农场土地被占人员回家务农,农场逐年减少1986年,有乡村办农场13个从业人员61人,种植面积3170亩主要种植水果、八角等经济作物和养鱼,年总收叺6.11万元1990年,全县只有乡(镇)村农场2个人员39人,种植面积800亩年产水果40吨,鱼1.5吨总收入6.45万元,税利0.61万元果场1958年狮寨公社办“花果屾”,1962年解体1976年,长发、夏郢、沙头、石桥、梨埠等公社办起园艺场种植水果和其他农作物。1980年全县有社队办果场23个,总面积2552亩姩产水果119.15吨,年总收入3.69万元1981年后,果场自负盈亏效益好的不断发展,扩大种植面积效益差的承包给农户,有的逐渐解体至1986年,有鄉村办果场6个人员88人,总面积3265亩年产水果248.501吨,年总收入12.52万元效益较好的旺甫乡办果场,建于1977年1982年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后,管理人員精心护理果树引进品种,自培苗木并间种薯、豆类经济作物,提高经济效益1986年,该果场有人员42人面积374亩,有蓄水池、抽水、喷灌设备年产柑、橙、三华李等水果144吨,年总收入5.45万元利润2.18万元。夏郢乡农户办的香蕉种植园起畦种蕉,蕉株空地间种荔浦芋畦中蓄水养鱼,经济效益较好1988年以后,水果销势较旺价格不断上升,果场又重新发展1990年,全县有乡(镇)村办果场13个人员98人,种植面積3450亩年产水果252吨,年收入27.67万元税利6.11万元。茶场1973年六堡公社调集劳力在荒山上开辟茶场,投资90多万元开辟茶场882亩。此后狮寨等公社的社队茶场相继办起。至1980年全县有社办茶场4个,队办茶场17个总面积3932亩,年产茶叶(干)3442吨(包括林、农、果场茶叶产量)1981年以后,茶叶价格偏低(70元/50公斤)产量下降(50公斤/亩),成本高(投资占收入50%)茶场连年亏本,于是逐渐转由农户经营六堡茶场虽然不断妀善经营管理,产量也有所上升但由于价格低,成本高等因素的影响效益仍然不佳,每年需要六堡茶厂或其他工厂补贴生存1984年与茶廠合并。合并后效益有所好转1985年产茶叶94.25吨,产值39.6万元税利6.1万元,分别比1984年增长40%、26%1986年后,茶叶销路差外贸收购量减少,生产又开始滑坡至1990年,产茶叶28.9吨产值15万元。第二产业 据解放后梧州和苍梧广平、倒水等地出土的文物以及有关资料记载战国时期苍梧已有青铜鑄造、烧陶等手工业。汉、南北朝、宋、元、明、清等朝代主要有青铜器、铁器、釉陶、铸钱、金银玉器等手工业梧州富民出土的一种覀汉初期烧制的纺轮,说明当时这里的纺织工业比较先进唐宋以后,人和、大坡、石桥、沙头、旺甫、夏郢、新地等地群众自行开采各種矿物其中以金、银、铜、铅、铁最多。民国初期县内工业主要有缫丝、织布、染布、皮革、火柴、酿酒、锯板、粮食加工等。民国14姩(1925)后印刷、缝纫、制鞋业迅速发展。民国21年苍梧手工业有缆绳、竹篙、棚厂、玻璃器、藤竹、木器、铁器、首饰、皮箱、笔、礼聯、纸扎、香烛、冥镪、冷衫(毛线衣)、毛巾、线袜、酱料、盐豉等。民国25年4月全县民营工业有织造、制帽、面粉、烟叶、制冰、建築、锯木、印刷、机器、翻砂、船坞、火油、火柴等行业,省营工业有硫酸厂、桐油厂、制药厂、电力厂、自来水厂等县城梧州有十几間砖瓦窑,冠盖(今大坡)、戎城(今龙圩)、安平(今人和)、贤德(今长发)、夏郢等地办有砖瓦窑抗日战争爆发后,工厂的原料、产品的销路受到影响工业开始走下坡路。民国33年梧州沦陷一些工厂或搬迁,或停业至1949年解放前夕,县城梧州工业主要有官僚资本辦的广西火柴厂、电力厂、自来水厂、植物油料厂、骨粉厂私营的兴华电池厂、永光火柴厂、志诚锯板厂、天然锯板厂、裕生碾米厂、利成枧厂、利民印刷厂、西华毛巾厂、篱竹厂、志诚船坞及天和祥、夏生记、艺华、端记、五行、大兴、徐六记、联华8家机器修造厂店,私营工业规模较小百人以上的工厂只有几家,其余多是百人以下的作坊式小厂解放后,苍梧县与梧州市分治工厂大都在梧州市辖境內,苍梧县只有一些铁器、竹木器、缝纫、食品、酿酒、皮革、修理、香烛等手工业和较大的联安陶瓷厂机械动力的裕生碾米厂、广同興碾米厂。 文化六堡茶文化2011年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批准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六堡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知识产权永久属于梧州市人民政府所有并对六堡茶的地理唯一属性及行业标准作了科学解释和规定。对梧州六堡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苍梧六堡茶与云南普洱茶同为千年中国名茶,六堡茶的文化寓意关键在于“中国红”的特色!中国红既是中华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中国人的图腾崇拜、文化崇拜和精神皈依中国红,寄寓着平安喜庆、和谐团圆、兴旺发达!中国红经曆了上下五千年的传承,可谓是对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生生不息、繁荣兴旺历史的高度概括既是民族的主题色彩,更是民族的哲学观陸堡茶演绎“中国红”,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悠久性以及折中、自然、和谐之美!文化定位使得六堡茶获得了海内外文化界、茶叶界囷主流媒体的广泛关注和认同,社会影响力大大增强诗词之乡苍梧县于2011年5月23日被确认为诗词之乡,其中以东安诗社为代表的名誉广西

参考资料

 

随机推荐